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07:57: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技术开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在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7110.6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61.17亿元,年均增长24.1%,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8.6%[1]。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一些核心领域缺乏原创性技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结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持续攀升,R&D经费从1998年的56.45亿 元,增长到2007年的545.32亿元,年均增长28.44%;R&D人员总量也有大量增长,从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长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长14.94%。但与此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207.25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03.222亿元,年均增长只有26.68%,比R&D经费年均增长率还低[1]。由此可见,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中国在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新资源的总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问题,特别是在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效率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论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R&D测评系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国外学者做过相关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统框架模型——B-S模型,认为R&D系统方法由输入、处理系统、输出等八个主要的单元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从影响R&D绩效的权变因素、测度方法和技术等构建了R&D绩效测评系统[3]。Bourne(2000)等认为,实施一个完整的绩效测度体系应包括绩效测度的指标设计、测度指标的选取等四个步骤[4]。Begemann(2000)提出一个动态的绩效测度体系框架[5]。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运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从不同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进行了测度。余泳泽(2009)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6]。官建成、陈凯华(2009)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松驰测度和临界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7]。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8]。
综上文献,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测评及影响因素,对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专门研究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评,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界定?创新效率如何测评?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找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并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加快发展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政府的产业结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基于创新链视角,运用DEA方法从两阶段测度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及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1.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
在创新的产出方面,专利是一个被经常采用的指标(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颖,2005[11];刘树、张玲,2006[12])。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且申请量很少受到专利授权机构审查能力的约束,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刘凤朝,2006[15] ,白俊红等,2009[16])。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创新产出的另一个指标,但其中的新产品,若源自于三种专利中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技术含量没有发明专利高。鉴于此,本文放弃“新产品销售收入”而以“发明专利”相对近似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始性。
由于原创性产业的界定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到目前为此,学术界难以找到比发明专利更好的反映原创性替代指标。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数占三种专利申请总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较好地反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水平。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从1999-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里以“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百分比(临界值暂定为70%)”从高新技术产业的17个行业中筛选出反映相对原创性较高的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12个行业。需要说明的是,原创性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是原创性相对发达的国家,临界值可适当放大。
2.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度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对效率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现已广泛应用于银行、高校、医院、保险公司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的效率评价。现有文献中,有关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开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每个行业为基本决策单元测度其创新效率。对于任一决策单元DMU0,其对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为决策单元的个数,和分别为输入与输出变量的个数,为投入要素,为产出要素,为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则决策单元DEA有效;若,且或时,则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若,则决策单元非DEA有效[17]论文提纲怎么写。
3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两阶段测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四大环节。由于生产环节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为简化起见,本文只研究原创性高新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的两个阶段,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见图1),分别测度两阶段的创新效率。
3.1 两阶段的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技术开发阶段
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指标:R&D经费,R&D人员。产出指标:拥有发明专利数,属于一种中间产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它是指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的能力,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原创性科技产出。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数据的缺失导致采样不全面;技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性;价格因素导致数据的虚增或虚减。(1)在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动平均法和线性插值法弥补了部分产业在某些年份数据缺失的问题。(2)科技从研发投入到新专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各种创新活动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性,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几个月到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几年不等,且时有交叉,使得投入和产出数据不对应。本文选择滞后期1 年,投入数据选择1998-2007年,产出数据选择1999-2008年。(3)有关研发经费的平减方面,首先是要确定R&D价格指数来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有关数据,构造R&D价格指数如下:R&D价格指数=0.7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0.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年均定为1998年。然后计算出R&D经费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关于R&D存量的折旧率,参考已有文献通常采用的折旧率,基年1998的R&D存量,这里用所有时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则1998的R&D经费存量用公式表示为,以后各年的R&D经费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的方法推导得:。
2.成果转化阶段
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指标:技术投入为技术开发阶段产出,即拥有发明专利数(反映原创性科技产出),经费投入为技术改造经费,人员投入为科技从业人员。产出指标:考虑到要求能直观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商业上使企业获利的能力,以及市场通过吸收技术创新而带来增强竞争力的能力,因此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指标。
数据处理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数据的缺失、时滞性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开发阶段相同。价格指数方面,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投入指标技术改造经费选用的平减指数采用R&D价格指数,而在产出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的平减指数的考虑上,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医药制造业中的三个细分的产业;另一类属于机械电子行业即其余的四大产业。因而在这两个产业的指数选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选用化学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后者选用机械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技术改造经费的数据处理在年平均增长率,折旧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处理方法都同研发经费的处理。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分析: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
根据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测算两阶段创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行业
技术开发效率
成果转化效率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药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531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0.266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术开发阶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转化阶段(0.357),说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
综合表1的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行业)的数据结果,得出各个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二维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 两阶段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矩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2个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1个行业处于高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的C区域;落在高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B区域的有5 个行业:中成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仪表仪器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和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D区域的有4 个行业: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个行业都落在低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的A区域。
由图2可进一步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调整方向,具体如下:
A类行业——低开发低转化
航天器、化学药品制造,这些行业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却不显著,同时在成果转化阶段盲目投资,对投资的质量(消化吸收、技术引进等)重视不够。对于这类行业应该两阶段同时加强,既要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B类行业——高开发低转化
仪器仪表、医药类、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行业等,属于国家相对比较传统行业,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近几年国家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开发效率高;但由于经济不可行,技术不确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缺乏转化资金等,导致成果转化率低。这类行业应当在不降低技术开发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
C类行业——高开发高转化
这类行业属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 是其他类型行业发展的目标。这类行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与产出发展比较配套,经济发展基础好,属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锋论文提纲怎么写。
D类行业——低开发高转化
电子类、飞机与雷达类,说明此类行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弱大多是引进后转化,缺乏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效率不高;在成果转化阶段,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了较高的成果转化效率,总体上限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类行业应在不降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图2 整体可看出,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1、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导致技术转化比较困难。高校、科研院所许多研发成果技术含量高,但生产成本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不具备行业生产能力,导致转化困难。二是许多技术不成熟、不稳定,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技术转移中存在很大的风险。2、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为了“科研”而不是为了企业的需求,成果无法迅速转化,科研的重复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导致成果转化效率偏低。3、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强。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属于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和限制技术,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转移。3、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不足。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是技术开发的10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风险性,很难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条件限制,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一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评估机制。四是缺乏风险投资。五是双方信息不对称[18]。
