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班教育笔记

小班教育笔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4 02:12: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班教育笔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班教育笔记

篇1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进行的重点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也是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时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疏导心理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特点

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面临着紧张的中考,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就要认识到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从学习方面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十分具有信心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学习的方法科学,没有偏科的情况,成绩稳定上升。还有一类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成绩很好,其他学科的成绩不稳定,而且进取的意识比较薄弱,总体成绩很难提高。最后一类学生,他们的基础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认真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而且他们的自律意识差,对学校、班级的管理容易产生叛逆。

其次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初中毕业生的心理主要是紧张、焦虑、迷惘、叛逆。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的成绩比较好,家长、教师和自己的期望都比较高,在毕业前期,家长、老师甚至是自己都会给自己压力,他们既有信心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是也怕自己失误落榜,存在着十分紧张、焦虑的心情。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平平,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在毕业阶段,他们产生各种的迷惘,对前途产生困惑,会为自己设想多种初中毕业的结果,但是又在各种结论间徘徊不定,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而且不愿意学习,与其他学生的成绩相差较大,许多教师对这类学生都没有耐心,甚至是无视他们,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觉得被老师、同学抛弃,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情绪激动,与老师、学生、家长反目,随意破坏公物、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二、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毕业阶段,学生心理容易出现焦虑、浮躁,对自己的未来出现迷茫、困惑。这时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就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告诉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努力拼搏。而且明确目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目标具体化,给自己设置近期目标,一步一步完成,为实现自己今后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再感到焦虑、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加努力。

2.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用心与他们交流

在毕业班的德育工作中,许多班主任想到的都是对后进生加强管理教育,而忽视那些看起来很听话、内向的学生。有时这些内向、安静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学习问题要比其他学生更严重,所以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要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认真研究、教育,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与学生交朋友,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真诚的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当众批评、挖苦、打击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班主任要单独与犯错误的学生交谈,平等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班主任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不能对学生打骂,要用爱、用心感化他们。

3.加强班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

班级干部是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能够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作为班干部,不仅要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还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为其他学生做表率,起到领导和带头的作用,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4.以学生为主,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条例

面对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学习问题,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条例制度,用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硬性管理,以便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协助教师制定班级规范,可以使班规的管理作用更广,而且要求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定,避免班规起不到作用。在班级管理规定中,教师应多加入一些鼓励性的措施,由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而且时间紧张,所以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是给予提醒、警告,或者采用娱乐的形式惩罚学生,既不影响学生的心情,也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班会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有些班主任会认为,这时要重点加强学生学习,没有必要开班会,开班会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由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压力,精神容易紧张,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班会来调节和舒缓学生的压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心结,释放自己跌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班会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比如说,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表演一些小节目等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放松自己的心情,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在学生毕业时期,经常会出现许多反常的行为、情绪,对此,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学生在毕业时期的一些正确教育方法,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便家长更好的教育学生。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正确的面对毕业,面对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

三、结束语

对于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对于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生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就要用心、用爱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业美.浅议德育工作对初中班主任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篇2

[关键词]人教版 苏教版 小学数学 统计与概率 内容广度 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2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相应地,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该部分的内容呈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选取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教材(下文简称为“人教版”和“苏教版”),对其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差异,了解特点,并根据比较结果给出适当建议。

一、内容广度

内容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领域的广泛程度,通常以所包含知识点的多少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的广度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从宏观上进行教材比较。下表对两版教材在不同学段所包含的知识主题做了统计,便于对比。

1.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在统计部分,两版教材都包含单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计算也都安排在了三年级下册。在概率部分,都包含可能性的认识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不同点:在统计部分,人教版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点明显比苏教版的难度大,已经安排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第一格数据与其他格不是均匀分布的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苏教版虽然比人教版多出了一个象形统计图,但内容上有一定重复。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苏教版要比人教版早一学期。在概率部分,人教版的教学安排相对集中,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可能性认识和大小两部分内容,并且已经涉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苏教版则安排了两个学期来教授该内容。

2.比较结果

在统计部分,人教版所呈现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类型多样化,知识的安排呈螺旋上升趋势,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相比之下,苏教版该部分内容重复过多,知识点太单一。在概率部分,人教版在该学段仅安排学习一个学期,而概率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故苏教版的安排更加合理,具有一定梯度性,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些。

1.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统计部分,两版教材都包含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概率部分,都包含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问题)。

