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10:44: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后勤绩效考核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后勤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后勤工作的有序实施是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还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高校后勤工作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战略提出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立了相应独立法人的高校后勤产业公司(集团)。如何提高高校后勤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对学校后勤的要求,以及如何对高校后勤公司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高校后勤公司的保障和服务职能,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1 绩效考核对高校后勤公司的重要意义
绩效考核是对于工作状况的测量和评价,目的在于核定成绩、发现不足、寻找原因、改进工作。良好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明确员工价值,引导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其提高工作绩效。同时,绩效考核还会对员工产生信息反馈,员工还会获得有关其绩效需要改进的方面的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绩效考核评价为公司领导与下属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双方增进理解,增强信任,实现期望,并促进共同发展。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高校后勤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依据和有效手段。同时,绩效考核也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状况实施效率的反馈和体现。高校后勤公司是一个集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独立实体,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既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需求的特性。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开发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进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因而为增强组织活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更好的为其所在高校进行后勤保障服务,作者结合某高校后勤公司发展现状,对其员工绩效考核现状进行探析和研究。
2 绩效考核发展趋势及成功经验
绩效考核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企业管理范畴的热门研究领域。近年来绩效考核呈现出如下研究特点:
①更加注重评定者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评估精度已成为当今绩效评估研究的重要课题;
③逐步开始重视组织背景下的绩效评估研究;
④有关绩效评估测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由于高校后勤运营模式不同,绩效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
其一,委托社会专业公司管理高校后勤服务,实现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和公司之间按合同或协议完成服务职能,进而绩效管理由服务公司自行实施。
其二,高校自身管理后勤事务,多以目标管理为主。在组织机构设立上,由一名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或总务长为负责人,下设若干个不同业务中心;在绩效目标上,设有管理章程和绩效目标,各中心依据总目标制定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考评目标,设有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考核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在考评侧重点方面,主要有经济效益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和声誉情况。绩效考评周期不定,一季度或半年考评一次。考评结果主要用来兑现奖金、提升员工职务等。
3 我国高校后勤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多数高校后勤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依据所在学校行政人员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周期为一年,时间在每年年末;考核内容多为量化测评,主要分为德、能、勤、技四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考核项目涉及工作完成情况较多,考核结果与薪酬绩效结合较多;基层员工的意见和想法在考核中表现薄弱,考核结果表现出的薄弱环节后续培训较少,考核目的与评价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结合相对较少,因而考核的总体效果一般。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绩效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考核流于形式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着重点是人力成本控制和管理,并凸显人力资源的归属性、可控性、组合性及变化性等特点,未从员工劳动能力的本质属性出发。考核体系仍停留在“考核”层面上,并未构建一套科学完整且实际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大多数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只是年终例行任务而已,没有将绩效目标视为一种管理要求,对绩效考核的不理解、不接受导致考核过程参与性不强、配合度不高,使得整个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下去。对于绩效考核的目标,员工没有深层次的认识,绩效考核结果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积极性,影响了部门绩效和公司整体绩效的提高。因而高校后勤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并未实现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和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达不到改善的作用。
3.2 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不系统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未上升到战略角度,绩效指标没有科学有效的分解,考评指标标准化和具体化不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目标与指标链,从而使得绩效指标的设置过于简单,对员工的感知和导向作用表现不明显,考核结果与实际实施有偏差,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大多高校后勤部门在制订实际考核指标时,仍采用德、能、勤、绩等相对模糊的指标对员工进行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和控制点体现较少。由于考核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占比较大,岗位针对性不强,因而考核结果难于量化,员工间岗位的绩效差异在考核结果中反映不明显。在这种现行的考核方式下,绩效考核结果并没有反映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所以对于员工绩效考核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3.3 绩效考核过程缺乏沟通
现行的考核体系未形成考核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管理层单方意愿占据主导,忽视了员工的意愿和参与机会,员工处于被动的被评价考核的地位。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形成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因而考核过程无法形成互动的局面。
3.4 缺乏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及合理的运用。
大多高校后勤部门把考核当作一种对员工的测量和鉴定,把考核当作一种对员工的管理手段;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分析,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评价更是缺乏反馈支持;不重视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的关注,更不用说对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由此带来的影响使员工对考核体系缺乏理解,不能充分利用考核的过程和结果来促进部门整体工作发展。
4 高校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原则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更多地表现为一系列的实施方法,成功实施绩效评价并达到既定目标才是员工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因而高校后勤部门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应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并遵循以下原则: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行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发挥员工专长和部门潜力来提高组织的服务质量和绩效,组织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绩效评价更有意义。
4.2 坚持目标一致原则
要求个人目标与部门整体目标达到相对一致的程度,就要挖掘部门目标与部门意愿,将组织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部门中,实现压力逐级传递。
4.3 坚持客观公正、明确公开原则
绩效考核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核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主观性和感彩的融入。绩效考核标准、程序和考评责任都应当有明确规定,并向全体员工公开,让员工对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并对考核工作和结果持理解和接受态度。
4.4 坚持员工参与原则
要有效地使员工参与部门管理,提供方便开放的建议渠道,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通过有效沟通,消除管理中的阻力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解和抵制,保证让员工以真实有效的方式参与到绩效评价中。
4.5 坚持科学考核原则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能够极大地推动组织的绩效管理,考核要科学合理,考核行为要经常化、制度化,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达到激励部门员工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目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绩效评价的重点。
4.6 坚持持续培训原则
持续培训能使组织保持竞争的优势,增强自身实力,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效整合,以利于提高组织绩效。
5 对高校后勤公司绩效考核的几点建议
5.1 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
根据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设定简单实用、可量化和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员工清晰地认识到所从事岗位的职责、工作标准和服务定位。制定考核标准应结合以下几点:公司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业务单元计划,个人职责描述,员工上一个绩效期的考核结果。而考核标准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标准,即要求员工达到的绩效水平,其特点是每个员工经过努力都可达到,与员工的基本薪酬挂钩,其作用在于判断员工是否完成了工作职责,不用于区别员工之间的绩效高低,如果员工没有达到基本标准,则表明该员工的表现是不合格的;第二部分是卓越标准,即公司期望员工达到的水平,作用是为了区分员工的绩效差别和识别角色,与员工的奖励性薪酬相关,如额外的奖金和职位的升迁等。
5.2 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及合理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是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必须要遵循公开的原则,因此就要考核主体必须是大家公认的权威部门。遵循全方位获得评价结果的原则,采取多角度观察和具备正确的判断技能,避免掺入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的偏差性,相对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充分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评工作的必要性,通过考评主体的优化组合,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根据考评主体和工作性质的特点可以选择主管、同事、小组、下属与服务对象,也可以是自己。在考核周期的设置上,对可量化的工作量、易评判工作质量的每周都要采取考核;对量化性不强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每月或每季度考核;也可以通过不定期的对服务对象开展满意率调查来完成动态考核。
5.3 有效沟通
有效的考评沟通是实现员工考评信息交流和制定绩效目标的激励过程,包括考核前沟通和考核后的反馈沟通两部分。考核前沟通实质上是对被考核者的工作状况进行回顾,使考评信息更加准确与真实,并与员工将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完成状况形成共识;反馈沟通则是把考评结果与被考核者反馈的过程,使员工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工作状态并对工作持续改进。通过考评沟通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并能够发现员工特长和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实现适才适用。考核并非检查,而是双方共同查摆问题,靶向改进和共同提升的过程。因此考核主体应充当被考核者的顾问参谋或良师益友,通过有效地双向沟通,使考核双方达成共识,持续改进。
5.4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反馈考核结果要详实具体,实事求是,将表扬、批评、鼓励相结合,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绩效计划的提升与再计划是绩效考核系统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根据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考核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原因的查找,确定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以此提出详尽可行的改进方案,在下一周期的绩效考核中实施,已达到整体绩效的提升。而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的结果将会运用到员工晋升、薪酬调整、岗位调配、员工激励培训等过程中,以此达到完善员工综合素质,实现企业长效发展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以此适应现代高校后勤发展趋势的要求。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种措施,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有效地绩效考核体系对人力资源整合和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公司应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以此帮助企业员工查找不足、提高工作成绩和改进绩效。高校后勤管理者们要深刻认识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支持该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以此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后勤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以此更快地适应高校快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树立.高校后勤集团绩效管理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2]叶芳.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0(2).
