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2:53: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制冷工艺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部在16号文中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预测人才需求状况,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据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一、行业前景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制冷空调工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仅次于美、日两国,是世界第三大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国,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是全球同行业内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武汉将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作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制冷与空调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武汉有着悠久的制冷空调制造业历史和雄厚的行业基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得武汉成为国内外制冷空调企业的焦点。众多国际国内品牌纷纷来汉投资建厂,武汉已经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制冷空调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其空调制造企业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同时,与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相关联,武汉各种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能力达数万吨;空调制冷工程安装公司近千家;已注册的能承担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工作的设计院200余家;新的节能型制冷空调装置与机器设备,成为业内科研人员的热门课题。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6年来,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美、英、日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总投资额达600多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投资积聚的洼地,并成为武汉市汽车及机电产业的聚集区。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内,这为制冷与空调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社会需求量大
据调查,目前我省现有食品冷藏行业一线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中专及以下文化层次,专科层次人才极少。制冷空调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情况略好于运行管理,但大专及以上文化层次技术人员仍很缺乏,这在中小型规模及县级施工队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普遍存在的制冷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大、费用高,冷冻冷藏食品变质等现象与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这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仅以每个中等规模以上食品冷藏库需要两个高职生计算,我省现有冷库的运行管理就需要约6000人。2007年,我省超过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中央空调系统就有5000多家,需要高层次运行管理人员至少20000人。施工单位至少需要2000人。还有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也需要大量高职层次的人员。由此可见,我省制冷与空调行业有着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武汉制冷学会统计,全国平均每年需要本专业的高职生约20000人,仅武汉市区,2008年制冷与空调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逾5000人以上,预计2009~2010年的需求量还将以几何级数递增,这些都为我院制冷空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技术规格要求高
行业技术进步和跨国经营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可直接上岗。2.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可独立承担较综合的工作任务;如工程公司最渴望技术人员能承担从项目的投标一直到最后的完工验收全套的技术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工程设计的一般知识、工程预算技能、施工组织管理等能力。3.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基本素质。5.具备信息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6.具备本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制冷空调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一线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对人才的技术规格要求也有了明显变化。从岗位来看,以冷库制冷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工程安装施工管理对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一)制冷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操作制冷压缩机,使制冷剂升压、冷却、冷凝、液化;(2)控制节流阀,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载冷体的热量,降低载冷体温度达到工艺指标;(3)使用冷却泵,将低温的载冷体输送到用冷设备;(4)调控制冷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5)向制冷系统中补充制冷剂或载冷体;(6)发现并处理制冷系统中的异常现象和事故;(7)填写生产记录报表。
(二)中央空调操作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看懂中央空调系统平面图、立面图、管道图、电力配置图、系统与管道轴测图;(2)能掌握各类机组的操作规章(包括:开机前准备、开机顺序、停机操作);(3)熟悉中央空调各组成部分的工艺流程,不同情况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参数;(4)懂得常用测量仪表的使用、调定,懂得系统中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额定安全值及调整方法;(5)掌握运行中调节技术;(6)能判断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水系统的常见故障并在本工种规范内排除。
(三)制冷设备维修工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核检、判断来件故障和损坏程度;(2)根据需要更换、修理的零部件程度,确定修理价格和修理期限;(3)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仪表、工具,修理、更换坏损部件,添加冷冻液等;(4)使用有关检测仪器调试、检验所修设备;(5)交件并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四、结论
根据以上对制冷与空调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前景预测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市场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经理、车间班组长、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高职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品牌。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与地区行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借助行业的指导和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堂拓展到企业,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适用性更强,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专业,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实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彰显了专业特色。
一、“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特色体现的基础
“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单位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顶岗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对产学结合育人模式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结合教育的形式之一。其基本要素包括订单(合作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工作(有时间要求,有偿劳动)、顶岗就业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自身的的要求较高,至少是行业内知名企业,有较好的发展性,在同行业中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越来越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并且给员工支付同行业中优厚的工资。对于企业而言因为有学校的介入确保了对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在校实习是合法的,可以规避企业临时用工所必须的社保成本,可以平衡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通过在校学生的工学交替,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旺季的临时用工需求,降低用工风险。同时对学校而言可以提前向学生灌输企业理念,通过工学交替以达到培养企业所需生产管理和技术需要的员工的目的;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不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与中国空调界名企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天加空调班”,实施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校三年期间,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在校内完成,打破了学期界限,根据企业需要每年至少3个月到天加公司顶岗实习并接受企业岗位培训和企业的管理,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并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2011年在原有“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基础上开展“2+1”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级开始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三年7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和住宿、交通补贴),顶岗实习结束直接到岗上班。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短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轨。
