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历史考试总结

历史考试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1 23:30: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历史考试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历史考试总结

篇1

按照惯例,先从语文开始。语文这次考的比较不理想,光选择题就扣了十几分,这一下就跟别人差了好多。对答案的时候仔细想想,其实如果能在考试的时候多认真些的话就不会错选那种考察细致的题。默写这次倒是一个都没错,我也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而且以后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得及时巩固复习以前的背诵篇目才可以。阅读和作文也是扣得比较惨烈的部分。在阅读方面,我对于答题技巧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总是所答非所问或者语无伦次。而作文也是,衔接和材料选择的方面可能就不是太恰当。也是经过老师的试卷讲评之后才发觉过来。实在是不该考的这么差。

然后是数学。数学考的也不理想。光选择填空就扣了小二十分。拿下答题卡仔细看了几遍才知道自己错了多么不改错的题。而且小题分一个就五分,错几个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面的大题也是答的不怎么好。最不该错的几何证明题又因为过程不完整而扣了几分。这也反映出我在平时上课的听讲和课下的应用还应该多下功夫才行。

英语算是这次考试中我最满意的一科了。但是偏偏错了几个弱智的题--听力题和单词形式。这些都是高考场上最忌讳错的题,我却每次考试都错那么几个。这样一来就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阅读也得更注重文章的细节才可以,不能一意孤行。再说说作文,这个该靠平时的语言积累,我这次作文写的不是特好,为了用英语提分,作文写的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物理这次只能说算是班级的中不溜,既不特好也不是特差。选择题这次做的比之前要好些。但是后面的实验题和计算大题也是扣分中比较多的部分。我觉得实验题和计算题考的除了是公式的运用和实验原理、实验图之外,也是考细节的--比如作图的时候就要注意原点是否都是从零开始之类的。这次错了也是给我敲个警钟。

化学是考的最差的。身为理科实验班的一员......考成这样真的很惭愧。平时课上都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可是不多做题、不多复习也是没用的。选择题错的那叫一个惨。最简单的题还错了一堆,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和自己。这次的成绩也证明了化学是我的弱项,我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不懂就问,多做题,多复习。

篇2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5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5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4.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7.1m3水的质量是1t,25px3水的质量是1g

6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69.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

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篇3

1.教师考前教育和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审题不认真,抓不住关键词、应变能力差等错误发生。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不清。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在学生,是由于普通班大部分学生平时不思考、不理解、不质疑、不问题导致。其实,即使老师把问题掰开揉碎讲透,也不如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有用。这也是进行课改的原因之一。虽说学习要目标明确,提高效率,但知识的沉淀吸收需要花费时间、耗费脑力,学习也很辛苦,所以会导致有些学生每天学习疲于应付。

3.学生考试态度问题不够严谨,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考试,没有用心去做题,从卷面就能体现出来,字迹了草,答题随心所欲,答非所问,甚至乱七八糟。

每次考试都是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其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取。发现成绩与目标的差距,教师除了要进行各方面反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下一阶段期中考试,制定迎考措施:

1.结合往年期中试卷练习,找出中间学生做错的题,耗时较多的题、摇摆不定的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分析错误原因,整理学生的薄弱知识点。

2.进行选择题限时训练,提高学生选择题准确率;主观题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

篇4

1、物理、化学实验考试是学生升学考试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义意。对学生的实验考试很有必要的。实验考试一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得到实验通知后,学校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从资金、时间、后勤上给予保证。

2、教师即时清理器材认真准备,发现不足的器材进行统计购买,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教师认真织组学生做好实验,学生考试前,教师对每个实验给予讲解、演示,每个班按照参考人数进行分组,八人一组,选出组长,再分别对组长进行培训。上实验操作课时,每个实验小组由组长指导组员练习,教师随时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每个小组又由二人组对,一人操作实验,一人观察其过程,并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检查是否操作有!错,并加以纠正,当每组的成员都完成实验操作后,再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检查实验操作情况。

4、学生刻苦训练实验。由于学生的实验成绩很不均衡,为了提高学生的平均分和优等生,化学和物理教师也很辛苦,中午、晚上实验室都开放。学生都有组织的去做实验,教师都到实验室去指导学生。好多教师放弃了休息,无赏的去辅助学生,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可佳。

二、取得的成绩。

1、考试成绩。物理科全镇实考人数193人,平均分9.44分,及格率98.96。优生率88.6。化学科全镇平均分9.49分.及格率100。优生率91.7。

2、化学每个实验能够按照基本步骤完成。能对实验现象分析,能正确回答实验结果。

3、绝大多数同学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操作步骤正确。

4、物理实验学生也非常熟悉,每个实验操作完整。很会整理器材,爱护器件。

三、存在的问题。

1、小部分同学因为第一次参加实验操作考试,心理素质差,太紧张了。

2、个别学生计算能力差,不能正确的算出结果。提出的问题与结果不符合。

3、训练时间紧,训练时间不充足,造成少数实验器材使用不熟练,操作过程有错。

四、今后的打算

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平时实验操作训练,不要考试前赶时间。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4-01

一、高考文综卷中历史文化常识题举例

从2007 年开始,高考文综卷中开始出现对历史文化常识的考查试题。

例如(2007年全国卷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清康熙帝

(2008年全国卷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阴” 的方位是( ).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2009年全国卷12题)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己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于( ).

