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推广论文

科技推广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1 15:3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推广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推广论文

篇1

2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留不住年轻人才针对基层畜牧

兽医工作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区县近几年也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的办法来补充人才,招聘到一些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但是受基层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人才激励机制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年轻人才很快又选择辞职进入企业或报考市县以上单位离开了,基层留不住年轻人才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

3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议

3.1加快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要想留住人才,先要做好硬件建设。日照市在畜牧兽医系统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某些乡镇兽医站无房办公和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积极进行协调,争取乡镇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各乡镇站所均有了正规的办公场所。

3.2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

日照市加强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培训班、兽药法规培训班等培训班6期以上。同时,自2012年,日照市畜牧兽医局连续3年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组织市、县、乡三级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由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系统讲授当前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动物常见病诊疗、畜禽粪污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运营与发展等业务知识。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3.3对基层工作人员在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倾斜

一是工资待遇上可以有适当提高。日照市各区县自2014年1月1日起,依据乡镇财政经济困难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距离县城远近等因素,划分“一般乡镇”和“偏远乡镇”,根据工作年限给予了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津贴补贴,强化了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二是对县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应继续给予照顾。同时支持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

篇2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3参考文献

[1]杨小云.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30-331.

篇3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2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

3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050kg/hm2,提高了60%以上。4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篇4

1.2科技基础条件薄弱,投资渠道单一由于农业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大部分科研院所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的能力,缺乏使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就显得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1.3缺乏为农业创新体系提供宽松环境的保障机制科研人员在其知识产权的转让收益中得不到应有的分成。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上没有政府明确的政策保障;整个农业创新体系就缺乏动力驱动,必将影响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运行效率。

2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对策

“十二五”就要过去,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得到新的发展、新的提升,必须着力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为中心任务。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引进培养、制度保障等几个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具有锦州特点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加强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种养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开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不断创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生态生产技术模式。同时,加强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打造更多的像绿色芳山、宏胜花生等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宽农业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要立足十三五整体布局,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我市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化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农业服务机构。深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科技服务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做大做强有潜力的诸如黑山中德肉禽、北镇金源葡萄酒、凌海裕海海珍品、义县双双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研发特色农产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不留死角。保证农业科技与推广应用实现有效对接,进而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篇5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

篇6

因此,只有具备强大市场敏锐性及实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的种子公司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那么,作为种子公司科技成果推广的高速通道应当是:

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由种子公司市场策划、经营、生产及科研部门联合成立推广服务中心,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应培训成多面手,既懂育种又了解栽培技术还有一定的营销攻关能力。然后在每一个地区挑选当地有关部门(如推广站或种子公司)的2人——3人聘为推广技术辅导员,明确其责权利。再在每个示范推广点培养2名——5名农民技术员,具体指导。

