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9 23:27: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馆卫生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分类号]G250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生态位理论在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种群进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功能和作用,生态位理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客观存在。由于图书馆也处在由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里,图书馆生态观假设图书馆与环境因素之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业之间相互构成复杂的生态关系,使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一生态位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生态关系的分析成为可能。
1 生态位概念及其演变
1894年,Streere在解释鸟类物种分离而居于菲律宾各岛现象时,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位的研究兴趣。自然生态学家Jobnson于1910年最早使用了生态位一词:“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1917年,生态学者格林尼尔(Grinnell)在研究加利福尼亚长尾鸣禽的生态关系时使用生态位术语并首先给以定义: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人们称它为空间生态位。1927年,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从动物生态学角度提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表明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即“营养生态位”或“功能生态位”。生态学家哈奇森(Htchinsuon,1957年)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并提出了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Whittaker(1975年)认为,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机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对位置,既考虑了生态位的时空结构和功能关联,也包含了生态位的相对性。通俗地讲,生态位就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稳定的生存资源(食物、栖息地等),进而获得最大生存优势的特定的生态定位。生态位的形成,减轻了不同物种之间恶性的竞争,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这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原因所在。生态位理论对所有的生命现象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适用于人(包括由人组成的集团、社会、国家)。
2 研究图书馆生态位的逻辑起点
2.1 图书馆与生物具有相似性
图书馆具有多方面类似生物特征:①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生态学领域中,存在一个复杂有序的层次系统: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而图书馆也具有这种类似的层次系统:图书馆生态系统,图书馆群落、图书馆种群和单个图书馆。所以,两者在生态关系、群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相似的地方;②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文化主体,必须要有一定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诸多要素,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如果脱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就会濒临灭绝;③生物个体必然有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但是作为生物的组合,即物种,则是延绵不绝的,而图书馆具有与物种相同的生存目的,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使自己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2.2 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相似性
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生存与发展,均是一种“生态关系”,图书馆与环境、图书馆与图书馆,同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与互利,而图书馆也有类似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为生态学在图书馆与环境关系研究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2.3 生态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相似性
生态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研究的往往是类似的课题,如资源的利用率,供求关系、竞争等。在自然界,付出的成本是能量和资源,而在人类世界里,要用金钱来偿付。图书馆与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使得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即生态位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生态关系的分析成为可能。生物生态位原理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一种有机的、生态联系的、系统的观点去看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使图书馆有意识地、主动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协调地处理好与同行以及行业的关系。
2.4 图书馆生态位观的适用性
图书馆生态位观的适应性,笔者认为有三种观点:①从图书馆单体的角度;②从图书馆种群的角度;③从图书馆群落的角度。这三种观点,可以解释为微观生态位和中观生态位、宏观生态位。微观生态位是以图书馆单体为研究对象,在对图书馆个体特性把握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种群内的单体图书馆相互之间的差别,寻找图书馆与其所占据的生态位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征,这是一种细小入微的管理学思路;中观生态位是把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元,研究同一种生态位下的图书馆种群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又是如何对种群进行选择,在图书馆种群划分清晰的前提下,研究图书馆种群与个体的生态发展状况;宏观生态位是以图书馆群落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位,研究群落与社会信息业之间、种群与群落间、个体与种群间的影响和作用,并寻找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原因。
无论是图书馆单体生态位,还是图书馆种群或群落生态位,它们研究的都是同一类的问题,即图书馆在环境中的生态地位及其发展进化规律。但是,如果对图书馆战略进行研究,把图书馆种群或群落作为生态位的基本单位,则显得目标过于宽泛,单位量大,它们的固有属性难以识别,环境对它们的信息传递也难以梳理和区分。而从单体图书馆的角度研究不仅能有效地凸现图书馆个体的特征,而且还可以得出从种群或群落角度不能企及的细节信息。
3 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基本原理
3.1 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及函数表达
基于以上分析,在兼顾图书馆种群或群落的基础上,将主要视角定位在图书馆个体生态位,图书馆生态位的概念,在综合上述三种生态位观的基础上可以定义为:图书馆与环境之问的一种关系定位,这种关系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后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它受到图书馆内部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图书馆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接口,即资源和需求的状况表现出来。从外部看,图书馆生态位是图书馆在环境中形成的多维资源和需求空间的向量叠加集合,如用公式来表达,可记作:p=αs(K,t)+βd(K,
t),其中,p表示图书馆的生态定位;α、β为控制参量,其作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里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制度的调控作用;s,d表示图书馆的资源与需求状况,它们是空间坐标K=(x,y,z)和时间t的函数,即:s=s(K,t),d=d(K,t),令s1,s2,…,sn和d1,d2,…,dn为状态变量,它们是K和t的函数:si=si(K,t)di=di(K,t)(i=1,2,…,n),为简便记,常采用状态变量来表示:s(K,t)=(s1,s2,…,sn);d(K,t):(d1,d2,…,dn)。
图书馆生态位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函数,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变量,具有非线性的特征。而图书馆生态位由资源和需求两个变量及控制参数综合进行描述,图书馆生态位的状况由这些变量和参数的状况决定。简单地说,图书馆生态位是一种基于环境资源空间特性和图书馆固有性质互动的客观关系定位,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匹配(适应)后所处的客观状态,如图1所示:
图书馆生态位表达了图书馆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共存均衡状态,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属性:一是宏观生态环境在生态位层面的延伸与渗透,是环境的终端,形成生态位环境(又称小环境);二是图书馆向外作用的起点,是图书馆行为延伸的直接作用物,是图书馆与环境互动的发生场所。
