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感恩教师论文

感恩教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8 01:34: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感恩教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感恩教师论文

篇1

1.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是最大的时代特点,也是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凸显期。这一时期人们的道德意识最容易产生负面变化,导致社会道德层面断裂。西方思想不断侵蚀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涌入社会主义阵营。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面临众多的价值选择。他们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极容易走上偏路,甚至是错误的道路。而此时学校教育恰巧没有及时跟进,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德育建设的不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入学以来一直专注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成绩为己任,以能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名牌大学为荣耀。而这些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只有成绩。这种教育上对思想道德的极端不重视导致当代大学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启发式道德教育,出现这些感恩缺失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生压力过大,无暇顾及感恩教育

自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以后,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屡创新高,说明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变为现在的大众教育。人数的激增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与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同步。当我国的经济增长点还主要依靠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拉动的时候,大批大学生已经接受完教育进入就业阶段。众所周知,在一个以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环境里,低素质、低学历的人才就可以胜任大部分工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形成“人才过剩”的奇怪现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庞大的就业大军之间极不平衡,这就导致大学生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社会现象,也导致家庭教育的投入无法收回。总而言之,生存压力、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困扰,他们已经无暇再顾及德育和感恩了。

3.德育中对感恩教育的疏忽

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然而,当前的德育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又过多地体现为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感恩教育在整个高校德育中被一笔带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仅用一节课,甚至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这一内容介绍完毕,导致德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二、提升大学生德育建设水平的对策

1.培养知恩意识

德育中应将培养大学生的知恩意识列为教学目标。意识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应当在感恩教育中有所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会产生重大影响。感恩首先得知恩,所以,通过德育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应当心存感恩。只有内心体会到感恩的温情,他们才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感恩之手,这样也才能在大学生中间和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感恩意识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大学生获得感恩意识的主要渠道便是课堂,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知识。但是在目前高校没有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感恩教育。同时由于评估和测试上的不可操作性也使得众多高校不得不放弃这一内容的教育。针对这种不足,政府教育部门首先应制定大学生德育纲要,要突出感恩意识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各高校应当设置并具体实施专门的感恩教育。编制相关的教材或者添加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章节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感恩教育,并探索相关的评估手段。评估应当延长时间范围,不限定在在校期间,即使大学生毕业之后出现违背诚信的行为也应当追究毕业院校的责任。在这种约束下高校感恩教育方可形成动力。

2.设置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应设置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中尤其要注重针对特殊人群,例如接受社会帮助的人,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类补贴、补助的学生群体等。我国高校中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有开展的先例,并且越来越普遍。但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还没有走上规范化道路。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有高达527万的贫困学生,他们大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对这一人群的感恩教育是需要格外加强的。但这并不是说针对其他学生的感恩教育就可以放松,每一名大学生都应当懂得感恩。为此在校园系列文化活动中可以举办演讲、讲座、文艺晚会等形式的活动,让曾经接受过帮助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便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增强学校感恩教育的效果。

3.感恩教育要从细节入手

加强感恩教育可依托制度载体。制度的能动性是规范和提升感恩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执行制度同时也是遵守道德准则的一个准绳。战略决策往往需要好的执行权支撑,若执行权滞后也容易导致战略决策的失效。以制度体系为支撑,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教育的环境,是大学生德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而言,在大学校园内可以悬挂感恩标语、制作新颖的条幅、设计宣传栏、校园人文景观等,突出全方位的“感恩”主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这些细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高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视。

篇2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除了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外,在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素质、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感恩教育是人文素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如今学生的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正暴露了感恩教育的缺失。语文教师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导学生识恩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人文精神的精华,凝聚了感人至深的亲情,对学生能起到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材料,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识恩。如《背影》中,遭遇一系列家庭变故又年老体衰的父亲,对二十来岁足以独立的儿子仍是关怀备至,亲自送儿子上车,临行再三嘱咐,蹒跚地爬过月台替儿子买橘子……这种感人至深的父爱充溢全文,教师怎能不引导学生在深切的感受体验中,明白父亲的恩情呢?教材中蕴含感恩教育资源的课文比比皆是,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染,甚至是急剧动荡的震撼,改变着学生的心灵状态和思想感情,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一切来自于父母,对父母的恩情不能熟视无睹。除了教材中的感恩内容,课外的一些经典著作中,也饱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是上等的精神营养品。所以,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柴水文先生主编的《国学小书坊》,其中的《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几部作品,里面有许多优秀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个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的人。