[3]汪燕林.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筑,2010(2).
[4]李亚静.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1(12).
[5]陈伟.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几个关键点[J].现代物业,2009(12).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对建立高校后勤绩效考核体系主导方向的探索
高校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考虑在具备健全的权利主体、有一批相对专业职业化的管理者队伍的基础上,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运用监控、薪酬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配合下按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总思路: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运用实用的考评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通过及时的反馈(双向沟通与辅导)使被考核者认同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
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后勤追求服务高质量、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效齐飞的目的,后勤员工呈现的“绩效”就是员工工作的数量、服务的质量是否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求,是否能产生企业所需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员工绩效考核计划就要以个人任务绩效为主,周边绩效为辅展开。
“任务绩效”的绩效计划应通过有效的岗位分析,使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各级领导层和员工在充分的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共同商讨制定出部门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明确的部门绩效计划为每个岗位作出明确的短、长期目标、说明书、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工作规范、经济指标等,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周边绩效”的绩效计划即对员工素质及个体协、对外协调性的“德”“勤”“能”进行调查:“德”:职业道德、纪律性、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勤”:工作态度、考勤记录、工作的主动性和同事们间的协调性等,“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管理、开拓创新、发展潜力等。
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绩效目标和计划,再设定简单实用、可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即考核参考的标准,使员工十分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数量、标准:即做什么,应达到的效果,完成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些目标,需要接受何种培训和指导;需要有何种服务意识,运用何种工作方法,如果完成目标并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完成不了目标或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什么处罚等等。采用的绩效标准必须符合绩效计划和工作目标,必须正确合理可行,能全面反映出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水平,如果一套绩效标准过于模糊、欠缺、走样、片面、不能准确量化,员工的认同程度很低,那么绩效考核的贯彻力度就会相当弱。同样,绩效指标要有其必要的严肃性,不能经常随着管理者不同的理念而改变,否则就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从而直接影响绩效考核体系的运用效果。
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绩效考核是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必须遵循公开与开放、信度与效度的原则,因此考核主体必须为考核实施人、被考核人和公司领导三方所能接受的,必须是公认的权威部门,且能遵循全方位获得评价结果的原则,能采取多角度观察和具备正确的判断技能。目前广泛认同的360度考评法就是一种相对全面、科学、客观的一种考评方法。它建议的实施主体就是被考核者的领导、同事、下级、服务对象、被考核者自己等,这些主体共同对考核者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科学的权重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运用这样的考核方法获得的结果能有效地避免掺入个人因素和其他偏差性,相对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运用实用的考核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都是较符合后勤企业运用的考评工具,无论哪种方法,以表格形式来实施考核是相对容易又科学的检查方法。通过工作业绩检查表、财务测量表、满意率调查问卷、个人周边业绩调查表,直接间接管理者和被考核者的面谈沟通记录表、考核者自述工作业绩报告等形式可以基本实现一套考核体系的目标。一般而言,对自述工作业绩、个人周边业绩的调查可采取每学期一次;对可量化工作量、易评判工作质量的如物业管理、绿化环境、饮食服务、宿舍管理的员工可以采取每天或每周考核工作业绩;对不可量化的财务、办公室人员可以采取每月或每季考核工作业绩;对服务对象满意率的调查可结合学生学习动态、公司企业运动开展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
双向沟通。即时进行考核过程中的反馈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前馈过程,绩效反馈就是绩效考核的后馈过程。因为考核不是简单的上级对下级的监视和检查,而是双方共同查摆问题,讨论成功和进步的过程。因此考核主体就要充当被考核者的顾问、参谋、辅导者、绩效伙伴,通过及时的双向沟通,使考核者了解本阶段中个人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上级对本人工作业绩及素质的认可程度;接受上级对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并相互协商形成下一步绩效合约。不夸张地说“沟通”是架起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两者的最佳桥梁,是整个绩效考评体系的核心,避免由于不及时联络,导致员工对整个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对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照绩效标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已经不是单纯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确保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也逐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对建立高校后勤绩效考核体系主导方向的探索
高校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考虑在具备健全的权利主体、有一批相对专业职业化的管理者队伍的基础上,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运用监控、薪酬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配合下按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总思路: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运用实用的考评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通过及时的反馈(双向沟通与辅导)使被考核者认同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
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后勤追求服务高质量、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效齐飞的目的,后勤员工呈现的“绩效”就是员工工作的数量、服务的质量是否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求,是否能产生企业所需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员工绩效考核计划就要以个人任务绩效为主,周边绩效为辅展开。
“任务绩效”的绩效计划应通过有效的岗位分析,使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各级领导层和员工在充分的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共同商讨制定出部门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明确的部门绩效计划为每个岗位作出明确的短、长期目标、说明书、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工作规范、经济指标等,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周边绩效”的绩效计划即对员工素质及个体协、对外协调性的“德”“勤”“能”进行调查:“德”:职业道德、纪律性、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勤”:工作态度、考勤记录、工作的主动性和同事们间的协调性等,“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管理、开拓创新、发展潜力等。
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绩效目标和计划,再设定简单实用、可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即考核参考的标准,使员工十分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数量、标准:即做什么,应达到的效果,完成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些目标,需要接受何种培训和指导;需要有何种服务意识,运用何种工作方法,如果完成目标并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完成不了目标或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什么处罚等等。采用的绩效标准必须符合绩效计划和工作目标,必须正确合理可行,能全面反映出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水平,如果一套绩效标准过于模糊、欠缺、走样、片面、不能准确量化,员工的认同程度很低,那么绩效考核的贯彻力度就会相当弱。同样,绩效指标要有其必要的严肃性,不能经常随着管理者不同的理念而改变,否则就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从而直接影响绩
