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9 01:05: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需求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需求分析报告

篇1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专业定位正确,专业要有相应的行业存在作为依赖,有快速发展的产业作为支撑。为开设此专业,我们请教了多位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多媒体行业协会进行咨询,对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的规格和多媒体人才岗位进行了全面分析。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先进水平,多媒体行业已经形成并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知识;学习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形态构成、数字色彩等基本造型手段;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网络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熟悉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规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跟踪数字媒体新工艺、新潮流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电脑动画、电子游戏、数字电影、网络教育、移动增值、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和数字创意等各个领域。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

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门化人才。其人才可分布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 、网络 媒体、桌面视窗、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远程医疗、数字媒体展示、游戏制作、触摸媒体和在线培训等等领域,这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行业现状

我国数字媒体市场正飞速发展,户外、公交、地铁、楼宇以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影视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数字影视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制约数字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美联社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观看或下载过视频。另据不完全统计,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以及51job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于2006年12月的影视职位需求信息为1928个,招聘人数超过10000人。2007年初的北京人才招聘会上,不降反升的职位就是影视行业,,目前据权威组织统计,到2007年底,市场上数字影视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150万,其中数字影视创新创意策划人才与制作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目前,网络游戏和CG人才也已经被纳入国家计划,被国家紧缺人才办公室列为紧缺人才项目。另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被列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应用型人才发展

其一是创意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技术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及对市场的敏锐力,可以体会当前目标消费群体的欣赏导向,根据这种导向创造多数人喜欢的故事角色。

其二是制作型人才:对制作人的技术能力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除了要具备全面了解动画技术外,要在一个领域达到技术精湛才可以在工作发挥特长。

2、企业对人才具备复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字媒体是一门要求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

由于传统影视高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专业技术与市场脱节,就是缺少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在工作岗位中立刻上手。导致诸多企业,求贤若渴,相继以高价寻购人才。如在某些招聘会上,仅3G手机视频制作师,以高于6万元的年薪,还是未能觅到理想人才。

3、企业对从业人员个体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全面性而多样融合性的

比如调研中获取各企业和公司要求其设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熟练、有丰富的经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意识;要有成熟的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具备较好吃的外语能力;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可见,在对单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中是知识、技能多样化融合。

4、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中高级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待人、接物、处世等工作能力强;二是服务态度好,能够“客户至上”,与上司、同事、下级关系融洽;三是敢于创新和吃苦,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四是能尽快地融入企业,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其共同之处在于:高层职位对应聘者要求非常全面,特别是要有管理素质和管理思想的人;中层职位则对专业要求多一些。

目前多媒体职位较紧缺的岗位有:

(1)数码影视设计熟练掌握常规的影视制作和特效软件,熟悉、影视制作流程。最好还具有高水平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文字策划能力。

(2)网页设计与制作要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基础、基本图形与文字、动画应用等。

(3)多媒w创作精通各种视频和音乐音效的剪辑,可以熟练运用相关音视频编辑软件,如AfterEffects及其它pc视频后期制作软件等等。

篇2

从表一可以看出,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需求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年占一半以上。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近几年的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开展,尤其是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及多层次、宽领域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普遍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状况及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技术服务的投入,加快以科技进步带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步伐,以优质规范的技术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需求,提高群众满意率。版权所有!表二、××年群众对技术服务需求信息

主要内容

条数

比例

避孕节育

药具服务

避孕节育效果与知情选择

查访服务

其他

生殖保健

知识需求

健康查体服务

其他

优生优育

知识需求

孕期保健

产后访视

合计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技术服务需求方面占第一位的是避孕节育需求,第二位是生殖保健需求,此两类需求所占比例之和高达,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技术服务的需求重点是自身的生殖健康状况,要求技术人员为她们提供系统、全面、规范的生殖健康尤其是避孕节育服务,避孕节育服务仍然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础和重点。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深化我们的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新形势下育龄群众对技术服务工作需求,是××年我们要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

表三、技术服务信息详细分类

分类

项目

信息内容

条数

比例()

避孕节育

⒈药具服务

数量种类满足需求不必送药具到门

⒉避孕节育效果与知情选择

放环后副作用的治疗、有效又不损害身体的避孕方法、紧急避孕知识、避免意外妊娠

⒊查访服务

已落实措施及无月经的妇女不用参加查访

⒋其他

生殖保健

⒈知识需求

希望得到更多的保健知识

⒉健康查体服务

提高查体的质量、水平、直接查病治病、专家下乡查体、免费服务

⒊其他

优生优育

⒈知识需求

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婴儿保健知识、孕期保健知识、优生咨询及指南

⒉孕期保健

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⒊产后访视

镇服务站技术人员上门服务

合计

表三所显示的数据与内容提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⒈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的需求主要是避孕安全性有效性的需求。药具避孕方面,群众从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药具员送药具到门到主动要求自己去取,一方面显示了隐私权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显示了避孕节育意识的提高与主动参与。⒉以往大多数妇女采取的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方法正面临着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副作用的有效治疗及避免带器妊娠的发生。群众对人工流产的危害及所遭受的痛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她们希望能有种新的避孕方法,“既能避孕又对身体好、长久有效而有不损害本人健康”,并要求技术人员多为她们提供紧急避孕的知识。从人工流产原因分析的情况看,带器妊娠占有相当的比例,远远高于理论上预测的失败率。这要求我们加强对避孕有效的研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带器妊娠的发生率。⒊群众对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服务的需求中,知识需求占了很大的比例,二者之和为,这说明群众的生殖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希望对生殖健康的详细内容与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便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保健、自我教育的能力,共同参与计划生育工作。这一点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尽可能多的健康知识传授给群众。⒋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得她们对健康查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此一项需求信息就达到条,占整个技术服务需求的。主要需求是在查体的同时查病治病,要求增加设备,专家参加,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查体质量。这说明群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查环查孕,也不满足于简单的健康查体,她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档次。要求我们在进行此项工作时,从人员设备到质量水平,全面予以保证,及时发现疾病,及时给予治疗。⒌优生优育需求中,知识的需求与方便的高质量咨询需求占了主要的比例,群众对下一代的重视,使得他们希望从怀孕开始就能做一些对胎婴儿有益的事情,并希望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孕期保健中,群众喜欢为行动不便的中晚期妊娠妇女提供上门服务。分娩后希望镇服务站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提后访视服务,她们更信任知识全面医疗专业毕业的医生,要求提高产后访视的质量。

