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校长工作思路

小学校长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4 21:22: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校长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校长工作思路

篇1

1.农村教学条件差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有改观,但仍有部分学校不尽人意,尤其是农村学区小学。教室依然破旧、简陋,教师办公条件艰苦,学生住宿环境差,运动器械数量不足,活动场地不达标,功能科室配备不全,图书资料少,教学用具不齐,艺体用具缺乏。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和专业教师匮乏十分突出。农村学区小学45岁以上的教师平均占60%,他们大多是民办教师转正,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学生简单粗暴,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讲课时夹杂着浓浓的家乡话。年轻教师少,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缺编,包班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导致了很多的农村孩子从开始上学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从而产生无望、无助的想法,最后辍学从商。

二、多措并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并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区小学,年轻教师仍是少而又少。各级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业教师。壮大农村师资力量是均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但不得不去农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对教师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3.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

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4.搭建成长平台,全面提升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篇2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条件差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大有改观,但仍有部分学校不尽人意,尤其是农村学区小学。教室依然破旧、简陋,教师办公条件艰苦,学生住宿环境差,运动器械数量不足,活动场地不达标,功能科室配备不全,图书资料少,教学用具不齐,艺体用具缺乏。

2.师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和专业教师匮乏十分突出。农村学区小学45 岁以上的教师平均占60%,他们大多是民办教师转正,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管理学生简单粗暴,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讲课时夹杂着浓浓的家乡话。年轻教师少,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缺编,包班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导致了很多的农村孩子从开始上学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从而产生无望、无助的想法,最后辍学从商。

二、多措并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并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区小学,年轻教师仍是少而又少。各级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业教师。壮大农村师资力量是均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但不得不去农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对教师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篇3

一、注重师德建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标准考评教师

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过,一定要纯洁教师队伍。目前,教育部已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建立健全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及奖惩结合的师德建设及评估机制,在师德问题上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作为城区教育的管理者,我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补上师德这一课。我们要从教师培训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让教师们明白: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具备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为此,我城区科学设计师德建设活动方案,努力营造师德建设氛围,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经常邀请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把政治学习、形势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印成内部交流资料,下发给教师作为学习读本;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引导,不断增加思想底蕴和业务底蕴。

同时,我城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评比考核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杜绝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片面评价和奖惩的现象,使师德建设机制和各种保障措施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快创新步伐,做好“跟岗自主互助学习型”培训

我城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做好校长(园长)培训和一线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步凝练出“跟岗自主互助学习型”培训模式。

1.校长队伍培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可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的兴衰。因此,校长培训是我城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2014年4月,我城区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举办良庆区中小学校校长培训与跟岗项目,派出30名中小学校长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知名学校学习,通过理论培训、跟班锻炼、集体研修等方式,拓宽校长的视野,更新校长的管理理念,提升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个培训共分为教育理论和政策、教育管理专题、领导能力提升、行动研究和跟岗学习等5个模块。其中前4个模块各1天,跟岗培训模块为10天。

我城区结合中小学校长岗位的任职要求,除了对在职校长进行培训,还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根据相关要求安排参加国家规定的每3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开展以校长课程领导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教学等为主题的研修培训活动,让在职在岗的校长100%参加培训;开展一年一度的“校长论坛”,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共同提高;在全城区中小学校长中,每年选拔3―5名有事业心、管理能力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校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

同时,我城区制定校长专业化标准,完善校长培训体系,创新专家型校长培训机制。结合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样本校和有效教学实验基地校建设,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组织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将特色学校建设和“名校长培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的培养,计划在今后5年内培养出3名在南宁市起示范作用的名校长。制定专家型校长个人发展规划,成立专家型校长工作室,组建专家型校长讲师团,建立中小学校长个人档案,纳入良庆区教育人才管理库,对全城区中小学校长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五年一评”。致力于培养一支有思想、有魄力、观念新、业务精、善管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我城区五象小学校长莫莎莎是以上系列培训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莫莎莎校长积极主动参与城区举办的各项校长培训项目,在培训项目的带动及自身的努力下,她取得了多项优异的成绩:2013年荣获广西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被评为第八届“南宁市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代表广西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电视公开课比赛获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南宁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劳模级先进工作者,享受终身制政府津贴;等等。(本刊2013年第3期曾报道过莫莎莎校长的事迹――编者注)

2.教师队伍培训

一线教师是教育教学实施者,是一地、一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组织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是教师培训的基础性工作。

良庆区目前共有公办中小学67所,农村学校占61所,其中寄宿制学校又占了33所(寄宿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70%以上的学校有30所);城区中小学生47 000多人,其中寄宿生近26 000人,约占学生总数的55%。可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占据了我城区教育的“半壁江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实施了“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创造性地采用“跟岗自主互助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

