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6 10:03: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一般过去时练习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71-01

近年来,英语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大,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学生课业繁重,英语复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高效的复习工作成为高三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做好高中英语总复习的工作,提高学生英语高考成绩。

一 做好词汇的整理归纳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基础环节,高中阶段,学生已学习了2000多个单词及大量的词组和习惯用语等,内容繁多杂乱,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词汇的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准确运用。教师可以按基本构词法进行归纳,如单词前缀dis-,in-,un-等表示否定,(如disadvantage、disappear、unable、undress、inability、injustice等);把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单词归类,如whether-weather、adapt-adopt、temper-temple、conversation-conservation、internal-interval等。教师也可以把经常出现的单词进行精讲,深化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例如,单词suggest,解释为“表明、暗示”时,可接名词或that从句,(例如:His expression suggested he was angry);解释为“建议、推荐”时,后面可接(to sb.)+n、doing、sb.'s(not)+doing sth.,(例如:Sam suggested the plan to Steven等)。此外,教师也可以按词的语法和特点进行归类。例如,带双宾语的动词有:tell、promise、send、buy、cost等;接should+动词原形的动词有insist、request、require等。做好词汇的归纳,进行精讲多练,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系统复习

掌握语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应用语言,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理解英语文章、进行英语写作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总复习中,教师要加强语法的复习,把教材中分散的语法进行整理集中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语法。例如,在复习动词时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所学的各种时态。重新向学生讲解各种时态的基本用法,并把时态用法用例子表现出来,方便学生掌握。例如,复习“一般过去时”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代表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或说话人没有想到、没有料到的事,可以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并掌握时态的应用方法。在复习时,教师也可以把用于一般过去时关联词总结出来(如but、as soon as、immediately等),方便学生理解。有的学生对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并不能正确区别,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两者的差异:一般过去时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无联系,而现在完成时则是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等。教师做好语法复习,扫除学生语法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做好高考的准备。

三 拓展英语学习的知识范围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拟题范围呈现出更广的知识面,考查学生对于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等的了解层面。很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不同的语法运用,在考试时仍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积极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和基础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介绍国外风俗习惯的原版英文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女勇士》《喜福会》《蝴蝶君》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国外风土人情、写作习惯、隐含思想;观看电视上文化类的节目,如CCTV—9中地道的“talk show”;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如《Dead Poets Society》 《Pride and Prejudice》《The Sound of Music》等。通过让学生观看英语原文的文学作品、电视节目、电影短片等,了解国外与我们在文化背景、语言应用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差异,然后经常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或与同学共同讨论国外与国内的差异及造成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

篇2

二、激发学生复习探究兴趣。平时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期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复习阶段同样要注意这一点。相对于新课教学,复习课更应注意通过复习活动的多样性、复习形式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复习探究兴趣,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要运用新颖的、灵活多变的复习方法来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下面说一下复习各种动词和时态的一些做法。可根据每种时态的特点和关键词,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复习形式,让学生能正确找出不同时态的关键词。如To be句型与be动词相关,关键是be的正确选用。

可教学生记忆儿歌: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单数要用is,复数都用are。am/is的过去时是was,are的过去时是were。There be句型与be也相关(略)。Have/has句型与have、has相关(略)。

祈使句与实义动词相关,关键分清这是表示建议命令等的句子,句中要用实义动词的原形,否定句要在实义动词前加don't。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00-02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体验教学模式。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差异,所以,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能力和可接受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初中阶段,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开,出现了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消化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笔者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分层

教师不能仅以某一次考试成绩为依据划分学生的层次,而要根据学生平常多方面的表现,再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能力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强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行分层次教学管理。例如,以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学生个体的语言感、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等作为依据,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占据班级人数的25%(A层次)的优等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50%(B层次)的能力发展生;占据班级人数的25%(C层次)的基础发展生。

二、教学目标弹性分层

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把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提高到A层次或B层次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继续制定“大锅饭”式的教学目标,只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制定英语课堂弹性分层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

基本目标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及简单应用;中层目标指在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根据学案中所提供的信息组织对话;发展目标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能进行较复杂的综合应用。

教师让学生明确每个章节和每节课的教学弹性分层目标,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层次目标,每个学生的选择均是动态性的。这样设置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和发展,使自己的思维、情感达到激发的状态,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进而实现更高一级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速度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准备状态。进行教学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笔者备课时从两方面着手,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充分考虑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尽量使A层次、B层次的学生“吃得饱”,C层次的学生“有事可做”。

例如,教学“一般过去时”的知识点时,笔者先出示图片“yesterday”引出“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和基本结构”,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的话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会用“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结构”叙述其所做的事情;要求B层次的学生看到动作表演时,会用“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结构”进行问答练习;要求C层次学生在教师板书词组的基础上,会简单运用“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结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之后,笔者出示活动任务1:Task①,“Making a project”,“The summer holiday was over,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完成表格。(见表1)

笔者出示活动任务2:根据表1完成以下任务。

C层次的学生,Task①,Ask and answer:“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where/when/who/how)

B层次的学生,Task②,Tell your classmates about how to spend your holiday.(at least 4―6 sentences).

