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9 10:19: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老年人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与其它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退化,行动及思维敏捷度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建设者应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感官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老年人视力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因此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老年人听力衰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交空间和尺度。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失落感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三)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四)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三.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1、社会性 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
2、趣味性 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3、持久性 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4、选择性 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5、局限性 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收费性公园免费对外开放,这大大提高了公园利用率,使每个市民享受到在公园游乐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与老年人身心状况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易达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交往性原则
五.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1、步行空间
散步或慢跑是老年健身主要方式之一,步行空间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把握好道路的尺度,以便安全地集散人流。路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还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一般要设置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并存。在坡道的入口或醒目地段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与铺装广场材料要求坚实、平整、防滑,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轮椅的老人。
2、坐息空间
通过观察发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锻炼、聊天、看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坐息空间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老年人交流等不同的活动需要。坐息空间设计时,座椅可以延长老年人的滞留时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椅的平面构成,摆放方式以及所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其次,桌凳组合满足了老龄棋友、牌友的需求;对于一些多人参与的活动,常常有部分老人旁观, 这种主动式与协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亭,廊,花架的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座椅的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的特点制作,座具的材质以木质为好。
3、庭院空间
庭院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在公园中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庭院也是十分必要的,庭院可以由建筑、植物、地形及水体围合而成。庭院的布置设计上较为随意,功能上满足老年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开展画展,书法展等活动。较为私密的空间也给老年人聊天交谈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六.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方法
1、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
对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创造不同的功能空间,足够大的活动场地对老年人开展社交和运动很重要,而小空间,小尺度的活动场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围合、覆盖、下沉等手法创造相互连接渗透的有边界限定和细部处理的小空间,对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公园绿地的人性化细部设计
无障碍设计可以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感。因此,在进行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时要注意安全性的问题。如地面高差变化应尽量减少,台阶处设置坡道,配置扶手栏杆等。
3、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景观可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活动场地可以用绿篱的形式对场地进行围和,静态坐息空间要以观赏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在植物配置上创造一些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类型,构建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
七.结束语
老人为城市公园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作为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从而帮助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穆光宗 张 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期刊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2]孙樱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期刊论文] 《资源科学》 -2003年3期
[3]郭子一 徐峰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 《城市问题》-2009年8期
[4]王欢 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为例[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1利用实体占领形成空间的设计
Riem景观公园的空间塑造主要采用了植物材料,布置树阵形成空间(用实体占领的方式形成空间)。密林、小树林和绿篱将公园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同时限定了空间结构(见图1,图2),占领物之间的张力可以很好地形成空间感。
2利用实体围合形成空间的设计
在Riem景观公园的空间塑造中,也部分采用了实体围合的方法来形成空间。公园中主要使用交冠的乔木形成绿廊遮阴,此时树冠下的空间内外贯通,既不影响游人视线穿射,同时又营造了空间分割感,起到了很好的构成空间的作用。植物材料具有更重要的空间建造功能,即它能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等多种结构。由它形成的空间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成的范围组合。在地平面上,以各类的地被植物、矮灌木来营造范围,垂直面可通过树干、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同样,高大茂盛植物的树冠也限制着朝向天空的视线,形成顶面[4]。这样由绿色植物构造的空间相比硬质材料有更多的亲和力与自然性,更符合市民对于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因此Riem景观公园成为慕尼黑具有时代特征、美好风景和良好生态的休闲公园。
空间的组织影响空间的设计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没有空间,便不能组织风景视线。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有时把全园划分为既有联系,又能独立、自成体系的局部空间。在游人最多、逗留最久之处,如入口处、制高点、构图的中心地带等,安排优美的静观风景画面。在动态观赏的空间组织中,须考虑构图边缘和景色更替,注意景观的节奏规律[4]。
1采用串联、并联结合进行空间组织
Riem公园在景观的组织布置上兼用了串联布置和并联布置两种方式,串联的布置方式能有更好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而并联的布置方式更具有可参观性,因此串并联的兼顾集合了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更便于游人游览,在布置方式上也更加具有灵活性。
2利用点、线、面结合进行空间组织
Riem公园的设计恰当地结合了点线面元素,使我们认识到园林设计的另一种作用:以小带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达到实效地整合整个公园的作用。
点的布置。在景观中,点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调节景观的节奏和韵律。从整体来看,园林中的点是相对很小的形,从概念上讲点是没有量度的,也没有连续性。点周围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是点控制的空间,是点得以存在的“场”的环境,宽阔的空间环境有利于点的个性表达。物体的“场”即是它能被人察觉到的极限距离。它是一个区域,可以大得看不到边际,也可以很小。如一片森林,每一棵树都是这个“场”的点,而其伸展的枝干所覆盖的区域定义出树的一个特定的“场”[5]。在Riem景观公园的空间塑造中,所设计的树阵就是以小带大,以点带线的典范(见图3,图4)。
