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教师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学习心得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23 20:45: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教师学习心得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教师学习心得

篇1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

   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老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教师是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引路人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我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但应该看到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

   因此,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教师,知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但在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就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教育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受教育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教育者因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固然有主动适应和服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教师的影响是永远抹不掉的,教师如果德行好,就必然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透过这次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自我的职业,并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个性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依法执教。

   透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必须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必须要纠正,我们必须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理解新知识的潜力也有所区别,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忙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书育人。

   虽然表面上仅有4个字,但却内含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只要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此刻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职责,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终的评价也要改善,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教师交往的时光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光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就应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

   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此刻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此刻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此刻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务必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仅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光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我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篇2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通过参加这次全县师德培训学习,得到了以下学习体会: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就谈谈我对暑期学习的点滴体会:

1、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

通过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我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要有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4、在学习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这次学习是我收益很大,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八月的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对于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人生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与目标。

首先,郑学志老师的专题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正在研究自主教育的我指点了迷津。自主教育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个问题,听了郑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他的一靠感情二靠制度三靠文化的自主教育管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仔细琢磨,认真思考,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郑老师所讲的“以人为本,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这两点,很多的时候,我们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包办了教[此文转贴于育中关乎学生的一些事,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往往会持怀疑态度,长久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被动性,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个性也会在这不自主中难以凸显出来,

“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郑老师的这一观点和做法给喜欢一手操办班级事务的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篇3

在仔细的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受:“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时代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标准》从四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不仅仅服务教学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第二,《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第三,教师的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标准》突出以师能为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实践能力,即: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二是专业化水平,即: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三是专业能力,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第四,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标准》倡导终身学习,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先进理论。即: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二是提高文化素养,即: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三是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即: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篇4

12月初,我十分荣幸地被选送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承办的宁夏泾源县文化广电教体局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班学习。我深知参加本次培训学习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这次培训学习的每一天我始终严格守纪,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利用听讲座、参观、听课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发现了差距,增长了知识,受益非浅。

一、 总体感受

此次培训学习分为教授讲座和参观学校两种方式。时间紧、任务重。但我感觉整个培训学习行程安排科学、内容设置丰富、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较强,虽然只有短短一周,但使我时刻的感受到沿海一线城市先进可行的发展理念、整洁优美的学校环境、各具风格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 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开拓了自己的思路

通过听杜俊鹏副教授关于“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麻烦和困扰:工作环境不称心,经济条件不宽裕,家庭不和睦,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先进评比没有份,自己工作最辛苦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等等。对这类事情,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情绪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出言不逊,开口伤人。更有甚者,干脆连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辞职。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提出辞职,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心态出了问题,那就要调整好心态,需要一个乐观开朗的阳光心态。良好的心态能够很好地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影响社会。

(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本次培训不仅使我明白课改中的种种关系,当听到武晓伟教授的“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讲座时,使我知道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创设教学情境,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作为一名班主任得我,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过听朱荣春教授关于“培训师的思维与力量”的讲座,使我明白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学生爱的反馈,要和学生家里通道,而师生间的这种通道,有利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心理动力。再次就是要信任每一位学生。因为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识阶段,他们常常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性格,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对他的品德、智慧、意志、能力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这种信任感是激发孩子不断奋进、创造的精神力量,并有助于孩子自觉纠正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因为这样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学生需要教师的评价,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正在发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正确鼓励和赞赏使学生的自尊得以满足,并愿意为了保持和得到新的满足而进一步地努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评价具有诊断和调控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起着学生镱像性自我对象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看做是自己的镜子,学生从教师评价自己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这里面有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这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调整,并对学生的自尊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正确、客观、积极地评价会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5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综述及案例分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内容,是推进英语学科发展的灵魂.本课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实现途径和测评方法等角度着重分析其研究发展历程,为一线教学提供明确的改革方向。

篇6

孩子们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从一开始就能用完整的话交流,不会出现一些我们常见的无主语现象,比如孩子回答问题时经常会说:“我提醒……”、“我补充……”、“我总结……”、“我们讨论……”、“我们用__方式来表达……”,小组合作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而这些都是在轻松,快乐中进行的。