二、在朗读延伸拓展中,引导学生知恩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对一些精品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获得体验。可以是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产生情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在教《父母的心》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并感知文中“父母的心”,结果学生对文章并没有多大的感触。于是我调整教学手法,指导学生回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呵护,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最让你感动,学生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到动情处,眼角湿润。于此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反复诵读。读着读着,学生的神情庄重了,声音低沉了,文中的“父母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很多学生深有同感,纷纷发言。有些想到了雨天家中长辈为“我”送伞;有些想到了每个冬晨母亲起早为“我”准备早餐……原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其间饱含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大为所动,有的甚至边说边眼含泪水。可见,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沉浸在一种深沉的人身体验之中,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恩情,从人格上受到震动,在灵魂上得到净化。再如上《背影》一课时,我在课将结束时插播了阎维文的《父亲》,朴实的歌词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纷纷打开了记忆的电脑,用感恩的“鼠标”搜索着父亲的关爱,在纷纷的诉说中分享父亲的故事,感受父亲的伟大恩情。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适时的延伸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三、在指导写作练笔中,引导学生感恩

我们培养学生,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要求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而且要使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感情丰富、细腻的心灵,能以感恩的心态去留意、思考周围的一人、一物、一事,并将感受记载下来,教师不能不抓住写作指导这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我手写我心,在写作的指导课上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亲情、友情,让感恩之情通过学生的笔触缓缓流出,比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如结合单元写作要求灵活开展“真情感恩”系列写作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启发学生在思考、实践中感悟体验,一方面有感而发写出真情、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报恩

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恩图报,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一些契机,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在学习完《父母的心》、《背影》等课文后,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给父母写感谢信,给父母洗一次脚,给母亲洗洗头,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做一次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添一份家庭责任感。如果把语文课堂与家庭课堂乃至社会课堂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成为知恩图报的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将会有效得多。

当然,我们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梯度与深度。其实,感恩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回报父母,报“恩”还有其他的方面,如他人之恩,自然之恩,国家之恩,社会之恩等。因此不能仅局限在父母之恩上。当然可以先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因为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回报的人,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我们还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必须适时适度,不能过分强调突出,使语文课变成了思想政治课。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他告诉我们,教学即唤醒,唤醒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所以,语文教师要将感恩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篇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关心家人,朋友,服务社会,感恩祖国。第二,重视感恩教育,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还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感恩教育,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使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谐的氛围为我们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提供了条件,当前加强对独生子女感恩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感恩的环境是孕育感恩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良性引导。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全社会要注重对感恩教育的宣传,舆论上倡导感恩,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近几年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一批道德品质高尚的模范,向人们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用孝心感动中原、感动中国的谢延信,他的事迹向人们宣传着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用他的行动呼唤美德,用他的行为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感恩。通过这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感恩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使独生子女大学生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自觉的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要提高判断能力,主动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道德素养。要正确认识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个人思想的危害,主动摒弃这些腐朽颓废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中国历来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感恩社会。

二、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感恩教育

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学校教育是关键。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远离家乡,学校是其成长学习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重视和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首先,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应从单一的注重专业技能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前景的考虑,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虽然设有德育课,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所占比例同益增多,学校应根据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的感恩行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

其次,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大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实际建立起针对该群体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着重注意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该群体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其明白家人的良苦用心,教导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加强独生子女大学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教育。

最后,营造良好的感恩校园环境,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感受最多的也是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好的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校园环境,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从“耳濡目染”到最终的“润物细无声”,感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用真情表达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感恩。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奠基性教育,是对人影响最广的教育,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对子女道德修养的培养。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片面强调学习忽视道德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成才的过程中,

须明白孩子要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爱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孩子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示感恩的心情。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与人交往,全面发展。

其次,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和个性的培养。很多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这与自身的性格和习惯有关,而这些又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要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养成自立、坚忍的性格。

最后,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自身素的高低,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水平。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感恩行为,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社会,通过耳濡目染,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成长中摸索,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独生子女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我教育法,主动自觉地参与感恩活动,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自省和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学会自我控制和包容他人。通过自我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感恩意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张瑞芬.谈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陈琦,杨鲜兰.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篇4

 

镜头一:在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地震中,为悼念地震死难同胞,国务院特设了全国哀悼日,所有学校都举行了哀悼仪式,进行默哀。可是,在这庄重而悲痛的时刻,有很多学校的个别学生竟然能在偷偷地抿着嘴笑……

镜头二:一天放学时下着雨,我校王老师上初一的儿子不小心用伞碰到了一位初二男生(班主任经常资助的学生),没想到这个男生怒不可遏,嘴里骂骂咧咧,上去就把自己班主任的孩子打倒在地,骑在他身上痛打一番。更可悲的是,一大帮初二男生看着本班同学殴打自己班主任的孩子,一个个伸长了脖颈,活像鲁迅笔下描写的“看客”。

镜头三:早上,女儿要穿袜子,翻柜子没找着。

女儿:妈妈,你没给我洗袜子吗?我没有袜子穿了。(很急切地喊道。)

