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冬至养生

冬至养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5 12:19: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冬至养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冬至养生

篇1

3、 冬至到了,雪花在空中飞舞,舞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请你欣赏。问候在风中传送,送出一段温馨的话语请你聆听。祝你幸福安康。冬至快乐。

4、 气始于冬至,养恰逢其时。来适量运动,固旺盛精力。进营养好料,求延年益寿。成圆圆好事,做连连好梦。活自在潇洒,得幸福欢笑。

5、 阴极阳生冬至日,此时养生要进补,阳气生发易吸收,天气寒冷不上火,肉蛋鱼鲜要搭配,营养全面身体好,加强锻炼好心情,增强体质御寒冬,冬至你把身体补,来年打败一只虎。

6、 冬至来到吃水饺,一口一个吃到饱,深情水和健康面,快乐皮包吉祥馅,幸福如意做蘸料,开心大锅正燃烧,真挚心意暖心底,牵挂祝福从不离,独一无二送给你,安康相伴乐到底!

7、 冬至到了,寒风吹走了烦恼,快乐转瞬即至,艳阳烤化了忧伤,幸福蜂拥而至,冰雪冻结了压力,成功接踵而至,短信送来了祝福,情谊关怀备至。愿你万事如意,吉福联抉而至!

8、 冬至的饺子味道鲜,吃了不冻耳朵不怕寒;平安夜的苹果最香甜,爱情浪漫爱缠绵;圣诞的火鸡香味远,幸福吉祥在眼前;元旦的美味数不完,好运时连连。冬至送祝愿,祝愿你快乐成双,幸福绵绵!

9、 天冷了,送你一件保暖衣,领子携来温馨,袖子挥来温暖,纽扣扣紧阳光,双面绣满幸福,兜子兜来甜蜜,腰带拴住好运。一定要穿上哦,祝福你冬至吉祥。

10、 下一场大雪,愿它冰冻你的羞怯,稀释你的悲伤;刮一阵寒风,愿它吹走你的噩梦,把好运挂在你的身旁;发一条短信,愿它传递我的祝福,让快乐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顺利安康!

11、 冬至天气渐寒,适时添衣保暖。生吃板栗补肾,常吞津液延年。南瓜降糖高效,角豆防病御寒。田螺滋补味美,黄鳝补虚神闲。贴心问候送你,愿你一冬康健!

12、 冬至到来之际,写下关爱字句。羊肉黑豆炖汤,补血辅助阳气。多吃坚果食品,健脑抗衰有益。时常按摩肚脐,疏气调胃健脾。适时调控情绪,祝你健康惬意!

13、 天苍苍,野茫茫,冬至登场,天更凉;风萧萧,雨飞扬,流行感冒,要提防;好朋友,记心上,天气无常,观注健康;问候来,手机响,逗你笑笑,喜洋洋。朋友,冬至了,愿你健康又吉祥!

14、 冬至泡个澡,将烦恼淹没;冬至喝碗粥,将精力补充;冬至多穿衣,不让快乐被冻;冬至补充睡眠,不让幸福疲惫。冬至多看短信,不让友谊淡化,冬至快乐哦!

15、 冬至来了,烦恼都去冬眠,忧郁都被风干,快乐像艳阳天,幸运多似雪片,出入携手平安,爱情越来越甜,生活吉祥如愿。

16、 冬至到了,我送你一分温暖,两分温馨,三分温润,四分温婉,五分温情,六分温柔,七分平安,八分甜蜜,九分吉祥,愿你度过十分幸福暖洋洋、乐融融的冬季!

17、 寒风啸,冬至到,添衣加帽别感冒,腊梅香,雪景妙,相约欢聚笑声高,情意浓,心头绕,牵挂惦念从不少,豁达心,少烦恼,吃好睡好才重要,短信发,心意到,幸福快乐伴到老!

18、 冬至到,天寒凉,头脚暖,别逞强,大红枣,粥里放,牛肉汤,温补方,勤锻炼,耐寒强,摩鼻翼,感冒防,蜂蜜水,润肺忙,情意浓,暖心房,关怀至,愿安康!