效考核体系的运用效果。
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绩效考核是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必须遵循公开与开放、信度与效度的原则,因此考核主体必须为考核实施人、被考核人和公司领导三方所能接受的,必须是公认的权威部门,且能遵循全方位获得评价结果的原则,能采取多角度观察和具备正确的判断技能。目前广泛认同的360度考评法就是一种相对全面、科学、客观的一种考评方法。它建议的实施主体就是被考核者的领导、同事、下级、服务对象、被考核者自己等,这些主体共同对考核者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科学的权重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运用这样的考核方法获得的结果能有效地避免掺入个人因素和其他偏差性,相对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运用实用的考核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都是较符合后勤企业运用的考评工具,无论哪种方法,以表格形式来实施考核是相对容易又科学的检查方法。通过工作业绩检查表、财务测量表、满意率调查问卷、个人周边业绩调查表,直接间接管理者和被考核者的面谈沟通记录表、考核者自述工作业绩报告等形式可以基本实现一套考核体系的目标。一般而言,对自述工作业绩、个人周边业绩的调查可采取每学期一次;对可量化工作量、易评判工作质量的如物业管理、绿化环境、饮食服务、宿舍管理的员工可以采取每天或每周考核工作业绩;对不可量化的财务、办公室人员可以采取每月或每季考核工作业绩;对服务对象满意率的调查可结合学生学习动态、公司企业运动开展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
双向沟通。即时进行考核过程中的反馈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前馈过程,绩效反馈就是绩效考核的后馈过程。因为考核不是简单的上级对下级的监视和检查,而是双方共同查摆问题,讨论成功和进步的过程。因此考核主体就要充当被考核者的顾问、参谋、辅导者、绩效伙伴,通过及时的双向沟通,使考核者了解本阶段中个人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上级对本人工作业绩及素质的认可程度;接受上级对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并相互协商形成下一步绩效合约。不夸张地说“沟通”是架起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两者的最佳桥梁,是整个绩效考评体系的核心,避免由于不及时联络,导致员工对整个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对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
主要研究领域:分销直销管理、IT规划、知识管理
如果企业要完全切入直销模式,不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组织架构,而应该先考虑后勤部门的组建。
我们所认识的管理,构成于战略、组织、流程、绩效、IT。战略引领管理,IT支撑管理,而管理的主体是组织、流程和绩效。我们认为,纯正的直销是回避管理问题而存在的。
是团队,不是组织
在直销架构中,首先是团队,不是组织。组织架构确定的要素包含组织的名称、分类、构成、岗位和规模,但直销架构中的人数不是由组织编制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能力决定。直销架构不是自上而下战略分配的,而是自下而上地生长的,尤其是直销企业发展的初期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如果企业要完全切入直销模式,不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组织架构,而应该先考虑后勤部门的组建。
是规程,不是流程
我们认为,现代管理理念中的流程在直销领域并不存在。直销的销售方式是直销员完全面对客户,虽然在后来的流程管理实践中,对顾客的定义很宽泛,但在直销发展初期,完全以销售队伍为主体的情况下,这种广义的概念没有意义。因此,应用流程进行规范对直销员的个人操作而言太过复杂,而规定了销售上级和下级工作和协作关系的规程才是有效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工具。
是业绩,不是绩效
直销行业的人可能不关心公司组织,可能不在乎流程,但不会不在乎报酬计算。但直销销售的报酬计算取决于业绩,而不是绩效。首先看销量,然后是销售的差价。直销员的考核不会包含直销企业的财务支出部分、内部效应以及学习创新的情况,因而不存在绩效的概念。所以,虽然业绩考核必定是直销团队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也是直销的关键,对直销而言,却远没有复杂的绩效管理模式。
在直销企业推行组织设计
当直销发展到相当规模,一些希望长期发展,并追求更高利润比例,或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固发展的直销商,会期望通过前端组织优化来改善销售部门的效益。但如果按照经典管理理论中的组织设计原则进行组织分层和分组,进行岗位选择和调整,则会遇到一系列问题,甚至可能最终改变直销性质。在整个设计调整过程中可能遭遇三次重要的障碍。
在最初设计和调整阶段,带有公司战略导向的组织设计可能调整直销员区域发展计划,组织架构将向优先发展区域倾斜,往往会人为扩大部分区域市场组织,缩小另一部分,也会进行例如调动部分负责人到其他区域的决策(注意,这里所指的调动不是基于直销策略,而是基于区域市场发展策略的管理需求)。一些市场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时被安排的任务加重和另一些市场规模缩小的决定都会影响直销结构顶层高级销售人员的流失。
这样的调整虽然对直销员有较大风险,尤其是在前期成本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但仍然是必要的。在组织方案执行的初期,直销员往往会经历一段困难时期,业务推广力度受到一定的压抑,一方面是因为调整岗位后的销售负责人需要适应新的区域市场的推广特点;另一方面,直销销售人员因其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适应新设计的组织和岗位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对他们采取培训推广,占用业务培训时间或业务经营时间,会适量影响数周经营情况,根据不同直销产品推广周期的不同,这个影响会有一定的延迟。如果基于组织调整与基层关系不大的假设,不采用培训推广方式,组织调整因为超出原先直销规程,会造成直销人员一段时期内的目标不明,因公司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影响直销业绩。
对于已经采取了组织方案的直销商,如果方案是经过谨慎论证的,应该坚持用合理的方式推广方案,并预先做好应对一段时期销售业绩停滞的资金和预算准备。同时设计配合适当的市场推广,推动尽快进入销售增长期,并提振信心。
对于直销商而言,真正的困惑在组织方案执行以后很长时间内,管理组织设计的稳定性与业务快速发展推进需要之间的矛盾。一旦组织方案进入正常运行,并达到了推进销售业绩的效果,管理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便转为动态组织管理。这是与经典的管理理论相对稳定的组织概念本质矛盾的直销发展特点。直销动态发展的特点使它比一般企业更需要组织架构的调整适应,但直销文化先行的特点使它比一般企业更畏惧组织调整变动。在大部分成功的直销企业,我们看到的做法是把稳定的文化传递架构和调整变动的行政组织架构相对分立,这样做的优点是每一次组织调整基本不会影响到基层执行的稳定,它的难度恰恰在于它要求直销企业的文化定义明确,文化传递人员的高素质且与高层管理意志甚至人员的统一。
在直销企业推进流程梳理
大型直销企业为了解决后台物流、政令通行、大客户集中处理需求等一系列问题,会对流程管理理论产生兴趣。值得澄清是,流程是切入看管理的一个角度,与组织、绩效等概念仅仅是视角不同。流程不可能单独作用,也不可能因为没有意识到流程管理而不存在。更应该避免的是流程手段的泛化。对于直销团队而言,选择进行流程管理的另一重风险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流程管理对客户末端的关注与直销销售人员投入了解流程的时间有限之间存在矛盾。熟悉流程管理理论的人一定会记得流程管理提出的本意是打破部门壁垒,贯穿来看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提出优化。从某个角度切入管理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就这个角度对管理对象进行切分,针对不同细分的对象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如果说从组织管理角度进行管理改善是切分企业组织,让各个不同组织适应不同的管理节点需求,那么从流程管理角度进行管理改善,则是对流程进行分离,使用有一定差异的流程来更快更有效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因此,从流程角度改善直销管理,可能造成直销销售人员必须接触多个流程,这比直销一般使用的规程要复杂。为避免这一矛盾,一方面必须在业务量和客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有确切的细化改善客户服务需求的时候,才选择从流程角度切入,进行管理优化;另一方面,尽量把流程优化归纳到直销员自己的直销规程中,保持规程的一致性。把一些成熟的流程执行通过技术手段固化下来,也是有效降低执行难度和提高执行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记住一项计算机操作本身需要时间和技能,但不会比记住一项流程规章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那些抱怨计算机操作复杂的人,本质上不希望按标准执行流程。
另一方面,从流程管理角度切入管理时,如果管理者自身对流程管理理解不到位,流程管理推行过度可能造成管理关注重心偏向后台。对于直销企业而言,一旦整体的管理走向让所有的岗位工作都适应一套完美的流程,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流程管理的纵向特点决定了其节点必然多数在后台,因此流程管理讨论的重心也在后台的操作,在这种前提下设计出的完美流程,必然是以后台的完美实现为主,如果销售端必须适应这样的完美流程,对直销企业富于冲劲的企业文化,重视销售的架构特点将是一种挑战。如果设计的流程不能推行,流程管理本身是失败和没有价值的。因此在直销企业中推进流程管理,应该把重点首先放在流程的简化,上面并且谨慎控制纳入讨论的流程总量。
在直销企业推动绩效变革
越是重视销售的企业越是容易看到绩效对于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的价值,绩效的本意是处理比单纯的业绩更复杂的部门考核情况的。对于一个机制发展健全的企业,构建利润中心正是为了把复杂的绩效考核简化为更朴素直接的业绩考核。在一个传统大型企业中,为成本中心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是为了合理传递经营压力,保证成本中心能够支持直接创造利润的部门开拓业绩。而从成本中心设计退回利润中心设计,是把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复杂性返回到部门目标设计的复杂性上。它的两种方式:通过纵向整合利润中心,需要克服放弃横向资源整合的浪费;而在后端构建利润中心,难度在于设计不同的部门目标面向统一的企业目标,同时部门管理者也必须懂得准确地执行目标。相对于传统制造型或分销型企业,直销企业的优势在于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较晚,能够在有较好的销售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再推动绩效体系,而绩效体系的实行在最初阶段可以局限在不是那么敏感的后勤部门中。对于销售人员,保持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始终是最合适的。因此就直销企业而言,只有当后端需要完善考核体系时,整个公司的考核体系才有必要从关注业绩细化到关注绩效。在直销企业推动绩效变革同样会有三个阶段的困难:
一、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医院绩效分配体系
以激励为导向的医院绩效分配体系,就是把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分配作为核心内容,将按劳分配与按分配要素分配有效结合,把“绩效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基本原则,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根据各科室每月的实际成本核算结果,同时结合医院对每个科室的绩效考核结果,由医院统一将绩效分配的金额下发,并进行再次分配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很多,平衡计分卡(BSG)及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法(KPI)就是其中的两种,在实际设计并建立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类不同问题。
1、以平衡计分卡(BSG)为基础设计绩效考核体系
对于临床、医技科室的测评一般通过四个维度的综合绩效进行,即运用财务收益评价、病人评价、医疗质量评价及学习与成长。财务收益维度就是依据医院实际运营的具体数据来进行测评;病人维度就是通过以收治病人或家属对于医院或医生的评价为数据基础,来对医院的社会责任进行的测评;医疗质量维度就是依据实际医疗工作的质量、数量和效率的结果进行的测评;学习与成长维度就是通过对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科研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的测评。
2、以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为基础设计绩效考核体系
在进行具体绩效考核过程中,根据既定的考核节点进行考核,首先,应由医院指定的绩效管理部门(一般为人力资源部),对医辅、行政管理及后勤等部门的实际工作量及既定的任务指标进行统计并汇总,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同时应重点关注其服务满意度,以下发《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结合前期任务考核内容对各科室进行综合评分,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3、以医院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具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医院设计的绩效考核核心指标主要依据是国家医改方案中要求的指标,通常应由各医院内部资深的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根据医院运营的实际情况,综合选取各项考核指标,并且分配不同的权重,最终够构成临床、医技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且将已确定的具体的考核项目及指标融入到日常医院管理工作中。
4、以科室业务独特性建立个性化考核标准
目前,大多数医院均为综合性医院,医院中各临床医技科室较多,科室间的实际业务类型也有不同,因此,此类医院应当考虑根据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科室或不同病种设立单独的考核指标,对于硬性指标也应对内容进行统一明确。对于绩效考核之中的各项定量指标,应当参照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年度目标任务的权重,按照既定的算方法得出最终的科室考核得分。
5、逐步提升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办法
对于医院来讲,病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医疗安全考核也将是最严厉的,因为这不仅关乎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考核问题,也会上升的法律和道德层面,因此,医院应当将医疗安全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不断进行安全责任相关培训,一旦出现医疗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和个人进行追责。
(二)建立明确的绩效分配体系
1、医院绩效分配的基本原则
医院绩效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风险程度、技术难度等因素条件,按照一线临床岗位和高风险及技术难度较复杂较高的岗位,到一般行政岗位的顺序进行分配,合理的将各岗位收入水平差距拉开,从而从激励的角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医院绩效分配的方法
医院绩效分配的方法一般为两种:第一种分配方法是业务收支结余点值法;第二种分配方法是组合分配法,即根据医院各科室的社会贡献度和收支结余的分配点值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权重比例综合计算出的绩效收入。
(1)业务收支结余点值法
医院各科室实际应发绩效奖金金额等于科室收支结余金额乘以既定分配点值再乘以可是绩效考核分数。
医院各科室实际可分配的绩效奖金等于科室实际应发绩效奖金金额减去按照一定比例预提的专项基金的金额(科室活动基金等)加上实际绩效奖金总额乘以固定百分比值(根据医院不同百分比值不同),各科室可以将计算出的实际可分配的绩效奖金金额作为科室进行二次分配的基础值,结合医院既定的二次绩效分配制度具体分配到个人。
(2)社会贡献度及收支结余点值综合分配法
由于医院各科室情况不一致,存在部分科室(急诊科、儿科等)因工作量较大但实际收支结余额却很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收支结余点法计算,收入金额较低,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采用社会贡献度及收支结余点值综合分配法进行计算和分配。
3、工作量激励法
对于责任和工作量较大的岗位实施工作量激励法比较合适,如手术室相关岗位,此激励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关岗位具体执行的手术量进行绩效分配,首先由医院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立具体的标准,如将手术类型分为一到四级,每个级次对于主刀医生、一助、二助、手术室及外科护士等人员的奖励标准进行具体明确,在每台手术完毕后,将手术费收入扣除一定比例的基础材料费后余额,再次按照既定的分配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到个人,月度或年度进行绩效奖金的发放。
4、成本补贴法
由于客观原因可能导致部分科室工作量较小,收支结余也少的情况,对于这类科室一般采取成本补贴法进行绩效分配,即医院通过成本补贴冲减支出的方式加大结余,从而提高科室的绩效分配额度,一般建议的补贴期限是半年,在补贴期间,科室需要根据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进行努力整改,扭转亏损状况。
5、行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辅助科室绩效分配
古人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院行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辅助科室的工作也很重要,这些辅助科室的工作完成质量和情况直接影响其他科室的工作,因此在进行制定医院年度预算和绩效分配政策时,应考虑和成本控制相结合,订立的明确的绩效分配标准,如将全院科室平均奖金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计算,作为辅助科室奖金基线,并进行逐级分配。
二、实施以激励为导向的医院绩效分配体系的举措
(一)设立绩效管理委员会,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医院绩效分配体系的医院,首先应当建立绩效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一般以院长为主任,统筹管理相关工作;其次,绩效管理委员会应下设绩效管理组、数据统计组、绩效考核组等,每个小组成员由医院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参与,并且具有相应小组的职权。绩效管理组主要负责制定医院整体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且统计数据组上报的考核数据并加以分析,考核结果,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考核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前需报绩效管理委员审批;数据统计组主要负责收集统计各科室考核数据,并提供数据报表;绩效考核组主要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指标达成情况,实施具体的考核评分工作。
(二)群策群力,联合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策略
由于医院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各科室及管理部门的专业性较强,仅仅依靠绩效委员会各组的人员很难有效完成,还可能出现“外行人考核内行人”的抵触声音,因此。在进行实际考核过程中,应当采取多部门联合进行考核的情况,即绩效考核组成员需要涵盖各部门精英人员,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客观、准确地进行综合考核。
(三)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管理流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完善t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管理流程,才能使得全体员工在进行具体绩效考核过程中“有法可依”。相关流程至少应包括一下内容:应由医院管理者(院长及副院长等)根据医院整体情况,制定医院整体发展目标,再由绩效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案以及标准,医院各科室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方案中的指标和标准,同时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的二级绩效考核指标,全体成员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指标努力完成相关工作,做到“有法必依”。
(四)定期回顾并整改绩效管理过程中问题
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初期,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绩效管理委员会各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全部阻碍绩效管理有效开展的问题加以收集、汇总和分析,需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具体整改,与此同时,应当定期对已将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修订,确保绩效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对于特殊问题可采取试点的方式在个别科室进行操作,待完全验证后在融入整体绩效考核方案中。
参考文献:
[1]汪孔亮,胡翔,项莉.基于公益性和公共服务责任的公立综合医院战略绩效评价内容框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
