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

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4 15:20: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德育主任个人申报材料

篇1

主题概述:

奖励和处罚是学校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好这两种手段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在操作时学校德育处要发挥主导性,要注意发挥班主任与当事学生或班集体的主体性,

正文:

奖励和处罚是学校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好这两种手段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学校对学生的奖励一般来说有优秀学生个人和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对学生的处罚有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查看等。

以前我所在学校德育处在开展工作时,一直把这两项工作当作常规任务来操作,并常与班主任的月奖挂钩。当初的想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细胞,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与负责人,这样做可以激励班主任,从而使这项工作实施起来更有效。然而,由于涉及到班主任的利益关系,而在操作时学校德育处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又没有注意发挥班主任与当事学生或班集体的主体性,因此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招致班主任的不解与抵触。使这项工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弄得每年在评优和对学生违纪的处罚工作方面学校德育处都相当头痛。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操作好对学生的奖励与处罚。

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人,有45个教学班,学生达2200余人,规模是以前的3倍。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现在的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谈谈如何操作对学生或班集体奖励。在这个方面我们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与班主任的主体性,注重评选过程本身的育人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选条件,但不少学校没有注意到操作程序与评分办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开学不久,我们就调整出台了《文明班级评选条例》,具体说明了评选的程序、条件、和评分办法,使班主任与学生对整个过程都相当了解。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注意平时对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增强了竞争力,使竞争在开学就开始了。下面我具体谈文明班级评选的整个程序。

评选程序依次为:自查、自评阶段---申报阶段---公示后选班---评审阶段---张榜公布评选结果。

(1) 自查自评阶段   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根据评选条例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本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然后全体讨论决定是否参与文明班级的评选。这样做就将主动权交结了班主任与班集体。

(2) 申报阶段   如果全班都决定参与竞选,就由班主任或班长代表本班向学校德育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准备好各项资料用资料袋装好,编上目录以备检查。如果德育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申报材料,则意味着该班弃权。在此阶段,各参评班级都要根据评分办法算出自己班的得分,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

(3) 学校德育处接到申报后张榜公布候选班级名单,若在此阶段有人检举榜上的某个班不符合条件,如一学期内重大违纪超过三人次,则德育处将取消该班的资格。

(4) 评审阶段   首先德育处根据参评班级上交的材料和平常的考评对各班进行量化打分。在量化分中还包括班主任本人得分(5%),着重考核班主任的师德、德育科研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等。这就把班主任本人的提高与班级的评优捆绑在了一起,促使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上不断创新,积极投身德育科研,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协调各方关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的主动性,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量化分中学习只占了20%,余下部分分值中过程管理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让那些普通班也有很大的机会获奖,促使包括优班在内的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而强化过程管理恰恰是我们希望的。量化分打出来后,德育处组织人员调查该班任课教师和同学,之后由申报班级的班主任或班长公开陈述本班的成绩与不足,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确定最终获得文明班级的名单。

评出文明班级后,将各文明班级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全校展出,并请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全校班主任会上作报告。这个部分相当重要,它是评选工作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来可借此机会进行交流,将经验传授给大家,使校内优秀的德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整个班主任队伍的提高;二来可让其他落选的班主任心服口服,同时经过参与评比的过程,可以找出本班在班级建设上存在的不足,找到与优秀班级的差距,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思路。

对于落选的班级,德育处将根据其材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一个一个的找这些班的班主任老师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实施以后,班主任与德育处之间的矛盾就小多了,德育处开展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利多了。

再谈对学生的处罚。以前在处理学生违纪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套成熟的处罚条例。因此在处理学生违纪时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处罚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罚的范围和级别,使对学生的处罚有法可依。在有了合理的处罚条例后,更重要的就是处罚的原则和程序。

篇2

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初级中学,学校有教职员工近200人,有45个教学班,学生达2200余人,规模是以前的3倍。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现在的操作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谈谈如何操作对学生或班集体奖励。在这个方面我们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与班主任的主体性,注重评选过程本身的育人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选条件,但不少学校没有注意到操作程序与评分办法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开学不久,我们就调整出台了《文明班级评选条例》,具体说明了评选的程序、条件、和评分办法,使班主任与学生对整个过程都相当了解。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注意平时对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增强了竞争力,使竞争在开学就开始了。下面我具体谈文明班级评选的整个程序。

