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院学管理

医院学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4 03:30: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院学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院学管理

篇1

1.2计算相关风险值调查资料录入Excel2003表格,得到每项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进行计算各危险事件的相对风险,以发生可能性为权重,结合严重性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公式为:相关风险值[RISK(%)]=(可能性/3)×{(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18}。

1.3评估结果及结果应用将RISK值由高至低排序,RISK值≥25%的风险事件列为重点风险和优先管理项目,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医院药物治疗学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各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RISK值<25%的列为一般风险项目,纳入医院药学应急总体预案进行日常管理。

2结果

2.1医院药学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培训现场发放调查表,当场完成填写并回收。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3%;有效117份,有效率为99.15%,数据录入Excel2003,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排序,结果详见表2、表3。如表2所示,本院医院药学部门需要应对的风险事件中,技术事故类、人员类伤害的RISK较高,分别为34.40%和29.40%。表3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可能面对的31个风险事件中,RISK值≥25%、排名前15位的依次为: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58.1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50.19%)、信息系统故障(41.18%)、电力故障(38.88%)、发药出门差错事件(37.20%)、流行病暴发(36.18%)、台风(33.56%)、急性中毒等安全事件(31.46%)、内部火灾(31.31%)、药患严重纠纷(28.53%)、强雷暴(28.35%)、洪水(28.32%)、毒麻药品被盗、丢失事件(28.04%)、人员紧急替代(26.66%)、发现假、劣药品等质量事件(25.84%)。

2.2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取得成效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识别,并对医院药学应急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本院应急药品保障、药学应急服务等应急处置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2012年~2014年11月,本院药学部门共完成了220例毒蛇咬伤、94例百草枯中毒、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毒鼠强中毒、22例虾虎鱼中毒、15例河豚鱼中毒、2例曼陀罗中毒、2例乌头中毒等突发伤病员应急抢救药品的供应,并有效应对了渝湛高速特大交通事故(10死、39伤)、湛江坡头居民区爆炸事件(7死、35伤)、遂溪岭北建筑工地倒塌事故(32伤)、中石化茂湛输油管道10吨轻质原油泄漏事件、雷州半岛洪灾、史上最强台风“威马逊”、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登革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各种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药品保障和药学服务,使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救援,也让本院药学应急管理得到了一次次的实战检验,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得到持续改进。

3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药学部门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如来自内部的电力故障、信息系统故障、药害事件、发药出门差错事件、毒麻药品被盗事件,来自外部的台风、流行病暴发、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后,抢救药品能否满足供应、伤病员救治是否及时、用药是否科学合理,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外部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处于灾区的医院药学部门是医疗救治中药品供应保障的承担者,但医院药学部门本身往往也是灾害事件的受害者,灾害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药品供应的中断或瘫痪,使医院不能正常发挥或者根本无法发挥医疗救治的功能。突发事件的药学服务具有紧急性、阶段性、突变性和多样性等特征[7],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配置结构合理、临床适用、安全有效、充分足量的药品,往往是取得医学救援胜利的关键[8]。因此,我们应对医院药学的灾害脆弱性进行研究,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面对的灾害及突发事件以技术事故类为主,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药学人员技术水平等途径来防范。通过分析结果,我们了解了本院药学部门目前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和薄弱环节,明确了药学部门当前应急管理应对的重点是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信息系统故障、电力故障、发药出门差错事件等15个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应重点管理和优先管理。分析结果为医院药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了指引,并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中。

3.1完善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组织成立药学应急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部正、副主任、药房班长、采购员、仓管员、临床药师组成,接受医院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突发事件时重要情报的收集、分析与提供,确保突发事件的指挥主体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能够迅速落实指挥主体的指示,并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处置在指挥主体的掌控之下[9]。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人力资源组、药品保障供应组、药品调剂组、临床药学组、药品质量控制组,明确各专业组职责。

3.2制订药学应急预案在制订医院药学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以“针对性、简洁性、实用性”为原则,对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等RISK值排名前15位的风险事件均制订应急预案,各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①事件类别的识别、报告程序、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紧急召唤关键岗位人员迅速到位的程序等。②各类事件应急药品目录、剂型、包装、数量、单价、贮存环境、存放位置、供货医药公司、生产厂家、供应路径、冷链专用箱设置、保管人等。③各主管部门、医药储备管理中心、医药公司、兄弟医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④应急箱配备:应急灯、手电筒、电池、剪刀、镊子、瓶装药品启封器、雨衣、帆布、矿泉水、一次性服药纸杯、药房标识旗等。⑤药学服务方式,如重症伤病员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伤病员用药宣教等。⑥监督与奖惩办法等。

