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人教育规律

成人教育规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26 11:21: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成人教育规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成人教育规律

篇1

关于语言习得,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克拉申则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还认为,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区别只是二者的学习环境和途径不同。

一般说来,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整合性动机,即为了能熟练运用这门语言和他人交谈,为了能借助这门语言去了解该语言群的文化而学习这种语言;第二种是工具性动机,即为了使这门语言能帮助自己获得某种实利学习这种语言。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第一种动机是理想的。年龄越小的学习者,越倾向于获得第一种动机。成熟理论认为,伴随着成熟产生的加工能力的增强,带来了不良反应。Newport认为,认知不成熟对语言学习是有利的。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小,在学习初期只能简单地记忆单词。成年人的记忆容量增大,他们能够提取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必须面对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就是不得不同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成熟的、适用于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不适合新的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因此,成年人的第二语言习得,通常会失败。

然而,部分学者认为认知成熟有利于语言学习。1963年,皮亚杰将儿童在不同时期的智力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前感知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部分学者认为真正的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应该在青春期到来时。只有在这个阶段,一个人才有能力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这种能力高于具体经验和直接的感觉。第二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抽象思维,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因此,青春期之后的学习者,会成为更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

笔者把语言习得理论归纳为以下几点:语言能力是人的大脑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讲母语勿需特定的传授,语言原则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在自己生活过程和语言实践中自我纠正的;习得语言是一个长时间的内在化过程,学习者不但能够区别母语与非母语的词或句子,还能懂得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习得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生物个体发展中的上升运动条件转变而产生固有事物本性的潜能化。

二、成人和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比较

良好的语音、语调,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这要求学习者敢于运用语言表达自我,并能够虚心接受老师及他人的指导建议。在这一方面,青春期以前的学习者似乎更具有优势。学习第二语言越早,他们就越会采用相同的策略学习第二语言和母语,加上课堂活动比较丰富,学习者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会积极思考并运用学过的词句表达意思。当受到表扬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当被指出不足之处时,他们也不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青春期以后的学习者,情感因素的组成部分已经成熟起来。想要运用语言表达自我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会被许多因素所困扰:“自己考虑的是否正确?如果说错了会不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当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部分学习者的自尊心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可以说,青春期以前的学习者,其感情屏障没有青春期及以后的学习者高。感情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人类都是情感动物,人的情感领域包括许多因素,如焦虑、动机、态度、兴趣、移情、自我观等。虽然情感因素和第二语言学习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它们却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做某件事的动机、兴趣和态度,会对做这件事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动机、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第二语言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因素。克拉申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与情感过滤有关的焦虑、动机和自信等因素影响着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一部分英语初学者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热情渐减,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

三、成人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指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难,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或对英语的恐惧、厌倦、冷漠,对自己的担心等。

1.语言交际中的交际恐慌

按照话语理论,第二语言学习是通过交际完成的。交际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更换一种语言交际,就存在理解别人、表达自己的困难。尤其在表达能力有限时,羞怯、惊慌、恐惧等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者身上表露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英语交际恐慌。英语交际恐慌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分为口头表述焦虑和领会焦虑。

(1)口头表述焦虑。说话者在表达能力有限或交际气氛比较紧张、压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把握而引起忧虑甚至恐慌,从而导致交际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对自己的神情举止特别敏感,惟恐自己在同伴面前出丑、失态。这种焦虑反而使学习者表述时异常紧张、口齿不清、行为拘谨、面红心跳,而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进一步强化了紧张意识,形成恶性循环。

(2)英语领会焦虑。学习者在口头交际过程中或师生知识交流过程中,理解、捕捉对方语言信息发生困难而引起忧虑和紧张。例如,学生在交际或交往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神情高度紧张,表情呆板,过分注意每个词,一旦在某个词或术语上卡了壳,便慌了手脚,一连几个句子听不进去,结果听了上句漏了下句,以致没有信心继续听下去。

2.不敢说英语的因素

意识到他人将对自己具有评价性质的活动,都属于担心否定的焦虑,主要表现为“三怕”:

(1)怕遗忘。由于年龄偏大,强记能力减退,面对大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规则缺乏信心,觉得学习上最困难的是记忆。

(2)怕出错。成人学员的自尊心很强,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他们更担心出现错误。

(3)怕失败。尽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很多成人学员在学习上抗挫折能力不强,而考试又是检验他们学习是否成功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对考试格外紧张、害怕,在英语学习中,担心老师挑剔、同学笑话,在众人面前出丑,影响自己在班上的形象和威信等。

四、运用语言系统规律,打开成人英语学习心扉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如何利用学母语的动机和方法,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利因素克服其弊病,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也是工具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克服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在第一堂课设计了如下讨论题:What is English?How many years you have studied English?Why do we study English again?How can we study English well?通过前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是一种交际语言,而且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分析第四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对儿童学习母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问学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有没有同学敢说自己在读音和认字方面从来没有出过错误?有没有中文教授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认错过字?”学生的答案是没有。笔者乘机强调,要学习好英语,一定要敢于开口,不要怕出错误。

2.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活动,充分利用英语选修课,定期安排学生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另外,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如让学生上街购物,然后以“购物”为题进行会话。同时,在《六课型教学》中,每一课都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进行辩论。例如,针对英语本科专业,以“饮食”为主题,设计辩论题目“早餐到底是自己在家做好?还是到外面去吃好?”正反两方从是否节约时间、有利于早上的锻炼到营养等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语言气氛,刺激着学生大脑皮层系统,使平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也参与进去。

3.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许多学习的苦恼困扰着后进生,造成他们反常的心态和扭曲的性格,如不及时解决,则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后进生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始终上不去,于是就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找到自己的前进目标,并和他们谈心,肯定其学习的态度,点拨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用真心、关心爱护他们,增强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和勇气。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稳步的、快速的提升,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应当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应将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培养规律”的理论基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

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培养规律”的开发和运用应当充分的参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开展[1]。只有能虺浞值拿魅反葱滦腿瞬诺某沙す媛桑才能够使“培养规律”得以更加完善的运用。因此可以说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的理论知识,而“培养规律”是对于“成长规律”的开发、思考和应用。以下是运用“培养规律”的理论基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的具体思路:

