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3:47: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前教育学院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改进已有课程设置
1.充实通识课内容因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包含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再加上幼儿想象力丰富,对诸多现象充满好奇,所以通识课应加入有关人文、科学、自然等课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充其知识面,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幼儿教师要具备与幼儿沟通的能力,了解幼儿身心特点,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因此,还应在通识课中加入相关教育课程,但内容要浅显而广泛。
2.调整专业课程通过增加课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科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针对学科专业课程,可将一些基础课改为选修课,合并较为相近的理论课,从而减少学时、学分;就技能课程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艺术系学生不同,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应以实用性、工具性为主,加强对儿童歌曲伴奏、儿童操的编排等艺术类课程及幼儿园环境设计、玩具制作、简笔画等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实用美术课。此外,为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率,结合地域资源,学校还可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蒙台梭利课程、剪纸、泥塑等。
3.加大实践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未来就职岗位,对于如何与他人交往多半来自于已有经验,如何与幼儿做到有效沟通更是纸上谈兵。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及工作能力,需要不断增加实践课种类,逐渐丰富实践课内容,适当延长实践课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协作。
三、增开其他课程门类
1.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无论从事哪项职业,从业人员都应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认证,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不例外。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于2015年正式拉开序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领取教师资格证的惯例将被打破。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考试内容和难度都会有所变化,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也不再被区别对待。只有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资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关注这一变化,适时调整。
2.专业方向课程幼儿园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与目前高校采取笼统而又全面的专业培养体系不同步,高校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胜任幼儿园教学、保育、科研等工作的教师,又能承担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任务的人才,培养内容大而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校可倚重艺术特长生、营养师、双语教师、幼儿园管理、高级家教等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以突出学生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
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新教师招聘时,在诸多标准中道德修养被排在前三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出发点因人而异,对幼儿及幼教职业的态度千差万别。开设师德方面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深深喜欢上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这样,未来才会安于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幼教事业。
4.0~3岁早教类课程我国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纷纷选择早教机构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因而我国早教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托幼一体化促使幼儿园招收低龄幼儿入园或开办周末亲子班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能安排幼儿与父母共同活动,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育儿行为,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开始0~3岁早教类课程。
二、对儿童进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机体的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到六、七岁的时候,他们的劳动兴趣会更浓,而且劳动的范围也会更广。因此,通过参加劳动,可以有效地养成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通过劳动的过程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智力,在劳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磨练儿童的意志。实践也证明,经常参加劳动的儿童一般自立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劳动中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合理的劳动也是孩子成功的因素之一。这里,笔者也针对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让参加劳动的观念等,可以建立起联系家长制度,有计划地对孩子的家务劳动提出一些要求,给他们定任务,通过联合家长,检查落实情况。在校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拨草和浇花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穿衣服或者系鞋带等的劳动竞赛,尽可能地选择多样化的形式来保证孩子的适量劳动,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劳动观念。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习惯
儿童在养成各种好习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习惯。部分教师以为,素质教育主要是每天教孩子们画画、唱歌或者跳舞等,教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或者是技能或者艺术等。其实,这只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部分,为了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把发挥幼儿创新意识的理念穿插在日常的活动当中进行开展,并且还要把这种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抓住儿童身边发生的每一件能激起他们思考和想象的,而且还是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或者境,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去想象,积极地去创造。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儿童的音乐教育
学前教育之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发展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要让学前阶段的音乐教育与家庭和社会以及学校的生活相结合,作为学前阶段的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进行大胆的改革,开展创新的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前阶段的音乐教育,使其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此推动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比如,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多元化的发展,例如,在教孩子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通过音乐欣赏,让孩子们知道妈妈的伟大,这能够体现出学前素质教育多元文化的思想,这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形成个人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各阶层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通过寻找科学的途径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以此来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优秀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第一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优秀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二、“价值一元论”的确立及其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影响
既然价值中立在教育评价领域站不住脚,更进一步来说,“如果价值观的确要渗入调查中,那么遵循什么价值观以及谁的价值观问题就变得重要了”[13]。教育评价领域中,承认价值的参与曾一度等同于一元价值的参与,即认为价值是唯一的、确定的,这种特殊价值体系的武断选择与剥脱其他人权利的代价是分不开的。
(一)教育评价从价值中立到价值一元
