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11:19: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最好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必然导致语言的变迁。“流行语”的盛行就是语言变迁的突出表现。“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两大奉属性,它总是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与动态。就 “流行语”的兴起与传播方面来看,作为社会的先锋力量并且有着标新立异特征的青少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从而也就成为了作为一种 “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直是一个强调独立、个性,鼓励冒险、开拓等精神的国家。在上世纪打破种族、性别等障碍后,美国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求自由创新,努力实现 自身价值。当代美国青少年的这种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在他们的 “流行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青少年社会心理在 “流行语”中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 自我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他们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当进入学校甚至社会这些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与修订,并重新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美国青年尤为如此,他们思想独立,勇于创新并打破常规,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独创性。这无疑成为语言变化的一大动因,诸多 “流行语”随之诞生。一些青少年把原有的一些词汇 、词组变形使用。例如:
yeah! (表示欢呼的)变形为 yeaaah!;
what。s up? (你最近怎么样?)变形为 wazzup?;
out of here (不在,走了)变形为 outta here;
kind of (有点)变形为 kinda;
sort of (有点)也变成了sorta
cool(酷)变成 kewl
nice (好)变成 niice
damn (该死,可恶)变成语气较轻、较委婉的 dang
还有些青少年与计算机和网络至交,已经标新立异地独创了不少具有电子信息时代的特色词汇
例如 :
(1)u : you
ui — y0ur
r = are
y = why
xmas = christmas
thax = thanks;
(2)cu= see you
brb = be right back
idn / idk = i don t know .
yw = you’re welcome
omg : oh my god
(3)asl=age/sex/locati0n
(4)dl=download
rly = really
gf= girlfriend
bf= boyfriend
(5)2= to/too
4 = for
me2= me too
b4= before
cu 18er= see you later
(6)cu@night =see you at night
happy
以上六类词汇及表达方式都是网络时代诞生的 “流行语”。它们的突出特征便是简洁,同时夹杂了数字和符号,常见于美国青少年的博客以及聊天记录里 (例如 qq,01cq等)。第 (1)类新词是鉴于发音相近而简化的词汇,从而使交流更加快捷。第 (2)、(3)、(4)类包含的表达方式均为缩略词,它们或由每个短语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或提取单词中的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同样使交流更加便利省时。第 (5)、(6)两类构思巧妙,利用了数字、符号简单明了的特性,使构成的新词令人过 目不忘印象深刻,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下,中国青少年也创造了他们独有的 “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有些来自英语国家,除以上列出的gf, bf,cu,b4, 一 等之外,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
例如 :
gg哥哥 沙发
mm 妹妹 晕
楼主 雷人
潜水 :)
这些表达方式同样遵循简单经济的原则,并且形象生动,广为流传,成为青少年的鲜明特色。
二.青少年文化特征在 “流行语”中的表现
