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2 15:21: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文化的目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推进工程项目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性
一是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使企业频繁地组建和撤消工程项目部,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管理,提高全员素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有的项目,因为安全、环保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形象,丢失了市场。项目管理滞后,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三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相比,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软件建设,从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下工夫,全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项目文化建设的起步点是纳入项目策划
项目管理人员要有远见卓识,从项目上马之始就要注意精心培育项目文化,要把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前期策划,并自觉地将其注入施工生产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一是要定位目标。要制定项目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对开展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编制原则、实施方案等做出明确规定;要坚持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规划、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的原则,明确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责任,强化绩效考核,以确保做到把源头、重过程、看实效。二是要严格标准。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调整,做好企业文化的设计策划和具体操作工作;在贯彻落实三大识别系统过程中,切实找准工地现场实施与母体企业要求的结合点,确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保证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协调运作、有效推进。三是要注重创新。要立足工程建设实际,加强不同单位工程、工点的个性文化建设,突出自身文化建设特点,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文化内涵,全面促进项目文化建设工作。
三、项目文化建设的融入点是服务现场管理
项目现场文化建设是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归纳为现场宣传和文明施工两大部分。抓好现场宣传和文明施工对于促进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提高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做法上,一是要突出形象塑造,优化现场宣传环境。以项目部驻地和施工现场为重点,严格按照母体企业的VI手册规范要求,因地制宜设立“一站、二门、三栏、四牌”等各种宣传设施,即设立宣传站,设立驻地和洞口彩门,设立板报宣传栏、竞赛评比栏、厂务公开栏,设立工程简介牌、宣传标语牌、安全质量警示牌、工程进度显示牌,宣传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要优化现场工作环境。现场办公场所考虑统一采用高标准的彩板房,主要的规章制度要统一打印装裱,悬挂上墙等等。三是倡导文明意识,优化现场卫生环境。把现场文明的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指标,随时随地向职工传达项目部在现场文明方面的管理要求和奖罚措施,不管是对自己企业的职工还是协作队伍的人员,要一视同仁,都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四是营造和谐氛围,优化现场人文环境。要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文明工地”等活动以扩大交流,增进友谊;要主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联系,自觉接受他们领导,以赢得支持,便于开展工作;要经常与新闻媒体沟通,欢迎单位及群众来访并主动向他们介绍工程和施工情况,以求公众了解项目,了解现场,进而了解和理解企业,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项目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团队合力提升
项目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而关键点又要提高全员素质,提升团队合力。一要加强项目班子建设,通过科学合理分工,强化项目班子守土有责的思想意识,强化项目班子的权、责、利,形成人人有方向、有压力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二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消防保卫、卫生管理、环保卫生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三要完善岗位职责,在各部门办公室、班组内悬挂岗位职责牌,在现场悬挂各种操作规程,使参战员工明确自身岗位、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目标责任。四要完善奖惩制度,依据项目目标、岗位规范、工作业绩等内容,整合奖惩管理规范,以项目目标与员工目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五要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企业文化灌输,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使个人思想状态向企业精神状态靠拢,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六要整合礼仪规范。以开工、庆典、办公和员工个人礼仪为重点,引导教育员工遵守礼仪规范,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扩大了企业的对外影响力。七是增强农民工队伍的文化认同感,把农民工队伍纳入员工队伍管理,做到一样对待,切实关心,从而使农民工对母体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让他们感受企业的关心和温暖,遵章守纪,自觉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企业文化的系统构成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种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就可看成系统。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
(一)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它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理想、企业精神等要素。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支配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纽带。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基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升华与提炼,它规定和支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制度规范,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大要素。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中,在企业制度文化体系中,企业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
(三)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及生活中产生的行为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如果从人员结构的角度来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其中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它们的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也是体现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因素。
(四)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业创造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种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其它文化的外显。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技术设备、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等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内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与凝结,技术、设备是企业形成物质文化的保证,企业环境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忠实写照。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与企业风貌需要通过物质文化来展现出来,以产生对外界目光的吸引力;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自身精神状况需要通过企业物质文化来激发,以产生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如何应用系统理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科学的系统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是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一个新理论武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践活动,应当而且也越来越需要系统理论来指导。
