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14:47: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教师研修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站的高,看得远
今年的网络研修培训,把我引入了全新的学习氛围。昔日的我,一度认为教育工作,只要能“跟紧管严”,班级里能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即为优秀教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稍有过错的学生,进行严加管教;对表现优秀的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优生成绩稍微下降,则毫不客气的批评,差生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周而复始……随着网络研修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地认识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反思,他的教学工作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就难再继续提高了。因此,通过网络研修,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断搜集教育信息,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而更快更好的达到真正提高自己之目的。
二、勤反思,多思考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活到老,学到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如果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胜任教师工作。欲在教育工作这片热土上有点成绩,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教学能力。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二】
短暂而又忙碌的两个月的培训即将结束了,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时间上网学习,虽然有些辛苦,有些累,但是从学习中收获到的那些教育教学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和那点辛苦比起来,算是微乎其微的了!
此次培训的课程总共有10门,其中教育方面的有有四门,对我影响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和《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我们的教育是伟大的,崇高的,受人尊重的,之所以这样说,我想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爱他们,无私地爱,不求任何的回报,我们的教育家们,用他们的教育智慧,高尚的师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要有爱,有爱了,才会有包容,有宽容,有爱心,耐心,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爱戴我们,继而喜欢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专家推荐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我认真地看了,被其貌不扬的马修老师打动了!他对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不是呵斥,没有咆哮,所有的只是宽容,耐心,爱心,以及教育的智慧!有了那么多爱的付出,才会有了回报:在他离开那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用么多感人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马修老师的恋恋不舍和深深的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像马修老师学习!对待我们的学生多一点爱心、耐心、宽容和关心,相信孩子们,在我们的爱的天空里定能茁壮成长!
在教学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小组合作学习法》,我以前也用过,不过仅仅局限于单词竞赛和表演,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这一学习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的英语课堂!这个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相信,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课堂效果一定会很不错!
培训即将结束,希望上级部门多组织这样的学习!以后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积极参加,会好好把握的,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三】
参加教师网络研修,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所得。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好的作业在网上提交,再上网评论。培训的时间过得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教学经验。现在就把个人研修感悟、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培训期间,我们利用上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网上发帖讨论活动、完成本学科的作业、积极上传计划总结,尽管感觉比较繁忙,但还是圆满的完成了研修的各项规定要求。
在教师学科培训时间内,我积极参与了课题的讨论,并且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地借鉴了他人的看法,彼此之间交流频繁,讨论热烈。自始至终,我的研修热情不减,及时认真地完成了高质量的作业,每次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众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培训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教师来讲,是一个大的挑战,在新课改的今天,对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我们的远程研修平台应该一直开放,让我们随时都能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远程研修改变了专家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以网络教研为主,可以把帖发到网上,与同行交流。这是真正的学员自主学习,既有团队合作又有专家点评的培训活动。我感到这次培训活动不空洞,是一次既经济又有实效的培训活动,我们真的可以与课改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最优的教学方式。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四】
如今,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了、信息更灵通了,变得更“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我的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五】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观课堂教学视频,在这段时间里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实录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一九年级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遵循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为九年级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教学手段运用要和谐。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二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教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
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
三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首先,教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教师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学生会从心理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
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习中,特别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履行职责方面:
本学期我能够认真完成上一级和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全学期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可能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我确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三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2016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二)加强常规培训
1.全员培训
我市有6千多名教师,每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以人为本,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讲求实效,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上突出教师选择性,加强过程监控和结果管理。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师德典型宣传,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全市广大教师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几年来全市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共()人次。不断改进师德教育方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员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校长培
训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一方面,按照上级安排选派中小学校(园)长参加上级培训,同时,开展我市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培训。抓了“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等三种培训共()期。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必须接受不少于()学时的提高培训。
3.校本研修(加:我市校本研修的做法专家小组等)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教师灵活性培训主要是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实施的,我市要求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灵活性培训。校本研修是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实际出发开展的教师培训,由于它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因此更容易与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相结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培训的关系。在对实施课改总结的基础上,各校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凝聚广大教师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形成课程改革的成果,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做到研修有计划、实施有记录,归档管理及时规范。
