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3 05:19: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数学公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数学公式

篇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可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很多学生认为公式的学习非常简单,却经常出现种种问题:公式原形记不住、变形认不出,所蕴含的细节也没注意等。因此,学生要想准确地掌握公式,就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公式的产生背景。初中数学公式多,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大体说来有三类:第一,简化计算。如乘方使重复的乘法运算得以简化,这类公式有: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第二,现实需要。如数开方开不尽时,就产生了无理数,从而有了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法则,解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勾股定理等。这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揭示规律。弄清公式产生的原因,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可更好地促进公式学习,有助于公式理解。

一、初次学习的着力点

1.重视公式名称,分析已知和结论

公式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是数学命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每个数学公式都含有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都反映了数学对象的属性间的关系,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由此,学习公式应从明确公式名称、已知和结论开始。

2.分析掌握公式中每个字母的意义

以勾股定理的公式为例:a2+b2=c2,要弄清公式中a、b、c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中a为∠A所对的直角边,b为∠B所对的直角边,c为直角∠C所对的斜边,则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公式具有抽象性,其中每个字母的取值也因条件限制而不同,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字母的含义,才能达到正确运用公式的目的。

3.对比、类比学习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需充分利用学生头脑里原有的数学知识,结合他们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认知特点,促使学生个体原有数学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的学习内容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对比和类比,对照知识点间的相同或不同,可建立起知识间本质、内在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双向分析公式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最难掌握的两个公式,一个是完全平方公式,另一个是平方差公式。

每位教师都重复过很多遍,但仍有学生到了初三还因这两个公式犯错。初次接触这两个公式,教师会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但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忽略一个问题:双向学习公式,如完全平方公式,在初学阶段是将两项和或差平方后展开,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讲解;后面学习分解因式和配方时,需把有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三项合成两项和或差的平方,教师又当成新公式讲解,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学习公式之初,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等号左边到右边观察理解公式,更重要的是从右边到左边体会公式的应用。通过一个小小的公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辩证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5.公式与图形相结合

学习几何部分的公式时,只学公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图形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利用图形记忆公式,有利于培养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图形对于处理几何类公式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将这种意识教给学生,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次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公式的学习不会因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理论高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完善,对公式的掌握也可在运用阶段得以检验和继续完善。

1.总结考查某个公式题目的特征

不搞题海战术就要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做了一定量考查某个公式的习题后,要归纳这类习题的共同特征、提示性的语言等。只有经过这样的积累和提升,才能达到对公式的准确运用。

2.通过不会的题目反思所考查的公式

除了要对顺利做出的题目积累成功的经验,还要重视不会做的题目,积累失败的教训。要认真分析题目以何种方式考查公式,思考隐晦的条件是如何与所学公式联系起来的,通过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提示性信息,结合学习公式时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寻找共同点,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要多次思考,重复练习,强化不熟悉的思维方式。

3.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改变题目条件,尝试出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07-02

数学始终是大部分同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也是一样,很多学生对数学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一旦掌握好了就能成为学生提高总体成绩的法宝;"恨"的是别人会而我不会。数学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必修课程,对同学们的顺利发展非常重要,初中数学不仅要求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若基础打好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就会更加顺利,但若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那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就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也是任重道远,要学好初中数学,我们首先就得掌握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是学习初中数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数学公式支撑起了整个数学课程的构架。据粗略统计,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中公式就有150多条,相比于小学数学的简单数学公式,初中数学公式在难度和量上都有一个质的提升,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将浅论初中数学基本公式的学习,希望可以助学生一臂之力,学好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1.掌握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一般情况下学习数学公式都是直接记住就可以了,学生不会问为什么,老师也不会讲解原因,只是大家都在潜意识里默认: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真理。因此就导致了学生死记硬背,糊里糊涂,老师"假设"学生懂得,互不沟通,互相"误会"。学生对定理的推导知之不明,直接导致记忆困难,间接地也就是不会运用,即使背过也是纸上谈兵。要做到公式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就必须把公式掌握透彻。

首先,公式的最表象内容就是符号表达。由于数学公式繁多,数学符号也是多种多样,很多同学分不清所以然,就容易导致出错,其实,每个公式都是要表达一种意思的,其符号的表达也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比如sin、cos、tan、cot等分别表示的是正弦、余弦、正切、余切,这些符号都是有出处的,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即使最简单的三角形边长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范的,如最长的边一定用c表示等等。记住繁杂的符号是记住公式的第一步,只要同学们稍微用心区别就能把握住这些符号标志,这是学好公式也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其次,掌握好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课本中的公式是直接给出的,没有详细的推导过程,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讲解,要让学生了解公式的出处,这样既可以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用效率。比如,学生都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公式定理,当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

