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05:54: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以学生为主体,以课余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根据中职办学的特殊定位,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创共享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正确的审美观、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中职学校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较好的人文修养的全面人才。
二、影响校园文化的因素
1.学校自身因素
学校的类型、层次、规模、历史、所在地等,都影响着校园文化。
2.教师素质因素
教师自身素质对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不仅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治学态度对学生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教师的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生管理体制因素
学校的制度性措施,如学籍管理制度、优秀学生评选制度、奖学金分配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等,就像一根指挥棒,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他各方面的活动,从而对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4.学生文化因素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和客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存在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文化性和青年性的重要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趣味、价值观念等,对校园文化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够
许多中职学校只注重理论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在新形势下,学校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实施方案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仍然延续老一套管理思路,不能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形势和心理变化情况。
2.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层面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建设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虽然学生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操作,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的割裂,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3.不良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网络文化以它丰富、开放、快捷等特性,深深地影响着一大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影碟出租店、租书点等场所,或是整天拿着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学习氛围,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科学、稳定、规范、合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能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能有章可循地管理学生,以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品牌文化。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信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支持与信赖,同时在解决学生间的纠纷时,也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妥善解决问题。
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职业院校应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建设,宣传学校的办学实践,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吸收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使网络技术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利用文艺节、运动会、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征文、演讲、歌咏比赛、参观游览等活动。结合专业特点,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文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制度化 专业特色
当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国家也加大对中职教育办学的支持和投入,中职学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好时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阵地,是体现特色职业教育和培养职业精神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本市几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和现场参与的方式得到一些有力的数据。数据来自本市共6所中职学校,涵盖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两所,行业学校两所,及民办学校一所。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424份,收回419份,有效问卷4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一、统计情况
二、现状分析
1.主要成就
(1)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理解更深。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师生已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教育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首先,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实施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可以支撑和补充学校管理板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其次,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的体现,在制度上提供了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促使老师和学生的行为看齐社会道德的主流标准,从制度的约束力提升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最后,校园文化制度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教与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技术与道德之间交往互动的准则和通道,让各种关系得以协调、和谐。
(2)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共识。对调查数据综合后发现,有90%以上的学校各级领导和 85%以上的教职员工认为, 中职学校要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客观上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陋习。校园文化可以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教学的同时也育人,这是保持校园稳定、办出专业特色、具有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中职学校的教职员工感触尤为深刻。
(3)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已经彰显。一是学校指定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五有: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经费、有验收。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学校结合各自情况,每月都安排有重点活动, 师生参与踊跃。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对学生有益的讲座和讨论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经验性忽视专业性
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常囿于传统,多是老经验、老办法。如校园歌手比赛、体育类比赛、黑板报等等,不能根据当今时代化、信息化特征和新元素思考新问题、创新新思路。由于高质量的、有吸引力的、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和项目少,加上缺少有目的地引导,形成的真空往往由诸如选秀比赛、网络游戏等流行文化所填补,发现问题后再去一味地堵禁,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策划出新的校园文化模式和形式显得极为迫切, 对活动创新的呼声引起学生共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期望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更体现其专业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樱细化专业内的相关竞赛项目,以赛促学的形式受到学生欢迎。校园是各专业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才能的第一个舞台,也是综合性中职学校展示多元化教学水平的有利平台。把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分解成各专业展示风采、汇报成果的“活动月”,传统的综合性活动穿插在当中进行,将专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到重要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2.呈现碎片化缺少系统化
同时我们注意到,职业学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 从而忽视了文化这个层面。由于缺少计划、规划和策划,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往往欠佳,并呈现出随意性,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的“碎片化”。调查中发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依赖于校学生工作处 、团委及教务处,基本都没有主管的校领导,成为这些部门可有可无的“附属、附带工作”, 成效自然也不明显, 就更鲜见亮点,也更谈不上系统化建设了。
3.抓硬件“硬”抓软件“软’