妈妈:你都上初中了,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一天一双白袜子,脱下来挽成一团,一扔就不管了。我这几天护理你奶奶,没时间给你洗。(妈妈在厨房洗刷碗筷,不悦地说。)

女儿:妈妈,我不是学习忙吗?我先穿你的了。今天再把我的内衣内裤洗一洗。(一副得寸进尺的口气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妈妈:你晚上自己洗吧,我太忙了。(无可奈何地推脱。)

女儿:我才不洗呢,那么脏!如果你也嫌脏,就扔了吧。(很不耐烦地嚷道。)

镜头四:九年级一位班主任安排一个大款的儿子跟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结对子,让这位“阔少爷”尽可能地在经济上资助他。“阔少爷”很不情愿,背后里总嘟囔:“我花钱可以得到享受,感到痛快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我凭什么要帮他?”可想而知,这种结对只是虚设。

看到这几个镜头,我们的内心能平静吗?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沉重的思考中。这几年,国家十分重视感恩教育,特别是学校,把感恩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们教育的结果又如何?好象是不言而喻。我们的民族是个会感恩的民族,如今,在我们祖国寄予厚望的学子身上,却上演着一幕幕不知感恩的人和事,难道不是我们感恩教育中的空格?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北京曾经组织了一个校长团去欧洲考察,到达德国时,发现该校居然没有品德课!一个校长似乎带着些嘲讽的语气问道:“怎么没见你们学校有品德课呀?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培养啊?”德国校长诧异的回答到:“怎么?难道中国人的品德还需要上课来培养吗?”一句话,使全体中国校长哑口无言!是呀,我们国家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覆盖了品德和感恩教育,如此良苦用心的教育投入,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与之相悖的事实。

篇5

一、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医家自古重德,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的根本,源于医者对社会的感恩之心,由感恩转化为以自身医术回馈患者、社会的行动。近些年,由于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不当行为严重伤害了患者利益、丑化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致使医患关系紧张。这些不正之风折射出当代医务工作者的感恩之心已经淡漠。更严重的是,这种风气对尚处于象牙塔中的医学生也有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医学生学习目的异化,甚至形成了“学医成本高,学成大把捞”的心态。对于未来将要承担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医学生而言,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二、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许多院校将感恩教育列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医学院校也不例外。但许多医学院校并未真正认清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特殊性,感恩教育开展还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是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感恩教育内容空洞。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所承载的内涵,应该是与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融为一体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些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人为地将之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使感恩教育成为了一座没有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这导致感恩教育在推行的时候,架势十足却缺乏充实内容,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

其次是对感恩教育的外延理解过窄,导致感恩教育缺乏特色和创新。感恩教育既然与传统道德融为一体,其内涵异常丰富,因而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当前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几乎都重点着眼于“孝道”这一外延。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不能仅限于家庭中的“孝”、而应扩大到社会中的“仁”,这一点却被许多医学院校忽略了。这导致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缺乏医学教育独有的特色,对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偏差也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医学院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能仅仅从学科的角度把感恩教育当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篇章,还应当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把它融入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去,使之成为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医学生身上固有的人文气质的一部分。只有解决了感恩教育从学科向文化的认识转变,才能够真正解决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医学院校感恩教育的文化传播渠道

既然对医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当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执行,则医学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文化传播渠道,使学生能全方位地沉浸于德能一体的医学教育与文化氛围中。与普通院校相比,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可以利用以下特有的文化传播渠道,来开展医学生感恩教育。

1.特殊的课堂传播渠道

除与其他院校一样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程中专门开辟章节讲解感恩教育以外,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的特殊课堂教育形式展开感恩文化的传播。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和其他院校不同的课堂环境,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室、实训中心等。利用这些专业课程的课堂环境,开展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仁爱的感恩教育,既符合医学生的对文化信息的注意焦点,又与他们即将担当的社会角色有密切联系,比被纯理论架空的感恩教育更易被医学生所接受。

2.特殊的课外传播渠道

(1)盘活医学场馆设施的感恩教育功能

医学院校往往配备有与医学相关的场馆设施,例如我校的生命科学馆就是一个极具医学专业特色场馆。安排新生参观生命科学馆是我校近几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融入到此类参观中,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建立起“感恩生命”的意识,不仅是新生入学的感恩第一课,也对之后在校接受其他形式的感恩教育打下了基础。盘活医学场馆设施的感恩教育功能,关键在于人文精神的引导,如果仅仅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场馆布置中包含的医学人文价值,这些场馆设施便沦为了冷而硬的技术与标本展示。