借助“天加空调班”这个平台的影响力,2010年世界知名企业日本三菱重工下属三菱中央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在我院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共同建立了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企业提供全部最先进的三菱重工VRV空调设备与检修设备,学院提供最先进的教学配套设施。培训中心既是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生的多联机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人才储备和培训基地。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学生经过两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班”,强化基于三菱重工空调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到K-POINT店及相关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最终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到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K-POINT店及相关企业工作。2011年开始定向招生“三菱重工空调班”。
二、重塑“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特色的核心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菜单式”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内在能力要求的深度调研、分析,构建基于职业能力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材体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围绕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同时,全方位引入企业文化,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重塑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双方人员参加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小组,根据合作企业典型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合作企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要求设置“菜单式”特色课程体系。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成果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及时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设具有企业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根据合作企业是生产空调制造企业的特点加强了机械加工、机械制图、焊接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等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比重;开设了WI(作业指导书)、ISO9000系列标准等专题讲座,形成了“天加班”的课程菜单。而“三菱重工空调班”则是在“天加空调班”的课程菜单的基础上,增设了“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 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极具企业特色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特色教材建设。我们根据合作企业不同的“订单”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专业特色课程教材。由专职教师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亲自挂帅,组织教材编写小组,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技能标准引入教材中。形成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教材。开发出:“天加制冷、空调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天加风机盘管、空调箱生产操作规范”、“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 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特色教材及与之配套的习题库、工程应用案例库、试题库、网络学习资源等。
(三)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根据“中级制冷工”、“制冷工操作证”、“预算员”、“CAD绘图员”、“维修电工”等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为配合企业“订单”要求,把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前具有相应的技能等级,“天加空调班”同学具备“中级制冷”、“制冷工操作证”等;“三菱重工空调班”同学具备“中级制冷工”、“制冷工操作证”及三菱空调自己的“多联机安装维修培训证书”。
(四)重塑以能力素质评价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在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施行校内和企业共同考核的模式。形成了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能力的准则,最终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例如“天加空调班”的学生,某一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不但包括校内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入该生在天加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的绩效考核成绩,引入“日常行为”、“6S”、“TMP”、“工作效率”、“工作态度”、“质量”、“成本控制”、“工艺”及“合理化建议”等评价项目,课程总评成绩为校内和企业成绩加权后的结果;形成了能力素质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
三、打造专兼职教师一体教学团队是专业特色的关键
在我们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理念,重点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团队;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团队由学院本专业教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知识分子、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组成,这样的团队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促进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对于企业而言,培养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就业岗位更为贴近。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骨干教师为一体的“专兼职”的优秀教学团队。
(一)“走出去”。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学校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或同步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工作;教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通过企业实践工作开展科研,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又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产品或其他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通过交流学习,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在让专业教师具备一线工作经验,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选派骨干专职教师外出进修和学历提升促进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请进来”。兼职教师是专兼职教师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行业和合作企业为本专业提供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他们传授的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授课时还与学生分享实际经验及行业的最新信息,并且带来了大量的区域人才需求信息,增强了学生就业学习的针对性;同时每年还定期给专职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提升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天加制冷、空调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天加风机盘管、空调箱生产操作规范”、“三菱重工多联机安装与维修”、“三菱重工E-solution空调设计软件应用”、“维护PC技术软件的应用”等相关专业特色课程基本都由企业技术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团队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68%,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程的上课比例达到了73%。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2010年从上海和日本本部选派了5名高级技术人员到学院单独为本专业教师进行90学时的三菱重工多联机技术及安装维修的技术培训师的培训,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教师全部通过考核并受聘担任三菱重工空调系统多联机技术及安装维修的技术培训师。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就业与社会服务一体是专业特色的本质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a project of the lecture hall of shijiazhuang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ReBengShi liquid desiccant + dry table cold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 central system energy sav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BengShi liquid desiccant + dry table cold system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w supply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hen the supply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4 ℃, in cold source side and end side about 35.6% energy saving.
