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03:56: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技术概论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安全技术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本专业隶属的一级学科为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是针对大型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保证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目标,主要进行监测技术、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该专业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结构健康监测与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监测与诊断系统、监测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等研究。
2)结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主要包括结构健康诊断理论和技术、结构健康状态及安全评估技术等研究。
3)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既有结构检测技术、仿真分析技术、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寿命评估、结构控制及加固技术等研究。
4)大型施工机械安全技术与工程:主要包括大型施工设备的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施工控制与安全管理等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年制,学制2.5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2~3.5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学分积要求是学位课学分积不少于51,选修课学分积不少于15,总学分积不少于66。
课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A:平时成绩(20%)+闭卷考试(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闭卷考试(50%)+课程论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时成绩(30%)+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课程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
ⅠⅡⅢ
公共课学位课
100401自然辩证法322√人文分院B
1004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1√人文分院B
101201公共外语64+324√√外语系A
100001专业外语161√B
基 础 理 论 课111105数值分析483√数理系A
111108应用数理统计322√数理系A
111103随机过程483√数理系A
111003有限元法基础483√工程力学系A
专 业 学 位 课121701安全系统工程322√大型结构所B
121702现代结构测试原理322√大型结构所B
121703智能材料与结构322√大型结构所B
120101桥梁结构理论483√土木分院A
120102高等结构动力学42+63√土木分院B
120103高等岩土力学40+83√土木分院B
120105高等混凝土结构学483√土木分院B
120106高等钢结构理论483√土木分院B
120803数字信号处理322√电气分院A
130907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322√计信分院C
选 修 课131701结构工程仿真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2风险分析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3结构健康监测实验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4现代传感器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5风工程概论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6结构振动与控制322√大型结构所C
130118工程抗震24+82 √ 土木分院C
130109弹性薄壁杆件理论322√土木分院C
130116环境岩土工程与灾害防治322√土木分院C
131002结构分析及反分析方法322√工程力学系C
13090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322√计信分院C
131201日语161√外语系C
130401人文社科系列讲座161√人文分院C
必 修
环 节140001科研(教学)实践1√D
140002学科前沿报告与学术活动8次1√√D
141501信息检索161√图书馆C
补修课程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要求做到:
1、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第三学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统一交培养单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实验性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四学期(5月底)进行,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和指导,保证论文顺利完成。
5、学位论文送审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4月10日。
6、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硕士点负责人: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分委员会公章)
引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
网络安全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网络安全来源于安全策略与技术的多样化,如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技术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网络的安全机制与技术要不断地变化;第三,随着网络在社会各方面的延伸,进入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防火墙概述:
1.1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建立在两个网络边界上的实现安全策略和网络通信监控的系统或系统集,它强制执行对内部网络(如校园网)和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访问控制。
......
目录
引言:
1.防火墙概述
1.1什么是防火墙
1.2防火墙的四大功能
2.防火墙的分类
2.1从防火墙的软、硬件形式划分
2.2按照防火墙防御方式划分
2.3按防火墙结构划分
3.防火墙的选择
3.1总拥有成本
3.2防火墙本身是安全的
3.3管理与培训
3.4可扩充性
3.5防火墙的安全性
4.防火墙的发展前景
4.1在包过滤中引入鉴别授权机制
4.2复变包过滤技术
4.3虚拟专用防火墙(VPF)
4.4多级防火墙
结尾语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张炯明.安全电子商务使用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2)吴应良.电子商务概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3)游梦良,李冬华.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广州.广东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
(4)祁明.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1.企业电子办公系统中的安全需求
电子办公系统建设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总需求是安全保密、可信可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满足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需求;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确保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可靠;行为的不可抵赖性,保证在所有业务处理过程中,办公人员行为和系统行为的不可抵赖,以便审计和监督;实体的可鉴别性,是实现监管及其他方面需求的必要条件;对象的可授权性,针对政务工作的特点,要求具有对对象灵活授权的功能,包括用户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系统的授权等;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破坏。