篇2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学服务;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工作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的需求不断增长。新的学科不断涌现的历史条件下,医疗药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日趋显现,医院药学管理作为一门未来学科脱颖而出,但是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点,拓展药学服务的内容,对医院药学发展的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做到“以人为本”的药学理念,将是医院药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

1 医院药学发展趋势要求

信息化正在深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医院药学管理工作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关系,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的药学管理。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为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方法。

1.1 科学技术发展和制药工业的进步:加入WTO后,一方面外国医疗资本必将涌入,他们将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对我国的医疗服务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在医药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1]..天津药学.2008. 20(6): 49-50]医院药学管理成功的关键较为合理的方法。随着新药大量涌现和用药知识不足和临床误用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十分严重,据国外文献报道, 28% -56%的ADR(药品不良反应)是可预防的。[2].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3].2008.695-698.]以ADR下降28%计算,我国每年可节省直接治疗费用约28.9亿元。进行药德管理,对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增进药品疗效,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加大创新药物研究,进一步完善知识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 。同时要求医院药师改变知识结构和职能,介入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在会诊用药、ADR预防及处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1.2 药学部门转型及药师职能转变的要求: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执行规定》中指出,医院药学部门工作要向临床靠拢,建立临床药师制,逐步实现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药学要指导药学技术人员面向临床和患者,主动把专业知识和药品管理逐渐延伸至临床药学,帮助并指导医生用药,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药学管理创新

2.1 引进战略管理思想:新技术与新体制在药学领域的作用,对医院药学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药学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传统的药学包括药化、药理、药检、药剂(含制药和调配)等内容,其主要研究是药物的研制和药品的作用等,不包括药物的应用。引进战略管理的意义在于将加强医院药药学医疗工作的长远发展,提高全面服务质量管理,加强药品费用管理,重视药物经济学研究,以药剂科作为经济独立核算实体,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倾向。建立持续发展有利于医院药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医院药学医疗“全方位”管理要求,其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技术服务策略,强化药学服务的竞争能力。

2.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药学工作:结合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专业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对开拓医院药学工作新局面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依靠少数临床药师的参与,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是促进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发展,医生、护士以及门诊、社区药师、病房共同参与完成药学服务工作。因此,,医院药学的工作重心落到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药学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以临床药学为核心,收集整理药品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疗效等方面材料;促进建设医药药学和临床药学成为医院的主导方面。不断加强学科基本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医药药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医院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药物治疗在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医院药学信息的科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医院药品情报工作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创造了条件。因此,医院正面组织和建立切合实际的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使临床医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药物最新信息,对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4 建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将医院药品购销工作从现有的医院药学部门剥离出来,由医院院长(法人代表)直接管理。以加强医院监管防止一些假冒伪劣、质次价高的药和不正当的手段进入医院,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而且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信誉。因此,医院药学管理要以医院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集约化、规范化的供应保障体系,在药品购销活动中明确管理权利,保证所用药品的安全有效。

3 结尾

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药学创新,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只有"观念变"才会"行为变",只有"行为变"才能使"结果变"。一个完整的现代医院药学体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把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用药放在首位,我们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弥补医师和护士对药物知识的不足,完善合理用药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优价、高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2008. 20(6): 49-50

篇3

【Abstract】Hospital as the ma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the people entrusted with the provision of med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termine the hospital's funda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 the hospital's medical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bility of medical technology by the medical staff'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means of two parts. 21 centu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update rate of medical equipment, new and higher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medical device after another. Along with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the increase in public health, many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configured, or is about to progressively more advanced configuration of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How to manage these medical equipment to medical activities in the full play its due role, is placed in front of each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increasingly urgent task.

【Key words】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1.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深化卫生医疗机构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向市场经济模式不断转变、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加医疗收入。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同时先进的医疗设备必须有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卫生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通过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减少医疗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开支。使医院收费既符合国家物价规定和标准又让患者认为合情合理,把让利于民落到实处,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激发医院活力,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条件: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股份制、租赁经营、中外合资、融资经营、集体联合办医等各种不同类型办医模式越来越多。医院只有转换经营机制,把自己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省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总价值量占医院全部固定资产价值总量50%左右,占医院总资产的34%以上。为此,必须在谋求长远发展,优化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手段,进行医院发展的趋势预测,效益分析,市场整合。同时防止盲目引进,杜绝浪费,全面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医院的经营。