19、 寒风萧萧愁云聚,妙招助你好情绪,闻闻苹果疲倦去,清新香气精神提,放声高歌解压力,撒欢玩闹有新意,多看喜剧成习惯,尽情大笑才可以,狠打沙包来出气,消除烦闷练身体,闭目养神心安宁,美好景致脑中忆,亲近自然有情致,采菊东篱悠然季。冬至快乐!

20、 冬至天变冷,应当合理饮食。起床后,可喝点蜂蜜或白开水,利于排毒。午餐要丰富,肉类菜类粥类要齐备。晚餐莫吃太饱。睡前一杯脱脂奶,利睡眠。冬至时节,祝你快乐安康!

21、 时光磋跎了岁月,季节遗忘了誓言,雪花融化了流年,北风带来了思念。冬至祝福,绘下温暖画卷,愿你绽放快乐笑颜,常与好运碰面,享受幸福无限!

22、 冷风吹,吹不走的是关怀;气温降,降不掉的是友谊;寒意猖,冷不掉的是祝福的热情;真诚的问候,有冷风的强度,降温的力度,愿你体会友谊的热度,快乐始终如一。冬至快乐!

23、 \"小饺子,两头尖,芳香飘飘幸福甜;冬至冷,饺子暖,尖尖两头心相连;冬至到,饺子鼓,满满的祝福变无数;冬至祝你快乐连连,幸福热火朝天!冬至快乐!\"

24、 冬至到,吃水饺,平安面裹幸福馅。暖在口,甜在心,健康快乐万事顺。短信传,爱心送,真诚问候来祝福。常开心,多喜乐,福寿绵长永安康。

25、 冬至重重风霜,防寒保暖掂量;蘑菇骨头熬汤,免疫不同寻常;玉米黄金暗藏,卵磷亚油补偿;萝卜常上饭桌,气色满脸放光;青菜水果搭配,吃出快乐健康。冬至快乐!

26、 北风起兮冷气扬,雪花纷飞气温降,冬至寒冷莫心慌,添衣加被烧火炕,天天锻炼感冒防,朋友情谊莫相忘,短信一条诉衷肠,冬至到了,祝你快乐心情爽,锻炼身体棒,生活幸福又安康!

27、 冬至到来三九天,天至最寒昼最短,聚吃水饺合家欢,吃饱穿暖不觉寒,团团圆圆食汤圆,转转短信情谊延,祝福声声不间断,快乐一生我心愿,万事如意幸福绵!

28、 借冬至的东风,送去温暖,愿你无波无折,平安健康。借冬至的冻雪,埋葬烦恼,愿你无克无难,顺意吉祥。冬至到了,祝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29、 冬至节气,愿你快乐的心情,和日照的时间一样,越来越多。愿你烦恼的次数,和夜晚的长度一样,越来越少。冬至快乐。

30、 祝福在冷冷的冬天显得更暖,期盼在冷冷的冬天显得更急。冬至到了,我把我的祝福让雪花捎给你,祝你在寒冬身暖、心暖,健康常在!

31、 冷冷的冬至,送上我暖暖的祝福;短短的信息,送上我深深的问候;轻轻的雪花,衬托我重重的思念;远远的距离,要照顾好自己!

32、 扯了一片思念,放入风中,瞬间的暖流遍心间;撕了一份牵挂,放入雪中,倾刻的温暖遍心房;送了一些祝福,放入真诚,刹那的温馨遍心田;冬至到,愿我的温情为你驱走冬的寒意,冬至快乐!

33、 冬天过去春天至,阳光照耀温暖至,烦恼删除快乐至,霉运涮掉好运至。又到了冬至,虽然祝福不期而至,愿美好生活为你而至,幸福日子如期而至!

34、 冬至天寒地冻,祝福调节心情。早晨踏雪寻梅,不负一夜雪飞。淡香盈袖而归,焚琴煮鹤一回。午睡高枕厚被,黄昏煮壶咖啡。千里加急青梅,青梅煮酒干杯。青青子襟相对,炭火煮粥天黑。煮锅五谷杂粮,喝出身体健康。水煮生活,冬至快乐!

35、 冬至节气来到,送友一碗饺子,吃出健康平安,抛弃忧愁烦恼,快乐与你拥抱,幸福将你围绕,存储所有温暖,必将寒冷赶跑,拥有一生真情,让吉祥永远对你微笑。冬至快乐!