不同点:统计部分,苏教版在此学段安排的内容相对较多且密集,人教版在第一学段就涉及的复杂的统计图安排在此学段。统计中的计算部分,人教版相对苏教版的安排来说较为分散,中位数和众数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一起安排在了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还比苏教版多了个统计图的科学选择和使用,表明其重视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优化意识。

2.比较结果

统计部分,两版教材知识的安排均是呈螺旋上升趋势,苏教版的知识点多而密,学生学习起来吃力。对于统计中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新知识点,苏教版安排也不太合理,到六年级下册才涉及,安排时间过晚。

概率部分,苏教版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单独作为知识点出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知识,同样也反过来巩固了分数的表示,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二、教材习题

1.习题呈现类型

对于教材题目呈现的类型划分有很多种,本文根据对教材的研读分析,大致将两个版本的题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填表制表题、分析图表题、操作题、数据调查分析题、探究题。下表是两个版本教材题目呈现类型的情况。(部分题目包含多种题型,统计时将其计入每项)

1.两版教材题量最大的部分不一样。填表制表题型是苏教版教材题量最大的部分,而人教版则是分析图表题的题数最多。绘制填表是统计部分的基本技能,可见,苏教版注重学生对于图表的填写和制作,而人教版更强调对学生图表的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计算题部分,人教版所占的比重比苏教版大,表明其比苏教版更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但统计这部分主要强调应用的价值,应该淡化对计算的要求。

3.苏教版的操作题比重比人教版的大,操作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要在概率部分出现,帮助学生感性地直观理解概率,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利用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来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

4.数据调查分析题和探究题两个版本教材所占比重都不大。这两种题型主要是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该部分内容教材应做充实。

2.习题素材来源

“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两版本教材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所选取的素材都较为广泛。我将素材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校园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个人及家庭生活、动物故事以及纯数学知识。为了更加直观地显示两个版本教材素材来源的情况,将统计的结果做成如下饼图:

可以看到,校园生活方面的素材成为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最大的来源,都占了34%。其次是个人及家庭生活,分别占了28%和29%。这反映出两版教材均较好地做到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两版教材在其他方面的素材来源所占百分比也非常接近,数据相差不大,说明这两版教材的素材来源分布总体是均衡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两个版本教材都存在无任何背景的纯数学知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强调应用,无背景的纯数学知识应该少涉及。

三、结论与建议

1.内容广度上

总体上看,两个版本教材对知识点的编排均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知识量也都涵盖了课标中所要求的内容。

苏教版在第一学段内容重复较多,如教材在一年级上册设了一个低学习水平的象形统计图,但二年级上册仍安排象形统计图记录,只是由数改为方块记录,两者间并无质的提升。事实上,相同螺旋内容的编排应坚持差异性原则,即相邻两次循环之间须有质的提升,而不是简单重复。第一学段统计部分内容过于单一化,第二学段知识点安排过于密集,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压力。故建议苏教版将统计部分的知识学段均匀化,科学安排。

人教版概率内容安排得太晚。概率的学习主要借助于生活的实例,并且与统计知识相互渗透,这部分内容不宜过晚出现,而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才让学生开始接触。建议人教版将概率部分内容做调整,提前教学,并且在整个小学阶段仅安排两个学期学习,过于集中化并不利于概率和统计知识的互相联系学习,这也需要改进。

2.教材习题上

篇3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毕业了,这学期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说实话,对一年级学生的管理,我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我来到学校后,都是从二年级接手的学生,上届老师带的学生纪律、卫生、学习习惯都培养得非常好,接管起来很顺手。现在突然要带一年级,面对着六十几个孩子,我该如何去做?在这就说说开学后几周我做的点点滴滴:

一年级学生来到学校,还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记得开学第一天,王熙元同学哭了,他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才能放学,我想回家。”可是这才刚上第一节课呀,怎么就想着放学呢?这时候我心想:这样的孩子还能上小学?于是我对他说:“再别哭了。”但是他还是哭,我吓唬他说:“如果不听话你就出去,不要再上学了。”可他才不吃我这套呢,照样哭。我想这样不行,换个方式试试,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擦掉他的眼泪,对他说:“孩子,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这多好呀!你再看看别的同学都不哭,他们多坚强,你愿意学习他们吗?如果你不哭,那你也是个坚强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很喜欢你的,你愿意让我们喜欢你吗?”他抬起头看看我们,点点头擦掉了眼泪。直到放学,他都没有再哭,放学时,我带领同学们对着他大声说:“我们喜欢你――王熙元。”他笑了。下午上学来,他显得很高兴,而且对我说:“老师,我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再也不哭了。”我点点头,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以后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来学习,欢欢喜喜回家去。这时我突然明白,孩子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不能只一味地吓唬,哄和唬要适时而用。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形成的,刚开学进行入学教育时,学习了《班级公约》、《小学生守则》,但是当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刚刚讲上课要专心听讲,但是很快他们就忘记了,上课前20分钟还能认真听讲,但到后面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忘了老师讲的纪律,我就说:“同学们,大家要认真听讲。”可是他们只坚持了一两分钟,就又不听话了,怎么办?我就采取“开火车”读、点名读的形式,于是兴趣来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另外,我还采用对表现好的学生奖励“小苹果”的方式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式效果还不错。还有就是有时上课看他们累了的时候,穿插讲个小故事,他们的兴趣就来了,学习的热情就高了。为了学生课下不打闹,下课我做到勤跟勤管,因为老师在身边,学生打闹自然少点,如果有,也可以及时制止。总的来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老师需要耐心加爱心,还需要好的方式方法,我在学习也在总结,并不断改进。

