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05:38: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过去无人问津的“苦海盐边”,如今炙手可热的“渤海明珠”。2002年黄骅港煤码头建成运营标志着沧州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2007年,集合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临海化工园区的渤海新区正式成立,2011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河北省把渤海新区列为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渤海新区筹建亿元以上项目共计407个,总投资9415亿元,昔日经济发展的“塌陷地”正成为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的“排头兵”。
随着在融资、土地、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字头、国字号和国内外500强企业竞相到渤海新区投资,也催生着渤海新区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中央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提出,按照河北省重点培育百万人口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渤海新区在城镇化建设上有将近40亿元的融资需求,各家银行都对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
行动快一步,机会多几多。自总行、省分行城镇化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该行一直在研究如何开展城镇化贷款工作。“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速度一定要快,考虑要全,准备要足”沧州分行韩文金行长在第一次城镇化项目专项推进会上就坚定地说道。随后围绕城镇化贷款项目攻关战役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在对渤海新区内客户进行细分梳理后,确定了黄骅市核心区、中捷产业园区和南大港产业园区等10个目标项目,重点营销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创新 敢为人先
作为沧州分行党委确立的“资产业务突破战略蓝海项目”,在启动初期,困难总是不期而至。黄骅市核心区及周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沧州分行第一个城镇化贷款项目,也是全省首笔涉及征收、平整和复垦等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类的项目,在这笔业务的办理过程中,许多环节都是从未做过的业务,没有前人铺路,更没有兄弟行的经验可以借鉴。
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创新智慧的火花。虽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该项目团队先从总行和省分行制定的文件里找答案,把区域条件、客户准入条件,借款人条件和抵押担保等问题吃透摸清,为下一步对客户进行实地考察做足准备。通过对对承建公司和土地项目的反复调研,小心求证,谨慎实践,最终解决了可研编制项目准入、项目评估、评估评级以及客户准入、系统关联等多个难题。黄骅市核心区及周边土地综合整治8亿元城镇化贷款项目的创新实践,为沧州分行乃至全省系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营销推进趟出了一条“捷径”。
二、以激情干事促工作落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抓好落实的强大动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挑战增多的客观现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振奋精神,带着激情工作、饱含激情干事。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不管困难再大、任务再重、矛盾再多,都要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奋力向前;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对安排部署的工作盯紧盯死,直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有“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态度,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纠偏差、补短板的事情;要有“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瞄准“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盯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真抓实干、能干会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科学筹划和编制项目库投资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安排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306个,项目总投资942.23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44.35公顷。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和水利工程、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35亿元,同比增长118.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60亿元目标任务。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56亿元,同比增长101.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调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工业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带一产,促三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市17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和特色轻工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2亿元,实现增加值64.28亿元,同比增长14.9%。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1%。全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黄果树国家公园已启动建设,格凸河、屯堡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深度开发加快。金融保险、交通物流、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59亿元,同比增长15.1%。
改面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建设黔中经济区及贵安新区的重大机遇,超前谋划黔中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安顺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同步推进,中心城区详规覆盖率达80%以上,县城详规覆盖率达60%以上,小城镇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2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21.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
增活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库不断夯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优化,建立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在北京、成都等地成立了4个招商分局,参加了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2011年共签约项目138个,总金额达2214.71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开工在建项目490个,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同比增长205%。积极推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各项改革试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9%。
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十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累计投资42.37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2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廉租住房25.6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3.46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438户。
