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3 09:12: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应急管理基本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篇1

一、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还在蔓延、扩大、深入,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之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另外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之大。一方面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一些目的进行人为调节,企业看起来盈余而实际上却是亏损。再有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讲利润,不讲成本,短期行为泛滥;成本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审计监督不力等等造成企业成本核算不实。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这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来说如同在伤口上撒盐,因此成本管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增大,成本管理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探索当前钼矿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对降低消耗,提高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什么是“1+1”成本管理机制

“1+1”成本管理机制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管齐下,深度挖掘内部潜力,从而达到控制消耗、提高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突出特征,是强调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整体过程,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益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管理创新指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重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包括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等。

在这里,技术创新是基础,管理创新是手段,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综合作用于生产经营是目的,这就是生产经营企业“1+1”成本管理机制的实质所在。

三、“1+1”成本管理机制的应用实践

栾川龙宇钼业小庙岭选矿公司是一家大型钼矿加工企业,始建于2005年,至2008年末建成投产,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栾川县冷水镇南妮湖村,隶属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现日处理矿石达12000吨,日生产合格钼精矿20吨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大型钼矿加工企业。“1+1”成本管理机制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年轻而又迫切需要成本控制的日益发展壮大的企业中应运而生,并创造了精细化管理的典范。

面对新厂、新人、新设备、新工艺,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扩大,成本管理首先要从技术创新入手。比如碎矿系统生产工艺改造——随着矿山开采位置的不断变化,由于矿石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原矿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必须通过对选矿工艺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矿石性质变化,才能保证选矿指标达标。此改造通过在碎矿工艺段更换新型筛板,提高筛分效率;加装皮带安全保护装置,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比如精选系统工艺改造——随着市场销售形势的变化,不同时期对精矿品位的需求各不相同。高品质的钼精粉产生的效益丰厚,所以我们必须从产品质量提升着手进行技术改造,同时,综合平衡品位提高产生的成本增长效应,以期实现效益最大化。于是在精选系统新增精Ⅲ浮选柱一个,改善了精选系统浮选效果,达到了优化工艺,稳定指标,提高产量的目的。

栾川龙宇钼业小庙岭选矿公司不仅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研发实践,而且注重管理创新的发展应用。“管理创造效益”这句话,已得到企业经营者的广泛关注,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利用管理技术、方法、理念与制度的转变来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总体实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比如药剂管理动态化——在钼矿加工企业中,药剂添加关系着生产工艺指标的稳定,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改进,药剂安全关系到每一名员工的身体健康,而药剂成本则在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剂的广泛使用对企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选矿公司通过药剂替代实验和药剂添加制度的优化组合,根据矿石性质,改变药剂添加方式,既消灭了有毒药剂带来的安全隐患,又降低了选矿成本,可谓是一举双得。比如定额指标具体化——统计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消耗,准确测算消耗定额,实现各项可控成本指标的逐级分解和落实,构建“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定额指标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定额”。通过将实际消耗与定额指标对比,找出差距,分析不足,制定改进方案,降低成本指标。再比如物资申报规范化——首先规范物资计划内容。在思想上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掌握企业内部物资储备情况,做到计划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匹配,避免出现库存物资积压。同时,按照龙宇钼业材料配件编码,分门别类编制物资计划。其次明确计划审批权责。各单位根据年度材料费用预算,结合月度生产经营计划、检修计划及材料,认真编制月度材料需求计划。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审批权限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还要严格计划上报节点。统一下发物资计划编制模板,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上报时间节点,减少计划外申报、追加申报,确保物资采购流畅顺利。

企业的发展与效益的增加,很大层面上源于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变革,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管理创新是手段、是软件、是剂,能在技术创新解决了硬件问题之后更好的组织硬件资源来发挥他们最佳性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

四、效果评价

栾川龙宇钼业小庙岭选矿公司通过实施“1+1”成本管理机制,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大幅降低了消耗,使得公司效益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逆势上扬。下面仅以药剂消耗作一对比分析,近四年来的药剂单位成本如图1所示,由上图可知,四年来,选矿药剂单位成本持续下降,12年的药剂单位成本仅是09年药剂单位成本的五分之二。我公司年处理矿石均在330万吨以上,仅此一项年节省成本580多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由上表可知,无论是煤油、2#油,还是抑制剂,近三年来均呈大幅下降趋势,经济效益自不言说,成本控制的效果也显而易见。

五、结束语

本文详细阐述了“1+1”成本管理机制,并通过在钼矿加工企业的实践应用,证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而当下经济危机的阴霾还笼罩着整个社会,因此谁控制住了生产成本,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无疑“1+1”成本管理机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1.1费用种类多,记忆复杂按照课本章节讲解,涉及的费用归为六大类:各项要素费用1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1辅助生产费用1制造费用1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以及期间费用。而要素费用又简单划分为材料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1燃料费用1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1外购动力费用1职工薪酬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利息费用1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例如运输费1办公费1保险费1差旅费1水电费等)。课本中接触的费用种类已经很多,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扎实理解各种费用定义并将各种费用正确归类是一个学习难点,需要牢固掌握,灵活变通。

1.2费用分配方法多,单纯的课堂教学只能浅意义的理解,还是靠死记硬背为主不同的费用依据的分配原则不同,最终计入的科目也不同;不同的费用其归集和分配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定额消耗量比例1系数比例1产品产量比例1重量比例1体积比例等分配标准;常用分配方法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和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两种,熟练地掌握各种方法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空间。但学生阶段学习的难点就是缺乏实践锻炼能力,单纯的课本很容易混淆各种方法,也没有想到合适的方式和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1.3实践经验少,对各种方法不能熟练地理解掌握各种计算方法适用的成本对象不同,具体的计算细节与过程也不相同,而且正对完工产品与半成品成本的计算也是有差异的。如何熟练地掌握与应运这些方法,正确恰当地计算企业产品的成本是要掌握的重点,但如何能够灵活地掌握记忆并结合案例正确地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关键。除却实践这一环节,当前大学本科生的现状就是课上可能还认真听讲,但下课没有老师监督,大学老师又极少布置课后作业,很多学生就基本上不看课本,只等着考前老师划重点突击复习,对各种方法不能熟练地理解掌握。例如一个工厂搬迁到新厂房,厂房的折旧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在老厂子里生产由于厂房折旧早已计提完了,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很低,盈利就大,但新厂房的折旧会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工厂不能因为搬迁就无盈利,这中间就需要会计人员有规划地计算出合理的成本。

1.4各种会计课程的融会贯通是难题如今的成本会计不是单纯的核算问题,它还包括成本预测1决策1控制等,这就与企业战略管理等学科相联系;最基本的成本核算要从原始凭证出发,依据会计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入账。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它与财务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如何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在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是应该不断探索求解的问题。

2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设计

2.1建立学习型组织鉴于高校教学的自身特点,2团队学习3是高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所在,旨在激发教师和学生知识共享和群体创新能力的活力,通过组织教学和科研项目团队的方式,树立整个组织的共同愿景。首先,应参照企业实践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教学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1实践指导书,选编课程教材。其次,在教学知识管理中,对有价值的显性与隐性教学信息进行识别与采集,进而组织与整序1压缩与提炼,最终形成组织层面的教学知识。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让学生懂得各门会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通用性,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需要融会贯通。

2.2注重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互动,推进优质知识资源的储存1交流和共享在互动性方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型个体,通过定期举行集体的交流活动,互相交换知识,可以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规模型知识库。例如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的成本管理特点和要求,由学生自行组织成学习小组,分别研究各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主动适应区域1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最优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