A层次的学生,Task③,Making a survey,and give a report about how somebody did spend the summer holiday.

笔者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笔者有意安排各小组中均有1人为A层次的学生,这样,能确保B层次、C层次的学生能在A层次的学生的帮助下排除语言障碍,各层次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学,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玩乐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有事情要做”,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自己认定的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达标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随时调整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四、作业分层

当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A层次的学生“吃不饱”,B层次的学生“吃不了”,而C层次的学生不知如何“下口”的情况,其根源在于教师给每一个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而采用作业分层的方法,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笔者认为,作业分层需要遵循“两种题,三能力”的原则。“两种题”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能力”是指教师要布置能训练三个层次的能力的练习:第一能力为必做题,即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针对全体学生;第二能力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针对达到B层次水平的学生;第三能力为综合题或探究题。教师设置选做练习题时,不能光给A层次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还要给予B层次、C层次的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通过设置分层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评价分层

教师应优化评价方式,实施分层评价。评价标准要具有多样性、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表扬性评价适用于C层次的学生,主要肯定其进步,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激励性评价适用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指出不足,指明方向,促使他们积极进取。竞争性评价适用于A层次的学生,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意识到只有谦虚、严谨、勇于进取,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篇4

语法即规则,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则,英语语法是我们在运用英语时构建句子的方法。对句子的透彻理解需要掌握语法,表达出优美的句子需要运用语法。掌握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是高三学生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随着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法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以英语语法教学为主,转到淡化语法知识。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却有所降低。中国英语语法的研究专家张道真认为:“学语法是为了掌握语言,不是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掌握了语法条文不等于学会了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全面实践。”从这条标准来看,我们目前的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三教学时间短,任务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取题海战术或者再进行基本的讲解后进行标准化习题练习来复习语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枯燥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容易在题海战术中精神和身体都陷入一种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等负面影响。当代社会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日趋广泛,这为学生在一个形象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语法学习创造了条件,能够克服传统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一、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法讲解所占比重过大,脱离英语语境

在高三的学习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语法规则的重要性考虑不合理,在学习基本词汇后过分重视对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观念就是死记相关规则,把语法规则系统地呈现给学生,最后巩固的方式就是大量的标准化练习,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脱离英语语境,在使用英语时容易出现英语不地道的缺点。

2.语法学习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探索

高三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大多数教师采取灌输的方法,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把各种规则讲解给学生听,实行填鸭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这种方式直接、快速,但是没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和语言运用的体验,缺乏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会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学习的知识不够牢固。

3.教与学的手段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教师把大量的练习题作为复习英语语法的主要途径,没有去创设情境,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也认为只要经过大量的英语习题练习就可以掌握英语语法,语法复习中教和学的方法单一。语言的学习出现了异化现象,面对大量的习题,有的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高三学生语法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高三学生学习英语语法进入了一个以复习为主的阶段,但是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常见的错误,影响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际迁移

语际迁移第二语言学者把从母语中学习到的规则不自觉地运用到第二语言中,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了干扰,使得第二语言学习遇到规则的纯净性的问题。如果第二语言与母语的相似程度高,那么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干扰就越强。一些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的错误51%来自于母语干扰(束定芳,1996)。在语言学习中的语际迁移一般有语义迁移、句子结构迁移、文化迁移等。

2.语内迁移

语内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法规则时,因对规则没有完全掌握而出现语法错误,这种语法错误进行迁移,屡次发生的情况。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来看,英语语法方面容易发生语内迁移的主要有定语从句错误、时态错误、动词错误等。这些错误的迁移一般来说可分为概括过度错误、忽视规则的使用范围、概念假设错误等几个类型。

3.诱导迁移

诱导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同学和教材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相当多的定语从句,那么学生在说和写时就有可能使用很多的定语从句,甚至在不能使用定语从句的情况下,学生也会出现勉强套用定语从句的情况。

三、语法复习教学的有效模式

高三英语语法的教与学中出现了脱离语境、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不高、产生各种负迁移等问题。教学专家梁巍巍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较快、较好地融入学习活动。”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笔者通过对创设语境的研究,提出“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运用反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渗入目标语法,创设相关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法,学习语法,运用语法。下面以对易混淆的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两种动词的时态的教学为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1.情境体验

首先播放当前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小悦悦事件”的视频,然后就学生的感受进行简短的讨论。小悦悦的悲惨令人动容,路人的冷漠肯定会激起每一个学生的愤慨,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大家都想体验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了思考,为后面的体验作铺垫。然后就“小悦悦事件”中的一个捡垃圾的阿姨设置了一个问题进行讨论:Can you guess why the garbage collector left the place where she had saved the girl?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另一个问题:“Why didn’t the driver stop but escape?”

