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1 10:26: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房屋设计要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惠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南抱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深圳;中部与惠州市相连,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惠州市各类多层建筑物拔地而起,从而给防雷审核工作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两年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中积累了一些多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审核经验和方法,下面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防雷装置施工图审核的依据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本)、《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IEC1024-1《建筑物防雷》、IEC1024-1《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防雷与接地安装》D501-1~4以及相关行业防雷技术标准。
建设单位依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提交各种材料后,防雷装置审核人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核。
1 多层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
1.1建筑设计总平面图。通过总平面图,掌握建筑物的位置、地理环境,从而可以查找该地雷暴日数和雷击的灾害记录。
1.2 建筑设计总说明。掌握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水位、土壤电阻率、标高、消防等情况。
1.3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钢筋的锚固和连接,了解构造柱、圈梁的详细位置及防雷结构措施,掌握避雷引下线钢筋的规格、数量及焊接技术要求。
1.4综合布线。是否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标准设计。
1.5基础防雷接地平面图
1.5.1 桩(承台)的利用系数a≥0.25 。
1.5.2 桩筋利用数:每根用作引下线的柱子至少有两根主筋连接且φ≥20。
1.5.3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米,每根避雷引下线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二类防雷建筑物应满足S≥4.24KC2,三类防雷建筑物应满足S≥1.89KC2。
1.6 避雷引下线
1.6.1避雷引下线的位置、间距(二类防雷:间距≤18m,三类防雷:间距≤25m)、用材规格(圆钢直径φ≥10mm,扁钢截面≥48mm2)。
1.6.2框架结构应利用外墙柱子主筋作避雷引下线(且利用所有围墙柱筋,建筑物阳角位的柱子必须利用)。
1.6.3 避雷引下线应是柱内对角且至少有两根主钢筋,要求从上到下连通,上接至避雷带,下接至承台、桩。
1.6.4 避雷引下线主筋每层应加箍筋连接或通过点焊的方法把所有的主筋相连接。
1.7屋顶防雷平面图
1.7.1避雷网格(二类防雷建筑物:10m×10m或8m×12m,三类防雷建筑物:20m×20m或16m×24m)、带、针(保护范围的估算)的布置、高度、材料(圆钢直径φ≥8mm)、焊接质量、连接处(搭接)、转弯处。
1.7.2女儿墙上的避雷网带:墙宽为20cm,带高至少15cm,墙宽为30cm,带高至少20cm,避雷带支架采用φ10的圆钢。
1.7.3突出天面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不少于两处;如通风机、中央空调、电机机房、天线杆、旗杆、水箱等。
1.7.4 保护范围的计算。
2电气设计说明、均压环、等电位连接
2.1 判定防雷类别是否正确,说明是否合理、漏项。
2.2 低压配电系统的PE干线,接地干线与专用接地线,穿线钢管及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构成接地保护网。所有电器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配线用的钢管、电器安装的构件、电缆桥架、电缆支架、金属接线盒均与PE线连接,沿电缆桥架外侧敷设4×40镀锌扁钢与桥架连接。
2.3 防雷区LPZ0A、LPZ0B和LPZ1交界处,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体都应做等电位连接。
2.4 在后续防雷区间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可采用LPZ0A、LPZ0B和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的一般原则。
2.5 电梯轨道首尾端与防雷接地连接且每间隔20米等电位连接一次,设计时应预留。
2.6 设总等电位端子MEB,对各类进出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管件进行等电位连;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2.7 玻璃幕墙、金属工艺装饰作等电位连接。
2.8配电系统:供电的形式、电气竖井内的线路布置、电涌保护器配置情况。
2.9 侧击雷的防护措施
从距地面30m开始,每隔一层设置均压环并且与相同高度的梁、柱或楼板钢筋及金属窗框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2.10 接地电阻≤1欧姆。
3,计算机网络装置
3.1将N和NC比较,确定电子系统设备是否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3.1.1 当N≤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3.1.2当N>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3.2 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公式E=1-NC/N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适用性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
3.3 网络中心选择的位置,及信息系统的设备等电位连接。
3.4 供电形式应采用TN-S或TN-C-S。
3.5 电涌保护器的选型、配置是否正确。
3.6 防雷、防静电接地。
4 消防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
4.1 电涌保护器的选型、配置。
4.2 等电位及防雷、防静电接地。
5 防雷审核中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
5.1 不注明防雷设计依据和防雷类别或防雷类别分类错误。
5.2 接地电阻设计错误,设计的过小(小于0.5Ω),过大(大于30Ω)。
5.3避雷引下线间距超过规定的要求(引下线间距应计算转弯处的长度)。
5.4 屋顶防雷平面不同高度未标注标高。
5.5 避雷带遇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时未设计补偿措施。
5.6 电气说明没有供电系统采取的接线方式。
5.7供电接地与防雷接地没有共用接地系统。
5.8 未设计玻璃幕墙、铁件工艺等电位连接。
5.9 配电室、消防控制柜只有一处与接地系统连接。
5.10 没有设计电涌保护器或只设计一级电涌保护器。
6 总结
在多层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中,掌握防雷审核要点,能够快捷、高效、准确无误的审核防雷施工图,同时要求防雷审核人员要具有识别图纸能力,正确施图;熟练掌握防雷技术规范及行业防雷技术规范,就能快速准确无误的作出防雷审核意见。
参考文献:
一、房屋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建筑的多样化式实现居住组团多样化的关键之一。
行列式:行列是一种秩序,尤其在理性地决定社会大规模居住问题方面。行列式的另一种形式是山墙按前后、左右错开排列或者前后左右交错排列。这种错开排列的布置对于使组团内建筑向夏季主导风向敞开,更好的组织通风,并使建筑群落生动活泼,更好的结合地形、道路,避免交通闯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院式:合院也是一种秩序,有围台型和半围合型两种形态。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院内积雪。
混合式:布置结合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以行列式为主,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敞开式的院落。
二、房屋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房屋的绿色建筑设计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三、交通绿色规划设计模式
1、人车分流
有住宅必有交通,一个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设计是它的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小区的建设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耍的影响。
(1)平面系统分流:通过对道路的专门化使用,建立自成系统的专用道路网络,引导各种立自交通各行其路、互不干扰,从而建构宏观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体系。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房屋,其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紧密结合并分期、分阶段实施。
(2)内外分流:这种模式以住宅庭院或组团为居住单位组织周边式住宅区,每个居住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尽端式或半环式车行道路为其服务,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厉院;居住单位之间是步行道,它连接住宅的前院并通向中心绿地;住宅的主要居室朝向前院和步行道,行人与汽车分别通行于各自独立的道路系统,不产生平面交叉;居民通过步行系统在内部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尽管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入口多,既不利于社区管理,又对外部交通产生较大干扰,内部交通得到了解决,却使外部交通趋向复杂化:从周边伸入腹地的尽端路有被堵塞的潜在性;尽端路外式分流示意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行车和停车空间,缺乏生活气息:如果中心绿地不与公建等紧密结合,其可达性可能会降低,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真正使用大片中心绿地的时间一般很短,大部分时间因天冷而无人问津,变得荒凉、空旷、缺少生机。然而,由于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私人汽车发达时代的人车矛盾,仍然成为人们仿效的典范,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