线、面的布置。1)整体线面关系。整个Riem景观公园主要采用了线面结合的布局方式,其主要道路为线,而由道路划分出的区域为面(见图5)。园林中的线是细长的形,与体、面相比具有明确的精致感和轻巧感。在景观布置中,线性的布置具有很重要的视线引导作用。当空间布局采用线性布置如景观轴线,线状的延伸性道路时,这种布置就带有了明确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会对视线产生导向作用,这一设计手法可以用来进一步延续公园的空间。2)局部线面关系。Riem景观公园中,很多的景观都采用了非传统意义上的线面结合手法,所谓非传统指的是不仅仅用线面混合布置来打破单一僵硬的固定模式,而是将线和面完全结合,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巨大的绿地好像被模板裁剪过,树木长在不规则的多边形上,各个绿地空间用线的形式划分,同时也用线的形式相连接,形成相互的渗透,利用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3)道路布置。图6是Riem公园路径的形式,以直线形为主。园林空间设计中的线形,有一大部分都来自于对道路的布置,因此道路设置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空间组织的合理性。
3地形的组织影响空间的设计
农艺主题公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主题公园设计,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以可食性景观作为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内容能够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旅游的理念,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参与到农作物耕作收获的过程中,以独特的体验为人们带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体验和享受。
一、 农艺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农艺主题公园在旅游行业当中属于新兴的旅游文化,以可食性景观作为农艺主题公园的内容更是一种创新实践,主题公园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其设计和发展需要结合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农艺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磨合和不断的探索,吸取优秀的主题公园建设的发展经验,为农艺主题公园注入活力。
(一) 农艺主题公园的定义
农艺主体公园是以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创设出来的新兴产业,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让游客能够参与其中实现旅游观光、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农业生产成果,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应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从可食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和景观设计是可以实现一体化的,拓展旅游行业的发展渠道,实现对农业生产知识的广泛的普及,带来精神上和身心上的享受和体验。农艺主题公园建设丰富了规范化、制度化的主题公园的建设模式,实现在旅游文化和农业文化产业的创新。
(二)农艺主题公园的经验借鉴
国内外在农艺主题公园的建设上并没有的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在主题公园的建设上为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能够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从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来看,农艺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体现一定的原则性,新、奇、美、趣、娱成为主题公园规划的内容,另一方面主题公园的建设也体现在文化传承的特点上,发掘民族文化,回归人们的内心精神需求,过度的重视在场景和设备的建设上忽视游客的本质需求就会造成主题公园的价值实现缺失。
(三)农艺主题公园的发展意义
农艺主题公园的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上来说,寓农于乐能够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现代性,充分的体现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上来说通过可食性的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能够实现对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休闲方式,实现旅游文化的创新。从经济发挥的角度来说,农艺主题公园能够很大程度上刺激消费,实现农业旅游项目的现实价值,也对与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提升。
二、 可食性景观的特点分析
可食性农艺主题公园不同于其他的主题公园,其发展具有创新性和现代化的特点,在可食性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上应该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不断的激发农业发展的潜能,拓宽现实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生态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可食性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可以满足游客在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增加体验性的服务,在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当中应该充分的体现生态性的特点,农业生产逐步的走向了现代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繁忙的城市生活当中渗透生态保护的理念能够让游客了解不同的生活感受,在实用性的原则下让游客可以切身参与到其中,体验农作物的生长、感受农耕的乐趣。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通过实践性来进行把握,融入到实践当中,可食性农艺主题公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享受和体验。
(二)体验性与思考性相结合
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更加之中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离不开劳动参与,体验性的活动设计能够实现农艺主题公园的现实意义。以家庭或者组织为单位的群体性参与活动能够增强人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家庭和单位的组织凝聚力。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带来更多的现实思考。可食性的理念在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增强农耕活动的实际感受,直接让游客享受到劳动的果实,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感悟。
(三)人文性与娱乐性相结合
农艺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让人们在参与到农业活动感受到收获的乐趣,同时可以亲自品尝到收获的果实。与其他的主题公园的规划的模式不同,农艺主题公园给人们带来的体验更具亲和力更加贴近人的内心感受,充分的展示了旅游景观的人文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带领游客参与到农业活动过程中科普农业知识,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更加突出了人文性和文化传承的特点,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也能为人们带来释放和舒缓疲惫身心的效果。将人文性和娱乐性实现完美结合,体现农艺主题公园的现代性的特点。
三、可食性景观在农艺主题公园设计中的规划设计
将可食性景观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当中,切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主题,统筹农业生产和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对农艺主题公园的总体规划,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农艺主题公园的建设意义。
(一)实现景观的协调性,注重地域规划和总体布局
对于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地域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确的气候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内容应该满足各地区人们的对农业旅游体现的不同需求。可食性的景观应该体现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人们在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农业文化,掌握农业知识,体现可科学性的规划特点。同时协调总体规划布局能够满足农艺主题公园创意规划的创新性的特点,同时在不同地域能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二)增强景观的参与性,提升农艺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虽然正在不断的实现现代化的生产,但是对于传统农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这些文化历史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应该赋予丰富的文化底蕴,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价值升华。通过对农业发展历史的讲述,对传统农艺的解说让人们感受到农业生产的文化历史,带着对文化的感受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让生产实践活动更能体现文化价值。懂得珍惜劳动的果实,形成节约环保生态的生活理念和思想。
(三)立足于市场发展,促进农艺主题景观的价值实现
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是面向市场化的,一方面农艺主题公园应该满足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应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合理的进行农艺主题公园的设计,实现其多重的社会价值。农艺主题公园体现的可食性特点是其他主题公园所无法匹及的,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品尝到劳动的果实,这种旅游模式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拓宽旅游行业和农业发展渠道的必备道路。
所以,对于农艺主题公园的规划应该放宽发展的视角,将可食性做为其发展的要点,推动农艺主题公园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实现其现实价值和长远的发展价值。(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保继刚等著.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0年.