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地处良庆区大塘镇,是一所农村中学。2010年以前,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老师为此“常常抬不起头来”。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后,该校派出了部分教师到南宁市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进行跟岗学习,教育教学获得了质的飞跃。2013年中考,该校学生成绩获A以上的达到60人,排在全市同级同类学校前列。2013年12月6日,南宁市未成年人德育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南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吕洁及来自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的相关领导、嘉宾300多人与会,该校的办学成绩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现场会后,市内各县(区)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李冰是该校的化学老师,2010年春季学期,他被安排到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跟岗学习。期间,他拜天桃实验学校的化学老师浦晓芳为师,听浦老师如何上课,看浦老师如何布置作业,观察浦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帮助浦老师批改作业等。在跟岗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李冰就像浦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与学生同时上下课、一起玩游戏、一起做作业。浦老师则根据李冰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手把手地教育、引导,使李冰的教学技能得以稳步提高。

像李冰老师这样的跟岗学习方式,在我城区已成为一种培训常态。跟岗的老师在学习结束后,要由所跟岗的学校出具一份由带岗教师签字的学习评鉴书;跟岗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要向所在的学科小组汇报,与小组成员分享跟岗学习经验,并进行相互交流。所选跟岗的科目,都是针对本校薄弱科目对口跟岗,以使该科目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

此外,我城区还安排教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分期分批到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参加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到城区传经送宝,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取得突出成绩,凝心聚力谋划未来

2013年3月,在广西第四届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现场课比赛中,我城区的黄乐娟老师荣获特等奖。黄乐娟老师很早就参加了城区安排的“远程教育培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多次到防城港、桂林、深圳等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近年来,她成长迅速,成为南宁市“十一五”时期教学骨干,南宁市思品中心组成员,所带领的阳光新城学校语文教研组于2009年荣获南宁市先进教研组称号,2012年荣获南宁市先进集体称号。

“根茂者其实邃,膏沃者其光晔。”目前,我城区已经建立起一支以莫莎莎为代表的学校管理队伍、以黄乐娟为代表的班主任队伍和以自治区特级教师吴冰为代表的教师队伍。截至2013年,我城区有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人,南宁市教学骨干97人,荣获自治区八桂乡村优秀教师20人,南宁市“我最喜欢的教师”8人,南宁市优秀教师60人。城区教师的学历大幅度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93%,专科学历以上小学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6.14%,比2005年提高29.0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47%,本科学历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0.20%,比2005年提高60.76%;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91%,比2005年提高25.43%。

预计到2015年,我城区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分别达到6人和360人以上,拥有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特级教师3人以上,自治区名师1人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城区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将分别达到10人和500人以上,拥有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特级教师6人以上,自治区名师5人以上,拥有在广西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型校长6人以上。

篇4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服众,才能引领教职员工有效地开展工作。针对跨塘实验小学“一校两区”的办学实际,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坚持一个管理体系,建设两个特色校区”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围绕新三年规划,依托教代会,修改通过了《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教师评优评先方案》,初步形成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和谐向上的学校管理文化。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广泛发动宣传,充分依靠各方资源征集学校百年校史资料,积极筹建跨小校史室。同时在师生中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加强文化引领,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校长的主动引领

“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强弱和战斗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成员对组织是否具有向心力。”对于学校而言,这种向心力的有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一名新任校长,如何促进学校发展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针对跨塘实验小学是一所发展中的百年老校,尽管已成为园区的达标升级学校,但转变观念,提高素养仍是当务之急!只有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管理学校,才能推动学校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修身为第一,奉献为宗旨,引领为根本!因此,校长首先要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任劳任怨,要把教育思想和经验、要求和主张变为所率领的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并尽量诱发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另外,培植和完善教育信念应该是校长工作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目的的大事。蔡林森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朴实信念,使洋思初级中学成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典范学校之一;其实,校长的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教育信念,这也是取得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要把教育信念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软件”来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研究,探索我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工作中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机械操作,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干部的强大执行力

校长的引领,科学合理的制度,要产生学校管理的良好绩效,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换句话说,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化解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因为校长的工作思路需要中层领导予以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中层领导加以实施。另外,全体教师也要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认同校长的工作思路,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全体员工能为着学校的共同愿景,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乐于奉献,教职工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能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进步紧密相连,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共享成功。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学校全面推进金字塔形的梯队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发展、服务师生的能力。通过立体式培训机制,认真执行《领导“五个一”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坦荡做人,激情做事,敢于负责、乐于奉献、勤勉务实的干部队伍。学校联合党政工团深入开展各类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抓思想,形成共识;抓班子,示范引领;抓制度,加强导向;抓活动,营造氛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的良好发展

篇5

针对此次培训,马锐雄校长工作室为参训学员量身打造了翔实的培训方案,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为校长培训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有特色、见实效的活动范例。在培训总结会上,张世林组长代表培训团发表感言,对此次培训活动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是自己经历过的最好、最彻底、最有收获的培训。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让参训校长们皆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且愿意随之趋之?马锐雄校长工作室又为他们准备了怎样的精神大餐?本文将为您一一讲述。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前提。为加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由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该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影子培训”和远程培训两种形式促进参训校长学习省内外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切实提高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和管理实践能力。如何将“影子培训”有效落实?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布吉高中)的影子培训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