2.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管理人员仍受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影响,重医疗和收入,轻经营和管理,医院设备攀比观念强烈,追求大而全,但使用效率低,回收成本难,医疗资源浪费,医院收不抵支,导致出现开大处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一些医院将医疗设备采购进来后不注重维护保养,重要设备没设专人操作,责任不明确设备乱抓乱用,管理混乱。医院设备维修工作重视不够,维修中心只有工人,无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真正懂设备功能及技术原理的人少或根本没有,不适应对日益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的需要。直到设备已不能正常使用才请厂家来修理,费用高又耽误医疗使用。部分科室占用的医疗设备因工作变化不适用,也不申报调出,年久失去保养,自然腐蚀严重。季节性使用和停用的设备计提折旧未按规定办理;报废设备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及时收回入帐;更新改造设备的新增价值未及时增加医疗设备的账面价值。这些都造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医院绩效工资和资金分配方案未将设备使用率,单机创收定额,设备保养完好率等经济指标列入考核范围,未设立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3.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提取折旧费、处置报废都规定科学的程序和严格要求,使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3.2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在院长负责制下器械设备科不仅只管设备采购,还要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协助院内维修中心对设备的大修和更新改造等;维修中心要培养或引进具有高尖端设备维修技术的工程师,使医院确实具备中大型选进设备的维修能力;各使用科室对大型设备要有专人操作,定时保养,并设有完整的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维修中心测查原因。

3.3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器械科和财务科要分别从医疗设备物质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建立设备档案,从设备采购进医院到最终报废退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把每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折旧,报废和清理等相关资料完整地记录在案,输入医院管理网络系统。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4 医院成立有专家参加的采购委员会,由法人院长负责: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需经过集体讨论,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制定购置计划,按政府规划的医疗资源配置指标和规范的采购程序办理。

3.5 医院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医疗设备计提折旧的管理:不需要的设备应及时调出或处理;季节性停用,提前报废。封存不用的设备,已提够折旧但仍在使用的设备均不提折旧;对租赁出去的设备要照提折旧;报废的医疗设备要有严格审批程序,其价值必须收回防止流失;提前报废或变卖的设备其收入要首先冲减亏欠的折旧费;已提的折旧资金应归集到医疗设备专项基金统一管理,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资金来源。

3.6 建立大中型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器械科应设专人负责每周或每月定期到全院医疗科室对重点设备查看,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实物勘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汇同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3.7 各医疗科室对自己使用的医疗设备指定专人负责运行保养:责任人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及性能知识,按设备使用保养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注油、擦拭清理灰尘等工作,把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3.8 对器械科,维修中心,医院内部各使用设备的科室之间的责任和任务予以明确:对设备使用率高,保养维护好,维修及时且技术过硬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适当的表彰或奖励。相反对医疗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坏,丢失,管理维修不善的科室或当事人要查明原因后追究责任。要把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等相关指标列入相关科室和部门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爱护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熟练掌握操作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医疗设备的技能。使各医疗设备都能在医院管理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硬件能量,加速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4

档案管理促进医院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科技档案能够促进医院科研发展。充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资源,挖掘科技档案中蕴藏的科技信息,能够为科研立项、实施以及科研成果临床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强化病历档案能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分析,及时准确的向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三是利用人事档案能够提高医院人才管理。人事档案通过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来完成医院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临床科室结构的调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利用医德医风档案促进医院行风建设发展。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病人对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评定,病人及其家属的表扬与投诉等”。医德医风档案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明、职责不清

由于有些医院领导者的不重视和医疗行业特殊性的影响,目前有些医院档案管理分为综合档案和病案两个档案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文书、科技、会计、实物、音像档案等由综合档案室收集、存档,业务管理由医院办公室负责;而“医疗诊治过程中形成的医疗文书档案、影像资料档案、诊断依据则由医务科和病案室负责”;单位的人事档案,由人事科负责;会计凭证、会计帐薄等会计档案则由财务科负责。医院内部形成多部门、多头管理档案的局面,造成档案管理格局混乱职能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

(二)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

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一般是被动的收集、整理、检索,信息量小,收集力度小,缺乏主动性,没有积极搜集档案信息资源,存在资料流失,严重阻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而现代的科技管理技术也没能发挥原有功能,有的只为应付上级考核检查配设,没有结合工作实际,无操作性。部门档案材料普遍存在管理不系统、涂改、记录不完整等现象。

(三)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目前医院高层次的档案管理专职人员较少,大部分为即将要退休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素质偏低的工作者,专业知识贫乏。而且医院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也不够,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临床、患者和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医院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制度、严格归档

为规范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将医院各个部门、不同载体、不同类别的档案全部纳入集中管理范围。严格按照医院档案归档整理原则开展工作是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按照医院档案管理方案,统一收集、归档,做到资料归档及时,整理条理有序,分类明确合理,查寻参考方便,便于操作利用。