2.企业电子办公系统安全保障防火墙技术
针对安全需求,在电子信息系统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技术,包括安全技术和密码技术,对涉及到核心业务的网,还要采用物理隔离技术进行保护。这些技术作用在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对信息系统起着不同的安全保护作用。在网络层主要应用的技术有防火墙、VPN、SSL、线路加密、安全网关和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层则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以及安全的传输协议;应用层安全技术主要涉及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或文件加密和PKI技术。
从网络安全角度上讲,它们属于不同的网络安全域,因此,在各级网络边界以及企业网和Internet边界都应安装防火墙,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根据既定的安全策略允许特定的用户和数据包穿过,同时将安全策略不允许的用户和数据包隔断,达到保护高安全等级的子网、阻止外部攻击、限制入侵蔓延等目的。防火墙的弱点主要是无法防止来自防火墙内部的攻击。
3.内网和外网隔离技术
企业电子办公网络是由政务核心网(网)。随着各类机构内部网络业务系统(也称内网)和公众互联网(也称外网)的不断发展,许多业务系统正在逐步向互联网转移,使得内外网的数据交换和互联成为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人们对内外网互联的担忧,所以出现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内外网的数据交换问题而又不影响内网的安全性,如采用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方法,将核心网与其他网络之间断开,将专用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之间逻辑隔离。隔离技术的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五代。
3.1隔离技术,双网机系统。
3.2隔离技术,基于双网线的安全隔离卡技术。
3.3隔离技术,数据转播隔离技术。
3.4隔离技术,隔离服务器系统。该技术是通过使用开关,使内外部网络分时访问临时缓存器来完成数据交换的,但存在支持网络应用少、传输速度慢和硬件故障率高等问题,往往成为网络的瓶颈。
3.5隔离技术,安全通道隔离。此技术通过专用通信硬件和专有交换协议等安全机制,来实现网络间的隔离和数据交换,不仅解决了以往隔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网络隔离的同时实现高效的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它透明地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成为当前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4.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信息交换安全的基础,通过数据加密、消息摘要、数字签名及密钥交换等技术实现了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用户身份真实性等安全机制,从而保证了网络环境中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安全。
加密技术的原理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加密:E k1(M)一C
解密:D k2(C)一M
其中E为加密函数;M为明文;K为密钥;D为解密函数;C为密文。按照密钥的不同形式,密码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和单向散列函数。
在对称密码算法中,使用单一密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典型的对称密码算法是DES、IDEA和RC算法。这类算法的特点是计算量小、加密效率高。但加解密双方必须对所用的密钥保守秘密,为保障较高的安全性,需要经常更换密钥。因此,密钥的分发与管理是其最薄弱且风险最大的环节。
在非对称密码算法中,使用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当两个用户进行加密通信时,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所发送的数据;接收方则使用自己的私钥来解密所接收的数据。由于私钥不在网上传送,比较容易解决密钥管理问题,消除了在网上交换密钥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所以特别适合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典型的非对称密码算法是RSA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速度慢,不适合加密长数据。
非对称密码算法还可以用于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主要提供信息交换时的不可抵赖性,公钥和私钥的使用方式与数据加密恰好相反。
单向散列函数的特点是加密数据时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解密还原,只有使用同样的单向加密算法对同样的数据进行加密,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单向散列函数主要用于提供信息交换时的完整性,以验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
5.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 1)
PKI技术是电子政务安全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数字证书的颁发和管理,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完善的密钥和证书管理机制,具有用户管理、密钥管理、证书管理等功能,可保证各种基于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机制在系统中的实现。
PKI提供的证书服务主要有两个功能,即证实用户身份的功能及保证信息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功能。它最主要的组件就是认证中心(CA)。CA颁发的证书可以作为验证用户身份的标识,可以有效解决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它是电子政务网中信任篚基础。
在CA颁发的证书基础上,可以实现数字信封,数字签名、抗否认等功能,提供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等电子政务系统中所必需的安全服务。
6.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做到对网络边界点雕数据进行检测,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进行检测,入侵着的蓄意破坏和篡改,监视内部吊户和系统管运行状况,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又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侵行为自规律,实时对检测到的人侵行为进行报警、阻断,关键正常事件及异常行为记录日志,进行审计跟焉管理。
IDS是对防火墙的非常有必要的附加,而不仅是简单的补充。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还可以与防一墙进行联动,一旦发现由外部发起的攻击行为,将一防火墙发送通知报文,由防火墙来阻断连接,实现秀态的安全防护体系。
企业电子办公的安全保障是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各种安全保障设施必须和系统建设同步实施,同时要加强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增强系统使用和系统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系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26-03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涉及通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范围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密码学基础、密钥分配与管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信息安全应用软件、企业与个人信息安全、Web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法;且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一些信息安全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学时分配为: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强、信息量大且抽象,而授课对象是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尚不丰富,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更好地将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具体的实验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还能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就成为我们在教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媒体使用不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集中起来,现在虽然有多媒体教室,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课件多是对书本内容的罗列,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少。