自从上世纪 70年代美国黑人说唱音乐 (rap music)在美国传播以来,美国城市的年轻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嘻哈 (hip-hop)文化。它起源于说唱音乐及与之相伴随的强调即兴发挥,追求个性化,反映不与主流相融的桀骜不驯的霹雷舞 (break dance);但是这种风潮迅速到达美国城市街头的各个角落嘻哈风格随处可见。因此广义而言,嘻哈多指流行于城市年轻人中一种凸显自我的街头文化,甚或可以说成是一种生活态度,包括语言、服饰或标榜 “帅”、“酷”的招牌动作。若具体体现在装束上,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他们宽松的 t恤、轻便的球鞋,随意裹在头上的头巾,率性的鼻环和粗宽的耳环、项链、或手环,动感十足间处处张扬个性、引领时尚。“嘻哈”风格在青少年 “流行语”中随处可见。例如:
chillin’ 放轻松
bling—bling 闪亮的珠宝,引申为名牌服饰配饰
phat杰出的,一流的 (不是 fat肥胖之意)
gangsta (gangster的变体)土匪,歹徒 (在此指充满暴力的一种 rap形式)
getting crunked放松,做你自己 (crunk为一种 rap形式)
off the chain脱身,摆脱困境 (与 off the hook意思相近)
美国很多青少年都为自己能够成为嘻哈一族感到 自豪,他们随时追随着 hip hop音乐中的 “流行语”,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突出自己的身份,他们有时甚至不在乎别人是否能够听懂他们的语言。但是这些表现嘻哈风格的 “流行语”还是被青少年广为使用,有些甚至已经写入字典,例如: chillin’,bing-bling等。
(二)校园文化
青少年正值学习年龄,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独有的校园环境造就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及校园“流行语”。美国校园 “流行语”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心态及现状。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既可以结识朋友、增长学识、发展兴趣,又可以锻炼能力。例如:建筑学社团,英语社团,圣经解读社团,读书会,体育运动社团,海外学生社团,环境保护社团,学生联合国等等。同时美国校园的体育活动及艺术活动也很丰富。体育比赛是校园的大赛事,尤其是篮球,美式足球和棒球;此外,骑马、攀岩、划船、滑雪、飞翔、跳伞等运动也深受欢迎。美国文化极重视艺术天赋的充分展示和个人创造力的充分表达,因此在美国校园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例如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这种浓郁的校园文化催生了具有典型校园风格的 “流行语”。例如:
chill/chill out放松;镇定下来
playa/player花花公子
hot漂亮的
trip过度担心或紧张
dude伙计,老兄
ride车,汽车
cool很棒,很酷
crib/pad 家,住处
hang out经常去的地方,住处
chick女性 (常有侮辱之意)
fraternity兄弟会/sorority姐妹会,女学生联谊会
whoops!哎呦 (表示惊讶 ,沮丧,轻度道歉等)
cake course一门课很好修,可以说是白送学分的
cheese/cheddar钱
hella非常
homey朋友,密友
take no prisoner (多指教授)考试很严格,而且不留活口
这些 “流行语”有的反映学校社团,例如 fraternity 和 sorority;有的反映学校生活,例如 rideplayer等;有的则反映学校学习,例如 cake course和take no prisoner.
在中国,校园 “流行语”也举不胜举,同样反映了当下学校生活文化的个个方面。例如:
郁闷 变态
猪头 亲爱的 .
恶心 爽
汗 我晕/我倒
东东 (东西,玩意)
特困生 (特爱睡觉的学生)
挂了 (考试不及格)
这些校园 “流行语”在同学之间口头相传,迅速成为校园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使用这些 “流行语”不仅易于与同学沟通交流,而且加强了作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美国青年流行语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青少年 “流行语”及其反映的青少年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我们对一些在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进行了有关 “流行语”的问卷调查。他们中间以及他们的朋友经常使用的 “流行语”包括:
w hatever
fabulous
aw esom e
cooi
tight
let’s hang out tonight.
he is chill
i’m crashed.