(3)立体分流通过建设在立体空间不同层面上的道路系统以实现人车分行的目的。一般有两种情况:通过架空步行走廊、抬高步行平台、建设屋顶街道和天桥等进行分流,或与城市中心的地下交通系统整合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人车分离。
2、人车共存
(1)玢级组成道路网。根据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为了实现安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道路网应按干路、次干路、支路顺序连接,形成分级组成的网络,并逐级减小服务区域,降低交通量和车辆运行速度。这样一来,由于支路和干路不直接相连,支路的交通汇集于次干路之后.再进入干路,从而使干路的通行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支路不能通过过境交通,从而汇集功能得到增强;次干路在两者之间又起到桥梁和缓冲的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住地区内的人车矛盾。
(2)划分区域、建构分散道路体系。用分散道路体系对房屋进行划分以形成不同的“封闭空间”严格禁止无关交通和过境交通进入区域内部,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共存。
(3)建设庭院式道路。通过种种措施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路径,使各种类型的道路使用者都能自由地、公平地利用道路空间,从而在保证行人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基础上实现人、车、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并改善人与车的关系。庭院式道路只适合于小规模的住宅群落布置和旧城局部道路的改造利用。另外,为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交通效率,应避免建设过长的庭院式道路。
3、人、车部分分流
(1)道路断面分流。在道路横断面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而形成的一种人车适时分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在经济尚不发达,汽车交通量虽有增加但入车矛盾不甚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分流方式既保障了步行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机动车道的效用。同时,在汽车较少时,行人与自行车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进行出入交通或其他生活行为。但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这种方式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将会愈来愈显示出局限性。
(2)局部分流。(不完全专用道路系统)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于住宅和小区出入口、公建、绿地等之间设置局部的专用道路。在专用道路与混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可利用地形采取立体交叉。
四、环境绿色规划设计
1、水环境。给水系统自古以来,水被人们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与此同时,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由此专家提出“分质供水”的用水原则;优质优用,低质低用。
2、光环境。住宅监督密度对居住质量影响甚大。日照、自然采光对居室意义很大,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居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各个城市地区都对生活用建筑的间距作出了强制规定,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皮价格的暴涨,许多城市的实际住宅建筑密度偏高,住宅居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室外光污染,即噪光,是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及危害的光线,噪光污染主要指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昼。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朝向有关。
3、绿化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化不仅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具有生态、使用、节能、经济功能等。
4、声环境。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绿色生态居住建筑的重要标志。
5、绿色材料。在房屋外环境景观要素中,除绿色植物要素能发挥生态效益外,其他要素用材或多或少都要破坏到自然资源。绿色材料是指国家认证的绿色材料或产品。在建设过程中提倡选用新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时展的主题。人们越来越懂得注重保护环境和建造节能环保建筑,房屋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深入人心,它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绿色建筑概念及特征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即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负荷,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造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在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污染,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大大减少了建造过程中和建成后建筑本身的能耗,具有不浪费自然资源、不污染自然环境的特点。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节约环保,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再次,健康舒适,为人类工作生活营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做到了节能环保与自然发展的统筹兼顾。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策略
2.1 建筑的选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经过对建筑所在地周围地质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所在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使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既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各种资源,又不损害自然环境,还要考虑到周边的交通便捷,大量可利用的现代基础设施等等,为绿色建筑的建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要重点加大对天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的运用有降低能耗的作用,可以减少建筑内二氧化碳的的排放,在太阳能的利用过程中,可以将其用来发电,热水,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等等。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以起到节能损耗的作用,可以构造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采光通风策略
绿色建筑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光与自然风,将两者运用到采光通风的设计,可以降低因人工照明等带来的能源损耗,为建筑居住者提供舒适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例如,在建筑的外墙方面,可以选择运用透明度较高和传热导性能较低的石材装饰,可以同时增加外墙板的热反射和减少墙体对室内的热辐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幕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干挂石材幕墙,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的热传递,减少因夏季大量使用空调造成的耗能,也可以减轻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劳动负担;在玻璃幕墙的运用上,可以选择夹层玻璃,这种中空夹层玻璃技术可以增加热绝缘性,起到良好的隔热功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4 水资源利用策略
绿色建筑的节水方面的策略,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和处理回收利用污水来实现,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加强了建筑的生态建设,污水回收利用特殊设备净化后利用水泵提升到建筑楼顶水塔中用来冲厕,也可以用来喷洒路面、绿化等;在中水利用方面,可以将其收集起来处理为达标的中水,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车辆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5 地下空间利用策略
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公共场所,或者停车库、储藏室等等,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建造,将绿色建筑的空间由水平方向向地下的垂直方向延伸。开发地下建筑时,可以将地下建筑的上部作为重要的商业、服务用地等与地上建筑部分相联系,再往下延伸就是布置对采光要求较低的停车场、储藏室等,当地下部分地形高差较大时,可以设计建造不同高度的层级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相呼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2.6 绿化景观的立体化设计策略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以及建造过程中,绿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节碳氧平衡,可以减轻空气污染,还可以降低噪声、节约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等等,是房屋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应因地制宜建立立体绿化,使植物的绿化效果达到最大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进行房屋的顶层绿化,顶层绿化可以降低屋面的温度,也可以大大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建筑的景观美化和环境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墙体、阳台进行绿化,墙面的绿化可以遮阳隔热,在现实操作中,可以种植藤蔓植物沿墙攀附来阻挡太阳辐射,也可以在阳台种植花草,进行分层绿化,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7 建筑废弃物处理策略
