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15 03:26: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篇1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财政部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按照分批分步的方式,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6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基本问题都做出了规定,是制定后续规范的基础与依据,该规范的出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后,我国又颁布了六个具体规范,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入手,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环节,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的控制思路。

以上规范自开始实施以来,从制度源头上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二)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三)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第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篇2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小企业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

企业的数量为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产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拟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与准则。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中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行为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规范和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状况与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利于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也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加客观规范。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拥有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资金、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源和包括信息、技术、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源,企业通过上述资源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产生增值,实现营利。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而实现科学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调整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资源优化配置与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形成良性的生产工艺流程,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与合理的利用。

(二)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

内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活动秩序的总体设计,是对生产管理流程及流程关系的总体设计,是企业运营控制的依据。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细小环节偏差的叠加就会酿成重大的失误,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企业要消除总体目标的偏差,就要求每一项生产与管理活动都要有活动的具体标准,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控制,把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与标准本身进行比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

(三)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资源的取得、使用、出售、报废等多个环节中,任何一

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或损失。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各项资产在使用、流转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直至杜绝资产的跑冒滴漏及各种损失的发生,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护所有者权益免受侵害。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经营灵活、反应迅速、能够

及时适应市场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效率偏低的特点。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造成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差,经营管理也不够规范。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达不到制度管理的作用。从我们对河北省中小企业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小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仅仅在员工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财务制度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而在企业销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职工培训、广告策划、办公室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二)执行不力

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甚至每个科室、部门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比较简单,员工也较少,企业日常管理往往采用“家长式”管理方式进行,销各项活动以家长的意志进行,如果家长能力强,则企业管理比较好,如果家长能力稍差,或工作任务太重,则往往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三)时效性滞后

中小企业往往是成长较快的经济体,虽然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势必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于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建设。一些管理人员满足于已有的制度,认为只要能够照章行事就行了,至于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生产管理的需要,则很少去考虑,更谈不上去建设新的管理制度。其次是法制观念淡薄。在日常管理中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往往是“人治”大于“法治”,领导者一人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管理制度就显得可有可无,执行乏力。最后是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许多管理者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不熟悉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不熟悉如何去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出现了问题。

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进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首先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管理层对制度建设有了充分认识,有了迫切要求,制度的制定才会有基础,执行才会有保证。否则,即使企业有再完善的制度规范,也只能是摆设,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规范,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管理制度是由一系列的相互关联、互相依据与支撑的单项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既要彼此协调,又要有所侧重,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保证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切合实际,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制度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但不同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除了要符合管理制度的自身特点外,必须强调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才会是可行的。如果企业不顾自身的特点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成型的制度,轻则致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重则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

(四)简单有效,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时,文本不宜过繁,体系不宜过细,内容不宜过杂。制定的制度应该是详略有度,简单有效。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把那些当前急需的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随着企业对制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并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比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五)与时俱进,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等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原有的规章制度在形式上、内容上的滞后和不适应。为此,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充实和完善。与时俱进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要与企业组织建设的结合,制度要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地去适应变化,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人员、结构、职能和制度的相互配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开拓创新,确保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就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企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企业必须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抓好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决定了起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决定了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特殊性,只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才有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国平,杨蕾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浅析[J].电力勘测设计,2003(4).

2、成建毅.谈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J].煤矿现代化,2006(2).

3、周生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精细化的思考[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3(3).

4、胡子燕.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与创新性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3).