我市在全面实施校本研修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xx市级校本研修实验(示范)学校,经批准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可将校本研修学时计入规范化培训的足额学时。目前校本研修县级实验学校有()所;有()所学校被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批准为开展纳入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登记的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按照《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作好各学年度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不断把校本研修工作引向更规范、质量更高的层面。
4.网络培训(继教网研修网人事局公共科目培训)
根据国家、省、市教师网络联盟的形成,我市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学习管理平台,积极实施和推进远程非学力培训。九八年以来,小学幼儿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学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小学校长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全市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参加联合国儿基会2012年四川地震灾区爱生学校项目培训550人,合格率99
.3%。此外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还根据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与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断开发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组织网络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大力探索视频案例的制作,为一线教师提供系统的视频案例,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吸引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学习。
绵阳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网络培训2008年、2009年、2012年网络公需科目培训全员合格。
学校在长期的教师研修中,结合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教师的专业研修内容和校本研修的模式做了如下梳理:
教师专业研修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研修(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能力研修(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学经验积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专业品质研修(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专业意识研修(敬业精神、开放心态、创新品质等),专业情感研修(钟情教育、专情学科、钟爱学生等)。
校本研修模式包括:课题带动模式、听课评课模式、例课引导模式、师徒结对模式、讲座提高模式、外出取经模式、以点带面模式、交流研讨模式(沙龙、茶座、交流、展示等)、反思总结模式、校际互动模式(校际教学共同体)。
梳理的目的:一方面,使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做到“胸中有丘壑”,形成比较完整的研修体系。通过梳理,我们在校本研修的年度计划中,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宣传,使得参与研修者做到心中有目标,提醒自己完善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查漏补缺,更好地领会每次校本研修的目的,以便更有效地参与。
实践证明,在众多的模式中,“课题带动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宣传课题研究意识,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引导和支撑教师的深度发展。然而,一个学校省市立项的课题数量有限,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有限。在大力加强校本研修的今天,2013年我校推出“项目研究”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草根化、普遍化。项目启动后,经过自主申报、专家组考核,最终21个校本研究项目通过了审核,研究方向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合作形式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团队或个人组团等;研究内容切入口小、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意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以一年时间为基本时限,制定出过程管理、成果展示和考核的相关制度,推动“项目研究”扎实开展。
二、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
如果说对研修内容和形式的梳理是横向的划分,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纵向延续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问题。由此,学校针对教师的不同年龄、资历、学历等情况,实施分层指导,力求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由于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阶段性特点,全体教师自然处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实际,将苏州市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学员分为基石工程班、新苗工程班、新秀工程班、星光工程班、名师工程班、青蓝工程班,制定了《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各班学习目标任务》。
三、提升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性
当前,每所学校都重视教师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活动,包括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班主任会议、党员活动、青年教师学习班、行政干部学习班等。教师学习时间表面上看很多,但教师比较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集体学习的时间也使得教师缺乏个人学习时间。
专业发展说到底关键是教师的个人学习。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掘出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在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学习也应该朝这一目标迈进。为此我们提出今后在校本研修方面努力实现“三化”。
1.活动主题化
大量的学校学习,甚至集体备课常常是比较随意的,其中真正具有专业分量的学术性、研讨性内容较少。这需要主持会议者设定好学习的主题,确定好主讲人,确定好讨论话题。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迁移到教师研修中来,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
2.形式多样化
每所学校每周都有固定的教职工学习时间,但是全校教师坐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话题,没有贴近全体教师的会议内容,学习很难有效果,以至于教师的会风与学生的“课风”有天壤之别。另外,学校部门众多,并且每个部门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想要有所作为,如团委组织的青年教师学习班,党委组织的党员学习班,德育处组织的班主任学习班等,结果教师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学习。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将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2011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了《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教发〔2011〕61号)。2012年2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了《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函》(湘教继函〔2012〕4号),文件规定,凡取得教师资格、现在湖南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中学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以下统称为“中小学教师”),均属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对象。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年度登记、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五年周期内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准予结业。从2011年开始,长沙市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并借此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笔者作为长沙市中学教师学分登记管理员,在此对相关工作作一总结性思考,以期助力于教师的培训事业。
一、本周期内前四年度教师学分总量概况
目前,长沙市共有23830位初、高中教师注册在省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其中初中教师14814人,高中教师9016人)。截至2014年,本学分登记周期(2011―2015)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在长沙市中学教师中,本周期内已经达到360学分以上(含)的教师共有7939人,在288―35分区段的教师共有6102人,在216―287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5053人,在144―215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2647人,在72―143学分区段的教师共有1300人,在72学分以下的教师共有789人(近年新入职的教师也统计在其中)。
长沙市中学教师2011―2014各年度人均学分数量如图1所示:
图1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中学教师中,各学分区段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学科教师总数的比例如图3所示。
截止至2014年度,长沙市市直、各区县(市)中学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辖区教师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二、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情况的分析
1. 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日益重视,参培积极性不断提高