(二)重视开发,充分利用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促进医院发展建设,为临床医疗科研提供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全面树立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种编研活动和信息开发,为临床医疗、诊治、科研工作提供多方面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档案收集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丰富档案内容,优化档案结构,掌握档案利用的新动态,积极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以满足医院、患者乃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真正发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在当前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强化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等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队伍的培养,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让他们打破传统档案管理管理手段,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四)引进新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医院管理学正处在学科发展的初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现代医院成为了一个集医学技术、高科技装备、医疗技术人才于一体的高风险服务机构,这就对医院的内部系统管理与协调,流程组织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十多年的医院管理实践认为:成功的医院管理,必须是从制度、人员、质量、服务、文化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构建立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凝人心、聚民力,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不断破解医院的管理难题,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

一、坚持公益服务,破解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益平衡点”的难题

现行国情状况下,一方面广大的“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焦点;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包括:政府投入有限、社会统筹与保障还未成熟、医疗服务价格不能自主、运行难以收回等。因此,如何找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并保证医院的持续服务能力这一“利益平衡点”,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两点进行讨论分析:

(一)坚持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医疗服务的神圣职责是“救死扶伤”,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必须充分体现其社会公益性,改变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价值取向,着重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疫情防治的作用。如前些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典”、水灾、冰灾等事件。据宜章县卫生局统计资料显示,在抗击这些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为做好医疗防疫及保健服务,全县各大、小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出动救灾人员100多次2000多人次,且这些医院均系公立医院,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二)坚持医院的服务公益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追求更为强烈,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需要充分体现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建立适合医院协调发展的运营机制和内部补偿机制。首先需要将医院定性为社会福利单位,不能一味追求利润而增加患者负担;其次在工资分配上采用成本核算法,计算出医院的可发工资部分后再进行分配。这种运营机制和内部补偿机制的建立,可有效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破解医院业务发展与文化建设脱节的矛盾

医院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群体文化。医院文化建设以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技术设备的最佳结合为中心环节,以实现医疗、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为目的,通过日常治疗,学术交流,带教学生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影响。在此,笔者结合经验分析,通过以下两点进行具体阐述:

(一)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建设一流队伍。

医院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医护人员作为医院文化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医院文化的优劣,加强医护人员队伍素质的培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的前提条件,医院应将医护人员素质教育和培养贯穿在整个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和各项活动之中。

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服务规范、职业纪律教育,注重业务技术培训、加强人才培养,要求其要不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水平。不断增强医院的内涵素质,切实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

(二)打造医院文化,形成医院发展合力。

医院文化的打造,能够在医院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管理支配员工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支配员工行为。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持续不断的宣传,用自身的表率行动,引导全院职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逐渐形成医院的风格与文化。

在构建医院文化时,要从完善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活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进程两方面着手进行实施。如宜章中医院通过广泛征稿,共同研讨提炼,设计出了医院的院徽,形成了医院的学习理念、人才理念、管理理念、团队理念、安全理念等。另外在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中,形成宜章中医院发展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精益求精,破解医院有限服务能力与民众无限医疗需求的矛盾

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进程,但医学科技的服务能力相对于社会与大众健康保障始终是有限的。目前的大众医疗、防疫、保健的需求和期望值却已远远地超越了现代医学科技服务能力,由此常常引众多医患之间的纠纷,而社会舆论也往往忽视这一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因此,现代化的医院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设施及医术高超的医务人员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就诊环境,优化的流程,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发挥医院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既是形势和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严抓制度完善,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没有完备可行的制度,就没有团结互助、战无不胜的组织,这是集体劳动的客观要求。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零缺陷管理”。医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用不断完善的合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奖惩有依据。

宜章中医院根据以上方面修订完善了岗位职责,一方面是强调科室负责人的责、权、利,不断提高科室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另一方面是从德、能、勤、绩、过等方面对科员工作进行公平评价,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为了让各项工作执行落实到位,还建立了管理效能考核办法,将各科室、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进行细分量化,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并成立了医院管理效能考核办,使医院岗位责任、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办事公开、责任追究等效能建设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二)狠抓质量提高,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的生命健康,因此,医学界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更为严谨。在这方面,医院不仅要关注医疗服务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还要更加注重患者与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制定科学的质量方针,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实现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使医院获得不断更新、不断前进的源泉。

宜章中医院根据患者对医疗的需求,实施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双轨发展策略,一方面是完善了各项医疗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给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就诊环境,可靠的医疗、护理质量,合理的医疗检查费用,使病人感受到就诊的舒心与愉快。在“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着力突出中医治疗技术的自然、生态特色优势,让中医药的便捷服务惠泽广大人民群众。

四、结语

医院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因此,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它的内在规律,结合实际,科学把握它的运作程序和环节,将其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注释:

谭天林,陈昌远.医院管理理念创新的时间与探索.机电信息,2009,29(3)

许树强,张铁山.创新医院管理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中国医院管理,2008(8)

苗志敏,田立启.现代医院管理的有效选择.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6(9).