篇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运营也越来越规范化,而内部会计制度是当前企业中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不理想,基于此,我们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2、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贯彻会计法的法规有着很好的促进效果。我国为了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及加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既是我们进行会计核算、监督及管理的依据,也是我国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而会计管理制度则相当于各种法律、法规在单位中的具体化,是我们对国家的有关会计管理制度进行落实的途径。

其次,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我们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的有力保证。在会计工作中由于所涉及到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因此依法进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必然的要求。从以往的会计工作秩序整顿情况来看,很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着核算混乱、制度不健全、收支失控等问题,不仅危害了国家利益,也给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使其更为制度化及规范化,这样才能做到这一工作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其真正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我们对单位经济管理进行改善的必要途径。在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属于一种职能型、综合性的工作,因此,通过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内部经济管理之中,使其在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3、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3.1加强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设

所谓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体系,主要指的是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在我们的工作中具体可以做好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领导要全面负责企业会计工作,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过程进行监督,使这些制度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贯彻。此外,还要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准确,确保工作人员忠于自身的职权。

其次,对总会计师在工作中的领导责任进行明确。在《会计法》及《总会计师条例》中,对于总会计师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领导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及监督等工作;在企业重要的经济问题上发挥出分析及决策的能力;负责企业财务机构的人员配备及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及培训进行组织;为会计人员依法执行其权利提供支持。在当前的企业形式下,总会计师更要明确其自身的责任,加强对资金的合理组织及调配,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资金失控现象的发生。

第三,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及主管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在不同的企业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这一工作,使他们更好的发挥出应有作用。

第四, 对会计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进行明确规定。这里的其它职能部门主要有统计部门、审计部门、销售部门、工资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它们和会计机构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工作中往往会存在较多的业务联系,因此,对其关系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帮助企业对其经营管理活动实现更好的考核及监督。

3.2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作用

在企业的内部各层次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委托,我们需要对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度,而内部决策会计方法是一个有效地途径。具体来说,内部决策会计主要是指当企业组织及成员在选择具有更大经济效益方案的时候,为了使自身可以获取更为合理的行动计划所采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决策会计有较大的区别,一般来说,传统的决策会计主要是在上层领导对整体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使用,而企业内部决策会计则属于企业各层的管理人员及权责人员在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时使用,这就将上层领导、中层管理者、 计划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人员、采购人员、推销人员以及设计人员都包含在内,可以说只要是各层次人员都参与到了方案的选择中,都属于企业内部会计。

在内部决策会计中,其核心是对每次工作方案进行成本的计算及损益的确定,这也是我们落实贯彻激励机制的一个具体措施。具体的工作中,各层次人员在行动前要对方案进行预测,预算机会成本及损益金额,以其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依据。基于此,机会损益以及损益分析是内部决策会计进行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此外,在内部决策会计中另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附加价值的分析, 企业中的各层人员在对选择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方案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为多少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为了创造出这些附加价值需要付出多少的工作,判断工资和附加价值的比例是否合理,以此作为我们判断方案可取的依据。

3.3对会计准则及制度进行完善,降低财务报告粉饰空间

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中,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灵活性,往往会给会计准则及制度留一些真空地带,但这却成为了我们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其进行改善:

(1)增加财务报表中的附注,鼓励企业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当前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附注长度相对于财务报表本身长度一般都会长很多,已经成为了财务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附注能够提升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是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报表数据信息的一种依据。而在我国,当前的财务附注在其规范性上级重要性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财务人员对其也并不是很熟悉,因此亟需对其进行改善。

此外,针对附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形式和内容都不应被局限于财务信息之中,企业利用附注还要对更多的不确定事项进行解释,进一步完善与分析,为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

(2)对于关联交易的披露也进行严格的规范。在当前的企业中,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作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针对一些不等价交换方式进行的关联交易,我们应要求企业对交易的定价依据、公允价格差异、定价、账款的结算方式及结算时间等进行详细的披露。

(3)对现金流量的信息要加强呈报及考核,进而做好财务数据分析的工作。在企业的运行中,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盈利质量、偿债能力、变现能力、财务弹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但是以当前的一些企业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年报)来看,对于分析和考核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这就给其可靠性及相关性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应把“现金流量表”年报逐步改为月报,这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必要的。

整体而言,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还需要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进行及时调整。

4、结语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一工作本身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利益牵扯比较多,因此,要想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并不容易。基于此,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及探索,尽快提升这方面的水平,使其早日和国际规范接轨。

