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22:20: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在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中,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1.分组
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4~5个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每个组选出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管理和任务分配。组长要用“活动记录表”对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记录在案,为学生的最后评价提供依据。
2.教师讲授
螺纹车削加工工艺流程是车端面、车螺纹大径、车退刀槽、倒角、车螺纹。
3.教师示范
根据给定的零件图,一是分析零件图,得出数据。二是确定加工步骤:车右端端面,粗精车外圆,车螺纹大径,切槽,倒角,车螺纹。三是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师与学生互动,计算进刀次数、背吃刀量确定粗加工、精加工的数据。四是安装工件,选择合适的夹紧位置和足够的夹紧力。五是安装刀具,教师示范,学生演示,注意刀尖分角线垂直于工件轴线。六是调整机床,调整主轴转速和螺距。七是螺纹车削操作方法,采用正反车车削法,对刀、车螺纹、退刀。
4.学生操作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遇到典型问题,集中讲解,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要进行螺纹的测量,使用量具游标卡尺、钢尺、螺距规、螺纹千分尺对测量要素大径、螺距、牙型角、中径进行有效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教师要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现场评分确定学生成绩。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总结
1.加强课堂管理
有些技校学生不守纪律,在实操场地走动,乱拿工具当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维持课堂秩序。
2.教师要加强指导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
二、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安全评定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建材2学时、路桥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概述。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二部分材料检测。①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等级评定,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砌体材料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钢筋检测技术、钢筋基本技术性能、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三部分上部构造检测。①预应力构件试验检测及张拉力控制,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张拉设备校验、张拉台座检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静载锚固试验、钢筋松弛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张拉设备校验、硬度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四部分基础及下部构造检测。①泥浆性能指标检测、水泥浆的膨胀率实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建材实践;②地基承载力检测理论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地基承载力检测实践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泥浆、成孔、清孔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理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⑥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实践操作、反射波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⑦超声脉冲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五部分总体、路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检测。①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支座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六部分成桥检测。①旧桥加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桥梁静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桥梁动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理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践操作,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结构实验室实践。第七部分复习及考核。4学时,形式: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习、实践和指导。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倡导,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二是课堂教学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呈现直观和动态的教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学生分组实践。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五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2.教学方法。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教学、案例情景分析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死肯书本的传统方式,部分课程直接选择在实验室上课,或全部选择在实验室上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操作容量,提高学生掌握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检测试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
引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得到推广,就反馈的效果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一面主要是:在教学形式上,会计教学做到了与“岗位工作过程”相融合;令人担忧的一面是: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动手能力值得商榷。实践表明,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依托的物理平台较为容易,但在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所形成的思想束缚,以及培育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学习生态则存在着难度。不少同行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单纯理解为,将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然而,在消除时空维度下的割裂感所建立的新型教学模式,不能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板块式衔接,而是作为统一课程体系下的教学资源共享和相互渗透的状态。本文将在问题导向下,对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1当前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存在的不足
1.1教师能力整合相对滞后这里的“相对滞后”是与理实一体化物理平台的搭建速度而言的,随着物理平台的搭建形成,接下来便面临着整合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力的任务,然而任务的完成并不顺利。具体表现在:(1)部分任课教师的会计理论水平与实操水平间存在差异,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会“就轻避重”。(2)部分任课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难以做到双管齐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1.2校本教材建设存在短板
目前,适应于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十分残缺,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由笔者参编教材的体会可得,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下所开展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仍主要以传统的“章、节”版教材为蓝本,这就直接弱化了教材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再者,即使有意将实训版块植入到教材中去,在教学实践中仍难以做到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操能力训练相融合,其主要归因于理论知识与所对应的实操训练要求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关联。