篇6

药品入库

药品购进入库是关键环节。在药品验收入库时,供货商不得随意进入仓库合格区内;验收药品时,购药计划应有主管领导和采购人员签字,必须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验收入库应根据药品采购计划表及供货商的送货单据,随货同行,严格核对验收药品名、数量、质量等。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科技领域在购进药品、验收、入库这一管理系统环节上开发研制了“医院药品验收记录管理系统”软件[1],该软件能详细记录药品各项相关数据,为监督和追踪药品应用的全程质量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查询数据源,具有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编译速度快等特点,其程序使用Delphi 5.0编程[2],数据库平台选用SQL Server 7.0,其中,SQL Server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是应用于大、中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3]。我们作为药品管理中的一员,应积极给领导建议献策,没有此现代设备的努力想办法购买。这样可以严格地控制药品的质量。

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是指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

品:只限于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品的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按照《品管理办法》执行。

:一类每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二类每方不超过7日常用量,实行专柜保管。一类药品需逐日登记消耗,定期检查、定期盘点,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医疗用毒性药品:毒性药品的收购、供应、使用,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管、验收、领发、使用核对制度,由中级以上药师负责保管,专柜加锁,专账登记。

其他非医疗毒性试剂药品:非医疗性毒性试剂药品的管理使用应以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双人保管、专账登记调入与使用,调配毒性试剂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称量、配液需双人复核实行双签字。所有毒性试剂配制单都应保存2年备查。

普通药品的管理:保管员对入库药品进行科学合理储存,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分区分类,标识明确要做到一目了然。注意药品要求,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需避光的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

药品的拨出

药品出库必须根据领药票据,认真掌握“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发,后期后发”的原则,按排号先后顺序、效期时间分发,药品拨出时间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替,严格执行复核查对制度,详细点收、双方签字,坚决不错发错漏一种药品。

讨 论

增强药品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操作程序是今后医疗药品管理工作的趋势。提高零距离、渗透人性化服务是“药学服务”中的内容。药库管理人员应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把药品的进、存、使用关,在加强药品管理意识形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药品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程序为提高现代化医院整体药品管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医学设备是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医学设备上,医学设备已日益成为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使医学设备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同时节约医院经费及能源,如何管理好设备便成为医院的首要问题。

1医学设备的管理

1.1 合理采购

管理好医院的仪器设备,采购好设备是前提,是设备管理的首要因素。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与设备采购工作是一套不可分割的系统,只有把它们溶为一体,才能将有限的经费用到位,真正给医院设备管理起到先行作用,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作出贡献。

临床技术人员根据检查项目的需要,制定仪器设备清单,设备采购人员在掌握市场的前提下制定采购计划,逐项采购,装备医院临床科室。在采购时与厂家或者商签订维修保养合同,可以更好地利用厂家的维修资源。另外在购置大型精密仪器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依据大量的科技、市场信息资料,对各厂家产品的报价、技术指标、可靠性、售后服务及零件的配套供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全方位地论证购置方案的科学与否,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购置方案。

1.2 建立设备档案

医院应建立设备台账,理清设备资源,将设备纳入管理渠道,设列账目分账管理。对每台仪器的品名、型号、规格、价格、设备分类号、机身序列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购进日期及领用人、现状、主要用途、附件数、存放地点等项目均要做到详细记录。对于大型仪器,设立专项管理,仪器说明书原件及相关资料送至医工科档案室存档。

仪器发生故障时,记录好仪器编号、发生时间、故障原因和维修情况。大型仪器安装到位开始,配备好仪器《使用和维修登记本》,使用人员随时记录仪器的使用时间、状态以及维修情况。另外仪器设备的论证、购置、验收、报废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类文件材料由设备管理部门集中收集统一管理,及时整理后归档存储。这些文档都是医院的宝贵资料,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是仪器设备维护检修的重要参考资料。不仅是管理仪器设备的依据,也是确定设备购置方案的重要参考环节。

1.3 培训和维护

医院的设备必须被正确合理地使用,才能让仪器良好地运作。为了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仪器的故障,我们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后,需掌握和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原理、用途、溯源等方面的知识,遵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对精密贵重、大型、专项设备需经授权,指定专人操作使用,操作人员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设备的合理使用,能有效降低故障,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保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

设备维护是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大量具体和艰苦细致的工作。维护保养是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经常地和定期地检查和保养。维护内容及计划可根据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安装使用情况、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确定。例如医院实验室的超低温冰箱,过滤网需每月清洗或每一年更换,冰箱密封圈及门上的冰需每2月清除一次,按月查看风机运转情况,夏天更是需要查看环境温度,以免压缩机过热烧毁。其他的维护内容可以视不同的仪器设备而定,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加水换水,空气过滤器的更换。恒温水槽的定期放水换水,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检查离心机、PCR等接地装置。检查电气安全与保护装置,灯光信号显示及报警装置;超级净化工作台一级、二级过滤器的更换,紫外线灯等定时更换等。脱水机也需定期清洗管路,更换内部试剂。