评选程序依次为:自查、自评阶段---申报阶段---公示后选班---评审阶段---张榜公布评选结果。

(1)自查自评阶段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根据评选条例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本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然后全体讨论决定是否参与文明班级的评选。这样做就将主动权交结了班主任与班集体。

(2)申报阶段如果全班都决定参与竞选,就由班主任或班长代表本班向学校德育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准备好各项资料用资料袋装好,编上目录以备检查。如果德育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申报材料,则意味着该班弃权。在此阶段,各参评班级都要根据评分办法算出自己班的得分,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

(3)学校德育处接到申报后张榜公布候选班级名单,若在此阶段有人检举榜上的某个班不符合条件,如一学期内重大违纪超过三人次,则德育处将取消该班的资格。

(4)评审阶段首先德育处根据参评班级上交的材料和平常的考评对各班进行量化打分。在量化分中还包括班主任本人得分(5),着重考核班主任的师德、德育科研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等。这就把班主任本人的提高与班级的评优捆绑在了一起,促使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上不断创新,积极投身德育科研,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协调各方关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的主动性,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量化分中学习只占了20,余下部分分值中过程管理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让那些普通班也有很大的机会获奖,促使包括优班在内的班主任注重过程管理,而强化过程管理恰恰是我们希望的。量化分打出来后,德育处组织人员调查该班任课教师和同学,之后由申报班级的班主任或班长公开陈述本班的成绩与不足,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确定最终获得文明班级的名单。

评出文明班级后,将各文明班级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全校展出,并请文明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在全校班主任会上作报告。这个部分相当重要,它是评选工作的延续,也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来可借此机会进行交流,将经验传授给大家,使校内优秀的德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促进整个班主任队伍的提高;二来可让其他落选的班主任心服口服,同时经过参与评比的过程,可以找出本班在班级建设上存在的不足,找到与优秀班级的差距,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思路。

对于落选的班级,德育处将根据其材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一个一个的找这些班的班主任老师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实施以后,班主任与德育处之间的矛盾就小多了,德育处开展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顺利多了。

再谈对学生的处罚。以前在处理学生违纪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套成熟的处罚条例。因此在处理学生违纪时随意性较大,现在我们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处罚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罚的范围和级别,使对学生的处罚有法可依。在有了合理的处罚条例后,更重要的就是处罚的原则和程序。

篇3

我们借鉴“成长袋”的成功经验,改变传统《学生手册》的内容,用一种操作简便且内容完备的形式,全方位记录和保存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六年一体化成长手册》就这样应运而生。

在这本小小的册子里,有学生每一年度的个人小档案,每一学期的学科课程学习情况表、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表。学校设立十项指标,以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形式,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身体素质、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综合评定,并与期末的评优挂钩。

二、全程性跟踪评价,给力德育工作

我们的“德育银行”以少先队大队部为总行,推选大队长为总行行长,各中队为“德育银行”的分行,推选一名同学为分行行长。各分行自行组建若干储蓄小组,推选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同学为储蓄小组长。学校为聘请的“德育银行”总行行长和分行行长颁发了聘书,并对储蓄小组长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培训。

“德育银行”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储蓄”,从学生的礼仪、明理、学习、纪律、卫生、爱护公物、爱校爱国七个方面进行考评。学生个人或者集体做了好事、积极参加了各级各类活动、荣获了各类荣誉或是培养了各种好习惯,均可及时在账户中存入相应的储蓄币,使分越积越多,德越积越厚。当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做了有损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事情时,则从账户中扣除相应的储蓄币。

为了配合“德育银行”的运作,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校各班级还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坚持采用每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评出优秀学生并给予奖励。学校“德育银行”每周、每月对全校各储户存款状况进行审查评优。各班级开展“习惯小富翁”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出存款额度最高的学生为班级“习惯小富翁”,利用升旗仪式和光荣榜对其进行表彰,每月从中产生学校的“十佳习惯小富翁”。