优环境,行政服务效能取得新突破。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不断加强,执行力和落实力有效提高,依法行政持续推进,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522项减少到101项,办理时限从19.24个工作日压缩到7.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工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创造“安顺速度”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
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对上衔接汇报工作,细化落实相关工作责任。1至2月,安顺市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工业经济增长较快,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6亿元,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8.5%;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3亿元,同比增长27.62%;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亿元,同比增长50.5%。预计一季度将实现“开门红”。
努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跨越发展。凡是国发2号文件提到的涉及安顺的项目,就坚定不移地抓好对接落实,与省里合力向国家、向大财团、向大银行攻关。把扩大投资规模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实施、政银企合作及直接融资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亿元,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未来5年,将重点发展航天航空、特种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特色轻工、IT产业和商贸物流等相关项目。
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实现跨越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以招商引项目,以项目增投资,以投资推跨越。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能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库规模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
努力在产业发展上实现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考虑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将“快”和“好”、“赶”和“转”有机结合、统筹协调。积极借助省经信委帮助安顺工业提速发展的契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增强融资能力,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生产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工业产能,迅速做大工业增量。用工业化理念组织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精典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将旅游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泸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成德绵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间接经济腹地包括滇北、黔北以及陕甘藏青等几个西部省区的部分地区。泸州集装箱运输货物中90%以上是来自成渝经济带的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眉山等地。泸州港作为长江上游主要港口的地位已得到初步确立,随着腹地集疏运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泸州港辐射范围将逐步延伸。川南地区的内江和自贡则可以更加丰富和完善泸州港的功能和机制,对泸州港是好事。成都经济区是泸州港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撑。
从交通区位看,泸州港是四川通江达海的门户,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国家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线在泸州交汇,泸州将是西部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最为便捷的通道。“十二五”期间,长江航道局规划把泸州航道等级提升为二级,“黄金水道”将更显黄金价值。
现为中西部重要能源基地
攀枝花境内矿产资源富甲天下,水能资源高度富集,气候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等称号,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00.8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6元、居全省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38元、居全省第三位,城镇化率63.43%、居全省第二位,工业化率72.03%、居全省第一位。
三举措发挥“龙尾”作用
攀西―六盘水地区位于川、滇、黔接壤地带,是我国战略矿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据初步统计,该片区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6%,煤炭资源储量超过1500亿吨,铁矿储量100亿吨以上,磷矿、煤层气、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素有“西南金三角”之美誉,是得天独厚的“聚宝盆”。2012年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统筹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建设,强化资源集约开发和循环利用”,这是国家首次提出攀西―六盘水经济区概念。国家发改委已于2013年上半年重新启动了《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意味着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将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必将为该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攀西―六盘水地区各市州拥有相同的发展特征,具有相近的发展目标、相似的发展重点,面临相关的困难,存在相通的问题。攀枝花将全力推动攀西―六盘水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成为国内资源富集区科学、集约开发利用资源的典范。
构建一个综合协调机制。主动向国家汇报沟通,建立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领导机制。一是构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工信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与各省委、省政府、市州党委、政府共同参与的国家层面的综合协调领导机制,定期召开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工作推进协调会,帮助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二是构建由各省委、省政府牵头,省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国土厅、住建厅、交通厅、科技厅等厅委、市州党委、政府共同参与的省级层面的综合协调领导机制,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重要工作,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实施目标责任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编制形成一套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的规划体系。以原国家计委于1990年批复的《关于攀西―六盘水地区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为基础,按照国务院统筹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域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整合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云南桥头堡建设等政策机遇,进一步科学制定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规划,配套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各项专规,做到多规统筹、多规衔接、多规合一。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化互动”和“四大战略”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上半年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总体上呈现了平稳发展态势。今年1-6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27.9%,;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6亿元,同比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13.4%。
