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4 07:49: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成本核算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成本核算方法

篇1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孟焰提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5)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6)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7)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8)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的适用范围包括:(1)具有上述八个条件的企业,这类企业可结合实施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点。(2)不具有上述条件的企业可考虑以作业分析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间接费用的比重提高,顾客类型日益复杂,产品需求类型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对此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努力尝试作业成本法核算法。但是真正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仍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

1.目标成本仍是我国企业中运用最多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与作业成本法有着相通的地方: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下,产品成本被尽可能降低,以保证在市场接受的单价水平下,企业仍有赢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成本需要反复计算,而作业成本法就是一种适应复杂成本计算、能够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2.从生产经营环境上讲,一方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少作业成本法、ABM运行的环境特征,为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整体经营过程来看,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这对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措施和建议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推广还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并且受到来自企业内部阻力的抵制。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必须做好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推广进行必要准备:

1.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最大阻碍是观念上的落后。要加大作业成本法宣传力度,转变实务界的观点。要介绍清楚传统成本法在新制造环境下所产生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的先进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特别是作业分析法在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要介绍清楚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简易实施法。只有实务界的经营者和财会人员认识到这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确实是有效、有用,才能产生应用的动力。

2.要克服困难在应用上下功夫,创造条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如争取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争取得到同行业间的理解和接受。政府可以挑选不同行业的少数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试点,在不同规模不同效益的企业,建立不同的应用模式,以点带面,取得成功经验,再加以推广。

3.有步骤有计划的在试点企业实施。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要注意不要全面展开,应先实施作业分析法,而后再选择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范围。

4.普通企业也应积极的探索尝试。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并不绝对的为环境所限制。

5.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必须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共识,特别是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6.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企业一定要各部门紧密配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司其职,必要时要组成一个协调小组并引入专业咨询人员参与,以便解决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咨询人员是给联合项目组提供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是帮助项目组突破传统成本法的框框的。实施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新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成本法长期以来的一些规则,这要求人员观念也要变化,这个变化是最大的困难。如果没有外部顾问的参与,企业内部人员是很难突破这个变化的。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只有一种,但它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产生数百种作业成本法。每一个企业的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在我国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下,有必要借助专业人士的智慧来解决一些突发问题。

四、总结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业成本法对我国当前企业中资源浪费严重,高废、次品、高库存、高能源消耗问题的解决将大有裨益。基于本文所述关于作业成本控制方法的理论、实务界应用适用条件、在我国难以推行的原因剖析及在我国推行的建议的内容,笔者认为,在目前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完全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下,实务界学习了解作业成本法的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发挥作业成本法思想的优势,比全盘照搬和盲目推广作业成本法更切合我国实际。

篇2

3、毛利率=(销售价格—原料成本)/销售价格*100%。

4、销售价格=原料成本/(1-毛利率)。

5、销售价格=原料成本+加成额。

6、加成率=毛利率/(1-毛利率)。

篇3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2日

一、物流成本及核算

我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中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中进一步说明“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由于物流成本具有隐匿性这个突出的特点,也就意味着物流成本的核算难度大。这是目前存在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问题。本文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并比较我国先后出现的四类六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供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按照操作模式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1、建立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指的是独立于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之外,建立专属于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即企业实行两套账管理。一套为会计账,由记账会计人员负责;一套为专门的物流成本账,由物流成本核算人员负责。这种方法能在不改变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和体系下,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但实施起来存在重复记账、工作量大,且没有统一的核算物流成本的财务规范,对核算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该方法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充足,设有物流成本核算专岗,并在计算机软件的配合下运用。

2、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一级账户核算,是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下,把物流成本从原有与之相关的账户里分离出来,增设“物流成本”一级账户。该账户进一步按物流领域、功能分别设置明细账。借方登记平时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贷方登记月末还原分配转出至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物流成本,月末一般无余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避免两套账的重复工作量,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信息。缺点是实施起来要改变和调整现有的产品成本计算体系和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且分离物流成本的工作没有统一规范,对核算人员的会计和物流知识水平要求极高。该方法要求企业在制定好本企业有关分离、归集、还原、分配转出物流成本的具体操作规范的前提下,配备好同时具有会计和物流成本知识的核算人员的情况下运用。