而课程内容较多且抽象,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应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 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程脱节。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算法和协议,如密码学涉及到大数大因数分解问题、离散对数问题、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等,这体现了信息安全专业与数学基础学科结合的紧密性。而在课程开设中,往往认为该课程是入门课程,而忽视了对数学课程的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感觉较难掌握。
(3) 重理论,轻实践。“信息安全概论”是信息安全学科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为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开设,因此,该课程旨在对学生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对信息安全学科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信息安全主要讲解内容包括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安全协议及安全技术等几个部分。在开设课程过程中,由于片面注重理论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的教学。然而,由于该课程是为低年级学生开设,很多同学在听课过程中,感觉内容比较抽象,无法正确理解课程内容。如:RSA大数分解等内容,如果学生只是被动记忆公式和算法,而不借助实践性环节,如创新性实验、课程学习讨论、课程设计环节,等,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没有保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组对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改进。
2.1课件的改进
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课件的制作。课件的内容不能仅是课程内容的罗列,而是要对课程内容跨章节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包括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如在讲解密码学、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章节后,学生具备了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但是知识点比较分散,对信息安全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教学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综合应用实例讲解。如以电子商务安全综合应用实例,该综合实例讲解安排在讲授完各个章节内容以后,共2学时。内容是设计典型企业网络拓扑;运用对称密码学,如DES算法为基本加密手段对电子交易进行加密,利用非对称密码学,如RSA算法;采用数字信封方式,对DES会话密钥进行加密分发;采用防火墙对企业网络进行防护;交易过程采用SET协议保障安全。这样,学生就能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将信息安全中理论性强、极其抽象的内容制作成 Flash 动画。例如在讲述DDoS攻击时,学生对攻击者侵入傀儡机,并利用傀儡机攻击的过程很难理解。可用 Flash 动画来演示,以便在课上形象讲解黑客是如何对傀儡机进行控制,并对受害网络进行入侵的。特别将洪泛攻击的特点用动画方式,一步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这种课件也便于学生在课下自主复习。
2.2重视数学基础
信息安全涉及大量的基础协议,如密码学中的RSA算法就涉及近世代数的基础知识。因此,需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同时,在讲授该算法之前,先对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复习时以要点讲解为主,如:欧拉函数的定义,逆元的求解方法,等。对于逆元的求解,可以以具体的RSA实例进行讲解。另外,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上机练习,利用数学基础进行编程实验,加深对密码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上机题:若有明文public key encryptions,请设计RSA加密算法对该明文进行加密,编程实现密钥的生成。学生就能通过上机实践,熟悉RSA算法的原理,并理解每个步骤的计算过程。
3改进实验方法
课堂讲授之外,还要对实验课进行合理安排。实验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协议实验和信息安全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配套实验内容
其中,信息安全协议实验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安全协议及算法,了解安全协议的应用范围。掌握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审计、追踪、可用性、抗抵赖等方面),综合运用安全协议的能力。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目的是将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审计、追踪、可用性、抗抵赖等方面),在OSI或者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予以考虑,并且结合安全管理策略在网络安全方案中予以保障,从而构成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方案。
实验课程中,教师先利用原型系统对实验效果进行演示,特别对网络攻防相关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内容有针对性,以便于学生结合课堂上的实例讲解,理解信息安全的抽象内容。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并写课程小论文,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对于数字签名的实验,可让学生分成两组,在一台实验机器上完成信息的生成、签名、发送,在另一台机器上,对网络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完整性校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安全需求,具体如下:设计一在线考试系统,并从以下几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提供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信息加密等功能,从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几方面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提供客户机、服务器的认证功能,保证考试过程的有效性。
提供客户机、服务器通信加密功能,保证通信内容的机密性。
恶意代码、蠕虫、病毒防御功能。
数字证书体制设计。
这一用户需求巧妙地将实践教学的知识点隐藏了起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分析问题的空间。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需求分析,反刍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确定采用何种安全技术,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关于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方法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基础知识、安全协议,形象、实例地配合实验进行讲解从而变得易于理解。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此方法在我们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昭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0):30-32.