综合分析2011―2014各年度的教师人均学分数据(图1)可以看出,从整体来说,教师每年度的人均学分逐年增加。2011年度,教师的培训学分都普遍较低(人均45.9分),甚至很多教师都只有校本研修的学分。但在随后的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度,教师每年度的人均学分上升十分明显,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度增加显著。统计学理论指出,数量的变化是物质内部变化的的外显指标。由此可以反映,随着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很重视参加培训学习,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分偏低,他们平时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甚至个别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分登记还有抵触情绪。
2. 长沙市中学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基本合理
从长沙市中学教师中各学分区段教师所占的比例图(图2)和长沙市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学科教师总数的比例图(图3)数据来看,长沙市的初、高中各学科教师在相同的学分区段所占本学科教师的比例基本一致。在大于360学分区段(含)中,该比例基本上在35%左右;在288―35分区段,该比例基本在25%左右;在216―287学分区段中,该比例基本在20%左右。但是应当看到,从整体来说,教师学分偏低,低于288学分的教师占教师总量的41%,这些教师要在本周期的最后一年内达成本周期的学分目标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此外,极少数学科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也相对偏少。因此,我们本周期内的教师培训还有比较大的努力空间。
3. 各区县(市)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综合分析长沙市市直、各区县(市)中学教师在各学分区段占本辖区教师的比例数据表,长沙市各区县(市)在各学分区段的教师占本辖区的教师比例基本一致,都有30%左右的教师已经达到或超过了360学分,约20~30%左右的教师位于288―35分区段。但是也应当看到,各区县(市)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学分登记过程中,对可允许登记学分的培训项目尺度把握不尽一致,对有关项目认定的学分数量存在差异;二是不同区县(市)对教师培训的组织力度也不尽相同。
三、对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
1. 各市(州)、各区县(市)对教师培训工作应有周期性的统筹规划
纵观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很多地区都是行政任务式的培训,缺乏统筹安排和系统管理。但是,随着学分登记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不少于360学分(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对教师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既有长远计划,也有短期规划,既要能为教师们创造培训学习机会,满足教师的培训学分需求,又要避免盲目培训、重复培训,避免简单地为学分而培训。在周期培训计划的安排中,应该具体落实到年度培训计划,比较均衡地分布,切忌杂乱计划,也忌前松后紧,否则教师们会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完成学分目标,影响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2. 学分登记管理可为教师培训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湖南省的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其登记的有关信息不仅包括教师所在的区县(市)、单位、学科,还包括教师在各个年度参加培训学习的项目名称、时间、学时、学分以及参培层次。该系统不仅仅具有学分信息的记录功能,还具有信息的分类统计功能。在每一年度的学分登记工作结束之后,各市州、区县(市)可以调取本辖区教师历年来的培训信息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教师们在此前曾参加过的培训项目有哪些,目前已有学分多少,距离完成不少于360学分(360学时)的培训学习的差距还有多远,进而得出我们还可以组织哪些学科、哪些项目的培训,如何进行培训的课程设置,参培对象可以是哪些教师,培训学习该有多少时长等参考性结论,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成人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成人学习者是带着丰富的经验进入学习的,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强调实用性。田俊国教授指出:“培训已到了讲求实效的时候了”“培训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该是很重要的战略转型手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实效。学分登记信息虽然可为教师培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但应该看到,这些信息记载的也仅仅是教师们过去学习的点滴经历,并且有些还是教师被动参与学习的。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深入到学校、学生和教师中进行调研,了解教育实情,了解教师们的真正需求,摸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力争通过培训,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3. 学分登记管理可为学校遴选参培学员提供重要依据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很多基层学校因为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不高,或怕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常为参培学员的选送发愁,经常出现“甲培训送乙人”的现象,选送了不在一线教学岗位的后勤或教辅人员参加专业学科教师培训,“次要学科”教师参加“主要学科”的教师培训,肄业班教师参加毕业班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甚至出现了一位教师承包全校培训的“培训专业户”“学分暴发户”现象,这必然造就一批“不上进”教师和“学分贫困户”。学分,就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定量指标。在每期培训的学员选送中,学校应该根据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要求和学科特点,结合教师们已有的学分数量,慎重遴选教师参加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训学习的机会。
4. 学分登记管理呼唤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加强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的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由“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综合评价”这五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该模式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独自的特色,正逐步推广。
关键词: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体系由在国家实验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如今在全国中学普及。由于这一轮课程改革有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使得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方式、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作了重大创新。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等问题使新课程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小学教师迎接新课程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任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的一项急迫任务。
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专家讲座为主,培训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委托北师大的六所院校举办了第一期国家级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并于2003年颁发《关于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司[2003]27号)等文件,要求有条件的院校申办国家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基地。我们四川教育学院长期从事中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专门的培训方案研制组,在四川省中学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方案,于2003年1月向教育部申办“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国家级研修资格”。此方案在全国27个申办院校的培训方案竞争中,获得教育部一次性通过,批准我院于2003年10月进行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国家级研修”,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将培训模式带回了培训者各自的省、市、地区。2004年至今,我们每年在四川省进行各类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该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推广。
一、培训模式的特点与操作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要“在研究、试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模式,推上,有理论基础,推下,有实践操作,模式介于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模式能够承上启下。”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努力做到:
1.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目的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解决他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培训者/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各地新课程培训工作输送骨干并起示范作用。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了解到一线教师希望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设计与英语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培训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营造大家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学员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培训模式的内容设计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总结出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理论引领”;(2)“观摩实践”;(3)“合作交流”;(4)“自主学习”(5)综合评价。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具体体现为:
“专家讲座: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示范课例展示合作交流:说课、评课与讨论自主学习:实践、交流与反思综合评价:总结、改进与提高”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常规的专家讲座传统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英语新课程学科研修为主线,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例的分析研究,在合作交流、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实施新课程培训的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培训前,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学员需求和建议。