3、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核算,是在不影响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不纳入现行成本计算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一级账户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账户。以此对物流成本进行账外和辅助计算、记录,月末只要归集各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即能得出总物流成本。这种方法能在不影响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下,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方法和工作量都较前两种方法更简单易行。但该方法所涉及的物流成本二级账户的设置、登记、计算没有统一规范,对核算人员的物流知识水平要求较高。该方法要求企业在制定好本企业有关物流成本二级账户设置、登记、计算的具体操作规范,及配备好同时具有会计和物流成本知识的核算人员的情况下运用。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不改变但倚赖于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运用统计原理,通过对已有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物流成本,再按物流管理的要求对其归类、分配、汇总出物流总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改变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同时不会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缺点是与其他方法相比核算不够全面系统、结果不够准确,且分析、分离、分配物流成本的难度大,对核算人员的会计和物流知识水平要求极高。该方法要求企业配备好同时具有会计和物流成本知识的核算人员,并在对具体操作进行规范的情况下运用。

(三)会计统计相结合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会计统计相结合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不影响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下,运用统计原理分析会计核算资料,通过增设“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来归集物流成本。国标《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2006)中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进行了规范,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核算方法。

1、对于“可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步骤为:先设“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按物流成本项目、范围分设二、三级账户;再去分析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全部成本费用账户,从中找出物流成本的内容,并在期中或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其归集至“物流成本”账户;最后通过填制统一格式的物流成本表来汇总企业物流成本。

2、对于“无法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要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这种方法能在不影响会计核算下提供物流成本信息,最关键是有国家标准规范的核算步骤,操作性强。但其工作量也不小,且涉及到分析、归集、重新分配和汇总,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企业应配备具有会计和物流知识的核算人员,在国标的指导下运用该方法。

(四)作业成本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是通过作业成本方式,将物流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的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产品生产消耗作业并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其本质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发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改变管理人员仅关注成本本身的思想。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最基本的核算对象,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细化到作业,有利于企业发现增值与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它能够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更精准、有效用的成本信息。但同时作业成本法所能带来的收益要在较长的时期才能显现,而且没有一个客观的计量依据,无法准确地计量。要实施这种方法,必须配合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工作量大,计算结果还依赖于成本资料的精确性,并在成本分摊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因素。

目前,国内外公认这种方法是最有前途的关于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通过南京大学课题组对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实践问卷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我国目前有近三成的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一定程度上采用了ABC法,且企业成本中间接费用的比例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及越是高新技术企业,ABC法的应用程度就越高,同时成本信息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提到“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制度上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理念,并有望在将来制定出各行业统一口径的作业成本法标准。这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举必将促使作业成本法在各行各业全面推开、加速推进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财政部会计司杨敏亦指出,适时予以引入作业成本法,将有助于引导企业将产品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的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三、各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比较

现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表1)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规模来选择或组合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

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一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七、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篇5

1、成本核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包括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2、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对企业来讲,计算企业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

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篇7

1、引言

所谓成本核算就是指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详细、准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目前企业较为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成本核算方面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三种:

2.1 品种核算法

品种法是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产品的品种作为计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该方法时,及不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步骤,也不需要考虑产别的生产批次,是最今本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整个过程只需要按照产品的品种进行核算即可。

2.2 分批核算法

分批法也被称为订单法,其是指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是以产品的批号或者订单号作为核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费用并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在组织批别生产时,计划生产部在对车间下达生产通知单的同时,也同时通知会计部门。

2.3 分布核算法

分布核算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以及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来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计算的一种方法。该种核算方法大多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通常其生产过程有多个在技术上可以间断生产的步骤组成,而且这些半成品既可以作为成品出售,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进行再加工。

3、品种核算法、分批核算法以及分布核算法的优劣势分析

面对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出一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相符的核算方法是直观重要的。因此,在选择前首先要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3.1 品种核算法

对于品种法来说,只需要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者成本计算单,来归集生产费用,并且只需要以月为单位进行定期核算。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也是相当简便:在进行核算时,如果产品已经完工或者还有极少部分就可以完工了,那么就不在考虑在产产品的成本,则可以直接将成本明细账和计算单上的所有登记的费用当成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 。

3.2 分批核算法

对于分批法来说,一般都是产品不会重复生产,即使出现重复生产也是不定期的。所以在进行分批法核算时,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成本的核算对象转换成了产品的批号或者是工作令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理论上来说,在采用分批法核算时,多采用按月汇总的方式,但在实际生产中,各个批次的产品生产周期是不确定的,而每批的实际成本,则必须要等到该批次的产品完全完工后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确定,因此,分批法核算成本的计算时间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3.3 分布核算法

