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艺培训总结

工艺培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9 03:37: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艺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艺培训总结

篇1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篇2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篇3

 

 

总结一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了解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的礼貌仪礼节常识,学会并掌握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所常用的礼貌服务用语、基本礼节以及礼貌行为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服务用语、基本礼节以及礼貌行为规范,培训人际交往能力,养成礼貌待客的良好职业习惯,以真正实现优质服务的酒店宗旨。

酒店业是礼貌服务行业,对广大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服务岗位的新员工进行文明礼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培养文明员工的需要,更是职业的基本要求。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结合岗位的要求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努力在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自己更加充实,在熟练掌握本职工作业务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真正胜任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成为酒店业的合格人才。

在这次礼仪培训会议上,老师倡导学生干部要从上述八个方面树立良好的风气。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总结二

礼仪,是个人素质和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体现。礼仪已经倍受人们的重视,是人际交往的“剂”,更是企业形象的“名片”。荀子说:“故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过无礼则不守。”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职业人员,不知礼,则必失礼;不守礼,则必被视为无礼。职业人员若缺少相关的从业礼仪知识和能力,必定会经常感到尴尬、困惑、难堪与失落,进而无缘携手成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职业礼仪是指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因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艺术。职业礼仪是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自尊敬人的行为规范,律己敬人的具体化表现和行为技巧,是个人素养和社会观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具体表现。职业礼仪可以有效自己的专业形象,给交往对象以专业、敬业、权威、有礼、有节的良好形象,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职业礼仪作为社会交往中行为规范的准则,是由人们共同完善、共同认可产生的。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事物接待与服务工作中,人们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职业礼仪,按章办事,任何胡作非为、我行我素的行为都是违背职业礼仪要求的。职业礼仪鹰遵循宽容、敬人 、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平等的原则。从我个人的生活中来看,我存在好多违反职业礼仪的行为。自己看来不怎么样,其实早已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对于我们今后求职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步入职场,但职业礼仪的内

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颇为有用。学了它我们可以减少好多

良好的礼仪行为能够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生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可以通过表层形象展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目标追求等企业理念,是企业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个人而言,遵守职业礼仪能有效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职业礼仪能使工作成为艺术。

总结三

这次参加了酒店组织的主管领班强化培训班的课程,使我有机会能聆听同行业资深专家的讲座,面对面的和专老师进行交流,接受指导,在第一课时所讲的主管领班必备酒店服务礼仪中,课程中所陈述的内容,使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家高档次的酒店,不仅具有先进的设施设备,豪华的装潢,优雅的环境,更要拥有优质良好的服务,然而这些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要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个人认为,好的第一印象是从初见客人的礼仪开始的。

篇4

期:___________

xx年医药企业员工培训总结

尊敬的各位同事

公司xx月xx日组织培训后,公司全体同事都撰写了培训心得,为节约大家宝贵的时间,现将各位同事心得体会中优秀的部分整理成文,以供分享。xx年xx月xx日

通过一天半的培训,我从张守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道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只要认准目标就要永不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命运。(唐倩)

接到xx年公司下达我店的任务,让我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从今天开始在店内与同事多沟通,少抱怨他人,服务好顾客,工作中找到自己不足的原因,做好每天每月的目标,工作计划,最终取得好的业绩,达成年度目标。(李加芳)

做人做事决定一生的成败。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即使取得一时的辉煌成就,最终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只会做人不会做事,只顾八面玲珑,既浪费精力,浪费情感最终徒劳无益,索然无味。(王金祥)

换位思考,谁都不容易,你想上班,首先得有人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工作做,工作干好了,自然有丰厚的回报。生活中千万不要和别人做比较,如果老是在讨论谁的收入高,谁在做什么官,权利有多大,他曾是我的同学或朋友,谁又怎样会享受,穿名牌,今天去哪儿旅游,明天去哪儿吃海鲜、野味,他有几套房子,价值多少钱的车,那么,你就会无名的发火、抱怨,会影响上班的积极性,别人怎样生活与我无关,我的生活我做主,我不玩这些我也活得很充实,我有信仰,我自信明天会更好!(李建琼)