(2)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各校高度重视,“三进三同”、“六个一”等实践活动,都涵盖了感恩与回馈的内涵。一些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注意将医学院校的特色与活动相结合,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没有达成与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教育意义。将感恩教育纳入到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长,才能保证活动落到实处、发挥意义。以“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我校思想政治教学部结合本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区位特点和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在社会调查方面,选择了《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等一系列与医学生专业相关的主题;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定街头义诊、义务理疗、义务护理等不同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使医学生在感恩社会的认识下回馈社会、施恩于人,又能促进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不但富有教育意义也是他们所乐意参加的。

(3)重视环境育人对感恩教育的推动

培育包括感恩文化在内的医学人文精神,还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在人文的氛围中深化感恩教育。从“独善其身”的寝室文化打造和校园绿植的维护保养、到“兼善天下”的环保行动,都可以是感恩自然的教育内容。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更是为医学院校的环境打造提供了许多素材,这些环境打造,以小品、绿化、景观、建筑为载体,可以对医学生感恩教育起到全方位浸润的功效。

(4)强化社会文化对感恩教育的支撑

篇6

本着“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打造省级文化名校”的宗旨,我们把“倡导清明文化,打造赤城少年”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特性:

1.系统性

清明文化取其“清廉、清平、明德、明理”之义,包括“责任、效能、和谐、修养”的内涵;打造“有思想、会学习、善生活、懂感恩”的赤城少年是清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重要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清明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把打造赤城少年形成―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严密的年度实施计划。从学生进校承诺到平常赤城少年的量化考核,从毕业时赤城少年的认定到关注赤城少年的未来成长,形成工作的完整性。其间开发校本课程。分年级、有步骤、有目标、分主题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七年级:榜样与礼仪;八年级:自律与勤学;九年级:感恩与超越),迫求把打造赤城少年变为全体赤城人的理性规范。

2.创新性

我们追求文化建设的创新,努力促进文化个性与文化规范的统一。21世纪是重体验的世纪,从体验―体悟―领悟―感悟―顿悟中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道德和生态智慧,打造赤城少年既避免了空泛的无指向、无目标的形式主义活动,又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在生态体验理论指导下,注重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创新:校史室、承诺室、警示室、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建设、赤城清风网站等等。阵地建设旨在营造体验场,用良好的环境熏陶人。文化艺术节、赤城少年辩论赛、清洁家园我先行、吉尼斯大赛、国旗下优秀赤城少年的讲话、赤城少年感恩卡、赤城少年梦想卡等成为了赤城中学德育的品牌,甚至开创了市、县德育的新模式。在多彩多姿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会感恩、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努力挖掘赤城人的生命潜能,培养全体赤城人形成正确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清明文化既体现了赤城中学的文化个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建章立制,规范人

清明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导航系统,建章立制是学校德育的保障系统,在精细化管理上我们依靠制度来规范人,制度是清明文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没有制度的文化是虚幻的文化。

1.完善的考核细则

我们制定了《赤城中学班主任考核纲要》《班主任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核细则》《行为规范达标细则》《学生公寓管理细则》等等。各种规章制度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达到精细化的管理。

2.创建《政教信息》

为使德育工作具有透明度,我们创建了《政教信息》这一平台。《政教信息》每周一发行,它的内容包括上周回顾、本周工作重点、生活提示等栏目,坚持批评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人性化提示师生生活,与学校的校园网、OA系统一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有效地监督、管理、导引作用,使德育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三、全员参与。鼓舞人

学校德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是否建立,运行是否通畅,效果是否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下工夫。

1.开展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科研是使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重要推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教职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理念。编写开发了《赤城中学廉洁文化读本》《以德律己》《让廉洁之花开满校园》《小荷初露》《莲叶接天》《荷花映日》《赤城》等清明文化校本课程。

课题既是实践引领,又是实践的提升。2010年,学校正式批准为教育部“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案例与问题研究”定点实验基地,并积极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案例与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承担该课题两个子课题的研究。

学校每年举行以清明文化为主题的教师论文大赛。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自己》。在“天台山文化育人”专项论文、案例、活动方案评比中,我校2人一等奖,3人获县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

学校德育工作在研究中得到了升华。为探索德育规律。和谐育人,逐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

2.全员参与“主动承诺”活动

以“契约管理论”为指导,创建承诺室。承诺室取“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寓意,以方鼎为中心。周边陈列党支部、校长室、各处室承诺书、党员教师争优创优承诺书、教师誓词、教师发展规划承诺书、廉洁从教签名条幅、赤城少年承诺书、赤城少年承诺档案等。

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全体教师面对国旗,在全体学生面前高举右拳,在校领导的引领下集体宣读教师誓词。气氛庄严、神圣,场面宏大、感人。