从宏观层面看,生态位是图书馆复合生态系统环境的中间层。图书馆所处的整个生态环境构成一个图书馆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理解为三个关系圈的集合:其核心圈是图书馆,构成该系统的生态核;第二圈是图书馆活动的直接环境,即生态位,可称为图书馆生态基础圈;第三圈是包括图书馆种群或群落在内的图书馆生态系统,可称其为生态库。生态位包含于图书馆生态库之中,是生态库的一个构成单元,如图2所示:
从中观层面看,生态位是图书馆生态环境中的客观存在,是图书馆客观与环境客观的交汇点。
从微观层面看,生态位是环境对图书馆的直接外包,是每个图书馆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小环境,它不仅是与图书馆接壤的环境终端层,同时又是图书馆一切外延行为的出发点。从空间位置上看,这种小环境是图书馆所处的生态大环境(生态库)中与图书馆紧密接触的那部分,是环境中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因素,并承受图书馆直接的互动反馈,是图书馆活动与环境互动的直接受力和反作用物。
3.2 图书馆的理想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
根据G.E.Htchinsuon(1957)的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理论,图书馆生存的全部最适生存条件称为图书馆的理想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中,图书馆的所有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不存在竞争者。然而,图书馆在实际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全部条件不会那么理想,它包括了所有限制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力(见图3)。图3中图书馆E与图书馆A,B,c,D,E,F发生竞争关系,其中图书馆E的理想生态位用中心的圆E面积代表,而图书馆E的现实生态位则用中间的类五角星面积表示。
3.3 图书馆生态位模型
根据Hutchinson的生物生态位的超体积模可以建立图书馆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模型,如果把一个图书馆对某一环境资源的适合度相对于这一资源的梯度作图,就可绘出一条钟形曲线,如图4所示:
其中横轴代表环境资源梯度,纵轴则代表图书馆适合度。如果同时采用N个环境资源因子梯度作图,绘出的图形就是一个四维空间,N个轴代表N个不同的环境变量,具有高适合度密度的那部分空间对图书馆来说是最适宜的,而具有低适合度的那部分空间则对图书馆的生存不太适宜。
3.4 图书馆生态位测度
3.4.1 图书馆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是指现实生态位超体积的限度,通常用宽或窄加以描述。图书馆生态位宽度是指生态位涵盖空间的大小,其大小与图书馆的适应度成正比,即对市场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一个图书馆的生态位越窄,该图书馆的特化程度就越大。相反,一个图书馆的生态位越宽,该图书馆的特化程度就越小。
3.4.2 图书馆生态位重叠 自然界中,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这时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的n维超体积共同占有。类似地,如果两个图书馆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占用同一种资源或环境变量时,这两个图书馆的生态位就会出现重叠,如两个图书馆馆藏类似的资源、拥有相同的读者群体,这些都是生态位重叠现象。如果两个图书馆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它们就会发生完全的生态位重叠。因此,生态位重叠是指图书馆之间生态位类似程度或者说生态位因素相同的比例,生态位重叠与图书馆间竞争强度成正比。设有A、B两个图书馆,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可能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重合、内包和交叉三种情况:
3.4.3 图书馆生态位分离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亲缘关系密切的生物在异域分布,它们的生态位没有重叠。图书馆生态位分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的生态位没有交叉、互不重叠。设有A、B两个图书馆,他们的生态位分离可能出现如图6所示的邻接和远离两种情况:
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和分离,都与图书馆的战略定位和竞争态势有密切的联系,并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5 图书馆生态位类型
3.5.1 剩余生态位 读者的需求与图书馆的供给往往并不平衡。当图书馆的供给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图书馆生态位。剩余图书馆生态位是指那些已经被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所发现,但由于技术、资源、人力等的限制,未能全部占领而剩余下来的图书馆生态位空间。图书馆可以通过增加人力、物力、技术等,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占据更多的生态位空间。
3.5.2 潜在生态位 读者的很多需求只是得到了局部满足,或者根本未得到满足。此外,那些原本已经得到满足的读者会因为其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变得不满足。对于这些未得到满足或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图书馆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并通过更先进的技术、资源使读者得到满足。这种情况定义为潜在图书馆生态位。
3.5.3 附生生态位 图书馆要追求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摆脱大而全的经营模式,采取供应链管理,依赖社会分工与协作。图书馆应该和上游行业建立较为稳固的协作关系,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这些伴随着其他图书馆或信息业生态位发展而发展的生态位称为附生图书馆生态位。
如同物种生态位一样,图书馆生态位也具有多种类型,除了上述几种图书馆生态位以外,还有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等等。图书馆只有准确认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生态位,结合图书馆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开拓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才能健康成长。
3.6 图书馆生态位特征
3.6.1 社会性 生物生态位在形成过程中,自然选择
起主导作用,而图书馆生态位则不同,由于与社会活动的密切关系,所以它具有社会性。一方面,图书馆生态位的形成和变化主要由图书馆自身的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等社会性因素来决定;另一方面,图书馆生态位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图书馆的领导、馆员等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因此,图书馆这项依赖人类参与的活动,自然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并随着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图书馆生态位的范围、内容及内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6.2 动态选择性 生物主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生态位是比较稳定的,时效性也不明显。而图书馆是包含人因素的有机整体,具有更强的思维性和主动选择能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定位和各项服务的调整,力求最大限度获取更优的生态位。并且图书馆的竞争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位,扩大生态空间。
3.6.3 跨区域性 生物一般栖息于某一环境中的,只能利用该地区的生态资源。而图书馆则是跨地区利用生态资源。不仅可以利用所在地的生态,而且可以利用全球的生态,并能促进全球图书馆生态体系一体化。
3.7 图书馆生态位构成
图书馆生态位由生态因子构成。生态位因子是影响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支配图书馆行为的主宰力量。图书馆生态位通过生态因子对图书馆发挥作用。同时,生态因子又受到宏观社会环境以及图书馆与环境、图书馆之间互动的影响,发挥作用的强度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图书馆的生存创造了大量的生态位类型。生态因子是图书馆生态系统中的序参量,而图书馆生态位则是由图书馆生态系统中的序参量构成。
图书馆生态位因子虽然很多,但具体到生态位上表现为序参量特征的因子并不多,可归纳为:时空、资源、需求、制度和技术,这五类因子是图书馆生态位中的一级因子。时空是客观存在而且可以感知的,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占据着相应的时间和空间;需求因子主要包括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是读者对图书馆可提供资源的需要程度;资源因子主要包括供应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馆藏资源和市场资源、自然资源等,这些资源是图书馆生态位中的二级因子;技术因子指被图书馆自身掌握和运用的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活动具有主导支配作用,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制度因子主要指国家政策、理念,以及图书馆内部的规章制度及岗位目标等。
需求和资源因子是衡量图书馆生态系统内有序程度的主要参量。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也主要体现在满足需求和运用资源的程度上。并且,资源因子为图书馆提供了价值生产的物质基础,需求因子保证了图书馆的价值实现。技术和制度因子是图书馆发展的控制参数,是图书馆由资源到需求过程中的催化剂。上述五类影响因子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而且它们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并具有典型的系统构成和运行特征。
图书馆生态位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因篇幅和获取资料有限,文章仅对图书馆生态位概念、原理、生态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今后,还有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生态学杂志,1997,16(6):46―51.