36、 冬至至,天寒凉,出门莫忘加衣裳;防感冒,防流感,时常锻炼身体强;蔬果菜,排骨汤,补充营养多健康;事儿多,工作忙,保持乐观心情畅;短信至,祝福至,愿你冬安享吉祥!

37、 冬至节气来到,温馨雪花飘摇,好运陪你遛冰,吉祥伴你滑雪,快乐伴你逍遥,健康陪你踏雪,幸福缠你一生,平安做你保镖,祝你过一个暖洋洋、乐融融、美滋滋的冬季!

38、 冬日的斜阳渐渐拉长了身影,东冉的月亮拉近了思绪距离,时日流逝使友谊有情步步加深,纷飞雪花带上我的问候祝福,缭绕温暖你的心房。朋友“冬至”渐冷,别忘防护贵体穿暖睡好,享受盛世温暖一冬。祝你冬至快活,愿你健康长寿。

39、 冬至冻一冻,增强抵抗力,身体更健康。冬至动一动,提高耐寒力,无病又无恙。愿你身体好,精神好,气色好,心情更好。冬至节气快乐。

篇2

白露

滋阴润肺 预防秋燥

专家建议,多喝蜂蜜水可以赶走秋燥。“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另外,此节气还适合多饮清茶。老年人以饮红茶为最宜,妇女儿童则最宜饮淡绿茶。”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秋分

进补适量 分清虚实

秋分是秋季养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而且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分已经进入了秋季进补的季节,但专家提醒,秋分进补也不可乱补,应分清虚实、进补适量,并且易多补“辛酸”之品。

“中医的调理原则强调 ‘虚者补之’,即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因此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陈丽云还强调,由于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因此在进补祛燥时也应有所侧重,辨证施“补”。

(欲知完整内容,扫描二维码)

寒露

养阴防燥 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天气寒凉,人们也更喜欢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专家表示,如果总是为“贴秋膘”而食肥甘厚味就会造成胃肠系统的负担,而且营养也不易被人体吸收。反而,一些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更能帮助身体收敛,并能慢慢滋养五脏六腑。“建议多食用汤类、粥类和羹类流质,不仅易于吸收、能暖身护胃,还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缓解秋燥。”

在干燥的秋季,不必担心摄入的水分过多,因为胃肠道在此时会表现为异常的干燥,而较多的水分在进入胃肠后很快就能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经过体液循环运转后,通过排便、排汗等排出体外,还能帮助润肠排毒。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霜降

滋阴润燥 益气固表

“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被大家所熟知,而且“老古话”还强调要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

专家对此建议,秋季的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如蜂王浆,就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若早晚各服一次,对促进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处;如西洋参,是中药中滋阴、生津的上品,对于肿瘤病人、术后患者、白细胞低的患者,多食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立冬

虚者补之 寒者温之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小雪

避寒就温 养护阳气

由于小雪正值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时节,因此,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也会纷纷登场。但人体也极易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发散不畅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可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豆腐等。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大雪

防燥护阴 滋肾润肺

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助御寒。不过,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口唇皲裂、毛发干枯等有阴虚表现之人,在补阳的同时还应兼顾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以多吃一些梨、萝卜、藕、蘑菇等养阴的食物。另外,由于大雪时节室内外都比较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所以一定要多喝水。

(欲知完整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冬至

篇3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论述了依据四时气候变化调摄精神、起居与食饮的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与冬三月各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变化,因而万物有生长敛藏的特点。人和万事万物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其每时每刻都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因此,顺应四时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使之与自然界协调一致,是实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与四时养生重点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四季天气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等诸多气候的变化。这一切,无疑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显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情志

在养生时如《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所云:“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气血

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易趋向于体表,故皮肤腠理舒张,开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体内,表现为皮肤腠理致密,少汗多尿等。

脏腑

《黄帝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论。因此,我们在养生时就要求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保养五脏,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发病

不仅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疾病,即使是同一疾病,也会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轻重之别。一些慢性宿疾,往往也会在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时发作或加剧,如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就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则好发于冬季等。