学生进入赤城中学就读,就举行赤城少年承诺体验仪式,宣读赤城少年誓词,填写赤城少年承诺书。到九年级时,再举办重温赤城少年承诺体验仪式,填写赤城少年梦想卡并存档。让学生保留希望、放飞梦想。

全员参与“主动承诺”活动,是对全体师生进行的一次次关于目标与责任的洗礼,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广泛性、主动性、针对性。

3.调动一切德育生态因子

只有承认自己力量的不足才能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德育工作上来。学校不是象牙塔,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学校德育工作日见复杂。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新途径,丰富全员育人内涵,调动一切德育生态因子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就很有必要。

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年一度的校文化艺术节、校级德育活动课对家长进行全程开放,利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校与家长在德育思想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而且能为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

学校实行全员值日制度。校长值日、行政值日、政教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值日共同构建日常德育网络。全员值日制度全力配合奋斗在第一线的班主任工作,使德育工作不留空当与死角。

各种学生社团更是蓬勃开展。有学生会、赤城少年论坛、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赤城文学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统筹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善、美,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功效。

四、“他山之石”。提高人

篇7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人们常说:幸福自定义。在同样的环境中,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感觉是幸福的,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这与个人的心态相关。因此,在工作中需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教师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从这句话中,我们得到一点启示,即辩证的看待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需注意引导教师用哲学的方式看待问题,学会快乐思维。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教师也要有正确理解: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关键是怎样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适宜的压力能催人不断进步、成熟、提升。许多人也是在经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巨大压力后,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感受。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引导教师学会感恩,一个人懂得感恩,他就会感到幸福。

《感谢你,孩子》

那天,我值班时,何仁鑫拉肚子了,大便便在了身上,他用无助、惊恐、慌乱的眼神看着我,我赶忙安慰他说:孩子,不要紧,有老师在!我一边安慰孩子,一边给他洗净身上、裤子上的大便。当我处理完一切,我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我做了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一件事,一件让家长感到满意的事,一件让园长感到欣慰的事。本周我的爱心故事有内容啦!

感谢你,孩子!是你给我一个成长的机会,是你让我不断超越自己,走向优秀。感谢你!

――摘自一位教师的爱心手记

这位教师,她遇到许多教师感到麻烦的事情,因为她学会感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她依然感到快乐、幸福。另外,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家长对工作的不理解、孩子调皮带来的诸多麻烦是常有的事。我们通过举例、摆道理使教师明白:幸福是人的一种感悟,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树立良好的心态。有文童写到:“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自我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就会使教师成长为积极、乐观、开朗、豁达、上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阳光教师,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

营造和谐氛围感受职业的幸福

1.关心、爱护教师,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奉行“教师第一,孩子至上”的原则。耍想让孩子快乐,就必须要先有快乐的教师。

2.信任、尊重教师,强化教师幸福体验

在许多关于幸福感的调查中,人们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和金钱的多少并不成正比,而“朋友、信任、尊重”却成为幸福的关键词。我园在管理中,注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信任、尊重、互助的工作氛围,让教师感受作为团队一员的幸福。首先,在幼儿园建立一种教师间和谐互助又竞争有序、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工作的凝聚力。如每次外出公开课,每个教师都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切磋交流中不断提高,大家互相分享幸福。其次,园长注意信任、支持、尊重教师,工作中认真分析每位员工的特点和所长,委职放权,充分信任、支持她们。同时,精心维护教师的自尊,不随意指责教师的弱点和失误,善待每一位员工,让教师获得最大的尊重,促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3.爱心故事交流分享幸福体验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我们定期举行“用爱心守护童心,让幸福伴我成长”的爱心故事交流会,让教师在加强教师责任感的同时,共享教师职业的幸福。

《被幸福的人》

这几天嗓子出奇的不舒服,虽然在幼儿园医务室拿了药吃,却还是严重到说话时只有口型没有音量。周三早上,一如既往的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今天第一个到园的是悦悦,可爱的宝贝很远就跟我打招呼,我很想回应,但张了张嘴,只能招招手,待孩子走近之后,我耳语般地回应一句“早上好”。

悦悦婆婆惊讶的问:“董老师嗓子怎么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是不是上火了?你吃药了吗?”我笑着点点头,用干涩的嗓音回一句:“嗯,吃了!”老人眉头皱成了一团:“哎呀,这样可不行!尤其是你们这个工作,得多喝水啊!对了,我家还有一些泡水喝的药,可管用,我现在就回家给你拿去!”没等我说话,老人转身就走,还冲我摆摆手:“嗓子疼别说话了,等我一会儿就回来!”看到老人那胖胖的身体急急地小跑着,我突然哽咽无语。

十分钟以后,老人气喘吁吁的跑来。她喘着粗气地告诉我:“这是泡水喝的,这是口含的,这是……还有你一定要多喝水。”还没等我致谢,老人摆摆手说:“不用说话了,快去吃药吧!”