Key word: liquid desiccan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control; Energy saving; Large spac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对于人员密集大空间,传统设计一般都会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空调系统。由于该系统是全部依靠空气承担室内热湿负荷,使得服务区域内没有水系统(风机盘管)存在,根本上杜绝了冷凝水漏水、滋生细菌等污染室内空气状况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对空气做集中、独立的过滤净化处理,确保送入室内的空气干净、舒适,以达到较好的舒适度水平。
但是一次回风系统除湿的方式是冷凝除湿,这是一种将温湿度一并处理的方式,会导致温湿度不能同时一步处理到设计值。由于冷凝除湿必定伴随降温,所以一般先满足湿度要求,温度过冷了通过再热达到设计值。再热量大小主要受到送风量大小以及再热温差两个因素影响,再热温差又由最大送风温差。当送风量较大,送风温度要求较高时,将会产生较大比例的再热量。制冷工况下再热,势必造成冷热抵消,能源浪费。在倡导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现如今,如何能在不牺牲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根本上消除冷热抵消这一问题,是值得每个设计人员去反思的。
现在,有一种比较成熟的调温调湿方式――温湿度独立处理,是将除湿和降温独立分开,分别处理到设计状态,从根本上避免了冷热抵消问题的出现。单独处理余热,则可以提高送风温度,从而提高冷冻水温度以及制冷机的效率(高温冷水机组);在除湿方面,独立除湿单元(如溶液除湿机组)往往有较强的除湿能力,可以将新风处理到过干过冷的状态,以承担室内全部余湿和部分余热,并同时对新风进行有效的过滤、杀菌和除尘处理,保证空气的品质。
本文将以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以讨论其相比传统一次回风系统的节能优势。
2 理论基础
为了量化分析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相比传统一次回风系统的节能优势,首先对这两个系统的处理过程及计算进行理论研究。
2.1 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的处理过程
图1 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处理过程
如图1所示,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的处理过程分为3步:
(1)新风经由除湿系统处理到过冷过干状态点L(18℃,8.0g/kg)(WL);
(2)处理后的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到达状态点C(L+NC);
(3)混合后的空气经由干式表冷降温处理到送风状态点O(CO)。
具体的计算分为以下的几步:
(1)计算室内热湿负荷,确定室内空气的设计状态点(N)、新风量要求以及送风温差(Δt)。
热湿负荷一般应用相关软件建模并计算;设计状态点、新风量和送风温差则需根据房间功能、工艺要求以及舒适度要求而定。
(2)根据室内湿负荷,计算所需除湿风量:当所需风量小于除湿风量时,在除湿单元前混入适量室内回风;当所需风量大于除湿风量时,多出的新风只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的等焓线上(一部分除湿,另一部分旁通)。进而计算除湿单元的制冷量、除湿过程承担室内显热负荷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除湿风量,kg/h;―制冷量,kW;―除湿单元承担室内显热负荷,kW。
(3)计算干式表冷制冷量及送风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干式表冷制冷量,kW;G―送风量,kg/h。
2.2 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的处理过程及计算
图2 一次回风处理过程
如图2所示,一次回风处理过程分为3步:
(1)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直接混合到达状态点C(N+WC);
(2)对混风进行冷凝除湿处理到达机器露点L,L与送风状态点O的含湿量相同(CL);
(3)除湿后的空气经过再热处理到送风状态点O送入室内(LO)。
具体的计算分为以下的几步:
(1)计算室内热湿负荷,确定室内空气的设计状态点(N)、新风量要求以及送风温差(Δt):
(2)由室内空气的设计状态点(N)和送风温差(Δt)确定送风状态点(O),计算除湿除热所需送风量,确定机器露点状态点(L)。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温度,℃;Q―室内冷负荷,kW;W―室内湿负荷,g/h;G―送风量,kg/h;i―焓,kJ/kg;d―含湿量,g/kg;―相对湿度。
(3)根据室外空气状态以及新回风量确定混合状态点(C),计算机器的制冷量及再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制冷量,kW;。―再热量,kW;―定压比热,kJ/(kg・℃);―送风量,kg/h。
3 实例介绍
3.1 建筑概况及负荷计算
石家庄某项目中有一个可以容纳2700人的报告厅,层高为20m,面积为1830m2。空调设计方案为全空气系统,采用座椅送风方式。由于采用的是座椅送风的方式,送风口距离人员较近,故送风温差定为4℃,送风温度22℃。室内设计温度为26℃,湿度60%。
经由HDY-SMAD空提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计算得到报告厅的室内负荷情况为:室内全热负荷438kW, 显热负荷241kW;夏季总湿负荷294kg/h。
3.2 空气处理方式的选择及能耗计算
本文选择两种方式分别计算,即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降温方式和冷凝除湿降温+再热方式;并分析两者的能耗特点和差异。
3.2.1 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降温方式
表1 设备制冷量计算
根据报告厅的设计参数以及设计日负荷情况,计算得到溶液除湿机组以及冷源的制冷量,如表1所示。这样可以求出除湿机组和冷源的能耗。由于表冷器只负责显然负荷,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可以提高到14℃/19℃,相应的冷源也采用高温冷水机组。除湿机组和高温冷水机组的EER分别为4.0和7.0(厂家提供),能耗分别为262kW和33kW。共耗能295kW。
3.2.2 冷凝除湿降温+再热方式(一次回风)
表2为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制冷量和再热量的计算值。这样可以求出冷水机组和再热的能耗。这里的再热方式考虑为电再热;冷水机组的EER为5.35(厂家提供)。计算得到冷水机组和再热的能耗分别为261kW和196kW。共耗能458kW。
4 能耗对比及分析
从两种空调处理方式的冷源侧和末端侧设备的总能耗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本文选取的实例中,更适合采用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其节能率达到了35.6%。而从节能量来看,其数值小于一次回风系统的再热量(163kW
5 结论
本文以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为例,将其应用于石家庄某项目中的报告厅。并对该系统和传统一次回风系统进行了能耗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1)由于报告厅采用座椅送风,送风口离人员较近,故为了舒适度要求,送风温差定为4℃,此时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较传统一次回风系统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冷源侧和末端侧共节省约35.6%的能耗。
(2)若报告厅对于送风温差没有特殊限制,则当送风温差提高时,热泵式溶液除湿+干式表冷系统的节能优势不大。
参考文献
[1]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03
[2]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凌春雷. 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的性能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