虽然说做一年级的老师是累点,但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培养下幸福、健康地成长,在老师的教育下获得了文化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我们的任何付出都值得。我愿意做一名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篇5

近几年随着本市成分输血的日益普及,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高、容量小、疗效好、来源于单一献血者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1]。血小板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文对2009年5—10月输注本站供应的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部分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两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跟踪调查了2009年5—10月期间80例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6~68岁,均为第一次输注血小板,排除由于多次输血和(或)血小板输注史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免疫因素。输注新鲜血小板组44例,其中白血病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脾功能亢进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输注冰冻血小板组36例,其中白血病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脾功能亢进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低于10×109/L,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1.2 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中国分公司生产的MCS+LN9000-220E型血细胞分离机及REF995E血小板耗材制作,献血者均来自本市志愿无偿献血者,献血条件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合格、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50×109/L、血细胞比容≥0.36者为供者。按照说明书安装管道、设置程序,4~7个循环(循环血量1800~3000ml),每袋采集容量约200ml,血小板计数≥2.5×1011/L。采集出的新鲜血小板于(22±2)℃振荡保存,有效期5天;新鲜血小板在无菌条件下,加入5%二甲基亚砜(DMSO),速冻后迅速置于-80℃以下冰箱保存即为冰冻血小板,有效期1年。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血小板输注前患者做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同型输注。冰冻血小板使用时先在37℃水中溶化,然后经输血器过滤,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快速输注,每次输注一个治疗剂量,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h、24h分别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出血情况。

1.3.2 评价标准 根据血小板计数有无增高和输注后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3种: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无新的出血倾向为显效;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上升,临床症状减轻,病情控制为有效;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不上升或下降临床症状不减或加剧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输注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比较 见表1。患者分别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后,测定1h、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表1 输注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分别输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后两组止血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输注后止血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组研究表明,在止血效果方面,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但在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方面,新鲜血小板明显优于冰冻血小板,究其原因可能是冰冻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造成保存损伤,在冻融过程中也可能由于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其质量,加之DMSO本身具有的副作用,故不宜常规使用。近几年来,国内相继有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报道,其有效率为85.1%~99.77%[3]。目前国外报道,冰冻血小板技术多用于自体血小板的储备,在患者需要时解冻输注,这样既可减少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又可降低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险,获得了满意的效果[4]。

机采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向出血部位集聚,以达到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越严重的患者,输入血小板消耗越快,临床止血效果相对较好,但血小板计数不一定明显升高。新鲜血小板以其浓度高、质量好而被病人及临床医生广泛认可。但新鲜血小板的输注也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如需要提前预约,制备时间长,保存时间短,难以及时满足临床需求。而冰冻血小板输注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可随需随取,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应用,为各科大出血患者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目前本站加大新鲜血小板的预约采集力度,增加库存量,努力提高临床新鲜血小板的使用率,冰冻血小板作为替补,仅在紧急情况下供应临床。

参考文献

1 丛培芳,赵林,温振科,等.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意义.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40.