2.设计培训内容菜单,由学员按需选择,主动参与培训。
3.聘请参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制定和对实施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形式是专家理论引领、专家与学员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4.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讨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实验区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5.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研修。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6.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次培训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进行跟踪调查,与学员建立长期联系,促进教学与科研。
三、培训模式的创新点
1.培训模式的创新。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坚持了“互动、实践、反思与创新”的运作思路,采取了“专家理论引领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讨论实践、交流、反思”的创新模式,培训内容以英语新课程学科培训为重点,紧密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的分析研究,讲座与对话相结合,观摩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训模式,是对传统的专家讲座式培训方式的根本变革。
2.参与式的培训特点。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员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喜悦和困惑,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化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教学能力。
3.培训模式易于推广和实施。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体,易于推广和实施,高质量地完成中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在我院2003年10月举办的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中,有来自贵州、福建、青海、宁夏、甘肃、广东、广西、安徽、重庆、、云南、陕西、新疆及四川等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培训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这些骨干培训者将所学研修模式带回到各自的省、市、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中推广,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随后,该模式在2003-2008年期间我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新课程教师省级上岗培训班、骨干教师新课程省级后续研修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初中/高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推广,共计2 000多名教师参加,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模式新颖,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学员们受益匪浅,对新课程在实际中运用和如何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增强了信心。培训模式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表明了该模式有利于促进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和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培训模式不应是固定的,使之适应改革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88-02
教师的发展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教师群体的发展,使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其二是教师个体的发展,使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自我实现方面纵向提高。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 教师发展通常会表现为两种状态 ,一些教师会随着对教师职业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产生浓厚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从而成为优秀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也有一些教师在发展的道路上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一蹶不振,对教学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堕落成可怕的“磨洋工”“熬退休”的状态。更不再关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外界物质的诱惑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越来越强,教师职业都不再是谋生的唯一手段。如何使教师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努力完成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呢?中学教师只有深入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内在价值,才能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乐此不疲,不断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中学教师:一是要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艺术;三是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四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五是要有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现实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多是通过形式丰富的培训活动、深入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以下几种出于个人利益的追求,或者是为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或是为了各种名誉,甚至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侵蚀……直接影响了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纵深发展,在笔者接触到的许多中学教师中这种思想是存在的。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较强的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要培养有创新思想、有创造力、有活力、具有热情奉献精神的教育工作者。绝不是要训练一批仅仅是技能娴熟,搬运书本固态知识的教书匠。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关注教师对自我岗位的认识、职业认同感、自我近期目标的确立、自我远景目标的规划以及职业幸福感。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在动力,以期求得中学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首先:中学教师专业化的动力应来源于人们对自我思考的不断的深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思考自己所从事的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才能真正去认识本职工作、真正热爱本职工作。进而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贯穿到自己一生的工作之中。其次中学教师的行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复杂外界社会影响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吸收外界事物的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认识自身的行为。
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内在动力的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认为中学教师不仅仅是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蜡烛、也不仅是照顾祖国花园的园丁而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如果没有高质量,不断学习进步的中学教师,就没有高质量不断发展的中学教育。
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学教师专业化推进的进程中,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中学教育工作者的中坚力量。
(一)中学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具备专业意识,不能把中学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应转变思想把它当成一种专业,一种对技术要求相当严格的专业,教职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意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转化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关注和调控自我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二)中学教师要有不断发展的专业能力
合格的中学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日常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处理日常偶发事件的能力。专业能力不仅包括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个例来适时进行调整,在我国教材更新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总结一些现实实例给学生讲授时灵活呈现,不仅让学生及时汲取了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学教师要清楚自我发展阶段及问题
现实证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教师其追寻点和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自己所处的阶段并且对阶段做出相应的评估,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实事求是的取得进步。
(四)中学教师能够准确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是在社会中工作,难免要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社会也会对教师的工作做出消极或积极的评价都会对教师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教师长期过于重视来自外界方方面面的评价,被动去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就会在这个社会评价中沉沦失去自我,更谈不上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必须对自己做出全面和深刻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