A. 旗号 B. 邑号 C. 爵号 D. 官名

(2010年全国卷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

A. 金德 B. 木德 C. 水德 D. 火德

(2011年全国卷12题)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2012年全国卷12题)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

A. 工作器具 B. 工作内容 C. 工作职责 D. 工作性质

这些有关历史文化常识的试题,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不显眼,往往分散于某些细微的文字叙述中,有时还渗透在其它学科知识中,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和应试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它是源于历史教科书的,还是有据可查的。

二、应对历史文化常识题策略

(一)细读教科书,挖掘相关历史文化常识知识

教科书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本本”,是各类试题最直接的内容依据。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就是细读教科书,研读史料,从中获取信息,并论证和运用。所以,要坚持“论从史出”, 引导学生善于从“教材或课本”中学习历史,善于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史料和其它途径收集的材料。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编写的,有时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简化了过程,有时则是只言片语而微言大义,有时却又写得含而不露、似曾相识。因此,要细心研读教材,把握其中的相关历史文化常识知识,比如年龄称谓(垂髫、总角、豆蔻、束发、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此外,还有十二生肖、古代纪时、天文地理、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等。

(二)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

历史文化常识是一个浩瀚的知识体系,包罗万象,涵盖文学、哲学思想、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称谓、天文历法、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需要平时的不断积累。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多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和法学等与历史相关的人文科学,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世界之最大全等,注重中华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其次,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媒体,开阔视野。当前我们比较喜欢的电视剧、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栏目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常识,

尤其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电视剧精品,如对四大名著的改编,这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此外,还可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各种教育基地等场所来拓宽吸取历史文化素养的渠道。

(三)结合教学实际,适当编制类似题目,加强训练

为了增强学生对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的适应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我们应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适当编制类似题目,并加强训练和进行评析。

比如:

1.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对下面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进行排列: .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2. 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其中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

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

3. 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对他人母亲雅称的: .

A. 椿萱 B. 萱堂 C. 泰山、泰水 D. 巾帼

4. 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属于称“号”的是: .

篇6

三、由于自己专业水平的局限,上半年对润浦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还有很多未做到位,没有达到集团公司以及本公司既定的宣传效果。

四、对日常劳动纪律要求不是太严格,例如偶尔会发生不穿工作就上班。

五、缺乏创新意识,平时坐办公室的时间多,去车间生产一线了解情况的时间,存在怕吃苦的思想。导致写出来的东西缺乏一定的创新内容以及实质性的内容,总显得太过平泛、太过空洞。

对以上几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已切实地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的公司秘书,我感到十分内疚。但过去的都已成为过去,学习先进找差距,总结不足求上进,为此,我将认真总结,实实在在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以下为下半年我决心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遵守厂纪厂规,及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做一名合格的秘书。当好公司领导的助手,充分发挥自己所学。

三、搞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使润浦的企业文化更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更能体现出企业的特色。

篇7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三141,14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平时经常学习教学常规,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总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赢得了学生的好评。特总结如下几点:

一、认真制定工作计划

在开学初本人针对高三的学科特点,制订详细的授课计划。高三课时较紧,所以在制订计划时留下三个星期用于复习世界地理的知识。认真详细地制定时间计划,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计划,现在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事实证明我们的计划比较科学和成功。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地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环节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精心备好课,提高个人的好课率和备课组的好课率,地理课是一门很实用和很社会化的学科,所以要把地理课与社会相结合,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等。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本人认真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好每次试卷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补差与提高。

四、适量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高中的课程很紧,作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作业布置要适量,要在提高作业的效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自己编制一些高质量,有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一学期以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2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必须经历高考,以高考这一跳板,跳到理想的远方。每位学子苦读十二年,不就是为了高考。每个人都不想输,都想取得高分。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我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比别人差,为何考试成绩比别人差;为何每次定位都有偏差;为何审题会出错;为何这些题目看起来很简单,却答不到采分点。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做到超水平发挥。以下是我个人在高三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整理常考知识点,理清思路、方法。