1.3教学组织过程较为随意
这里将视角转移到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场,无论是笔者的观摩体验还是笔者的教学体会,都促使自身感知到:目前在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组织过程较为随意。这一问题的形成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解释,教师因能力整合问题和可适用的教材残缺问题所致,在教学方面难以将理论与实操知识自然连贯地融合起来,这就给学生形成了课程知识的杂乱感。受到这种主观感受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便会因个体差异性而出现课堂参与度参差不齐的景象。
1.4教学效果反馈失真
教学效果反馈构成了会计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反馈分别从理论测试和实操考核中获得。随着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之后,这就为教学效果反馈带来了问题,即教学效果反馈面临失真的危险。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是板块式衔接,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有机融合。那么,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下,传统视域下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显然是难以适应的。
2完善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2.1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
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了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因素,而且其作为“自变量”将直接影响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因变量)。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强他们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在该理念导引下整体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涵养和会计实操能力。从解决当前的教学短板入手,应重点提升任课教师的会计实操能力。提升途径依次为:(1)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以课程标准为参照一一对应强化自己的实操能力;(2)在校本要求下对自身的会计实操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在熟练掌握会计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自由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建立联系,最终从整体上把握好理实一体化会计教学的节奏。通过笔者的实践可知,前者依赖于熟能生巧的原理,而后者则需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这里笔者还需强调,在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时需要把握好度,应从授业有专攻的角度去对待会计任课教师,应防止教师因依附于理实一体化平台所带来的“劳动异化”局面的发生。
2.2开展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
教师固然存在着教学能动性,而且许多青年教师对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抱有极大的兴趣,但从教学模式所要求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着眼,当前还需加紧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编写。笔者已经参与了该项教材的编写工作,从中得出这样几点体会:(1)教材在编写前需要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哪里,只有明确了这种优越性才能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画龙点睛之笔。(2)教材在编写中时常面临这样的困扰,即为了防止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形成简单的板块衔接,在教材体例设计中过于纠结理论板块与实训板块的排序问题。笔者建议,应以“点到为止”作为会计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线,以简明的文字阐述会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容量以够用为标准。因为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所以理论教学应服务于实操训练,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并不一定从各自排序中得到体现,而可以从理论知识阐述所依托的工作情景中得到体现。
2.3建立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出现,便要求能为会计乃至专业群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参照。因此,目前还需建立标准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这里的标准化属于程序标准化,意在解决当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所出现的随意性问题,而且该标准化分别存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两个方面之中。就教师教学程序标准化而言,规定了教师会计教学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的时间比例(建议:低年级为3∶2、高年级为2∶3),以及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相互轮换的节奏控制要求。在学生学习程序标准化方面,主要规定了课前预习要求、课堂实操强度等内容。在具体执行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时,应将教与学作为整体去对待。笔者通过实践上述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感知到,如何在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之间进行合理切换,目前仍需花大力气去思考和优化。毕竟,若是先理论教学、再实操训练,这只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维度进行了转换,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4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起首尾照应的闭环形态,所以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便成为应有之义。与工科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相比,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尝试从原则层面和整体视域下去探析教学评价问题。从目前与同事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解入手,创新的重点应放置在评价模块的增添环节,优化的重点应放置在已有模块内部评价指标的调整环节。建议,在会计职教理念导引下可增添“任务驱动下学生实操能力”板块,该板块与传统实操考核不同,该板块更加突出学生围绕岗位问题自主完成实操任务,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对已有教学模块内部指标进行调整的方向为,应提高学生评价所占权重,并配合以问卷调查去了解学生参与会计理实一体化学习的获得感,以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给予多维度考核。总之,在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时,必须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形成照应,并能为今后助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问题域。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比赛去检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鼓励师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会计技能大赛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技能大赛是对多门学科的综合考核,内容包括多项实践技能,比如点钞、翻打传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以大赛为引领,在职业院校中形成“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良好效果。最后指出,在推动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中,还需要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当然与传统的校外顶岗实习不同,能否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迁移至企业内部,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则值得尝试。还有,在整合教师能力时企业财务骨干参与其中,作为培训师去提升任课教师的实操能力,这也发挥着校企合作的优势。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对于会计理实一体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真账实操为载体,由校外会计实践专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训,开启“真账实做”会计实训模式,把企业最真实、最具体的会计实务、电算化应用,移植到教学、实训中,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3小结