论文关键词:高师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检索能力风靡全球.
网络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而且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犯罪,所有这些使得高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从事网络教学、实践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因为,自己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利用这些技术从事违法活动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违法与不违法只是一两条指令之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老师去影响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信息安全法律课程作一些探讨.
1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全校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非师范除外)、实践教学课程”四个大类,下面仅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介绍.
1.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组织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均为必修课.目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按学科进行培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转专业等需要,原则上各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相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1.2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主要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可以开设2—3个方向作为限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任一方向课程组中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修读.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1.3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对于它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现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发展要求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现有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设置的,但这一设置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广泛的使用网络、更关注信息安全这一事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自觉维护起信息安全的责任,作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应该考虑到教育学生不得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从事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
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信息安全学科群体系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该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杂.
仅就法学而言,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学领域就包括:刑法(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病毒等)、民商法(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知识产权法(著作权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等许多法学分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一项单一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是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过程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任务.
高师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与信息安全专业一样多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技术类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编程能力、黑客软件的使用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且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例如“YAI”这个比CIH还凶猛的病毒的编写者为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可行性技术与法律原本并不关联,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与法律却深深的关联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国都不难发现诸如像数字签名、PKI应用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对法律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在面临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新可能的时候,对这些可能性做出选择扬弃、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技术思维的影响,重视信息安全中的法律范畴.
根据前面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分析可知: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很容易转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上,加之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最热门技术之一,因此,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开设一些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选修课程学生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有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管理等学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使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这一新技术,我们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专业选修课.我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每学期都对知识内容进行更新.
(2)对涉及到的基本知识面,分别采用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如有操作系统、密码学基础、防火墙技术、VPN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等.
(3)对先修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都可设了相应的先行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如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和数论基础等课程.
(4)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密码学晦涩难懂的概念,不安排实验实训,不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防火墙技术只有通过亲手配置和测试.才能领会其工作机理.对此我们在相关的课程都对学生作了实践、实训的要求.
4涉及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
信息安全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法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网络技术、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4.1目的多样性作为信息安全的破坏者,其目的多种多样,如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利用网络获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利用网络显示自己的才能等.这说明仅就破坏者方面而言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4.2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交织,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甚至超过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推动力.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到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国民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4.3技术的复杂性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又涉及到网络、编码等多门学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法律作支撑,而且研究法律保护同时,又需要考虑其技术性的特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
4.4信息安全法律优先地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不是靠一部法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各分支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因此,信息安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兼具有安全法、网络法的双重地位,必须与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同步建设,因此,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
5高师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内容教学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方法,了解所涉到的常见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
而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对信息安全知识作较全面的掌握,也不可能过多地研究密码学理论,更不可能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所涉到的法律法规,为此,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初步掌握涉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安全构建等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6高师信息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课程设置探讨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其中多数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层面,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课为主,作为信息安全课程的补充.主要可开设以下选修课课程或讲座课程.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讲座:本讲座力图改变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使操作人员知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学生首先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层面了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简介等.
(2)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识别黑客攻击手法,熟悉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的安全配置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种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3]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国家发改委能源所.2006,(10):12.
[4] 江哲生,董卫国.国产1000 MW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综述[J].电力建设.2007,(3):1.
[5] 宋继红,石家骏.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简介[J].人文社科,2005,(4):2.
[6]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Knowledge[M]. 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00:236-241.
[7] RALPH L, IRW S. L. Reducing Project Risk[M]. England: Gower PublishingLimited Gower House, 1997:163-171.
[8] DEL C A, DELA C M P. Integrated Methodology Project Risk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2, 128(6):773-785.
[9] 王金海.做好锅炉压力容器基建监督检验工作[J].电力建设,2004(4):7.
[10] 樊乐乐.“5+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方法及研究[D].天津大学学报.2008,(6):41.
[11] 胜.国电泰州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D].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3.