(一)新型人才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之一便是创新人才具有自身独特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每一个事物的特点合规律,并且时时刻刻思考着如何运用规律完善甚至改变自身的思维。因此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主要行为习惯之一。创新型人才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多方面的思考和发掘事物,从而做到了在原理思考和技术开发方面都“不走寻常路”。

(二)创新人才具有知识掌握的多元化性

具有知识的多元化性,是指人才不仅仅对于课本所描述的内容有着良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应当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于相关的知识都涉猎。同时,成为创新型人才不仅仅需要知识量储备的丰富性,也要具有敏感的思维和实践的能力。通过探究创新型人才的共同之处可以发现,创新型人才都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人才,由于他们见识广泛且综合素质强,因此思维的开拓性较高,对于理论的运用方式也就更加灵活,因此更容易从平常人思考不到的角度去完成问题[2]。因此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人才的知识储备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三)创新型人才普遍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由于“创新”就意味着与众不同,因此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理念和思想一定与绝大多数人的理念存在冲突,也一定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和思维的惯性。因此创新型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嘲笑、排挤和质疑。因此成长为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具有坚定地意志和信念,一旦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就应当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两只铁球同时落地”的历史故事中,伽利略不仅利用自身的创新型思维和牢固的理论知识,找出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概念的错误,寻求到了真正的理论,并且凭借着自身的勇气,在人群的质疑声中在比萨斜塔中进行试验,最终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的同时,在物理学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根据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

通过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可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实施“培养规律”提供具体的方向和思路。通过应用“培养规律”。对于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理论进行实践,可以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探究人才的“培养规律”的教学理念下更好的实施。

(一)培养人才,使得人才具有创新性思维

在根据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人才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运用自身创新型思维尽量给出问题以不同的正确答案,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思维,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素质基础。

(二)培养人才,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方向、有规划的设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同时,尽量的进行知识范围的拓展,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见闻,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培养人才,坚定学生的意志

根据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意志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坚定学生的进行自身的创新和发展的决心,从而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精神基础。

三、结束语

开展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培养规律”关系比较,关系比较的核心内容为:运用“培养规律”的理论基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根据创新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其中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包括:新型人才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具有知识掌握的多元化性以及创新型人才普遍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在这一理论上实施“培养规律”的应用,培养人才,使得人才具有创新性思维,丰富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的意志。

篇3

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是指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这两门课程是我国高校制药工程、化学、环境化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1],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形式多姿多彩,但理论知识及操作性知识对人类的整个生命与生存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相关知识要求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吃力,这些现象已成为困扰质检业、制药业和教育界的两大问题。学者对此问题高度关注,很少基于人类认知规律进行分析。

1.教材建设应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对事物、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认知过程,在心理上表现为观察事物、思维活动、进行情景迁移[2]。认知心理学强调[3]人脑在接受外部信息时,他会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处理,抽取其本质,把主要的、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4]。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5],创设能激起学生思考和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要建设有机化学系列教材,就应该了解学习者已知了什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知识与其使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中,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如果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解,不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那么教学过程就会是痛苦、不愉快的。

2.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课程内容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与化学有关的专业也在其中,这就需要把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经典原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即要求教改的相关教师拥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制药工程、药物分析、药物检测、药物工艺及其过程中所涉及精密仪器的使用,等等,需要有针对性地把这些知识链接,让学生对该领域的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再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加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程体系编著上要求教材知识体系纹路清晰,背景知识充分,教材建设中应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体现进一步探索的深入性。

3.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开展设计性实验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已经不在新鲜,教育界也推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结合,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设置甚至相互脱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之后有必要让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研究,让其有机会使用有机化学甚至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机会接触大型研究设备,用这些设备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性的报告,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小心翼翼,每一步过程都不敢独立思考操作,生怕出错,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或者能否用另一种方法做,换另一种方法做效果怎么样,结果会不会不同,能否用另外一方面知识解释,如何解释合理,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产生积极稳定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由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转化。

4.鼓励学生参与前沿课题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新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结合二级学院教师的课题科研工作和其他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此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再是重点,在学习操作性知识的过程中伴有研讨性、设计性、综合性甚至多步合成或全合成性实验,对合成产品进行药理学筛选、药剂量分析等应用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增强有机化学实验的研究性,学生可能达不到教师的期望,但是能系统理顺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所用到的仪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为掌握一门技能和提高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从本校的招生阶段出发,潜心对本专业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颖,王晓忠.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29):56-57.

[2]孙凤琴.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2:130-132.

篇4

一、“农村成人教育”概念之界定

 

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首先必须明白何谓农村成人教育。关于这一概念,曾有许多学者做过专门论述。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对从事农业的农村成人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和实用技术教育。从广义来说,农村成教泛指对农村成人进行的一切教育,即泛指对居住在除城市以外的广大区域、被所属社会确认为成人的人,目的是为了促进这些人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各项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无论形式上是正规还是非正规,有组织还是无组织,有计划还是无计划。[2]由此观之,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概念来讲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从而强调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与针对性。

 

二、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之现状

 

近几年,农村成人教育随着国际成人教育的发展、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地的发展可谓良莠不齐。譬如,东部江浙沿海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在当地的主管部门带领下,各种农村成教得到合理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在中部和西北部的某些地方,由于缺乏一个相对切实可行的标准与典范,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的行政化和教条化

 

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有规律却又无规律可循的一件活动。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我们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与宗旨决定了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便是课程的设置必须基本满足农村成人的需要,但仅满足农村成人发展之需要是不行的,它还必须满足社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便是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农村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有规律的,任何地方的农村成人教育课程都必须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开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是一件无规律可循的活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更何况世界是一个复杂而又变化着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形式各异的变化。这便决定了农村成教的无规律性。此地的成人教育可以借鉴和仿效彼地的农村成教课程设置,可是如果完全照搬照抄过来,那就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但是现在某些地方的成人教育却完全忽视了这方面的约束,取而代之的是行政化手段。某些地方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完全照搬照抄另外一些农村成教发展比较理想的方式,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使当地的成教限于表面,流于形式,谈不上成教效果的质量和实效。