2.3由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转化学生学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包括认知性实践能力和拓展性实践能力。认知性实践是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以辅助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和指定任务实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成本费用核算或管理过程中,由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别核算,按照事先制定的核算方法,模拟进行实务操作。拓展性实践则要求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只需要提出该项实践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具体实践的设计1内容和方案可以交给学生自己选择和判断,最后由大家一起对比出哪种方法更适合当时的经济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的是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在分析和对比所有实践结果后,给出总体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以达到引导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2.4集成教学实验工具目前适合成本会计教学及管理的软件较多,包括教学型的和应用型的,基本可以涵盖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流程,满足大部分成本费用核算及管理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实践经常是根据某一个静态环境下的情景,进行模拟操作,教学内容相对单一1简单,与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面对的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实验中设置不同参数,模拟变化的市场环境,使系统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演绎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就是将教学和应用集成到一个实践环境中。

2.5将混合式学习方法运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当中混合式学习是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添加大量书本以外信息,特别是会增加一些实务操作的内容,讲授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但是根据学生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在没有培养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这样的混合式学习习惯下,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超量的知识,并不符合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给学生指出课下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并将授课讲义或补充材料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浏览,帮助学生复习。将课上和课下时间综合利用起来,会使整个教学事半功倍。

篇3

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组成的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教师自然成为这个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制订教学计划,指导教学过程按进度完成,实现传授知识的目标. 可见,管理在教学中是潜移默化存在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应该熟悉和了解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行使这些职能,最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所服务.

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它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和控制这七个基本功能活动. 下面详细阐释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这七种基本的管理职能.

决策职能

决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以及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所以,教师应重视决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影响.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清晰地了解和认识预定目标,这样才能根据预定目标作出正确的行动决定. 具体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决策的制定依赖于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平常反反复复出现的日常事物的自身规律的总结以及研讨会上的相互交流,从而制订出各种相对稳定的规定和规则. 有了这些规定和规则,日常教学就能向制度化、规范化靠拢,这样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秩序,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培养优良的学习作风,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决策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规定和规则并非指各个中学都有的自身的常规管理制度,而是与教师密切相关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用以保证正常展开教学活动的课堂管理. 它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更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把握和理解联系在一起.

计划职能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是说,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计划,只有有了良好的计划,找对了方向,踩准点,才能最有效率地、最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

在教学过程中,计划是教师实施课程、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比如开学初,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计划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进行控制的标准,是决策后所选定的方案. 所以,有了计划,才有后面一切实施的指导和标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除去每年度大体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免不了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制定各式各样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有针对学习课程的,有针对学习节点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无论制订怎样的计划,都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根据“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理念,计划的制订要体现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案例法教学就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二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适宜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如穿插在教学活动中的单元总结和试卷讲评课就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三是根据“学生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计划的制订要体现整合性和平衡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如一个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以及学生群体分布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在遵循以上几个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进行计划的修改与完善.

组织职能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目的就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的实施,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中学教学和管理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配合教学. 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尝试不同的组织方法,但是无论什么方法,都应该围绕教育目标进行展开.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应该把观点局限于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提到组织教学是为让学生能进行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样的教育高度. 明白这一点,才能说有能用好组织职能的思想.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组织教学,笔者以为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应关注什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应搞清楚课堂教学应关注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很模糊,那组织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笔者以为,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知识、能力和兴趣. 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鼓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

二是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之间的定位. 笔者以为,“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 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能清楚目标是什么,重要环节在哪里,特别是能抓住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弄清楚以上两个问题是组织教学的前提,显然只有前提是不够的,要收获一堂好的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课程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式;创设好的问题情景引入;给足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把握学生开小差的时间,适当引入手段吸引注意力;做好课后总结和辅导. 笔者以为,教师的组织职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组织职能的开发,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和挖掘.

领导职能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通过指挥、指导、协调等去影响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 从学校这个组织来说,虽然教师属于执行层,但由于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形式的主体性和成果的集体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不同于其他管理机构的执行层成员,二次决策成为其突出的职能,这就注定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当教师收到来自学校的执行指令或按常规需要启动执行程序时,教师便开始了以自我为主导的教学管理过程. 从计划(Plan)、实行(Do)到检查(Check)、处理(Action),自始至终都承担着相应的领导职能,沿着PDCA环,周而复始. 因此,教师虽是宏观管理过程的被动者,但更是微观管理过程的主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承担相应的领导职能. 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而看不到自己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主导”作用的重要的组织者,那么,他将是一个不完全的教师.

激励职能

在一个组织中,各成员的需要和愿望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激励就是通过一定手段使组织成员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激励他们的方法也不一而足,但笔者以为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目标激励法和榜样激励法. 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激励学生,我们都要明白一个原则,那就是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教育目标和决策意图通过学生的努力转化为现实.

沟通职能

篇4

1引言

个体知识分享并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个体在复杂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行为。许多学者基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了研究。鉴于知识分享的社会化性质,基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受到较多关注,人们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对知识分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组织社会资本能够通过更成功的集体行动创造价值,影响组织内资源交换的数量和范围,并通过影响知识交换和整合的动机、机会和能力影响智力资本的创造。那么,组织社会资本通过何种路径以及如何影响知识分享动机的产生,在现有的文献中并未做详尽说明。本文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学解释,说明组织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分享的原理和过程。

2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产生的心理学阐释

个体是否分享他们工作中的知识,取决于他们的知识分享态度,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图从而影响行为,因此应研究影响个体知识分享态度的因素。知识分享不会自然发生,个体致力于知识分享的意愿是持续知识分享行为的关键,因此个体知识分享的意愿或动机成为行为发生的源泉和起点,知识分享研究的重要部分是识别何种刺激能促使个体产生分享知识的意愿。个体行为意愿在心理学中有许多探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behavior,tpb)克服了期望理论、理性行动理论(theoryofrationalaction,tra)等的缺陷,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个体意愿的产生。

tpb是在tra之后由ajzen[11991年创立,它弥补了tra假设的缺陷,期望能够对个体行为的预测及解释更具适当性。根据tpb,影响行为的因素是行为意愿,而意愿又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其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价,它受行为信念影响;行为信念是个体拥有的行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及对结果的评价。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定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所感知的社会压力,它反映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受社会标准规范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的执行某特定行为时的难易程度,它反映个体对促进或阻碍行为执行的因素的知觉。当个体认为掌握的资源与机会越多,所预期的阻碍就会越少,则知觉行为控制就越强。

根据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如果个体所在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念、主观规范、共同信念等方面认可知识分享行为,个体感知的外部因素(组织规范、价值观念、组织结构、组织气氛、组织支持等)能够支持、促进知识分享行为,行为者认为通过该行为实现目标的概率大而且结果不会对自己不利,则个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就越正向,从而就越有利于知识分享意愿和行为的产生。

3组织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分享的路径分析

3.1组织社会资本

由于对社会资本研究的主体和视角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概念表述。leana等2002年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共有资源而非某个体或团体所控制,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是企业内反映社会关系特点的资源,它通过成员层次的共同目标和共享信任实现,通过有效的集体行动创造价值,是有益于组织(为组织创造价值)和员工(提高技能)的一种资产ⅲ。该观点同时强调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性和私人物品性。adler等认为社会资本因关注主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员工企业内社会资本对员工来说是外部的但对企业来说是内部的,内外观点不是相互排斥的。集体内部“胶粘”(bonding)而成的社会资本,是内部成员或群体间的组织内联系结构,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对集体目标的追求。