二、方法与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下列工作措施

⒈深入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一是通过宣传、培训、咨询、随访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提升技术服务人员和育龄群众的“双知情”率,组织好普查登记,掌握育龄妇女放置的年限、种类,指导育龄妇女按期更换宫内节育器,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妊娠。二是创新生殖保健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生殖健康查体服务,进一步完善阳性病人随访服务制度,在健康查体的同时查病治病,重视治疗情况,对不能治疗的疾病及时转诊。提倡并协助基层聘请妇科专家参与健康查体工作。积极争取政策增加投入,提高查体质量。三是建立和完善优生与孕情监测的咨询服务程序,进一步规范市、镇、村三级优生咨询及病残儿母亲的再生育监护,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及健康教育力度,满足群众对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需求。

⒉建立市计生服务中心科室下乡包村制度,充分发挥市计生服务中心的技术龙头作用,由中心领导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村庄,为育龄妇女进行咨询、孕期保健、产后访视、术后随访等服版权所有!务,同时指导镇、村二级技术人员的业务,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既满足群众希望上门服务的需求,又能促进与提高最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⒊设立市计生服务中心乡镇分站,安排中心妇科专家定期到分站坐诊、指导,协助分站做好技术服务,为群众治病。聘请医学专家到镇计生服务站定期坐诊,尽可能满足群众的避孕节育、查体及看病、治病的需求。建立中心镇计生服务站,从人员、设备到技术指导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利用中心站的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镇级计生服务站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篇3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职业学院目前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会计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查,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1.2010年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2011年级实习生。其中有现金出纳、成本会计、车间统计员、仓库保管员、收银员等。2.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行业、企业专家。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文化、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对我们这次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二、调查分析

(一)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

1.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2500)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普遍都认为重要。对于《金融与税务》《审计》开设比例偏低。

2.从调查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规范的书写的处理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2500)

在以上基本技能当中,学生的应用写作和口才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珠算兴趣不浓,觉得现都有计算器没有必要再学习珠算。

3.从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得出:

(1)学生就业岗位群:岗位分布比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来看,毕业学生中一部分是以出纳和收银的工作为主,还有部分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二)从企业、行业专家调查表分析

1.素质要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财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a、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③业务素质:a.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b.广泛的知识面;c.掌握会计电算化

2.能力要求。①较强的实践能力;②更新知识的能力;③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它们具体体现在:A、熟悉我国财经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B、 掌握会计、统计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了解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知识;D. 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E.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操作技能;F、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使用会计软件并能进行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G、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中的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的决策管理能力。

三、调查启示

(一)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情况,现初步将会计专业课程按会计工作项目或岗位调整整合为专业教学模块。如图:

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块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技能兴趣,并结合起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实行能力本位模式,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会计从业考试学习从书编委会.会计从业考试从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2]黄清泉,王峰.会计基本技能指导与实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27-02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营销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年来通货膨胀经济大环境导致的物价上涨,消费者对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团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数达到6 465万,年增长高达244.8%。团购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条件下,以实惠方便的特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压力。2011年12月底,中国团购网站已达4 057家,全国平均每日新增10.5家团购网站,其销售额总量达到15.8亿元,环比增长9%。

三、研究框架及思路

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度采访和问卷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资源进行定性分析。

四、数据回归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建立假设线性模型:

Y=aSR9+bSW+mWG+nSH+c

Y=0,购买商品

1,拒绝购买商品

根据调研数据,用Eviews6先作回归分析,由于解析变量不显著,从而进行修正,得到下结果。其中Yi是虚拟变量,用0,1表示,0代表购买商品,1代表拒绝购买商品。SR代表收入,SW代表上网时间,WG代表网购规模,SH代表配送时间。a代表收入对购买与否的影响,同理可以得出b、m、n的含义。在后期数据收集与分析中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不同变量所反应的不同灵敏度,来得出此变量对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关系及影响力度。根据调研数据,用Eviews6先做回归分析,由于解析变量不显著,从而进行修正,得到下结果。

得出结论:收入和上网时间、网购规模、配送时间对消费者的购买存在显著关系,均为影响因素。

五、顾客满意度分析

评测模型:CSI=∑FX,其中,F为权重;X为各指标的平均值。选择问卷顾客满意度部分进行权重分析,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各项指标和顾客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的大小作为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依据,各相关系数占总和的比重为各指标的权重。

一级指标CSI=3.052040242

二级指标产品价值:

在本文的刻度量表中1,2,3,4,5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由计算得一级指标总顾客满意度指数为3.052040242。从顾客满意度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来看,顾客满意度决定了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进而影响着顾客的购买行为。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后,会对产品的实际表现和自己的对产品的预期作一个比较,然后进行评价,如果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达到了自己期望,那么就会给予产品满意的评价,反之,则是不满意的评价。显然,从目前消费者对团购网站的满意度情况来看,网络团购各个方面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5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篇6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Analyst,简称 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篇7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是为哪个软件产品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格,包括修正和(或)发行版本号,从而对该软件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义。

