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5:33: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统计工作内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完成的项目
第一阶段仅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覆盖范围为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四区,总规划面积39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有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微波通信网、通信管道网等。该规划总结了现状通信管道的备用管孔原则和以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通信管道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各类通信业务发展需求量,规划布局各通信网的局址(主要包括电信固定网、数据网、移动网、有线电视网局址等)和管道系统。
2规划作用
作为深圳市编制的第一个通信工程专项规划,该规划对深圳市通信的发展发挥了规划先导的作用,为深圳市各类城市规划提供了通信设施规划依据,有效指导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内通信设施及管道网的建设。该规划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为主要的是没有划定各类局址的用地红线,未能及时控制用地。
二、第二阶段(2005-2007年):高速发展阶段
1完成的项目
第二阶段3年时间内共编制了4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分别为《宝安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龙岗区三组团通信管网详细规划》、《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和《深圳市信息管道及机楼“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分别简称《宝安专项》、《龙岗专项》、《滨海专项》和《“十一五”规划》)。《宝安专项》、《龙岗专项》和《滨海专项》的覆盖范围为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地区,涵盖的通信业务种类与《特区专项》一致。这3项规划以深圳市《组团规划》成果为依据,结合现状机楼布局和业务预测,重新调整和确定通信设施的用地布局和规模;通过核查地籍资料、现场踏勘并与其它规划充分协调,确保通信设施用地的可行性,最终划定用地界线坐标;以多种城域网并存、光缆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前提条件,在深圳市通信管道政策的统一指导下,综合规划通信管道。《“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源于“十一五”期间深圳的信息化建设,该规划在各通信运营商业务、网络、机楼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各行政区或组团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全市近期建设通信机楼布局及其用地需求和信息管道,并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此外,该规划还首次提出了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措施。
2规划作用
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第二阶段的规划编制速度大幅提高,编制的成果也更加得完善,对第一阶段规划编制存在的不足也作了修正,划定了大部分通信设施的用地红线。这4项规划编制完成后,作为依据,指导了深圳大量的法定图则编制,落实了大量的通信设施用地,保证了通信行业的顺利建设发展。此外,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这阶段的4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还首次打破了以前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等主导运营商各自建设机楼的现状,提出了通信机楼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议今后建设的任何一座通信机楼均需满足2-3家通信运营商的发展需求。
三、第三阶段(2008-2010年):补充完善阶段
1完成的项目
第三阶段3年时间内共编制了2项通信工程专项规划,分别为《深圳市无线电监测网布局规划》和《深圳市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以下分别简称《监测网规划》和《基站规划》)。近十多年来,无线电行业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发展,深圳的无线电业务也是全国居首,然而深圳的无线电监测网设施却十分落后,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监测联控。另外,无线电监测网点也一直未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导致部分无线电监测网点用地落实困难。在此背景下,《监测网规划》应运而生,其重点确定了无线电监测站点的布局、近期建设规划和高山监测站的用地控制坐标,为将监测站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高山监测站纳入城市黄线管理提供了依据。2004年后,移动通信用户数量飞速增长,手机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通信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一方面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手机信号都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担心移动基站的辐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移动基站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大量的移动基站无法建设,移动通信需求不断增长与基站数量不足的供需矛盾日益显著。为解决此矛盾,深圳开始编制《基站规划》。《基站规划》建立了可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站预测模型,总结出基站布局的方法和步骤,规划落实了基站物理站址的空间布局;分析景观化基站和集约化基站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此类基站的建设形式;编制基站规划建设指引,提出基站近期建设计划。
2规划作用
卫星以及微波等接收天线,通常都会放置于建筑物外部,通常出现在建筑物屋顶或者空旷地面,也存在某些小型天线放置于窗外的情况。这种突兀于建筑物之外的天线,是通信系统中最容易招致雷击的结构,其中以直接雷作为主要的危害形式。针对于此种状况,安置避雷针并且确保避雷系统引下线的连通,即确保天线放置于避雷针构成的避雷锥保护之下,同时还应当注意引下线的有效性以及接地环节电阻设置的合理状况。
2电源系统防雷工作
通信机房中,大量放置了有源电气设备,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无疑成为雷电袭击的重点对象。通过对通信机房电源系统展开防雷,已经成为公认的能够抵御通信环境雷击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于电源系统容易招致感应雷的特征,通常会在低压配电盘上安装一个浪涌抑制器,作为一个高阻抗元件,浪涌抑制器当其两端电压达到其设定的临街电压时,其阻抗会突然减小,因此在雷电流混入电源正常电流的时候,浪涌抑制器能够实现将其顺利导入大地的作用。
3通信机房建筑环境防雷工作
避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通信机房所在建筑物以及其具体环境展开避雷保护。对于通信机房所在建筑而言,除了要确保雷电引地导入线路畅通,整个建筑位于避雷锥的覆盖之下以外,还应当在机房的屋顶以及四周设置等压带,并用引入线与围绕设备敷设在房外的水平闭合接地端相连。这种手法可以进一步确保在雷击的过程中实现雷电的均匀发散,减少感应电压的产生。与此同时,与信号接收设备相连的导线应当确保屏蔽层完整,并且其屏蔽层的两端应当与接电线相连。而对于室外的连线,除了需要做好这些工作以外,还需要在线路上安装避雷器,防止雷电由此进入并且对信号接收设备造成危害。号,就还需要注意卫星接收机输出端防雷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于电缆两头信号芯线加装避雷器予以隔离。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Method]With Metrx MED system and modified working tube and decompression instruments,endoscopic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were performed on 15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A paramidline right transverse incision of 2 cm long was made.A channel between the neurovascular and visceral sheath was created through finger dissection.The dilators were inserted sequentially.An original one arm working tube or a modified,shortened working tube with double arms was inserted over the dilators.Then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with autologus graft was performed under endoscope.[Result]Once the tubular retractor was stably fixed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releasing of the discomfort was observed.All the compression tissue such as soft disc tissue or hard osteophyte and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r dura sac were clearly visualized under the endoscope.Shortened working tube provided improved visual field and increased manipulation space for the decompression instrument.The double arms enhanced stability of the working tube but could not eliminate moving of it during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00 ml to 800 ml.The operation lasted 80 to 210 minutes.The incision healed in one week.Postoperative discomfort in laryngeal region was light.All of the cases showed thorough decompression on postoperative MRI films and gained better spinal cord function at postoperative followup.No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 were encountered.[Conclusion]Endoscopic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based on the use of a working tube is technically feasible.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this technique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ed intraoperative visualization,thorough decompression,minimal trauma,quicker recovery and improved cosmetic result.Disadvantages waiting for further improving include:limited manipulation space,discomfort and potential hazards to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 resulted from moving of the working tube.
