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检测方法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1 19:01: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检测方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检测方法论文

篇1

环渤海湾苹果主产区为农业部确定的我国苹果两大优势产区之一,其气候及主要土壤类型适于生产优质苹果,但也适宜各种病害发生发展。山东省烟台市是环渤海湾苹果主产区中的主产地之一,苹果种植面积17.3万余hm2,年产量近400万t,其中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占苹果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苹果轮纹病[Botrvosphaeda dothidea(MOUg.)Ces.&DeNot]为环渤海湾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随着易感病品种红富士的广泛种植,该病在各地苹果园普遍发生,严重发病园果实发病率在40%以上,且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日趋严重。据调查,苹果枝干轮纹病在山东省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达87.20。

当前,防治苹果轮纹病仍以化学药剂为主,由于果农缺乏对苹果轮纹病流行规律的深入了解,任意增加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不仅造成农药浪费,还会导致果品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对多菌灵、戊唑醇等杀菌剂已产生了低水平抗药性。国内外学者关于苹果轮纹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苹果轮纹病流行监测方法鲜见报道。为此,2009年我们在山东省烟台市比较了雨水收集法和玻片黏着法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的监测效果,可为监测苹果轮纹病孢子田间释放动态,针对性地防治病害,抗病育苗等研究工作提供科学方法与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供试品种为13年生高感苹果轮纹病的红富士苹果,试验地设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园,该园具有10余年的种植苹果历史,果实和枝干苹果轮纹病发生严重。监测树常年均未喷施任何杀菌剂。

1.2 孢子田间释放监测方法

(1)雨水收集法在苹果园内选择3~5年生、苹果轮纹病病瘤较多的枝条,枝条的倾斜角度约45°,枝条段长30cm。在枝条段的上方和下方各绑扎布条,下方布条处挂1个细口瓶,上方布条下绑1个石块,下方布条头放入细口瓶内(图版3)。在监测果园内共选择10个枝条段,挂10个细口瓶,瓶内放人少量硫酸铜,防止收集到的孢子萌发。每次降雨后,收集10个细口瓶内所有雨水,并用5~10 mL的清水冲洗细口瓶2~3次,测量收集到的雨水和冲洗液体的总体积。将收集的液体摇动、混匀后,用血球计数板测量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的浓度,并计算孢子数。

孢子数(个)=总水量(mL)×孢子浓度(个/mL)。

(2)玻片黏着法 将玻片涂有凡士林的一面贴近苹果枝干轮纹病病斑和病瘤(图版3),做好编号与标记,定点监测,每隔10天左右更换1次玻片。镜检玻片时,在100倍的显微视野下记录2行内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数。

1.3 监测时间

从苹果花序分离期直到10月底或11月初监测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田间释放动态,评价2种监测方法的优势。

2 结果与分析

雨水收集法和玻片黏着法2种方法均能从5月中旬至8月下旬收集到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采用雨水收集法,从5月14日开始监测到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5月中下旬出现孢子释放小高峰,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孢子释放高峰期。7月21日收集的孢子数最多,为127916个;8月21日次之,为80514个;7月12、14日收集的孢子数均在4万个以上;6月20日和7月9日收集的孢子数均在2万个以上;7月26日和8月27日孢子数均大于1万个(表1)。该收集方法监测到的孢子数明显多于玻片收集的孢子数,这是由于所选择的枝条段含有大量苹果轮纹病病斑和病瘤,体现了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释放动态的整体水平。

采用玻片黏着法,同样是在5月14日开始监测到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5月中下旬出现孢子释放小高峰。7月23、30日收集的孢子数最多,分别为1060、1030个;其次为8月21日和7月14日,收集的孢子数分别为678、485个(表1)。孢子释放高峰期同雨水收集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孢子数远远低于雨水收集法。这与玻片黏着法的特点有关,该方法主要将玻片贴近单个苹果轮纹病病斑,导致了菌源数量较少,但该种方法可从微观上体现单个病斑或病瘤的孢子释放特点,还可研究与评价单个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的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评价了雨水收集法和玻片黏着法收集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的效果。这2种方法分别可在宏观和微观角度上研究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的田间释放规律,从而为深入开展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群体特性和个体特性等方面研究提供技术与方法。孢子释放与否同降水关系密切,只有在降水后才能监测到孢子,且释放出的孢子随着雨水流动进行传播与侵染。因2009年后期元降水;雨水收集法和玻片黏着法分别在8月27日和9月11日后均未能收集到病原菌孢子。陈功友曾提到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的分生孢子器自2月开始开口释放孢子,在5-6月为释放高峰期。本试验监测的烟台地区苹果轮纹病病原菌孢子释放始期、高峰期与陈功友报道的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有差异等因素有关。

苹果轮纹病可严重为害苹果果实和枝条,从而导致大量烂果,削弱树势,严重时死枝,尤其是可引起花、芽、枝死亡,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苹果轮纹病主要侵染来源为枝干,确定该病病原菌孢子的监测方法,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苹果枝干轮纹病病斑孢子释放动态的研究,对于确定防治关键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1引言

入侵检测技术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新一代的安全保障技术,它对计算机和

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不仅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监督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但是随着网络入侵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网络运用的不断深入,现有入侵检测系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网络流量增加、新安全漏洞未更新规则库和特殊隧道及后门等原因造成的漏报问题和IDS攻击以及网络数据特征匹配的不合理特性等原因造成的误报问题,导致IDS对攻击行为反应迟缓,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了IDS发挥实际的作用。

本文针对现有入侵监测系统误报率和漏报率较高的问题,对几种降低IDS误报率和漏报率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将这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大大简化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从而保证网络

安全的运行。

2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是对信息系统的非授权访问及(或)未经许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操作,威胁计算机或网络的安全机制(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可能是来自外界对攻击者对系统的非法访问,也可能是系统的授权用户对未授权的内容进行非法访问,入侵检测就是对企图入侵、正在进行的入侵或已经发生的入侵进行识别的过程。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机及网络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

现在的IDS产品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误用检测是对不正常的行为进行建模,这些行为就是以前记录下来的确认了的误用或攻击。目前误用检测的方法主要是模式匹配,即将每一个已知的攻击事件定义为一个独立的特征,这样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就成为对特征的匹配搜索,如果和已知的入侵特征匹配,就认为是攻击。异常检测是对正常的行为建模,所有不符合这个模型的事件就被怀疑为攻击。现在异常检测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模型,它通过设置极限阈值等方法,将检测数据与已有的正常行为比较,如果超出极限阈值,就认为是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性能的关键参数包括:(1)误报:实际无害的事件却被IDS检测为攻击事件。(2)漏报:攻击事件未被IDS检测到或被分析人员认为是无害的。

3降低IDS误报率方法研究

3.1智能关联

智能关联是将企业相关系统的信息(如主机特征信息)与网络IDS检测结构相融合,从而减少误报。如系统的脆弱性信息需要包括特定的操作系统(OS)以及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当IDS使用智能关联时,它可以参考目标主机上存在的、与脆弱性相关的所有告警信息。如果目标主机不存在某个攻击可以利用的漏洞,IDS将抑制告警的产生。

智能关联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联。主动关联是通过扫描确定主机漏洞;被动关联是借助操作系统的指纹识别技术,即通过分析IP、TCP报头信息识别主机上的操作系统。

3.1.1被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被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实质是匹配分析法。匹配双方一个是来自源主机数据流中的TCP、IP报头信息,另一个是特征数据库中的目标主机信息,通过将两者做匹配来识别源主机发送的数据流中是否含有恶意信息。通常比较的报头信息包括窗口(WINDOWSIZE)、数据报存活期(TTL)、DF(dontfragment)标志以及数据报长(Totallength)。