三、全程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为了使学生好的行为得到及时评价,不断强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我校自主设计了幸福赏识卡,采用“幸福卡”奖励制度来推进德育工作。我们实施的全员全程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快乐,促进了他们的幸福成长,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幸福卡”奖励制度在教学部及寄宿部全面实施,从学习、课外、生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学习方面包括书写、阅读、听讲、课堂发言、作业等,课外方面包括卫生习惯、文明用语、值日、好人好事等,生活方面包括洗漱、排队、就餐、叠被等。学校通过发放“幸福卡”,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随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阶段性综合评价,全面提高素养

篇4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投入巨资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成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下功能

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三年来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毕业生人生格言的宣传牌及行为规范警示牌,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发挥校园组织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学社、校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舞蹈队、合唱队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有十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左右,每年举办两次艺术节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和特长的发展。我校参加全市重点高中辩论赛勇夺第三名,校舞蹈队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并多次代表镇参加市文明广场的演出,原创:在省重点高中验收中我校的文艺汇报演出获验收组专家好评,在全省、全市的多次征文活动中都有多名学生获奖。

二、建设好两支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近年来,我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靠的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靠的就是充满朝气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着力造就育人队伍

⑴强化师德教育,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师德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来开展了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主线,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使广大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进取的力量。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弘扬高尚师德的名言、警句,使广大教师从中领悟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组织教师从自己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自编铸造师魂、弘扬师德的格言,使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新的提高。

⑵为教师铺展成功道路,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着力追求

近年来,针对学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新教师猛增的实际,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新老教师的结合的“青蓝工程”和德岗教师制度,抓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的结合,抓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抓好岗位锻炼与总结提高的结合,建立了岗位锻炼的成才机制。

.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我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功不可没。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⑴民主推荐,⑵岗位竞选,⑶组织培训,⑷活动锻炼,⑸参与管理。三、培养好全体学生,实践育人理念

近几年,我们大力改革“高空德育”模式,加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建立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结构,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的齐抓共管,创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八化”:

.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

如每学期开展的“校风建设月”活动,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刚性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师生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柔性管理发挥入理、入情、入心的能效。

.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一流的装备设施,发挥它们在德育中的作用。一运用闭路电视,每天中午和晚自修前的时间,播放新闻分,科技博览、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主题班会,增加活动容量,提高活动效果。在全市德育活动观摩和省重点验收中获得好评。三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德育信息和理论,以共享文件在校园网中供教师学习,或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集中讨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考核的常规化

德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断进行评价和严格考核才能见效的工作。我校坚持下面三项考核,使考核落到实处。

⑴学生品德评定。坚持“三为主”:一是以肯定成绩,鼓励表扬为主,二是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主,三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评定过程中,唱好“三部曲”:开学初,交代品德评定的内容、方法;原创:期中进行初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期末进行总评,先学生自评,后小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

⑵班级活动评比。坚持“三结合”:一是常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使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迅速;二是个人表现与班级评定相结合,使学生时刻想到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三是班级评比与班主任考核相结合,奖勤罚懒,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⑶班主任工作考核。坚持“三考”:一、日考,每天对班级五项常规进行检查评分并公布;二、月考,每月对班主任工作从十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班主任津贴;三、学期考,坚持“三挂钩”:即在标准统一,让数据“说话”的基础上,把考核结果与每位班主任老师的年度评优和晋级挂钩,与其职称聘评挂钩,与其奖金发放挂钩。

篇5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投入巨资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成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下功能

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三年来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毕业生人生格言的宣传牌及行为规范警示牌,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发挥校园组织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学社、校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舞蹈队、合唱队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有十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左右,每年举办两次艺术节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和特长的发展。我校参加全市重点高中辩论赛勇夺第三名,校舞蹈队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并多次代表镇参加市文明广场的演出,原创:在省重点高中验收中我校的文艺汇报演出获验收组专家好评,在全省、全市的多次征文活动中都有多名学生获奖。

二、建设好两支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近年来,我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靠的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靠的就是充满朝气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着力造就育人队伍

⑴强化师德教育,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师德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来开展了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主线,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使广大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进取的力量。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弘扬高尚师德的名言、警句,使广大教师从中领悟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组织教师从自己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自编铸造师魂、弘扬师德的格言,使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新的提高。