本文借鉴leana等1998年的定义,认为组织社会资本是反映组织内社会关系特点的资源。它通过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共享信任实现,同时拥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既有利于组织也有利于个人。它既有“胶粘”而成的社会资本性质,能够给予集体凝聚力,促进集体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又有强联系的特征,利于组织内复杂信息和隐性知识的传递。

3.2影晌路径及模型建立

1998年nahapiet等从社会资本自身特性出发,将其划分为3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结构维度是把社会系统和关系网络作为一个整体,描绘个体或单位间的联系模式,说明可以联系谁及怎样联系,重点分析网络特点如联系的强弱、网络的密度、中心性、互动等。关系维度则描述了人们通过长期过程发展起来的信任、认可、认同的人际关系网络,强调影响行为的特殊关系比如尊敬、友谊、信任、共享等,说明整个网络联系的本质和质量。认知维度是指网络成员间的共享语言、编码、价值观念等,有助于成员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促进利于整体目标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这3个维度的划分为社会资本在组织理论和管理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和测量框架哺],是检验组织内社会资本的一个非常理想的模型。

组织是由众多节点构成的网络(内部网络),员工、部门等节点在正式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组织社会资本。组织社会资本同样可从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进行分析。结构维度表示组织内节点的联系模式、网络密度和互动强度,关系维度表示成员问、成员与组织问的信任程度和联结性(associability),认知维度则是组织成员的共享语言、编码、价值观及愿景。组织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构成并说明了组织内的社会关系环境,它们通过对行为信念、标准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进而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及行为的产生,如图1所示。

4组织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分享的具体过程 

4.1结构维度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结构维度是由双边互动和多边互动形成的网络,互动是结构资本形成的基础。互动为信息流动和信息获取提供了机会和渠道。通过互动,知识发出者可以了解组织、同事和上级对知识分享行为的看法,判断组织和上级对知识分享的赞成程度以及给予的评价和奖酬、个人分享知识后的得失情况,从而形成对该行为的好与坏的判断。经常和亲近的社会互动还可以促进互相了解和理解,分享共同的信息,形成共同的观点,达成对知识分享的共识。互动关系不仅交换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如任务建议和战略信息),还会传播与组织有关的集体规范、上级支持、组织支持等信息,利于形成个体与组织一致的主观规范和价值观念。另外,互动增加的沟通机会,可以降低知识发出者的知识发出成本和接受者的搜寻成本,提高个体感知的环境支持及控制水平,提高个体通过行为实现目标的概率。因此,结构维度从态度、规范和感知等不同方面促进分享意愿的产生。

4.2关系维度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关系维度说明了整个网络关系的质量,其核心是信任关系和联结性。由于知识分享的风险及成本,知识发出者会判断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互信关系可以减少发出者对分享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恐惧,增加对方的可预测性,不必担心别人占他的好处,从而提高知识分享的信念,改变知识分享态度。coleman曾指出,社会资本会促使人们在信任的基础上付出自己的帮助和行为,并相信未来会得到回报。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组织就不会存在。同时,互信关系利于形成对事物的共同判断,产生共同信念和规范。共同信念和规范可以促进组织成员大胆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勇敢地从事有利于组织的行为而不必担心环境会产生副作用。互信关系可以使下级信任和感知到组织和主管的能力、品德,感知到组织制度的公正性及对个体行为的支持,进而提高感知的行为控制强度。联结性是个体将个人目标服从或联结于集体目标的程度。个体不仅有接受共同目标的意愿,而且还有定义共同目标的能力。良好的联结性使个体行为更符合组织的要求,进而得到更多组织支持,个体知觉行为控制增强。

4.3认知维度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认知维度主要是共享愿景和语言。共享愿景体现了员工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可以避免成员交流与沟通中的误解。在共同目标和期望下,员工更愿意成为工作伙伴,不会害怕某人对利益的追求而伤害自己,使个体对行为结果产生积极判断,并产生积极的分享态度。

篇5

随着当代知识与理论的飞速更新与发展,及世界经济走向“知识经济”模式的巨变,教育在国家建设和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日益突出,把校园内的嫩苗培育成国家的栋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希望。随着近年来的新老交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担负起了培育下一代的重任,而此时也正是国家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阶段,势必导致对青年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下面,本人就高中物理教学中青年教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想品德素质

首先,青年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具有敏锐的政治思想及经济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具有甘为人梯、甘做蜡烛、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并且应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其次,青年教师要具有豁达的思想境界与正确的哲学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大踏步前进,青年教师不仅要面对普通的社会生活矛盾,如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面对新老知识思想在更新与交替当中所产生的冲突与碰撞。这就要求他们做到豁达大度,沉着耐心冷静,与人为善,合作共处。

二、文化素质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青年教师具备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总的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基础知识。物理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不仅要求青年教师掌握本科目内的各种基础知识,还要求具备各学科的相关基础和知识,对每类知识都应做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灵活。

2.宽厚的教育理论知识。青年物理教师除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统计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有深刻的造诣外,还要对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及教育科学内的所有新鲜理论及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解及创造,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益。

3.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注重与实际相关联。

包括传统的专业理论及现代专业理论知识,要注意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且能够不断更新和净化自己的知识储备,时刻与最新的专业动态相链接,使自己始终与专业知识的发展保持同步。

4.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还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学、历史、哲学、地理、音乐、美学等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将它们适当应用于专业教学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长其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中大显身手、游刃有余。

三、教学技能素质

教学技能的内涵,笔者认为,根据教学过程来分,可分为教材教法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评价、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能力、其他教学实践能力。

1.教材教法分析能力。教材教法分析能力是教师应先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以后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做到仔细研究课本,弄清每一节在书中所占地位,掌握全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教学设计。鉴于物理课本身的特点,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阅读教学大纲,领会其中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预测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障碍,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愉快地越过障碍。还要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和关键,选择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从整个教材出发,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进度,利用教案、板书、板画将教学设计思想体现出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包括组织教学、新课引入、概念深化多样化,注重启发性思维设计,可采用多种教法综合运用,如“启发式”教学、“实验式”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及教具操作表演,板书要达到“清、活、简、精”,语言表达也要达到“富于情感,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有幽默感,以适应现在学生的要求。

篇6

基本药物招标价格过低,可能导致市场上基本药物供应断档、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如一些具有基本药物生产资格的大中型企业,因为手中产品批文较多,会选择毛利率高、产能占用较少的新特药自己生产,而把毛利率低、产能占用较大的基本药物品种的生产委托给中小企业。据笔者了解,某个具有蛇胆川贝液生产批文的大型企业,就是把这个品种委托给外地某小企业进行生产的。因为该大型企业自己生产每支的原料成本要2.8元,而委托加工企业的成品价格只有1.9元。

50.4%的受访企业表示,当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格低于企业的基本利润要求时会减少基本药物的参与,18.2%的企业表示不再参与。52.5%的企业认为,通过委托加工会影响到基本药物的产品质量。因为委托加工的企业多为小企业。

对于基本药物的招标,笔者完全赞同《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质量优秀、价格合理”原则,和“探索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的思路。招标规则中,应综合考虑药品质量、价格、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因素,加大质量权重,降低价格权重。

那么,如何设定基本药物的标底价格呢?