针对以上四类不同的行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单边突破式提升:。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阶段,以其效率低的阶段为突破口,加强投入和产出的配比,以提升B、D类行业的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
渐进式提升:例如或者。对于A类行业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种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将某一项优势发挥至最大,同时再极力弥补劣势,通过B或D区的过渡,最终成功进入成为C类行业。
跨越式发展:,A类行业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手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的跳跃式发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如下 (见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拥有发明专利数
R&D人员
R&D经费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药制造
1
1
1
-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1
0.53
irs
0.0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从表2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crste):
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创新效率较高;而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 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分别为0.099,0.042,0.128,创新效率较低论文提纲怎么写。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731,0.136,0.324,0.53,0.99,分别小于相应行业的纯创新效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效率主要来自规模无效率,可能的原因:这5个行业规模扩张过快,内部协调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业(除中成药制造外)的规模效率分别大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466,创新效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追求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技术开发效率。这为各行业技术开发阶段效率低找准症结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为了探讨1999-2008年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的特点并且寻找未达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个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从投入角度看,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这4个行业都存在研发经费冗余,分别为6239.5万元, 8883.5万元, 25944万元,91780.1万元;相对而言,研发人员显得不足。化学药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这5个行业都存在研发人员冗余,分别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对而言,研发经费显得不足。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松弛。从产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产出松弛分别为23个,14个,存在拥有发明专利总量不足。这些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原始创新力度。这为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术开发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从规模效应来看,除了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这3个行业处于规模效应不变外,其它行业处于规模递增,这些行业可进一步增大研发资源的投入以提高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2.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见(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
拥有发明专利数
技术改造经费
年平均就业人员
化学药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药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飞机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电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电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1
1
1
-
0.0
0.0
0.0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仪器仪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从表3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创新效率(crste):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的成果转化效率(为1.000)达到最佳外,其它行业效率都较低;而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4 个行业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分别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别小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无效率;其他行业的无效率均主要来自纯技术无效率,纯技术无效率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既定的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能力比较弱。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357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创新效率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的追求投资规模,不注重投资效率造成的。这为各行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从产出角度看,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2 个行业的收益性产出不足,相应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1415025.5万元, 918319.9万元。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6个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586274.6万元,211811.9万元,18150.0万元,906360.1万元,54444.3万元,188935.1万元。这些行业要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同时加大新产品出口的竞争性力度。从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国高新技术行业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拥有专利发明数与技术改造经费的冗余分别为39个,27个,16个;相对而言,技术改造经费、年平均就业人员显得不足。仪器仪表制造中年平均就业人员的冗余分别为:10241人,相对而言,拥有专利发明数的技术性投入、技术改造经费显得不足。这为进一步调整其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效率、规模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冗余与松弛状况。研究结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论文提纲怎么写。第二,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第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技术开发阶段,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较高,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相对于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开发阶段的原创性产出(拥有发明专利数)不足。第四,成果转化阶段,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创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业效率较低。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等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第五,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两个阶段的不同行业创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规模无效率,有的源于纯技术无效率。从规模效应看,两阶段的大部分行业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4.2 政策启示
其一,各个行业应根据本行业创新活动是否达到生产前沿、两个阶段的实际投入产出的冗余与松弛、规模性等进行改善,有针对性调整各行业的两阶段的科技投入或产出的方向与幅度,使创新效率尽可能向生产前沿移动。
其二,不同行业根据本行业目前技术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状况,分别单边突破式、激进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
其三,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的成果转化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加大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加大风险投资。完善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合理的评估机制、双方信息的对称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1999-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9,(4):62-74
[7]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19-33
[8]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颖.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2):265-272
[12]刘树,张玲.我国各省市专利发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统计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J].管理评论,2006,(11)43-47
[16]白俊红等.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10)51-61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在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7110.6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61.17亿元,年均增长24.1%,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当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8.6%[1]。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一些核心领域缺乏原创性技术,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结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持续攀升,R&D经费从1998年的56.45亿 元,增长到2007年的545.32亿元,年均增长28.44%;R&D人员总量也有大量增长,从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长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长14.94%。但与此同时,新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207.25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303.222亿元,年均增长只有26.68%,比R&D经费年均增长率还低[1]。由此可见,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只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中国在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新资源的总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问题,特别是在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效率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论文提纲怎么写。
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R&D测评系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国外学者做过相关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统框架模型——B-S模型,认为R&D系统方法由输入、处理系统、输出等八个主要的单元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从影响R&D绩效的权变因素、测度方法和技术等构建了R&D绩效测评系统[3]。Bourne(2000)等认为,实施一个完整的绩效测度体系应包括绩效测度的指标设计、测度指标的选取等四个步骤[4]。Begemann(2000)提出一个动态的绩效测度体系框架[5]。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运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从不同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进行了测度。余泳泽(2009)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6]。官建成、陈凯华(2009)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松驰测度和临界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7]。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8]。
综上文献,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绩效测评及影响因素,对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专门研究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评,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界定?创新效率如何测评?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找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并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加快发展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政府的产业结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基于创新链视角,运用DEA方法从两阶段测度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及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1.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界定
在创新的产出方面,专利是一个被经常采用的指标(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颖,2005[11];刘树、张玲,2006[12])。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且申请量很少受到专利授权机构审查能力的约束,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原始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刘凤朝,2006[15] ,白俊红等,2009[16])。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创新产出的另一个指标,但其中的新产品,若源自于三种专利中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技术含量没有发明专利高。鉴于此,本文放弃“新产品销售收入”而以“发明专利”相对近似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始性。