1.4 适度开放有偿共享

影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偏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经费投入、设备管理、仪器利用率等。医院一般设备利用率是比较高的,但大型设备的利用率不是很乐观。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探究课题。制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收费标准,对内,实际消耗的费用由各个课题组根据使用情况来支付;对外,在大型设备满足本院使用的基础上,适度向本院的协作医院、托管医院等开放,合理地收取费用,有偿地共享。既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满足了用户的医学科研需要,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增加一方面可以节省经费的投入,用于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养护大型仪器本身,对于设备管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结束语

医学设备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医学设备的管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特点的系统工程,因此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地管理运作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应有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院管理 行政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医院行政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职业型管理转变。同时,随着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给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医院管理整体效率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医院行政管理质量的高低。为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行政管理者应认清并分析现阶段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探索医院行政管理的科学模式和改革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1 医院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行政岗位构成复杂,人员来源多样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系统。同时受中国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都使得行政管理岗位繁多,构成复杂。而行政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业务转型人员”、“高校毕业生”和“人员”,其中从医疗、医技或护理岗位转岗的“业务转型人员”居多。业务转型人员具有学历高,职称高,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同时也兼顾临床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院行政管理教育和培训,行政管理工作投入精力不够等特点。正规管理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

1.2 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因行政人员来源多样,在专业、学历、知识结构和年龄构成上欠缺合理性,导致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上多凭借资历、经验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医院重视专业人员培养,忽视行政人员培养,使多数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感觉压力大,工作效率低。

1.3 部门职责交叉,运转不畅 医院行政部门职责和各级行政人员职务内容笼统,缺乏明确界限。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科室划分已向细而精的专科科室转变。科室细化,有利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增加医院市场竞争力,但内部管理职责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部门职责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管理活动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带来协调的问题。倘若事情涉及多部门合作,主办部门积极,但协办部门推诿扯皮,增加协调的成本,工作难以圆满完成。

1.4 行政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现代医院业务流程分为核心流程和辅助流程。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流程属于医院的核心流程;而人事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流程、后勤管理流程、事务汇报和审批流程、绩效评价流程等行政流程,属于辅助流程[1]。虽行政流程是辅助流程,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目前,核心流程与辅助流程信息共享的平台尚未建立,行政管理人员仅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听取相关专业人员采集、分析和整理的数据,不能及时掌握核心流程中的信息,不利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给医院增加运营成本。

2 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2.1 合理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 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首先要对行政人员进行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切忌人员过多,应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定岗定员,合理分配工作,做到任务分解、职能到位、责任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各成员应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当分管某项工作的成员不在时,其他人员会帮其完成。由于医院的性质和特殊性,医院管理中更需要实施分层管理,管理工作中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不必“事必躬亲”。

2.2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是普及行政人员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针对行政人员存在的问题,开展管理学继续教育,以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技能。同时,创造一切机会,让行政人员“充电”,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参加各种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医院的管理现状,使医院行政管理发展的速度与医疗技术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2.3 调整内部管理职责,完善内部协调机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各部门管理职责,使各部门职责能符合组织管理和发展需要。避免部门职责交叉,如无法避免应明确主次。同时,细化部门管理职责内容,明确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各层级间,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互相配合。不断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内容,并将其落实到有关部门的职责中。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工作中应提高行政人员的协调意识,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协调,消除临床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增进部门间的协调,相互之间积极协作,为完成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2.4 医院行政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设置医院行政管理流程,应充分考虑临床科室实际,尽量为临床科室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凡涉及临床科室的工作只需要申报或审批一次即可[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核心流程与辅助流程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信息共享通用化。目前,无纸化办公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经济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已在医院内逐渐普及。信息数字医院管理系统已为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信息数字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具备相应信息数字管理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但目前医院行政管理队伍中尚有一部分对信息数字技术不熟悉,需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培训。

现代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医院行政管理,不断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效力,将对医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3]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决策的执行者,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内部安全等。因此,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更新其管理理念,并注重其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效能,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保持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雪莲,刘蔚,陈敏.医院流程型组织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46―48.