建筑物居住者和使用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建筑周边设置简易垃圾台或垃圾桶的那种做法,应考虑运用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在建筑周围的下风处放置,并在周围种植大量绿色的植物用来净化空气。
2.8 人性化道路设计策略
道路设计关乎建筑居住者和使用者的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满足居民生活、利于消防的进行和与环境协调方面着手布局。建筑周围的主道路路面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材质铺设,由行车道和园路组成。在行车道的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消防的要求,使交通方便快捷,同时要考虑到残疾人坡道,一般确定建筑周围主要道路为6m,环形道路为7m,在园路的设计上,一般将游步道设计为1.2~2.0m,用水泥砖、卵石等铺成,不但可以减少建筑成本,也可以起到环保、自然的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房屋的过程中,本文从需求要素、环境要素以及营建要素出发,从建筑设计方案的选址布局、对可再生资源的运用、采光通风、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再到建筑废气物的处理以及人性化道路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深入运用到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积极建议,使我国新时期的建筑事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对居住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建筑行业由此得到较快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能源的消耗过大,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重视节能环保问题,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越来越高,所以,很多的节能环保思路正应用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并且也将成为以后房屋建筑发展的潮流趋势,这不仅是建筑上的创新设计,也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近年来能源紧张的问题。
1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的意义
1.1使建筑更具有艺术性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人们经常无暇顾及身边的美丽景色,而在建筑方面,大部分的建筑又充满着现代气息,所以在建筑中增添一些绿色植物,能够让建筑看起来显得有很大生机,让建筑内的人感觉心旷神怡,达到视觉上的享受,从而让建筑更具有艺术性[1]。建筑与绿化之间的呼应也使现代艺术与古典景色达到完美结合,从而使人能够修身养性,情操得到陶冶。
1.2减少能源的消耗
由于我国人口较多,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也使用了过多的不可再生能源,从而在能源问题上,我国面临着越来越紧张的局势,国家乃至每个国民都对能源问题非常关注,能源的缺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发展逐渐走向瓶颈阶段,在这基础上,传统的房屋建筑悄然加重了我国的能源负担,而采用环保设计对房屋进行建设,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房屋建筑的环保理念以及环保水平,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材料的高利用率也能使企业的总收入得到有效增加,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使我国向节约型社会迈进一步。
2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2.1房屋建筑设计的环保技术理念较为落后
房屋建筑设计的环保理念于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实践,在房屋建筑设计环保技术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房屋建筑方面知识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往往制约着我国环保理念应用在房屋设计,最终导致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环保理念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不仅不利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使我国经济越发落后于发达国家。
2.2房屋建筑中节能环保设计没有重视
建筑的协调性在对房屋建筑进行环保设计的时候,很多设计都太过于形式化,更重视建筑的外观和造型,而忽视了影响建筑整体的协调因素,没有对房屋建筑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没有真正体现出房屋建筑中的环保特点,使整个建筑难以进行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其统一性,没有真正实现设计建筑的目的。
2.3设计时没有考虑全面节能环保的因素
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时候都会在通风技术以及光照技术上使用节能环保理念对房屋进行设计,但是设计人员在进行环保设计的时候,没有对建筑进行合理细致的规划,更没有对建筑将消耗多少能源进行预估,从而不能够充分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影响因素,导致节能环保就只是理论化,应用不到实际中[2]。
3对房屋建筑设计中出现的节能环保问题具体建议
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还需要设计师考虑全面,比如房屋朝向、周围环境以及建筑造型和布局设置等等因素,具体建议如下:
3.1屋顶、门窗以及墙体的设计
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设计的各个要素,对房屋的每一个地方的节能设计都做到细致入微:①屋顶设计。由于屋顶可以直接大面积接触到阳光,所以相对而言温度要高一些,因此,如果在屋顶上增加一层隔热层,就能够很好的使屋顶与空气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有利于屋顶将热量散发出来,防止屋顶温度过高。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弱阳关的辐射,比如,在屋顶的上方安装一个遮阳板,使太阳不至于直接照射到屋顶上,热量不能直接到达屋顶上,从而强化了屋顶的隔热效果,对屋顶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也可以在防水层上放置一层保温材料,避免因为强烈的阳光而导致防水层快速老化,从而增加防水层的使用年限;这些方法都是对房屋结构做一些调整,除了这些方法外也可以在屋顶种植一些绿色植物,降低太阳光到达屋顶的强度;②门窗设计。设计人员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墙体与门窗的面积比进行很好的控制,确保房屋内采光足够,还要减少消耗不必要的热量。
在选取材料时,应该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窗框材料,玻璃材料可以选取吸热玻璃或者低辐射、中空玻璃等,使用气密条来降低热量损耗,除此之外,设计师还要对材料的规格和尺寸有很好的把控,防止材料变形情况的发生,要仔细观察材料连接处有没有较大缝隙,降低空气在缝隙处的渗透流通,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使用较厚的窗帘消弱强光带来的室内温度变化;③墙体设计。外部墙体也是房屋对热量进行消化的重要通道之一,优质的墙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损失,在供暖上有很大作用。在对墙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选用具有节能效果的墙体,例如,一些内含粉煤灰和砂加气的混凝土墙体,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外保温复合体,外保温复合体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建筑冷桥情况。选择有较高质量的保温效果的材料才能有效达到保温目的[3]。
3.2绿化房屋建筑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合理考虑周围绿色植物的种植,足够的绿色植物能够对太阳辐射产生有效的阻挡作用,并且能够对噪音进行一定程度的消弱,优化建筑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房屋建筑的绿化应该成为设计师对房屋进行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的方面,增加建筑的绿化,能够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环境,提升房屋建筑的人文价值。
3.3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采用风能和太阳能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房屋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采用新能源来实现节能环保,太阳能当前使用较为广泛,阳光采集方便,只需要在房屋外放置一些太阳能吸收设备就可以对太阳能进行采集,进而转化为人们需要的电能和热能,太阳能的利用,可以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过多消耗不可再生能源;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地热能来对房屋建筑进行能量的供给。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对能源的结构进行改善,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这两种能源使用都较为方便,又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不仅对环境没有影响,而且能够保证能源的充足供给。
4结束语
房屋的环保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所以重视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能够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这也是建筑企业想要持续快速发展之必然选择。综上所述,想要加强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就要在房屋设计中对节能环保措施进行不断研究,对房屋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节能环保设计,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使用新能源,加大房屋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对环保设计进行创新,在房屋建筑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节能环保新设计。
参考文献
[1]贺娜.浅谈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视界,2013(32):138.