[2]董观志.旅游主题公园管理原理与实务[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69-01
一、休息及使用功能
硬质铺装景观首先是作为一种铺装形式而存在的,是庭院景观中的一种。它必须满足对地面使用性能的要求,提供坚实、耐磨、抗滑的铺地地面,保证人们的安全舒适的通行、休闲、娱乐,这是私家庭院硬质铺装最基本的功能。庭院硬质铺装是室内与室外的一种地面衔接,也是室内外风景的过渡,因此在庭院里每一块铺装都是主人休息、娱乐的地方,是最能体会到人性化的心理关怀的理想之地。
二、分割及组织空间功能
私家庭院地面铺装注重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人的心理影响采用的是暗示的方式来分割组织空间。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质感、图案所给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可以应用不同的材料、色彩、图案等地面特征对不同的地面铺装区间进行划分,加强空间的识别性也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私家庭院铺装的各种变化中有区分行进、停留、休息、聚会等之间的差别。根据人们普遍的心理空间法则,一般认为只有地面用途改变时,地面铺装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才应改变。如果地面用途不发生变化,地面铺装也就保持不变,如休闲场所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同一种形式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的不同铺装组成整个庭院铺装景观,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庭院环境能够连接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地面的格局。地面铺装是庭院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接体,它如同一块大的底板让各具特色的颜色与质感的建筑如同一些模型陈列其上,因此地面铺装也与庭院建筑有同等的景观作用。在我国目前的私家庭院铺装景观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只关注的建筑实体的外观及室内的装修,而对庭院地面及建筑之间连接的地面铺装弱化,缺乏特色而有联系的设计。装饰典雅的庭院坐落于毫无易趣的巨大水泥地之上,使庭院空间冷漠缺少人情味,不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地面硬质铺装具有二维的平面属性,不同的色彩、质感、纹理、造型的硬质铺装可对三维空间起着完全不同的装饰、分割、强调、连接、划分作用,并用它自己的表面特性衬托立体的庭院建筑。庭院硬质铺装成为完美统一庭院内外空间环境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使庭院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三、铺装的造景功能
(一)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庭院的硬质铺装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满足人们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适宜交往的空间。硬质铺装景观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环境艺术功能,通过铺装材料的色彩、材质、造型、尺度和比例,应用不同的形式的标高,边界的处理,为人们创造幽雅舒适的庭院景观环境。营造功能和特色不同的温馨适宜的交往空间,既能满足私家庭院社会功能性又能提高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需求,创造生活情趣,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闹,在庭院中感受不同铺装景观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快乐、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二)美化庭院环境
庭院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庭院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认识私家庭院的格调和品质。但是和谐的户外环境不是简单地植树种花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对整个庭院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的。庭院的硬质铺装是户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庭院建筑、庭院风格是否一致,也直接影响到庭院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庭院硬质铺装应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良好的地面硬质铺装景观则会加深人们对空间的印象,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受,配合绿化还可以有效控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形成和谐生态的自然庭院景观环境。
四、小结
工艺美术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原始社会时期的鱼纹纹理就是原始的工艺纹理之一,树雕、石雕等陈列工艺美术也都是工艺纹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以传统工艺纹理提高墙壁、雕塑、桌面等物体的装饰性,如可以将龙凤呈祥、双喜临门、鸳鸯戏水、鲤鱼跳龙门等传统图案刻画在园林景观上,传递美好生活、幸福未来的吉祥寓意。
二、艺术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不只是为了合理利用园林空间,还为了提高园林的艺术感和审美感,带给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心理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用传统剪纸工艺对宣传栏、路灯等进行处理,提高园林景观的传统文化美感。还可以对园林的整体结构、建筑物等进行艺术设计,提高雕塑、植被、灯具、道路、座椅等物品的艺术感和美观度,以大理石为材质的造型设计座椅(见上图)。中国传统文人对园林设计很重视,建设了许多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如留园、拙政园等都是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的艺术表达方式,山水诗、文人画等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提高园林设计的传统文化气息。比如可以将王维的山水诗、苏州园林风格等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突出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
三、造型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作为整个设计的基础,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形式,通过打碎、解构、重组等方式,有规划有组织的设计公园的平面构图、立面形态、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使其更具?觉形态表现力,突出构成形式美感,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公园的追求。
2 城市公园景观中构成艺术的形式美原则
2.1 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将两类及两类以上相差较大的视觉元素相互对照,使人产生强烈的反差感,其双方特性更加突显,主题更加明确。对比主要通过色调、色相、形状、数量等强烈的视觉反差来显示个性。统一则是为调和双方的个性,找出共性因素,使其统一中富有变化,形态更加和谐。如果过量强调统一会显得形态单调,没有活力,艺术效果枯燥无味。2006年,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从传统民居中提取元素,用简练的几何造型加以概括,体现江南的地方特色,更好的突出和融合了新旧的差异性,解决了在老历史街区中建立新建筑的难题。