 

(二)课程设置评价的两难性

 

课程设置必须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作为指导,而这个标准是很难界定的。如前所述,农村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既然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我们便可以把这个规律作为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评价的标准。但是仔细揣摩一下不难发现,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问题的。一方面,好像只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的课程设置就没有问题,就有可能达到最终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而另一方面则是即使是在这个标准指导下设置的课程,效果也未必理想。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提高当地农民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农村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课程设置就应该说是失败的。这一点,除去农民自身的思想和素质因素外,也应该考虑课程设置本身是否有问题,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是否符合大的标准进行评价,不能一概而论。

 

(三)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农村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有序开展的,实际上却存在着多部门培训、多头管理的现象,“农村成人教育的开放性与当今农村社会组织的变化不相适应。”[3]劳动部门、农业部门、妇联等都在组织培训有关教育,虽然也可以说是好事,却造成了重复和浪费。各部门考虑各部门的利益,各自培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和协调。[4]这是从管理上看。而实际中的农村成人教育问题远远不限于此,比如一课重复开展、多次举行,结果降低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质量和实效大大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要完成相应的行政任务外,便是对当地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没有走访调查,无法取得课程设置的依据,盲目跟风。

 

三、农村成教课程设置之对策

 

(一)去行政化而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可否认,教育需要有国家的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职能,统筹规划,对本地区范围内各类职业学校,提供规划、指导服务,实行农村职教资源的整合、统筹。”[5]但是不能过分强调行政化因素。“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6]但是这一促进是在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产生的,而不是靠简单的行政手段。所以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时,要以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发展本地有特色的农村成人教育。

 

(二)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建设,弥补当前农村成人教育评价体系的空白,至关重要。农村成人教育至今仍然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课程的不合理方面,无人关注,这与农村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缺乏有力的监督分不开。国内农村成人教育的边缘化,使其在大众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行政管理方面则更加混乱,农村成人教育多部门参与,多头管理,造成了无法具体监督的局面,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也难以保证教学水平的实效性。所以,政府应该重视农村成人教育,设置专门的农村成教监督机构,完善相应的监督责任制度,为农村成教的课程选择和设置更加趋于科学合理而保驾护航。

 

(三)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

 

篇5

近年来,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在我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巨大推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目前科学系统、高效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还很薄弱,我们还远未完全认识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联系到目前我们的教师培训,採讨成人教育规律更有必要,,教师培训,实际上是指教师在职培训,,在职教师培训,当然属于成人教育,,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多从成人教育理论的角度去诠释和指导教师培训,从而去发现真正有別于师范教育的在职教师培训的独特规律,使在职教师培训红红火火地幵展。

 

一、成人教育理论中有关教师培训的有益论述近百年来,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很多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向继续教育,,目前国内在职教师培训从研究和工作总量来说,发展很快,但是总是有遗憾之处,比如,实际操作下,在职教师培训好丨象成了正统师范教育茼单而机械的延伸,缺乏自身应有的学科地位,,所以,我们极有必要引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的先进理念,从成人教育的视野出发,给在职教师培训应有的学科地位尊重,进而发现其内在独特的运行规律,而鲜明地区别于正统师范教育,以谋求在职教师培训的真正学科发展和实践效益。

 

(二)在职教师培训要高度尊重并正确引领教师的实践

 

在职教师培训必须重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从成人教育的理论出发,实践是一线教师的工作舞台,教师培训必须树立“从实践中,为了实践”的辩证理念,,事实上,教师应该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专业实践来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自身专业实践中成长,,根据萧恩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茼单、机械地应用过去在专业学习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相反是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观点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思考。

 

何为实践?哲学一般认为,实践是指人有目的地改造和採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既然如此,教师培训必须引领一线教师将公共教育理论与个人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应是:重视自身实践,擅于积累经验并有效反思;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并有机结合于自身工作实际,最终生成立足自身的教育智慧,从而有效指导自身专业实践和专业成长。

 

(三)教师培训专家与一线教师有必要展开丰富而高效的对话

 

教师培训中的对话是教师培训主客体之间“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雅斯贝尔斯高度评价对话在人类实践各领域中的意义,认为它是人类採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中,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大有合作必要,,首先,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一一成人与成人的对话较之师范教育中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师范生之间的对话更为现实和可操作,,其次,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方面享有巨大的教育实践资源优势,这也恰恰是教师教育专家的短板之处,值得教师教育专家关注和和学习u其三,从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来看,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也应该是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各有所长,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关于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向,在美国出现了认知发展理论取向、年龄理论取向和功能主义理论取向等三种取向,,认知发展理论特別强调成人教育亦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认知过程,旨在维护成人教育的专业地位;年龄理论强调成人独特的年龄特点,主张从成人的身心实际出发,建立植根于成人身心实际的成人教育体系;功能理论强调整合成人教育中的各组成因素,建立多元、立体的成人教育观,,过去,成人教育一直常常被视为学历教育的可有可无的延伸,没有自己独立而深刻的理论体系,缺乏自己的专业地位,,上述三种成人教育观从各自立场出发,从不同角度诠释成人教育,很有见地。

 

(二)成人教育的专业独立意识

 

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谋求成人教育的独立专业地位,,知名成人教育理论家霍尔在其专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指出,任何专业化过程都离不幵以下特色:具体明确地界定该行业的功能、成熟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获得必要知识技能的正规教育、对于从业人员的认证或其它方面的规范、专业刺激文化的建立、法令对于专业特权的保障、大众对象角色的认可、有一套程序处理有关道德的议题、对于低于应有表现水平的从业人员加以处罚、与其它专业建立联系、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2]上述观点对我国成人教育工作者建立我国成人教育独特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资佐证。

 

(三)成人教育的独特性

 