由于原创性产业的界定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到目前为此,学术界难以找到比发明专利更好的反映原创性替代指标。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拥有发明专利数占三种专利申请总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较好地反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创性水平。为研究问题的方便,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本文从1999-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里以“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百分比(临界值暂定为70%)”从高新技术产业的17个行业中筛选出反映相对原创性较高的中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12个行业。需要说明的是,原创性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是原创性相对发达的国家,临界值可适当放大。
2.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度同类型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对效率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现已广泛应用于银行、高校、医院、保险公司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的效率评价。现有文献中,有关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开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每个行业为基本决策单元测度其创新效率。对于任一决策单元DMU0,其对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为决策单元的个数,和分别为输入与输出变量的个数,为投入要素,为产出要素,为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则决策单元DEA有效;若,且或时,则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若,则决策单元非DEA有效[17]论文提纲怎么写。
3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两阶段测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四大环节。由于生产环节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为简化起见,本文只研究原创性高新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的两个阶段,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见图1),分别测度两阶段的创新效率。
3.1 两阶段的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技术开发阶段
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指标:R&D经费,R&D人员。产出指标:拥有发明专利数,属于一种中间产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它是指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知识产出的能力,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原创性科技产出。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数据的缺失导致采样不全面;技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性;价格因素导致数据的虚增或虚减。(1)在技术开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动平均法和线性插值法弥补了部分产业在某些年份数据缺失的问题。(2)科技从研发投入到新专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各种创新活动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性,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几个月到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几年不等,且时有交叉,使得投入和产出数据不对应。本文选择滞后期1 年,投入数据选择1998-2007年,产出数据选择1999-2008年。(3)有关研发经费的平减方面,首先是要确定R&D价格指数来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有关数据,构造R&D价格指数如下:R&D价格指数=0.7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0.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年均定为1998年。然后计算出R&D经费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关于R&D存量的折旧率,参考已有文献通常采用的折旧率,基年1998的R&D存量,这里用所有时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则1998的R&D经费存量用公式表示为,以后各年的R&D经费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的方法推导得:。
2.成果转化阶段
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指标:技术投入为技术开发阶段产出,即拥有发明专利数(反映原创性科技产出),经费投入为技术改造经费,人员投入为科技从业人员。产出指标:考虑到要求能直观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在商业上使企业获利的能力,以及市场通过吸收技术创新而带来增强竞争力的能力,因此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作为成果转化阶段的产出指标。
数据处理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数据的缺失、时滞性的处理方法与技术开发阶段相同。价格指数方面,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投入指标技术改造经费选用的平减指数采用R&D价格指数,而在产出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的平减指数的考虑上,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医药制造业中的三个细分的产业;另一类属于机械电子行业即其余的四大产业。因而在这两个产业的指数选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选用化学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后者选用机械工业1998年为基年将当年价格核算的经费总值折算为可比价格。技术改造经费的数据处理在年平均增长率,折旧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处理方法都同研发经费的处理。
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分析: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
根据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测算两阶段创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行业
技术开发效率
成果转化效率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药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531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0.266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术开发阶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转化阶段(0.357),说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
综合表1的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行业)的数据结果,得出各个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中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二维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 两阶段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矩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2个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1个行业处于高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的C区域;落在高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B区域的有5 个行业:中成药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仪表仪器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和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术开发效率高成果转化效率D区域的有4 个行业: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个行业都落在低技术开发效率低成果转化效率的A区域。
由图2可进一步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调整方向,具体如下:
A类行业——低开发低转化
航天器、化学药品制造,这些行业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却不显著,同时在成果转化阶段盲目投资,对投资的质量(消化吸收、技术引进等)重视不够。对于这类行业应该两阶段同时加强,既要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B类行业——高开发低转化
仪器仪表、医药类、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行业等,属于国家相对比较传统行业,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近几年国家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开发效率高;但由于经济不可行,技术不确定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缺乏转化资金等,导致成果转化率低。这类行业应当在不降低技术开发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
C类行业——高开发高转化
这类行业属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 是其他类型行业发展的目标。这类行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与产出发展比较配套,经济发展基础好,属于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锋论文提纲怎么写。
D类行业——低开发高转化
电子类、飞机与雷达类,说明此类行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弱大多是引进后转化,缺乏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效率不高;在成果转化阶段,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了较高的成果转化效率,总体上限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类行业应在不降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其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图2 整体可看出,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1、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导致技术转化比较困难。高校、科研院所许多研发成果技术含量高,但生产成本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不具备行业生产能力,导致转化困难。二是许多技术不成熟、不稳定,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技术转移中存在很大的风险。2、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为了“科研”而不是为了企业的需求,成果无法迅速转化,科研的重复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导致成果转化效率偏低。3、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强。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属于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和限制技术,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转移。3、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不足。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是技术开发的10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风险性,很难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条件限制,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一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评估机制。四是缺乏风险投资。五是双方信息不对称[18]。
针对以上四类不同的行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单边突破式提升:。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阶段,以其效率低的阶段为突破口,加强投入和产出的配比,以提升B、D类行业的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
渐进式提升:例如或者。对于A类行业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种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将某一项优势发挥至最大,同时再极力弥补劣势,通过B或D区的过渡,最终成功进入成为C类行业。
跨越式发展:,A类行业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手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的跳跃式发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如下 (见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拥有发明专利数
R&D人员
R&D经费
化学药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药制造
1
1
1
-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飞机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53
1
0.53
irs
0.0
电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电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仪器仪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从表2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阶段的创新效率(crste):
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创新效率较高;而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 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分别为0.099,0.042,0.128,创新效率较低论文提纲怎么写。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731,0.136,0.324,0.53,0.99,分别小于相应行业的纯创新效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效率主要来自规模无效率,可能的原因:这5个行业规模扩张过快,内部协调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业(除中成药制造外)的规模效率分别大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466,创新效率较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追求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技术开发效率。这为各行业技术开发阶段效率低找准症结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为了探讨1999-2008年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的特点并且寻找未达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个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从投入角度看,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这4个行业都存在研发经费冗余,分别为6239.5万元, 8883.5万元, 25944万元,91780.1万元;相对而言,研发人员显得不足。化学药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这5个行业都存在研发人员冗余,分别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对而言,研发经费显得不足。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分别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松弛。从产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产出松弛分别为23个,14个,存在拥有发明专利总量不足。这些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原始创新力度。这为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术开发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从规模效应来看,除了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这3个行业处于规模效应不变外,其它行业处于规模递增,这些行业可进一步增大研发资源的投入以提高技术开发阶段的效率。
2.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与产出分析