篇6

近年来,分级教学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不少,但是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却很少。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存在特殊情况,学生生源复杂,个体差异很大,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很难做到兼顾全面,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更好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教学现状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笔者分析了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推广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一、生源扩招使分级教学成为必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多种多样,中职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都属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范围,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占绝大部分。而民办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属第三批专科B类,招生生源不一,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就我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学生的报考英语分数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太大的差异:2013~2015年,每年最高英语成绩分别为120分、115分与128分,相应最低分则是45分、40分与38分。如果这些分数差距大的学生被编入同一个班,因为日常的英语教学进度相同,教学内容也相同,那么就会使得那些英语高水平学生“吃不饱”,英语低水平学生“吃太撑”,两种类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击。

此外,调查统计,喜欢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多。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两个方向的生源:第一类是因为对英语的喜欢,这些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高,但是所占比例较小;第二类则是因为所报志愿不符合标准导致被调剂到英语专业,这些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但是所占比例较大。第二类学生的存在,对日常英语教学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这些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被录取到喜欢的专业,所以心情低落,对英语学习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类学生一般在入学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稳定情绪。

二、教学现状使分级教学成为必要

由于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处于办学起步阶段,很多事情都需要摸石头过河,导致整个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处于低潮,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在抱怨学生难教。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并没有太强的自主意识,缺乏学习和思维能力,他们英语方面的表达、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都尚待提高。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依然是沿用传统办法,“满堂灌”的方式使得那些存在特殊性的学生无法顺利学习,并没有做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拥有更好的心态进行英语学习。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教学辅导方面做到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卸下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学习,更加从容地融入社会。

三、就业需求使分级教学成为必要

据调查统计,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现代化通信工具。用人单位除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比较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和专业相关的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证书(BEC),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证书等。调查发现,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比率不到50%,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通常不到20%,与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就更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样的英语知识水平是很难有就业竞争力的。

在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分级教学,有利于给不同级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各级别学生考取不同等级的英语水平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承认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民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分级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做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迫学习、消极配合到学习动机强烈、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及趣味性,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其积极性,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1],属于管状骨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的3%[2],管状骨骨折的手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主要有两大类:中心固定和偏心固定,中心固定即髓内针固定,偏心固定即为钢板固定,而随着医学理念的进步和内固定材质的进一步改善,目前钢板固定可分为传统的普通钢板固定和比较流行的锁定钢板固定。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在钢板应用和髓内钉应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比较中并没有明显的愈合率的差别,并发症的发生率髓内钉组要偏多[3]。而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讲,肱骨的应力主要是旋转力,而抵抗旋转力偏心放置的钢板要优于中心放置的髓内针[4],因此,笔者暂不考虑髓内针固定,单纯比较偏心固定的两种固定方式――普通钢板和锁定钢板进行分析,力求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笔者选取2005年4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的获得随访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58例,其中普通钢板固定78例,锁定钢板固定80例,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58例中男83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2岁。骨折均为单侧,其中右侧70例,左侧88例。骨折原因:交通伤100例,摔伤20例,砸伤68例。按AO骨折分类法分类:B型90例(B1型20例、B2型45例、B3型25例),C型68例(C1型30例,C2型19例,C3型1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4例有桡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h~3 d,住院时间平均8.5 d,术后随访时间为0.5~3年。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分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及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普通钢板组78例,均取前外侧直切口,于肱二头肌外侧缘进入,经肱肌纵行剖开,显露肱骨中段,将钢板置于肱骨的外侧。锁定钢板组80例均采用上臂前外侧双切口,行有限切开、间接复位。近侧切口位于肩峰前缘下方,纵向切开三角肌远端,远侧切口取肱二头肌外侧缘,找到肱二头肌与肱肌间隙,将肱二头肌牵向内侧,显露肱肌前面,纵行劈开肱肌,再肱肌下面紧贴肱骨前方潜行分离,建立肌肉下、骨膜上隧道,同样在三角肌下面建立隧道与远端会师,大部分应用间接复位技术整复肱骨骨折并行临时维持复位。将钢板向前适当扭转塑形,利用顺行插入接骨板技术将LCP钢板植入,使之远端置于肱骨远端偏前面,在插入LCP钢板后,分别于近端和远端用一枚加压螺钉临时固定,同时可起到间接复位的作用,经C形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良好后,用锁定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以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前1 h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静脉滴注抗生素7 d预防感染。上臂局部冰敷,早期活动手指及腕关节。2周后行患肢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注意每天须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至少2次,但不能持物负重。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将骨折8个月内愈合视为一种情况,除此以外的均为其他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超过8个月和内固定物失效等),见表1。