成人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质的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成人学习理论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成人学习中的推理、判断和思考与学龄儿童、青少年存在鲜明的质的差异,,杰克麦泽洛提出:成人学习非常显著的一个功能就是能对青少年、儿童时期未加批判地习得的假定和观点进行有意识的批判,,麦考姆诺莱斯认为:“我们积累经历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思想习惯、(扁见和预设,这些会导致我们的思想拒绝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感受和另类的思考方式,,因此,成人教育者要试图发现一些方法以帮助他们来检查自己的习惯和(扁见,打幵他们的思想接受新的方法。

 

(四)成人教育的强烈实践色彩

 

成人教育理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高度认可成人经历一一实践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强调成人反思其自身成长经历的重要价值,,他们认为,成人学习和成人教育应该擅于从成人的经历出发,而不是一贯从成人教育实施者一厢情愿的主观意愿幵始,,在美国,麦考姆诺莱斯不容争辩地说到,“对成人来说,他们的经验就是他们自己”,,成人教育“思想之父”林德曼甚至把成人教育直接界定为“一种没有权咸的合作採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经历的意义;一种思想追求,为的是挖掘塑造我们行为的先&之见的根源”,,对他来说,成人教育“不是从课程问题&手,而是从铸造成人生活的情境和经历手”,它是“一种方法,借此可以把成人的经历和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

 

 

二、教师培训关于成人教育理论的必然应对

 

改革幵放几十年,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发挥了很大的实践效益,受到多方良好评价,,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关键问题,如:成人教育界内外对在职教师培训缺乏高度认识,把在职教师培训当成师范教育的茼单延续,因而也愦常把师范教育的办学规律机械地迁移到在职教师培训上来,,在职教师属于成人,在职教师培训本质上属于成人教育,由于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水平不高,又对国外先进的成人教育理论借鉴和学习不够,导致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一直缺乏自己的专业发展地位、特色和规律。

 

国外成人教育理论也已经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熟、成型的经验模式,值得我们三思而践行,,以下抛砖引玉仅举几例:

 

(一)在职教师培训与师范教育的本质区別

 

篇6

如果说成人教学是成人教育实践前进的“引擎”,那么成人教学艺术则是其间不可或缺的“剂”。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多向性等因素的影响,成人教学更应讲究教学的艺术。深入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艺术对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人教学艺术及成人教学艺术的本质,人们曾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对其阐述以及理论界定。有的强调知识,认为成人教育艺术就是教师丰富的知识素养;有的强调方法,认为成人教学艺术就是教学方法的熟练运用;有的强调感情,认为成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灵感和热情;有的强调机智,认为教师机敏灵活地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成人教学艺术;还有的强调风格,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就是成人教学艺术。总结这些探讨的方法和手段,李如密教授认为可分为技巧说、创造说、审美说、素养(才华)说、特征说、交流说和整体说等形式。虽然人们试图从不同的方面阐明构成成人教学艺术的因素或成人教育教学艺术的实践表现,但仍欠完美。

笔者认为,界定成人教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应充分掌握和认识成人教学的规律以及成人身心及学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研究教学艺术本质等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模式。

成人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呢?

不同于少年儿童,成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程度及他们的社会角色,使得成人有符合自己特殊要求的学习目的和不同的学习条件等,从而决定了成人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成人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成人在社会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自感有些难度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从切身感受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成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当实际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就产生了将这些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加以总结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系统学习的愿望。总之,随着成人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学习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长。知识愈是丰富,愈感到自己的不足,学习欲望愈强,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较稳定的学习动力的重要条件。

二是成人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强。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不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抽象、概括能力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特点使得成人对知识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成人意义识记能力的提高以弥补因年龄大而机械记忆能力减弱的不足。

三是成人学习的应用性强。成人的学习趋向于立即的应用,其从事学习活动是为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和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学生不需要像普通毕业生那样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使得成人在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缩小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能尽快地建立起所学知识同自己生产、工作之间的联系,把这些新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促进实际能力的提高,并且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而当成人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发挥了效益,成人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产生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四是成人学员的自制力较强。由于成人生理、心理的成熟,使得其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增强。成人善于排除干扰、聚精会神的特征明显强于少年儿童。另外,成人的个性已比较稳定,个性结构中的意志特征使得成人有着较强的自制力,所以在学习中能表现出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自觉性,他们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妥善处理工作矛盾,甚至不惜废寝忘食。

五是成人学员具有多重的社会角色。成人学员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单位是生产或工作人员,在家庭是长者或主要成员,在社会又是社会活动的指导者与参与者,身份的多重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学习时间不足、干扰太多、角色变换产生的心理不适、因负担过重而对理解与尊重的强烈渴望等。

长掰以来,有关教学的属性方面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和科学性上。围绕着教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占主导还是艺术性占主导的争论,持续不断。笔者认为仅仅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进行教学艺术属性方面的探讨是片面的、狭隘的。根据教学活动自身的特点,参照马克思对人类掌握世界方式以及探索客观世界内容的划分,应将对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把握分为科学的、艺术的、伦理的基本方式。因而就有了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的伦理性三种基本方式。教学的科学性体现为依据对教学过程本质规律的揭示以及相应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程序,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科学的运筹,以便准确、客观、迅捷、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以看作教学之“真”;教学伦理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的伦理规范,建立信任、友好、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深入挖掘、转化课程中的伦理价值,组织、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可以看作教学之“善”;而教学的艺术性则体现为“按照美的规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个性化塑造,它以教学风格的形成、完善为旨归,体现的是教学之“美”。其中,教学科学性是教学伦理性和教学艺术性的规范;教学艺术性是以教学科学性和教学伦理性为基础,并赋予教学以美的光辉魅力的基本保证。所以,对教学艺术的理解只有将其置于与教学科学、教学伦理的关系中才能得到深刻、全面的把握。

分析教学艺术内涵和本质探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论证依据,对探究同属于终身教育大系中的传统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具有普适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教学艺术与成人教学艺术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成人教育教学艺术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艺术是平行的、密切相关又各具特色的两种艺术形态。在研究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关问题时,一方面,要重视成人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人为地割裂;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成人教育有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也有个人发展的特点,其要点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及如何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成人教育开展的是独具特色的、按照自身规律和模式进行的终身教育,而不是传统学校的教育价值、目标、方法、教材和组织形式的简单的推广和延伸,因而也应当以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论证。因此,在对成人教育教学的本质的界定时,要全面、系统地把握以下几组关系,即教学的艺术性和其他属性的关系、教学艺术和一般艺术的关系、成人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艺术的关系,以及成人教育教学艺术与普通的学校教育教学艺术之间的关系等。