epic win/fail
google it/ to google
to wiki
to friend(make friends)
在这些流行语中,有些是感叹词,表达情绪,例如:fabulous,awesome,tight等;有些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例如 let’s hang out tonight.通过该 “流行语”可以看出美国青少年丰富自由的夜场活动,他们经常和朋友同学一起泡吧、在家举办聚会等等;有些则是关于学习的,例如:to google,to wiki.。大部分中国青少年对google搜索引擎都很熟悉,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查资料时经常会使用。wiki全名为 wimpedia是一种在欧美国家广为使用的网络百科全书,能够搜索到各种信息,包括政治 、科技、文化 、教育、法律等等。
在对留学中国的美国青少年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说出了许多 “流行语”,部分原因可能是 “流行语”已经成为他们语言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日常交流时,“流行语”会自然、不经过思考无意识的脱口而出。而正是这些 “流行语”形成了青少年特有的语言风格并折射着青少年独有的社会文化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社会心理、文化等特征在青少年 “流行语”中表现极具明显的时代特征。青少年处在身体心理急剧变化时期,了解其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等对学校、老师、父母具有重大意义,而心理文化因素很难捕捉,只有在青少年的言行举1卜上间接获得。研究青少年 “流行语”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进入青少年世界的途径。了解青少年 “流行语”不仅能使家长、老师了解青少年的个性、好恶、文化等,同时也为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 的最好的载体 。人类社会 的变革和发展必然导致语言的变迁 。“流行语”的盛行就是语言变迁 的突出表现。“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两大基本属性,它总是从特定 的角度 ,表达着人们 的社会心理 、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 向与动态 就“流行语 ”的兴起与传播方面来看 .作为社会的先锋力量并且有着标新立异特征的青少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从而也就成为 了作为一种 “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 国一直是一个强调独立 、个性 .鼓励冒险、开拓等精神的国家。在上世纪打破种族 、性别等障碍后,美国社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求自由创新,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当代美国青少年的这种社会心理文化特征在他们的“流行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 青少年社会心理在“流行语”中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他们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 自父母。当进入学校甚至社会这些广阔的世界以后 ,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评价与修订。并重新形成完全属于 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美国青年尤为如此,他们思想独立 。勇于创新并打破常规 ,以凸显 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独创性 。这无疑成为语言变化的一大动因,诸多“流行语”随之诞生。一些青少年把原有 的一些词汇、词组变形使用。例如:
Yeah!(表示欢呼的)变形为 Yeaaah!;
What’S up?(你最近怎么样?)变形为 Wazzup?
Out of here(不在,走了)变形为 Outta here;
kind of(有点 )变形为 kinda;
sort of(有点 )也变成了 sorta
cool(酷)变成 kewl
nice(好)变成 niice
damn (该死 ,可恶 )变成 语气 较轻 、较 委婉 的dang
还有些青少年与计算机和网络至交。已经标新立异地独创 了不少具有 电子信息 时代 的特色词汇例如 :
(1)tl=you
lit Your
r = are
Y=why
Xmas=Christmas
thax=thanks;
(2)cu:see you
brb=be right back
idn/idk=I don’t know.
yw you’re welcome
omg oh my god
(3)asl=age/sex/1ocation
(4)dl=download
rly really
gf= girlfirend
bf=boyfirned
(5)2=to/too
4 :for
me2= me too
34=before
eLI 18er=see you later
(6)CU@NIGHT=see you at night ’:happy