篇9

二、医学知识的存在形态

根据载体不同医学知识可分为两种状态[1]:一是存在于医务人员大脑中的主观医学知识,也称隐性医学知识,是医学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关键,包括诊疗疾病的能力、经验和技能等;二是脱离于医务人员的大脑而记录于各种文献、网络载体和内含于产品、服务之中的客观医学知识,也称显性医学知识(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所述的客观医学知识为记录型的)。主观医学知识与客观医学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首先,二者互相依存,即客观医学知识只有依靠主观医学知识的存在而生成,主观医学知识依赖客观医学知识的获取而成长;其次,二者互相转化,即主观医学知识外现成为客观医学知识,客观医学知识被医务人员阅读、学习又转化为主观医学知识。

三、医院实施医学知识管理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医院是医学知识密集的单位,其知识密度在各行业中屈指可数,其医疗工作和业务收入靠的是医学知识。随着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医疗市场开放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新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实际是医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是医疗服务的医学知识含量,实质也是医学知识管理水平。医学知识管理已成为医院提高竞争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力措施。

四、医院医学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医院及其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医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管理在医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支持医学知识管理,建立和营造能够促进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医学知识的环境、氛围和医院文化,有意识地激励学习,克服交流、共享医学知识的障碍。医学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医院内部和外部的医学知识管理[3]。

(一)加强医院内部医学知识的管理:

1.加强医院内部主观医学知识的管理:要加强本院发现和发明人才的培养、管理;加强本院将外部或实际中某些医学信息转化为独特技能和技术的人才管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这种管理包含资深和知名医学专家的管理[4]。

2.加强医院内部医务人员间交流和共享主观医学知识的管理:主观医学知识中有些窍门和技能是难以用文字及符号表达出来的,在文献和网络中难以找寻,而且主观医学知识通过语言、示范等直接交流和学习起来较容易,所以主观医学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显得非常重要。主观医学知识的特点是自我的、私人的,医务人员会有所保留而不愿传授,医务人员也会存在“文人相轻”的思想而对他人主观医学知识不予重视。医院应创造条件促进和提倡医务人员间主观医学知识的交流、共享和传授,提高交流和共享的效果。加强医疗查房、病例讨论、跟随诊疗和同台手术等交流和传递主观医学知识的管理。鼓励名医实行导师带徒制度,给名医一个名份,使他们无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医院应重视内部研究生的培养。现代信息环境下医务人员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加临床科室之间的信任,促进他们交流和共享主观医学知识。

3.加强医务人员把主观医学知识转化为客观医学知识的管理:鼓励他们撰写论文、出版专著和填写病历等。目的主要有:一是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保存并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传播;二是促进了医务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撰写论文等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需要追踪国内外医学知识信息;三是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主观医学知识水平,使它们更加有序化、系统化。

4.加强医院内部产生的客观医学知识的管理:医疗工作中产生的病案、技术资料和申请的专利等,要加强对它们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

5.加强产生新医学知识的管理:单纯的技术引进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只有不断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实现原始性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从事医学科研工作和对临床医疗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努力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同时要加强本院产生的新医学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管理。

(二)加强医院外部医学知识的管理:

1.加强利用和共享医院外部主观医学知识的管理:加强出外进修学习、请专家来院授课或指导诊疗手术、参加学术会议、联合开展新技术等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将新的医学知识带回医院。调查表明:在我院已经开展的医学技术创新中,有23%来源于外出学习[3]。医院要重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把学到的新医学知识带回来。请专家来院授课或指导诊疗、手术则是“请进来”向广大医务人员传授主观医学知识。联合开展新技术是直接利用外部高水平的主观医学知识来迅速提高本院相关医学专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管理是引进高水平的医学知识的保证。

2.加强客观医学知识的管理:医院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提供客观医学知识信息,如提供有重要技术价值的医学知识信息,提供充足的中外文医学文献资料,建立专题医学知识库,并且提供网上学习和远程学习等。

3.发挥医院图书馆的作用:现代医院图书馆的工作已不应仅仅停留在医学书刊的借借还还,而要跃升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医务人员提供多媒体、网上医学信息检索和医学知识服务。医院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

(三)建立医学知识管理系统:医学知识管理系统是以医务人员和医学知识信息为基础,以整合医院医学知识学习过程、提高医院竞争力为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系统。医学知识管理系统保证医学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4]。

五、医院医学知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随着医院药学卫生工作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的加强,对于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医疗药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以竞争为核心内容的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也逐渐的呈现出来了,医院药学管理作为一门未来学科也应运而生,然而医院的药学管理工作也逐渐的面临着新的挑战跟机遇,对于这些发展变化,现代医院要该如何转变自身职能,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点,不断的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

一、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定义为:为获得改善病人生命质量的明确结果而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是药师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制订、执行和监控治疗方案的合作过程,其作用包括识别可能出现的和已经出现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解决已经出现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和防止可能出现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药学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利益至上,要求药师必须面对病人,关注病人的用药问题。但是,目前我国药学服务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转变观念,以“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理念,将患者作为工作的中心,给他们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

