时间:2024-04-09 14:37: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微塑料环境污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塑料垃圾带给海洋的污染,仅仅是海洋正在遭受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今天,机械化渔轮可以用惊人的效率捕捞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以满足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海产品的需求。货轮燃烧的油料、排放的垃圾以及油轮的每一次泄漏事故,都在侵蚀着海洋的健康。管理不善的近海养殖、工业企业的随意排放,乃至考虑欠周的沿海工程……一次次将难以抹平的伤害带给了海洋。并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情况有加重的趋势: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生态破坏,随之进一步影响人类健康。
海洋是众多环境污染最终的汇集之地,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曾认为它“有容乃大”,仿佛一直在默默承受着人类的百般折磨。然而,与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一样,海洋同样有其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孕育生命的海洋,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污染物的归宿。如果人类继续选择盲目或无视,海洋“母亲”也会还以惩罚。除此以外,栖居于海洋中的生命和它们组成的食物网,与陆地上的种种生态环境一样,也需要呵护。例如,提供了1/4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珊瑚礁,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正持续白化,使越来越多的鱼类和其他物种失去栖息地和食物。
由于工程塑料在机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方面能达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方便并可替代金属材料。工程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办公设备、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同时由于我国汽车、电子和建筑等行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工程塑料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分析,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塑料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得到增长。但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相应的废弃塑料处理难题也逐渐显现,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主要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工程的角度介绍一些处理方法。
1填埋技术
填埋技术是当下最为常见的垃圾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消极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将废弃包装塑料填埋与郊区的荒野或凹地里,使其自行消亡。填埋技术填埋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但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另外,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有的城市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建立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卫生填埋厂,较好地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但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包括规范的填埋、渗出液处理及甲烷收集利用等)高。最关键的是填埋厂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
2 焚烧处理
焚烧技术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都很高,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法。但对焚烧条件控制不当会存在烟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巨大。国外通过改进焚烧系统工艺及强化民气处理等手段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尾气污染问题,但投资也相应增加。
3生物分解
生物分解就是通过光或微生物将塑料大分子链切断变成小分子,最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消失于自然界。主要方法实在塑料中添加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基塑料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普遍的生物降解塑料,以淀粉向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提供养料,同时为生物以淀粉颗粒为突破口,是塑料制品力学性能下降造成制品崩裂,达到降解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风险,将淀粉及其衍生物注入塑料后,有可能刺激细菌的生成,若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将会造成二次污染。
4回收再加工利用
这种方式就是工厂等地的塑料边角料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二次加工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塑料经过回收、集中、分类、科学合理处置后可以获得再生价值,实现循环利用。
5废弃塑料处理的措施
5.1遵循国际上回收和处置废弃塑料的一般性原则
环境无害处理在巴塞尔会议(1992)的定义为采取所有可行的措施保证有毒废物或其他废物以保护人们健康和环境的方式管理,避免由此废物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国际废物管理政策优先关注的废物体系就是通过再使用、再循环、再生和残质处理防止或减少废物。这种战略包括原材料回收的废物处理的综合方法。这对废弃塑料在识别、环境无害管理、回收和最终处置等方面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
5.2从源头上阻止和减少废物
为使塑料在经济过程中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材料制备和制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体现利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原料的耗费,使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如在塑料制品进入市场前就采用塑料的分类标志,标明塑料制品或其配套件的材料属性,便于以后回收时分类。实际上这样做就是保护了该产品的制造者和所在的行业,促使减少在该制件上的塑料原材料的使用量,对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有利。另外,材料使用采用标准化、专门化、和标记化,使材料易于回收。
5.3授权的集中管理
废弃塑料是垃圾中热值最高的,再利用价值也很高,如果能够使废弃塑料有效地达到回用再循环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回收和处置的强制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政府行政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废弃物处置的各方的责任要明确,加强统一管理。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处置集中化是政府支持并授权设立的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的营运机构对废弃塑料的综合处置并能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建立废弃塑料的综合处置机制是解决废弃塑料对环境合理处理的有效办法。