篇7

智力资本之内涵及分类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之核心与关键资源已不再是有形资产,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更具价值,此类知识性资产大多在当前会计准则规定中尚无法客观衡量于报表上,但常被用来解释公司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产生差异之原因(Edvinsson&Malone,1997),被认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对经营绩效表现也具有一定贡献,此类知识性无形资产通常被称为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Galbraith提出,其认为智力资本是指运用脑力的行为,而不单是知识和纯粹的智力(Galbraith,1969)。

Edvinsson(1996)指出智力资本是一种对知识、实际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让组织在市场上享有竞争优势。

Roos et al(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全部成员知识的总和,这些知识转换成实体形式及具体化后,可能是一个商标、注册、专利或一种流程。

Petrash and Bukowitz(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具有价值却无实体的资产,是由过程、系统以及组织文化所衍生,如品牌、个人知识、知识产权等。

Bontis(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其驱动因素为信任及文化,其为组织竞争优势与成功的资源。

Miller(1999)指出智力资本不仅包含专利、著作权以及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亦包含公司里的知识、经验、关系、流程、创新、发明和市场地位的总和。

陈美纯(2001)对智力资本的定义为,涵盖公司整体所呈现的技能、知识、信息、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智慧。

芮明杰(2002)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内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资源,如专利、规章制度、商标、诀窍、经验、价值体系等等。

智力资本包罗万象,举凡为企业所拥有且对价值创造或绩效表现有所贡献,但却极难衡量入账之项目或因素,皆可称之。由于企业智力资本之产生来自企业不同层面,如:员工知识、经验的应用及提升,员工忠诚度、向心力之产生,此倚重于企业如何加强其人力资源培养及累积;与顾客间稳定良好关系之建立,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之提升,此强调于企业外部关系之建构及强化;企业本身组织流程及相关系统设备规划良好且运作流畅,能够充分支持企业之营运所需,此部分又着眼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之设计及运作沟通。

故有关智力资本之分类方式在文献中基本即以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及外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构面为主轴,而从中发展或衍生出其他分类项目(Stewart,1994;Edvinsson and Malone,1997;Ross et al.,1998;Dzinkowski,2000;吴安妮,2002;陈美纯,2003)。组织资本方面,常再分为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两类(Edvinsson and Malone,1997;Ross,1998;吴安妮,2003;Cabriata and Vaz,2006),而关系资本常以顾客资本一词代表之,以广义之顾客概念将企业所有拥有之关系网络涵盖其中。

各构面之主要含义为:人力资本为公司全体员工与管理者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企业成长、创新与策略革新的起源。人力资本融合知识、技术以及公司个别员工掌握自己任务的能力,工作态度、机敏的反应力也同样受到重视,而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性也会反映出人力资本之程度高低。组织资本则为存在于公司内部员工带不走的部分,包含组织结构、策略、作业程序及数据库,甚至企业文化等一切支持员工生产力的组织化能力,是一种能将人力资本转化成结构性资产的知识与能力,隶属整个组织所有,可以被复制与分享。关系资本(顾客资本)系指公司为了营运成功,必须与公司有往来的外部组织或个人,建立、维持一定密切及良好关系程度,主要为与顾客、供货商等策略伙伴间之关系,并需要持续开发新关系之联系。若将组织资本再分为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两类,创新资本系指公司拥有的产品、服务、作业程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此能力能为公司提高附加价值。而流程资本为组织的内部作业流程及和其他关系人之间的一切外部作业流程,强调于效率之程序表现。企业应针对智力资本之各类别细项目予以建立、发展及维护,强化智力资本各构面进而达到内部知识力量之凝聚及发展,此对于企业经营绩效之表现,竞争优势之维持,进而达到永续经营之目标皆会有正面之帮助。

由于许多学者皆指出组织内所存在之智力资本各构面应存有互补之关联性,各构面在组织内不会是单独运作,彼此应有互动之关系,某一构面之成长累积可能会对于其余构面产生增强之效果。故企业应了解组织内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互动状况,以求对所拥有之智力资本内涵有更深认识,并可进一步探讨在其互动模式下对经营绩效产生之影响,据以参考作为未来智力资本规划加强之努力方向。

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交互作用

企业营运过程中并非仅靠单一智力资本构面之协助即可顺利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在组织内运作时,每一单独构面可能需要藉由其他构面之帮助来改善或累积。Peteraf(1993)指出组织内相似资源应可相互增加作用,而相异资源则会形成互补支持。Edvinsson and Malone(1997)强调智力资本各构面间交互作用之重要性,指出透过各构面交会之区域即会创造出价值。Stewart(1997)提出只有在各层面相互支持下,智力资本才能发挥较高的效能。而Saint-Onge(1996)则指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及顾客资本彼此间是互补的,当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加时,顾客资本亦随之增加,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资本。Reed(2000)认为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结合可以协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并且获取较高的报酬。Kaplan and Norton(1996,2001)提出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之管理策略,强调企业内部财务、顾客、内部程序及学习成长四构面间具有因果关系,而顾客、内部程序、学习成长三部分皆属于智力资本之范围,故可见智力资本各构面间具有因果关系,互动后影响企业之绩效表现。van der Meer-Kooistra and Zijlstra(2001)亦指出人员之知识与经验为智力资本之首要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的结果,再进而影响企业价值。智力资本各层面在组织内应互动影响,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

在实证研究方面,Bontis(1998,2000)的研究指出人力资本的提升可加强顾客资本及结构资本的发展累积,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的贡献。黄家齐(2002)的研究发现不同层面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效果,人力资本管理的效能因结构资本的提升而加强,而结构资本管理的效能则会因内部关系资本的提升而加强。Wang and Chang(2005)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半导体业的智力资本间存在互动关系,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而Tseng and Goo(2005)的研究中亦指出,中国台湾制造业中人力资本与创新资本、顾客资本及组织资本有互动的关系存在。杨朝旭(2006)的研究中也证明中国台湾上市公司人力、顾客及组织资本三部分有互动关系存在。Huang et al.(2007)研究中指出流程资本会藉由正向影响顾客资本而正向影响企业绩效。Cheng et al.(2008)的实证结果指出创新、顾客与人力资本皆为智力资本价值创造之重要因素,而流程资本与各资本间之互动可对智力资本产生正面加成之效果。张雯(2009)的研究指出,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推动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发展,不但可直接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也间接强化了顾客资本再对经营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各文献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智力资本各层面是利用彼此间的互动影响而予以逐步强化,进而可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贡献。

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互动模型

由于智力资本各构面如何互动以影响企业绩效逐渐成为值得关注之课题,多国学者尝试在不同产业间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交互作用与企业经营绩效或企业价值关联性之探讨研究。各学者分别根据文献建立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运作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试图找出不同产业内智力资本之运作模式,期望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其互动状况,以作为管理当局未来运用有限资源发展智力资本之参考方向。而本研究将相关重要文献整理如下:

Bontis(1998)是很早即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模型探讨的学者,其以探索性研究进行发展智力资本的测量指针及模式,并利用净最小平方法(PLS,partial least squares approach)试图找出其与公司绩效间之关系。Bontis所提出之互动模型常常是后续学者建立模型时之主要参考标的。Bontis(1998)之研究是以加拿大产业为研究标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64位MBA学生为询问对象(从事行业包含金融服务、化学、保险、计算机软件、快递等)。实证结果显示智力资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现一个合理可信赖、显著且大量的关系存在。研究结果提出钻石智力资本之模式,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及关系资本,而结构资本及关系资本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人力资本不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其实证模型如图1所示。

