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8 06:15: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

篇1

一、引言

 

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而且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验课程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因此,实验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对实验资源的需求与目前存在的实验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虚拟实验系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目前现有的虚拟实验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呈现方式上以提供实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主。这些文字和图片资料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介绍,学生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看”的层次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2)用户与虚拟实验的交互性不强。虚拟实验系统多以提供实验操作过程的视频和动画为主,主要呈现演示型实验,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较少。

 

(3)实验结果多以静态图像形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者的沉浸感。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发展,为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开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三维学习环境, 学生作为一名参与者操纵该环境中的实验对象。该虚拟环境具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增强的现实感,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描述三维物体及其行为的建模语言,它可以构建虚拟世界,并集成文本、图像、音响、MPEG 影像等多种媒体类型。在VRML中虽然可以嵌入Vrmlscript、Javascript 等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但它本身并没有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的能力,需要与其他语言结合才能实现三维场景和用户交互的要求。因此,为了构建功能强大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有必要对现阶段VRML语言与其他软件的交互方式进行探讨。

 

二、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及其特点

 

VRML是一种三维场景的描述性语言,使用它能在Web上创建可导航的、超链接的三维虚拟现实空间。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出现,改变了Web页面限于二维空间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交互式浏览的三维空间。VRML并不是用三维坐标点的数据来描述三维物体的,而是用类似HTML标记文本语言来描述三维场景。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二维、三维图形和动画、影片、声响、音乐等多种效果调和在一起,具有对内的树型场景结构和对外的分布式场景结构,提供了可重用的节点和原型,便于建模。用户在场景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视点巡视,有很大的自由度。[1]VRML文件包括两大部分,场景描述部分和动态交互处理部分。场景描述部分主要通过造型(shape)结点定义了对象的几何尺寸、材质纹理,通过组(Group)结点将各个对象按一定的结构组织为场景,通过光照及声音结点在场景中模仿对象的自然特性。动态交互处理部分主要通过传感器(Sensor)结点感知用户与对象的交互,插值器(Interpolator)结点实现类似关键帧技术的插值动画,Script结点是VRML与Java、JavaScript等语言的接口,通过Script结点与其他语言的结合,能扩展VRML的功能。[2]VRML有以下特点:

 

1.C/S的工作模式和平台无关性。VRML的访问方式是基于C/S模式的,其中服务器提供VRML文件及图像、视频、声音等支持资源,客户通过网络下载希望访问的文件,并通过本地平台上的VRML浏览器交互式地访问该文件描述的虚拟世界。由于浏览器是本地平台提供的,从而实现了平台无关性。

 

2.实时3D图形渲染。实时3D着色引擎在VRML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3.网络传输容易。VRML适合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并不要求很高的网络传输带宽,而且图形生成的工作可以放在性能要求不高的客户机上。

 

4.VRML具有可伸缩性。首先对于 VRML 浏览器来说,从理论上讲,应能处理由数亿个对象组成的分布在 Internet 上的场景。其次,VRML在高、低档的机器上都应该工作得很好,它允许浏览器为了提高性能而降低图像或仿真质量,而在硬件性能增强时质量可以变得更好。第三,VRML场景可以相对于网络性能而伸缩。

 

三、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开发软件的三种交互

 

虽然VRML语言具有以上优点,但由于他本身缺乏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的能力, 所以在开发三维虚拟实验系统时,常常需要将他与其他语言相结合。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开发技术,笔者对三种交互方式进行了分析。

 

1.VRML与Java交互

 

VRML作为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长于表达三维物体的静态特征,但其VRML本身不具有与外部交互的能力,它必须和其他语言相结合才能构造出具备交互能力的三维场景。为了实现与外界更复杂的交互,VRML2.0标准提供了两种扩展VRML并和外部程序实现连接的机制,一种是通过Script节点完成复杂的交互过程,另一种是通过外部编程接口EAI实现。

 

(1)通过Script节点与外部交互

 

Script节点本身没有任何动作,其动作是由程序脚本来实现的,它是VRML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接口。内嵌在Script节点中的程序脚本可用JavaScript 和Java 编写,其交互过程是,Script节点通过eventIn接口将事件传至Script节点中的程序脚本;浏览器就立即调用内嵌程序脚本将事件进行处理;被加工的信息由Script节点的eventOut字段将结果送出。

 

VRML浏览器捆绑了用于VRML编程的Java类包,该VRML类包主要包括vrml,vrml.node,vrml.field,还有一个可以操纵浏览器状态的Browser类。通过调用这些类包,Java程序可以实现与VRML场景的交互。虽然利用Script节点可以实现浏览者与VRML场景的动态交互,但这种交互只能按预先设定的状态进行,如果要在外界与VRML场景之间进行信息交流,Script 节点就显得力不能及了。

 

(2)通过EAI与外部交互

 

EAI(External Authoring Interface)是VRML2.0提供的介于VRML世界与外部环境的编程接口,通过此接口VRML场景可以和与其嵌在同一网页上的Java Applet程序进行交互。Java Applet可以监视VRML场景事件,并能够在节点间传递事件,实现VRML节点的动态增加和删除,同时可以在浏览者与VRML场景间传递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界与VRML场景的交互能力。VRML的EAI接口定义了一套针对VRML浏览器的Java类包,它由三部分组成:vrml.external,vrml.external.field,vrml.external.exception。

 