提及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看重物质文化看轻精神文化,通常想到的是建设“硬”的方面,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软”的方面:一是忽视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去了,工作也布置了,只是得不到制度的有效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计划难以落实。学校在校园文化日常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缺少分管领导,“代管”形同不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部署无验收、有形式无内容、项目多经费少,等同于没落实;三是不注意经验借鉴。学校间少有相互交流,往往走自己的老路,落后于时代。四是“以不变应万变”。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一旦完成,便束之高阁:图片不更换,网站不更新,活动多雷同,年年似相识。五是缺少宣传推广。一种普遍性认识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附带性、非主流性工作,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中,通常是布置了不做,做了也不宣传,宣传了也难入心入耳,更不注重推广、交流,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取得预期成果。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一种特别而浓郁的亚文化氛围。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培养了学生客观认识和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其对未来要担当的多重社会角色有了初步了解,为其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提供了平台,为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创造了适应准就业环境的能力。
2.有助于学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学生就业力、创新力
高品位、高水准、辐射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学生就业力、创新力,尤其是在目前大量扩招、学生就业遇到梗阻的情况下,对于中职教育人们在认知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和偏差,这种情况下,开展社会影响大、文化含量高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就具有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思考
1.突出中职特色,注重品牌建设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中职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具备十分鲜明的专业特色。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更是一个学生融入社会的演练场。
(1)着眼“零距离”上岗,实行“双证教育”和分层次教育,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把“练技术,强技能”的技校特色渗透到我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实习教学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课堂三个课堂,构建技能平台,营造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强调一专多能。经常举行各种技能比赛,使校内技能文化得以活跃。
2.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彰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特色。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上。因此,中职学校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应加强教师行为文化建设,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从而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道德实践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中职学生“职业人”的成长,把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中职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爱说爱动,在急于表现自己的背后隐藏着较强烈的自卑,组织纪律性、自我约束力和学习动力的缺失让他们成了应试教育的“学困生”。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正确途径只能是扬长补短,潜移默化。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二是健全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办好校刊和墙报、黑板报,加强校园内各种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展示学校的风格和特色,营造出中职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四是进一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使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4.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把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以一些名班为载体,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教室张贴一些企业形象的宣传画、规章制度摘录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教育管理中要向学生灌输“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的意识。学校实习设备摆放、安全警示标志、操作区域划分等都按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处处渗透企业文化,全面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人性化管理 文化建设
学校是心灵碰撞、知识交融、品格塑造的场所,校园文化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的软实力之一。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和研究,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有重要的育人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像扑面而来的清风,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体验到精神的力量。积极向上、丰富浓郁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底色,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校园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蕴含着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校园文化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教育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坛子”理论,指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教育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传统就像泡菜坛子里的水一样,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浸润和渗透的作用。
2.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适合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许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较低评价,心理上受到挫伤,产生了自卑、逆反心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泄着痛苦和不满,行为举止存在诸多陋习。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要保持校园稳定、和谐,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地教育和感化学生,使他们重获信心和勇气,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在学会技能的同时形成较高的素养。
二、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方略
1.制度建设促进成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准确把握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把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管理制度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多角度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给制度以灵魂,强调师生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管理,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
2.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增强。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突出重点发展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用富有情趣和高尚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养成健全人格。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首先要体现思想教育功能,通过重大节日和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受到感染熏陶。其次,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融入教育目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感化,如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再次,搞好社团组织建设,培训校园文化骨干,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通过对学生团体骨干的培训教育,实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
3.营造人性化管理的育人环境