一、划拨土地房产转让的基本原则
《房地产管理法》明确了划拨用地上房地产转让的三项基本原则:(1)划拨用地上房地产原则上不得转让;(2)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始得转让;(3)批准后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上原则是认定相关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力的基础。
二、划拨土地房产转让的条件和方式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1)土地使用者必须是企业、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合法产权证明;(4)依照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所获得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上形成房屋产权的转让,必须经过由划拨土地使用权到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这一体制的转换,未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不得转让。这种土地使用权性质的转换,只能以协议的方式实现,如果以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实现,只有在国家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才能采取。
三、划拨土地房产转让存在的问题
1、转让与受让方规避法定程序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除应办理批准手续外,还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上述案例中,转让人缪某、受让人储某、仲某未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也未经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且未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未补交出让金,而直接向房管部门提出过户申请,明显规避了有偿出让规定。
2、房产管理部门把关不严
上述案例中,房产管里部门未审查土地证, 也未征求国土部门意见,而直接为储某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间接默许了划拨土地可以直接交易,与相关法规明显相悖,进而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县区几乎所有划拨土地房产转让均类同上述案例,县级国土部门也几乎默许类似储某办理房产证的合法性。当政府主管部门决定不办理出让手续而直接将土地划拨给受让方使用时,受让方已不是从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手中获取该划拨土地使用权,而是从政府直接取得划拨土地的使用权。这样一来,原本因转让划拨土地就缺了一道转让程序,此时,因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产生的合同就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不履行出让程序,则属无效合同。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实质是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之后再出让于受让人,受让人是从政府而非从原土地使用权人之处获得土地,土地出让金缴纳予政府并非原土地使用权人。因此,笔者认为,上述案例应遵循的合法步骤应为:
1、由于房管部门把关不严,程序不到位,而直接给储某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应由先行注销登记;
2、缪某凭房屋转让协议、土地证书等资料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予以申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
3、储某凭缪某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到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4、储某凭缪某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变更其自己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手续;
5、仲某凭储某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到房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6、仲某凭储某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变更其自己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到县级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
为切实规范和完善划拨土地房产转让程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建议由国土部门和房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并尽快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划拨土地房产转让程序:
1、住宅房屋因买卖、赠与而发生转让,受让人不改变房屋设计用途的转让。转让方提出书面申请办理房产过户登记,房产登记部门应当审查房屋占地范围的土地使用权性质,如属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移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先行予以办理相关出让手续。
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1、房建工程
建筑施工放线是一项运用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多项知识结合的综合技术,包含有多种技能,需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技巧,善于运用,来提高效益。
2、房屋结构设计、材料和要求
房屋结构形式和材料也是决定房屋层数的基本因素。如砌体结构,墙体多采用砖或砌块,自重大、整体性差,下部墙体厚度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故房屋层数一般控制在6层以内,常用于住宅、宿舍、普通办公楼等大量性房屋。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由于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增强,故可用于宾馆、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等多层或高层房屋。
3、一般矩形建筑物放线技术
3.1施工放线的首要步骤是复核规划定点位置。一般施工总平面图上绘出的坐标,在现场,由施工技术人员复校检查。然而理论值与实际位置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必须经过复查、校对、改正。部分建筑物由于面积特庞,需要重新放线,为避免不相符,所以需要根据现场实际调整合适。故不能完全按规划定点放线,需综合设计意图,认识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3.2接下来的第二步是测定建筑物轴线、标高。最常用的做法是打龙门桩、钉铁钉,标记红三角标高。再按照各分层工序,依次往上弹线;洒灰线,捣制垫层后弹墨线,特别的是垫层上要弹出柱子的位置,且用红油漆对四个角做好标记,以便柱子钢筋定位。在底梁处确定弹出各轴线网后要复核,再对建筑物总长与各轴线间相加的吻合度进行检测。
各轴线垂直引上,分楼层弹置确定控制轴网,标高由一条柱、墙角处引上,四周每道墙、柱子上均弹水平线。实行施工放线工作时应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要按部就班,容不得半点马虎。
4、常见异形平面建筑物放线技术
4.1弧线
当缺少圆心进行确定圆时,可以采用弓高法(微积分),通过求得圆弧上两点再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点后再分段求得另一个点,逐步分下去,以微小的直线段组合成圆弧。
4.2圆心的引用
定位圆心在场地平整时可以应用,而挖土方时,或建筑往上伸高时,圆心点因被占用或无法延高而无法确定,此时可以采取引线控制。挖基础土方时,需保留其完好直到其他基础垫层完成及弹线结束,然后垂直层层向上引用控制点。
4.3直角(垂线)做法
放垂直线或直角是施工放线最基本的方法,在放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效率高的方法。
4.3.1勾股定理
适合20米以内的定位放线,手工放线最为简单方便,独立柱基础框边及轻短的建筑物轴线即可使用此方法,以减少误差。
4.3.2等腰三角形法
当仅仅知道一条直线段时,用等腰三角形法等准确、快捷地做出垂直线。
4.3.3工具法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制作出大小直角三角形、矩形、圆形框,在放线时找到轴线即套上模型非常快捷精确地弹出柱脚边线及其他边线。
4.3.4全站仪放线
采用全站仪放线的优点是精确,速度快,大规模放线,所需要的数据可以配合电脑软件,可快速、准确的进行数据检查,每一平面放线时闭合差检查快,避免了以前用经纬仪加水准仪因搬动仪器定垂直线,转角的出错。
4.4非同一垂直面的定位方法
若墙、柱面不在同一垂直面内,则需采取以相下措施。
4.4.1引延长线再做垂直线
例如三层挑出阳台,在二层阳台引出轴线位,做好标记,在施工三层时再吊锤线从二层引出线引上。
4.4.2分线延长
例如三层挑出阳台,在二层四角引锤线到三层,分出各轴线弹出轴线网,将轴线延长得到挑出的阳台轴线。该法不适用于庞大的建筑工程。
4.4.3经纬仪定位
安装工业厂房排架柱时,必需两台经纬仪同时操作,非同一垂直面的必须将仪器置于轴线上避免造成差错。
4.4.4借线引线
当外墙面不是同垂直面,无法用吊锤将一层墙轴线引到天面时,需在地面将墙体轴线延长出建筑物外,在天面用木杆伸出,再用经纬仪在建筑物引垂线,到天面后水平引到建筑物内。
4.5楼梯放线
按质量评定要求,楼梯的每踏步之间的高差不能过大,必须准确定位才能满足质量要求。
5、房屋防火要求
按《房屋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房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房屋的层数与房屋的耐火等级有关,如一、二级耐火等级房屋,原则上层数不受限制,三级耐火等级民用房屋,允许层数为1-5层,四级耐火等级的房屋物,允许1-2层。
6、经济性要求
房屋物单方造价一般与房屋层数密切相关,以砖混结构住宅为例,在墙身截面尺寸不变情况下,随着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将有所降低。但到了6层以上时,由于砖墙截面尺寸的变化,层数增加使单方造价显著上升。
在房屋群体组合中,个体房屋层数愈多,用地愈经济。
7、安全施工措施
7.1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火管理责任人。
7.2施工人员统一佩戴工作卡,做到持证上岗。
7.3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戴安全帽,遵守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7.4建立严格来访制度。