5.4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本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发废弃塑料为原料的再生能源设备和技术,这项技术近几年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结构不断出现。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废塑料再生燃油机环保能源设备Ⅱ型突破传统工艺,利用“多级瞬间反应”技术将废塑料全部转化为汽油、柴油、石蜡、液化气,是变废为宝的理想设备。企业加强对塑料制品的研制和创新,设计更先进的废弃塑料处理技术和设备。
6结语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使用的废弃物不会自动消失,长期残留在自然界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为了解决废弃塑料的处理问题,政府,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做了很多工作。笔者认为在遵循国际上回收和处置废弃塑料的一般性原则下,加强管理,用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加大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9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2013年1月,北京仅5d不是雾霾天,大半个月没有看到太阳,可见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要采取必要污染治理措施外,还应积极进行园林绿化,种植绿化树种,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在林木种植中为了缩短芽苗培养周期,培养优质树种,很多绿化公司都在尝试芽苗移栽试验。试验表明,虽芽苗移栽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但能够有效提高苗木质量,提升栽植存活率。因此,园林绿化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树种芽苗移栽技术。
1 树种芽苗移栽技术
树种芽苗移栽技术先是通过营养培育法培育小苗,待芽苗发育到一定程度,对其进行移栽的技术[1]。根据绿化需要和培育方式不同,可多次移栽或进行1次移栽。由于大苗需要一定生存空间,为了扩大苗木生长营养空间就需要进行移栽,从而扩大枝干生长空间、光照空间、水分吸收空间、根系生长空间、通风空间。移栽能够提高苗木存活率,刺激苗木根系发育,使其多生根须。树种芽苗移栽时,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树种来确定,一些树种属于速生型,生长速度快,播种后第2年即可移栽[2]。而一些树种属于缓慢生长型,例如,白皮松、油松等都要比速生型发育慢,通常在第3年移栽。在移栽时需对根须进行修剪,同一种苗木若培养环境存在差异,则视生长情况,确定移栽时期。移栽时间分为:春季移栽、秋季移栽、夏季移栽。夏季移栽成活率最高,夏季降雨多,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平充足。具体移栽技术可分为:人工移栽、机械移栽2大类。不同移栽规模,不同树种适用不同移栽技术。人工移栽既适合小苗也适合大苗,采用沟植法,坑的大小根据苗木根系大小、株距确定,深度要求不窝根、不露茎痕印。机械移栽适合大规模苗木移栽,机械移栽分为:沟植法和穴植法,方法确定要根据机械功能。移栽密度要预留苗木2~3a生长空间。树种芽苗移栽技术比较复杂,对移栽质量要求较高,移栽过程任何环节失误都可能造成苗木死亡。为使苗木尽早发挥园林绿化、美化作用,移栽中必须谨慎,以确保成活率。
2 树种芽苗移栽方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树种芽苗移栽的意义,移栽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有着很大帮助。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树种芽苗移栽方法的实际应用:
2.1 准备工作
移栽前需做好苗床管理工作,进行苗床检查和消毒,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苗床位置选择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质情况。若苗床水分不足,可用洒水,铺设塑料薄膜,使苗床保持温度和湿度。如苗床温度过高应及时掀起塑料薄膜进行通风,降低苗床温度[3]。此外,移栽前要做好修剪工作,小苗移栽不修剪枝干,大苗移栽适当修剪,修剪后要立即蘸泥浆,防止水分蒸发。
2.2 移栽
移栽时间要根据树种确定,最佳移栽时间是4~5月,当子叶开始伸展,具备一定生命力即可移栽。移栽时要先灌溉1次育苗苗床,使苗床土壤松散,保持一定湿度,便可起苗。起苗和移栽都要选择阴天进行,若晴天则选择早晚进行,移栽入苗后,需压紧土壤,及时浇水,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2.3 施肥
施肥时苗木移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影响着苗木抗病能力和发育情况及成活率。施肥中必须选择合适的肥料,根据测土配方及苗木习性选择肥料类型,施肥时要做好控制,尽量选用微肥,以避免对土壤造成破坏,从而保证土壤中氮磷钾平衡。施肥中要避免肥料流失,应采用溶化施肥法或湿润施肥法。
2.4 水的管理
水的管理工作虽然是树种芽苗移栽的基本工作,但却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水管理缺少是导致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苗木刚移栽对水分比较敏感,水分失调,十分不利于苗木生长。水管理要结合天气条件、降雨量,特殊天气要采取护苗措施,用药施肥期均要适当浇水,以促进药、肥吸收。通常则1月浇水3次左右。
2.5 病虫害防治
二、组。“组”就是将几个实验组合在一起,使本来存在几次污染的实验变为一次污染,甚至没有污染,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小了污染。如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卤素间的置换反应、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硫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都可以把它组合在一起进行。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这三个实验:①在分叉管内胶带上的滤纸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②在三通玻璃管中分别进行一系列的实验;③在井穴板中(可以是购置的、也可以是代用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三、封。就是使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均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我们成功地应用了气球、塑料注射器、三通管、分叉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用塑料注射器进行Cu和浓、稀HNO3的反应;用塑料注射器贮存少量有毒气体;P、Cu、H2在Cl2中燃烧,白磷和红磷相互转化、氯水的漂白性等实验均可用橡皮塞将其封闭起来,外接一个气球。
四、代。“代”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借用多媒体手段代替做实验。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如苯的溴代和硝化……)、操作比较复杂且需时较长的实验(如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煤的干馏……)均可用实验录像或者动画模拟代替实验,既能省时、省料、不污染,又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二是寻找代用品,降低实验成本,但不影响实验效果。如试液架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两块聚乙烯板用钉子把它组合起来,上层打几个孔、或者用一块泡沫塑料打上相应洞;储液滴瓶就是由眼药水瓶制成的;塑料洗瓶就是由废药水瓶制成的;井穴板用塑料药片板代替;用吊针来代替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滴头;将眼药水瓶去底代替漏斗使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制备二氧化碳;用废电池上的石墨做电极、锌制氢气、二氧化锰制氯气;生石灰和硫铵制氨气……。充分利用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经济意识,树立绿色化的观念。
五、改。“改”即改进某些排放有害物质的实验,也就是在原有的实验方法上加以改进,使某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甚至是有益的物质;使某些实验复杂操作变得简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药品的用量。如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按照书本实验,操作不便,而且使用铜片会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现象:①加入铜片的量学生往往控制不当;②不能及时地终止反应,使产生的SO2量增大,环境污染加重;③易产生黑色的固体;④多余的铜片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回收。若将铜片改为铜丝,通过抽提铜丝,使铜丝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减少铜的消耗和SO2的生成量,避免黑色固体的产生,末反应的铜丝可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铜的用量及实验的准备工作。另外将产生的SO2通入品红溶液改为将浸有品红试液的滤纸直接放入Cu与浓H2SO4反应试管的中部,试管口塞一团浸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棉花球,装置简单(省去了铁架台、铁夹、带塞的导管)操作方便(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试管移动方便)现象明显,污染少。