表1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疗效比较

注:锁定钢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肱骨干骨折手术虽均为钢板固定,但固定理念及固定技术却不同。普通加压钢板(如DCP或LC-DCP)通过在钢板上偏心利用螺钉或使用结合起来的加压装置沿着骨骼的长轴对骨折处进行加压。这种情况仅对简单的横断骨折或短斜行骨折起作用,然而当一块笔直的钢板置于笔直的骨骼上时,会在钢板下方的皮质产生压力,而在对侧皮质产生轻微的张力,这种情况是不稳定的,如对钢板进行预弯,使之在骨折部位钢板与骨骼之间存在间隙,可以在两侧皮质均产生加压作用的稳定固定,钢板置于张力侧从而发挥张力带的作用。此时当骨骼受到负荷时,钢板可将张力转化为对侧皮质的压力,从而达到绝对稳定[3],形成骨折处一期愈合。然而,LCP锁定钢板采用的是MIPPO技术,即在骨折线近远两侧各作小切口,为有效保护骨折区软组织及其血供,尽量不直接暴露骨折区,更不剥离骨折处骨膜,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间接复位,于两切口间所做的肌肉下隧道插入接骨板,分别于两切口处直视下拧入螺丝钉,完成接骨板的固定[5],它与LC-DCP相似,但有结合孔,光滑的动力加压单位允许拧入传统螺钉,使钢板具有DCP或LC-DCP的作用,带螺纹部分的结合孔在拧入锁定螺钉后,钢板与螺钉达到机械结合。对于粉碎性骨折,LCP可以作为标准的桥接钢板使用,即全部螺钉孔均使用锁定螺钉,此时钢板对骨骼皮质无加压作用,其原理相当于内固定支架,此时钢板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即弹性固定[6]。

3.2 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失效仍是此两种固定技术都面对的实际问题。显然LCP骨折不愈合的几率和内固定失效的比率较普通钢板均明显降低,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质处原发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加之在行普通钢板固定时,手术剥离软组织及显露骨折处骨膜范围广泛。手术本身进一步增加软组织损伤,骨膜的剥离使本来就已经缺血的骨折端失去了更多的血运,有如雪上加霜,因此,在使用DCP或LC-DCP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显露,除骨折端2~3 mm范围,其它部分只要推开手术需要的即可,想各种办法,在手术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护骨膜,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尽最大可能不完全游离粉碎性骨折块,从而保留一定的血供[7]。(2)选择普通钢板固定时钢板长度偏短,未能达到钢板长度与骨折部骨干直径之比,使内固定范围不足,钢板应有足够长度,两端螺钉固定至少包括6层正常皮质,以获得足够的固定强度[8]。(3)内固定器械使用不恰当或器械本身不配套。螺钉与钻头的不配套,钻头过大易导致螺钉松动、滑脱,或者钻孔后未经丝锥攻丝的骨孔,在螺钉拧人时易破坏钉道周围的骨质,导致术后骨坏死或骨吸收的发生[9],从而退钉,导致内固定失效;采用DCP钢板时未用导钻、拉力螺钉,或应用拉力螺钉技术时,钻滑动孔时方法不正确,可使内固定的作用明显降低甚至失效;或者螺钉打入骨折线处,在未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也起到阻碍骨折愈合的作用,或者反复更换螺钉,使原有的钉孔逐渐变大,或者螺钉过短,未能穿透对侧骨皮质,这样都大大降低了其原有的骨把持力,极易造成拔钉,内固定失效。(4)高能量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有骨质缺损而未行必要的植骨时,同样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因此,对于高能量所致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在妥善、可靠内固定的基础上,建议同时尽可能行一期植骨[10],以促进骨折愈合。(5)DCP或LC-DCP塑形欠佳时,复位或加压固定后钢板与肱骨间仍留有缝隙[11],钢板无法完全通过其与骨质或与螺钉的摩擦力起到预想的稳定固定,从而达不到骨折处的一期愈合,这样在骨折愈合和钢板疲劳的赛跑中,极容易造成钢板疲劳性弯曲或折断,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但是,在临床观察中LCP钢板固定的肱骨干骨折同样有不愈合和内固定失效的现象存在,存在必有原因,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1)植入锁定螺钉时因未用套筒,导致锁定螺钉未能正确锁定,随后松动退出,失去固定作用;(2)术者未能正确理解其理念,未能做到长钢板,少螺钉,高跨度,违反了LCP钢板使用原则;(3)固定时外侧皮质对位良好,而内侧皮质没有足够的支撑,从而长期的处于巨大的应力状态下,易导致LCP钢板在螺钉孔处的断裂;(4)在已置入部分锁定螺钉的状态下,再通过普通螺钉使钢板与骨面强行靠拢,会使该普通螺钉与邻近的锁定螺钉之间产生持续的异常应力,最终导致钢板疲劳性断裂。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正确掌握MIPPO技术,正确的理解其理念,使用得当,不违反原则,锁定钢板较既往的普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1)保留了普通钢板(如DCP或LC-DCP)优点。使用锁定钢板的同时可以使用普通加压螺钉。(2)克服了普通钢板的缺点,正所谓“内固定支架”,使钢板与骨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最大限度减少骨膜破坏,最大可能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且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取出LCP钢板的患者中往往可发现在钢板下方有骨痂形成,克服了DCP或LC-DCP的应力遮挡导致的局部的骨质疏松,降低了拆除内固定后再骨折的风险。(3)锁定螺钉具有非常好的骨把持力:普通加压钢板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骨折端固定作用的,稳定性依赖骨本身的质地。然而当骨质条件差时(如骨质疏松患者),普通螺钉把持力显然不足,易造成螺钉松动或拔钉,而由于锁定钢板的螺钉与钢板上螺纹的是锚合在一起的,从而使钢板、螺钉、骨折块成为一个整体,发挥LCP的内固定支架作用,增加骨折处整体的稳定性,达到弹性固定,便于患者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4)钢板塑形要求较普通钢板低。后者要求精确塑形,从而达到理想加压稳定固定,而锁定钢板不需要精确塑形,使用间接复位方法(骨质复位程度往往不如DCP或LC-DCP复位精确)。但在进行LCP内固定时,术者遵循MIPPO技术同时要十分熟悉桡神经的解剖位置,避免造成其医源性损伤。而且锁定钢板在应用时也有其与普通钢板使用时明显的不同之处,我们具体体会是:其钢板跨度应足够长,复杂骨折长度的约2~3倍以上;置入的螺钉应避免过密,避免造成应力集中,造成钢板断裂;其螺钉与螺钉孔的比值,复杂骨折约小于等于0.5~0.4,且在桥接固定时,骨折周围应留出3~4个螺钉孔,以获得最大的应力分散区,当固定骨质疏松骨折作为内固定支架式时,可在螺孔之间轻度弯曲,改变各螺钉方向避免一致,提高抗拔出力。