参考文献

[1] ,王丽云.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之我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4)

[2] 李丽.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篇4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日趋完善,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执行会计法规的具体补充,也是一个单位规范会计执法行为最有利的实施。只有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内有助于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业务处理的效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外有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国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在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有效地贯彻执行的同时,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等情况。

一、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我调节能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先考虑企业管理中现存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风险的现实问题。在统一会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的制度。在《会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规定每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履行的职责、程序。建立全员岗位责任说明书,描述每个岗位的内容、职责、上下级关系和任职条件等,使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流程环节,使财务工作的每一细节都有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含义,严格把关,防止各种“细菌”的侵袭。

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实施预算控制,达到企业既定目标

编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管理的最高层负责决策、指挥和协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是为了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使企业每个员工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条理地进行。全面预算对企业经营业务确定了数量化目标,企业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再与企业预算的编制进行审核落实,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找出差异,进行分析与调整来考核企业各部门工作业绩表现。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职业培训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围绕这一点进行。增强企业职业培训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前提,熟悉法规是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内心信念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的问题。如果会计人员连国家规定的法律都不熟悉,其结果必然会降低甚至丧失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需要强化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不仅能记账、算账、报账,更主要的是通过记录分析、总结经济状况,最终反映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决不简单地将会计科目看成是单纯的分门别类地进行会计核算,而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经济内容的结果及其是否符合投资人或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此意义上理解其重要深远的作用,会计人员即使在重压之下也不会轻易违心地做假账。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在知识经济中,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获取共享知识,还是利用知识,都决定着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占领市场的高点,把握先机。所以,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四、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只是框架性的,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或内部控制范围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的方法执行内部控制效果才能更好。组织规划设计控制,首先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即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的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的职务有: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其次是对授权批准的监督控制。处理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有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在会计系统监督控制方面,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制约,以保证所有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均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只有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进行连续监控才是可能和有意义的,从而促进企业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效能。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应变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引言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证财务工作合规、合法、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并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公司系统分层的、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和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2.财务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并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公司系统分层的、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措施

1.学习、掌握国家和上级有关规章制度,促进本单位制度创新

近几年,财政部、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相继出台了很多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基层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依据和指导,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规定的精神和原则,对照本公司实际,查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不足,健全和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2.注重全面规范会计工作和企业经营行为

制度建设一是突出“全面”二字,制度建设要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避免出现制度真空;二是突出“规范”二字,用制度规范各项会计工作,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用制度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3.体现强化管理、细化管理要求

根据强化管理、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修编各项制度,对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现金流量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加强票据及印章管理、对账管理、资金报表管理等,建立预算咨询制度及预警机制。

4.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志,通过制定修编预算管理制度,对相关预算指标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整合和导向作用。

5.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时,就需要注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原来的管理制度中对财务指标的考核规定得比较简单,只有“考核结果与单位奖金挂钩”的内容,但具体操作中,如何考核,如何兑现,不容易操作,为此,需要制定《财务指标考核办法》,对预算完成情况规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惩额度,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四、如何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

1.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工作

要把相关制度贯彻到基层单位,甚至每一个职工,让广大职工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制度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2.领导带头执行财务制度,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制度之上

公司领导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财务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层干部严格执行、认真把关,使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严格考核

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4.处理好内部控制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不执行规章制度,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问题,但长此下去总有一天是要吃亏的,所以,要处理好内部控制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统筹安排,合理分工,使各项工作协调进行。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结语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并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怡,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J].新疆财经,2011.