篇7

本文作者:李荣光任文菡工作单位: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创新科技研发和推广的体制机制一是调整优化符合我国特点的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管理体制和机制。[1]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开发、科技利用的利益机制,设计符合我国特点的、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加强各级政府、科研生产、科技推广的宏观协调和指导。同时,政府应统筹发展规划、加强宏观协调,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引入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现管理和决策的专业化与科学化。二是调整优化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政策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尽可能的增加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市可以考虑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对我国引入高新农业科技的时候给予财政补贴;对政策性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数额应当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经济奖励。三是探索聘请技术员实行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鉴于目前乡镇人员编制压缩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较少的现实,[2]建议采用聘请雇员制的方式解决目前的困境,政府雇员制是指在一定的行政时期内,政府以契约管理的形式直接从社会各界吸收一些具备专业素质的稀缺人才,从事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专业工作,不占用行政编制,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能直接投入运作并能较快得产生效益。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实行与家庭承包制相同的体制,通过合同方式,将技术推广的各项指标承包到村、到户,其工资报酬可从财政技术推广经费中列支,近年来一些区、市中已经有初步尝试,效果不错,建议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应全面推行。四是探索构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以市场化原则经营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针对家庭对农业科技的强烈需求和自身资金和规模的局限,探索建立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建立“产、学、研、推”一体化的研发和推广体系。搭建多元化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3]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以扩展平台、延伸网络、放大窗口为重点,推进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中心,积极探索农业信息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结合的成功之路。一是开设定期和不定期农民技术指导培训平台。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较少,科技推广人员难以做到进村入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的状况,围绕青岛市农民的主要技术需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农民技术指导培训,尤其是在播种、植保、追肥、抢收的关键季节,开展农民技术指导培训,这一平台既可以缓解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较少的矛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农民的应急的技术需求。二是搭建送科技下乡平台。送科技下乡这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实际举措,送科技下乡是由政府号召各部门,围绕服务三农,利用各部门的行业优势和职能特点,下乡为三农提供推免费服务,免费给农民传授科普知识,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育种、科学施肥、科学种田,指导农民畜牧业和渔业的科学养殖,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此类“送科技下乡”活动,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和欢迎,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对“送科技下乡”的需求更加强烈,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探索科技下乡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突出当地特点,充分发挥科技下乡的实效性。三是优化12316“三农”热线电话咨询平台。12316“三农”热线让广大农民群众用电话这种最简捷方便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专家级的农业技术服务,让农业专家通过最便捷的方式为农民群众服务。我国已经开通12316“三农”热线多年,运行效果不错,受到了普遍好评。目前要在优化平台上下功夫,要注重“统”、“分”结合。“统”就是平台统一集中建设、统一集中全市农业方面的专家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数据库、统一监管;“分”就是市、县、乡三级分级受理、分级解答、分级服务,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询问各级专家,热线应灵活转接,满足农民的急需。为调动专家的积极性,建议建立“三农”热线服务专家奖励补助机制,提高专家的服务效果和热线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农业科技救援110平台。我国从2009年起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成立并进入了运行。农业科技110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有困难,农民求助?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能上门服务帮你解决难题,或者通过农业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农民就可以把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和专家请教,既方便又省事。目前要在整合专家资源、快速反应、和主动服务上优化110服务平台上下功夫,发挥更有效地作用。五是优化农经网络信息查询平台。由农业委员会主办和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承办的我国农经网,是在全国建的比较早的网站,内容比较丰富、新颖、有特点的网站,设有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及储藏、畜禽、水产疾病诊断及防治、作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新产品新技术咨询、冬季棚温多高为适宜等栏目,发挥整合数据,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科技知识。但目前由于农民家庭上网的普及率还不很高,网略浏览率必然受制约,当前要优化提高的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为农业科技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适合我国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加大选育开发的力度。要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建立“新型育种技术育成与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在农作物、林草、畜禽和海水养殖良种繁育蔬菜、花生、果茶、畜禽、奶牛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构筑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育种和繁育技术研究,创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各类农业新品种。二是主要农作物的病灾和动物疫病防治关键技术中心。积极依托各级科研机构并与代表性企业联合,针对我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中的疑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探索“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合,作新方式。针对我国主要农作区农药、化肥、农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施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控制病虫害的生防技术以及使用农药、化肥的减量化技术;研究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农村水源污染的控制技术。三是建立农业节水技术育成与推广中心。重点加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集成研究,通过技术集成与理论研究,形成以农艺、生物、化控、工程综合配套的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发展现代节水灌溉农业与现代旱作节水高效农业。任务目标:建立适用于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的抗旱节水高效模式与经济灌溉模式;提供1一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生物新制剂并实现产业化;研制1一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化学新制剂并实现产业化;提供不同生态区节水工程优化设计与配套设施。四是畜禽疫病防治和肉制品加工与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技术中心。重点加强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与安全检测、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主要肉猪品种的胭体品质和肉品品质的分析比较,结合国外的方法确定分级依据和指标,建立肉猪分级技术和分级分割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肉猪服体分级速度;使肉猪的生产、屠宰、加工和销售标准化,按质定价;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实施,可杜绝注水肉、劣质肉,确保猪肉安全优质;提高猪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冷却肉微生物安全预测预报技术。重点研究冷却肉贮藏过程中引起冷却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菌相变化规律;建立冷却肉微生物预测模型,建立一套预报系统,预测冷却肉的货架期;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冷却肉鲜度测定的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检测方法研究。调动民间科研机构和合作组织的积极性鉴于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人员较少,不适应广大农户的要求,难以做到进村入户和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科技推广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的获益不适应的问题,建议积极的借鉴国外的做法,探索由政府主导,农业合作组织和民间科研机构广泛参入,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内容:一是广泛调动国内外民间科研机构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积极地推广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在我国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发展的好,一些地区发展滞后,合作组织可以解决一家一户不容易做到的在种植、病虫害防治、农场品生加工方面的技术难题,要积极地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努力培育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人才支撑战略[4]坚定不移的大力实施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支撑战略:一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具有战略视野,敏锐把握学科前沿,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人格魅力,能带领团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二是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打造具有明确稳定主攻方向、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骨干创新人才。三是积极引进高层专家。四是加快急需紧缺专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素质逐步提升、结构有效改善、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以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等形式的国际合作,取长补短。积极参与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分享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紧密围绕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刻把握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全面了解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和热点,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篇8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问题,他们普遍并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在科技、管理以及技术人员方面的人才都比较欠缺,这就直接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问题却很难解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1.2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知识接受力低