作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实践基地之一,布吉高中于2011年10月19日迎来了“影子培训”项目的第三批学员。来自中西部的八位校长在为期10天的跟岗培训中,不仅深入考察了布吉高中的跨越式发展成果、特色教育开展状况及教学管理的成功方略,还随同马锐雄校长一起参加了“马锐雄校长工作室”成员之一的汕尾市林伟华中学的现场诊断指导活动及南岭村社区、大芬油画村的现场考察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此次培训更为立体、开阔与深入。

10天的“影子培训”彻底颠覆了参训校长们此行前的想象。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更像是实战性演练,从实战见闻中提炼出的感悟前所未有的深刻,本以为布吉高中的成功是优越经济条件造就的一种天生优势,此行才发觉事实并非如此,之前“到此一游”的心态也已荡然无存。布吉高中从一所村办学校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跨越式成长案例使得至今仍在办学困境中未得良策的中西部校长们如获至宝,从中也隐隐看到了自己所在学校的发展契机。在最后的总结交流会上,张世林组长代表学员团给予了本次培训极高评价,认为是自己经历过的组织得最好、培训得最彻底、让学员最有收获的项目。

量身打造:以案说法、以身说法的立竿见“影”

为何此次“影子培训”的中西部校长学员会如此豁然开朗、如获至宝?记者联系了此次培训活动的承办方代表――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的马锐雄校长,试图更深入地了解个中详情。

马校长介绍,“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经验的积累得以不断创新完善。作为此次培训的承办方,布吉高中也着力打造了新的特色,那便是围绕着“真”字做文章,为学员量身打造培训课程。参训校长一到布吉高中便参与了一系列围绕着布吉高中的办学实际展开的交流研讨活动,布吉高中就是在以这样的方式将其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思想呈现在他们面前。

为能详细陈述创建优质学校的“门道”,马校长为参训校长们准备了一场题为《普通高中优质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他从“普通高中培养的目标与优质学校的内涵”和“布吉高中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两方面展开汇报,阐述了布吉高中的办学理念内涵、学校制度与文化创建思路、学校特色建设等内容,参训校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讲座之外,布吉高中还安排了本校德育、教学、行政、后勤、安全等各线负责人与参训校长们进行“无缝”交流:参训校长们与学校分管各项具体工作的校长交流,与年级领导交流,与班主任交流,与管办社团的教师们交流,与后勤管理人员交流。此外,参训校长们还参加了校务会议、安全工作会议,直观感受了布吉高中行政、后勤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技巧,对其“扬长教育”思想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参与学科组教研活动时,每位参训校长平均听课10余节,还就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学生反馈等内容与教学骨干进行了座谈,深入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办学宗旨等问题。总之,参训校长们通过“跟”(跟日常管理),“听”(听工作交流),“看”(看资料、看课堂),“观”(观察教师工作、学生行为),“访”(访问教师、学生),“思”(反思)等学习方式感受着布吉高中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学习着其决策过程和组织程序,了解着“扬长教育”的理念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更明了布吉高中从村办普通学校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轨迹,以及广东省名校长马锐雄“探索―创新―实践”的成长轨迹。

培训形式新颖求实,注重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研讨、对话,重视个案研究。就拿前往汕尾市林伟华中学开展的诊断活动来说,参训校长们与马锐雄工作室成员一道,首先对该校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解,继而对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症下药”,为学校开出提升“良方”。这种实践活动有力提升了参训校长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对南岭村和大芬油画村的现场考察活动也是这样,不仅使参训校长们进一步领会了布吉高中“依托名村办名校”的工作思路,更深入了解了学校是如何与社区发展进行关联的,对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学校的操作策略有了直观认识。

在以案说法、以身说法、对照学习的指导思想下,马锐雄校长提出,此次培训绝不做作、虚妄,会坦诚地将布吉高中办学初期的困难以及将困难逐个突破的措施与各位参训校长进行交流、研讨。因为他知道,许多中西部学校的现状正是布吉高中过去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布吉高中在特殊的城中村地理位置下的发展道路,以及这些年来领导班子在艰难求索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一定会让这些来自中西部学校的校长学员们找到自己所在学校的发展点和提升点。马锐雄校长希望通过与参训校长一同探讨研究布吉高中的成长轨迹及他本人任校长以来的成长经历,来帮助参训校长建立一个案例学习的坐标系,使他们能在坐标系中对照自身的现实情况,找到与布吉高中发展的对接点,突破在高考指挥棒下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的工作“瓶颈”,以谋求中西部地区学校创新发展的“柳暗花明”。马锐雄校长认为,这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事。

正如参训校长付慧丽所言,在坐标系中,自己在寻找治校的方略,寻找教学的创见,寻找成功的主因,寻找和谐的根由,同时也在寻找学校文化的根,寻找先进教育的魂,寻找本校赶超的路径。她感叹,能到这么好的学校学习,真是太幸运了。在全国,哪怕在深圳,比布吉高中响亮的名字有很多,可是大多让人感觉可望而不可即,布吉高中这一“坐标系”为学校与校长成长提供了立体案例,大家可从中看到本校或本人发展的影子,更具示范性。