用DEA方法测度的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及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情况见(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创新效率与差额值
效率
差额
行业
crste
vrste
scale
规模效应
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
拥有发明专利数
技术改造经费
年平均就业人员
化学药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药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飞机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电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电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1
1
1
-
0.0
0.0
0.0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仪器仪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从表3可看出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创新效率(crste):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的成果转化效率(为1.000)达到最佳外,其它行业效率都较低;而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医疗设备及器件制造和仪器仪表制造4 个行业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分别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 个行业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别小于相应的纯创新效率,无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无效率;其他行业的无效率均主要来自纯技术无效率,纯技术无效率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既定的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能力比较弱。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平均值仅为0.357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创新效率低,可能是因为这些行业过多的追求投资规模,不注重投资效率造成的。这为各行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规模效应分析
从产出角度看,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2 个行业的收益性产出不足,相应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1415025.5万元, 918319.9万元。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6个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松弛分别为:586274.6万元,211811.9万元,18150.0万元,906360.1万元,54444.3万元,188935.1万元。这些行业要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同时加大新产品出口的竞争性力度。从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国高新技术行业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的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拥有专利发明数与技术改造经费的冗余分别为39个,27个,16个;相对而言,技术改造经费、年平均就业人员显得不足。仪器仪表制造中年平均就业人员的冗余分别为:10241人,相对而言,拥有专利发明数的技术性投入、技术改造经费显得不足。这为进一步调整其科技投入产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效率、规模效应、投入与产出的冗余与松弛状况。研究结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转化效率已落后于技术开发效率,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亟待增强论文提纲怎么写。第二,我国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除了电子类产品外,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的问题。第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技术开发阶段,中成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创新效率较高,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相对于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开发阶段的原创性产出(拥有发明专利数)不足。第四,成果转化阶段,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创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业效率较低。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等行业的竞争性产出存在不足。第五,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两个阶段的不同行业创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规模无效率,有的源于纯技术无效率。从规模效应看,两阶段的大部分行业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
4.2 政策启示
其一,各个行业应根据本行业创新活动是否达到生产前沿、两个阶段的实际投入产出的冗余与松弛、规模性等进行改善,有针对性调整各行业的两阶段的科技投入或产出的方向与幅度,使创新效率尽可能向生产前沿移动。
其二,不同行业根据本行业目前技术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状况,分别单边突破式、激进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创新效率。
其三,为有效提高原创性高新技术行业的成果转化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研发项目缺乏市场导向、技术转移对接程度、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加大企业技术转移的资金,加大风险投资。完善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合理的评估机制、双方信息的对称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1999-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9,(4):62-74
[7]官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19-33
[8]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颖.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2):265-272
[12]刘树,张玲.我国各省市专利发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统计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J].管理评论,2006,(11)43-47
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部分国内企业已开始设置了专利管理部门。然而,这些专利管理部门还多仅停留在作为专利机构的助手这个层面,即配合专利机构办理专利申请、专利缴费等事宜,只是把研发中的发明创造申请成专利保护起来。
其实,企业的专利经营不仅要服务研发工作,保护研发中的发明创造,[1]更要指导、监督研发工作。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进行技术预测,确定技术开发方针,从而避免盲目立项、低水平重复开发;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开拓思路,提升研发起点,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通过专利信息分析,激发创新能力,助推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获知专利侵权风险、及早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企业的专利经营还要评价研发工作。通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布局,来评价研发的水平和方向,通过专利实施情况评价研发的经济贡献和技术储备。
因此,本文认为,研发中的专利经营应至少包括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信息资源利用等。
目前,大中型技术中心已普遍采用项目管理制,以下便结合项目管理阐述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如何进行专利经营。
一、专利申请
(1)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来判断是否属于专利法所属的新的技术方案[2]或新的设计,在《项目立项书》列出“专利申报计划”,其格式如下:
专利申报计划:
发明专利X项,其中1项保护内容为:
…;……
实用新型Y项,其中1项保护内容为:
…;……
外观设计Z项,其中1项设计要点为:
…;……
专利管理部门(本文所述的专利管理部门均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而非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项目立项书》中内容进行专利挖掘,审核、调整上述“专利申报计划”。所述的“专利申报”是指向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部门申请的专利报批,引入此概念,主要用来区别向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所谓的专利挖掘即站在专利的视角,对纷繁的技术成果进行剖析、拆分、筛选以及合理推测,进而得出各技术创新点和专利申请技术方案。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专利的拥有量,避免研发成果出现专利保护的漏洞,将专利保护的范围延伸到所有可能具有专利申请价值的技术点。
另外,专利挖掘还可帮助企业建立周密的专利保护网。从基础专利出发梳理出所有的关联技术点和其对应的专利,为基础专利建立牢固的保护网,避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
最后,专利挖掘还会对研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提示作用。分析出的所有可能存在专利申请素材的创新点,都可以是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2)项目进展中,项目组要积极实施前述“专利申报计划”,向企业专利管理部门提交专利申报,包括计划创新点的实现与突发专利点的捕捉。另外,随着对技术的重新认识,需要对立项目的、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等做出实质调整的,需要重新调整“专利申报计划”,并交专利管理部门核准。项目进展汇报时,应同时汇报“专利申报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3)项目验收时,项目组应完成“专利申报计划”并提供证明。已经被专利局正式受理的,应列出专利局给出的专利申请号,未被专利局正式受理的,应列出专利管理部门受理专利申报时给出的《专利申报审批登记表》编号。
二、专利实施
专利常被戏称为有钱人玩的游戏。制造或研发性企业花费较大人力、物力申请专利,绝不能将得到的专利束之高阁,应积极进行专利实施,只有专利产品产业化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另外,收集到的专利实施情况,也可作为专利价值评估的依据,为专利维护、放弃、转让或许可提供重要参考。专利实施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专利申报开始,发明人向企业专利管理部门提交专利申报时,应认真填写《专利申报审批登记表》,表格中应设有“技术应用情况”项目。该技术用到具体的产品,列出产品型号或系列编号。该技术备用的,要定期向专利管理部门上报实施情况。
(2)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来判断是否实施企业有效专利申请(授权且维持有效的专利及未结案的专利申请),在《项目立项书》列出“专利实施计划”,其格式:
专利实施计划:
专利申请号(或企业编号)…,专利名称…;……
专利申请号(或企业编号)…,专利名称…;……
项目调整时,同时调整专利实施计划。项目验收时,汇报“专利实施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专利管理部门审核。
三、专利信息资源利用
据WIPO统计,全世界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体现在专利技术中,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和节约40%的研发资金。
研发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应具体落实到项目管理中,并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依据。
新技术立项或新产品立项时,项目组应做出专利文献检索,充分理解现有技术和获知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交专利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并可进一步要求项目组在《项目立项书》中列出专利管理部门给出的《专利文献检索登记表》编号。如果具有专利检索技能的人力资源不足,可以对新项目进行选择性的要求,如仅要求新技术立项、故意模仿他人产品的新产品立项、采取反向工程或解剖他人产品的项目立项应提供专利检索报告。
项目调整或项目进展中,研发人员随着对技术的重新认识,需要对立项目的、主要技术开发内容及技术创新点等做出实质调整的,需要重新调整专利检索方案、重新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或补充专利文献检索。
项目进展汇报时,项目组应同时汇报专利文献检索报告中涉及的专利处理情况,如专利规避设计等。
项目验收时,项目组应提供最终版的专利文献检索报告,并据此做出分析,具体列出该项目进展中所有参考的专利清单、所有规避的专利清单、尚存在侵权风险的专利清单等。
四、技术性
,是研发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参与职称、科技项目等评定或奖励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先的技术性,会导致在后的相关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3]或创造性[4],从而使得专利申请被驳回或专利授权后被无效宣告。[5]另外,论文的发表也可能造成企业商业秘密[6]的公开。因此,企业应认清技术性的潜在风险,妥善处理专利申请与的关系、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保护与的关系,既要保证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专利、商业秘密等)利益,又要给予研发人员的机会。
企业对技术性论文的发表要实行审批、登记制度。至少应有专利管理部门对欲进行专利申请的干扰可能性审查,还应有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对欲进行商业秘密的泄露可能性审查。由于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在审查专利申报时,就会在专利申请文件的充分公开[2]和技术秘密的保护间进行利益平衡,故建议企业的专利管理和商业秘密管理均由专利管理部门负责,从而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有整体统一性。
在确认欲不涉及或经修改后不涉及企业技术秘密后,专利管理部门才需对欲进行专利申请的干扰可能性进行如下审查:
(1)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已经向专利局申请专利的(已确定专利申请日),专利管理部门核对无误后,应批准论文可以立即发表。
(2)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正计划向企业提交专利申报的,应预计本企业可能获得的专利申请日(被专利局正式受理专利申请的日期)和论文予以公开的确切日期。在确定论文公开日不早于专利申请日时才能予以批准发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证据证明论文具体公开日时,出版物的印刷日应视为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日。印刷日只写明年月或者年份的,以所写月份的最后一日或者所写年份的12月31日为公开日。
(3)对于研发人员提出欲的相关技术无须或不能申请专利的,专利管理部门核对无误后应批准论文可以立即发表。
五、以上是研发中的专利经营,要落到实处的话,专利管理部门还应先完成以下任务
(1)展开研发人员的专利知识培训,使得研发人员具备一定的专利基础知识,掌握专利文献检索、专利信息分析、专利侵权判定、专利规避设计等技能。
(2)建立企业有效专利申请数据库,并对研发人员做好宣传和推广,使研发人员熟知本企业的所有专利情况。
(3)健全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包括优化专利申报渠道、完善专利奖励办法等,使得研发人员能积极、主动地申报专利、实施专利、利用专利信息。
最后,本文提醒大家,企业不仅要在研发活动中进行专利经营,还要把专利经营工作涉及制造、采购、销售、进出口、产业规划等各种活动中。正如管理先进的国外企业往往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作为一级职能部门的初衷,只有统筹、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或配合,才能形成包括专利风险预警、专利侵权信息反馈等在内的完整的企业专利经营体系。
(作者单位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刘杰(1977―),男,河南人,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华全国专利人,历任纷美包装、新飞电器、奥克斯空调等知名公司知识产权主管,现为宏华集团知识产权室主任,是首届认证上海市专利管理工程师、国家专利信息师资人才、全国知识产权高水平师资人才,荣获广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出彩广汉人等称号,发表《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专利管理创新》《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管理》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类文章十余篇,并数次被选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协会论文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次修正)[S]. 2008-12-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S]. 2010:135,13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次修正)[S]. 2008-12-27.