实施农业推广的主要地区基本都在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但人口数量反而很多,这就造成了人多资源少的情况。由于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缺乏,对很多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不了解,接受的速度缓慢,就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困难。

1.3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不到位,项目上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应该贯穿在整个农业生产当中,是一个长期不间断型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应该给予项目和工作人员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补助,物质上的保障才能决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效率。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当中,资金的支持很难到位。比如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多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在的月工资还不足2000元,生活上难以保障,工作的开展就必然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所以,如果重视农业生产,想要让农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给予工作人员和技术设备等在资金方面的保障。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严重不足,推广的技术手段落后

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在试验、示范以及推广这3个方面都付诸行动,这些行动的最基本支持就是资金的支持。事实上,推广的经费非常短缺,在科研、教育、推广成果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方面都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2.2管理体制不健全,方法不灵,机制不活

现有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从中央到乡镇的5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种体系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各部门都不能够认真负责。在推广方法上依旧采用“技术加行政”的方法,导致了推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有效地监督。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效益

农业技术推广既包括了大范围内的整体性,也包括了小范围内的区域性,而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整体性。农业技术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农业机械、种植、水利、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想要使推广工作获得整体的效益,就要把这些零碎的技术统筹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预期效果。

3.2搞好宣传,广造舆论,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推广自然离不开宣传,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新知识的传播,包括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业机械等,要善于运用网络、电视等大众可以经常接触的媒体,把农业推广的相关信息传播给每一个人,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可知性,提高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

3.3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既然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要在资金上满足其要求,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最基本的保障。

3.4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人的作用不能够忽视,因此,应该多引进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同时要对老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和学习,让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更新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篇9

1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背景

水利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是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基础设施。现阶段,在水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将创新发展战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实现水利工程的有效改革,推动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全面实行国家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水利科技和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优化和改革科技计划布局的过程中,很多部门加强对科技计划的有效整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利科技的发展形式[1]。

2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相关部门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水利工程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指导,不断研究时展中基层水利工程的科学技术,通过建设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和科技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无法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要求。

2.1系统整体布局和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整合科技计划,这就取代了专门的水利科技计划,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在进行科技推广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完整的布局和投入。在未来的发展中,水利部门为了获取科技创新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应该深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重点是在实行基础研究到应用示范一体化的过程中注重全链条设计。而现阶段仍注重研究领域,在推广基础技术和应用示范的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实现重点专项研究成果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基础研究的管理,引导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中。