成人教育教学艺术本质应涵盖以下含义:

首先,成人教育教学艺术必须充分结合成人学员的身心特点、把握成人学员学习和认知状况、遵循成人教育的教学法则,这是成人教育教学艺术赖以存在和进行的前提条件。

其次,成人教育教学艺术是多边参与创造的一种过程性、实践性的特殊的艺术形态,带有功利性的审美功能。它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测试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篇7

一、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瓶颈何在

相对来说,城市与非城市的成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一)对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不受重视

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有钱多搞,无钱少搞;能搞一点最好,不搞也无所谓。对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来说,这种情况更严重。

国家对非城市地区的关注,还主要是经济问题。但是,非城市地区建设、非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涉及到非城市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非城市居民知识增加了、教育水平提高了、素质上去了、技能足够了,才能真正解决非城市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非城市居民留在当地,就能将田种好;非城市居民进城,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这些靠什么?只有靠教育。而成人教育对非城市居民来说是更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逐步改变对非城市居民成人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推进非城市居民的现代化发展。

(二)经费不足

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另一瓶颈是经费不足。非城市地区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非常有限,财政拨款多用于经济扶贫,很少有充足的经费解决非城市居民的精神脱贫。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刚突破4%,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异。相对不足的教育经费在用于成人教育上只有教育总经费的5%左右。5%的成人教育经费,又多向城市倾斜。造成了非城市地区教育经费长年不足,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经费更是稀缺,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再加上欠款与挪用,成人教育经费所剩无几,连2%也达不到,而且极不稳定。

(三)教育质量差

重视不够,经费短缺,教育质量肯定好不了。办学条件差,教育场地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没有,图书资料匮乏,有些地方连起码的教室都没有。更不要说吸引优秀的教学人才了。没有人才的支撑,没有良好的信息渠道,课程体系肯定落后且不适应非城市居民的需要。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国家、非城市地区和非城市居民对成人教育的不重视,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到乡和村一级,连成人教育管理专人都没有设。同时,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到底归谁管,教育、科委、农业、教育和劳动部门都在管,其实都没有管。各自为政,使得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难成体系。同时,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这与全国没有形成成人教育法律法规有关。

二、微课程能够给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带来什么

相对来说,微课程就是比常规课程短小。但这些相对短小的课程,仍具有所有课程的基本特征,它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等内容,是常规课程的缩微版。

微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用教学视频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重要的渠道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微课程的学习好处有:一是提高知识获取效率。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学习知识的能力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微课程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某些知识或某项技能。二是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因知识多,学习知识的时间少,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微课程能帮助我们找到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三是提高学习的便捷。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不受教室场地和时间的约束。

对于解决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的瓶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一是政治性原则。也就是说,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也必须坚持我国的教育基本方针。遵守国家的政治理念,传播社会主义的正能量。这样,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才能获得国家的支持。二是经济性原则。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难以获得大量的经济资源。如何节约资源办好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是所有从事该行业人的共识。三是教育性原则。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且,随着非城市地区的发展,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会越来越重要。但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也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如重视人的发展,如何把非城市居民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用人才都是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按教育规律开展成人教育,有教师、有学员、有教育目标、有课程等,使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变成一个符合教育规范的教育。四是灵活性。非城市居民分布散,场地缺少,因此,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必须坚持灵活原则。要因地制宜展开成人教育。如不影响非城市居民的农活开展教育,根据非城市地区社区的特点展开教育,根据非城市居民个体差异展开教育,根据非城市居民的知识、技能差异展开教育等。五是系统性原则。既然是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也需要系统展开。无论是知识的系统性、管理的系统性、组织的系统性等。

如果比较微课程的优势及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展开需要遵循的原则,可以发现,微课程能够非常好地适应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一是微课程经济。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只需要投入极少的经费,就可以满足全体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的需要。开发一个微视频,全部非城市居民都可以分享。因此,微课程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成人教育推广方式。二是便捷。微课程通过互联网,尤其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展开。2014年底,我国非城市地区网民占到总网民的28%,规模达到1.8亿。而且增长率超过10%以上。也就是,在非城市地区推广微课程具备了物质条件。三是针对性强。非城市居民需要学习什么,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选择过程。微课程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四是适应性。非城市居民居住分散,要让他们在传统的教室里面上课,成本非常高。现在通过网络,以微课程的方式,就能使得分散居住的非城市居民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非城市地区发展成人教育如何利用微课程

(一)观念上重视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

只有观念上重视了,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发展才有保障。要重点强调的是人本化。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也要建立在人本化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非城市居民的学习特点,自身素质及需求,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才有可能发展。如此,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就有了用武之地。

(二)制度上保障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

管理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一直不顺,管理效率低下。这必然影响到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的发展。因此,整合并优化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管理资源,是发展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的制度保障。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管理制度的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计划管理。要针对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特点,相关管理部门要推出成人教育发展计划,当然也包含微课程的发展计划。这是保障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政策的前提。二是强化协调。由于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多,要理顺各自的管理职能,强化沟通与协调,必要时可以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明确一个管理主体,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更需要大家的协调与沟通,防止重复建设。三是明确职责。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理应纳入非城市地区发展规划和非城市地区教育体系,统筹管理。从而确保资源支持。这也是为微课程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四是法制保障。成人教育缺乏法律保障,为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必然针对成人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成人教育提升到战略层次,为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经费投入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成人教育有法可依。这也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和微课程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五是经费支持。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难以展开,主要原因就是经费不足。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管理理顺了,法律有保障了,经费就能落实。相关管理部门就有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非城市地区、城市成人教育大统筹,以城带乡,改变过去成人教育向城市倾斜的局面。这也为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六是人员保障。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有了制度保障,那么,成人教育相关人才就能流向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领域。而且可以动用行政资源为人才流向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提供方便。也建立起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三)构建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传播平台

