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媒体管理

媒体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7 02:47: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媒体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媒体管理

篇1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超媒体系统与多媒体系统不加区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特有功能。

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方式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超文本之所以具有上述优越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超文本的基本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link)组成。节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图象或一段活动影象;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则用来表示各节点(即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节点和链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多媒体系统。

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优越性在于:

篇2

一、危机管理与媒体

在世界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像下,我国有了社会的大发展、大改革。但随后而来的危机事件的频发也引起人们的担忧,21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媒体在不断发展,也成为了处理危机的重要工具和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媒体能否客观、及时、适度的传播公共危机中的各种信息,对于应对公共危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危机中要合理处理与媒体的关系,要分清各自的职责是很有必要的,危机中媒体和危机管理者都有不同的职责,管理者是要处置事件,而媒体是把事件的具体情况告知于公众。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媒体的发展并不广泛,转播信息的工具只有报纸,也有用于娱乐的各种乐器在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能及时传播信息,信息的准确率并不高,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危机,造成很大损失,而这些报道也只是在危机发生之后的处理工作的简单介绍而已,我国最早的危机报道是在1626年6月出版的一期邸报——《报房京报》上,就刊载了灾难新闻,之后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等等,由于没有进行专门的报道,而没得到积极的救济,使损失过大。在过去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而压抑对危机的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入和民主法制制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危机的管理和民众的知情权,从而有了对危机中媒体的正确认识,强调了危机事件不仅仅在新华社可以报道危机事件,而且其他任何新闻媒体都对灾情进行真实的报道,比如在1994年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1993年新疆系列爆炸案等等,都证明了危机中媒体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危机事件不是突发而变得频发,为更好地发挥危机中政府部门的作用,我国在危机中合理与媒体沟通解决危机事件,比如在SARS或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四月玉树地震等等,体现了两者的有效地沟通作用。

二、危机管理中媒体的作用

(一)消极作用

第一,摧毁政府形象。由于媒体是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没能及时处理事件 ,使事情逐步恶化。甚至在很多危机事件中,危机管理者往往把媒体当做敌人,在危机爆发后,个别地方政府、执法机关对危机事件遮遮掩掩,甚至滥用行政权力封杀媒体,不仅延误救援、无视民情还造成社会上流言四起,在危机信息的时候也采取和媒体不合作的态度,或者经常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从而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高度不满,使政府失去公众的信任,形成政府形象的下降。

第二,小题大做,雪上加霜。由于现在媒体走向商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发展,因此有些媒体为提高收视率,为抢独家头条新闻,发表刺激危机局势的新闻消息,误导社会公众,或加剧公众的社会恐惧心理;就乱报,失报,引起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媒体无限制地对危机进行采访,也会使政府为了避免媒体的乱报,而对媒体的采访进行重重阻碍,这往往会影响政府的危机管理效率,甚至引起政府对危机处理的失误,使受害者再次受到创伤。

第三,人心混乱。从心理学上讲,人性中潜存着许多不合乎社会的欲望,其进过教育或道德意识等手段,被压制于意识之中,经教化还可成为生活的动力。但由于一些危机事件的爆发,因媒体的过分报道,而易引起人的不良情绪,控制本能的理性会逐渐减弱,激发一种与社会秩序不和谐的情绪与行为。

(二)积极作用

第一,成就政府形象,实现政府的透明度。在危机发生之后由于政府部门的所谓“保守”的手段,其实,会引起公众的疑惑,会引起公众心里不安,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要把关于危机的事情通过媒体的帮助透漏与群众,只有能把信息透明化才能实现政府坦诚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无疑会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率,逐步提高政府的形象。比如,在美国的“9.11”事件中最初人们对此事件的发生而对政府极其不满,可是因为后来处理的妥当,使政府收到了人们的赞赏。

第二,娱乐大众。在危机中,为了能让民心安定,危机管理人员以及大众传媒会做不同的努力,其中一个就是娱乐。因为,在极其紧张的时刻,媒体会转播一些搞笑的事情,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感到轻松。这会把一些本来是让人担心的事儿,通过各种方法来变成娱乐。

第三,满足受众知情权,起到激励作用。灾难性新闻不仅让人们了解事情外还能让人感到某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能够起到激励人们奋起应战,共度难关,推动实际发展的作用。当知道灾难后每个人不会是不采取行动,而是会接受挑战和应战的,这就通过媒体的组织而进行反击力量。这种激励是衡量一个社会或民族面对困难的态度,这与大众传媒的帮助是密切相关的。

三、危机管理人员应对媒体的措施

第一,掌握主动权。政府要及时、准确、充分把信息传给媒体,媒体传播给大众。政府不仅在信息、舆论引导还是在处理事件等等都应该有主动权,来引导媒体以及公众,把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是事件能够很好的解决。危机一旦发生,为控制危机事态、整理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危机管理主体必须快速应急,通过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信息,争取舆论主动权,有效地控制新闻传播的导向性。

第二,要与媒体积极合作,消除对媒体“敌人”态度,不能是简单的命令和控制。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对于媒体的态度,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政策选择问题,有些领导对于媒体的采访表示“不欢迎”的态度,甚至敌视媒体,打击媒体或远离媒体等等现象,实际上媒体是危机的报道者,也是危机的记录者,所以它能给政府带来很多有用的信息,为处理事件带来方便,所以不能把媒体看作是敌人,而应该与媒体进行合作,共同面对危机,要争取时间完成工作。

第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尊重生命,在第一时间去救人的同时要把已知的信息公布于众,表达关切,表明应急措施已经启动,利用媒体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的今天,特别是我们今天已经处于新媒体时代或者说社交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广泛应用后,有一个说法叫媒体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记者。在这种情况下,透明度应该说比任何时候都要大。所以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认识到媒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应该也不可能排斥把它在危机管理之外,而是应该畅通沟通的渠道,充分发挥媒体在危机管理当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凯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资料保存.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越来越重视资料的保存和再现.对于个人而言,这些资料记载着自己的成长历程,等年老以后可以慢慢回味那些逝去的日子.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这些资料则记载着单位的发展历程,是单位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由此可知资料的完好保存有着重要作用,针对企事业单位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能较好地实现资料的保存及再现,现有一些高校[1]、电视台[2,3]已经引进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同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技术也日渐成熟[5].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优势学科的高等学校,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高等外语院校之一.外语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在这个过程中,视频、音频、文字资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各个语种内的专家教授的影像资料,对学生学习纯正的外语有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再者,宣传部门、电教部门对学校重大活动、事件都会进行现场录制和拍摄,形成图片或视频,这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记录着我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校的历史,对我校的文化形成和文化传播有着重大意义,是一笔不可复得、极为珍贵的资产.我校有一些珍贵的音视频资料保存在磁带中,但磁带易受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将这些资料都转成数字形式的便于保存和管理,由于这部分资料量大,故需要的存储空间也很大.且随着高清、超清技术发展,音视频品质的提升,1个小时的视频资料需要好几个G的存储空间,标清时代的磁带、DVD已经无法满足,对存储方式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记录活动的资料都需要进行合理科学地保存,避免因保存不善引起的丢失、失真,为此选择合适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尤为重要.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数字资料保存在硬盘矩阵里,对已保存的资料可进行分类管理,也可实现对资料的重复利用,为我校资源的保存、管理有重要作用.针对学校资源管理的现状,本文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笔者在使用过程中遇见的一些不足.

