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3 09:12: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课堂教学成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

篇1

肥城市自2005年探索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及观课议课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三课两评一反思”的特色课例研究范式,其典型做法收录于《泰安教育年鉴》,先后在刊物与网站上报道,并编入《区域推进校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华文出版社)一书。

一、“三课两评一反思”课例研究范式解读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课堂教学打磨与水平提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包括执教教师的备课、上课、反思、改进与提高,研究人员的量表设计、课堂观察与评议,以及活动过程中组内同伴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与反思等。通过对课堂个案的研究,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以达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前、课中、课后,即三个时间段;二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即三次备课;三是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即三次上课;四是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进行中的三次观课。

“两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个人经验备课之后的集体评议和课堂实施之后再次备课评议;二是常态课之后的评议与改进课之后的评议。

“一反思”是指在课例研究中反思贯穿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1.课前

第一步,召开课前会议。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召开会议,对每位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执教教师和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即课例研究的主题,确定观察内容,设定观察点,并根据研究者(观察者)的爱好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第二步,执教教师完全凭个人经验备课,即一备,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研究者个人根据所分担的观察点,制作科学易行的观察量表。观察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设计观察量表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

第三步,集体评议观察量表。在研究者制作观察量表的基础上,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针对量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将自己特色化的想法呈现给老师们,最后达成共识,研究者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观察量表。在这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比、分析、吸纳、接受,不断地交流、反思、完善、提高。

2.课中

第一步,由执教教师上课,这节课是执教教师完全凭个人的经验或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的原始课,称为“常态课”,即一课。研究者根据自己所分担的视角分成若干小组,各自带着课前准备好的观察量表进入课堂观课,并记录观察到的各种课堂现象,即一观。

第二步,研究者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对课堂观察结果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进行课堂现象诊断,写出所观察视角的总体课堂评议。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各观察小组成员与执教教师一起,对备课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即一评。在这个过程中,执教教师与研究者不断地寻找个人经验与团队智慧的差距,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改进优化课堂的方法,最终达成共识。执教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备课,即二备。研究者也根据课堂实际、观察及交流情况继续修订观察量表。

第三步,执教教师根据二次备课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选取其他平行班级再次执教同一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广泛吸纳同伴经验与集体智慧之后的加工课,称为“改进课”,即二课。同时,研究者带着新修订的观察量表,按照观察小组分工,突出执教老师的课堂问题,再次进行课堂观察,并如实详尽地记录相关情况,即二观。

第四步,在改进课上,执教教师可能有新的问题出现,也可能是老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研究者根据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新情况,以观察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汇总,并作出诊断与分析之后进行第二次研讨,即二评。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作用,对执教老师的课提出新的改进建议和办法。执教老师根据各成员的建议、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学生的课堂反映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与完善,即三备。关注教学的改进与生成,力求理念内化与教育效果相统一。同时,研究者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再次修改观察量表。

第五步,执教教师按照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第三次上课,这节课是基于教学实践与再次集体研讨之后的优化课,称为“提高课”,即三课。研究者根据多次修改完善的观察量表,以改进提升课堂效果为目的,再次进行观课,即三观。

第六步,参与课例研究的所有成员从观察者与执教教师等不同的角度,对整个课例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形成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般包括观察点选点说明、观察结果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的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课堂细节)、自我反思(对我的启示)等方面。

3.课后

第一步,召开课后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性说课,重点说出本节课的特色做法、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困惑。研究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对课堂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合理解释,并进行全面反思,即一个整体反思。关注研究过程,注重实践应用,感悟教育智慧,提升专业水平。最后,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商议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达成共识。

第二步,课例研究活动总结。组内每位成员都要写出本次活动的总结,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与做法,自己的反思与感悟。教研组或备课组整理汇总所有相关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资料。