以上六类词汇及表达方式都是网络时代诞生的“流行语”。它们的突出特征便是简洁。同时夹杂了数字和符号 ,常见于美国青少年的博客以及聊天记录里(例如 QQ,OICQ等)。第(1)类新词是鉴于发音相近而简化的词汇,从而使交流更加快捷。第 (2)、(3) (4)类包含的表达方式均为缩略词 ,它们或由每个短语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或提取单词中的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同样使交流更加便利省时。第 (5)(6)两类构思巧妙,利用了数字、符号简单明了的特性.使构成的新词令人过 目不忘,印象深刻 ,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 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下 ,中国青少年也创造 了他们独有的“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有些来自英语国家,除以上列出的gf,bf,CU,b4,^-^等之外他们创造了属于 自己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 。例如 :
gg哥哥
mm妹妹
楼主
潜水
沙发
星
雷人
:)
这些表达方式同样遵循简单经济的原则,并且形象生动,广为流传,成为青少年的鲜明特色。
二、青少年文化特征在“流行语”中的表现
(一)街头嘻哈文化
自从上世纪 70年代美国黑人说 唱音 乐 (rapmusic)在美 国传播 以来 ,美国城市的年轻人形成 了一股强劲的嘻哈(hip—hop)文化。它起源于说唱音乐及与之相伴随的强调即兴发挥,追求个性化.反映不与主流相融的桀骜不驯的霹雷舞 (break dance);但是这种风潮迅速到达美 国城市街头 的各个角落。嘻哈风格随处可见。因此广义而言 ,嘻哈多指流行于城市年轻人 中一种凸显 自我的街头文化 。甚或可以说成是一种生活态度 ,包括语言 、服饰或标榜 “帅”“酷”的招牌动作。若具体体现在装束上,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他们宽松的T恤 、轻便的球鞋,随意裹在头上的头 巾,率性的鼻环和粗宽的耳环 、项链 、或手环 ,动感十足间处处张扬个性 、引领时尚。“嘻哈”风格在青少年“流行语”中随处可见。例如 :
chillin’放轻松
bling-bling闪亮的珠宝,引申为名牌服饰配饰
phat杰出的 ,一流的(不是 fat肥胖之意)
gangsta(gangster的变体)土匪,歹徒 (在此指充满暴力的一种 rap形式)
getting crunked放松,做你 自己 (crunk为一种rap形式)
offthe chain脱身,摆脱困境 (与 offthe hook意思相 近 ) 美 国很多青少年都为 自己能够成为嘻哈一族感到 自豪 ,他们随时追随者 hip hop音乐 中的 “流行语”,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 ,突出 自己的身份他们有时甚至不 在乎别人是否 能够听懂他们 的语言。但是这些表现嘻哈风格 的“流行语 ”还是被青少年广为使用 ,有些甚至已经写入字典,例如:ehillin’bing—bling等 。
(二 )校园文化
青少年正值学习年龄,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 .独有的校园环境造就了独有 的校园文化及校园“流行语”。美 国校 园“流行语 ”充分体现 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心态及现状 。美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既可以结识朋友 、增长学识 、发展兴趣 ,又可以锻炼能力 。例如 :建筑学社团,英语社 团,圣经解读社团 ,读 书会 ,体育运动社团 ,海外学生社 团,环境保 护社 团,学生联合 国等等。同时美国校园的体育活动及艺术活动也很丰富。体育比赛是校园的大赛事 ,尤其是篮球 ,美式足球和棒球 ;此外 ,骑马、攀岩 、划船 、滑雪 、飞翔 、跳伞等运动也深受欢迎。美国文化极重视艺术天赋的充分展示和个人创造力 的充分表达 ,因此在美 国校 园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例 如戏剧 ,音乐舞蹈 ,美术等。这种浓郁的校园文化催生了具有典型校园风格的“流行语”。例如 :
chill/chill out放松 :镇定下来
playa/player花花公子
hot漂亮的
trip过度担心或紧张
dude伙计 ,老兄
ride车.汽车
cool很棒 。很酷
crib/pad家 .住处
hang out经常去的地方.住处
chick女性(常有侮辱之意)
fraternity兄弟会 /sorority姐妹会 .女学生联谊会Whoops! 哎呦(表示惊讶 ,沮丧 ,轻度道歉等)cake course一门课很好修 ,可以说是白送学分的cheese/cheddar钱
hella非常
homey朋友。密友
take no prisoner(多指教授 )考试很严格,而且不 留活 口 这些“流行语”有的反映学校社团 .例如 fraternity和 sorority;有 的反映学校生活,例如 ride,playe等;有 的则反映学校学习.例如 cake course和 take no prisoner· 在中国,校园“流行语”也举不胜举,同样反映 了当下学校生活文化的个个方面。例如:
郁闷
我晕/我倒
猪头
恶心
变态
亲爱的
爽
汗
东东 (东西 ,玩意)
特困生 (特爱睡觉的学生 )
挂 了 (考试不及格)
这些校 园“流行语”在同学之间 口头相传 ,迅速成为校园语言文化的一部分 。使用这些“流行语”不仅易于与同学沟通交流,而且加强了作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美国青年流行语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青少年“流行语”及其反映的青少年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我们对一些在 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进行 了有关 “流行语”的问卷调查。他们中间以及他们的朋友经常使用的“流行语包括 :
Whatever
Fabulous
Awesome
Cool
Tight
Let’S hang out tonight..