2.2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造型语言,它以一条对称轴为中心,形成上下、左右等形或等量完全对称的结构。对称在公园景观空间处理上会给人规整、庄重、严肃的朴素美感和心理暗示。均衡是以动态为主导对对称的调和,在轴的两侧虽形状、体量、颜色等不同,但在视觉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感,使其对称更活泼生动具有变化。均衡的失调,会造成杂乱无章的空间形态。在公园景观营造中要处理好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寸大小、数量多少、色彩协调、疏密得当的均衡变化,使空间布局更生动、有序。
2.3 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个形态构成中,节奏是循序渐进、有条理地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动态的秩序美感。韵律则是对节奏进一步深化的动态连续性,如果说节奏是理性的调和秩序,那么韵律就是感性中的节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中,围绕中轴线有节奏有韵律的排列周边景观,使景观从标题(奥运标志)、序曲(中轴绿带)、(庆典广场)、结束(主山天镜)、余韵(绿色公园),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在空间序列中,都形成了错落有序的空间布局,使其产生不同寻常的空间秩序美感和艺术效果。
2.4 比例与尺度
任何一件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景观作品都有合理的比例与尺度关系。比例是指一个物体整体与局部之间长、宽、高等受一定数值制约的关系。尺度以人为主导,按照人自身尺度要求与各个物体尺寸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和谐的比例与尺度关系,能够解决功能合理性与形式美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中,要注重人与空间的比例尺度关系,比如从人的视觉尺度来看,
3 构成艺术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是构成艺术中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所有的形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要素组合提炼后展现出来的抽象形态。城市公园景观包括山体、地形、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物质造型元素,在艺术构成中主要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将主要的三大构成原理应用到公园景观这些造型元素中。
3.1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要素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图形,最基本的语言要素是对点、线、面的重复、对比、渐变等。景观平面构图融合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法则,来完善景观平面空间组织序列。
整个物质形态都是从点开始,点作为根底,在城市公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用广泛。点以多种形态出现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对景观小品而言,可以把标志性的雕塑、陈设品等作为景观节点,聚焦人们的视线。在植物设计中,单株的植物也可以以点的形式呈现,遮挡视线划分空间。点的运动规律决定线的形态,线有直线、曲线、折线、轴线之分,直线有延长,向上之感,曲线有优雅、柔美之感,折线有干脆、直接之感,轴线是虚设的一条线。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之初,可以用线的动态来表达设计理念,根据线显示的不同性格来定位景观风格。例如用具有自然美感的自由曲线展现“曲径通幽”,用多量植物的连续性划分空间,引导人们的浏览视线。线连续移动封闭围合成面,面的长、宽是用尺度来表示的。面分多种类型,但它们都是由线的形态决定的。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根据基地面的现状,分割功能空间,建筑、水体、绿化、铺装等都是对不同性质面的运用。
3.2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立体构成要素
立体构成主要由点、线、面基本要素围合成一个体的三维空间,按照构成艺术美学原理用一定材料构造空间形体。城市公园是以创造满足人们的休闲空间为主要目的,公园景观作为复杂的景观结构体系,把公园的各不同要素进行抽象构成,地面、顶面与立面造型是虚体还是实体决定景观的空间序列层次和质量。如在立面造型设计中,立面是公园最先展示的景观面,它具有分割空间、强化背景、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同时立面上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是最容易灵活运用的,在公园空间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立面的虚实、曲直变化处理得当会给整个城市公园景观增添生趣。
3.3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构成要素
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多以皇家园林为主,建国后各地也根据原有的园林遗址实施了诸多创新型发展。比如,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圆;再如,西安在大唐诸遗址上建设的大唐慈恩寺周边公园、南湖景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均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景观的造型设计,以及景观布景,极大的提升了人们对于这些公园景观方面的休闲兴趣,也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农村地域则利用退耕还林、传说故事、古代遗址等实施了诸多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公园景观设计方面,如袁家村、云集生态园等均属此类。下面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
现代化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园林存在的差异显著体现在“园林艺术融合”方面,即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诸多西方园林艺术元素,如对于英国地貌式的自然元素的借鉴,还有对于法国“裁剪式”园林艺术元素的应用。但在整体上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根据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分析,主要体现在哲学思维的运用,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隐含着“天人合一”、“大小格局一统性”等特征,平移到传统园林艺术后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取景自然”、“法式同构”方面。从取景自然方面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主要以自然为法,在园林艺术实践中尽可能运用法式同构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石等进行景物方面的同构平多,如黄山迎客松就会被平移到“假山假水”之上形成对应的景观;另一方面,在自然造型方面则主要取法自法形势,形成了人、景之间的交互,比较自然、符合人性层面的审美需求。具体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价值可以认识到它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采撷以描摹法实施“以小见大”的重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并且在这种哲学一以贯之的前提下,达到了景观师法自然、造园手法灵活多变、园林景象诗画情趣合一、园林意境意N深远等目的,从而为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2、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分析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属于现代景观设计范畴,其中的重要特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要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休闲需要、游玩乐趣等。因此,在设计方法层面注重应用“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节能节约”等新型理念。根据现阶段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事实分析,应该体现出自然、生态、地域、场地、空间、简约等基本特征。所以下面探讨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主题时结合突出特征展开全面分析。