⑵为教师铺展成功道路,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着力追求

近年来,针对学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新教师猛增的实际,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新老教师的结合的“青蓝工程”和德岗教师制度,抓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的结合,抓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抓好岗位锻炼与总结提高的结合,建立了岗位锻炼的成才机制。

.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我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功不可没。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⑴民主推荐,⑵岗位竞选,⑶组织培训,⑷活动锻炼,⑸参与管理。三、培养好全体学生,实践育人理念

近几年,我们大力改革“高空德育”模式,加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建立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结构,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的齐抓共管,创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八化”:

.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

如每学期开展的“校风建设月”活动,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刚性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师生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柔性管理发挥入理、入情、入心的能效。

.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一流的装备设施,发挥它们在德育中的作用。一运用闭路电视,每天中午和晚自修前的时间,播放新闻分,科技博览、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主题班会,增加活动容量,提高活动效果。在全市德育活动观摩和省重点验收中获得好评。三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德育信息和理论,以共享文件在校园网中供教师学习,或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集中讨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考核的常规化

德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断进行评价和严格考核才能见效的工作。我校坚持下面三项考核,使考核落到实处。

⑴学生品德评定。坚持“三为主”:一是以肯定成绩,鼓励表扬为主,二是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主,三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评定过程中,唱好“三部曲”:开学初,交代品德评定的内容、方法;原创:期中进行初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期末进行总评,先学生自评,后小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

⑵班级活动评比。坚持“三结合”:一是常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使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迅速;二是个人表现与班级评定相结合,使学生时刻想到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三是班级评比与班主任考核相结合,奖勤罚懒,及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⑶班主任工作考核。坚持“三考”:一、日考,每天对班级五项常规进行检查评分并公布;二、月考,每月对班主任工作从十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班主任津贴;三、学期考,坚持“三挂钩”:即在标准统一,让数据“说话”的基础上,把考核结果与每位班主任老师的年度评优和晋级挂钩,与其职称聘评挂钩,与其奖金发放挂钩。

篇6

教学主张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成就每一个孩子,为他们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教学风格 多法并举,因材施教。

教学成果

20xx年,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模范教师”。

20xx年,被评为学校“教学标兵”。

20xx年,获得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20xx年,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质量先进个人”。

20xx年,获学校“优质课三等奖”、“优秀教师”。

20xx年,获学校“质量先进个人”、“优秀教师”。

说起来**老师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在**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朱老师的数学课那是顶呱呱”,学生们是这样的评价她。**同志于20xx年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商洛分校数学系,工作以来,她注重个人修养,十年如一日,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用平静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

面对同行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她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她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合理、科学的课堂结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在探索中,她发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于是她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思路,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五步教学法,即“定标-预设-质疑-解惑-拓展”。

在教学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她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每一个孩子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为目标,在工作中她大胆的做出了“培优补差”这一设想,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她的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堂内外,对数学学科中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用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在数学领域出类拔萃;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课外补差,从基础抓起,让他们逐步赶上。通过这一方法,使优秀生、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培优补差”一度曾在**中学得到了普遍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巧设“点将台”,引得活水来。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工作中,她利用课余时间,巧设“点将台”。每周在班级内对大家较为困惑而又重点的问题,点名让数学优秀生来亲自解决,通过学生的讲解,更易于让学困生接受。“点将台”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辅导学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学困生找到了一个补偿的机会,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这种好的做法在全校很快得到推广,如今茶余饭后,校园的角角落落,各年级、各学科的“点将台”前,“小将”们侃侃而谈,听众们侧耳聆听,各具神态,已成为校园的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加强学生数学积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克服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她坚持开展课外“每日一练”活动。让优秀生除了课内学习外,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学困生有固本和强化练习的机会,从而使一批批数学爱好者成绩脱颖而出。

她不断加强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数学学习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测算竹竿长度与影长的比例,测算树木的高度等,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同志非常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穿着朴素大方,生活勤俭,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她不仅会教书,更关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她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后来,作为团委书记的她,更是对学生关怀有加,经常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不少学生常与她交往,有困难、有心里话主动找她商谈。凡是接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会这样说:“群众有困难找民警,学生有困难找荣荣”,这在**中学已传为佳话。

