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7 06:00: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民币升值论文

篇1

摘要: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劳动就业也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我国必须采取政策和法律上的措施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劳动就业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68-01

1我国目前劳动就业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有技能的劳动者短缺,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大学生当年毕业群体每年都在激增,就业压力大。三是地区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地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

2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是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就业。出口是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同时,人民币升值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出口减少,从而导致已经就业的人员失业。

二是对国内商品的价格指数产生影响。近年来,进口成本的增加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出口商的利润。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但出口产品价格却一路走低。人民币适度的进一步升值,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稳定出口利润,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和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是影响外资进入。目前我国的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导致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使外商的投资成本上升,但人民币升值在提高外商投资成本的同时,也提高外资利润的汇出比例。在吸引外资方面,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外资的投资质量相当重要。

3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措施

3.1坚持正确的汇率改革方向

在汇率改革方面,坚持“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尽量避免人民币在短时期内的大幅升值,以给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留出时间和空间同时,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制定应对升值的进出口政策,如出口退税、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进口配额等,尽量减少升值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实行结构调整政策缓解就业压力

从宏观经济政策上讲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扩大内需

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用国内市场的扩大来消化和弥补出口下降造成的总需求下降;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国产品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转变,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应实行结构调整政策以缓解失业压力,鼓励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扩大中国产业结构。

3.3在就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方面

打破城乡和地区分割,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各项“权益”,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劳动力市场障碍,改变目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同时,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土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3.4注重开发性就业方式的运用

开发性就业的优点在于:(1)能够减少现有企业因承担过多的失业安置任务,而使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2)能够较好地发挥劳动者的个人潜质,充分实现人尽其才;(3)能够带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它们趋于合理化,形成就业安置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因此该安置方式应予特别关注。开发性就业的渠道有:(1)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鼓励创办一些有市场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3)挖掘原有企业和产业的就业潜力;(4)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培植大批民营职业企业家阶层。

3.5将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作为一件战略性任务来抓

应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切实加大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3.6制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就业促进政策

应考虑扩大前一个时期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包括对那些出口受影响严重、涉及就业人数多的行业,实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实行与增加就业挂钩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

4法律方面的应对措施

4.1要加强和完善劳动立法,从立法上保障劳动者享有切实的劳动就业权

《劳动法》及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虽然出台,但依旧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实现,有必要尽快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反就业歧视法》、《就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就业法律,构建完备的保护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体系。

4.2要完善劳动监察制度,从执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目前我国劳动监察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人员和设施配备不足、职权不够明确、监察力度不够、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地方行政干预过强等问题。必须给予劳动监察必要的职权和行政支持,在制度上保障劳动执法的顺利进行。在劳动就业法律中,有必要赋予劳动监察机构必要的职权并大力加强执法,从执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4.3完善司法制度,从司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我国目前制定专门的劳动诉讼法尚有困难,应该充分考虑劳动争议的特点,在现有诉讼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篇2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因

1.日本叫嚣。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以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正在向保口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也符合起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

2.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合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使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兑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纪念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

(二)内因

1.实际有效汇率。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一般来说,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仅涉及到可贸易商品,并且没有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因而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但是,人民币币值即使没有UNDP估算的那样高,也不至于像现行的汇率那样低。

3.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综合影响

(一)对外贸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国际贸易收支。因为人民币升值以后,等量人民币与从前相比,可兑换更多的外币。对进口商来说,购买等量的进口商品需要支付的人民币较以往更少,因此有扩大进口的需求。但对出口商而言,若商品以原先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所得到的外汇换得的人民币要比从前少,利润将会减少;若以略高的价格出售以保证利润,则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出口商,因而出口将受限制。长期以往,即会出现贸易逆差。但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已逐渐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大进大出”——增加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人民币升值虽然会有损最终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却能提高进口原材料的购买力,由此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因素。此外,出口弹性系数也改变了本币升值给我国贸易收支带来的影响。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多数学者认同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远小于1,即我们出口商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会超过出口商品数量减少的幅度,因此,虽然出口产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价格上的弥补使得出口的总额反而会提高。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04、05、06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近三年来,我国的贸易收支,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规模都在扩大,而出口规模扩大的幅度大于进口,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况,且顺差额不断增大。由此推断,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并不会改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更不会造成我国严重的贸易逆差。