(一)应用系统理论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的集合体。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建立系统的目的,和分析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所具有的功能。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是什么?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建立系统的依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系统的目的不明确,必然降低系统可靠性。确定系统的目标首先要考虑整体的要求,即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把局部的某以单元的要求上升为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目的还要有长远观念,否则事过境迁,为确定系统目的而进行的模型化、最优化等系统分析工作为实现系统功能而进行的系统规划与系统运行,都会前功尽弃;同时,确定系统目的应当分清主次。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有多种目的要求,但确定系统目的时,应当选一个最主要的要求作为系统的目的。一个系统通常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必然在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各方面相互干扰,而达不到优化。如果目的多样,主次不分,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不利于系统的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明确系统的目的,才能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一如既往地发挥巨大作用。如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直关注“创新”,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在这样的价值观和使命下,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应用系统理论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它比企业生产调度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产品开发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都要复杂的多。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内的凝聚能力和对外的竞争能力的文化聚合场,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外层建设——建筑厂房、购置车辆、改善技术装备、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兴建生活福利设施等,又包括内层建设——改革领导体制、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等等,还包括深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仅如此,四者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正是由于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才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负增长,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抵消,从而最终使系统的功能比之要素的功能有过之无不及,不是得到正增长就是得到负增长,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通过相关分析:
1.考察系统中哪些要素完全相关,哪些要素完全不相关,哪些要素不完全相关;
2.考察哪些要素是相关关系中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3.考察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质,哪些是正相关,哪些是负相关;
4.考察相关关系中哪些
是单相关,哪些是复相关。
据此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相关要素进行处理,即予以协调和干预,为系统目的实现铺平道路。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相关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乎全部要素都有程度不等的相关关系。不仅众多的要素都能够作用于员工身上,而且员工对诸要素还具有能动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需要做好人的工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提到做人的工作,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拿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人的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职工中倡导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实际上,这是用企业文化的狭义定义,把企业文化限定在企业精神文化上,提出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套做法来建设企业精神文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自我循环。建设企业文化,尤其需要做人的工作,但是做人的工作,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里,与许多要素相关。比如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工作和居住条件、人际关系状况、领导者的素质和人格、领导者对员工及其家属的态度等等,与员工相关的密切程度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竞争,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形势,已经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做人的工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上述相关要素加以协调和干预。超级秘书网
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人的工作应当多管齐下,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充分利用非思想性、非政治性的相关要素的作用,巧妙地开展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促进系统目标的实现。
(三)应用系统理论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时代精神、时代风尚等在企业这一特定社区的折射。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它的功能就是面对环境给予它的不可选择的各种文化输入进行处理,从而输出令它满意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外界的传播,是对各种文化输入的反馈。如图所示:
如果把职工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子系统,输入一端是企业文化现状,那么企业领导者就有条件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改善子系统的环境,以期获得丰厚的输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图所示:
一、企业文化成本的特征
一般成本会计都具有消耗性、补偿性、目的性、综合性、代偿性的特征。企业文化成本也不例外。但是,与一般成本不同的是,企业文化成本还具有成本发生的持续性和长久性、成本补偿的间接性以及成本发生目的的抽象性等特征。
(一)成本发生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因为企业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立起来的,也不是停留在某一期间上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成本也自然是贯穿了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
(二)成本补偿的间接性
由于企业文化自身的特征,它的投入不同于以成本、价格、利润来确定成本补偿性的其他投入。企业文化的成本补偿首先应该是对企业精神状态的影响,然后通过企业的精神状态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从而体现其成本的价值。
(三)成本发生目的的抽象性
一般成本发生的目的是获取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而企业文化成本的发生则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精神状态,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二、企业文化成本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会计学分析对象是企业直接、主动地为企业文化发生的成本。之所以界定为“直接”和“主动”,是因为成本发生的目的的特殊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有损于企业形象的决策行为,对这种损失的弥补可以看作是与失误同为一个整体的成本步骤。企业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本来就是贯穿整个企业空间、历史范围的。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彼此关联的,合并计入会使企业会计工作出现大量的重复核算,导致工作繁复,应根据其目的性来划分,归属于企业文化成本。从创立途径上看,企业文化创立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内在途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完善企业自身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文化生长的“土壤”。这方面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设立组织机构、完善企业文化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树立企业精神等;另外一种是外在途径,是通过企业的对外活动,向社会辐射企业形象的影响,为企业文化的创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塑造企业的外部形象,让社会通过企业形象来了解企业,为企业文化的创立提供条件。从这些内容上来说,创立企业文化也需要发生成本。为了把握更加切实的数据,不仅要采用历史数据,也要继续搜集新的数据,对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新的评估分析;新组织要随着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运行,领导整个建设工作;内部环境的优化,利用建设企业文化的契机,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调整、创新;树立企业精神,从制度上、员工精神上进行实现企业精神的焕然一新。外在途径旨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民族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并且对外表达,这样的成本发生是需要长久持续的。创立过程,一般企业文化的创立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调查分析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论证实验阶段、传播执行阶段、评估调整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建立了企业文化就要发挥其作用,而企业文化在其发挥作用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如,要把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领悟,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灌输给员工或潜移默化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文化能在公司每个角落贯彻和执行,将员工的思想行为方式纳入到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中来。这不同于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只是对员工知识、能力的培训,只是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素质;而企业文化培训还包括企业的精神和观念。通过培训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是在尽心尽力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这是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熏染,这也区别于物质性工作、制度性工作中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在各个企业的日常运行中,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有效的企业内部的沟通及其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渠道和载体要丰富、有效,传达各方信息时要准确,减少偏差,这都需要物质载体来实现。