[12] 厚金库.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13] 苏志坚、林法戴.项目管理在进口设备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8,(6):3.
[14] 孙森.项目过程质量控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学报.2006,(5):10.
[15] 朱玉桥.长春二热扩建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2005,(11):12.
[16] 施国洪.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5.
[17] 王长峰,李建平,纪建悦.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7-112.
[18]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49-53.
[19] 施国洪,陈敬贤,马汉武,等.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多资源约束项目优化调度 [J].工程设计学报,2008,15(2):140-156.
[20]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101-132.
[21]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国电北仑电厂三期工程#6机组焊接专业施工组织设计[Z],2007:12-34.
[22] 万长华.TJ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6:10.
[23] 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78-91.
[24] 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8-40.
[25] 沈建明.浅谈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J].建筑经济.1997,(5):32-35.
[26] DAVID J B,LYNNE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Focu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J].The TQM Magazine , 2007,19(1):50-61.
[27] 邢文英.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回顾与思考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8):12-31.
[28] SHIEH H M, WU K 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n Building Planning Phase: an Empirical Study of Real Estate Industries in Taiwan[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002, 13(1):133-51.
[29]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仑电厂2×1000MW机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厂锅炉安装质量检方案.2006:20-21.
[30] ARTTO K, MARTINSUO M, DIETRICH P. Project Strategy: StrategyTypes and Their Contents in Innovation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 2008, 1(1): 49-70.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Z].
[32] 郝玉玲.大顶子山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2007:42-50.
[33] Kuihui ye,Weiyanjiang.Project competition intensity(PCI)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a case study in China.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2005,26:4.
[34] TAYLOR W A, WRIGHT G H.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QM Implement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 and Failure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31(2): 97-111.
[35] Hollyoak,David M..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on complex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search Report - University of Sydney, School of Civil and Mining
Engineering, May, 1995, p1-64
[36] 姜建民.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0.12(2):14-17.
[37] 黄存旺.浅谈火电厂焊接施工质量管理[J].机械工人.2002,(7):31-36.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检索能力风靡全球.
网络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而且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犯罪,所有这些使得高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从事网络教学、实践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因为,自己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利用这些技术从事违法活动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违法与不违法只是一两条指令之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老师去影响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信息安全法律课程作一些探讨.
1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全校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非师范除外)、实践教学课程”四个大类,下面仅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介绍.
1.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组织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均为必修课.目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按学科进行培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转专业等需要,原则上各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相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1.2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主要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可以开设2—3个方向作为限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任一方向课程组中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修读.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1.3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对于它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现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发展要求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现有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设置的,但这一设置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广泛的使用网络、更关注信息安全这一事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自觉维护起信息安全的责任,作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应该考虑到教育学生不得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从事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
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信息安全学科群体系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该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杂.
仅就法学而言,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学领域就包括:刑法(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病毒等)、民商法(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知识产权法(著作权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等许多法学分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一项单一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是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过程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任务.
高师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与信息安全专业一样多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技术类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编程能力、黑客软件的使用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且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例如“YAI”这个比CIH还凶猛的病毒的编写者为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可行性技术与法律原本并不关联,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与法律却深深的关联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国都不难发现诸如像数字签名、PKI应用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对法律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在面临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新可能的时候,对这些可能性做出选择扬弃、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技术思维的影响,重视信息安全中的法律范畴.
根据前面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分析可知: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很容易转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上,加之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最热门技术之一,因此,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开设一些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选修课程学生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有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管理等学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使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这一新技术,我们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专业选修课.我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每学期都对知识内容进行更新.
(2)对涉及到的基本知识面,分别采用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如有操作系统、密码学基础、防火墙技术、VPN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等.
(3)对先修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都可设了相应的先行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如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和数论基础等课程.
(4)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密码学晦涩难懂的概念,不安排实验实训,不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防火墙技术只有通过亲手配置和测试.才能领会其工作机理.对此我们在相关的课程都对学生作了实践、实训的要求.
