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教师培训个人总结

幼儿教师培训个人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8 14:03: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教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师培训个人总结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形成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知识面宽的幼儿教师队伍和管理者队伍,为我区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各幼儿园应按有关规定聘任(用)新教师,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备案后方可上岗任教。通过集中培训、园本培训、教师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培训网络体系,对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200人次以上,培养骨干园长3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名左右,幼教名师10名左右。

三、培训形式及内容

1、集中的专题培训

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把握幼儿教育规律,理解幼儿园新《纲要》精神和新课程体系,掌握科学的保教方法,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2、分散的园本培训

各幼儿园要通过园内研讨、自请专家、外派学习等形式提高本园教师素质,继续开展好师德教育和专业精神培养,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专业态度,增强爱心和事业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保教人员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专业学历达标和提高;并加强安全工作的培训、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及美术、舞蹈、弹奏等职业技能、艺术素养的培训等,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3、在职园长提高培训

侧重提升园长的办园理念和管理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集中培训与园长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热点问题讨论相结合。

4、骨干园长高级研修

培训对象为富有办园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高研究能力,办园成效显著的优秀园长,旨在帮助园长总结办园特色,发展幼儿园个性,尽快完成从合格型园长向创新型、专家型、学者型园长的转变,为我区造就一批学前教育改革的带头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与高校联手、参与式的实地感受先进地区幼儿园的优秀管理经验等学习形式,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5、新教师上岗培训

所有新担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人员均需参加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与幼儿保教职业相关的专业思想、专业态度、专业修养、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其中区教体局组织集中培训24学时,园内实践培训56学时,为期一年,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教师《上岗证》。

四、培训保障

1、制度保障

建立幼儿教师、园长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和学时制。全区每位教师每学年接受相关类型培训应不少于72学时,其中接受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少于24学时;分散的园本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学年不少于48学时。学时登记使用全区统一印制的《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教师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计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由托幼办负责学时登记和审核认定。对没有按规定接受培训或没有达到培训规定的教师,以及虽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在各培训阶段内进行补修补考。各幼儿园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持证上岗的情况,将作为幼儿园年度考核和等级评估的重要依据。

2、经费保障

区幼儿教师培训实行专项经费补助、幼儿园分担、教师个人自负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办法。各幼儿园要在办园经费中列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教师培训支出。

篇2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表1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表

表2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有46%的培训效果一般,甚至不好。

表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表3表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参加专门的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园本培训和自我反思。可见幼儿园第一线教师是非常看重专门培训的。

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课程,而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在职培训,强调个人的参与。教师间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专业培训机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等形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一)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等都直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这种依托“教师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逐级的”培训模式,即一组培训者培训一群人,逐级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自上而下的方式。近年来,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托的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由于覆盖面小、成本较高及组织者的关注点(培训教师还是赢利)不同,也受到不少非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因此,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网。尤其是农村,农村的特点就是资金短缺,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为广泛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村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县/市、乡、镇中心园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在培训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要培训目标要明确,端正培训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9.5%的幼儿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41.5%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29%的幼儿教师把培训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服从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为评职称而培训。

2.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表4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表中幼儿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缺乏专家引领;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和教研意识能力薄弱。

表5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的知识是依次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对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

表6 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最迫切,但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不到位。

3.选择恰当的培训的方式方法。

表7 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课题研究;读书指导。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没有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时既要考虑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学者专家的意见,由专家来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纠正幼儿教师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二)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园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不拘形式和规模,由幼儿园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成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仿照园本培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村本培训”“乡本培训”“县本培训”等。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经验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观察和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表8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但有的幼儿园只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竞赛,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形成制度。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

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种成本低而有效的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和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3.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环境对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变虽隐而微,但是却深刻久远。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偏低,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历水平偏低。因此,高师的专业学历教育要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幼儿教师提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而且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发挥示范园的作用。

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有很多的各级示范幼儿园,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应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幼儿园的发展。

(五)探索“对口”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开发中的援助政策,鼓励城市条件好的幼儿园、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单位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无偿或低酬的“对口”支援,可以是资金、设备的援助,也可以是业务指导或职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我国,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课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现已使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网联的任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进而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七)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篇3