EAI在Java Applet与VRML场景进行通讯时,首先需要获取Browser类的实例, 通过调用封装在vrml.external包中的Browser类的静态方法getBrowser( )来实现,在Java Applet中建立Browser对象后即标识了一个VRML场景。Browser类包含获取当前浏览器环境信息的各种方法,其中通过调用getNode( )方法直接获得VRML场景中使用DEF关键字定义的节点对象,调用getEvent In( )、getEvent Out( )方法获得访问节点的入事件、出事件。 众多学者对利用VRML与Java技术混合开发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进行了研究。如金侠杰等人基于VRML技术与Java技术开发了网络交互式虚拟装配环境;池建斌等人通过VRML外部编程接口EAI及内嵌脚本节点编程,实现了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虚拟拆装系统;吴波等人基于VRML与Java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Web环境下3D交互仿真结构,复杂的运算和仿真在服务器上进行,从而实现服务器端装配模型和客户端显示模型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协同环境开发的系统结构。[3][4][5] 此外,杨雨标等运用VRML与Java技术在微机上进行机器人运动仿真。 [6] 分析以上系统发现,VRML技术与Java技术相结合实现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感和交互性,常用于虚拟装配及其他工程设计领域。

 

2.VRML与Matlab/Simulink交互

 

利用Matlab提供的虚拟现实工具箱,可以实现和VRML程序的直接交互。虚拟现实工具箱是Matlab 6.X版新增加的工具箱,能在一个三维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可视化操作和与动态系统进行交互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动态系统用Matlab和Simulink来描述。[7] 虚拟现实工具箱拓展了Matlab和Simulink处理虚拟现实图像的能力。使用标准的VRML技术,可以通过Matlab和Simulink环境生成三维场景。

 

虚拟现实工具箱可以在Matlab接口和Simulink接口两种环境中运行,而Simulink接口更直接、更容易使用,很容易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进行交互,因而可能是更适合的工作方式。通过Simulink这一接口,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三维模型中观察动态系统的模拟。一旦在Simulink对话框中包含了虚拟现实模块,就可以选择与Simulink信号连接的虚拟世界。所有VRML节点的属性分别列在等级树样式的观察窗口中,可以选择控制的自由度。当关闭接口对话框后,虚拟现实工具箱模块自动更新在虚拟世界中与选择节点有关的输入和输出。当连接这些输入到一定的Simulink信号上时,就可以在一个支持VRML的浏览器中观察可视化的模拟。

 

使用Matlab的虚拟现实工具箱开发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利用Matlab虚拟现实工具箱,能够将枯燥的VRML编程变为可视化编程,简化了虚拟场景的设计。(2)Matlab /Simulink是专用的计算软件,在实验数据计算方面表现出极强的优势。(3)通过Simulink接口,很容易实现与三维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但是如果在本地机上使用实验系统,需要在本地机上安装Matlab/Simulink、虚拟现实工具箱以及VRML编辑器、Web浏览器和VRML插件。如果本地机上不能安装Matlab/Simulink,用户也可以通过远程机来观察和控制三维虚拟世界。当然,要求远程机上所有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支持标准的VRML97软件。通过Matlab Web Server功能也可以实现三维虚拟实验环境的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浏览包含有虚拟场景和相应表单的页面,浏览虚拟实验场景的同时可以在表单中修改实验参数,点击发送后,客户端的参数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 由matweb.exe将参数提取出来,再传送给指定的M文件。该M文件对matweb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运算后传送到Simulink仿真模型中去,以改变虚拟场景的运行。

 

3.VRML、Java以及Matlab三者交互

 

使用VRML、Java以及Matlab软件混合开发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Matlab虚拟现实工具箱与VRML程序交互的局限性,采用Java编程扩展Matlab虚拟现实可视化交互功能。这种方案结合了前两种交互方式的优点,有效地运用Matlab虚拟现实工具箱实用的建模环境和Java 扩展的人机交互性,在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直接采用VRML、Java以及Matlab/Simulink三种软件之间的接口编程。采用Java Applet程序和VRML构建的3D场景实现用户界面,利用Java套接字,通过部署在客户端的Java Applet和服务器端Java应用程序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传输。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实验建模和运算,并利用Matlab的COM接口实现与服务器端的Java连接,将客户端实验参数传送到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运算,运算结束后再将实验结果传送回客户端。该方案采用B/S结构,满足了网络实验教学的需要。客户端只需一个集成Java虚拟机的浏览器即可运行实验,同时由于网络虚拟实验内容存放在服务器端,易于实验功能扩展和管理。此外,该方案特别适用于复杂实验模型的仿真。

 

使用VRML、Java以及Matlab软件开发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在呈现方式上采用3D技术,丰富了媒体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实验的临境感;由于实验模型的计算采用的是专用的计算软件,在实验数据计算方面也表现出极强的优势;系统能根据实验数据动态地显示三维实验模型的运动,并以相图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直观化、形象化,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验的深入探究,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束语

 

三维虚拟实验系统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可以作为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而且为远程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开发过程中常用软件的三种交互方式,对各种交互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广大开发者有所启发。

 

篇2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端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帮助的同时,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维护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维护计算机的人才更是紧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就是针对现状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但许多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计算机出现了问题还是不能独立解决,经常要请人处理或者请教老师。这样就造成学生很大的困惑,感觉这门课程学习完了后只学到一大堆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还是很低,更谈不上熟练操作、解决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学校实验设备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教学方法和模式问题。

一、目前学校采用的通用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一般开设在二年级第一个学期,一周的课时一般为4节,一个学期一般有17个教学周,总计68个学时。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先上2节理论课,下次再上2节实践课。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很科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当上完理论课后过了几天上实践课时,学生已经对上节课的内容印象模糊,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知识,这样留给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很少。因为学时的原因,教师不可能经常停下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以前的知识记忆逐步消退,学生经常感觉学了后头而忘了前头。