一、科室绩效工资总量产生的直接比例法[1]
科室绩效工资总量产生直接比例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医院财务制度》关于预算管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要求[2],可以理解为医院支出建立在收入的基础上,每项支出都会占收入的一定比例。我们研究绩效工资.也就是说绩效工资占收入也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在医院层面上预算,在科室层面上也同样可以预算管理和预算开支比例[3]。因此, “直接比例法”的关键是比例的确定,比例的确定又依据于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的确定。
二、优化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合理性原则
绩效管理的设计要和管理层商讨,深入了解该医院现存的问题,明确医院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提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案,绩效工资的设计要覆盖整个医疗环节,客观的评价每位员工的价值,将医院的战略规划逐级分解,引导员工提高工作质量,从而达到规范医院管理,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二)公平性、公开性原则
绩效管理要对每一位员工都一视同仁,在绩效设计过程中,、动员、测算、征求意见等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让全体员工都可以参与其中,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保证绩效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核算每个科室的成本利润率和工作强度打分,根据结果综合排名,作为绩效管理优化设计的参考,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员工。
(三)可操作性原则
绩效管理设计要符合医院的现有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使用者易操作,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核指标,做到取数便捷,考核合理,结果评价简单。
(四)分类设计原则
根据不同的岗位分工进行设计,医疗、医技、行政等都分开设计,医护分开核算,重点是向关键科室、骨干人才倾斜,对于扶持科室也可以给予支持。
(五)激励、约束原则
绩效工资设计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有一定的薪酬刺激作用,同时也要将绩效考核纳入绩效管理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的晋升、奖罚挂钩。
三、按照核算类别归类管理
(见图1)
四、医院科室经济核算
(一)医院绩效工资总量的核算方法
对于医院和科室绩效工资总量都可以采用“直接比例法”,医院设计好全院绩效管理的预算比例,全院绩效工资总数就可以根据该预算比例合理分配资金,然后把这个预算比例根据各个科室的工作强度、工作质量、成本利润率等因素细分到每个科室,确定科室的绩效比例,科室每月按照绩效管理的方法合理归集收入,相关科室绩效考核合格后发放。
(二)科室绩效工资中收入的确定
(见表1)
因此,科室核算收入=门诊、住院直接收入+门诊、住院间接收人±科室间转入转出收支±其他费用-科室核算成本
五、科室绩效工资核算中成本的确定
(一)科室卫生材料的核算:按照科室每个月的实际领出数核算,只要领出就算科室成本,不管有没有支出。
(二)后勤材料核算:指的是科室当月从后勤仓库领出的后勤物资出库数。
(三)科室其他核算成本:低值易耗品、维修费、水电费、洗涤费、清洁费、消毒费、氧气费、培训费等。
六、分岗位设计各群体绩效工Y
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绩效管理单元:如临床医生组、临床护理组、医技组、门急诊组、行政管理组等,绩效工资要配合绩效考核,根据各个群体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成本核算等指标合理的拉开差距,突出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参考历史数据,合理设置科室绩效比例。
(一)各科室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核算方法
1.医生、护士都单独核算,医生组、护理组分别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按照绩效管理中核算收入的算法乘以相应的医护绩效工资比例即为医护的绩效工资总额。
医生(护士)绩效工资总额=科室核算收入×医生(护士)绩效工资比例
2.特殊科室绩效工资总额,如急诊科,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科室,不能过于强调其收益性,它是每个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所以它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该重点设计,一部分是参照相关科室医生、护士绩效工资的平均数作为基数,这样就避免急诊科一味创收,造成截留病人的情况,另一部分是综合考虑了急诊收入、急诊人次、收入院费用、绩效考核等综合指标占比来核算。
(二)科室负责人绩效工资的核算方法
核算科室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科室的科主任和护士长,这个群体是医院的核心人物,对一个科室的管理至关重要,院部可以重点考核科主任、护士长,由他们负责细化考核到所管辖人员,因此科主任、护士长的绩效工资由院部统一核算,考核完成后发放,不在科室核算,科主任、护士长可以公平的对待每位医生、护士,更加合理的制定科室内的考核制度和方案。
科主任、护士长绩效工资由两部分组成:效益性绩效工资和规模性绩效工资,效益性绩效工资与本科室医护人数、收入水平挂钩,按照人均倍数来核算,只有增加收入、节约成本、提高人均绩效才能提高科主任、护士长的绩效工资,从而间接提高科主任、护长的管理理念,规模性绩效工资是考虑到科室的规模,所以给不同规模科室的管理者区别对待,规模和规模性绩效工资成正比。
科主任(护士长)绩效工资=科室医生(护士)人均绩效工资×医生(护士)人均系数+科室医生(护士)绩效工资总额×绩效工资总额系数
(三)管理人员和职能科室人员绩效工资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参照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平均绩效奖金,依次设置各个职务的绩效工资系数,区别不同人员的绩效工资,区别对待每个职务的绩效工资,这样也避免行政管理岗位高过临床管理岗位,一般行政人员以核算科室护士的人均绩效工资为基数,这样就避免行政人员高过临床护理人员,全院由相关科室绩效考核后发放绩效工资,为了激励行政人员,可以在绩效系数中考虑职称、学历、工龄等的附加系数。
七、结语
本绩效工资管理体系由成立的绩效小组和专家团队根据该医院的现存问题和实际情况客观的设计的,强调每个岗位的职责,使员工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于医院发展的关键作用,增强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但是目前大多医院绩效奖金模式还不是完全脱离收入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在强化绩效管理的同时建立更适用的考核体系,并且随着卫生体系的完善,绩效管理方案也要不断随之改进和调整,与时俱进才能推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人才储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现状
1.1医院因素医院管理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不足,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做做样子,迎合一下形势,因此不能重视此项工作,再加上传统观念重在医疗,轻视护理,压缩护理人员的编制,医护比例严重不合理。认为护理工作重要是搞治疗,基础护理只不过是洗头洗脚,对医院没有直观的经济效益,对此项活动不能全力支持,认为开展此项活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优质护理服务只能浮在表面,难以升入下去。
1.2护士因素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理解不透,临床一线护士大多是80、90后,从小娇生惯养让给病人洗脸洗脚做生活护理感觉特别困难,在态度方面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甚至有抵触情绪;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短缺,并且护理队伍稳定性差,而现有招聘的护士素质不高、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丰富,不能很好的评估病人、观察病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很少,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更缺少专科人员。
1.3后勤支持不够完善病区的硬件设施缺乏,被褥不能充分供应,病房内环境设备简陋,不能满足患者,住院大楼无限制探视人员设施,病房设备不能及时下修下检,供应室不能下收下送,药品物品的领取、水电设备的维修联系、核对费用等,许多杂务性的工作也由护士完成,占据了护士很多时间,以致护士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再是后勤物力,护理用具等供给不充足、不及时,优质护理服务难以正常进行。
1.4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全院未能实行绩效考核,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更不能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我院临时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的60%而且临时护士工资待遇低,不能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不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5患者因素基层医院的患者大多是农村人口,经济条件差,素质不高,认为看病是大夫的事情,护理人员只需单纯的打针输液技术过关就行,对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及目的不清楚,对陪而不护、无陪护制度更不理解,大多家属有陪护的愿望,认为自己人陪护比较放心。
2建议与措施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呢?
2.1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建议院领导认真贯彻领会上级的文件精神,重视开展此项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重视医疗轻视护理的惯性思维,把优质护理工作记在心理,抓在手上。优质护理的开展不单是护理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院领导后勤人员等各部门的工作支持。我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及分工,并且安排试点科室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与护士长一道到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医院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先进方法和措施。管理者应积极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改变护士观念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和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护士条例》,使护士明确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内涵,和活动的认识,转变其工作理念。要从护理工作的被动地位转变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从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实现最优化的整体护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