三、企业文化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而且还能使企业提高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不断受到企业的重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建筑企业,然而遗憾的是,建筑企业虽然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但是他们却没有引起对建筑工程项目企业文化的足够重视。
一、建筑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无形的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束作用。在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中,虽然建立了比较严格且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将项目的所有活动包入其中,不能从根本上规范项目每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力,它可以引导项目全体员工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员工自觉地接受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遵守企业规范,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2、强大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使员工们都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达成了一致,这就增强了他们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也加强了自我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员工们的情感、行为和整个项目乃至企业的目标凝聚在一起,凝聚成强大的整体效应,促使大家众人一心为企业,形成强大的为项目努力工作地动力。
3、巨大的辐射作用
在工程项目中,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项目员工群体,从而保证了项目员工的整体素质,较好地向社会大众展示着项目及企业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逐步扩大企业的影响,不断为企业储备巨大的、无形的信誉资产。
二、加强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在项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项目领导起着带头模范作用,所以项目领导一方面应该组成一个达成共识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集体制订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例如怎样搞好项目驻地及现场的标准化建设、如何加强项目的人本文化、质量文化和安全文化等:另一方面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对本项目文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对本项目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指导项目企业文化的设计,提出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潜力,推动项目科学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场群众运动,只有项目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得到真正落实,无论是项目部还是施工队的员工,都应该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去,大家一起才能建设好工程项目的企业文化。
2、规范项目驻地和现场建设
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不论工程规模的大小、工期的长短,都要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的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
3、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而塑造企业良好诚信形象的关键就是向业主拿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这就要求工程项目要积极培养高品质的质量文化:无论工期多么紧张,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质量始终第一,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树立质量为先理念,坚守打造精品工程的承诺。工程项目只有建造精品工程,才能取得业主的信任,为以后的工程中标打好基础。
4、加强人本文化建设
人本文化建设,不仅能营造出项目的和谐氛围,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工程项目的企业员工,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而且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野外施工。针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不高的特点,工程项目必须培育项目员工对企业、项目、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感情,营造一种民主、友好、和谐、团结、互助的家庭氛围,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如果工程项目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每一个员工都找到家的感觉,减少思念亲人的痛苦,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以企业文化的现行状态为出发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首先明确描述企业文化状态的一组完备太参量的构成,其次要确定企业文化目前状态的太参量的数值,然后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所以,构建企业文化既不能脱离企业现状,又不能力度过大、一蹴而就。否则就会背离企业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和所受外力。与此类比,企业文化的状态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初始状态和外界作用,这里的外界作用是指影响企业文化的所有因素,包括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及其执行力度。相同的外界作用施加到不同的企业文化态,就会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末态,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企业文化的构建目标态和初始状态,随时调整外界作用的方向和大小,使企业文化的运动轨迹循序渐进。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体现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2.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目的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它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和的最大化,不是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或分别达到最大化。企业的目的制约着企业的一切行为,构建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3.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企业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企业必须以发展的、开放的姿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的冲击,构建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4.兼收并蓄的原则。兼收并蓄的原则是指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和本企业文化中原有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并要注意企业内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中,应该遵循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
1.企业目标的设置。企业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努力而希望获得的成果。首先,确立企业共同价值观,这是构建企业目标的前提,价值观是判断事物重要性先后顺序的标准,如“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目标的核心,企业应该在员工中确立集体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把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自身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且能够用共同的信念指导统一的行动。其次,确定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应该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如海尔集团把“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再次,完善企业的目标系统,在企业最高目标下面,要构建将企业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多目标体系,包括市场、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
2.企业经营宗旨的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位,对其所承担的、对内和对外的义务而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它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义务的、主观上的基本态度,从而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所指定的企业方针和企业政策,是最高目标在企业社会义务方面的具体反映。表达企业对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企业宗旨是企业理念的一个组成要素,对内它是为履行社会职责而对全体员工发出的总动员,是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外它是企业向社会发出的宣言,是引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一面旗帜。企业宗旨的内涵要阐明:企业增值活动、产品或产业、客户或市场、企业的贡献。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时也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突出本企业的特点。
3.企业精神的构建。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观念意识、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它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固化。构建企业精神首先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从企业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思想和行为的精华,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概括企业精神,反映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水平,要反映出企业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