关键词: 农村;环境恶化;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的兴起、乱用农药等,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人为因素
1.1乡镇企业污染蔓延,资源浪费惊人
为了搞活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各地不顾环境和经济效益,盲目地办起各式各样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耗能高、排放的污水不能处理,这样导致有些地方仅有的水源遭受严重的污染,发生人畜、农业用水危机,农业产量连年下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
1.2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治理措施不齐全,各种病虫害连年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保收,施用农药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不科学地施用农药,致使农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食用后,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同时,过量的施用农药,也造成环境污染。
1.3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是财富之母,但由于大办厂矿企业和农村打庄占地,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1.4土壤肥力下降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包括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农业系统产出的产品输送到各地消费加工,土壤的营养元素以产量的形式输送到农业系统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三料”不足,大部分秸秆作为燃料烧掉,从而使得秸秆不能还田,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由于对土地进行掠夺经营,有机循环中断,地力下降,只得靠人造肥料补充。但是由于投入有限,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生产水平下降,缺肥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
1.5废弃的塑料制品污染严重
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但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极难降解,造成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很低,又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6施肥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由于不科学的使用化肥,导致施肥量虽然增加,而产量却不增加,甚至出现减产的现象,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造成肥料严重浪费。
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
2.1控制污染源
对于污染农业用水的污染源,要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厂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改变工艺流程提高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液采用一定技术处理。对于经济效益不高,大面积造成污染农业,应采取措施停办。总之,要采取各方面措施,保证农业用水安全。
2.2推行有利于环镜保护的能源政策,解决燃料问题
我省大部分地区“三料”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制定可行的能源政策,把当前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推广节柴灶,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能源。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树木,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2.3保持水土,科学施肥
在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要把近期的和长远的利益兼顾起来,从长计议。改善农业生产单一结构,实现秸秆还田,改善耕作制度,用养结合,科学施肥,使农田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多渠道得到补充,提高农田生产力。要大力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测试结果及肥料的特性、有效利用率等进行施肥,作物缺什么营养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整土壤中氮、磷、钾和中量、微量元素的比例,改善土壤质地,使种地和养地有机结合。针对我国各地的土壤状况,目前大多数地区应采用加氮、加钾、稳磷、补微的施肥原则,使作物得到科学、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4兴办农业技术教育
举办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把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减轻由于技术运用不当造成的污染。
2.5加强立法,强化教育
1.1农药污染
当前大棚蔬菜品种相对单一,特别是冬暖式大棚连年种植,蔬菜生产周期变短,特殊的田间小气候为病虫害浸染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有些菜农因缺乏规范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违犯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不科学、超剂量使用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们的健康。
1.2肥料污染
无机氮肥的过量施用是导致肥料污染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在冬暖大棚蔬菜生产中,氮肥的使用主要还是尿素等,长期大量施用氮肥,施用量超标均会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大量积累。特别是茎叶类蔬菜极宜吸收硝态氮,采收时期正是茎叶旺盛生长时期,也是根系旺盛吸收硝态氮的时期,体内的硝态氮来不及转化,便出现大量累积,这种累积虽利于植物本身,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硝酸盐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后,如果累积量过多,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引发高血压,甲状腺增生等,诱发消化系统癌变。据报道人体摄取的硝酸盐80%以上来自蔬菜,而我国居民消费量较大的几种主要蔬菜(叶菜、 根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已严重超标,高者超标9倍以上。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保护国民健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1.3激素和保鲜剂污染
许多菜农为了促进西红柿、辣椒、茄子、西葫芦等蔬菜的坐果和提前成熟上市,常使用名目繁多的保花保果剂和催熟剂,并且在有些蔬菜储存期间常使用保鲜剂,以延长保鲜期,常导致蔬菜残留物超标,风味品质明显下降,造成污染,危害健康。
1.4农膜污染
农膜是最容易被菜农忽视的污染源。随着长期的保护地栽培及大棚蔬菜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农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而农用残膜系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属于难以降解的塑料,降解周期长。为增加农膜的工艺性,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增塑剂等有毒有害成分,降解过程中会溶出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在土壤中积累,形成“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农事作业,也污染土壤,造成蔬菜污染,影响蔬菜生产及产品安全。