Key words:cervical spine; endoscopy; decompression; fusion
80年代以后脊柱内镜手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胸段及腰段的前、后路手术,如胸、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椎体切除术,椎体融合术,及胸椎前路松解术等〔1〕。但脊柱内镜下的颈椎微创手术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文献报道也较少。
作者借助于METRX椎间镜系统,并对这一系统中的相关器械进行了改进,共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基于工作套筒的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1年11月~2003年3月,共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内镜下的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51岁(平均42岁),病变节段:C3、42例,C4、53例,C5、65例,C6、72例,合并C4、5及C5、6双间隙突出2例,C3、4及C4、5突出1例。随访时间:6~36周。其中14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40分法〔2〕)21~32分,平均27.4分;1例手术时尚处脊髓休克期,术前脊髓功能评分0分。
1.2 手术器械
METRX椎间镜系统及经过改进的相关器械(图1、2)。
1.3 手术方法
皮肤切口定位:在C型臂X线机下,以一克氏针为指引,将切口准确定位在预定减压间隙所对应的皮肤上,依克氏针划线,以此线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交点为中心,作一长约2 cm横切口。
建立工作通道:切开皮肤及颈阔肌,找到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的间隙后,以食指在这一间隙内轻柔地钝性分离,直达椎前。在这一分离过程中,如遇到条索样结构,则手指向其他方向分离,避开此结构,不可强行分断。以手指为引导,放入定位杆,沿此定位杆按序放入扩张管,直至放入工作套筒。取出各扩张管,将自由臂与工作套筒连接以固定工作套筒。装上内镜卡环及内镜。向预定减压之椎间隙内插入一约1 cm长之针头。透视证实定位准确后,取出此针头。以双极电凝烧灼双侧之颈长肌在套筒内之少部分,以防减压时出血。
1.4 减 压
环锯法:取出内镜,放入适当大小之环锯,徐徐旋入,至岩芯转动后,取出环锯及内容。如旋入深度达术前按MRI或CT所测定的最大旋入深度时岩芯仍无转动,则晃动环锯,将其连同已钻取部分一起取出。环锯取出后,放入内镜,此时可通过显示器清楚、放大地显示残留软性间盘组织或骨赘。以髓核钳、角度刮匙等逐块取除这些压迫组织,直至硬膜囊前侧完全减压(图3~6)。
图1Metrx原工作套筒 图2长度缩短4 mm后的双臂套筒 图3工作套筒置入、固定,环锯减压 图4内镜下以髓核钳、刮匙减压
图5环锯取出后残留椎间盘组织 图6内镜下以髓核钳取出压迫组织
间盘组织直接切除法:对于只存在单纯软性间盘组织压迫的患者,可以在内镜的照明及显示器的放大作用下,以髓核钳、刮匙等器械逐块将间盘组织切除,以保留软骨下骨板。
1.5 融 合
以比上述大一号的环锯,于髂结节略后侧,取一适当大小之三面皮质髂骨块,先在偏于一侧处钻1孔,以利引流血液;再在此骨块之正中钻入一1 mm直径克氏针,以此克氏针作为手柄,将骨块送入工作套筒内的减压孔处。在台下助手对颈椎的牵引下,将骨块嵌入减压孔内。移除克氏针。缝合颈阔肌及皮肤(2针)。
如单纯切除间盘组织,则以骨刀在髂骨处取一适当厚度之三面皮质髂骨块嵌入椎间隙内。
2 结 果
2.1 术 中
术中病人反应:一旦工作套筒稳定固定后,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反应,但如发生套筒移动,在重新固定套筒时,仍会出现呛咳等不适反应。
术中出血:80~800 ml。手术时间:80~210 min。
术中改进器械的使用:原工作套筒较长,因而套筒内可操作空间较小,特别当单纯使用刮匙等而不使用环锯时,更是如此。工作套筒缩短后,减压器械可操作空间略增加。同时内镜可向减压孔内推进的深度增加了约4 mm,总计孔内深度可达约8 mm,可更清楚地显示减压深处后纵韧带等结构。改成双自由臂固定后,工作套筒的稳定性有所增加,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套筒外组织从套筒底端进入术野内,特别当需要移动工作套筒时更是如此。
2.2 术 后
切口:切口在1周内均甲级愈合;切口大小:2~2.5 cm(由于拉钩对皮肤的牵拉,手术结束时切口一般较原切口大)。
咽喉功能:无1例出现术后呛咳、声嘶等反应,所有病例均在术后24 h内进软食。
术后MRI检查显示各例减压满意。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周,平均22周。随访期间X线片示植骨块在位良好,无植骨块脱出发生。除1例随访至19周时显示骨块吸收外,其余各例均显示满意融合。至随访期末,其中14例脊髓功能评分32~40分,平均37.1分,较术前平均提高9.7分。1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0分,术后36周脊髓功能评4分。
3 讨 论
3.1 手术入路及其安全性
切口的部位与大小:切口必须准确定位在预定减压的椎间盘平面。定位不准确则会导致套筒准确置入困难,或虽可将套筒勉强置入到位,但却导致周围软组织张力较大。这一方面会引起术中套筒反复移动,另一方面较大的软组织张力有引起神经组织牵拉伤的可能。只要定位准确,约2 cm的皮肤切口已足够。从术后切口美观的角度考虑,作者均取横切口。此外,根据作者有限的经验,如果把切口取在椎体的中间平面,仅用1个约2 cm的切口,同时完成这一椎体上下2个间隙的减压与融合操作并无困难。