窗口大小(wsize)指输入数据缓冲区大小,它在TCP会话的初始阶段由OS设定。数据报存活期指数据报在被丢弃前经过的跳数(hop);不同的TTL值可以代表不同的操作系统(OS),TTL=64,OS=UNIX;TTL=12,OS=Windows。DF字段通常设为默认值,而OpenBSD不对它进行设置。数据报长是IP报头和负载(Payload)长度之和。在SYN和SYNACK数据报中,不同的数据报长代表不同的操作系统,60代表Linux、44代表Solaris、48代表Windows2000。

IDS将上述参数合理组合作为主机特征库中的特征(称为指纹)来识别不同的操作系统。如TTL=64,初步判断OS=Linux/OpenBSD;如果再给定wsize的值就可以区分是Linux还是OpenBSD。因此,(TTL,wsize)就可以作为特征库中的一个特征信息。3.1.2被动指纹识别技术工作流程

具有指纹识别技术的IDS系统通过收集目标主机信息,判断主机是否易受到针对某种漏洞的攻击,从而降低误报率。

因此当IDS检测到攻击数据包时,首先查看主机信息表,判断目标主机是否存在该攻击可利用的漏洞;如果不存在该漏洞,IDS将抑制告警的产生,但要记录关于该漏洞的告警信息作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这种做法能够使安全管理员专心处理由于系统漏洞产生的告警。

3.2告警泛滥抑制

IDS产品使用告警泛滥抑制技术可以降低误报率。在利用漏洞的攻击势头逐渐变强之时,IDS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告警信息;而IDS传感器却要对同一攻击重复记录,尤其是蠕虫在网络中自我繁殖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最为重要。

所谓“告警泛滥”是指短时间内产生的关于同一攻击的告警。IDS可根据用户需求减少或抑制短时间内同一传感器针对某个流量产生的重复告警。这样。网管人员可以专注于公司网络的安全状况,不至于为泛滥的告警信息大伤脑筋。告警泛滥抑制技术是将一些规则或参数(包括警告类型、源IP、目的IP以及时间窗大小)融入到IDS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能够识别告警饱和现象并实施抵制操作。有了这种技术,传感器可以在告警前对警报进行预处理,抑制重复告警。例如,可以对传感器进行适当配置,使它忽略在30秒内产生的针对同一主机的告警信息;IDS在抑制告警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重复警告用于事后的统计分析。

3.3告警融合

该技术是将不同传感器产生的、具有相关性的低级别告警融合成更高级别的警告信息,这有助于解决误报和漏报问题。当与低级别警告有关的条件或规则满足时,安全管理员在IDS上定义的元告警相关性规则就会促使高级别警告产生。如扫描主机事件,如果单独考虑每次扫描,可能认为每次扫描都是独立的事件,而且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把在短时间内产生的一系列事件整合考虑,会有不同的结论。IDS在10min内检测到来自于同一IP的扫描事件,而且扫描强度在不断升级,安全管理人员可以认为是攻击前的渗透操作,应该作为高级别告警对待。例子告诉我们告警融合技术可以发出早期攻击警告,如果没有这种技术,需要安全管理员来判断一系列低级别告警是否是随后更高级别攻击的先兆;而通过设置元警告相关性规则,安全管理员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在高级别警告的处理上。元警告相关性规则中定义参数包括时间窗、事件数量、事件类型IP地址、端口号、事件顺序。

4降低IDS漏报率方法研究

4.1特征模式匹配方法分析

模式匹配是入侵检测系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许多入侵检测系统如大家熟知的snort等都采用了模式匹配方法。

单一的模式匹配方法使得IDS检测慢、不准确、消耗系统资源,并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1)计算的负载过大,持续该运算法则所需的计算量极其巨大。

(2)模式匹配特征搜索技术使用固定的特征模式来探测攻击,只能探测明确的、唯一的攻击特征,即便是基于最轻微变换的攻击串都会被忽略。

(3)一个基于模式匹配的IDS系统不能智能地判断看似不同字符串/命令串的真实含义和最终效果。在模式匹配系统中,每一个这样的变化都要求攻击特征数据库增加一个特征记录。这种技术攻击运算规则的内在缺陷使得所谓的庞大特征库实际上是徒劳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付出更高的计算负载,而导致更多的丢包率,也就产生遗漏更多攻击的可能,特别是在高速网络下,导致大量丢包,漏报率明显增大。

可见传统的模式匹配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在网络通信中,网络协议定义了标准的、层次化、格式化的网络数据包。在攻击检测中,利用这种层次性对网络协议逐层分析,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数据分析时将协议分析方法和模式匹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匹配算法的计算量,提高分析效率,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超级秘书网

4.2协议分析方法分析

在以网络为主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由于把通过网络获得的数据包作为侦测的资料来源,所以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必须遵循固定的协议才能在电脑之间相互沟通,因此能够按照协议类别对规则集进行分类。协议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据现有的协议模式,到固定的位置取值(而不式逐一的去比较),然后根据取得的值判断其协议连同实施下一步分析动作。其作用是非类似于邮局的邮件自动分捡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分析效率,同时还能够避免单纯模式匹配带来的误报。

根据以上特点,能够将协议分析算法用一棵协议分类树来表示,如图2所示。这样,当IDS进行模式匹配时,利用协议分析过滤许多规则,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在任何规则中关于TCP的规则最多,大约占了50%以上,因此在初步分类后,能够按照端口进行第二次分类。在两次分类完成后,能够快速比较特征库中的规则,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如有必要,还可进行多次分类,尽量在规则树上分叉,尽可能的缩减模式匹配的范围。

每个分析机的数据结构中包含以下信息:协议名称、协议代号以及该协议对应的攻击检测函数。协议名称是该协议的唯一标志,协议代号是为了提高分析速度用的编号。为了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可以在树中加入自定义的协议结点,以此来细化分析数据,例如在HTTP协议中可以把请求URL列入该树中作为一个结点,再将URL中不同的方法作为子节点。

分析机的功能是分析某一特定协议的数据,得出是否具有攻击的可能性存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机尽可能的放到树结构的叶子结点上或尽可能的靠近叶子结点,因为越靠近树根部分的分析机,调用的次数越多。过多的分析机聚集在根部附近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同时叶子结点上的协议类型划分越细,分析机的效率越高。

因此,协议分析技术有检测快、准确、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它利用网络协议的高度规则性快速探测攻击的存在。

5结束语

本文对几种降低IDS误报率和漏报率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这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大大简化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从而保证网络安全的运行。由于方法论的问题,目前IDS的误报和漏报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因此,IDS需要走强化安全管理功能的道路,需要强化对多种安全信息的收集功能,需要提高IDS的智能化分析和报告能力,并需要与多种安全产品形成配合。只有这样,IDS才能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张杰,戴英侠.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通信,2002(6):28-32.

[2]唐洪英,付国瑜.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71-73.