中图分类号: G7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2013)12―0030―03

一、背景和目的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是从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级教研部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到高等院校接受15天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培训者。[1]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培训质量,升华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76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5个题目。问卷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58份,回收率89.7%。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骨干教师基本情况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女性学员149名,男性学员9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卷调查的教师一共涉及到11个民族,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汉族、彝族、纳西族,这三个民族占培训总人数的78.5%,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地区民族多样性特点。参训学员中21~40岁的教师占86%,大多数骨干教师处于中青年阶段。大多数骨干教师的教龄在6~10年期间,即处于专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占44.3%。小教二级及其以上职称者,占72.2%,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职称已经基本达标。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占79.8%比例,大多数的学历得到了基本、暂时性的解决,但只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实际,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一共设计了13个模块28个专题。学员倾向前几位的专题是幼儿保健、急救、护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总共占了45.40%,如表1。

(三)培训形式

培训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和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跟岗实践,如表3。

(四)培训专家团队

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如表4。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培训反馈和培训的灵活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表4 培训专家

四、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一切教育均如此,培训也不另外,即自我教育是培训的制高点。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接受培训者不受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是培训的基本理念。

(二)培训目标

以全面升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宗旨,采取系统培训,提高其工作岗位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具体目标:1.通过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前沿,保教并重、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等理念的贯彻,更新教育观念。2.在充分领悟学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变革的能力,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影响作用。3.提升学前教育问题判别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优质保教的活动策略。4.掌握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培训方案的撰写和实施等基本的培训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需求判断

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专兼职结合,其他方面的成员为辅。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开展、评价等为主,高校学科专家以幼儿教育理念培养、知识理论建构等为主。搭建一个能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深厚、培训技能强的专家库是培训团队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要素。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如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2012)中“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还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同时还应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培训内容既要有学前教育前沿领域,也要有非常贴近受训者工作情景的实际内容。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选择应遵循前瞻性,引领性,精要性,可操作性,挑战性等原则,对于那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内容应该大胆地抛弃。

(六)培训形式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强调“参与式”、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具体为:1.“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2.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3.集中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导师讲学,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方式。分散指导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课件研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式。4.重视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导师根据各自学员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培育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七)培训评估

培训前的评估主要对受训者的已有认知结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笔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获得。培训中的评估,主要是对理论学习、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出勤、课堂讨论表现、作业、活动设计、说课稿、学结、情景模拟活动等;培训后的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把受训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全面系统反思培训活动,不断总结提升,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昆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篇4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3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3号)精神,四川省于2012年9月开始了新一轮国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四川省2012年“国培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配合完成“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①。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省级国培任务承担机构之一,组织实施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等4个子项目,共培训630人。其中,包括来自达州市和德阳市的194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项目。

四川幼儿师专在参与2011年“国培计划”的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中,对“转岗教师”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在课程实施后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对转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整理,为2012年“国培计划”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有效借鉴。

1 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在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也积极探索出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比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转岗教师”的特点展开;注重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的重要性、常用性;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等。但在2011年培训结束后的教师反馈意见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1 前期调研空洞,未遵循“按需施训”的原则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实效性,“国培计划”的承训机构都会提前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或在第一期培训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再来进行课程方案的构建。但总体来说,这两类调查问卷在设计中就缺乏效度,问题比较空洞,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学员参训后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常常是为完成向四川省国培办递交的总结报告而设计的,如某承训机构对学员的满意度调查:“本次培训项目满足了你的学习需求吗?” “你对本次培训的目标设置与课程设置满意吗?”等等问题,这些封闭式问题太宽泛,未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案上,从学员提交的问卷中也不能找到改进下次课程方案的良方。因而,也就造成大多数培训内容依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

1.2 课程设置不全面

农村“转岗教师”基本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她们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该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但是,在项目的落实中却存在着依据不同专家自身专长、资源来修改课程主题、确定培训内容的现状,因而构建的课程缺乏系统性、缺少情境性、缺少指导性,存在城市化倾向和纯理论倾向,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正如第一期培训后有学员产生了这种困惑:培训的结果是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反而不知道幼儿园教学该如何组织了。

2 课程构建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而培训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起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高效性的关键要素,也是打造承办机构培训品牌的精髓。

在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448号文件中指出:“组织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新入职的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15天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保教能力和水平。” ②

为适应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应围绕以下目标构建:

2.1 职业认同感

深化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角色、职能以及角色专业化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2.2 专业能力

帮助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提升促进教师和儿童发展的专业能力。

2.3 示范引领

通过总结与概括,提炼出具有指导、示范作用的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经验,推出一系列培训成果,以便在同行中交流推广。

同时,在课程构建中还应围绕教育部办公厅2012年5月颁发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中各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和培训对象需求,将建议课程内容和自主设置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课程构建的原则

3.1 按需施训原则

“按需施训”是国培课程构建的最重要原则,学以致用是教师在职培训的灵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既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陷,同时要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用和善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以转岗教师的现实需要(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为起点,改变以往“有什么给什么”的课程构建理念,教给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参训者的学习要求。

3.2 动态变化原则

人的思想和行为随时处在发展与变化之中。作为培训主体,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需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应是构建好了之后就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参训学员的新需要。

3.3 分层分类原则

课程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员之间的差异和学员对培训的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分类构建课程内容,使不同水平的施训者在课程构建方面各有侧重点,以满足不同参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培训机构可以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为学员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使参培学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行为有所改变。

3.4 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课程构建既要遵循“国培计划”通知公告中的有关要求,同时还应紧紧围绕“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既体现国培计划的统一要求,又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四川幼儿师专结合农村幼儿园特点,构建了“乡土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工作”等一系列课程,为丰富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提供了有效借鉴。

3.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转岗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的习得。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从《标准》里的建议课程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中选择不少于培训所设专题总数的50%的专题,并遵循《标准》中的课程结构要求,注重设置实践类课程。按照四川省国培办的要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类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总课时的30% ,而专家团队里的一线教师比例原则上也不应少于总人数的30%,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转岗教师有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学。

课程是教师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将对促进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

①②川教函[2012]448号文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郑志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72-76.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拓春晔.对有效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8):27-30.

[5]彭曦,王余娟.从“国培计划”的实施看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7-19.

[6]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五步走――以湖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程设置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71-174.

篇5

幼儿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本次学习中张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培训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是老师们学习的兴致很高,每天大家都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以后积极讨论,交流。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幼儿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关键词:

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Moodle平台

1幼师培训的现状调查

1.1促进幼师参培的原因

促进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服从上级安排,培训是免费,领导的硬性考核指标,能够带来某些收益(如职称评定、工资奖励)。

1.2阻碍幼师参培的原因

阻碍幼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培训机会少,名额有限,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个人支付的费用过高,交通不便、耗时费力,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不大,自己能够胜任工作不需要培训,学历高用不着培训,年龄大、参加培训对自己意义不大。

2影响幼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2.1参培教师的主观态度

有些老师参加培训是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有个免费的培训名额,有的是为即将跳槽做准备,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升学历。由此可见,很多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在职培训,是被动地参加培训。只有改变参培教师的消极态度,带着积极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参加培训,多思考,多与老师、同行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思考、交流、总结,这样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2.2幼师培训的培训内容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幼儿园的性质多样。当前很多承担培训的单位大多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来制定培训计划,不是特别了解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另外,各级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规划,培训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者冲突,参训教师感到很迷茫。

2.3幼师培训的形式

传统幼师培训大多以课堂讲授、专家讲座为主,忽视主动参与,经常是台上专家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参训教师听得昏昏欲睡。当前,很多培训方也在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参与者要求较高,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个人素质太低,效果较差。

2.4幼师培训的考核

大部分幼师培训结束后,通常是进行一次考试,或者是写篇学习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幼师参训水平。另外,有些老师也反映,培训时听得懂,有时甚至是听得热血沸腾,但培训结束回原单位后,发现自己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而大部分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受训教师的反馈指导和跟踪评价,培训效果很难得到巩固。

3幼师培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够

目前的“幼师国培”虽然都是参照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精神在开展,但基本都是各自一套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也不够,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够,测评时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从而也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构建一个指标明确、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评价体系健全性不足

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目前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幼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但评价者主要是培训方自己或兄弟院校,评价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汇报演出和书面总结,培训组织者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缺乏相应的监控管理机制。

3.3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一般的培训在集中培训完后,培训就相当于真正结束,培训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估缺乏反馈机制。另外,培训结果评估的结果不分等级,只看是否合格,不与薪酬、奖励、职业发展相关。为了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评价体系应注意及时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