二、新教学模式探讨

1.授课时间集中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集中时间训练比分散时间训练效果更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技能培训课程,我认为应该将学时集中起来,在期末的前一个月集中开设,每天6个学时,上午理论授课,下午进行实践操作,用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集中讲授这门课程。这样安排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讲解理论后就立即穿行计算机硬件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细化教学。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分步介绍CPU、硬盘、内存、主板等硬件的型号与技术参数,学生对这些书面理论不是很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硬件参数,而等到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这些硬件早已过时淘汰。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无法处理。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可用性技能。针对目前高职生的素质,以及学校的设备情况,我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案例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是指采取分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方式,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完成案例活动,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巩固及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以组装计算机硬件这个章节的案例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教师教授完各个硬件的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后,示范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对每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讲解,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熟记各个部件接口方式与安装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因错误操作而造成硬件损坏。那么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组装技能?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首先让他们分组讨论每个部件的功能原理,然后对分组进行组装培训,再由各组长负责自己的小组进行组装实践。先把安装好的计算机按顺序逐一分拆下来,并对照所学硬件知识进行逐一安装。也可一部分同学拆卸,另一部分同学识别硬件并安装直至测试成功,要求学生练习到熟练为止。教师的职责是检查学生是否连接正确,并对拆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经过反复训练无误后,当学生启动计算机后看到自己组装的计算机能正常运行时,都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这种案例设计有利于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也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的团队精神、为人服务精神、合作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重视机房建设、开展课外活动。

目前学校办公室里有很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大部分是因为硬件过时等原因更换下来的,这些废旧电脑是学校资产,一般申请报废卖掉,手续上很繁琐。我认为应该物尽其用,将这些电脑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专门的实验室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条件,即使学生误操作造成原件损坏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又能节省学校对机房建设的经费投资。

此外,开展网上论坛建设,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开设论坛,在论坛里发表学习问题或者心得,也可以交流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外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给学生答疑指导,这样就能解决学生课外找不到老师、无法辅导的情况。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自愿者活动,让专业学生帮助其他同学或老师修理电脑,更可以走出校园,帮助社会群众解决计算机故障。这样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熟练程度,同时也能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变考试模式。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我们可以改变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加强技能训练。现在很多学校计算机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这不仅纸上谈兵,与学生实际上课的情况脱节,而且增加了考试难度,削弱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及以后他们发展方向的情况出发,变理论考试为实践技能考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操作要求,根据完成情况来决定成绩,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5.加大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学以致用,不致使学生毕业了发现学到的都是过时的知识和技术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学院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应该加大实践环节,在校期间多带领学生去社会上电脑公司实习,去学习最新的技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学知识更新得也很快,要在短短60多个学时全部学会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只要学生掌握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操作习惯和动手能力,就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大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为今后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P308

1 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随着网络的发展,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计算机的繁杂难管理、电脑使用不当造成信息流失、被病毒入侵等由网络计算机带来的大量问题实时困扰了我们当全球数字信息化的大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进行改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信息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高效率维护问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本文探讨了关于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效率的几点。希望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效率的探讨能够有效的指导相关的维护人员做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的运转。

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是我们常说的计算机系统中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描述处理规则的一种程序以及为了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的一种文档和数据的总称。只有将程序装入机器内部,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而文档存在的目的在于给别人观看,因此不装入计算机内部可以。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硬件与用户之间作为接口的界面。用户要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必须通过软件。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时十分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为了让计算机软件系统总体效率变高,适用于客户的各种要求,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注重硬件与软件系统的有机结合,促使计算机程序能够快速的处理数据结构。因此,在设计出计算机软件系统后,如何高效率地维护计算机软件系统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2 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出现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计算机的繁杂难管理、电脑使用不当造成信息流失、被病毒入侵等由网络计算机带来的大量问题实时困扰了我们。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时一般有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2.1 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过程中,没有将把计算机的应用背景分清楚。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时是应该分不同场所的,有的信息技术活动应该在在机房里进行,要通过分析计算机知识应用和培养操作技能,来进行日常的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维护。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管是日常使用还是工作化使用,都应该应用不同的计算机环境,进而实行有效的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

2.2 在进行计算机维护过程中,我们常见的问题就是没有发现有缺陷的代码,我们通过统计知道,计算机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交付进行使用时,仍旧有4%的有缺陷代码没有被发现。而这些有缺陷的代码一般包括了错误设计,错误逻辑,错误编码,错误数据,错误文档等。

2.3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性能未能及时得到提升。在进行维护时所运用的新性能和新功能在原软件的规格要求中都并未被指出来,这是用户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针对于软件自身的一些缺陷提出来的,因此,在进行软件维护的过程中,应该优化或者重新设计编写软件系统,便于进行后期的软件维护。

2.4 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水平不一致。在进行软件系统维护过程中,各个操作人员对于该软件系统的了解程度不同,导致了计算机软甲系统进行维护时无法达到最优水平。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实习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知晓这种操作会产生的结果,因为对软件系统抱着好奇的心态甚至是恶搞的心态进行操作,最后导致正常的软件系统被篡改,不仅没有达到维护目的,甚至是破坏了软件系统。更甚者使得计算机启动困难、软件无法正常使用乃至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行。

3 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一般方法

在日常应用中,如何有效提高软件的维护性,值得深入思考,通常对于一般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当遇到软件操作故障时,我们应该停止正在进行的操作进行观察,如果有一些异常的现象发生,例如计算机发出异样的声音或者电脑提示操作错误时,我们应该先进行简单的问题判断。

(2)如果出现软件发生故障的情况,我们应该先行判断故障类型,是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出现的故障还是系统的故障,又或者是病毒入侵。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系统程序出现故障机率比较小,因为它的属性稳定。软件系统出现的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设计应用程序时出现的缺陷或者是不正确操作软件程序(如没有按照规定开关程序,多个应用程序同时打开等)导致的问题。这种时候,我们要一次关闭应用程序,以免不同软件应用程序运行发生冲突。

(3)安装系统软件时系统盘的区分不应该太大,各个系统盘里面的文件格式要尽量采用NTFS格式。

(4)如果是软件应用程序经常出现错误,我们最好选择重新安装程序。

(5)在日常运用软件系统时,我们应该设置自动更新。设置好自动更新时,计算机的许多漏洞可以被自动修复,让程序避免受病毒攻击。

(6)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的软件。避免计算机软件系统受到病毒攻击。目前,安装杀毒软件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软件,它可以维护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也能保证计算机有效的正常工作,对外来试图侵害计算机的病毒进行有效阻止,防止重要数据丢失;同时,它还能对垃圾文件进行定期清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7)提升软件工具模块化、提高技术操作,当一个模块受到损坏时,而另一个模块完全不受任何的影响,不仅容易测试出结果,对于发生的错误也能快速纠正,很好的提高了程序的运行。