关键词:
电力行业;科技企业;产业化;税收优惠
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通过持续密集的资金投入和制订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本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相应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电力科技企业如何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支持,围绕现行法律法规,统筹安排适应电力科技企业经营发展特点的税收筹划,对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服务于电力科技进步和电力工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目前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电力科技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高度集中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方面,具体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1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1.1减税、免税相关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后文简称《税法》)第28条: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法》第27条: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条例》第90条: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目前,电力科技企业按行业内经营范围的具体分工,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转让技术基本集中在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其中,侧重于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科技企业适用最广泛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企业所得税率,这一政策可带给资金链紧张的制造型科技企业更多现金流。
1.2加计扣除的相关优惠政策根据《条例》: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所产生的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所产生的费用,其中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依据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如果已经形成了无形资产,则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根据《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文,后文简称70号文),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政府规定的范围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五险一金”可以在税前加计扣除。电力行业企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研发投入是衡量电力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发支出则为其每年成本管理的重点。因此,加计扣除政策是适用电力科技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依据。
1.3对专用设备税额抵免优惠政策《税法》第34条: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电网安全运行的技术支撑单位,电力科技企业每年都会确保在安全专用设备上的投入;而作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和维护者,电力企业对相关科研技术的需求也非常迫切,这也对电力科技企业在这两方面的设备投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专用设备税额抵免优惠政策有利于电力科技企业降低相关设备成本。
1.4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提高企业加大设备投资、更新改造及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第2条,明确了加速折旧的行业范围、设备范围、加速折旧方式、新旧政策衔接以及后续管理问题: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用于研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该《通知》第三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企业可以选择是否采取加速折旧方法,方法一经选定,一般情况下不能更改。电力科技企业尤其是从事电力一次设备(如杆塔、特变电设备等)研发和技术服务的企业,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往往超过70%,且单项资产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设备众多,因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的应用对电力科技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5不征税收入的相关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2011]70号文)第1条: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电力科技企业在服务于电力生产的同时,往往也承担着所在细分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标准制订、计量检定、能效测评等社会责任,各级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其一定的财政支持,并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并对该资金的收支进行单独核算,即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2在增值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1)《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附件3,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在“营改增”之后,该政策对电力科技企业尤其是从事电力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企业来说,是可用以降低税负的重要政策依据。(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第1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电力行业内从事相关自动化控制、调度、过电压计算、电量计量等方面软件产品开发的科技企业众多,实际增值税负符合该政策条件的,可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笔者以湖北省某电力科技企业为例,就电力科技产业实际遇到的相关税收政策的运用及问题进行阐述。该企业注册在湖北省武汉市,注册类型是非法人分支机构(其总公司在北京市),财务独立核算,主要经营范围是电力系统及工业自动化、电子产品、通信系统、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及开发产品的销售。
3.1企业所得税方面政策的运用按照《税法》第28条,该电力科技企业的总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支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也享受15%的优惠政策。根据《条例》规定,该企业属经营型的研究机构,日常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由总机构汇总申报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在“不征税收入”等专项经费的核算及税收管理方面,按照《条例》第28条,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以其收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的质监专项经费为例,相关文件为国质检财[2013]386号,收到的专项经费暂挂预收款项,按专项经费进行管理,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其支出所形成的费用和资产的折旧及摊销未在所得税前扣除。在成本费用方面,该企业因处在电力技术一次设备研发领域,其科技投入需要大量购建固定资产,并在特定技术环节经常发生较大金额的科研样机试制费、检测试验费,故对专用设备税额抵免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运用非常重视,其研发支出也由总公司统一安排申报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由于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大,该企业应充分利用ERP系统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固定资产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使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同步,为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规范的基础数据支撑。
3.2增值税方面政策的运用2012年12月1日,湖北省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八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开始执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收政策,该企业由原来征收5%的营业税转换为征收6%的增值税,同时销售产品征收17%的增值税。根据《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免征增值税。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享受免增值税项目所购进的固定资产或原材料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目前,湖北省技术市场认定机构对该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中涉及的材料费进行了全额扣除,如:2013年某装置技术开发项目总金额为940.00万元,技术市场只认定了466.60万元;2013年某标准技术开发项目总金额为360.00万元,技术市场只认定了171.00万元。由于技术市场认定的金额小于项目总金额,该企业对免征增值税收入开具免征增值税发票,非免税收入开具6%的增值税专票,并对免税项目所有的进项税额不申报抵扣。这样处理的风险在于:如果确认未提品销售的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应全额申报增值税免税收入;如果确认同时提供了产品销售的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应视同混合销售行为,分别开具发票并分别进行核算,对产品销售部分开具17%的增值税专票,对经过科技局认定的免征增值税收入开具免征增值税发票。面对这种现状,该企业可以在确认未提品销售的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时,先确定能否明确划分免税项目中的进项税额;如果无法划分,则按照享受免增值税项目应分摊的进项税额占当月无法划分进项税额项目的销售额比例,对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如果确认同时提供了产品销售的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应视同混合销售行为,分别对产品销售部分及免征增值税部分进行成本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管理及核算,对产品销售部分所消耗的材料及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及时申报抵扣,对免征增值税部分所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作转出处理或不申报抵扣,从而加强对技术开发及相关服务项目的成本管理。
3.3软件产品开发项目税收减免的管理方面该企业实际经营软件产品开发项目,但因软件权归属总公司,难以在武汉属地利用软件开发产品的相关增值税优惠政策。因此,该企业可与总公司汇报沟通,明确分工,在满足自行开发软件产品以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对软件开发产品销售收入先按照17%税率计算出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然后与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的3%金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对差额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税额处理,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按照前者缴纳增值税。
参考文献
1姬睿婷.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程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州的调查数据[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5
2高平,邓坤烘,何丽.发达国家与地区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对湖北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4(9)
3徐晓,李远勤.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
4黄嘉容.“营改增”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D].广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高等教育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外廷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呈现分层次办学的特点。反映在科研工作中,每所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都有个清晰的层次定位和发展目标。由于我国高校的优势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属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院校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在学科、基地、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科研整体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级高层次项目的竞争上力量薄弱。以浙江省为例,这几年省属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有较大的增长,2006年获资助项目数达147项,但也只占全省的30%,资助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省属高校只有5所。地方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地方高校基础研究必须从学校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以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为重点,通过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正处在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浙江省重点高校,应该在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学校“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科技工作要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实现“三个对接”,即有效对接国家科技战略;有效对接区域科技重点;有效对接企业科技需求。并把基础研究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抓手。通过学科会聚和结构优化,抓好学科研究方向建设,凝炼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基础研究方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梯队人员结构、专业特长、科研潜力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各种因素,同时兼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各个层次研究方向的协调发展。学校基础研究主要定位在三个方面:
发展国家基础研究
以争取更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重要突破口,从学校现有优势和特色学科出发,按照《国家“十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前沿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开展自由探索性研究从学科建设情况看,全校已初步形成了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科体系,有2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其中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机械电子、生物化工、环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制药等7个学科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这些学科在省内已具备了相对优势。但学科发展还不平衡,学科整体水平不够高,强势和优势学科不多,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原始性创新成果不多、水平不高。2004年浙江省启动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目的就是要在省属高校范围内建设批具有较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能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重点学科,形成批在学科领域内重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之成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要实现”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目标,基础是科学研究。为此,在科研工作中按照不同层次学科实行不同目标定位的思路,对已经具备较强研究基础的学科,把目光瞄准国家层面的项目,力求率先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以此提升学校的科研层次。
面向区域发展重点科技
在《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基础研究创新工程”列为“创新工程”之,并且明确了12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都是根据浙江省产业特点而凝练出来的。学校将继续围绕浙江省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问题,在若干优势学科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预见和前瞻性研究