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动手能力值得商榷。从现状调研中可知,目前存在教师能力整合相对滞后、校本教材建设存在短板、教学组织过程较为随意、教学效果反馈失真等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或多或少形成了因果关系,直接影响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看作一个系统,则在完善该系统时需要从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开展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建立标准化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去破解现有的问题。本文也十分重视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该教学模式应区别于现行的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黄娟蜀.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2(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其中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传统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理论先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操作技能较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校曾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走访了几十家汽车维修企业,从我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高级“蓝领”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实际操作技能娴熟、全面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汽修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我校认为只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就业教育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工人。因此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在汽修专业课程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元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原型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时各半)的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操作中维护和维修的能力。多年前我国就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过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没能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研究会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其流程和要素如图1所示。
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分开进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无法接触实际的东西,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在进行实践操作课教学时,由于课程衔接、课时分配、学科特点、考核侧重面等原因,学生难以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课中,又不可能在实践操作课中重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我校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汽车修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准备工作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汽车修理专业实习场地的调整和配置,2011年,1500m2的汽修实训中心正式成立,并且对外营业。我校通过调查了解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新技术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最新设备信息等情况,来动态调整模拟工业环境,配置相关设备,基本能与汽车维修行业接轨。与此同时我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一些适合具体教学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使学生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指导操作,又可以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2)实施过程
我校首先在汽车构造拆装课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完成汽车构造拆装的各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修理全部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能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达到职校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众多的可视化媒体和供学习、操练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增强。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从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我国的职教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育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对企业需求的反映较少,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越编越多、越编越难,大部分教学时间被理论教学所占用,实践教学始终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学生难以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尤其是专业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逐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再以学科体系的完整为基准,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活动的需求,打破了学科界线,重组了教学内容。在专业谋教学中,我校实行“六步教学法”、“小模块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要求专业教师取得“双证”
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给予支持。我校要求专业教师按期取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通过几年的培养,现我校有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高级工2人,专业教师中超过88%具有汽修技师以上的证书,已基本具备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能力。
(2)建立专业教师到汽车修理厂培训制度
针对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偏少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汽车修理厂实习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氛围,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3)借助“外力”带动教学相长
我校聘请了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定期邀请汽车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解决专业技术难题。
3.引企进校
引企进校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证。我校开设汽修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2010年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省财政厅专门下拨资金用于学校的设备购买。学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现有的设备,引进汽修厂,让学生真刀实枪搞实训。