随着人们对价值中立这一逻辑起点合理性的质疑的不断增强,以及教育评价者作为一个群体的自身意识的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评价者开始重新反思教育评价中的价值概念,斯克瑞文曾明确指出,“评价者最大的失败,就是简单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而将作出最后价值判断的责任推卸给那些非专业人员”[14]。由此,价值真正进入教育评价者的视野,但居于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人们对“主体价值”(或主流价值)的认同。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等国家强势主体对教育活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教育活动必须首先满足强势主体的利益需要,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意味与强势文化色彩。可见,价值一元从本质上仍然是价值中立的延续,并成为迄今为止大多数教育评价活动“不证自明的前提”。我国的教育评价可以说是直接进入价值一元论时代的。建国后政治哲学主导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以一元论为显著特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定位,鲜明地体现了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甚至组织形式均具有绝对支配权,更不用说对教育评价价值观的主导了。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评价观全面引入我国,鉴于西方教育评价在这一阶段固有的一元论特征,以及国家出于巩固与强化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需要,价值一元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5]虽然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中提出要注重儿童个别化差异、了解家长差异性教育需求,但其归根到底仍然是在满足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的。随着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自觉反思与批判主流价值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评价模式,但在实际中并未产生更大影响。
(二)价值一元论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影响
教育评价中的价值一元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或统一社会不同群体思想认识的作用。不可否认,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正确”的一元价值,在亟需社会各方力量聚集及稳定的特殊时期如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或我国建国初,能使价值冲突得以暂时缓和、各方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实现稳定和共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评价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新矛盾与新问题不断涌现,教育领域中利益群体划分愈加明显,不同主体需要与诉求的差异愈加拉大,对教育价值期望的差别也愈加凸显。强势主体基于自身价值体系所进行的“一刀切”的教育评价活动,越来越难以被其他群体所认同,它不仅会带来各方利益群体的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与社会不稳定现象。一元价值观主导下的教育评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已经逐渐显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地方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等级评定过程的一刀切现象。民办幼儿园的兴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家长多样化、弹性化的教育需求,由此其在课程创设、制度安排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存在显著差别。而评价悖论也由此产生,公办园、民办园的等级评定指标并无二致,即民办园如需获得质量认可就必须向趋同于公办园的方向发展,由此陷入等级认证与特色丧失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另一突出例证体现在城乡学前教育评价导向的趋同上。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下,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为社会主流体系,而农村文化成为无可争议的弱势。评价体制中无论是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是农村教育的出口———升学考试制度都鲜明地体现了城市中心的价值观,由此不仅直接造成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与过程的不公平,更有甚者会导致儿童对农村认同的下降与乡村文化的没落,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稳定发展。综上所述,教育评价的价值一元论虽然在承认价值介入评价过程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实质仍然是以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强权代替多元文化价值利益的诉求,在本质上与价值中立并无二致。
三、“价值多元论”的兴起及其对学前教育评价发展的挑战
随着当今社会国际化、多元化与多样性发展,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价值观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已经成为驱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助力,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评价中,对当代学前教育评价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教育评价中价值多元论的兴起
多元化利益群体的产生与发展是价值多元论兴起的重要社会基础,当前研究较为公认的利益群体有以下几类。一是代表执政党利益的国家及其教育行政系统。政府作为教育的举办者与管理者,既要求学校成为宣扬执政党政治理念的忠诚者、培养执政党后备力量的主阵地,又要实现传承社会进步文化的重要作用,必然带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二是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社会组织。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教育职能吻合,但其自身也有不同于政府甚至高于政府的期望,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需求的独特性,又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所具有的超越国别的利益诉求等。三是教育的主要消费者———学生与家长。随着教育办学资源的多样化尤其是受益者付费、教育成本分担等理论的提出与实现,学生与家长成为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同时也带来各具特色的期望与诉求,正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力量。[16]此外,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发展规划、目标设定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机构评价中越来越重视教育机构自评正是这一群体利益日益彰显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正因为当前社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利益群体分化,致使单一强势主体运用自己的主流价值观主导教育评价已很难被各群体真正认同,价值多元论的提出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价值多元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全球范围内的政府转型与治理模式的初步建构。价值中立尤其是价值一元论的实质通常体现与反映了“政府”这一国家强势群体的利益,即便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也不可否认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仍然是其中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一环,因此政府转变自身的价值定位至关重要。从国际政府模式演变的历程来看,政府从“统治型”向“管理型”再向“服务型”的转变是必然发展趋势,相应地,政府的价值观也将逐渐从“自利”向“公平正义的公共利益实现”转变,由此意味着政府将会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倾听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17]而治理模式更是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即未来社会由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共同构成平等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善治目的。中国政府正处于价值观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而这一转变必将成为多元价值得以对话与发展的重要前提。[18]综上可见,当前社会不仅存在着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更存在着多元诉求得以实现的政治条件,在此前提下以价值多元为主导的教育评价才有可能不将永远是纸上谈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61-01
在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交往智能、内省能力和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的,只是它们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因此每个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智能差异。人类的各项智能是平等的且相互影响的,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该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