脉象

春季阳气生长,脉象与之相合,表现为圆活滑动;夏季阳气盛长,脉象则方正盛大;秋季阴气始生,气主敛降,脉象则轻虚似浮;冬季阴气大盛,脉象则深沉内伏。

为此,四时养生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春季重在养肝

我国传统养生观认为,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敏感,而肝气宜解不宜结。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即要注意疏肝理气,调养七情、五志,回避六邪气以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

夏季重在养心

夏季起于立夏,止于立秋。“暑易伤气”、“暑易伤心”。因此,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

秋季重在养肺

秋风劲急,万物色变,肃杀之气容易使人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就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减弱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主管呼吸功能的肺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病变。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肺。调养时多作腹式呼吸,并配合打太极拳。

冬季重在养肾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易伤肾阳。因此,严冬养生重在养肾。除了适当采用补肾食养以外,冬天应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的功效。同时,因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底涌泉穴为其主穴,因此冬夜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有助于养肾。

三、大雪养生经

大雪在今年公历12月7日。大雪后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旺盛,可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抵御寒气,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大雪虽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最好以温补为宜,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重点保暖部位是“头、胸、脚”。

大雪饮食调养

饮食上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类的食物,做到“少而精”。宜食温补食物,如枸杞、萝卜、胡萝卜、海参、山药、核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鲫鱼、橙子等。

以下推荐一些大雪的食疗方:

萝卜牛腱煲

原料:胡萝卜50克,白萝卜100克,牛腱300克,蜜枣30克,杏仁15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牛腱焯水,切块。白萝卜和胡萝卜切块。炒锅上火,加适量清水,放入牛腱,大火煮开,再加入其他的材料及酱油和盐,转小火煲3小时即可。

作用:益气养胃,强筋健骨。

栗子猪肉汤

原料:栗子肉200克,瘦猪肉250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肉切小块,入锅稍炒片刻后倒入砂锅,放入栗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熟烂后加精盐、酱油调味即成。

作用:补脾肺、益肾气。

四、冬至养生经

冬至在今年公历12月22日。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刻,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含活泼生机,有助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御寒抗病,为来年春阳之生打下坚实基础。

冬至饮食调养

冬至以固肾、健脾为重点,进补以下食物:如白菜、豆腐、萝卜、枸杞、山药、核桃、莲子、羊肉、猪肉、鸡肉、鸽肉、牛肉、海带、虾、木耳、金橘、橙子、龙眼肉、牛奶等。

以下推荐一些冬至的食疗方:

猪肾粥

原料:猪肾10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细葱、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猪肾剖开,去掉内膜,洗净后切细丁,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熟;等猪肾熟烂粥将熟时,加入葱、姜、精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作用:补肾、强腰、固涩。

清汤羊腿肉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块200克,黄油50克,葱、姜、清水、精盐、蒜、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羊腿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汆3分钟取出。另加适量水后放入羊肉块,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白萝卜块、葱、姜、黄油,烧至酥烂。调味后即可。

作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滑蛋虾仁

篇4

对于萝卜而言,中医认为,生吃萝卜可以清热生津,补水利尿,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付金如建议生吃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上了年纪或脾胃虚寒者,就不要生吃萝卜了,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冬至来临,也预示着即将进入养生的最佳时节,冬至天气更加寒冷,在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滋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冬至怎么养生,养生吃什么呢?下面推荐适合冬至养生滋补的几大食谱。

羊肉炖萝卜――益气补虚

原料: 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牛膝蹄筋――补肝肾,强筋骨

原料:牛膝10克,猪蹄筋200克,鸡肉300克,火腿50克,蘑菇25克,胡椒5克,味精5克,绍酒30克,生姜10克,葱10克,食盐5克,清汤适量。

做法:牛膝洗净浸润后,切成斜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水蒸约4小时,酥软时取出,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蘑菇成丝;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将发胀后的蹄筋切成节,鸡肉剁成2厘米的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蒸碗内,把牛膝片摆在鸡肉的面上,火腿丝和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入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入蒸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蹄筋熟烂后,立即出笼,拣去姜片、葱节,调味后即成。

牛肉红枣汤――补中益气

原料:牛肉250克,红枣20克,精盐、料酒、姜片、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肉洗净切小块;红枣洗净。将牛肉块、红枣同入砂锅,加清水适量,放入料酒、姜片,炖至牛肉熟烂,加入精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银耳罗汉果煲鸡汤――延年益寿