Bontis et al.(2000)继续1998年之研究,本次是以马来西亚产业为研究标的。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107位MBA的学生为询问对象,但是将样本分为两类公司,以服务业及非服务业两群样本,同样以净最小平方法(PLS)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非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及顾客资本,而顾客资本亦显著影响结构资本而后影响企业绩效;但在服务业方面,人力资本显著影响顾客资本,但不显著影响结构资本,所以是由人力资本先影响顾客资本,再由顾客资本影响结构资本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绩效。其实证模型如图2所示。

陈美纯(2001)研究中国台湾信息科技投资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以台湾之产业为研究标的,采用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台湾排名一千大企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为询问对象,回收有效问卷共87份。而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而关系资本与结构资本影响企业绩效,信息科技投资部分并不影响智力资本的各组成要素。其实证模型如图3所示。

王文英、张清福(2004)以中国台湾上市、柜之半导体企业为分析对象,利用净最小平方法(PLS)探讨智力资本要素间之关系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之影响。样本期间为1997年至2001年共5年,选取财务及非财务资料做为智力资本各构面之衡量指标。实证结果发现,人力资本会正向影响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而创新资本也会影响流程资本,流程资本则进一步影响顾客资本,再透过顾客资本正向影响整体企业经营绩效。并认为半导体企业若能对较领先之智力资本要素加以管控,将有助于较落后要素之累积与改善。其实证模型如图4所示。

Tseng et al.(2005)以中国台湾的制造业为研究标的进行研究,尝试找出智力资本四个组成构面互动状况及与公司无形价值创造之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台湾五百大上市及上柜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共发出289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1份。此研究将结构资本再区分为组织资本与创新资本,并用市价净值比、Tobin`q值及VAICTM三种方法去衡量公司无形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对于公司无形价值有直接且正向的影响,而组织资本及人力资本对公司无形价值并无直接的影响,而是透过其他智力资本的互动作用而间接且正向的影响公司无形价值。组织资本主要是透过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间接且正向的影响公司无形价值。人力资本藉由与其他三项资本的互动,间接且正向影响公司价值。其实证模型如图5所示。

杨朝旭(2006)搜集211家中国台湾上市、上柜企业之数据,采用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式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智力资本透过增加顾客利益之价值创造,对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顾客利益之价值创造是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间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项。此外智力资本间的交互作用与企业价值之创造存在正向关系,此显示出智力资本间存在一项重要特性,即为互补性。研究结果能帮助实务界更了解智力资本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依性,及其如何透过价值的创造而对企业绩效发挥乘数效果。其实证模型如图6所示。

张雯(2009)研究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上市及上柜的公司,研究期间为2001年至2007年共7年,搜集共95家公司之财务及非财务资料做为智力资本各构面之衡量指标,采用净最小平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工作。研究结果发现,信息电子产业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推动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发展,不但促使创新资本与流程资本直接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也会使其间接强化顾客资本,使顾客资本再对经营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但是模型中流程资本对于创新资本的路径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此外,实证结果显示,此产业内智力资本运作共产生四条对经营绩效有贡献的路径,两条路线系由成本有效控管的观点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另两条系由利润创造的观点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信息电子产业若能兼顾开源(创造利润)及节流(成本控管),能使企业经营绩效达到最大效果的提升。其实证模型如图7所示。

讨论及建议

针对以上所说明之不同学者所提出之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模型,其考虑点各有不同,下文将对各互动模型之看法进行整理说明。

Bontis(1998)之研究所提出为探索性之研究模型,并未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智力资本运作实况加以了解而进行模型之建立设计,参与问卷调查之学生从事有金融服务、化学、保险、计算机软件、快递等多种不同行业。此外,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之间根据文献可知也应具有关联性,但在此模型中并未建立此条路径。

而Bontis(2000)之研究虽然分成服务业及非服务业两群样本,但是智力资本运作顺序在实务及逻辑上似有不正确之处,企业任何活动皆由人力开始投入到组织内部,顾客资本应为企业最后之利润来源,此为智力资本运作下之因果关系,故即使结构资本运作良好可能会增进经营绩效,但顾客资本也绝对与经营绩效有直接关联性。并且此模型也不适用于服务业之研究,服务业所直接面对之对象即为顾客,唯有利用良好的组织结构运作才可吸引顾客之青睐,故顾客资本应是智力资本内最后影响到企业绩效之构面才属合理。

陈美纯(2001)之模型中并未建立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间之关系,根据文献可知两者之间应具有关联性。

王文英、张清福(2004)之模型强调人力和创新资本会透过影响流程资本进而影响顾客资本,最后影响绩效。由于其所研究标的为半导体产业,亦属于信息电子类高科技产业,此类产业在营运上极度依靠创新能力之增进及发挥,创新资本之累积会提升企业永续经营之能力,故应与企业绩效有直接相关性才合理。此外,创新效能之提升也必定能够吸引新顾客并维护旧关系,对于顾客资本之累积必有帮助。但在此模型中,并无此两条路径存在。并且企业流程资本运作顺畅有效率,对于研发资源投入后之运作执行必有相当之说明,故流程资本似乎对于创新资本应有所影响,但在此模型中所建立之路径却为创新资本会影响流程资本,在立意上似乎值得进一步考虑。

Tseng et al.(2005)之模型强调组织内智力资本之互动活动,各构面间相互影响最后对公司无形价值产生贡献。由于研究标的为中国台湾整体制造业,并无针对某一产业之实际状况探讨来建立模型,模型之适用性有待划分产业后进行检验。而模型中,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之间并无路径存在,对高科技产业而言,若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才能拥有市场消费者之支持,顾客资本必会增强,故此两构面间应有路径存在才合理。

张雯(2009)之模型系针对单一产业―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业所建立,认为此产业中人力资本透过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可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此部分系经由良好流程规划运作之效率表现,以及优异创新能力发挥下达到资源之节省,对经营绩效之影响来自于成本之管控节约方面;而人力资本透过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也可进一步创造顾客资本之累积,进一步再经由顾客资本之成长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此部分对于经营绩效之影响应来自于利润产生之成果。此模型兼顾了信息电子产业特性―强调良好流程规划运作及创新能力之力量,并以成本控管及利润创造的两个观点设计互动模型路径,模型建构尚属合理,但若采用至其他产业并不一定合适。

针对以上说明,本文对于未来企业内部智力资本互动模式建立提出下列两项建议:

模型建立必须深入考虑各产业之背景及实际运作状况而进行设计,因为产业不同,极有可能会带来智力资本互动路径之差异性。必须根据不同产业选择智力资本构面,并建立各构面互动模式。就如同高科技产业应拥有单独之创新资本构面,而传统产业可能创新研究仅属于组织资本之一小部分,并不需要特别将创新资本列为一单独构面进行模型建构及讨论。

模型设计需有实务上之意义。各路径之建立必须要在理论层面有所依据,实证文献有所支持,并且绝对需要参酌实际运作状况后得以决定。就如Tseng and Goo(2005),以及王文英、张清福(2004)之研究中,创新资本与顾客资本间无路径存在,现今不论在任何产业中创新能力都为营运中产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持续求新求变才可能拥有消费者之支持,故两者间无路径存在逻辑上似乎不甚合理。

企业内智力资本各构面间存有互动影响已为不争事实,若能用以上概念来探讨企业内智力资本之互动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及找出智力资本相互运作所产生之实际成效,若能如此不但可帮助管理当局做为强化企业内部智力资本各单一构面之依据,进一步也可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及整体价值之提升,达到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美纯.信息科技投资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央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2.吴安妮.剖析智力资本.会计研究月刊,2002(204)

3.王文英,张清福.智力资本影响绩效模式的探讨―我国半导体业的实证研究.会计评论,2004(39)

4.杨朝旭.智力资本、价值创造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的实证研究.中山管理评论,2006,14(1)

5.张雯.智力资本运作模式与经营绩效关联性之研究―以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为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未出版博士论文,2009

6.Bontis,N.(1998).“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Management Decision 36(2):63-76.

