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4: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温室气体的害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本文以卢湾区初中女子篮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了研究。
1 当前卢湾区初中女篮防守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持球队员的防守消极被动
主要表现在防守消极,防守队员距持球队员距离远,脚步动作缓慢,一防一的能力差,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因而防守的成功率低,失误多。
1.2队员的协防能力不强
我区运动员对防守合作缺乏深刻的了解,最突出的表现是只会固守一点,各自为战;该夹的不夹,该补的不补,该封的不封,该换的不换,不仅不能给对方制造困难,而且很容易被对方击破。
1.3防守不善于合理用手
我区许多队员防守时,合理用手的能力较差,不习惯伸手或只知徒有形式的扬手,不会合理用手攻击对方以扩大防守面积,去封堵无球者的跑动路线,且对持球者的行动不善于用手去抢、去打。从而出现在比赛中有投篮而无封盖,或封盖过晚,或因不正确的手臂动作造成了犯规。
1.4攻守转换的节奏慢
攻方一旦进攻成功或者是对方抢得篮板球、断球后,进攻方在失控球的一瞬间,队员由攻转守的意识与动作显得迟缓,回防不及时,防守阵型混乱,被对方造成多打少;或落位缓慢,经常出现跟不上对方推进速度、球的转移速度,造成防守出现漏人,导致防守失败,给对手以快攻的机会。
1.5后场篮板球控制不好
队中缺乏身材高大的队员,往往在比赛中,由于站位不合理,顶抢、冲抢意识薄弱,在后场篮板球控制上不够到位,造成在比赛中丢失很多进攻机会,导致比赛失利。
1.6个人防守技术差,实际能力水平低
近年来徐汇区女篮在防守技术与战术提高较快,我区与其差距在扩大,特别是个人防守技术和防守的攻击性方面,我区较为薄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正确的防守姿势,防守重心偏高,身体伸展面积小。(2)脚步移动方法少,移动速率慢,灵活性差,转化步法重心起伏大。(3)防守中判断与抢断意识弱,攻击性差。
2 对卢湾区初中女篮防守训练的启示
2.1防守训练的思路
2.1.1更新防守观念。篮球防守的观念是影响篮球防守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防守观念的更新可以促进篮球防守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进攻水平的提高。教练员必须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在重视个人防守技术和减少个人防守失误的同时,强调个人防守的攻击性和全队防守的整体性。简单地防住对手不等于防守具有攻击性,深刻认识整体性和攻击性防守的实质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的现象。
2.1.2防守战术的先进性。随着现代篮球的不断发展,上世纪较多使用的阵地人盯人、二三联防等战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篮球激烈对抗、综合多变的发展趋势。现代的盯人防守已经扩大至半场乃至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控制面积日趋增大,战术结构更加严谨,使防守战术的控制性、制约性和攻击性大大增强;同时传统的、单纯的联防战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从联防战术演变而来的全场、3/4场和半场区域紧逼战术的出现,以及盯人、联防混合使用的综合防守战术,开创了篮球防守战术发展的新阶段。教练员要紧跟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防守观念,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中求发展。
2.1.3防守的思想作风。积极主动和顽强拼搏的作风,是抓好防守的保证。一个球队防守水平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积极主动地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志。防守训练往往显得枯燥乏味,而且训练强度和量都比较大,队员易出现厌烦情绪,不是竭尽所能,而是大打折扣。因此,要耐心对运动员进行防守重要性的教育和引导,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赢球靠防守”的观念,完成“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改变。在训练中要使队员懂得防守不是消极被动的应付,而要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对待防守,通过主动地围堵、夹击减弱或控制对方的攻势,甚至抢断而转守为攻。
2.2防守训练的方法
2.2.1加强防守技术训练。在训练中加大防守技术训练的比例,从防守脚步训练入手,重点抓防守脚步的规范性、灵活性以及多种脚步的组合运用能力,例如防守后滑步、交叉步、碎步等基本动作的灵活运用,以及防守滑步、交叉步、碎步等多种组合动作熟练运用。加强包括断球、顶篮板等细节动作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在基本掌握防守脚步移动技术的基础上,组织队员在有战术配合的形式下,进行快速的综合性徒手防守移动、局部少防多、多防少练习,例如无球一对一、全场无运球二对二、三对三、半场三防四、四防五、五防六等等,以提高队员脚步移动速度、灵活性变化、节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2.2.2细抓对抗防守训练。在防守训练中,要根据进攻者有球或者无球,持球或运球不同情况,对防守脚步动作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脚步动作的快速和灵活性,在动作转换过程中控制好重心的转动方向和高度,以保证动作的转换速度和衔接的合理性。
在防有球队员时要贴身紧逼防守,迫使其向右协防的区域运球;防运球队员时先要迫使其停球,还要迫使其转身背向篮筐方向停球,丧失进攻威胁,然后要积极封堵其传球;当对手传球后要防止对方突然空切,要提前封堵其空切路线。