2.1以哲学思维带动自然景观设计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理想,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自然”关系的研究主题,根据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可以在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文化融入自然景观的思维路径,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引导之下,实施“师法自然”的景观类型设计,如利用森林公园中的水流营造与水相邻的植物氛围,形成带状、蜿蜒状、水中点状等景观的设计,使其与自然生长中的水、树、石浑然一体,表达出“和而不同”、“同中存异”,将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化思想对应起来,提高审美观看者通过景物通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N的目标。另一方面,造景中应该注重生态为核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需要注意在整体造园手法方面的灵活多变,比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集中体现了假山假水,给人的感觉相对单一,不能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印象,因而可以借助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貌”在灵活多变手法之下,实施了一些自然气势的营造,如利用“群集效应”以密集化的“石榴林”、“枫叶林”等达到氛围烘托,令森林公园的园景整体上实现系统性的设计构建与整体上的局部表达产生和谐一致的效果。
2.2以文化景观增强造型审美下的底N
哲学思维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设计的根基,而文化景观方面的强化能够进一步在形式化的生态审美需求满足之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内涵传达。比如,在我国诸多城市有所谓的“长安八景”、“南京十景”、“西湖八景”等,一方面有以“数”为主的景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之数”的喜爱倾向,因而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制造一些因势利导的文化景观,如在森林的高地可以设置与日出相关的文化景观,催生泰山日出方面联想;同时,也可以在洼地以森林景观中的荷塘景观设计令人产生对于“爱莲说”、“河塘月色”等方面的文化意象联想,并利用这种文化景观进一步使森林公园景观达到意境方面的深远化传达,强化其中的文化底N,令观看者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性传导体验,增加休闲中的精神与修养提升。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非常注重“人性化”,这与英国单纯的自然化景观设计、法国单纯几何化的景观设计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理念之下的“阴阳五行论”,即将所有的景物存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森林公园景观之内,并利用这种元素之间的衔接、对接、融合,达到一种“万物一统”的祥和效果表达。从操作方面分析,新时期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在造型方面选择“拟自然”的方法进行简约手法应用,增加对于自然物势态方面的因势利导,减少施工量。根据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与效果经验可归纳为“剪除多余、弯直因势、化繁为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注重对于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矮植物、灌木、地被植被、花卉、果实类植物、风景类植物等进行空间的合理配置,提高造型与地理地势方面的匹配度,如坡地尽量选取一些花卉、地被植物相间,并置入一些古典文化图案;再如,可以在较窄的狭长带地利用一些细木类植物或者灌木增加排列效果,利用空间的同时形成带状景观等。至于一些平坦的地势、则应该尽量以高大植物增加茂盛、葳蕤的氛围营造,使观者可以体验到森林的原始风貌,提高其对自然力量的了解;另外应该体现森林公园中的林荫大道的景观设计,使人、树、景之间产生一种共生共存印象等。因此,在森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应该从游览路径的设计、沿路景观的设计、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传导景观(如湿地、河塘、动植物等)各个层面实施统筹规划,令以路为主线的公园休闲功能、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同时,应该通过文化景观为森林公园景观的审美功能增加形而上的内涵传导,令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与中国非物质文遗产、生态发展实施协调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重点在于氛围营造、造型设计、审美表达等方面,因而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中文化要素的采X应用,发挥其中的文化功能表达;同时应该借助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设计造景方面,实施生态理念之下的新型设计,包括在地域地貌、人文特征、空间利用、景观顺势而建等。建议在当下选取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元素时,关注其中的取法自然、依势而建;而在造型方面尽可能增加设计后的施工节约,降低施工成本,以简约手法尽量提升森林公园景观的创新性、生态性;尤其需要注重传统园林艺术中承载的哲学思维,将其中的“阴阳五行论”加以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存观念的应用实践,达到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景中有人文”、“人眼观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青俊.城市中心区域景观设计浅析――以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中央公园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林产工业,2016(9).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7803
1引言
始建于1965年的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是一个以森林植物为主体,佛教文化为补充的城市公益性公园。2013年8月起公园实施提质改造,第一期工程现已基本完成,第二期工程即将开始,非林地园林绿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就会龙山公园规划新建或提质改造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作一探讨性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2景观资源概况
会龙山公园总用地面积204.7 hm2,其中林地面积138.6 hm2、占总面积的67.7%,非林地面积66.1 hm2、占总面积的32.3%。在原生植被中以樟树、大叶山矾、杜英、枫香、檫树、蓝果树、南酸枣等优势树种为代表的植被景观,构成了会龙山公园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斑块[1]。在这次提质改造中,将公园的景观景点作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其中,涉及园林景观建设的区域有广场、游步道两侧、胜地与陵园、湿地、火烧迹地、高压走廊等空间。
2.1新建广场
2.1.1会龙广场
位于卜家冲花香路北侧,是今后会龙山公园的主要入口广场,面积1.7 hm2。
2.1.2秋叶广场
位于石泥山西侧,是会龙山公园西入口广场,也是龙山港片区市民进入公园的主要入口,面积1.35 hm2。
2.2游步道
游步道区域是公园植被配植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区域,其好坏与成败完全取决于是否俨若自然天成。游客接触频繁路段与景点间的植被环境,就是游步道的周边环境。
2.3胜地与陵园
2.3.1裴公亭