营造浓郁深厚的校园文化,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隐性文化中动态的因素,如师生交互作用、教学方式的变化、环境因素等,可以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思想,使校园文化建设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最具体的教育文化背景,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于学校教育的中介,其健康积极的发展无疑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教师更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振奋精神,激发热情。这些积极因素必然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一所建设中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的延伸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要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空间;打通专业课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构建开放的文化空间;打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构建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空间。要拓展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与职业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因此,职业学校更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体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激励广大师生的办学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和技能提升素质拓展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实践中职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是中职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校园核心理念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塑造养成教育品牌,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强化知礼仪、懂感恩、会协作、强技能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厚德强技、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笃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崇学尚技、务实求精”的学风。培养大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2.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以各种实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笔者所在学校的新校区建设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笔者学校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宿舍及附属设施。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绿化率达47%,建筑群形象完整,主教学楼是河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校园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大片绿化广场,是学校礼仪性入口,体现出校园建筑的精神内涵。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场之间设有绿化景观,富有层次感,体现环保生态概念。校园活动场地充足、生活环境舒适,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校史展示馆对入学新生进行校情教育和学校优秀传统教育,弘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和荣誉感。学生作品展示墙,展示学生动漫美术作品、机械图纸、手工艺品、专业作品等,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完善校园文化墙、宣传展板、标牌、室内外景观小品等,让每一面墙都在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在教育。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景来内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修改、完善涵盖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4.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学校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社团活动可以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社团活动也是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原则的体现。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兴趣活动小组,二是课余生活兴趣小组。
专业兴趣活动小组选派精干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由对专业兴趣浓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肯于牺牲课余时间投入小组活动中的学生组成。专业兴趣小组的活动要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果。要与企业合作,做出一批项目成果,把专业兴趣小组建成专业拔尖学生的学习、研修、提升、实践和出成果的平台。
课余生活兴趣小组,由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基本技能特长鲜明、乐于助人、勇于服务的学生组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手工编织社研讨、创新手工艺品,展示学生特长;校园文学社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和规范字书写活动,参加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比赛,参与校园广播站采编、播音等工作。
社团活动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机制,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思想和能力基础。
(2)校园文化讲坛。针对中职学生文化视野狭窄、文化底蕴浅薄、文化体验不丰富的特点,开辟校园文化讲坛窗口,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讲座。邀请企业人士、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学校毕业生中优秀的就业、创业典型以及校内相关的教师,就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个人文化素养提高等方面话题进行讲解,开启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体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个人发展后劲。
(3)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社会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时再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很好很快地适应社会。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增添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营造一个成长的空间。开展便民服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实践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感知企业文化,提升专业兴趣,明确专业方向;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幻想。学生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激励师生的报国之志;组织学生参加奥运火炬传递、节能宣传周、辽阳电视台《周末赛场・温暖之旅》等大型公益活动,体现的学生参与意识和服务理念;每年定期举办“青春风采”系列活动,内容涉及红歌唱祖国、书法、绘画、摄影、技能展示等诸多方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文明班级”、“内务标兵”评比,以评比促建设;组织手工竞赛、校园情景剧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作用。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搭建成功的舞台,展示学生风采。
5.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把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以“中集焊工班”、“忠旺数控班”、“瓦轴车工班”等冠名班为载体,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教室张贴一些企业形象的宣传画、规章制度摘录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教育管理中要向学生灌输“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的意识。学校实习设备摆放、安全警示标志、操作区域划分等都按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处处渗透企业文化,全面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育人作用,弘扬文化主旋律
观察一所学校,最简易的办法是看两张脸:孩子们的脸,老师的脸。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孩子们的脸,因为它透露了这所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最真实、最鲜活、最直接的呈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景区文化等文化的区别,也许我们认识不深,甚至有些浅显化、庸俗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常常以园林化、企业化而自得,以最园林的学校、最精致的学校而自诩,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的自身特性,忽略了学习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的人。
一、懂得教育,理解文化教育的特性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首先是要懂得教育,弄明白教育是什么这个关键问题。叶澜教授在《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多维审思》中说:教育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她从基于逻辑的判断、基于历史的审视和基于现实的反思的多维视角,认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指出重知识传授、记忆和重现的教学妨碍了学生智慧、个性与创造力的主动发展;重外在功利价值,轻孕育生命自觉内在价值的教育,无助于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力量的形成与生命价值的实现。叶澜教授从基于超越的角度,提出教育价值要走向内在生命价值,教育目的要走向培养生命自觉的人,教育内容要走向综合、融通,教育过程要走向双向、生成,教育评价要走向重“人”、重“发展”,实现“事”与“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超越。一句话,关注学生的生命视角,把学生放在中央。但愿这样的认识和建议,能够吹动教育的一池春水。很多年前,清华大学附中韩军老师撰文,列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振聋发聩。细细咀嚼,某些偏失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单项层面的,更是学校教育总体层面的。理性地思考一下,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似乎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偏了峻厉,偏了写实,偏了统一,偏了技术,却忽视了雍容,忽视了写虚,忽视了多元,忽视了精神。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对话就不能存在”,只有“建立在爱、谦逊和信任基础之上,对话就变成了一种水平关系”。弗莱雷认为,师生之间不是“权威———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学”的关系。否则,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而非“创造与再创造的行为”。我们常常用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诗意地阐释教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直白的话说,教育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同适当的对象开展适当的影响。教育的特点是熏陶、浸润和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和空气,应该在学生心灵里铭刻有利于其一生发展的东西。