(二)对就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物价与就业的影响上。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产品的数量有所减少,在各出口企业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原本打算出口的产品囤积到国内市场,由此出现国内市场上,商品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的局面。此外,人民币升值也直接反应为购买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鉴于此,国内同类或相似商品为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也调整价格,致使国内商品价格下跌。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国内的商品物价下降,进一步还可能导致潜在的通货紧缩效应。从长期看来,我国对进口需求的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上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国际市场的价格提高,从而又带动了我国国内物价上涨。目前,受市场供给、国际价格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物价一直处于温和上涨状态,因此出现通货紧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在就业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劳务输出减少,国内劳动力资源增多。另一方面,短期内,国内市场商品供大于求,企业为争取优势,可能裁员、缩小企业规模以保持竞争力,因此,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失业形势较为严峻。所幸,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大,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城镇失业水平控制在4.6%之内。

(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是以货币、实物及其它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的。人民币的升值,以美元为股本金的外商投资企业,兑换人民币的能力会减少,也就是外商投资的成本会随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的竞争力。但是,外商投资成本的增加,对于特定的项目来讲,原来额定的投资规模所需的资金将不足,如果继续实施该项目,会促使外商增资,扩大其投资规模。人民币的升值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和再投资,不利于现有外企发展。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外商将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提高可分配利润的汇出比例,据被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反映,自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后,将利润及时汇出,要比升值前多获得2%的外币。同时促使外商决策、实施新的投资方案,不利于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邯郸辖区8-12月利润再投资10621万元人民币,占全年再投资的79%,而去年同期为零。如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是2002年注册成立的外商合资企业,该公司的外方柬埔寨荣丰投资有限公司,在2005年10月12日将2003年和2004年利润所得9900万元人民币,再投资到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商的直接投资。

三、对策与建议

从短期来看,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有效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个人持汇量;适当增加进口;适当下调存款利率;同国际社会多沟通交流以达成共识。从长远来看,逐步放松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制度的长远目标。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来安排,循序渐进。

首先,需要完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和制度安排。胡祖六博士主张要使人民币逐步向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过渡,银行利率和货币体系应该分开,利率市场化;要加快银行的改革步伐,提高银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进行金融改革,加强监管;大力发展金融外汇市场,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稳步推进人民币比可兑换进程,不断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同时,着力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增加企业应对外汇波动的手段。

其次,人民币不可能直接选择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可以考虑先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幅度,根据出口、国际资本的流动形势,采取更具灵活性的调整措施。但需要保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使相应的灵活性建立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

最后,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合作。在世界经济、金融日益融合的今天,一国的汇率政策不再是孤立作用的,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国之间的汇率政策就像是一场博弈,如果各国相互之间能进行良性协商,各国的利益才有最大化的可能。只有增加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多边合作,才能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人民银行网站.

[2]刘艳辉,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0月,第6卷,第4期.

[3]卜洪运,臧珂炜.人民币升值对FDI的影响及对策.市场经纬,2007年5月.

[4]凌波.浅谈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观察,2007年7月.

篇3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篇4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第三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尤其是外资大量进入和退出这一投机行为。引进外资无疑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资本对本国的经济贡献率不容忽视,无论在就业率方面或是在资金筹备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相当大的。中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外资的需求量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不能过度依靠外来资本。尤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投机的外来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某些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但在这么多压制经济过热政策的背后,政府部门也应该看到这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作用,并且一种措施的出台会引起市场经济关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同时也要预见到通货膨胀之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5

在前一时期股市低迷时,大家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使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模型,做了大量的估值工作。这种评估模型本质上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无非想搞清楚股票带给大家未来的收益,在当前价值几何?经由这种估值,似乎能够找到股票的绝对价值所在。

然而,殊不知这样一个工作,最终探求到的仍然是一个相对价值。因为,获得同样的未来收益,但选择的评价基准不同(折现率),股票价值迥异。

有意思的是,我们往往在股市低迷时,不自然地会去探求股市的绝对价值;而当股市非常活跃时,又浑然不知价值为何物,简单进行相对比较后判断是否被低估。于是,我们会大量听到,所谓某类企业在国外市盈率如何,国内才如何,因此,必涨云云。