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是将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的链接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含义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指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作用下,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具有企业特色、被企业职工所认同的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狭义层面。对于企业文化,其蕴含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有引导和促进企业员工树立与企业文化相符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作用。换言之,企业拥有何种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则会培养出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员工。总之,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针对企业文化,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时代性,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发展环境在变化。因此,为适应不同经济时代的不同发展需求,企业需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方法。基于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求,企业文化需具有时代性。第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象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以企业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管理基本概述
企业管理,指企业管理层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基于企业管理作用下,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生产组织、领导工作的安排,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企业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存在直接联系。与此同时,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形成与企业管理存在密切联系。简言之,企业管理的效率是企业经济利益的决定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管理理念,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以整体视角为出发点,社会经济组织是企业的存在形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密切关系。企业文化渗透至企业管理的每一环节,服务于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宗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相同的服务对象,而企业员工是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活动的中心点。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其与企业管理相一致,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且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具有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作用存在相同点,其调控、约束、规范以及引导是两者的基本功能。两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具有一致性,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员工搭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愿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企业发展。由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存在相同的目标、服务对象,致使两者必须结合。基于现代企业经营,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中成为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正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两者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实现整体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针对企业文化,其对企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指导性作用、约束作用以及激励作用。具体而言: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工作氛围和风气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在制定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员工树立相同的奋斗目标,将企业员工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其凝聚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基于此,企业向心力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为企业管理提供便利。第二,指导作用。企业发展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是企业成员智慧和经验的浓缩,具有指导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作用,准确预测和规划企业发展趋势,迫使企业管理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第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内部自觉作用下,形成的行为意识规范,是企业文化约束力的体现。通过企业文化,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素质的工作态度存在不同要求,这需企业管理借助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的目的。第四,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先进工作思想与态度的体现,具有人文性强的特点,其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视为重点。企业文化利用精神力量,指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迫使企业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致使企业员工秉承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在工作中赢得使命感和荣誉感,实现自我价值。
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为保证企业文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应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以建设企业思想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增加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提升企业员工整体凝聚力,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基于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企业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且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二)强化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与指导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迫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规范。与此同时,在企业制度建设基础上,消除企业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企业发展贡献自我力量。针对企业成文的刚性制度,其约束力较强,有助于规范企业员工行为,指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的作用与价值,体会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接受并认可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奠定基础。
(三)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
为保证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达到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程度的目的,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高效融合。例如,定期向企业员工征集符合企业文化的标语,为企业员工深层次理解、分析企业文化创造条件,若发现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存在误解时,应及时进行纠正。通过企业文化宣讲,帮助企业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约束自身行为,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目的。以企业文化为媒介,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激发企业员工主动、自觉的学习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内涵,探究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四)完善企业核心价值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应以自身发展特点为依据,完善企业核心价值,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中心发展目标,培养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为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迫使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从而实现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共同发展。
五、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高效融合,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保障。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目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若能协调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依据,促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企业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在采用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达到增加企业员工凝聚力的目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王加金 单位: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镇然.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关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25-26.