2011年3月,我校创办了“校中厂”,对内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对外承接各类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而且形成了“校企互动式”的办学特色。校企互动、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的做法。
学校与汽修企业共建汽修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汽车修理专业技能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七个合一”。
(1)学校企业合一
校企合建汽修“校中厂”,一方面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就近有了实习工厂,另—方面承担本校教练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同时还承担社会车辆的维修,既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又节省了本校车辆维修成本,还为学校创收增添了新的渠道。
(2)教室工厂合一
汽修“校中厂”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车来厂里检修。这些车辆不仅给汽修厂带来了检修业务,也给学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训的机会。学校把实训课堂搬进汽修车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实践起来,才能确保技能训练到位。经过对各种车辆的故障检修,学生学到了很多技术与经验。
(3)教师技师合一
汽修“校中厂”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平台,也是汽车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好场所。学校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入厂挂职”,在实践历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搭建“教学沙龙”等平台,促进汽车专业教师与“校中厂”专业师傅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在,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大多数拥有“技师证”,既可以做理论的传授者,又可以成为实习现场的师傅,克服了理论与实操无法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
(4)理论实践合一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校还倡导“以赛促教”,不定时在学校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比拼中找差距,促进学生技能强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学生学徒合一
学校按照“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流程,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我校聘请优秀技师担任实习导师,发挥其一线实践经验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汽车修理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6)育人生产合一
学生在“校中厂”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保养维修车辆、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生产、生产中育人的理念。
(7)维修驾驶合一
2011年8月,学校下属企业——东阳驾校迁至校内,并将汽修“校中厂”确定为驾校车辆定点维修企业,这既方便了教练车的保养维修,节约了驾校的运营成本,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两种本领,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即可拥有职高毕业证、专业技能证和汽车驾驶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实施场所做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学校为专业课程建立了专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图3),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我校通过几年的逐步调整,形成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专门化实训室、轿车维修专门化实训室等一系列专业教学实训场地。
5.添置汽修专业课所需零件与设备
具备了各种教学实训场地,还应有汽修专业所需的汽修设备、零部件及总成,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有许多汽车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植入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增添实践教学器材,来保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实物的先进性。我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新设备的添置及零部件的更新,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几年来,我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汽车维修用设备和设施,详情见表1。
6.“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模块教学搭配
我校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发动机拆装修理、变速器拆装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喷发动机修理、自动变速器修理、空调系统修理、ABS系统和安全气囊修理等教学模块。根据所设模块进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发动机拆装修理模块教学中,把整个内容分为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曲轴飞轮组的修理、连杆的检修、配气机构的修理、系冷却系的修理、汽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等项目,然后确定各分项目的教学要求。以机油泵零件的检修为例,其教学模块内容见表2。
7.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与原有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及企业评价。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评定
每个模块给出一个成绩,其中理论占40%,操作占60%,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余下40%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评定。
(2)以比赛形式评定
学校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学习竞争气氛,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3)要求学生获取国家技术等级证书
相应的技能证书可以证明学生的相关技能,也可以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优势。我校要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修理中级工证书,要求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驾驶证及汽车修理中级工以上证书。
(4)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表现情况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校在汽修专业课程中逐步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准备及尝试。我们从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参加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3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任课教师的评议,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于:
1.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直观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2.与模块教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学习技能的系统性更为强化,同时避免了单纯为考核而进行的项目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适岗能力大大提高。