既然股票不存在所谓绝对价值,永远生活在"参照系"中,那么,分析判断股市的大体趋势,更多时候需要研究股市的参照系变化情况。总体而言,股市参照系主要有三:一是国外资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审视和定位中国经济及各类资产,决定着国际资本投资国内的规模和趋势。二是资本如何审视实物投资与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风险水平。当预期实物投资市场收益水平趋于下降,风险趋于上升时,资本往往需要向虚拟市场转向。三是资本如何审视股票、债券等具体金融品种的预期收益风险水平,决定着资本在股票和债券之间的配置比例。

如上参照系几乎都发出了利好股市的信号。简单看来,人民币升值吸引国际资本;国家宏观调控及贷款利率的提高将弱化实物投资(主要是房地产)对资金的吸引力;利率上调趋势的确立可能导致资本从债券市场析出。

行情推动力量是人民币升值

笔者研究金融史发现,波澜壮阔的牛市,往往产生于技术革命,或者因本币升值等因素提振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并吸引国际资本之时。尽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然而,技术创新断非朝夕,缺乏创新土壤,就很难产生系统性的技术革命。换言之,技术革命很难在当前成为推升股市大牛市的基础。

相反,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则可能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以境外情况观之,1985~1989年之间,亚太区货币大幅升值,股市相应狂飙,台币升值56%,股指上涨1380%;韩元升值22%,股指上涨626%;日元升值77%,股指上涨224%;新加坡元升值20%,股指上涨91%。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本轮行情上涨的基本背景已经不是股改因素,也不是一般意义的估值因素。截至目前,G股、准G股无论数量,还是市值均已超过60%。而从企业效益对估值的影响看,全部A股2005年年报、2006年一季度季报显示,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分别下降1.4%和1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下降7.8%和19%。

在笔者看来,本轮行情上涨的主因在人民币升值。早期地产股、银行股大幅上涨就是明证。从资金角度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推动股指上涨的资金来源,显然不是国内基金,也绝非券商,这些机构在本轮上涨之前并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真正的资金力量可能来源于国际资本,在这些资本的诱导下,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内基金蜂拥而上。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持续的

篇6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

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原因,首先必须将我国政府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有效抑制考虑在内,通胀率的相对稳定,与人民币升值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所谓通货膨胀,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其理论需求量,造成货币价值下跌,物价上涨。尽管自2003年以来,我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涨价狂潮,在2010年的10月,CPI指数更是暴涨4.4%,创数年以来的新高,使得各类日用品物价全面上涨。然而也就是在CPI指数不断上涨的同时,我国中央政府不断打出“组合拳”,调控物价,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政策措施,力求稳定物价,而《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也不断消息稳定民心,这一系列措施都使中国的物价水平得到有效平抑,通货膨胀率也得到有效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因此就给人民币的汇率的上升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条件。其次就是我国长期维持外汇储备的巨额规模。所谓的外汇储备,就是指外汇在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国际资产中所占的储备,外汇储备的数量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掌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与作用。通常来说,外币现钞,外国的有价证券以及国外银行的存款等都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我国,外汇储备的拥有量独占鳌头,据有关数据显示,其余额业已超过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巨额拥有量对人民币的升值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巨额外汇储备的现状不断维持,所以流入我国的外汇不断增多,事实上就会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再次则因为我国偏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行。通常而言,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组成,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与重要方式。为了应对一直以来不断上涨的物价与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政府近年来主要实行的是偏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的首要表现就是减少人民币的供应量,控制人民币的发行与政府贷款的数量,从而稳定物价,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就业。我国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这使得银行利率上升,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则会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二)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从外部原因而言,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所谓贸易顺差,就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数量总额超过进口数量总额,即国际贸易上的“出超”,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的国家,通常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原因,一直以来,我国都处在贸易顺差地位,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这是由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供应能力比较强、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等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然而也正因为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相关产业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扶持本国相关产业发展以对抗中国产品与产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他们必将不断向中国施压,给人民币造成升值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提高价格,减轻他们本国产业与产品所受到的压力。因此,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上升。