[2]朱春全.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1993,12(4):41―46.
[3]杨效文,马继盛.生态位有关术语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评述生态学杂志,1992,11(2):44―49.
[4]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钱辉,张大亮.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演化机理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0―26.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8-001
如何来丰富学生阅读的精神生活呢?
一、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图书馆配合学校行政工作商讨了课内外阅读的方案,那就是做“加减法”。减少一些作业量,增加一定阅读的时间。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读有所得
1.书海浩瀚,面对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图书馆通过板报、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推荐了几种阅读方法。
1.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1.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为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而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1.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美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
1.4阅读复述(讲故事)。阅读文本之后要讲给别人听,多数情况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对原文按要求加工的过程,加工的本身融入了创造。不同学生的讲法,体现了不同个性的创造。所以在讲的训练中,可鼓励学生在忠实于文章的基础上大胆加入自己的创造。
2.与语文教学密切配合,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一般的特点是:贪多、求新、图快、爱新奇、喜热闹。所以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跳章越节,读后印象不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培养他们一种认真阅读的态度,看书要认真,仔细琢磨,独立思考。生字新词要查阅词典,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义。书中的字、词、名言警句、公式定理,有些需要牢记的必须记住。有些读物,读完一个章节,还要再回顾一下,看该记的记住了没有,该理解的理解了没有,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文艺书要了解书的基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一些优美的词语可以记录下来。
三、丰富读者阅读的形式
学校图书馆的读者阅读可以采用多样形式,主要包括借阅图书、开设阅读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等。
1.图书借阅
这是读者服务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的形式,即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这种形式符合学生个体性差异,这是其优势。但是,也因其主动性强,而直接导致学生在图书选择过程中的局限性。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在借阅时通常不能很好地为自己挑选有利的书籍。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小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世界名著等应该出现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中的书籍,这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观察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借阅世界名著,而那些经典的童话和儿童文学作品在这部分学生中却鲜少有人涉足。为此,我们图书馆和学校教导处及各班主任密切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了各个年级段的读书目录供学生参照和选择,以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2.开设阅读课,这是利用自身资源体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开设阅读课,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挑选出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图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专门为图书馆开辟了一个楼层作为阅览室。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喜好,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布置不同风格的阅览室,使学生在进入楼区的时候就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为学生的阅读行为预设良好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有些甚至是将它作为逃离课堂的一个方法。为此,我们与班主任配合,在阅览室安排多种类的图书,争取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引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意识到“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可以使他们学到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让他们学会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保持安静、爱护书籍的习惯,指导他们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化
引言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承载了与医疗有关的所有信息,是医疗卫生活动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直接反映。在医疗方面,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显得十分重要,如今应当做的就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器械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了医学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它和过去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孤立零散的东西,而是整体的,规模巨大并且组织严密的信息系统。将这种信息化系统运用于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便能极大的在时效性、共享性方面改善以往的管理。
1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医疗事业工作者来说,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也需要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教训与方向,彼此之间,专业之间,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而阅读经验与知识总结而出的书籍便是一个很好地方式。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大量丰富信息的需求。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他们能更便捷更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与信息[1]。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的医疗信息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了解有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遇到紧急情况时更是能够运用知识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为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非医疗专业的人们往往没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这方面知识的查询和学习。实用性、客观性、及时性对于大多数人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整合的图书管理,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知识,更有针对性学习。
2医疗图书信息化事业发展将推动医疗器械事业的发展
2.1加强医疗图书信息化建设
如今,医疗问题成为所有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系统解决了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问题。积极引进现代前沿技术,加强图书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对图书的整理与信息对的更新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有关图书的管理水平。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精良先进的医疗器械,有了扎实的知识功底,技术人员才能够探索到一条制造高端精密仪器的道路。医疗仪器方面的检测人员才能够准确的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病情,比如做完CT后需要对检测出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够发现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此时,图书管理系统又为医疗器械检测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有这样一个完备的图书管理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们能够互通有无,将更加精密的仪器投入市场并将其效应发挥到最大。
2.2提高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必然对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定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出一只高素质高效率的图书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积极拓宽图书信息管理的人才渠道,打牢图书信息管理人才的基础,并且注重医疗卫生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是这个团队具有强大的力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宣传,鼓励更多的人重视起医疗卫生知识的学习并且了解新型的图书管理系统,让普通老百姓能学会通过新型图书管理渠道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国家与政府必须对这方面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让此项工作能够快速及时落实到实处,授惠于民。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积极学习新型医疗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通过这个渠道让先进的医疗卫生知识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并且引导身边的人也加入到新型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行列中来[2]。