3.使专业课上课时间得到合理运用,避免了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单独教学而造成的内容重复、衔接不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参加汽修等级工考核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2011年汽修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98.3%,较2010年提高8.2%,较2009年提高13.7%。今年分配在汽车修理厂的学生表现出进步快、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适岗能力强、喜欢钻研汽车新技术等优势,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五、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体系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
(2)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4)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U472-4
我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急需大批既掌握一定汽车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汽车维护、保养、维修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教育由于采用理论课(在教室里)和实训课(在实训车间上)分别授课的模式,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理论时由于抽象而难以理解,而在实训课时,由于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就没有听懂,加上过一段时间理论知识就忘了,实训老师又不得不花时间重新讲理论知识,再加上学生人数、实训设备及实训课时的限制,导致实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克服理论课和实训课不衔接、不连贯、不相互支撑的缺点,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组合教学,使他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实现五个“一体”,即教学场所教室和车间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一体,教师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一体,学生学和做一体,理论和实践考核评价一体。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1)解决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不衔接的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便于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可以将实用技能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未来就业直接用到学校所学的技能。
(4)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可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湖南财工职院汽车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现状
(1)取得的成效
湖南财工职院2011年开始开办汽车专业,2013年校企合作建设汽车专业,引入了“华汽教育”教学体系,采取理实一体教学,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容易掌握,实践操作更容易上手,而且实际动手时间更多,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汽车专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2015年首次参加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获得单项二、三等奖各一个,2016年获得团体二等奖(第4名)的好成绩。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汽车专业理实一体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师观念、师资水平、教学硬件、教学软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分析
(1)观念的差距
由于对理实一体教学理念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理实一体教学就要做到五个“一体”,而简单的认为理论和实训课都在一个地方上就是理实一体课,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2)师资的制约
理实一体教学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实实在在的双师素质教师。而且汽车技术发展很快,需要教师具有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随时跟上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而目前的师资还有一定的差距,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一般年纪较大,理论知识和接受新技术方面欠缺些,年轻教师的动手能力又相对差些。
(3)软、硬件的不足
汽车工业日新月异,汽车新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花费资金购买的实训设备过两年就过时了,使学生不能接触汽车新技术。又因为受到设备经费的制约,学校也不可能全买最新的。为帮助学生学习,还需要大量教学软件作补充,而这也是欠缺的;同时适用的理实一体教材也很少。
三、汽车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思考和对策
1.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一方面加紧引进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真正理解理实一体的含义,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尽快适应教学需要,而且还需要教师学习项目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式,对现有的理论、实训课教材进行再加工,编写实用的理实一体教案,这样才能搞好理实一体教学。
2.加大硬件投入
要想方设法加大汽车专业实训设备投入,购买急需的设备。当然全部由学校购买最新的设备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提供设备,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要作为加强硬件建设的主要途径。
3.加强软件建设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直观可视性差,再加上教学环境的局限,教师讲解时,一般学生难以理解,如果通^动画、微视频等方式教学,可方便学生理解,又可弥补实训工位的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资源开发。要上好理实一体课,教材很重要,而现有的教材要么是偏重于理论讲解,要么是实训指导书,很少有合适的理实一体教材,要上好课就需要老师们自己组织编写适用的教材。
四、结束语
在汽车专业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汽车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学生毕业后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知识序列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为适应社会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呼吁而出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环节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而是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将理论教学融入项目的设计工作过程,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知识分解到若干项目中,教师在实验环境里进行教学,采用项目、案例、任务、产品、工序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将学习领域各主要内容融入相应学习环节中.以项目的方式设计学习过程,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由易至难,由单一到复杂;学生逐渐成为项目的主体;而教师的指导成份越来越少。
在《PLC应用技术》课程中,通过使用STEP 7-Micro/WIN软件和程序开发试验环境,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也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也得以提升。下面以《打铃器》为例来说明;
(一)演示
要求:打铃器又叫电脑自动打铃仪,可与电铃或音乐电铃配套使用,适用于学校上下课打铃。学校一般一节课是50分钟,休息10分钟。为了切合教学需要,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5,即8:10响铃下课,8:12响铃上课。响铃时长为30秒。
演示:将设计好的《打铃器》PLC系统通电,按下启动按钮,等待………8:10响铃,30秒后响铃结束;8:12响铃,30秒后响铃结束。
(二)分析
1.要想在特定的时间响铃,首先必须要知道现在的时间,因此要用到PLC的读取实时时钟(TODR)指令,从硬件时钟读取当前时间。
2.知道了当前的时间,就要和预设的时间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启动系统。因此要用到PLC的比较等于命令。
3.响铃时间为30秒,就要用到PLC的定时器命令。
(三)讲解
1.读取实时时钟(TODR)指令
西门子PLC的读取实时时钟(TODR)指令是从硬件时钟读取当前时间和日期,并将其载入以地址T起始的8个字节的时间缓冲区。
例如:LDSM0.0
TODRVB100
运行结果:当前年份VB100;当前月份VB101;当前日期VB102;当前小时VB103;当前分钟VB104;当前秒VB105;当前星期VB107.
