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5:43: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有时我时常会想体育课的本质、体育老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体育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我认为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课堂上体育老师这节课上得多精彩,学生参与度多高。真正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应该是看学生有没有通过体育课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体育课程设立的真谛。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体育课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现代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与语数外等课目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过去体育课的目的也应由通过考试改为使学生能够快乐的运动,减轻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运动的好习惯。要完成以上的改变,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成绩第一的教育考核模式。其次,学校应该更进一步支持和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不应只是句口号,应具体地体现在体育课时的增加、体育硬件设备的更新以及体育专业老师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体育教师本身来说,应该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不光是体育专业素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急救医疗学等常识与技能。所以,现代的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体制的改革,更是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的变革。
参考文献: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完善科学教学程序,精心规划课程结构
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1.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1.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高等教育中居功甚伟,但就体育教育发展而言,虽然在不同时期涌现了不少改革的观点和方法,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但现在从总体上来看,高职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存在距离,其步伐落后于本科院校。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中,经历了“放羊式”的松散教学,“传习式”的技能教学,“个性化”的能力教学,“综合化”的素质教学,课程设置从行政班的普通体育课,到低年级基础课高年级选项课,进而全部选项课(有些学校开设了康复保健课),发展到打破格局的体育课程学分制。尤其是近年来融入了“以生为本,为生所用”的新理念,随着“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目前,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终身化的教学形式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推动着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但在改革实践中,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磨擦以及新旧理论的兼容,在现代与传统的继承和扬弃中存在着冲突与交融,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探索中存在着表象与痼习。
2.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反思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传统模式长期的对体育教学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还脱离不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重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尤为反感,对枯燥的竞技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内容没有积极性,感觉余暇娱乐项目少,欣赏体育的知识弱;传统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方法仍未有大的突破,沿袭着“讲解示范+ 重复练习”的教学手段,组织呆板,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没有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个体评价主要以测试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成绩评判,结果是以偏概全;生师比失调,班级上课人数太多;高职学生缺乏对体育真谛的了解,对健康价值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不是很大,现在“身体好”是理所当然。惰性强,怕苦怕累怕受伤,不能承受稍大一点的运动量,这是当前高职体育课存在的一大问题。
3.高职体育教学思考与建议
3.1 高职体育教学应以课程改革为中心
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终身体育的意识,发展体育能力以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满足终身受益的需求。因此,体育课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科学的课程评价等方面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
教学内容中中小学体育竞技项目的重复,既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又导致高职体育课程沿着竞技体育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也不利于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因此,必须使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向多样化发展,开设尽可能多的选项课、保健课等等,内容注重呈现健康、运动、审美、闲暇及职业实用性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有时代化的趋势,这样贴近学生,使之喜爱且容易接受,如:健美操、形体、瑜伽,还有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滑板,民族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还要注意特色化,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突出终身、实用和健身、娱乐,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内容可多选择具有延续性,衔接社会易于开展的,最好是适应职业需要,而又运动负荷与年龄限制不大的运动项目,使教学内容中竞技项目与健身、休闲、娱乐、职业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基础差、体弱和伤残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运动项目。
3.2 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师资建设为抓手
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要问题是必须增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杜绝应付工作,疲沓庸散现象,加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待工作,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结构合理而又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勇于改革探索,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终身体育“授人以渔”,讲究教学艺术,做到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密的组织形式,展示体育的魅力,教师的魅力,运用精美的语言引导与赞扬学生,矫健的身姿吸引与激发学生,得体的神态鼓励与感染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进行在职或脱产的培训学习,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身体锻炼,达到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技能要求,确保自身素质与知识的先进性,并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使运动技能、业务知识、科研能力综合发展,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3 高职体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为根本
由于现在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社会、家庭等呵护下长大,优越的环境和现代化的生活,特别是网络化的娱乐方式,使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充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完善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作用以及身体健康对人生的意义,认识到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享受生活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包括观看和欣赏体育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人体生命科学知识和生理特征,懂得一定运动负荷才能产生生理效应的道理,愿意承受体育锻炼对机体的负荷刺激,通过体育课提升自身的素质、技能与参与热情,选择适合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与方法,形成自觉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充分体验体育魅力以及运动带来的乐趣和。
3.4 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学院投入为前提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需多方位的投入。学院领导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关注实际工作,在导向上投入与投资,使学院各部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协调的开展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中要提升体育教学的地位,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以及进修培训方面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按照江苏省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标准安排教学班人数,合理解决学生实训与体育课程时间冲突以及公选课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矛盾;学院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场馆、设施、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应在现有条件下加大投入,
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体育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还要投入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环境,激发师生参与体育的兴趣,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让校园体育文化给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4.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健康人才,为此,要坚持以生为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深入地反思与总结,感悟与体会,探索与创新,使高职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学院理念先进化,师资队伍全面化,人才体育终身化。
参考文献:
[1]苏畅.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8-13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小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立定跳远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利于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跳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且能够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设计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
本课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家中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选择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它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所以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四、存在不足:
(1)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显得学生准备活动时间较长,自主学习时间较短,时间分配不合理。
(2)学生没有进行分组联系。在联系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为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在二年级的单元投掷教学中,让我受益非浅。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三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广播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课外活动。做广播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一个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也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每学年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广播体操的学习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广播体操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师也应当对新的广播操应具有较强的动作示范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素养。由此,教师课前要充分熟悉新广播操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熟练做好镜面示范。先做完整示范,使学生对新操有所认识,形成完整生动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中体现新广播体操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动作能力。
新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动作方位感、节奏感、音乐美感、动作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对学生进行基本动作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基本动作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跃移动练习,先学习单个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
3、让学生做小老师去教学,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得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当小老师去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及时予以纠正。如果是少数人的错误,可用简短的语言或者是动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数人的问题,则要求全体停止练习予以纠正。
4、通过分组比赛,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每次课的结束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动作完成得好,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新操前可以向全校发出举行新广播操比赛的通知,引入竞争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广播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高估计学生接受能力,前四节操教授速度过快。
2、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树立好广播体操强身心,健体魄的思想,致使个别学生视学习广播体操为一种负担或应付差事。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在积极投身课改的具体实践中,我充分认识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我的教学工作认识、教学习惯、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 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教学反思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将自己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整体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育目的.
2 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3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1、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
2、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的位。教师应系统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精通一门,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体育课如果没有了纪律的约束,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如何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如何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课堂常规,相反,还要更加规范。
一、建立和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应该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体育教师要防范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的第一节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让学生逐渐适应养成习惯后,再给学生一些自主空间,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二、把学生当成课堂纪律维护的主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纪律观念
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生当成纪律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强化正确的选择,改变错误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课堂行为,调节学生的课堂心理,培养学生对自己课堂行为和心理的自我认识,逐步增强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个人纪律观念。
三、增强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堂中,有很多的违纪行为,基本上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注意力的转移,随之行为转向与教学无关的方向,就会出现违纪行为。所以,要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魅力。1.教师必须要用自己良好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素养,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威信和形象;2.用优秀的专业能力去吸引学生,把学生集中到自己的周围;3.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用爱心增强课堂的魅力。
四、要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做到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等。
作为七年级的体育教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在小学的体育教育很缺乏,以至于导致许多现实问题。有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自己跟其他同学的关系疏远,从而成为体育课上的旁观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此类情况更为突出。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本身来讲,都具有想要融入到大家团队当中去的强烈愿望,但是,往往自己就给自己加以束缚,怕别人嘲笑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排除在课堂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的干预。教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来组织教学。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与课程理念相吻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直接作用。
在新课改实施的条件下,针对七年级新生的现实情况,为了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所获得的欣喜感受。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变的形式,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加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教学中的有效载体。
3 运动技能教学是“立课之本”
体育技能的教授是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教师职责所在。如果说体育课上体育技能的教授成为一片空白的话,那么体育课与学生参加业余体育活动有何区别,又何谈什么体育教学,那么体育课的存在有多大意义。把“放羊式”体育教学说成“开放式”体育教学,是一种完成不负责任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至于体育器材、场地等问题对体育教学是有影响的。但体育教学条件是可以克服的,是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而不能仅仅因为器材和场地不足,而放弃体育课教学,或者体育技能的传授。
4 传统模式与新课标理念继承与摒弃的反思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重“教”轻“学”比较普遍,以教师为中心,以至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学大纲规定什么教什么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新课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调动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课标的评价模式比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准确、公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在应用新评价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学生持续发展的因素。