(8)选择有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目前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也是难以对其进行维护。而高级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

4 提高计算机软件维护效率

在软件维护过程,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缺乏文档资料,对于别人的开发体系不是很熟悉;软件结构的不合理因素,难以修改或修改后容易出现的错误。其实,我们都知道软件开发容易,维护比较难,在设计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导致同一个系统或重复开发的原由。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效率,在进行软件开发的阶段,就应该加入软件维护的观念,并且使用先进技术来进行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式对软件进行设计。在对于设计程序语言方面,要采用维护性能较优良的。要不断提高软件的可用性和可靠度。同时,要提升软件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满足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需要,我们在进行维护的时候应该多展开几个关于系统恢复软件的应用,提升计算机自身软件维护的高效性。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软件,利用它们强大的功能,通过利用磁盘的内部空间,复制和备份硬盘的工具,进而来确保将对拷模的应用于不同硬盘之间。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压缩打包某磁盘内部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形成映像化的文件形式,应用硬盘的备份模式去实现硬盘分区化,这样可以保证确不同的系统和它们的分区迅速恢复。当软件将一个磁盘映像进行复制时,目标磁盘会被自动地格式化并进行自动的分区。如果我们扩展或压缩目标磁盘,将很好的支持命令行为,也能够大大减少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运行计算机软件系统过程中,我们要良好的运作系统机器,备份它的系统分区。避免遇到异常情况或者某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导致数据或文件的自行丢失、损坏。因此,在运用计算时,要共享文件和应用服务器来确保机房内的电脑良好的被运用,建立共享目录,可以保存已经进行了备份的映像形式的文件,在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时,我们需要达成一些协议来保共享其目录。当机房里的计算机崩溃时,便于展开优化网络访问的方式。

当然,开展上面说的这些环节,必须进行应用客户电脑的精确引导模式,确优化多台电脑,操作模式尽快恢复。我们可以直接恢复G盘的备份映像文件。这样所有的客户使用电脑都可以进行该操作。当软件系统恢复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重置IP地址和主机名,就可以再次将软件系统投入使用了。

5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和维护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需要我们做好日常管理,为计算机使用者的提供一些可靠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多加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定期的更新与维护,让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修补漏洞。通过不断的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才能抵挡住外来病毒的侵袭。同时,计算机在维护过程比较复杂,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但目前仍颇需要解决如何维护好后台,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计算机维护效率,提高网络技术进行创新。计算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而是由局域网,服务器,软硬件系统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在这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程序中,软件系统的运用尤为广泛。同时也需要我们熟悉自己的电脑,对它有效的进行功能分区,定期清理垃圾文件、定期对扫描磁盘并优化等。因此,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时间的有效性和信息的使用价值来实践和探索如何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效率,促进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爱民.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的策略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2012.

[2]张建平.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效率的几点探索[J].当科学致富向导,2013.

[3]陈俊瑞.关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的探究方式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狄凤英,李峰.软件项目维护成本估算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

篇4

中图分类号:TD67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房是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的的主要活动场所,计算机软件维护系统的学习基本上都在计算机房内部来完成,计算机房的使用特点如下:

第一,使用计算机房的人员不固定,相对比较复杂,计算机操作水平个不行同,部分实习人员在进行某项计算机操作时,对操作所产生的结果和目的并不知晓,对某以系统怀着好奇心或是恶搞心理进行操作,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正常的操作系统被篡改,情况较轻的则会导致系统设置混乱不统一,情况较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机器启动困难、软件无法使用和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有些人员严重违反计算机房的相关规定,例如计算机房明确规定禁止上机人员外带不明来历的软件,但某些人明知故犯,这种来历不明的软件安全系数较低,可能带有病毒,在机器上安装此软件,极易扰乱计算机运行系统,软乱甚至损害计算机系统。

第三,在计算机房内实习的班组安排紧密,实习时间间隔较短,一旦某一组实习人员在学习过程中造成机器瘫痪,并且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不能及时恢复,则会严重那个影响到下一班组人员的正常实习使用。

基于以上特点,传统的机房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恢复工作任务的常态化和任务的繁重性。计算机房的维护成了一件麻烦、机械、耗时的工作。传统的恢复方法对于规模庞大的网络机房而言,维护的效率明显偏低。而且,由于过程涉及硬盘等硬件的拆装,造成计算机新的故障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就怎样有效的对计算机房进行管理,提高维护效率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1 常用系统保护及恢复手段

1.1 Ghost软件的功能介绍

在多种系统恢复的软件中,Ghost软件不但功能最为强大而且使用用户最多。它是一种硬盘复制备份工具软件,可将硬盘的一个分区或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对象来操作。实现两个硬盘之间的对拷、两个硬盘分区对拷、两台电脑之间的硬盘对拷,也可将整个硬盘或某一分区的信息打包压缩成为一个映像文件,存储在备份的硬盘或某一分区中。在需要时将该映像文件恢复到对应的分区或对应的硬盘中,使系统或分区迅速恢复正常。

1.2 Ghost软件特点

第一,自动格式化分区和容量调整。当Ghost复制一个磁盘映像时,它会自动地对目标磁盘进行格式化,自动对目标磁盘进行分区。根据目标磁盘具体情况动态扩展或压缩。

第二,对命令行有很好的支持,极大的降低了使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第三,支持DOS环境,对Fat32分区格式和Fat16分区格式有着很好的兼容性,等系统分区格式,可以通过DOS引导盘引导运行。