说完老人匆匆地走了,望着手里那一捧药,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一刻,就像雨天被淋湿,妈妈端来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就像吃了苦苦的药,但心里却有说不出来的甜…一

我想:我是幸福的,在经历了这样被幸福之后,在这次爱与被爱的回馈中,我更加坚定我的工作,以及我对于孩子爱与责任的诠释。

――摘自爱心故事手记

协助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持续幸福体验

1.搭建成长平台,让教师在成长中幸福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决定教师事业成功的高度和幸福感的强度。因此,在幼儿园的管理中,注重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教师感受成长的幸福。首先,幼儿园通过丰富多彩的园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如定期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名师指点、能者为师、“每月一名家”等方式完成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的训练和指导。其次,幼儿园及时地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设多样化的平台,如环境创设评比、优质课评比、自制玩教具比赛、区域活动评比、户外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师论文比赛等等,使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极大地调动,在活动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幸福。另外,注意对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使每个教师心中有目标,在不断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幸福。

篇8

加强新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迫切需要,是学校重建教学秩序、教师重一塑自我、师生重构课堂的需要。我校从2004年建校开始就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

我们认为,新课改的实施绝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新课改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落实新课改方案,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汇报一下我校在教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既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一个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重要体现。建校伊始,我们便开始了校本课程,拓展了中国基础教育育人的新路,校本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参与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主能够根据兴趣特点和需要去辨别和使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个性的张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宽厚而扎实的基础。

我们学校以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为特征的校本课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根据实际,开发了人文、艺术、修养、科学、技能、信息和竞赛等七大类近三十门选项校本课程。我校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分为必修类和选修类。必修类课分大小课。每天两节小课。现在开设的是经典诵读课和写字课,每周每班安排1大课时的必修校本课《国学基础》,每天安排三到四门选修课,目前开设的有摄影、武术、舞蹈、形体、国学、乒乓球、书法、奥赛、声乐、器乐体操、国画、油画、科技创新等二十多门选修课。还成立了“非凡画室”“校园广播电视台”“学生记者团”“精武社”“国学社”等近二十个学生社团,我们还特别组织了社会实践、社会大讲堂、学生论坛、团队拓展等旨动性课程,让学生能够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社会建设,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学期,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开设的情况,又提出3个“百分百”和3个“50”的目标,下一步即将实施。即百分之百的学生至步参加一门选修课;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一个社团的活动;百分之百的学科教研组至少开设一门本学科的拓展性课程。初中3年,每个学生观看50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阅读50本课外书籍;聆听由专家、教师阳学生主讲具有专业水准的讲座或组织的主题活动50场次。

二、课堂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理念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由认知向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转变与扩展,而不是把对知识的认知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切身体验中去学习新知识。

但怎样才能把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学校通过讨论、论证决定创立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先是到一些名校去学习;学习后,领导和教师都进行了反思、讨论,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先学后教,面向全体”。

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坚持“以学定教”。建立“生本课堂”。所谓“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来发展学生的课堂。构建生本课堂,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行动策略,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并且上升或提炼为教学规范,成为普遍的教学常态。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创立了具有东联初级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要合理呈现“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五个学习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这个模式的五大模块。我们的模式强调的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求问题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建旬知识的意义。减少教师讲授。在课前,教币根据当堂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设计学索,上课时学生在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独芷、紧张、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自读、自学、自研、自悟的成果,句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或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竞争意识。最后是课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当堂学生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经过三年来的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我校的这套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三、校本教研:让教师的才情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升华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不管对教师个体还是对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在宏观上确立了四大课题,《运用(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教学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校文化管理》等,这四项大课题都被申请列入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目前老师们围绕这四大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子课题研究。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在课题统领下进行。

如何给教师创造更多研究的时间、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学校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学校提出了“教学研究:从找到自己的毛病人手”的观点,注重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的小专题人手进行研究。首先,要求每位领导做课题研究的引领者,必须承担一项课题,带好一个课题组。其次,每位骨干教师必须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有专门的阶段总结,成果汇报。第三,学校提倡每位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与本人实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要求全体教师每学年进行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并将它列入教师校本培训和教研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要求教师的‘:小专题研究”要做好三结合: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我们看来,促进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小专题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近两年通过“小专题”的研究,教师们完成了四百多篇教育科研

论文,我校出版了《用实践为新课改求解》等三本教师论文集,有一百三十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期刊发表或获奖。

课题实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几年的研究和锤炼,一批科研型的骨干教师正在涌现,初步实现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目的。“轻负担、高质量”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追求,在课题研究中,“负担降下来,学生活动起来,质量提上去”正在变为现实。