三、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导致热钱的流入

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际热钱是一些国际投机商,为了追求高利润回报而让其资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短期内迅速流动,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拉动就业与促进生产,而仅仅是为了短期盈利。国际热钱热衷的投资对象通常为房地产行业、证券市场等,因此,在国际热钱的大力注资下,使我国不少城市不断出现股市的“大牛市”与“地王”。这些国家游资一方面大肆炒作我国的股市与房地产,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中央乃至地方的决策,从而全面形成股市与房地产业的红火局面。当热钱的投资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就会把其投资对象的价格捧到一个更高的价位,进而果断地撤资逃离,股市、房地产市场等的变化也会由于各种主力热钱退出方式和退出时间不同而表现为动荡起伏的趋势。在此情势下,甚至会导致我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社会动荡,乃至造成整个国家发展脚步的全面受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人民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国际热钱炒作下的大牛市与天价房价,另一方面则又会承担着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爆发的巨大风险,从而给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对于热钱的流入,当局首先要对这些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动的短期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导。其次,当局要做好热钱流动的风险预警工作,防止国际热钱在短期内大规模流动,从而造成证券市场的动荡。再次,当局必须缓慢、稳健、有序地开放我国资本账户,从而有效地对热钱在证券市场的流动形成控制,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资本市场而言,汇率问题本质上是股票等资产价格重新估值的问题,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给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构成强力的支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96~2003年,中国的实际GDP每年平均增长8.2%,是世界先进国家平均2.7%增长率的三倍,或为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平均3.5%增长率的两倍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的不断加大,人民币问题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与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联系紧密的就是股票等资产价格的重新估值问题,而这也将成为在国际化趋势下影响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汇率制度的调整已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微观层面看,汇率变动可能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及财务数据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记账货币的原因导致的账面数据变动。比如说,若人民币升值,则以美元表示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利润等均会上涨,从而改善财务数据状况。第二种情况涉及上市公司的进出口成本变动。若人民币升值,则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口成本会下降;出口品外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计算的收入也会减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长期利好,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促使产业升级,最终会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相信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能从不同行业中涌现出的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次,从国外股市发展的经验中看,本币升值一般会推动外资大量流入,从而增加股市的资金量。汇率变化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业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人民币对外升值对汇率市场的影响

1985年,美英德法等国与日本签署“广场协定”,在此之后,日元对美元升值迅猛,日本投资者在美国疯狂购置美国资产,而其中以三菱集团以13.73亿美元购置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最具代表性,半年后洛克菲勒中心半价卖回通用财团。在日元升值的那段时间,国际热钱流入,股市楼市堆高。当日元套利空间减少,国际资本财团撤离,日本股市,楼市的泡沫也因日元的升值过快,迅速破灭,日本金融机构大量倒闭,银行坏账丛生。日本经济陷入滞涨危机,日本人称之为失落的十年。目前,中国持有世界身上最多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标志着我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也保障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但是,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导致我国汇率市场激烈动荡,并且引发巨额外汇储备的缩水,这会使得我国的汇率市场极不稳定,甚至重蹈日本的覆辙。对此,由于人民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央行必须把控好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从而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央行要把控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价格、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好汇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作用,使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另一方面,央行要运用好利率手段,通过对利率的结构和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改革利率的管理体制,对可能的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进行有效的控制,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保证投资的规模。

篇7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汇兑损失。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合同真正履行需要几天甚至一月时间,买方按合同付价,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外贸出口企业结汇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影响企业盈利。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品出口基本上是用结算方式,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使该行业出口企业普遍遇到很大困难,企业的利润空间基本上消失。

(2)对于国内采购企业,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国际上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3)出口成交难度加大且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较大的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成交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多数出口加工企业交货期一般在3-5个月,企业计价时要考虑到几个月以后的汇率水平,多数企业用6.6-6.7的水平计算,由于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且没有定价权,客户往往不能接受美元报价进行提价,订单因而转向越南等其他国家。

据南昌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进出口总值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江西省对外贸易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进口的大幅增长和多晶硅等少数出口产品的迅猛增长。

虽然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由少数出口产品带动的,在此次调研中,多数出口企业目前处于艰难境地,处于困难的企业整体出现以下几大特点:

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润空间小,人民币升值以后,其经营、生存压力较高附加值产品更大,有些甚至将无法继续出口。以纺织业为例,2007年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利润率有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9%,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4.49%,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的是做多亏多的境地。

相对而言,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有一定的定价权,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消化。

②原材料国内采购,出口采用美元结算的企业影响较大。

调研中,一家名为广盛电子的企业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很大,他们采用的模式是内购外销,也就是原材料国内采购,产品国外销售,2008年以来,仅汇兑损失就高达800万,而公司的年净利润也仅800万,汇兑损失完全挤占利润空间。相对而言,储科电子采取的是原材料进口,产品外销的模式,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几乎感觉不到人民币升值压力。

2江西省进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较为淡薄。在此次调研的众多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任何经济手段规避或管理汇率风险,仅仅把汇率风险归于政策性因素,仅有一家公司利用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2.2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承担外汇风险的能力,放开人民币汇率,未知的风险和冲击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2.3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导致企业没有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产品涨价又不被顾客接受,所受冲击比较大。3对策建议

(1)原材料与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综合计算,由于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0%-30%,成为推动企业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2)国内外贸政策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国内被迫调整了外贸的出口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工业的出口予以限制,给企业制造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对纺织鞋帽、珠宝首饰、皮革、加工、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冲击较大,这些企业又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3)央行实施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央行严格限制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资金困难。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产品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有限升值对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出口产生严重打击。出口企业的艰难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考虑到上述几大因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应对策略的选择比较重要,政府积极地对外贸企业应进行该方面的引导。

①外贸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外汇市场,采用金融手段积极规避外汇风险。

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主动避险意识,并引导企业加大该方面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引进,使企业掌握汇率避险方法、工具,进行主动避险。

②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同时扩大内销,双管齐下。

长期以来,江西的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今年上半年则发生巨大变化,排名前三位的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额分别为6.8亿美元、3.8亿美元、3.5亿美元,东盟跃升为江西省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一现象也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下,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存在出口市场转换的趋势,这种转移也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省外贸的影响。同时,大多数出口企业在此刻都在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保存利润空间。

③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外贸企业提高应对能力的根本措施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高质量、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适当的时候,我国外贸企业更要大胆的走出去,减轻国内货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汇多元化。

外贸企业应该从自身效益出发,在出口结汇时,不要单盯美元一种外币。根据出口地区不同,经与外商协商,选择其它在国际市场流通且汇率稳定可靠的币种作为结汇外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全省各进出口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改变过去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高附加值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②鼓励原材料海外采购。人民币升值使原材料海外采购具有优势,由于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导致众多企业对原材料海外采购望而却步,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可以对外贸企业进行一定的进出口运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影响;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针对国内外迫切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从正反面分析人民币升值给江西省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入手,阐述何类型企业影响较为严重及企业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应对策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宗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温州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8,(8).

篇8

第二点,貌似有点道理,但实际呢?首先那些在升值前来中国投资100美圆的的确赚了100美圆,但是这100美圆来自谁呢?首先他手上有800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以后就值200美圆了。但是前提是人民币升值以后4人民币换1美元,那么所谓的升值就是有人愿意花1美元买4人民币,他想把钱套走也要有人拿美元来换他手上那800人民币。但是在中国,除了政府手里有1万亿美元,还有哪个中国人手里有美元。至少我是一美分都没有的。那么只要政府不傻到去换他手里的人民币,那就只有那些国际炒家会去换,那么这100美圆可能就来自另一个美国人,他认为1美元买4人民币划得来,总的来说不关中国人什么事,前提是政府不做傻事。而政府手里的1万亿美元貌似贬值了,但那钱本来就是用来买外国产品的,美元在美国可还是买一样的东西,和人民币无关。