**同志在学生心目中是良师益友,在同志和领导的眼中,她又是一名出色的好同志。她家住**县城,却扎根**山区一干就是十余年,无怨无悔。离家100余华里,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她从没有因环境因素而迟到、早退过一次。她常年以校为家,忘我工作,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无人照顾,只好托付给了年迈的父母。作为女儿为工作不能尽孝,还给老人留下了负担,她心里实在不忍,但她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得到了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她放手大胆地去工作。

由于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她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用艰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绚丽的花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所带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连年居全校乃至全县前列,先后有五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她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一定会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再创辉煌。

愿这颗山区教坛新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二)

一、申报个人:XX县XX镇中心学校刘XX

二、申报级别:省级

三、申报理由:

四、个人体育教学及体育训练情况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个人主要业绩

该同志从教以来,长期在教学一线任教,每年在600学时以上;30多年如一日,严于律己,严守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成绩 显着;注重教研,提升自己的体育教研能力,五年来精心撰写体育教案 20余册;担任学校体艺教研组长,指导 我校艺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主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及学生田径训练工作,编写小学生田径训练及阳光体育运动资料10余万字,取得了全县体育教师公认的体育竞技成绩 ,他对学生进行现场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省市县体育运动中心领导 的好评。

1、 勤奋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2、努力工作 教学成果显着

3、积极研修 提升自己教研水平

近五年来他接受市县级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年均50学时以上,2012年以来,他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举办的课题研究,《有效推行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市级结题证书;《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县级结题证书。积极撰写论文 ,《怎样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获县级一等奖,《 阳光体育在农村小学推行的策略》、《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获得县级二等奖。撰写博文达15万字以上,点击率达到了16000余次,受到博友的好评。

该同志对体育教学及体育竞技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态度,赢得了社会的给好评,我校借这次评选省级体育教学名师的契机,使他在今后的体育工作中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带动我校乃至我县体育工走向更高的台阶。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三)

贾武,男,**年6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

一、教育教学

1.高尚的师“德”。

这首先表现在安心于农村教育教学事业。从93年大学毕业至今,在农村基层一呆就达整整18个年头,许多人都纳闷,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转行?为什么不往高处走?对此,贾武老师却说:“城市教育需要好教师,农村教育更需要好教师,只有农村教育上来了,整个社会教育才能上来。一个人对教育的贡献不在乎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而在乎这个人对教育的态度,陶行知先生从城市到农村创办教育,不一样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我生于农村,是个农家孩子,理应为农村的教育教学出更多的力”。第二,表现在敬业爱岗,努力践行“身正为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该老师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凭自身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的追求,绝不放弃是贾老师执着韧劲的生动体现,为此,在他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常人眼中的所谓“差生”与他结下的师生情谊往往更深更厚,难怪不少毕业时没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有这样的怨言:“如果任教的所有老师都能象贾老师那样热情、那份坚持,我不至于今天这一地步。”

2.高超的师“能”。

3.精巧的师“艺”。

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适应时展的人才。贾老师懂得身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独特意义,深刻领会“教育人”的份量。

在教学中,听过贾老师课的人,都会对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授课思路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期认真研究教材、精选教法使其久而久之形成的“讲得生动形象,练得落实到位”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灵活多样、风格清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学生评价说,贾老师的课,通俗易懂,让人感觉可以顺着一条指引的红线,对知识透彻地理解,深刻地领会,听得轻松,记得牢固。

在教育中,贾老师善于协调、架桥,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许多棘手的难题因他的协调迎韧而解,许多尴尬的局面会因他的架桥而被打破。在对待学生中,贾老师坚信,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所以,他总是倾注耐心,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凭着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多沟通多理解。贾老师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更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所谓的“差生”,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注意把准学生的脉搏,细致的逐个的做思想工作,区别对待,有类而教的教学教育手段,没有教而无效的学生。**学年,他接手的八年级④班学生张萌,各科作业很少交,学习成绩一般,经过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本学期中期考试名列全级40名。