4涉及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
信息安全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法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网络技术、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4.1目的多样性作为信息安全的破坏者,其目的多种多样,如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利用网络获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利用网络显示自己的才能等.这说明仅就破坏者方面而言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4.2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交织,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甚至超过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推动力.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到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国民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4.3技术的复杂性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又涉及到网络、编码等多门学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法律作支撑,而且研究法律保护同时,又需要考虑其技术性的特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
4.4信息安全法律优先地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不是靠一部法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各分支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因此,信息安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兼具有安全法、网络法的双重地位,必须与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同步建设,因此,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
5高师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内容教学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方法,了解所涉到的常见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
而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对信息安全知识作较全面的掌握,也不可能过多地研究密码学理论,更不可能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所涉到的法律法规,为此,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初步掌握涉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安全构建等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6高师信息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课程设置探讨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其中多数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层面,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课为主,作为信息安全课程的补充.主要可开设以下选修课课程或讲座课程.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讲座:本讲座力图改变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使操作人员知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学生首先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层面了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简介等.
(2)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识别黑客攻击手法,熟悉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的安全配置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种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1.建筑安全方向课程设置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建立,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设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指导方针,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为100%。同时根据我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设立非煤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安全方向就业人数占毕业生的40%以上。
根据“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工程CAD、岩体力学、工业通风、消防工程学、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工程学等理论教学课程;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2门课程设计及6周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0周的实习环节,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过程覆盖7个教学学期[1]。
2.建筑安全方向配套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质量,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和土木工程共建)、专业机房、通风防尘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拥有可靠的实习基地,与武汉市政、关山消防、安全评价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实习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过程。
二、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1.示范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黄石市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地区,由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于2005年开始建设,属于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黄石市大冶铁矿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主体,并辅以大冶铁矿周边区域相关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可满足我校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示范中心每次可同时接纳实践教学的学生为60人,通过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的时间,每年可完成总学时达50000学时。
示范中心现有固定实践教学管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占31.3%,副高级职称占50%;校外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26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占61.5%。同时根据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每年对中心内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以保证该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活动执行情况
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是按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编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由浅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此原则并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示范中心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具体包括相关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项目均体现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之中。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不仅可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协调统一,而且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示范中心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均以实践教学单位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完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大力加强与实践教学单位的科技合作,近几年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难点,积极组织师生们进行专题研究,已完成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安全监测技术、矿山规划以及工程管理等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达200余万元,与实践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协作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2]
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性优化
学生在示范中心内完成10周的实习教学,结合建筑安全方向专业课程,对示范中心内的建筑概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将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设计为一个大的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课程的子课题的分步设计。对示范中心内的工业民用建筑按照功能分区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完成《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设计内容;对厂矿的通风除尘系统、防火系统等专项设计,完成《工业通风与除尘》、《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对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开采复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灾害防治专项设计,完成《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
结合示范中心建设,聘请示范中心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选题、指导和应用工作,一方面解决专业指导教师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设计结果在示范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合理设计的结果除了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环节外,还能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其他单位用于指导基地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衔接优化