1.5其他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和废气,含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氟化氢、铅、铜、镉、砷、汞等。工业“三废”通过污染周围环境中的水、土壤和空气,从而污染蔬菜。从医院排出的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及、活垃圾,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寄生性蛔虫等,流入菜田后造成蔬菜污染。另外,有些菜贩在销售蔬菜过程中用污水浸泡和清洗蔬菜,导致蔬菜二次污染。
2.降低蔬菜污染的措施
解析大棚蔬菜污染的来源,结合大棚蔬菜生产实际,现提出以下措施降低大棚蔬菜污染。
2.1把好产地环境关
产地环境是降低蔬菜污染的关键。蔬菜生产特别是大棚蔬菜基地要远离工业“三废”。 远离医院垃圾,远离城镇生活垃圾场。
2.2配套农艺措施 把好农药使用关
2.2.1选用优良的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新品种是减少农药使用和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
2.2.2嫁接防病
利用抗病植物作砧木嫁接蔬菜栽培品种,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抗病性,且蔬菜生长势更强。如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对霜霉病、枯萎病都有较好的抗性,而且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2.3物理防治技术
(1)捕杀、驱避、诱杀。对蚜虫、棉铃虫、菜青虫、蓟马等,可利用人工捉虫,性诱剂、灯光等诱杀、黄色粘板、银色反光膜防虫、杨柳枝诱蛾等方法进行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农药施用次数。
(2)隔离保护。夏季大棚使用防虫网能有效防止大量害虫的危害, 防治秋延后辣椒等蔬菜的病毒病,同时,既可防暴雨、大风的破坏,同时起到遮荫作用,一举多得。
2.2.4规范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
当前,西红柿、辣椒、茄子、西葫芦等作物均通过使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坐果、果实膨大和提早成熟,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大棚蔬菜生产中应避免或减少用生长调节剂,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污染。慎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禁止使用甲醛类保鲜剂。
2.2.5化学防治技术
在化学防治技术措施上,注意对症用药,同时,改进喷药技术,采用小孔喷片高压喷雾。在正确测报并掌握防治指标的基础上,严格掌握不同病虫的防治适期,严格掌握各种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严禁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如呋喃丹、甲胺磷等。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菊酯类、农抗120、生物菌剂类等。
2.2.6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1)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2)采用营养钵育苗,减少植株发病率。(3)适期播种,培育壮苗。(4)收获后及时清除棚室内的病虫残体,于棚外集中烧毁,降低大棚病、虫源基数。(5)深耕晒垡,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生长。(6)加强灌溉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蔬菜生产应尽量使用地下水灌溉,避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土壤含水量和天气状况决定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大棚栽培应大力推广使用微灌技术、膜下滴灌,让土壤保持不干不湿,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7)根据天气状况适时适量掀棚、关棚,创造良好的大棚温度、 光照、通气环境。(8)做好大棚消毒,包括大棚烟雾剂熏、石灰粉消毒,土壤和工具灭菌,在栽培管理中,出入人员必须消毒,严防病虫的带入传播,发现病点、虫源应及时消除。
2.3把好肥料施用关
蔬菜生产应以有机肥为主,增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做到控氮肥、稳磷肥、增钾肥,提倡施用微生物肥、复合肥、蔬菜专用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氮肥底施,氮肥前移,不过量施用氮肥。控制硝基氮肥在蔬菜生产中施用,叶菜类收获期禁止叶面喷施氮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河北省的农村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为了了解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一)水环境污染
河北省环保厅的2009年环境状况报告显示,河北省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省七大水系中,滦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为轻度污染,大清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北三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度污染,其中,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多项污染物超标,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等。
(二)生产污染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河北省农村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认为严重和很严重的比例达到42%。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与农药污染。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有3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越来越严重”。
(三)生活污染
据河北省承德市环保局的统计,在承德市205个乡镇中,绝大多数乡镇尚未建立环保基础设施;在2554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行政村的污染治理处于空白状态;全市农村每年产生的60多万吨生活垃圾,大部分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直接堆放在沟壑、路边和地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成为农村最大的污染源。
二、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一)农民自身缺乏环境保护的理念
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河北省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粪便乱堆、污水横流、烟尘漫天的现象长期存在;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讲究科学规律,随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农民对于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生存环境恶化、水质污染超标、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疾病增加等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人想到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农民自身不良的生活、生产习俗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以上结论。对于调查问卷中“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选题,有3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年的生活习惯使很多的农民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很不敏感,认为农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因此对于环境污染治理也缺乏动力和积极性。38%的被调查者表示秸秆会就地焚烧;50%的被调查者表示养殖业的粪便就地堆放;88%的被调查者将生活污水直接倒掉;19%的人表示垃圾随意丢弃;72%的农民使用农膜后直接丢弃在地里或是直接焚烧掉。