第四,支持多种介质的克隆。比如,可以从一个磁盘分区克隆到另一个磁盘分区,支持可移动媒介克隆或从网络上进行克隆。

1.3 Ghost软件的使用方法

1.3.1 恢复单机系统的方法

使用Ghost的分区克隆功能来恢复单机操作系统。首先,用Ghost软件将系统分区,通常是C盘进行备份生成GHO映像文件,将GHO映像文件保存在非系统分区。这样,在发生系统崩溃或者感染病毒等严重情况时,只要运行Ghost.exe程序,将保存在非系统分区的GHO映像文件恢复到系统所在分区即可。这个过程仅仅需要几分钟。

1.3.2 恢复多机系统的方法

学校、网吧的计算机房,每台机器的配置都是完全一样的。多台机器如果发生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软件,如果一台一台的安装需要大量的劳动和时间。现在只要把一台计算机安装好,然后利用Ghost软件对这台机器的操作系统或者整个硬盘进行备份;然后,再把备份的文件恢复到其他机器上。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具体操作方法为:

第一,首先,选择一台系统完好的机器,使用Ghost软件把这台机器的硬盘进行备份,备份名称为CBAK.GHO。运行Ghost软件,点击Local菜单选项,在弹出的二级菜单中选择Partition,在第三级菜单中选择To Image。最后选择需要备份的系统分区。

第二,建立文件共享的服务器,将它命名为Server,可以在机房中选择一台能够正常运行的机器。建立共享的目录,名为Backup。将备份的GHO映像文件保存其中,添加IPX协议,并将Backup目录设为共享。这样,如果机房中的机器出现系统崩溃,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网络文件。

第三,打开客户机进行引导,客户机的G盘就是服务器的Install目录。访问该目录,启动Ghost程序。剩下的操作与单机恢复操作相同,只要将G盘的备份映像文件CBAK.GHO恢复到客户机系统盘即可。所有的客户机都可以进行该操作。

第四,在系统恢复完毕后,重启计算机。重新设置主机名和IP地址,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了。

使用Ghost软件对有大量机器的机房进行系统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Ghost的多机系统恢复使得原本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维护变得简单、高效,极大的降低了维护成本。Ghost软件备份恢复对操作系统进行维护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2 用保护卡和恢复系统数据的方法

2.1 海光蓝卡简介

与Ghost相比,海光蓝卡是目前流行的硬盘数据保护和局域网内数据恢复硬件。它集硬盘保护卡与网卡功能于一身,为学校机房、网吧等具有多台计算机的场合提高系统维护解决方案。海光蓝卡在机房维护上有着其他维护工具所不具有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即一个机房只需维护好一台机器,其他机器发生问题,只需要进行还原就可以了。简单地说就是仅仅需要对一台电脑进行管理就可以对整个机房的电脑进行管理。海光蓝卡还可以对系统盘保护,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

海光蓝卡集硬盘保护卡和网卡于一身,并根据机房和局域网办公室维护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具有网络自动连线功能、网络唤醒功能、网络同步传输自动修功能以及网络对拷功能。与其他系统维护手段相比,海光蓝卡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完全脱离了对操作系统的依赖,能够应付更加恶劣的情况。系统维护人员只需要管理维护好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机房所有电脑的系统维护工作。

2.2 海光蓝卡对硬盘数据的保护方法

海光蓝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硬盘数据进行保护:

2.2.1 能够有效地对系统盘进行保护

海光蓝卡可以恢复系统盘到上次管理员操作的状态,从而实现对系统盘的保护。一旦系统分区被海光蓝卡保护,除非有管理员密码,否则无法对系统分区进行有效的更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操作系统感染病毒或者是有操作不当引起的系统崩溃。因为一切对操作系统进行的更改都会在系统重启之后恢复原样。

2.2.2 实现多重启动

海光蓝卡通过对一个硬盘分成不同的独立分区并且支持多系统保护。为每个操作系统设立独立的密码,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多人使用同一台电脑而造成的重要数据被别人查看和修改。

3 结语

篇5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成为了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主要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是机械制造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逐渐添设数控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的缺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院校的数控教学仍旧停留在理论教学上,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能够独立完成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专业性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数控实习课程,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对数控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及数控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MasterCAM是一种应用广泛的CAD/CAM软件,可以用于多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在数控实习中应用MasterCAM可以直接利用MasterCAM软件系统的CAD制图功能方便地绘制出零件的二位及三维模型,而且利用该软件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直接读取其他CAD软件中的零件模型数据,学生可应用所学的知识,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确定刀具、刀具进退路线及切削量等相关数据,由MasterCAM软件系统进行计算并根据其动态显示刀具在不同加工表面的进退路径,设定所需加工零件毛坯和机床坐标系等有关参数,进行零件数控加工的仿真模拟,对切削参数和刀具进退路径等相关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确定,由加工程序的后处理生成加工指令,加工指令再通过计算机和机床的通讯连接输入到数控机床,就可完成零件的加工。

二、MasterCAM软件系统的特点

MasterCAM是一种机械加工自动化软件,具有CAD和CAM等多种功能,能够完成图形的绘制和设计及仿真切削等功能,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功能特点。

(一)CAD功能

MasterCAM软件系统具有丰富的CAD功能,包括完整的二维绘图功能和简单的三维功能,还拥有较高的曲面造型功能和剪辑编辑功能,通过MasterCAM的CAD功能可以完成复杂的零件造型。

(二)CAM功能

MasterCAM还具有丰富的CAM功能,可以通过车削、铣削及线切割等多种CAM加工方式来完成零件模块的加工。其中铣削的应用最多,利用铣削可以进行模块二维加工、三维加工、多轴加工、曲面加工等,并且每种加工方式可以选择多种加工工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对零件模块进行加工。

(三)仿真模拟功能

利用MasterCAM软件系统可以结合所要加工零件毛坯、所用道具及机床坐标系等有关参数在计算机上进行零件数控加工的仿真模拟,不仅能够省去零件切削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和浪费。