4.纯朴的师“风”。

“踏实、认真”是贾老师一贯的风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坚持的理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贾老师以一位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干劲,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学生,虽然多年任教初中生物,书本知识对于他已是滚瓜烂熟,但从不也不会摆老资格,总担心自己的些许放松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决不马虎,从不上无准备的课,20**年被评为平凉市骨干教师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深刻领会“骨干”的内涵,工作上更加主动深入,尽其所能,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上级部门与学校所布置的任务,从不推却,总是设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公开于各位同行,并随时接受本校及外校教师前来听课。

谦虚、和善是贾老师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宽以待人,抱着一颗诚心、爱心,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能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实现平等相处,愉快协作,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二、班级管理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贾老师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他总是坚持比学生要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奉献。

1.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 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 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 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人员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常常被遗忘在角落。对于这些孩子,贾武同志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贾老师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病了,他可以替他(她)们买药;没钱了,找他借;父母在外打工,他可以给他们一些家长的爱。20**届学生梁玉霞,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她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他仔细一看,她还没穿上棉袄。贾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对她多了一份关爱,并将部分煤送给她做饭,同时,经常给她进行心理辅导,让她坚强的面对困难。学生沈毅飞,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县城给其姐姐做饭,家里只有老奶奶看管,于是贪玩,成绩下滑严重,经过他的耐心教育和心理关怀,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赶上去了。

每学期初,贾老师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他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贾老师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他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贾老师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他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主要起着服务和支持作用。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的能力。20**届学生唐强军,个性很强,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能力,贾老师推荐他当班长来管理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现在到初三年级仍担任班长。

在工作中,贾老师尤其注意培养班委会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3.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贾老师尤其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差生”。面对“差生,贾老师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会让我难过一辈了,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20**届学生史双寿,父亲早亡,由继父供他上学,刚入校不久便私下拿班上同学的钱物,他知道后,没有在班上声张,私下让他归还钱物,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认真学习,改变自我。从那以后,他还时时关注他,呵护他,教导他,很快,史双寿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从入校时全级285名上升到全级85名。事后,很多人问他用什么招术使这个问题孩子发生转变的,他说:“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篇7

时代对教育的适切召唤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建校二十余载,由于地处经济实力雄厚的广州开发区,从建校之日起,就担负着“以一流教育匹配一流园区”的重任。相应的,其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备而先进。

从2005年起,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开始从全国各地招聘优秀教师。

至此,学校已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办学条件。寻找合适的路径,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成了刚接任的郭云海校长日思夜想的问题。

其时,改革开放渐趋深入,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洪波涌起,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碰撞、融合,形成了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等等许多新的理念,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引发了郭云海校长的深度思考。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郭云海校长觉得,学校教育的受教者是人,施教者也是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始终应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但我们当今的教育经常忽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忽视学生主动求知能力的提高,忽视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模式单一、内容统一、标准唯一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由此郭云海校长认识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不但需坚守,而且要深化。

就在此前不久,学校刚刚经历一场由于广州市区域调整,开发区并区带来的阵痛。这场阵痛让郭云海校长深深地体会到,把老师的事情揣在心里,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爱来教,学校教育才可能成功。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郭云海校长深刻地体悟到,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事物发展总是从繁难到简略的过程,删繁就简也是教育的至理。

说到底,教育并不复杂,就是一种朴素的成长,不需要额外添加什么,按照它本原的路径,保持教育自在、和谐的态势,就可以看到绚烂的景致。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郭云海校长也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2005年,学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和谐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实施“和谐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和谐校园文化,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至此,学校发展脉络逐渐明晰,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管子》有云:“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伤之。”意思是:有道则和,有德则合,有“道德”则“和合”;有“和合”则“和谐”,有“和谐”则“团结”,有“团结”则“成功”。

从美学的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简言之,和谐教育就是教育诸种元素协调发展的教育,是运行方式上具有“完美”意义的教育。

这是郭云海校长最初选择“和谐”的理论承接。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的到来,“和谐”更成为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师生们的行动风标。

让齐步快跑成为和谐的景致

和谐教育,首先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校园关系。在诸种校园关系中,郭云海校长最为看重的,是良好的教师关系。

教师强,则学校强。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发展壮大的根本。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很多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有时难免发生竞争或碰撞。如何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关乎和谐教育能否落实。