2.2政策支撑力度不够

现阶段,部分地区水利部门还未认识到水利科技的重要性及其发挥的作用,没有掌握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思路,且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新型技术缺乏完善的规范要求,导致相关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新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仍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这就为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3水利行业自身特点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

水利工程是一项特殊的工程,其具有综合性和公益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水利科技成果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公益事业,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和节水等。同时,水利科技成果具有综合性,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一些科技成果产生的商业价值较低,无法转换成经济效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在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优化

3.1以需求导向指导科学研究

在水利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相关部门应该将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放在水利改革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等方面,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规范引导,以提升水利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和水利生产时间的完美衔接。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将重点放在实施研发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安排专人监管所属单位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广,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除此之外,在实施重点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产业政策、规划和标准融入实际工作中,实现重点项目成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转化和应用示范,实现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有效结合,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3.2建立水利科技推广投入体系

在水利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水利科技推广投入体系,将政府和管理部门的科教投入政策和要求应用到实践中,为工程建设带来更多的科技推广专项经费和推广基金,为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其中的政府科技推广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推广项目的立项评估、建立综合科技示范基地、培训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开展公益性科技项目,强化科技示范作用等方面,增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

3.3加强专业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在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优秀的推广人才,加强专业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企业应定期组织推广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活动,以提升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水利部门针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毕业生设置相关的岗位和编制,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改善推广人员稀缺的问题。

篇1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田林县在工程造林,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品种、新成果推广及生态公益林管护中,都注重抓好领导示范点,示范乡(镇)、村和示范林建设,以示范样板带动,分别在乡(镇)、村和现场举办培训班270余期,培训近1万人次,印送下乡各种宣传技术资料1.7万份,各类苗木100万余株,累计建立科技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示范林3.3万hm2,辐射推广面积10.0万hm2。八渡乡八车屯123户503人,过去仅1户种植岑溪软枝油茶0.086hm2,现已户户引种,共有13.33hm2,并不断推广至周边村屯。六隆开发区示范推广台湾省发酵笋加工技术,引进台湾省企业公司包购经营产品,发酵笋全部出口日本市场,成为县内出口名特优品牌之一。1.4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田林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面积可达1.73万hm2,管护任务繁重。既不砍树,林农又要增产增收,林下经济产业应迎合形势和群众需要,以林下养鸡、养畜,养野生动物,种灵芝、种药材为主,县拨出专项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建立养殖、种植园区,扶持龙头企业,短短1~2年即可成效,达到以林护牧养农、生物除虫灭草、粪渣肥地还林、农林牧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目的。不完全统计,仅林下经济示范点,2010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倍以上。仅养鸡这1项,年养殖出栏106万羽,产值3710万元。

面对林业面积大县、资源富县、人口小县、经济穷县及人才弱县的现实,实现跨越发展,跟上全市、全区小康建设步伐,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在总结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更应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必须思考和善于处理以下问题。

1适应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

田林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实现林权林地均权山到户,调动了广大林农生产积极性。分山分林到户,与林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努力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继续完善“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宣传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在农民自原和保证林地应得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山地林地流转经营规模,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县、乡(镇)林业部门正在旧州镇实现连片266.7hm2油茶无性系造林基地项目,将起到探讨和示范作用。

2加强人才培训,构建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田林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156人,其中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仅31人,占1/5弱,超编及经费缺口很大,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取得绿色证书者比例更少。科技人才难求是目前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1]。必须改变基层技术员队伍这种近似“人散网破”现象。在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者整体素质的同时,通过聘用、招聘、竞争上岗等手段建立一支稳定、技术含量高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2-3]。各级政府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1],按照巩固、提高县一级,调整、稳定乡(镇)一级,全面加强村一级的要求,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新阶段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4]。县级需要增加营林、林产经营的高、中级人才,村级以村(组)干部、合作社骨干、党团员、青年妇女、示范户、重点户为对象,以示范林为基地,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内容,以科技扶贫、项目启动、农村党员、妇女、青年创业大培训为平台,重点专业培训与广泛开展林业科普宣传教育结合,村(屯)、合作社、重点户、示范户农民技术员还要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发证。