另一位参训校长表示,目前许多考察、学习、交流活动都像是走马观花,来来回回一趟却让人收获很少。但此次来到布吉高中感觉明显不同,学习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每一项培训活动的开展也都非常扎实、认真。他说:“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让我们意想不到地挖掘出了学校发展的宝藏。”还有一位校长在致马校长的一封信中说,“我当了二三十年校长,从来没有这么震撼过”。此次影子校长培训活动之所以能在各位校长心中产生巨大影响力,除了布吉高中的组织得力外,还与该校能够为参训校长们提供的治校经验“含金量”息息相关。

原点思考:聚思想之闪光,寻跨越之发展

翻开学校那段泛黄的历史,回忆起自己陪着学校风雨兼程、共同成长的那段时光,马校长满脸自豪。

对比现在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以及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很少有人能够将这样一所现代化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与十多年前那个破旧的小学校联系起来。1995年创校之初,布吉高中仅有6个简陋的教室,没有校门,没有独立校园,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办学第一年靠东拼西凑才“张罗”了20多名教师,6个教学班。当时的生源十分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之区重点录取分数要低上100多分,许多学生家长只想着让自己的小孩混个高中文凭,对于升学几乎不抱任何期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最艰难的时候,马校长回归教育原点,锤炼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布吉高中精神,在难以争取到优质生源的现实中,创造性地提出“扬长教育”办学理念。当外界在赞叹布吉高中创建特色教育的成就时,马校长说,布吉高中的特色实际上不是创建出来的,而是实施“扬长教育”之后自然呈现出来的阶段性成果。

参训的青海昆仑中学校长刘春梅十分欣赏马校长积极回到原点思考问题,把看准的事情做透,并逐步形成发展优势的智慧与魄力。同行的姜校长也对马校长勤于独立思考,不盲目照搬别人套路,遇事善于观察,果断行动的风格赞誉有加。

马校长在整个培训活动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校长的思考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命运。他认为,要实现从优质学校到卓越学校的跨越,首先必须提高校长的思考力。校长要加强对学校教育现实的思考,据此明确学校教育的功能和教育者努力的方向。校长应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育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学校教育在创新精神、公民意识、人文情怀的培养方面,以及在加强学生人生规划、职业选择、学法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还做得不够,面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困惑,学校和教师还难以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基于这样的现状,作为学校带头人的校长更要进一步思考:在信息时代,教育在塑造人与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处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拔尖人才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处理?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处理?教师“个人成长”与师资队伍“团体成长”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马校长提出了学校优质发展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的发展策略。他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每个孩子获得最适宜的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能够创造个人幸福并满足社会需要的人。判断教育的好坏就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他指出,作为中学校长,必须时刻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高中阶段是学生从被监护走向自主的转折点,高中学生有梦想、有冲动、有力量,但需要培养理性、责任和涵养,他们就像正在被组装的机器,还需要整合、调试、检测和校正。这一过程是需要人文关怀的,而不能仅仅按照所谓的“标准”去生硬地塑造人。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整合、思维整合以及文化整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为不同学生设置个性发展方案,使其能在各自起点上实现最优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正是对教育本质最好的诠释。

马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悟性和决策力让参训校长们赞叹连连,纷纷表示对自己启发很大。“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是来自陕西汉中的姜校长在本次培训中的最大体会。他反思自己学校未能实现优质发展的原因,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作为校长的自己缺乏思考、规划与总结,在思想上的懒惰和工作倦怠的双重“袭击”下,学校工作基本只能靠惯性去维持运转,想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十分困难。姜校长表示,这次要把马校长思考问题的方法带回去,努力拓展思路,优化思考方式,敢于挑战,打破原有秩序,扬长避短,要从根子上解决近几年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努力实现学校的优质化发展。参训的蒋校长也认为,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来开展。在学校工作中,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之外,对学生心灵的关照更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来自甘肃省白银市的邱校长也感触颇深,他说:“同为西部地区的学校,同样面临着生源不好、基础薄弱的状况,但我们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好学生身上,一门心思抓高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契机,使成功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这不仅没能有力促进考学成绩的提升,而且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许多麻烦。‘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满载而归:采“扬长”“特色”之种,播中西部教育土壤

在回归教育原点的思路带动下,布吉高中选择了“扬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道路。对此,马锐雄校长特意组织了专场座谈会,与参训校长们共同探讨“薄弱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交流和培训期间,参训校长们对布吉高中处处彰显的“扬长教育”理念,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四大特色教育”啧啧称赞。