7.5经常对工人进行法纪和文明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结束语: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从而房屋安全、可靠,房屋结构设计不仅要达到基本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还要能实现基本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参考相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使我们设计的方案能够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蒋真皓.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内容[J]. 今日科苑,2010,(20).
[2]俞富新.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 散装水泥,2007,(3).
[3]郭秋声,邓伟安,李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陈文军.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的原因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建筑的欣赏和审美不只是外形设计方面,更多的注重设计中所包含的艺术水平和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和实用的融合,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带给人们美的同时,对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要将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不断的渗透到房屋设计、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助力城市化发展。
一、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要素
(一)地域环境概况。一个地域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其内容主要涉及到气候与地形等方面。从我国整体地域环境来说,在环境设计理念上,多与大自然相融合,追求大自然山、水、植物等融合美。南北方由于地形与气候的差异,南方气候温润,植被丰富,建筑多出现假山、花园池塘等,而北方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建筑多数气势蓬勃,设计整体形成了中主对称之美,所以地域环境的差异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审美特征影响不同。[1](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手工业与农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贴近自然,希望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影响了环境设计理念与审美特征。(三)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社会政治文化制度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制度时期,皇权至上,例如故宫的建造,正是为了彰显皇权的威严,产生了中主对称的审美特征,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氛围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影响不同,在古代受到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观念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上多追求自然的原始美,而如今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二、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一)顺应人们需求的人性化理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个人房屋设计、城市绿化美化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从人们的现实需求出发,开展人性化设计,既做到方便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又要融入当地风土人情。[2](二)人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的发展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生态,造成了资源枯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要融入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促进群众的环保意识的觉醒。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三)主体参与的多元化理念。如今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或环境、建筑、规划和监测等部门的事,涉及的内容广泛,这就需要众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在以环境设计师为主体下,开展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另外,还要注重社会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反映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三、现阶段环境设计审美的特征
(一)依据现实需要的多层次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第一,人民群众作为受益群体,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确保群众使用便利与舒适,例如在广场上,要注重选择花草,在建筑物上要多选择雕塑类;第二,要注重美感,充分利用好点线面以及色彩的搭配,让群众充分享受视觉之美。[3](二)空间设计的关联性。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对象众多,小到屋内设计,大到城市规划设计,所以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在保持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做到空间的多样性,不可急功近利,例如杭州西湖周围的建筑设计繁琐复杂,限制了西湖的发展,然而南方的园林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发挥的淋淋尽致。(三)贴近群众需求的实用性。实用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目的。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注重设计作品的功能性。例如城市公园中的长凳,在符合公园环境的前提下,要满足人们休息的需要,还有城市中的垃圾桶设计,既要体现出城市的特色,更要注重垃圾桶的使用功能。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审美特征需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注重人性化、可持发展以及多元化参与,促进环境保护。
作者:宗伟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房屋住宅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必然产物,人类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房屋住宅设计理念也有很大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加快的趋势,全国各地大兴房屋住宅工程建设,不断兴建出质量更高、功能更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特色住宅,满足了人民的住宅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房屋住宅建设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正面临逐步枯竭的窘境,亟需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房屋住宅的节能建设,在这种形势下,建设具有节能理念和功效的房屋住宅势在必行。
一、开展节能环保房屋住宅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使我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面积(含住宅)达20亿平方米,直接消耗掉全世界近一半的水泥和刚才;同时,我国每年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在带来能源巨大消耗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建筑面积规模大,能源消耗高,但是我国的房屋建设能源利用率低,土地、建材和能源出现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呈现日益严重的局面。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随着国家和人民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节能理念已然成为当前房屋住宅设计绕不开的话题,节能建筑越来越被国家重视,节能理念越来越被人提倡。
众所周知,房屋住宅是耗能大户,不仅表现在住宅建设的原材料消耗上,在后期的使用能耗上更为明显。在严峻的能源短缺形势下,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节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上,住宅建设是耗能大户,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家的重视,科学地提出了节能环保的新理念。
在住宅中开展环保节能理念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光照、水资源等再生能源,尽力在住宅设计中融入节水、节电措施,开创我国住宅设计技能环保理念的新方向。住宅设计中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理念,使能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解决社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我国房屋住宅设计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对住宅需求日益旺盛,因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实施住宅建设。但是我国的诸多房屋住宅在规划设计环节中过多注重住宅的气派造型,同时过分追求与住宅相配套的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忽视了住宅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没有充分融入当地的社会、地理、人文、交通等因素。突出表现为:首先,过度追求房屋住宅的外观性,忽略了房屋住宅最佳的建造位置和朝向,导致采光和通风效果不理想,存在这种情况的住宅只能依靠住宅的电力照明和电器设备通风,造成长期的电力浪费,不符合节能型住宅设计理念;其次,由于房屋住宅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房屋住宅在节能理念上的不合理,节能设计考虑不够周全,容易导致住宅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自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一直提倡建筑节能建设,但是纵观我国现代住宅的设计和建设状况,节能理念显然没有被贯彻和落实。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快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加之大型住宅节能理念建设耗时、耗力,房屋建造商们只为住宅建设的量而忽视了住宅节能理念下的质,同时,在节能理念下的住宅设计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基于节能理念下的住宅设计方法