2.3积极创新医疗图书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紧跟时代潮流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必然。对于我们来说,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摸索出一条高效的管理方式成为首要任务。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跟多的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个管理系统来为自己服务;第二,我们要将信息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杜绝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让医疗卫生有关知识更加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山的健康顾问。最后,我们要努力实现知识网络跨地区,跨时段的联合,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加以整合,形成一张紧密的知识网络,让图书信息管理朝着及时、规范、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结语
医疗卫生图书信息化管理对于医疗事业的前进与发展每一步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幸福生活。而其发展与完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与所有医疗工作者的合作奋斗。
作者:曹威 单位: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卫生学校肩负着培养基层医学人才的光荣任务,而卫生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学知识的源泉,是传播最新医学信息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中心,具有规模小、结构简单、涉及面广、专业特色强等特点,图书馆对于人才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基层卫校图书馆大多数存在人员紧张、经费短缺、整体队伍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据对本省13家卫校书馆160名工作人员调查,大专以上的工作人员占44.67%,中专及以下占55.33%,图书情报或医学专业占66.67%,无专业的工作人员占33.33%,图书馆都卫校存在工作员素质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情况只能处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状态,根本谈不上开发文献资源,更不可能承担卫生学校繁重的医疗、科研、教学文献信息的服务工作,严重制约其作用及发展[l]。笔者认为,基层图书卫生学校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实提高。
第一,要有无私奉献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个人收入的反差使人心浮动。不少人不甘于清贫和寂寞,纷纷“下海”、“跳槽”,此时正是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严峻考验。我们提倡忠诚和热爱自己的事业,就是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许多图书馆前辈都是把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并以此为莫大的幸福和荣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此项工作看做是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富国强民的一项事业,并为此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精力,这种精神正是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图书馆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令人瞩目的发明,他们所干的工作,就是利用书刊资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读者服务,他们为千百万读者筑起成才之路,树起攀登高峰的阶梯,而自己则默默无闻、忠心耿耿、埋头苦干,这种甘为他人作嫁衣,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图书馆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为读者服务是天经地义的,这里没有买卖关系和盈利目的,只有社会效益。民不爱钱何以钱诱之?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去实现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奉献毕生精力的人生价值。
第二,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广博的知识,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因为图书资料的分类、编目都是按照一定的科学体系组织起来的,图书资料的流通,阅览室工作是按其客观规律开展活动的,图书资料的采购、典藏、排架都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工作的。而这一切业务工作都是要求管理人员熟练地掌握,运用图书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馆藏和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医学知识,开拓视野,准确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为读者提供新而准的信息。再次,当今世界上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增长和更新,各学科在内容上相互交叉渗透,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其它学科都要有所涉猎,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技术,至少要粗通,当读者需要某方面的资料时,方能提供快速有效地服务。除此以外,还要掌握一些现代化技术和相关技能,诸如计算机应用、复印排版、印刷装订、版本装因帧合卷打眼、封面用纸的选择、封面字型的设计和选用,简单的图案设计等,一句话,几乎所有文化人常备的本领都应具备。
一、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行为分析
对某高校某学院2014级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67%。该问卷从阅读倾向、图书馆的利用目的和频率、信息获取途径、资源使用类型四个方面对高校新生的图书馆利用行为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阅读倾向分析。该问卷将图书类型划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科普类、文学类、休闲娱乐类、教辅类、名著类和其他类,可多选。其中有289名(49.82%)学生选择休闲娱乐类书籍,其次是文学类书籍,196名(33.79%),占比最少的是教辅类数据,选择的人数为98人(16.89%)。这个统计表明,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学习目标不明确,阅读显得泛化。
第二,图书馆的利用目的和频率分析。该调查问卷将图书馆的利用目的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图书借阅、自习、其他;将利用频率六个层次,分别是:一天一次、每周3~5次、每周1~2次、两周1次、每月1次、很少去。经调查(可多选),在图书馆利用目的方面,图书借阅与自习的人数相近,分别为278(47.93%)和267(46.03%);在图书管理利用频率方面,每周3~5次的人数最多,为221人(38.1%);其次是每周1~2次,人数为168(28.97%)。这个结果说明,新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目的比较正确,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比较高。但是有46.03%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不是被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所吸引,而是更加注重图书馆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做好新生入馆教育,要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宣传。
第三,信息获取途径分析。该调查将信息获取途径划分为五种,分别是:直接从图书馆中查找、利用图书馆的联机书目进行检索、通过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互联网查找、其他(可多选)。在这五种方式中,利用联机书目进行检索的应用人数最多,为298人(51.38%);其次是直接从图书馆中查找,人数为287人(49.48%);再次是互联网查找,人数为213(36.72%)。由此可见,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了解不是很充分,因此,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加强对新生进行图书馆服务教育。
第四,资源类型分析。该问卷调查将图书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其中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期刊和书籍;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期刊、图书、数据库等(可多选)。在五种资源类型中,学生使用最多的资源类型是纸质期刊和图书,分别为248(42.75%)和296(51.03%),说明学生对电子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率比较低,因此,在新生入馆教育中要加强对其进行电子资源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教育。
二、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优化
1.明确入馆教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目的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完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要明确教育目标,让学生对图书馆的作用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其次才是为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提高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2]。
2.完善入馆教育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对纸质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高,但是对数据库和电子资料的利用率均比较低,说明新生入馆教育不到位。因此,在对学生进入馆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育重点放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利用和电子资源的利用方面[3],以提高这两种资源的利用率,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功用。
3.完善后续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了发展的力度,许多高校进行了扩招、兼并,而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增加了进书量,扩大了馆舍面积,增加了服务内容,改进了服务方式,提升了科技含量,工作量也相应加大,工作人员因此得紧缺。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许多图书馆都招聘了相当数量的临时工。尤其在地处郊的一些新校区图书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而读者对开放时间的要求又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休及晚班,临时工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图书馆聘用临时工的必要性