在介绍布吉高中素质教育特色的探索实践时,马校长从战略到策略再到具体措施,深入浅出,侃侃而谈。他提出,为了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学校应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爱好专长,制订学生的成长计划,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推出“扬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崭露头角,鼓励学生“特色学习,个性发展”,在体验成功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用参训校长姜校长的话说就是:“布吉高中现已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中心的三级发展格局,正不遗余力地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协作型团队,力促整个学校的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参加培训的中西部校长纷纷表示,在布吉高中,“扬长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模式,而是渗透在学校各项发展措施中的特色实践策略。在此引领下,校长、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将布吉高中带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其中,参加培训的张副校长谈到,学校不仅对学生实施“扬长教育”,也在“扬长”策略下要求教师群体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这让他印象深刻。据他所知,布吉高中的所有新入职教师都要接受以校情、学情为主题的岗前培训,由名师负责传、帮、带,每位青年教师还必须有自己的三年成长规划,相关管理者还会针对教师们的规划给予他们分类指导,进而提供具体帮扶措施,这样的管理举措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指出,布吉高中针对教师发展的一系列措施都很有借鉴意义,如为青年教师提供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际级别的培训;对中年教师在职称评定、荣誉评定方面予以倾斜性支持;对年长教师在学术论文、著书立说上提供帮助等等。可以说,通过这些措施,布吉高中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开拓进取、育人和科研俱佳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样的师资是布吉高中发展“扬长教育”的保障,对此,张副校长表示受益匪浅。

而付慧丽副校长则对于布吉高中重视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方面,有着深切感悟。她坦言,在她所在的学校,每年的高考过后家长和学生咨询率最高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专业方向问题,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成长缺乏规划,这已经困扰她多年。而她了解到,布吉高中的学生们一入校,就能在学校的引导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细致指导下,进行大到人生志向、小到学科每周学习安排的成长规划,并通过文化课、社会实践活动和特长生的培养等渠道来实现其规划。她表示,一定要借鉴布吉高中的这一管理创新思路,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一套可行的操作办法,使本校的学子们也能够“认清自我、发现优点;自我规划、学会发展;立足起点、跨越自我”。

在为期10天的培训活动中,参训校长们对布吉高中成功探索的素质教育“四大特色”同样印象深刻。张世林校长感叹道:学校的办学要体现时代特性和发展性,不能搞千校一面,盲目追求升学率,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布吉高中就是一所特色极其鲜明的学校。

为了落实扬长理念,满足特色教育的需求,布吉高中把教学线细分为七大中心,分别是:文科中心、理科中心、课程开发与教师评价中心、艺术中心、科技和社团中心、体育中心、科研与培训中心。精细化管理既明确了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使学校突破升学率的桎梏,走上可持续的优质发展道路。学校将科技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打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四大特色,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来自白银市的邱校长表示,作为西部的普通高中,自己所在学校的生源跟布吉高中建校时期的生源类似,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终日得过且过,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布吉高中“坚持把德育与教学相整合,把德育作为智育支撑力”的策略让他深受启发,马校长对一些高效德育举措的分享更是让他如获至宝。邱校长谈到,布吉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点面结合,软件硬件设施齐备”“德育课题、校本课题积极推动”“德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到寝室”“注重寝室文化建设,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加强对寝室长和生活老师的培训”“后进生的转化从课堂延伸到寝室”等德育创新方案都让他惊喜连连、收获多多。邱校长说,布吉高中的德育成果体现在了学生们饱满的精神状态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中以及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里。

除了对布吉高中的德育亮点给予一致的肯定外,参训校长对于布吉高中在打造科技、体育、艺术教育特色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表示了极大的钦佩。他们看到,布吉高中在科技创新(全国中学生遥感实验室)、机器人教育、海陆空三模三大方面的科技特色教育成果显著;形成了以田径为特长的体育教育特色;在艺术教育特色方面,积极发现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对艺术人才进行了一系列优质高效的专业技能训练。来自青海的刘校长激动地说:“布吉高中真正在高考指挥棒下挥舞起了素质教育的旗帜,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可感的成绩。布吉高中的特色素质教育不以强制为手段,而是以内涵建设去引领,通过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成长,这样的参训体验让我们获益良多。”

篇6

2021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21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

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2021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

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

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

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篇7

一、基础教育工作

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13955平方米。

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止目前。

入园儿童8671人,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四以新课改为重点。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争取政策和资金,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6月首期招生1500人。

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一狠抓作风建设。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二狠抓校园管理。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三狠抓教学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

质量也相应提高。

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四精简超编人员。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五构建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优化教育资源。反复调查的基础上,六整合农村小学。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七建立教育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篇8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争取政策和资金,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校生6000人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6月首期招生1500人。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月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

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篇9

一、基础教育工作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篇10

为此,我在上任之初就跑遍了全镇十九所学校,在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抓德育,促成绩,保普九,变校貌,求发展”。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后,总校一班人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2000年5月教育体制改革、2001年9月原浩特乡教办撤并到东明教办,尽管当时的教育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但基本工作思路没变。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基本工作思路不仅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也是近十年来的工作重点。