原料:银耳40克,鸡1只,罗汉果4个,南杏少许,红萝卜200克,姜2片,盐适量。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浸透;鸡剥好,去内脏,焯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红萝卜去皮,切厚块。加适量清水入汤煲煲开后,放入鸡、罗汉果、南杏、银耳、红萝卜及姜,煲开后,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左右,加入调味料调味即可饮用。

玉米须炖蚌肉――降压固精

篇5

3、节气,冬至如年;冬天到来,温馨将至;冬天到来,快乐将至;冬天到来,至爱将至;冬天到来,亲朋将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

4、盛一碗情谊饺,让平安开道;抛弃所有烦恼,让快乐拥抱;存贮心中温馨,让寒冷走掉;融真情于短信,冬至节气,愿朋友冬至快乐!

5、快乐冬至!什么使冬至快乐?不是那快乐的阳光,也不是鸟儿的啁啾那是愉快的念头和幸福的笑容,而是温馨慈爱的问候!—冬至快乐!

6、冬至冷,春节暖。寒冬将逝,春当不远,把心情放晴吧。

7、爸:为了儿的人生您辛苦了大半辈子!今天是您的节日,儿想对您说:谢谢您,我最亲最爱的爸!

8、年年此节遇。冬至大如年,浓重好欢聚。情暖数九天,二十四节气。冬至阳气起,吉日庆贺喜。祝快乐冬至!

篇6

为了保证冬季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就是说要想求得精神安静,就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阳气的萌生。

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意地克制七情,不使之过激;要节制欲望,不要妄动心思;尽量做到心如止水,宁静淡泊。

起居调养

冬季的起居作息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此时)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在寒冷的冬季里,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积蓄。防寒保暖也应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节制,养藏保精,对预防春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具体地说,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此外,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

就五味与五脏关系而言,则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主张增苦减咸。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说明了冬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冬季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应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还须指出,冬天早晨由于受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工厂、家庭炉灶等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使得户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雾霾”。气象研究发现,有逆温现象的早晨更易出现雾霾,此时到室外锻炼不如在室内锻炼。

防病保健

篇7

防寒养生民谚俗语

冬季,人体机能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易受寒引发心脑血管、肺、肾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与体弱者发病率更高。寒冷时节,常能听到许多防寒保暖的民谚俗语。

“寒从脚下起,热从头上散”,“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类民谚俗语提醒我们,防寒首先要重视脚和头的保暖。“寒从脚下起”,是因为,脚部一旦受凉,会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这样,病毒、细菌乘机而入,在鼻咽部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病复发。所以,防寒必须注意穿保暖的鞋袜,不能冻着脚。“热从头上散”,是说头部保暖很重要。据研究,人如果不戴帽子,在15℃的气温中,头部散热占人体总热量的30%;在4℃的气温时,头部散热占总热量的60%。寒冷的环境中若不注意头部保暖,由于头部大量散热使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引发头痛、感冒、鼻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容易诱发脑梗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则民谚把冬天戴帽子保暖的作用说得透彻极了。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睡前洗脚,胜服补药”、“梳头十分钟,轻松防中风”、“常搓脚心,防病健身”等,这些言简意赅的民谚俗语,听起来很平常,用起来很管用,可谓冬季养生的基本要则和方法。

运动养生民谚俗语

生命在于运动。宋代《圣济总录》中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及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与疾病和灾难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运动养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创立了无数门派各异的运动养生技巧和方法,留下了繁多的民谚俗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孩子不蹦跳,必定有病闹”,“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些民谚俗语强调运动是何等的重要,并给人以警示与告诫。

不仅民谚俗语如此,战国后期秦国所著的《吕氏春秋》一书,在专论养生的篇章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三患”。第一患就是“好逸恶劳”:“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意思是说,有些人出入总离不开车,自图安逸,四肢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如同行尸走肉的人,不可能健康长寿。可见,运动养生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值得提及的是,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不动手脚,不费力气,就能轻松获得各种生活享受。在此条件下,更要重视运动养生。特别是那些“网上一族”和“有车一族”,更有必要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调养、提高心肺等各脏器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项目很多,诸如步行、太极拳、瑜伽功、游泳、跳舞等不少运动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其养生功效。目前,一些在口头广泛流传的民谚俗语,如“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晨晃晃腰,一天精神好”、“要想腿不老,常踢毽子好”、“甩甩手,疾病走”、“搓胸捶背,能活百岁”、“读书用脑,延缓衰老”、“要想心情好,不妨跑一跑(即到外面逛逛)”、“常爱书画人增寿,笔墨绘出健康来”、“观景爱花又摄影,能做百岁不老人”等等,都能作为运动养生的可选项目。大家只要能做到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个人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的锻炼科目,并根据气候条件,因时、因地调节得当的运动措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对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必有显著收益。