7.Bontis,N.and J.Girardi(2000).“Teach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Lesson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ango Simulation.”Int.J.Technology Management 20:545-555.

8.Edvinsson,L.and M.Malone(1997).“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New York:Happer Business.

9.Huang,Y.C.,Y.C.J.Wu(2010).“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Productivity:The Taiwan Biotech Industry.”Management Decision 48(4):580-599.

10.Stewart,T.A.(1997).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Doubleday,New York,NY.

篇8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都在寻求增加自身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将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到企业成本控制中,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的有效措施。现阶段,企业都重视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质量,还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管理会计工具与成本控制

(一)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是管理会计的基础,相关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借由管理会计工作展开。而且,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化与完善,就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进一步成熟。现阶段,主流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有:价值链管理、资金管理、BSC(平衡计分卡)、EVA(经济增加值)、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会计报告、预算管理等。其中全面预算管理、经济增加值、预算管理是现阶段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管理会计工具。

(二)管理会计工具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地将财务会计与企业管理进行整合,并提出合理的管理会计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通过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是为了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相关应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和考核,不但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管理会计工具与成本控制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管理会计工具还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效果的提升。

(三)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原则

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有效性。现阶段,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原则有:目标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其中目标管理性原则是企业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与成本控制目标。而全面性原则,是确保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有效性,提高企业的参与度。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工具没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

许多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要性,也就使得成本控制与管理会计工具结合不够彻底,并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制约了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质量,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此外,一些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全面性原则,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也就导致企业的管理会计工具没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

(二)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不能被量化

现阶段,许多企业都意识到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中,一些管理会计工具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例如,某企业拟定将经济增加值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控制中,但是企业对经济增加值的认识不够,经济增加值没有明确显示到财务会计的相关数据中,也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导致企业的管理会计工具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效率不高。

(三)企业组织构架的影响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构建,而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制度和成本控制的方向与措施也存在差异。良好的企业组织构架,是确保企业成本控制质量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一些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不能实现对财务管理框架的转变和强化,也就使得企业不能良好地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应用,成本控制不够理想,而且企业相关业务人员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制约企业业务发展。

(四)运营资金管理水平有限

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是促进企业资金安全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但是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有限,一些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没有有效地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指定合理的销售约束,造成应收账款过多,导致企业资金流通不够顺畅,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一些企业没有良好地对采购进行统筹安排,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

三、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对策

(一)体现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全面性,转变对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视

首先,企业需要转变对管理会计工具的认识,加大对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视程度,并进行合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的认可。从而体现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全面性,促使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其次,还需要将管理会计工具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实现采购、生产经营、回款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最后,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市场状况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全面的成本控制目标。在实现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二)提高企业考核机制,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不但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有效地对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健全企业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效率。并加强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学习,促使企业能够真正地了解管理会计工具,实现管理会计工具的真正使用,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量化,有效地将管理会计工具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数据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与规范,建立企业统一的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标准,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有效性。

(三)优化企业组织构架

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对财务管理的框架进行转变和强化,优化企业组织构架,提高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效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信息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工具相结合,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等,能够有效地对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的相关流程进行规划。此外,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促进企业成本控制质量的提升。

(四)增强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

在实际的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现金流管理进行控制,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的有效性。还需要结合管理会计工具中的预算与资金管理,提高现金预算质量,控制贷款规模。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建立良好的客户信用系统,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并降低经营风险,实现成本控制。

四、结束语

企业成本控制中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是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有效性,实现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为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形式就是炼油厂、化工厂,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需要有能源和化工产品的支持。石油化工行业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其是已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石油企业也难逃一般的规律,其是一把双刃剑,石油化工产业的危险系数会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其是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存在我国行业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在这里如果没有把安全问题考虑好的话,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我们当前石油企业亟需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1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事件管理状况

我国于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初期就对化学事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在全国各地的化工企业建立了化工职业病防治所,其在初期对相关安全问题提出了预防的措施,但是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安全问题往往很令人担忧。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已经出现过很多起重大的石油安全事故,其往往不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往往相反。例如在1989年10月4日韩国幸福公司ABS树脂厂就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2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韩元。事故直接和火灾,原因是因为16号挤出机上部覆盖的帆布处泄漏大量粉沫树脂,由于处置不当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上的问题粉沫树脂分解产生大量可燃气体而发生爆炸;在991年日本狮子株式会社千叶工场由于精馏塔发热,最终导致产生爆炸,使其经济出现大规模下滑,从而造成工厂损失严重;1997年1月21日美国托斯科埃文工厂炼油厂由于加氢裂解单元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46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人员死伤损失惨重,事故直接原因是因为2号3段反应器没有遵守“反应温度超过426.7℃时泄压停车”的安全规定而使温度失控发生爆炸;2001年3月13日美国阿莫科聚合物工厂内由于储槽中热熔塑料的喷出引发爆炸着火灾事故,造成多3名员工当场死亡。

1.2国内的现状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在建设初期,就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安排,相应的在各个企业设立了职业病防控中心。我国石油企业的龙头老大,中石化、中石油等都实现了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颁布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等法律法规,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尤其是这些法律法规对行业内的危险企业做了相应的应急工作的详细的管理和规定。包括我国大型的石油化工巨头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的规定,成立专门的事故救援人员组织。而应急管理方案需要由相关安监部门指导制定完成,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在石油化工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的方案,以防止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就必须处理好面临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要是有企业没能够对安全问题起到足够的认识,甚至消极面对,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就是几个经常会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2.1企业安全意识缺失

忽视安全生产是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些企业对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置之度外,没有正确的认识其重要性,没有考虑忽视其的严重后果,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有的企业只是表面重视安全生产,但是没有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只有真正出现了安全事故才进行相关的处理,这往往会导致对事故调查不彻底,往往会手忙脚乱,最终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2.2事前监督与事后管理步调不一

当事故发生时,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才能想起安全生产是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影响是后悔所办不到的。所以石油企业要做好监督工作、要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石油企业不能出现漠视安全生产的管理者,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隐患,因为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隐患,还会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产生严重的后果。

2.3技术存在严重缺陷

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还是不能做到万无一失,还是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使用安全技术的范围过窄、没有充足的能力去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与国际安全技术的探讨过少、没有形成完备的安全技术生产体系、对事故的预警防范技术落后,由于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使得安全技术很难得到提高。石油企业主要存在缺乏应急预案的实践和演练,其应急管理系统落后,难以满足现今的发展需求。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才是安全生产的一道保障。这样就要求应急队伍要在平时做好应急设备采购、训练的工作,在突发事故面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处置对策

3.1加强企业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就可以保障企业的再生能力。

3.2构建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要在适应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本企业安全机构的建立,要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管理而忽视事前监督,注重事前监督,才能更好的解决事故的发生,当然企业不能忽视对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3.3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的积累机制建设