位于资江一大桥西南侧,是为纪念唐代名相裴休而建。唐宪宗时裴休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期间,潜心研究佛家经学,常路经益阳,小住十天半月,在江边结庐读书诵经,后来人们索性在青山云树之中,修了一座楼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读书小住。裴公十分高兴,流连忘返,朗朗的读书诵经声,传说曾引来仙白鹿驻足聆听[3]。
2.3.2白鹿寺和广法寺
白鹿寺位于桥南会龙路北侧,福源寺位于距桥南往西1 km会龙路南侧。这是两个佛教氛围浓郁的佛门境地,是由一位益阳富商捐资修建的佛教公园。
2.3.3何凤山陵园
位于曾士娥烈士墓地南面。200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在会龙山公园为何凤山修建了陵墓,将其骨灰从美国运回故里安葬,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的何凤山先生,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1938~1940年,在任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正值纳粹德国疯狂杀害犹太人,大搞种族灭绝之时,处于国际人道主义立场和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顶住上司压力,给数千犹太人发放了移民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他们逃离虎口,免遭杀害,在国际社会和犹太人中引起强烈反响[4]。
2.4湿地区域
位于三眼塘处,有上下相连、大小不同的3口水塘,面积约0.66 hm2。
2.5火烧迹地
会龙山公园内的迹地主要是花香路沿线,多年连续火烧后形成的火烧迹地。主要生长有金星蕨、狗脊蕨、贯众、蕨、芒萁、翠云草、海金沙、井栏凤尾蕨等蕨类植物,无其它乔木树种,少有灌木生长,面积2.46hm2。
2.6高压走廊
处于高压输电线路下影响的周边范围。
2.7破碎化生境
目前,由于开发活动与城市道路的建设,使会龙山公园山林水系被隔断,造成生境的破碎化,也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这些地段的主要植被为自然生长的杂木林,往往被所谓的景观改造所毁坏。而这些杂木林却是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段。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范怀湘,等: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提质改造工程的景观绿化设计探讨园林与景观
3设计原则、理念与手法
3.1设计原则
3.1.1协同性原则
会龙山公园地带性植被特征明显,植被景观斑块丰富多彩,充分反应出公园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和植被景观的多样性[1]。所以,在景观绿化设计时,必须使园林景观与原生植被及植被景观尽可能协同一致。同时,还应该与修建性详规的要求协同一致。
3.1.2观赏性原则
植物配植要从植物的观赏性考虑,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美(个体美),又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组合美(群体美)和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美(整体美),还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进行优化配置,才能使景观绿化向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发展[5]。
3.1.3科普性原则
城市植物公园最大的功能应该是科普性,因为游客看到各种植物后,首先想知道的是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渴求。因此,要使景观绿化植物和原生植被一样,把它们的观赏性、展示性和科普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3.2设计理念
以植被景观斑块为背景,植物的色彩变化与季节变化为节律,营造丰富多姿的生态景观和康养环境。
3.3设计手法
利用景观生态学、园艺学等学科原理,采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2]。
4设计内容
自然山体以现有的原生植被为基础,完善园内的生态植被,适当补植枫香、木荷等色叶树和落叶树,并对山脚的植物进行色彩添加或镶边处理,以保持山林原味,营造出幽静荫蔽、秋山尽染的景观特色。
4.1广场绿化设计
公园广场是市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6]。
4.1.1会龙广场
(1)设计主题。会龙广场景观绿化的设计主题为――会龙叠趣,绿色空间。
(2)广场性质。广场性质是其绿化指标的决定性因子之一。第一,突出“会龙叠趣,绿色空间”主题,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通过园林小品的形式再现历史故事、典故;第三,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传统文化项目和自娱自乐的活动空间。
(3)设计方案。美国人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这样写到:“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这样就为广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其设计方案如下。
①主要内容。会龙广场是属于休闲娱乐广场,在总体设计时尽可能加强广场和周围区域的联系,寻求历史和现代元素之间的平衡,使现有的、新增的元素在这个广场中和谐共存[7]。会龙广场应设计供人们欣赏、观赏以及休息的内容:供人们欣赏的――花坛、雕塑、音乐喷泉、水池及园林小品等;供人们休息的――台阶、桌子、坐凳、椅子、廊亭等;供人们活动的――操场、空坪、步行道、游路等;供人们观赏的――树木、竹子、花卉、草本等园林植物;供人们使用的――公共服务以及其它配套的设施设备等。
②配植方式。植物配植方式应考虑广场绿化景观效果的季相性、色彩性、立体性和协调性。其配植方式采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搭配,多色叶树种相组合,乔、灌、草多层次配植,做到景观效果与园林建筑相协调。
③绿化指标。绿化率是指用于绿化种植的土地面积(垂直投影面积)占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又称绿化面积比例,是衡量绿地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根据广场性质、地形地势条件和设计要求,广场的绿化率以40.0%~45.0%较为适宜。
④树种配植。一是,树种选择,乔木树种类有樟树、桂花、杜英、荷花玉兰、栾树、银杏、景烈白兰、枫香、合欢等;大灌木类有紫薇、红叶李、樱花、红叶石楠、花石榴、木槿、珊瑚冬青、茶花、龟甲冬青、西府海棠、黄金槐、苏铁、贴梗海棠、丛生竹等,小灌木类有杜鹃、红继木、金叶女贞、金森女贞、月桂、红叶石楠、龟甲冬青、茶梅、小叶十大功劳、大叶栀子、小叶栀子、南天竺、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金边黄杨等,草本类有吉祥草、鸢尾、麦冬、葱兰、地栽草花、草皮等。二是,配植比例,乔木树种225株/hm2绿地面积、大灌木675株/hm2绿地面积、小灌木65万株/hm2绿地面积。一般以乔木树种、大灌木、小灌木、草本植物分别占绿地面积的5.0%、15.0%、45.0%、35.0%的比例较为合适。
4.1.2秋叶广场
会龙山公园西面入口处。在石泥山西坡营造一片叶色变化较大的枫香、栾树、黄栌、盐肤木、檫树等秋色叶落叶树种,在入口广场周边点缀配植红枫、槭树、地锦、柿树、马褂木、连香树、无患子等色叶树种,构成一叶知秋、秋叶烂漫的秋色景象。
4.2专类园设计
4.2.1滨水花池
利用三眼塘三口水塘水面,种植多种观赏性荷花、菖蒲、睡莲等乡土水生植物,给水面风景增添色彩,以水的飘逸摇曳为主题,将原有分散的荷塘鱼池贯通一体;沿水两岸设计花圃果园草甸等景观和郁金香等富有色彩变化的宿根花卉,营造出多彩斑斓,烂漫动人的花境特色。
4.2.2樱花道
位于石泥山山脚,益阳市地震台西南侧。现有植被马尾松、樟树、杜英、枫树、檫树等。沿三眼塘步行道西侧带状种植多花色樱花,为会龙山公园增添新景。
4.2.3水杉叠翠
位于三眼塘东侧,现状为经济果木林和蔬菜地。利用耕地,营造水杉叠翠景观,独具景观特色。水杉是一种孑遗植物,但它又是非常普通而不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在平原湖区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道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泽湿地和污水横流的水沟渠边。设计通过方格网状分布的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之下,将这种平凡的树种种植在会龙山公园,给它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重显高贵典雅,水杉独特的个性显露无疑。