培养高层次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在培养、引进和稳定优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计划对一般地方高校来说得益并不大,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学术领军人物短缺依然是制约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结构状况有了定的改善,目前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已有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创新人才靠引进二靠培养,但从长远看应着眼于培养,而基础研究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学校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启动实施了“1212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争取到2010年,引进和选培各类人才330名,同时,围绕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方向建设30个以科研任务为导向、采取柔性管理的优秀创新团队,实现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积极培育基础研究项目
基础研究分为自由探索生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导向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即所谓的“双力驱动”,其中地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现阶段地方院校的主要基础研究项目来源,科学基金这种自由的申报方式和公平、公正评审制度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推崇,因而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层次和数量往往视为一所高校基础研究实力和水平的体现,各高校都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各类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项目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育机制上,着力构建校级科学研究基金和省级科学基金联动机制,通过校基金培育的项目争取省基金或者直接争取国家基金的资助:通过省基金培育的项目争取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已经形成成果并有可能向应用研究延伸的项目,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或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这一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申报基金项目十分踊跃,获国家基金和省基金的项目数持续稳定增长。
在激励政策方面,适当向基础研究倾斜,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营造相对宽松
的学术环境,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对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基金等高层次项目给予适度的经费配套,并在实验条件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单位基础研究水平的标志。而论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学校采取三大索引论文奖励制度,并与SCI他引情况相挂钩,引导教师将课题做深做透,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度。这几年不仅SCI论文数逐年增加,稳居高校排名前60位,而且论文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如生物化工重点学科三位教师先后两次在权威学术期刊《Chemica Reviews》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含有顺丁烯二酸酐结构天然化合物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也是项目培育的重要环节,不但可以活跃学术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教师把握学科发展趋势,跟踪学术前沿,提出有创新性的课题,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学校每年举办多场大型学术研讨会和几十场学术报告会,鼓励教师与国内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聘请国外学有成就的教授到学校开展研究。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维屏教授带领的“农药污染与环境安全”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际合作十分密切,在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分离分析与环境安全性评价、环境行为与污染修复、手性农药不对称化学拆分与催化合成等方向已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许多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好评。2006年连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外籍)和海外合作基金项目资助。
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更加密切。甘子钊院士曾说过“研究室和实验室中纯学科性的研究转变为重要的应用技术,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有基础学科意义的研究课题,两者关系愈来愈密切,周期愈来愈短。与之相应,在现代,杰出的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和优秀的应用技术开发人才在科学素养上的要求变得更加一致了。”
一种情况是,基础研究直接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本身不考虑特定的应用目的,但不可否认有相当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应用价值,可以向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纵向延伸。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就有赖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正向过程。
哪些电气期刊容易发表?不管是什么行业,想要获得更好的晋升机会,必须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证明和提升自己,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期刊上这种方法,那么比较好发表的电气期刊有哪些?下面小编就整理了一些,欢迎大家前来借鉴参考。
发表电气设计论文可以投稿到哪些刊物上呢?投稿电器设计论文可以围绕电气安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等方向去写,例如“电气自动化控制备的可靠性分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等,发表电气设计论文可以投稿的期刊有《华北电力技术》和《电力勘测设计》,两本期刊均可以发表电力设计类论文。
《华北电力技术》(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和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电工技术类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国内电工技术类杂志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设置栏目有试验研究、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供用电技术、技术改造、故障分析、综述、技术院校专家建议。
《电力勘测设计》杂志是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刊物,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承办,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末发行。期刊推广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交流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电力勘测、设计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全国各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电力产品制造企业、相关行业勘测设计企业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行。
优秀的电气期刊还有很多,读者们也可以自行进行搜索,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论文风格,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文章投稿成功率,对于文章投稿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咨询我们。
目前,“中心”已拥有5万元以上测试仪器30多台,各类研究平台12座,可资利用的教学和研究仪器设备约1500万元。中心的建设推动了能源学科科学研究的发展:近3年来“中心”骨干成员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6个),国际合作项目2个;承担市厅级项目11个,企业委托开发课题14个.获批研究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110多篇,其中被权威期刊和被SCI/EI收录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申报获批授权技术专利30多项.转让技术成果5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者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中心”的建设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依托“中心”这一科技创新平台,新增设了10门专业课程的实验:通过“中心”建设.集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省内近5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构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承担了省级教改项目“热能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工作。2011年.依托本平台取得的教学成果《“热能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集美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另外,中心的建设对促进学术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心”分别于2008年5月、2008年8月和201O年11月承办了三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中心”的研究骨干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被邀请担任本学科国内和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会场主席.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动力工程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ASMEPower2011)分会场主席、国际制冷大会分会场主席、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分会场主席等,有力地提升了集美大学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
推动产业进程
“中心”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低温余热利用与工业过程节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为福建省的高效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心”在冰蓄冷空调及低温送风技术、烘干系统的优化集成节能技术、旋风除尘技术、太阳能蝶形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余能(热)回收利用技术、降低燃烧福建无烟煤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技术、燃烧无烟煤链条炉的节能改造技术、先进的垃圾焚烧炉技术、燃油荷电雾化清洁燃烧技术、可再生能源与低品位热能海水淡化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已开发了10多项科技成果,为省内近50家企业提供了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服务行业涉及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纺织印染等诸多领域。例如,与厦门同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立体多层次蝶型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技术转让协议,该项技术直接经济效益在年1000万元以上;与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了《低温工业烟气余热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通过回收余热,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燃料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能折价人民币5000~;以上:与厦门银鹭重工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了《20t/h级高效燃烧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技术开发》,每年通过煤的高效燃烧和资源综合利用可增收500万元以上。近年来.“中心”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等形式进行了成果推广,累积每年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近3500万元。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简单的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媒体,获得的都是可公开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得到。企业样本数为40份,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上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主要从企业制度,品牌产品,技术,企业文化,战略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企业制度领域
表一 企业经营领域和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独资经营
有限责任
其他
经营领域
同行业多种经营
单一经营
多元经营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0.2%
0.75%
72.5%
目前从企业的制度来看绝大多数(80%)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式,仍然有少数企业(15%)是独资经营。72.5%的企业选择多元经营中国学术期刊网。所有的调查企业目前都有着比较好的盈利水平。
(二)企业产品和企业技术状况
表二企业近三年产品技术状况
有无新产品开发
有
无
—
有无新技术开发
有
无
——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20%
7.5%
72.5%
单纯的从产品技术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实不足,仅仅有15%的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数据显示20%的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另有72..5%的企业无法获得技术创新的数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法获得技术方面的数据无非是: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企业未公布相关内容,企业技术属于商业机密。一般而言商业机密并不多,所以可以判定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强。
(三)品牌知名度
表三企业主要产品(业务)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知名度
地方性名牌
省内品牌
国内名牌
国际
其他
企业数量
24
5
7
1
3
占比(%)
60%
12.5%
17.5%
2.5%
7.5%
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它涉及产品类别与品牌的联系。品牌知名度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和企业的收入。所以它是衡量企业知名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安徽省大部分企业其主要产品(服务)品牌建设的市场范围局限于地方,占60%,大品牌而言(指国内和国际的)占10%从这一点来看,很可能存在着地方保护的问题,虽然地方保护的问题基本上被人们遗忘,但是品牌的地域性可以很明显的表明地方品牌受地方扶持。
(四)企业文化培育能力状况
表四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文化精抻
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精神
有
无
企业数
17
23
占比
42.5%
57.5%
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从表四可知现代企业管理论文,42.5%的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理念,57.5%的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中国学术期刊网。但是,尽管规模以上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已经具有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但是通过调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也未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培育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如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集中在以人为本、靠质量、诚信、服务、成本求发展;企业文化精神则体现在团结、开拓、发展、创新等方面。这些都是些大众化的口号,没有任何特色。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员工的往往表现出缺少归属感、人心涣散的风貌。
(五)企业经营战略
表五企业经营战略
有、无战略
无战略
有战略1-5年
其他
企业数
15
19
6
占比
37.5%
47.5%
.15%
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战略,说明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仅仅局限于走一步看一步的发展状态。
(六)结论