(五)中学教师要在工作中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语道破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工作不是一年接一年重复性无创新的枯燥工作,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吸取教育精华,否则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六)中学教师要学会主动寻求学术支持,谋求合作共赢
在中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传统思想的禁锢下,教师行业深受其害,使得教师长期在一种孤独无助、独自奋进的状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是共同分享科学成果的社会,唯有合作、共享才能更加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要加大与外界的交流,推进与社会合作,从广阔的社会天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专业知识,重视教师自身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从实际出发,争取解决问题一步到位,促进中学教师不断成长加速中学教师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明兰.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2]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3] 张慧.小学教师发展内动力机制的试验与反思 [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4] 左占勋.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实现途径 [J].考试周刊.2015,(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42-02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网络技术与教师教育的结合愈发广泛与密切。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院校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了网络培训中信息技术在资源共享、远程交互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互动性、高效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教师培训规模大、成本高、管理难、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渐渐成为政府、教育系统、相关业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等网站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大规模网络教师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下,天津市自第三周期(2002~2006年)起全面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使用自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施载体,通过自建网络课程开展全市范围内中学教师的网络培训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员院校培训包含专业发展课程培训、专项培训与特色培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修三大模块。中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共144学时)全面实行网络培训。其中,高中教师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组织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初中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特别是培训内容与培训者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平台、资源及其应用,现以天津市为例,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个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一、平台概况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管理的门户网站,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发建成并实施具体管理。服务全市十万中小学教师及20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自2003年开通,经过持续建设完善,现已发展为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培训教学,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全市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
中国教师研修网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①
二、课程模式
现阶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主要有电子书模式、讲座模式、有指导的学习任务模式。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包括大部分自建课程和少量引进课程,自建课程大多结合电子书模式与讲座模式于一体,课程由文本及多媒体素材组合构成,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和拓展资源。引入课程以讲座模式和任务体验模式为主。课程建设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师范大学。
其优势在于:在统一的网络课程制作标准下,每门课程均有课程导学、教学脚本、内容导航、资源素材等部分构成,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完善、整体性及系统性强,课程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高校,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团队较少有来自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成员,实用性与实践性略显不足。
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大多为讲座模式的视频课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来自全国各地,课程内容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以讲座或案例形式进行深度剖析,总体上是目前全国性的较为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其优势在于:视频课程具有专题性,内容明确且就事论事,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每门课程的信息量小,观看学习视频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实践表明,专题性的短小课程更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形式单一,学习者较难集中精神持续观看不间断的视频讲座,不易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组织形式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取课程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选择感兴趣或需要的课程,每门课程配备主讲教师,且自建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担任。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课程交互平台上,主讲教师通过教学公告和通知、与学员进行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和答疑、组织课程主题研讨、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其优势在于:学员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大,由课程开发者担任主讲教师能够对参训者进行深入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也与指导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制下的指导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既要组织讨论、答疑解惑,还要批阅作业、组织考核乃至给定成绩。在选课人数略多的课程班级中,势必影响对个体学员的关注度。
与此不同,中国教师研修网采用课程+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以网上班级为组织单元,每个网上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作为网络学习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班主任同时承担批阅学员作业、发起并组织班级讨论、编写学习简报等工作。学员在课程导师的集中线上指导和班主任的日常组织下进行网上学习。
其优势在于:在网上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下,班级氛围浓厚,班级活动频繁,班级成员之间交流密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只在培训进行中根据需要安排在线集中答疑直播,课程导师缺少与学员间深度有效的探讨。
四、考核形式
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中,主讲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提供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通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程讨论等方面考察,终结性评价则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在线考核平台试卷考核、线上提交教学设计、线上提交考核作业等方式进行。
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考核方式及内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指标不够明晰。
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培训方案中设定的考核细则,对培训进行完全量化,包括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课程作业、研讨交流、培训总结等部分。所有数据均由培训平台进行过程记录。
其优势在于:量化的考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过分强调量化的数量结果,对质量把控不足。
迅速扩大的大规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形形的远程教师培训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其中也存在不少虎头蛇尾、弄虚作假、浮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解决了传统院校集中培训的许多问题,但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为适应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也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所有需求。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切实问题。笔者认为,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关键与核心资源在于课程,而有效的课程学习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百度百科 /view/2644222.htm.