四、教师发展:专业学习和广泛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如果教师不重视发展自己的思想,没有扎实广博的知识来理解和诠释教育历程中包括心理、社会、哲学、历史、文化等的许多相关因素,这将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校特别成立了东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的是立足本校,发挥本校名师资源,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训,构建校本教研新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全面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情况,我们还定期编写教师校本培训教材,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研修材料,目前已印了近三十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与自学研讨、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定期系统的“合作学习、合作发展”,着力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钻研能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提高。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还制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韵网络版,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

为了尽快提升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学校同时成立了教师读书俱乐部,大力推行教师读书计划,组织了师德、人文、亲情、感恩等一系列教师读书活动。

为切实推进和完善我校“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我校实行了“一周一科一课”活动,我们称为研课,与过去的集体备课相结合,形成了每周两次教研活动,即一备一研,这不仅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课活动。也有效地推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

“一周一科一课”活动实行近一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的展示研讨和自我审视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及时的修正和完善。这不仅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营造了学校求真务实的教科研氛围。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9

(一)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运作的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提升校园管理水平,本学期我校以创教育强镇、创体艺特色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为抓手,从管理者和管理体系两方面入手,发挥管理实际功效。一方面是提升管理者水平。学校的管理人员主要由行政队伍、德育队伍和教学队伍三支管理队伍组成,我校通过推行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积极为各层面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的途径,打造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二是完善学校管理组织体系。根据规范化学校的要求,我们对校园管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奖励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学校各项制度等等,不断规范学校的管理,认真落实管理工作的细节,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确保学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以安全工作为基础,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的一项长期工作。一是加强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结合今年出现的甲流感疫情,我们加强对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学区的卫生管理,定期做好校园的灭蚊虫工作,积极做好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相关的专题板报,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二是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学校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师生安全疏散演练,并通过逃生演习,防止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紧急疏离。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安全。我校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宣传防水防电、地震、交通等“四防”方面自救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学生纪律、日常行为管理,加强教师值日工作,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每天安排三名教师提前到校或在课间,在教学区、操场、校门口等巡视,指导学生文明活动,消除安全隐患。节假日还安排学校领导轮流值班,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三)以文化活动为依托,构建多样化特色教育平台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发展多样化的特色教育,以适应学生个性健康均衡全面发展,因此,我校把发展特长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师生资源,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和德育工作渗入其中,寓教于乐,多种形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是通过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朗诵会、文艺展演、安全知识竞赛、文体比赛、交通安全知识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同学们从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兴趣活动,重点开展体艺类、文学类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艺尖子,我校聘请校外艺术专业教师对艺术团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还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深入开展美术、体育特长教育,收到一定的效果,一学年来,我校有数十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学校舞蹈队参加惠州市文艺展演荣获三等奖,是惠城区唯一获奖的初级中学代表队。其中,罗婉仪同学获惠州市第二届“中国移动杯青少年艺术邀请赛、美术类少年组”铜奖;黄培培、朱惠君同学获惠州市“省运有我更精彩”演讲比赛一等奖。体艺活动在为学生打造发展平台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德育工作有新发展

(一)德育队伍纵深发展

政教处坚持每周一次的德育工作例会,讨论一周工作安排,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发挥了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学校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健全值日管理工作,激发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决策、自我处理的能力,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式的教育意识。

(二)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为了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政教处定期组织包括文明班级评比、“百佳”少年评比、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感恩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通过手抄板制作、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新颖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主题化、常规化的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于提高我校学生的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有较大的作用。

(三)德育措施有效得力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优化学风、班风、校风的切入口,学校坚持通过常规性、主题性、系列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活动,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严要求,勤落实,帮助学生形成文明习惯,营造文明有礼的校园氛围。

另外,在问题学生转化方面,主要从家庭方面着手,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加强跟踪,及时进行教育。通过到户家访、到村开家长座谈会,在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构筑家校结合的教育网络。xx中学还聘请派出所所长曾立非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安全教育、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

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学风、校风、班风建设取得明显的进步。在文明班级评比中表现突出的班级有九年级二、四、七班;八年级四、七班;七年级一、二、四。开展“百佳少年”评比活动中,九年级袁丽娴、罗浩文等100名学生被评为学校“百佳少年”;八年级罗婉仪被评为惠州市市“三好学生”、唐贤同学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 陈小燕同学被评为区“三好学生”;范赛清被评为惠城区“优秀学生干部”。全校全勤学生1220人,德育操行评定优良率达85%,有50人加入共青团组织,问题学生转化率达到80%。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教学工作有新突破

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教研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实现了教学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一)巩固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秩序井然