He is chill
I’m crashed.
epic win/fail
Google it|to google
to wiki
to friend(make friends)
在这些流行语中,有些是感叹词,表达情绪,例如:fabulous,awesome,tight等;有些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例如 Let’S hang out tonight.通过该 “流行语”可 以看出美国青少年丰富自由的夜场活动 。他们经常和朋友同学一起泡吧、在家举办聚会等等;有些则是关于学习的,例如 :to google,to wiki.。大部分中国青少年对 google搜索引擎都很熟悉 ,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查资料时经常会使用 。wiki全名为 wikipedia是一种在欧美国家广为使用的网络百科全书.能够搜索到各种信息,包括政治 、科技 、文化、教育 、法律等等。 在对 留学 中国的美 国青少年调查的过程 中 ,我们注意到 ,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 自己已经说出了许多“流行语 ”,部分原 因可能是“流行语”已经成为他们语言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 日常交流时 ,“流行语”会 自然 、不经过思考无意识 的脱 口而出。而正是这些“流行语 ”形成 了青少年特有的语言风格并折射着青少年独有的社会文化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社会心理 、文化等特征在青少年“流行语”中表现极具明显的时代特征。青少年处在身体心理急剧变化时期 ,了解其社会心理 、文化 、心态等对学校 、老师 、父母具有重大意义,而心理文化因素很难捕捉 。只有在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上间接获得 。研究青少年 “流行语 ”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进入青少年世界的途径。了解青少年“流行语 ”不仅能使家长、老师 了解青少年的个性 、好恶 、文化等,同时也为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奠定 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少年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s)因轰轰烈烈的青年文化运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西方社会的无赖青年、光头仔、摩登派、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粗野男孩(ruddy body)等诸多的亚文化更多的是以反叛的形式呈现于社会,所以学者们的主要研究视点是“亚文化”形式之下的犯罪、暴力、颓废、甚至是等负面的、消极的社会影响。当代中国对诸如流行歌曲、知青亚文化、无厘头、大话文艺、漫画迷、网络文化、粉丝文化、客文化等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由于受到西方早期亚文化理论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研究多于正面分析的倾向。这种研究倾向是将亚文化置于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视野下进行,主要关注其社会影响。但是青少年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青少年群体自发的创造和传播的文化形式,仅仅是青少年群体心理表达的一种文本而已,霍尔认为“它是青年人自我表现的场所。”①所以,透过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解读和引导青少年应该是一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一、青少年亚文化的主导方向是积极的成长
纵观历史,观察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极端与“反叛”的表现也只有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仅仅极端的走过了10年左右的历程,在更多时空中,青少年是以丰富的、独特的、多元的、新颖的、温和的文化生活方式呈现于世人,青少年借助诸多的亚文化形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被社会认可的、独特的而积极的文化,如,从嬉皮士到雅皮士、从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到当代街舞等。青少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有时代价惨重,但追求生命意义的心理目标,在整体上,宏观上,使得青少年亚文化逐渐的走向成熟。反叛不是青少年亚文化的目的,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发展的不协调和扭曲。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也曾有街头的身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时髦青年”,也有留着长发、听着邓丽君歌曲的“另类人士”,然而30多年过去了,青少年亚文化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文化生活,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尝试,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体验的探索。许多曾经的“亚文化”形式或内容,逐渐的被社会主流所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的成分。如,当年极为流行的“粤语歌曲”中,许多已经成为现代的励志歌曲,很多流行歌曲也成为人们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有效形式。
青少年在其涉世未深、急于了解社会和自我时,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建构一种自己能够感觉到的、存在于内心的价值体系与精神世界,进而体验和建构自己能够有效适应的文化生活。尽管有些青少年亚文化表现的比较极端和消极,但是诸多的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年轻人的积极行动。”②