二、懂得文化,认识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我们还应当懂得文化,知晓文化的特性,才能去孕育文化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教化的育人功能。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显性的物质文化、隐性的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氛围和文化环境。学校文化要注重显性文化的建设,更要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形成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文化的功能是无处不在的。一般来说,学校发展常常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发展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第二阶段,学校发展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第三阶段,学校发展主要依靠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呈现了从没有规范到建立规范、再到超越规范的三个发展层次,是一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功能逐渐显现的过程。90年前,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纪念碑铭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同志也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精神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人格的健全,不仅仅是好大学的标准,也是基础教育好学校的标准。缺失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的文化核心,学校无法成为师生自由生长的沃土,教育也无法保障和帮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健康成长。事实并不容乐观,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教授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教育缺少对人的终极关怀,缺少对教育起作用的关于人的哲学,这就使我们教育过程中的目的与手段的不一致。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综合的发展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凸显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对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等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积极推动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
一、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职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学校单纯以知识传播及技能教授为主培养出的中职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时,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均为中考失利的学生,其知识、毅力、学习能力等较差。他们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无奈之下才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学习。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想法,叛逆心强。因而,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很多中职学校都采用传统的惩罚式管理,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迫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这无疑也会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形成制约[1]。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个性的追求比较迫切,好奇心强,渴望展示自我,大多时候不愿意听取劝告。因而,说服式教育对学生而言显得苍白无力,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学校方面能够将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知识教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性郑立丹(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吉林长春13000)育等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那么,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则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如果和谐的校园氛围得以创建,那么,校园文化就能够成为教学的载体,并高效地促进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性
中职校园的特色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一)要彰显中职特色。首先,物质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文化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以最为直接的方式陶冶、净化学生。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浮雕等现代美术形式设计校园文化墙,向学生展示中职学校的建校史。一方面,它能够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使学生对学校产生依恋感和归属感。其次,行为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职学校在利用各种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时,需要保证各项活动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要符合学生的特征,还要具备丰富多样的形式,具有娱乐性和审美性。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成为中职教学的第二课堂,如以社团为单位组织的漆画活动、蜀绣活动、街舞活动、技能大赛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有效地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完善其品质、健全其心理,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最后,精神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精神文化是中职学校积累多年沉淀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更是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重点。中职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如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技能意识、服务意识等。学校应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并以之为依据调整自身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且具备中职特色的教育理念及思想。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回校汇报讲座,借助优秀毕业生之口向在校中职学生传递市场新动态,逐步提高其思想认知,使之能够正确认识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中职教育文化产生认同感,并在校园文化认同感的驱使下不断进行自我优化[2]。(二)要融合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就业指导工作优化,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率。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中职院校需要借助各种教学途径、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等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载体,使先进的企业文化扎根于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土壤,进而使得学生更加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3]。
三、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和措施
(一)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载体,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是提高中职院校教育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否则将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轨道。中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循4大原则:第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借助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坚持个性化原则。在竞争方面,中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存在先天劣势,加之中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谋求发展,中职院校必须创设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个性鲜明的新校园文化。这样才能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第三,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原则。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指导原则,能够指明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为之提供动力源泉。第四,全方位推进结合重点建设原则。