[3]戴连英,连一峰,王航.系统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篇3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的繁荣,大量工程企业进入该领域,加大市场的竞争力度。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有些建筑公司不顾建筑的质量而采取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给建筑物的后续使用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检验,已经成为目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相关各方应该切实做好材料检测工作。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的繁荣,建筑整体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它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材料总称,具体分为两大类,即装饰装修材料与建筑主体施工材料。这些材料不但直接决定着建筑用户的人身财产是否安全,并且还决定建筑是否具有安全性和耐久性,但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上看,当今,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还有许多个人与不法企业使用劣质建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劣质工程经常出现,其严重阻碍与损害了我国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所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的检测,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是关键,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

二、建筑材料在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指标和检测标准不统一

当前能够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主要是质检站、专业检测公司和一些相关院校里的检测机构,并且主要分布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之中。这些相对零散和彼此独立的状况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缺乏相对自由、公平的竞争机制,各种类型的检查机构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信息和资料共享机制,造成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不统一,从而间接影响了建筑材料供应市场。此外,由于建筑材料品类众多,所以检测指标不统一的现象很普遍,例如,部分大于C35标号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压碎指标测试,很大程度掩盖了混凝土强度不够的缺陷,如果不合格产品一经使用,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极大的隐患。

(二)环境条件布置和数据处理不合理

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对材料的抗拉强度、刚度等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环境条件对于建筑材料样本检测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检测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建筑材料的强度会普遍偏高,从而不合格产品在充当检测样本时也会呈现出合格的状态。此外,处理数据不合理也是造成检测结果混乱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因不同原因归结到一组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大的离散性,随意的取舍会导致完整的数据失真,从而使检测结果大大偏离实际值,没有采取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比如直接取均值,没有考察各个数据的有效性,违背了回归分析法的原理。

(三)钢材检测存在的问题

钢筋的检测主要包括钢筋检测与焊接试件的检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因为使用的钢筋进货渠道也很复杂、品种多且量大,还有施工场地的制约等因素,时常发生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很难对同一交货状态、炉罐号、规格的钢筋进行组批检测。在检测标准中明确要求取样时要从同批不同捆中随机抽2根并截取器端部0.5m2段,分别进行拉伸与冷弯检测,但是有些施工企业想要尽可能的将钢筋使用数量降低的目的,而从废料堆中挑选一些钢筋交由检测,最终导致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在焊接试件检测中,一些单位在施工中不重视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没有根据不同的焊接形式制定合理的取样频率,或没有从焊接的成品中取样,致使检测结果不真实。

(四)操作不规范造成取样不具代表性

仪器装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材料检测行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了整个检测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数据采集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从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这就使得检测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在读数、分析结果等方面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支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取样点的布置和取样数量的设定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制度不完善、设备落后等原因造成取样不准,造成检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三、建筑材料检测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规范取样操作,提高检测准确性

应该说相关仪器设备检测水平和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是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基础,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扭转当前整个建筑材料检测行业在这方面的不利局面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可以通过规范执业监管制度、实行执业资格证制度、增大设备及资金的投入等多种手段来确保检测工作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采集样本和制作样本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科学的检测方法,在取样之前针对特定的材料制定不同的取样和制样方案。例如在进行水泥质量检测时,同一批检测产品的生产时间、编号、厂家、标号要相同,总量不能超过200t,样本总量不能少于12kg,抽样数量不少于20个,且抽样点的布置要具有随机性,力争最大程度优化样本的代表性。

(二)合理确定检测项目

由于建筑的材料品种繁多,因此在进场试验、检测材料时,要严格遵守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与国家的相关规定。比如,对建筑的主要材料水泥进行检测时,应根据检验其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强度、安定性,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要根据常规确定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与含泥量、密度、颗粒级配等项检验项目。假如使用大于等于C35标号的混凝土,那就需要做压碎指标,对于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应该进行坚固性试验,对于活性骨料要坚持进行活性试验。

(三)控制环境温湿度

建筑材料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要求做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合理,据有关数据显示,若果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试验,与标准温度环境相比,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会低2.855,而要在18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试验,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则比标准值高出3.55%。由此可见,在检测实验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对温湿度予以有效控制,从而使检测、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四)科学处理试验数据

由于建筑材料检测的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离散性,因此要做好相关试验数据的取舍作业。以对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试验为例,若三个强度值中出现>平均值士10%的结果时,即应对该数据予以删除,并对其余数据的平均值重新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的修约应按《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另外,致使检测,试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操作人员的具备的熟练程度,材料具有的匀质性,使用的仪器设备,现场的环境条件等,如果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要求必须重新进行试验。同时,在检测中可能会出现再现性误差,即同一材料,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中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鉴于此,以钢材的检测为例,在试验中要把钢材样品等分为两份,一份交到当地的质检机构,另一份保留在本单位,在经过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后,若存在较大的相对误差,必须找查明原因并予以改进。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的材料也必须要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材料检测环节是确保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耐久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因此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检验流程办事,坚持准确、科学、公正的原则,严格合理地控制检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杜绝施工现场不合格的伪劣建材流入,为建筑工程整体品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4

1 概述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安全隐患,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消防监督执法离不开相关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1957年,《消防监督条例》作为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消防法规,表明了消防法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制定国家及各行业的消防技术标准,为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提供法律依据。2004年,我国公安消防局对于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通过修订消防配套法规,使得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2009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我国的消防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但消防法律法规逐渐形成技术规范为辅的标准,而且我国各地方的消防法律法规也获得进一步的完善,为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在传统的消防执法理念和消防执法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我国消防工作和机构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

2 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火灾事故,这与火灾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地消除有着必然的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火灾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消防部门监督不力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人员的密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加之部分建筑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为降低建筑成本而缩减了消防设施的成本,无疑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房产交易的进行,有些建筑的产权变化比较快,这就使得建筑内部的消防管理体系缺乏长期性,对于消防部门来讲,也加大了消防监督执法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原有的消防监督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消防监督工作的要求。

2.2 执法程序较为混乱

在进行消防监督执法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执法程序较为混乱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部分执法人员由于未能完全掌握消防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至于面对消防违法行为时,难以准确选取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由于未能遵循消防执法程序,将直接导致混乱的产生。其二,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处理消防违法行为时,通常采用单一的手段,并未从根本出发,去彻底地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2.3 消防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由于消防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仅妨碍了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稳定发展,也会降低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多为现役干部或者是消防部队院校的学生。这种人员的构成,直接导致了不同的消防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在我国的消防部门中,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连贯性难以得到保障,这对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4 地方行政干预时有发生

公安消防部门作为消防监督执法的主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消防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然而,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地方行政干预时有发生。有时会注重投资环境、民生、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于一些消防安全隐患不够重视。这将严重影响当地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消防执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严格、公正的进行消防监督的执法活动。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在消防监督执法的开展过程中,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步提升,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现有的消防监督机制难以适应愈来愈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基于此,各级地方政府在调整与整合市场结构的同时,还应当逐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消防监督执法管理体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事故的原因追责制度,才能保证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进行。

3.2 构建完备的消防监督执法体系

构建完备的消防监督执法体系,有助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处理消防违法行为时,遵循正确的消防法律法规,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执法程序混乱现象的产生。因此,要完善消防监督执法的责任制度、反馈制度以及公开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也在逐步的增强,对于社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在消防安全方面,给予的很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贯彻落实消防监督执法公开制度,毫无疑问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3 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我国消防监督执法的工作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虽然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已经初步满足了消防监督的工作需求。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相比,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尽可能的提高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消防监督单位也要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在工作中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消防监督工作,尽可能的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3.4 加强消防监督宣传教育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工作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消防宣传教育都在进行,然而宣传效果并不明显。究其根本,在于缺乏良好的消防教育氛围。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合理利用多种信息平台,逐步构建一个全面参与的消防教育环境,以此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监督意识,使其在生活中理解并积极的配合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力度,贯彻并落实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相关制度,才能够有效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文章对消防监督执法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质量,从而降低火灾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篇5