2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简介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端到端的对各种类型媒体及内容,进行其寿命期内全面管理的总体解决方案[6],采用高度集成的IT存储系统,进一步简化了网络的复杂性,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抛弃繁琐的工作流程,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并长期完好保存资料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上载/采集、编目、存储管理、检索、下载/分发等五个核心操作.上载/采集指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获得资源,我校可以通过下载卫星电视、录制精品课程等获取教学资源,可以对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现场录制以获取活动资料.编目简而言之就是给资源打标签,可为资源设置搜索关键字,标注相关信息,如拍摄时间内容等,为资源的搜索利用做好准备工作.存储管理指将资源按照一定的目录分级地保存在恰当的位置,用户可以随时调整资源的存储位置,科学的目录管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所有资源,如我校可以根据语种的不同设置一级目录,根据专家教授的不同设置二级目录.检索顾名思义就是查找用户所需的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关键字检索,以便获取目标资源,如我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日语”来检索相关资源.下载/分发就是用户查找到目标资源后,可以通过浏览器下载该目标资源到本地盘,如我校学生通过搜索目标资源,将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学习.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分别是信息处理功能、内容管理功能、内容处理功能、资源应用功能.

2.1信息处理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主要是实现资源的录入进而完成资源的数字化、编码、格式转换及索引生成等操作.如果需保存高清视频资源,可以设置要保存的文件路径,然后转码生成相应的索引链接,并生成仅供预览的视频文件.信息处理功能实现资源格式的统一,方便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快捷地浏览相关资源.

2.2内容管理功能

内容管理功能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最强大的综合管理功能,管理和控制着系统存储的所有内容,完成内容索引、检索结果匹配、内部资源调度、存储设备调度等操作.资源保存到系统以后,可以设置资源的关键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针对视频资源的内容也可以截取精彩或重要的片段并设置关键字,以上是这些设置都能加快资源的检索、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内容存储功能

内容存储功能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所有资料的具体内容都是存储在这个虚拟存储系统中,用户无需知道该存储系统的内部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具有较好的扩展性,随着资源的增加,只需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当用户要保存资源,只需完成导入操作,无需知道该资源在管理系统上存储的格式、名字.

2.4资源应用功能

资源应用功能是对系统中资源的使用,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各种处理和不同方式的.如用户发现某素材正是自己需要的,可进行下载,如某些资源品质太低,已有高品质的资源替代,可以将低品质的资源删除.

3存在的一些不足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存重要资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在存在一些不足:

3.1生成预览文件过慢.

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保存高清视频时,生成预览文件的速度太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每次显示保存完成时,但在用户界面仍不能直接预览.这样就影响资源的实时更新,用户不能及时查看最新资源.

3.2资源下载速度过慢.

用户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资源时,下载速度不太理想,由于该系统下载时通过浏览器,速度有一定的受限.这样对于一个大的资源,将消耗太多的下载时间,会影响用户体验,如用户急需使用,却只能缓慢下载,用户的体验肯定受影响.

3.3兼容格式有限.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某些视频格式的处理存在一定的盲区,导致不能很好的预览,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只有供货商修改底层代码才能实现特殊格式的记录.

4总结

资料的保存有着积极作用,无论是作为历史资料,还是作为文化的传承、传播,如何保存相关资料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考虑的事情,为此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介绍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发现的一些不足.

作者:吴敏 李慧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参考文献

[1]杨璐,周涛.浅谈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38-39.

[2]郭伟强.乌鲁木齐电视台资源管理系统的探究[J].电视技术,2013(37):69-72.

[3]王静.潍坊电视台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

篇4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最信赖的仍然是大众传媒的声音,媒体是政府和公众得以沟通及共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桥梁。因此,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直至结束,甚至是事件发生前的征兆预警,媒体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塑造政府形象。无论是在突发公共事件潜伏期的事前管理阶段、爆发期的应急管理阶段还是恢复重建管理阶段,媒体都承担着比平时更为重要的为政府代言的责任。媒体通过发达的社会信息网络,把政府为公众做的每一件事,包括及时信息、表明政府立场和决心,说明将要采取的措施等一系列行为,以快速、准确、全面的方式传递给公众,从整体上为政府塑造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形象,同时媒体还把事件状态及民众心理及时反馈给政府,帮助政府进行科学决策。

维护社会稳定。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工具,是公众情绪的“风向标”、“催化剂”。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使社会生活遭到突如其来的人为或自然力量的破坏,导致人心浮动,社会意识结构失衡,这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媒体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报道,使公众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够安抚公众情绪,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去克服困难,战胜危机。为了引导公共舆论向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解决和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媒体可以加大信息的流量,让这些信息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以引起公众的注意,成为公众中的主导价值观。

促进上下沟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离不开上下沟通,在我国,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又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它一方面要向党和政府负责,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特别在危机传播中严格执行中央和国家有关规定,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另一方面,媒体又要忠于人民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尤其是在危难时刻更要情系群众,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人民排忧解难。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要完善良性的信息沟通系统,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导,建立与媒体之间畅通的交流通道,努力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下达。

监督不当行为。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合公共利益的行为,无论是公共部门及其管理者,还是私人组织或个人,他们在应急管理中的行为和表现,随时都会通过媒体被置于大众的视野之中。媒体可以通过其灵敏的触角,及时发现在应急管理中的各种不当行为,并予以公开,使被监督者迫于舆论的压力而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如何发挥媒体作用及采用何种传播模式,要从实际出发,构建政府及公众与媒体之间良性互动关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应急管理中,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突发事件本身的认知和态度;二是公众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行动的理解和态度。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是应急管理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危机传播最大的干扰是流言和谣言。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充分运用自己在公众中的影响力,采用有效的传播技巧和手段,及时地搜集、表达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公众的声音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及时地宣传、解释政府的行动,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行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化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

篇5

随着陕西省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和应用,电视节目资料从数量到质量、内容到形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具有独特史料价值、科研价值和重要文献收藏价值的视音频节目素材。这些珍贵的、有地域特色的电视节目资料既是陕西省重要的历史档案,也是进一步繁荣本省广播和电视文化的一个重要保证和基础。