(二)政府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
地方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问题,而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以GDP作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对于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采取放纵的态度,致使一些地区的经济上去了,而环境却在不断地恶化。
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公益性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应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导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从财政渠道得到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微乎其微,难以申请到用于农村环境专项治理的资金,导致了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及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的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有限的环境治理资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也缺乏对农民环保知识和有关政策的培训,没有专职农村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据课题组的调查,有65%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保教育。
(三)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保护法规中,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有限的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和参与。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缺位,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塑料薄膜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目前实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的意义不大,而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四)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大的果蔬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针对性地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据统计,河北省2005年平均耕地施药量为13.49千克/平方千米,化肥施用量303.4万吨,平均耕地施肥量50吨/平方千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
三、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国家应当通过环境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等途径进行多方位的投入。国家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
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的开展。
(二)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村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种资金、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和鼓励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家、社会名流以及所有热心农村公益事业的人士,投资农村环境保护事业。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和自愿出资出劳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事业。
(三)建立农村环境补偿机制,保障农村公平发展机会
农村环境补偿机制是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法律、行政等手段解决享有环境权利不公问题的机制。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农村自然环境的补偿,即对已经遭受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对面临破坏威胁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退耕还林、污染治理、天然林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等。二是对农村环境影响行为人的补偿,即对农村环境建设的相关行为主体进行经济或政策上的奖励与优惠(或惩罚与禁止),如对退耕农民的钱粮补贴、对开矿者征收排污费、对绿色环保产业减免税收等。
参考文献:
①刘艳东. 从百村调查看承德农村环境问题. 承德日报,2009―4―16
②刘艳东. 承德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报告. 中国特产报,2009―6―26
③唐日梅,杨玲.新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④陈凤荣. 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农村经营管理,2009(3)
⑤ 姚良云.浅谈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科技资讯,2010(3)
⑥2008年全国与各省市化肥施用量统计
那当今社会,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呢?人们又是怎样破坏或保护环境的呢?让我们来看几个小镜头吧:
镜头一:小河变身记(废水)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条小河,原先河水清澈见底,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在嬉戏游玩,河边还有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柳条垂到了水面上,风一吹就随风飘动,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在跳舞,美丽极了。可是现在,这样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散发着恶臭的生活污水和有毒的工业污水都排到小河里,使它变得又脏又臭,河面上满是层层油污和化学物质,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小鱼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条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镜头二:花坛变垃圾场
我家楼下小公园原来有一个清香四溢的花丛,蝴蝶们在那儿翩翩起舞,欢快嬉戏。清晨,我哼着歌来到花从中散步,白纱般的云雾柔柔地飘在天空中。我吮着花草的清香,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陶醉在那美好的早晨中;傍晚,我悠闲地看着那娇嫩的小花,感受着落暮的宁静。但是,近来花丛就像变了样似的,奇臭无比。上面满是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和生活垃圾,原来大家把花丛当成了“垃圾场”,把垃圾无情地丢到了这里。从此,美丽的花蝴蝶再也没光临过这里,草地上的小草娃娃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看着这脏兮兮的花丛,我感到无比心痛。
镜头三:无处不在的噪音
噪音就像一个“隐身人”,无处不在,我家对面的一家小工厂里,就有“噪音先生”的足迹,那家小工厂常常发出高分贝的声波,使人不敢恭维。每天早晨,我正在与“周公”会面时,常常被那震耳欲聋的噪音吵醒无法再入眠,以至于我天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唉,这都是噪音惹的祸。