一.德育工作 统一人的思想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而德育工作正是统一人的思想的有利手段。德 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围绕自身德育修养、教师德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三方面展开的。 1.加强自身德育修养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具有说服力。近十年的工作中,我主持修改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二十余个,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上,我可以说为广大教职工做出了表率,节假日很少休息,经常加班加点;在利益面前不争不抢,在1995年的考核中主动放弃评优指标,在1996年职称晋级中主动让出小教高级名额,在1997年的3%调资时又主动放弃。所有的这些我只想说明一点:我是领导,只有吃苦在前,才能产生榜样的力量。 2.完善教师德育考核体制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托,建立了教师德育考核体系,从爱岗、协作、敬业、爱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德育考核,并将此项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点,实行德育考核一票否决制。由于教师德育教育得体得法,使我镇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昂扬进取的拼搏风貌,一种同步时代的开拓意识。10年来,全镇累计有103人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及教办的表彰,19人次受到旗委、旗政府及教体局的表彰,8人次受到旗级以上部门表彰。全镇无一例教师违法违纪现象。尽管这是看似平凡的成就,但却是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丰硕果实。 3.规范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经长期的探索,现我镇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形成了课堂德育渗透、班队主题教育、社会巩固监督的良好格局。课堂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其他科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手抄报、扶贫助残等主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教育,升华课堂德育渗透;建立德育三结合网络,吸纳社会和家庭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德育教育在社会和家庭得以巩固,并能处在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之下,从而强化德育教育效果。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德育教育格局效果良好,全镇各校都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材。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强化学校一线工作的“第一管理” 校长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进而关系到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整体。可以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而,经充分的考察和选拔,在我的建议和主持下,10年来更换了基层校领导13人次,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知识较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推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年轻人的上任,使东明教育的决策层有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为东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光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而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不行。为了使各校的工作在各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而有序的展开,教办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规范校长的行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对校长工作的考核。针对校长工作的特点,教办制定了《校长工作考核细则》, 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校长的工作。学期末由教办负责对各校长进行定量考核,考核成绩作 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个人档案;学年末校长在全镇教师大会上进行述职,这样各校长之间相互交流了经验,使各校在管理上取长补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要求校长任主课。校长不仅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样 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威信。为此,在我的建议下,教办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各校长必须承担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并且与其他教师同等条件参与教学成绩评比。这不仅使校长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优越感,使广大教师乐于服从管理,也为校长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最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充分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根据我镇校点较多,教办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教办及时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大事,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督导上,充分发挥各校长的管理才能,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放手让各校长管理校内事务,教办对各校的校务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和考核,当好参谋,做好服务,绝不无原则的横加干涉。 (4)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和外出学习交流。对于上岗的校长,教办要求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岗前培训。自1994年以来,全镇中小学校长已累计培训58人次,其中现任中小学校长均参加过两次以上培训。每次校长培训期间,教办与教师进修校都相互交流,请教师进修校将各校长进修期间的表现及时反馈,以便教办全面掌握校长培训状况。为了拓宽各校长的视野,教办还积极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和交流。曾先后去过通辽、大镇、太和及区外一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由于教办在校长队伍建设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因而使得整个校长队伍体现出了专业、民主、干练、进取的管理特点。近十年来,没有一位校长因学校管理而受到纪律处分。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的一线工作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而影响到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办十分注重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1)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自财政统筹以来,各个乡镇几乎都不愿意接受新大中专毕业生。我多次向教体局争取,和镇党委政府协商,自1997年以来,在我镇财政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接受大中专毕业生63名。对于那些因病、因年龄等原因不适宜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同志,教办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他们内退。现全镇教师平均年龄只有42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20%, 现全镇有24名教师正参加大专以上函授学习;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镇教师队伍已实现了 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转变。 (2)全员参政,民主管理,公平竞争,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中,只有真正的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公正的评价,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以成绩说话,避免评优、晋级、调资等教师敏感问题的暗箱操作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创建人人争先但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自1997年以来,我们就探索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经过反复的讨论及在实施中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全员参政,相互评价,民主监督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这套办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成立教办和学校或学区两级考核领导组织,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由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统筹全镇教师考核评价的总体工作;学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由本校或本学区教师民主选举产生,负责本校或本学区教师考核工作的具体事宜,并对教办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其二,备、讲、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的考核由各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组织量化,在量化时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各校或学区的打分标准有差别,所以量化结果由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平衡排名,尽量保证全体教师处在同一起点上;其三,取消了传统的全体教师投票评优选模的做法,把评优选模的指标以候选人的形式按比例分配给各校或学区,按考核结果由高到低确定候选人,候选人上报教办后,由全镇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全镇平均考核结果决定正式评优评模人员。这三个突出的特点,使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全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抓好教师在职学习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学习等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丁培忠、瞿如和等专家的讲座。