目前,伴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加,以往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节目保存、使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以磁带方式存储难以查找、难以共享且磁带寿命有限,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素材难以长期保存,在先前存在于磁带上的很多有价值的视音频资料还需要抢救;二是多种格式介质并存,在工作中时常要进行格式转化,这样就导致了质量和效率的降低,进而也不利于台内素材、节目利用以及台与台之间节目的交换。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视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基于IT存储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已刻不容缓。实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料等媒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存储,解决视音频等多媒体数据资料的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工作流程管理,都将成为电视台业务增值、信息数字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媒体资产的存储方式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媒体资产存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该系统对各个媒体和内容(如视音频资料、文本文件、图表等)进行有效管理,满足媒体资产拥有者创建、挖掘、存储、管理、应用、各种形式信息的需求。为媒体资产的使用者提供访问内容的简便方法,以便高效地保存和利用媒体资产,充分地挖掘电视节目资料的潜在价值,保证音像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电视台各节目部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多品种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存储体系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它由存储的形式、格式、介质、结构和设备接口技术五个部分构成。存储形式包含原始记录形式和文件格式两种。后者一般为存入磁盘的数据。要实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全面管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文件格式;存储格式分为直接将视音频格式记录成文件和采用通用格式。前者保留了原始素材的全部属性,然而不能通用,后者采用统一的格式存放,可以进行调用和共享,这也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技术的目的所在;存储介质包含磁介质(如磁带、硬磁盘、软磁盘等)和光介质(如各类光盘)两种;存储结构采用多级和混合存储,是目前大容量系统的唯一选择。

二、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在存储体系中的运用

从电视行业的角度出发来看,电视节目的存储量非常大,要做到有效存储就必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前,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多采用多级、混合的存储形式,分级存储管理软件来实现媒体资产的存储和迁移等等。此种方法既可以实现快速的媒体资产访问,又能实现大容量的媒体资产存储。

从原理上讲数据迁移是一种将离线存储与在线存储融合的技术。其能够将高速、高容量的非在线存储设备作为磁盘设备的下一级设备,然后将磁盘中常用的数据按照指定的策略自动迁移到磁带库等二级大容量存储设备。

首先,文件由数据迁移系统进行选择,然后被拷贝到分级存储管理技术的介质上。其次,在文件被正确拷贝后,这时一个和原文件相同名字的标志文件就被创建了,与原文件相比,此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很小。最后,当用户访问标志文件时,分级存储管理系统可以将原始文件从正确的介质上恢复过来。以上这些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策略来管理和实施的。

分级存储管理软件提供多种数据迁移策略,在当前主要是通过高水位、低水位及清除位来设置符合存储原则的标识。当数据达到高水位时,分级存储管理软件会将数据迁移至二级存储设备中或三级存储设备中,直至低水位才停止。

三、在线存储、离线存储和近线存储的特点

所谓在线存储,就是指存储设备永久地连接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能够随时保持可实时快速访问的状态。它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比较高的访问速度,适合访问要求频繁并且对反应和数据传输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在线存储设备一般采用磁盘阵列。然而,在线设备没有更换介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存储热数据,适合频繁访问,数据量小的应用。

所谓离线存储,是指存储设备或者存储介质平时未装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遇到存取数据时就需要把存储设备或存储介质临时性地装载或连接到计算机系统中,当数据访问完成后可以脱开连接。此种方式在访问速度上不快,然而它的存储容量不受限制,多用于存储冷数据和极大的数据量。

所谓近线存储,它是介于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既能做到较大的存储容量,又能获得较快的存取速度。这种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的数据流磁带或者光盘塔,主要用于存储与在线设备发生频繁读写交换的数据。

四、视音频素材存储介质的选择

当前在电视台,音视频素材的存储介质主要采用的是磁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磁带存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也难以满足现代电视发展要求。计算机存储系统是由内存、硬盘及辅助海量存储器构成,从价格上看,内存的价格最高,后为硬盘阵列、光盘塔、数据流磁带。

1、硬盘

硬盘的作用主要是计算机数据、程序的存储,它的存储容量决定于盘片数与面密度,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把若干个硬盘加上控制器组成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高可靠性的存储子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和存储容量,同时利用纠错技术提高了存储的可靠性。

硬盘的优势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但是用于大量的信息存储时造价就很昂贵,而在少量信息存储中,它具有很大优势,可大量用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以及数字视频制播一体网,同时也可用于常用信息的存储。

2、光盘

最新一代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是DVD,其数据的存储格式为MPEG-2,完全能够满足广播级视音频信号的要求,达到了目前技术中最理想的容量。而采用双层双面技术的DVD光盘存储容量达17 GB,能连续播放8 h的广播级节目,DVD可分为只读(DVD-ROM)、只写一次(DVD-R)和可重写3种。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DVD光盘的市场环境很广阔,代表了高速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展方向,价格也比较适中,适合于电视台大量视音频素材的长期存储。

3、数据流磁带

数据流磁带利用磁记录方式保存数据,数据不是以帧为单位的图像信息,而是以计算机文件形式存在的数字信息,具有成本低、易于存储、保管、易于扩充容量、可靠性高、传输率高、允许无人操作、自动备份等优点,适合于电视台大量视音频素材的长期存储。

五、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存储优势

电视台借助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AM不但满足了海量音像数据存贮、管理的需求,还可以实现台内各制作部门音视频节目、资料等媒体资产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将媒体资源真正形成一种资产,最终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实现媒体资产的真正价值。

运用先进的软硬件编解码技术,支持批量采集,关键帧自动抽取,自动提取基本编目信息实现了两路的高、低质量码流的同步生成,根据镜头、场景变换自动抽取关键帧。系统支持多种国际通用的视频编码格式, 支持采集质量的精确控制。高质量节目采集采用 MPEG-2 编码格式;对低质量节目采集,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 MPEG-1、 MPEG-4 和 Real 格式, 音像资料的采集上载兼顾了数字化编码的质量、编码格式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以及存储占用的空间大小等问题。

对素材和节目的内容、简介、描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检索和使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目结构对于日后的使用和检索至关重要。

编目结构包含两大类:即单级编目和多级树状编目。单级编目的结构简单,所有与描述相关的信息都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在操作和查询时都很简单和明了;多级树状编目是以描述节点为基本的描述单元,多个节点组成的树状描述结构,它具有对描述节点可以重新定义外,还能够利用这些节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描述结构,就像一本书一样,详细地记载了节目或素材的每一个细节。

视音频素材的存储模式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提供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对于检索的音视频文件结果,系统可提供MPEG-4格式的文件索引供用户浏览访问。素材输入子系统可实时将节目素材以MPEG-2格式数字化,高质量地存储在存储子系统中,各用户终端通过网络可直接查询、检索并实时共享存储子系统中的素材。压缩后的素材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无任何损失,从而实现素材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为节目制作服务。节目素材压缩子系统备有MPEG-2,MPEG-4两套压缩方式,MPEG-4格式供用户查询浏览用,MPEG-2格式供存储、输出、制作及播出节目用。

综上所述,MAM技术体系中的数字化存储技术的实现,不仅仅是存储方式和存储介质的改变,还涉及到信息获取数字化,资料标引及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查询、权限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它包含了多项当前最新的技术,不但对音像资料传统工作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电视台实现节目生产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实现电视台资料数字化存储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根据每个电视台的实际情况考虑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对现有的资料存储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一些迫切问题,又能保证将来的系统升级及与全台数字化系统的融合。

【参考文献】

[1]Ray Edmondson, Audiovisual Archiving: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United Natio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4.