篇6

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应当依照现行规定来完善管理。企业应当明确的是:会计管理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内控的完善性,因此有必要强调会计管理。然而,会计管理包含了很多步骤与环节,作为会计人员有必要密切结合多个会计环节,通过综合管理的方式来杜绝会计管理中的弊病和漏洞[1]。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部分,会计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全面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在完善内部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一、内部会计管理的弊病和缺陷

首先,会计制度缺乏完善性。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对于自身的重要价值。但是截至目前,仍有某些小型企业并没有构建全方位的内部会计制度,因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会计管理。由于欠缺完善的制度,导致企业无法有效控制会计流程,长期以来就会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讲,目前仍有较多中小企业欠缺明确的机制,这种现状在本质上削弱了会计管理的基础,因而容易导致会计管理的漏洞和弊病[2]。其次,内部控制并不具备牢固基础。企业在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通常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然而实质上,会计管理应当构成其他层面管理的基础。会计管理包含了很多流程和环节,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体现了较强复杂性。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某些企业管理者并不具备必要的会计内控意识,对于会计管理也持有敷衍的心态。这种状况下,会计制度经常就会停留于表面。某些情况下,会计人员即便发现了会计管理的某些弊病,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第三,企业并没能完善预算控制。在会计制度中,预算控制应当构成核心部分,完善会计管理的关键点就在于确保预算的完善性。对于会计预算而言,应当保证预算信息的透明与公开,在此基础上才能为企业赢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无法完善会计管理的根源就在于缺乏预算控制。例如:会计人员通常忽视了对预算目标的详细审核;一旦预算出现问题,也通常归因于客观因素给预算造成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做法欠缺全面性,因而在本质上阻碍了会计管理的全面提高。

二、探求完善措施

(一)构建内部会计的长效机制

从会计现代化的角度来讲,内部会计管理有必要体现长效性,为此企业需要拟定明确的会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会计制度,才能在根源上杜绝会计工作中的各项误差,确保会计工作的精确性与优质性。同时,企业如果拥有了明确的内部会计制度,那么也有助于防控营私舞弊或严重失职的不良现象发生。在企业的内部,会计人员以及其他部门人员有必要密切配合,同时做好互相监督。在明确权责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企业在遇到资产重组或者重大投资的事项时,会计人员应当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会计活动具有精确性。

(二)重视内部会计监督

企业在构建内控机制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最基本的会计监督。现代式的会计管理包含了很多环节,对于各环节的会计运行都有必要予以实时性的监督。在会计运行中,相关人员要做好全方位的检查监督,确保纠正会计环节中的误差。这是因为,企业会计工作不能缺少检查与监督,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才能真正发现会计环节的漏洞与误区,从而实现及时的纠正。从会计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会计人员有必要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来严格监管;一旦发现不合法的会计行为,则要立即予以禁止。同时,企业对于不规范的会计预算与核算行为也应当予以必要的惩戒,完善全方位的会计活动监督。(三)确保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不仅需要拟定会计管理制度,还需要全面进行落实。由此可见,会计人员的素养和水准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管理是否完善。进入转型期后,企业内部的会计队伍也具有了管理性色彩,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会计核算。作为现代企业,需要给予会计人员定期的培训,确保会计人员掌握新近的会计法规,严格依照现行法规来执行企业的会计管理。会计人员自身也有必要重视素质提高,致力于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结论

会计制度构成了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企业只有做好全方位的会计管理,才能杜绝会计工作的缺陷与误差。现代化企业如果缺乏完善和健全的内控制度,那么就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实效性。近些年来,多数企业逐渐意识到会计制度在完善内部控制中的必要性,因而也开始尝试运用新时期的会计制度。然而截至目前,企业在完善会计制度的实践中并没有达到完善,仍有待长期的改进。完善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企业有必要从根源入手,构建长期性的内部会计制度。在未来实践中,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还需要摸索经验,进而服务于内部会计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篇7

一、引言

我国房产企业发展已有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房产企业的迅速壮大,企业前期没有注意的问题也渐渐暴露了出来,很多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退却了光环,房地产行业也经历了几度低迷。企业的管理与队伍的建设都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决定着房产企业下一步的生死。

二、房产部门内部政工队伍现状

房产企业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但真正知名的房地产企业还比较少,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重视企业内部政工人事和队伍建设,导致房地产企业专业性人才缺失,以及政工队伍在思想教育上不够先进,甚至内部还暴露出腐败问题。