(一)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强力推进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喜获丰收。今年全县13.8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508公斤,总产达7.0256万吨,小麦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吨粮田示范方工程稳步推进,建立了西梁二庄、后大河套、谢里庄三个玉米创高产示范大方。棉麦双丰工程快速推进,建立了西梁二庄、后大河套棉麦套作示范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先后有百卉生态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恒福源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我县现代农业园区。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强县步伐加快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严峻形势,积极开展企业帮扶、争跑订单、银企对接、品牌创建等多项帮扶活动。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5.3亿元,同比增长31.85%,实现增加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20.8%。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加大,上半年,引导企业积极对上申报技改、节能、产业调整等各类专项资金,合众纺织公司纤维混纺高品质纱生产线技术改造等5个项目共争取到位资金1104万元,我县工业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建设顺利推进
上半年,汽车专业市场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已经启动。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招商工作,新长途客运站、集中供热、供气等一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四星级宾馆建设、城东木材市场等项目正在完善前期手续。大力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成6家农家店,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1-6月份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1.07亿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13.4%,商贸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增长后劲显著增强
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效”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六个一”、县级领导分包、三级捆绑、重点项目联席会议、项目联审预审、副科级干部脱岗帮办、定期观摩拉练等推进机制,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我县列入2014年省重点项目两个,其中,总投资26亿元的垣泰石材加工有限公司石材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总投资25亿元的亚奇管业有限公司管材生产项目,已完成投资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5%。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我县列入2014年市200项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88.62亿元,1—6月份,奎鹏公司交通设施材料等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1%。其它在建项目情况。合众纺织公司退城进郊、邯纺海洋十万锭复合混纺纱线、首鼎天运环保WLT脱硫设备生产等17个项目进展顺利。谋划项目进展情况。1—6月份,我县完成谋划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3个项目完成立项审批,开工项目13个。
(五)双争一引工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
1—6月份,全县共争取上级资金42162万元,占年度任务的53.5%。其中,政策内资金30797万元,占到位资金的73%;政策外资金11365万元,占到位资金的27%。针对雨水管网、集中供热等项目,组织开展了“双争一引”突击对接活动。预计,可争取资金1.5亿元。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县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0余次,签约了总投资15亿元的18个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城魅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实施了建设街南延、迎宾街北延、育新街南延、新城东路改造、东区幼儿园、市民中心、法院办公楼、宣传文化中心、东区植物园等51项新型城镇化工程,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社会保障扎实推进。上半年我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50人,完成年任务的59%;失业人员再就业265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8100人,劳务输出2800人;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1900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54.6万元。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169人次47.11万元。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重度残疾等群体共计10592人进行新农合资助,资助金63.55万元。今年我县农合参合率为历年新高,参合率达99.59%。上半年,共向参合农民补偿25.37万人次,补偿3717.41万元。教育硬件建设跃上新台阶。总投资1.5亿元的教育园区项目已基本完工,秋季可投入使用,东区幼儿园项目正在完善前期,推进顺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小、工业企业承受能力弱、战略支撑性重大产业项目少、商贸经济发展不活跃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三化互动”和“四大战略”工作重点,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下半年工作任务及推进措施
下半年,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确保全年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积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打好重点项目攻坚战。加快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开工项目攻坚。加快“春季集中开工”13个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推进邯纺海洋、首鼎天运、合众纺织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部分投产;二是抓在建项目攻坚。强力推进9个省市重点和2014年续建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三是抓谋划项目攻坚。围绕培育壮大棉纺、钢后加工、石材加工、自行车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盯紧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畜禽饲料及动物饲料油生产等项目,争取尽快落地开工。做好全市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筹备。一是抓好年底集中观摩。筛选出投资规模大,产业代表性强,形象进度好的项目,倒逼项目进度,全力推进;二是抓好省、市重点项目申报。针对下半年开展的2014年省、市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项目手续前期办理,确保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