[2]谭琳,何锦.数字时代对内容存储管理的要求-媒体资产管理.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03.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7-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要有火花来点燃它们。”

一、案例背景

在学校教育中真的有学困生吗?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学困生这个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学习不好是学困生吗?行为习惯不好是学困生吗?放眼看古今中外教育家谁也没有定义过什么是学困生,直到两年前我接触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后有了一些模糊的定义。通过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我逐渐意识到想改变他人,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关键的第一步。幼儿师范的老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并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不急不躁、有爱心、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的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找出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也能够使“差生”转换成集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二、事件描述

校园网络的普及,每个班级的电脑都能链接网络,这给任课老师上课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开了绿灯。有一次我班第一节课是空课,我正好在隔壁班上课。上完课后,我就走到我班的教室看看学生在干什么,发现电脑是开着的。由于第一节没有老师,那么就排除了老师打开电脑让学生玩的可能性,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一个――学生破解了密码。后来,发现电脑密码是我们班张某破解的,抓个现行后,张某也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张某是我们班非常特殊的学生,他的那股懒散劲儿是整个年级组闻名的。有时我感觉这学生不只是行为懒惰,连思想也懒惰。每次找他谈话,感觉他连话也不想说,各任课老师一提到张某都是一副痛苦的表情。从与他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张某小时候患过一种疾病,医生建议让孩子少运动,再加上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他的一切事物,导致他变得很懒散,凡事都依赖别人。他的这种情形着实让人觉得束手无策,我也时常为这学生的不学习、懒散感到头疼。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张某电脑操作水平却有如此之高,破解密码对他来说信手拈来。事后张某保证从此不玩儿班级电脑并信誓旦旦的说:“老师,我以后决不擅自打开电脑玩游戏了,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听了他的话,我感觉可行,于是就把多媒体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张某。

自从张某担任多媒体管理员以后我们班的多媒体干净整洁,没有零食袋,没有饮料瓶,也没有人在电脑上充电了。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了张某的管理,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它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利用它来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据我们班学生反映,张某管理多媒体以来时常帮助任课老师调试电脑,人也变得爱动手了,懒散劲儿也有明显的改善。

三、案例评析与反思

1、案例的点评。(1)张某如何变成这样一个懒散的孩子呢?很显然张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劳动是很关键的因素。这一点从他母亲的谈话中能看出。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劳动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劳动中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很多父母恰好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干活做事是孩子在受苦、受罪、受磨难,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才造成了张某今天的懒散,不爱动手,甚至不爱说话的不良习惯。其次,不难看出这与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也不无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孩子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有些人这样比喻,父母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发展的个体来培养。这就使孩子的心理方面变得不成熟,例如:自私、冷漠、心理脆弱、乃至懒散、不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等。这也逐渐显现出,现如今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2)张某虽然生活习惯上,学业上懒惰,不求上进,但是他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俗话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能引领人走向成功的彼岸。放眼看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伟人,大多数是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做出成就,做出贡献。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张扬学生个性,而不是一味儿的统一要求,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都有他潜在的才能,就看老师们能不能当好伯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做好学生成才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3)张某的言行,如“老师,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而且当多媒体管理员后尽心尽力维护电脑,从这一点看出张某除了对电脑有爱好以外,大脑意识里仅有的责任心开始苏醒,这对改善他的懒散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篇7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电信网络技术和电磁光存储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信息的纪录载体和记录手段、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学校教学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CAI课件的研究和运用水平日趋提高与广泛。90年代初期CAI课件的制作只限于一般语言编程,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存储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出现单机多媒体课件,它把声音、动画、视频、文字多种媒体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同时演示,使教师与学生都感受到震动,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到了9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到网络时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再是单个人所拥有,通过校园网络,教师在任一课堂,学生在任一地点通过网络都可以使用到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这一资源由独享变成共享,尤其远程教育的推广与发展,网上CAI课件,网上多媒体课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的网上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技术作一探讨。

2.网上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与要求

多媒体课件是把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呈现给读者,一般文件很大,一堂课的课件(用Authorware制作)大小一般在20MB左右。这用光盘存储在单机上运行尚可,若在网上运行,则因文件太大未经压缩处理而不好使用。这是因为网络传输都有一定的带宽限制。为此,网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多用文字,少用图片与动画,即使用图片与动画也要文件的容量小,对图片来说一般用JPG格式。

(2)动画尽量使用二维动画,像GIF动画或Flas。

(3)一个显示页面文件最大不要超过40KB。

(4)从选择要看页面算起到经网上下载完于浏览器看到该页为止最好不要超过30秒钟。

(5)图形文件尽量使用颜色少的图形格式以减小文件大小。

3.网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模式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以使用多种软件平台。因为不受文件容量的限制,几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网络多媒体课件依托于网络,在网上运行,一方面要求网络带宽要大,另一方面它也受到技术支持及文件容量的制约。网络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是基于万维网(WWW)的Web网页制作技术,它的使用是通过Web浏览器运用超媒体和超链接技术而实现的。Web能够交互运行又是得力于HTTP(HyperText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规范。其原理是,当Web浏览器向服务器要求回答文件时,就是使用HTTP来沟通。在HTTP协议中,Web浏览器对Web服务器所要求的每份文件都是一个新的链接。

网上多媒体技术开发应用起步较晚,目前开发的成熟系统还不多,笔者就目前开发的系统模式作一介绍。

3.1利用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ASPActiveServerPages)实现对网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控制

采用这种技术,首先设计出课件文稿后,用Authorware多媒体整合平台制作出软件原文件。经调试完成后,在打包的时候把程序打包成.a4r文件,然后使用AuthorwareAfterburner来压缩和分割成一些后缀为.aam的小程序,然后在FrontpageEditor编辑窗口中把.aam文件象插入Plug—Ins的方法一样把.aam文件插入到一页中。当需运行软件时,如果需要这些分割了的小程序,它们会自动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中,这样就把多媒体课件打包成在网络上运行的网络版,安装在NT服务器上,其管理控制模块写成ASP文件,放在服务器上,应用时浏览器引用服务器上的一个ASP文件,执行它的脚本,处理特殊的HTML标记,然后将HTML返回给浏览器。

3.2基于WWW的Web网页制作技术来制作课件

采用这种技术与制作网页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差异。一般采用Frontpage作为制作平台,也可用其它软件平台,比如,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等,辅以HTML、VRML、Java、Script(用的最多的为:javascript、VBScript)编程,虚拟现实技术及Activex控件、Plug—Ins插件的使用。课件的组织架构以页面为单位,通过超链接技术,按线性、非线性、层状等不同结构,构架课件实体。

篇8

图像处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从影像科筛选有价值的图像, 建成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 系统运行正常; 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 能满足使用要求[2]。

1.实验内容设计思路

1.1项目建设内容和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完整的数字图像处理大体上分为图像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处理,输出,和显示几个方面。