本例中,主要考虑小时和分钟数,因此用到VB103和VB104中的值,读取VB103和VB104的数值就是现在的时间。
2.比较等于指令
比较等于指令用于比较两个值:IN1至IN2。比较指令包含字节比较,整数比较,双整数比较,实数比较,字符串比较等。此处时间值属于字节,故采用字节比较等于命令。
例如:LDSM0.0
AB=VB103, 16#08
LPS
AB=VB104, 16#10
ANM0.1
=M0.0
LPP
AB=VB104, 16#12
ANM0.0
=M0.1
以上程序运行的结果是:当VB103=16#08 & VB104=16#10时,M0.0=1为高电平输出;当VB103=16#08 & VB104=16#12时,M0.1=1为高电平输出。
3.定时器指令
定时器指令包括接通延时定时器(TON)、保留性接通延时定时器(TONR)、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接通延时定时器(TON)指令在启用输入为“打开”时,开始计时。当前值(Txxx)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PT)时,定时器位为“打开”。启用输入为“关闭”时,接通延时定时器当前值被清除。
例如:LDM0.0
OM0.1
ANT37
TONT37, 300
=Q0.0
以上程序运行的结果是:当M0.0=1或M0.1=1时,输出Q0.0=1高电平,同时定时器计时,30秒后定时器当前值被清除,Q0.0输出低电平。
(四)自学
自学时,告诉学生要掌握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怎么去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学生会感觉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学习结束后了解自己是否已经全部掌握。对于未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记录于课本,便于讨论解决,以及课下有针对性的补差。
在本例中学习了时钟读取指令、比较指令、定时指令的部分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教材学习相关知识,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例如通过时钟读取指令读取当前年月日、通过整数比较指令学会数值比较命令等,最终达到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编写实用应用程序并进行仿真验证。
(五)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练习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的能力。本例请学生编写一段程序:读取当前年份,判断如是闰年则亮灯显示输出,并搭建外部硬件电路。
(六)应用
为进一步检验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请设计一自动控制系统:为了节约用电,学校路灯夏季(5月-10月)在晚上5:30亮灯,夜晚11:30灭灯;第二天早上5:00亮灯,6:30灭灯。在冬季(11月-4月)亮灯的时间推迟一小时,灭灯时间不变。请编写相关的程序并搭建硬件电路满足系统的要求。
(七)评价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理(论)—实(践)一体化”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教学模式,得到很多高职院校的认可,它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实施方案。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尚属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电大等学校升格或改制而来。高职教育兴办后,教学模式的主要参考对象是普通高等教育。加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毕业于普通高等学校,受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加大实践教学,但实施中很多院校并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
与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很落后。但与十年前比起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很多教学模式,我们都从国外了解过,也深知其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但总是很难落实。受师资、场地、环境、政府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差别很大。教学模式较容易研究,但完全落实到位难度却很大。十年前,高职院校也提出实习,但受条件限制,很多学校最后一学期的实习都是处于“自然放养”状态,效果不甚良好。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条件大大改善,企业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为学生“工学交替”、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提供了条件。现在的通讯、交通都很发达,教学研讨会经常召开,使得先进的教学模式传播很快。由于高职院校各方面条件差异很大,这也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出现表面上教育模式大致相同、实质上差异很大的现象。
二、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理实一体化”是科学的。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先理论后实习、集中实习、边理论边实习等都是理实结合的方式。“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与企业直接接触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学校里直接进行理论、实践分开教学的“分阶段教学”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现。不管是哪种方法,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它都具有以下的明显优势。
1.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然后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会像硕士、博士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我们也不能仅仅就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熟练的工人。过去,普通高校里教师出现的“学院派”、“企业派”,这些都是能力不全面的表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碰到的都是一些不太大的实际问题,因为某个小问题组织攻关组,把理论人才和实践人才组织到一起攻关,这在企业生产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有集理论、实践于一体,才能对理论和实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否则的话往往会盲目理论指导、盲目实践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不但要会操作,而且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从何而来,理论指导是基础,单凭“小聪明”是不行的,只有理实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都是“灌输式”,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创新的氛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用实践去验证理论。尤其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在学习了理论后,直接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过程中,由于每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采用方法不同,实验的结果可能会各式各样。这样一来,同学们汇总各种方案,一定会找出最科学的方法。有些时候,还会在传统的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有的甚至能找出原来不科学的地方,这对于理论发展、实践技术进步都是有益的。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效果会事半功倍。理论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很多学生不愿意上理论课程。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我们要想让学生实现“低分高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行。所以必须采用一切手段,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大量的理论只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而只实践只会让学生当做游戏盲目的摸索。最好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理论后短时间内就能见到实验设备,边理论边实践是最好的方式。做到这些,就需要对原来的设施进行改进。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将教室改装,教室前面是课桌,后面是实验设备。在教学中,前半节是理论,后半节是实践。学生先直观看到实验设备,带着好奇心去学习,短时间内实现理实结合,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专业将理论教学的设施搬到了实验室,学生坐在实验台前听理论课,教材上的内容在眼前的设备立即能找到,这就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习的兴趣自然得以提高。在“任务驱动法”教育中,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都是有学生自己控制的,这富有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现代青年人的个性需求。学生带着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方案去学习、去完成任务,效果自然会好。