(1)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随着图书馆各项业务的扩展,罔书馆一些部门缺编严重,而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员补充进来,如:湖南业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的图书加工、流通阅览部的图书上架、整理、破损图书的修补等,尤其是这几年文献数成倍增长,新书的上架、整架、旧书的剔旧等大量日常工作都需要人员来完成。招聘临时工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过短期培训有经验的馆员传、帮、带,可以把一些非技术性的工作主要由临时工来负责,让馆员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高层次服务中,从而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我校进行了扩招、兼并,而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增加了进书量,扩大了馆舍面积,加之校区分散,服务面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量增长,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长,导致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要求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图书馆的丁作人员的队伍并未得到同步扩大。这样,学校为了缓解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从2005年开始尝试着招聘临时工,来缓解图书馆人员紧张问题,到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人的临时工队伍。
(3)减轻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许多临时工是企业的下岗人员,一般都是40~50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小孩都在读书,正是用钱的现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给他们造成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通过进入图书馆工作,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其次,图书馆每年招收一定量的临时工,为社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2图书馆临时工聘用中存在的问题
(1)聘用者素质与岗位职责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高校这种环境中,临时工的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他们中大部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有些只有高中学历,许多是企业下岗人员。他们知识老化,缺乏对所重视工作的必备的基区知识,缺少科学的文化素养。还有些临时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冷漠。但是,他们却承受着图书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对图书馆工作的开展、稳定、安全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2)岗前培训不够,工作质量不高。临时工的流动性较大,培训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培训了很长时间,但只要临时工一走,前面的培训也就废了。因此,很少有高校图书馆重视临时工的培训。由于急需用人,图书馆在录用临时工时往往没有严格要求,通常是匆匆招来,通过馆里有经验的员工对他们临时培训几天,就匆匆上岗,临时工对部门的制度不了解,对所做工作不是很熟悉,只能在工作中学习、磨合,在失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这样会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在读者巾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图书馆的形象。
(3)待遇低,主动性差,工作效率低。尽管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什么“正式工”“临时工”之分,必须同工同酬。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了劳动力贬值,求职难的现实状况,从而造成临时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校图书馆也如此,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工不同酬,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待遇差距过大,临时工工资明显偏低,严重地挫伤了临时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临时工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收获,如奖金、福利等,临时工几乎得不到升迁、培训等机会,在学校的年度考核中,没有把临时工纳入考核范围内,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临时工的工作热情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临时工在工作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只要求自己完成基本任务,不能改善提高业绩。有些临时工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经常小现差错,有些临时工适应能力差,工作效率不高。
(4)合同到期,人员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较差。高校图书馆对多数临时工来说,还是具有吸引力。通过与我馆部分临时工的交流发现: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比较稳定,较之校外的其他单位,竞争压力小;工作环境安静、优雅,面对的服务对象比较单纯,并且工资发放比较及时,很少出现克扣现象。这些是吸引他们在图书馆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冈。但是临时工工资普遍较低,每人每月工资略高于或等同于本地区的最低亡资标准,没有多余的奖金和福利。另外,因为临时工的临时性,图书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其对图书馆的重要作朋及长远价值,闪此,高校管理者一直以来对临时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把他们纳入正规的职工队伍中来,更不要说享受“同工同酬”。加之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全面考核和绩效评估手段,造成人员流失,稳定性较差,这对高校图书馆的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改进图书馆临时工聘用的建议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聘用原则。首先要成立南学校人事、纪检和图书馆等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招聘工作;其次要公示图书馆的招聘信息,包含岗位性质、工资水平、岗位职责、聘任时问、岗位所需具体条件等;应聘者需提供学历证书、个人背景材料和经历、两位以上推荐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同时要明确报名地点和截止时间,考核结果要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人人知晓。对招聘的临时工进行试用,试用期满后,根据临时工的表现及所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评价决定临时工的去留。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33-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危害性、国际性以及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可以衍生成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其发生不仅威胁生命安全,损害身体和心理健康,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国家或地区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些事件无一不涉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 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中,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应急处理能力首屈一指。这些发达国家不断建设和完善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其先进的管理体系值得借鉴。
1.1 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
美国一向注重突发事件的预防与管理等环节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在经历了“9?11”和炭疽袭击事件以后,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加强。
美国传统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以“联邦—州—地方”三级公共卫生部门为基本架构的,管理运行模式是垂直式管理体系。即CDC(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HRSA(卫生资源和服务部)—MMRS(城市医疗应对系统)。同时,美国完整的立法体系对在防范和应对中的主管部门以及具体措施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目前,美国在六个方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①公共卫生领域的准备和预警能力;②流行病监测;③科学研究和实验;④公众健康警报网络;⑤公共卫生领域的沟通和信息传递;⑥教育和培训。
可见,美国突发事件管理(包含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展较早,同时也是世界上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发展得最为完善、公共卫生技术和设备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1.2 英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
英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分为两层,即由中央、地方两大部分组成,一为战略层,由卫生部及其下设机构负责,还包括地区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和公共卫生应急计划顾问委员会;二为执行层,由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及其委托机构开展。而在2002年4月,英国更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职能从NHS系统的卫生局转向基本医疗委托机构(EPCTU)。具体职能是向公众及政府提供信息和政策建议;在传染病等领域支持NHS运作;监测公共卫生领域的威胁,提供快速应对;开展研发,教育和培训等活动。
1.3 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
在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由主管健康卫生、福利、劳保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建立并以之为核心,而且同时被纳入整个国家危机管理体系。日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劳动省、派驻地区分局、检疫所、国立大学医学系和附属医院、国立医院、国立疗养所、国立研究所。同时,日本的其他所属部门如消防、警察、通信、铁道、煤气等,也按照各自的突发事件管理实施要领相互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已有70 年历史的日本保健所, 配置合理、设备先进、具有丰富的卫生行政管理经验和专业全面的医疗技术,而且熟悉辖区内医疗卫生情况,非常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性、区域性的特点。
1.4 新加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分析