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2.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本文不具体详解)。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就得到方程的根。详细的讲解能够让人一目了然,这样同学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运用起来也就会比较灵活。

2.学一个掌握一个,切忌今日学今日忘

我们有句话叫:今日事,今日毕。学习也是这样,今天学习的东西就要在今天充分理解掌握,不至于到最后堆积成山,困难重重,不知从何处入手。每天学习的内容及时记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还有一定的印象,课下复习巩固难度并不是很大。初中生学习能力快,但遗忘速度也很快,一旦耽搁下来,若没有人辅导就很难取得突破。初中阶段是每天必上数学课的,对于每天学习的知识,学生要尽量在课堂上把握本节课的定理公式,课下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才能扎实掌握。

首先,学习新定理时要保持高度集中。由于数学有一定的难度,而老师讲课之时也要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不可能一一指导,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能跟得上课堂进度,才能得心应手。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抓住课堂的重点,也要时刻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学习定理公式的时候。

篇3

二、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八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九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十章:数据的代表;

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二章:分解因式。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9)、(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非常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知识。同时要补差补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分析,发现这一级的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掌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熟练掌握分式运算。知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中位数、众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本章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平行线、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一些性质,主要内容是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是初一的整式的乘法的一个延续,主要内容有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学好本章的运算性质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本章难点是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和相互的转化,重点是乘法公式。

第三章《分式》是在学习整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分式运算、分式的化简,这部分内容对以后的方程、函数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中位数、众数,为以后学习统计初步打下了基础。

第五章《实数》主要内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是勾股定理,难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这又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内容就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为以后的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探究条件。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篇4

教育实践学明确,教学实践不是固定、静止的既定活动,而是运动、变化的多变过程.教与学的实施对象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时刻不停地实施着个体活动或集体合作活动.苏科版初中数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主体的能动特性,为他们创建实践的充足“时机”,同时,也要让教者活动起来,更好指点和助推学习探知.但传统教学活动下,出现“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过分放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数学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学习对象在从属位置,静止状态;另一方面片面展示主体地位,整个课堂全部由学生来充当,自己来实践,教师“甩手掌柜”,不闻不问.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互动、积极配合、互助协作.因此,教师预设课堂教学整个进程时,要将教师“教”和学生“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双向性,并且在教学内容生成时,教师应采用双边互动、谈话交流、讨论辨析等一些具有双向特点的活动形式,在师生的深刻互动、真诚沟通、深切探讨之中,教者和学生真正的互动、沟通、活动起来.

二、提供主体探究实践载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探起来”

初中阶段的学生展现出主动探索的先天优势,对自然界或社会上的事物或现象,好奇心较强,探究欲也较强.而课堂是师生各自劳动探究的“主战场”,也是师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阶梯”.笔者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展现初中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获得动手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机遇.但有少部分初中生习惯于“拿来主义”,不愿动手,不想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向初中生讲解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用鼓励、肯定的教学语言,提振初中生动手探究的“士气”.同时,教者讲解数学内容要义,传授练习案例捷达方法,要积极的为他们创建“探起来”的时机,提供他们探究实践的平台,指导他们进行有效深入的操作活动,逐步探索和获取要义内容,明晰解决问题方法.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新知讲解时,教师采用实验演示法进行教学活动,先让初中生阅读教材新知内容,让初中生对新知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组织初中生运用透明纸板、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笔等实验器材,和教者一起动手画出一模一样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图形,接着,教者向他们提出,分别在画好的图形以此作出它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所对应的角的平分线以及底边上的垂线.学生根据教师的作图要求,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让他们将三个纸板上的图形进行重叠和重合,组织他们进行观察活动,他们发现重叠起来的三个画板中的图形的中线、平分线以及垂线重叠起来.这样,初中生就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内容有了更为深刻、明晰的认知和掌握,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的活动时机.值得注意的是,习题课,是数学课堂的常见讲授类型之一,教师应该在其讲授过程中,提供他们深入动手、深刻分析的学习时机,让他们得到感知习题内容、解析数学习题的实践机会,以此锻炼和提升探究技能.