(二)浓厚“双争一引”和招商引资工作氛围,再掀引项目、争资金新。一是顺势而为抓好“双争一引”。盯紧盯死已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重点盯紧城区雨水管网工程、集中供热工程等一批列入计划项目,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积极申报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平时加强与省市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密切关注2014年中央资金投资动向,引导各相关部门包装、申报一批项目,适时上报争列2014年投资计划。及时有效开展对接活动。利用中秋、春节有利时机,适时安排赴省进京开展“双争一引”突击对接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资金8亿元以上。二是凝神聚力抓好招商引资。一要强化“三个创新”,创建一支创新型专业招商队伍、创新以商招商方式、创新驻点招商方式。二要突出三大产业园招商。下半年重点围绕打造棉纺服装产业园、石材产业园和自行车产业园,搞好招商对接。三要力争高限完成招商目标。力争下半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个数20个以上,全县引进县外资金20亿元以上。
(三)强化经济监测预测,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下半年要开展2-3次银企对接活动,力争全年帮助企业融资2亿元以上。二是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龙兴纺织公司精梳纱、合众纺织公司退城进郊升级改造等棉纺企业的技改升级项目要强化帮扶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淘汰落后纺纱设备,增上先进纺织技术装备,促进我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做好技改项目资金争跑。下半年重点推进奎鹏交通设施有限公司高速护栏板及立柱生产等20个技改项目,积极为企业做好申报争跑等各项服务,力争全年争跑资金1500万元以上。四是抓好规上企业入统。全面摸清垣泰石材、邯纺海洋、首鼎天运等一批企业建设及生产情况,协调指导企业完善有关手续,争取年内新增入统规上企业1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产值“双增加”。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针对实际,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而提出的两大战略。在今年月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深刻地指出“我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是造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已经成为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的一大焦点。……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最重要的载体和支撑。”年,我州的城镇化率为27.1%,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5百分点;今年我州城镇化率约为29%,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造成了城镇化严重滞后,反之,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实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矛盾,使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集约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从我州的情况来看,我州城镇化率仍很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根本途径。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加快我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和省相继对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我州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州城镇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我州城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城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年,全国、全省和我州城乡收入比为3.2:1、4.4:1和4.5:1,到年,分别为3.3:1、4.3:1和5.1:1,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我州属喀斯特岩溶地区,不少农村群众还居住在深山区和石山区,地处边远,居住分散,难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水平。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从我州的情况来看,尽管这几年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基础薄弱,城镇化存在和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规模水平很低,城镇体系不完善。在全州1.6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县级市1座,县城7个,建制镇65个,城市和建制镇仅占乡镇总数的0.77%和58%,城镇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46个。中心城市规模小,对州域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有限。二是城镇的产业带动和综合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城镇经济总量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期欠帐,难以承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城镇规划严重滞后和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规划覆盖率为68%,低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不到50%。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方法落后,脏、乱、差,两违清理整治任务艰巨,农村村庄整治任务更艰巨。
我州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全省、包括周边地区相比都存在相当差距,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城镇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严重不足。州委、州政府初步考虑,“十二五”时期,要坚持阶段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确保全州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2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18万人以上、力争达到1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力争达到40%;到2020年,全州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初步实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适应。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具有特色城镇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中心,加快市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商贸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和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按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进行规划建设市。二是强化支撑,形成兴兴安贞城市经济圈,加快推进兴仁、安龙、贞丰“撤县建市”步伐,推动顶效开发区融入城市建设圈并作为全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三是统筹兼顾,推动晴普、册望两个片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四个县城建设,力争县城规模扩大至5万人以上。四是多点突破,积极促进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以马岭、威舍、万屯、龙广、德卧、者相、大厂、鲁布格、巧马等交通条件好、产业聚集力强的中心镇为重点,建成一批四级明星城镇,以乌沙、屯脚、雨樟、巴铃、楼下、巴结等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一批五级重点小城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展“边缘区域”的各类小城镇。以城镇带、城镇群建设为突破点,逐步推进向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迈进,着力沿汕昆、晴兴、惠兴、望安等的城镇带,推进顶效、马岭、郑屯、万屯、和德卧、龙广、新桥城镇群加快发展。