笔者认为节能理念下的住宅设计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因而,节能住宅设计一定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条件和因素而确定,具体考虑到周边的土地、日照、建材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按照节能理念的要求开展住宅建设,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整体上的节能规划;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多下工夫;重视建筑设备的设计;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以上三大住宅节能要素,使我国住宅建筑节能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高度重视住宅整体节能规划;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使住宅收获良好的建设效果,住宅的节能理念设计更是设计到住宅的方方面面,只有在规划上做足节能设计理念的功课,才可能真正在建设施工中将节能理念和要素融入到住宅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住宅建设的总体节能规划,具体要强化以下几点:
1.1科学的住宅选址;住宅选择在什么地方进行建造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果这里选择措施,那么住宅节能也就无从谈起。基于笔者的经验,住宅的选址一定要尽量选择在光照好,通风性强的地段,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光照不足或者通风问题造成住宅依靠电器设备来弥补的现象,切实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1.2正确的朝向;这里所谓的正确朝向是基于春夏秋冬各种因素综合评估确定的,具体来讲就是在夏天住宅不要直接暴露在炎热的太阳下,并且通风条件一定要好;冬天,住宅能够获得适当的光照,但不能直接面临寒风的侵袭,综合这些因素确定住宅朝向,是住宅获得良好的适住性和舒适的体验,寒冬和酷暑不再总是依靠暖气和空调渡过,节能理念的住宅才能真正实现。
1.3住宅间保持科学合理的间距;阳光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巨大,在这里它不仅仅是热源,更是心理“阳关”的象征,因此我们居住的住宅一定能够经常邂逅阳光。对于排式的住宅群,在规划建设是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主要是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确定每一排住宅间的合理间距,保证每栋住宅都能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
2.住宅的单体设计因素;在进行单体住宅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住宅需要建造的外观形态,以及具体的开窗方式,保证空气的对流,降低因为通风问题造成的空调电能消耗。同时要按照节能的标准选择住宅窗与墙的比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运用活动或者固定的遮阳方式,阻挡或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
2.1重视住宅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和布局。众所周知,住宅外部的保温材料能够起到隔热和保温的效果,对于住宅温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材料选择上一定要多花心思,采用高新技术的纳米透明隔热涂层,既能保持住宅良好的采光性,又能使住宅隔热,保持温度的恒定,又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不失为住宅节能的好方法。
2.2重视住宅屋面和外墙的搭配。首先,我们在选择屋面保温层的时候不宜选择导热系数过高,密度太大的保温材料;其次,屋面的保温材料一定要考虑到材料自身的吸水性,同时屋面应预留排气孔,保证保温层内部的水分能够及时排除。
3.在住宅设备的选用上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太阳赐予我们无尽的能源,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我们的节能型住宅一定不能错过上天的这份大礼。我们在住宅的楼顶上可以架设各种太阳能设备,把太阳能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电能或热能,降低生活中的电力消耗,为节能理念下的住宅设计打上更多节能的标签,赋予节能住宅的地位。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能耗与污染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无法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因此,节能环保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对于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在提升建筑品质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及意义
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但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因过于恶劣,无法发展城市,因此我国的城市发展较为集中。尽管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储备,但因人口众多且对建筑有着庞大的需求,因此资源消耗惊人,且并没有人均占有率方面的优势。房屋建筑行业有着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特点,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较大,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1]。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意识,并将相关理念贯彻落实到位。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实现对能耗的控制,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建筑设计方式的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2]。节能环保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2房屋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材料的选用。目前的建筑企业主要通过房屋的销售来获取利益,因此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购房者的需求,还要通过对材料的选用来节约成本[3]。企业通常会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材料,以降低建筑成本,节省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并一定程度上保障房屋的质量。但是,此种材料选择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下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因为部分材料的化学特性,使其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2)房屋规划设计工作开展不协调。尽管当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对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有了相应的认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如在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对房屋外观的美观性过于注重,而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或者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但在实际执行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房屋设计过程中需要具备全局意识,将设计思维与环保理念相结合,使房屋的规划设计更具协调性。(3)忽视绿化的重要性。绿化区域的设计目的本是美化和净化环境,但在许多房屋建筑设计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绿化区域的设计多从视觉效果出发,对绿色植物的运用分配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如在植被的选择上过于保守,使得绿化区域与住宅区的面积比例无法平衡[4]。(4)相关部门不重视建筑工程的环保问题。尽管我国对于建筑设计施工的节能环保有一系列标准规范,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建筑工程都真正将相关标准落实到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未能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并且受观念影响,节能环保方面的尝试较为保守,而相关部门对此也缺乏重视,更是让建筑的节能环保工作难以真正落实[5]。
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对策