4建立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确保幼教国培质量,必须对其实效性进行评价。而要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各培训单位在培训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但幼教国培效果评估仅依靠受训者带有主观性的个人感知,系统性不够,缺乏对培训全过程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了幼教国培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幼教国培的国培工作更加规范化,培训过程的各项指标更具操作性,培训质量更有可测度,构建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已刻不容缓。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丰富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系统地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1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具体、明确、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分抽象。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本着科学性、目标一致、独立性、直接可测性、可接受性、可行性等原则,制定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4.2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长沙师范学院开始承担幼教国培项目,先后开展了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园长高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远程培训、培训者高级研修、转岗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新任园长培训等多个项目,培训人数达数万人。为了更好地检验上述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选取了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3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三轮的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收集参训教师的资料,跟踪参训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搭建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平台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有论坛、测验、资源、问卷、投票、作业、聊天等模块功能。利用Moodle平台,通过平台的学习档案袋、论坛、即时消息、学习区来收集参训学员的相关资料,不管是在培训时还是培训后,参训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平台会记录学习者的一举一动,通过资料的收集,实时或异时地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后拓”跟踪指导,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状态,阶段性总结培训学习效果,找出实效性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后一期的培训中进行改进和提高。经过三轮的实践和探索,从实践上很好地检验了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了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单位、受训教师及所在学校等相关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真正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和修正,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幼教国培实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幼教国培评价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全面推动幼教国培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全面提高,实现幼儿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使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后雄,皇甫倩.“国培计划”项目绩效多维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3).

[2]周拓.基于柯氏评价模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2013(4).

[3]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10.

篇7

二,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主要以课堂教学,研究讨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主要解决观念建构问题,帮助教师系统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园本培训主要以自学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引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实践建构问题.

2,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个规定的课时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更要加强实践的操练,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评课,撰写反思日志,开展幼儿园课题研究等方式,积极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操作能力.

3,全员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每一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与经验,有着自己特有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所以,实施继续教育要重视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挥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需要采取全员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分层培训方式,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培训考核及学分认定

本次培训对教师参训考核分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两部分.

1,过程评价主要考察参训教师平时的到课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等.

2,终端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基础知识考试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践能力考核主要由教师所在幼儿园组织.

3,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两部分结合,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取得及格以上成绩的教师,记相应学分,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学分.

4,培训结束,教师进修学校以镇乡(学校)为单位,按照省制订的培训教学标准,对其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价意见,汇总后,报教育局人事科,通报全市.根据诸教[20__]11号文件精神,此项工作纳入20__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考核内容.

四,培训安排

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3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报名造册,编排班级,聘请教师,准备教材资料等.

4)各园制订园本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要求在3月31日前完成)

2,实施阶段(20__年4月——20__年7月).主要工作:

1)分层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新教师培训大致安排在4月中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反思的理论与实践等.培训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讨论主题: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教学观摩和研讨,教学反思等.其中专题讨论要求人人参与,并且人人都要有成文的发言稿,讨论完毕后,归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教学反思作业,要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培训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由教办(幼儿园)为单位统一上交培训教师,作为培训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资深教师培训大致安排在4月下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幼儿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等.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其中专题讨论也要求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书面材料,讨论完毕后,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集中培训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结合培训要求和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课题方案,该课题方案作为培训考核的 一部分内容.

2)实施园本培训.由教师所在教办(幼儿园)组织,各园要围绕本学年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完成集中培训时布置的反思作业,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课题研究,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园本培训的管理.通过实施学校领导,培训教师挂联制度,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与指导,进一步规范与提升园本培训工作,提高园本培训质量.

4)培训考核.考核分过程考核,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三部分.过程考核,理论测试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践考核主要由教师所在幼儿园负责.

3,总结阶段(20__年8——9月).主要工作:

1)学分审核,认定与学分登记.

2)分类整理培训档案资料.市级培训资料由市教师进修学校整理归档.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由教师任教学校建立和保管,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校本培训档案,其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及幼儿园相关的培训制度,培训管理办法;各类培训计划;校本培训行事历和每次校本培训记录;主讲教师或组班教师授课方案或相关材料;大组或分组讨论记录等反映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相关材料;教师培训名册和出勤记录(或者教师参训签到簿);校本培训的考核内容,形式和结果;校本培训的总结与反馈,如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效果的评价等.一类是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以一人一只档案袋形式存放,其内容包括教师参加培训的记录;研讨活动时的发言稿;培训体会;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的论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书面材料或公开课教案;专题培训的课堂笔记,自学笔记,作业(反思日志或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报告等);各类考核材料等.