[2]李晓莹.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梅璘昉.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自从被人们所认识就为企业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其作用为人们认知。首先,企业文化能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至企业的统一目标,因此它具有导向的作用;其次,它能形成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公司规范,对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还能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再次,能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最后,还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企业文化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是无形的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其活力、延长其生命周期。根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由此看出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以及在成功企业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的。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它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建设。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必须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由于企业文化本身的无形性,因此即使建立起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它也是相当脆弱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经不起一丝考验,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还会使企业内部员工形成混乱、外部企业形象受到损害。这时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个考验,必须抓住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不断地提升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自然地步入更高的层次,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而不是被动的。这种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成功,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另外,当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自己的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需要有阶段性,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收到斐然的效果。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企业具有行之有效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企业文化将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稳操胜券,取得成功,除了靠产品质量优良、品种多样、价格适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靠人才的竞争、形象竞争。而人才和形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举足轻重,怎样估量其重要意义都不为过。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企业文化从被人们认知到成为一种新型管理哲学并非偶然,而是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在西方,它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经过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的“管理科学”阶段,如今进入它的第四阶段――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企业文化为什么会如此顺利的登上历史舞台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要重视人,强调人,把人真正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建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科学涵义。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1、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在传统意义上是被分割开来的。而作为新型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则不然,它对待企业中的人不仅是从经济角度,从经营目的和经营手段及其主次关系上去考察,而且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道德等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考察。因为人是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的高级思维动物。他们既要衣食住行、要生活,又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实践和创造,同时他们还是血肉之躯富于情感的人,因而他们自然就要求并希望能在一种和谐愉快而又富有朝气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经营。只有重视人的这些基本需求,并尽力使之得到满足,才能实现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文化管理
2、人本与人力的统一。传统管理理论重物不重人,将人视为能为其带来利润和财富的“工具人”、“经济人”和“社会人”。人在那里没有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而仅仅被看成是“劳动力”或“人力”。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不是把人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和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待,也不是不承认“人力”在企业中的作用,而是把人看作企业的主体和主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张重人又重物,实现人本与人力的内在统一。
3、赢利与奉献的统一。如前所述,建设企业文化要“以人为中心”,以人本文化开发为其主线。但这里的“人”,是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人”。因而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就不再是单纯为企业追求赢利和物质财富而工作,同时还有比之更高的追求目的,即还要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因此,企业既要抓赢利,同时又要抓对社会的奉献,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赢利与奉献的科学统一。
(二)“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构成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哲学具有多个特征,而其中最重要特征则在于人本性,即“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它构成企业文化的最本质特征。这从以下三点即可表现出来:
1、从体系结构的内容来看。企业文化中既有硬件因素、又有软件因素,既有硬文化、又有软文化。企业的硬文化是指企业的物质形式,即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效益水平,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机器、厂房、设备、产品及其质量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其主体是物。企业的软文化则是指企业在其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形式等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其主体是人。而企业的硬文化与软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形式和物化形式,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精髓与核心,并构成企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而这却是由企业的主体人来表现的,人是企业的根本。
2、从管理模式的转变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多半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因素来探讨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仅仅是从物的因素来着眼的。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则不但强调注重硬件建设,而且更注重软件建设,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才是理想的现代管理模式。而这种现代管理模式则势必要求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变到人,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3、从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本质,就在于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唤起企业人员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向心凝聚的企业价值和企业目标,以达到管理和被管理的科学统一。享誉全球的美国IBM公司所以能领导世界潮流,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三大基本信念――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由此可见,人的作用和人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何等重要。
三、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引进和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然而它对于我国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是极其重要的。一家企业的最大财富、力量和优势是什么?不是有形资产,也不是无形资产,而是人。现代经济是激烈的竞争经济,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人。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都是人类劳动运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生产力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科技和管理渗透到生产资料中,也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论断。这就是说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概念,其内在含义存在差异,但均属于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且两者间存在密切联系。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高效融合是推动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采用有效手段,达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高效融合,推动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基本概述
企业文化的含义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指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作用下,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具有企业特色、被企业职工所认同的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狭义层面。对于企业文化,其蕴含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有引导和促进企业员工树立与企业文化相符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作用。换言之,企业拥有何种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则会培养出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员工。总之,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针对企业文化,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时代性,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发展环境在变化。因此,为适应不同经济时代的不同发展需求,企业需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方法。基于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求,企业文化需具有时代性。第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象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以企业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管理基本概述