郭云海校长的办法是给他们一样的舞台,让他们齐步快跑。这种公平起跑的机会,创造了和谐友好的竞争氛围。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有一个传统,每年都要“导演”一个经典美文诵读节目,并代表本区参加广州市的经典诵读比赛。由于事关学校声誉,此前一般都由有经验、能力强的教师来承担此项任务。这就在事实上让其他老师失去了机会。郭云海校长让老师们改变做法,每年都由五年级师生领受任务。这样,由于班主任是循环担任,每位师生就都会有机会参与编导与表演。

刚到开发区一小任职时,郭云海校长发现学校的学科发展是不平衡的,语、数、英具有明显的优势,科技和艺术学科也频频参加重大赛事,唯有体育学科,参加竞赛还没得过名次,在区运动会上甚至曾创下总分“0”的记录。这就造成了各学科间事实上彼强此弱的印象。

郭云海校长要让他们一样“强”。他和体育老师们一起查找原因,结果发现学生训练不得法。他让体育老师想办法加大训练量,不断创新,体育竞赛立标。一年后,学校体育屡获殊荣。

郭云海校长不光在学科发展上高瞻远瞩,在后勤保障上也想得深远。

2009年,郭云海校长要求食堂人员准备参加评A级。校园内外一时飞短流长。按要求,学校食堂达到B级餐饮卫生标准就足够了,评A级完全没必要,且评上A级后还“后患无穷”,逢查必检,这无异于自找麻烦。

但当学校所有学科和部门都获得过荣誉,都得到过工作被认可的激励,教师们心里那种“完美”的满足感是非比寻常的。

而今,在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单纯的荣誉、奖励已不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即“我的价值在哪里”已成他们内心更为急切的追问。

精神境界的提高,还跟他们考核机制的改革有关。

尽管人人都有了一个舞台,但上这个舞台得有时间和学生的配合,所以有一段时间里,教师为了一时的荣誉或学科成绩,可能抢学生、争时间,导致了另一种不和谐。

改变评价主体成了唯一的办法:只奖第一,不奖第二;只奖团队,不奖个人。

这种类似利益共同体制度的建立,让教师们认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不协作互助,不关注每一个个体,已经行不通了。

换言之,不和谐就不行了。

由此带来的改变是教师学会了在教育教学“技术”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挖潜力。与此同时,也更加懂得了互相理解、宽容、帮助、支持的可贵。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走上了和谐互助的良性发展轨道。

为什么让教师齐步快跑?

郭云海校长总结说:“只有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好的教师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也是和谐教育的一个要义。”

2005年,广州市准备挑选一批英语骨干教师,选送英国学习深造。尽管当时开发区师资力量平平,基本没有被选上的机会,但郭云海校长听说后,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千辛万苦争来一个名额,经综合考虑,选定卢焕玲老师作为“苗子”,送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三个月。

临走前,学校给她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学习用具,并要求她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熟悉他们的语言习惯。

学习归来后,卢老师深感自己备受领导关爱,更加发奋图强,以起到“表率”作用。2006年,郭云海校长指导卢老师对照特级教师评审条件,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并在递交材料的前一天,亲自为卢老师修改送审材料至凌晨两三点,结果一举成功。这对于当时还很不自信的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教师们来说,不啻是一支兴奋剂。

这之后,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教师们频频参加各种比赛,屡屡摘桂。

一次无意的“挑战”, 打开了教师发展的一扇大门。

2010年,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另一名英语教师黄小燕参加广东省特级教师评审,同样顺利通过,当时只有34岁,是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时至今日,在萝岗区举办的四届中小学“十佳教学能手”评选中,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有9名教师获此殊荣,其中4名位列第一。

郭云海校长心里很清楚,这不是偶然因素起作用,更不是“公关”的结果,而是学习力的胜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事实上,在每年的评选中,郭云海校长都要求教师们集体参与后台工作,准备资料,研究程序,掌握规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由于办法得当,短短几年,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就培养了2位广东省特级教师,6位校长,6位后备校长,4位市十佳教师,还有一批市区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

毕加索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的成长,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和谐的教师关系。

事实上,在评选的背后,是郭云海校长赤诚的襟怀:“做教师生命中的贵人,成惠人达己的事。”