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也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前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有意识的引入课程设计所要的工程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题、3~4人自由结合分组,进行设计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并与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筛选出适合于本组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后续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原始数据部分也来自于学生前期课程设计的结果,设计内容也是对前期设计薄弱部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或者整体安全系统设计中某一专项安全设计的展开)。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教师为指导的前提,充分肯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3,4]。
示范中心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实习环节的参观、跟班检查等,收集的现场资料作为实习的基本环节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中,专业学生对示范中心内各个环节的建筑系统安全组织、安全设计等有了初步的分析和认识;第6学期,完成《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学年论文,论文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初步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通风、消防、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防护等提出针对性地安全技术及管理对策措施[5];第7学期进行的《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同样会使用建筑安全评价结果的一些基本参数,这些专项安全设计可以看做建筑安全评价相关章节的一个展开;把前述所有资料进行综合也可以看做第8学期毕业设计的结果。当然所有的设计工作都是依据系统安全的理论指导。
3.实践教学环节团队协作优化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和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院级)相结合,进行教学、科研和日常的综合管理工作,专任教师专业覆盖矿井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地质工程、消防工程、遥感技术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在设计、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群策群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2001年,教育部批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编外目录专业率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到134所。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布特点是:在食品工业较发达、粮食和农牧产品产量较大以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办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多[1]。吉林省是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如何正确把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设置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2],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是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1 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面向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流通业、监督管理等领域,培养既具有宽广坚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又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专业[3]。
由于高校所在的行业不同,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高校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所不同,特别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背景[4]。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在原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食品科学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从事食品检测、安全评价、控制和监管能力;具有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基本能力。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工具性知识,达到能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需有四种知识体系的支持,即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关法规、标准,并能从事实际测试、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管理;具有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隐患的能力,能够预测并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将食品、健康、免疫结合探讨相关问题[5]。任何一所高校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各高校只有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与办学特长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才能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6]。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检验,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要求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7]。正确的做法是在提供食品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提供食品的现代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管理、法规等相关知识课程[8]。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三方面考虑[9],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2.1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10],其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主干专业课程的需要、学生的知识及素质结构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基础,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人体生理学概论等,另外,还开设了农业环境学、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品专业导论、管理学原理、网络资源与信息简索、科技论文写作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等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知识打好基础,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10]。
2.3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置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法规与标准等到课程。
2.4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包括粮油及制品检验、食品分子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物流学、食品企业管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乳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加工技术、食品包装学、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外语等21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2.5 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应将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1],实践教学由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组成,教学内容应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2.5.1 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选择实验项目,将实验分为两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精选实验内容,强化滴定分析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食品分析课程实验中的饮料总酸度和有效酸度的测定,选择该实验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是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二是pH计的使用训练。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奠定基础,如酸牛乳检验,完成该实验学生应首先了解酸牛乳的加工工艺等到相关知识,熟悉评定酸牛乳质量的相关检验项目,并查阅相关国家标准,然后选择1~2个检验项目完成实验任务。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保持稳定,一般以4人一组,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以4人小组在课程实训期间完成。根据年级、课程确定两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一、二年级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三、四年级强调逐渐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2.5.2 实习实训教学
实习实训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食品工艺课程实训、仪器分析仿真课程实训、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联合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习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3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业余时间内完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为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行业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应将教学中心放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另外,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的需要,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构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4-37.
[2]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28-233.
[3] 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织,2010(3):36-41.
[4] 安广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2):60-62