根据本文的数据显示来看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的现状:当前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 500 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小而弱大而散,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管理水平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人员素质偏低,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市场反应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安徽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偏弱。这主要表现在:1管理体制上很多企业仍然没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技术开发能力非常弱。这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很少,自主研发能力弱,缺少专利技术,新产品开发少,易被模仿中国学术期刊网。企业知识技能资源方面未能有效地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文化培育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没有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缺少归属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如人意。4、企业影响力较低。企业总体影响力较低,主要体现在其知名度较小。,60%企业的影响力局限于当地或地方,影响面较小。
二、培养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落实国家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政府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一方面,建立以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完善信用制度可以科学地规划有关企业的融资贷款事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政府可以进一步规划民间的资本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借贷程序科学管理企业的融资中国学术期刊网。由此,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又给民间资本提供一定的科学增值,使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有了物质保障。三是加强扶持,规范市场。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明确一部分重点企业的发展主攻方向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支持。
(二)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核心,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键。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的氛围。二是努力创建创新体系。建立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调动研发部门的积极性,加强与高校以及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灵活选择创新的战略。
(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世界已经进人企业战略制胜的时代。企业离不开发展战略中国学术期刊网。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遵循长效性原则、全局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一是要加大高等教育的力量,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二是要规范人才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合作,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多方面人才;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在人才的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政策。
(五)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经营运作、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竞争力。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总体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和行政执法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对重大跨国并购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严格评估审查管理体系,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
河北省主要囊括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互动和联合,河北省的腾飞主要是依靠产业腾飞来带动。尽管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已多年,但结果一直不尽人意。产业结构能否实现有效调整并高级化,是河北省能否快速发展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快河北省产业之间合作和互补,合理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河北省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助于河北省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河北省的快速腾飞。
一、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模式、广度、深度、构成等都发生着新的变化,不仅呈现出产业链整体化、层次高端化、企业组团化的特点,而且产业转移的重点从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转移,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资本密集型的汽车、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历史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转移。首先,要尽力发展区域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对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有所选择,逐步减少或取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引进。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科研教育人才的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中的“高”、“精”、“尖”技术产业。抛弃“大而多”的思想,加大地区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实现接、放结合的双向转移。
二、尽快融入环渤海产业结构统一协调战略
应将环渤海地区看作一个统一的经济体,要将自己置于环渤海地区整体框架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开发和整体开放,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和高层次化。一是把环渤海地区有效联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区内共同优势。对于各个地区来说,应该加强各个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腹地之间联系,取消各自为战状态。第二就是发挥骨干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兄弟城市的合作共赢发展,要加强环渤海地区城市的经济联系和有效合作避免无效竞争。三是沿海港口为龙头、通过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明确各地的分工关系,使得河北省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四是实施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比较优势,各省市之间要进行横向联合以形成合力发展经济,联合扩大煤炭出口、联合开发创汇农业、联合开发国际旅游业等战略,推动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构筑京津唐高科技产业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京津唐高科技产业带由高速公路以及沿线的开发区为主组成的点轴系统,产业带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报税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产业带资源,实现“点”到“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让产业带的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把滨海新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协调合作作为京津唐产业带协同发展的先导,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打破体制制约,形成体制、机制、规模的一体化和统筹化发展格局。利用产业带各开发区实力和规模的梯度,充分发挥产业带内的扩散功能。将天津产业加工制造优势和北京的科研开发优势以及河北的低成本承接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势能。各开发区间互相借鉴学习,进一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带的一体化。
四、实施区域开发重点,激活区内经济龙头和培养核心增长极
一是以京津冀的合作开发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逐步形成“一个核心,两个翅膀”的区域开发重点格局。形成一个既有龙头带动又有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组织结构,无论从中心城市到,还是从局部到整体区域发展联合都是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二是以京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为主导,优化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三是强化中心城市龙头作用,通过大型中心城市在金融与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网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五、逐步建立统一有效的权威性区域协调机构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协调机制。可以首先由民间、地方等较低层次的合作逐步开始实行,经过慢慢发展发展,最后形成高层次的环渤海区域性协调机构。这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在区域协调以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在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力布局等方面,要奔着协调公正解决区域联合的重大事项的态度,制定河北省发展的政策,以保证本地区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六、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环渤海区域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对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要做好规划,仔细研究,以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要成立专门机构来保证经济圈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制定区域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时,要保证地区的资源共享与合理分工以实现环渤海区域市场、资源、环境和消费结构的相互协调发展。三是进行环保方面的合作,实施生态及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67-172.
[2]王永锋.环渤海地区产业同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
[3]林仲豪,陈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统计数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1.概况
⑴.前言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多年来,经开区认真贯彻“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建立三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发展观念、运行体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采取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努力建立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作机制,走上了一条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并已成为西安市的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我区一直保持40%以上的经济增速,不仅在全市经济目标任务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而且各项经济指标在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前列,充分展现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省、西安市创建“经济强市”和“西部最佳”等举措,都是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机遇,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进入了“二次再创业”的历史阶段。
⑵.产业基本结构分析
截止目前,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共有企业总数2808家,中心区有企业2314家,园区204家。其中工业企业中心区与园区共786家,商贸企业1155家,建筑企业123家,房地产企业95家,住宿餐饮企业68家,其他服务业310家。形成了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上述企业中,有美国可口可乐、普惠、德国西门子、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日本三菱、瑞典沃尔沃、挪威海德鲁、瑞士ABB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台湾顶新集团、香港华信集团、山东万杰集团、广东乐百氏集团、山西永济电机厂、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等港台、国内大型知名企业;还有占据企业总数 92%的中小型个体民营企业等。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经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群”。
①.商用汽车产业群。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2007年9月产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②.电力电子产业群。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③.食品饮料产业群。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④.新材料产业群。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以商用汽车产业群、电力电子产业群、食品饮料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群。虽然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世界知名的500强企业、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是还有占据数量较大的中小民营企业2000余家。因此,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忽视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隐患和事故,特别关注工矿商贸类企业的安全问题,解决好在高速发展下的“安全真空”问题。
⑶.安全生产状况分析
①.安全管理现状
2000年,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从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事故指标控制、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但由于开发区存在“一个快速、一个薄弱、一个复杂和两个多”的特点(经济增长快速,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复杂,企业类型多,“新市民”人数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英俊,部分行业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特别是为数较大的中小企业、公众聚集场所、交通道路问题等。
②.生产事故调研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2007年各个行业生产事故状况如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表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是建筑业和制造业。
图3表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主要事故类别有高处坠落、塌方、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
根据海因里希(W.H.Heinrich)工业安全理论,事故的主要原因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因此,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的重点在于解决生产过程因果连锁关系、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分析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统称物)的不安全状态,从危险源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预控,其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需要一套完善的生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2.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在设计、运行中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经过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掌握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和薄弱环节,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性或严重程度,从而为预防事故提出措施,是预防控制的要素。
实施风险控制前要针对控制对象工程、潜在危险的种类、使用的物质、机械、设施、设备的形态等选定最适合的分析方法。
⑴.确定发生事故的概率
①发生事故的概率需要收集全体专家的意见选定发生概率程度;