2.创造性吸收

首先接着之前讨论的两个问题,说明如果司机逃跑被警察逮捕,接下来设置两个关于审讯的填空让学生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一组运用一般过去时,另一组运用过去完成时,在运用中讲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小悦悦事件”值得深思,然后设置一个问题“Who killed Yue Yue?”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组陈述一次观点。在陈述观点过程中,学生一般会用到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这个易混淆的时态进行了运用,进行了创造性地吸收。

3.运用巩固

在讨论“小悦悦事件”后,把话题引到中国的交通上来,中国的机动车数量猛增,已经达到2亿多,每天面临交通工具的威胁,请学生运用常见的时态简要描述“小悦悦事件”的过程,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在学生的习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同时也会使用其他的时态,这就巩固了知识,从而完成“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运用巩固”的语法知识复习的一个循环。

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优化

1.优化立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氛围

立体交互式的课堂是一种构建立体信息网,综合利用学生视、听、嗅、触、味等五种感官全面高效接受信息的一种教学环境。一方面,多媒体网络能够营造立体的环境,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枯燥变为有趣。另一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可采用界面操作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教学软件和教学声像资料使学生接触视听一体的交互信息,改善了学生对语法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加强对语法与语用的理解,自觉运用语法交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模式,首先要优化立体交互式课堂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设备和资料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情境体验,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吸收知识,运用声像资料使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和题海战术为主的英语语法教与学的模式。

2.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环境

知识的构建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在学习中与周围环境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与略高于自身水平的知识交互中更上一层楼。课后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最终会反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媒体网络条件下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环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账号,上网登录选择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登录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实现课堂和课外与学生的全面沟通。

3.建立形成性教学评价机制

形成性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成绩、情感、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它与终结性评价相对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形成性评价教学机制把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和运用巩固等各个环节纳入了考核评价,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把平时成绩和终考成绩有机结合,由结果转向过程和结果并重,从而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语法知识与语法应用能力相脱节的问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能给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教学模式创造了融合立体交互式和学生自主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语境中掌握语法。但是这种模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环境,目前个别地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创设条件还不够,同时这种模式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现在完成时态是英语十六种时态中最常见的时态之一,也一直是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该时态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过去发生的对现在有影响的动作”。二是“表示过去某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其中第一种用法对中学生最难掌握,尤其是当该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混合出现时错误率更高。对现在完成时态最大的干扰来自一般过去时态。只有认真对比,才能发现二者间微妙的区别。然而,遗憾的是很多老师没有很好地吃透现在完成时态的要旨,在讲解这一语法现象时,照本宣科,与学生一起“雾里看花”。笔者曾有6年中学英语教学经历,近年来多次担任师范大学生实习带队老师,指导他们到中学教育实习,因此对这一时态的教学现状较为熟悉。为撰写本文,本人还对多所中学师生进行过走访,进入实习基地,观摩老师讲授现在完成时态。结果发现师生对现在完成时态与一般过去时态混合考查题的反应依然是既敏感又忌讳。其实,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初高中学生中相当普遍:他们在做现在完成时态的考题时选不出正确答案,讲口语时表意不准,造成交际目的不能完美实现。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接触的时态,到了高中阶段依然讳莫如深。完成时态完全成为一块心病,令他们非常自卑。公允地说,在这个问题上,与其说学生学得不好,不如说是老师解析时未切中要害,导致学生对该时态理解不到位,疑问没有解决。在“乱花渐入迷人眼”的中学语法题典、学习辅导丛书上,某些教学名师对现在完成时态的演绎和讲解也同样经不起推敲。试看下面的选择题:(例1)“Wheretherecorder?Ican’tseeitanywhere.”“Iitrighthere.Butnowit’sgone!”A.didyouput;haveputB.haveyouput;putC.hadyouput;wasputtingD.wereyouputting;haveput我们来看编者的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题意:‘你把录音机放在哪了?我找不到。’‘我就放在这里了。现在它不见了。’第一个空表示说话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故用现在完成时;第二个空表示过去的动作,用一般过去时。”[3]事实上,这种答案解析没有任何说服力。听到此,看到此,学生不但不明白,反而更加糊涂:第二个空表示的动作(即存放录音机)也是说话之前已经发生的动作,凭什么只用一般过去时而不用现在完成时态?恐怕这就是大多数中学生的困惑,也是老师们的困惑。即或老师能够选对答案,也不能给学生信服的自圆其说的解释,上述实例就是明证。

二、现在完成时态的灵魂:被激活的因果关联

从表层上看,现在完成时态的确与一般过去时态纠缠不清:因为彼此都关涉到过去发生的动作。根据哲学观点,任何事情一旦发生都会有结果,对现在自然就会有影响,只不过是影响大和小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动作发出后有结果和影响这一点上,一般过去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几乎没有区别。正因如此,脱离开具体语境的单个句子很难流露出说话人是否在强调过去的那个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因而难以决定是否使用现在完成时态。在此情形下,句子用现在完成时或一般过去时均可(当然,有些缺乏语境条件的单句中,如果有明显的标志性、提示性副词如just,al-ready等出现时,一般考虑使用现在完成时)。简言之,两种时态真正的区别在于说话人是否正在强调这个影响。一般过去时态里,说话人只是陈述和表达某个行为业已产生这一事实,而对于该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没有强调和激活。只有发生在过去的某个动作对现在造成了影响,而说话人旨在强调这个影响时,其话语应采用完成时态。