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一行8人来到平江县长寿镇大水村,这里80%的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所有的乡村公路均得到了硬化,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绿色的垃圾桶放置,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道风景。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塑料袋、纸巾和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品没有投放到垃圾桶中,它们随风摇摆漂移,就像找不到亲人的孤儿在啜泣;总有一些废旧的农药瓶、化肥袋和生活污水等直接丢弃或排入河流,它们随波逐流,就像一个个肿瘤在慢慢侵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在调查中,调查小组发放并回收了100份“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基层走访;就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环境治理的建议,进行了调查和问询,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信息,小组又对县环保局办公室和长寿镇创建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请教。调查小组统计了调查走访的结果:①关于环保对生活的影响方面,有33%的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最大,有22%的村民认为水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②关于家畜粪便处理方式方面,目前只有3%的村民用作沼气,58%的村民用其作肥料,而39%的村民则放任自流、随意排放。③关于对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只有14%的村民对环境感到满意,52%的村民对环境基本满意,35%的村民对环境感到失望。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产发展与乡村文明不协调,特别是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有着强烈企盼。
2有管理软弱、村民生活习惯守旧等多方面原因,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
在农村物资极大丰富,人们物质享受优越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仍得不得彻底根治。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农村现阶段的管理软弱、部分村民陈旧的生活习惯、素质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村委会对环境治理不够重视
比如村委会对硬件环境改造比较积极,但对制度管理相当缺乏,村委会的环保宣传不够细致,在村委会的墙上只张贴了几幅环保的标语,并没有关于如何做好农村环保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清洁家庭评比的表册等。
2.2部分村民的素质不高是重要原因
从调查样本中调查小组可以发现,农村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村民为50%,环保意识的高低与学历层次成正比,学历越高,环保观念越强。
2.3乡规民约的约束力比较软弱
对环境保护、卫生管理诸方面,乡村均有规定,但在实行中大多打折扣,不能完全实施。比如垃圾的堆放处理、鞭炮的禁止燃放、污水排放等等。违规事例时有发生,且很少有人过问。从上面的调查情况分析、提高全民素质、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相关投放,这是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
3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全面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根本任务
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那么如何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政府部门可通过电视讲话,农村环保专题节目等,来宣传推介新农村建设中的魅力乡镇、卫生村镇等,并介绍居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污除污方法,以此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增强村民的环保责任感和荣辱感。村委会可以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开展环保节目巡演,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居民的环卫习惯。
3.2通过督导奖惩规范居民环保行为
政府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到乡村进行环卫督导,对环卫工作做得好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工作不力的乡(镇)、村要进行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要督导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则要问责并诫勉谈话,甚至是一责到底,予以撤职等。乡(镇)、村要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比等来促进村民卫生习惯养成,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逐步让村民改掉乱扔乱丢的习惯。
3.3规范整治和引导,落实除污治污办法
政府部门除了要进一步增加基层环保设施(在公路旁增设垃圾桶,在偏僻处多建垃圾处理站、政府补贴村民建立沼气池等)外,还要给居民灌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倡导遵循利用的原则,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家畜粪便作肥料,并给农村建立一些沼气池。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还可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4从娃娃抓起促进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学校要把环境保护、清洁卫生列为重要教育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环境卫生宣传,促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近年来高度重视水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珠江综合整治,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大江大河水质总体良好,85.5%的断面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然而记者走访省内部分城市时发现,省内个别重要支流和部分城市内河涌水质逐年下渐,甚至发黑发臭、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污染现状需引起重视。
历史包袱重,黑臭河涌难变样
“黑河”、“臭涌”,已经成为当下许多河流的真实写照。
广佛跨界区域内,许多河涌污染严重,芦苞涌、西南涌,河水发浑,水面上飘着大量的水浮莲。
流溪河,是广州的水源地之一。在从化上游段,水质看来不错,但越往下走,河水越来越差。沿途一些支涌源源不断地向流溪河排入黑水,河边还存在不少废水排污口,非法养猪场养殖废水通过小沟渠直排入河。据监测,流溪河出从化市时是Ⅲ类,到中下游花都段、白云段已下降为劣Ⅴ类。
在白云区石井河,死猪、饮料瓶、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众多生活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水面肮脏浑浊,散发出明显臭味。在张村水闸段白云学院秋鹿路旁的河涌,河面泛着油光,恶心的排泄物布满河面,一直漂流而下。在谭村石谭西路旁,河涌水面漂着如沥青油一般的漂浮物,沿河不少排污口正肆意排放着各种污水。
茅洲河,流经东莞、深圳两大经济强市,流域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却仅有53.8%,流域内2万多家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结构性和格局型污染叠加,使茅洲河成为珠三角地区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在茅洲河东莞长安和深圳宝安段,水面乌黑发油发臭,河面飘着大量的水浮莲,漂浮着不少工业废弃物、垃圾以及厚厚的油污,河岸布满塑料泡沫等垃圾。河岸两边是大大小小的电镀、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居民区和工业区混杂,布局杂乱无章。
在燕川污水处理厂附近河段,一股发黑发臭的污水正源源不断排入茅洲河,在河面形成阴阳河,经查实该污水来自附近的企业,废水有未经处理直排的嫌疑。此外,附近的一些电镀企业,也都存在处理设施落后,老化严重,电镀废水未分类处理等情况。
练江,揭阳、汕头两市曾经的母亲河,如今却是彻底的污水沟。练江流域人口密度6倍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生活污水处理率却仅约16.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流域内有工业企业9453家,小印染等重污染企业遍地开花,工业废水排放量约20.2万吨/日,而治污设施简陋,加上大量畜禽养殖废水直排入河,如此长期“微容量、高负荷”,让练江终于不堪重负。在练江斗文山桥往下,两岸烟囱林立,印染厂星罗棋布,河岸边有四个宽阔的出水口,一股股灰黑色的废水奔流而出,与上游清水汇合,泾渭分明,散发出浓浓腥味。