提高应急建设的重要因素就是可以准确的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应急的系统应对机制,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内容,间接以提高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的灵活性,可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篇10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使用的都是粗放型模式,主要依赖的是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投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在石油生产中,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石油炼制成本控制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石油在生产技术和机器上本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模式上要力争前列,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多不足,和现代的企业管理发展相冲突,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的发展,应改变旧的模式,尝试新的科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发展。

一、业务基础成本管理系统的概念阐述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业务基础成本管理是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从时空观和战略角度出发,研究成本的形成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成为了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的重要系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的,并经过不断改善,为越来越的企业所利用,目前,在中国,这一概念已被人们接受,它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业务基础成本管理系统是一套简单实用的管理方法,核心是结果质询制度。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已处在开采后期,实施有效的业务基础成本管理系统显得尤为必要,成本的持续降低可以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成本控制是企业战略发展中永恒的主体。

二、影响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因及选择性因素

(1)影响油田企业成本的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决定财务成本的要素,并最终会体现在财务成本中。以固井作业为例包括工程设计、油井水泥混拌、井材工具维护保养、水泥试验及固井工程施工作业等部分。动因主要有设计方案类型,水泥外加剂投入量,井口数量,水泥化验次数,井深、井型、固井工艺以及施工距离等。在具体操作中,合理选择成本动因,真实反映单项作业成本,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

(2)影响油田企业成本的选择性因素

影响油田企业成本的选择性因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费,运输费,各种燃料费,根据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固井作业成本主要为各种原材料费用和车辆运行费用构成,材料费用主要有水泥、添加剂、工具附件等,车辆运行费用有燃料费,车辆配件费用,修理费等。降低成本就不得不从重要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预算,明确目标,调整资产结构,保证预算在计划之中。在运费管理上,可以根据以前运费单价的控制基础引入运距战略控制手段,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提升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指导性应用意见

(1)建立行之有效的生产控制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加强使用预算的控制成本

首先要通过对油田的各项作业业务进行计量和识别,成本对象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要明确计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作业的效率,从根本上增加产出质量,严格要求各个环节,建立财务控制和生产控制的联系。为了减少成本运算,可从两方面实施,第一,明确财务预算的指标体系。一般在下达预算指标时,由上级指标分配到下级,再由下级对应到最小的单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第二,对生产运行方面的控制。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是根据历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的,应考虑现有管理水平、现有工艺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

(2)建立激励制约机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管理积极性,实行奖罚分明制度

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使用之前进行预算,对超出预算进度的项目款不予与批准,成本信息要及时反馈,做好使用记录。对于员工建立考核机制,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用于做出贡献的人或单位,对各个单位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同时成立评价小组,明确责任和义务,定期将结果公布,进行排名,激励大家进步。

(3)加强战略分析,提高科学创新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要从各个组成部分控制,首先是目标的确定,成本预测,决策开展,实施战略控制,业绩评估,要把他们看做一个整体,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过程,不能为了一时降低成本,而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关注成本的未来变化,谋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我国,石油企业经过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大型的国有企业承担着资源保障的使命,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开采石油会越来越难,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只有科技进步,提高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盲目依旧,要不断根据国际最新标准调整自身差距,分析战略目标利用发展环境,结合产业发展优势,调整结构合理化,不断提高业务的发展水平能力,降低成本的使用情况,业务基础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而是形成竞争优势,从石油的开发到采油运输,炼油化工的过程,直到下游石化企业,形成一条可行的供应运输石油产业链,大大的加快了生产速度,而且会减少浪费,在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关键点,提升企业战略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展企业水平是我们当代企业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宋春晖,孟程,贺维,黄建国,李桂兰.业务管理系统概述.职教研究,2011年9月第3卷第3期

[2]张春玉.谈TC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钻井公司的应用.经济师论坛,2003年第1期

篇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震,波及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十分艰 巨,将对我 国宏观经济发展产 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增加 了救灾物资生产和供应、资金投入的压力,也对灾区的经济结构和全国的相关机制体制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对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 国金融系统对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没有足够 的经验和相应的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巨灾管理中的金融制度不失为一条捷径 。目前 ,介绍国外特大 自然灾害管理中的金融制度的文献并不多。美国和 日本是两个容易遭受巨灾特别是地震、风暴和洪灾袭击的发达国家,并且其完善和复杂的巨灾管理制度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参考相关文献 ,笔者拟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国和 日本的巨灾管理的金融对策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给正在进行的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一、美国和日本应急管理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和措施

(一 )美国特 大灾害应急管理的金融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的自然灾害管理政策由一系列联邦机构、按一定的具体计划来实施 。协助有关机构制定自然灾害管理 计划 和 开展减 灾活动 的联 邦政 策有 很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灾前减灾计划类与灾后救灾计划类。与金融相关的在第一类计划中,包括 由农舍管理局负责的 “流域保护与防洪贷款计划”、 由联邦保险管理局负责的 “全国洪水保险计划 ”、以及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负责的 “州防灾拨款”、 “地震与台风应急计划”、 “紧急管理服务计划”等。

与金融相关的第二类计划则主要包括 由农舍管理局负责的紧急贷款计划、由住房保护与抵押信贷部负责的灾民抵押保险、及 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的农作物保险计划等。美国的金融机构对特大 自然 灾害的响应也非常迅速 ,下面以 “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卡特里娜(Ratrina)和丽 塔 (Rita)飓风举例说明。

1.“9·ll”恐怖袭击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金融问题与对策。与特大自然灾害样,“9·11”恐怖袭击 事件后资金流动遭遇了瓶颈现象,同时由于资料毁损和丢失,很多金融机构失去了自身的以及客户的财务状况说明书,致使很多业务被迫中断。在这种状况下,联邦储备系统和其他支付系统加班加点地正常营业,以满足那些需要资金的金融机构。同时,来自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帮助也使那些受灾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从灾难中走出来,它们中的一些甚至是竞争对手,为受灾金融机构提供办公地点:有的是普通客户,他们为受灾金融机构重新收集那些由于 “9·11”事件而停止交易的资料。在 “9·11”事件中,美国金融系统虽然遭受重挫,但依然发挥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我 们可 以从 中学 到一些经验教训,尤其强调在清算和结算方面的合作以实现银行经营的连贯性。

第一 ,业务连续经营计划没有充分考虑_人范围灾害及其主要损失和不能把关键职员送往 目的地的困难。很多机构的应急计划只集中考虑了一幢建筑或一个系统的问题 ;有些金融机构把备份设备放在附近的建筑;很少有机构计划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突发事件。因此,当 “9·11”事件发生时人们无法应对 。

第二,基于市场和地理的集中强化了操作中断的影响。由于金融机构显著集中在受恐怖袭击的纽约市,而且近年来一些机构为提高效率更是把它的员工和关键市场功能 (如清算 、结算功能) 集中在一至二幢建筑,当灾难发生时,银行的清算 和结算系统、通讯系统、交通 系统往往面 临全面崩溃的危险。因此,人们后 来启用了分散运作模式(Split operation mode1),即把“运行经营场所”安排在更大范围内,超出一个城市的范围,甚至超 出一个国家。 但该模式的缺点在于成本过高以及能否及时地把优秀员工送往那些运行经营场所。