(二)抓好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目标是:年底以前,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年底以前完成乡规划全覆盖,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近期规划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将城乡规划调控和管治范围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拓展到整个城乡空间。基本建立从区域到城市、从农村到小城镇、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善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期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紧完成、等重点城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别是随着外部交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形势的新变化,要着眼于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各类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作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充分研究县(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发展定位、城镇等级规模、发展空间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集聚,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设施,推进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管制和协调,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积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全面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旧城改造地区、城乡结合部、历史街区、近期建设地区、储备土地等要优先覆盖。各县市要认真执行《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州府发〔〕13号),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供应上,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规划和建设部门出具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用地性质等关键技术指标管制的,不得上报审批供地。三是加快推进村级规划成果的利用。我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已于年12月基本完成了1068个村、51个社区的规划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州新农村建设绘就了蓝图。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规划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农村各项建设。要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强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农村所有建设都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来办。要切实做到用地必有规划、建设必有规划,充分发挥村级规划对农村资源配置、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村庄建设等的引导、调控作用。
(三)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更不是简单的县变市、乡变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所以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努力实现以城促市、以业兴城的良性互动。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城镇构建框架、扩张规模和完善功能的经济基础。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我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抓好园区建设,抓好项目推进,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继续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要求的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镇就业、聚集城镇人口。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科技、信息、房地产等为重点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四)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基础,市场推动是根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目前制约我州城镇加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发挥好经营城镇的资金引导作用,使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的各级政府负担沉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不断加快我州的城镇化进程。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逐步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各县市政府要将财力主要投向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引导性资金上,以缓减财政压力;要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要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问题,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有序推进撤乡建镇、县城所在地镇改街道和村改社区工作,打破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推进制度创新。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建资金筹措机制,采取灵活手段,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用气等公用设施建设。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建设。
(五)抓好城镇科学管理。城镇管理与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两翼。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推进城镇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吸收其它优秀城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使要素流动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要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本上克服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城镇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要抓难点,继续做好城乡规划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州政府已成立了州“两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政府办公室设立成立了全州两违清理整治办公室,负责督促和指导“两违”清理工作,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项工作,要继续强化责任,形成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态度坚决,力度加大,措施加强,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抓基层,加强以社区、居民区为基础的城镇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关键,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州、县要及时成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城镇化工作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城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定期不定期听取关于城镇化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街道)也要尽快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扎实推进城镇化工作,做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发展。