关于这点,《新编英语周计划高一(上)》的介绍相对清晰:“现在完成时态往往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并且强调这个影响……。”尽管如此,这个说法还需要进一步解析,因为其中有一种隐蔽的实质性的因果逻辑关联没有挑明,而正是这个因果逻辑关联制约着完成时态的掌握和运用。而这种因果关系的本质就是对语法书上原话“表示过去发生的对现在有影响的动作”的逻辑注解。基于这样的理解,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立刻明朗,不致混淆。现在我们回到本文例一的答案分析:从Ican’tfinditanywhere一句的措辞,尤其是notanywhere的使用,我们可以感知,问话人已经找过了存放录音机的常规地方和其他角落,但依然遍寻不得,心里隐约有一丝责怪的含义。这种责备和不快的意味从上述引用的参考译文中难以捕捉到。所以这里提供一个笔者翻译的,在语气和措辞方面更接近源语原意的译文:“你把录音机放到哪儿去了,我怎么也找不到。”“我就放在这儿的呀,可现在不见了。”录音机找不着与存放地方难找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即是说,在问话人意识中,录音机很可能被存放到不易被发现的地方,继而导致说话人没找到录音机。明显出现了因果关联,符合现在完成时态的表意功能,故第一空用haveyouput。再来分析第二空。

先看句意:我明明将录音机放在这里,现在却“不见了”。将东西存放于某地,东西却不在该存放地,二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不符合现在完成时态用法,故只用put一词,表明是一般过去时。因为Ihaveputithere和butit’sgone之间不可能是因果:也就是说“我放在这儿了”不应该顺理成章地“现在不见了”。所以选D不能成立。句中的but是个关键词,在这道题的分析上起到了明显的逻辑暗示作用。它告诉我们,前后关系是转折,当然不符合完成时态使用原则。我们不妨再举一例来验证现在完成时态内部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例2)A———Let’seatoutforabigmeal.Mytreat.Ok?B———No.Thanks.Ihavejustdinedandwined.提议者A说,“咱俩出去海吃一顿,我请客,如何?”被邀请者B回应道,“不了,谢谢。我刚刚酒足饭饱呢。”酒足饭饱胃里无空间不能容纳饮食婉拒请吃。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出酒足饭饱是不接受请吃的直接原因,互为因果,所以用现在完成时。不难看出,现在完成时态的关键135点就是看现在的某个现象同过去某个已经发生的动作之间是否构成、且正在被强调的因果关联。因果关系一旦形成,必用现在完成时态。请看下面摘自英文原版小说的对话(例3):“Whyschool?”Iaskedmyfather.“WhathaveIdone?”“I’mnotpunishingyou,”hesaid,laughing.“School’snotapunishment.”[5](译文:“干吗要送我去学校啊?”我问父亲,“我犯了什么法?”“我不是在惩罚你,”他哈哈大笑。“学校不是用来惩罚人的。”)从上述英语对话中的下划线部分不难看出,“儿子”将学校视为惩戒之所,故而认定自己一定是做错了事才会被“打入”学校。在他的逻辑中,违规闯祸应受惩罚遣送学校,自然形成因果关联,这就促成了“儿子”的话(上述对话中斜体英文)里使用了现在完成时态。

三、从现在完成时态的教学新对策看“新课标”对师生的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已将重点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实用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大幅度提高听说技能要求,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然而,不少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作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成天围绕语法死讲硬讲。语法课依旧沿用传统程序:教师从课本中摘出例句,告诉学生中文意思是什么,属于什么语法现象,是怎样构成的,接着列举一串练习题,让同学们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从新课标理念角度看,在此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没有获得能形成策略的空间和足够的发展空间[6]。语法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形成研究式的、运用型的语法课。从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中可以看出,如何处理好语法教学是最突出的热点问题。高中生对于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的要求比初中生强烈得多,而且高中生的学习具有了理性的特点。很多教师也感到,高中学生喜欢研究式的语法课,喜欢独立思考,细化展示自己的观点,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会使他们振奋而有成就感。

现行的初高中英语教科书对现在完成时态功能的归纳和概括没有触及到“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这一表述背后的实质所在。纵然有学者撰文研究讲解该时态,也同样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内部的因果关系。“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都表示在过去做的动作,但现在完成时强调动作对现在产生的结果和影响,而一般过去时则只表示过去的事实,而不表示和现在的关系”。这样的描述还是显得太过谨慎,亦步亦趋,没有点破内隐的因果关系。为了将这一关键的逻辑关系有效传递给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将有限的理论讲解和学生自身体验结合起来,突破单一的说教和隔靴搔痒式的阐释,让其从体验中认知学习。而学生通过认知等方法锻炼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恰好是新课标的内容之一。

篇6

二、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

一是情景导入法,通过动漫、短片反映短文基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映生活常识的哪个方面;二是通过文中中心词汇和主题句的教学导入,这样学生可大胆猜想到本文的大意;三是通过谈话导入法,根据课文大意,师生交流生活所见导入课文学习,这一方法多数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三、关于文中语言知识点和语法教学的处理问题