企业管理,指企业管理层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基于企业管理作用下,制定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生产组织、领导工作的安排,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企业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存在直接联系。与此同时,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形成与企业管理存在密切联系。简言之,企业管理的效率是企业经济利益的决定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管理理念,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以整体视角为出发点,社会经济组织是企业的存在形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密切关系。企业文化渗透至企业管理的每一环节,服务于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宗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相同的服务对象,而企业员工是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活动的中心点。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其与企业管理相一致,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且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具有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作用存在相同点,其调控、约束、规范以及引导是两者的基本功能。两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具有一致性,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员工搭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愿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企业发展。由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存在相同的目标、服务对象,致使两者必须结合。基于现代企业经营,企业文化融入至企业管理中成为诸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正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两者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实现整体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针对企业文化,其对企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指导性作用、约束作用以及激励作用。具体而言:
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工作氛围和风气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在制定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员工树立相同的奋斗目标,将企业员工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其凝聚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基于此,企业向心力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为企业管理提供便利。
第二,指导作用。企业发展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是企业成员智慧和经验的浓缩,具有指导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作用,准确预测和规划企业发展趋势,迫使企业管理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内部自觉作用下,形成的行为意识规范,是企业文化约束力的体现。通过企业文化,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素质的工作态度存在不同要求,这需企业管理借助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的目的。
第四,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先进工作思想与态度的体现,具有人文性强的特点,其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和工作态度视为重点。企业文化利用精神力量,指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迫使企业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致使企业员工秉承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在工作中赢得使命感和荣誉感,实现自我价值。
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为保证企业文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应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以建设企业思想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增加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提升企业员工整体凝聚力,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基于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企业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且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二)强化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其需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与指导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迫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规范。与此同时,在企业制度建设基础上,消除企业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企业发展贡献自我力量。针对企业成文的刚性制度,其约束力较强,有助于规范企业员工行为,指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的作用与价值,体会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接受并认可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奠定基础。
(三)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
为保证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达到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程度的目的,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高效融合。例如,定期向企业员工征集符合企业文化的标语,为企业员工深层次理解、分析企业文化创造条件,若发现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存在误解时,应及时进行纠正。通过企业文化宣讲,帮助企业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约束自身行为,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目的。以企业文化为媒介,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激发企业员工主动、自觉的学习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内涵,探究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四)完善企业核心价值
引 言:现在,项目管理都已经扩展到社会与生活的各种方面,而且项目管理以其自身独特的管理手段与能力正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服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对一个企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企业文化也对其发展有着大力的推动作用,一个项目的成功是不能与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分离开的,这是它成功的保障与关键。虽然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这么重要,但是还是没有很广泛的存在于项目管理中,并且大多数企业文化都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很多实质性的内涵,只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完善。
一、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团队与团队之间或者成员之间不能形成一致的价值体系。一个项目要能良好的运行,那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是息息相关的,一个项目之所以会成功,就是需要有一个具有高素质的领导,也需要一群高素质的成员。在项目管理中,要使全体成员达成一致的价值观,就要努力建设项目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全面提升成员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有的项目是临时的或者是一次性的,所以有些招募来的成员是临时工或者农民工,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也都很大,所以在形成一致的价值体系的时候就很难贯彻,因为领导本身就不愿意去与这些成员沟通,不想强调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再加上本来就是临时工,也不太愿意接受企业文化,只想着自己的收益问题。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让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就成了上层领导的事情,下层员工就显得漠不关心的,所以这也很难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第二个问题就是,项目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不彻底。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制度是建立在项目的规章制度上的,所以,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是不可以忽视规章制度在其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的。如果一个团队对其规章制度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那么是很有利于所有成员加强对其的责任意识的,促进团队的协作能力,并且也利于项目中的成员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推进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这些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形成会对项目的进程有着很积极地作用,能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这些制度的本身就很繁杂,二是项目有时间限制,如果将这些制度落实,时间是不允许的,那么,成员就更愿意注意那些比较重要的制度,忽略了细小的;二是项目大部分都是临时性的,成员大多数也是临时的,所以成员对项目就没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属感,更多的只是在意自己的收益问题;三是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都是需要时间的,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形成的;四是对这一制度的执行比较形式化,并且监管力度不够。[1]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都比较形式化,忽略了内涵,同时也缺乏考核体系。因为大多数的项目是临时性的,所以一些领导就对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仅仅只是当作一种摆设,只是搞搞形式主义,走走过场,认为这比实际的内涵还要重要,喜欢虚张声势,就没有了成效,这段时间一过就不再具有什么意义,更别说成果了;另外一个原因,有些项目所提出的理念根本就缺乏创新,,缺少视觉的冲击效果,很难让成员所认同,就比如铁路项目的口号几乎都是一样的,缺乏新意,看不出铁路项目建设的特色。不仅仅只有这些,一些项目中竟然缺乏考核体系,或者这一考核体系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导致很多工作都难以落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影响了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就致使一些项目管理与规章制度中没有将其理念与文化好好的体现出来,这样也就不利于整个企业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使其更有效、更快、更好、更协调的发展,制约着项目的进程与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