再说日本经济衰退,那是因为日元升值吗?我们可以看下整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除了美国谁也没有怎么发展,经济发展都很慢。而日本之所以最慢时因为它经济的泡沫太多了,怎么可能日本地产的总价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所以泡沫一破,慢下来就自然了.而美国经济怎么能取得90年代的辉煌呢,答案在硅谷,在西雅图.一硅谷为例,他的经济总量如果和国家比,可以排到11位,11位是什么概念,就是除了世界经济前十的国家的GDP,没有国家再能超过它.而硅谷有多大?别说和香港比了,就是比澳门也要小多了.可就是这么个小地方,它这得公司的市值比全中国的公司加起来还要多一倍.他靠得什么,美国人说是idea,说硅谷空气里都充满了idea.结果怎么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古怪的idea就可以创业了,那么看下从70代末开始在这都有哪些现在很牛的公司发展起来了.惠普,intel,AMD,网络巨人cisco,雅虎,google,sun,等等数不清的牛到没有哪家中国公司比得了得公司成立了,而且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以上还是仅算了IT领域的,生物,高分子化学等还不算.而且未来还不知道要诞生多少这样的公司.反观日本除了那些老牌的企业,还有什么新企业能有上叙公司牛吗.就是美国那些7,80年代被日本打败的老牌企业,在90年代就辉煌了??日元升值他们就又牛了吗?不是,微软90年代的市值比世界前三的汽车制造商市值加起来还多一倍.而cisco一度还超过微软.那些石油巨头当时的市值和这些牛企业比就更不值一提.当然最后高科技泡沫也破了,结果美国经济发展又慢下来了.硅谷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宽容和自由,只有你有才,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阶层你都可以发挥.而且不必为权威左右,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古怪的idea.你的idea都能被宽容的接受.而日本怎么样,全日本的青年就想着进三菱,索尼这种老牌企业,然后混工龄.日元升值,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时,日本人狂的不得了.他们全世界到处去采购,当日本人见到外国旅游的人都说,我们现在吃得牛排都是美国进口的最高档的.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但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兰德公司这样对美国政府说,他们要买就让他们买.广场不是还在美国吗,又搬不走.我们可以把卖的钱拿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结果日本人败了,美国人胜了.如果中国看不清胜败的本质,那可能也会和日本一样.

关键是,汇率是市场的汇率.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决定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是因为他手上有无穷多的人民币,只要你有美圆我都有人民币可以换给你.但是政府有美圆的话如果他觉得价值低了他可以不卖.也就是说有价无市,那些抄家不管怎么抄,没有美圆的货,那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其实只是帐面上的.就好比你控制了一家公司大部分的股票,就算这家公司的股价被抄到一毛钱,你不卖,那也就是一些害怕的散户亏了.那些抄家也买不了这家公司,因为无论升还是跌,你都稳控这家公司.

也就如索罗斯在香港为什么吃败仗,因为中国政府当时手里有几千亿美圆的外汇,索罗斯和其他抄家不是想抄低港币吗,想先高价空卖港币,等引起港币恐慌性抛售了在低价买进港币来平仓.我就不贬值,你有多少港币我就收多少,我有的是美圆,但是你有那么多港币吗?只要香港市民不乱出货,港币就不会跌.

篇9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篇10

自2005年7月21日19点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至此2007年5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951元,突破7.70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增幅达到5%左右。这对于进口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人民币升值后,同样数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得到提升,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将有利于我国进口更多的农产品。但是对于出口来说则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影响到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大大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时常上的竞争力。供需因素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诸如汇率问题、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进口机会的增加、进口贸易技巧的掌握、贸易壁垒的增多等也将逐渐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本文将具体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各种方面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农产品贸易的一般影响

汇率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是两个国家居民相互贸易时的价格。汇率是实现国内经济平衡的,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调整工具。汇率的变动既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的平衡,也影响到国内货币市场的平衡,同时也影响到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汇率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服务性商品的定价表现出来的。而汇率的变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则是进出口贸易。

1.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1)短期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但是我国农业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748,而如果想要利用货币升值或贬值来达到影响出口状况的话,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单性的绝对值应该大于0.7。既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是缺乏弹性的。弹性是通过影响数量进而影响收益的,弹性大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会被扩大,而弹性小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是被缩小了的。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缺乏弹性是因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比重较大。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

