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9 03:55: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和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喊道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林林家第二季度的水表: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水表读数(吨) 242 249 261

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篇3

教育的新理念推出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故事的引入就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和数学性是数学学科具有的主要特点,将故事引入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的作用

1.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到少年的时期,好奇、好动及活泼等是其主要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二、三年级左右的低年级学生。所以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采用教学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展开小学生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采用故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而且如果教师的故事讲得有趣生动且精彩,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此可知,讲故事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相符合。

2.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室可以适当的融入故事,可以将数学问题中有些深奥难懂的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学生能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下,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讲故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的教学中,故事对学生有较大的魅力,特别是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将数学的问题与故事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使学生产生深刻地记忆,对于学生思考、回想及探究数学问题非常有利,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得到提高。

4.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故事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不仅在故事中让学生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对于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寓意有所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了解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小学数学中故事教学的应用措施

1.合理选择故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故事引入,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在选择故事时,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保证故事与小学生的年龄征及心理特点相符,还要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例如,学习数字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类的故事中都含有数字,教师可以将这类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特殊心理相符,还有利于小学生明确善恶美丑,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有利,为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融入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讲故事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到如何将故事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能。例如,一年级的加减法(15以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6+5=11”或者“13-5=8”,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而该方法学生理解不了,也很难记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在故事中将这些数字融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以便于学生深刻地记忆。

3.注意故事讲述的时机

将故事引入到教学中,虽然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故事讲述的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故事引入数学教学中,要与数学课程的进度相结合,对讲故事的时机适当地进行选择,不能将整节课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故事,避免学生对于故事太过于关注,而忽略学习。

4.加强故事的创新性

采用故事教学,还应加强故事的创新性,应选择一些学生未听过的故事,而且对于一些冗长深奥的故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或整理,使其变得简短而精湛,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另外教师若未选择合理的教学故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创编,进而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故事教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故事具重要的意义和措施,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展开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4-01

数学本身就是具有较高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自然学科,对于正处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的解决相关的困难,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数字故事来辅助数学教学。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当中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案例,用活泼跳跃、风趣幽默的数字故事代替,充分的发挥数字故事,引人入胜的效果。

1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在长时间的数学课堂上难以有效的集中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在迎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同还有效的延伸了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1.2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时的结合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能够尽快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各种数学问题之间有效的穿插一些数字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性,同时还能够利用数字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小学生更愿意进一步的学习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

2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选择合适数字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引用数字故事,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外,数字故事对于小学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公司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力求利用最正确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例如教师在讲解与数字“7”有关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葫芦兄弟》等故事,在故事讲解时,引导小学生认识善、恶、美、丑,这样能使小学生在了解相关问题的同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引导小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便于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在故事中融入问题

在教学过程当中,数字故事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在小学课堂上,因此,小学教师应将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数字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在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当中融入实际的数学问题。数字故事本身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有效延长,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3+5=8、9-3=6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小学生因为无法彻底理解,所以很难快速的记住,这样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例小明自己有三颗糖,妈妈再给他五颗糖,小明现在有几颗糖?一共有九个苹果,三个同学每人拿了一个,还有几个?通过诸如此类的情景小故事,引导小学生实际的验证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不仅能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程度,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控制讲述故事时机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数字故事,既不能整堂课都进行故事的讲述,这样很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也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小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故事当中所要传递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入数字故事,增加数字公司和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可以首先播放一个胖胖减肥的数字故事,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从而回答胖胖在圆形操场上跑了几圈?总共跑了多少米?在学生简单的认识到圆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知识点讲述。

3 结语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w体现。综上所述,小学生独特的天性和好奇心,使得小学生往往会因为有趣的故事而产生一定的痴迷,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数字故事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有效的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量的使用适合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完成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4-125.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小学教育作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阶段,是学生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最重要的阶段,而在传统的小学学科教育中仅仅是将知识“倾注”给学生,忽略了其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数字故事的特点相较于文字语言情境性更强、也更加直观性。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将其优势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结合起来,然后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字故事创设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更利于理解的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的挖掘出数学知识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当前,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中的问题如下:

1.课堂上多媒体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黑板之外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都是形式化的,甚至存在着利用多媒体将课本内容照搬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难点理解不深刻,很难有效进行知识迁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很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层次清晰,并且有着非常高的逻辑性,但是并无法使学生完好的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无法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有效理解。

3.学生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探究,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的探究都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完成的,多数课堂教学气氛深沉,学生学习处于低迷的状态,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够采用一些数字故事,在配合上音乐及动画等效果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

二、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

数字故事能够将音乐、图片及文字等各种资源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的直观和有趣,属于一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另外一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动手制作,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数字故事教学。