如果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只与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只定义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说明的那个部分或子系统。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或者各种排版约定。排版约定应该包括:

正文风格;

提示方式;

重要符号;

也应该说明高层次需求是否可以被其所有细化的需求所继承,或者每个需求陈述是否都有其自己的优先级。

1.4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例如,可能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营销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入员。

并且描述了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1.5 产品范围

说明该软件产品及其开发目的的简短描述,包括利益和目标。把软件产品开发与企业目标,或者业务策略相联系。

描述产品范围时需注意,可以参考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但是不能将其内容复制到这里。

1.6 参考文献

列举编写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时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可能包括:

本项目的合同书;

上级机关有关本项目的批文;

本项目已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

用户界面风格指导;

开发本项目时所要用到的标淮;

系统规格需求说明;

使用实例文档;

属于本项目的其它己发表文件;

本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所引用的文件、资料;

相关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所有参考资料应该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果可能,每份资料都应该给出:

标题名称;

作者或者合同签约者;

文件编号或者版本号;

发表日期或者签约日期;

出版单位或者资料来源。

2. 综合描述

这一部分概述了正在定义的软件产品的作用范围以及该软件产品所运行的环境、使用该软件产品的用户、对该软件产品己知的限制、有关该软件产品的假设和依赖。

2.1 产品的状况

描述了在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所定义的软件产品的背景和起源。说明了该软件产品是否属于下列情况:

是否是产品系列中的下一成员;

是否是成熟产品所改进的下一代产品;

是否是现有应用软件的替代品(升级产品);

是否是一个新型的、自主型的产品。

如果该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定义的软件系统是:

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其它系统和其它机构之间存在基本的相互关系。

那么必须说明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定义的这部分软件是怎样与整个大系统相关联的,或者(同时)说明相互关系的存在形式,并且要定义出两者之间的全部接口。

2.2 产品的功能

因为将在需求分析报告的第4部分中详细描述软件产品的功能,所以在此只需要概略地总结。仅从业务层面陈述本软件产品所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在描述功能时应该 针对每一项需求准确地描述其各项规格说明。如果存在引起误解的可能,在陈述本软件产品主要功能的作用领域时,也需要对应陈述本软件产品的非作用领域,以利 读者理解本软件产品。

为了很好地组织产品功能,使每个读者都容易理解,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给出。也可以采用图形方式,将主要的需求分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用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或类图进行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是很有用的。

参考用户当前管理组织构架,了解各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将有助于陈述软件产品的主要功能。

2.3 用户类和特性

确定有可能使用该软件产品的不同用户类,并且描述它们相关的特征。往往有一些软件需求,只与特定的用户类有关。描述时,应该将该软件产品的重要用户类与非重要用户类区分开。

用户不一定是软件产品的直接使用者,通过报表、应用程序接口、系统硬件接口得到软件产品的数据和服务的人、或者机构也有他们的需求。所以,应该将这些外部需求视为通过报表、应用程序接口、系统硬件接口附加给软件产品的附加用户类。

2.4 运行环境

描述了本软件的运行环境,一般包括:

硬件平台;

操作系统和版本;

支撑环境(例如:数据库等)和版本;

其它与该软件有关的软件组件;

与该软件共存的应用程序。

2.5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确定影响开发人员自由选择的问题,并且说明这些问题为什么成为一种限制。可能的限制包括下列内容:

必须使用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避免使用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要求遵循的开发规范和标准

例如,如果由客户的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负责软件维护,就必须定义转包者所使用的设计符号表示和编码标准;

企业策略的限制;

政府法规的限制;

工业标准的限制;

硬件的限制

例如,定时需求或存储器限制;

数据转换格式标淮的限制。

2.6 假设和约束(依赖)

列举出对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影响需求陈述的假设因素(与己知因素相对立)。如果这些假设因素不正确、不一致或者被修改,就会使软件产品开发项目受到影响。这些假设的因素可能包括:

计划使用的商业组件,或者其它软件中的某个部件;

假定产品中某个用户界面将符合一个特殊的设计约定;

有关本软件用户的若干假定(例如:假定用户会熟练使用SQL语言。);

有关本软件开发工作的若干假定(例如:用户承诺的优惠、方便、上级部门给予的特殊政策和支持等。);

有关本软件运行环境的一些问题;

此外,确定本软件开发项目对外部约束因素所存在的依赖。有关的约束可能包括:

工期约束;

经费约束;

人员约束;

设备约束;

地理位置约束;

其它有关项目约束;

3. 外部接口需求

通过本节描述可以确定,保证软件产品能和外部组件正确连接的需求。关联图仅能表示高层抽象的外部接口,必须对接口数据和外部组件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写入数 据定义中。如果产品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外部接口,那么应该把这些外部接口的全部详细需求并入到这一部分实例中。

注意:必须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与外部接口需求加以区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描述的是通过接口取得软件产品的数据和服务的人的需求;而外部接口需求描述的是接口本身的需求。

3.1 用户界面

陈述需要使用在用户界面上的软件组件,描述每一个用户界面的逻辑特征。必须注意,这里需要描述的是用户界面的逻辑特征,而不是用户界面。以下是可能包括的一些特征:

将要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GUl)标准或者产品系列的风格;

有关屏幕布局或者解决方案的限制;

将要使用在每一个屏幕(图形用户界面)上的软件组件,可能包括:

选单;

标准按钮;

导航链接;

各种功能组件;

消息栏;

快捷键;

各种显示格式的规定,可能包括:

不同情况下文字的对齐方式;