三、房产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房产部门内部管理及制度的完善。由于长期内部控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而间接的收益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看出,很多的房地产企业于是把重心放在了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和销售这一块,因此它们在追求收益的时候容易片面地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解为成本控制或者内部控制,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导致房地产企业过分追求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或者加强了内部权力的集中化,这种行为都会束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影响房地产的品牌价值或者激发内部的矛盾,都是非常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管理的。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建设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部门一直存在的问题,某些企业只具备一些基本的内部管理制度,像有些企业具备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上却没有详细的描述.以及经济合同上的内容不明确,这都是现在房地产企业严重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制度在理解上要比较全面,现在很多的企业在认知上有很大的欠缺,例如企业在制度上没有规范说明事前的预防控制,从而习惯性有事态严重时对事情控制的陋习很影响房产部门的执行力。

(二)队伍建设松散。当前,房地产企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缺少忧患意识,因此风险意识还很淡薄,房地产部门内部管理上更是普遍意识不清,对完善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更是毫无警觉。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房产部门内部急需提高忧患感,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主动积极、系统地进行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制度改进。因此,在整个的房产企业的队伍建设上缺乏一定的纪律,造成房产企业内部的凌乱。

(三)政工人事人员慵懒。房产企业长期由于不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业内部的政工人事在企业内的执行力就会降低,政工人事权利就会削弱,慢慢整个政工人事人员会慵懒。思想政治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凝聚力的核心建设,而企业弱化了内部的政工人事会造成员工与企业的间隙,久而久之,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严重危害了企业的效率。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其他的企业,一定要做好管理秩序上的调整,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人员的素质。

(四)房产企业内部的风气不正。由于长期只注重抓经济效益,对于内部思想政治和党团组织的建设较弱,导致行业在发展当中,经常发生违纪违法的行为,内部管理松散,文化缺失,信仰不足,导致经营信誉不佳,质量不高,风气不正,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队伍内部思想有待提高。房产企业一直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所以长期以来,房产企业在思想建设上疏于管理,房产内部的政工干部过去一直处于闲置,致使企业队伍建设出现很多弊病,队伍的思想先进性有待提高,内部的秩序紊乱,企业的文化缺失,严重影响到了房产企业的发展。

四、房产的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队伍管理。房产企业队伍长期的慵懒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因此,在队伍管理上要进行约束。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企业的内部队伍建设太过于松弛,企业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在管理上要防止队伍的腐败之风,也要防止队伍的不作为,要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调动内部的参与性,并提升政工人事的职能,最好是定期安排政工人事干部对企业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纯洁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布局,企业要做好内部干部廉洁工作建设,充分发扬一个优秀政工人员的作风,使整个企业的思想得到进化,企业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只有企业管理干部作风没有问题,企业的员工才能更相信企业,他们才能将自己奉献给企业,才能为企业不断提供动力,企业才能经久不衰。

(三)深化管理及制度改革。严格管理企业,在创新上实现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促使房产企业由传统的管理模式成功过渡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房产部门内部管理是实现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必要性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必须要走的路,合理完善、严密分工的房产部门是现代化企业能够在现代大转型浪潮中成功升级的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心脏,房产内部管理及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凝聚力正是依靠这样的制度来保障得以实现的。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上加快完善能够将企业带入核心增长点的前沿,为企业新的发展做好奠基。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有利于人才的吸引。高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营造企业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利于企业的高速运转,为企业业绩的良心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对于企业的日常效率也是大有益处,进而大大提高企业的营业额,并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转型,为企业的壮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房产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可以注重培养广大人才,当今,在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对于能够承接大任的人才是企业综合发展的最好养料,也是公司得以延续的保障。提高房产企业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有利于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加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说过最优秀的广告就是不做广告,意思就是企业良好的品牌效应是广大消费者最乐意购买的产品,往往具有品牌价值的企业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打广告。品牌价值是客户长期对企业业务品质的综合性认可度的衡量,公司想要有品牌价值就必须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服务品质,而这些要想发展,就需要企业内部文化的引导,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房产部门内部的管理及制度上的建设。企业的制度建设与企业的人才资源以及企业的形象是相辅相成的。