1.将数字故事应用到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

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迁移,而数字故事则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的情境创设工具,能够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来有效的描述情境,通过文字、图片就音乐等来展示媒体的效果,使得故事情境更真实的还原。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周长》这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字故事,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小美减肥的数字故事,小美每天绕着操场跑步,爸爸建议小美绕着操场的边线跑步,但是小美有的时候是绕着操场的边线跑的,有时候并没有绕着边线跑,小美跑了一个星期并没有瘦下来,最后教师引出问题:小美为什么没有瘦?他在减肥中采纳了爸爸的建议吗?从而引出周长的学习。这个故事数字故事教师是通过PPT展示的,并配合了教师的讲解,在播放的时候学生就对数字故事的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完全被学生所吸引,那么教师如果在后续进行适当引导,教学效果必然会非常好,所以数字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将数字故事应用到数学知识介绍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小数的读法,万以内的数、有余数的除法、克与千克等。 这些知识都源于日常生活,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被提及, 学生非常有必要经常对他们的用法和规则进行练习,因为这是学会其他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一旦在学生心里形成了错误的印象就非常难改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非常常见的知识通过数字故事的方法表现出来,并在课堂教学和休息期间不断地播放和展示,同一种知识点可以利用不同素材和不同形式的故事从多个侧面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明白数学的发展史,陶冶情操,扩大视野。在介绍数学常识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主题,比如可以选择数学符号的介绍,数学家的逸闻趣事,数学的发展历史,等等。

数字故事在数学常识教学中主要应用于导入和新知讲授环节,例如在小学数学“几分之一”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数字故事,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对这一常识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分数线的认识和表示,在播放结束后名教师可以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强调,从而深化学生的记忆。

3.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当中。

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整个课堂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炼出来,将其制作成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环节。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精简出来,制作成数字故事,在故事的最后还引入了练习环节,这样就形成了阶梯化的教学,同时其也能够为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实际上除了上面所分析的几点之外,数字故事若配上更加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背景音乐、有趣的动画化等元素,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更好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良好调整,有效的改善学习兴趣和态度。

总结: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体体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频率比较高,但是效果却不够理想,这组要是因为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不够吸引学生,而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结合制作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体的其可以应用到问题情境中、知识学习中、小结环节当中。

篇6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多维的体验性教学、互动交往性教学的方面发展。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牢记:“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二、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力求创新。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对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从事教学的参与物。因此,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对教材的运用必须得心应手,钻得进,跳得出。要能很好的去领会编者的意图。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而深刻,把握好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整合、融合,要“以学论教”。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学会创新。因此,我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的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加强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体验意识。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重结果,更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牢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我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就是“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学中,我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互动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不断潜心钻研,改变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认真备课、上课,始终遵循“自主探究”教学原则,把“学”案融入“教”案中,注重整体,注重内涵。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有意识地努力将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整和到一起。优化教学结构,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奇思异想,别出心裁。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科研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践能力,我以创新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年级和学生特点,以21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重新调整教材的编写内容。以渗透性、系统性、交互性、渐进性和规范性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系统的学科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激情设疑——探究发现——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墨守陈规、保持现状、踏步不前是绝对不对的,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上更加努力。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青年教师积极培养,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弘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篇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无疑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那么教学自然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是极为有效的。以下是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鼓励式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简述: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双边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避免教师将美术课堂变为施展自身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对着小学生大谈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或者将整个美术课堂变成自己的个人画展,使得学生们兴趣大减,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美术教学既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那么若是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必定是枯燥沉闷的。因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动物朋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个小学生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相关绘画材料,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作全班交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动物朋友画出来后介绍给大家,看谁的动物朋友最可爱。学生画出来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然会积极参与到课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自不必说。

二、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欣赏意见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并能做出简单的审美判断。不过鉴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美术知识还很浅薄的情况,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初步具备审美的观点。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审美观点,要有自己的欣赏意见,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学生具备了自己的审美意识,那么在往后的美术创作中,才会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并且审美意识的培养,能为学生以后的美术学习及美术欣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仍以《动物朋友》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幅小猫在追逐老鼠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里边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小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它们在玩游戏;有的学生说小猫饿了,想抓老鼠来吃;还有学生说那是大洋芋和小咪渣,小咪渣在戏弄大洋芋呢。总之,学生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意见也不尽相同。对于他们的不同欣赏角度及意见,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夸奖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彩的表述能力,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为以后的美术欣赏打好基础。