综上所述,针对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9.

[2] 王学谦,娄思权,候攸魁,等主译,创伤骨科学.第3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1449.

[3] 王满宜,曾炳芳主审.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50.

[4] Blum J,Machemer H.Biomechanics of interlocked nailing in humeral shaft parison of 2 nail systems,and the effect of interfragmentary comp ression with the undreamed humeral nail.Unfallchirurg,2000,103(3):183.

[5] 张长青,曾炳芳主编.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168.

[6] Claes L,Heitemeyer U,Krischak G,et al.Fixation techniqueinfluences osteogenesis of comminuted fractures.Clinorthop Relat Res,1999(365):221.

[7] 甄平,刘兴炎,王宏东,等。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9):806-808.

[8] 冯冬红.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94.

[9] 周建华.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2):121-122.

篇8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77-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2004年6月15日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推出以及2005年至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实现的全流通,使得制约本土风险投资机构最大的障碍――退出渠道不畅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开始显现。

本研究将以深圳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均值差异比较的方法,从IPO前的经营绩效、IPO时的表现以及IPO后的经营绩效三个方面分析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IPO绩效差异,实证分析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IPO绩效的作用。

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深圳中小企业板2004年6月―2007年12月上市的202家公司,包括45家风险企业和157家非风险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开数据库以及各个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来获取有关样本的发行特征、财务特征以及风险投资家的有关数据。对于IPO企业是否为风险企业的判断取决于其上市前的十大股东中有无风险投资家(可由招股说明书中获得)。

如表1所示,2004年―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2家企业中风险企业为45家,占22.3%;非风险企业为157家,占77.7%。各年风险企业的IPO数量一直保持在20%左右,比重相对稳定,表明风险企业已成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之一。

3 IPO前的经营绩效差异比较

为了测量IPO前的经营绩效,我们采用了Jain和Kini研究中的相似指标,将经营绩效分为盈利能力和盈利增长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以资产收益率(ROA)衡量盈利能力;以资产收益率增长率(ROA)衡量盈利增长能力。

表2对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IPO前的三年盈利和盈利增长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差异检验,其中第0年表示IPO年度,第-1年为IPO年度的前一年,第-2年度为IPO年度的前两年,第-3年度为IPO年度的前三年;ROAi表示第i年的资产收益率;ROAi表示第i年的资产收益率跟第-3年度的资产收益率之比。

3.1 盈利能力差异比较

表2检验结果显示,在表示盈利能力的ROA指标方面,风险企业的ROA-3,ROA-2和ROA-1均高于非风险企业,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3.2 盈利增长能力差异比较