本期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进行调查,就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存在的焦点问题和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如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控机制、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支持系统、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指导系统、创新教师专业培训策略等,促使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11-04
一、调查概况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水平如何提升,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一个被动或外控地达到社会要求的过程,更应是一个教师自身主动发展、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我追求的动态过程。外在的要求最终要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并自觉地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次调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专业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调查取得的资料、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研究成果对研究教师教育有着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特征
1.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意识有显著增强。本次调查与2008年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研修》(以下简称《有效性研修》)专项调查数据比较如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专业化。教师从朦胧的、被动的专业发展观逐步过渡到有意识地清晰勾勒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愿景,这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2.教师的职业情感呈现正性上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之以往的调查显著提升,这表明,近几年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3.自觉思考并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超过76%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且目标自我定位比较高。有32%的教师希望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33.5%的教师希望成为更高一级的带头人或名师,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要高于中学教师,仅有25%的小学教师认为能胜任教学就可以,而中学这一比例达到了46%。但在目标一定的情况下,只有41%的教师认真的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而33%的教师虽然有目标,但在现实和目标之间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4.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有5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顺利的适应工作,效果优良。有29%的教师认为基本能胜任工作,但需要一定的提升。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方面,有42%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最弱的”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其次是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在教师认为自己最应补充的专业知识中排前三位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育科研知识”。
5.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缺少系统反思的能力。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反思的习惯。但在反思的方式上,相当部分教师的反思都是刻板的、固化的按照要求行事,缺乏自己对教育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索。
6.区域城乡研修协作体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调查显示:涪城区建立的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共同发展”协作机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教师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重要意义。通过城乡协作,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以主题序列化、过程常态化研修,充分发挥研修协作体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激发了教师成长内因,促进了智力对接,实现了互助成长。
三、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淡漠。在问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时,选择“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当更为优秀教师”不足30%,选择“自己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为21%。其余的老师则是为了“职务职称晋升” 、“适应新课改要求”或迫于“学校领导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更多地是由学校、教研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出政策、措施,教师长期处于“被控制”、“被管理”、“被发展”的地位。这种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也使得部分教师缺乏自身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表现为从众,随大流。
2.专业发展缺乏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信念。调查中,有59%的老师认为工作前5年参加专业培训和比赛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第5至10年,而工作10年过后,参与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很多教研活动除了部分名特优教师外,年轻人占了主体,而中老年教师往往是这些活动的旁观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是中老年教师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自身再成长缓慢。再加上大部分中老年教师已评上中高职称,他们中一部分人就遗失了学习的动因。
(2)是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很难立竿见影,而很多中老年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已经固化,短期内难以见成效,不如紧抓学生的学习来得效益高,因此,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3.工作压力大,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超过61%的教师认为自身“工作重,自我充电时间少”。大多数老师每次外出参与培训的时间有2~3天,还有33.5%的教师没有时间外出学习。大多数老师,每周的周课时为12~17节,有的达到25节课以上。教师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脑力工作者,职业热情、专业抱负被“繁琐”、“杂乱”一一蚕食。久而久之,势必陷入“越忙效果越差――效果越差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投入越多时间越没有时间思考”的怪圈。
4.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效能未能有效显现。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大多依托于教研活动一周开展一次,将“研修”就等同于“教研”,缩小了“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外延。有40%的老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还有20.5%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是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教师所需,尤其是中学教师持有这种观点的很多,达到了36%。而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研究,参与面较低,只有30%的教师经常参与,61%的教师偶尔参与,9%的教师从未参与。特别是学科的研修活动,显得随意性大,大多数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教研组的安排和任务布置,而没有成为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教师感觉收获甚微,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而在部分农村学校,有的学科教师人数少、课时多,连基本的校本研修时间、氛围都难以保证,更不能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5.教师专业自少,教师自主发展受到制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实际职业生涯中,主要任务是教,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去做,按照教学研究部门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教学方法和编制的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教师没有更多的思考。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参与到校本教研、学校管理以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件的规划、决策,而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应有的专业自,在教学活动中就会缺失主体地位,专业自主发展也就难以产生。
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思考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控机制,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这需要挖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建立一种内控机制,即依靠教师自己通过自我发展规划、自主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等方式,发掘和提升教师自己的实践理论,从而促进自主发展。
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这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引导教师制定详细的专业发展规划,激发专业内驱力。学校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载体,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照列出自己专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从而使自己对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发展更有目的、更具有方向性。
2.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支持系统,预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
(1)依托校本研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平台。校本研修重点关注课堂、关注教师需求,开展对教师需求的研究,关注教师“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是决定校本研修效果的关键所在。