喉返、喉上神经及气管、食管的安全性:神经损伤是常规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3~6〕。牵拉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右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最主要原因〔6〕。Weisberg〔6〕的研究显示,当Cloward拉钩之间的距离大于3 cm时,就有牵拉损伤喉返神经的可能性;本组12例中,无1例发生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或气管、食管损伤的症状或并发症,这一结果可能预示这一方法对喉上、喉返神经及气管、食管的更高的安全性。作者认为这可能得益于以下3点:(1)术中只需以食指在内脏鞘与血管鞘之间轻柔地钝性分离出1个约2 cm直径的通道,这与常规切口相比大大减少了遇到喉返神经等结构的可能性:分离过程中可细心体会并有意避开任何条索样组织且并不需要在神经周围解剖或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等操作,这一切进一步减少了损伤神经组织的可能性。(2)术中工作套筒将神经组织及气管、食管等恒定地挡在了减压操作手术野之外,不会因减压操作不当误伤这些组织;工作套筒直径为18 mm,远远低于Weisberg所提示的30 mm安全限度,因而不会产生牵拉损伤。(3)术中不需分离神经周围组织,这些组织的保存有利于它们替代神经组织忍受牵拉力,减少了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减压的安全性与彻底性:颈椎前路减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对脊髓、神经根的损伤及减压不彻底〔7〕。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减压操作时视野不清晰,手术有一定的盲目性。与传统手术相比,这一技术最值得推荐的地方正在于在这一术式中减压不再有任何盲目性:传统手术时往往看不清楚的狭小的“洞底”内的各种结构及手术器械此时被清晰、放大地显示在显示器上,减压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适可而止,直到将全部压迫因素去除,彻底减压。而且正因如此,不必再过分依靠环钻,一旦环钻钻入深度到达术前测量的安全界限而钻芯无转动,则果断退出环钻,在内镜指引下一一去除残留的间盘或骨性压迫因素,完成减压。这样也就避免了过分信赖环钻而可能引起的神经损伤,同时也不会发生因过早退出环钻而可能产生的减压不彻底的问题。
3.2 内镜下的椎间融合术
前路减压后的椎体间融合术有助于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这对手术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8〕。本组12例均采用了传统的髂骨块植骨方法。作者所采用的用1枚克氏针穿住骨块的方法可以较方便地把植骨块放入植骨处,而后围绕克氏针外锤击骨块,即可将骨块稳定地嵌入椎体间。
3.3 稳定的硬性工作通道的必要性
不管是植骨块植骨还是采用植入椎间融合器的方法,要在内镜下完成椎体间融合术,建立一个稳定的硬性工作通道是必要的。建立这样一个通道的另一个好处是如上文所述的对神经、气管食管等的保护作用。
3.4 缺点与展望
作者体会这一技术中至少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改善:
当用环锯减压时,椎体切缘及椎管静脉丛出血较多时,如吸引不及时,可致内镜被血液“淹没”,导致任何结构都无法显示。此时一个可安全使用吸引器并及时吸除出血的好助手非常重要,特别当减压至靠近颈髓时,每一步吸引操作都具有风险。因为此时静脉丛出血可较多,吸引器的头端既要靠近后纵韧带或硬脊膜,又不能过多的刺激吸引器头下方的颈髓组织。虽然作者曾改进了原设计中的冲洗管,增加了其直径与长度,将之用于术中及时吸除出血,以保护镜头免受“淹没”,但这一设计不能替代常规吸引器,反而挤占了本就狭小的减压空间,而且由于吸引管直径仍很小,经常会被堵住。因而如何解决内镜镜头不被“淹没”仍需进一步研究。单纯使用髓核钳、刮匙减压可使出血明显减少。避免使用环锯减压,这也许是内镜下减压术应努力的方向。
减压过程中可发生套筒的移动。这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而且会引起病人喉部不适。为此作者试用了双自由臂固定的方法。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套筒外组织从套筒底端进入术野内,特别当需要移动工作套筒时更是如此。手术过程中发生套筒移动至少有以下4个问题:(1)由于手术是在颈浅层麻醉下进行,套筒移动可明显引起病人术中不适反应,病人主诉疼痛,喉部不适,甚至引起呛咳等。(2)套筒移动后往往需要反复再固定,这明显增加了手术时间。因为一旦套筒移动,需要再固定的不仅仅是套筒本身,内镜也需再固定,并重新调整内镜镜头的深度及视向等。(3)套筒的移动可导致本来被保护在手术野外的组织从套筒底端进入手术野内。这不但可造成套筒底端对这些组织的挤压伤,而且也有被手术器械误伤的可能性。图7显示颈长肌由于套筒的移动而进入套筒内,图8记录的是这一组织被髓核钳撕裂。由于在颈前路手术中颈长肌一直被看作需要推离椎体前缘并向两侧牵开,从而保护植物神经干、食管,特别是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的组
图7颈长肌侵入套筒内 图8侵入套筒内的颈长肌被髓核钳撕裂织〔8〕,颈长肌被撕裂也是相当不安全的操作,更何况即使这些组织不被损伤也有引起出血的麻烦。而如果喉返神经,食管等重要结构的组织因套筒的移动而进入套筒底端与椎体前缘之间,因而被挤压致伤,则后果可能相当严重。正因如此,作者经常不得不在内脏鞘侧工作套筒之外保持1把去甲状腺拉钩,直至手术结束前再取出,以保护这些组织免受意外损伤。如图3所示。(4)套筒的移动也引起套筒外的出血进入手术野,这虽然一般不是主要问题,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延长手术时间。因而如何保证工作套筒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目前有关内镜下前路颈椎手术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Kim DH,Jaikumar S,Karo AC.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instrumentation[J].Neurosurgery,2002,51(5 Suppl):1525.