[分类号]TP391.1

自从方舟子的“新语丝”使原本长期存在于学术界的学术不端暴露出来之后,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抄袭剽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上做手脚,换成同义词或颠倒语句的表达顺序,在文章框架、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上却没有大的变化;有些直接大段地“引用”别人的内容;有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将多篇别人的文章拼凑而成自己的;有些“学术高手”直接拿国外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等等。抄袭和剽窃“手段”的越来越“高明”,给抄袭剽窃检测带来很大困难。抄袭检测又叫复制检测、剽窃检测或副本检测,根据检测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图像、声音和文本复制检测。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是文本复制检测的一种,归根到底是判断两篇学术论文的相似程度。“召回率”和“精准率”是判断检测算法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复制检测判断的准确率,针对学术论文的文档相似度算法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文档相似度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Manber提出一个sif工具,其“近似指纹”是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方法来度量文件之间的相似性;②Brin等在“数字图书馆”工程中首次提出文本复制检测机制COPS(copy protection system)系统与相应算法,奠定了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的基础;③Garcia-Molin提出SCAM(Stanford copy analysis method)原型,改进了COPS系统,用于发现知识产权冲突。他使用基于词频统计的方法来度量文本相似性,后来把检测范围从单个注册数据库扩展到分布式数据库上以及在Web上探测文本复制的方法;④贝尔实验室的Heintze开发了KOALA系统用于剽窃检测,采用与sif基本相同的算法;⑤si和Leong等人建立的CHEC系统首次把文档结构信息引入到文本相似性度量中;⑥Stein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产生一种“指纹”,在某种程度上能有效防止修改;⑦MeyerzuEissen等提出通过根据写作风格上的变化来分析单篇文档,从而决定是否有潜在抄袭;⑧美国学校首先引入Tumitin侦探剽窃数据库,用于防止论文抄袭,此外还有其他类似软件系统用于进行文档相似度分析。当然不同的检测系统其相似度算法的精度也不尽相同。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论文抄袭剽窃检测方面已有一些研究:①张斯通过对中文文本进行自动分词,然后计算它们的相似度,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其对应装置包括:样本输入装置、样本数据库、自动分句分词装置、分词数据库、预处理装置、特征词数据库、相似判别装置、判别结果输出装置和控制处理装置等。②鲍军鹏通过文本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提取文本特征,是通过运用文本剽窃判定模块中设定的探针法,估计待检测文本特征和特征库中的文本特征的最大共同语义,并给出文本雷同度量,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③沈阳是通过先找到存储空间内的格式遗留,再将这些遗留格式附近文档的关键词或/和句子或/和段落与文献库中的文献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减少被检测文档的数据量,加快了反剽窃或转载文档检测速度。④张履平通过对已植入水印的文章进行特征撷取,根据所取得的词汇输入搜寻引擎以搜寻相关可疑文章;根据与原文比对结果取得的句子进行水印解析;将所取得的水印信息与原来的水印比对,从而判断是否为剽窃。⑤金博等则对基于篇章结构相似度的复制检测算法有一些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剽窃形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语法和句法的复杂性等,目前主要采用的“数字指纹”和词频统计两大类抄袭识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剽窃检测需求,会造成很多漏检和误检,其“召回率”和“精准率”都有待提高。归根到底是因为其检索模型有待突破,算法亟待改进或需创造全新的算法来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的实际。如何把握并充分利用学术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检索模型和相似度算法及其实现系统,对能否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抄袭剽窃检测进行更精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2 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①建立有针对性的学术论文语料库;②通过对语料库的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建立统计语言模型;③充分利用学术论文著录项目自身的特点,通过将文档结构化,赋予元数据项加权系数,运用卷积计算学术论文的相似度;④利用支持网络语言的JAVA编程实现相似度算法;⑤通过将待检测论文与数据库中已有文献对比,计算其相似度,当相似度超过某一阈值时,则判断该论文有抄袭的可能,如图1所示:

3 具体方法及步骤

3.1 建立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新一代的兆亿级的大规模语料库可以作为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手段,用以评价一个语言模型的质量。本文建立的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学术论文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学术论文语言材料;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学术资源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通过对真实语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等加工,使之成为本文的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模型和算法的训练与测试手段。

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如Dialog、SCI、EI、INSPE、IEEE、Science Direct、EBSCO、PQDD、SPRINGERLINK、KLUWER、Science online、Medlin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科技信息子系统、万方数据商业信息子系统、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库、国内外专利数据库等异构的分布资源,通过信息检索,从某一学科专业着手,构建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3.2 以信息论为工具,创建统计语言模型用于学术论文检索

数学是解决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好工具。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数学家兼信息论专家香农(Claude Shannon)就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想法。语音和语言处理大师贾里尼克(Fred Je-

linek)首先成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统计语言模型(即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通常是概率模型,计算机借助于统计语言模型的概率参数,可以估计出自然语言中每个句子出现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判断该句子是否符合文法。统计语言模型以概率颁布的形式描述了任意语句(字符串)s属于某种语言集合的可能性,需要对任意的语句s都给出一个概率值,例如:P(他/认真/学习)=0.02。本文充分利用学术论文不同于报纸新闻论文或其他类型文档的语言特点,以建立的学术论文语料为训练和测试基础,提出新的基于学术论文的统计语言模型作为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算法的检索语言模型。具体做法为:以信息论为工具,把握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以上所建立的学科专业语料库进行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获取大规模真实学术论文语料中的语言知识,建立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通过实验,与其他文本信息检索模型进行比较,论证其有效性。

3.3 利用学术论文中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结构,计算文档相似度

充分利用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的结构特点,根据学术论文中标引出的K个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Di,i=1,2…k),将学术论文结构化;然后利用已有的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将待比较的论文的各相同元数据Di(i=1,2…k)部分进行比对得相似度si,再根据元数据对论文的重要程度给定第i个元数据项相似度权函数wi;则整篇学术论文总体的相似度为Sd=∑Wi*Si。

具体算法举例如下:

将待检测的学术论文的元数据如题名Til、关键词Kyl、摘要Abl、正文.Tel、参考文献Rel等元数据字段抽取出来,与语料库中已有论文的相应元数据字段内容题名Ti2、关键词Ky2、摘要Ab2、正文Tx2、参考文献Re2进行相似度计算。计算时,在篇名字段前给以0.25,0.4,0.15,0.1和0.1的加权系数。建立的统计语言模型计算待测论文和语料库中已出版的论文j同一元数据字段的内容相似程度,记为:Sim_Tij,sim―Kyj,Sim_Abj,Sire Tej,Sim_Rej,卷积后得整篇论文与语料库中某篇论文j的相似程度值计算公式为:Sinai―larity_paper_j=0.25×Sim_Tij+0.4×Sim_Kyj+0.15×Sim_Abj+0.1×Sim_Txj+0.1×Sim_Rej;再计算与待检测论文最相似的那个最大相似度Max_Similarity=Max{Simflarity_paper_j};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1(如40%),则判断为疑似抄袭,这样的论文需要审稿专家仔细认真审理,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2(比设定的阀值1大,如80%),这样的论文极有可能存在抄袭,需要审稿专家特别注意。在计算相似度值后,计算机系统记录下相似度高于设定阀值的抄袭和被抄袭的学术论文来源、相似度值、及其各元数据项信息(包括作者信息)。以上各元数据项相似度计算过程中,加权系数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为其他数值,但系数总和为1。

3.4 推广使用

通过对某一学科专业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最终实现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抄袭剽窃进行跨平台检测。

篇6

Yi Nan; Chao Jing

(①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②Shaanxi Business Technical School,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介绍在射线检测中对中小径焊管透照时,为得到清晰的成像做源在外双臂透照射定向x射线机的射线线源的摆放和偏移距离的一些讨论。

Abstract: In the X-ray transillumination of welded pipe with small and medium path, to get a clear image, the paper made some discussion on the place of the X-ray light source of double arms transillumination of directional X-ray machine and offset distance.