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关系,既要有短期的目标,又要有长远的规划,要将全方位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地高质量落实,才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贴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二)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首先,学校应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能够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还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中职院校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时,学校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属性,要借助活动引导学生自我优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后,学校要优化管理及环境。校园文化建立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中职院校需要从教学方式、师生交流等方面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要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以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构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如果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将会缺乏生命的活力以及发展的潜力,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必须不断地发掘校园文化的特色,要善于从制度、实践、管理、精神等层面出发进行设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使之成为“一渠活水”,带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朱明琳,中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4):196-197.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日渐显示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像我校这样哈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课程教学以外,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由广大师生直接地、直觉地乃至自发地从事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或提供正当表现个人才华(文化、艺术、体育等)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一个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塑造。
我校是霍城县唯一一所运用汉语,维语,哈语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基于这样的基础,我校力争彰显本校特色,通过党团少先队班主任等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之中。如我校全体师生在上级领导的部署下积极学习自治区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渗透下发专门的指导意见,领会文件中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稳妥扎实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我校广大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更好的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向学生传达文件精神,通过各部门协调进行师生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板报绘画比赛,演讲诗歌竞赛,参与上级征文竞选等不同形式加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
然而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阶段,处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以外,能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显得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学校的学生正面临着各种变化环境中复杂思想的侵蚀,如目前国际恐怖组织正打着宗教的旗帜向我们学生渗透“瓦哈比”思想,其目的就是与我们争夺生源,妄想从下一代的身上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所以说我们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地看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如何精心地,小心地,热心地培育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尽管我们如此努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正确的面对我校的现实:本地维哈学生在汉语班级学习的人数较多,这些学生在班级里仍旧处于语言劣势,而我们的汉语教师更多的在乎学生成绩的高低,对他们内心的需要关注度不够;学校开展的活动大部分要求汉语完成,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在公众面前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机遇;青春期的学生身心都承受着剧烈的变化,他们对外界的感应敏感极端,如不同民族学生出现矛盾时,学生总有民族情绪参杂其中,这就考验教师能否俯下身子与学生交心,恰恰个别教师也容易激动,忽视孩子的感受;汉语部的教师双语水平不高,当少数学生理解有困难时也不能及时解答,无法真正达到语言的融合等等,这些现状都需要我们师生正确面对。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滲透和延续。我校根据自治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的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把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工作纳入学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日程安排。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长期运用的相关实施方案,相关领导及责任人监督所有活动的实施与效用。
二、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现在的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已有较大的改善,他们的幻想和爱好兴趣,已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完全禁锢在课堂上、书堆里,将会使他们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种创造火花遭到毁灭性的扼杀。校园文化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能渲泄他们的厌烦情绪,抑制消极因素的产生,激发他们求知、求乐的欲望。学校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学校可成立校园乐队、文艺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组织。(尤其是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同学在文艺方面的天赋极好)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校园良好气氛的整体与学生兴趣爱好个体有效的融合。
学校团组织是学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校领导要相当重视学校团组织的建设,选拔多才多艺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青年教师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继续引导和鼓励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办报,增加学校文化亮点;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相声比赛、歌星角逐、摄影展览、书法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舞会;利用校园广播站设“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开心一刻”“我把歌声献给你”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必须变“学本”思想为“人本”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并让学生去表演,他们将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政治课本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把它搬上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演绎,将会受到更深刻的教益。有些物理实验让学生演成“小品”,化学实验变成“魔术”表演,具有趣味的英语课文让学生说成“相声”。这种课堂教学将会妙趣横生。学生在前俯后仰的大笑声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吸收了知识的养料,陶冶了自身情操,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农村学校覆盖广,分布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学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例如:我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哈三种语言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我们学校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情感,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民族之花绽放于我们的校园。通过篮球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学生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确和平安逸的背后更要警醒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及时宣传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各民族学生真正体验良好品德教育形象的魅力,做到有形可循;我们的教学实际同样也需要拥有“汉语强化听力室”以便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应多选择适合双语学生汉语水平实际能力的书报杂志,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教师自主学习双语,争取做到与学生静心交流,平等相处;学校应打造“民族工作室”将各民族文化及艺术杰作展示于其间,如展示维哈汉及其他民族的书籍,伟人,服饰,饮食等等的民俗文化,引领学生体验前辈的劳动成果,激发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总之,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转化传统思想,融入现念,厚积薄发,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发挥各民族同学的长处,督导他们相互交流,互相指引,做到集体的荣誉大家争,同学的困难人人帮时,一个凝聚的集体,一个团结的民族就屹立于他人面前了。
三、急需解决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难题