5 体育教学反思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在熟悉新课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只有在“三熟悉”的基础上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处理教材进行备课,才不会失去依据和针对性,才不会步入教学的误区和歧途。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抄写教材内容和动作要领,而应着重设计好课的教法与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突破;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 体育教学中课堂控制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动”。学生只有多“动”,才会得到发展,也才会有高的学习效率。但在课堂上做活动,活动一到高兴时课堂往往会出现失控。如果一下子停下来,学生们不乐意。进行下去吧,整堂课就乱哄哄。可见在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控制课堂?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加以教学,做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2、要明确学习小组与小组长的职责,学习材料和教具利用充分合理,同时教师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所作所为。
3、要指导学生遵守这些规则,而不是让学生立刻就仓促行动,然后再徒劳地大声呼喊着维持秩序。
一、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体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一般的课程设置需要注重“知、信、行”三者的统一,为了实现行为目标,必须是受传者做到“知”和“信”。而我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忽视了“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程设置较少,占据的只是一小部分,个别学校甚至存在不开设基础理论课教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采用现行教材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培养一种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行为习惯。
2.不同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学失衡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只是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虽然体育老师对现代教育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非常支持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认识偏差不同学校执行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长期不接收新的信息和观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体育教学观念,因此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速度比较缓慢,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难度较大。
其次,部分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一些课程的安排突破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束缚,部分学校无法正确的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不能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对于有效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困难。比如,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改革专家已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体系中。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多数中学认识不到体育课程对地方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这不利于发挥地方传统体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个地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能够反映这一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甚至可以反映整体教学水平。而我们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师学历较低,以大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学技能欠缺,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要求。这种情况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说明了中学体育教师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要不遗余力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结构比例。
二、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观认为将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导致“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将学校体育教育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必须坚决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要根据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研究适合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规律,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过程。其次,教学方法上要进行突破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由过去的“重视讲授”向“重视学习”转变,通过联系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为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次,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变,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2.推进区域间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目前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缺少经费是制约其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我校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专项资金,并且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另外,学校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校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渠道筹集体育经费,改善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自主开发体育器材,加强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由于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个别地区财政资金确实比较紧张,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教师按照国家对体育设施的要求,进行自主制作,并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另外,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比,达不到标准的学校需要进行整改,以此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
3.构建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培育长效机制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提升自身各项技能,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一方面,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学科的实验和研究,克服传统教学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紧紧把握改革方向,勇于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标准。面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时,要认清体育课程的性质、把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以及体育课程的实用与娱乐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课程改革不偏不倚,正确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入职以前和入职以后的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新课改,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一是体育师范生在学校就读期间,要系统学习并了解课改的内容和精神,并且要持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每个地区和学校都要长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理解改革的内容,并且通过交流学习分享各类成功经验,不仅可以增强体育教师课改的信心,也可以为课改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叶涛,谭月华,张艳云.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2]孙亮.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转变[J].学周刊,2014,(5)
教学反思的有效展开,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必要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尝试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课堂,从录像中回看具体的教学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的教学出发点不对,而是教师对于具体教学中的问题无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组织或者设计上的一些不合理。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才很有必要借助录像功能来记录课堂。教师在回看中往往会意外发现,原来这种教学展开形式学生并不太喜爱与接受,或者是自己那种教学指导方式最后体现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录像不仅是对于教学过程真实具体的记录,这也是教师教学反思时很有价值的参照。
在进行自我反思性教育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一些设备进行分析,比如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将整个上课过程录制下来,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更有利于找到教学中的问题,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这些影视资料又可以作为教材保留下来,供后辈教师进行参考,让他们吸取一些好的经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定期录制自己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可以将课堂录下来。这可以让教师在回看中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效用,学生对于这种引导方式是否容易接受,以及学生对于具体的运动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些都可以非常直观地折射出一些典型教学问题,可以供教师进行很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也是对于教师的教学革新指引的明确方向。
二、注重定期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师很有必要定期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展开梳理总?Y,这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很好地展开形式。教师如果没有教学回顾与反思的习惯,而是一直按着自己的思路设计和实施课堂,很可能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被发现,而这些问题所导致的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或者是学生对于一项具体运动技能缺乏掌握等,这些问题都会被教师忽略。定期的教学反思与总结会很好的对于已有的教学成果进行梳理,尤其可以帮助教师意识与发现问题,进而及时进行改善。教师可以在一个主题的教学结束后花时间展开必要总结,比如,这个月是田径训练主题,教学结束后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对于一些不足的地方加以弥补。