对于分布法来说,核算的对象是产品品种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如果只是生产一种产品,其核算的对象就是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对应的每一生产步骤,其明细账也应该对应其生产步骤进行开立,如果是多种产品,在应按照每种产品的各个步骤进行开立。在进行定期核算时,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为了计算每一种产品的成品成本,还应该按照产品的品种结转各步骤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应与会计的报告周期相一致。

4、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取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而在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上面我们对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进行进入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每种方法其所适应的企业范围。品种法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但步骤生产的企业。当然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并且在成本的管理上对每个生产步骤的具体资料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品种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同时,对于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也多采用该方法进行成本的核算。

5、结语

总之,在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如何加强成本核算,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所有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如何选取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在具体成本核算方法的选取上,应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将各种核算方法的优劣势充分考虑其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选取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最大的发挥出企业成本核算的效用,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陕西煤炭建设公司资产财务部)

参考文献

[1] 聂秋林,方杨.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劣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篇8

成本核算是企业在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市场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核算好成本,努力提高利润水平。

一、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类型、成本管理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的生产类型

1.企业生产组织类型。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是其组成的三大部分。连续不断的重复一种或多种产品的生产指的是企业生产类型中的大量生产。按照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的产品生产指的是企业生产组织中的成批生产。单件生产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的生产。

2.企业产品生产公艺类型。

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是其组成的两大部分。单步骤生产又叫简单生产,是指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产品生产。多步骤生产又叫复杂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工艺技术上可以间断,整个生产过程由多个生产步骤来完成的生产。

(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要构成因素

1.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即生产耗费的承担者。由于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耗费所以要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就要确定好成本核算对象,否则,生产耗费分配合规及的目标就不明确。成本核算也就无法进行。一般成本核算对象可以为某种产品、某产品的某步骤、某批产品、也可以为某种作业或某种劳务。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成本核算对象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成本核算对象,就等于选择什么成本核算方法。

2.成本核算期

成本核算期是指,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所确定的成本核算的起止日期。通常成本核算期包括月份和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两种。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所确定的成本核算期也不一样。

3.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

经过分配归集的生产成本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也是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确定的问题。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分类

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这三种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次分类法、定额法是其辅助方法。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对象归集生产耗费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是产品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大部分与品种法匹配。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如果各步骤之间的工艺界限不是很清楚,也可以适用品种法

1.品种法有三个特点

第一,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第二,定期于月末计算产品成本,也就是说成本核算期是以月为单位;第三,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采用品种法时生产成本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无需分配。

2.品种法的分类

因其应用在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可以区分为简单品种法和典型品种法。企业在采用品种法时,尤其是大量大批单步骤,鉴于产品品种单一,很少有在产品的存在,对于成本计算程序来说,称为简单品种法。对于一些企业内部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单步骤大量生产的劳务成本的计算通常也可以采用简单品种法。用于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某些小型多步骤生产企业的品种法,其成本计算要复杂一些,要按不同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还需计算每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简单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有区别的,多数企业会采用成本计算方法是典型品种法。

(二)分步法

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耗费,指的是分步法的含义。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成本管理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例如,机械类,造纸类企业等。

1.分步法的特点

分步法的特点如下:其一,分步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每种产品及所经过加工步骤成本,即按产品分步骤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成本;其二,成本计算期与品种法一样,定期于月末计算,需注意的是计算期与会计结算期一致,不是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其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下,生产比较复杂,期末会同时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以此来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2.分步法的种类

(1)逐步结转分步法指的是按照产品加工的步骤,计算各步半产品成本,并随着各步半产品实物的转移,将各部半成品成本逐步结转至下一步骤,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导致月末会出现这种情况,产品成本一定包括半成品成本,月末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成本还原。

(2)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平行的各生产步骤只归集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耗费和步骤生产耗费进入最终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而后将各步骤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三)分批法

分批法也是计算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产品生产的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此来归集生产费用。

1.分批法适用情形

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类型的企业。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商品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企业的生产组织要求小批量、多样化。分批法则适应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具体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第一,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第二,产品种类经常变化的企业,如药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以及小规模机械制造等。第三,以修理业务为主需要分别计算修理业务成本的企业。第四,新产品试制及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的成本核算等。

2.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特点有三点:第一,成本核算对象为产品的批别或者订单;第二,成本核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且不定期计算;第三,月末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一批产品存在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月末应采用分批法进行分配。