饮食养生民谚俗语

“民以食为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为至极之大,饮食是人的生存基础,既然被当着同“天”一样大,必定在生活实践中极受重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生活与大众日日相伴;吃的喝的东西对身体祸福与否,天天被人亲身体验。因此,流传于民间的饮食养生民谚俗语,不仅极为繁多,而且大都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品位与实用价值。

篇8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应顺应自然,注重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红豆、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豌豆苗、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牛肉、羊肉、狗肉、鸡肉及鲫鱼、鲈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甘蔗、桂圆等水果。同时,冬季在五行中属水,入肾经;五色中黑色入肾。因此,冬季应增加黑色食品的摄入。如乌骨鸡、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多吃这类食物有明显补肾作用。

篇9

1、以滋阴润燥为主。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洪敏建议,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2、恬淡安静、畅快心情。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有些地区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情志方面,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3、早睡晚起、晨练推迟。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冬季最好多食用以下三种功能的食物:一、保温功能。即增加热能的供给,在各种食物的成分中,只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此功能。因此,能保温的食物则以富含蛋白质的为好。这类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二、御寒功能。据医学研究,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冬季在注重热量的同时,还应注意矿物质的补充。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所以一个人只要不偏食,就可保证对钾、铁、钠等元素的需求。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连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菜生长在土壤中,其根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营养素。三、防燥功能。冬季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表症,因此,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能这句话对冬季进补的作用有些夸大,但这句俗话能流传至今,总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冬至后不妨可以补一补。但进补必须以“虚”为前提,不虚最好别补,更不能以为“多补为善”,进补也必须讲科学。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年老体弱的“虚不受补”者,则不能依赖补药,还是去看病求医为好。

冬季饮食四大原则

北风凛凛的日子里,你有没有忽然想大吃一顿重庆火锅或是乳酷蛋糕呢?别为自己突如其来的食欲犯愁,因为在寒冷的冬季,身体自然会有想摄入更多能量来保温的自我保护机制。想吃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怎样化食物为能量,而不是化美味为脂肪。

早餐要均衡

一顿健康而富有营养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奶类食品和水果。最好的搭配是一碗热热的麦片粥,250毫升牛奶和一个水果,或者配一杯鲜榨果汁。这其中包括了助消化的燕麦,300毫克的钙和防止伤风感冒的维生素C。

午餐要健康

蔬菜纤维和蛋白质是冬天午餐的必备元素。虽然脂肪听起来会让很多女孩子为之变色,但是有些脂肪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诸如三文鱼,沙丁鱼等,这些鱼类在冬季的午餐桌上应该一周出现三四次。

酸奶下午茶

冬天热量损失大,一般到下午三四点钟人就有些饿了,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饼干、薯片来解决。其实,一杯含钙的酸奶或是低糖的干果可能效果更好。

流食当晚饭

菜汤和菜粥是冬日的首选,因为它们不仅能暖胃,还能提供矿物质、纤维和维生素。虽然吃了之后很饱,可是实际落肚的东西并不多,坚持一个月,就能跟小肚腩说“拜拜”了。

冬日里的浓浓药膳

俗称冬日进补最适时。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有很多善于利用食品中的药理作用进行滋补的内容,以下介绍几款药膳及其进补效果:

枸杞炒肉丝,清香、爽口、味醇。能保肝明目,健脾补肾。

天麻猪脑盅,色白味鲜。功能补脑、镇静、安神、养心。

参归炖猪心,肉嫩味香。可治心血虚、气血不足、咳嗽、心慌、心跳。

杜仲炒腰花,色形俱佳。可治肾虚腰痛、老年性耳力减退。

首乌肝片,绿白相映,香气浓郁。功能防动脉硬化,强壮神精,降低血糖,补气养血,补肝明目。

归地烧羊肉,肉嫩味浓,鲜香可口,秋冬进补最佳。功能益气补血,温中补虚,适合体虚、贫血、肾虚者。

肉桂炖鸡肝,有肉桂香味。功能补火助阳,祛寒止痛。

冬日生活禁忌

忌常舔嘴唇

有人认为,嘴唇干裂了,用舌头舔可以令其湿润,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就如同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忌涂纯甘油

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忌穿衣过多

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忌冻僵烤火

冬天常会冻僵手,如此时马上烤火或在热水里烫,皮肤会立即由白转红,最后发紫,这样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将两手互相搓擦,使手的温度自然回升。

忌睡前洗头

冷天用热水洗头,由于温热作用,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内周围辐射的热量增多。同时,由于洗头后头发是湿的,大量水分蒸发要带走很多热量,易患感冒。

忌戴口罩

因为人的鼻黏膜里有许多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就如同装在屋子里的暖气一样,对吸进的冷空气可起到加温作用。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是可以通过耐寒锻炼不断增强的。如果冬天经常戴口罩,反而会使鼻黏膜变得越来越“娇气”,更容易得感冒。

忌不戴帽子

有些人只注重身上穿得十分厚实,但却容易忽视头部的防寒,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非常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明显的。

幼儿冬季保健要点

冬天到了,不要因为怕孩子冻着就不带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气,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阳就带他到公园去晒晒。一是促进钙吸收,另一方面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出去时要带好防寒的小被子,防止他在外面睡着受凉。冬天有太阳无风的正午前后,可抱着婴儿在户外散步,时间约20~30分钟。行前可先把窗户打开,让婴儿适应外面的冷空气。

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个玩耍的天地,摆上玩具、小书,让他自由开心地活动,要经常开窗换气。及时加减衣服,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

注意保暖设施,最适合幼儿的室温约为摄氏25度左右,家中最好能备上一个温度计,可随时观察温度的变化。空调或取暖器的暖风口不要正对着宝宝,且最好每隔两三个小时打开一下紧闭的窗户,让空气适当的流通一下。若使用取暖器,则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要小心宝宝被烧烫伤。室内外的温差不可过高,否则宝宝出门很容易感冒。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保持湿度。

洗澡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把换洗衣服、大的浴巾等物品放在手边,并先开一段时间的电热器,等室温升高了,再迅速地给孩子洗澡。

冬季气温低,孩子户外玩耍的机会少了,容易缺维生素D,或感冒、上火,要给孩子吃鱼肝油,增加饮食营养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已经上火,可以吃祛火的药,如板蓝根、太极丸,也可以用鲜百合熬粥,加点冰糖,美味又败火。要多喝排骨汤、鸡汤、鱼汤等汤水,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要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宝宝健康很有好处。

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他加一件衣服。而出门时,则给他穿上一件大些的外套挡挡风。冬天气候干燥,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除了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适当地使用一些少儿使用的护肤品,不仅有护肤作用,对防治婴儿湿疹也有一定效果。

吐血,让他虚惊一场

老陈自从查出高血压病以后,便听从医师的劝诫,多锻炼身体。每天清晨,他都要进行半小时的室外慢跑。近日,气温骤降,他锻炼完毕刚进屋,双手搓着冻得发红的耳根,还没喘匀气,老伴便心疼地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趁热喝,暖暖身子。”老陈喝完热汤后,突感胃部不适,随即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中还掺有鲜血。老伴慌了,连忙陪同老陈去看医生。

经医生全面查体,详细询问了吐血的前后经过。医生的解释让老陈恍然大悟。冬日晨练,由于天气寒冷,加上机体尚未消除睡眠所带来的低体温、低基础代谢状态,冷空气就会对鼻腔、气管和毗邻的咽喉食道起暂时的降温作用,使机体出现“冷适应”。锻炼结束后,若立马吞食刚烧好的过烫食物,很容易发生吐血,便血。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这是由于处在“冷适应”状态下的食管黏膜层及附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和稍大些的血管,不能猛然承受过烫食物的热刺激,出现暂时性调节功能紊乱,致使部分血液穿透血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食道和胃。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血管脆性增加者身上,尤其是体弱者和老年人。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引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历代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都有不同的见解,下面进行逐一阐述。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的发展历程