三、重视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让学生深刻研析“思起来”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要手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群体在问题策略探析时,在学习活动辨析时,都需要深刻思考、深入判断、深切研析等.众所周知,初中生思维活动具有惰性、思维深度不够、思维能力不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深入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数学学科内在特性的发挥,采用探究性、讨论式、合作性、评价性等教学方法,组织初中生有序深入思考,推进初中生思维进程.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丰富内涵及深刻关联以及数学习题形式内涵方面的发散特性、丰富特性,组织初中生深入细致思维辨析,判断推导.如“凌云机械厂李师傅和王师傅共同生产一批零件,在生产过程中两位师傅都改变了工作效率,完成这批零件两位师傅共用了6天时间,如果现在李师傅和王师傅生产的个数y和时间x之间函数图象分别是OA-AB,OC-CD,试求出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每天生产的机器台数.”习题讲解中,初中生在探究推导思维活动中,得到其解题思路是:“改变前生产的总台数与加工时间的商,就是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前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学习题发散特性,进行变式训练,设置出问题条件不变,解题要求分别为“求王师傅改变效率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等一题多问案例,组织他们思考分析解决方法,初中生思考认为:“根据对原例题及所呈现图象内容的分析,可见该问题解题关键是,题意要与图形进行结合,采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找寻存在等量关系,从而求出函数关系式”.教者让其他学生在此解析内容,进行思考辨析,从而对这一类型案例的捷达方法路数有更为科学和深刻的掌握.

篇5

该模式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想”、“多练”,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规律,自己探讨解题的教学方法。它的课堂结构是:出示尝试题材―学生自学―尝试教学―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索解题方法,教师再进行讲解。

运用“尝试成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新课程数学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教学目的,更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这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积极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努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一个互动过程。师生均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换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才敢于去发现、去思考,学生的尝试意识就会更强烈,尝试的思路也会更宽广。

同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将学生作为一个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师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能说明的道理,能解决的问题,能发现的规律,都要尽量让学生先看、先说、先讨论、先探索。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能抓住知识的深化点、转移点或疑难点进行点、拨、导。

三、重视教学目的,突出教学目标

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为教学活动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这些教学目标只供教师使用,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常常被糊里糊涂地牵着鼻子走,课堂上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先行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致力寻求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具体的教学目标适时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方面思考、怎么思考。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鼓励合作交流,体验探索乐趣

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平等地参与,每个学生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假设、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了质疑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帮助他人的喜悦;中等生则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例如在上例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学习时,先让学生观察例3、例4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复习加减消元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练习、讨论,从而发现要解答例5就必须把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适当变形成绝对值相等后才能加减消元。这样,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6

在这一年中,我按照工作室计划的具体要求认真地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深入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我仔细研读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做了详细笔记,心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很明确,方向也很清楚,为工作的落实打好了基础。

2、。经常观看各个学科优秀课堂教学视频,了解总结优秀课堂的方法特点,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研究。

3、阅读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章,从中获得启发与提升。

二、努力实践

1、积极承担区级课题《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研究》,并顺利结题。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完成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论文。勇于承担学校对外公开课。

3、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以及学校的各项相关活动、培训,在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以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在培训活动中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得到了不断更新。

4、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向其他教师学习,在研讨活动中能就课堂教学、教材教法及教学实际问题进行切磋交流。从而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提升。

三、不断反思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认识到下面两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要努力追求的:

1、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完全学习的能力。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教师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老师的指导没落到实处,甚至是走形式。所以,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很有必要的。

2、做好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

一堂新课开始,我们可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四、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篇7

在当前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讨论中,大多集中在提高课堂效果方面。从目前有关教育文献中可知,很多老师紧密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从各个方面建立起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但仔细分析却发现,许多教学模式与当前初中教学环境不相适应。之所以这样讲,归因于:①中考压力仍然存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忽略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②诸多教学模式都侧重于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教学大可不必在此下工夫,那是更高阶段教学的任务。由此,客观确立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功能定位,便成为需要面对的课题。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初中数学解题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目标定位

需要明白,解题教学构成了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部分仍须支撑整个教学体系的建立。因此,如何界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这又是没有完成的任务。正因如此,许多教师在实施该项教学时往往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即通过“演算—得出答案—校对答案”等三段式来执行。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们不能说它不对,至少它没有达到解题教学的要求。

2.例题合理选择

通过实践,笔者指出,解题教学应主要在复习课中开展,这样可以形成集中、专注的优势。因此,如何围绕前面所学内容进行解题教学,则成为了该教学的另一困境。似乎这并不是个大问题,但从支撑整个教学体系来看,则意味着须完成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问题实际很大。笔者认为,这种困境的形成或许在于缺乏集体备课准备。