(2)长期影响

而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必定会带来进口原料的成本下降,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会有所下降,那些以进口商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品的成本也随之下降,这样就可以降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扩大出口。而人民币升值之后虽然我国的出口价格提升,但是相应的就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进口到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我国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弥补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通过质量的提高来达到发达国家指定的各种检验检疫标准,免遭各种绿色壁垒,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利于改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时常低价低质的营销策略,转而实行高价高质的新型竞争策略。这不仅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3)绿色壁垒

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除了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各个发达国家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遇到巨大挑战:各国纷纷把“绿色壁垒”作为控制贸易的重要手段。3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各种技术壁垒累计达1000项左右。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所以,在此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跟国际接轨,保证我们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得去,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为此,我国从国际市场上的五大壁垒(检验检疫壁垒、食品反恐壁垒、身份认证壁垒、知识产权壁垒、食品标签壁垒)中要再次展现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优势,只能从产品品质上下工夫。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预测,到2008年人口大约为14亿,到2030年达到16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规定的人均400千克的粮食消费标准,2008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大致为5.6亿吨。中国政府必将努力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所以我们假设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为5%,而且不考虑汇率变动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那么中国在2008年需要进口粮食2800万吨,现在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在2亿吨左右,如果以后几年内没有大幅增长,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将占到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4%。1995年我国粮食进口2081万吨,如果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705万吨的粮食。同理,2001年我国粮食进口1738万吨,如果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260万吨的粮食。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在4年内升值30%,到2008年花费和现在相差无几的外汇就可以满足大大增长的粮食进口需求。

如果说升值对出口商不利,那么进口商却能够从中获益。一直以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粮食,而对之进口最多的就是美国。1997年1998年以前主要是小麦,2000年以后大豆进口的比较多,畜产品进口、糖和羊毛等等。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将会降低。中国是一个粮食产不足需的国家,从适量平衡国内产需缺口来看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大量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将强烈的打击我国本国农产品的销售和产品价格,应该加强国产农产品的生产和紧抓产品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升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依存度的加深,可以预计,我国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从长远看,人民币的升值将增加农民的福利状况,使广大农民体会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农业本身的发展而言,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长远影响表现在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1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影响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进口到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样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弥补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质量的提高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各种检验检疫标准,从而免遭各种绿色壁垒,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

2对农业整体生产环境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小麦、玉米、大豆等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将下降,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将迅速发展,尤其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外部环境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这个转换过程将加速完成。

3对农业贸易环境的影响和调控

长远看,人民币升值通过改变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将逼迫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改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低价低质的倾销策略,转而实行高价高质的新型竞争策略。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更好的利用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提高我国农业的水平。从成本分析可知中国主要农产品丧失价格上的比较有时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现在各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从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治虫、收获到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部机械化,而且畜牧业开始由机械化、电气化,走向了工厂化发展。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了成本。我国农民至今仍然是零星分散,独家小型经营(目前农村自主经营的农户达2亿多),土地零散造成不能使用系列化农业机械(据统计,我国农业机耕率只有53%,机播率27%,机收率14%),同时也造成我国的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很低,成本却很高,进而使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很高。我国农业研究投资水平也很低,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1%,为发达国家的1/10,发展中国家现有平均水平也为0.26%。所以改善基础设施,大力投资于农业科技,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国家财富的增加也有利于在上述方面曾家投资,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

三、面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随着一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和健康发展,本币升值必然的产物,的国、日本都曾经使本国货币升值。面对本币升值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补救措施。发达国家由于财力雄厚,经常采取的措施是减税、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但其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提供起如此高昂的费用。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结合国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

1.人民币应该逐步地分阶段升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依存度的加深,可以预计,我国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国家为了促进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国家外汇储备不断急速增加,国际上尤其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此时当人民币升值2%之后,后劲依然强劲,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依然存在。为了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农业进出口带来的强烈冲击,国家应该采取逐步的、阶段性的升值策略。这样,可以给农业更多是适应和应对时间,保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已经超过了国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我国可以在国际时常上购买到更多先进和使用的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用的初级产品,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向国外进口生产资料也大大有利,因为人民币升值国外产品价格下降,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来购买生产资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都减少的情况下,无论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单个的农民,必须引进和眼法更多的先进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此,国家应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同时,应改革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制,提高详尽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币生殖有利于我国夸大进口,抑制出口、恶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状况,还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只有在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人民币升值才会改善农产品进口的状况,反之则会恶化农产品的贸易状况。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这并非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充分条件,因为影响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关税、非关税性的绿色壁垒以及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政策等等。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各国的货币变动都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更需要在人民币升值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尽量使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魏才.人民币升值,农业浴火中重生[J]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