“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基于校本,立足教师,针对课堂真问题,集个人经验备课、同伴互助备课、实践反思备课三次备课于一体,将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三课递进为一程,把课堂观察、课堂诊断、课堂评价等技术手段融入研究,采取团队合作、协同研究、群体反思、共同提高等有效方式,磨课砺课,研课锻课,全力提升团队课堂教学水平,是一种立体式、全方位、多元性、精致化的课例研究方式。

二、课例研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课例研究的场所在学校,阵地在课堂,是教师最擅长的、基于实践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科研课题,逐步把教师引向研究的道路上,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碰撞、思辨中互相磨合、优化,最终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改进课堂的目的。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培养一批教师,带动教研组发展,教师还能养成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良好工作习惯。“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改变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研组建设,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带动了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大发展。

篇2

课堂中,陈老师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机融合。通过课前检测,及时了解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自主研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与互评、多层次朗读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在随堂测验中也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根据小组任务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通过观看《巧说说明文》微课、鲸的有关视频和文本等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多角度自由表达,在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基础上,以鲸自述的口吻来介绍自己,也可以给《鲸类本领擂台赛》动画配音,还可以在了解鲸的命运后,设计保护鲸的警示语和倡议书,学生相互及时分享了学习评价与收获。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关玉华校长认为,这节课就是要充分利用个性化学习和以学定教、技术促教这束“神光”去截取学生的智慧这块“蓝田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更自主、更有兴趣地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可见,“电子书包”的课堂将人机交互技术、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有机整合,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学移动化、学习个性化、评价常态化!

篇3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模式更系统更成熟,要求美术老师设计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注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改善以前一些不好的课堂现象。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灵活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任务越容易,学生参与意愿程度就越高,这是由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在美术教学的开始部分,我们应该控制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参加美术活动的难度,当学生获得一部分的成功,积累了信心和经验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提出难度更大的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接纳知识,接受挑战,师生之间就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互动和交流。因此美术老师需要让学生们能够先成功地完成“简单的热身性”的任务。在设计美术教学任务的时候,循序渐进地教学,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美术问题的钻研和探索,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对美术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加,从而对美术专业知识分析能力不断加强,最后有效解决难度不断增加的美术任务。

美术课堂任务型教学同样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以及和美术老师互动交流。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建构美术专业知识体系,发展美术欣赏和表达能力,不仅接受美术老师的知识,而且继承和发扬老师的美术专业素养,从而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也在整体上优化美术课堂学习方式。这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和要求。

比如在教授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第三课《夸张有趣的脸》时,我布置学生在进行漫画创作之前,强调漫画要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我首先示范画一幅漫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告诉学生:漫画突出并强化所绘对象的特点,就是在原有的特征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使他们的特征更加突出,从而更能够表现其独有的个性,使得画面产生幽默风趣的感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不断要求学生沟通、探讨、交流绘画感受和绘画技法,不断引导学生交流绘画对象的特征,研究绘画表达效果,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

二、用精彩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美术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该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因此,在教学共同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形成的“参与者”与“发现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授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第五课《我们的节日》时,我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热情,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紧抓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进行立体构成、累积构造练习这个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能,把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元素灵活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使得美术课堂精彩而有趣。

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上节课确定的方案,以制作大蛋糕为创意庆祝最后一个儿童节“退队”仪式,集中智慧,共同努力完成这节日盛会的装点。利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包括废旧的材料,进行废物再利用,利用创意反映多彩的生活。

我将班级全体学生分成六小组,安排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鼓励各个小组在考虑装饰物的设计上要大胆创新,做到美观而有独特创意,充分运用材料的特征体现出欢庆的场景。

三、用丰硕的教学成果吸引学生

我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这么多年来,积极带领学生走出去,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美术展览和比赛,获得了许多比赛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等奖项,让老师、领导满意,让家长、学生认可,打响了学校的品牌,自己也有了许多收获。

篇4

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新型教学环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起智慧型的教学观,用智慧的教学观去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景象。智慧指思考分析、通情达理和寻求真理的能力。它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那如何建立智慧型的高中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锻炼思维、增长智慧。