可以建立一个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专门网站,也可以在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网站中开辟一个专门的微课程平台。目的就是整合目前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资源。并为今后扩大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资源提供平台。目前微课程都处于初兴阶段,涉及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的微课程资源也比较有限。相关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管理职责:一是利用行政资源,开发微课程;二是利用行政资源,提供微课程交流平台,归集民间微课程开发资源。只有将微课程资源积累到足够大、足够多,才能体现微课程在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才能用微课程逐步取代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三是利用行政资源,宣传微课程资源平台。将这个资源平台建成一个免费、开放、交互式的有价值的平台。

(四)构建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建设体系

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是一件实践性的教育,其教育需求差异大。既有为非城市地区发展提供专门知识的课程,也要为非城市居民转型为市民提供专门技能的课程,还有为非城市居民人的发展所提供的各类课程。其课程的覆盖面极广。因此,非城市地区微课程体系建设应按以下路径走:

一是尽快通过教育调查,了解非城市地区的教育需求。这是微课程开发的前提。将调查结论进行汇总,归纳成几大板块的微课程。明确非城市地区成人学习的方向和领域。

二是根据非城市地区成人学习的兴趣,按现代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微课程的开发就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展开。许多微课程如果衔接起来,就是一门现代课堂教学的课程。编制好教学计划,使得微课程的开发就有了目的和方向。

三是编制微课程制作要求。微课程的开发也需要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练习及学生反馈等,微课程的时间长度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就讲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操作。微课程既能解惑,也能授业。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在线实施。

(五)建立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社会支持体系

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一是国家层面要有专门的力量用于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的开发。这是基础。二是整个社会的支持。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便利于大家上传自己的开发的微课程。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再配上一些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开发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那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将会获得快速发展。而这并不占用国家多少资源,而给非城市居民带来的回报是无穷的。

(六)建立非城市地区成人教育微课程评估体系

篇8

 

一、当前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历教育为主,社会地位低

 

当前高校成人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主要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学员参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技能的增长,而是为了弥补文凭的缺陷。集体授课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课的学员寥寥无几,大都盲目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获取文凭。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大众认为高校成人教育是普通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认为成人教育与培训、非学历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同,甚至认为成人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然而,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是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改变成人教育这种现状,必须要从理论根本上加以扩充。

 

2、集体授课,教育模式单一

 

高校成人教育学员统一性不够,出现年龄大小不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生活环境、工作背景、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但高校成人教育选择的教育方式是“填鸭式”的集中性授课,这必然会导致学员不能有效接受教学知识、甚至出现敷衍学业的现象。另一方面,评价方式主要以“应试”的方式进行,使得理论脱离实践现象严重,并且在考核过程中的作弊、替考事件屡见不鲜。高校成人教育常常忽略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界限,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痕迹明显。在专业设置方面模仿普通高等教育,这是不科学的,应该结合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来设置专业分类。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1、教育目标定位要明确

 

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给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扩大了成人教育的教育范围,由过去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型发展成为包括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老人教育等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教育。在终身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的定位要更加明确,应该有个性化的特征,应该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对时间的限制,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说,高校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考虑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个性的发展规律,综合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2、突出实用型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加偏重于一个人的实践能力。实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培养学生自我导向性的学习,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实用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较适用于高校成人教育的应该属校企合作的教学样式,把比较成功的企业或与学员所学理论息息相关的工厂引入高校成人教育,让学员所学知识找到用武之地,理论和实际相连,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学员的自信心,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其实用价值。

 

3、实施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它包括多元的、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自学、函授、培训、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研讨班、研讨会等。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应具备的特点主要包括有:(1)办学模式的多样性;(2)培养模式的多样性;(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4)教育评价手段和标注的多样性;(5)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比较成功的教育形式有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它们对高校成人教育的有效发展作用显著,可以这么说,发挥社区教育,有力扩展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基础,推广网络教育,有效增加了生源的渠道。高校成人教育同样可以利用网络这一科技发展进步成果发展其内容,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扩展成人教育的课程、教学及技术的更新,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学员对于时间、空间等学习因素无法调节的困难。

 

4、学习过程以自我导向性学习为主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学习过程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没有被要求或现成的知识来学习,是学员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准确的说是学员根据自身需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有很强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和自律的能力。因为自我导向性学习要求学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独立面对,同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诱惑和产生懈怠情绪,这就需要很强的毅力和自律能力。要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知识储备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每个学员选择自己最佳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

 

5、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办学

 

过去在高校成人教育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职能在发展高校成人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终身教育理论中提到教育应是每一个公民的教育,对于高校成人教育来讲,也就是说要发起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高校成人教育的未来。积极鼓励社会办学,将发展高校成人教育的主动权转交给企业、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形成办学主体的多样性。高校成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遵循社会制度、并且都顺应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提倡高校与社会各办学主体之间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合作在高校、其他社会办学主体和社会成人之间实现“共赢”。

 

三、结语

 

篇9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41—03

一、我国成人教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继续教育是新教师缩短入职“过渡期”的重要手段。我国成人教育教师或毕业于普通高校,或是从事普通高校教学的教师,他们一般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如指掌、应对自如,但对成人教育的特性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们入职初期或参与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之初,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使成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尽快转换思维模式,了解、掌握成人教育的特性与规律,适应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缩短入职“过渡期”,继续教育就成为成人教育新教师的不二选择。

2.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教师提高学历、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对成人教育专业人员尤其是成人教育教师的学历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科层次的成人教育教师显然已不适应社会现实。因此,实施硕士乃至博士层次的教育,提高学历及理论素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对成人教育教师来说已成为一种必需。