不同情况下数字的表现格式与对齐方式;

日期的表现方法与格式;

计时方法与时间格式;

等等。

错误信息显示标准;

对于用户界面的细节,例如:一个特定对话框的布局,应该写入具体的用户界面设计说明中,而不能写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

如果采用现成的、合适的用户界面设计规范(标准),或者另文描述,可以在这里直接说明,并且将其加入参考文献。

3.2 硬件接口

描述待开发的软件产品与系统硬件接口的特征,若有多个硬件接口,则必须全都描述。接口特征的描述内容可能包括:

支持的硬件类型;

软、硬件之间交流的数据;

控制信息的性质;

使用的通讯协议;

3.3 软件接口

描述该软件产品与其它外部组件的连接,这些外部组件必须明确它们的名称和版本号以资识别,可能的外部组件包括: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工具;

函数库;

集成的商业组件

说明:这里所说的“集成的商业组件”,是指与系统集成的商业组件,而不是与软件产品集成的商业组件。例如:中间件、消息服务,等等。

描述并且明确软件产品与软件组件之间交换数据或者消息的目的。描述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与内部组件通讯的性质。确定软件产品将与组件之间共享的数据。如果必 须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共享机制,例如:在多用户系统中的一个全局数据区,那么就必须把它定义为一种实现上的限制。

3.4 通讯接口

描述与软件产品所使用的通讯功能相关的需求,包括:

电子邮件;

WEB浏览器;

网络通讯标准或者协议;

数据交互用电子表格;

必须定义相关的:

消息格式;

通讯安全或加密问题;

数据传输速率;

同步和异步通讯机制;

4. 系统功能需求

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记录,详细列出与该系统功能相关的详细功能需求,并且,唯一地标识每一项需求。这是必须提交给用户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所提供 的功能执行服务或者使用所指定的使用实例执行任务。描述软件产品如何响应己知的出错条件、非法输入、非法动作。

如果每一项功能需求都能用一项,也只需要用一项测试用例就能进行验证,那么就可以认为功能需求已经适当地进行描述了。如果某项功能需求找不到合适的测试用例,或者必须使用多项测试用例才能验证,那么该项功能需求的描述必然存在某些问题。

功能需求是根据系统功能,即软件产品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来组织的。可以通过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或者功能等级来组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便用这些元素的组合。总而言之,必须选择一种是读者容易理解预期产品的组织方案。

用简短的语句说明功能的名称,例如:“4.1系统参数管理”。按照服务组织的顺序,逐条阐述系统功能。无论说明的是何种功能,都应该针对该系统功能重复叙述4.1~ 4.3这三个部分。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这一部分内容,例如采用: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功能等级等,也可以采用它们的组合。其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容易理解 即将开发的软件产品。一般来说,每个使用实例都对应一个系统功能,因而按照使用实例来组织内容比较容易让用户理解。

对应一些被共享的独立使用实例,可以定义一些公用系统功能。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在2.2节“产品的功能”中描述的全部需求,以及它们的规格说明;必须在某个系统功能描述中有所反映,而且不应重复。

4.1 说明和优先级

对该系统功能进行简短的说明,并且指出该系统功能的优先级是:高、中、还是低。需要的话,还可以包括对特定优先级部分的评价,例如:利益、损失、费用和风险,其相对优先等级可以从1(低)到9(高)。

4.2 激励/响应序列

列出输入激励(用户动作、来自外部设备的信号或者其它触发)并且定义针对这——功能行为的系统响应序列,这些序列将与使用实例中相关的对话元素相对应。

描述激励/响应序列时,不仅需要描述基本过程,而且应该描述可选(扩充)过程,包括例外(引起任务不能顺序完成的情况称为例外)。疏忽了可选过程,有可能影响软件产品的功能;如果遗漏例外过程,则有可能会引发系统崩溃。

如果采用流程图来描述激励/响应序列,比较容易让用户理解。

4.3 输入/输出数据

列出输入数据(用户输入、来自外部接口的输入或者其它输入)并且定义针对这些输入数据的处理(计算)方法,以及相应地输出数据,描述对应区别: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当有大量数据需要描述时,也可以分类描述数据,并且注明各项数据的输入、输出属性。

对于每一项数据,均需要描述:

数据名称;

实际含义;

数据类型;

数据格式;

数据约束;

对于复杂的处理方法,仅仅给出算法原理是不够的,必须描述详细的计算过程,并且列出每一步具体使用的实际算式;如果计算过程中涉及查表、判断、迭代等处理方法,应该给出处理依据和相关数据。如果计算方法很简单,也可以将其从略,不加描述。

5. 其它非功能需求

在这里列举出所有非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等。

5.1 性能需求

阐述不同应用领域对软件产品性能的需求,并且说明提出需求的原理或者依据,以帮助开发人员做出合理的设计选择。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性能需求,如果需要,可以针对每个功能需求或者特征分别陈述其性能需求。在这里确定:

相互合作的用户数量;

系统支持的并发操作数量;

响应时间;

与实时系统的时间关系:

容量需求

存储器;

磁盘空间;

数据库中表的最大行数。

5.2 安全措施需求

详尽陈述与软件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破坏、危害相关的需求。定义必须采取的安全保护或动作,以及必须预防的潜在危险动作。明确软件产品必须遵从的安全标准、策略、或规则。

5.3 安全性需求

详尽陈述与系统安全性、完整性问题相关的需求,或者与个人隐私问题相关的需求。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软件产品的使用,和软件产品所创建或者使用的数据的保 护。定义用户身份认证,或备授权需求。明确软件产品必须满足的安全性或者保密性策略。也可以通过称为完整性的质量属性来阐述这些需求。一个典型的软件系统 安全需求范例如下:“每个用户在第一次登录后,必须更改他的系统预置登录密码,系统预置的登录密码不能重用。”