环境优美的学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开阔的塑胶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内容丰富的橱窗,宽敞明亮的教室,浓厚而又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喜爱的明星荟萃,展示学生猜疑的展板,供学生汲取知识的图书角,绿意盎然的置物柜……每一物,每一角都充满个性,都洋溢着快乐与幸福。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则让人如沐浴春风,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做事。记得在听《水乡》这课中,有一个孩子不仅讲错了答案,而且说的是明显的方言,引得师生大笑,这也就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插曲,而执教老师却很严肃而又不失温柔地对学生说:“面对别人激动时犯下的小错误,我们宽容一些,好吗?”这不仅仅是我,或是全班的同学,我想在座每一位观课的老师,都会为老师的语言所折服。

篇7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篇8

1.学生发展为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课堂是以老师为主的,并且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老师的地位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象的,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教育事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要改革这一教学模式,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做到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主,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们真正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为其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真正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我相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教育工作。

2.预设与生成统一

同样的,我们依旧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比较,从而发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在原先的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则一味地强{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能够顾及到学生们的感受和想法,学生们即使有想法也会受到压迫,长此以往按照这种方式清醒下去只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无论是从哪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首先,我们必须要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知道,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生态平衡为目标

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确如此,要想真正搞好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为我国的数学教育研究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方向摆正、目标摆对,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才能够收获到一定的成果,否则便只会做无用功,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新的教育阶段时期,我们所倡导的便是要积极主动和创造,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二、新时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体系的构建理念

1.进步与发展理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根本保证。讲到这里,相信会有很多人提出疑问,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否与之前所说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所冲突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必须要有老师进行辅导,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是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的,但是在老师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要知道,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的教学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要做到让学生们学有所用,注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为其灌输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们真正摆脱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学习理念,真正为社会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实践与效益理念

在实际的课堂学习当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互相解决各自心中的疑惑,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亲自体会到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的真正内涵,从而办学和用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相信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给我国的数学教育带来很大的改变。

三、新时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体系的构建措施

1.把握教学准备,形成科学引导

要知道对于小学生们来讲,在他们学完任何的知识之后,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的期望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克服这一弊端,老师们一定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定期强化,帮助学生们很好地消化数学知识,让其真正理解和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之后,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已经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了该课堂当中。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74-02

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便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学包含内容更新过快,所以要想使得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要求挺高。因此,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趋于创新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俗话说,一件事要想成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对于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教师都会注重导语的设计,一个具有创新的导语设计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追根究底的心态。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喜欢学计算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对计算机产生好奇心理,所以计算机师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设计出新颖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排斥课堂教学,拉近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例如,小学信息技术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文字编辑,然而不少学生进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文字编辑无非就是打打字,只要懂得如何输入文字便可以了,一些学生连比较简单的删除、插入都不会,渐渐地便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感兴趣,笔者在教如何进行文字编辑的时候,将文字编辑看做现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隐形纸,这种隐形纸所具有的特点是存储量大,易更改,用完直接删除,无污染,而且这种特殊纸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等,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字编辑的热情。

2 要做到“活学活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就有提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就要提前灌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引用的思想,让他们领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内容的制定上一定要慎重,不能与小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相差太大。

如在学习“画笔”时,学生就可以用它来制作新年贺卡或者节日祝福卡,送给亲人、同学;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学生便可以用它来写一些通知、书信,也可以制作课程表等;对于PowerPoint的学习,学生可以用它来制作一个班级通讯录,把全班同学的联系方式放上去;学生可以在“媒体播放器”播放自己钟爱的歌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接触的东西对于以后的日常生活太方便、用处太大了,从而达到为了需要而学习。

3 全方位互动,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小学生具有的一个优势就是好奇心强,但缺点是做事情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便开始产生厌烦心里。所以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方式,应该启发、辅导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讲解和管制。因此,在对小学课堂情节的设计方面,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达到全方位互动,也就是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寻求教师的帮助,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练。

运用游戏软件进行指法训练,学生大多可以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手指与眼睛的配合程度,评出在指法训练中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加以鼓励。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能者为师”,只要有些学生已经掌握所学要领,便可以鼓励他到台前,将自己所学为同学讲解,担当小老师。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互相学习的兴趣,将学生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4 分层次教学,共同提高

分层次教学这一理论的理论基础也就等同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进行了调和。而层次级教学思想便是从这一理论的设想与需求逐渐一步一步发现起来的,它将传统理论和现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大胆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是解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而且也克服在班级授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它为教学的改革提出新思路。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法时,要对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和基本操作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进行一次考试或者考查,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进行一次等级分化,分为A、B、C三个等级。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化,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的信息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怎样利用FrontPage进行网页制作的时候,将任务和目标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让大家都感受到网页制作成功的快乐,调动起全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时,对于这三个等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总结并反馈,这样做不仅确保了全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5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它需要学生去不断想象和创新,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然而不足之处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理解计算机里涉及的概念。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资源,使学生思维上不断得到活跃。并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且富有创新力的学习气氛,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要有创新精神,只要踊跃参与进来,那么就向成功跨进一大步。