3.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教师实现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社会知识更新的加速对成人教育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目的的千差万别,也需要成人教育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我国成人教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教学中予以应用,从而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我国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流于形式。作为成人教育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重要手段的继续教育、在现实中往往因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双重忽略而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部分继续教育教师对成人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认真备课,教学方法单一,照搬普通教学程序,加之对成人教育教师的现实需要和成人教育教学的特性与规律缺乏充分的了解,导致其动力不足,管理松散且授课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现实。大而空的“纯理论”使成人教育教师兴趣索然,挫伤了他们的热情与积极性。与此同时,部分成人教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不过是拿钱买学历,是个耗时费钱的“苦差事”,常常以各种借口不来上课,来了也是做做样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部分继续教育机构、部门及成人教育教师所在学校对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支持不足,这既妨碍了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与目标的实现,也加剧了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化。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成人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注重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设置,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课程的比重偏重,实践环节过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短期效应,缺乏对前沿知识的介绍与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更有甚者,整个培训期间都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以陈旧、过时的知识为授课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实践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及实践显然与成人教育教师的需要相背离,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成人教育教师日常实际教学工作毫无意义。以这种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的继续教育,当然难以引起成人教育教师的兴趣与热情。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多继续教育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满堂灌”充斥着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以听为主,从理论到理论,无视受教者的内在需要,把继续教育看作简单的知识讲解和疑难解答,效率与效果均达不到要求,忽视了受教者的能力培养。显然,这种无视受教者需求,不了解也不顾及受教者感受的教学方式既无法吸引受教者的关注,也无助于其通过继续教育,实现知识水平与能力提高的初衷。

3.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匮乏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瓶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成人教育教师必须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必须更加关注新知识的输入与新技能的传授。然而,成人教育教师所在院校限于物力、财力,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在巨额的培训资金需求面前可谓杯水车薪。这笔本应由政府支出的费用不但较之普通教育少之又少,且无专门的经费保障,到教师继续教育这一部分基本上所剩无几。由教师本人承担继续教育的费用,不但极大地挫伤了成人教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加剧了成人教育的边缘化。

4.法制不健全,且落后于现实。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法制不健全,严重滞后于现实,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重大障碍。完善的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离不开完备的、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立法较为薄弱,仅《教师法》和《教育法》对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有所涉及。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而新的、专门化的教育法律却尚未出台,其滞后性不可忽视。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的欠缺与滞后,导致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不规范,如管理上的不重视、教师的消极态度、培训时间的无法保障等。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不少法律和法规,但总起来说,法规建设的层次还不高,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不尽完善,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而有力的规定,缺乏有力的措施。

5.教育机构单一,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单一、死板,缺乏多样性,且自身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成人教育职能的广泛性、成人学习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机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已成为成人教育教师的必需。但现实是,我国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单一,大多仍沿袭普通教育的做法,强调课堂集中教学,且教学主要由继续教育学院承担。显而易见,这种封闭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教育机构,既不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也无法适应和满足成人教育教师培训超前或紧跟时代步伐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此外,培训体系也很不完善,不仅成人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少且已有的基地也未能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和自身特色,其整体功能很难发挥。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人教育教师的再发展。

三、优化我国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1.提高认识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认识水平是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前程,而强化政策支持则为其有效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成人教育教师培训者要认识到继续教育对提升成人教育教师水平的重要性,成人教育教师自身也要意识到继续教育是其提高学历、实现专业化的必经之路。成人教育教师所在学校及相应主管部门更应更新观念,认识到继续教育不仅对教师本人至关重要,对学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教师才能了解教育科学前沿,提高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避免由于独自探索而走弯路,节约时间与精力。学校及主管部门更应从政策上为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确保继续教育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2.实施校本培训,遴选培训教师。实施校本培训,遴选培训教师,是解决成人教育教师专业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学方法僵化的重要途径。校本培训可根据成人教育教师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设置课程,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此外,需严格挑选培训教师,看重职称或学历,更看重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能力及热情。有的培训教师虽然不缺乏职称与学历,堪称“专家”,但却缺乏对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必备的教学技巧,敷衍了事或高高在上,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只知推销自己的理论新成果,不了解成人教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使这些专家、学者真正走下去,亲临成人教育教学第一线,切实感受成人教育教师教学与专业成长中的困惑与迷茫。惟其如此,培训教师的课程设置才能符合成人教育教师的现实需要,授课内容才会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才能灵活多变。

3.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经费投入。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投入经费,并设立专项基金,确保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其次,相应主管部门及成人教育教师所在院校也应周密计划,详细安排,做好财政规划,增加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经费并确保资金到位。再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服务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获得社会各界的经费资助。最后,作为继续教育的最终执行者和受益人,成人教育教师也应分担部分费用,形成成人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根据具体情况由国家、主管部门及学校和教师个人多方分担的局面。总之,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经费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确保资金到位,是调动成人教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

4.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法制。加快立法步伐,促使成人教育法早日出台;建立健全法制,实现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化,使成人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推进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开展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关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立法凤毛麟角。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完善的法制,直接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为保证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展开,必须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完善法制制度。首先,国家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立法,并把它提上议事日程,尽快制定一部反映我国继续教育现实需要的《继续教育法》。其次,各省、市政府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继续教育法制、法规,从而实现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化,为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最后,各级各类成人院校可根据国家法律与本省、市的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施激励政策,鼓励成人教育教师参与继续教育。

篇10

一、成人教育市场化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壮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当前的成人教育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生源萎缩、资金不足、师资流失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空间也在不断的缩小。所以,我们所面临的成人教育一定要顺应时代来进行改革。因为,现在成人教育可以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高等教育在1999年开始进行大幅度的招生,对入学政策也开始一定幅度的放宽政策,让那些过去只有通过成人教育途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可以进入大学的学堂,所以,成人教育在生源上就会有一定幅度的萎缩。但是现在企业发展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更加重视,这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市场,但是现有的成人教育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针,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成人教育的时候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的培养学员的技能水平,让学员将所学的理论能够学以致用[1]。

二、成人教育市场化的内涵

(一)管理理念市场化

成人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主体行为上,以市场作为导向,要对市场的需求发展进行研究,及时的对市场化的发展做出敏锐的指导,并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来进行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开发,这样才能有效率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办学主体的发展,要主动的对市场需求进行探寻,不要一味的对市场变化进行机械化应对。所以,我们在进行成人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学会走出去,不要一味的停留在学校的学习范围之内,要看向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2]。