每年教办都组织两次以上全镇规模的主任专题讲座,并且要求各校长、教导主任每人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做一次专题讲座。这多种在职学习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教师的事业生命。同时教学质量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是老百姓所期待的事情,又是教师所努力的最终目标。教学工作周期长,成绩回报隐形大,因而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近十年来,教办在按时组织各校按大纲及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以下几大特点: 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教办在近十年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常规教学要求》、《考勤制度》、《课堂常规》、《教科研制度》等在内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项制度12个。这些制度,几乎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大到教师职业道德,小到作业批改日期的写法,规定的都非常详细,便于教师操作,便于领导检查,同样也便于规范学生的学习。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办深知这一点,因而十年来努力构建东明 镇教科研体系。现我镇已形成了“教办—学区—学校—教研组”教科研四级网络。教办教导处负责全镇教科研主题确定、落实及检查指导等全面工作;全镇划分为6个学区,每个学区设中心教研组,负责学区内的教科研安排组织工作,对教办教导处负责;完小教导主任及校点负责人负责本校教科研组织安排工作,对中心教研组及教办教导处负责;学校内设教研组, 为教科研基本载体,承担教科研的具体工作。在活动内容上,教办教导处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大的教科研课题,分解到学区中心教研组或各校,再转分到教研组或个人。对于教师或基层 教研单位所确立的教研专题,必须逐级上报至教办教导处备案。在活动时间上,要求教研组每两周至少一次,学校每月至少一次,学区每学期至少两次,教办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规模的大型教科研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必须有活动记录,教研组、学校、学区中心组必须有教研活动报表,并且附原始材料上报。教科研网络的形成和运作,对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都徘徊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尽管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等原因,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教师,还始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放弃原本就很脆弱的素质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调整,逐步改变了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观念。主要做法是:首先取消将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一项主要指标;其次在成绩评比中不单纯的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加大优秀率、及格率、巩固率的参评比重;再次在常规教学要求中加大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权重;第四在考核中以附加分的形式为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加分。第五是教办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小学生技能技巧比赛等全镇大型活动,检验我镇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我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风采。上述种种努力,使素质教育在我镇得以较全面的落实,基本上改变了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 4.应用信息手段,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渠道 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和有力 保障。近十年来,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为我镇争取各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1996年在我地区最先进的教学设施是一机一幕,我镇争取到17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师资培训项目刚到我地区,我镇就争取到1套,并指派专人送录像下乡;自2000年以来,教办又抓住一切契机共为11所学校争取到了“百年树人”、“李嘉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为镇中学争取到了语音室、微机室项目。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2003年派4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到今年教师完成了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并有38名教师完成了计算机中级培训。可以看出,我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环境建设,都已基本满足我镇教育的当前要求,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渠道,为实现全镇电化教学及“校校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适时学习观摩,拓宽教师教育教学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内,不时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只 能是故步自封。为此,教办抓住一切机会,为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1997年瞿如和到开鲁讲座,1998年丁培忠到奈曼讲座,2001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2003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这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每次观摩学习我们都统一组织,精心安排,使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为了使广大教师学有所得,每次活动前教办都统一下发学习观摩重点,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参与。每次活动结束,教办都要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并要求与会教师每人写一份学习观摩心得,在校内交流。由于每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圆满周到,所以都收到了很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基础建设 1994年上任之时,正值全旗大力推进环境育人理念之际。各校在消灭危房的前提下, 实行“香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首先要使领导更新观念。因而,在我的倡导和组织下,镇政府有关领导、各村干部和各校长先后两次赴太和、得胜、桥河、大镇等校园建设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强化了领导阶层的环境育人意识。在总校的 认真协调下,各村加快了完成此项工作的步伐。其中苏日格村1995年投入资金32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代筒村1996年投入8万元新建一栋教室,达木嘎村1999年投入3万元建办公室、硬化校园,东明村2000年投入12万元翻修教室、配置桌椅、硬化学生活动区,永胜村2001年投入1万余元更换门窗,其他各村对学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全镇29所中小学已全部达到砖瓦化,其中11所学校被授予旗级以上“花园式学校”称号。 自1997年始,总校开始协调使用义教项目、世行项目、国贫项目、逸夫工程等上拨资金,用于镇中学、中心校、逸夫小学的基础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合计使用上拨资金160余万元,今年还拟争取“希望工程”在我镇安家落户。在上拨资金的使用上,我可以说事必亲躬,从立项到预算到质量监督,每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使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到现在可以说是一名校园建设的行家里手。由于我们严把质量关,镇中学项目房在上级检查验收中被通辽市教体局授予“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上拨资金的使用,既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又优化了育人环境,还使我镇的基础建设走在了全旗的前列,真可谓一举三得。 五.文体卫生 文体卫生工作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时时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因而也是教办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认真贯彻落实“33211”工程,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配合上级定期为学生体检。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华夏大地。面对疫情,教办组织全体人员积极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周密安排各校师生开展防非工作。为取得防非的胜利,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印发传单,分发防非药品,教办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监视疫情等,充分发挥了教办的组织协调作用。防非期间学生停课,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教办认真组织各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收到了防非学习两不误的效果。 六.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是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形式,因而教办制定了勤工俭学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各校将勤工俭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单独做工作计划。在勤工俭学收入的使用上,教办严格把关,使收入真正的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各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是校田地,过去在校田地的管理和属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校田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组织人员对全镇各校的校田地进行了彻底的清查,掌握了基本情况,并对过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同时,请示政府发文,规范各村在校田地管理、权属、收益等问题上的行为,从而使我镇的勤工俭学工作顺利开展。