(2)构建学校主流学习文化,营造良好的专业自主发展外部环境。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其工作的学校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主流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和期待、对专业发展的渴望都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合作和理想的特定的学校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
(3)学校管理体现教师为本,尊重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校的管理宗旨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难和生存枷锁,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与支持,让教师能静下心来阅读、教学、反思、研究。其次,建立参与式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大的自。通过参与式管理,搭建起教师专业实践平台,为其专业成长提供适合的温度和土壤,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此外,学校的管理考核以团队考核为先,重视考核的激励作用,尽量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投入与收益趋于平衡。
3.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指导系统,区域推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1)关注教师差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基层研修机构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和教师已有实践性知识系统的研究。只有关注到培训对象的差异性,改善研修活动,才能使教师变成各类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迈上独立自主的轨道、取得研修的最佳境界。
(2)回归课堂情境。教室是教师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应该根基于教师课堂上的专业生活,培训工作重心应该下移到学校,回归课堂情境。将学校的培训、科研、教学实践研究指导作为工作的第一现场,使研修活动“落地生根”,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身自照”,使教学实践既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跟进,也有经验层面的、可操作的行为跟进。
(3)解决现实问题 研修活动没有主题就等于“瞎子摸象”,研修人员要关注研修资源的开发,通过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或通过向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课改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本区域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研修活动主题,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问题性、现实性和民意性,也赋予了教师更多话语权。促进教师在区域研修及自我研修中完成个性化的发展。
(4)充实研修团队 基层学校教师普遍感到,有教研员参加引领的区域教学研修活动最受欢迎,基层学校教师的受益程度也最大。应该进一步充实区域层面的兼职研修人员,将区域内有特色、有能力的名、特、优教师凝聚在一起,既能弥补专职研修人员与一线教学脱离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科研修团队的实践智慧。同时,能以区域学科集中研修和引领为载体,为区域名优、骨干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5)引入研修菜单。在区域研修培训机制中,应尝试并坚持菜单式培训方式。针对处于不同专业追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培训菜单,并且建立教师自由选择项目培训制度。允许教师对培训活动进行选择, 扩大教师自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可以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内容、何时、何种方式等方面有自。同时,自下而上的“菜单式”选修方式,其核心就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则,能进一步触动研修人员通过开展主题明确、过程缜密的研究活动来推动教师发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帮助也就更为实际。
4.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系统,保障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持续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引导、规范、激励、服务的作用,降低管理的重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用交流、督导、评价、经费下拨等方式去推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多维度评价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上,既要体现“教育平等”、“均衡发展”的理念,更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弱势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制度效能。
最后,抓住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的政策机遇,在教师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使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外在激励和肯定,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只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研修机构、学校以及全体教师多方配合、多管齐下, 才能形成一个更健康、更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促进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使教师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或《标准》)。“三个标准”维度齐全,突出了“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要靠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在职培训来完善。然而,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缺失认可,导致了教师地位不受重视等诸多不良后果,也影响了教育的长足发展。那么,如何通过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质量的提高、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造与创新、先进学校文化的建设,让教师做到心中时刻有《标准》,能够笃行比“三个标准”更高的要求呢?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自我研修有怎样的助益?建设怎样的教师团队更有助于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期《热点争鸣》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分享他们的见解。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您是怎么看教育部出台《教师专业标准》这件事的?
田玮:现在不是提倡一种说法叫做“把职业当事业做”吗?我认为要是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话,首先这个职业就得够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实际上是把我们教师以前自觉在做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行为规范,这不仅对教师的行为有了导向性,也让教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想,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我们教师行业的行规吧。
《中国教师》:您能不能谈一谈自己对《标准》内容的认识?
田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所关注的还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这个《标准》出台以后我就看了它的内容,上面很具体地列出了61条要求,应该说比较详细、全面,而且比原来类似的规定更系统。其中有很多都是一线教师已经在做的事情,比如《标准》里有一个内容是关于“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在这里有个特别的提法是“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这里还特别强调要“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实际上是把一些原来比较笼统的观念给具体化了,这对指导我们教师的行为,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再比如“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其实以前我们也关注中学生的差异,但是现在把它提高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我感觉这比以前说的“因材施教”更高屋建瓴了。总体来看,《标准》还是提倡教师要怎么做,换言之就是教师的发展目标,应该跟别的行业那种刚性的标准是有区别的吧。
教师是能把握恰当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
《中国教师》:您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算得上够“专业”呢?
田玮:教师属于特殊的职业,我们工作的对象或者说是面对的群体,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言行和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也是比较不稳定和多变的,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这个年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他们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有爱心,有爱心才有包容心,也才能给我们机会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并打开这个症结。如果教师没有这种包容心的话,可能有些事情的处理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在我身边曾有这样一件事,我同事正在上着课,有一个迟到的学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也没喊报告就推门冲了进来,我同事当时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什么也没说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课也没有因为学生的迟到而受影响。课下,这位教师就找那个学生了解情况。学生说是因为在课间的时候给一位校工帮忙才迟到,结果一着急忘了喊报告。其实中学教师经常会遇到孩子的表现不太合乎行为规范的情况,在不明就里之下,能先容忍、包容的就不要着急质问,等过后再谈,效果可能就不同了。那位教师后来跟我说:“幸亏我没冲他发火,要是一发火的话,该怎么收场啊。”应该说,他对孩子本身就有一颗宽容的心,这种宽容也帮助了他的工作。所以,爱心应该是专业教师所必备的。
其次,我感觉做一个好教师或者更专业的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有句俗语是“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讲已不合适,毕竟“一桶水”是固化的,教师更应该是溪流一样的活水,才能让学生得到有营养的水。因为学生一届届地更换,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学生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依然用原来的知识、想法与现在的学生交流的话,就会产生代沟。所以,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坚持学习,给自己充电,不仅能够与时代、与学生相契合,而且也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再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有多高超的专业技能,但一定是能把握恰当的契机采取合适教育方法的人。因为教育教学不是单向的传输,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中得到感悟和体会的技能,如此,才能达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标准》只是导向性要求,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再细化
《中国教师》:您希望《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希望学校怎样考量和评价教师?