总结评价,表彰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五,培训报名的有关事项

1,报名时间:20__年3月14日——3月15日

2,报名地点: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1号楼310培训处二

3,报名办法:请各单位填写好《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和《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用A4纸打印好(一式二份),并随带报名表磁盘一张,报教师进修学校俞长岩老师.

4,报名费用:每人交培训费,教材资料费130元,按教办(幼儿园)为单位一次缴清.

附件一:《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计划书》

附件二:《诸暨市20__学年园本培训月安排表》

附件三:《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

附件四:《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

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

20__,2,15

附件一:

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计划书

一,园本培训项目名称项目主持人:

二,本单位年度开展园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三,本单位年度园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四,本单位对园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教办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根据本计划书,经审核开展本项目校本培训.

同意学分数:

(公章)年月日

师训干训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年月日

说明:1,本计划书及附件均一式二份,幼儿园,市教师进修学校各存一份.

2,可按此表制式另行打印,有关栏目可放宽

附件二:

诸暨市教办(幼儿园)20__学年园本培训月安排表

月份

内容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附件三:

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

(20__年3月)

教办(幼儿园)填表人联系电话

序号

姓名

性别

教龄

培训类别

序号

姓名

性别

教龄

培训类别

1

26

2

27

3

28

4

29

5

30

6

31

7

32

8

33

9

34

10

35

11

36

12

37

13

38

14

39

15

40

16

41

17

42

18

43

19

44

20

45

21

46

22

47

23

48

24

49

25

50

注:1,培训对象:全市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在职幼儿教师.

2,培训类别:五年及五年以上资深教师培训;五年以下参加新教师培训.

3,本表要求用电脑打印,一式二份,一份报教师进修学校俞长岩老师,一份由教办(幼儿园)自己留存.

附件四:

诸暨市20__学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审核表

(20__年8月)

单位审核人

序号

姓名

教龄

过程考核

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

总评

学分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篇8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综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职业幸福感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而言,各级政府和幼儿园首先要为教师建构支持系统,从而促使幼儿教师构建一定程度的职业幸福感,这种身心需要的满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改革学前师范教育课程,奠定职业幸福感基础,助推专业发展

应该说,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均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而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教育类课程缺乏时代性;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广博知识的培养;课程设置重视书本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等。[1]这些是导致幼儿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学前教育专业与课程应该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构建科学的课程指导思想。首先,课程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世界趋势,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这五种意识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其次,课程设置必须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现在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未来的合格教师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广泛专业知识的教育专家,既要求知识综合化,又要求智能多样化,这就使学前师范教育具体的课程结构改革要体现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次,课程设置必须主动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最后,课程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具有先进性。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不管我们的课程体系是以发展能力为中心,还是以发展个性为中心,都需要坚持“三个面向”,使学生——未来的教师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处理好基础性与广博性的关系,适应性与超前性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3]总之,课程建构要注意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学术性与示范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了过去的空缺,优化了课程结构,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二、建立合理培训模式,力促职业幸福感,形成专业发展机制

当前,无论是对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教师的培养都存在这样的弊端:“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尚未把教师专业化建设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分析与合理把握,对教师教育缺乏长远、通盘、整体考虑,职前与职后教育相分离,忽略个性、整齐划一,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水平;在内容上,课程老化、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与教师需求不对口,且大多用‘学科专业’替代‘教师专业’,难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拓展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在形式上,大多是课堂讲授、开办讲座、举行报告会等传统的单一办法”[4]。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就变得势在必行。

1、建立专业阶段化培训模式,力促职业幸福感,实现专业阶段化发展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论关怀,不少幼儿教师不能明确区分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更不太清楚怎样去谋求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专业发展无从入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以及根据一些学者对“教师关注内容”的问卷调查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测评发现,“教师在一定年龄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会反映出一些典型的心理、认识与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这些典型特点的出现,标志着教师专业发展质的变化,体现出其中的阶段性”[5]。陈爱华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她们的职业幸福感以及她们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大致相同。因此,构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产生及专业阶段化发展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