1.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农村学校本来就是农村乡镇的文化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在几乎为零。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实际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运作距离较远。农村学校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加上社会对学校升学率要求较高,家长对孩子升学期望值过大,这都成为农村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难题的几点浅见
⑴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的考评和考核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及其评估制度,农村学校就无法真正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表演作秀。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16—01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笔者在此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首先,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再次,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呢。
1.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很广泛。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可以从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着手。
(1)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2)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讲,要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以及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2-0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在生活、学习、工作、发展所形成的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特定空间中,道德情操、治学精神、文明风尚、人格力量、人际关系、文化素养和校园风貌的总括,对学校的科学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竞争实力,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优化育人环境,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它与普通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并构成党和国家整体规划、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中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来说,中职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努力学习、钻研技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中职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作为引领,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综观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在办学道路上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都积累了自身一套基本的做法和经验。但是,正因为过于依赖这种传统做法和经验,导致部分中职学校因袭守旧,囿于传统思维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没能很好把握时代命脉,跟上时代步伐,唱响时代强音,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性。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继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关于这一点,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作了明确指示。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围绕时代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分数偏低的毕业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知识较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明显,学习能力较弱;多数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尚未成熟,心理状态不稳定,叛逆行为明显;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跟风,不良生活习气蔓延,觉得来就读中职学校就是来混日子,职业规划不明确,理想成为“空词”,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力。这些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诸多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自身的原因,都容易使他们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并直接影响其品质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责任艰巨,意义重大。
2016 年,教育部l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公约的,彰显出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和引导广大中职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这 8 条经过广泛发动中职学生、教师参与讨论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公约文本,是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文本概括精练,语言通俗易懂,从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 6 个方面对中职学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约束,特别符合中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很好地突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让中职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方面有章可循,意义重大。
各中职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借助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室、宣传橱窗等平台,通过文字解读、图文解说、案例讲解、拉挂横幅等多种方式,宣传公约内容,宣传公约意义,营造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知晓公约内容,领悟公约意义,认同公约要求,并在行动上自觉执行。在活动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强、规格高的大型活动,比如组织全体学生举行公约签署仪式,让广大学生大声宣读公约,亲笔签署公约,做出明确承诺,约定共同遵守;把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活动抓实抓细,每年新生入校时都要举行这样一次签署活动,让新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洗礼,受到触动,让中职阶段的学习在良好的开端中启程。同时,要注重在日常校园活动中渗透践行公约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履行,从“学校要求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做”,切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真正把公约内容体现在日常行动上。还要多开展以践行公约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插画比赛、墙报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进而净化心灵,提高认识,自觉将公约转化为内在素养。
二、以工匠精神为学习标杆,引导学生苦练职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工匠精神”这个词组,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理解为学习职业技能时的努力认真、坚定踏实,又可能理解为追求技术境界上的心无旁骛、锲而不舍,还可以理解为塑造职业精神中的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中国自古不乏秉承工匠精神之人,也曾是世界最大的匠人之国,古人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推崇。
有人认为,中职学生年龄偏小,跟他们谈工匠精神似乎还为时过早,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的确忽视了这个方面的引导,没能抓住这一载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弘扬。
其实,在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世界里,有浅显、易于理解的部分,也有中职学生理解起来还有难度的深刻部分,中职学校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把它作为全新的工作指导思想,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打造成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中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学校在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等一些基本东西入手,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基础;进而再从精神的专注、技术的精湛等方面提升学生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还要将校园的这种氛围和意识作为文化软实力向社会推介,展现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宣传劳动、技能和创造的价值意义,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中职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技能竞赛,让广大师生在比武中强化技能意识、人文意识;评选各种技术能人,让一些精英在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校师生的标杆;宣传在工作、学习中体现工匠精神的人和事,让工匠精神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发扬光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中职学生心灵手巧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针对性更强的人文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侧重工匠精神的引导,使教育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能力持续发展的特点,努力培养出有过硬专业技能,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优秀毕业生,让他们在社会上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传承、发展与创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国务院 2009 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为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各级政府也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 年 1 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在职业院校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具体举措,并要求职业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社会责任,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力量,培育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性强,平时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观念,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失。很多中职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生源大多数来自民族地区,从小就置身于民族文化的富矿中,这本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利因素,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引导,致使学生对这些身边的资源产生熟视无睹甚至淡漠的态度,他们盲目向往外面的世界,盲南不断执文化,不知道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