田玮:《标准》对每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都已经列得比较详细了,但我感觉量化的程度还是不够。职称评聘算是水平性的考核,《标准》在这方面倒还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起码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绩效考核是量化性很强的工作,从这个《标准》的内容来看,不一定能很好地把它体现出来。如果拿这个标准来定性评价教师的话,相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合格。但在合格教师里面谁做得更好,还需要从更加细化的角度去说。如果属于界定性的要求,比如“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我感觉这些规定在操作起来的时候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但《标准》里面更多的内容看起来还是属于倡导性的,像提到的“掌握”“了解”“理解”,把它们看做具体标准的时候,弹性就比较大,在实际当中没有办法衡量,操作起来不好把握“度”。例如“了解”,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了解得好还是你了解得好?怎么把握?这都没法去具体评价,只能说了解了或者根本不了解,至于到什么层次就不好划分了。再比如“教学设计”里面提得比较笼统的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怎样才叫“科学”?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范例吧,如果想让教师做到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就应该告诉我们怎样的设计是科学的。如果要做考量或者量化评价,就要把这个标准做得更明确一些,变成教师能够用来执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规范。以目前来看,这个《标准》只是导向性的要求,难以做到量化,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能把《标准》的要求再细化一些吧。
《标准》会给教师强化性的提醒
《中国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必然会在教师队伍中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是否会对您造成一些压力,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田玮:应该说有标准就肯定有取舍,存在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如果用职业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任用的话,我个人觉得对学生各方面都关注到,比单纯地拿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要更好,比单纯用教学成绩来执行优胜劣汰要更合理,更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对我个人而言,压力还好,动力倒是更强一些。
《中国教师》:《标准》别强调了“合格教师”这个词,您认为基层中学教师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田玮:我对照《标准》一项项地做自我评价,看自己是不是合格,哪一项还有待提高。看完这个标准之后,我感觉真的不能说哪项符不符合,只能说依据《标准》的要求,哪些做得更有深度、哪些方面还需要再提高。毕竟注意力放在一边,另一边就会变弱。比如说“通识性知识”部分,《标准》中有四项要求,其中提到“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相对于其他几个方面来说,是我更需要注意的。再比如要“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在的中学教师肯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点应该都具备;而“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究竟要了解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我倒觉得不能用于衡量合不合格,只能说达到什么层次,如果《标准》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要求,我想教师应该会更关注吧。还有“教育知识”里面有一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如果不了解他们想什么,是做不到良好沟通的。虽然说我以前也在这样做,但不是很有意识地去做,没有像《标准》中要求的那样去了解“群体文化特点”,《标准》将这项内容专门列出来,肯定会给教师一个强化性的提醒,我以后会特别关注。另外,我倒觉得“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条特别值得每位中学教师关注。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是选拔性的,学生依然要面临考大学的竞争。教学的终端要求是统一的,那么,在过程中往往就会给学生一致的要求,“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较难实现。现实是教师在教学中会做到“因人施教”,但“因人施教”是在“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呢?现在看河北省还在实行着的学业水平考试,倒真的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从高考的角度,就做得不是太好了。
《标准》里面的好多要求其实现在一直在做,只不过没有明确说过。像“沟通与合作”里面,与中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现在已经在做而且做得到了;与同事合作交流也没有问题;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是可以的,而且学校跟家长多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有一项是大家可能会忽略到的,就是“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教师对这方面关注和考虑的会比较少一点,现在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要求,以后会多注意些吧。
《中国教师》:《标准》的出台,对您未来专业研修以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会有怎样的助益?希望得到怎样的助力?
田玮:应该说它更清楚地让我知道了我的目标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如果是自发的状态下,会做得不够细致、有效。但在具体的规则和要求之下,就可以对照每一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纠正,不仅有了行为上的动力,而且个人发展的导向性也更明确了。尤其在专业研究这方面,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把它明确下来,对教学和专业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从教之路走得也会更好吧。再有教学活动方面,《标准》中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专业理念方面,靠我们自己读一些书看一些文章,这样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专家报告、讲座之类的培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加强和坚定教师的专业理念,而且能够把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得更好。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间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专业能力方面,集中某些区域里比较好的例子拿来共享,或者集中优秀资源进行交流,能够让教师看到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技能。比如像教研部门组织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就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学习的方向、目标和榜样或者范例,就能够很迅速、很有效地帮助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还有就是需要学校能够更多地支持假期进修之类的培训活动。
“水涨船高”型的进步才是更好的进步
《中国教师》:对比《标准》,您日常关注与容易忽视的内容有哪些?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最亟待提高?难度有多大?您需要如何提升自我才能做到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