强调学生记忆。(以大气运动为例):

通过作大量的高考题,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主要考查:大气环流、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的特点、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学生的困扰——不懂得如何答题。①如问某一地区受何种大气环流的影响,学生根本不知什么是大气环流。②问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④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些题目不懂得回答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自以为是,上课听得懂,课后没有认真复习,说白了就是没有背一些基础知识;没背方法、规律、原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以上问题归纳以下内容:

①大气环流包含:气压带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作这种题目的时候要有个先后顺序,先考虑季风环流——如题目中的位置若在大陆东岸。其次考虑正常的风带。

②气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的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地面的气温主要和下垫面、太阳辐射有关。因此两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下垫面。只要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本质,遇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对于这一点学生必须掌握大气的热力状况,地面与太阳之间隔着大气,因此必须考虑大气的厚度(太阳高度角和海拔高度),密度(天气状况)④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进行判断---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方法。

2、强调学生对知识点要进行记忆,不能只停在听听,没有落实:

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没办法做到位,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开学初利用课间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场落实,记忆。而后考试,让学生得到甜头;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小测。

3、练习:

教辅材料的练习题不多,平时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题量。对于练习题,很多学生只停在作作而已,其实要真正提高能力,要做到对于练习题的知识能迁移到课本相应的知识,并深究其本质问题,且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于记忆。对于那些某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则要强调他们买一些练习题,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集中1---2小时的时间进行做题,要不屑一顾,不会做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一段时间后,进行归纳总结。应试能力肯定会提高。

4、讲评:

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这需要平时常和学生沟通、交流。讲评时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并构建知识框架。

5、批评与鼓励:

了解学生的个性,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平时的考试情况和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批评或鼓励。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并不是一星期,两星期的事,也并是用一层不变的方法可达到的。需付出持久的努力。以上是我个人在高三年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七、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八、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九、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

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

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5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有一部分是我从高一年教过的。其他的学生是我从高二时开始教过他们的。所以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我很是了解。他们初中会考水平的地理知识基本上忘记了。他们当时的会考水平就是机械记忆,走出会考考场后,呈直线性忘记。即使是记住知识的学生,也大多数不理解这知识其中的含义。因此,面对高三地理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我制定了个长久的计划,一个目标明确、有成效的计划。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篇8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篇9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2、海拔高度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约1度每天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风

            所受的力

最后风向

近地面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常见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雨区域

举例

冷锋

晴朗,温高压低

阴雨大风天气

晴朗温低压高

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气南下,沙尘暴

暖峰

晴朗,温低压高

连续性降雨

晴朗温高压低

锋前

常见天气

   气压状况

运动方向

对应天气

典型天气

气旋

中间低,四周高

北逆南顺

阴雨天气

夏季南方的暴雨台风

反气旋

中间高,四周低

北顺南逆

晴朗干燥

长江伏旱、秋高气爽天气

气压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特点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气流上升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到40度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暖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

全年温暖湿润

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

南亚地区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20到3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东南风    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季:西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35到5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东南分

冬季: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温度的变化3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河流的补给形式:地下水(最稳定)、大气降水(东部地区最主要)、冰川补给(西部地区)、季节性积雪(东北地区)、湖泊水

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场(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扩散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径流量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资源对经济影响:数量影响经济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现在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数量,随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质量,人类生产生活排污不断增多

面对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篇10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解析:根据其键线式特点,可以得出分子式为C3H2O3,分子中含有8个a键,其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选项D中,求算气体体积时忽视了外界条件,如“标准状况下”,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选取锂离子电池中所用的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涉及通过键线式推断分子式、判断微粒结构中的化学键类型,及简单的化学计算。从能力层面上,考查了考生能否准确从提供的分子结构中提取实质性信息,并熟练运刚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解析:氢氧化钠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应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所以选项A错误。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含碘的苯溶液是浮在水面上,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所以选项C错误。滴定管的读数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大,所以选项D的正确读数为11.80mL,选项D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通过中学化学常见的真实的经典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洗气方法与原理、分液的基本操作、酸碱中和滴定及其基本操作等。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给的实验装置及其基本原理,运用相关知识,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自己是否实际参与了化学实验的过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该试题注重倡导基于实验事实,重在实际参与化学实验,而不是知识记忆的问题解决方式。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解析:Na2C03固体在酒精灯上受热不易分解,所以选项A错误。Fe(OH)3胶体显红褐色,所以选项B错误。Si02和氢氟酸反应,产物中没有生成盐,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重在测试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主要知识点有纯碱、小苏打的热稳定性比较,氢氧化铁胶体的状态与性质,常见气体干燥时干燥剂的选择,两性氧化物的性质等。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相关的重要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