〔2〕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3〕 Spanu G,Marchionni M,Adinolfi D,et al.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for disc diseases:an analysis of ten years experience[J].Chir Organi Mov,2005,90(3):229240.
〔4〕 Kilburg C,Sullivan HG,Mathiason MA.Effect of approach side during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on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J].J Neurosmg Spine,2006,4(4):273277.
〔5〕 Bruneau M,Cornelius IF,George B.Microsurgical cervical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by anterolateral approach[J].Neurosurgery,2006,58(1 Suppl):108113.
水利统计工作作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国家基础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统计工作成分。当前,各级水利部门虽然能够很好的完成水利综合数据统计、水资源统计、水文、水电、水资源以及水利勘测等方面的专业性统计工作,给相关方面的建设以及水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翔实的水利统计资料。但是,在水利统计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工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一、水利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建设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是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水利统计工作就是通过一个系统的科学水利指标体系,对防洪、灌溉、灌水设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进行及时而全面的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水利统计工作,它能够系统的反映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水利统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行业的改革基础性环节,属于水利管理行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做好水利规划、计划等工作的基础。对水利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指导,同时真实的反映出水利发展进程中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从而给水利部门方针政策的制定、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及投资计划的准确性等提供了基本的统计数据资料。这有效的促进了一项水利工程、一个生产单位甚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
水利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水闸、农村供水等工程建设;居民用水需求户、储水窖池工程;灌区、供水企业、需水量较大的养殖场、排污口以及保护治理河段等。这些内容涉及到了整个水资源循环的初始端和末端,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改革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能全面反映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的主要要求
(一)对当前前沿的业务知识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水利统计工作者在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水利统计工作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统计工作以及统计分析工具中的应用,更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当前,部分单位的统计队伍由于基础较差,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单位引进的一些先进统计设备不会操作、统计后期的分析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统计报告的综合整理缺乏系统的认识、数据敏感度不高,导致了对一些重大统计工作的认识深度不足,重大的信息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些都是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局面,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还没有达到对应的要求,没有对统计工作的前沿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当前的水利统计工作需要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对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二)全面而充分的掌握多项知识技能
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理论要求较高的工作,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通过及时的参加多种业务培训来对从事工作的业务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熟悉多种业务技能,给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将使得最后获得的综合报表数据更加的合理,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发现的统计数据规律也更加的及时与准确,促进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三)提高水利统计工作的创新能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既有的统计理论以及统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期那的水利统计实践需要,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新。尤其是对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内容、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标准等进行持续的创新,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首先,应该对既有的统计方法与制度进行创新。由于水利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其在水利建设工作中作用较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水价以及水质状况等的微小波动都将对百姓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当前的很多统计方法还极为单一,依然以传统的报表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统计需求。因此,当代的水利统计工作者就应该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使得既有的统计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快速而准确的反映出水利情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其次,要对当前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其本质是给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要而提供服务的。所以,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从这个服务的本质出发,将简单的应付任务的工作方式向主动提供服务、提升服务内涵的方向转变。同时,应该进行广泛的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及时的提供对应的水利统计信息来给人民的生活以及水利建设工作提供便利。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创造性的决策咨询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程度,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主动的了解水利中心工作来对水利统计工作进行持续的改善,使得水利建设事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数据分析工作。因此,除了从上述几个方面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外,还需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数据有一个严谨的态度。通过多思考、多交流的方式来对水利统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思考和交流来提高经验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的优化水利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企业管理促进创新经济统计
企业体制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升。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经济统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重要的一项工具的企业经济统计,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支撑的同时,为企业决策者的管理起着重要指导作用,能够确保企业稳定的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建设信息化企业为根基,统计企业信息需要通过经济统计来实现,而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信息统计的要求了,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必须要革新,相关经济统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建设一个与企业发展相对应的信息统计平台,建设与企业经济统计相关的指标体系,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2、当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亟需革新
当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方式,大部分还是模仿国外企业经济统计的经验来实现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部门而言,经济统计是企业本身的基础统计工作,通过表格填写的方式,变成自下而上的一种内容布置,报送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这种形式,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了计划经济的决策信息。废除计划经济之后,虽然大部分企业自身管理都在不断革新,但是没有得到很大的实质性变化,仍然模仿以往传统的统计形式和体制,还有的部分企业还在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统计方式。这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信息统计方式问题之外,更多的是无法与时展相并进。总而言之,当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统计方法和体制无法与时展相并进;第二,从事相关统计工作人员无法充分发挥统计作用,意识不够;第三,所设置的统计信息不合理,无法展现企业经济能力现状;第四,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的革新能力以及精神不足,在此状况下,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二、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可行性
本文从环境、理论、政策、技术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摘要: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企业的经济统计形式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企业经济统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创新企业统计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对企业创新经济统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详细解读了经济统计创新过程,期望为相关行业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经济统计创新的可行性。
1、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经济统计工作的概念根据
改变世界一项伟大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标书和实践诠释。用的方法论以及科学世界观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状况进行审视,这就是解答的关键内容。革新思想以及可持续化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价值。在企业发展的经过当中,应当切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重视经济指标之外还应当格外注重可持续化发展的思想,让我国企业可持续化发展。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时,与科学发展观概念相结合,不断革新经济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可持续化发展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准的统计资源。
2、科学技术是革新统计工作的支撑