流过青洋板大桥,练江更成为名符其实的“黑练”。潮阳区谷饶镇,各种印染厂的烟囱不停冒出烟雾,印染废水源源不绝。在潮南区两英镇,一些织染企业的印染废水从工厂墙角下的出水口奔流而下,排放印染废水的水沟早已被染成了黑色。
东江流域下游段,惠州市博罗县博罗大道至鸿达工业园片区至今尚未铺设污水收集管网,鸿达工业园和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廖洞排渠,然后进入东江。淡水河、石马河污染近期有所反弹,深莞惠三市均存在配套管网不完善,雨污不分流的问题,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滞后,对东江水质造成威胁。
偷排漏排,水环境的隐形杀手
“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环保工作面临的难题,加上环境监管力量不足、手段有限,环保部门被赋予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不匹配,企业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给水环境带来巨大隐患。
在广州白云区江高镇某电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条约30多米长的白色软管,横亘在污水处理设施的沉淀池与厂区厕所之间,含铬、铜等重金属的浅黄色废水哗哗哗冲入厕所中。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该厂一名负责人解释说:“今天是厕所堵住了,我们用水来冲厕所。”另一边,有工作人员连忙跑到污水池边将软管收起来,嘴里则嘀咕着:“污水冲厕所都不行啊。”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业务是加工电镀五金零部件、线路板、电子原件等产品。电镀过程产生的污水,主要含有镉、氰、酸、碱等物质。
汕尾海丰县鹅埠镇西湖村,夜幕降临之时,一家电镀厂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忙碌地操作着机器,各类电镀配件散落一地。刺鼻胶臭味充斥车间,电镀废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用一根塑料管引到厂区外的水沟排出。环保执法人员对该厂进行查处时发现,这个于2013年底投产的电镀厂,竟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且未办理相关环评审批手续。当地村民还爆料,西湖村周边无牌无证的小电镀厂并不止一家。
形同虚设的污水处理设施
企业耗费巨资建设的环保设施,并没有按照规定正常开启,而是躺在那儿任凭日晒雨淋,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其污水处理设施很多时候只是摆摆样子用来应付检查。执法人员检查时就开启,执法人员一走又关闭,企业跟环保部门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肇庆四会市多罗山蓝宝石稀有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的一分厂,在环保执法人员主动出示执法证后,厂区保安仍用诸多借口拖延执法人员和记者入场检查时间,耽搁一段时间之后,执法人员才来到厂内污水处理厂,细心的执法人员发现该厂治污设施虽然是开着的,但用手去摸发动机却是凉的,明显是临时开启。处理设备更是锈蚀严重,污泥压缩机闲置不用。
佛山市三水区某针织染整有限公司,公司有两条排污管正源源不断向西江排放着乳白色的废水,周围草木受废水影响多已枯死。厂内污水四流,污水处理厂设施却没有完全开启,存在偷排嫌疑的软管随处可见。
中山市白石猪场,中山环保局曾对其非法排污行为进行过处罚,但该企业没有落实整改。记者现场发现,场内污水处理设备没有正常运转,部分设备在“晒太阳”。污水处理场内白色的管道杂乱无章,部分管道的流向,操作人员都解释不清楚。排泥池有条管道伸向围墙外,最终通向不明,环保人员要求打开阀门,厂方却以阀门“废弃太久,已经损坏”为由,拒绝打开。
该企业雨水池和污水池仅有“一墙之隔”,中间有个明显的通道,只用编织袋装沙子堵住。环保执法人员说:“这样的隔离根本就堵不住。”该企业在污泥池还有条口径较大的暗管,将隔渣产生的污水直接送到氧化塘,氧化塘的水经过沼气池之后送到污水厂。环保执法人员表示,氧化塘的水必须经过处理,而现在这条管让污水避开了大部分的处理设备。这样的水直接进入三乡污水厂,无疑会给污水厂带来极大的负担。面对环保执法人员的质问,一名负责人却说:“就看他们的处理能力了,能处理就处理”。
农村不再是世外桃源
正当城市环境污染让管理者焦头烂额之时,人们突然发现,每个人心目中曾经如田园牧歌般的乡村,也日渐陷入环境污染的困扰。每年近万起农业污染事故则将广大农村的污染问题凸显在我们面前:一些原本恬静的乡村,污染的严重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城市。
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海尾村,一个占地约10亩有两层楼高的露天垃圾山高高耸立,塑料袋、啤酒瓶、工业边角料层层重叠,场中蚊蝇、老鼠肆虐。垃圾场污染水横流,一片狼藉。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的联堤社区,人口密集,村中小水沟都被垃圾填满,水体发黑。村中各种污水汇集到村内池塘中,池塘内飘满了各种一次性饭盒、白色泡沫碗、泡沫箱子及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池塘水体发黑发绿,宛如一个大染缸。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86-02
随着大量农膜、化肥、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大幅提高粮经作物产量的同时加重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因利用率低而被大量焚烧,既影响空气质量,也诱发多种疾病,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农膜、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和治理对策。
1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1.1 废弃农膜污染
牟定县常年种植水稻6 000.00~6 333.33 hm2,薄膜育秧600.00~633.33 hm2,需用薄膜135~143 t;常年种植烤烟3 333.33~3 666.67 hm2,需用地膜250~275 t;常年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2 333.33~4 000.00 hm2,需用薄膜175~300 t;常年推广蔬菜地膜覆盖栽培666.67~1 000.00 hm2,需用地膜50~75 t;常年种植西瓜166.67~200.00 hm2,需用薄膜150~180 t。这些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塑料薄膜除水稻育秧、蔬菜大棚可以重复和连续利用外,其余都无法重复和连续利用,回收率不到10%。虽然农户会对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薄膜进行清理,但一方面难于清理干净,另一方面因无回收价值而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塑料薄膜是一种极难降解的材料,其残片滞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通透性变差,导致根系难以穿插、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v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w对农作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导致叶片枯黄,光合作用受阻,另外,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废旧塑料薄膜易被家畜和水生生物误食,轻则造成家畜和水生生物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重则死亡[1]。
1.2 化肥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年施用化肥量23 760 t,而且化肥的施用量还在逐年提高。化肥的施用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对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过量施用化肥有诸多不良影响。一是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还原后形成的亚硝酸盐会使人窒息死亡,具有致癌作用,能提高人类患癌症的几率;二是过量施用氮肥使禾本科作物籽粒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营养成分;三是过量施用磷肥对蔬菜、果树的果实大小、着色、形状、香味等有不良影响;四是影响土壤质量,单独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速度减缓甚至下降,部分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或养分不平衡,有益微生物的总量减少;五是部分化肥中含有污染成分,过量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相应的污染;六是化肥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河道、库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类藻、水葫芦等有害生物暴发,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2]。