关键词:双壁双影 椭圆成像 中小径管 焊缝

Key words: double-wall double image;oval imaging;small and medium path;weld crack

中图分类号:T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51-01

0引言

在射线照相法中,双壁透照法是一种常见的实用的检测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对双壁透照法的理解往往不如单壁透照法深刻。对接焊缝管材经常在超声波探伤时发现热影响区和焊缝上存在纵向裂纹,对于存储有毒,易燃等介质的焊缝管线,必须考虑纵向裂纹的检出。若对接焊缝管材半径使X射线机无法放在内部或者胶片也不能放置在内部时,就可以采用源在外双壁透照方法。

1中小径焊管双壁单影法垂直透照最小,最大焦点平移

对于管径外径100mm左右的焊管双壁透照大多采用垂直透照方法,即射线机窗口平行焊管管壁,在此过程中,要避开上焊缝对下焊缝的影像重叠的影像,焦点需要做一定的偏移,如图1和图2所示为焦点偏移的最小最大距离。

1.1 若偏移距离L<Lmin时,这时上焊缝的影像将投影到下焊缝热影响区或下焊缝的影像上,要使上下焊缝影像分离就必须满足L≥Lmin。

源偏移距离相关计算:tanθ=(a+b+Lmin)/(Do+Lo)

Lmin=tanθ[(Do+Lo)-(a+b)],又因为tanθ=(a+b)/Do

所以Lmin=(a+b)[(Do+Lo)-(a+b)]/Do

1.2 实际操作时一般采用较大焦点的平移量,但是如果焦点偏移使最大辐射角超过了20°(定向X射线机半辐射角),因为用于透照的射线束和中心射线束夹角过大导致强度衰减的比较厉害,所以会降低影像的对比度而导致纵向裂纹有可能漏检。所以必须也对最大偏移量Lmax进行计算,使实际最大偏移量控制在小于计算的最大偏移量,这样有利于双壁单影的成像。

源偏移距离的相关计算:tan20=(a+b+Lmax)/(Do+Lo)

Lmax=tan20[(Do+Lo)-(a+b)]

2小径焊管的双壁透照成像

小径对接焊管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双壁透照方式,即源在外的双壁双影方式和垂直透照方式。

对于小径对接焊管的双壁双影透照成像也叫做椭圆成像,在操作中,射线源偏移的距离应保证源侧焊缝和胶片侧焊缝的影像不互相重叠,并应具有适当的距离。源侧和胶片侧影像分开的宽度即为开口宽度,一般开口的宽度应等于焊缝自身的宽度,开口宽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因为影像严重畸变导致影响纵向裂纹的检出。依据开口宽度可以计算出射线源应偏移的距离。当外径尺寸不能双壁双影时应采用双壁法垂直透照。

椭圆成像源偏移距离的相关计算:L/f=(a+b)/Do

所以L=f(a+b)/Do

透照时取开口宽度a与焊缝宽度b相等,则有L=2fb/Do

3几点讨论

在中小径管对接焊缝的射线透照成像检验在周向x射线机不能置入管道内部或者胶片也不能放置于管道内部透照时,使用定向X射线机进行双壁成像可以得到清晰的胶片。

3.1 在双壁单影垂直透照焊缝中径对接钢管的焊缝时应注意:①对于管径外径100mm的焊缝对接焊管,透照之前先计算最大最小偏移距离,再确定焦点偏移量。②焦点偏移量应尽量选取大于或等于计算的最小偏移量而小于计算的最大偏移量,这样便于操作和可以保证纵向裂纹的检出。

3.2 在双壁椭圆成像透照透照小径对接焊管的焊缝时应注意:①对于不能满足椭圆成像的透照条件,应采用双壁法垂直透照。②对于小径管为保证纵向裂纹的检出,椭圆成像时应计算出源的偏移距离。

篇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59

[中图分类号] F224.32;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96- 02

1 废弃油的处理现状

近年来,媒体对于地沟油的报道层出不穷,地沟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意义上的地沟油,其实是对餐厨废油脂的一种统称,包括地沟油、泔水油、煎炸老油等。地沟油是严禁再次加工食用的,长期食用可能会诱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地沟油却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餐桌。

1.1 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对餐饮行业拥有严格的卫生评级制度,每家餐厅门前都有卫生级别标志,分为A、B、C三级,级别越高就越能吸引顾客。相关机构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卫生抽查,一旦发现问题,餐厅将会面临降级甚至被勒令停业的处罚。同时,民众也都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政府对废油处理转化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功,这使得废油可以转变为清洁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英国在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政策支持下,使得废油的去向非常明确,即用于绿色燃料及绿色发电行业,所以不存在地沟油进入食物链的现象。如果餐厅不能提供废油的去向证明,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日本在餐厨的下水处都安装有细密的过滤网,食物残渣都会被截留。同时,日本国内回收利用废油的技术活动也比较多,只要在废油中加入一种废弃食用油处理剂,就可以制造出肥皂,用于厨房清洁,可谓一举两得。

1.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文件,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从2011年12月起,卫生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共收到762份关于检验方法或检验指标的建议。其中,有281个单位和个人提交了315项地沟油检测方法。卫生部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通过盲样测试等方式对征集到的方法进行了科学论证,初步确定了4个仪器法和3个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法,目前正在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中。

目前,为实现疏堵结合,建立餐厨废物处理的长效机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以城市为单位,启动了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试点工作,并确定了33个首批试点城市(区)。各试点城市(区)的实施方案规划了完善的餐厨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体系,提出了废弃油脂、固形物和液体的一体化统筹解决方案,探索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治本之策。

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理论,阐述了地沟油使用与否的问题,建立了政府监管部门与地沟油使用者(如饭店,商贩)之间的简易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在地沟油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与商贩之间的博弈行为,为政府切实加强地沟油监管工作提供了较为具体与量化的依据。

2 博弈模型分析

2.1 建立模型

在此博弈模型中,政府监管部门的策略空间是(检查,未检查),同时检查需要一定的成本;商贩的策略空间为(使用,未使用),因此可以得到4 种策略组合,如表1所示。

商贩使用地沟油的利润为V,未使用地沟油的利润为B,则有V > B,因此商贩才会有动机使用地沟油。商贩被检查出使用地沟油的惩罚为C,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为A。

在博弈模型中,I(使用,检查),若商贩使用地沟油可获得利润V,但被监管部门检查出使用地沟油会受到惩罚C,监管部若检查则会消耗检查成本,但是会获得对商贩的罚金,故收益为I(V - C,-A + C);Ⅱ(使用,未检查),若商贩使用地沟油但监管部门未检查,那么商贩获益V,监管部门收益为0,故收益为Ⅱ(V,0);Ⅲ(未使用,检查),则商贩获益为B,而监管部门消耗检查成本为-A,故收益为Ⅲ(B,-A);Ⅳ(未使用,未检查),商贩获益为B,监管部门收益为0,故收益为Ⅳ(B,0)。

由以上对博弈模型的分析 ,可得到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2。

2.2 博弈收益分析

(1) 当V - C > B时,即使用地沟油的利润减去因检查出使用地沟油受到的罚款大于未使用地沟油的利润,可分成两种情况分析。

① 若C < A时,即商贩所受的罚款小于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此时的纳什均衡解为(使用,未检查)。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过高,监管行为由于经济原因不可行。对此,需要寻找经济适用的检查方式。

② 若C > A时,即商贩所受的罚款大于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此时的纳什均衡解为(使用,检查)。也就是说即使检查也不能遏制商贩使用地沟油。

(2) 当V - C < B时,即使用地沟油的利润减去因检查出使用地沟油受到的罚款小于未使用地沟油的利润,也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 若C < A时,此时的纳什均衡解为(使用,未检查)。与第一种情况的第一类情形相同。

② 若C > A时,则没有纯战略纳什均衡解。

若要求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解,可以设商贩使用地沟油的概率为X,未使用的概率为1 - X;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为Y,未检查的概率为1 - Y。那么商贩的期望函数为E(X),监管部门的期望函数为E(Y),则可知两者的期望函数为:

E(X) = XY(V - C) + X(1 - Y)V + (1 - X)YB + (1 - X)(1 - Y)B

E(Y) = XY(-D + C) + (1 - X)Y(-A)

分别对X、Y求导数,并且令 ■ = 0,■ = 0,求解可得:X = ■ (1)

Y = ■ (2)

由式(1)可知:X与A呈正相关,与C呈负相关,即检查成本A越大,商贩使用地沟油的概率X越大;对使用地沟油的处罚C越小,商贩使用地沟油的概率X越大。

由式(2)可知:Y与V - B呈正相关,与C呈负相关,即使用地沟油所得的利润与未使用地沟油所得的利润之差(V - B)越大,则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Y越大;对使用地沟油的处罚C越小,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越Y越大。

3 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对商贩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结合国外的治理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1) 颁布相关政策,重点打击地沟油的流通渠道,切断地下产业链和利益链,缩小地沟油使用的暴利,加强对使用地沟油的商贩的惩罚力度。

(2) 加快对地沟油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利用简便,精准的测试方法,可以降低监管部门对于地沟油检查的成本,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地沟油的使用率。

(3) 加强对地沟油流向的监督与管理,酒楼饭店每天产生的食用油废料可以制造生物柴油,它与普通柴油效用相同,价格相对较低,且燃烧充分,可以缓解城市污染问题。

(4) 在行政方面,对废弃食用油进行严格、透明、有效的监管;从市场手段方面则大力扶持对废弃食用油进行“绿色”处理的行业。

4 结 语

时至今日,地沟油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安全。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监管部门与地沟油使用者的博弈行为,并得出对商贩的处罚力度越大,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越小,则商贩使用地沟油的概率越小等结论。最后,对监管地沟油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乐华珍. 地沟油监管中政企博弈模型分析[J]. 时代金融,2012(9).

[2] 张照贵. 经济博弈与应用[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然后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医学检验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带来观念的变化

 

“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使检验学科建设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化仪器的应用和标准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密切结合,多数人认为译名为检验医学较为合适,因为这名词说明此学科和医学活动紧紧连在一起。使检验科工作任务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基础上更应结合临床。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它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长期以来,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以纠正。

 

检验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现在,医院检验早已经告别了手工操作时代。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涵盖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正是检验医学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缘由。目前各种类型的自动化化学分析仪已经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其技术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基础医学的发展及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如何将这些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的选择实验,正确的分析试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如何恰当的收集与运送标本,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上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等,都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检验科的知识结构、人才构架[4]、学科发展方向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在要求我们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同时,具有更多的临床知识,成为新世纪的“临床型检验人才”。

 

2循证检验医学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的新概念逐渐引入医学领域,不断发展,日趋成熟,成为一种医学实践的新模式,是一门新兴临床学科,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5]。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证据,找到有效的临床实验方法,评价新的仪器、项目,使检验医学的各种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解决现代检验诊断面临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将推动现代检验医学向前发展,循证检验医学和循证医学对于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与临床诊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些实验指标作为依据,并指导临床实践,而这些实验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又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客观的评价。循证检验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临床检验技术是否准确、可靠、安全、经济、有效,以提供最佳的检验证据,协助临床医师做出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决策。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思想仍然是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决策依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实践意义表现为:①适应卫生经济学要求,采用循证医学模式,对常见疾病的检查项目采取科学合理组合,选取可靠诊断指标,剔除不合理或对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无重要价值的检验项目。②根据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可靠结论,不断制定或修改实验室和临床诊断标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实验室检验效率。③米用循证医学模式对目前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价值。

 

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证据,找到有效的临床实验方法,评价新的仪器、项目,使检验医学的各种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解决现代检验诊断面临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将推动现代检验医学向前发展。

 

3信息技术和现代化仪器应用

 

现在全国医院临床检验水平的快速提高[7],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靠进口仪器和试剂的应用。当然,适当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会推动我国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检验学的发展,临床及科研部门对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以往依靠人工进行检验的项目逐渐被自动化仪器代替,无论检验的速度或检验项目的数量均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的登录、计算、报告,就不能适应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解决的途径是采用电脑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自然地带动了生物信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高通量检测方法(highthroughputtesting)的诞生[8]。高速DNA测序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使得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能够尽早完成。基因芯片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和蛋白组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篇9

在以往的医疗实践中,往往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应用到人体或以单纯的病理生理或药理学的推理来诊断、治疗疾病,而不是以人体试验和临床实践为根据。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EBM提出“在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做决策时,要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的证据”[4]。EBM的实践是将个人的经验与系统研究的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这便是EBM的定义。众所周知,传统思维方式首先是从分析入手的,研究一个对象先要把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在纯粹状态下的属性和因果联系,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复制出对象的整体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分析—综合的方法,贝塔朗菲把它称为“古典的分析程序”[5],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的真理性程度取于两个条件:“一是诸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存在的。二是各部门行为的关系是浅性的”[6]。

通俗地说就是他需要一个前提,即整体等于部分的总合,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通过对个体的分析—综合,得出整体功能的结论。但是,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由各部门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合,因此,以往把部分从整体上分割出来,分别加以考察,而后再加以综合就很难再现整体的特征、功能和规律。贝塔朗菲认为这个方法比传统思维程序更具普遍性,他说:“系统论的方法必须提出比古典科学的分析—综合方法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7],是对传统思维方法的一场变革和扬弃。它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具有普遍性。根据病史、主诉、体征(视作为疾病的人证),临床医师按照自己经验的推断,便得出诊断这称之为“传统医学”,这种诊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切性和因医师而异的明显差异。随着实验学科的发展,有关形态、功能、物质分析的检查(视作为疾病的物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信息,总称为“实验诊断学”,这两部分信息是医师从患者身上获得的“内部证据”,但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和现代疾病的复杂性,单依靠“内部证据”来诊治疾病,仍带有主观和经验的偏差,必须吸收最新国际有关研究成果———最佳“外部证据”(视作为疾病的旁证)。

根据最佳内部和外部证据将传统医学推理性诊断的不确切性缩小,作出鉴别诊断及各项医疗决策,即为EBM方法。应用EBM方法建立最适当、最经济的诊断途径和治疗规则,即形成相应的导则(guideline)。系统论的最优性原则就是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系统的最佳形式,使系统处于最优的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8]。这既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又是人们研究、应用系统论方法的根本目的。最优化原则是同整体性原则所揭示的“整体大于部分总合”的命题相联系的[9]。“整体大于部分总合”是沿用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在系统论中这一命题更准确的应当是“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合”。既除了“大于”还可能“小于”。当系统处于无序状态、结构不合理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的总合,日常讲“三个和尚没水吃”即含有这个意思。正是由于整体功能和部分总合之间的差距有一个从“小于”到“大于”的幅度,就使人们有必要和有可能选择和促使系统的最优化。要使系统的整体大于(实质就是“优于”)部分的总合,取决于系统内部的有序程度,有序程度越强,结构越合理,就会得到最佳的系统效果,得到更多的整体附加量。这一原则在EBM的最佳外部证据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1.2最佳外部证据

1.2.1RCT通常的医学临床研究往往是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或临床经验总结,在研究对象、试验方法、效果评判上都没有统一标准,造成对同一疾病、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一般的综述即将各自的结论罗列一下,无法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造成一些有充分证据的诊断或治疗方法,长期未被采用,而一些根本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方法却长期得以应用,一些所谓的“经验”,未必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自从美国医学研究会提出了RCT方法后,以随机的方式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以统一的方法进行试验,用统一的标准判别结果,同时又必须是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这种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结果,纠正了以往不少错误的观点和诊疗方法,推荐了不少科学的、可重复的实验结果,RCT的出现是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纪元,也是EBM证据的主要来源。