数字图像信息的获取主要是把一幅图像转换成适合输入计算机和数字设备的数字信号,包括摄取图像,光、电转换及数字化。数字图像信息的存储,数字图像信息的突出特点是数据量巨大,为了解决海量存储问题,数字图像的存储主要研究图像压缩,图像格式及图像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信息的传送 数字图像信息的传送可分为系统内部传送与远距离传送[4]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与多光谱处理图像重建,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形态学,目标表示与描述。数字图像输出和显示,最终目的是为人和机器提供一幅便于解释和识别的图像,数字图像的输出和显示也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既空域法和频域法

空域法:是把图像看做平面中各个像素组成的集合,然后直接对一维和二维函数进行相应处理,根据新图像生成方法的不同,空域处理法可为点处理法,区处理法,叠代处理法,跟踪处理法,位移不变与位移可变处理法。点处理法的优点,点处理的典型用途 a)灰度处理b) 图像二值处理点处理方法的优点a)可用LUT方法快速实现b)节省存储空间。区处理法,邻域处理法。它根据输入图像 的小邻域 的像素值,按某些函数 得到输出像素。区处理法主要用于图象平滑和图像的锐化。叠代处理法:叠代就是反复进行某些处理运算,图像叠代处理也是如此,拉普拉斯算子或平滑处理的结果是物体轮廓,该图像轮廓边缘太宽或粗细不一,要经过多次叠代把它处理成单像素轮廓——图像细化。频率法图像是在二维空间分布信息,若将图像进行二维正交变换,则灰度变换对应二维空间频率域的频谱。既空间域-频率域,对图像频谱进行的处理称为图像在频域上处理。跟踪处理法:一般用于图象边界,边缘的跟踪与提取,以便进行图像的分割,识别及特征参数的计算。频率法处理的一般过程:频域处理是建立在修改在图像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增强感兴趣的频率分量,再将修改后的傅立叶变换值再做逆傅立叶变换,得到增强的图像。

2.协同建设教材

教材对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们在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改革,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模拟信号基础上增加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引入采样定理;在介绍傅立叶变换时也是从基本的非周期信号入手等;教材的体系结构充分考虑与前后课程的连接,对本专业已经学习的离散系统的知识略讲;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适当引入新的理论与实用方法。2002年在多年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从应用系统设计的软件和硬件入手,我编著了《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电子教案。

图像处理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如几何处理,算术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重建,图像编码,图像识别,图像理解等。原先占实验主体部分的基本验证型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部分一般按实验项目和单元进行介绍,各项实验的知识有一定的独立性,逻辑联系不紧密,实验过程中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实验结果雷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实验课程中大于75%的课时更新为综合设计型实验,将多个单一的实验技术集中体现在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实施中,前后相互依赖、贯通[1]。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实验教育建设和改革,切实推进“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育改革专项基金”项目申报,力争通过实验教育改革,创建和培育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的实验教育成果。以项目建设推动课程建设,打造品牌,创出特色,带动我校本科实验教育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从影像科筛选有价值的图像, 同时将已有的具有较高教育与科研价值的胶片转化为数字图像, 撰写影像表现及诊断意见, 存储于SQL服务器中, 建立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 在客户端利用IE 浏览器调阅相关图像进行实验教育。完成系统软、硬件建设, 建成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 系统运行正常; 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 能满足教育使用要求。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直观、互动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2]。

以培养学生图像处理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为目的,为本科生开设了“图像处理”课程,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视觉”。由于图像处理应用的广泛性,因此,本门课程教育内容选择余地大,也增加了教育难度。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定位在了解图像处理基本结构、特点和应用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并掌握一款图像处理芯片的设计方法。实验内容包括(1)基本实验;(2)图像输入装置片内外设实验;(3)显示器片外设备控制实验;(4)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与多光谱处理图像重建,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形态学,目标表示与描述。

3.方法

3.1 平台的建立

1) 图像资源的格式与组织。JPEG 是面向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一种压缩标准。虽然压缩时被删除的资料无法在解压时还原, 但压缩效率高, 广泛运用在Interne t上, 以节约宝贵的网络传输资源。这样可以减小图像文件大小, 节省磁盘空间。同时, 考虑到实际应用、编程难度和时间要求, 选用了JPEG 图像格式, 而没有使用T IFF、BMP、DICOM 等格式。

2) 图像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与查询。图像数据库 SQL服务器可以是基于文件系统的, 图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上, 为某次检查建立的某一个文件夹下面, 而图像的有关信息包括图像的物理存储路径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这些记录起着索引的作用。完成后通过IE 浏览器将图像及相关信息上传到服务器的SQL 数据库保存。系统允许对数据库文件进行维护和管理所有图像资源采用模糊查询, 构建3种查询方式: 成像设备查询、检查部位查询和按疾病名称、类别查询。

3) 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建立。系统采用B /S( Brow 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 SQL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 s Server 2003, 安装SQL Server 2005, 通过IIS (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ternet信息服务)提供web服务和图像存储与检索服务。自行开发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网站程序,用于收集和管理图像资源。编程工具选用的系统开发软件为Visual Studio.

3.2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功能

数字化实现教育平台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 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

3.3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应用

1)课堂实验教育。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进行影像学实验时, 学生操作简便, 会上网就会使用系统,

2)网络教育与指导。本文还利用各种正常或有病变的图像, 制作教育课件, 存储在网络上, 并利用网络进行实习教育和考核, 向学生全部开放, 让学生练习或实际书写各种实验报告书, 教育老师通过网络进行修改和指导。

3)开放性实验教育。课余时间学生需要大量阅片学习, 才能使得读片水平迅速提高。快速地调阅各种教育片, 真正实现开放性实验教育。

4.开放性实验的教育模式

学校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室,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教育过程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开放式实验室不仅加大了实验资源的共享度,而且有助于知识结构的互补优化。

开放式实验教育模式,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教师介绍的基础理论及发展前沿,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宽厚基础,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探索,对实验进行立项、设计方案并实施;最后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再探索。

5.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实验教育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教育也自然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达到提高实验教育质量的目的。它倡导环保理念,以优良的教育软件实现实验教育内容、实验教育经验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实验教育中融入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使实验课教与学的互动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问题,培养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参考文献:

[1]尹尚军、钱国英等.面向综合素质培养的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11,2

[2]祝元仲、游金辉等.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研发与使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篇9

顺应趋势,广电媒体内部管理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在组织架构上实现由层级制向扁平化转变

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分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三个层级,形成了界限分明的领导班子,职能部室、频道频率和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栏目组、节目组和分子公司的多级组织架构。全媒体发展中,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和物流交互频繁,广电媒体需要对信息、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快速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层级制组织架构存在审批环节多、决策周期长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和降低广电媒体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效能。相比较而言,相对弱化中间层、增强决策层和基础执行层直接联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提高内容生产、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的效率,更加适应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与外部环境。

2.在内容生产上实现由预算制向项目制转变

现在,大部分广电媒体的内容生产采用的都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节目栏目制作生产与其带来的经营效益没有真正挂钩,难以促使制作生产团队按照市场要求策划和创新内容。即便是已经公司化的影视剧生产也存在投入不到位、风险规避能力不强、长效激励不足等问题。全媒体发展中,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的产品思维贯穿在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对通过强势内容形成的IP进行衍生开发将是重要的盈利模式。这就要求对一些潜力型栏目节目和剧目给予超常规的投入与支持,按照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考核。实行独立核算的项目制可以有效满足这些要求,对于推动内容生产的提质增效与优化创新会起到明显作用。