三、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作

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具备初步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进行美术创作,尤其在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术创作特点。本来小学生的想象力就极为丰富,在美术创作中就能得到很好体现,因而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鼓励,让学生通过大胆创作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小学生而言,美术教学是极利于发挥他们想象力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对学生的绘画统一要求,以免扼杀学生的创作个性,应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美术创作,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创作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树上树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作。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已有的童话故事《树上树下》进行分组改编,每个小组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树上树下》这一改编好的故事通过图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然后看看那个小组完成得最好。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思维,纷纷为完美完成这一任务而出谋划策,并分工进行创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高效的学习效率源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教师充分的鼓励。小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得到鼓励,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就更应该合理利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自身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篇8

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篇9

本文将主要讨论教参给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还应该提供哪些更多的支持.根据估算内容在人教版教参中的分布,我们选择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上下册、四年级上册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整数加减乘除的估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数感.新课标中“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理解估算的意义”主要是关于估算的基本观念的理解.其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是要求掌握估算的方法.“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需要清晰地理解估算过程的基本思维.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主要从对估算基本观念的理解、估算方法的掌握、理解估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三个方面对教参中估算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1.教参应促进教师对估算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对估算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如:“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这样介绍可以帮助教师对估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估算的理解和培养估算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深刻地理解估算,不仅能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进行估算的原因.学生只有了解了进行估算的原因,才有可能形成估算意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估算,怎样选择估算的方法,而不是教师说“让我们来估算一下吧”,学生被动地去估算.我们认为,教参如果再介绍一些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观念,如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见了“大约”就估算,混淆估算与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等,将会帮助教师避免错误地理解估算.

对估算结果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也不是没有标准,这容易使教师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教参中对估算结果的评价建议包括两点,一是精确度的要求,一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

2.教参应促进教师掌握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教参中介绍的估算方法是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如:“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显然教参对估算方法的介绍应再多样化些,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对估算方法的学习和讲解,而且更会帮助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这样将帮助教师和学生避免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参还可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重要的估算方法,比如截尾法可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估算方法、适合在除法估算中使用的相容数字法等.可以通过求解一些教材上的练习题来介绍估算的方法.张奠宙教授曾说过:“小学的估算不可能正面谈近似计算,也不宜提精确度.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可以笼统地、一般地谈估算,只能学习几种具体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截尾法、进位法等.具体的方法里已经有精确度的要求.”

3.教参应帮助教师理解估算的基本思维过程

篇10

在对诗圣杜甫的作品《春夜喜雨》进行教学时,教师先要对学生讲述本诗的创作背景,即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正逢陕西旱灾严重,因此诗人来到成都定居,已有两年有余,这两年间,诗人亲自耕种,对春雨有力着浓厚的感情。因而,写下了这首赞美春雨的诗篇来表达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通过教师对写作背景的讲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就变得容易很多,很轻松的就能对这首诗有整体的把握。

2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对诗词的大概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还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对诗中的意境和感情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品味,将自身放在诗词的意境之中,感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的情感,让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很大程度地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中情感的体会。

教师在教授学生《锄禾》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画面的描绘,“在一个太阳高照,天气炎热的午后,农民伯伯在田地里辛苦地除草,他的汗水淋湿了土地……”学生在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之后,很容易就会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进而联想到自己每天吃的米饭都是农民伯伯通过这样辛苦的劳动换来的,这一认识,会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加深对诗句中重要字、词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

每句诗词都是由几个字和词组合而成的,其中必然有重点的字或词,起着重要的联系和突出作用。因此,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对于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是重要的步骤,通过对这些重点的字和词的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把握和记忆。

在《梅花》一诗中,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暗香”这几个字词的理解,马上就会知道这首诗是作者用来赞扬梅花的。在寒冷的冬季,所有的花都在“冬眠”,只有梅花,不惧怕严寒,仍然开放着,散发着香气。这会使学生感受到梅花不惧严寒,凌寒开放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只是以一个简单的“绿”字来带动整首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得有形有色。所以说,加深学生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篇11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严谨,注重学生的生成和发展,灵活课堂调控,为徒弟树立榜样,努力提高徒弟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2、每学年上公开课至少2节,听徒弟上课至少4节。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备课指导、教学反思的撰写等教育教学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展示活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说课评课等等,给徒弟的成长搭设舞台。

二、乙方职责:

1.认真钻研教材,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备课,设计教案。

2.虚心向师傅请教,并虚心听取师傅的评课意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3.经常性地开展教学交流、备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教育教学活动。每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

4.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的展示活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说课、评课等等,积极争取展示的机会。

三、学校评价考核:

1.督促师徒落实责任,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不定期地抽查徒弟的听课记录本,了解听课情况。

3.精心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发现优秀典型,予以表彰奖励。

甲、乙双方团结一致,为造就我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出努力。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