防无球队员时,掌握弱侧与强侧的区别;防强侧无球队员时,首先以控制对手的行动为主,即错位防守,全力封锁对方接球,通过堵截、绕前贴身、挤靠等防守技术,让自己的防守位置始终处于进攻队员与球之间;防弱侧无球队员时,首先注意协防强侧,造成有球一侧以多防少,同时做到人球兼顾,控制好自己防守的无球队员。
2.2.3强调防守合理的手部动作和呼应。防守队员要合理运用手部动作,并要求相互呼应。要求防守队员都要把手扬起来,以增加防守面积,造成防守气势。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危机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而城市化的进程无疑加速了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即GHG,据IPCC(2006)最新报告指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和臭氧(O3)等,水汽也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
随着科学家对温室效应的发现以及全球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越发重视,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重新制定了用于上述温室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排放系数。该转化排放系数包括直接排放系数和间接排放系数。直接排放系数适用于CO2,而间接排放系数使用于CH4和N2O,通过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转化为等效的CO2排放量,即通常表示为CO2e。例如,CH4的GWP折算值为21,N2O的GWP折算值为310。这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通过排放系数转化成CO2e,而世界各国由此推行的“低碳经济”也就有了一个可以具有量化的统一指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实施平台,城市快速路在城市路网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大流量交通的重要快速运送载体,肩负着使城市交通出行更快更有效的服务性重担。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低碳化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完成城市减排目标的实施主体。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许多省会城市都在“十二五”交通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提出建设以快速路为主体、辅以部分准快速路的快速路网体系,以缓解城市地面道路巨大的交通压力。例如,杭州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的快速路总长达124.8公里(含已开工未完工项目),改造提升的准快速路总长29.1公里,合计153.9公里。 深圳市也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将完成14条共283.3公里的城市快速路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将达到200万吨之巨,具有广阔的节能减排空间。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碳排放行业,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实施更是需要消耗大量高能源高碳密度原材料产品,在后期运营阶段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文就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实施阶段中建设材料开采和制备,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实施摊铺建设等一系列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控制对策。
一、城市快速路建设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途径
城市快速路建设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就建设周期而言,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主要有各类建设材料生产和制备所消耗的电能和燃油,建设材料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施工设备的燃油和电能消耗以及在道路拆除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和电能,具体排放途径见表1。
表1城市快速路建设中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途径
建设周期主要阶段 用途 途径描述
1 建设材料生产和制备 原材料开采和加工 开采原材料消耗能源(如柴油,电力);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产生GHG
混合料组成材料生产 各种混合料的生产过程消耗电力等能源产生GHG
2 建设材料运输 材料初级加工厂/混合料制备厂/施工现场之间的运输 运输原材料至初级加工场所;运输初级加工材料至混合料加工厂;运输各种混合料至施工现场所消耗能源产生GHG
3 建设实施 路面摊铺建设 实施路面摊铺,碾压,成型等施工过程产生GHG
路面养护/维护 路面常规养护及病害处置措施;路面预养护过程产生GHG
4 周期结束 拆除和回收利用 设施拆除和移置;路用材料的再生利用折减GHG
基于上述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分类方法,瑞典IVL环境研究所的Hakan Stripple等人建立了道路建设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并针对常规道路建设实施技术和施工工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总结了道路建设中典型材料和工艺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表,见表2。