4.2.4蔷薇园、木樨园
位于卜家冲东北面山坡火烧迹地,利用山体中下部建设蔷薇园、木樨园。
在山的中下部坡度较为平缓的地带栽植蔷薇科植物,建成蔷薇园。蔷薇科植物我国有51属,1000余种。常见植物有苹果、火棘、山楂、石楠、枇杷、花楸、梨、苹果、棣棠、李、桃、杏、樱花等。
在山的中上部栽植桂花,建成木樨园。桂花又名木樨,常绿灌木或乔木,目前已初步确定桂花品种有32个,分为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4大品系,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桂之分。
4.3园林景观设计
4.3.1裴公亭
除18株古树和自然生长的个别木荷、樟树、枫香、泡桐、构树外,其余植物均为人工栽植的广玉兰、杜鹃、红继木等园林植物。主要措施是加强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对现有园林植物加强管护和整形修剪,清除非目的树种泡桐、构树。
4.3.2佛教公园
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3]。为此,在景观绿化时,尽可能配植与佛学有关的树种和花卉,突出佛教文化核心主题。建筑物周边以层次丰富的半开放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疏密有致,灵动雅致的景观效果,配植花卉有丁香、茉莉花、瑞香、忍冬等,周边自然山体在保护原有林木的基础上,在林子的天窗中适当补植一些树种,比如七叶树(菩提树)、法国梧桐(鸠摩罗什树)、银杏、罗汉松、柳树、紫竹等。
4.2.3何凤山陵园
以简洁明快的植物造景为主,营造庄严肃穆的主题。宜增加广玉兰、白玉兰、华山松、竹柏、龙柏等开白色花的乔木和松柏类树木,以及增加各种地被植物,以表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4.3.4四季花园
处于高压走廊影响范围之内,以观赏性强的整齐度高的色叶和开花植物造景为特色,宜依据等高线呈自然带状和块状种植山茶、蔷薇、桃花、映山红等花灌木,并引导建立共青林、教育林、企业家林、巾帼林等,围合活动空间,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效果。
4.4活动频繁路段与景点的绿化设计
在公园里,游人活动频繁的路段与景点往往成为了破碎化的生境。这些区间的绿化设计,必须摈弃套用城市园林绿化的做法,尽量让游步道与两侧树林的景观融为一体,使人感到先有树后有路,选用的树种及其规格应同路侧的环境特点相协调。景点的植物配植,除尽量考虑切合景点的意境或氛围之外,还应充分考虑游人驻足后的风景透视线以及景观物与树木的尺度关系和色彩关系。在一些重要部位上配植植物切忌随意,而应“斤斤计较”,量体裁衣,勿随意点缀一些不匹配的洋树或城市常用树种。因此,应该在道路两旁以行道树的形式栽植与该路段两边自然分布的相似树种,在路两边的空隙地补植一些乡土阔叶乔木树种。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可保留一些天然的杂木林,以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肖志宏,张新明.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6(5): 17~20.
[2]新浪佛学.佛教文化与园林植物[EB/OL].[2013-10-24].http://.cn/intro/basic/2013-10-24/093513778.shtml .
[3]该如何.裴休[EB/OL].[2015-11-19].https:///s?word=%E8%A3%B4%E4%BC%91&tn=site888_3_pg&lm=-1&ssl_s=1&ssl_c=ssl1_153e984581a 2015-11-19.shtml.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需不断完善
(1)强化设计交底和图纸的会审监督工作。园林的绿化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存在着很大差别,并非需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就行,园林的绿化施工需要不断地再设计以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思想以及理念,所以园林设计的图纸交底显得非常的重要,这就对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深刻领会整个园林工程的设计理念,从而也能够在工程的施工中更加灵活地运用。
(2)施工组织设计。园林绿化的施工工程是由多个单项工程构成,因此在施工中常常会涉及到各个园林工程项目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统一,所以应当重视统一领导施工工程中的各个项目和各个设计,即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组织设计。园林绿化的施工组织机构和园林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在施工前明确工程所分得几个步骤,同时不能忽略园林的养护组。着重施工人员的安排切实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计划,按照施工的时间顺序妥当进行安排。
2. 做好苗木的选择
园林在施工时必须做好苗木的选择,首先要看选择苗木的生长姿态以及苗木的长势,同时再去检查苗木是否存在病虫危害,这就要求在工程的施工前应当严格按照园林的设计要求,选用的苗木的生长年龄应当是青壮年期,并要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长态势,同时在苗木的规格尺寸上也应当选用稍稍大于园林的设计规格尺寸,这样才能在苗木的种植修剪之后,被修剪的苗木在大小规格上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 整理绿化地
在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整理绿化地时不能仅仅简单地去打扫掉垃圾,或者拔除杂草,整理好的绿地能够为树木等园林装饰植物的生长提供出优良的生长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植物或苗木的根部能够十分充分地成长。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园林的绿化施工中不能够采用重型机械破坏和碾压绿化的地面。第一应当要保障植物根系的充足伸长空间,这就要求绿地草坪的土层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的应最少为30cm,而大灌木最低又应为45cm,浅根性乔木最低应为60cm,而深根陛乔木的最低土层厚度为90cm。其次应当保障到种植土壤的硬度。土壤只有有了合适的硬度才能够可以保证植物的根系能够得到充分伸的长并不断维持良好的通气性以及透水性,避免出现土壤板结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要设置暗渠等一系列科学的排水设施以促进植物的充分透气和透水。最后应当保障园林土壤有适当的pH 值,此数值应当最好控制在5.5~7.0之间。
4.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
(1)重视苗木土壤的规划。园林绿化的土壤的直接关系到园林中的植物长久地生长,这就需要在园林的施工管理中对栽培前的土壤能够充分地进行具体地化验分析,包含了土壤性质的酸碱程度、孔隙的密度、透水透气性和土壤的含水性等
方面进行测试和分析,针对化验的结果再使用一系列的消毒、施基肥等苗木养护措施。
(2)妥善处理好定点放线。定点放线要求位置准确,并要进行明显的标记,能够在园林苗木的种植穴处明显地标明出中心点的位置,在苗木的种植槽明显地标明边线,但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要灵活、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地处理和设计。
(3)科学地挖掘苗木地种植穴、槽。在苗木的种植穴、槽的挖掘时要重视到苗木的根系等的要求,尤其是在园林中土质相对较差的种植穴中深度一定要深挖,并且紧接着做好施基肥和客土的工作,以此来创造出有利于苗木等园林植物充分生长的小环境。
(4)栽植苗木。在苗木的栽植之前应当充分进行苗木整体根系的修剪工作,重点应在根系中的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合理地进行剪除,而在树冠方面又应当进行科学地修剪,以此来保待植物在地上地下平衡。栽植苗木时需要将不易腐烂的外在包装物全部拆除以不影响后期根系的生长。在浇定根水时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规定并且一定要将苗木的根系浇透。并且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进行苗木的及时补水,而在苗木种植的北方地区,在种植后苗木的浇水不能够少于3 次。