(四)分类法

分类法是按产品的生产类别归集生产耗费,从而计算出某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以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该种类别之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分类法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或者是规格较多的企业或车间,如纺织厂、针织厂、食品加工厂、电子元件厂等。另外,分类法与企业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只要企业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同类产品、联产品以及副产品等,这些也都可以采用分类法。分类法的特点:分类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类别;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在相同类别之内的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在实际工作中累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经常采用系数法,即在同类产品中按各种产品的系数比例分配生产成本的方法。

(五)定额法

定额法是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基础上,为了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生产耗费实施反馈控制,达到及时控制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目的,将实际发生的生产耗费划分为“定额成本”与“定额差异”这两个部分进行归集,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主要是成本差异。

1.定额法适用范围

定额法大部分的适用范围指的是已经定型的产品,企业产品的品种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各项定额也应该是比较齐全,准确的,最后一项是原始记录要齐全,这样企业才会采用这种方法。定额法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产品成本的直接控制。

2.定额法的特点

第一,由于定额法是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当以品种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以分步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生产步骤;以分批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第二,如果以品种法、分步法为基础,则采用会计期间为成本计算期,如果以分批法为基础,则采用生产周期为成本计算期。第三期末一般也需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行分配。但是要将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分别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将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进行合计,即为完工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三、结语

现实社会中,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相同的企业里,或者是在相同的车间里。由于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各生产车间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得知,我们可以在同一个企业或者同一个车间里进行成本计算时,可以同时去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有个别时候在生产一种产品时,这种产品的每一个生产步骤,包括各种半成品在内,各成本项目之间的要求也不一样,企业去结转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也是非常不一样的,由此以来,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成本方法。我们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根据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去修改成本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甘翠文.朱学义.杨丽红.循环经济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初探[j].商业会计.2010.

篇9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经调查了多家企业成本核算情况,对能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简洁有效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核算方法的选择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将不断的增加。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决定其应使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或者筹借金额较小,一般不要向金融机构报送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一种简易的能满足税法要求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不违法税法规定,避免涉嫌偷税漏税。

三、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宜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实核算到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达到重要性原则,往往可以单一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

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企业一般是按存记耗,按已销售数量加库存成品计算生产数量。

5.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6.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设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

7.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麻烦有可以及时掌握交税额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税法的一般要求进行折旧核算。

8.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制,以存记耗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数据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成本数据的归集

1.日常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原材料入库单、生产计划通知单、产品生产领料单、成品或半成品入库单等单据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分摊成本。

五、成本费用分配原则及方法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关联,并且容易取得。

3.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不能明确辨别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七、简易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核心的是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的原因,为决策做好材料依据。

2.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印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

3.成本会计实务应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科学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有力的服务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管理任务,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从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决策。

参考文献

篇10

一、管理特点决定成本核算适用方法

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人员(含财务人员)相对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直线式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小型企业的特点决定其不能使用作业成本法或标准成本法,而应对其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采用实际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小型企业由于受规模、财力、人力资源的限制,企业内部关联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完整,存在管理系统运行不畅、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划分明显,但仍存在传递手续不完善,信息失真等现象。因此,需要探讨建立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促进小型企业成本核算,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依据

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也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型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不需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相关规定的会计政策。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小型企业一般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是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置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小型制造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并不能直接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也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当原料及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置明细营改增或用成本核算表代替,以表代账。

(2)小型制造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即便划分明显,也因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可不按车间设明细营改增,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小型企业管理人员多直接参加生产管理,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原材料,既能减少工作量,又可将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对车间月末已领取未使用的原材料,应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应办理退料手续转入下月。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可设置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可以不设置半成品科目。

(4)不设在产品(半成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对于在产品(半成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5)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账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立时,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的同时即进行分配。

(6)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烦琐工作;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其他规定。

四、成本核算资料的形成

(1)成本计算离不开物资仓库和使用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需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收发管理制度、生产物资的领用制度等。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账的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差异,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4)及时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及价值完成度。

五、核算方法评价与核算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1)核算方法评价。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在产品(半成品)按完成度折算成相当的产品产量估计不够准确;理论依据不够充分,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但效果相近。

(2)核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充分考虑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对核算造成的影响;企业内部相互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生产研发耗用问题;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梅炎.财务业务大辞典[M].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出版.

[3] 李儒训,耿汉斌,王美涵.中外财务管理百科全书[M].企业

篇11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 鲍新中.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易华. 物流成本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