5.4 软件质量属性

详尽陈述对客户和开发人员至关重要的在软件产品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质量功能。这些功能必须是确定的、定量的、在需要时是可以验证的。至少也应该指明不同属性的相对侧重点,例如:易用性优于易学性,或者可移植性优于有效性。

5.5 业务规则

列举出有关软件产品的所有操作规则,例如:那些人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进行何种操作。这些本身不是功能需求,但是他们可以暗示某些功能需求执行这些规则。一个 业务规则的范例如下:“进行达到或者超过10,000,00元人民币的储蓄业务时,必须通过附加的管理员认证。”

列举业务规则时,可以根据规则的数量,选取合适的编目方式。

5.6 用户文档

列举出将与软件产品一同交付的用户文档,并且明确所有己知用户文档的交付格式或标准,例如:

安装指南

纸质文档,16开本;

用户手册

纸质文档,16开本;

在线帮助

电子文档,与软件产品一同分发、配置;

使用教程电子文档,与软件产品一同分发、配置。

6. 词汇表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业术语的定义,以及有关缩写的定义(如有可能,列出相关的外文原词)。为了便于非软件专业或者非计算机专业人士阅读软件产品需求分析 报告,要求使用非软件专业或者非计算机专业的术语描述软件需求。所以这里所指的专业术语,是指业务层面上的专业术语,而不是软件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术 语。但是,对于无法回避的软件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术语,也应该列入词汇表并且加以准确定义。

7. 数据定义

数据定义是一个定义了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元素和结构的共享文档,其中对每个数据元素和结构都准确描述:含义、类型、数据大小、格式、计量单位、精度 以及取值范围。数据定义的维护独立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并且在软件产品开发和维护的任何阶段,均向风险承担者开放。

如果为软件开发项目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定义,而不是为每一项特性描述有关的数据项,有利于避免冗余和不一致性。但是却不利于多人协同编写需求分析报告,容 易遗漏数据,也不方便阅读。因此还是建议为每个特性描述有关的数据项,汇总数据项创建数据定义,再根据数据定义复核全部数据,使得它们的名称和含义完全一 致。必须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二义性,在汇总数据项时应该根据数据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汇总,而不是根据数据项的名称汇总。

在数据定义中,每个数据项除了有一个中文名称外,还应该为它取一个简短的英文名称,该英文名称应该符合命名规范,因为在软件开发时将沿用该英文名称。可以使用等号表示数据项,名称写在左边,定义写在右边。常见数据项的描述方式如下:

原数据元素

一个原数据元素是不可分解的,可以将一个数量值赋给它。定义原数据元素必须确定其

含义、类型、数据大小、格式、计量单位、精度以及取值范围。采用以星号为界的一行

注释文本,描述原数据元素的定义。

选择项

选择项是一种只可以取有限离散值的特殊原数据元素,描述时一一枚举这些值,并用方

括号括起来写在原数据元素的定义前。在两项离散值之间,使用管道符分隔。

组合项

组合项是一个数据结构或者记录,其中包含了多个数据项。这些数据项可以是原数据元

素,也可以是组合数据项,各数据项之间用加号连接。其中每个数据项都必须是数据定

义中定义过的,结构中也可以包括其它结构,但是绝对不允许递归。如果数据结构中有

可选项,使用圆括号把该项括起来。

重复项

重复项是组合项的一种特例,其中有一项将有多个实例出现在数据结构中,使用花括号

把该项括起来。如果知道该项可能允许的范围,就按“最小值:最大值”的形式写在花

括号前。

8. 分析模型

这是一个可选部分,包括或涉及到相关的分析模型,例如:

数据流程图;

类图;

状态转换图;

篇8

《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应用培训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培训状况,独立完成公司的培训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工作是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和创新《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培训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培训理论和最前沿的理念,而且还要熟练应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学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上述各类学科,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单纯进行课堂讲授比较抽象、枯燥,且不容易理解,不能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在《培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部分真实的培训工作情景引入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外,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同功能的工作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接近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使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得到深化和强化”。情景模拟培训法是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培训管理》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的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需要从事下列活动:工作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至于每个培训部门的内部分工,由小组成员确定,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由于在情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学生要以培训人员的身份参加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既需要掌握培训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还要针对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这种全程参与、切身体验、深度参与的培训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课堂上传授的《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培训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使用,可以实现三种目的: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培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解决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了解培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可以知晓自己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切身体验开展培训活动需要的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技能。第三,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拟培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认清自己拥有的技能与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培训是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是培训效果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变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考核《培训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培训,将会增强学生对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授课组人数分组,组建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成员一般为7-9人;每个培训部门实施自治管理,部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本部门拟调查的工作岗位;根据拟调查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至少两种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调查问卷;对调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分析(需要用到SPSS或EXCEL等软件),确定该岗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任职资格条件和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最后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在上述流程中,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评估等环节需要在课堂公开演示,其他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各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四、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组织与实施

1.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知识准备

《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培训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情景模拟培训法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培训和开发的内涵和类型、学习理论、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2.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人员准备

(1)全班分组。在讲授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培训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班级总人数和授课总时数。组建培训团队时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学班级的班委负责,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在班委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的特点进行重新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每个团队间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强强组团和弱弱组团,争取能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

(2)每个小组要选定拟培训的岗位并设计调查问卷。每个培训小组相当于某一企业的培训岗位工作人员,他们要承担培训岗位的所有责任,因此在模拟培训之前,培训小组需要选定一个岗位作为拟培训的岗位,需要对该岗位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人员层面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培训需求调查表格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以PPT形式)。为了激励培训团队认真准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保调查问卷质量,每个团队要给其他团队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打分,并进行排名,这个排名会作为培训团队的平时成绩之一纳入到总评估。