二、建立全新的医院药学管理模式

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医院药学硬件体系以及药学服务系统,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以及绩效考核系统、合理的用药咨询系统。现代医院的药学要按照综合目标任务设计考核,并按照工作的需要来设计工作岗位,根据不同的岗位来要求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按照不同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与贡献来设计薪酬分配。在药学人员的建设方面,主要是以内部培养进修为主,引进外界人才为辅助因素,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按照人员的素质要求设计相关的业务培训,端正思想,全面的引进市场竞争、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服务跟团队效应意识。要从观念上实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理念,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转变给药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需求,在药师传统技能的巩固提高下,还要据欧针对性的学习临床药学知识跟药理病理知识,熟练的运用基本仪器设备,全面的展开药学知识的更新学习,不断的提高药学工作者的自身能力。

三、实施药学服务的实践意义

实施药学服务能够促进药师工作进行职能转变,过去传统的药师职能只是简单的进行配制以及分发药物给患者,他们的工作中心是药品,在药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临床药学发展的要求跟方向成为了要“以病人作为工作的中心”,要求药师直接面对病人,并承担病人药物质量的相关专业责任以及提供专业的用药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由过去药师给他们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逐渐转变成为要求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药学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发挥出药师的专业特点,跟医生护士一起给安全有效的药物严守关口,促进药物质量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药学服务将病人作为药师的工作中心,药师通过对药物的合理的使用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药师对自身职责的明确性,并为病人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全程检测病人的用药过程。

四、药学服务的实施内容

1.药学服务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不仅要求有一个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工具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还要求药学人员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培养上,除了有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增加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

2.药学人员应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首先要求所提供的药品是合格的、优质的,不仅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这就要求药品在采购时,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从合法的渠道获得药品;在药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有一个适宜的放置环境,减少药品的变质;在提供给病人时,应保证药品在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期内。

3.药学人员应对所提供的药品可能具有的不良反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更应熟知。在此基础上,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还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

五、总结

要进行医院药学的创新,首先就需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因为只有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行为上才会跟随着转变,这样才能够达到创新的目的。药学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性公益事业,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药师通过跟患者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进的理解,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药师也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药师从过去简单的配药发药模式中解脱出来了,工作中心以患者为主,紧密的配合临床治疗,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加强了自身的职业意识以及心理素质修养,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协助医护人员跟患者的合理用药,将药学服务更有效的开展起来,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11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原始科技信息资料,科技档案有多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数字、图纸、胶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徽等。

科技档案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形成的,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述。它具有永久或一定时期保存价值,是经过整理、加工,按照的格式和制度归档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成套性和服务性的特征。

2药学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药学科技档案是进行药学科研、技术开发和药品生产的重要依据;是成果鉴定、新药审批、申请专利、技术转让的依据;是药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处理药物方面案件的法律凭证,是处理科技工作的和成果所有权纠纷的促裁凭证;是进行药学科技交汉;发报咨询、技术服务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学体改革的开展以及《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学科技工作进入了新工发展阶段,新药开发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逐年增多,对药学科技管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科研部门与科技档案部门合作,照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本系统在科技活动全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文件信息归档保存。

3药学科技档案的内容

药学科技研究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作为科技档案不可能过于繁杂琐碎。一般来说其内容包括:选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书,工作方案论证,预研报告,同行评议意见,批准文件,科技合作协议书或合同;研究工作报告,年终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实验、分析、试制、测试、观察的各种原即记录、数据、图纸;经过整理的数据、配方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图表、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等;原料标准,工艺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说明;毒理;药理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最后部报告;科研论文,专著原稿及讨论记录;各种稀有实物、标本、样品等目录照片;成果鉴定书,推广使用报告,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证明;成果奖励文件,包括申请书、评议书、证书等;研究项目或课题的修定或撤销等文件;经预算;有关来往文书。要写明每种材料的编号、名称、页数。

4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4.1机构和人员为了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都设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部委、各厅局也都建立有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各企业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档案室或配备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室票据其任务和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档案机构。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和要组成部分,药学科技档案工作在药物研究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和高等院校,属于科研管理和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按照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归档保存,例如研制新药的文件资料,在通过批准,取得新药证书后,其档案由卫生部药政局收集、整理、交卫生档案馆保存。

4.2药学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药学科技档案的具体业务工作,包括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五项工作。

科技档案的收集,就是把分散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科技档案接收过来。集中保存在档案馆(室)或专业档案室,以利于有关人员利用。这是建立科技档案基础和起点。收集工作要严格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和手续进行。

档案的整理,这是把分散收集起来的科技档案分门别类,系统排列和科学编目,便于保管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