表2快速路建设中典型材料和工艺的能耗与温室气体(GHG)排放表
材料或工艺 能耗(MJ/t) CO2e (kg/t) 数据来源
沥青混合料 4900 285 Eurobitume
乳化剂 3490 221 Eurobitume
水泥 4976 980 Athena & IVL
碎石 40 10 Colas
集料 30 2.5 Athena & IVL
钢材 25100 3540 Athena & IVL
水 10 0.3 IVL
燃油 36680 2765 IVL
热拌站 275 22 IVL
冷拌站 14 1 IVL
铣刨/回收 12 0.8 IVL
就地冷再生 15 1.13 IVL
热拌混合料摊铺 9 0.6 IVL
冷拌混合料摊铺 6 0.4 IVL
水泥混凝土摊铺 2.2 2 IVL
运输 /km 0.9 0.06 IVL
英国、美国、法国和瑞士等国也相继开发了针对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和软件,比较典型的有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TRL)研发的asPECT计算模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pad Horvath教授联合加州路面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一款基于EXCEL的碳排放计算模型-PaLATE等,为国内外道路建设工程的低碳化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和量化依据。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加拿大Pierre T. Dorchies等人采用表2所列的碳排放基础数据,对加拿大魁北克市一条城市快速路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建设材料制备和实施技术等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主要建设材料制备和实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
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道路主要建设材料时,水泥混凝土制备时采用的水泥等粘结材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超过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所采用的沥青粘结料,因此我国大力采用和推广沥青路面,既可以提高路面行驶质量,又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二、温室气体减排途径
城市快速路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建立低碳城市路建设策略。综合国外研究基础和国内道路建设现状,笔者认为低碳快速路系统构建关键是在规划理念,工艺选择和低碳实施技术的方案比选中引入“碳尺”概念,分析和探索建设期内的碳足迹,选择合理技术方案。并且,在建设材料开采、运输、拌和和实施摊铺建设中全方位采用低碳技术,削减“碳源”,增加“碳汇”,实现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
(一)树立低碳规划理念
城市快速路系统规划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选择快速路类型,实际规划中应在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和整体路网布局、规划路线位置和走向、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不同方案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低碳快速路设计总体技术的应用
1.道路功能设计技术
注重采用符合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地形维护等道路选线技术,降低道路工程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影响程度;应区别道路功能分级特点,合理安排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权利,减少交通干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快速路为城区大组团沟通和长距离交通服务,应保证机动车流连续且封闭式运营,避免沿线交通流对主线的干扰。快速路辅路为城市主、次干路网的组成部分,兼起快速路集散道路的功能。
2.路线设计技术
路线设计应符合道路交通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且应采用以平(坡度小)、直(曲率大)、顺(适应地形)为控制要素的道路路线,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能耗和尾气排放,并在土方平衡方面体现设计方案优势;路线的特殊设计除应满足特定功能指标的要求外,应充分体现低碳设计技术理念。
(1)平曲线设计应确保线形连续;
(2)纵断面设计应避免大纵坡,宜采用不超过3.0%坡度设计,特殊情况超过3.0%要求的,应进行能耗和碳排放量指标技术方案论证。
3.时空一体化分配的横断面设计技术
道路横断面设计宜采用集约布置、结构合建、机动车交通减少干扰、慢行交通保障通行、近、远期结合的时空一体化分配设计技术,充分发挥地面及其上、下部道路可通行空间的功能,在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倡导非机动化出行模式等方面体现道路工程建设的先进性。
快速路沿线根据需要设置辅路,在主城区建筑和道路网络密集时宜采用主线高架或地下的形式,地面层设置交通集散的道路。快速路主线为机动车专用,与辅路严格隔离。快速路辅路或地面道路等级为主干路或次干路,横断面设计满足主、次干路的要求。
4.以交通需求为导向的节点交叉设计技术