通过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工作中敢于创新,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同时带好自己的队伍,让工作全面发展。在过去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自己不善于总结和学习,使得在工作中有比较、抱怨、评判等一些不利于工作的想法。通过此次学习,我会通过对比、总结、完善,全身心投入工作,使自己加快对职业化的迈进。(普文)

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离职业经理人的条件相差甚远,但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自我的缺点,吸取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循序渐进力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尽最大的努力(郑凌)

昨天,已经从我们的生命中流走;明天,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是个未知数;今天,才是我们应该把握和珍惜的时光……,懂得放弃,学会释怀,收获幸福,人生不能重来,人生也无法预知长短,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人生的内容,是人生的质量,是生命的品质,是生命的宽度。(王尹琼)

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把大脑积极灵活的动起来,树立积极的生活、工作热情,以平常心态面对工作及身边的人和事,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把别人身上的优点聚集到自己身上,好好做事,好好做人。(杨晓利)

提升自我,就要有胆有识去超越自我,想人家想不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杨正琼)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作为社会的一员,一定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会做事的道理,要有感恩的心,知恩图报,珍惜现在,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明天更美好。(杨琼)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员工,渴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更高职位,更大成功。(杨艳)

通过这次学习,我要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忘记昨天,不痴想明天。今日事今日毕,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要让今天成为不朽的纪念日,化作现实的永恒。当我迈进新一天时,我有了三个新的伙伴:自信、自尊和热情。自信使我能够应付任何挑战,自尊使我表现出色,而热情是自信和自尊的根源。没有热情我注定要在平庸中渡过一生,有了热情,我将会创造奇迹。(陈元翠)

我不要落后,我要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吉莉)

真正的比较不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的比较。(刘桂香)

人一定不要嫉妒,对生活要少抱怨,只要有阳光就会有希望。通过培训让我更懂得珍惜今天的人和事,对朋友、亲人、同事、爱人、孩子一定要多些宽容、包容、体谅和理解。我的心灵被打开了,很舒服,我听得很认真,很开心,在我的生命中有这样一次经历,谢谢!(张竣淋)

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我生命,并养育我长大,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感谢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谢公司给我工作的平台,并能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接受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杨丽琼)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创造文明。作为我们销售人员,我们制造的工具就是要有高超的销售意识,优质的服务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多做事少发牢骚。

影响决定生存与灭亡,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影响可以让一个集体飞黄腾达,也可以让一个集体灰飞烟灭。作为我们销售人员,要提高我们药店的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所以说影响比改变更重要。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当然最难的不是工作的繁重,而是无形的精神压力,超负荷的精神压力。由于全医院甚至全社会都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动态,对我们的工作既是鼓励,更增加了心理压力。...

职业道德是什么?它是社会一般道德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特定职业行业中的具体反映。道德是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生活和工作准绳。

走出校门,带着对社会的好奇心,带着对工作的热情,走进了人生的第一个工作港湾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工作前,为了人我们这些刚从家庭和学校走出来,从小娇生惯养,事事不用操心的孩子们,能够尽早成长、能够明白自己的工作责任、能够成...