新加坡的卫生服务提供由公立和私立双重系统组成。公立系统由政府管理,私立系统由私营医院和诊所提供服务。虽然不像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卫生应急系统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在SARS事件中,新加坡应对的措施从头至尾都是值得效仿的,其政府迅速反应,部门的通力合作、利用科技手段,实行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法令,有效控制传播、提高危机意识,社会秩序稳定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
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近几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因此,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容乐观。
2.1 我国近几年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2年,南京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400余人中毒,42人死亡。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2月初在广东省爆发性流行,并很快波及数10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致婴幼患病、死亡事件。2009年新发现的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再次席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
2.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框架
在SARS之后,我国抛开了之前的分部门管理模式,采取了建立统一指挥的卫生应急管理系统。2004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国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遵循的原则是: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硬件,保障持续运行;同时,在政策体系方面,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预案如《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效的检测系统、信息报告以及信息和广泛的交流合作。
3 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3.1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机制
①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运行。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审批。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审批上不能按照一般的行政预案的程序制定与审批。③促进各行业和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④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目前事件监测以被动监测为主,并且,我国尚未建立基于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方法。⑤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各级政府模拟一些典型的突发事件,采取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模拟法等方法开展应付突发事件的训练和演习。⑥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投入:对于应急药品,我国虽然有中央、省级药品储备制度,但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储备资金不到位;药品销售单位的经营诚信意识差,危机出现时哄抬物价等。
3.2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①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警预测、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②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全面加强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单位应急管理工作。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技术的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要有一支精干的现场流行病学队伍,建立一套完整的现场诊断实验室系统。通信网络技术、决策辅助技术、预测预警技术、化学检验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合理的医疗救治方案和措施等相关技术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卫生应急机制建设。④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⑤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参与。⑥重视国际合作交流:我国必须重视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3 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善后处理工作
①社会心理的疏通与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冲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各部门应该积极化解不良的心理影响,保持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局面。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效果评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调查及控制结束后,应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中国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只有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才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卫生事件。因此,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先进科学的理论以及技术支持,而这些要求就需要我国政府各部门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植。
参考文献:
[1]耿文奎,高宪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体现图书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图书馆办馆思想由“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得到确立。图书馆是为用户而存在的,发现、了解和关注读者需求,针对读者需求提供最大化、最优质的服务对图书馆工作尤为重要。问卷调查是各大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反馈调查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价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从读者的角度了解文献需求,发现图书馆服务状况与读者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增强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馆藏的利用,我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我校组织了一次读者随机抽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抽样调查,共设计了25道题目,大部分内容给出备选答案,内容涉及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与使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检索途径、图书馆的服务评价等方面。调查人员采取现场发放并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255份,回收249份,回收率为94.5%。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学生,涉及5个医疗专业,各不同年级的51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5名同学参加,基本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读者入馆情况
读者到馆的频率是读者满意度最直观的反映。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入馆情况:经常使用图书馆的占30%,偶尔使用图书馆的占59.6%,极少去图书馆的占9.2%,从未去图书馆的占1.3%。与其他高校比较,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54.17%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14.25%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另一高校60.3%的同学“一周二次以上”使用图书馆,24.6%的同学“一周一次”使用图书馆。由此可见,尽管我校入馆率不低,但相对其他高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能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我校为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专业书籍比例较重,人文社科类的新书相对较少;二是医护生课程任务繁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三是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有待调整和适当延长;四是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影响等。
2.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
了解馆藏资源利用情况,有利于调整馆藏结构和提高馆藏质量。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50.2%的学生最喜欢去综合借阅库,39.4%的学生最喜欢去专业书库,仅有7.9%的学生最喜欢去阅览室和自修室。被问及原因,82.6%的学生是因为“有所需的资料”,11.6%的学生是因为环境好。在综合书库,73.4%的学生选择借阅文学类书籍;而在医学专业书库,44%的学生借阅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等,24%借阅专业课程习题,31%借阅医学科普书。综合书库借阅文学书刊的比例较重,而对哲学、政治、法律、计算机、天文地理等其他书刊兴趣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我校是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主的卫生职业学校,女生居多,因此文学书籍借阅率较高;此外与我校馆藏比例有关。数据专业书库的使用情况较为理想。
3.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
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快捷地查找最有用、最适合的书籍,而且有新书通报、信息咨询、个人借阅事务管理等功能,我们就它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当被问及“如果需要查阅图书馆某方面的书,您最习惯的方法是什么”,65.4%的读者选择直接进入书库查找,仅有11.7%的人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当被问及“如果您在图书馆资源利用中遇到困难时,常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大部分人选择咨询图书馆馆员和勤工俭学的同学,仅有19.9%的读者选择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此外仅有30.7%的读者会使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其余的读者选择了“不会或没有过、不知道”。另外,仅有29.6%的同学使用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对数字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有欠缺,原因可能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也可能是读者的信息意识有待加强,这是今后需要提高的重点问题。