(四)完善的加工程序后处理功能

MasterCAM软件系统的后处理系统可以节约很多编程时间,可以对几乎所有的数控机床进行编程,有助于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

三、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为一种CAD/CAM软件,MasterCAM可用于多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其在数控实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可通过MasterCAM对学生的手工编程进行校验

数控程序的手工编程是计算机数控编码的基础,也是学生了解并掌握NC程序基本原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数控技术,更要掌握手工编程。然而,数控指令缺乏趣味性,而且很难记忆,编写的程序又不能实际运行,导致学生对数控程序手工编程的兴趣不大,实际操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在教师批改作业或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时,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零件有不同的编程程序成为了所有教师的难题。应用MasterCAM软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只要将学生手工编程的NC代码输入系统,再进行加工轨迹的仿真模拟校验,学生手工编程的结果也会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能减小老师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手工编程的兴趣。

(二)通过相关参数定义零件的加工工艺

MasterCAM具有设计图形和仿真切削等功能,在定义零件加工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CAD绘图功能完成零件二维或三维的图形绘制,也可直接读入其他CAD中的零件模型。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确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和每种加工工艺所对应的刀具、刀具进退路径、切削量等参数,系统就会自动得到加工余量,显示出相应的刀位轨迹和机床代码。通过该软件设置工艺参数、定义加工工艺,可以将数控加工的各项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MasterCAM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MasterCAM的仿真模拟效果

MasterCAM的仿真模拟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可以节省时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模拟加工的机会上,而且在观看模拟仿真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加工工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比加工结果,学生可以明白不同的加工轨迹会导致不同的加工结果,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直接决定了加工轨迹的合理性。此外,在仿真模拟过程中,通过虚拟设计和虚拟加工,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MasterCAM对数控机床时机加工过程的控制

图形设计、仿真切削等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和实际理论知识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加工操作的联系能力。目前,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NC程序与实际加工操作联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数控加工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而缺乏实践巩固,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训练中。而在数控实习中可以通过MasterCAM软件系统将道具的加工轨迹转变成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通过MasterCAM计算机机床数据接口将所要加工的零件的NC程序传输到数控机床,从而实现对实际加工的控制。通过MasterCAM系统将NC数据传输到数控机床来实现数控机床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要是计算机数据接口、NC程序及数控系统等,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接口技术、数据通信等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数控加工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数控实习是一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然而,在数控实习过程中,数控机床的操作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掌握,同时数控编程也会使得数控实习教学效率和质量偏低。在数控实习教学中采用MasterCAM软件系统能够使数控编程中的数学计算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控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教程操作能力、系统维护能力及数控加工能力等。总之,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中海.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J].卷宗,2013(04).

篇6

2, 符合国家弱电的相关规范。

3, 相关硬件设备均使用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产品。

4, 所使用软件均是正版。

5, 保修期限内,属于保修范围的工程质量问题,均有本公司承担维护责任。

保修期限: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单位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1) 硬件设备运行正常2年

(2) 设备联动运行正常2年

(3) 外包及装修挂件无松动变形期限为5年

(4) 硬件设备及软件免费升级期限为2年

(5) 其它按合同规定

其它保修期限由建设方和承建方约定。

本工程保修期自竣工之日起计算。

保修范围:

(1) 涉及到本系统的由承建方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 用于本系统的由承建方提供的管材线材。

(3) 由承建方提供装修外包工程竣工后,有关报修来电(或来访),本公司将及时做出人员安排进行现场察看,做出书面答复,妥善进行处理。

保修承诺

质量保证期头三个月,我公司将排除足够的维修和管理人员常驻现场负责维修工作,我公司维修负责人每天应与工程部及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一此,在甲方维修备案本上签到。在质量保证期的第四个月,我公司撤回常驻维修人员,但遇有需维护或维修的事项时,我公司人员将在甲方通知后24消失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履行保修义务,保证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培训计划

本系统调试开通后,我公司为贵方提供免费培训。培训前给有关人员罚当培训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系统操做,故障排除,维护说明等项目。

为甲方及使用有关人员提供的培训内容包括:

1、系统工作原理。

2、系统硬件,软件组成及功能特点。

3、整个系统运作的过程及维护。

4、接受疑难问题解答。

培训课程大纲。

1、系统概述,原理及构成设计。

2、系统设备功能,设置操作及故障排除介绍。

3、中心机房设备的常规操作

4、系统软件功能介绍、操作、超汛、打印功能操作。

5、实习操作。

培训资料

篇7

职业学校计算机机房是教学中重要的实践实习场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软硬件都迅速发展。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算机专业课等实践教学任务。 因此,一个机房的管理好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因素。下面从硬件管理、软件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讲述。[1]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队伍薄弱

计算机机房管理事务繁杂,牵涉面广,对计算机管理员的技术素质、服务意识提出更高要求。机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维护,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环境卫生管理、机房安全管理、机房资产管理等。

2. 软硬件故障频繁

计算机机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因此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因计算机的移动造成计算机掉电、硬件松动,键盘、鼠标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出。同时也会出现人为破坏,有些由于机房的计算机安全设置不到位,学生有意无意的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MOS或注册表,造成系统被破坏。有的人会随意更改IP地址,可能导致局域网内计算机出现IP冲突。

3. 软件维护难度大

计算机机房承担着各种教学,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验内容,需要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时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更新病毒库。这让计算机机房管理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 [2]

4.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差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灰尘对计算机的破坏很大,易损坏机器内部硬件,灰尘多了会覆盖在主板上,灰尘会阻碍散热器散热,造成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经常死机或者重启,尤其是CPU风扇上灰尘过多,影响CPU散热,会有烧毁CPU的可能,所以保持计算机机房环境整洁能有效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良的卫生条件也会影响上机人员的身体健康。机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都会对计算机硬性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容易出现运行速度慢,频繁死机,原件烧毁等问题。