一、教学观念上树立智慧型课堂教学意识

当今学生的心理知识与技能、经验与体会、反映与表现有着众多的共性,如信息来源广泛,知识面较宽,思想自由,自主意识增强等,但是他们接受能力和发展能力却是极不平衡的:有的学生自主性强,勤奋好学,效率高;有的学生讨厌学校,厌恶学习,不能吃苦,贪图享乐;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充满智慧,不同的命题给不同的学生练习、思考,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目标去教学,按照不同的速度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同时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达标,人人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树立课程目标意识,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

“智”指的是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慧”指的是学生思维的反应速度,“智慧”指的是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型课堂要求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高中数学除课本知识以外,还有一些隐性知识,如对数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思维和方法,知识的系统化,以及解答习题的能力、认知能力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关注这些潜在的问题,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在态度、毅力和理性精神上得到感受。教学目标不是对课堂情景面面俱到的设定,它只描述课堂大致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各种目标,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给各种不确定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收获。

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但没有实践的理论更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的知识,才能真正使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的定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概率和频率的不同,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硬币,亲自动手抛掷硬币10次、20次、50次,甚至100次,并且记录正面向上的结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硬币正面向上这个事件频率的变化,也在心里感受着概率这个定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方法,例如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武装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学课堂上粉笔、黑板模型有时候很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与具体的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比如函数概念,初中讲的是比较具体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都有具体的解析式和直观的图像,而到高中后,就讲了一般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概念,抽象难懂,课堂上比较枯燥乏味,学不好的学生会觉得压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后,能通过多种感知方式,更生动、直观、鲜明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特别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以上是创建智慧型课堂的四个方面,经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对学习不仅产生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产生智慧。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郑强.实施高中新课程前沿论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篇5

一、使学生自主探究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并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二、注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成果的体现一个主要指标仍是通过考试来检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认为适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学习基本环节的规范性要求是不能忽视的。“学而时习之”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始终是正确的。

1、精选资料,组编习题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使教辅资料鱼龙混杂,题目与教材内容不配套,难度、重点与课程标准不一致是好多教辅资料的通病。一方面我们备课组老师配备多本教辅资料,通过比较选定一本比较符合课程内容和教改精神的资料推荐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在每一堂课设计中都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当堂训练,并且一起商讨组织平时的练习资料。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都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生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问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课外作业要分层次布置,设计不同程度学生具有选择性的习题和作业,要避免“题海战”,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老师下海,学生上岸”。

3、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性

化学新教材许多内容没有进行结论性的陈述,学生在复习时缺少一些必要的知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要记笔记:记重点,补知识点,记疑难点。我们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做题规范,建立错题集,及时反思总结等。这些常规的落实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巩固了教学成果。

三、教师教学的改革

1、化学教师应提高教学艺术

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书教得出色,那更是一件难事。因为“教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是也是一门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声音何时该是低沉的,何时该是铿锵有力的,何时又改是渐缓而富有感情的;教师的表情何时该是疑云满面的,何时该是兴高采烈的,何时又该是激动昂扬的,这些都该是在科学内容的要求下事先有所设计安排。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备课务必要追求“精心设计”,而讲课则要做到“声情并茂”。“教有通则而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可能创造出自己具有的独特风格的教学艺术。

篇6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但是在日常教学之中部分的教学行为及细节却很少关注到学生个人发展,甚至有些连最起码的信任及尊重都没有做到,形成这种局面正是因为对于细节的忽视,故此,需要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细节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

自新课程改革至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也不无例外。为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开辟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展现自我,对于自己的认知勇于表达。例如:可以使学生进行文章中角色的扮演,充分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内容,通过切身的感受及体会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不仅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学生在开发的课堂环境之下掌握了知识要点。

二、教师要发挥引航人的作用,适时的加以引导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航人的作用,在恰当是时机上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不同想法及见解教师要给予高度的尊重,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事情的处理方法,对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注重细节,适时导入