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传统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因为他只注重了人的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例如口头语言表达、实际动手操作、音乐鉴赏与欣赏、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智力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指,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人们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因此每一种智能对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的思想,不能只注重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要要重视学生每一种智能的发展,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这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八种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得早些,具有较高水平,而有些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的较晚,都是初步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也各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多样化,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同一内容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对老师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仍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只注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能的考核。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单一方面考虑,应该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的评价学生。比如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由老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家长来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幼儿的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和活动中,很多常规细节教师都能做得很好,比如:洗手时为幼儿卷好袖子,指导幼儿正确喝水,室外活动出汗时为幼儿减衣服等等。可是有些细节却常常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保育员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例如: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起床习惯,保育员应提前几分种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有的孩子睡眠比较沉,不容易醒,这时,保育员应轻轻拍拍该幼儿,柔声说:“××小朋友,该起床了。”待幼儿醒后,先让他们稍躺一会儿,然后再让其穿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待大部分幼儿全部穿好后,让幼儿学老师的样子,把被子翻过来,使被里朝上。中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完毕之后,保育员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病菌的传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起床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内容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保育员意想不到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因此,保育员决不可以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随时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次活动时,一个不爱吃青菜和水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了,保育教师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卫生间冲洗。其他幼儿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个小朋友说:“我知道××的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她就像老师给咱们讲的故事《奇奇和鹏鹏》中的奇奇一样,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吃饭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所以她的鼻子才会出血。”这时保育老师就必须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引导。大声说:“××小朋友说得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吃青菜,还要不挑食,多喝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了,小朋友们就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都信服地点点头。这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这时的随机教育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三)培养幼儿自我动手的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保育工作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班的小朋友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总会把饭菜撒得满桌、满身都是,有的吃得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会吃得快一点,不会撒饭菜,不会弄脏衣服,但却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手部技能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保育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办、不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
(四)创造一个尊重、关心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圈,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
在幼儿园里,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保育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保育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前提。例如,有些幼儿需要入厕时,只要保育老师不加以提醒,他们宁愿憋着或尿在裤子里,这往往是幼儿心理畏惧、性格内向的表现。又如,有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追问其原因,竟是““××小朋友老跟我打架,不跟我玩”等。这种现象过多,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安全,不自在,不如呆在自己家里好。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保教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没有外在心理压力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在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保育员做好保育工作的重任,是关注细节保育的最好时机,抓住一日活动,就抓住了细节保育。
(一)入园活动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热情迎接幼儿,师生互相问早、问好,幼儿与家长再见。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和表现情况。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患病儿、体弱儿。对身体有异常的幼儿,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对个别幼儿要重点观察或送保健室观察。热情接待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指导幼儿整理好鞋、帽、衣、裤等物。指导值日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季节及幼儿穿戴情况,随机进行指导教育,养成幼儿自我保护的习惯。检查幼儿是否带有不安全的刀、棍、钉等异物,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进行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发生事故。
(二)学习活动
创设必要条件,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学具和用具,控制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内容、形式等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幼儿用眼卫生、书写姿势、坐姿等习惯的培养。给幼儿必要的个别指导。
(三)户外活动
音乐与舞蹈总是紧密相连的,舞蹈音乐可以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出创作者的灵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幼儿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结合舞蹈作品的物形象、场景、舞蹈主题、题材、创造意图等进行设想,力求使儿童舞蹈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营造良好的舞台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明确幼儿舞蹈音乐选择的目的,使音乐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旋律优美,节奏感强,音质较高,能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1.2选择儿舞蹈音乐应当遵循的原则