篇11

一、明晰思路,建构体系,引领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独有的专业性、规律性、特殊性,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现有师资条件和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布局,高端定位,追求一流质量”确定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动目标,构建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分解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制度确立、组织架构、资源挖掘、平台建设、评估实施为保障,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兼顾学科教学渗透多途径的校际联合、家校联合、社区和学校联合的教育活动,逐步优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标准导向区域课程,以骨干团队促进群体提升,以基地校引领整体发展”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工作室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三个兴奋点,不断加强研究,凝炼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二、架构组织,建设平台,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着力完善组织机构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我们对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架构和完善。2009年9月,大连市各县区首个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制定专项工作规划,开展有关专项经费、工作室的建设与功能等多方面的调研,以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督导评估等项目申请的方式向教育局提出专项工作的发展建议,通过培训、研究、指导统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架起了基层学校和区域行政机构之间的桥梁,促使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区教育局指令各校建立了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德育工作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心育工作。全区建构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机制,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特色。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2.科学搭建工作平台

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区政府、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向各中小学提出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工作要求,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整体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是以多个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多途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机构和场所。工作室按照个体咨询、心理调节、团体训练等几大功能区精心设计,由校长直接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整合全校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有效地集中全区优势人力资源,我们突破了常规性的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研训教师“一元管理”模式,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施“二元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基层学校的骨干心理教师聘任为区中心兼职教师,面向全区中小学承担培训、研究、指导的职责,其人事管理仍在本校,中心负责其考核评价。“二元”团队成员固定时间参与区域研修和指导工作,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培训、指导活动中,发挥骨干教师和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

4.严格实施规范管理

实施规范管理是保证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强有力手段。教育局先后下发了《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元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两个文件,明确了工作室和“二元”团队教师的职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督导评估体系。行政的干预,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执行和落实。

三、依托课程,强化研究,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线,结合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的多元学校课程,并始终坚持围绕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教师的实施能力,强调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从而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1.规范启动课程建设

在工作启动伊始,本着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我们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带领全体研训人员学习、掌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省、市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等相关要求;二是学习、了解目前国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有效借鉴;三是聘请行业专家进区讲学,借用外力,提高专业素养;四是开展大量调研活动,掌握本区学生、教师、家长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建议,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程将省属学生课本内容与校本研发内容有机结合,教师课程兼顾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而家长培训则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牵动课程研发

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发展中。因此,我们依托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程的完善与科学实施。区心育指导中心现拥有省级课题“学科心育渗透研究”、市级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研究”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研究”,另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共计23个个人课题在市“十二五”课题申报中立项成功并即将结题。区指导中心还组建了以中小学兼职骨干教师为组长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家庭心育”“学生团队训练”“心理剧”“沙盘”“个体心理咨询”等多个区域心育教师研究团队。各课题研究团队均制定了研究计划和目标,固定研究成员,按照规范的研究思路开展了基于需求的行动研究。

3.典型引领课程实施

为全面推进区域中小学科学规范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了挖掘典型、提供经验、以点带面、高效引领的策略。一是突出了四所心理健康教育市级基地校的示范作用。在市教育学院中心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承办了市级基地校工作会议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组织全体心理教师和部分班主任观摩了青泥小学的“阳光学生使者团”活动,组织了学校德育干部和心理教师观摩解放小学、第十六中学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分享实验学校的团体沙盘辅导活动经验等。二是为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平台。我们先后举办了有五十余名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自主选课参加的区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遴选优秀者举办展示会,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心育教师、班主任现场观摩了区域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聆听专家的课程点评,分享优秀做课经验,带动了区域课程的发展。三是依托于具体项目示范引路。区教育局下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十”活动工作通知,启动了“十个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十个心育亮点工作、十个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十个经典案例和十个心育优秀报道”的评比活动,以此挖掘典型事例和培养典型教师,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培训队伍,夯实基础,追求工作专业高质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因此,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人员配备、师资培训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1.师资网络立体化

一是采用从高校招聘和基层竞聘选拔的方式,先后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配备了三名专职研训教师,加强对全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力度。二是在现有的基层心理教师中遴选有一定经验和积极性的、拥有咨询师资质的教师,组建了12人的“二元管理”团队,面向基层学校负责开展研究、示范和培训工作。三是要求各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为依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全员化

区域师资培训,我们分别依赖于教育局、进修学校、“二元团队”、基层学校分层次开展,覆盖全员。教育局负责面向中小学校级干部、德育干部、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进修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二元团队”、全体心理教师以及基层学校教师的常规教研培训、专题培训和校本个性化指导;“二元团队”负责全体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和常规教研培训、基层学校教师的专题培训;基层学校要开展校本研修专题培训。

3.培训方式多样化

坚持培训的常规化和专题化,兼顾时间和内容的灵活多样,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事半功倍。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请进来,特邀国内心理教育专家来我区面向全体校级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送出去,选送50名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去北师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高端培训,力促教师的专项技能发展,提升了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二是坚持开展心理教师的常规研训。学期初围绕学期工作计划解读与重点工作部署开展专题讲座,以会代训;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以建立QQ群、重点校展示、课题研究、校际观摩、课程拉练、专家讲座、网络研修、经验交流、知识测验等形式开展专项辅导技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心理知识、课程建设等专题的培训;间周一次围绕课题研究的推进内容举行各研究团队活动;学期末围绕学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召开特色提炼和总结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