②确定发生事故的概率时考虑事项:危险要素中涉及的人数、时间、能源等因素,也涉及机械装置及安全装置的状态、防护用具的使用、人为失误、身体/健康性特性及作业技术标准、作业程序、作业环境条件等。
③发生概率区分基准,如表1所示。
⑵.确定事故严重程度
①事故严重程度应根据受伤害的人体部位,被害程度进行确定。
②以作业环境测定结果等资料为基准参照物质安全保健资料的人体影响或安全保健相关部门提示的指标。
③对传染可能性、卫生条件等给全局性影响的要素赋予最高等级。
④事故严重程度评价基准,如表2所示。
⑶.确定危险性程度
① 以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结果为基准确定危险性程度。
② 评价基准如表3所示:
⑷.确定风险级别
① 以风险结果为基准进行实际评价。
② 评价基准表如表4所示:
3.事故预防对策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主要是由三个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其关系如下图4所示:
因此,预防事故的控制措施。主要由工程控制措施、人因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三部分组成。
⑴.主体责任对策
经开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一级派出机构,在安全生产方面,除没有行政处罚权外,其他均履行一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即:政府的安全主体责任和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是经开区安全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落实政府安全主体责任,就要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立足于政策指导、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监督。
⑵.源头管理对策
强化市场准入管理是安全生产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关键。经开区安全监管部门要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为抓手,严格对高危行业的审查,提高高危行业的准入门槛。对新建园区,特别是高危行业或领域集中分布的园区(兵器工业园、化工园区),经开区要在论证阶段,对拟建园区进行安全性论证,确保园区规划和后期建成符合安全要求。
⑶.监督检查对策
安全监督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控制事故发生、获得安全信息的有效措施。①定期安全检查;②不定期安全检查;③日常安全检查;④节假日前安全检查;⑤专项安全检查。
⑷.经济控制对策
安全管理的经济措施包括:工伤保险、伤亡赔偿、经济处罚。
保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事故作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过程中的一种风险,通过保险的途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因此,保险就成为事故预防的一项基本措施。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情况看,尽管各国的情况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保险业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⑸.安全文化措施
经开区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每年都利用安全生产月和“119”消防宣传周等组织开展大型的宣传活动、制作大型宣传牌、悬挂宣传标语横幅、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在安全教育方面,每年举办安全培训班都在8~10次左右,通过宣传和培训,起到了推广安全文化的作用,但要使安全生产的宣传更加广泛,安全教育更加全面深入,需要法制的保障。
⑹.技术支撑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方针,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引领安全发展,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4.结论及建议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整体功能而言,作为一种主要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吸收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发展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这也就是说,经开区的研究要立足于国外开发区的经验。开发区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区域载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⑴.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在安全资金投入、技术人才引进、管理信息等方面非常重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和整体竞争力,继续保持先进高效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⑵.安全应急管理是从政府层面上对管辖范围各种应急救援体系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监督指导。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灾害时,能够统一指挥,有效地协调、调动和配置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救灾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救援能力。因此,应急管理措施是实施应急快速反应、处置及时、应急物质供给的重要保障。
⑶.在空间布局上, 要在对各地申报的专利数量、科技人员规模、开发研究经费投入、区域企业行业结构和安全水平,努力使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与全国高新技术潜力空间分布一致。借鉴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 更好地利用企业安全生产的优势,快速、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磊. 中国城市安全空间的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2)32~37.
[2] 姜继为等. 城市安全的限度、根源及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 9.22~24
[3] 张翰卿等. 城市安全规划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5,(2):38~43.
[4] 刘茂等.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05,(1):10~18.
[5] 顾林生. 城市综合防灾与危机管理[J].中国公共安全.2005,(2):41~46.
[6] 费洪平.我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布局研究.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北京100055.
[7] 曹丽.控制事故措施的优选次序[J].钢铁年会论文集.2003:91~92
[8] 李士进等.一种基于k-prototype的多层次聚类改进算法[J].河海大学学报,2007,(2):342~344.
[9] 邱世明等. 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10] 孙振华等. 浦东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和城市安全度[J],改革与管理2003,6
生物技术学生就业涉足到医药、食品、饲料、农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燃料、环境及生命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对生物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然而面对近几年地方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就业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局面,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综合性学科[2],实践性、应用性、前沿性都很强,而专业的实验性和实践性是需要大笔资金作基础的。但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科院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策略,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满足,以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难以得到体现。由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不足,一般化教育要求和一般化教学现象比较普遍,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就业的适应性来说,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生物制品、医药、食品、轻化工、环保及农业等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公安、安全、食品药品管理、农产品管理、检验检疫、海关及卫生防疫等部门工作。但由于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和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使得目前的相关企业有范围广、规模小和要求高的特征[4]。按照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点多、量少和技术含量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择业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毕业生去向的多元化在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毕业生去向有中学、事业单位、继续深造读研、营销、生物化工生产企业和自主创业等。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需深化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2适应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1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按照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把统筹安排课堂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个主要环节的实践能力要素分解为基础、提高和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在不同阶段的着重点不同,做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2-3]。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增加新知识、新方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淘汰了大部分糖类、脂类的陈旧实验项目,增加了现代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着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时;通过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增加学生的操作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将原来分散的实验与理论课剥离出来,整合成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构建成系统模块化的专业实验体系。如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将《遗传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二》,结果,既避免了原来附属于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重复,又有利于实验内容的综合与提高,有利于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习实训环节上,以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主要实践基地,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食品检验和发酵工程等实训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训要求,构建了由认知实习、基础分析测试实习、食品加工检验、药品加工与检测、综合应用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模块组成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安排了32学时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学习GC-MS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等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安排2周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系统训练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理化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在设计环节上,将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方面,选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或教师科研项目和自己的兴趣,这样,既能实实在在做一些科研工作,又能得到足够的经费的支持。另外,还要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三个环节,经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的独立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课外实践方面,严格执行素质拓展计划,并每年分别举行一次微生物实验大赛和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如广东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挑战杯实验大赛和广东省大中专科技节之生物化学技能大赛等。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公益劳动、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培训和各类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2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教学平台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要素高效运作的关键,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撑,再好的内容设计也将会显得空洞无物。通过优化和调整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生物食品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以生物食品专业基础教学实验为主体,大类学科共享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为补充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分为食品工艺、食品营养、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实验室,另外根据教师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建设多个功能研究室,彼此相对独立,但资源共享,长期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研究室内开展科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活动。自大学二年级开始,从大学生创新训练实验项目入手,到组建课外科技团队,组队参加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竞赛,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科研训练。近几年有300多名学生直接参加了30多项科研项目,学生多次获得挑战杯和生化技能大赛的奖项。今年(2015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分子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小分子的分析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在线系统GPC-GC-MS联用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已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3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注重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学院大力加强与现代高新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的联合办学[5],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使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得到紧密结合。现已建成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了学生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空间。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就业的方向,分别到不同性质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或学校实习,如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多生物制品公司、长兴水产有限公司、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和茂名市官山学校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18位同学到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化学危险品检验中心,12位同学到药品检验所和10位同学到检验检疫局进行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结合实习单位的研发的内容和方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部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3000字的实习报告,集中召开实结交流汇报会,以便学生了解所有实习点的情况,丰富实习内容,扩大知识面。各实习点选出一名代表就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借助PPT进行汇报交流,2010级共有12个代表作了发言。通过合理安排、严格纪律、认真指导、集中交流等相关工作,使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把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中,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展,生产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