二十一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企业模式。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提出了工业4.0模式,正因为如此,才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在技术管理方面,管理支持体系以及ERP集成系统,奠定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革新基础,在统计信息数据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完善,为创新经济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具支持。
3、环境是创新统计工作的温床
作为一项重要工具的企业经济统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而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又在不断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随着企业体制发展逐步深入,将新方法、新技术引入企业管理当中,改革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化企业新管理模式,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带来良好的环境温床。
4、政策为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援助
计划经济的废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政府部门也开始高度关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所以,地方政府、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援助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确保经济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做到有章可循,为革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革新的具体内容
1、相关统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创新
当下,大部分企业还在模仿以往传统经济统计工作方式,其统计思想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的层面上,将上级布置的表格任务作为工作重心,导致最后无法确保经济统计信息的精准以及客观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相关统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开展创新统计思想。第一点,建立科学发展观观念,以“以人为本”理念,由企业决策者带领员工开展统计工作。作为创新最重要的一项因素,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开展创新经济统计工作。针对相关统计人员创建一份有计划的培训内容,制定规范进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在实际创新统计工作当中,要综合考虑人给工作产生的影响,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合理科学,将工作经过尽量简单化。总而言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析:与发展观思想全面结合,指引所有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让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来,收取每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协调的发展观思想相结合,在创新经济统计工作时,要有序协调,平衡每项统计工作,而不是高度关注其中的某一项任务;与可持续化发展观相结合,在革新经济统计工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创新,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革新。第二点,要建立市场思想。目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观念,树立起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的管理观念,要消除“表格统计上报上司即任务完成”的想法。而是要建立市场思想,要高度关注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在统计过程中,要重视内部信息的统计工作,还要关注竞争对手信息的统计工作,通过比对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另外,在统计相关信息时候不能敝帚千金,要和同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资源,加强双方合作,使得经济统计工作更加完善,为企业领导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第三点,建立风险看法。统计的信息数据,其真实可靠方面还需要亟待考察。因此,在确定统计容量的状况下,统计的可靠性与精确度是相互冲突的。另外,决策环节与预测阶段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经济统计过程当中,应当建立风险看法,重视统计工作的风险性,进而提出解决对策来化解风险。
2、创新经济统计工作内容
企业的收益情况、发展状况以及生产投入等都是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统计指标已经无法展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比如,往期的原始凭证、过时没有价值的指标等,创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内容,要将这些没有价值、很少使用的内容摈弃,拓展有信息价值的指标。比如,加入一些设备科技水平统计、产品更新周期统计,能够反映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入电子商务方面的统计,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
3、以效用的立场来创新经济统计
分析、描述以及评价是经济统计工作的主要功能。其中描述指的是对经营生产经过进行描述,与各项指标的信息统计相结合,建立完好的统计指标体系,革新传统指标。评价,指的是定量评价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分析,在经营活动当中始终贯穿评价环节,设置广泛性的量化指标,便于信息的统计,与同行企业进行比对解析。分析,指的是采用经济统计分析软件,与信息数据相联系,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解析,便于企业决策者全面认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
4、创新经济统计方式方法
高科技技术是支撑经济统计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比如ERP软件,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改进工作过程,促进企业竞争能力提升。ERP软件有较强的检索功能,联合其他统计方法对统计内容、信息趋势进行解析,以结果做出发展预测。ERP的监控是动态的,为企业统计工作提供了监督支持,可以随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通过动态监控,纠正其中的偏差,及时控制风险,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四、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经济统计工作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抉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创新经济统计工作,这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海鑫 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兰强.关于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5,10:172-173.
水利统计工作作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国家基础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统计工作成分。这里所指的水利统计工作就是通过一个系统的科学水利指标体系,对防洪、灌溉、灌水设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进行及时而全面的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水利统计工作,它能够系统的反映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水利统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行业的改革基础性环节,属于水利管理行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做好水利规划、计划等工作的基础。对水利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指导,同时真实的反映出水利发展进程中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从而给水利部门方针政策的制定、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及投资计划的准确性等提供了基本的统计数据资料。这有效的促进了一项水利工程、一个生产单位甚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
水利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水闸、农村供水等工程建设;居民用水需求簟⒋⑺窖池工程;灌区、供水企业、需水量较大的养殖场、排污口以及保护治理河段等。这些内容涉及到了整个水资源循环的初始端和末端,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改革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能全面反映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当前,各级水利部门虽然能够很好的完成水利综合数据统计、水资源统计、水文、水电、水资源以及水利勘测等方面的专业性统计工作,给相关方面的建设以及水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翔实的水利统计资料。但是,在水利统计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工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这就对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素质要求。
一是对当前前沿的业务知识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水利统计工作者在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水利统计工作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统计工作以及统计分析工具中的应用,更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当前,部分单位的统计队伍由于基础较差,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单位引进的一些先进统计设备不会操作、统计后期的分析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统计报告的综合整理缺乏系统的认识、数据敏感度不高,导致了对一些重大统计工作的认识深度不足,重大的信息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些都是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局面,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还没有达到对应的要求,没有对统计工作的前沿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当前的水利统计工作需要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对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二是全面而充分的掌握多项知识技能。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理论要求较高的工作,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通过及时的参加多种业务培训来对从事工作的业务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熟悉多种业务技能,给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将使得最后获得的综合报表数据更加的合理,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发现的统计数据规律也更加的及时与准确,促进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三是提高水利统计工作的创新能力。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既有的统计理论以及统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期那的水利统计实践需要,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新。尤其是对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内容、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标准等进行持续的创新,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首先,应该对既有的统计方法与制度进行创新。由于水利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其在水利建设工作中作用较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水价以及水质状况等的微小波动都将对百姓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当前的很多统计方法还极为单一,依然以传统的报表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统计需求。因此,当代的水利统计工作者就应该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使得既有的统计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快速而准确的反映出水利情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其次,要对当前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其本质是给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要而提供服务的。