以党的十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省和谐城乡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爱岗敬业、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执法宗旨,牢固树立“亲情执法、热情服务”的执法理念,积极倡导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和谐执法年”活动,牢固树立亲民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彻底消除城管执法工作中的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实现执法效能和市民满意度“双提升”,建立和推行“亲情.帮扶.执法”的新型城管执法模式,努力打造文明和谐城管执法新品牌。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组织所有执法人员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化解执法矛盾的能力。
(二)建章立制,规范约束执法行为。修订完善《文明和谐执法基本标准》,认真落实《文明和谐执法基本标准的语言肢体动作要求》,熟练掌握和使用规范化语言,严格执法人员敬礼、亮证等执法程序,锻炼养成和谐、文明、规范的执法语言和行为习惯。
(三)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升执法效能。一是强化内部监督。把文明和谐执法工作列为专项考核内容,重点对岗位工作时间、履行职责效率、处置违章违法效能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坚持实行日督查、周检查、月考核、季公布、年总评,对日常的考核成绩进行逐月累加,结果作为年底评先选优的依据。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制定《执法局关于聘请城管执法监督员的实施意见》,通过社会监督员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文明和谐执法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加强与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建立起与新闻媒体的互动机制。邀请有关媒体定期参与日常执法行动,对重大专项执法行动全程跟踪,真实客观报道执法全过程,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四是认真落实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结合市领导批示件及行风热线、12345市长公开电话、建委12319投诉电话等渠道,跟踪督办举报投诉问题的处理,提高处置效率。对敷衍塞责、处理不及时、落实不到位、工作效率低、造成多次举报的,严格依照规定追究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矛盾激化、群体上访的,给予严肃处分。
(四)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亲情+帮扶+执法”的城管执法品牌。亲情,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爱民为民,在思想上把群众当亲人,贴近群众、贴心服务,在执法工作中做到换位思考,文明执法,是活动的主线。帮扶,就是对能自觉遵守城管法律法规、支持配合执法工作、身体残疾或家庭生活困难的业户进行引导、规范,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是活动的体现。执法,就是坚持“劝导、警告、处罚”的三次处罚原则,即对第一次违规者劝导,对第二次违规者警告,对第三次违规者依法予以罚款、没收等行政处罚,是活动的底线。具体操作:
1、调查摸底。以每名队员的执法区域为单元,对辖区内从事室外经营活动的摊主、临街小门市经营业主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填录《室外经营业户基本情况统计表》和《临街门市经营业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2、建立台账。各执法大队对每名队员摸底情况进行集中汇总、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每名队员要了解详实的基础资料,做到耳熟能详。
3、确定帮扶对象。主要从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家庭负担重、因病致贫、生活困难、身体残疾、下岗职工等困难业户中确定。
4、帮扶方式。(1)经济救助;(2)摊位异地安置;(3)联系再就业;(4)在节假日促销、庆典、清仓等占道审批时减免相关费用;(5)联系公共信息栏和电子信息屏广告,协调产权单位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月11日―2月20日)
召开“和谐执法年”活动动员会议,进行全员发动、全面部署。各科室、执法大队结合活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启动宣传报道程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集中学习阶段(2月21日―2月28日)
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罚款处罚标准》、《文明和谐执法基本标准》和《文明和谐执法基本标准的语言肢体动作要求》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举办文明和谐执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法律辅导、执法服务标兵宣讲活动。要通过写体会、谈心得、知识竞赛、模拟执法演练、法规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执法人员都能转变思想、转化角色,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用爱心去管理城市,服务百姓。
(三)全面实施阶段(3月1日―11月30日)
每季度末(3月、6月、9月、11月)全局要组织一次对整治流动摊点、规范临街店铺经营的观摩,中队出点、大队观面,相互之间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措施,推动活动有序开展。对典型执法现场、重大执法行动邀请城管执法监督员、各新闻媒体参与执法活动,全程监督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一是各大队、机关各科室进行总结自行验收,之后由局党委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考核验收。
二是局党委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对“和谐执法年”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选和表彰“和谐执法标兵”。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和谐执法年”活动,是落实全市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在文明和谐执法上创新突破的重要举措,对于改进执法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高素质城管队伍、提升执法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推动城管执法事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把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位于省南部,区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总面积394万公顷,总人口900万,常住人口850万,下辖19个县(市、区)。有山地面积304万公顷,适宜种果面积30多万公顷。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处人杰地灵的省县,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现辖内营业部1个,信用社12个,分社9个,精品网点1个,在职职工194人。截止2012年6月末,该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7亿元,占全县金融同业存款总量的37.3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占全县金融同业贷款总量的28.53%;全辖农业贷款余额10.1亿元,占全区金融同业农业贷款的85%。
二、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给力苏区经济振兴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该社抓住大好历史机遇,采取多种信贷支持措施,赢得了当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一是将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惠及更多的下岗人员,通过加强联动、提升额度、扩大范围、开辟绿色通等举措,纵深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近两年来,全县农信社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先后支持户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创业之路,2011年底,余额达到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万元,增幅%。