如在进行幻灯片的讲解时,学生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大家一个看一个,互相模仿,没有自己的元素在里面,因而制作出来的文稿大都一样,没有任何新意。而且在制作时,也鲜有学生聚在一块讨论。此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里的发光点,然后叫学生站起来说这样设计的用途,并通过多媒体,给大家进行演示。随后叫其他学生起来发言,大胆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在多媒体上播放自己的文稿。只有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才能制作出既令自己满意也令教师满意的演示文稿。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是一群好奇心强、探究心理强且富有创新能力的群体,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追求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才能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王伟.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途径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3):151.

篇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职业教育类学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深化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作为适合时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教学内涵及提出背景

1.1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理论,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来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该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承担的角色应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取得知识源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互相交流与合作,在协作与探索中,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一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信息化教学下,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通过协作性学习,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建构,教师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2信息化教学提出背景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13日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三基本两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对职业教育信息化进行了专门性阐述,提出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师作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对实现教育信息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刻不容缓。

2信息化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传统营销课程教学的弊端

传统营销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倾听为辅,适当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这种教学缺乏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举措的推进,案例教学法作为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教学法,在我国各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日益凸显。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导,促使学生结合案例所设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对应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互动交流学习过程中拓展和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促使教师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思考,以完善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在早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捕捉有效市场信息的机会瞬息万变,案例教学法中涉及的经典企业,有的则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亦然落伍,单纯的案例教学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其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2.2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驱动力。根据各职业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能力,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据的正确处理和有效传输;有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能正确地处理信息资料,并撰写有效的市场调研报告;有较强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能沟通和维持好与重要客户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必须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和搞好企业市场策划活动等等。为适应岗位需求,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各职业院校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越来越被各职业院校所重视。

2.3信息化时代促使教学改革创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信息化教学作为信息化时展的内在要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不断改革创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更多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应该在课堂之外。教师需要收集整理相关知识,传输于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事先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中的疑点及时反馈,或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教师所利用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本,还包括多媒体课件,视听资料等等,从而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信息化时代促使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营销人才。

3信息化教学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3.1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各方面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需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刻不容缓。现代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品德与技能双方面,即实现“德技双馨”,具体体现为培养高品德、精业务、会创新的市场营销专门性人才。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需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实施好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营销理论知识更好地传输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精心组织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反思学习过程,反馈学习效果。

3.2构建信息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资源

实施信息化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至关重要,信息化教学平台是连接师生间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的纽带,教师将有关的教学资源上传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必须确保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为信息资源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要想更好地融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环节中去,就得不断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者,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施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信息化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信息技术原理,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适应时展的要求,做到“博专结合,博中求专”,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经验丰富的营销专业教师,在贯彻实施信息化教学中,更应担当重任,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传统模式下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中,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学生在教师设疑下的互动交流也往往存在被动性,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学生间的互动要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反馈,促使学生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也要不断完善,学生营销课程成绩的评定不仅仅包括卷面成绩,而且还要覆含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中的参与程度,资料搜集的完整性和相关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实施信息化教学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信息化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英.浅谈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J].教育教学坛,2011,(3).

篇11

一、全面认识创新教育

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人往往想到的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有关的课外活动,或是借助问题,让学生放开想象,发散思维,其实,这些都只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是创新,必须有创新。教师完全能够能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发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创造性思维环境

首先,教师要以往那种单一的说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时空,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与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应在课堂中有意识的组织好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体育学科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学科,中学时代学生的求知欲望较高,敢于去尝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超越”,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体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的思想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体育活动的各个项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演化而来的。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可以使人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力,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来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跳的远,而有些动物跳的近,又有哪些动物跑得快,有哪些动物跑得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开发潜力非常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课上教师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和课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学生很喜欢游戏和课间体育活动,本身生性好动,表现欲望、参与意识强,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特点,给学生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自己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正是有了求知欲,学生才能带着全身心的热情和炽热的追求进入心知的学习,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原有的潜能得以充分的表露,树立了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由设计,以多种不同形式来完成。学生在求新、求异中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总之,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和摇篮,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热情,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新路子。只有充分发挥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才能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人,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和创新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参考文献:

[1]闫艺,陈敏,吴建华.体育创新教育及其教学评价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