所以,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从这个服务的本质出发,将简单的应付任务的工作方式向主动提供服务、提升服务内涵的方向转变。同时,应该进行广泛的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及时的提供对应的水利统计信息来给人民的生活以及水利建设工作提供便利。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创造性的决策咨询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程度,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主动的了解水利中心工作来对水利统计工作进行持续的改善,使得水利建设事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数据分析工作。因此,除了从上述几个方面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外,还需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数据有一个严谨的态度。通过多思考、多交流的方式来对水利统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思考和交流来提高经验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的优化水利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乡镇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核心性,对于政府和工业、企业的相关工作均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乡镇统计工作架起政府与基层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基层工业、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向政府反映相关的情况,制定更加合适的政策,带动整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相关决策,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影响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动态。因此,如何做好乡镇工业的统计工作,是乡镇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相关统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整体工作的质量及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要保证工作的整体效率。为了促进乡镇经济的顺利发展,乡镇工业统计工作必须更好的进行落实。
一、明确统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对于乡镇工作人员来说,主要是与相关的基层工业企业进行联系,按照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不同的企业的具体指标信息进行一定的收集和记录,包括工人人数、生产能力等,对影响工业产值的指标进行一定的分析。结合相应的调查体系,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将整理好的报表进行上报。乡镇工业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对于数据的统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乡镇统计工作人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整个市场环境进行一定的调研,通过一定的实践工作来完成。其次,具有一定的应用性,统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得出的统计数据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再次,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乡镇工业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对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合一定的数据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掌握,更好的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一定的决策工作,促进整个乡镇经济的发展。最后,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乡镇统计工作并不只是与数据打交道,需要结合一定的调查方法,采用合适的统计方式,利用一定的统计思维和理念,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将统计结果更加完整和系统的展现出来。
二、优化统计指标的设定
对于统计工作来说,数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统计的相关指标,在进行乡镇工业统计工作之前,必须明确调查的内容和方向,对相关的指标具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选取的相关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应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相关政府对数据的需要,对指标进行一定的完善,进而更好的明确指标的内容。在对指标进行设定时,应进行一定的归类,对重要的指标应进行严格的处理,在对企业进行调查时,应结合企业的相关纳税和盈利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的预测,更好的反应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更好的反应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结果。
三、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在数据的收集时具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一定的调查策略,同时,结合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通过专业的分析之后,做出一定的统计报表,反应数据的整体结果和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保证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将数据和结果客观的展现出来。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应适当的对统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进行统计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保证统计人员能够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更好的进行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保证乡镇工业统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相关的法律基础应当进行完善,提高统计的执法力度,做好法治建设,为统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通过对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定期对乡镇统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规范相关统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度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好的保证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乡镇企业工作的进步,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业企业的发展变革,乡镇相关工业统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对统计知识和方法进行更好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对基层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为政府的行政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更好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乡镇工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作者:熊丽红 单位:云南宣威市板桥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佟淑艳.加强乡镇工业统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一、制约检察统计工作发展的原因
(一)统计员更换频繁,缺乏足够的统计工作经验,不利于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案件登记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案件登记卡内容的准确性决定检察工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案件登记卡信息填录正确率取决于统计员的责任心和对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熟知程度及相应的工作经历。通过系统巡逻车和办公室统计员手工审核只能对明显的逻辑错误进行检查,至于案件的细节信息只有业务部门掌握,需要兼职统计员在填录案件登记卡时把好第一道关,提高统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工作职责和程序的限定各业务处室均是由内勤兼任处室统计员,部门内新招录人员和新到岗人员为内勤岗位的居多,处室人员发生调整和变动,内勤岗位人员随之更换,因此兼职统计员交替也相应频繁,新上岗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对检察业务工作流程尚未完全熟悉,统计工作的概念更是为零,加之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相关检察业务工作经验及统计知识和工作方法基本属于空白,达不到统计员应具备的选任标准,且检察统计工作相对枯燥和繁琐,新同志往往难以专心统计工作,致使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对检察统计工作缺乏正确定位,未能将检察统计工作提高到与检察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影响到检察统计数据的准确率
检察统计工作事项案件统计管理系统后,各检察院的检察长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但各检察业务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检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而影响了检查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一是各检察业务部门由于日常业务工作量大且事务繁杂,极易出现忽视数据填路的现象。各业务处室办案人员除了对案件的办理和结果负责外,还要对办案系统进行同步操作,难免产生疏忽和烦躁的情绪,忽视了统计工作的重要,就会在办案系统中对案件的进展情况填录的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而统计员不能对掌握具体案件的进展和办理程度,导致统计数据最终出现差错。二是统计员和负责人对统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办理具体案件就是检察业务工作的全部内容,忽略对数据质量检查和审核工作,对统计员囫囵填报案件登记卡和数据报表疏于管理,造成把关不严,审签工作流于形式,出现了数据漏报或迟报等现象。三是检察统计工作虽被纳入了检查系统考评工作的内容,但对口上级业务部门没有考核要求,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考核机制,未能独立体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是检察业务处室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的一个因素。
(三)检察统计工作中缺乏深入的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能力,未能发挥检察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
各处室统计员的工作内容是将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内一定时间和范围多个案件、多种信息的总体数量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在统计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统计员缺乏对社会重点、敏感问题及类案数据的特点、重要数据的异常等情况的敏锐捕捉,没能进行及时的分类加工并深入分析原因,无法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治理参考,统计服务的职能没有被充分发挥和利用。目前各院的统计分析一般是与同期数据相比较为主要内容,新出现的情况或数据出入较大的为补充,缺少有价值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统计分析材料,现有资料表明无论是各业务部门还是院统计部门,撰写的统计分析材料、调查研究文章数量均较少,质量也有待提高,体现出全员对统计工作服务检察业务工作的意识不强,对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业务工作情况和动向、统计服务的参谋价值的认知尚有欠缺,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二、推动检察统计工作深入开展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新任兼职统计员的统计工作水平