3.在研发创新上实现由外延型向内生型转变

全媒体发展要求媒体必须围绕用户抓住研发和市场两大核心,生产内容,开发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长期以来,广电媒体以技术应用为主、缺乏用户意识、疏于品牌建设,将一些研发创新工作外包给社会公司,丧失了对一些技术、节目栏目和影视剧的知识产权,虽拥有规模庞大的有形资产,但与互联网公司相比明显缺乏在全媒体发展中更具价值的核心技术专利、用户、商誉等无形资产。广电媒体不能再延续这种外延型的研发创新方式,必须着眼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和积累,加强核心技术、内容产品和业务的开发设计,加强各方面核心团队的组建和培育,探索出一条内生型的研发创新道路。

4.在资本运营上实现由融资型向投融资型转变

除有线网络之外,内容制作与广告经营一直是广电媒体吸引资本的重要领域,但受相关政策和潜在关联交易的影响,广电媒体核心资产上市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但全媒体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广电媒体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实现规模发展和合作拓展。因此,广电媒体必须创新资本运营思路,通过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嫁接媒体专业优势与社会资本力量,将资本运营的重心由自有项目的融资向内外融合项目的融资投资转移,更加开放、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影视内容、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公司的投资活动中,在有效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的同时,快速做大做强可以主导和控制的资产和资源。

5.在人才管理上实现由干部型向市场化转变

全媒体发展是一个开放度不断增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人才的流动必然更加频繁,各类媒体间对精英人才的争夺必然更加激烈。近些年广电媒体一直在探索创新人才机制,但“双轨制”、重点人才激励不足、专业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千军万马同挤职务晋升“独木桥”的情况仍未改变。这种事业体制下的干部型人才管理方式,难以为人才队伍优化和激励提供足够的空间,难以留住精英人才、激发全员创新热情。适应全媒体发展人才管理的新情况,广电媒体必须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与市场相对接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实现人才管理的市场化转型。

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创新的关键点

全媒体发展是一个技术、市场、政策等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的过程。广电媒体内部管理也要随着全媒体发展进程不断创新。就现阶段而言,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创新有必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

1.创新体制,优化管理体系,再造运行流程

在三十多年的广电媒体发展中,体制改革始终是一条主线。要面向全媒体发展,当前广电媒体体制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按照互联网化和市场化的要求,改变层级式的组织架构,整合新闻报道、技术保障、制作服务、媒体资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业务和部门,提高扁平化程度,拉近高层管理与基层管理的距离。

二是在确保“始终掌握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配置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任免权”的前提下,加大节目制作、影视剧生产、互联网音视频、媒体商务等方面的资本运营力度,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产业资产管控体系。

三是以策划开发满足多终端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和媒体业务为牵引,重新构建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和营销推广等环节的运行流程,加大对重点产品和业务的支持,探索构建以产品经理和业务经理为资源调配节点的运营体系。

四是厘清研发管理与研发执行的关系,建立管理与执行相分开的体系,将研发执行工作向一线和市场前移,支持一线业务骨干主导研发,邀请用户代表参与策划设计工作,将研发管理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对创新项目和研发工作的统筹、指导和服务上。

2.创新机制,促进融合共享,加大激励力度

机制是体制在运行上的体现。按照体制创新的要求,目前广电媒体机制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在内部引入市场化手段,推行价值链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建立与项目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和考核制度,逐步探索事业部分各部门各环节间按照模拟价格进行核算,企业部分各公司间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促进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二是对于新闻宣传、安全播出、重大任务、重点项目等涉及广电媒体根本职责和战略方向的工作,要确保投入,制定专项财务制度和考核制度,形成上层主导、基层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与补偿机制。

三是将全媒体收视、多终端版权开发等引入内容生产考核,增大考核体系中创新业务增长的权重,加大对成功创新项目、重大创新成果和重点创新人才的扶持、奖励力度,加快职业经理人、股权期权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四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为内容生产决策、投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划定清晰底线,鼓励底线之上大胆尝试和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包容受市场环境变化、资源投入不足等影响出现的失败,为创新失败的重点人才提供学习深造和二次创新的机会。

3.创新文化,突出专业导向,增强团队意识

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久久为功”。广电媒体越早注意到文化的作用,越早在文化上改变,就能在全媒体发展上多一分主动和内力。广电媒体文化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树立专业竞争意识。无论是节目制作、影视剧生产、有线传输服务,还是广告经营、产业开发、投融资等等,专业都是提升质量、创造价值的关键,因此,要尊重专业、崇尚专业,以专注力将优势业务做强做精,善于与社会专业公司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待遇,为专业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形成全员比拼专业水平的氛围。

二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媒体发展中内容生产、业务开发和市场营销的专业分工和协调配合程度很高,需要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因此,要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调整优化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充分配合,以追求更大的长远利益为重,解决好团队利益分配和协调问题,促使团队成员主动为团队整体利益最大化贡献力量,让团队成员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

篇10

目前,全球媒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普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同时传媒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媒体产业占比越来越大。

从报刊业看,全球报刊产业已经受到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新媒体的显著冲击,但我国报刊业仍有一定增长。2000年以来,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报刊业已经处于衰退趋势,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是重要原因。相对来说,我国报刊业规模受互联网的影响还不明显,总印数和出版总量还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过我国报刊业发展也遇到包括纸张涨价、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广告业的投资压缩、报刊业自身的经营机制等挑战。深化报刊业改革将是全面推进报刊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面对各种危机,我国报刊业积极转型,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部分报业集团已经在整合新兴媒体,实现内容一次生产、多次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报刊业联合重组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

从图书出版业看,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我国图书销售收入仍呈增长态势,但销售量近几年逐步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各种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读书量减少;二是网络阅读的冲击。因此,未来将有更多人采取网络和手机阅读的方式,传统图书出版业势必面临巨大挑战。不过网络文学和出版将促进整体出版业的发展,在网络模式下,作家的作品由全体网民共同决定价值大小,能够迎合大众的作品将获得出版机会,无法迎合大众的作品一样可以被人们获得。网络文学会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会有更多有出版价值的作品出现。现阶段,每年销售的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000万册。

广播电视产业受互联网媒体的影响最不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广电节目产量基本稳定,广播电视产业的广告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原因在于整体广告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互联网广告和手机短信广告、手机网站广告等新型广告渠道的扩展推动了整体广告市场增长。同时,总体广播电视消费基本稳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消费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据调查表明,80%的用户认为使用互联网不会影响其听广播的时间。整体观众的广电消费时间基本稳定,不过年轻群体消费下降趋势明显。