第三,金融机构之间有极强相互依赖性。由于银行系统间联系不强,当一个银行崩溃时使得其相关客户不能与其它银行进行很好的业务往来,因为,他们彼此间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什么联系。 针对这些最易受损的问题 ,人们设计了相应的业务连续经营模式:一是改变传 统的仅 在较小地域范 围内分别设置 “运行 (active)”经营场所和 “备份” (backup)经营场所,扩大 “运行/备份”两者的地理距离;二是设计分散运作模式,即在较远距离设计两个或以上的运行经营场所 (运行/运行),可以周期性地使运行经营场所变为主要经营场所 。值得一提 的是,在 “9·11”事件后,人工和手写交易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不重视,而电子记账方式却 日益繁盛。当然,这样做也有弊端,那就是如何抵御黑客袭击和处理硬件与软件的缺陷。

2.卡特里娜 (Katrina)和丽塔(Rita)飓风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措施 。第一,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免除评估三年。为帮助那些受到飓风危害的个人和组织 ,根据 1992年的 《存款机构灾难救助》法案,联邦储蓄银行、通货监理办公室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发表联合申明,只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就可以对该金融机构免除三年的评估,这意味着这些金融机构在资本金、利率处理等 日常操作层面有较为宽广的处理权限。四个具体条件是:(1)交易涉及到位于指定受灾区域的不动产;(2)涉及到的财产必须是直接受主要灾害影响或者将要执行的交易有利于灾后恢复;(3)该交易存有 自灾难发生后三年内的资金担保;(4)不动产 的价值对于交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通过各种同业公会的努力来帮助受灾金融机构。同业公会鼓励金融机构援助那些受灾的金融机构并采取一切可能的、合理谨慎的措施来满足受灾地区给顾客和社区的核心的金融需求。 在满足安全性和合理的银行行为的原则下,这些援助行为包括:(1)为顾客和非顾客免除ATM交易费用:(2)增21ATM日常现金取款限额;(3)放松跨州现金支票和非顾客支票的使用 限制;(4)免除由于薪水支票中断而造成透支的费用 ;(5)免除定期存款提早支取的罚金;(6)免除保险支票的有效性限制;(7)允许贷款客户推迟还款;(8)放松信用卡限制以及为新借贷款延长信贷期;(9)免除由于邮件、账单中断以及顾客不能及时取到钱所造成信用卡的滞纳金;O0)延迟向信贷局报告不良记录。

第三 ,采取灵活 的方法确认客户身份,以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各种金融管理机构在与金融犯罪执法网(FiaCES)协商后,要求受灾储蓄机构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来确认由于卡特里娜飓风而被迫暂时转移的个人的身份。按照银行秘密法案 中顾客鉴定项 目的要求 ,储蓄机构必须至少获得个人 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纳税人证明号码以及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号码时才能在银行取得账户。该项 目要求为储蓄机构 提供灵活的方法来帮助储蓄机构确认顾客的身份 ,如采用证件形式、非证件形式或者是两者结合等方法。而且,该项目要求还允许银行在开办了账户之后的合理时间内完成对其顾客的身份鉴定工作。各管理机构还说明它们将严密监视和提供必要的帮助来满足受灾机构的各种需要。

第四,减少交叉营销限制。((Gramm—Leach—B1iley)) (GLB法)原来是禁止金融持股公司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进行跨区域开展业务,现在允许金融持股公司的存款分支机构在委员会的同意下,通过与其持有的非金融公司合作以传单和互联网形式从事有限的跨区域营销,以扩大灾区的金融服务。

(二 )日本地震应急管理中的金融制度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1995年在神户县市中心发生了里氏7.2级大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相当巨大。他们在应急管理金融制度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资源互补原则。在未能及时获得灾后重建的资金情况下,采用其他资源 (如人力资源或能源)进行替代。

第二,重视人的作用。虽然在神户地震中企业的有形资源损失严重,但它所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却不大。究其原因,人们发现:在企业 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即便一家企业的有形资源被摧毁了,只要有足够优秀的员工,在废墟中按照原来的方式重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第三 ,高水平重建。重建并不是对灾前状态的复制,而是从灾难中吸取教训,改进 以前并未能考虑到的地方,以此来更好地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 自然灾害。金融机构懂得完善那些在地震中暴露出来的易遭受损失的设施,天然气系统也装上了自动关闭阀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货币政策并未因为震灾放松,这种做法的正确性也被后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所证实。但是,日本政府在灾后重建中未能处理好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运用国外援助物资,使本应急需的物资被浪费 (包括对志愿者的组织);作为世界上人均收入较多的国家之一,但其在灾前防御能力的准备却由于过分限制在金融市场和土地利用上对风险投资显得不那么充分;同时,过分地垄断和限制竞争,对灾后重建也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

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金融制度和政策建议

(一 )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援助

金融支持是灾后生产和生活恢复的核心内容 。首先,灾后很多人的房子和其他耐用消费品都损毁了,但是金融资产 (如存款、股票和基金)还在 ,金融机构可以积极为保全个人金融资产做工作。其次,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帮助政府准确评估灾害带来的损失,如认定房屋毁坏的损失,协助政府调查和了解灾区在恢复和重建方面的需求。第三,金融机构可 以发挥其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如对政府补贴以银行卡形式发放,确保资金直接到达灾民手中,既方便灾区居民取款,又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避免官僚主义和腐败 。随着生产、生活的恢复,无论是灾区居民自己的资金还是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金融机构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二 )提供各类优惠贷款

银行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各种优惠贷款。从国外经验来看,在灾后重建、 个人住房安置当中,个人都可以争取到一些优惠贷款 (以短期、低息贷款为主 )。可以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由财政进行贴息。优惠贷款也可以扩大到所有和救灾相关的领域 ,如向与赈灾有关的企业提供倾斜贷款,对弱势群体,如低收入的农民、个体户发放优惠贷款。根据国际经验,建立好的微观金融环境、扶植微观市场主体,鼓励灾后的创业和 自助是非常重要 的。中央 银行 可增 加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等省份的再贷款额度,集中用于解决各省辖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付头寸和流动性需求,支持其增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投入。

(三 )协调贷款和补偿之间的关系

受灾主体~般会 同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从政府得到补偿或捐款;二是从金融机构得到优惠贷款。两者若不能很好地协调,就会产生错误信号,把贷款当作是援助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就会 下降 。如果捐款和贷款能够很好 地协调,救灾和重建的效率将会提高。恰当的做法是以较少的补偿资金启动救灾或重建,并保障得到补助的受灾主体很容 易得到优惠贷款,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 各种渠道资金的效果,同时又能改善激 励机制。很多具体的政策如果没有协调 好,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印度 洋海啸之后,印尼政府采取 “以工代赈 ”援助方式,但是随后发现灾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以工代赈的项目后,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不足。

(四)建立贷款处理机制

大地震发生后 ,不少地区屋毁、人亡,灾民住房贷款的处置也是银行业的一道难题 。对于个贷业务,借鉴美 国在卡特里娜飓风时的特殊金融政策:采取提供宽限期、延长贷款期限、对违约客户减免罚息、对违约客户不登记违约记录等措施来减少灾区用户的负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 ,不罚息,不作不 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时将上述措施 以信函或公告等方式通知借款人。此外,灾区很多家庭 的房屋都已倒塌,已无抵押品,抵押贷款的方式不太适合灾区,但可采用金融租赁形式 ,将生产设备出租给借款人。

本着减轻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债务负担的原则,银监会可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2008年修订版)》的规定,对于借款人因本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对于银行卡透支款项,持卡人和担保人已经在本次灾害中死亡或失踪的,且没有其他财产可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 。

(五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指导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