小学段英语的语法教学虽说淡化,但不能过而不讲,常见的基本语法知识,如名词单复数,形容词的比较级,常见介词的用法,一般现在时态,一般将来时代,现在进行时态,一般过去时态等基本语法点是要求掌握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先要让学生熟读句篇,通过语感去感知,在学生多次接触这一语法点后,教师再归纳例句讲解,设计习题巩固训练,杜绝学生刚接触到新语法就开始大讲特讲的做法。

四、关于阅读课练习题设计的问题

一是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去设计课后练习题,文中词汇短语,语法知识点均要兼顾;二是要突出语言工具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课后一定要安排熟读课文和听力练习,可要求学生视听课文2-3遍,朗读课文数遍至能流利准确读课文;三是阅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大意,这也是英文写作的雏形训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五、关于学生阅读技巧指导的问题

篇7

众所周知,中职英语教学存在学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更是难于上青天一般。其实在中职英语书中,编者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基础,大纲在对语法要求方面,也并没有像初高中一般,所以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语法,以及一些语法的常用条目。尽管这样,学生一听到要讲语法依然高喊:“老师,我们上初中就不会语法…”“老师,语法真的太难了,学不会…”面对这些情景,我有过放弃,但是作为一名职校的英语教师,我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他一直存在,所以只能选择解决。因此,我开始积极努力,终于,当我准备了这次被动语态的课程时,就在心中充满期待,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现了新的光芒,我也看到了希望。

被动语态是在英语第一册第一课《长城》之后出现的语法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结合课文,在本节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情境导入

首先,课文《长城》中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1.About 1 million people were forced to build the wall. 在学生阅读并翻译之后,我给大家看了话剧《修建长城》,讲的就是当时劳动人民被迫修建长城的故事。学生看后纷纷都说,那些劳动人民太可怜,以及监工们太暴力…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们明确了解了被动语态的第一种情况: 被迫做某事2. The Great Wall was rebuil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3. In 1987, 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这两个句子我也配合了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被动语态常用的另外两种情况: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或没有必要知道以及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综合上节课课文《长城》的学习,学生们针对其中的被动语态句子的再一次复习,使学生们对于被动语态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 学生主导

在学习被动语态构成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最常见的语法课讲授的风格,教师一言堂讲授分析。我给出了以下几个句子:

1 .The ball is kicked by him . 球被他踢。

2 .The flower is watered by her.花被她浇。

3. The classroom is cleaned by our moniter.班级被班长打扫了。

通过几个简单易懂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构成:主语+be+过去分词+by + 宾语。学生总结后,我再简单点拨一下其中的几个小问题,1.be 动词的选择,2.过去分词的构成。

对于本课的重点部分,让学生来主导,而我只是在配合着学生来一起完成。这样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而我也更容易找到学生的难点在哪里!

三、 适当取舍

以前讲语法时,总是会想是否讲解的足够全面,是否讲解的特别完整,以及讲解的是否十分明白。却忘记了一件事,全面了,完整了,自己讲明白了,学生就都听懂,接受了吗?学生的基础毕竟有限,英语课的课时更是有限,他如何把一个语法项目面面俱到的都掌握呢?在这次课上,我也进行了我的课改:只讲解了两个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因为一般现在时态被动语态构成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我只要简单说一下过去时只是在be动词有所变化,学生们就明白了如何构成了。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主+be(am,is are)+动词过去分词+by +宾语+其它。

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主+be(was, were )+动词过去分词+by +宾语+其它。

这是两个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时态,这也就使这个语法项目的实用性更强。

Eg : The book was stolen yesterday.

I am praised by our teacher today.

The thief was caught by a police yesterday.

如果再讲解其他几个时态的被动语态,暂且不说是否常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另外时态的主动语态还不能分析的很好,如果再加上被动,则会让学生真的是云里雾里一般。不过,其它时态也不是完全不讲,而是要在之后的学习中慢慢渗透。当学生把这两个时态的被动语态运用自如时,再去学习其它时态,也会有事办功倍的效果。

虽然这样是否是对的还没有定论,但我觉得如果像我们上学时一样,每个语法项目都讲解的完整之极,甚至那特殊情况都要背诵的相当流利。这样的教法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讲似乎有些不可能,无论是从学校课程安排,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所以有时真的是有舍才有得!