从未来看,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等网络媒体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网络媒体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综合了所有传统媒体渠道特征的互联网的广告渠道效应还不足以与传统媒体媲美,手机媒体业务也刚刚开始起步,市场价值和空间还有待挖掘,广告效应模型有待研究。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的CPM(每千人广告成本)优势很明显。对于网络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很多人持有非常乐观的预计。未来10年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在媒体消费中将成为媒体消费的主流,其中互联网媒体将可能占到1/4左右的市场份额,手机媒体也可能会达到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手机媒体业务市场特点与监管

移动通信经过20年发展已经成为最普及的一项服务,而且服务形式逐步从话音向信息服务过渡。从全球发展看,2009年全年,全球平均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3.3%。预计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接近33%(见图1),而其中3G的发展促进了移动数据业务重心向视频类业务发展。

根据对全球主流3G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业务类别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目前给用户提供的手机业务中,通信类业务种类占比由44%下降到34%,而娱乐类、媒体类和商务类均有所上升。基于视频的媒体类应用(如手机电视)和娱乐类(VOD等)应用,成为3G亮点业务。

在中国,2009年~2010年间虽然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业务收入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约占国内电信业务总收入的22%。截至2010年6月份,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22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5%。2010年二季度,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为639亿元,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9.65%,其中移动增值业务贡献了超过60%以上的收入。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由短信开始起步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表现为业务种类的丰富,业务类型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2010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虽然仍以短信、彩铃、WAP传统的增值业务为主导,但移动互联网占比有明显提高(见图3)。与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渗透速度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更迅速,更便捷。网络化(包括互联网化)的业务被赋予了新的特性,诸如移动性、随时随地性甚至互动性等,并带给用户更多的自由和便利。2010年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四大移动热点业务中,手机电视、手机阅读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业务。

在中国,与其他服务类似,基于手机提供的媒体服务要接受各部门的行政监管。其中,工业信息化部主要是依据《电信条例》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经营主体颁发手机增值业务的相关业务许可证并对市场和服务进行监管。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广电总局等媒体主管部门则依照《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和规定进行手机信息内容的监管,在牵涉到意识形态和民众舆论的新闻内容上,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提供者与传统媒体是等同的。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条例规定,网络上的数字产品也需要接受版权监管。

2010年典型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情况

手机视频和手机电视业务手机视频业务是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移动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的新型通信服务。按照业务内容划分,移动视频主要包括移动视频消息、移动视频邮件、移动视频内容配送业务、移动视频游戏、移动视频电话/会议、移动视频购物、移动视频监控等几种业务类型。高质量的移动视频业务对网络带宽和终端传输速率要求很高,并需要有更加先进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支持,还与传输和交换等技术有关。

从全球3G业务发展现状来看,

移动视频及其组合应用已经占据了3G应用的制高点。对于正处于3G起步阶段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欧美、日本和韩国运营商在3G业务发展上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手机视频通信方面,日本和韩国领先全球。在NTT DoCoMo、3UK/3HK推出的76种3G业务中,视频相关业务就有26种之多,占到所有3G业务的34%以上。它们的3G应用主要在娱乐领域,如动漫、手机游戏、社区、音乐等。欧美运营商则在3G业务发展初期以视频类业务作为突破口。

在国内,2009年随着我国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铺开,手机视频受到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关注,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基于3G的视频通信业务,例如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全球眼业务以及中国联通的可视电话业务等。其中在手机上观看传统电视节目的业务形式是2010年电信运营商主推的服务类型。

互联网视频业务的赢利方式主要可能有两种,一是靠内容收费,二是靠广告收费。而移动视频业务内容不够丰富,也未聚拢足够多的用户,因此这两种收费模式的条件均未达到。与互联网视频类应用相比,移动视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应用,赢利模式尚不清晰。虽然GGLive等的手机视频业务已经吸引到贴片广告及文字链广告的投放,但在依赖广告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尚未赢利的前提下,指望广告支撑起手机视频是不现实的。互联网视频的赢利模式是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后向”赢利模式。移动视频与之不同,增值业务的发展使得手机拥有便捷的支付系统,手机用户也具有一定的付费习惯,这使得移动视频向用户收费采用“前向收费”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处于业务发展初期,用户通过手机内置或者下载的视频客户端享受移动视频应用是最主要的业务体验方式,因此将视频客户端软件摆放到移动应用商店中有利于业务的推广。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将获得运营商在流量等关键环节上给予的大量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双方再就软件销售进行分成,而没有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则只能依靠用户为流量付费,在市场中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和移动运营商都青睐应用商店模式,使得手机视频客户端成为应用商店中的重头商品之一。

鉴于手机视频业务处于培育用户阶段,初期推广上运营商主要采取免流量费作为推广的主要手段。自2009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用户在国内地区通过WAP方式和客户端方式访问浏览手机视频门户、观看手机视频业务、下载客户端以及使用客户端所产生的流量,不收取流量费。用户漫游出境将根据漫游地的漫游资费标准收取流量费。此外,中国移动凭借与广电的三年独家合同占领手机电视市场先机,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中国移动将手机电视列为TD手机专属的重要业务,已在全国27个省(市)开通,覆盖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中国移动还制定了500万用户的发展目标,其中月均使用用户200万。相对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制式,在不占用运营商带宽的情况下,CMMB的播放效果明显好于流媒体电视。然而,终端匮乏、电视用户对“小屏幕”不易习惯以及内容资源的不足瓶颈仍然存在。据CNNIC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普及率不足4%。

据统计,2009年我国移动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近50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45%。在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移动视频份额较小,不足以与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竞争,但随着3G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成熟,移动视频类应用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预计我国移动视频市场在未来三年仍将保持40%以上增长率,201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其中手机电视依然是主流业务,预测到2012年手机电视用户数达到3000万。

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指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终端(一般称为电子阅读器)等承载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的行为。用户一般通过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阅读新闻早晚报、小说、杂志、动漫、资讯等内容。手机阅读分为手机终端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两大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时间被分散,人们需要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因此手机阅读业务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根据CNNIC近日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数的60.8%。其中,75.4%的用户使用手机阅读服务,成为仅次于手机在线聊天服务的手机上网第二大应用。

移动阅读延伸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已开始显现,但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目前正处于萌芽期和爬坡期,产业链不够完善,在标准统一、终端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内容运作、版权保护、赢利模式等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从产业链看,内容提供商、软件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电子阅读器的终端生产企业大多在寻求以自身为主导的手机阅读产业链,而并没有形成以某一环节为核心的统一和有序的产业链结构。除了产业链的协作有待加强,标准的统一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终端和不同的网络制定规范的标准成为一大挑战。