[5]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28-229,233.
[6] 李延辉,张传军,王喜萍.应用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76-78.
[7] 杨勇,任键,宋春丽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思考[J].华章,2011(27):170.
[8] 宫春波,仇宏伟,于翠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61-6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必将越来大,各项任务命令和信息交换都以文件形式下发和上报,办公室的大部分工作都与处理文档有关,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一项事务的处理,需要很多相关部门配合,大部分还要异地办理。办理中每个部门经过收集材料、审核材料、开会研究讨论,外加一些其他因素,办完一件事,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尤其是涉及的部门越多,办理时间就越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协同办公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正朝着整合各部门的各项硬、软件资源,统一网络办公的规范标准,实现联合办公的方向发展。研究开发网上审批签名系统是协同办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 系统分析
网上审批签名系统是项技术含量高且又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计算机领域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加解密技术等。
2.1 文档处理类型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处理的文档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发文处理,经部门人员起草后,交部门领导审核,然后找相关部门会签,文档条件具备后转单位秘书,由秘书送单位领导审批签字,再由秘书文件。其中发文处理又分单位发文、部门发文、联合发文三种方式,每种发文方式不同的操作流程其处理过程都一样,只是处理步骤不同而已。
另外一种是收文处理,收文包括上级下发的文件、下级上报的文件以及其他送达本单位的文件,文件收到后由秘书送单位领导批示,秘书再根据领导的批示,交相关部门办理,各部门收到办理的文件后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办理或传阅。
2.2 功能分析
网上审批签名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在统一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标准下,多部门实现跨网络交换信息,同时进行信息加密传输与认证的统一协调办公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审批签名主要包括的应用有签名、批示、盖章、修改文档内容等。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它应具备的功能有:一是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二是材料确认与审核;三是数据共享与数据完整性;四是信息交换、传输与验证;五是操作的排他性与独占性;六是具有操作跟踪机制;七是网络互联互通。
2.3 审批签名模式分析
用户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把文档提交到相关领导和部门,对应人员收到文档后,依照专业范畴、职能分工的不同进行审批、签名。整个审批签名在审批签名系统下将协调各责任部门按照逻辑顺序协同工作,完成事务,最后把事务结果反馈到网上或通知原提交文档用户。
根据流转模式的不同,网上审批签名可分为5种模式:⑴线性模式:该模式是各办理用户依次以流水作业的形式处理,处理顺序不固定。⑵树形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文档依情况分发到相应的部门进行办理。⑶环路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文档按职能分工,按部门进行顺序审批,直到最后审批完毕回到初始用户。⑷汇聚模式:该模式是将审批业务依情况分成若干个小业务,每个小业务由相关部门审批处理,最后汇聚。⑸混合模式:该模式是对一项复杂的审批业务,审批中可能涉及到线性、树形、环路、汇聚等多种模式。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以当前流行的三级体系统结构模式为主,遵循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其中的应用服务器又为分为四层进行设计,一是用户层,二是数据交换层,三是数据验证与跟踪层,四是数据库服务层。整个体系结构如图3.1所示。
第一级客户端主要实现用户在物理端的操作,第二级WEB服务平台主要是应用服务器端的处理,担负着审批签名系统的完全实现,第三级数据库服务器主要是数据存储。
用户层主要实现用户登录、注册、用户基本资料的修改,文档提交、审批签字流程查询、文档审批状态查询、文档审批签字结果通知、文档检索与查询、后台管理、监控(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可以随时监控某一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即时进行督办)等。
数据交换层是协同办公平台的核心,是实现跨网络协同工作的集成平台,主要功能是构建网络间的信息交换体系,统一信息交换规则与标准,接受客户端服务请求,并进行审批签字操作,主要实现功能有审批、签字、盖章、手写签名、数位屏……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学习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安全课程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网络站点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和安全电子交易,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以下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1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的问题分析
1.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由于培养方向不同,课程内容上应有所区别。但目前,市场上信息安全课程内容偏向本科学生较多,理论部分太强,实践部分缺乏,课程内容中缺少针对企业和用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内容。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教学方法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
在教学中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以教师教为主,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误认为学生知识学得多水平就高,学得少人才质量就低。而很少去问这些知识对学生是否有用,所授知识可否很快转化为技能?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是否具备竞争力?
1.3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实用性和综合性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课、方法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的实践训练项目大多是一些安全工具的应用,比如像扫描工具、抓包工具、文件加密、杀毒软件等等,仅仅是这些应用工具的罗列,学生对每个工具的应用都只掌握了一点点,实践项目不具备典型性,没有综合训练的项目,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训练后对现实中的遇到一些综合性的网络安全问题仍不能解决。
2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2.1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首先,我们应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能用、够用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认真思考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充分利用教学手段,细化能力目标,以确保人才培养按照确定的培养方向发展。对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突出能力训练,真正做到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那么怎样在任务驱动中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安全课程我们可以打破章节概念,确定学习完课程
作者简介:李胜华(1980-),女,软件工程硕士、助教,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信息与技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分布式系统,主编本校实训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
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围绕着综合项目实现,将课程分成两大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通过若干个子项目训练来实现。根据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以下各模块,每个模块分若干个了项目。如下表所示:
综合项目教学模块子项目
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信息安全防御模块训练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Sniffer工具的应用
数据、文件的加密
防火墙技术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入侵检测技术
信息安全攻击模块训练135端口攻击获取肉鸡
木马攻击
网吧主机的入侵
网站的攻击
代码漏洞攻击
密码破解技术
SYN FLOOD攻击
ARP欺骗攻击
2.2突出能力目标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应突出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后能做什么,比如在进行现代密码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文件加密、解密的过程和作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个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招投标文件”传输过程作为案例。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告知学生要达到两个能力目标:
(1) 能利用MD5工具验证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后,文件是否完整、真实。
(2) 能利用PGP加密系统对文件进行加密,使文件传
输过程中不被窃取。
2.3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是关心学生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而是关心学生做过什么,会做什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会什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检索与查询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讲实例,多做实验,实例的讲解、实验的完成紧紧围绕项目进行,同时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为辅,对于有些项目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索资料、进行实验,完成项目任务。
2.4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写实验报告、论文,培养学生文字综合能力素养、文字处理能力素养,可以在项目教学中模拟企业氛围,分成项目小组,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职位分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结语
总之,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石淑华,池瑞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袁媛.“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102-103.
[4] 宋玮.“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B07):213-215.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She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