1.2.2Meta分析是一种多中心研究的统计理论。将相关的文献进行鉴定———按严格的选择标准、统一的科学方法进行评定,提取供分析的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综合多个研究结果,提出一个量化的平均效果,从而来回答研究的命题。以增加样本量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其效果一般用危险度(riskratio,RR)、比值比(oddsratio,OR)、率差(ratiodifference,RD)来表示。有新材料增加时,再进行累积Meta分析(cumulativemetaanalysis)。

1.2.3系统综述(systematicreview)[10]是美国学者ArchieCochrane在1979年首先提出的。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全面收集全世界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用统一科学评价标准,筛选质量好的文章,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的结果,并加以说明,得出可靠的结论。同时不断更新(每2~3年1次)。是医疗卫生领域最高水平的证据。

1.2.4Cochrane协作网(collaboration)[11]同样是ArchieCochrane提出了总结和不断更新各领域的RCT结果,进行系统综述,及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各国临床医学专家联合起来,于1992年在美国成立了Cochrane中心,1993年成立了世界Cochrane中心协作网。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并传播医疗卫生领域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决策,是医疗卫生干预效果可靠证据的最佳来源。目前已选出30万篇RCT论文,产生1000篇系统综述。

2实验室检查在EBM中的作用

动态相关性原则和模型化原则[12]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时,由于系统比较大或比较复杂,难于直接进行分析和考察,因而一般都要设计出模型来代替真实系统,通过对系统模型的研究来把握真实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模型化原则的重要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使系统方法能进行定量分析,能用数学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计算。检验医学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临床诊断,而数据作为系统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时时刻刻都处在动态之中,因此系统论中的动态相关性原则在检验医学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尤为重要,并且要借助模型化原则来发挥作用。EBM就其内容分为循证临床医学(evidencebasedclinicalmedicine,EBCM)和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laboratorymedicine,EBLM)2大部分[13]。广义地讲EBLM又包括影像学、功能测定和物质分析3大专业。实验检查是为EBM提供实证的重要手段,是疾病诊断随访不可缺少的科学证据的来源,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发展,项目越来越多,测定结果越来越正确、可靠,临床对实验检查的依赖越来越大,现代医学离开实验检查不是无法诊断,更确切地讲是不可下诊断,因为没有举证。也正因为实验检查提供了大量宏观和微观的客观图像和数据,使临床诊断和医学科研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实验诊断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治疗方案的改进和疗效的提高。例如: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数(FPSA%)对前列腺癌与良性肥大的鉴别,NMP22对膀胱癌的诊断,Mb、CK2MBmass、肌钙蛋白(Tn)对心肌损伤的诊断,B型钠尿肽(BNP)对心功能衰竭的诊断,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内窥镜从诊断检查发展到手术治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证。反之,EBM在确认实验检查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对实验医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3EBM对实验室检查的新要求

实验室检查,在研究和建立新方法时(创造知识),EBM要求:作为临床证据的提供者必须学会科研方法学原则,规范科研行为,确保提供证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临床应用时(使用知识),EBM要求:作为临床证据的使用者,应该学会评价证据的质量和使用的合理性。EBM在诊断试验的实施中,包括为肯定或排除某一诊断提出问题文献检索评价试验的科学性试验的临床实用及评定。

3.1方法研究与评价一项独立研究建立的新方法或引进一个新项目对其进行评价,都必须按规范进行,如下6项指标的考核:灵敏度、特异性、正确性(回收试验和稀释试验)、精密度、稳定性和实用性,缺一不可,每项评价指标都有严格的做法和统计处理方法[14]。这里无法一一介绍,但从EBM的角度有如下一些新的要求:

3.1.1功能灵敏度以往所提的灵敏度定义为“与零标准产生具有统计差异的最小可测值”,即将零标准管做10~20管,求出x±s,上行曲线x+2s,下行曲线(竞争法)x-2s,所对应的剂量,即为灵敏度。而实际上这是理想状态,在具体临床操作中是达不到的,因为标准品是用缓冲液(可含少量蛋白)配制的,而实际标本是血清或血浆,基质完全不同。现在提出了新的概念———“功能灵敏度”,即用实际血标本放在常规状态下,至少2批试剂,连续做20批,进行计算,变异系数(CV)放宽到20%,这是真正做得到的灵敏度。

3.1.2精密度统计方法精密度反映了一个测定方法的重复性,事实上在一条标准曲线的范围内,不同区段的重复性是不同的,两端的低值与高值区重复性较差,而中间段重复性较好,所以在做精密度验证时,不应用一个点,而应取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点分别进行计算。计算时以往常用1次多复管作批内,而1管多批次测定作批间。事实上,每批操作的批内不一样,同样每管多批测定批间也不一样,测定中批间的误差实际上包含着批内的误差。Rodband介绍了方差分析法,1份标本1批中做多管(至少3管),连续做几批(至少3批),得到一矩阵式数据,分别计算总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总批内的计算不是1批,而是多批的方差均数,而总批间是减去了批内变异的真正批间。这种计算更客观、更真实,而且不会出现批内变异>批间变异的错误结论。Ekins和Jeffcoate提出了精密度图像(pricisiondoseprofile,PDP)来直观显示一条标准曲线范围内各点的精密度,即以测定剂量为横坐标,各点的CV值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个马鞍型的曲线,二头高、中间低,按项目需要取CV值为5%、10%或20%作一横线,相对应的即为可测范围。

3.1.3实用性即方法建立后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①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除操作简便、稳定之外,该方法的可测范围应符合临床的实际需要,不能一味追求灵敏,把可测范围定得很低,每份标本都要稀释,或可测范围定得很高,临床需要的判断值无法测定,样本都需浓缩,这实际上引入了新的误差,正确的是遵循双值原则,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下限和阴性与阳性的判别上限定在CV值<该项目的允许范围内;②临床诊断的判别阈值: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帮助临床肯定或排除某一特定的疾病,以往常常测定一批正常人将>x+s或x+2s作为判别阈,超过者即为异常,这种“单值法”忽视了事物必然的过渡,渐变状态,即“灰色区”的存在;不少项目必须用“双值法”原则,如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包括甲减正常甲亢、甲胎蛋白测定包括正常肝病肝癌,实际分成3段,有上、下2个判断阈值,这个判断阈不是用以往定正常值的方法(x±s或数列分析)来确定,而必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计算,取灵敏度(疾病的真阳性率)和特异性(非疾病的真阴性率)之和最高时的测定值,即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时的测定值定为判断阈;这样的结果才真正具备临床的实用性(诊断指标);当ROC曲线求得的阈值落在方法学计算的可测范围内,则为可行;如落在可测范围之外,即测定时精度不够,则必须改进检测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52-04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3C挑战。所谓3C,即:Customer(顾客)、Competition(竞争)和Change(变革)。这三个方面的挑战已深入地渗透到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工作之中,使得任何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其强大的压力。因此,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提供具有完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一支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随机应对各种挑战的营销团队是目前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应对挑战的众多的管理方法中,近年来兴起的6σ管理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6σ管理不仅是对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现代管理理念。6σ管理活动起源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该公司实施的“质量振兴计划”内容包括加快产品开发、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通过调整生产过程来降低成本等,希望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而6σ管理是这一计划的关键。此后许多著名的企业如通用电气、爱立信、IBM、索尼等也纷纷效仿,这对当代质量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6σ管理方式已经被看作是企业获得经营成功并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项目团队建设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的热点,项目团队也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在对6σ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它在中国房地产项目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一、房地产营销团队中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业是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显著的行业,是建设部重点管理的行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却不容人乐观,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了一些不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当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匮乏、管理水平低、项目运作能力差、资产负债率高、规模不经济、相互模仿严重的问题。此外,还有相当数量房地产企业存在营销团队稳定性差、凝聚力低、销售人员 “出工不出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营销行为存在不合理和不合法现象。近年来,中国城乡人民的住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住房消费的不断增大,对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房地产营销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监控,开发商信誉意识淡薄,商品房营销行为不合理及违法现象屡有发生,如:销售出去的商品房质量不高甚至有严重的质量隐患,给消费者带来损害;商品房销售合同不规范,有的强制使用自行规定的格式合同,致使消费者上当;房屋面积“短斤少两”,合同约定的面积与实际不符;商品房预售广告虚假问题比较突出;售后服务措施不落实,维修责任不明确,维修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等。