二、 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计算机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硬件损坏率也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转,硬件设备维护要及时。定期检查接线,插口是否松动,定期打开机箱进行除尘,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开关机,并且关闭显示器。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这样保证机器的及时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 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由于计算机机房是在不同时期建成的,机房的计算机就存在配置不同、品牌不同的情况,这给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带来了难度。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计算机机房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都是采用硬盘保护卡,它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

计算机机房软件系统日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操作系统被破坏后的恢复和批量安装更新软件、卸载软件等。用硬盘保护卡实现系统数据的恢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将系统分区设置成“立即还原”,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该分区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软件安装我们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的网络同传功能,做好一台母机,通过网络同传发送到各台子机即可。同时硬盘保护卡还具有增量同传、断点续传、远程唤醒、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自动分配接收端IP地址和主机名、CMOS参数保护和恢复功能等,根据软件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选择的使用,可以很方便、很高效的进行软件系统管理。

四、 计算机机房的病毒防护

病毒是计算机机房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计算机机房上机人数众多,机房内的计算机难免被一些通过恶意网站、移动存储等传播的病毒所感染。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潜伏性和传染性等特点,破坏性强、不易清除,再加上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一,计算机机房计算机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且一旦感染,可能造成整个局域网内计算机都不能正常运行。对付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及时给系统安装补丁将系统漏洞给堵住,其次给每台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感染来自网络或移动存储的病毒,并且要定时更新病毒库。

五、 机房管理制度建设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机房管理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保障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作,制定出《机房管理员岗位职责》、《计算机机房安全制度》、《学生上机守则》、《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规章制度。有了科学、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日常的机房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作为机房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机房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上机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也必须认真填写上机记录,遵守管理制度。 [3]

针对机房管理中经常出现故障机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的问题,在机房中配备一本《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用于上机学生进行登记,上机时如发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填写在《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维护人员对自己维护的计算机进行故障记录,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以及解决后的状况,这样不但可以掌握每台计算机的工作状况也可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总结经验。

六、 结束语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一既复杂繁琐,又不断重复的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作为机房管理员必须不断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的进行总结,管理员之间要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有服务意识,得到上机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实现机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为学院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一、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做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二、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做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

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

篇9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复合型学科。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30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许多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于30年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也正日益突出。笔者依据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咨询及实施实践,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分析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会计电算化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品种各样,几乎看不到被广泛采用的统一版本。这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大家仍未达成共识,从而使该课程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有的教材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在教材内容中存在大量的程序代码,几乎将一本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成一本会计软件开发指南,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的教材只单纯参照某个软件的操作使用手册,将使用步骤逐一列示,再配上一些界面的截图,这样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软件上都附有的“使用帮助”的一个翻版。绝大多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早已过时,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

鉴于当前情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会计电算化教材应尽可能涵盖以下基本内容:

(1) 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 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3) 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 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重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

(7) 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

(8)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课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会计管理与计算机高度结合的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相对过于薄弱。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本领,单靠这几门课程是远不够的。考察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议在保留前述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小型数据库Access,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尽可能地保证每学期有一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及操作水平,唯此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此外,在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普遍存在计算机内容与会计内容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内容完全分离。由于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除会计电算化这一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既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由各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师),利用每学期授课的适当时间,给学生补充讲授相应的计算机内容。二是由会计电算化教师增加相应教学内容,但这就必然要求较多的课时,而且也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一人同时准备多门课程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折中解决办法。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学校会计专业一般都比较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验普遍没有受到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建有会计电算化的专用实验室,方便了学生上机练习,但在管理上还有待改进完善,实验室还没有发挥其足够的功效,而有些学校更是连个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都还没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会计软件不能较好理解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有的同学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更不要提开发、设计、管理和维护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教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拾遗补缺,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这是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在采用的做法。二是模仿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是探索式实验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的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四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和创造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10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发展、更新迅速,面对此种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师普遍感觉应接不暇、手足无措,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可以定期让教师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比如目前用友软件公司针对高校教师普遍推出的教师资格培训;或是让教师到相对先进的高校进行专业进修,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或是让教师深入电算化水平好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技能与时俱进。

5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学生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使用CAI,可以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启发和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方式,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1999(3).

篇10

在职业教育实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实训设计基本模式,对于指导职业教育实训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职业院校的任何一个专业来说,其实训设计一般包括:实训项目的确立、实训项目的设计、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场所的设计等。本文从以上几方面阐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设计的基本模式。

1.实训项目的规划

职业教育的实训项目的规划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应以专业为基本单位考虑,以学校为整体进行规划建设。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不能以一门课程科目来进行实训的规划设计。职业教育实训项目的设立与规划,需要遵循职业教育实训规划的整体化原则,要依据已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职业教育实训项目设立程序与方法如图1-1所示。

1.1 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在充分调研华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区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召开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倾听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及在校生的意见,初步确定专业的职业和职业岗位。软件技术专业应用“软件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规划、技术可行性分析、产品研发和市场分析”理论,结合地区产业布局,确定着力培养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技术与文案支持三类高技能人才,并且以软件开发人才为主,以系统维护、技术与文案支持两类人才为辅。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如表1所示。

1.2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确定,为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了前提。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部分,一般分别予以确定。

1.2.1 通用能力的确定

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关键能力、核心能力或通用能力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我国职业院校学生通用能力目标一般可设置为自我管理与发展、社会交往与合作、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管理项目与解决问题、创业与创新等六项。

1.2.2 专业能力的确定

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维护等工作,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工程师”证书,就业岗位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测试、桌面应用开发、B/S模式应用开发、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术文档的编写与管理。

1.3 专业实训项目的设立

依据技能、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形成条件,一个专业的技能和能力训练或培养需要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四类实训项目。其中,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在学校进行,岗位实训在学校模拟岗位进行,然后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对实训项目分类规划,不但可以使各类实训项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各实训项目间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重复。综合分析软件技术专业能力实训规划分析表,将任务实训与项目实训设计到项目课程中,形成10门项目课程、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和四个岗位的实习,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的设计