篇11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指建立在媒体品牌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一种持续性、外部导向、多因素交织催化的媒体品牌管理模式,或者是基于媒体品牌生态化运作目标而设置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以媒体品牌价值永续保持和使用为旨归,是一个长期复杂、涉及诸多环境因素的系统工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一项涉及诸多环境要素的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确立的关系总和便构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框架。基于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特点,可以将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划分为计划系统、组织系统、领导系统、控制系统、评价系统和创新系统。这些系统以彼此的共通性、关联性和互补性相互结合,组成具有特定关系结构、体现整体协同效应并不断发展演化的结构体系。①就每个构成系统而言,由于彼此间组分不同、功能相异和角色有别,因此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物能流转过程及结果表现。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计划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基于媒体品牌资产和价值利用,通过整合媒体品牌内外环境要素,实现媒体品牌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仅意味着媒体品牌核心价值提升与媒体品牌活力保持的过程,而且在更大范围内体现着媒体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的过程。任何媒体品牌的管理都需要详尽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只有合理制定相应的计划,才能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目标,掌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步骤,协调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间关系,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主动性和绩效性。因此,合理构建计划系统就成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前提。为此,首先要根据媒体品牌成长实际情况,结合媒体品牌拥有企业内外环境状态,按照媒体品牌价值培育和提升规律,通过媒体品牌管理主体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讨论,设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具体目标;其次要全面分析媒体品牌生存发展环境,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资源需求,提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具体形式,指出某一阶段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最后要保持计划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向外部环境输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相关内容,及时处理外部环境的反馈信息,促进计划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组织系统。计划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决策和活动的先导,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基本结构。在构建计划系统的基础上,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应该合理组织管理要素并使之处于高效运转状态,以确保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即设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一般而言,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静态组织系统,主要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主体、对象、目标、任务、手段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关系为内容;一种是动态组织系统,主要以构筑媒体品牌价值链和延伸媒体品牌价值空间为目标,以有机结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素、条件和环节为手段,旨在实现要素功能优势互补和媒体品牌价值整体提升。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践表明,仅仅重视静态组织系统设计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媒体品牌市场竞争要求,只有将两种组织系统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媒体品牌持续发展需求。然而,两种形态的具体结合也要依附于特定的方式,方式选择的不科学、不合理都会影响到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的健康稳定。可见,如何有效设计组织系统,实现两种形态的催化互动和协同共生,是提高媒体品牌竞争优势,促进媒体品牌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冷静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领导系统。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交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多元的关系结构和复杂的功能机制。多元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的纵横交错,复杂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结构决定的功能形态的丰富多变。媒体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使得媒体品牌管理不仅要保持要素间关系结构的有序稳定,也要注重管理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而这又有赖于领导系统的建构及其功效发挥。领导系统主要由领导者、领导活动和领导环境组成。领导者是领导系统的核心要素,是领导活动开展和领导环境建构的主体条件;领导活动是领导者和其他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相关活动的过程,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实践的过程;领导环境是制约和影响领导活动开展的环境因素和条件,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也包括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的环境、媒体品牌竞争环境等。领导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系统和规则系统,需要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内在要求性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这个层面上讲,领导系统的运作过程也就是媒体品牌价值最优化、价值链完善化的过程。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控制系统。在媒体品牌成长过程中,媒体品牌及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环境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媒体品牌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持续进化,也有可能是衰退弱化。目前多数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诱发媒体品牌优势下降,造成媒体品牌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问题。同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也存在由于要素间、环节间在内容、性质和形态等方面存有差异而导致协调成本偏高的情况。对此,一些媒体品牌拥有企业逐渐认识到媒体品牌发展误区,开始在树立预防媒体品牌衰退意识的同时,通过构建控制系统,科学设置控制目标,有效确定控制主体,准确锁定控制对象,不断强化控制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②,对媒体品牌管理活动进行导控和适当制约,确保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绩效的正常发挥。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具有多层面内容,在时间维度上既注重近期媒体品牌管理活动及其绩效的控制,也注重媒体品牌价值战略的长期规划;在空间维度上着眼于媒体品牌内外环境之间协同关系的控制;在价值维度上加强对媒体品牌价值链的控制整合;在投入维度上注重人财物资源投入成本的控制;在制度维度上注重管理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的建设及二者间关系的有机整合;在文化维度上注重要素文化与系统文化、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之间的协同控制。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评价系统。每个实施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企业都应该具有评价系统,忽视或者忽略评价系统在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的作用,就会严重影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及其绩效发挥,对媒体品牌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评价系统是对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机系统,它主要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评估活动,发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全面、准确的评价结论,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制订、组织实施、领导推进和控制整合提供参考,进而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媒体品牌信息是评价系统的主要任务,参照相关研究,这些信息可分为“判断导向”和“发展导向”两种,判断导向的评价信息主要强调过去管理行为的绩效水平,反映已完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导向的评价信息着重研究未来管理行为的改进方向,突出未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在评价系统构建及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全面关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关系及其变化走向,增强评价系统的预见;三是在注重“判断导向”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发展导向”信息,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全面性。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创新系统。创新系统是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竞争优势,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持续演进的重要机制。伴随媒体品牌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媒体品牌生命周期的相对缩短,创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模式,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水平,成为多数企业实现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主要策略。由于创新系统更突出管理理念、方式、手段、机制以及途径的协同创新和整体创新,因而被提升到媒体品牌战略管理高度。目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集中体现在全面创新,即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创新手段、优化创新机制等方式,不断培养和激发管理主体的创新意识,整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要素,增强媒体品牌核心价值。从概念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包括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和全时空创新三方面内涵,全要素创新是指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协同创新,创造有效的创新工具和良好的创新机制,促进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全员创新是指充分调动系统内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提高整体创新绩效;全时空创新是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连接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媒体品牌创新系统,实现创新时空观的全面扩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适应,共同组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涉及的环境要素种类丰富、来源广泛,需要进行一体化的梳理与整合,这一动态过程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过程。从内容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包括要素整合、结构整合、功能整合、信息整合等。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外力施加的,而是基于要素之间的自组织性,其结果就会造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演化方向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整个生态管理过程的有序稳定,并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就必须合理规范和控制构成要素的变化取向,提高管理过程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而这又有赖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机制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现内外环境适应互动、达到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然而,整合机制的运作结果具有两极性,如果整合力度过小,内外环境要素的不良行为就得不到及时控制,弱化管理绩效;如果整合力度过大,内外环境要素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影响管理效果。所以,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启动整合机制,就必须确立内外环境及要素协同共生的理念,借助力度适当的整合手段,合理疏导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网络,使得各构成要素都能各安其位、各显其力,避免相互之间的功能妨害,以实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发展。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系统,它对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运作、发展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按照管理内外环境实际及变化特征,遵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本质规律,构建有助于促进内外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关系链,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持续高效发展的功能机制。在要素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要素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要素功能的生态活度,预防要素功能的衰退弱化,保持要素之间关系的持续稳定,实现保障内容的全面化。在目标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稳定发展、生态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媒体品牌的竞争优势,培育媒体品牌的特色专长,延伸媒体品牌生态链,扩大媒体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拓展媒体品牌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力,实现保障目标的多元化。在方式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结构层次的合理化、功能机制的健全化和环境关系的有序化,科学选择保障措施和方式,合理制订保障计划,结合媒体品牌经营管理的实际,灵活应用与合理组合保障手段,实现保障方式的多样化。在机制上,要基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内容、目标、手段和方式的有机关联性,细化各管理层面的责权利关系,认真落实管理目标和任务,定期开展管理绩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机制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康胜:《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未来与发展》,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