4.对读者读书服务和读书活动的了解和评价
为提高馆藏利用率,倡导阅读,我馆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88.8%的读者对新生入馆培训满意,75.5%的读者对新书推介很喜欢,60.6%的读者喜欢读书节系列活动。这些数据显示图书馆的读书活动受到了读者良好的评价,读者认为读书活动对促进阅读、提高学生素质有较大作用,同时建议读书活动更丰富多样些。
5.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
部分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以下建议:如要求增加人文社科类新书,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要求增设复印机,调整开放时间与学生作息时间协调,延长借阅期限,增加借书量等。这些建议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图书馆阅读现状表现出:整体到馆率低于高等学校,学生使用馆藏查询系统解决借阅事务的能力较差,书籍借阅偏重文学和医学类等问题。深层次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①医药卫生类院校学业繁重,学生业余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到馆率相对高等学校低,阅览室、自修室相对冷清;②医药卫生类学生课程设置专一,学生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医学理论和实验课的学习,其他学科类偏少,因此借阅范围偏窄;③职业院校生源素质较其他高校低,阅读意识和信息意识相对偏低;④我校以护理、助产等专业为主,女生较多,偏好文学类,这也是造成借阅范围偏窄的因素;⑤职业院校图书馆馆藏偏重专业,综合类图书比重小、更新慢等。
四、提高我校图书馆工作水平的对策
针对造成卫生职业学校图书馆阅读现状的原因,图书馆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1.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
合理兼顾,并参考读者意见及建议,适当增加人文类书籍和畅销书,减少呆滞图书和套书的涌入。
2.调整开放时间和借阅制度
针对学生业余时间较少,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大借书量,延长还书时间等。
3.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宣传
以广播、橱窗和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图书馆知识培训,解决阅览中常见问题,重点培训数字资源的使用。可以采取信息检索和网络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数字资源的使用,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
4.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
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开展适合学生年龄、学历、阅览的读书活动,以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加以引导,通过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等方式促进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5.提高馆员素质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诸多因素中,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读者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改善图书馆环境
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是依靠环境育人的一些精神作用机制,如环境暗示、环境陶冶、行为模仿、情绪感染等,对提高学生素质起一定教育作用。例如:馆员素质、周边环境、书刊布局等。
参考文献:
[1]徐帆,黄清.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5(7).
[2]杜穗.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01-01
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材料不感兴趣,只是迫于考试时要考到阅读的内容而不得不学,因此考试时在阅读方面的失分也比较多,如何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呢?
一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矫正他们的各种心理偏差;利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激发学生,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逐渐明白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使他们在图书馆所营造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素质,陶冶情操。
二 根据学生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
虽然都是中学生,但他们由于受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经历和性别差异的影响,都会对图书产生不同的兴趣。
刚入学的初中生正从儿童期向少年过渡,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思维还不够成熟。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帮助他们选择与学科有关的书籍,如《元素的故事》、《中学生百科知识阅读》等,这些书既满足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高中生阅读比较广泛,阅读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会带着学习上的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来图书馆寻找答案。因此,我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百科丛书、青年文库之类的书籍。由于高考的需要,很多学生喜欢阅读与高考有关的参考资料,我经常为他们提供一些习题集、学习方法指导等书。
三 做好图书的宣传工作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精神食粮,是图书馆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图书馆要把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优秀的书刊资料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重视对青少年的导读工作,积极主动地对他们进行阅读引导的指导,避免学生借阅的盲目性。
开设“新书导读”、“新书推荐”、“书评”、“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活动主要范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图书和图书馆知识的介绍。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介绍学校图书馆藏书,介绍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图书资料、检索途径等。
第二,工具书使用方法。介绍图书馆的各种目录、索引、文献、文摘等进行阅读了解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让学生学会准确地选择工具书和利用工具书来排忧解难,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第三,配合课文学习中提出的中外名著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配合教学介绍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提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课内学习《宝玉挨打》,课外则推荐《红楼梦》;课内学习《少年闰土》,课外则推荐阅读《朝花夕拾》等。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35-02
所谓“亲和力”,亲,亲切、情融也,有密切融洽之意;和者,和谐、平静也,有和衷共济之意;亲和,乃和睦、融洽之意。
到图书馆工作已经快要一年了,这段时间,我感受着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过失意、迷惘和困惑。然而,读者一个满意的笑容,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工作中树立和培养我们的亲情服务意识,建立图书馆人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在服务中以师生为本,将情感融合在工作中,关怀体贴读者,博爱读者,理解读者,感化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提升我们的亲和力,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
作为图书馆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馆员,亲和力是一项工作技能,而且远比业务能力重要,其表现是对工作充满情感、信念和责任感。图书馆作为服务性部门,要求我们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面对琐碎的日常工作不颓废、不失意、不敷衍,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职业素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以正确的方法、良好的态度和优雅的语言加以化解;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面对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用专业的知识和手段耐心细致的予以解决,而不是一问三不知,简单应付了事,让读者心生惧意退避三舍;从馆员来讲,我们要合理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学习来实现与读者之间的和谐,把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条件付诸于行动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把“亲切、亲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 ”亲和要求根植于心中,贯穿于读者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学会在读者服务、读者管理、执行制度等具体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亲和”精神去处理各种问题。依此吸引读者、留住读者,让读者心系图书馆,情系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天堂。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赫尔博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亲和力是通过我们图书馆人的言行举止吸引读者的一种力量,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感受得到。而读者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群体,他们具有独立人格,在接受服务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我们“润物细无声”的亲和力。图书馆中的服务工作大都是平凡、琐碎的,“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心田,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每一位馆员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的拳拳之心。人们常用“红烛”、“为人作嫁衣”、“甘为人梯”来描述它的性质和意义。爱心奉献在工作中往往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有细节才能体现亲和力。细微之处显真情。在工作中,我看到了我的同事们个个都在平凡的岗位 ,无私的奉献,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在大家的感召下,在工作中我也尽量身体力行,把“亲和”要求内化于心中,外化为行动,使自己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1、事业心和责任感。