比如,在高中体育课中,跑步是少不了的,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心理是能不跑就不跑,能躲掉就躲掉,那教师有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呢?一味觉得这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反思到了这其实与上课的模式和老师的要求不合理相关呢?其实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学生并不需要因为体育课有要求而勉强跑步,教师需要做的是激活学生运动的意识与积极性,这样学生内心的那些逆反和排除心理才能消除。所以,体育老师一定要学会反思与总结,看看到底是环境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运动,还是因为跑步的长短问题,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只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挖掘到问题的实质,教师才能够形成更加合理且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并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于训练的形式和强度进行相应调整,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训练要求,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
“不打无准备之仗”,体育课也一样,既然上课,就必须备课,且要备得细致、周密、全面。首先要备教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包括这个班级的人数(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三要备场地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选择合理的场地,配备合理的器材。第四要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五要备天气,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第六要备意外,根据教学内容,要有处置意外的应急预案。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新课标提倡“开放式”的体育课堂,强调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广一些涉猎、多一些积累、勤一些练习,以达到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在具体的体育学法指导中,能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学法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三,对那些特殊的群体,要能够进行特殊的辅导,以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能够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给教学的正常进行以保证。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技术教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尤其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并能很好地自我调控练习的次数、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能把自我锻炼变为自主活动,为日后的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生拥有一个康健的体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游戏和比赛,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这样的体育课,在竞争中得到锻炼,是那样的生动、轻松,是那样的颇具引力,又是那样的德艺双丰。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试想,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拉集体的后腿?哪一个同学愿意在比赛中心甘情愿地落后于他人?那么,同学们为了赢得体育比赛,就必须不断地积极地思考和改变自己的技战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和创新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群策群力,将大家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有其规律可循,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规蹈矩,一丝不苟。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的心理、生理均得到热身,进而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要能够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贯彻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再次,要在指导体育活动前,对场地、器械进行通盘检查,极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四,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尤其要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指导学生相互保护,这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六、注意教师自身的修养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似乎更高,也更严,那些只会喊“立正”“稍息”的体育教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它要求体育教师要达到“三高”和“一广”,即文化水平要高、学历要高、科研水准要高、知识面要广。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搞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强化涉猎,博览群书,善于捕捉诸多的体育信息,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敢于吃苦,乐于奉献,使自己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体育教师,以自己的良好品格和熟练的示范技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反思已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增强教育效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后反思是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连同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可以形成经验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下来,形成教学经验。
如,在400米耐力跑考试时,第一组学生在报倒计时的时候,还没有跑到的学生就会中途停下来,事后查问原因,她们的回答是:“反正不及格了就停下来了。”第二组练习的时候我没有报还有多少时间,只是给他们一边“加油”,一边说时间快到了,结果既使最后一个学生也冲刺到了终点,这使他们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于是我们在课后小结中写道:“区别对待,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希望。”这点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二)反思可以优化教学
课后小结记录反映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误的教训、需要破解的困惑和有待探讨的问题,等等。在后继的教学和下一轮教学的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参考利用前面的课后小结,吸取前面教学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案质量,从而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这样长期坚持,可帮助教师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体育教学中的欠缺之处。
学习永远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民族进行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加强学习尤为重要。课后小结将教和思、教和写结合起来,在思和写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会发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紧迫感。思和写越是深入,这种感觉越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选定或调整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通过教和思、教和写的结合促进了教和学的结合,这种由课后小结带动的“三结合”,对于培养体育教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反思可以改革创新
反思可以对运用的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学科研成果而进行各种小型的教学改革进行小结。如教学生一些枯燥的跑跳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孕育到游戏中去,让学生既学到技能,又得到锻炼。通过小结,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始终处于教学改革最前沿。教学后的反思,是一种有批判的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着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努力进行教学反思是我们不断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然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想取得进步的青年教师所必须做的。比如,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教师要多关注,也值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反思。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我坚信,教育事业的又一次腾飞已经到来。
二、如何做好课后反思
(一)反思要有据可依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例如我们可以把本校男女学生多次跑400米的成绩记录在课后小结中,然后根据记录的成绩计算出男女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以便为今后上课安排运动量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依据。
(二)反思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某一知识点用另一种方法处理效果会更好。这些“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能想到的。体育教师从个别体育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难得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有些顿悟,灵感更是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写课后小结,应尽可能在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当天的时间,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教学过程包含着个性化体验和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所感所悟。课后小结贵在求真,贵在坚持。写课后小结有如教海拾贝,日积月累,它会在你面前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会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三)反思学生见解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有创新,提出一些新见解、新问题,在课堂上予以肯定和正确引导,课后要认真记录,并虚心接受。这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思路,对教师的教学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教学反思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践。当然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求实。一有所得,及时纪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