(四)树立廉洁公平的企业风气。房产企业队伍的廉洁是保障企业内部团结的重要力量,房产部门应该努力发扬公平、公正的企业风气,建立合理的廉洁机制,队伍企业内部存在的不正之风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一切损害队伍建设的萌芽。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人事,对于存在违反纪律的人员要坚决查处,严格查办。只有企业内部的廉洁,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可能。

五、结语

房产企业的内部建设是提升队伍水平,杜绝企业内部混乱,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房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要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上有一定的优越性,完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文化的核心,也是打造企业品牌文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规模逐渐分化,少数成长为大型企业,而为数众多的仍然是中小企业。在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因为体制的、传统的等各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也暴露出自身一些先天的不足,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欠缺。目前中小企业其治理结构的规范往往是形式上的规范,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需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会关系到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不仅是合理的治理制度,而且还有下一个层面的具体实施的措施,限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不仅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治理制度,还要设计出匹配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应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真正将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由理论走入实务。

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一直是理论的热点问题,我们注意到,我国学者分别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而且也注意到了两个领域的对接,然而,理论与实务的视角基本定位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中小企业在该领域被忽略了。中小企业人员少,经营链条短,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应同步着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内外事务,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方案,既可以优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又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局面。因此,进行不同阶段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促进其持续发展,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联系

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典范是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其总的原则是把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有关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执掌公司权力的关键人物身上,实际是从美国公司的现实情况出发,突破了内部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机械分割,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国内学者注意到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性,比较典型的研究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吴水澎等,2000;阎达五等,2001);不同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效率(冯均科,200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杨有红胡燕,2004)。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如何完成制度安排,企业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制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又如何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笔者以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谈及其他。

1.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

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著名的COSO报告,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此种解释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各界和审计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

狭义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

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它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机制来实现。

目前,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主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主要问题包括:股权不明晰,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由此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很薄弱,会计和财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未接受社会审计监督,财务报表质量很差。长期以来,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在其经营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管理,造成了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笔者认为:中小型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治理体系,将国际通用的企业治理惯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发展,使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高层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为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的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2.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构建完善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民营企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企业主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主的经营意识、理财意识,是民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其次应强化外部监督,明确财政在民营企业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提高财政监督的效果。会计报表必须接受社会中介审计的监督,社会审计应指导民营企业按照会计规范的要求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税务机关要依据相关法规规范民营企业的纳税行为,严格税收管理。使民营企业认识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目标已相当明确,其作用也远不止防弊纠错,有效和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良好的企业治理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

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企业治理,如果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则无法实现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也不能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多数中小企业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企业治理中应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会计人员的“越轨”行为,这样一种机制具有良好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才能使内部人员的行为遵循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2.建立多层次内部控制体系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3.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在企业的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执行的有效性,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4.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任何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决策者和执行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人是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民营中小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会计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条件。

鉴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从权利制衡到决策科学,企业各方的利益都体现在企业实体之中,只有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而企业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决策科学化。因此,企业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制衡,只是保证企业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企业主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刘纪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李连华.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连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第2期

3.郭勇.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篇9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完整可靠、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作良好的内控制度,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的“家规家法”依据,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制定环节上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某个或几个关键点的控制。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使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同时,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管理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家法律规定,还是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组织规划、预算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实物控制四种形式。

(一)组织规划控制

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控制。一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应当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二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就是要求那些不相容职务分别由几个人担任,互相监督以减少舞弊或差错发生的风险,如实行钱账分管,账账分管,账物分管等。

(二)预算控制

是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一是编定的预算应当体现单位经营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定期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三是预算执行中应允许经授权批准对预算调整,以切合单位实际。