新课改的大前提之下很多老师已经重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我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曾说过:“课程的开端,就好比是提琴演奏家上弦一般,由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节演奏的准确性就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入语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导入语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课时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所能展现出来的资源,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到课程之中,导入语的设计亦需要精彩纷呈。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一些矫揉造作出现在课堂之上,给学生一种违和感,需要应实际的情况而定,切不可生搬硬套。

四、掌握细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大多数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一堂课,多数的问题是向整体进行发问的。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或许是处于整体回答的气势,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是事倍功半。通常情况下老师的发问大多是被成绩优异的学生所抢先回答,绝大部分的学生甚至是还未考虑或是给出相应的答案就随声附和,对于教学内容所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故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及层次性,避免出现齐声附和的情况,根据具体的问题抽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作答,如此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反馈,真正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

五、抓住细节,调节课堂气氛

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单调、枯燥,教师就需要适时的创造出一些活跃的教学细节,以此来缓解教学内容上的枯燥,把教学目标同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将难以理解或是掌握的内容融入到愉悦的细节中。精彩的教学细节并非是设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课堂的讨论之中将学生的思想激发。

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课外阅读并非所有课内阅读的延伸,其是兴趣使然的自主探索,是受情感熏陶的结果,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适当的做好读书笔记,使其将课外书中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与能量,进而提升学生将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表达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其语文素质。

结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段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课程的实践活动相对于很多科目来说是丰富多彩的。注重语文教学的细节,就是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知识及生命发展高度关注的过程。语文教学的细节呈现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是教学行为组成最小的单位,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造足够宽阔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进行撞击,关注其个体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成果得到预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潘盈盈.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细节教学的智慧[J].教师,2012(28).

篇7

把教学智慧引入小学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成果不太突出的现状,同时这也正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类型归纳

1.联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知性智慧和理性智慧的结合。一个人的阅历源自于生活,因此,从生活中联想课堂知识是最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教学智慧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体验现实生活场景,模拟想象当时的现象,体验作者的感受。

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别》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李白与好朋友孟浩然之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亲人或者朋友离别时的感受。随后,教师再渲染情境:李白独自伫立在江边,回顾着这么多年来与孟浩然之间的点点滴滴,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而如今交通不便,天各一方,相见无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经历得到丰富与升华。

2.运用教育智慧,提升感官视觉能力。教育智慧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教授来实现,而是以教育思想火花的碰撞、相互的理解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例如,利用图画最为直观地展示了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升华至抽象思维,感受作者内在的真实情感。直观的图画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极好地帮助了小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策略的实践探索

1.对学生个体兴趣方向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人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时期,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向学生展示有利于其兴趣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其对课内和课外知识的兴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利用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材料的具体情感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感知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个体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发展了。通过创设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来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引用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由此,教师提出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是微小的、美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呢?”由此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通过这种巧设问题的方法,能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能充分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新课一开始时便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妙的问题能够开创一个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契机。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和活力的,寓教于乐是体现教学智慧的最佳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游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潜意识中将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带入学习之中,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领会。

教学《狐狸和乌鸦》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中。教师也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使学生思考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到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寓学于乐。此外,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在师生的互动中建立互信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篇8

大学课堂近年备受关注。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无限供给,老师想守住课堂越来越难。有报道称,有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说相声,或在菜刀上做俯卧撑,这使其一时成为“网红教师”。这种现象暴露出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焦虑”:大学校园里“替课”成风,如何让学生愿意进课堂并安心听课、用心思考,老师们可要颇费思量。

“段子式”课堂,与网红教师的课堂一样,反映出大学教师的“自我拯救意识”。相比那些把上课当成例行公事、W生爱听不听、对出勤率无动于衷的老师而言,推崇“段子课堂”的老师更关注学生作为受众的接受程度,用一句互联网热词表达,就是“有用户思维”。