二、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工业社会在带给人们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种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等负性的价值取向,带给人们理想化、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现代化即理性化”,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以科学技术、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具体形式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左右着我们的全部社会行为。使得人们无休止地追求着真理、完美和财富,在价值判断中,处于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两极的选择之中,精神世界被割裂和线性化,使得人在其精神生活中焦虑频频,不甚重负。青少年借助种种自己认可的文化形式,常常不求其高雅和规范,只求一种表达,甚至是呐喊,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更多的是人的情感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最不容易触犯理性与规范的。只要你去解读一下流行歌曲的曲调与歌词,即可略见一斑。例如,透过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你会解读出青少年内心的烦恼和无奈。也要看到,在这种亚文化表达之外,他们总体上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接受还是很自觉的。
当代社会,青少年亚文化虽然层出不穷,其中的主要意义是作为一代人、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用他们的方式,对文化的变迁与引发的精神震撼的回应,尽管在许多方面不尽人意。美国人类学家,著名的文化心理学家的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在她的《文化与承诺》指出,“20世纪末,我们将走向融为一体的世界性文化的洪流之中,并且真正使做一个完全清醒的世界公民的梦想成为现实,而这正是人类现状之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赫然醒目的特征。”③“不论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变化的同时未能创造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所有外来文化和原始文化,了解这些文化的成员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全部贡献。”④米德还提出了后喻文化的理论,用以说明当代社会的变迁、青少年在成长中已经参与了文化的创造。青少年亚文化可以被视为在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的自我建构
1992心理学家K.勒温将青少年称为“边缘人”(Marginal men),指出其特点是缺乏安定感、容易神经过敏和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常常靠自己的文化来对抗成年人的主流文化,以取得某种安定感⑤。实质上所谓的对抗,就如同心理学意义上的青少年要与父母进行情感分离一样,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分离是为了从更深的意义上与父母保持更为持久的情感关系,没有分离就没有成长。反抗只是一种“空”的境地,远离价值判断,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在避开价值判断的空间进行的对话和表达,用以独立的体验世界的意义。
成人的教导、书本知识的学习、习题的练习主要掌握的是经验,参与文化的创造和表达则是一种体验,体验可以从中发现和获得意义,这也是青少年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立的社会地位时的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实质上,成人如果以平常心加以反思就会发现,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有过属于自己那个时代青少年的特有的亚文化形式和内容。实际上,当青少年心理能量发展起来以后,这种文化的表达形式就不具有原初的魅力了,高中生就远没有初中生对影视文化和明星有那种狂热的追捧,大学生群体理性成分也大大胜于中学生。青少年个体在对群体的亚文化形式传播中,也保持着独立的判断能力,许多低俗的文化形式,并没有绝对广泛的市场。因为亚文化的传播只是成长中的过程和手段,而非目的。青少年更多的是诸多的文化的体验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成长中的一种重要的文本和教育资源。青少年亚文化不同于反文化。反文化是以为其主要目标,而亚文化则是一种中间状态的文化形式和文本,其主要的目标是独立的价值体验、情感表达与心理成长,所以透过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与状态应该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青少年亚文化以其娱乐性、丰富性、普及性被广大青少年所热衷。如果能够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鉴赏能力,培育其文化表达才能,通过价值体验的方式传承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青少年亚文化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主导因素,有效地伴随与促进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特注:本论文为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青少年学生亚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为07SJD880035课题的研究论文
①Stuart Hall and Paddy Whannel,The Popular Arts,Boston;Beacon Pres②③New York,Pantheon Books,1967,P276
②③④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等译《文化与承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⑤Lewin,K.ResolDing Social Conflicts[M].New York:Harper,1948
参考文献:
1.(美)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卢德平著.《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