(三)授权批准控制

即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必须经授权批准方可进行,以防止,保证既定管理方针的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两种形式。

(四)实物控制

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接近、定期进进行财产清查。除以上四种基本方式之外,内部控制还包括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等多种方式。

三、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内容及形式上的差异

建立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等对企业文化、管理者素质、品行等的影响。现行的企业内控制度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1)内控目标上的差异

现行内控制度的目标,不以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为着眼点,而是重宏观调控目标轻自身管理,重速度和规模轻产品质量和效益。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各位员工,都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作为其业务活动目标,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对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形不成“提供恰当保证”的观念,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国家法律规章的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2)内控内容上的差异

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强调了检查性,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控形式上的差异

由于现行内控制度游离于管理之外,在形式上与管理格格不入,表面文章多,不注重提高内控制度的效率和效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缺少有效控制,因而没有足够的约束力。

(二)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及认识上的不足

一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领导的管理意识淡薄,不遵守内部控制的规定,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内部控制威慑力下降。再加上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人员责任感不强,造成制度落而不实,有章不循的状况;二是不相容职务未分离。在国有企业中,部门,职务,岗位的设置基本已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划分。但有的环节较为薄弱,如审计环节,许多企业,审计与财务分离不彻底,内部审计行同虚设。这样极易导致财务部门违法违纪经济活动发生;三是产权关系不明。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使得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增加了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模糊性;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因会计员说量不足,素质不高而造成了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和会计资料严重失真;有的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所有者职能要到位

就政府而言,所期望的是就业和税收,经理人员和工人期望的是工资的多少,而所有者最终承受企业的亏盈。所以,关心企业经营情况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应当来自于所有者,避免市场风险的约束力也来自所有者。所有者避免经营风险的谨慎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动机,形成了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因此,所有者职能到位,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所有者对经营者形成控制和制衡机制,强调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最大程度上遏制经营者权利滥用。

(三)强化控制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的实施和效果。控制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企业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部门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对企业单位经营实践的各种外部影响;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对特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关注和要求。

(四)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是指凡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发)、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业务,均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互相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如现金、存款支付应由会计主管或授权的人审核批准,出纳付款与记账员登账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出纳不能兼任稽核、做到财务有预算、管理有制度、业务有流程、过程有监督、落实有措施、执行有考核。

(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评价,监督和防范功能。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堵赛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外,还可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得以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六)建立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强化内控制度实施情况

篇10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航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了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现状

内部管理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所构成的有机总体。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共有的主要问题有: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效率低下,内耗严重等问题。

1.2 我国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主要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航运企业起步并不算晚。从清末就已经有了民营的航运企业。通过这么多年来得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有些航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是比较健全和有效的,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即便是如此我国航运企业的管理控制制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受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限制,没有把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结合起来,同时没有结合我国航运企业业务复杂,流程较多的特点。考虑到我国航运企业的特点,根据航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原则、目标和步骤,应该实行业务流程重组、按照业务流程来制定我国航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2.1 是高级别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和在员工当中的低级管理者是对于航运的变化有相当细致的了解,而且他们对于基层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贡献的经验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现在存在着对于企业内部制度主要的决策上,高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民主,不但决策容易变化,更没有倾听低级管理者乃至员工的建议,这就导致了制度控制的不力。这和航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有关。如果基层管理者和执行者对于决策的理解有偏差,那么内部管理控制将很难发挥其作用。

1.2.2 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有些航运企业的领导者固步自封,以为一套制度可以长久的施行下去。但是市场和社会是瞬息万变的,一个适合当前企业发展潮流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一成不变,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预期的效果以及人员的管理控制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如此一来,航运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会像航运途中水上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

1.2.3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不断建设的过程当中缺少相应的内部监督制度的控制

目前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失灵或根本没有内部监督。或者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1.2.4 企业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评估制度不健全