2.1 技能训练设计

技能训练项目一般都比较枯燥,而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进步又不十分明显。这常常使学习者丧失信心,放弃技能训练。可这类技能一旦掌握,又能使学习者在职场上出类拔萃。因此,技能训练项目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2.1.1 技能训练项目设计过程

技能训练设计一般包括技能训练目标的确定、技能训练过程的分析、技能训练设备和技能训练标准的制定的选择四个步骤。技能训练目标是指通过技能训练学习者达到的熟练水平、规范程度、准确精度等;技能训练过程是指学习者训练活动的程序安排;技能训练设备选择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选择;技能训练标准制定是对不同训练项目训练目标、训练过程与内容、训练设备方法等的确定与选择。

2.1.2 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设计

在软件技术专业,网页制作可以作为技能训练项目,下面以网页制作为例,阐述技能训练项目设计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1)技能训练目标的确定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网页、布局网页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网站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色彩感悟能力、结构布局能力和想象力

训练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通过网站、书籍、素材光盘等方式收集所需的文字资料、图像资料、Flas和网页特效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网站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

(2)技能训练过程的分析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学习理论原则,按照技能形成的过程,一般包括定向、模仿、整合和熟练四个阶段。

(3)技能训练设备的选择

科学地选择硬件和软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鼓励性、经济性。

(4)技能训练标准的制定

技能训练大纲可以准确的制定技能训练标准。

2.2 任务实训设计

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学习者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完成任务的思想理论方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整合起来,形成完成任务的能力。任务实训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独立面对实际工作中各项任务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2.3 项目实训设计

项目实训一般由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培养学习者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在确定项目实训目标后,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2.4 岗位实训设计

岗位实训设计一般包括岗位实训目标的确定、岗位实训过程的分析、岗位实训设备的选择。岗位实训目标是指通过岗位实训学习者达到的能力水平;岗位实训过程是指学习者实训活动的程序安排以及应采取的实训策略;岗位实训设备选择是针对岗位实训需要对设备硬件和软件选择。在软件技术专业能力实训项目规划中,共设立了Java编程、.NET编程、软件系统维护、测试技术等四各岗位实训项目。下面以.NET编程岗位实训项目进行设计。

2.4.1 岗位实训目标的确定

根据软件技术课程标准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职业资格标准,软件技术.NET编程岗位项目实训实训目标确定为:适应岗位工作氛围、节奏,了解企业软件开发流程、履行岗位职责、能够依照软件计划书,完成编程、MVC模式设计、Web应用程序编码、应用系统测试。

2.4.2 岗位实训过程的分析

岗位实训目的是让学习者熟悉岗位环境、履行岗位职责和整合形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其过程一般包括明确岗位实训目标、系统理解职业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2.4.3 岗位实训设备的选择

岗位实训是学习者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实训环节,因此岗位实训设备需要生产型设备。通过前期的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学习者的通用能力、任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项技能都已具备,岗位实训需要的设备数量大大减少。学校购买的生产型设备数量也不会太大。

3.实训设备的配置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倡导下,学生的技能训练、任务实训和项目实训在学校完成后,可以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训。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岗位模拟实训后再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训。

为了满足学习者实训的需求,学校应该完成基础实验室的配备,如软件技术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网络维护与管理实验室的配备。岗位实训时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完成,或者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筹建。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篇11

一、实训目的

1、 贯彻坚强实践环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增加学生对专业感性认识的深广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较好的基础,计算机实训报告。

2、通过实习,开阔学生眼界和知识面,获得计算机硬件安装和系统维护的感性认识。

与此同时安排适量的讲课或讲座,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实习中进行专业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专业适应能力,初步具备职业道德观念。

4、通过对专业、行业、社会的了解,认识今后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使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努力探索学习与就业的结合点,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训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故障检测,bios系统的设置,简单硬件故障的排除,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系统的安装与备份,系统还原,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等,并撰写实训报告,实习报告《计算机实训报告》。

此次实训由专业教师陈莉莉、梁金宏同志负责。

此次实训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 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硬件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了解。

2、 计算机硬件组装,故障检测与排除。

3、 bios系统设置

4、 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

5、 系统的安装、备份、还原

6、 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

7、 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节:计算机组装维修

1.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1.1.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

它是计算机实现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其基本配置可分为:主机、键盘、显示器、光驱、硬盘、软盘驱动器、打印机、鼠标等。

软件是指挥计算机运行的程序集,按功能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如图1.2.1所示。

1.1.2 存储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 诺伊曼等,如图1.2.2所示。

于1946年提出的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要点:

1.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五大基本

部件组成计算机,并规定了这五个部分的基本功能。

2.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 将程序和数据事先放在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

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

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

这样一些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并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时代。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计算机结构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性能也有了惊人的提高,但就其结构原理来说,至今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 · 诺依曼型计算机。

如图1.2.3所示。

结果

1.1.3 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几部分组成。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三个部分是信息加工、处理的主要部件,所以把它们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及存储器则合称为“外部设备”。

又因为运算器和控制器不论在逻辑关系上或是在结构工艺上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往往组装在一起,所以将这两个部分称为“中央处理机”(cpu)。

计算机实训报告格式【范文二】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

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我们应该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

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学生信息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种多种信息管理。

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

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生信息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协调发展,学生信息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

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服务。

研究学生信息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反影响。

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

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

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

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

根据我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学校纪,校规

2.确定奖罚制度

3.开学注册、学杂费用

4.异动情况

5.班级管理

66.毕业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学生信息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学生信息工作的老师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学生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学生信息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

使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

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

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学生信息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学生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学生信息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学生信息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

这样,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学生信息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计算机在学生信息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学生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学生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学生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学生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学生信息系统,即计算机学生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学生信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学生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学生信息,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学生信息,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更加广泛。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把教师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

因此,建立计算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