3.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

所谓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是指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制定模拟培训计划,按照培训的流程,要求各培训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各环节的活动,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调查培训需求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非常容易,但要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教师需要把培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由各培训小组结合本小组拟培训岗位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后,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调查问卷,其他小组从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名。

(2)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关于培训的有关情况、评估结论及其建议。学生在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之前,还需要对已调查的问卷结果、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培训小组在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对各类需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结论要以调查信息为依据,不能依个人主观看法做出结论。最后形成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

(3)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方面的系统安排。各个培训小组需要根据拟培训岗位人员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4.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归纳总结评价

理论上的培训评估一般是指培训效果评估,由于情景模拟本身的局限性,培训的效果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小组间评估、教师评估和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

(1)小组间评价。为了增加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课堂展示环节,都会实施小组间评估,各小组要对除本组以外的其他小组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排名。

(2)教师评价。除了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外,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需要从专业视角对各个小组的整个模拟流程的每个环节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水平高低进行打分,最后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成绩也要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3)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总结和小组成员的总结报告。每个培训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开展的模拟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也要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培训小组的估计总结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个人的评估总结需要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传统的《培训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来确定课程的总成绩,或者加上平时的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上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末考试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培训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在原有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考核,即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和个人总结报告。为了加强培训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的评估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环节如表1所示。

六、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培训管理》中有效实施的教学保障

篇9

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1-0000-00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提高的用户需求,网站项目经历了由简单的HTML到ASP,PHP,.NET语言的编写,由一两名设计师自由创作到团体集体分工实施完成的转变,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软件工程。目前,网站项目主要以B/S模式开发,以网络服务器为核心,浏览器为交互端的软件建设项目,是根据特定规范在预定的预算和时间内完成的网站开发任务,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网站,也可以是基于各种需要的网站应用程序。为实现网站项目的具体功能,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网站项目必须建立规范、有效、健壮的开发机制,也就是要做好网站项目管理,其中需求分析尤为重要。

1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没有做好需求分析的项目是有高风险性的。据有关统计,失败的项目中有80%是由于需求分析不明确造成的,同为软件项目的网站项目建设亦是如此,当然这也是与网站项目自身的特点相关联的。

1.1 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

1)设计者与客户层次与认识存在差异,容易导致项目建设目标的不确定性。

2)网站项目涉及领域广,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理解和研发项目提出高要求。

3)网站建设属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大。

4)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站项目的开发具有多模式的特征。

5)网站项目底层编程较为专业,要有友好界面对项目各参数进行配置。

1.2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作用

结合网站项目建设特点,网站项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业务员与客户接洽了解,确认立项,从客户代表那里获得需求后,形成需求报告;业务流程分析员分析需求报告,生成项目模型报告;界面工程师得到项目模型后设计制作相应的模板和用户界面原型,并最终由客户代表确认。可以看出,作为项目开端的需求分析直接保障了整个项目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对项目最终的检测性和简明性至关重要,也可以这么说,做好需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 网站项目建设需求分析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怎样做好需求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最终完成项目呢?

网站项目狭义地讲包括了网页制作、美工设计、程序编码、系统及网络管理等专业技术,广义上又包含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广告学等很多领域的知识,在业务员与客户沟通立项后,由于设计者与客户层次与认识事物存在差异,容易导致项目建设目标的不确定性,这就使项目组与客户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另外不同行业客户的特殊要求(比如开发税务相关网站项目,就需要设计人员有一定的税务知识)也对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和研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接洽业务员要加强客户所在领域的知识积累,能够将客户的需求转化成实际的程序输出,也能够将项目中的个模块以客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说明,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最终明晰项目建设目的,完成必要的项目需求分析。在项目组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认为采集客户需求应该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目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搞清供求关系。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主动“问答”方式,指定有经验的业务员和需求方进行沟通。

具体实施:项目中涉及的经理、页面设计员、程序设计员、测试员,文档起草等人员必须到场,通过访谈、调查表、填写意向表等方式从宏观上把握客户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客观信息,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建设团队经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各参与人员就获取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页面设计员制定大略的视觉模版;程序员就网站功能进行拆解分析,列出网站需要的程序模块并就各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对照现有的软硬件环境进行评估;文档起草准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进一步明细项目思路。

2)第二阶段

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完成业务流程设计,进一步确认客户需求。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 “联想启发”方式,对第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完善和修改。

具体实施:项目涉及人员的要通过“联想启发”方式经一步与客户进行沟通,消除由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导致的众多不确定性。客户的需求往往是笼统的、分散的,第二阶段要对第一阶段的对网站项目的总体设计方向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可以通过展示企业以往开发的相似类别的产品实例、对网站项目的开发方法及运行方式和要求进一步说明,让客户等非专业人员对整站系统从前台到后台,从页面到代码,从架构到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是客户对自己的最终需求进行具体的描述。另外,项目组还要进一步了解客户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目前已有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器现有的系统等,结合实际情况,架设调试服务器,作出基本的演示页面,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站点浏览界面的习惯性和友好性,展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就建设目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方法。

3)第三阶段

目标:根据客户反馈修改演示系统,完成需求分析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提交客户确认。

采取方法:对涉及网站项目流程和数据项的报告、文档进行“逐项签字确认”。

具体实施:在第二阶段需求分析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客户对前两个阶段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查,进一步明晰网站项目建设方向;承建方要对网站项目的流程进行进一步细化,对涉及的数据项要求客户进行逐项确认,另外承建方还要进一步改进演示页面,向客户描述整个网站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输出结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并签字确认。