(一)以阴阳生长收藏而论

明代医家马莳及清代医家高士宗均从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顺养生长收藏之气立论。马莳云: “圣人春夏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高士宗亦论: “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 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认为春夏主生长,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 秋冬主收藏,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因此,人应在春夏之时保护体内阳气,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 在秋冬之时保养体内阴气,使阴气得以收藏,才能使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不易患病。

(二)以阴阳互制而论

唐代医家王冰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该“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 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易伤阴,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而顾护; 秋冬阴盛而易伤阳,故宜食温热以抑其阴盛而保全阳气。是借药物、食物寒热温凉之性,以制约四时体内阴阳之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平衡协调。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曰“……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如此……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认为春夏阳旺易伤阴液,食寒凉药食则滋养阴津,而制约阳亢,防止暑热伤津;秋冬阴盛易伤阳气,食温热药食则温补阳气,而温化阴寒,以制阴寒之盛。此说同于王冰。

(三)以阴阳虚盛而论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春夏季节天气炎热,人体内的阳气随汗液外泄而相对虚弱,加之人们易食生冷瓜果,贪凉饮冷,伤及阳气;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阴气旺盛,人们添衣加被、过食辛香热辣之品,耗伤体内阴津。故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有“夏月伏阴”之病,因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 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有“冬月伏阳”之病,因而秋冬宜养其内虚之阴。是从阴阳外盛而内虚的情况来提出养阴、养阳的。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在临床及养生中的应用

(一)“春夏养阳”的机理及应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自然界变化的普遍规律。春夏之季,阳气活动旺盛,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阳气消耗亦多,加之乘凉饮冷,更易损伤阳气,这就是春夏养阳的简单道理所在。夏季火热之气与人之心气相通,心属火在卦为“离”,离卦两阳爻在外而阴爻在内,为阳热外散,内部空虚之象;在人体,内在阴阳之气受到天气引动发生相应变化,春夏季人之阳气亦趋于体表,渐致体表畏热多汗而体内肠胃多寒等症,正如《伤寒论・辨脉法》云: “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在临床处方用药时,春夏季节尽量勿伤人体阳气,尤胃之阳气,避免应用大量苦寒之品,或可稍加桂枝、升麻、薄荷等药物以养生长之气,效果更佳。“冬病夏治”,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采取夏月三伏天背俞贴敷疗法,配合内服培补脾肾之剂,亦取“春夏养阳”之意,于盛夏阳旺之时进行治疗,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在养生方面,《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了四时适宜的起居作息模式,其中春为少阳,要适当增加觉醒和活动的时间,助神气外散以应春生之势,而夏为太阳,较春时应加大活动量以应夏长之势。

(二)“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应用

秋冬气候肃杀,阴气当令,肌表致密,阳气内敛而致偏盛,更加之秋冬季节人们喜食辛辣温热之品,每易耗阴助阳,故秋冬应时时注意保全阴分,此谓秋冬养阴之理。以自然而论,冬季地表极寒,地下反温,井中之水反不若地表之寒。对人体而言,秋冬季节,阳气又逐渐潜藏于体内,熏灼阴液,造成体内阴液相对不足,此时若不注重阴血的培育,就会造成阴阳平衡失调,发生疾病,所以素体阴虚之人到秋冬季节易患秋燥,治疗此证,适当加用滋阴补血之品,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养生实践中应守其本义,不可滥用误用补药

对中医理论进行运用首先应该明确其内涵,这样才能科学地指导临床运用与养生实践。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不究其本意易望文生义而发生滥用误用温阳滋阴药的现象。平人无事不可服药,否则“误补变证多端,坏病蜂拥而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的重要思想之一,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它启示我们要做到饮食起居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到未病先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完善,已经从养生保健治未病发展到指导临床诊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是指导养生防病的原则,又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治疗原则,因此要顺应四时阴阳消长特点养生,因时制宜以治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不论在人的生理、病理方面,还是在养生、临床医疗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人们要适应四时而补其虚,补而不偏,根据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方能养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在不同季节人体气机与天气的协同而动,从而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