大学课堂里的“段子”,该如何使用其实很有讲究,最好是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段子有幽默成分,好段子蕴含大智慧。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段子,可能用一个小故事,就把复杂道理讲的清楚明白,甚至让人意犹未尽。这位岳老师用“屁股决定脑袋”谈新闻评论,说明了“新闻评论都有主体局限性”,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言简意赅。事实上,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段子高手”,在理念贫瘠的时代,他用基于生活体验的故事讲出那些深刻道理,这正是儒家教育的一大特色。

有“笑果”没效果,谨防“尴尬癌”

大学课堂里使用段子应当适可而止,更不可滥用。曾经被网民津津乐道的罗永浩在新东方时期的段子集锦,尤其那句“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被许多人传诵。但大学课堂不同课外辅导班,每一课都有明确教学任务。太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会消解课堂的严肃性,要知道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还有知识神圣性的仪式感,太多杂糅刻意的段子会让课堂变得庸俗。现在95后大学生看起来散漫,其实做事的目的性很强,若课堂上被“有花头没营养”的段子包围,容易引发他们的“尴尬癌”。

段子课堂,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大学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所授的知识绵延几千年并经过科学的论证,不少段子虽然不乏智慧,但能否承载先进文明还要经过时间考验,所以段子进课堂前老师要有所甄别。喜欢用段子教学的老师,不能想当然以为炫几个段子,课堂就能充满色彩。能服务课堂教学、与知识结构融合的段子,不仅要精选,而且要贴切,要让学生感觉浑然天成,不是刻意而为之。这样的段子式课堂可以有,而且还是有益的课堂创新呢。

篇9

从教学实践成果来看,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抓住学生心弦,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从落实教学环节着手,让学生真正掌握,并且会利用各个知识点。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

很多老师仅凭个人经验与教学进度授课,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最后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2.只重视学校制度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仍然有很多老师为了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忽略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有误的情形,最后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

3.忽略了思维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将题海战术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主体地位没有明确的情况下,题海战术根本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

4.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受学习成绩与教学任务的影响,很多老师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率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最后对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1.增强总结归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温故对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会占据很大的版面,并且不会移动。而利用多媒体,则会更加省力、省时,便于观察。例如,在展示平方差公式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多项式的乘法练习。(x-1)(x+1)=?(x-2)(x+2)=?

2.活用教学经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验导入是老师根据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带动内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导入中,老师必须整合常见问题,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激发求知欲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为了将教学经验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先让学生对折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问对折一次、两次之后的厚度?试想在这基础上,对折二十次后,会是多少层楼的高度?这种引入,就能将枯燥的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教学成果不言而喻也提高了很多。

3.增强游戏导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游戏对培养手脑并用、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数学导入中,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心理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坐标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坐标游戏,让两根绳子成为坐标,一个学生是原点,这样学生对应的象限、坐标以及直线x=y就能体现出来。这种易行简便的游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涵,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帮助。

4.增强资料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料,老师除了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还必须把握并了解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然后再查询资料,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可以先介绍毕达哥拉斯的智慧与模范意识,再引出需要探索的课题,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和进入导入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导入作为整个教学步骤的试金石,它对课堂教学成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各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08-03

一、课堂教学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基础、最主要的实践阵地就是课堂,缺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特具生命力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所在,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节课的生命力不在预设,而在生成 。但特具生命力的生成不是常有的,一学期能出现一两个,对我们来说就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力求预设下的“生成”,但更应关注常态“生成”。余文森教授还给出了“我们公开课应该听什么?”的答案:一听设计,二听生成。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笔者建议:一要精心设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上,要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生成教学问题。生成的问题越有效,教学就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二要善于激疑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成教学问题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让个性化的方案充分展示,这时就可能产生教学预设不到的情形——有效生成!这也是学生智慧的有机展示。三要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教师可根据方案的个数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明确每个小组要完成探究问题的方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四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让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合作探究经历及成果充分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做评委并进行质疑,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学习之目的。五要适时点评——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进行。教师点评引导体现在方案的归纳与简析上,体现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学生成功之处或者疑惑之处,给予肯定、鼓励或者点拨。对于超出预设的问题,教师要慎重对待,不能当即解决的,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网络查询、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实验室验证等,不可凭经验贸然得出错或对的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但激趣设疑点拨引导将会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也将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只要真正思考并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就会拥有鲜活、丰富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为教学研究、撰写文章、总结教学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课堂教学,我们也要坚持学思并重,避免简单机械的教学重复,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做法,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只要把握好了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不想成为专家型教师也难!