第四个问题就是,对项目管理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投入还不够。在一方面,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项目中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这些特点,这就使运营不具有确定性和重复性,很难有一定的制度对其进行制约,也很难用定量的手段对其研究,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都是用企业文化管理这一制度来进行解决,虽然成效不明显,但是也是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的,这样也就制约了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与改善,而且有很多的理论都是初级的,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论体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项目的实行中都是比较注重个人责任,都是由项目经理所负责的,只看结果,以结果的成败来判别,这也就是导致更多领导只注重效益的根本原因所在,从而也就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对项目管理文化的建设中去。[2]
二、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塑造的要求及策略
1.,整合价值体系
在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寻找一个统一的意愿、意志和价值体系,但是因为项目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就是来自不同的部门与组织,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文化差异与价值观的不同,并且这些不同的价值观与文化背景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了,然而,项目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临时性的,在短期内是很难将这种惯性思维进行转变与改善的,如果要强硬的打破他们原有的价值观、文化背景等所有已成型的东西,要他们接受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体系,不但不会达到原有的效果,更甚者还会引起成员的反感,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这会对项目管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利。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一策略来进行处理,通过寻找这些成员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来促进项目成员对项目管理企业文化的支持与认同,使其更快的适应这一文化的形成和价值观的改变,这样就能够加快项目中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其有效的解决问题,尽早发挥作用。这种的策略不但可以促使成员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也可以充分调动成员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作用,激发创新能力。[3]
2.刚柔并进,完善考核体系
为了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形象与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就必须要充分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创新和自我挑战。这样就更要要求项目组的成员对其制度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并将制度做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增强管制的力度,不能只注重形式,对于那些能够符合制度标准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于那些有违背制度要求的要严加惩治。除此之外,项目团体还要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体系,在对成员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要营造一种相对轻松、自由、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创新空间,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这样可以扩宽信息的来源渠道,拓宽思维,使每一位员工都对这个项目管理从心里满意、接受,并产生一种归属感,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可以保证项目完成的效率,又可以对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
3.传承文化,建立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
由于项目是处在市场与经营环境都不断地变化中,所以,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的,使其能更好的适应这一变化,那就要做到积极创新,不断学习,多积累文化,丰富内涵。一个项目组中必须要包含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成员的经营理念,增强合作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水平。他们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满足自身的价值提升,实现自我需求。这样的培训机制能够为项目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充足的后备军力量。当一个项目结束后,这些成员又会将自己优秀的技能与专业知识以及价值观念带回到整个企业中,使其文化得到很好地继承,这本身就是一个对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的很好方法。
4.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项目中都聚集着很多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也有各类的专业人员,有的是来自各个部门的,而有的是临时招的,所以,就会呈现不同理念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而实现这一情景,确实不容易,要达到团队协作的能力,就要善于沟通,这样就可以使项目完成的更加顺利,成员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信息的传递也会有多种渠道,也利于文化之间的隔阂消除,减少冲突,更有效的实现这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顺利的进行。
5.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团队活力
提高创新能力是让企业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存活下来的唯一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增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与潜力,建立学习型团队,同时也增加了团队的活力。[4]
三、结论
一个项目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与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好坏有关系的,也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要想在项目管理中对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推进,就需要考虑到这个项目本身对这一文化建设所造成的影响和这一文化建设对这一项目管理所形成的冲击,要充分的分析整个企业组织文化对这一文化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此基础上,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权衡,对于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要运用相应的手段和合理、有效的策略来改善企业文化在项目管理中的完美塑造。
参考文献:
[1]李宏勋; 王文检;项目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2012(08)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仰、价值观、原则等一系列要素的总称。企业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企业就会沦为一盘散沙,完全没有凝聚力。而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努力将企业的价值理论与行为体系相统一。所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运行发展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所遵循的一种规划。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面临企业改制、战略转型等管理变革问题,企业文化已逐渐成为能否顺利实现管理变革的最大制约因素。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及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打破国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形式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治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特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的企业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1.2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一个企业的管理单靠完善的制度来推动是不够的,更需要员工具有维护制度严肃性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如果企业缺乏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再好的规章制度也缺乏贯彻落实的驱动力。因此,要加强企业管理,既要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领员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促进良好思想作风的养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物质优势和精神优势。所谓精神优势即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没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生命力,难以想象会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样就好比企业有了“软件”和“硬件”的支撑,才具有双重动力。
2.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
2.1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
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企业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都应让全体员工尽快了解。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2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新员工知识结构的课题也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2.3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只有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2.5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要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如果创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企业也很难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6增强企业经济性意识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2.7塑造企业执行文化
塑造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首先从企业文化具有的人本性、约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入手。