5.合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问题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 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等,及时、完整、准确地作好原始记录, 并建立传递、保管和存档等制度, 配有专人负责。严格考勤, 加强物料领用管理、减少浪费。强化有效的施工管理, 就能有效的节约支出, 降低成本, 从而创造出好的效益, 保证工质量。努力控制和降低主要材料成本。园林工程施工主要材料是苗木。苗木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在保证采购到高质量苗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之一。这样就形成了异地采购等很多方法。如某公司在苗木采购前, 向公司周边的苗圃发出询价传真, 比较各地的苗木差价, 计算运费等其它费用后就能采购到低价格的优质苗木。重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竣工扫尾阶段, 要“ 快刀斩乱麻” , 不可拖沓, 从而降低成本, 保本保来之不易的效益, 工作干净利索。同时, 在工程养护期间, 园林公司应指定养护工作的责任者, 并责成养护责任者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养护计划, 按要求进行养护管理。要加强对养护责任人的跟踪监督管理, 奖罚分明。
6.在项目中推行监理制
在园林绿化的工程项目中推行监理制能够充分保障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随着当代园林的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得到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制已经全面、深入地进入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行业当中。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制度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过程,这就要求在不断推行中能够充分遵循科学培植的准则,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和调配。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7.绿化养护控制
不断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能否长期保障效果的重要保证。而园林绿化工程后期需要将养护管理看做是园林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做到前期的施工优良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后期园林的绿化养护管理没有做到位,这必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例如在施工的后期,园林的养护管理没有做到位,例如未做到浇水不及时,这就直接会影响到树木的成活率;或者树木的支架不牢固,这必将导致栽植树木出现歪斜的情况;再或者后期没有及时除草,再导致绿地出现一系列的杂草;而若出现打药治虫不够及时,这必将导致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园林的质量问题。此,除了前期的园林种植,也应当着力强化后期的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以确保园林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佩胜.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初探[J].建材与装饰,2007,(11).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景观是休闲农业园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对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作用,还会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美感,带动休闲农业园区的经济水平,甚至是成为休闲农业园区的“标志”。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园区的作用,为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带来帮助,做好对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1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依据
1.1景观生态学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景观来说,其在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生态学依据,如果违反生态学依据,无论景观设计得多美,都只能昙花一现,根本毫无价值。对于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来说,保证景观的生态学依据是基本条件。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时,要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保证与休闲农业园格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从功能性、结构性、景观性3方面来进行景观设计,通过对农业生态园区的突出性表现,来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等,能够补偿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将景观的生态补偿性发挥出来。
1.2景观安全格局依据
对于农业生态景观设计来说,景观的安全格局非常重要,是保证整个景观生态状态的基本措施。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景观的安全格局越合理,那么对抗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这对于保持景观格局状态,维护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根据休闲农业园区的服务特点分析,景观安全格局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面积、数目及其相互之间规划关系上,要保证其能够与观光人口的社会安全水平相一致,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位置在安全水平状态上。在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景观表达的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以及景观分维数来对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衡量,以保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2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典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三面环水是典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环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总占地面积469hm2,规划建设6大服务功能区,分别为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采取了“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
所谓“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就是将整个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看作是“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整个园区的整体性,以“一体式”规划来进行景观设计。“六”则是6大服务功能区,由于6大服务功能区各有特点,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将各个服务区的特点、优势突出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对6大服务功能区的最好诠释。以“农业文化创意园”为例,该园区进驻了多家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该区景观设计时,农业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主体,以农业文化、巨型果蔬样品以及趣味果蔬成为了该园的主要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