4.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中,同学们直接在企业中,和其他员工吃、住、工作在一起,是工作的全真模拟。实习中,部分学生会感到企业一线工作辛苦,生活节奏快,部分老员工还会嘲笑他们,讥讽大学生和他们一样下车间。调查发现,这些情况以前的毕业生基本都经历过,有的同学因为不能适应而一蹶不振。现在学生实习直接就会遇到这些问题,在老师的劝导、同学们的帮助下,同学们很快会重拾自信。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会很顺利,很快就能适应社会。
因为一体化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操,又以实操为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施教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贯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一原则。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岗位要求
1. 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就是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原有的以教学单元为主的内容变成以工作内容为主的项目教学。作为教师就要精通本门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通过组合、提炼形成新的以工作内容为主的项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涵盖整个中职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为了体现理论知识对提高操作技能的指导作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把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集中挑选出来,融合于工作任务之中。
2. 编写校本教材初稿。在着眼专业发展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紧扣工作项目、任务,编写体系完整的校本教材,并选取部分教学班级试用教材。在试用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及专业课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最后形成符合岗位需求、符合专业发展、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实训设备的“四符合”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要体系完备。站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逐步形成的角度上看,任何课程都不是独立的,就一门课而言,要搞清楚其前修课程、后续课程是哪些,它们在专业课程中起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要有所体现,一是可以让学生明明白白学习,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完善校本教材并交权威专家审定、正式出版使用。任课教师的水平能力毕竟有限,校本教材编写完成、经过试运行后,必须交权威专家审定,方可在校内大面积推广使用,以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现状,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4. 编写与校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教学工作页》,学生用《学生学习工作页》。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工作步骤,巩固学习内容,还要依据校本教材内容,以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编写教师用《教学工作页》、学生用《学生学习工作页》,与校本教材配合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5. 设计与校本教材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一体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清楚、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项目、任务设计出合理展现工作任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理论教学当中,增加学习的新颖性、直观性,改变教学方式和知识的呈现方式。
四、关注学生变化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尤其是在学生操作车床、电焊机等机械设备时,注意观察学生操作,进行不同工位的来回指导,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让同组学生互相提醒,在操作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果发现有学生在实训操作时存在胆怯心理,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明确学习目的,大胆操作。对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的特点,教师要加大力度正确地引导、开发。帮助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技能素质的提升。
五、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摇篮,车工是其中一个古老而常青的专业,主要以培养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为主。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是提高车工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体现在车工教学中就是要合理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到事半功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车工专业实行的现实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依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加大直观教学力度,从感性认识入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偏低,文化基础薄弱。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技能训练不再是低层次的简单操作,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乏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巩固了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二、对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及教学思路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掌握技能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教材不是将理论和实习分成两本书,开成两门课,而是统一颁布的一体化教材或校本教材,从而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一体化。在教学时间上,理论课和实习课同时进行,统称一体化课,打破实习课与专业理论课相对独立的安排。在教师配备上,淡化了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概念,统一由实训资格和理论兼具的且具有相关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师担任一体化课。要求教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由师生双方在实训教室共同完成教学,教学过程较难控制。教师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各科知识要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汽车涂装作为汽车车身修复的主要工种之一,在汽车售后维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涂装工艺的技术与要求的管理力度,导致汽车涂装行业缺乏大量的中、高级涂装技术人才,这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努力为社会、企业培养所欢迎的人才。
一、学校教学简况与问题的提出
《车身涂装》课程是汽车涂装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本课程旨在为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企业培养具有汽车涂装技能的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我校在2008学年开设了《车身涂装》模块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每周三天的教学,先在教室进行理论辅导,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教学,聘请企业的师傅参与实践指导。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喷涂教学耗材投入较大,因此实训项目简单,局限于腻子的填涂、打磨,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不能适应汽车涂装技术精确化与工艺化,消耗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近几年职教界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并行的教学模式。2010学年我校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各教学环节集中,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率。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一体化教学区域的不完善