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认知了许多工作的盲点,学会了许多工作的技巧,掌握内训师必备的角色认知及必要条件,对今后的工作也充满了憧憬和信心。

xx年xx月,我参加了教育机构市场部新员工入职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主要是市场团队新同事,以及实训中心新入职同事共50位左右。集团公司十分重视本次培训,董事长、总经理及各部门主管等集团公司管理层也都作为培训讲师,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

为了让新员工更快地了解公司、熟悉公司的各个业务,更好的适应工作,公司特地对我们新员工进行了为期5天的入职培训,充分反应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刚迈出校门不到两个月的我们在结束了省公司组织的于武汉电建学校的岗前培训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培训。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们这次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感谢公司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更要感谢这一个星期来对我们细心灌输的各位老师、领导。

篇5

不知不觉中,校本培训工作已经接近一年了,这一年里,我收获颇多,受益非浅。从对培训的精彩内容的学习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对一年来培训工作的一点总结,以便今后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

    首先,多听老教师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学习老教师的成功经验。为了帮助新教师成长进步,我们学校实行了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我有幸与杨玉梅老师结对,杨老师对我的备课、讲课各方面作出了诚恳、切实有用的指导,给了我很大帮助,使我受益非浅。

    第二,积极参加镇、市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这一年里,我先后参加了青州市东夷文化朗诵会、青州市东亚眼镜杯古典诗歌诵读会,谭坊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讲课比赛,谭坊镇中小学师德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活动的参加,使我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助我成长和进步。

    第三,越来越认识到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改是一项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我们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牢牢把握各种培训机会。我所任教的谭坊镇刘镇小学为新教师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很多平台。组织新教师到杜郎口学校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安排新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使我们在各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培训虽然快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总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要积极投身对新课改的的研究与探索中,寻求适应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的方法,使自身获得各个方面的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正为师,身正为范,求得最快的进步、最好的发展。

篇6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篇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组学对科研设施和设备进行了深层次的升级,大力投入建设集科研、教学、临床培训为一体的中心实验室,以满足目前医院对于日常科研、研究生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实需要。然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是众多实验室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一方面,除少数具有良好科研传统的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往往重临床轻科研,或由于实验设施、设备不足问题,本科毕业生缺乏科研经验和实验的设计、结果分析、总结等基础技能。另一方面,生物实验的商品化发展迅速,过去很多依赖手工操作的实验已经能通过新仪器和试剂盒快速完成。本科毕业生对这些新的技术手段缺乏认识和使用能力。医院花费大量资源建设实验平台,然而这些资源常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开放平台管理体系,并对研究生科研提供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医院的开放实验平台的优势,提高研究生和医院的整体科研实力。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开放实验平台主要面向医院的研究生,同时也少量向学校其他单位提供服务。实验平台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为细胞培养平台、病理分析平台两个独立平台和分子克隆室、基因工程室、基础实验室。根据平台的功能,配置大型的公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组织芯片仪、病理切片机、全能蛋白分析仪、焦磷酸测序仪、分子分析仪等大型设备,并搭配相应的小型离心机、冰箱等辅助仪器。从2011年设立以来,已为超过千名研究生及研究人员提供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五年来我们在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和研究生培训的经验。

 

2 人员管理规范化

 

公共管理平台上遇到的两个常见问题是实验人员的高流动性和实验台等公用空间的分配。因此,建立规范的平台管理流程能够保证对实验人员足够的监管,并保证公用资源的合理使用。

 

本平台采取了严格的准人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培训、门禁管控。进入公共实验平台的研究生首先必须填写申请表格,提供包括个人信息、导师姓名、科室、手机号、所需实验平台等基本信息。申请表格经导师签字后返回给实验平台备案。研究生还需要参加实验室准入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基本制度,熟悉平台的管理人员,并完成一份相关的考卷。经资料审核及培训考核通过的学生获得实验室的准人权限。由于各实验平台均有独立门禁,根据个人申请时提供的信息,针对性开放其中某些实验平台的门禁权限。平台的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目前在平台内做实验的学生名单,并负责日常实验的具体监管工作。

 

实验室内的操作台、储物柜、冰箱等空间属于常用的公用资源,经常会出现被他人占用等问题。因此,在进入公共实验室后,每个学生都可分配到指定的实验台、带钥匙的储物柜和指定的冰箱位置等空间,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验需要。为避免已毕业的研究生不退回储物柜或不做物品交接,占用大量公共空间资源,我们通过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协议,毕业前,研究生需要在公共实验平台做好物品交接后,才能办理离校手续。这一手段虽然增加了部分工作量,但是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还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 多层次全面培训体制