2.薛娟.人民币币值上升:农产品出口“跳水”[N]中国经济时报2005.06.01

3.李岳云,宋海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J]齐鲁学刊,2004

第4期

4.海林.人民币升值对粮油市场的影响[J]粮食问题研究,2005.4

5.孔祥智.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J]农林工作通讯,2005.10

6.陈佳贵等.2007年中国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魏秀梅等.人民币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5.12

8.苑林娅.人民币升值对农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5.6

9.孔祥智,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27卷第6期

10.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篇11

百届广交会心境迥异

其一,对于习惯了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处于固定汇率贸易环境下的很多纺企而言,汇率风险正在迅速放大。具体交易上一是报价难度增大,同样产品提价怕挤走老客户;汇率持续变动,纺企一直处于“微利”,利润空间很小,稍有不慎就会“赔本赚吆喝”;即便是成交额不下滑,订单保住,利润缩水普遍现象。纺企正处于受能源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运输费用等“高成本”运行期,加上出口退税率下调2%,纺企压力大,在接单上很被动……

其二,对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尤其是在高档服装、高端品牌上定位的规模纺企而言,由于品种多、批量小,产品附加值高,加价空间大,汇率影响有限。像铜牛牌高档户外休闲服,在国际市场上可卖500~600多美元,比一般西服高5~6倍,主要是工艺比较先进,把激光、超声波、镭射等高端技术应用在工艺方面,产品所需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远远超过传统服装,汇率变化的影响范围自然很小。

其三,对于纺织业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规模的纺企而言,对人民币升值承受能力的分化也不同。目前纺织全行业平均利润不超过5%,其中最高的服装平均为15%。去年汇率开始升值2%时,整体利润率下降11%;百届广交会期间汇率升值在3.8%左右,纺织业各种类承受能力已经明显分化。棉纺、化纤类为纺织行业的基础产业,虽然附加值低、议价能力低,其出口产品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最弱;相比较而言,家纺、针织、服装类出口依存度较大,因议价空间较大,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也略大一些。

汇率升值影响纺企走势分析

3.8%的升值幅度对于4~5%的利润水平来说,是否意味着纺织业无利可图的大限将至?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悲观。只要人民币的升值是渐进而非突然间一步到位,加上国家对纺织业原材料价格进行调控,以及将采取两税合一政策中的内资企业税赋降低等措施,纺织业对人民币的升值仍有微弱的承受能力。

首先,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综合考虑纺织服装业可贸易品在成本中的比重、行业议价能力等因素,以出口产品盈亏平衡点作为承受人民币最高升值幅度,纺织行业出口产品可承受的升值幅度在6%~8%。当人民币升值5%时,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其中,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其次,升值对于全国的纺企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从这个角度看是公平的,企业也会逐步适应。纺织业的实际运营业绩也表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已经被成功转嫁到进口商身上,而议价能力较强的大型出口企业并未伤筋动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人民币的升值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渐进的,这样才能给纺企时间来适应,加紧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同时,国家目前的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政策如能尽快出台,届时虽然人民币年底可能升值到6%,但企业税赋降低却可为企业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第三,升值对纺企来说,一方面会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还有积极作用,因为会对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纺企为适应这个汇率变化,才能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在出口过程中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

第四,升值每达1%,对纺织出口增速的作用将下降1.5%。2005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顺差为1004亿美元,占国际纺织服装出口24%的市场份额,因此,对降低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有所帮助。

正视现实,迎接挑战

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与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纺织行业内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的纺企业绩出现分化。虽受影响程度不同,但汇率风险毕竟存在而且在加剧。因此,纺企的调整步伐必须要跟上汇率的调整步伐。

首先,目前对于升值所采取的策略是,纺企除了要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策略应对汇率风险。这些策略包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加大国际采购力度,“走出去”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境外:增加更多的计价结算币种;“提前错后”,即提前预收货款,推迟支付进口款: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使用贸易融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