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我们图书馆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我们图书馆的核心。在图书馆工作期间,我看见我们为了读者的需要,许多同志经常推迟下班、加班加点,却从不记个人得失、从无怨言、乐观加班、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这个团队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团结、能奉献。真正的实践着我们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团队和谐,创新应用”的理念。
2、热爱读者。
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 , 只有发自肺腑地爱护读者 , 才能真正地亲近读者 , 关心读者, 也才能激发读者对我们服务工作的认同。我们说我们热爱读者,应该是我们心灵深处真诚的流露,自然的迸发。我们始终有颗对读者热情而关爱的心,工作中我们就会有爱的情感,我们对读者就会生出爱的微笑、爱的语言、爱的态度、爱的处理方法,增进相互理解,产生认同感。在一些小的细节处关爱读者,通常最能抓住读者的心,最能让读者感受图书馆温馨化服务的亲切、舒适、方便,觉得在图书馆看书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
3、把握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 ,是思想、道德、情操、气质、性格、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中 ,高校图书馆员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 ,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 ,语言艺术已越来越显示其独特魅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馆员亲切温暖的话语,会让读者产生许多亲近感,减少在阅览、借阅过程中发生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我们馆员形象,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提升亲和力意识,不仅是我们现在所有图书馆人的素质要求。即使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读者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少了,亲和力仍然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素质要求,文化内涵。任何时候读者都需要图书馆亲和力氛围、亲和力服务。只有保持亲和力,才能让我们的服务工作更加出色。
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2-0017-05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不仅是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1-2],也是重要的园林树种[3].由于过度采伐,我国的野生榉树资源已经相当匮乏[4].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能较好地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繁殖不受外界环境限制,因此该技术已经在许多植物优良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中得到应用[5-6].榉树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7],主要利用茎尖或愈伤组织诱导的方法进行增殖.但是利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具有繁殖系数低的缺点[8],而利用愈伤组织诱导的途径则后代容易产生变异[9].本文拟建立通过榉树外植体直接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定芽或侧芽的形成,再经继代和增殖培养获得大量的不定芽,最后诱导生根成苗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以期能在保持母树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提高不定芽的繁殖系数,为榉树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栽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内,外植体为当年生带芽茎段,采集于选育出的榉树黄色品系的优树枝条,见图1A.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第37卷
第2期
刘雪梅等: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榉树微繁体系建立
1.2试验方法
1.2.1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不同浓度的BA,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个插穗,共32个插穗.25 d后统计腋芽萌发率、有效芽诱导率及芽平均生长高度.
1.2.2继代培养当初代诱导的不定芽长到1.5 cm左右时,将萌发的幼芽从基部切下,并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了不同浓度的BA和NAA,共设9个处理(L9(34)),每个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统计芽的增殖率、芽苗总数及芽苗的平均高度,计算增殖系数.
1.2.3壮苗培养在壮苗培养试验中,以高1.0 cm左右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基本培养基采用MS,附加了不同浓度的BA和GA3,共设5个处理.每种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观察芽的生长状况.
1.2.4生根培养将经过壮苗培养的再生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了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碳诱导生根,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幼苗,重复4次,25 d后统计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平均根长及平均茎高.
1.2.5培养条件培养基均附加琼脂6 g/L,蔗糖30 g・L-1,pH为6.0.以上实验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25±2 ℃,光照强度1 500 lx,光照时数14 h・d-1.
2结果与分析
2.1细胞分裂素BA对榉树初代培养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4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对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对榉树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在试验所选取的浓度中,生根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NAA和较低浓度的活性炭有利于榉树不定根的诱导和生长.适宜的榉树不定芽生根培养基配方为I4,即1/2MS+NAA 2.69 μmol/L+0.1 g・L-1活性炭,生根率77.8%,生根数达4.5条
3结论与讨论
木本植物器官发生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形成时,细胞分裂素应高于生长素的用量或只用细胞分裂素.已有研究表明[7-9],直接诱导榉树不定芽形成时,只用细胞分裂素或细胞分裂素高于生长素的用量诱导效果好.因此,在初代培养的实验设计中只考虑细胞分裂素对榉树带芽茎段诱导的影响.这与周燕青等[10]对条叶榕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相似.
以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了榉树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直接诱导形成不定芽或侧芽,再通过诱导生根而成苗的榉树微繁技术体系: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或2.50 μmol/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最适壮苗培养基为MS+BA 2.25 μmol/L+GA3 1.45 μmol/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69 μmol/L+活性炭0.1 g・L-1.榉树不定芽诱导生根的试验设计中只选择了NAA一种生长素,常用的IBA或NAA与IBA混合使用效果是否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离体器官发生方式大致分为直接器官发生和间接器官发生2种方式.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不定芽的细胞突变率较高,不利于保持原植株的母本优良性状,而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则能很好的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直接诱导的不定芽与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产生的不定芽相比,前者不仅繁殖周期短,而且不定芽生长速度快[11].这为进一步研究榉树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由于榉树是高大的落叶乔木,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要真正应用于工厂化生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外植体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母树的树龄是否对不定芽的诱导产生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毕波,刘云彩,陈强,等.榉树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 2011,40(4):77-79.
[2]JIN X L, HU X J, SUN Y P,et al.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mmature embryos of Zelkova sinica Schneid.[J]. Hort Sci, 2012,47(6):790-792.
[3]金晓玲.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繁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3.
[4]汪灵丹,张日清.榉树的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 2005,34(4):188-191.
[5]DIEGO N D, MONTALBN I A, MONCALEN P.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Pinus sylvestris L. trees[J]. South Afr J Botany, 2010,76(1):158-162.
[6]KATSUAKI I, NAOKI T, MANABU K, et al. Tissue culture of two medicinal trees native to Japan[J]. BMC Proceedings, 2011, 5(7):1-11.
[7]汪灵丹,张日清,金晓玲.大叶榉顶芽诱导与增殖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30(6):75-79.
[8]JIN X L, ZHANG D L, HE P, et al. In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of Zelkova schneideriana, an endangered woody species in China, from leaf explants[J]. J Hort Sci Biotech, 2009,84(4):4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