 

针对开放实验平台面对的研究生基础和实验室管理的实际需要,公共实验平台的培训主要由实验室基础培训、学术能力培养、安全培训三个主要方面构成,并且由平台统一培训、平台专项培训和个别指导不同层次,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实验顺利进行。

 

3.1实验室基础培训

 

(1)新生培训:新生入学后,都会参加新生培训,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实验室的运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对实验平台基本构成和规章制度的讲解,实验室各平台的介绍和实验安全。培训形式上采取讲课结合参观。

 

(2)平台专项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是刚刚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快速熟悉各平台管理方式、仪器设备的使用、具体的安全事项等实际操作内容。采取讲解、示范和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规模每次限制在10~15人左右,要求每位学生务必能正确完成操作。小规模的培训有利于平台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了解,增强双方的沟通和联系。在基本实验技术方面,按“照学一做一教”的流程进行培养,实验室最早培养的学生成为榜样。新生进入平台后,首先通过观摩高年级学生做实验,配合理论学习增加感性认识。随后,针对具体的问题,由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做解答和指导。这样也可以节省公共实验平台内青年教师的时间,缓解实验室人手不足和工作量大的问题。

 

(3)开放仪器培训:实验平台中的一些常用仪器如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超纯水机等,则是根据需要单独开展培训,培训合格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己操作,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增加了实验的时间自由度。在早期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操作出现违规或者不良的习惯,通过及时对这些现象进行个体提醒、平台通报,逐渐提高全体研究生的责任感。目前常用设备的使用率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和良好的使用秩序。

 

3.2学术能力培养

 

近年来,医院或学校都增加了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开放实验平台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方面则侧重于让学生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发展。为此,我们经常邀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或企业,不定期开展小型的学术交流讲座和新技术专题,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技术和观念,开阔视野,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开放实验平台也配合科研部门开展部分实际工作,开放实验平台也会为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手段的选择、数据分析方面提供更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3.3实验室安全培训

 

实验研究中需大量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危险因子。医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多项对医学生的生物安全调查均发现医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匮乏,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师生健康、社会安全乃至环境安全都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学生的安全培训是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各项培训中,安全培训是我们日常的培训的工作重点之一。研究生准入培训时,就需要接受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需要涵盖个人安全防护、常见生物废物的规范处理、有毒化学品的类别和监管流程等知识。同时,要求在培训时每个学生都能正确使用实验室配套喷淋、洗眼器等个人防护设施。在进入各平台工作时,平台管理人员还会对平台内各项生物危险因子进行讲解和监管,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正确的个人防护和化学品、废物处理。除了加强个人培训,对危险品监管到位也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

 

防火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的另一重点。除经常需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之外,公共实验平台每年组织两次专业的消防训练,邀请消防大队经验丰富的教官做讲座和实训,并要求每个学生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找到实验室内灭火器的摆放位置及逃生路径。在实际工作中,也曾发生过由酒精灯打翻引起的小火情,经过培训的学生能迅速找到灭火器,扑灭火焰,避免了严重的后果。

 

4 人性化交流

 

年轻一代的研究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思维活跃,社会意识强,活动参与度高。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非常迅速。正确及时地处理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保持沟通的快捷,对维持实验室的积极氛围非常重要。实验平台建立的微信和QQ群可以保证平台管理人员与研究生保持及时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平台管理员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跟进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问题,对维持实验室的良好运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 总结

 

篇8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 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05]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三、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05—2010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 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二、存在问题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三、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06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9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 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三、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XX—2010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 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二、存在问题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XX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10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