现阶段,办学规模比较大的中职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投入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人员很少,具备民族文化相关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学校与政府有关民族文化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多,致使民族文化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显得相对较滞后,师生们自觉传承民族文化意识比较淡薄,在传承方式上也鲜有创新。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中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更应该身先士卒,认真反省,分析根源,寻找对策,要把这一工作作为提升学校品质的途径抓紧抓好。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不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型,开展传承工作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合的工作形式,切忌空喊口号,切忌只传达文件精神,不落地开花。
例如,可尝试采取以下这些方法:设立班级民族文化宣传员,通过培训骨干,带动全校学生这一以点带面的做法来开展传承工作;在校园广播室开设“民族文化”“每日民歌一曲”等民族文化特色栏目,帮助广大师生获取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编写符合校情的民族文化传承校本教材,供师生们学习使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整理、汇编民族文化相关内容,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向师生推介民族文化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让师生及时了解民族文化资讯;多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等开展传承活动,提高传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为师生讲授民族文化知识,展示民族文化魅力;设立民族文化社团,经常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承氛围,推动中职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全局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因此,各中职学校要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全局,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重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活动形式,注重改变以说教、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德育模式,创新运用隐性德育理念,即通过有趣的手段让学生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学生所需、学生所爱为突破口,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趣,注重文化、艺术对于学生的引领和潜移默化,将这种引领和潜移默化渗透在学校的各个领域,以正面引领为主,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善于总结提炼,形成系统化、校本化,形成符合校情的,充满阳光、快乐、时尚、幸福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基因,融入学生血液,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懂事明理、遵纪守法、又红又专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中职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旋律,展示时代风采,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顺应时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社会满意、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J].航海教育研究,2016(2)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如今,放眼农村小学校园,楼房林立、场地宽敞、绿树成荫,昔日破旧的平房校舍大多已换上一座座崭新的楼房,然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学校往往只重视教书,忽视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的反馈、筛选和引导;学校组织文体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师生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农村小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同时,要始终坚持高品位、深层次、求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建设要民主决策。校长应和全校师生一起,挖掘学校的文化历史内涵,在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通过集思广益,既把握当下,又面向未来,在探索中建构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
2.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新建或扩建校舍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设计,并尽可能建成校园文化的载体。
3.校园文化建设要健全管理制度。校园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师生员工活动的准则,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生活等规章制度。
4.校园文化建设要美化环境。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虽然较差,但再差的条件,收拾干净了,都能给人美的享受。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是农村学校能够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到的。学校要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栽花种草,做到校有校树,班有班花,让校园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翠。
5.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比如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营造出较为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文化的熏陶。
6.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好三个“基本单位”。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抓好重点部分的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校园。首先要抓好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为在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其次要抓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由班级文化体现出来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基本单位之一。第三是要抓好教室、寝室文化建设。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体现出班级特色的核心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美感。许多教室虽然是条件简陋、门窗陈旧,但是经过班主任老师的精心设计,加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就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走进教室,有一种美的享受。
7.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校园文化。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质,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打造自己的亮点。如易门县曾所小学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就突出了特色,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和审美情趣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图文并茂的墙壁语言从不同侧面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在第一时间传递了整个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广大师生乐于品味、乐于感悟;小小的文化长廊,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寄托着老师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励志故事,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故事世界,为学校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们在操场周围建成了200多米长的校园板报,把板报分为40小块,划分到年级、分到班,两个星期更新一次,每期内容分年级段、分块,体现年级特点;各年级各班黑板报每两周考核评比一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履职考核;各班板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资料,自己画画,自己书写;每班所有学生必须轮流出板报,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