而在盈利增长能力方面,表2检验结果说明:风险企业各年度的ROA增长率都低于非风险企业,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4 IPO时的表现差异比较

4.1 IPO抑价

风险企业的经市场调整IPO抑价(AR)平均值为1.67,而非风险企业的经市场调整IPO抑价(AR)平均值为1.32,两者相差0.35,并且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67。该结果表明,风险企业的抑价水平高于非风险企业,两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有关AR的分析结果在IR的分析结果中也得到了支持。风险企业的未经调整IPO抑价(IR)平均值为1.66,而非风险企业的未经市场调整IPO抑价(IR)平均值为1.23,两者相差0.43,并且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98。

通过比较以IR和AR来衡量IPO抑价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以AR来衡量的IPO抑价下,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IPO抑价差异更小,显著性水平更高,但两者的差异检验均显示:风险企业的抑价水平高于非风险企业,两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4.2 发行费用比重

发行费用比重是指上市费用占发行总额的比重。发行费用比重的高低暗示着金融中介对发行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判断。认证/监控模型认为,风险投资家对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等金融中介具有认证作用,风险投资家降低公司在上市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应该导致更低的发行成本,包括承销商、律师、审计师以及其他费用。但是从表1有关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发行费用比重的均值比较结果发现:风险企业的发行费用比例为6.60%,跟非风险企业的6.67%相差0.07%,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676,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从统计意义上来讲,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发行费用比重来自于同一个总体,两者不具有差异性。以上分析表明,尽管风险企业IPO时的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投资家的存在,但是也不能够使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等金融中介相信风险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将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同等对待;风险投资家未能发挥对金融中介机构的认证作用,降低发行费用。

4.3 发行市盈率

一般认为,市盈率是评价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发行市盈率预示着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风险企业的市盈率平均值为25.01,比非风险企业市盈率平均值(24.45)高出0.56,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644,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从统计意义上来讲,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来自于同一个总体,两者的发展前景具有相似性。

4.4 网上中签率

中签率就是股票募集资金量同参加认购的资金量的比率。中签率的高低暗示了IPO投资者对于发行公司未来价值的一种评判。一般来说,潜在价值越大、质量越高的发行的公司,其IPO的中签率应该越低。风险企业的中签率平均值为0.15,比非风险企业中签率平均值(0.19)高出0.4,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143,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说明IPO投资者对于风险企业以及非风险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相同,风险企业IPO后的监督作用并未得到IPO投资者的认同。

5 IPO后的经营绩效

表3对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IPO后的三年盈利和盈利增长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差异检验,其中第-1年度表示IPO前一年度,第0年表示IPO年度,第1年为IPO后的第1个年度,第2年度为IPO后的第2个年度;ROAi表示第i年的资产收益率;ROAi表示第i年的资产收益率跟第-1年度的资产收益率之比。

至本文完成日,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未公布2007年年报数据,2007年度的经营绩效数据不可获得,因此不同的经营绩效指标的样本量不同。第0年度的样本为2004年――2006年上市的102家企业,其中风险企业22家,非风险企业80家;第1年度的样本为2004年――2005年上市的50家企业,其中风险企业12家,非风险企业38家;第2年度的样本为2004年上市的38家企业,其中风险企业9家,非风险企业29家。

5.1 盈利能力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在IPO后第0年和第1年,风险企业的ROA平均值高于同期的非风险企业的ROA平均值,但在第2年风险企业的ROA平均值低于同期的非风险企业的ROA平均值。

然而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指标的Sig.(2-tailed)均大于0.10,表示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IPO后的盈利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5.2 盈利增长能力差异比较

我们进一步比较IPO后同一年度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盈利增长能力,表3数据显示,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IPO后的经营业绩均比IPO前一年的经营绩效差,但是风险企业的下降幅度大于非风险企业,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性显著意义,说明两者IPO后的盈利增长能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6 结论

本文有关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IPO绩效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IPO前后五年间的经营绩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暗示着我国风险投资家未能选择最佳的企业进行投资,并未发挥监督/认证作用,倾向于支持逆向选择。同时两者IPO时的表现比较更进一步证明了拟选择的存在,具体表现为:风险投资家并未发挥其对股票市场投资者(抑价)以及金融机构的认证作用(发行费用比),两者发展前景没有显著差异(市盈率),“创投概念”股并未得到股票投资者的追捧(网上中签率)。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1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1 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1.2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1.2.1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1.2.2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1.2.3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1.3 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1.4 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 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教育不容小视。在亚太一些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缩减班级规模。在我国,小班化教学也已具备了可行的条件。 