二是以支持农民群众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和加工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支持农民新村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支持广大农民改造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信贷投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杠杆引导作用,2011年累放农户抵、质押贷款亿元,余额达到,较年初净增万元,主要用于满足农户生产经营、消费、新农村建房、购房等资金需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是大力推进关爱农村妇女创业的惠民工程,创新小额农贷模式,采取“整村推进、联合调查、评级授信、发证放款”,做好推广妇女创业贷款工作。至目前,全县农信社共建立农村妇女经济档案万份,对1万户农村妇女进行了授信,授信金额达亿元,贷款余额达亿元。
四是支持农村党员发家致富。为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锋模范作用,推出了财政贴息的农村党员创业贷款,重点扶持由党员领办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员营销大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至2012年7月底,累计发放党员创业贴息贷款户万元,贴息金额约万元,带动户农户创业增收。
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克服中小企业抵物不足困难,通过共同体、联保、库存产品、原材料质押等方式,积极灵活授信,帮扶小微企业获得了生机转型发展为龙头企业。近两年来,全县农信社共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亿,扶持县域龙头企业家。
目前,农信社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被誉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人民自已的银行。在支持苏区经济、“三农”发展上发挥了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牢固树立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曾多次被授予“县支农先进集体”、“县扶持个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⒈县域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能力存在矛盾
县域资金需求非常巨大,并呈旺盛化趋势。一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新办企业的投资建设、后续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启动和运营资金。二是个人创业资金需求日趋旺盛。高度的城镇化必然意味着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也意味着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将以创业实现就业,资金需求自然日益旺盛。三是“三农”资金需求呈积聚大额化态势,并将焕发新的生机。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资金需求都是小额需求,农户通过自身积累、自筹资金等渠道就可以解决。
2、金融生态环境尚需改善,农信社贷款风险较大
由于信用缺失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县域金融主力农信社发挥信贷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功效。部分贷户在农信社获得贷款后,故意拖欠,给广大客户形成逆向示范,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
农信社作为支农主力军,长期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支农任务。因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弱,且涉农贷款多是信用贷款,缺乏担保,一旦农业受灾、农作物减产或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收,还贷能力减弱。农业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也就直接转化成农信社的贷款风险。
4、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仍然较为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仍主要定位于传统农户、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然而现实的县域金融市场已经发生深刻改变,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其他银行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以迎合大众需求口味的情况下,农信社传统的存、贷、汇显然已不合时局。品种太少且受贷款授信额度的限制,自然难以完全满足县域内的有效贷款需求。
5、贷款担保机制严重制约农信社金融服务
目前,农民普遍缺乏可供担保的抵、质押物。农民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因缺乏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没有得到改革,农民对土地没有自主的抵质押处置权,致使农民的不动产变观困难,无法进入担保抵质押范围。农民即使通过其他途径勉强找到抵质押物,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质押合同,分别到国土、房管、工商、林业等相关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
四、进一步支持苏区经济振兴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资金组织,全力满足信贷资金需求
积极争取地方党政在财政存款资金匹配上的倾斜。积极向地方党政汇报,密切银政关系。客观反映农信社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突出贡献,以及改革发展新时期农信社的崭新面貌,最大程度获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同时积极呼吁政府按照各金融机构上年度的支持县域资金投放占比匹配下一年度各种财政资金,有效补充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的信贷资金,以避免财政资金被其他商业银行抽逃出县域的金融抑制现象发生。同时,主动出击加强营销,强化基础工作,全力壮大资金规模。加强对广大中小客户的吸引。推行优质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品牌塑造,将农信社打造成县域内的金融服务专家、最可信赖的银行。
2、开发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金融市场发展需求
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担保、抵押、质押新方式,以求最大效能地支持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解决融资难题。积极研发推出代客理财、手机银行等新的基础性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广大金融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加强自身硬件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进一步加大网上银行、ATM机、自动存取款机等高科技设施的推广,加强系统网络建设,加快手机银行、理财等新兴金融工具和产品的研发推出,进一步畅通和丰富结算渠道,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点。同时,合理布设金融网点,贴近社区居民与乡村农民,把信用社真正办成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1、技术问题
(1)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工人们没有良好的施工环境,连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能全怪企业,毕竟也有工作人员的问题,没有对文明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搭设脚手架不规范
在某些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脚手板没有满铺工作区或脚手板上的东西比较多、材质比较差从而形成不够牢密的工作网;建筑结构与架体拉撑点受力并不符合国家规范;架体内封闭绝大部分防护也不准确安放或是不符合规范;存在的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卸载架体或卸载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去执行的苦果,这些设备严重关切到工人们的安全。
2、施工管理问题
(1)人员的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只追求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施工员工都是短时间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难度、特点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机械地工作;这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往往是由于一些有社会关系而无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身兼多职的监理工程师。