(二)教学过程市场化

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要了解市场规律,比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因为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有时候教材上的知识就会比较陈旧,而且实用性也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制定出实用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我们可以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电脑维修,电脑系统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还能够符合市场导向的需要。如果只是给学生讲一些生涩难懂的数据管理,算法处理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大[3]。

(三)就业趋势市场化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现在的市场人才导向来对人才进行培养,可以联合当地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一的企业运作方式,让学生在没有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企业,了解到现在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企业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参观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现在市场发展的动向,学生只有对整个市场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有所侧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到实用性的技术。

三、成人教育市场化的实施策略

(一)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成人教育管理要想发展,就要加入到市场竞争的行列里,有了市场竞争才能够有创新、发展以及改进,现在成人教育的招生、办学经费都已经逐步的进入到市场化运作中,伴随着成人高考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这一趋势已经日渐明显了。所以,成人高考要建立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协调配合,改变过去传统管得严、管得紧的管理理念,放开手脚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管理规范,政府部门加强更多的宏观调控,给学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校办学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可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变化的需求,政府部门最好要调整工作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最好能够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上,可以成立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尽力营造一个公平、统一、开发型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公平竞争。因为,在进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就会出现很多混乱的情况,有的学校单纯的为了经济利益会忽略了教学质量,可以学生不来上课,在毕业的时候发给相关的证件,学生为了省事,就会选择这类学校,这其实严重的扰乱了市场运行的规律。所以,一定要加强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评价机构的发展,进行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的建立,强化成人办学的质量。

(二)经营化的管理模式

篇11

一、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过少

成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对学校办学资格的审批、评定,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学历的发放缺少有效制约和监督,成人教育的诸多工作缺少相应法律依据。成人高等教育几乎是高校自己的办学行为,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进行自我约束。缺少了法律法规的外在刚性约束,各学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有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对办学过程中的乱设教学点,乱办学,乱发文凭等现象难以有效监控和治理,使得唯利是图的学校有机可乘,肆无忌惮。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批、监督、管理机制,各院系举办成人教育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成人教育办学鱼龙混杂,破坏了成人教育办学环境,败坏了成人教育的声誉,降低了人们对成人教育的信赖和期待,降低了成人教育学历的含金量。

(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教学质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急功近利和浮躁的风气也影响到成人教育。许多学校没有把成人教育作为基本任务,仅仅是把它看作增加收益的途径,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片面重视经济效益、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质量,对成人教育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明显不足。自2002年以来,由于成人教育学历吸引力减弱,普通高校扩招等原因,成人教育传统生源质量下降,生源数量急剧减少。各校为抢夺生源,保持办学效益,花样百出,违规行为时有出现。招生时做虚假广告,不实承诺,降低分数线,教学管理中放松要求,考试中睁一眼闭一眼,已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行宽进宽出的办法,以帮助学生较容易获取学历来吸引生源,助长了混文凭的风气,同时降低了学校的声誉,以致影响以后的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人教育应该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和各种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工作的适应性。可是我国成人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偏重书本知识,注重理论性、学术性,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目前学历补偿阶段已经完成,学历需求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反倒局限了生源,招生面狭窄,降低了对其他人的吸引力。学校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开设专业,而是根据久不变更的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学校开设什么学生学什么,脱离实际需要办教育。成人教育缺少应用性、社会性、技能性,面向市场的办学体制还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四)“普教化”倾向严重,缺少成人教育特色

我国的成人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普通高校一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几乎完全照搬普通教育,只不过在内容上有所删减而已。考试也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考核方式,以记忆学习为主,短期内学习后学生只能仓促应付考试,而对教学内容根本无法理解和消化。有的学校盲目开设新专业,有什么生源就开设什么专业,已有的优势专业因此受到削弱,新设专业竞争优势不强,专业开设随意性比较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都忽视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成人对象的吸引力。

(五)教师队伍建设欠缺

首先,兼职教师将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照搬到成人教育中。教学缺少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大多数兼职教师已经承担了本部的教学任务,教学负担很重,没有时问也没有精力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来备教材和备学生。第三,由于成人教育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调整等与成人教育无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由于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偏差,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成人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从另一个方面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成人教育法律法规,适当增加成人教育投入

要使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有法可依。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刚性规范约束成人高等教育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审核学校的办学资质,监督办学过程,加强宏观调控,从宏观上指导、检查成人教育。对那些办学资质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限期整顿或取消办学资格,促使教学资源向有条件的学校流动,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优化成人教育环境,避免成人教育由于不良学校的干扰恶性竞争,走向误区。

政府应该适当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切实支持和鼓励成人教育的发展。目前,各高校由予校园规模的扩大,校舍的更新,教学楼的翻建等投入巨大,基本上是负债运行,自顾不暇,无力兼顾成人教育,甚至还希望通过成人教育来弥补经费的不足。成人教育基本上是在极艰难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因此,要想根本改变成人教育目前的处境,从以赢利为目的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方向,就必然要进行资金投入。成人教育有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不必担心生存问题,才会优先考虑教学质量。政府也可以通过控制资金流向,对成人教育进行有效的制约。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任其自流。欧美很多国家成人教育发达,和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在目前阶段,依靠各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自身的力量来发展成人教育,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

(二)确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观念

办好成人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各高校盲目追求短期规模效益,忽视长期教学质量,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声誉。随着竞争形式的不断严峻,人们在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发展时进一步认识到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所占的主动地位和“以质量求生存”的深刻意义。各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摒弃浮躁思想,把成人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为成人教育的发展解决好人员、场所、经费等问题,为成人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使得成人教育可以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把教学质量搞上去。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成人教育优势

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改变以提高学历为基础的办学目标,坚持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空间,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成人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扩大学校和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向企业、社会、社区、农村寻求合作单位和教育项目。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无法为员工提供岗位培训的企业提供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公关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既保证,了生源,又获得了利益。还可以将成人教育面向需要提高种植、经营技能的农民,促进新农村新农民的建设,面向需要技术培训的下岗工人以及众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付转岗、再就业等竞争压力的在岗人员。

(四)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应用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