一体化教学区域建设目的是优化实训区的空间,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汽车涂装专业一体化教学区是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随着实训设备的增多、教学人数的增加,因空间布局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通风不良、排水不畅、通气管道供应不足的现象,影响了《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效果。
2.缺乏适合的教材体系
目前,《车身涂装》课程的教学内容仍是以学科型知识为主。如:汽车车身结构与材料、金属防腐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涂料知识、车身涂装质量检验等章节,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让中职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学生付出努力却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适合的教材体系,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需。
3.教学人数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汽车涂装专业的教学更体现实践的重要性。虽然一体化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及时与理论相结合,但是在教学中仍存在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操作,即使操作也是局限于过程化,不能深入。例如在《车身涂装》课程的车身填补腻子实训中,一个班30名学生参加实训,配备6个受损车身件实训操作,教师在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有少数近距离观看的学生能掌握技术技巧,而大多数学生因观看不到而放弃观摩机会。在分组练习中,有的同学因不理解手法技巧,盲目操作,个性散漫的同学借工位不够无处操作为由就四处游荡。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势必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涂装实践操作教学成本较高
在《车身涂装》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需配备齐全的实训设施。假定按每4人一套实训设备,则开展一个班的实训课就需要配备至少8套实训设备。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操作,就必须消耗大量的原料(腻子、砂纸、喷涂材料),这些材料使用后既无利用价值,又不能重复使用。与其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训相比,耗材成本明显偏高。因此,想要培养合格的汽车涂装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学校要花费较高的教学培养成本。
5.“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汽车涂装专职师资仍没有高层次的培养途径,教师只能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在实践中学习、提炼、总结,缺少系统全面的涂装知识理论,功底不扎实,而且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部分师资力量来自企业,具有极其丰富的企业一线经验,但也存在缺乏全面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汽车涂装“双师型”教师极其匮乏。要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要结合教材大纲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课题,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地运用到实验教学中,通过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二、车间实践性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这种教学一般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的,因此要建立起适合学校和企业公司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中专院校与汽车维修厂、4S店、汽车美容装潢店以及其他汽车相关服务单位签订学生的实习合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校与企业定期合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企业业务内容,组织学生进维修厂车间参与企业制定的各种维修项目的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1
近年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职业院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线,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让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社会,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最主要的课程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传统教学通常采用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内培外训,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因素的局限,现行中职汽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维修企业的技术人才,汽修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上积极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新模式。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把最重要的、基础的内容提炼出来。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各学校应设计真正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室,采用边教学,边实践,以典型案例和任务工作页为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工作和学习。[1]也要适当增加学生信息化检索的能力,通过网络资源库,移动终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提前发送给学生,以微课或者慕课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思想、行为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整合课程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将每一知识体系的前期教学与后期专业技能实训紧密结合。第二,通过微课等信息化手段,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等学习活动。第三,实施一体化教学,必要条件是实训、教学设施的齐备。应该扩充汽车维修等教学和实训场地,也可以采用学校自制的办法,除了台架和器材订购以外,其他的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自行设计方案,安装设备,做成多功能汽车实训台架。[2]既省资金,又符合实际,学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提高了专业能力。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践
面对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要改变 “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技能。结合汽车专业特点,联系学院内外实际,各年级具体情况,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整合方案,做到“三基础、五进阶、七方向”。以发动机、底盘、电气课程为基础,以汽车二级维护为引领,以典型品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为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学为主、以信息化作为辅助平台,使学生很快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整合课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在课程编排方面,对文化基础课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完全理论课和完全实习课轮换的模式,根据专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课程模式。利用实物、网络资源和信息化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良性循环。
3.贴近实际,编写校本教材
要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贴近各学校实际情况,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和相应的维修工作页,以典型教学案例为任务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所以只有充分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生命力,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