检察系统统计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符合检察工作需求的培训计划,提高各处室统计员的统计业务水平,确保基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兼职统计员进行交流与培训,内容除了检察统计的基本要求、统计管理规定,还包括检察业务工作流程、统计学原理等,对新上岗人员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其尽快熟悉并投入到统计工作中,从源头上保证统计基础数据的真实、全面。办公室负责检察院统计工作的统计员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兼职统计员沟通,当发现兼职统计员的填报存在突出问题或是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时,要由点及面,将与该问题相关的其他注意事项全部加以强调,使其加深理解、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统计要点和方法,对统计工作形成系统概念,同时随时关注上级院最新的统计工作标准和要求,及时传达给各业务部门,以便遵照执行,必要时可以组织兼职统计员进行集中的学习,上级院适时的给予培训和指导,使各统计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升统计工作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强化责任,提高认识,严格考核,增强检察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一、创新的统计理念
由于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的统计工作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因此,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树立创新的统计理念,不断推动统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误区
部分企业认为统计工作无非就是数据的加减乘除而已,也就是几张表格,几个百分比的问题,认识不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认为统计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不应该强化统计的重要性。而且,统计工作与企业发展没有实质联系,统计工作只是应该交给上级统计部门与主管部门的报表任务,只是企业充实工作总结的数据。还有企业认为财务会计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统计工作显得有点多余等等。上述认识误区的存在,使得统计工作比较被动。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进行观念创新,树立创新的统计观念,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统计工作能够真正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服务。
2.创新的统计理念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统计工作要得到重视,必须通过创新的统计理念,诸如人本理念、信息化理念、风险观念等,使统计工作卓有成效,才能增强说服力。
人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企业要树立人本理念,重视统计人员的权责,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激情,从而使统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树立人本理念,就要做好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定期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统计工作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统计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化理念下,企业应该通过统计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的统计信息体系,从而准确、及时掌握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将其用于经营决策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不仅要把握内外部统计信息,还要在服务本企业的基础上,满足更多的用户,实现统计信息的共享。统计信息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统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可靠保障,统计决策服务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树立风险意识,以便规避可能发生的统计风险。
二、构建统计创新的内容体系
在创新统计理念下,统计的改革和建设,就需要借助创新的内容体系,即理论、体制、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1.理论创新
统计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国统计理论与西方的统计理论差别较大,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结合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的统计理论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适合我国统计工作发展的创新理论。
2.体制创新
所谓统计制度创新,即合理划分我国政府统计与市场统计的各自责任,确定各自的服务对象和职能,从而建立起政府统计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要体现信息、咨询、监督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市场统计以部门、企业、个人等为服务对象,需要具备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传输等功能。因此,政府统计的体制为国家机构,而市场统计则实行公司制,如,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测算公司、统计决策公司等。
3.方法创新
可以借鉴西方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统计分析、统计决策等进行创新,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推进数理统计、统计模型分析、博弈分析等在统计中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技术创新
从我国统计技术的现状来看,我国统计信息化的程度较低,缺乏适用性强的统计软件。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统计信息化的步伐,研发适合我国统计工作的应用软件,在可能情况下,对西方统计应用软件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够推进我国统计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推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模式
1.建立统计网络系统
建立统计网络系统,对企业需要统计的环节进行适时控制,通过动态的数据,及时掌控统计数据信息的变动情况,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与市场和其它企业的联系,实现统计信息的共享。对统计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利用系统化的网络联系,及时将统计数据传递给需要的部门,简化了统计工作的程序。利用版本升级,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利用网络统计信息系统,使以前需要几天的统计工作,在2个小时之内就能够顺利完成。
2.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
建立严格的数据控制责任机制,定期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全面的数据质量评价,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利用与各个部门统计数据的对比,对有出入的数据进行及时调整,严把统计数据的质量关。加强统计的法制建设,进行相关统计法规的培训和宣传,利用群众监督的作用,规避统计违规事件的发生,对在统计中提供不实数据的部门、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惩处,从而利用法制手段,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
3.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服务
利用统计信息系统保持全天候的统计信息服务,保障相关部门、企业、个人都能够适时查询主要统计指标。采用奖惩激励机制,推动统计人员自觉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统计信息服务,并不断深入基层进行服务。利用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满足领导层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总之,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统计工作不仅要树立人本、信息化、风险等新理念,还要构建以理论、体制、方法、技术等为核心的创新内容体系,根据基层基础建设的需求,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严格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服务,不断推动统计工作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促使企业管理科学、合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有效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当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保证其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应用。本文就如何实施统计工作,促使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决策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统计工作;企业管理;决策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11-01
统计可以真实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中,科学、合理、规范的实施统计工作,其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劳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等,为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对统计工作实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决策作用,希望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统计工作实施的重要性
(一)统计可以为合理开展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统计工作的实施可以为合理开展企业活动提供依据,主要是统计工作的实施,可以利用其特有的指标体系,对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政策或决策计划相关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真实、准确的数字语言来说明企业业务、政策或决策计划所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调整决策方案创造条件。可以说,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并提供合理的经营依据,为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更合理的开展提供条件。
(二)统计工作可以对企业活动予以监督
统计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的监督。在对企业活动予以统计监督的情况下,可以发现企业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且调查分析企业活动问题的原因,为促使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有效的解决企业活动问题创造条件。在统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企业活动予以调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统计资料。企业统计工作实施内容之一是对企业活动相关方面进行统计,其中包括企业活动执行情况、活动计划完成情况等,从而得到企业活动相关的统计资料,根据统计资料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准确的判定企业活动与活动计划是否存在偏差。如若发现企业活动不能够按照计划及时完成,统计资料可以辅助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制定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案,促进企业活动加快执行,为使企业活动按照计划有效完成创造条件。
其二,统计调查。在企业中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客观经济规律,并依次为标准,严格的执行。而统计调查则可以对企业活动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客观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企业活动不符客观经济规律之处,促使企业管理适当的调整,对企业活动予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尽可能的提高企业活动的有效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决策作用
上文已经充分说明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统计工作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应当明确统计工作的目的,对其合理定位,从而有效实施此项工作。
(一)统计工作目的的确定
统计的核心价值是决策,这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共识。那么,如何在企业中体现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这就需要企业确定统计工作的目的。综合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企业发展需要,所开展的统计工作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辅助企业活动,促使其可以科学、合理的开展。其次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统计工作是为国民经济统计服务。最后是站在国家角度来看,统计工作是为国家政府和部门决策服务。
(二)统计工作的定位