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

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2、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素质。共举办种类培训班42期,培训11452人。三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开展就业灵活的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农民工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1308人;四是为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掘社会办学力量,指导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举办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等培训班,一季度完成培训49期1688人;五是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今年各乡镇共培训农牧民3.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我县与内地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拟输出人员进行汉语知识、汉语会话和具有民族特色餐饮等实用技能的岗前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

3、积极配合地区农办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工作,组织农民和农村科技人员参加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今年选送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一批次9人,选送林果业农民技术员培训三批次79人,选送大棚养鸡农民技术培训一批次10人,县乡财政共补助伙食费3.39万元。

4、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投入。在我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凡是涉及培训方面的经费,县财政都给与足额的保障。2006年一季度各类培训,县、乡(镇)财政投入经费72.97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735万元,乡镇财政投入21.24万元。

三、农村劳力重点转移方向的分析

通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应按照“以近期就近就地转移为主,中远期向外地、城市长期转移为辅”原则,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一方面我县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进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展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农业生产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使之就地培训,尽快实现就业创收,增加农民收入。如依其艾日克乡依其力克村农民赛买提,通过参加县、乡举办的烹饪培训班,学习掌握了烹饪技术,在县客运站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达3万元;新和镇托克苏村农民哈肉2002年种植了6亩红提葡萄,为使其尽快产生效益,通过镇政府举办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掌握了葡萄生产管理技术,2005年产量达15吨,收入突破2万元。另一方面在做好就近和疆内转移的同时,重点做好向内地长期转移的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我县在外务工人员多,信息灵的优势,鼓励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朋友带朋友的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期转移。如新和镇尤鲁都斯村的艾尼瓦尔塔西在长沙经营烧烤,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到2004年末已拥有50余万元的家业,他致富不忘家乡,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并为愿意外出创业的人员提供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县有50多人在他经营的餐馆工作。

四、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财政困难,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我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牧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拨付,而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因为经费不足,有些培训还是低层次的,特别是因财政困难,开展高层次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还较困难。

2、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限制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我县农村人口99%以上都是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均创收的提高。

3、是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大多数农民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4、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闭塞,对市场各类用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公布,影响了富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

5、目前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经济人工作相对滞后,未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劳务输出网络。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一切旧观念,树立劳动力资源转换观念和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建立农民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聘请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行业的土专家,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丰富经验,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农民,带动农民学经营、创市场。积极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转移内地等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

2、以培训促转移。认真实施自治区、地区培训规划,突出实用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培训,大范围提高整体素质,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安排落实项目经费,力争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4、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本县向县外、由疆内向疆外、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原来的自发、分散转移向有组织、有规模转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参与县域境内的公路、水利、抗震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降低劳动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5、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和乡村就业、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本地农民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个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创造条件。

篇11

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418人,其中市外转移2873人。累计培训1702人,培训结业1702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573人,转移就业率92.4%。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缝纫工、焊工、锻压工等专业。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下达了各街镇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和《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参与了各培训学校的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培训机构开班培训时,县劳务办、阳光办均派员到场参与,并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

4、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了劳务信息材料和数据。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采棉工的组织筹划工作。

6、接受了中央农业部、组织部、人事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才调查。

7、接受了市劳务办的检查、接待了市劳务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计生委等市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专题调研。

8、正在协调市级招标培训指标。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资源、基地再认定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对县内培训机构进行了再认定,对未开展工作、不符合条件的予以了取缔,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

2.创新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为使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3、严格监管、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针对今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县还未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培训、补助方式怎么操作还未敲定,采棉工补助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农业局一个单位的事情。有许多政策、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维权方面、资源库建设、资金方面还需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

3、建议政府组建统一的劳务大厅,免费为全县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渠道,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平台。以利有序输出和规范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继续严格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严格实行各定点培训机构开班前必须报县劳务办,县劳务办工作人员上好开学典礼的第一堂课,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与抽查,实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转移的真实性。

3、加强财政公共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切实为广大农民解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