经常会出现虚报业绩的情况。而且对于在个别授权自我决定的项目上有些时候还会存在着利益的关系。比如说采购部门,对于船只的采购和预定是企业经营投资的很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成本控制管理的重中之重。有些采购部门的领导好大喜功,不是择优订购船只,或者是根据设计的运营规模进行订购采购,而盲目的追求业绩。这种对于内部管理控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中加上业绩考核评估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我国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优化与健全

2.1 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目标的确立和优化

航运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内部管理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经营资产的安全,内部财务的健康,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说来,我国航运企业的内部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明确各部门与各方面人员的责任与地位,确保所有的业务活动都遵从单位规定的程序并经过适当的授权,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和效益。

2.1.2 保证对资产的接触、处理均按照授权要求进行,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2.1.3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1.4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2 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确定和完善

2.2.1 强化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基础

由于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经常脱节的关系,所以在确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于基层管理者和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之间的联系。在制度的层面上来说,首先是要制定一个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完善的一个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比如说在船舶的采购方面,不仅仅是要采购部门的员工进行执行和管理,也要让负责具体运营的一线员工代表来参与采购。因为只有在确定了具体的营运规模的时候,才能够做出最合适的采购船舶的方案。对于船舶的采购的成本是相当的高的,如果盲目的采购,那么就会对于内部成本的控制造成不良的影响。

2.2.2 强化和完善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中的内部监督机制

只有强化和完善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中的自我监督机制,才能够让制度行之有效,并且能够让制度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航运企业的营运部门在进行营运的过程当中,船舶的营运、调度等活动是其责任范围。但是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就应当加强和赋予负责后勤的部门的监督职能。因为在营运前后船舶等设备都是依靠这些部门来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的,所以他们能够很好的监督营运部门的营运状况,从而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财务部门是后勤部门执行日常活动时的主要监督部门。对于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够进行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各部门共同负责船舶安全生产营运,同时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对自己所管部分负责。运营部门、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等应建立各自的固定资产登记账册,对船舶的船龄、吨位、航速、价值、使用情况、维护和保养记录等情况进行日常的管理及控制。财务部门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航运市场部、机务部、海务部等部门的有关记录核对一致。这样就可以强化管理,节约成本。

2.2.3 强化外部监督,督促航运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所以在航运企业内部特别要注意财务部门会计的建设。一定要在录用、管理会计人员上慎重。这就讲究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对内会计透明,让会计人员不但受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控制,而且受到社会舆论和法律的制约。内部管理控制是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基础上的。

我国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应当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和生产投资成本为控制目标的。所以一定要注重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建设,强化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确定制度控制目标始终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相符合。希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航运业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

篇11

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涵盖了企业内部五大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这五大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完整体系。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已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很重要的工作。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

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有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单位内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对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改变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乏力、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企业内部管理散乱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我们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内部控制客观环境和内部控制制度自身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部控制结构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阻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上未引起高度重视,因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仍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得到分离的现象。虽然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系统,但总的来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程序无相应的的制度规定等。

(二)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

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没有真正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许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四)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内部控制依然薄弱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企业内部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能否搞好内部控制工作更多的是取决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如果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有可能错误地做出估计和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重视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务指导。

企业内部必须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和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理论也早已超出早期以核对账簿、账簿记录与财产的一致性以及会计报表数据可靠性为内容的思想范畴,而进入了多元化控制阶段。《规范》应该考虑帮助企业解决内部会计控制的实务运用问题,以确保《规范》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企业应围绕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把新的制度规范融入本企业,制订出适合本企业的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1、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挥企业内部 审计的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2、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手续,防止资金使用随意支付,杜绝各种浪费行为。

3、强化董事会在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要实行独立董事会制度,适当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要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在内的各项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三)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我国目前已形成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以及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

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通过中介机构,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鼓励、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以及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因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从健全立法、规范治理结构、完善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管等方面入手,将政府力量、社会力量、以及企业自身力量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使会计职能的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岚.完善企业财务审计机制[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吴水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