3建立科技支撑,促进科技与生产结合

抓好重点工程科技支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科技工作贯穿于工程规划、施工、管理和验收的全过程,涵盖工程建设的所有区域。要推行生产、计划、财务、科技“四位一体”的机制,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要对现有科技成果进行筛选,把经过林业生产实践检验、先进适用、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集成起来,科学组装配套,确定适宜的应用区域,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加以推广应用[5]。

4营造良好环境,提高组织政策保障

县、乡(镇)、村各级都要提高科技兴林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业绩考核一项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有明确的坚持一贯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层层制订、分解、落实产业项目和实现计划任务,建立项目实施责任制,加强督查,严明奖罚。建议设立补助林业种植户专项资金和奖励制度;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采取“政府扶持、商业运作”等模式,建立林业保险制度,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轻营林风险和压力。

5加强资金投入,强化企业接受能力

篇11

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1.美国

位于北美洲的美国是世界各国中农业现代化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强调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是提高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开始了步入农业现代化的进程。[1]

通过了许许多多的农业发展和支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对生产力的迅速进步以及农业科技进步,乃至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日本

日本的土地资源贫乏,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本土农业科技的推广,尤为重视的是农业科技在农业中发挥的巨大的的作用。日本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视表现在诸多方面,而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即是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体系和农业科技体系推广。一是农业科技教育体系。作为实现农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日本十分重视培养多种形式的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和营农劳动者。二是农业科研体系。日本对农业科研也相当的重视,农业科研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本除了重视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科研体系的建立,也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出现之后要推广到农民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运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从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3.法国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农业科技在法国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国政府高度认识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早在1960年8月2日公布的《农业指导法案》中就提出:“依靠发展和普及技术进步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法国已建成了完整的农业科研体系和健全的推广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法国农业科技进步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国建立了以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主体的公、私立科研机构,并不断注重农业科技研究投入的增强和科研效益的提升。二是自1959年颁布了《农业推广》,法国政府先后设立“全国农业进步基金”、“全国农业推广和进步理事会”等机构,形成由各级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网络。三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法国政府积极推进“农民高学历”计划,规定只有具有高中二年以上学历“农业教师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4.国内相关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及其推广已成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了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广理论与方法研究。我国的产学研结合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逐渐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指导思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有物质科技的,政治制度的,劳动力素质的,自然生态的,社会心理的,其视角多注重的是某一方面。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本形态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功效

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被用来处理调合国家与基本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更是用来处理农业上方方面面的的近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那些散户及无组织的的农技从业者提供低偿甚至无偿的基础业务服务。这种吐光体系的终极目标就是我国基本传统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基本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保证我国长久的农业安全和当前社会的持久稳定。由此可知,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成果在新型农业上的应用,还应当是以服务于广大农业从事着,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特征及其模式

纵览世界各地各国的传统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都离不开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模式,在我国,国家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通过行政机关的推动,辅之以教育及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在民间,各种推广服务机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近年来,大量的商业化开发推广机构也开始加入了这个行列。[2]

目前已由国家授权科技部在我国国内全面推广的,浙江衢州市于九八年年底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对新兴科学技术及信息应用等多方面的需求而率先推行的“110”模式(即110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其主要功效是依托市、乡、村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形成省、市县(区)、乡镇三级,纵向连通、横向协调的农技服务网络。经由互联网电子讯号传播、基础通信视讯、服务到家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当地特有农业生产工作提供多种多样的有效科技指导和完善的业务服务。

1997年,国家首次在多地开始建设国家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这些新兴的示范园以我国高科技为主要动力,依照我国现行市场情况为指导,以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负责运作、中介全力参与、增大农民收益为原则,通过符合当地经济交通运输等情况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在我国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集中的沿海及大城市纷纷建立。这些示范园集中投入开发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反复的实验及研究,使我国的这些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研究成果通通转化为了可以在实际中使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当地农业与我国的市场成功对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初期,一种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我国黑龙江省农科院优势整合了农技科研所、各类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型企业以及广大农户的作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实施了农业基础技术培训、农科示范园、农科专家大院和农科信息这四个耗资巨大的工程。这就是科研院所与县推广中心联合推广——黑龙江农科院院县共建模式。