(1)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建筑工程中,除了要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还要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型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金属框架结构,但金属框架因其自身特性影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老化与锈蚀,除了会对材料自身的性能造成损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中可选用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作为金属的替代品,以解决金属框架的锈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6]。另外,可使用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纤维保温材料、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生态水泥等节能环保型材料,以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能够加强建筑保温等方面的性能,从而实现建筑整体的节能环保[7]。(2)加强节能设计。节能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屋面与屋顶的设计,需要考虑保温隔热方面的性能,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材料与工艺,从而使室内在不依赖空调和暖气等设备的情况下达到较为舒适的温度,有效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消耗[8]。此外,在房屋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尝试应用新能源,以降低能源消耗。随着清洁能源的逐渐普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环保能源若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将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真正实现对资源的保护。例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见图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储存装置储存电能,以满足夜间的用电需求,有效减少对煤炭发电资源的依赖。图1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应用(3)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房屋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废物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与废弃物,通常有自然垃圾和建筑垃圾(见图2)两种。自然垃圾主要有雨水和落叶等,通过回收装置能够将其进行有效利用,可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或将收集的落叶放入沼气池,通过发酵生成沼气,将其用于发电、取暖等;建筑垃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对废品的分类回收,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图2建筑垃圾(4)提高政府重视度。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在建筑工程中充分贯彻节能环保理念,通过相关措施将环保理念有效落实。节能环保的理念需要所有人共同实施,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
4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节能环保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普及。目前的房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材料的选用,并加强节能设计,同时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更好地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勇,梁晓珂,袁丽娟.面向节能的建筑设计多目标优化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7):107-112.
[2]田芳芳.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经济评价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林涛,冒亚龙.基于气候要素的建筑节能设计[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2):54-59.
[4]杨晓冬.适用于公共机构建筑的立面绿化系统研究[J].工业建筑,2016,46(12):19-22,77.
[5]高静瑶.节能环保技术在乡村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21,51(7):158-159.
[6]肖新华.绿色环保材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材料保护,2021,54(1):225-226.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建筑的能耗也在逐渐地增加,这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因此说在今后的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节能设计的应用,积极地采用新技术,应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使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向着绿色、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节能环保对现代房屋结构设计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注重以人为本的节能建筑,房屋建筑节能包括照射、采暖和利用空调等方面,并在房屋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施工设备和技术、产品等,执行节能标准,加强对可生能源的再利用,减少供热供应、照明、热水等能耗,加强对自然光利用的同时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系统的效率等措施。这不仅要注意建筑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还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环保对房屋建筑施工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对可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缓解目前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局面,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随着房屋建造工程的日渐火热,减少能耗,实施节能,就成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环保节能问题的发展现状
1、结构设计时忽视节能环保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室外的环境和自然通风情况十分重要,但是从目前来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过多地追求建筑的实用面积、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建筑结构的美观性,但是对于结构的性能、品质以及节能环保方面就相对忽视。虽然说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对于这一理念有所提及,但是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结构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粗略的调整,在材料和设备上进行微调力求最大化地做到绿色施工,但是效果甚微。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新型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合作不恰当,并且缺乏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和技术的支持。在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传统并且节能效果良好的措施应用并不到位,例如自然通风、建筑遮阳等措施并没有广泛地应用,只是片面地强调节能高科技的应用,忽视了和传统技术的结合使用。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当前状况下中国缺乏经验丰富的建筑结构节能设计师,不能够将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并且套用国际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能够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结构设计方案。
3、目前很多房屋建筑在节能方面,验收和检测方法也并不标准,多使用现场测量的施工方法,测试时只是采取几个代表性的测点,所以测得的传热系数值并不准确,而且也不能对建筑物的屋面和建筑墙体得到全面的认识。建筑用材、热环境用设备和本体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包括在房屋建筑节能范围内,所以改善这些技术也是解决房屋建筑能耗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房屋设计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所以进行节能改造并不是件容易事。
三、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是当前最受大家关注的话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节能因素,提高环保节能理念,将环保节能的原则和理念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这不仅包括了施工设备、能源和建材等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选材和运输等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尽量节约能源,实现节能设计。
1、从建筑的外部结构设计来讲,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选址,对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使得房屋建筑能够获得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施工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合理设计外部环境,并且规划建筑物的体型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需要包括建筑物体型、建筑组合以及建筑朝向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融合进节能环保的理念,实现建筑外部结构设计的最佳状态。从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来讲,需要从不同的环节考虑。对于屋顶节能设计来讲,为了达到目标可以采取坡度屋顶,加强屋面的保温措施,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需要设计成为保温隔热的屋面,这些措施都是在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中能够实现的节能措施。一般情况下较为常用的节能屋面有高效保温材料屋面、浮石砂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以及倒置型保温屋面四种。对于平顶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加气混凝土保温,厚度一般需要增加到50mm~100mm。