由于本文研究的统计工作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那么,在对统计工作定位时,应当以统计工作服务企业活动为目的来定位。基于此点,企业统计的定位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的一项工作。
(三)建立具有决策管理作用的统计工作系统
1.构建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统计指标体系
以往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报送报表体系为准。基于此,在构建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统计指标体系时,应以国民经济统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确定统计指标、分析依据等方面,从而科学、合理的构建。
2.建立面向生产经营的统计信息平台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统计信息,统计工作更为复杂、繁琐,如若依旧应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来落实各项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利于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所以,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信息平台,促使统计工作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提高企业决策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三、结语
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决策,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活动,为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当然,实现统计工作决策作用的发挥,需要明确统计工作的目的,合理定位统计工作,进而建立具有决策管理作用的统计工作系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的实施统计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决策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统计工作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1.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我国的企业统计工作起源的时间还算比较早,这主要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前苏联是这项工作开始发展的最初时期,在这个时期,统计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统计理论的基础,但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而政府的统计就作为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这种统计的模式是以一套表的形成为基础,此表的形成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模式,这些表能够为政府提供一些统计信息,这些信息更利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企业统计经过了多年的变化,但统计的原有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新的统计中,统计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统计工作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统计人员在这种形势下,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国各项统计任务,统计人员在完成统计任务的同时要不断的探索统计工作的创新方式,为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统计工作,但一部分企业的统计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工作状态欠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过于重视工作中要上报的统计报表任务,大多数都是应付心里,由于统计数据比较复杂,以致企业统计工作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且有些指标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很多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在实际的情况下,有些数据可有可无,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够实现统计工作的人机结合,从而保障企业统计工作的发挥。
2.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①企业的统计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的统计制度主要是指工作中的规范制度欠缺,企业的相关统计报表不够规整,欠缺统一的管理制度,一些企业中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记录的不够清晰,统计数据质量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企业不断的壮大,在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划分不够明确,统计报表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报送,在统计部门中没有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②企业的统计人员法制观念本文由收集整理淡薄。在统计工作中涉及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很多统计人员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统计数据上造假,虚报数据,有些甚至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数据,因此,统计数据就更加的不真实,这样的统计数据无法让人们信任,对统计工作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③统计人员的队伍素质不高。一些企业中的统计人员素质较低,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很多企业中的统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不少企业人员对统计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经验,统计方法不得当,弱化了企业统计信息,影响企业统计整体职能的有效发挥。
④统计工作的手段落后。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统计手段的落后导致统计工作发展比较缓慢,不少企业统计机构根本没有配备必要的自动化办公设备,难以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
3.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统计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统计工作的难度增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更加复杂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统计调查的对象也在逐渐的增加,而且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频繁,统计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比较滞后,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仍继延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只是要求上级对下级布置调查任务,而调查经费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变为一种管理模式,在市场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对数据进行采集时,会影响其及时性和准确性。
③统计报表的方法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在统计服务对象的方面,我们都知道统计的模式有其自身的一套模式,就是以表的制度为主,形成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层层上报,这种模式比较传统,偏重于为上级服务,这种观念需要转变,而且统计的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前,很多统计部门制定了统计指标体系,这时的企业已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为确保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统计目标需要明确。
④对企业统计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单纯的统计,例如简单的填写统计报表,对于这种比较简单化的工作来说,这种统计并不能较真实的反应工作的完整性,加之一些企业中缺少专门的统计机构货和统计人员,从而忽视了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的重要性。
4.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必要性
①企业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的统计工作更为规范,为此,我国的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以说企业的管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而企业经济统计主要表现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统计的结果方面,统计的结果能够辅助企业的领导者作出重要的决策,结果中包含的决策信息能够引导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管理在面对经济统计工作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统计人员,对于企业的经济统计信息要不断的完善,这些工作开展的依据是统计指标体系,但统计工作的统计指标体系要通过统计人员来设计,这个指标体系为企业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与决策。
②目前的企业经济统计状况要求创新工作的开展。我国的企业经济的统计模式的建立缺乏创新性,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济统计只是对领导的汇报工作,其统计信息也不够准确,经过变革后,统计制度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统计方法和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步伐,统计内容不科学、统计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等,这些都是产生统计问题的诸多原因,因此,统计创新工作迫切需要开展。
5.企业经济创新性统计的可行性
①科学发展观适合我国的企业进行经济统计的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发展的更加稳定,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正是企业统计创新工作所需要的,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以此指导,进行实践活动,做好统计创新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②企业经济进行创新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国的科学发展步伐在不断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科学技术是一种动力,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企业经济进行创新性统计的技术保障。例如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使得统计工作更加准确便利,统计工作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
6.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主要内容
①企业经济统计思想观念需要创新。传统的思想观念要被现代的观念所取代,因此,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统计工作的重要理论,而我们必须要重视统计工作,强化统计人员素质要的提升,完善对统计人员的管理,并且要建立统计人员的培训规划,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此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视统计人员的全面发展,协调的发展观要求企业经济统计的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进行。
②企业经济统计内容的创新。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基本内容的不断拓展,并将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真实的反映出来,其中还包括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的反映和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统计的反映等。
③企业经济统计功能的创新。企业经济统计的主要功能包就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创新评价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评价,这种量化的评价需要判断和测评,这种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出来的;分析功能就是指企业的统计人员应使用先进的统计软件,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④企业经济统计的方法创新。企业经济统计方法创新就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例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推动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能够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