1978年,河北省科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做出了开发治理太行山区的决定,设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课题。河北农业大学怀着对老区人名的深厚感情,制定了“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治愚先育人,育人先育带头人”的方针。国家科委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总结试区经验的基础上,1981年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山区科技攻关项目,这一新路子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3]

3.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思路

通过阅读大量国外有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文献资料并且借鉴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与未来发展的特殊需求,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当前的国情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应选择以政府投资、宏观调控为主体,以具有各地特色的项目带动为基本手段,以已经成功或者初见成效的示范企业为旗帜,以当前国内蓬勃发展的农业科技市场为枢纽,以当地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道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可以考虑到以下这些方面。[4]

第一,加强政府等职权部门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各种盈利性商企业组织是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三种主要形式。三种形式分工不同、力度不一。但是政府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关键是推广从业人员的基本保障和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快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示范基地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带动大范围的发展以及通过实践提供成熟可用的模式经验和技术,这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也需要分清主次、重点。如何能从每年出现的浩如烟海的各种新兴科技成果中挑选出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更为有利的部分,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新课题。[5]

三、加快我国特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基本手段

1.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要想打破我国现行的农科管理体制去建立新型的健全的创新体制,就必须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创新运行机制。产学研的结合要求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高效互动,群体攻关,分工协作,把工作指向一个共同目标。

(1)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创新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的最佳途径,也是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先是要通过加紧培养农业科技的带头人和旗帜性人物,培养农村基础市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逐步建立起以个人及私人企业为基础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现有各大高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的发动机作用,构建以各大高校和农业科研部门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构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和农科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将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部门的优势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对他们的扶植力度。

(2)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鼓励各部门和各农村企业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协作。支持企业与各大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关系,鼓励各种科研机构和学校的研究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相关针对农业科技的承包、推广以及效益评价等评估机制,科研单位要对项目组进行动态管理,要大力推行科技成果的保护和奖励。

(3)进一步建设好农副产品成果的转化平台。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平台,从目前来看,在当前的中国,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各种形式的农业推广部门,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已经明显满足不了当代农业以及广大农业从业者的需求,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要结合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基层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动与改革,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构为主导,建立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农产品成果转化平台,尝试在农村建立各种相关的农业技术协会,对农产品成果的转化进行指导、跟踪,探索培养出适合农村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和组织,由此来完善农产品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体系。

2.对高素质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

我国想要培养素质极高的科技创新人才,就一定要对于骨干技术力量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同时要将素质培养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促进科技人员的专职化和素质的最优化;同时也可采用集中培训、引进师资力量、借鉴好的做法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科技素质的全方位锻炼,以全面提高科技素质,提高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点,第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创新团队所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产业化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以造就出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对于科研人员的岗位聘用,要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同时要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改革,允许各个科研单位内部自行按照业绩和岗位职责,自主制定分配原则,完善各种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体制。第二,大力挖掘农村人才,进行分级和分层培养,为农民专家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6]

四、总结

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应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形势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不高;农村耕地资源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还不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要加快建设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建设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步伐,必须要围绕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紧跟农业发达国家现有的农业科技发展的脚步,要明确科技推广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明确创新思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的投入和管理,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Derek Byerlee.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ystem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Key Challenges [M].The interim Science Council of the CGIAR, 2000.

[2]宜宾科技[J].2009(3):9—13.

[3]李新彦,江山.教育创新拓宽“太行山道路”[N].人民日报,2002-10-15:1-4.

[4]海城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农林学类论文[DB/OL]http://.2012-07-03(3).

[5]刘春芳,王济民,梁辛.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7—29.

[6]郑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0):136—13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