3.课堂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一项完整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封闭循环的教学链条基础上的。因此,如何评价解题教学的效果则显得十分重要,其不仅是一种总结,也是对现状不足的一种反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没有教学评价机制,而是这种机制过于单调,无法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契合。

以上三个方面的困境就为解题教学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切入点。

二、功能定位

所谓“功能”,可以理解为解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而作用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特质,也取决于它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应淡化解题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影响力,但应设专区给予集中开展。为此,可在复习课中强化解题教学形式。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巩固功能

首先从复习课教学本身来看,就在于对学生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因此,教师往往在小组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引入精讲环节,而精讲形式不仅可以采取画龙点睛,更可以通过有选择地进行解题教学来完成。正因如此,解题教学便自然获得了巩固功能的定位。那么如何有效承担起这种巩固功能呢。这需要在两个环节上下工夫:(1)例题的选择。例题的选择不应怪、偏、难,而是能与课本习题类似为好。(2)例题的讲解。正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在例题的讲解上应突出学生主导、教师评述的形式。

2.适应功能

这里的适应功能主要是指与现在的教学大环境相适应。尽管现在没有应试教育的提法,但在实施具体的初中教学时却无法摆脱应试这一路径。当然,这自然与现行中考制度和建立中学知名度有关。这里暂且不论是非,仅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则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的中考应试要求。就这一点来看,解题教学便又承担了适应功能。

以上两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就为下文的实践模式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实践模式

上文已经指出,应在复习课中集中完成解题教学。因此,以下也将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实践模式的构建。这里应注意,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解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例题的特点作分析:

例1:已知x2+xy=3,xy+y2=-2,求2x2-xy-3y2的值。

分析:若从已知中分别求出x、y的值,再进行代入,则繁琐易错。如在2x2-xy-3y2中添项构造出x2+xy、xy+y2而后整体代入,则省时、省事、正确率高。2x2-xy-3y2=2(x2+xy)-3(xy+y2)=2×3-3×(-2)=12。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总结某些题的常规解法,使学生对类似题目有“法”可循,但更应鼓励学生破除思维定势,大胆提出新见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

例2.解方程14.5-

分析:该题的常规解法,应先把分母化成整数再解。但根据5,0.3,0.6这三个数的特征,找出最简公分母,直接去分母求解就较为简捷。

这种解法放弃了分母为小数这一次要矛盾,而直接抓住了去分母这一主要矛盾。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总体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而在每一个细节上,不完全依赖于固定的模式,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认为,应淡化解题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影响力,但应设专区给予集中开展,可在复习课中强化解题教学形式。功能定位包括:巩固功能、适应功能。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

篇8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三、教学研究 .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4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篇9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概念课必须让学生侧重于理解,计算课侧重计算能力培养,应用题侧重于分析;复习课则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我在处理教材时都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选择合适的学法

我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节课学生听了会怎样,那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解决等。然后再来决定是讲授为主或是自学为主,那种不管一切一律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法,看似高明,其实有时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试问,如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对问题都不明白时,继续讨论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多数学生就会转向其它与课上无关的活题了吧。

尽量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

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91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搞好定理(公式)教学,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不能直接把定理(公式)的结论教给学生

要利用特例、借助实验、设计问题等各种手段,使学生自己通过动脑、动手,建立正确、清晰、深刻的印象,从中发现、猜想知识,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桌和自备的两根直铁丝进行实验,把两根直铁丝看作课桌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当把其中的一根平移到这个平面外时,这条直线和平面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能马上回答:“平行”,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发现”了定理。

二、尽量探求多种推证方法

有些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具有典型性,代表了一类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思想,同时有益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所以对定理(公式)的推证,既有利于学生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形成,又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如余弦定理的证明可利用解析法,即在已知的斜三角形上取一顶点的坐标原点,一边所在直线的坐标轴上建立直角坐标系,设三角形三边长和三角形在轴上顶点的坐标,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推得。这里再现了解析法这一重要的解题方法,用到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距离公式。通过推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巩固了解析法,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函数定义和距离公式。还可以在复平面内推证,即在复平面内利用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和向量的模来推证。在推出了定理(公式)的同时,学生复习了复平面、向量及其模的概念,复习了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三、分析

推出定理(公式)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使一些在内容或形式上相近或相似且易造成混淆的地方,通过分析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明辨是非,发现事物本质,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篇1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之前,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