1.3 农药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一年种植两熟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常年使用农药200 t。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粮经作物的产量增长了近1倍。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大量使用农药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大气、水环境。喷施在农作物上和进入土壤的农药能通过蒸发、蒸腾飘散在大气中,吸附在尘埃上随风飘散。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流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对人畜、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二是农药积累在可食用的果实、根茎、叶片中,对人畜造成危害。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会引起人畜神经功能紊乱,易致癌、致畸、致突变。三是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杀伤有益生物。大多数农药具有无选择性杀伤各种生物的性能,会导致青蛙、鸟类、蚯蚓等有益生物减少或灭绝。五是农药会阻碍农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3]。
1.4 秸秆焚烧
牟定县常年种植粮经作物2.75万hm2,共产生秸秆165 200 t,其中99 120 t用作饲料,3 200 t还田,350 t用作燃料,800 t随意堆放,61 700 t被焚烧。秸秆焚烧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空气。焚烧秸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增多,使人咳嗽、流泪、精神烦躁,诱发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病。二是引起火灾和交通事故。在村庄周围焚烧秸秆易引发火灾,在公路两旁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使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三是使土壤有机质减少,盐碱度增高。焚烧秸秆使氮素养分丧失殆尽,只剩下钾素和呈不溶解状磷素,难于被农作物吸收。并且使土壤的盐碱度增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出苗稀少、苗黄苗弱。四是使地温升高,加速地下害虫的孵化,对农作物幼苗造成危害。五是引起鸟类、蛇类逃迁,害虫、鼠害加重,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控制农用薄膜用量,减少污染
一是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及时清理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塑料薄膜,通过及时清理,降低其残片在土壤中的含量;二是完善废弃塑料薄膜的回收工艺,使得其可以被再利用;三是通过技术革新,研制易分解、残留率低的新型农膜,同时使用易降解的增塑剂,减少其毒害作用。
2.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一是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要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增加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优化测土配方施肥。二是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多种优点,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是要加大微生物肥的示范和推广。微肥能平衡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供给农作物各种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杀死有害菌群,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及有害病菌。四是要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增施或喷施微量元素生长剂及复合生物生长剂,促进农作物体内的营养快速转化,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4]。
2.3 控制农药用量,优化种植技术
一是加大农药管理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高剧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高剧毒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赤眼蜂、瓢虫等有益昆虫防治害虫和杀螟杆菌、苏云杆菌、青虫菌等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稻苞虫等。三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根据害虫的生态习性,使用诱饵、光线、黄板、诱虫灯等进行诱杀,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四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用井冈霉素预防和防治稻曲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制约生物农药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因素是价格过高,要采取政府主导的价格调控,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户适当补助。五是大力推广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是根据遗传多样性、病害流行学和立体空间的优势等基本原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是一项节本增效率、符合无公害农业发展方向的技术。通过对相同作物不同品种的优化栽培、不同作物的间套种对病菌和害虫阻隔,控制其传播和危害,减轻病虫造成的产量损失。据牟定县多年对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旱粮立体间套种的病虫害发生及产量损失的调查,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平均增产糯谷750 kg/hm2,平均增产值2 625元/hm2,减少稻瘟病的防治用药1~2次,减少防治成本和劳力投入450元/hm2,旱粮立体间套种平均增产量5 910 kg/hm2,平均增产值10 336元/hm2,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显著。六是提高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使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草鼠的防治适期,提高防治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六是集中科技力量,开发高剧毒农药的替代农药,满足农业生产对病虫草鼠害防治的需求。
2.4 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一是机械切碎还田。利用机械把秸秆切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的能力。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使其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吸收、口感好的优质饲料。三是人工切碎田。用铡刀把秸秆切碎覆盖还田能提高地温,减轻霜冻的危害。四是用于培育食用菌。把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进行配比用作食用菌栽培的基料。五是用于制取沼气。把秸秆作为沼气池的填充物制取沼气,用于农村居民做饭和照明,沼液可作为肥料还田。六是加强秸秆气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简化技术,降低成本,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难题,缓解煤、气、电的供应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把农村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农村。
3 参考文献
[1] 欧寿铭.废弃塑料制品污染的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保护,1996(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