1.2.1舞蹈音乐情绪要和舞蹈内容、情绪相符。幼儿通常比较直观与感性地去理解事物,对于大多数的音乐来讲,幼儿往往只能够分辨出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因此选择的舞蹈音乐一定要能够充分体现出舞蹈的内容以及情绪,如果舞蹈音乐与舞蹈的内容和情绪有很大差别,就会使幼儿误解舞蹈的情绪。例如:一个学生要编排一个与孩子们吹泡泡相关的幼儿舞蹈,选择了《我爱洗澡》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孩子们洗澡时候的欢乐情绪,与吹泡泡关系不大,因此这样编排出的幼儿舞蹈内容与音乐情境存在较大差异,给幼儿造成了误导。1.2.2音乐节奏要和舞蹈动作节奏相符。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节奏保持一致会使幼儿在舞蹈表演时比较容易做到动作的整齐划一,舞动动作会十分流畅,如果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节奏不一致会使幼儿表演舞蹈动作使手足无措,也不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例如:旋律优美、意境高雅的儿童音乐《虫儿飞》如果搭配以跳跃为主的快节奏舞蹈动作,会使人感觉别扭,完全看不出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换以节奏轻快活泼的《虫儿飞》,就可以实现音乐和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收到不错的效果。1.2.3音质品质要高。音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视听感受。选择一首音质好、旋律优美的幼儿歌曲,可以使幼儿沉浸在歌曲之中,感受一种别样的美,但是选择一首音质差的幼儿歌曲,高音尖锐,低音轰鸣,杂音不断,不但不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反而会影响幼儿的听觉效果。
2编排适合幼儿舞蹈的动作
舞蹈动作是舞蹈的第一要素,因此在确定了舞蹈题材之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根据舞蹈的内容着重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这个环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中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舞蹈动作编排要善于模仿。在幼儿舞蹈中,模仿占有很大的比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舞蹈创编过程中细心观察,对周边事物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并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寻找可以加以提炼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揣摩,就会发现无情无尽的创作素材。二:幼儿舞蹈的动作创编可以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中吸取营养。民族舞蹈以及民间舞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提炼定能够找到适合儿童的舞蹈动作,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及生理特点等,将成人舞蹈动作加以简化与改造,使其变成适合幼儿跳的舞蹈动作。三:借鉴木偶戏等其他艺术,从中寻找适合幼儿动作的素材。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多如牛毛,从电视、画报等中都能够寻找到既具有幼儿特点,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动作,将其加以提炼和美化,又可以创作出很多有特色的动作。
3学会发挥幼儿编舞的主动性
幼儿对于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应当漠视孩子的想法或者对孩子的想法进行打压,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看法,鼓励幼儿参与到编舞的过程中来,发挥其主动性。例如:编排舞蹈《春天》时,对于“种子发芽”这个动作,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有个孩子伸展开双臂,有个小朋友踞起脚尖,有个小朋友使劲往上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将这三个动作编排成一个种子从土里发芽的场景,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种子发芽蓬勃的生命力,又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舞蹈的创编过程中,使孩子在获得童真童趣的同时,增加其自我成就感。
在教学安排上应当是安全教育、智力开发和心理辅导。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园急切的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将教学力度着重的放在智力教学上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在学前教育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据调查,现在很多幼儿园一个学期只会进行三次左右的安全教育,而且开展的很片面,只涉及到常见的问题,教师没有用心教,幼儿也没有认真听,有“走过场”的嫌疑。更是有幼儿园直接将安全教育从教学日程中删除,只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这些口头话的教学使幼儿真正面对这些情况时,根本就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别说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的幼儿了。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开展学前安全教育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对于幼儿要三令五申,多次开展安全教育,只有经过反复提醒,幼儿才能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
(二)缺乏心理辅导
笔者之所以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安全教育保障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心理辅导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当幼儿拥有了一个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后,才能对事物有初级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取决与心理辅导。现阶段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开展心理辅导的课程,认为幼儿不需要心理辅导。导致幼儿在憋闷、失落或者想不明白问题时没有人及时进行疏导,造成了幼儿心理上的缺失,为他日后的发展制造了不良契机。设想一下,如果在一次活动中,本来有能力第一的小孩,因为其他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没有获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幼儿很可能因为这件事对以后的比赛都失去信心,甚至会发生碰到比赛就退缩的状况。对于那么小的孩子,以后的路还那么长,在幼儿时期就造成了退缩、胆怯的心理,这是家庭、社会都不愿看到的现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的安慰他,告诉他:“日后还有机会,你依然可以获奖”。想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长期的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方便其他教学的开展。
(三)教育形式较陈旧
新颖的教育形式,对于幼儿这种好奇心强的人群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来说,笔者调查的幼儿园中多数都是沿用老旧的教育形式,幼儿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这就需要幼儿园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编写出新的教育形式,各个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材施教的观念要从幼儿园开始。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新课改是最近几年风靡于教育界的大事件,面对着新课改这一新的教育趋势,为了在教育方面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相关的应对策略,教师作为教育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群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该怎样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调整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大环境,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努力呢?其实,随着多媒体技术进驻各等级的学校,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趋现代化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明显,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自身驾驭多媒体课堂的技能,怎样更好地让优质网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引进给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的冲击使得学生们课堂注意力极大地提升,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加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当然,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也使得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等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加盟到语文教学中去对语文教学来讲是一大创举。然而,事物的存在总有其两面性,如何更好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也是教师们在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网络教育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意义,以及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这将是接下来笔者将与大家一同探究的共同话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网络教育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什么性质的教育资源都有,关键看我们如何进行筛选,将真正适合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网络资源分享给学生们观看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语文视野,有助于学生们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养成。