2.3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制定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培训计划,按照工作五年以上、五年以下护师、护士,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进行分层培训;成立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小组,规范常见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定期进行讲课,不定时床边提问,护理查房,并鼓励参加各种成人大学的学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对业务骨干参加短期脱产班学习或到上级医院参观,进修,重点掌握专科知识和相关基础理知识。
2.4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护士学会有效的与患者沟通,走进患者的身边,了解患者的心声,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针对性采用各种形式的健康指导,讲解优质护理服务的知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真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时满足患者,提高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完善后勤保障护理工作加强硬件建设,改善病房环境设施,要求后勤人员下收下送,形成一种后勤人员围绕临床人员转的良好氛围,使护士从大量的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2.6建立健全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全院实行护理垂直管理,提高护士地位,增加应聘护士,提高护士的待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和管理方案,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设置不同的岗位奖金系数,并根据护理技术的难度,风险性等方面明确绩效分配细则,实现了对护理人员奖金分配的统一发放,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2.7合理应用护理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建立护理人力资源机动库及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实行弹性排班,按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合理配置护士,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8认真制定各班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责重新制定各班工作内容及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将基础护理,疾病观察,治疗处置和健康宣教四方面的内容贯穿到工作标准中去,要求责任护士做到八小时在岗,二十四小时负责。
2.9提高护士地位,增加护士收入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护士工资待遇低,工作量大,护士工资与奖金的分配没有合理的考核标准,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根据《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设置不同的岗位奖金系数,并根据护理技术的难度,风险性等方面明确绩效分配细则,实现了对护理人员奖金分配的统一发放。
3总结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能在我们的工作中摸索、总结,形成一种适合自己医院的优质护理模式。相信我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做好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升医院服务形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在国企全面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从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者,深刻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
一、沟通是绩效指标制定的关键
在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对绩效指标常有不同的想法。在准备实施时,员工们对有些指标却不太认同,因为缺少了绩效指标制定的一个关键的环节――绩效沟通。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的。在沟通过程中,重点是需要与国企员工确定考评指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对一些需要考评但信息来源困难或难以衡量的KPI,需要用其他的指标来代替。
绩效考核指标制定有五个环节:1、基于流程的沟通;2、基于团队的沟通;3树立团队标杆;4、协商一致;5、高层审核。
其中1、2、4都是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工作的,需要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有些国企单位在制定绩效方案时,只是少数管理者拍脑袋制定出来,往往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沟通交流环节。国企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要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然后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修正绩效目标。
二、国企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有效和简单
在国企绩效管理的各种误区中,关键指标误区可以说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个。陷入这个误区的国企单位,通常会有两种观点:一个常见的是把绩效管理机械化,认为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绩效管理才是好的绩效管理;另一个是绩效指标过细,失去重点。
持第一种观点的单位,往往什么都要量化,从主观评价员工绩效的这个极端,走向量化评价员工所有工作的另一个极端。有些单位对所有部门都制订了一套长达数页的量化指标,但是在我们对其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访谈时,没有一位可以清楚地记得其部门的评估指标。可见指标的制订者忘记了有效和简单这一原则。
另一类单位之所以把指标定得很细,是因为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们没有明确的评估重点,生怕“不评估工作便难以落实”,因而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绩效指标众多,指标的权重细微(5%~10%),员工难以明确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工作重点。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绝对量化而又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不存在的,单纯的量化指标往往难以囊括现实工作中的很多关键内容。事实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衡量量化指标不仅会浪费管理资源,而且收效也甚小。
其实,对于KPI来说,找到核心的、少数的、重要的、可衡量的指标才是关键。国企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参考SMART原则来指导国企单位确定这些指标,即要求指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具有合理挑战性的,有时间限制的。
三、国企机关和后勤人员的绩效指标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创新性
在实践工作中,国企机关和后勤普通人员工作相对独立,不易形成群体,难以提取量化指标,造成评估困难。对机关人员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主要是迟到早退、文明卫生;指标设计相对简单,指标值缺乏挑战性;评估过程与结果较为随意;考核项目流于表面,体现不出绩效的激励、约束效果,拉不开差距。一些单位只将考评结果用于第一名奖励或是年终等级评定。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据有效和简单原则,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应该注重及时性、准确性和创新性入手。
国企机关和后勤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对其考核周期内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的界定来实现,至于其衡量指标,可以通过时间来界定,从实质上讲,被时间所界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也是定量指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第一,人员要分类考评。除了在全面的工作分析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通用的绩效考核标准外,还应根据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分别按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后勤人员和技术人员制订可操作的评估细则。第二,指标定量化。绩效评价必须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通过考察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既评定工作的数量,又评定工作的质量;既考评个人业绩,又考评团体业绩;既注重绝对标准,又注重相对标准。
任何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最好的绩效考核方法,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法。要真正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企业各级管理者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眼光和思维,同时又要敢于迈开改革的步伐,把企业推进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优良文化氛围、持续发展的成长型企业。