2.1 计划生育效应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 

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制,一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班级的庞大给教师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随着80年代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明显下降,升学压力降低,这就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可能。 

2.2 我国gdp总值的不断增加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投入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以泰国为例(泰国的各方面情况类似于我国),政府资金是泰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总的教育支出从1987年的13.48usd增加到1997年的68usd,再到 2000年的70usd。2000年,总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5.7%。从1991年开始,教育支出成为中央财政预算中最大的份额。而在我国如果能提高教育支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份额,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可能。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城市为例):现任小学教师为6000人,按师生比1: 19.5 的比例来说,学生有117000人。一个有50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有2人左右,把班级拆为25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1人,但是他所面对的学生数却减少了一半,若实行包班,就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教师的情况下实现小班化教学,也有利于综合课程的实施。目前,我国的gdp已达到小班化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但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后续发展。 

2.3 师资条件和教育资源为小班化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为“综合性的课堂”的推行展开一片新天地。其次,本科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壮大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的教学资源,缓解小班化校舍紧张的问题,将就近的学校整合起来,共享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老师以及教学场所。 

2.4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应“由点及面”进行推广和普及 

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学已开展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策略和模式上已有了初步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逐步引领着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小班化教学带给我们的将是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 

篇10

请各地认真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要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要把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与本地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艺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具体事宜与上述单位联系。

附件: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05年3月14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附件: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一、 参赛对象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三年以上教龄(2002年9月1目前任教)的中小学在岗在职音乐、美术专兼职教师。

二、 比赛内容、形式及要求

(一)音乐

1. 音乐欣赏常识与音乐教育理论。现场听录音答题,音乐教育理论笔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时间120分钟。

2. 声乐。演唱一首自选的独唱歌曲(不得用通俗唱法),自备伴奏带或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必须是本省市参赛的选手),限时6分钟以内。

3. 键盘(限钢琴或手风琴)。演奏一首自选独奏曲,限时6分钟以内。

4. 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自弹自唱:(占60%)根据指定的歌曲,边演唱边用钢琴作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占40%)根据指定的合唱曲目,指挥由两架钢琴代表的合唱队。

5. 器乐或舞蹈:两项中任选一项。乐器除键盘乐器外可任选一种中、西乐器或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竖笛、口琴),乐器自备,演奏一首自选独奏曲,可使用自备的伴奏带;舞蹈内容自选,舞蹈音乐可用伴奏带,服装和伴奏带均自备。限时6分钟以内。

(二)美术(略)

三、 参赛办法

1.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参赛。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报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各2名,中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计划单列市可报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中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

2. 各地除按规定人数选派选手外,可派音乐、美术领队各1名。

3. 各地选派的参赛选手,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组委会要对各地选手进行资格审查,凡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取消获奖资格。

4. 参赛选手和领队必须如实填写登记表(见附表),并加盖选送单位的公章,登记表于2005年8月31目前上报。

音乐参赛报名表报《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电话:010-68219114,68173645,联系人:宋瑾。

四、 评选

1. 由我司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

2. 评奖分设小学组和中学组;

3. 奖级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篇11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1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1 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1.2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1.2.1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1.2.2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1.2.3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1.3 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1.4 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 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教育不容小视。在亚太一些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缩减班级规模。在我国,小班化教学也已具备了可行的条件。

2.1 计划生育效应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

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制,一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班级的庞大给教师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随着80年代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明显下降,升学压力降低,这就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可能。

2.2 我国GDP总值的不断增加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投入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以泰国为例(泰国的各方面情况类似于我国),政府资金是泰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总的教育支出从1987年的13.48usd增加到1997年的68usd,再到 2000年的70usd。2000年,总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5.7%。从1991年开始,教育支出成为中央财政预算中最大的份额。而在我国如果能提高教育支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份额,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可能。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城市为例):现任小学教师为6000人,按师生比1: 19.5 的比例来说,学生有117000人。一个有50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有2人左右,把班级拆为25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1人,但是他所面对的学生数却减少了一半,若实行包班,就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教师的情况下实现小班化教学,也有利于综合课程的实施。目前,我国的GDP已达到小班化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但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后续发展。

2.3 师资条件和教育资源为小班化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为“综合性的课堂”的推行展开一片新天地。其次,本科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壮大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的教学资源,缓解小班化校舍紧张的问题,将就近的学校整合起来,共享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老师以及教学场所。

2.4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应“由点及面”进行推广和普及

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学已开展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策略和模式上已有了初步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逐步引领着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小班化教学带给我们的将是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