当然,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们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备课时我们就需要在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上严格把关。首先要自己检查一遍,然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重难点内容筛选出真正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网络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和观看。此外,作为教师而言我们还要提升自身使用计算机和驾驭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能够自如地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不断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对教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给予认可。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人才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自小给学生们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其在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优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便捷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在氛围上和课堂教学质量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立足于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便利和更多的资源,我们必然要及时地做到与时俱进,对自身的语文教学严格要求,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从网络上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眼球。
虽然网络教育资源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了诸多问题,有的教师在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上还是不够熟悉,导致课堂上计算机出现小故障不会灵活应对的问题;还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几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都依赖网络资源,对很多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网络资源的筛选过程中也是没有做到抓住重点,而是随意下载可用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教师的懒惰使得学生们在感官的看完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之后,留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就是观览过程中的那一点点欢笑和愉悦感,没有将真正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反而受限,教师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有则改正无则加勉。为了更好地促使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出努力呢?
1.关于多元阅读理论
多元阅读理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阅读教学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和他的助手们历经多年观察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在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分别是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也就是说,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而且各个智能强弱不同,形成特定的智能结构。不同的个体人对应不同的智能结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比如有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能强于语言智能,数学学习会占优势,而文科学习则显得很难;有的孩子音乐智能强于语言智能,所以很有音乐天赋,却往往在语言表现上令人不如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有强弱之分,但却并非各自为政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很多事情中,往往需要人们多方面的智能参与。因此,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仅仅根据某一项智能,而要多元化地看待。语文虽然是文科,但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单纯某个智能的参与,而是人的多个智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中,人是以多元智能来参与的主体,所以语文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而是多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多元阅读理论作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切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多元阅读理论的应用
2.1编写多元阅读辅助教材。为使阅读取得切实效果,使多元阅读理论得到充分应用,可考虑编写与教材配大的多元阅读教材。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主题,教学重点以及习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情感主线,而在方法指导上却有所欠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授人以渔",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也即方法学习应该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编排一些辅的多元阅读教材,从侧面配合教材的使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立体化。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实际,多元阅读教材每个单元都应设置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看图说话写话、单元练习等板块,要力争使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各种智能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实现全部智能均衡发展。
2.2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阅读终究要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根据多元理论,阅读文本的解读要注意避免单一,既要设法从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针对一个文本,可以从情感、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分别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的参与,并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理体会,又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综合应用于过程中。由于多种智能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进而对文本实现更加立体化的理解。
当然,多元化阅读也并非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把每方面都做到,使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智能都能参与到实践。一堂课时间有限,短短几十分钟要想让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都被调动起来,难免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过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每个角度至少调动起一种智能。阅读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各组交流过程中,可有效地相互补充不同角度的阅读思维和成果。如此一来,可实现各个角度、各种智能干预下的阅读的深入,从而使全班学生各方面智能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阅读文本的解读更加透彻。
2.3建构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多元阅读的实现,还有赖于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言堂,或者喜欢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讲。如果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未按教师引导去思考,就可能引来教师的责骂。这样的课堂没有民主,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时日长了,学生都仿佛一个样,是一个模子中出的一样。相应地,学生的智能水平发展就会失衡,而某些学生的某些本来较强的智能却可能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压抑至死。这种现象在当今成年人中调查是不难发现的,他们就都是从传统的教学中走过来的,大多都被要求成为听话的学生,按照统一的尺度来培养,结果很多失去了本有的个性特色,有的某些特长天赋被埋没掉。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于是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智能均得到发展,不至受到压抑。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呢?第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第三,教师要注意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第四,营造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勇气表达,有能力思考。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参与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