四、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难点是组织教学重要的一环。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直观性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教学借助其图文、声情并茂的情景,直观地展示某些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境。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既扩大了语言教学的外部环境,又直观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节课从导课的视频---修建长城,到授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句子的主动与被动:The ball is played by a bird..当学生看到小鸟在玩球的GIF动画时,他们就主动的来进行学习,来参与回答。但是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环节让多媒体发挥了更好的作用,应该说把学生更好的调动起来了。那就是在练习环节,首先是选择题。

1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__ on October 1, 1949. (B)

A. found B. was founded C. is founded D. was found

2. English ____ in Canada.(D)

A. speaks B. are spoken C. is speaking D. is spoken

3 .This English song___ by the girls yesterday. (D)

A. sings B. is sung C. was sang D. was sung

4 .This kind of car ___ last year. (D)

A.makes B. made C. is made D. was made

5 .New computers ___ all over the world. (C)

A. is used B. are using C. are used D. have used

6 .A new house _______ at the corner of the road.(B)

A is building B is being built C are built D be building

虽然每一个题都有正确答案,但无论学生选到哪个选项,都会出现一个不同的QQ表情,只不过正确的是一个鼓掌,或者是做胜利的表情,但错误的就不同了,有大哭,有皱眉,各种不快的表情。学生们都喜欢极了。正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时也会想看看选错了是什么表情,那我就会让他们告诉我这个错误的选项错在了什么地方。这样,这一个选择题让学生们把被动语态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这里的第6题是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在学生选择时我则先给出了提示,这样一点点的去了解其它时态的被动语态。

这个练习之后,我趁热打铁,出现了第二个练习题,完成句子。但我是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的,看着一个个GIF动画,让学生来做句子。

1 .Football is played (play) all over the world.

2 .Chinese is spoken (speak) by many people now.

3 .Many trees are planted (plant) in North China.

4 .Rice is grown (grow) in South China.

5. This book is being printed (print) now.

6 .I am often asked (ask) to do this work.

7 .Her homework is not finished (not finish) by her.

8 .The classroom is being cleaned (clean) now.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这节课的练习应该说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总之不同的教学风格等待老师们去创造,去共同编织英语教学丰富多彩的图景,展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英语课在一直进行着,课改也在一路跟随着!

篇8

复习课是巩固和发展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的重要课型。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无论其在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然而由于英语知识点的枯燥及内容的繁杂,加之教师固守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盲目拓展或加深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致使复习课时学生多显得烦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英语课程新标准》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方式,强调学生要 用英语来完成任务。因此,为真正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性、交际性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形成英语能力,在复习课上就要认真围绕“PRACTIE”这个中心,通过复习话题――巩固记忆――针对训练,以达到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复习课成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从而赋予PRACTIE新的内涵,使复习课焕发出新的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氛围的和谐,实际就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与交融,它是学生形成积极态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新型的英语复习课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将复习的主动权、自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旧知识。

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巧妙设计,针对复习课的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操练形式,使知识的复习、强化、巩固与能力的培养协同共进,使复习课上得紧凑、活泼,使课堂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教学姿态。使学生通过操练活动,展现自己,感受复习课带给他们的知识、快乐、自信、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激发创造的潜能。

二、精选话题任务,避免机械的操练

围绕情景话题展开复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引入话题,使学生在话题的操练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增强学习趣味性进,可避免英语复习课的空洞和单调,使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知识得到拓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要紧扣复习内容的谈话话题,精心组织好Free talk这一环节,Free talk中的操练形式可仿照新授课中形式进行,如师生问答、情景表演、讨论争辩等。

如,在复习外研版新课标必修1 Module 2时,根据单元话题“My New Teacher”为话题,让学生描绘本班或本校熟悉的其他教师及校园生活。因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他们往往热情高涨,而且有话说、喜欢说,其中涉及的单词、句法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操练、运用、理解和掌握。这种贴近学生生活,有明确任务的英语复习,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的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避免了英语复习课机械重复操练,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三、强化记忆巩固,训练知识的迁移

强化记忆的痕迹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记忆、强化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单元内容,除主要话题外,还含有语音、词汇知识、句型和课文内容等。因此,教师在加大每节复习课的容量和密度的同时,要不断变换操练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环扣一环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迁移内化作用,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

如,英语中的同义词、反义词、词的形式等,有训练知识迁移的功能,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就可按照教学的内在规律,开展繁而有序、多而不乱的词汇联系记忆活动,加强词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词汇的联系可以结合词形、词义、词性、用法、构词、类别、属性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单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记忆操练活动。这样变换复习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理解记忆的作用,使机械记忆的东西系统化,使知识更加巩固,技能更加熟练。

同时,要针对学生在新授课易犯错误较集中的知识内容,在复习课上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通过循环的“精选、多练、精讲、合作”的复习策略稳步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强化针对性训练,提高应用的能力

所谓针对性即要求复习内容“有的放矢”, 即针对考点及教材中重难点复习,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既要系统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更要注重考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上要根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内容,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整理、归类,分层、分段,精选设计由题型到内容和课堂程序相配套的针对性训练题,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科学性、深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如,语法知识的复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异同法进行复习,让学生理解异同、明白实质、掌握规律。如,比较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与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异同;对比结构 will+动词原形、 be going to、be about to do 及be to do 等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然后设计针对性的专项练习题,进行大量听、说、写的实践训练,语法结构与句、段意义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其结构与用法,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围绕“PRACTIE”这个中心,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发展基本技能。使学生不仅能全面把握所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而且让学生在愉悦的复习中,掌握学习策略,形成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法教学课堂,如何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所以,我们在学校“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改变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打造出高效有趣的语法教学模式。

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语法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步:

1.导学

首先,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力求把复杂知识简单化,语法知识条理化,着眼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预习新的语法项目。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学案时初步记忆新的语法知识,注意新旧语法知识的联系,着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反馈练习并说明理由。

2.检测

教师趁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第一步采取各种方式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发现学生在哪些地方理解掌握的不到位。

3.探究

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研究语法知识的内涵与相关语法知识的联系,梳理知识点,学结与归纳类似的语法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应巡视教室,倾听并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网络里,同时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语法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点拨

语法教学不能脱离开语言情境,如何设计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应用的语境,点拨学生在应用语法知识时的注意事项是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知识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练习,在运用过程中深刻领会语法知识的要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肯定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在点拨时语言力求精炼准确、一步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高效有趣的语法课堂。

5.评价

每节教学案上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反馈练习,学生首先完成预习时无法完成的练习题,然后各小组到台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尽量多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感,能体会成功的。

除了巧妙运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精心打造高效课堂的尝试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语法知识口诀化

在编制语法类导学案时,我总是尝试着把语法知识编成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的口诀,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学的容易,也能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比如我在讲序数词时就搜集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1,2,3特殊记,词尾字母t, d, d 。

8去t 9去e, f来把ve替。遇到ty作结尾,ty变成tie。

若是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还有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动词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be用was或用were, have, has变had;

谓语动词过去式,过去时间作标志;一般动词加-ed,若是特殊得硬记。

否定句很简单,主语之后didn’t添;疑问句也不难,did放在主语前;

谓语之前有did,谓语动词需还原;动词若是was, were,否定就把not添。

实践证明,口诀记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知识,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2.语言情境真实化

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方面,我可谓是绞尽脑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改编模仿各种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有趣的表演中深切的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语法运用的内涵。比如我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我用了一段学生们在开新年晚会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场景描述他们的活动。学生们迅速地进入了角色,运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了的形象化的描述。因为有了这个真实的场景,学生们迅速的理解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应用秘诀,整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快很轻松。

还有一次,在学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图片,也巧了,班里有一位同学叫李长春,于是我找了一张的照片,在旁边配了一句话:You should study hard, Li Changchun. I’m waiting for you in Beijing.然后让学生把这个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很快根据要求完成了句子。然后我又让他们看潘长江的照片,旁边的一句话:I’m taller than Yao Ming.”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们不仅对这些搞笑图片记忆深刻,更对所练习的内容理解透彻。

篇10

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关键。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将时间安排得过紧,或者由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而耽误了一些时间,往往造成还没讲完,下课铃就响了的局面,教师只能给整堂课来一个仓促的结尾,有的甚至没有作结尾,就下课了。有的时候讲课内容太少,或者讲授的节奏太快,剩下的时间太多,学生便无事可做,教师只好硬加上一些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合理安排时间,在下课前两三分钟完成教学内容,然后自然过渡到课堂结尾阶段。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总结概括出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教完“What were they doing?”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回想所学的知识,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点后,还可以对这些要点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先让学生用What和过去进行时造句,然后,以“What were you doing at eight yesterday?”为例,分组对话,或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用A问,B答,B问,C答……一个接着一个的形式进行。这样,能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从而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课程。

三、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教师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不但要总结归纳所讲授的重点、难点或所讲授的内容,而且还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拓展的余地。英语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想学好英语,只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多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英语训练。

上面讨论了课堂结尾的原则。那么,课堂结尾有哪些方式和技巧呢?

(一)首尾呼应式

如果教师使用问题式导入新课,那么,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最好针对所提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从而首尾呼应,给人以一种完美的感觉。比如:“A telephone call”一课,在讲授过程中将语言教学融入生活情景,询问一学生的电话号码,然后试着让一位同学给他打电话,引出主要句型:May I speak to…?Would you please tale him a message? 并设置其他情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两个句型自编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自定内容,编一个电话对话。那么,在上课结束前,教师就可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现在知道怎样用英语打电话了吧。”这时候,教师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电话对话。

(二)归纳总结式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学习宾语从句可采用这种方式。在做了各类型的宾语从句练习题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出5个要点:1、判断主、从句。2、选择连接词。(1)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陈述句,就用连词that引导;(2)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一般疑问句,就用连词if或whether引导;(3)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特殊疑问句,不用加连词,就用原来的疑问词作为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3、思考从句的语序变化。宾语从句部分都是用陈述句的语序,即:主语+谓语。4、检查主、从句的时态。(1)如果主句是现在时,宾语从句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任何时态;(2)如果主句是过去时,宾语从句要用过去的某种形式,即: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3)如果宾语从句所陈述的是客观真理或客观事实,时态不变。5、依据主句选用标点符号。(1)主句是陈述的,用句号“.”;(2)主句是疑问的,用问号“?”。

通过归纳,找到规律,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引导观察式

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讲完colour一词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事物的颜色。让学生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What colour are they? They are…反复操练,这样,学生可反复练习red, yellow, black, white,grey, green等表示颜色的词,同时,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练习巩固式