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改革的背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公立医院要立足市场,就要通过绩效工资考核的方式来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合理分配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使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从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所以人力资源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考核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绩效工资没有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倾斜,医护人员创造的价值和承担的风险没有在绩效工资中充分体现,行政后勤按人头分配绩效工资现象严重,绩效工资没有与工作量和贡献率挂钩,在职工之间差距没有拉开,影响工作积极性,造成部分医护人员工作中有慵懒现象,这会削弱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影响医院的生存,因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改革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的内容
1.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革应该以保证绝大数职工绩效工资增长,适当拉开差距为目标,向临床一线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绩效工资考核以量化考核的形式进行,由相关行政职能科室实施考核和评价,得出各项分值,并汇总为考核百分数。绩效工资分配以院科两级分配的形式进行,科内二次分配由科室制定,各科室制定二次分配细则并报医院批准后实行。绩效工资是在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实际贡献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按考核分数对收支结余进行分配。考核项目设行政管理指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指标(包括技术风险系数和医疗护理质量)、工作量指标(包括临床和公共卫生)和经济运行指标,其中医疗护理质量指标占60%、经济运行指标占6.7%、工作量指标占20%、行政管理指标占13.3%(不同类型的科室,指标类型的权重可能不同),实行百分制考核。核算科室绩效工资=核算科室当月结余×分配比例×考核分数×全院调节系数;核算科室当月结余=核算科室当月收入-核算科室当月成本;全院调节系数=全院可发绩效工资总额÷全院绩效工资计算值总额;全院可发绩效工资总额由院务委员会根据医院当月的结余情况讨论确定,一般控制在医疗收入的20%范围内。
2.科室收入核算的内容
科室核算收入为医疗收入,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对临床科室(开单科室),直接收入(如挂号收入、诊金收入、本科操作的手术收入和治疗收入、本科操作检查收入)按100%全额计入科室收入,间接收入(如化验收入、注射收入、其他科操作治疗收入、其他科操作检查收入)按30%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对辅助科室(操作科室),按操作收入70%比例计入科室收入。
3.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
核算成本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1)人员费用、仪器设备折旧费、水费、电费、洗涤费;(2)医用耗材、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用于治疗的药品和试剂支出,以上项目按各仓库提供的出库单计入科室成本;(3)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设备维修费、车辆运行费,以上项目凭发票计入科室成本;(4)医疗事故及差错、病人欠费,根据医院规定适当进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电话费、清洁费、保安费、电梯消防保养费,按科室人数分摊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三、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改革的影响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增收节支
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革后,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都想方设法提高科室收入,如出去进修培训,把新医疗技术带回医院,开设特色诊疗项目;因为考核方案中有控制人均费用和药品比例指标,医生开处方多使用国家基药和省增补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少用非基药品,合理用药,杜绝“大处方”,降低药品比例,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作为科室“管家”的护士长动员科室人员节约支出,如办公用纸正反两面使用、签字笔更换用换笔芯代替换整支笔的方法,除人力成本和因医疗业务增加而相应增长的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外,日常支出减少,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率下降(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率=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科室人均核算收入)。
2.树立整体医疗观念,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跟民营医院相比有待提高,落实人性化医疗流程,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公立医院需要完善的管理内容,实行新绩效工资考核后,医护人员积极性和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从市场化角度看待医院的长远发展,院领导和科主任提出建立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措施和理念,例如取消先挂号后看病的流程,配置一卡通自助机,病人可以利用自助机缴费,简化手续、缩短看病时间;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方便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尤其是在住院部树立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实现心理、生理的治疗模式的需要,使病人的疾病不仅能获得满意的诊治,而且能使其获得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愉悦等多元化的需求。
3.科室发展不均衡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绩效考核以科室为核算单位,以科室收支结余为核算基础,实行绩效考核改革后科室之间的医疗收入差距扩大。一些有专科特色的科室,因传统优势如专家多、医生经验丰富、治疗设备先进、药物齐全,门诊量一直平稳发展;一些新成立的科室因适应市场需求,且科室人员年轻有活力,肯拼搏、创造力强,业务量持续增长;一些缺乏高端医疗技术人员的科室,因为没有好的科室带头人和医疗设备比较落后,发展一直滞后。因为绩效工资是和结余挂钩的,支出在人为因素控制相对固定的情形下,收入是决定绩效工资高低的重要因素,收入高的科室绩效工资高,收入少的科室绩效工资低,最高和最低科室之间绩效工资相差上千元,这打击了落后科室发展的积极性。
4.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不匹配
绩效工资考核以量化考核的形式进行,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作量考核,根据工作量考核得出的绩效工资体系,缺点在于造成各项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工作数量的提高,而不是工作质量的提高,没有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医务人员在追求工作量的过程中,容易重视短期效益,这不利于技术水平提高,不利于医院长期发展,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不想匹配。
四、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进对策
1.增加绩效工资考核核算指标
以收入-支出=结余为核算基础,扩大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考核范围;增加病人满意度测评,作为病人对科室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分为服务态度满意和医疗技术满意,分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在病人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的评价录入信息系统,把考核结果作为医护人员的考核数据;提高高难度发展技术指标的考核比重,重视科研成果,对有科研项目的科室额外加分,鼓励科室开展科研项目。通过以上指标的设定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兼顾。
2.帮助发展落后的科室,适度给予扶持政策
为了帮助落后的科室,院部应该高薪引进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科室带头人,带入新的治疗技术和理念,使原有的医务人员学识有所提高;还应该购入必要的医疗设备,以便开展新项目使用。计算科室成本时,可以暂时不包括新购设备折旧费、人力成本可以剔除一些项目,等科室业务收入有明细增长时才把剔除项目计入成本。院部也要鼓励科室原来的医生外出进修培训,培训费一半由院部负担,一半由科室负担。
3.鼓励创新,建立创新价值倍数
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公立医院要把创新作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鼓励医护人员创新,引进和开展新技术,对发明新诊疗方法的工作人员,根据创新程度,在绩效工资创新部分给予倍数相乘,以资鼓励创新,促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
4.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
实行绩效考核,在临床科室、医技部门、行政后勤管理科室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正确协调不同科室之间的关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是医院有效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的基础,医院应该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业绩来确定绩效工资,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5.建立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反馈机制