2. 缺乏科学合理的营销体系。营销体系是连接企业市场的桥梁,它主要由市场调查、预测、目标、订价、推广、交易、销售服务、营销管理等方面组成。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在探索组建自己的营销体系,营销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向纵深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市场调查不力,预测工作不够;营销策划不够科学、规范;促销推广缺乏创意和创新;销售服务有待提高;管理工作滞后,营销队伍素质低等。

3. 个人崇拜论。房地产营销是一项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从市场调研、市场研究分析到市场推广是一个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的递进式过程,少一个环节都是不可行的,这些单凭一个人的单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而在目前的房地产营销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某一个人曾成功策划过一个项目,那么他就被推崇为“策划大师、营销专家”,有些人还主观地把全盘希望寄托在这样人的身上,希望能通过“策划大师、营销专家”实现他们的营销目标。

4. 广告万能论。“只要你愿意投广告,我包你楼盘销售火”。很多开发商误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用广告取代营销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通病。其实,广告只是营销策划中的一个部分,是先有营销策划后有广告,而不是先有广告而后有营销策划的。广告的内容和方式要根据营销策划书的要求去,而且,广告怎么做、说什么、怎么安排期和媒体,都是在营销策划的时候预先考虑好了的。广告应该是营销策划工作的有益补充。

5. 惟经验决定论。目前房地产营销中存在经验决定论,这种做法是忽略产品本身而依据以往的经验去做营销工作。这种做法的缺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个“炒”字,会“炒”就是营销高手,能“炒”就会有市场,大兴“炒作之风”。其实这种不科学不理智的营销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市场营销。

二、6σ管理在房地产项目营销团队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小写的字母“σ”(sigma)是一个希腊字母σ的中文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6σ管理是一种数据导向的管理方法,有别于其他以经验为依据的决策,6σ管理更愿意相信数据而不是经验。它以“以顾客为导向,真正关注顾客,倡导全员参与管理,寻求无边界合作”为理念进行管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举措和管理哲学。6σ管理法的推行,加强了企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跨部门的团队工作,改进公司内部的协作以及与供方和顾客等相关利益者的合作。因此6σ在建设房地产项目高效团队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西格玛数值及其对应的PPM值和合格率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PPM数值,不是指缺陷或不合格产品数,而是指造成缺陷的差错机会,本文主要是指影响建设高效销售团队的因素。

(一)6σ管理在房地产营销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营销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高效的营销团队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6σ管理法来优化项目团队建设的工作程序,通过优化工作程序来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6σ在营销团队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使团队成员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6σ要求企业从客户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内部的各种流程,用客户的要求来建立标准,以此来评估企业流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最终依此设立产品与服务的标准与规格。因此,在房地产营销团队成员的组建活动中,项目经理选择成员的最终目标是为房地产营销团队规划提供符合要求的员工,以满足营销团队用人的需要。

2. 使项目成员的选择有了明确的工作流程。如同企业的生产部门要遵循严格的生产流程一样,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成员选择时也要有清晰的工作流程,而6σ管理法是运用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对企业的每一个流程环节、运作方式以至于企业文化进行改进与控制的,因此,在销售经理物色房地产营销人员时,运用6σ管理法,同有关负责人谈判,将合乎要求的人员编入该项目团队,整个选择流程使得销售经理有明确的选择目标以及为实现部门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3. 有利于增加项目成员选择效果的可测性。在6σ的企业氛围之中,6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必须要以数字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只凭感觉和喜好。它要求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构筑对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变量和最优目标的理解。而在营销成员选择的整个流程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房地产营销经理通过6σ管理法设立一系列的指标,将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以此对选择工作的质量进行测定,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4. 有利于营造学习型的项目团队氛围。6σ管理体现了不断改进和崇尚学习的企业文化,它能为营销团队培养具备组织能力、激励能力、学习能力、项目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诊断能力的团队成员,这些人员组成了能适应变革和竞争的核心力量,他们随时听取顾客和业主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工作。

(二)6σ在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建设中的实施步骤

6σ管理不仅可以为项目团队降低成本,提高团队的绩效以及顾客满意度,还可以消除团队建设中产生的缺陷,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质量。在团队建设中,实施6σ管理一般采用DMAIC循环法,其包含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五个工作步骤。

1. 界定(Define)。界定阶段是为后续工作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包括要创建什么样的营销团队?项目团队的规模大小?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怎样?创建什么样的团队文化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制定DMAIC计划。在这一阶段,营销项目团队建设中主要包括创建项目团队描述和确定项目流程与规范。

2. 测量(Measure)。通过对项目团队文化对项目成员的影响力度及营销业绩的测量,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对销售过程中重要情报的反馈情况,在营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上的互补状况,解决客户冲突及其他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效果分析。在这一阶段,项目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测量及效果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评估现实的项目团队与理想中的项目团队有哪些差距。

3. 分析(Analyze)。通过第二阶段获得的数据,分析项目团队绩效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的原因。该阶段在项目团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测量得来的数据来分析现实团队与理想团队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以及通过分析找到消除两者之间差距的有效措施。

4. 改进(Improve)。这一阶段是6σ管理的核心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寻找优化营销项目团队、提高团队营销业绩的方案,以消除或减少低效率。这一阶段在房地产项营销项目团队建设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通过过程的改进,消除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使团队绩效逐步达到或接近预期的目标。

5. 控制(Control)。这一过程是使改进后的项目团队建设程序化、规范化、文件化,并通过有效的检测方法保持改进的成果,防止返回到改进前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要对项目团队进行长期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持目前的项目团队状态,保证项目团队以一种团结、高效、高能的精神状态实现团队的目标。

房地产企业实行6σ管理进行项目团队建设可以杜绝项目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建立一支团结向上、配合默契的高效团队,这对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三、6σ管理思想在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建设中的模型

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的建设贯穿整个团队管理过程,从创建项目团队的描述开始一直到判断团队的绩效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通过不断循环,最终实现团队的目标(具体模型见图1)。

该模型在整个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顾客满意为导向,注重团队工作和团队决策。这里的顾客不仅指企业外部的顾客――购房者、潜在购买者、业主等,还包括项目团队成员。这样,通过项目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尽心尽力地为团队工作,不断提高外部购房者的满意度,以求完美实现团队的目标。除此之外,在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经理要注重培养项目成员追求完美、不断学习、持续改进和无边界合作的项目团队文化,营造学习型的营销团队,这同样是营销项目团队建设的目的。

四、结论

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建设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与房地产项目的进度、项目成本预算和控制、范围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样重要。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可以为降低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快速、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房地产的销售任务,实现顾客的最大满意度提供保障。在房地产营销项目团队建设中,引入6σ管理方法,对于提高项目团队的质量,防止个人崇拜,提高团队决策能力、建立学习型的项目团队和实现企业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彦伟.六西格玛管理与团队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