篇11

一、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理念上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以后,我国的教学目标理论和实践研究随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以来,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但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语法教学的倾向。目前提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战线的全体老师必须加强对新课改理念、文件和理论书籍的学习。有的老师不理论联系实践,上课还是老办法。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法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强调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语法规则。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弃语法教学。

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中学习了解到:英语语法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正确率,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现象,恰当地表达自己,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的工具,为了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交际而教语法。事实上,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离开了语法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句空话。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将语法教学渗透于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使语法教学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一)在语篇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形成语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设法将学习者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去,在课堂上,教师有选择性地呈现隐含某些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并通过讲解、手势、图解等方式教学生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意思。如笔者在教学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 时,笔者在课堂上创设语境,叫一个学生去教师办公室拿练习本,然后问班上学生,Where is …?帮助学生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 Why has he gone there? He has gone there to get the exercise books. 待学生回来后,老师再问该学生,Where have you been? 学生回答I have been to your office. 另外,笔者还出示一些到各地旅游的照片直接学生或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对学生说,I have been to Beijing / Chong qing/…。He / She has been to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自然地明白了两者的区别。

再如在教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教师可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摄自己班上学生上课的情景,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并问学生:

T:Whose classroom is this ? S: It’s our classroom .

T:Yes, it’s ours. S1 and S2, Whose classroom is this?

S1 and S2: It’s ours.

如果教师指着教室直接问,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如此集中,积极性也不会如此高。笔者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材内容。课文中短小精悍有趣的故事,每段语篇中包含一些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然后就语篇进行回答,在此基础上讲解语法规则,这样让学生在感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二)在游戏中教学初中英语语法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尤其是七、八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笔者把主语、动作写在纸条上,如Tom, fly a kite. 把这张纸条给一个学生,并要这个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What is Tom doing? Guess! 其他学生举手向讲台上的学生。Is he playing basketball /Watching TV/…?如果学生答错了,说:No, he isn’t .猜对了说:Yes, he is .然后教师给猜对的学生另一张纸条继续做游戏。如学生实在猜不出时,可要学生向台上的学生,What is he / she doing?学生回答He / She is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彩色图片,而图片里的动作被遮住了来做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好地操练了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而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对其他时态的一般疑问句,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三)在完成任务中教学语法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任务型进行语法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法项目的结构及其常用功能后进行。例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第10单元,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笔者设计了一个任务,对学生说,学校打算派我们班5名学生去遵义参加才艺表演,这节课后我们将从班上选出5位最有才能的人。围绕这一任务,笔者在班上成立5个小组,先要求每个学生加入一个小组,学生使用语言Can you sing / dance / …?Yes, I can / No, I Can’t. 然后由每个俱乐部派代表汇报本小组成员会做的事情,并推送出一人参加才艺表演。最后被推选出来的人到讲台上边做动作,边说,I can sing / dance …。在这个任务中,笔者评出了最佳人气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才艺奖。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X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我县的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专家也在强调这种创新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

(四)在对比和归纳中教学教学语法

教师要重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多举例,认真指导学生做语法练习题,并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进行归纳。特别是在学习完某个语法项目后更应该全面归纳相关的语法规则。例如在教被动语态的时候,教师可出于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让学生归纳出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的谓语动词结构,并详细讲解一些特殊的变被动语态的句子和一些注重问题,使学生对被动语态这一语法项目有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解。

(五)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教学语法。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练习,没有练习就没有熟练的技能,语言学习应培养相应的言语技能才能作为实际工具来使用。在练习阶段,应少做机械的练习,尽量做有意义的练习。语法无所不在,在听说读写每个环节中都有语法现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如在一般过去时,笔者要求全体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课前为学生印发学案,熟悉教学内容。让笔者印象很深刻的一次语法课是我自编的材料来上的一节听力课。

学生做了一下以下的听力练习,听力内容由笔者自编,并与笔者的爱人共同录制,内容如下:

Last Sunday morning. I took a bus to the city. I bought a lot of food and clothes at the supermarket . I came back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门铃声)

A:Oh , Dear , you are back. Wow, So many things. Did you buy chocolates for me?

B:Yes, dear.

A:Did you buy a necklace for me?

B:Of course.

A:Who is the dress for?

B:For your mother.

A:What the did you buy for Mum?

B:Some books.

A:What did you buy for yourself ?

B:Some tea . Don’t ask too many questions . It’s time to play the guitar.

A:All right. Dear.(吉他声响起)

因为是笔者和爱人自录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学生对我的爱人能说这么好的英语感到佩服。所以学生听的专心致志,在师生、生生就对话内容用英语进行问答时,W生们热情高涨,有话可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更深刻地体悟到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且本人要求学生将对话改写成一片200个单词左右的记叙文,使用第三人称和一般过去时。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老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学校课程的变革必须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把语法教学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语法教学与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将语法内容自然而然渗透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笔者建议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加强学习新课改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在业余时间多去阅读一些中外教育专家的书籍,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分析诊断个人的教学情况,制定改进教学不足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总结自己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得失,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课改以后英语语法教学新策略,为提高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森 主编2011现代教学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丽,2006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12)

[3]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1989年8月第1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