幼儿教师培训(指教师职后培训)要根据教师专业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培训目的、要求和内容,使其具有阶段性特点。比如在求生阶段,教师培训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角色、能力、知识体系的转化,使他们适应幼儿教师职业,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培训可以重点安排师德修养、教师职业规范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课程。讲授的同时,配合使用仿真性情景模拟和多向性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在巩固阶段,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教师完成角色实现,确定发展方向,解决疑难问题,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弥补知识缺漏。培训除了继续开设有关教师职业规范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之外,还应设置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其培训方式可以增加影子跟踪式、教学研相结合式等。在更新阶段,要注意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新的知识,介绍和评价国内外的各种幼儿教改动态成果,使他们借鉴成功的教改经验,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继续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使之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升华为科学的教育理论。同时要教会他们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且强化自我更新意识,提高自我更新能力。在成熟阶段,教师培训要使他们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成熟后的进步更重要、更艰难,要扩充更新他们的知识,既了解幼儿教育新理论、新信息和新进展,又了解教育科学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要使他们掌握教育研究与教育实验的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探求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其质量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总结并升华自己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使其自觉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站在理论高度分析问题,真正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除此之外,还要改组他们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其走出自己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动态式的教学模式。

2、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

我国现行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主要是以学院为基地,以课程为本位来进行的,这种培训模式通常是由政府或有关机构组织举办,一般在大学、学院或教师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由专家、学者主持并规定在职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和活动的顺序,分长期与短期两种。这种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在解决教师学历达标,提高幼教师资的专业水平与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在职教育与培训设置的课程大多是从培训机构自身的角度考虑的,理论知识偏深,不适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且组织者缺少幼教一线的实践经验,不适合教师的需要。而就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情况,让所有教师都培训机会均等、培训条件均等是不现实的。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培训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全面、迅速、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关注幼儿园的需要,按需培训。

三、鼓励开展教育科研,增强职业幸福感,推动专业发展

具备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6]可见,科研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科研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幼儿园应以管理促科研,以科研促专业发展

当前,教育科研已普遍为众多幼儿园所接受,“科研兴园”已被广大幼儿园所认同,而“科研”作为“兴园”的手段正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幼儿园应把科研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轨道,成为幼儿园工作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使园内科研工作开展起来。幼儿园在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可把教师的科研情况作为评定其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量化后,进行综合评定,按分数排出顺序,以此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奖惩的依据。另外,可设立专门的科研奖励制度,在园中形成一种崇尚科研的风气,要鼓励教师加强与外界的交流,鼓励本园教师与其它单位或个人进行合作研究,幼儿园对此应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除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本园的资料室外,还可主动与大专院校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料和人才优势,进行双向合作。据笔者了解,目前许多幼儿园在科研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般幼儿园都安排有一位专管科研的园长,一些示范幼儿园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合作。

2、注重教师合作,积极建构幼儿教师研究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从强调接受外在的普遍性知识,到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以获取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实现了一个不小的突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危机,即一旦过于强调教师通过“反求诸己”来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就很容易长期停留于个人化的专业活动中,而忽视与他人交流。其后果是教师的反思走不出自己的狭隘视野,也跳不出自己固有的思路,最终使教师个人化的内隐知识因为得不到改进而沦为狭隘的、落后的固守己见。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认为,教师所持有的个人化实践知识虽然属于个人,教师的专业实践虽然也大多处于孤立状态,但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于自己,还需其他人的帮助。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应是教师孤立地进行反思的过程,而应该是群体合作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创建群体合作的文化氛围,建构幼儿教师研究共同体就成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以保障研究共同体的顺利构建。

四、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催生职业幸福感,激励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主张以人为本,强调评价结果的人文关怀性,而不是以奖惩为唯一目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因此,幼儿园在进行评价管理时,首先应当思考、研究如何科学地做好教师评价。这不仅是教育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