对于教学反思,教师们大多都认为是课后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是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包括课程内容的难度、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中反思是针对当前的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等。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价、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等。

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反思,要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学研究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没有教学研究,教师的智慧就会显得很单薄,教育思想也就缺失了深刻性。所以,教学研究为教师提炼思想、凝聚精华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场所,丰富了资源。

对于教学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此,笔者稍做改变,就成了“如果我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我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也就把教研引导的作用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教研、教育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研究对教师来讲就是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生成,研究如何将学生有效分组、如何实施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展示小组成果,研究一节课内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阅等,真正要研究解决教师课堂上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我想最简单、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学科组教师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些交流为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四、撰写文章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前提

无论是多好的经验,教师若不能将其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其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然而撰写文章对教师来讲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教师往往由于缺乏撰写文章的经验和知识,感觉无从说起,所以认为撰写文章是教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对教师要求太高。笔者也是教师出身,在此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些撰写文章的体会。

篇11

一天上午,我正在一(2)班教室上课,内容是Unit7 My pet Part B,我以一首歌曲 Animals at the zoo 热身。随着轻快的节奏把学生带到动物世界,然后,通过动作、声音等方式让学生猜本课A部分学过的宠物名称。老师的示范:I like the cat. It’s small. It’s black. It can run. It can jump. It can’t fly. 我把主要句型写在黑板上:I like the...It’s...It’s...It can...It can’t....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介绍自己喜爱的宠物。学生兴趣很高,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突然,一个小女孩尖叫起来:“蜜――蜂―― ”吓得直往桌子下躲,大胆的男生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有的还拿着书本正要拍打。我怔了一下说:“都别动,老师来处理!”我快步走了过去,一边打开教室里的窗户一边问:“能把蜜蜂打死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接着问:“蜜蜂能为我们做什么?”有学生回答:“蜜蜂是我们的朋友,蜜蜂帮我们传播花粉。”有学生回答:“蜜蜂能产蜂蜜,可好吃了。”真聪明,你们说得很好。我接着说:“其实,只要你不驱赶它,蜜蜂是不会随便蜇人的。蜜蜂要是真的蜇人了,它自己也就不能活了。”随后我问:“你们想知道蜜蜂用英语怎么说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好,跟我读:B-E-E,bee. 谁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蜜蜂呢?”正是那个被蜜蜂惊吓的小女孩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来说。 I like the bee. It’s small. It’s brown. It can fly. It can sing. ”另一个男孩补充说:“It can’t swim.”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不知不觉那只小蜜蜂早已飞出了教室。学生的心也被教师拉回到正题,但下课铃很快就响了。

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正是这个不速之客“蜜蜂”的到来生成了后来课堂的精彩。小女孩从害怕蜜蜂到后来喜爱蜜蜂,并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蜜蜂。我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很快调整思绪,放弃原计划,不留痕迹地把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生成为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学英语的活教材,使生成和课堂融为一体,使课堂闪现出智慧之光。小女孩从害怕蜜蜂到后来喜爱蜜蜂,并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蜜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对此要及时发现,着意运用,以寻求意外的教学成果。如何对课堂进行预设,在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更优化地创造出更具艺术化的课堂,已成为教师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自身成长的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

因此,当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偶然事件“遭遇”时,教师要善于冷静处理并驾驭它,灵活调整预制方案,调控教学节奏,因势利导,灵活机智的变化,利用课堂生成有价值的东西来服务教学,使教学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动静有节,快慢有致,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上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