总的来说,网站项目的需求分析是逐步深入,曲线前进的,要重视各个阶段的重点,将分析工作做到位才能做到省时、省力、省钱、高效,并最终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开发。

3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

网站项目需求主要是指用户对网站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往往是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直接导致项目的开发失败或是客户不接受,因此必须做到细致了解客户意愿,明晰客户需求,采用必要措施来强化需求调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开发;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实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我院的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主干课程的设置包括:“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及应用”、“JSP程序设计”、“UML基础与Rose建模”、“软件工程”、“软件测试”、“J2EE技术”。在每门课程的最后阶段都安排了课程实训,在此过程中,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完成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任务。课程实训可以训练学生将该课程中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即使完成以上所有课程的课程实训,学生还是难以参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难以获得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把握。即使进入专业学习结束后的毕业设计阶段,由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与大学生毕业就业成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提前就业上岗。高职高专院校本来就学制短,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毕业生的水平。

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专门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和开发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具有专业总结和综合性质的项目开发综合实训,通过项目实践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工程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设计思路包含“两个贯穿一个分解一个覆盖”:即“工程项目贯穿”、“软件工程思想贯穿”、“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和“不同课程覆盖”。

2.1 工程项目贯穿

“工程项目贯穿”,即以一个工程项目全线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学生从步入实训基地开始接受项目,到最后提交一个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完成的,满足一定质量标准的开发成果。在确定项目时,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实训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实训项目最好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或者直接就是从实际项目提炼而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项目能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注意,业务流程太专业太复杂的项目不适于拿来作为全程的实训项目,因为这类项目在前期的业务分析和理解上将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第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项目内容与项目难度。高职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旨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熟练的Java程序员,而J2EE编程是Java程序员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确定的实训项目具有总结性和综合性,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前导课程“J2EE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用Servlet+JSP+JaveBean (EJB)或struts框架来实现MVC架构的能力,在实训项目中我们鼓励学生整合Struts、Hibernate和Spring三个框架,综合运用J2EE的组件、框架开发技术,开发一个满足J2EE架构的多层的企业应用。

2.2 软件工程思想贯穿

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中,软件工程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们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在参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获得感性体会,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

为了培养软件工程意识,使工程化思想成为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将软件工程思想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训的始终。综合实训以成熟的软件开发模型为基础,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项目为背景,学生以开发团队的形式,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在规定的时间点完成指定的任务,经历需求分析、建模、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的软件工程全过程。综合实训模拟企业运作机制,模拟企业中实际存在的项目压力和工作压力,模拟真实企业开发环境,以项目的进度检查作为监控,以项目开发成果作为最后的考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都有机会承担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编码人员、测试人员等全部或部分岗位角色的职责,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3 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典型工作任务是“基于工作过程”实训课程开发的精髓。所谓“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件事,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按实际工作的要求来操作的,包括操作程序、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等。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后,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是非标准答案的,即每个学生或每个团队的作品可以不一样,对作品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很可能是好与差。而“典型工作任务”能呈现出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完成软件开发需要完成哪些典型工作任务,我们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流程。该流程以一个软件项目贯穿始终,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一系列递进的实训情境,在每个实训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完成所有的实训情境就完成了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开发综合实训流程如图1所示,整个实训由递进的6个实训情境构成(水平方向),它们对应的工作任务依次为“需求分析”、“搭建开发环境”、“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项目部署”。垂直方向则反映了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采取的步骤和要提交的工作成果。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流程

2.4 不同课程覆盖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递进的6个实训情境,每个实训情境覆盖了不同的课程内容。表1列出了每个实训情境对七门主干课程的覆盖情况,可以看到,它彻底地克服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只重视每门课程自身的实验,缺乏覆盖不同课程,串联不同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的重大缺陷,它使得相对独立的各门课程整合在一起,使整个实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将以前的所学融会贯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的实施

3.1 实训项目举例

依照确定项目的两个原则,我们把为我院开发“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定为综合实训的第一个项目,要求运用Struts、Hibernate和Spring三个框架,开发一个满足J2EE架构的多层的企业应用。

该项目的业务需求是“主要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和各种多媒体素材资源的管理,方便对各种电子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维护,包括浏览,查询,下载;为教师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课件渠道,把制作的课件或搜集的素材上载到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本系统分三级用户: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普通用户(包括学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普通用户资源浏览和下载;普通用户资源检索;教师用户资源上载;管理员系统维护”。

项目开始时,教师只给出较为粗略的业务需求,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因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就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至于界面做到什么样子,功能做到何种程度,留给学生在撰写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时去确定,教师需要把关的是工作量和技术难度,不能太简单而达不到实训的效果,也不能太难无法实现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2 实训组织方式

实训采用4个人一组,每人负责一个方面的功能开发,每组设一个项目组长,项目组长除负责一个方面的功能模块开发外,还负责各模块集成。由项目组共同提交一份需求分析报告。个人一旦选择某方面的功能开发,就要全权负责该部分的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此外,在测试情境中,开发小组进行角色转换,变成测试小组,选择别的小组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

3.3 实训进度安排和任务要求

本综合实训历时一个月,共72学时(4周*18课时),进度安排如表2所示,各院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适当调整或根据需要增加学时。下面是每个情境的具体步骤、任务要求的详细描述。

3.3.1 情境1:需求分析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撰写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

(1) 首先老师对实训项目提出业务需求,讲解应用的环境、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以及实训组织方式。

(2) 实训小组组成,组合出每个小组的成员,选出项目小组长。

(3) 每个小组对功能模块分工分配,确定每个人所承担的功能模块。

(4) 各小组讨论需求分析,每个人撰写模块的详细需求分析报告。

本情境结束后,要完成以下任务:

老师要汇总出小组划分、成员分工;

项目小组提交一份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

3.3.2 情境2:搭建开发环境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搭建J2EE开发环境。我们选择的开发环境为:

操作系统:Windows NT /Windows XP

Java 平台:JDK1.6 以上

服务器:JBOSS 4.0.4

数据库服务器:MySQL 5.0

开发平台:MyEclipse 5.5

建模工具: Rational Rose

单元测试:Junit

功能测试:手工测试

(1) 首先老师对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 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完成以下任务:安装JDK环境、安装JBOSS服务器、安装MySQL服务器、安装MyEclipse集成开发工具、安装Rational Rose建模工具、安装Junit。

本情境结束后,要完成以下任务:

1) 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完成环境的搭建和测试。

3.3.3 情境3:设计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撰写详细设计文档。

(1) 老师对需求分析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修改意见。

(2) 老师以其中某个模块为例,讲解所使用技术和技术线路。

(3) 进行模块设计和数据库库表设计,模块之间接口的定义,数据库中测试数据的准备。

本情境结束后,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

撰写详细设计文档,包括类图和时序图。

详细设计包括以下组件的设计:模型实现类和DAO组件;业务逻辑组件;MVC层组件;表现层组件

撰写数据库表的设计以及测试数据,数据库表设计包括库表名称、字段定义,测试数据以表格的方式形成。

3.3.4 情境4:编码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依照设计进行代码编写,以及单元测试。

老师对学生的模块设计和库表设计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修改意见。

在编码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应互相配合,及时修正模块设计中的错误。

本情境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修订详细模块设计和数据库库表设计;

用测试数据填充数据库;

制定编码进度;

模型实现类和DAO组件的编码和测试;

业务逻辑组件的编码和测试;

MVC层组件的编码和测试;

表现层组件的编码和测试。

3.3.5 情境5:系统集成和测试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小组模块集成和功能测试。

(1)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整个系统的集成。

(2) 选择另一个小组开发的系统,根据他们的需求分析报告,撰写测试用例。

(3) 进行功能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本情境完成,学生要完成以下任务:

将小组内各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系统集成;

选择另一个小组开发的系统撰写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3.3.6 情境6:项目

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部署项目、提交成果。

(1) 学生将实训成果进行演示

(2) 学生提交可以部署的包和按工程组织的源代码

(3) 老师对各个项目小组的成果进行考评。

(4) 老师对整个实训进行点评。

本情境完成,学生要提交以下程序和文档:

源代码和可以部署的包

实训报告

4 新的综合实训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开发综合实训,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工程实践性强,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因而对指导教师的教学素养、主导作用、工程实践经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核心教师为首,由各科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进入实训项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对项目本身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亲自做过,才能在其参与指导的实训情境中指导学生完成该情境所指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而核心教师经历过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的全过程,熟悉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过程,熟悉软件开发程序的设计规范、调试过程、软件质量测试方法,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实训,其关键作用是不可置疑的。

同时,新的综合实训模式必须有新的教学观念、讲授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实训过程中绝对不能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教师重点放在讲解每个任务的需求,完成该任务所要采用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步骤,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建立问题模型,自己掌握开发的进程。教师则更象一位项目经理,控制项目进度,评定软件质量。

5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开发综合实训,是一种全新的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模式。该模式以工程项目贯穿始终,以软件工程思想贯穿全线,围绕学生完成一系列递进的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内容,覆盖不同课程串联不同知识。该模式是工作过程导向在软件技术实训教学上的运用,对当今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1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在1976年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于1997年3月推出的新版本“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现在按照1997年版的ISCED明确定位于ISCED 5B,即“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第5层次B类课程,从学历层次上则可不局限于单一的专科层次,其招生对象可以是单纯面向那些未经任何职业准备的“高考生”,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

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本文探索高职院校大专级别,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改革。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德、智、理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三、高职教育体系下的课程教学遵从于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理念是:行动导向;课程≠教材;关注学生学多少,而不是关注教师教多少。行动导向就是要求课程体现工作活动,根据工作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状况,掌握行业内工作活动的内容,并且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样的工作活动。所谓“学中做,做中学”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课程≠教材,课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不是照本宣科。首先要求教师有能力识别知识老化、内容过时的教材章节。其次,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行业现行工作活动,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工作活动的教学内容。第三,高职院校要配套提供给学生实训设施。关注学生学多少,是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教学进度适合学生。再好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地讲授高深的内容,一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先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应用》、《数据库设计》等课程,没有后续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最后的课程,或者说是此专业最重要的课程。此课程对学生讲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学生动手的部分是:对小型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五、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材

所选教材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2008年2月出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在现有教材中,此教材已经是目前课程资源丰富、章节内容完整的教材之一。

此教材共有十二章,前四章为理论知识,包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模型。

第5-7章是信息系统规划、领域分析、需求分析,教材的编写根据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展开,理论陈述,实践内容描述,根据高职教育理念,“行动导向”,“学中做、做中学”,思考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做什么?大、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区别在哪里?此三章内容包含了软件行业常用的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将此两种报告的撰写格式向学生讲授,首先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这两种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中型信息系统,教学生学习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选择小型信息系统,让学生学习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第8-9章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些内容是信息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在于体现“学中做,做中学”,教材中虽然有实例说明,但是,要实现教学内容,把工作活动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做很多改变。

第10章是实现与测试,用什么开发工具实现,实现本身是需要几个学期才能完成的课程,内容多而且复杂,测试也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涉及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内容。因此,一章要讲解这样诸多内容,要学到这么多知识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