(2)资料收集的混乱
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这样不仅是对土木人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不负责。
(3)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很大比例,机械的运用反而很少,这样下去,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新型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应用范围小。
二、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的准备
由于建筑项目的主要管理者是: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做到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练的人员核查,身份、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用这些标准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工程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2)技术、材料准备
技术方面,分配好技术工作,查看好设计图纸,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前提下,检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法人代表,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材料方面,各个部门之间协商解决好施工材料的准备购买问题,争取买到的材料和设计中的材料尽量相同。要制定详细的购买列单,减少购买中出现的漏买;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避免材料在没有使用前就遭到损坏。
2、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得当
(1)进度控制
做好进度计划,把进度计划详细到每一日、每一周。前提是施工进度和现实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随性而为,必要的时候,要及时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照规定时间完成。
(2)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管理时,可以根据质量的目标要求编制质量计划,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遵守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的统一标准进行操作,对于工程质量的检查等制度更要要严格的遵守,保证材料和工程的质量。
(3)成本控制
坚定不移贯彻“工业强区”战略,充分发挥“四区”优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行政新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加快发展扩总量和转型发展提质量为核心,深化推进“2+n”产业体系构建,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之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重点
2014年工作重点是用心做好“四抓两强”工作,即:抓项目、抓产业、抓企业、抓园区、强管理、强服务。
(一)、凝心聚力抓项目
2014年,要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工业工作的生命线之一,团结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工作:围绕西部牛仔园、福辉产业园、装备制造园、新材料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项目30个以上,新开工智能物流柜等项目20个以上,推动宏图伟业建材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国美机械、耀业机械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鹤鸣农机等16个以上项目实现达产。协助招商部门抓好工业项目招商工作,重点突出以商招商和沿产业链招商。
(二)重心突出抓产业
继续深化“2+n”产业体系的构建,以装备制造和轻纺两大产业为重心,培育和招引龙头项目,快速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沿链聚集,整合全区土地、资金、项目等各方面资源全力支持两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力争主导产业占比再提高5%以上。推动新型建材、现代包装、能源及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同时,争取新材料产业取得较大突破。
(三)潜心经营抓企业
企业是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细胞,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分类指导,全年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户,过5亿元的企业4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户,新增小微企业150户。要督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发展,引导一部分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培育省、市级技术中心1个,加快培育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完成20个技改扩能项目,力争获得中省市扶持资金1500万元以上。
(四)尽心竭力抓园区
按照“产城一体、创新驱动、特色突出、绿色低碳”理念,坚持工业在园区“集聚、集群、集中”发展,完善规划,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生产配套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全年新拓展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6月底前完成3.5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5亿元,实现产值280亿元,税收增长30%以上,外贸出口有较大增长。
(五)齐心协力强管理
要开展好对上级单位、政府平行部门、工业相关单位、企业的汇报、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加强对工业及企业的管理。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及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强化对水电气煤等生产要素的调度和协调力度。要强化工业经济数据监测、调度和指导,做到详实准确。要突出抓好无线电安全保障,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要加强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指导。要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运行效益。要建立诚信、互助、共赢的企业间关系,实施企业责任示范工程,打造一批“五好”责任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
(六)真心实意强服务
要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为宗旨,真心实意加强服务,打造优质的软硬环境。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行政效能。要坚决践行招商承诺,实行授权行政审批与“一站式”审批相结合,升级“保姆式”服务为“参谋式”服务。要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题召开招聘大会。要创新银政企沟通模式,发挥园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创新园区建设和企业经营融资模式,新增贷款超过5亿元以上。要加强对现代物流、咨询服务等生产企业的扶持、引导,配套医院、银行等生活设施。要加强工业系统党建工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xx年1-11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现象”。 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20xx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 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 兴市场。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商品由一般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的转变,把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扩大出口的突破口,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四) 、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重组 形成有规模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