2、对于墙体节能的设计来说,由于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因此说墙体的节能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对于墙体节能有两个主要的方式,即隔热节能设计和保温节能设计。对于隔热设计,主要是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构造,一般隔热材料主要有板块类、填充类以及热反射类,而目前使用较多且廉价环保的是空气层隔热法,该方法是将空气作为隔热材料阻挡热量,通过降低传热达到隔热的目的,其隔热的性能良好。房屋建筑的保温节能设计包括外保温和内保温两个方面。建筑结构的外保温就是在外墙上做保温材料,并加上防水层,在设置外墙装修的构造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墙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墙体应力的损害,并且能够对于建筑结构中较为敏感的柱、梁以及墙角等起到保护的作用。外墙维护结构的内侧是重质砌体,具有良好的热容性能,可以减弱室温的波动性。而内保温就是在建筑外墙的内表面设置保温材料,并且进行粉刷,该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不用加设防水层,且保温材料可以免受雨水等的影响。对于建筑物护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要保证上述内容以外,还需要在改善微气候环境上面下功夫,以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例如可以在一些建筑两侧设置阳台开口,开口两侧的外墙上布置两个挡风墙,这样能够使通风墙形成口袋状将风吸入到阳台内,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的通风,减少了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3、从门窗的设计来讲,门窗是冷热扩散的主要渠道,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解决好门窗的节能设计问题。
4、从建筑结构设计的材料来看,合理地选择节能材料十分关键,对于材料的选择要坚持健康、科学、合理、高效以及节能的原则,使得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能够运用在结构设计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量的新型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结构节能设计中,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例如新型的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在屋顶和墙体中的应用,就很好地实现了屋面防水,墙体保温隔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新型节能材料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并且充分地运用施工地范围内的资源,这样能够减少材料的运输,这也是节能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结束语
在当前能源资源相对紧缺的环境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节能环保理念,并且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的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出现,并且在结构的外部设计、内部设计以及材料应用等方面认真研究,达到节能设计的目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随着城镇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城镇社区建设,成为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加强城镇服务化的迫切要求。新型社区价值体系作为新型社区的价值支撑必然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型社区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区价值体系是社区价值观念的体系,是指社区居民所共享的价值取向(经济取向、娱乐取向、文化取向等)、文化氛围和思想状态等。新型社区价值体系主要是指在新时期城市、乡镇和农村的社区所应呈现出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文化氛围等。
二、新型社区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
新型社区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外源动力和内源动力。内源动力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文化,社区组织、社区环境等内部要素,外源动力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科技等外部要素。
(一)外源动力
1.经济方面
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是社区价值体系重构的根本动因和“最终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认可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成本欣然成为人们可接受范围之内,即新型社区价值观念得到改变,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如果经济达不到,人们根本无暇去考虑建设。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国家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面临转型,社区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它与人们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所以社会快速转型也是社区转型的根本动力,是新型社区价值体系重构的根本动力。
2.科技发展
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发展。新型社区的社区设计、房屋设计、社区内设施的建设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生产优质材料,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基地、提供了参考标准,如房屋设计、社区绿化等,房地产商在建房时,也要参考设计,这都基于一个前提——科技发展。
(二)内源动力
1.传统缺陷
传统社区是趋于感情化的,社区内各种工作也都是基于人际间关系和经验的,但是过多感情因素的投入会使人失去理智。因此,只有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才能使社区呈现最佳状态,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才会趋于和谐。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积累的过程,也是文化自身循环发展的过程。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论曾指出,社会历史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和循环,历史的发展是有周期性的,社会发展过程存在内在的必然性,任何一种基本文化类型都会通过耗尽自身的能量发生优势转移,使社会历史呈现出从理性文化到感性文化,再从感性文化到理性文化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需求增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理机能就不能正常的运转,就更无法去寻求高一层次的满足。而新型社区的建设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是人们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的产物。社区成员需要的满足和社区福利的提升是社区价值体系重构的内在动因和“思想动机”。
3.利益主体的分化
利益主体的分化与整合是社区价值体系重构的直接原因。利益主体就是利益的追求者,改革前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单一性和阶层的单一性决定的,改革之后,经济呈现多元化,中国也出现很多阶层,利益主体开始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促进了新生事物的形成,推动了新型社区的形成。
4.文化观念多元化
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文化观念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很多价值取向不同,这样的人同时居住在一个社区,他们可能会有谈吐、衣着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很多比较传统的人是很难接受的,因此传统社区就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新型社区不同,新型社区的各方面都是一种创新,是一种与传统相对的,新型社区价值体系必然包含居民的文化观念的交杂、矛盾和融合。
5.管理的理性化趋向
传统社区的管理多依靠情感方面的调和,由邻里关系的程度和社区居委会的调节两部分组成,新型社区则不然,新型社区的管理更趋于理性化。理性化管理是相对于人性化管理而言的,它是指管理在过程中,企业任何人员都要按照企业制度法规办事。这是一种机械化管理。传统的社区模式倾向于人性化管理,没有明确条文,而新型社区模式的产生则是随着规范而生,它规定着各部门职责,并对权利的行使进行约束,在社区内,社区各项活动都有明文规定,居委会按照章程办事,办公人员趋于年轻化,这是一种由情感性向理性化的转变。
三、结论与讨论
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内化的过程,原有的价值体系会不断地去内化新型的价值体系。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但当再过去一千年,我们就可以说中国有六千年的文化,是历史的结晶。社区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最基本的方面,社区价值体系也是国家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价值体系的变化,由传统到新型,这是一个发展一个创新。
参考文献:
[1] 董淑芬:《科学发展观与南京城市新型社区建设》[J].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两个率先”高层论坛专辑,2004,(04)。
[2] 葛微,张广敏《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J].开放时代,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