人本性---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人的因素。在公司的运营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点,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并不是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总体来说,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自身水平是企业活力的重要表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设和完善最终也是要靠人来完成。所以,以人为本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因素。
约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使命和责任的统一体,为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提供明确的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无论是什么样的组
织想要有规律性的发展,都需要一种控制力在环境中进行约束;企业文化的约束性主要是指员工的个体行为必须融入企业的整体文化。员工与企业整体文化相交相融的过程就是共同价值实现取向的过程。就要求企业员工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用企业的文化精神来提升自己的思维,用企业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日常的活动中自觉与企业文化要求保持一致,自觉融入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独特性---每个企业背后的故事、发展历程都不尽相同,每个企业有自身引以为傲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了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根本。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容不同。比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安全理念、制度规划等。要根据公司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有特点有特色有针对性。
3.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要求,企业文化只有建立在系统的完整性之上时,才能产生创造性作用,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
3.1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
(1)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企业精神是员工追去的价值尺度,是为员工认同、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共同理。在企业中,企业精神将其中的特性与共性有机结合,使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激励性与务实性相统一。
(2)企业价值观
成功的企业价值观体系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服务的价值高于利润;团队的价值高于个人;协作、和谐的价值高于“赚钱”。就是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
(3)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的维持包括两个原则,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正直原则。
3.2企业文化的规范体系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以良好模式运营日积月累而成,标准化的行为规范体系企业文化形成必要条件之一。企业文化的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含义:一是它是一标准化为依据,在同一规范约束下,对任何人的行为要求与最后事务实施的过程与结果都是趋近相同的。二是它是科学的、先进的、有利于企业蓬勃发展的。三是以社会、企业、员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为宗旨。
3.3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目的在于清晰行业文化现状、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促进全员参与。体系运行模式包括在众多员工中进行在线问卷,即时反馈;自行完善,认真记录;情况上报,过程抽查。目的是收集众多的意见就关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交流总结,使企业内部能准确了解到自身的优势或不足,从而能尽快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
3.4企业文化的保证体系
企业文化保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企业文化的物质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来实化企业的价值观,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制度:例如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制度等。使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标准化、制度化。从而保证文化的形成和巩固。
3.5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文化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规划,并建立企业文化的责任体系,责任体系是文化执行可持续、连贯进行的组织保障。在员工方面,我们应该培养耐心及容忍。从关心员工的角度出发,给员工一定的犯错误的空间,并多给以鼓励和支持,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4.结论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企业文化包括的方面千罗万象,正是我们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完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几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长期坚持和培育。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企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区别于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咨询.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1-23]
[2]刘光明.企业文化(中科院研究生教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松江区商业联合会.2011-01-18
[4]刘国宁,章银武.经济管理新词汇解读与应用[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
4年05月第1版
[5]李品媛。管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
1.1.1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归宿,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与之紧密相关。同时,企业价值观又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定位、经营管理,以及经营支持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突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作用。
1.1.2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战略观服务战略是一个公司长远的目标,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什么样的战略观就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战略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定位能力的高低。很好的战略定位能力有益于企业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和以后可能发展的状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这一目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企业有一个动态、匹配的战略观。
1.1.3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观服务经营管理是企业盈利的根本手段和方法,企业离开经营管理就如一架没有运转的机器,毫无生机可言。经营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事务性工作,它是企业战略观在经营管理层面的细化执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运转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展开,使企业有一个动态的、协调的经营管理观。
1.1.4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企业的经营支持观服务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处于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周围良好的经营环境。比较友好的经营环境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使企业的运转更有效、更灵活;相对较差的经营环境使企业处于穷于应付的窘态。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使二者共同达到一种平衡,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促进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使企业有一个融合的经营支持观。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要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建设。以企业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支持能力——进行建设。
1.2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环境、规模等条件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按照原来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不顾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则会使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和发展规律,上面列举的三种简化模式启示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尽量规避其不好的情况,促使企业文化动态发展,以适应企业环境变化引起的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为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只有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才能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及不适应企业环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度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生命周期的交接时期,不至于在企业文化生命周期交接处由于处理不当而致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或者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时可以参考以下思路。第一,企业文化创新要结合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进行。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要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企业文化生命周期包括文化探寻阶段、培育阶段、发展阶段、固化阶段。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并在两个周期交会处进行创新,以防止企业在结合点处核心竞争力的大幅丧失。第二,企业文化创新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进行竞争的源泉。企业文化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跟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企业文化创新要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企业战略定位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支持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第四,企业文化创新要把创新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目标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单个内容的创新易陷入极端,只有各个创新内容有机地统一后,再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