1、常规管理到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工作聚焦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素质,促进学习能力提高为目标。通过常规教学中师生平等协作氛围的营造,形成“敬业、爱生、善教、博学”的教风和“尊师、好学、勤奋、文雅”的学风。从教学计划、备课(集体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做到“五查”(查计划、查教学反思、查听课与作业、查教研活动、倒查教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堂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推进早读的目标管理,提高早读质量,把早读与知识记忆结合起来,做到有布置(目标)、有检查、有落实。

(3)提高听、评课的质量,实现评课的科研化、学术化、专题化,以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

2、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教科研管理

注重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寻求规律,追求事业上来,逐步形成理论引领、立足课堂、注重质量、研训一体的教研工作格局:

(1)继续开展古文经典阅读活动,把《弟子规》作为学校古文经典阅读的校本编目,开展诵读、唱诵、学习、研读、写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古文学习中渗透德育内容,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2)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支持教师以解决教学中常见问题、难点问题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

(3)倡导帮带风尚,实施“薪火工程”。制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新聘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二)深化教研工作,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1、注重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流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教师队伍持续发展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一年来,我校坚持分类、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全方位、高层次地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发挥行政领导和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实行党员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要求行政和党员要做到。

(2)继续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坚持学校行政推门听课、评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推广经验。

(3)实行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品牌教师的梯级评比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发展和争取荣誉的平台。

(4)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到附近的学校参观学习的共有一百多人次。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式各类的培训。

2、是注重合作。

本学年我们继续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题),通过举办高效课堂示范课,探究适合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式,引导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比高低,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是注重创新。

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年来,教师论文作品、课件、优质课也有多人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有11人次的论文作品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特别是我校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数学科组薛石发老师的课题为《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政史地科组陈振雄的课题为《增强学生历史综合记忆能力的探究与实践》已立项。罗勇新老师的课件“二氧化碳”在2011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杨细梅老师课件“怎样才叫做功”在2011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李景瑶老师的“让你的标题靓起来”在惠城区初中作文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三)狠抓备考工作,中考成绩再创新高

中考备考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中考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它更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生命所在。为了确保今年中考备考工作卓有成效,夺取中考较好的成绩。在新学期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大量的备考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组织研究、落实中考备考工作。

2、制订中考备考方案,备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3、修订、完善中考激励机制,鼓舞士气和斗志,调动师生积极性。

4、加强中考备考工作的研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中考的信息,定期召开备考工作教师会议、学生会议、家长会议,力争中考备考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5、严格执行模拟考试和质量分析会工作制度,规范考试模式,把握阅卷尺度,深入剖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做到正确指导学生做好复习,确保复习效果。

6、备考工作从八年级开始抓,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突出中考意识,认真研究、有效落实尖子生的培优措施,使学生掌握中考动向。

四、学校管理更民主

我校在学校管理上,一直秉承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交融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全面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年来,我校主要做好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1)执行学校重大问题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如学校的规章制度、人事安排、教师的招聘、考核评先等,特别是学校在大宗购物、基建等方面一直坚持集体研究并请上级部门把关或招标加以解决。

(2)充分利用教代会制度,保证民主管理实施。开好教代会,广泛地集中教职工的智慧,实现学校决策民主科学化。特别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通过教代会集体讨论研究。

(3)定期召开有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座谈会,听取各方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记录并加以分析落实。

(4)组建家长委员会、设立教工之家、校长信箱,为教职工、家长、学生提供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5)进一步加强人性化管理。继续做好每月一次请退休老教师喝茶,每月为当月生日的教师举办一次生月活动。实行教师有病必探、教师怀孕必探、教师家中有不幸必探,退休教师年节必探,教师有喜事必去人祝贺,教师亲人有丧事必去人慰问,教师有贫困必去人帮扶,教师有困难必提供帮助的四探、三到、一帮,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6)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工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比如乒乓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让教师既煅炼了身体,又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们在比赛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

五、后勤服务有保障

1、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标准,从没有乱收费。

2、加强食堂管理,尽力做好服务工作。食堂是师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卫生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一年来,未出现一例食物中毒事故。目前教工食堂的运行状况良好,得到了大多数就餐学生的肯定。

3、注意了校园及内部环境建设。每天对校园进行巡查,排查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4、抓好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各种校产校舍的管理及安全制度。

(1)对各班级、各部门进行实物登记、编号,签订公物承包责任制;

(2)做好全校资产的统计及盘点工作;

(3)每月对各班级、各部门的公物进行检查;

(4)实行公物领用登记审批制度;

(5)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5、加强水电使用的管理。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建立水电每日检查制度。水电工经常检查全校水电设备情况,及时维修,保证安全,防止浪费。

六、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的实效性、名师队伍培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一学期里,我校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大学校名师培养的力度,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平台,把有能力、够条件的教师推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