路网节点交叉设计应采用以满足近、远期预测交通量、符合交叉功能要求的关键设计技术,适应交通量变化的交叉型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的交叉口通行能力有利于车流快捷地通过交叉口,减少交叉口延误,减少尾气排放和降低燃油能耗。
(1)二条快速路相交应采用互通式枢纽立交形式。
(2)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应保证快速路主线连续通行,可采用一般互通式立交形式。
(三)选择功能与结构组合一体化的低碳道路建设技术
1.选择节碳工艺减少外加碳源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通过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摊铺温度,达到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CO2气体及粉尘排放量的目的。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比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低30-50℃,因此可节约30%的能源消耗,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温拌沥青混合料可作为新建路面材料应用于长隧道路面施工、超薄层罩面和桥面铺装等。
2.鼓励多使用回收旧料和再生材料
废旧材料回收路用技术是指将诸如橡胶、塑料等固体废弃物通过一系列工艺加入到沥青中,经过搅拌制备成具有改性沥青特性的橡胶(塑料)沥青。橡胶(塑料)沥青可减轻“黑色污染”,作为低碳型沥青改性剂提高路用性能,减少传统高碳型SBS改性剂的使用量,并可使废旧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新沥青适当配合,重新拌和成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提高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率至20%,能够节约相应数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同时能有效降低处治废料的能耗,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
3.选择高性能路面材料和长寿面路面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高性能路面材料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改性工艺技术使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如高模量沥青、高粘度沥青以及高弹性沥青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路面在多种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减少路面病害,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路面后期的养护成本和频率,在全寿命周期内减少碳排放。长寿命路面结构又称永久型路面,通过采用全厚式沥青层或者深层高强沥青层的方法,可以基本消除传统普遍存在的结构性损坏,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沥青路面的表层,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铣刨、罩面修复,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进行大的结构性重建。使用长寿面路面结构,可以使道路建设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5%的建设材料,降低能耗10%,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结语
开展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低碳技术研究,目的是在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仍处于高速发展时,在快速路网规划、设计和建设工艺技术选择方面,不仅仅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应在更好层次上关注低碳技术的研发。近期应特别关注城市快速路系统碳排放指标的研究,在方案选择上注重建设材料的选择和实施建设的全过程整体性考虑;注重分析不同材料的在建设时的碳密度,在道路运营过程中的回收利用和再生率;注重分析低碳建设指标;采用碳尺进行方案比选,推动和完善我国低碳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使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建设实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BROWN S. Carbon Footprint - How does asphalt stack up. Asphalt Pavement Alliance (APA), 2011, Technical Report.
[3]STRIPPLE H.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Road: A Pilot Study for Inventory Analysis, 2001, Report No.B1210E[R], IVL Swedis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Ltd, Gothenburg,Sweden.
[4]SANTERO N. HORVATH A.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of Pavements. Environmental, 2009, Research Letters: 4(3).
[5] TRELOAR G J. LOVE P E D. CRAWFORD R. Hybrid Life-Cycle Inventory for Road Construction and Use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4, 130(1).