而今,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每位教师都热爱着自己的事业,魂系学校,心情舒畅,团结进取。

德育也可以是圆融的艺术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而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

这是郭云海校长重视和谐德育建设的动因。

和谐,形态上应是一种圆环,一种没有残缺的完满。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运行高效,协同一致,全方位育人,这种体系才能是和谐的。

追求细节完美的郭云海校长,自然也希望德育也是和谐圆融的。

在他看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社会同心、同向、同步教化育人,是学校和谐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

为了实现“和谐”的德育,郭云海校长和老师们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和谐联动,整体育人”的德育理念,大力建设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实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

他们首先在时序上进行了整体设计。

郭云海校长认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只有契合了他们的成长特点,教育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学校的德育措施,应该是有时序性的。

比如,一日常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学校就设定一个行为习惯教育月,教育孩子们轻声走路、轻声说话、轻摆物品,说话文明、做事文明、待人文明,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敬他人,如此等等。

这种“一日规范”的系列德育活动,以得促德,确保了德育的常态化和有序性。

在年度德育系列活动的设计上,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并不是完全结合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比如开学的第一个月,学校重点抓学生的一日常规,因为假期生活没有规律,学生心思还没有回到校园生活上来。这个时候他们就抓常规,直到学生行为习惯恢复正常。这是让学生从动到静的过程。

从第二个月开始,各种活动就要正常开展了,因为经过一个月有规律的学习,学生们的心理已经沉静下来,活动可以活跃他们的精神状态,使他们重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这是让学生由静到动的过程。

如此动静交替,交互作用,使学生松弛有度,学养两全。

在活动的具体设置上,学校主要结合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项目或比赛。近几年,学校每年都应邀参加广州市跨年晚会,2011年,还应邀在英雄广场参加了广州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另外,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在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每个年段的德育工作都有重点。一、二年级孩子小,主要学习一日常规;三、四年级孩子懂事了,重点进行感恩和社会公德教育;五、六年级的孩子心思开始变得复杂,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

如此科学合理的德育活动设计,很好地整合了一日、一年和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体现了螺旋上升的规律,实效性很强。

和谐教育在内容和途径上必然是协同有序的,因此,郭云海校长指导教师们逐步完善了德育课程体系,使各课程之间运转协调、步调和谐。

具体来说,就是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例如,学校一直重视科技教育,是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争当小实验家”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开发区科技协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利用这一优势,学校编写了内容丰富且浅显易懂的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培养了学生可贵的“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

又如,学校精选国学经典作为诵读内容,设计了详细的诵读课程,纳入常规管理,每天利用早读15分钟的时间齐声诵读,同时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中,组织师生和家长代表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今,国学经典诵读已成为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一大特色、一道风景,在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完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推进了学校品牌建设,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写字课程”编印了6个年级12册的“席殊汉字正写法”校本教材,在引导学生规范写字、培养审美情趣的同时,养成细心、耐心、恒心等良好品格。“每周一歌课程”精选部分革命传统歌曲,经典传唱以及反映时代精神、积极向上、适合小学生的欢快校园歌曲,使革命歌曲和中华传统代代传承。

这种德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建设和完善,为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了内容、方法、时间和空间,确保了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

由于学校每天的课程设置和安排都考虑了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动静结合,让孩子在合理释放多余能量的同时,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形成品德,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实现了整体育人。

作为和谐教育的引导者,郭云海校长尤其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们通过建立家长亲子沟通工作坊、教师心理沙龙、学生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制度,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促进理念认同和精神统一,推动了“和谐教育”品牌的打造。

总体而言,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校本课程设置是在“和谐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样式和力量的有机融合,兼顾了各科内容,培养了学生求真、尚善、崇美的精神。

和谐德育要求空间上是全景覆盖的。据此,郭云海校长认为,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是德育主体,都担负着德育的责任。

同时,学校认识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尽管与外界接触较少,但其成长仍然会受到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建设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环境,促进各种教育力量的互动协同,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篇8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著。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

市级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心系杏坛志在桃李

大庆市肇源县福兴乡中学:邓喜城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著。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

心系杏坛志在桃李

大庆市肇源县福兴乡中学:邓喜城

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