绩效工资改革应该争取全体医务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参加,过去绩效考核常被误认为是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事情,实际上,绩效考核应该是一个全员参加的事情,任何人都会影响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绩效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员工不断反馈意见的过程,建立透明反馈机制,是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吸收总结意见、完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加强方案的可操控性。
五、结语
公立医院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是深化医院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优质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的手段,成熟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能够使医院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使每个人的行为融入医院建设中,形成融洽向上的医院文化,使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这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工作量考核
工作量考核占总考核60%,即300元。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总趟数,二是总吨数,二者各占30%。
根据数据统计制定考核标准:
车型趟数/天吨/趟考核总趟数考核总吨数
车型趟数/天吨/趟考核总趟数考核总吨数6620266036090531.59013549832901802869133.590315
每月考核表格如下:
车型司机考核
总趟数实际完成
总趟数完成比例考核
总吨数实际完成
总吨数完成
比例66206036090590135498901802869190315
注:绩效奖金的发放均按完成比例进行计算。
2、节约成本考核
节约成本考核占总考核30%,即100元。根据物流经理统计的数据为考核基础。主要考察车队耗油量的控制。
耗油量超过预计耗油量,该项奖金为零;
耗油量等于预计耗油量,全额发放该部分奖金;
耗油量低于预计耗油量,全额发放该部分奖金+节约油费的20%,作为奖金。(例如:本月6620型货车耗油量在预计耗油量范围内,且为公司节约200元钱,则本月奖金为:100+200*30%=160元)
具体考核如下:
车型司机预计耗油量实际耗油量节省比例考核结果662090549828691
3、工作技能考核
工作技能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当月没有任何交通事故发生。
4、工作态度考核
工作态度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要求填写的表格填写完整,并且上交及时;车辆的定期清洁及维护。
5、工作积极性考核
工作积极性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当月全天出勤,休息假不超过2天。
6、客户满意度考核
客户满意度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当月没有客户的投诉电话。
后勤司机
后勤司机全年进行绩效考核。共分为出车趟数、发货吨数、工作职责三大部分,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每天考核趟数4趟,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月完成120趟未达标。按实际完成趟数的比例计算绩效奖金。此部分绩效奖金为100元。
此部分没有固定奖金额度,按照发货一吨奖励3元计算。
1、工作技能考核
工作技能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当月没有任何交通事故发生。
2、工作态度考核
工作态度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要求填写的表格填写完整,并且上交及时;车辆的定期清洁及维护。
3、工作积极性考核
工作积极性考核占总考核5%,即25元。具体考核内容为:
当月全天出勤,休息假不超过2天。
关键词 医院绩效 考核方法 激励机制
医院绩效是指可以反映特定指标业绩的一种测量, 这种测量既包括临床的业绩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业绩。
一、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案
(一)科学规范考评制度
医院考评制度要达到规范化管理, 首先必须执行医疗质量院级督查制度, 避免形式,要动真格。医院成立质量考评小组、医德考评小组、任务核算统计小组。并制订考评小组的职责。如医疗质量考评小组必须严格执行和督查三级查房制度、会诊讨论制度和临床教学制度等。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常规督查, 发现缺陷及时登记,反馈到科到人。每月进行一次医疗质量讲评和计分统计,防止流于形式。
(二)科学合理制定标准
要根据医、药、护、技各类人员,各类职称制定出各类考评标准, 以数字为依据的数学模型进行考评,把提高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三)认真实施考核
1.考核工作做到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效。在考核方法、程序、环节上有统一的标准,有不同岗位指数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合理。如制定检验科、病理室、B超室、放射科等医技科室报告单准确率的标准基本一致, 但检验人次数应该分科别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医务人员把精力放在干实事、讲质量、求效益上。而且易于量化,在执行时具有较强可比性。
2.为了使考核做到有据可依,最有说服力的是将考核内容量化为数据。如对每个住院医师收治的住院人数、住院天数、治愈率、好转率、病历优良率、处方合格率进行数据统计,并结合医德医风对病人问卷满意度, 为病人排忧解难的典型事例计分等进行综合性数据处理,全面了解每个医务人员的德、能、勤、绩。并对每个医务人员建立考核档案,年终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进行一次综合评定, 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3.在考核程序上,强调简便易行。医院职能科室有行使考核的职能, 并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的考核数据量化为系数交财务科,作为经管办核算奖金指标,科室扣分落实到人。通过考核既能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又能达到强化控制的目的。
二、科学的绩效考评过程
1.建立上上下下在观念上的共识。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科室要在医院领导的统一指导下,达成关于考核最重要的几个问题的共识,这样才能保证双方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紧密配合。
2.成立群众信任的考核评审委员会。在考核方面,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审查通过或修改考核标准; 审查各单位的考核结果; 处理投诉案件; 改进考核办法。
3.准确制定考核指标体系。这方面既包括指标内容, 即考核哪方面? 也包括考核方法, 即怎样得到各人的考核得分? 谁来打分? 如何计算分数? 等等。
4.认真实施考核。这涉及到培训有关人员、实施考核及上下沟通等。
5.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并处理投诉或抱怨。
6.随时面谈和跟踪改进。结合每个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员工和直接上级面谈。在日后工作中, 进行跟踪检查, 设法提高员工的绩效。
三、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一)调整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促进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评价机制,在重视财务指标的同时,高度重视业务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指标和专科建设指标;发挥好综合目标考核小组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落实科室综合绩效考核,引导各科室抓好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增强专科综合实力;把握时机,推出部分科室科主任奖惩责任制,加快医院薪酬分配改革步伐。
(二)完善干部考核与员工考核机制,搭建优胜劣汰的竞争平台
一是建立与完善干部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月考核、年考核制度,以综合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情况为主线,依据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立功受奖、(职称评定)、职位升降紧密结合。
二是建立与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机制。按照人员类别和工作特点,明确岗位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与标准,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个人奉献、业务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并使之成为常态管理制度,创建医院个人评价与绩效分配紧密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三)理顺后勤保障与物业管理机制,优化服务功能
完善后勤服务体系,落实岗位职责,实施各工种岗位竞争上岗,进行服务保障效果和成本控制效果双考核,提高工作效益;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全院水、电、基本维修进行社会化改造,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掌握新设备性能,确保生产安全;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措施,开展后勤服务品牌建设活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保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医院食堂、停车场进行社会化改革,提高医院服务品质。
四、医院绩效考核的管理措施
(一)绩效考评势在必行
深化医院人事改革, 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效绩考评是深化医院人事改革, 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医院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对医德医风建设、医疗业务建设和医院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措施具体, 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