[6]吕伟民,孙大权.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7]赵志宏,吕连恩,王元庆.城市快速路布局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毋庸置疑,节能降耗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尤其是随着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打造低碳社会战略的提出,社会各行各业都把节能降耗作为各自追求的目标,这在公路施工方面也不例外。公路施工是一项高耗能的工作,在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下,节能减排的形势日趋严峻,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实际上,我国的交通发展已经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继续沿用传统的施工方式以推动交通大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来。具体到公路施工来看,一般而言公路施工工期长,战线长,高耗能的设备和不当的施工方式是造成公路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因此节能降耗必须从提高节能机械、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技术改良、资源再利用等方面来着手。
一、施工机械能耗管理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而机械工作需要燃油,燃油费也成为修建公路的一项重要投入。因此,推广节能机械,加强对原有机械的维护与管理十分重要。
(一)采用节能施工机械
工地应综合分析评估目前使用的机械,对其的机械整体状况、耗油量、燃油的燃烧率进行评估检测,把那些机械状况差、耗油量严重超标、燃油燃烧率低及没有修理价值的机械进行报废处理,更换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设备。目前中国高等级管理的施工中由于多种原因,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间歇式施工。间歇式施工虽有配比精度高、拌和质量好、对集料的要求相对较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生产率低、投入大、燃油消耗率高、环保性能差等劣势,这也提倡资源节约性社会相出入,也不利于较低运营成本。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水平低也是目前影响节能减排的重要原因。机械发动机出厂时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其设备的动力、传动、液压、制动、电路等工作部分会逐步老化,各系统性能也随之下降,以致动力下降,能耗增加和污染排放超标。据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在运行4万km或2年左右,各系统就开始逐渐失衡,运行8万km后油耗和尾气排污显著增加。可见,及时对机械发动机进行健康管理与维护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另外,在公路施工及养护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制定严格的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工程机械,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最终目的是保证机械正常运转。
二、改进施工方式
改进施工方式是技术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方向应是发展资源和能源节约的施工方式。措施可从改进水泥品质和发展温拌沥青技术两个方面着手。
(一)推广散装水泥
传统的袋装水泥包装要用树木制作木浆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且废纸袋难以回收利用,而且由于包装破损、水泥受潮变质,袋装水泥大致损耗在5%左右。另外,传统的袋装水泥在产品出厂进入流通和使用环节后,还会继续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而且在装运、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水泥散装化成功避免了袋装水泥带来的资源浪费,袋装水泥通过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容器、专用运输工具代替一次性水泥包装袋,既有效地节约了包装材料,还可以避免包装破损。水泥散装化还具有极大的环保意义。据研究表明,由于我们水泥生产和使用大国,散装水泥的运用每年在节约标煤,减少大气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方面发挥着着独特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发展温拌沥青技术
温拌沥青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而言,有着显著的节能降耗优势。据研究发现,采用温拌沥青技术,拌和一吨混合料可以节省柴油约两公斤,减少温室气体达50%,有害气体如沥青烟排放90%。另外,温拌沥青混合料对环境温度要求不苛刻,现场的摊铺温度在10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即可,减缓了有毒气体的蒸发速度,节约了时间成本。
三、资源的再生利用
(一)推广路面沥青再生技术
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工艺有热再生和冷再生两种方法。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道路再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冷再生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结构完整性较高,施工期短,对现有交通影响小等优点,正逐渐在沥青再生领域得到推广运用。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7万km,占世界第二位,其中90%以上是沥青路面。按每年路面大中修时铣刨铲除的沥青废料为10%计算,目前已进入大修期约一万公里的沥青路面每年将产生700-800万吨日沥青废料。按照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规划,20年后我国将有10万km高速公路,每年维修所铲除的旧沥青废料至少有5600-6400万吨,因此再生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是指将原路面进行打裂压稳,必要时进行局部处理后,再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其中防治反射裂缝是其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有些省份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该技术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三)促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料再利用
水泥混凝土使用粉煤灰,能提高抗折强度,改善工作性能,更适合路面摊铺。同时,掺入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的泌水率和水泥水化速度,使混合料凝结时间延长,有利于高温季节施工,并有利于远距离运输。煤矸石常年露天堆放,对当地的空气、地下水和土壤等造成环境污染,被视为“三废”之一。但矸石粒径变化范围较大,颗粒不均匀,小颗粒含量大,级配情况与碎石土较为相似,却是一种良好的路基材料。目前煤矸石再利用技术在青兰高速公路其中一个标段上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废料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能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解决了公路建设资源紧缺的难题,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公路后期养护上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