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评价滋生新的专业生长点

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而且还要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和教师共同展望未来的愿景。通过评价,让教师从狭隘的、陈旧的、偏执的、落后的教育中走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一些不好的做法往往都事出有因,在其背后都有一种心理支撑着。因此,我们的评价就要帮助教师发现这些“阴霾”,让他们勇敢地走出来。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或仅仅对教师的过去工作的成败简单地进行考核、鉴定、认可等,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帮助教师确定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指明未来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让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等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由地“生长”起来,“生长”出新的教育思路,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让评价成为快乐发展的支点

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具有自我调整能力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他们肩负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背负着教育竞争和工作危机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在评价中应避免对教师的素质进行武断的、形而上学的界定,而要看到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进取精神,看到他们的进步。在评价中不能吝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哪怕优点微不足道。如果评价能成为一个支点,如果评价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必然会促进教师的能量在一个团结和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过评价,把幼儿园对教师的关注、关怀和关爱传达给教师,这突出表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评价的态度上。传统的评价制度中还过多地存在“以权为本,权力至上”[7]的观念。评价者往往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被评教师,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不是平等的关系。发展性评价要求幼儿园领导从对教师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与交流,让学校的评价管理措施人性化,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得到民主、平等、尊重的愉悦体验。

3、让评价从多方面激发幸福感

以往的教师评价,多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忽视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较少考虑教师个人的需求和生活状况,评价仍以管理和奖惩为主要目的”[8]。事实上,这种评价只利于少数教师的成长,而大部分教师则在冷漠中几乎找不到当教师的幸福感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的心理反应:反正只有少数人能在评价后被奖励或晋级,许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跻身那些少数教师的行列,所以,只要达到幼儿园的基本要求也就足够了。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内在的生命活力让他们去享受教育带来的喜悦。

在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家长和同事都是幼儿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发展性评价中,同事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或名誉挂钩,这样有可能增加教师之间的摩擦或矛盾,影响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削弱了同事评价对教师的促进功能。通过领导、家长评价、同事评价,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家长的理解,同事的关注和支持,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把教育作为事业去追求,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成果体系。让他们在发展性评价的激励下,不断构建自己,重塑更加完美的自我,真正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关青.幼儿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3),第33页.

[2]石药强著.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年版,第255页.

[3]李莉.述评我国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演变历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第41页.

[4]庞丽娟,陶沙.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与师资培训改革[J].学前教育.1997(12),第34页.

[5]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第39页.

篇9

一、强化管理服务从心开始

心理管理的关键是要让被管理者感受到管理者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充实的能力。当教师被各类矛盾困扰时,可以先仔细聆听,再引导她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面对矛盾;对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要多给予理解、帮助、欣赏;对郁郁寡欢者,要热情对待她们,使她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对待犯点小错的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其交流,通过心与心的碰撞,可以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构建“雁阵式”体系,促进管理服务全面化

“雁阵式”发展思路的内涵就是上下一心,形成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引领的,全体教师紧随其后的阶梯式发展体系。在全园形成以“骨干引领,结对教师互动,全园教师联手”的主动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园长课改中心组,教研组长研修以及新教师培训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也犹如“雁阵”,通过“雁阵式”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支师德好、业务佳、能力强、干劲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三、借力五种途径,落实管理服务措施

1.发展优质共同体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发展优质共同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专业知识的共享是优质共同体的重要标志。

第一是教间的协作,这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二是共享问题。鼓励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情况及幼儿园的发展现状,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专业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2.在反思中进步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育行为效果的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

第一是捕捉日常瞬间,撰写教学后记。我园要求教师学习课改的精神,尝试把自己的认识体会和教育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实践反思与调整。第二是理论与实践对接,开展听课评课。我们让执教者的教学过程,从各个方面进行评析。

3.关注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激励教师思考最佳的个人发展目标。

第一是个性化学习规划。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她们量身定制自我发展规划,注意与幼儿园共同的发展前景相联系,帮助教师逐步形成职业理想。第二是个性化研究小组。我园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切入点,成立了舞蹈小组、美术小组、声乐和书法小组等,并定期开展个性化研究小组的阶段总结及汇报。

4.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根据教师的需求与发展来组织培训。首先,重视新教师培训。安排教师拜师结对。并组织新教师集中培训。其次,送教师外出学习。并要求教师学习回来后进行汇报。第三,多元方式,内化学习――提升园本培训实效:注重以案例分析的案例式学习;可以启发智慧的互动式学习;立足于工作实践的实践式学习。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化特点 实践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

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

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篇11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