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I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l023个

解析:NaCIO与H+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Ag+与CI-不能共存、NaCIO会氧化乙醛分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因为NaCIO溶液显碱性,而提供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以考生较为熟悉的“84”消毒液为情境,考查内容涉及微粒的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问题及简单的化学计算问题。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判断微粒在同一分散系中能否大量共存,能够熟练、正确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能够熟练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进行计算等。

11.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0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图1中的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丁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

解析: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规则,借助图像中数据特点,可以得出选项A正确。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守恒,而容器的体积又保持不变,可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选项B错误。因为催化剂仅仅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限度,达到平衡后a、b线段应该重合,所以选项C错误。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但试题中没有告知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所以无法判断H的正负,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以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可逆反应为载体,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及计算、化学平衡移动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及反应热的判断等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点。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题给图像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人盛有NH4CI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解析:氨气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待检验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有白烟现象,说明有NH3产生,所以选项A正确。根据气体具有可燃性,可以得出有H2产生,选项B正确。原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反应后显碱性,说明在碱性溶液中,镁也可以被氧化,所以选项C正确。反应过程中,溶液中OH-并没有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不能说溶液中OH-氧化了Mg,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D

点评:该试题以镁与NH4CI溶液反应产生的独特实验现象及相关实验探究问题为载体,综合考查了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等。能力层面上,检测了考生能否针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实验、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

13.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0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

B.加入10mL盐酸时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

D.加入20mL盐酸时:

解析:未加入盐酸时,因为NH3・H20部分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OH-),所以选项A错误。加入lOmL盐酸时,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出,所以选项B正确。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出,所以选项C错误。加入20mL盐酸时,生成物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理得,选项D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以酸碱中和反应、微粒浓度比较为情景,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酸与强碱、弱碱反应的先后顺序,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等中学化学重点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及其相关微粒的守恒问题能否综合分析、灵活应用,从侧面上也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5.C、N、O、AI、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I)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3)用“>”或“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中组成原电池(图2),测得原电池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3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_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2)为化学基础知识,注重测试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简单知识,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显然第四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3)注重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点的考查。(4)正极反应应该得到电子,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所以电极反应式为;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但是随着反应进行,铝在浓硝酸中容易形成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接着,铜片又会作为负极,继续失去电子,这样就造成了电子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答案:(l)三 ⅣA

(2)1

(3)

(4) 正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反应

点评:本题选择了C、N、0、AI、Si、Cu常见的人种元素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电负性,熔点、沸点比较,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微粒的移动等知识。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考查面较广,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能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26.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省略):

(I)A的名称是______,试剂Y为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9 0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解析:根据合成路线图,可以得出:A为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下,转化为苯甲酸。根据官能团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BC为取代反应,B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羧基,D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羰基。同样,根据官能团变化特点,EF的转化应该为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即:问题(4)是附加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根据条件,可以得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同样,根据官能团决定性质,可以得出选项a、d正确。

答案:(l)甲苯 酸性KMn04溶液 (2)取代反应 羧基 羰基

点评:本题以合成一种新型的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合成路线图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特点,辨认出有机物的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名称,以及规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判断官能团决定的相关性质等。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在陌生情景中能否熟练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顺利将课本所学知识与新情景有机结合,能否快速借助流程图接受新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7.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0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人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___。

(4)反应生成NaB0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解析: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反应,在反应器中通人氩气,可以排除空气中水、氧气等杂质的干扰;金属钠因为较活泼,一般存放在煤油中;取出煤油中金属钠时,一般要用镊子夹取,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第②步操作中,得到溶液和固体,所以基本操作为过滤;NaBH4溶于异丙胺,异丙胺的沸点为33℃,所以分离(NaBH4)并回收溶剂时,可以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3.8gNaB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1mol NaBH4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为216kJ,其对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BH4(s)+

答案:(l)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煤油镊子 滤纸

(2)1

2 4 2

1

2

(3)过滤 蒸馏 (4)

点评:本题以制备NaBH4为情景,重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能力层面上考查了考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接受、吸收、整合框图中信息的基本能力。

28.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0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02。

(l)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0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4。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

(3)验证假设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1)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02和KN03氧化相同的H2S0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

解析:因为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所以S02气体通入BaCI2溶液,不会出现弱酸制强酸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现象,若通人Ba(N03)2溶液,酸性条件下,N03会氧化S02气体或H2SO3生成S02-4,相关的离子反应为,生成的与结合,所以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l)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

(2)S02溶于水生成H2SO3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

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02处理的25mL O.1 mol・L-1BaCI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4)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02和分别氧化相同的H2S0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

篇11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