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美经贸情况报告

中美经贸情况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5 03:10: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美经贸情况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美经贸情况报告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广东出口商品遭到外国反倾销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一些公司、企业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对外竞相低价出口,客观上授人以柄;一些生产和出口被诉产品的公司、企业在遭遇外国反倾销时互相推诿,拒不参加应诉,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面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广东省外经贸委逐步加强了对应对外国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工作的领导,在普法活动中组织全省外经贸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我国外经贸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的法律法规,学习国际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和美欧反倾销法。要求各级外经贸部门和公司认真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外贸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出口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做到均衡出口,不低价竞销,既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强调在遭到国外反倾销时,生产和出口被诉产品的企业都必须参加应诉。负责具体指导和管理这项工作的政策法规处结合案例,指导企业抓紧完善公司章程,理顺与子公司、分公司的关系;接受有关被诉企业的咨询,在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的指导下,帮助企业及时填好外国反倾销机关发来的调查问卷,依时送出这些问卷,做好接受核查的准备等工作。还先后三次组织有关法律人员赴美国和欧盟学习和考察其贸易与投资的法律;具体承办了中美反倾销研讨会,请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员等主讲美国反倾销法。

反倾销应诉工作有起色

伴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反倾销应诉工作逐步有了新的起色。

1993年,美国制笔协会指控我国出口的铅笔倾销,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立即成立了应诉小组,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的程序,与国内另外三家企业一起进行应诉抗辩。美方官员在北京一家商会的翻译的陪同下前来进行反倾销核查,并要求省外经贸委等派出负责人回答其问题,因此笔者按主管法律工作的委领导的指示前往。美方代表除了来自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外,还有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和几位领事。回答问题时,笔者从法律和事实上说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所经营的商品在哪儿组织生产或从哪儿采购,出口到哪个国家,出口价格是多少等,完全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自行确定。当笔者拿起《公司法》,说明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和其他外贸公司都是企业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时,一个美国官员低声说:“这与我们美国是一样的啊!”当讲到省外经贸委加强出口管理,要求公司、企业不得低价竞销时,他们还笑了起来。在回答完问题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所聘的翻译对笔者说:“你回答得很好。他们提不出还要再问的问题了。”在美国商务部对华铅笔作反倾销终裁时,未参加应诉的企业一律被裁决44.66%的反倾销税,而由于此次四家企业应诉工作做得好,有两家被裁决较低的税率,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和上海一家企业被裁决为零税率。

广东省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经营的癸二酸于1993年7月被美国厂商提出反倾销。该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亲自成立了应诉班子,及时与生产企业衔接好,积极参加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组织的应诉。在美国商务部官员前来进行反倾销核查并要求省外经贸委派人回答问题时,笔者又奉命前往。美方官员主要围绕“政府是否控制企业”而频频提问,笔者仍旧从法律和事实上予以回答。1994年7月该案终裁裁定我国应诉的四家外贸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为43.72%至85.43%,其中广东省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税率为57%,而未参加应诉的公司反倾销税率一律为243.4%。

1994年10月,我国输美的抽屉滑轨又遭到美国厂商的反倾销。广东省五矿进出口集团公司迅速组成了应诉小组,抓紧与中国机电商会联系,将抽屉滑轨的主要出口商集中于该集团公司研究对策,决定聘请美国律师统一应诉。在美方官员进行反倾销核查时,这家集团公司的有关领导要求笔者与他们一起去回答问题,考虑到这次不是由美方官员提出,为避免美官员产生“政府控制企业”的误解,笔者只是请他们积极配合美方官员做好核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据理抗辩,美国商务部裁定该产品的倾销率为零,随后原告撤回了。

为保护知识产权做贡献

篇2

 

2005年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认为,人民币挂钩政策“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严重扭曲”。2006年报告提出,中国货币政策是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2008年,美总统奥巴马曾阐述了如下观点:“若要实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中心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其汇率政策。”[①]2010年9月20日奥巴马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称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未尽全力。由此可见原因与影响,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焦点。

一、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始于2002 年免费论文下载。美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是导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冲击美方制造业市场,造成众多工人失业。有鉴于此,美方要求中国升高人民币汇率,改变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经过双方不断的摩擦、对话,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美方积极评价中方这一举措,但又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大,要求中方继续提升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更是愈演愈烈。2月,奥巴马施压人民币,表示全年都将“劝说”人民币升值;3月,美国考虑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奥巴马请人民币采行“市场导向”汇率政策,美国130名议员上书奥巴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听证人民币汇率原因与影响,表示5月前投票;6月11日,美将审议针对中国汇率议案,议员再次强压人民币升值;6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三周之后,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堪称史上拖延最久的关于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半年度报告,未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但9月15日,美国会就人民币汇率展开两天的听证会,督促人民币升值。历时近十年,人民币汇率之争始终处于风头浪尖。

二、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

首先,政治需求:

当前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原因与影响,奥巴马急需转移国内焦点,将制造业压力大的原因归结到廉价的国外商品上。而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美国政府迫切需要为国内近10%的失业率找到借口免费论文下载。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为自己选举拉票,进而掩盖其自身未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事实。因此,在选举的压力下,立法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第二,美国公众认知偏差:

美国公众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汇率政策。典型观点是中国汇率机制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顺应市场供给的需要,则人民币自然升值,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自然上升,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自然下降。[②] 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讲原因与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公众认为普通民众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美国人中的大多数认为贸易收益没有在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公平分配。”[③] 在美国,持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制造企业及工人就业”的言论也越来越高。不少美国人认为促使人民币升值是舒缓这一问题的“良方”。因为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第三,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8890亿美元,日本为7654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也意味着相应减轻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这才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真实意图。同时美国对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万分忧虑,一方面,美国人担心中国突然减持美国债会对美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原因与影响,又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会使美对中国金融依赖加深免费论文下载。因此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第四,中国崛起触动美国危机感

美国表面上宣称,美中关系并不是零和博弈,中国繁荣对美国也有利。但在实际外交策略中,美国总显露出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迹象。首先,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让不少美国人顿感压力。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崛起之势更加明显;人民币正朝着实现自由兑换并成为重要国际货币迈进。如此一来中国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受到威胁。美国允许中国发展,但是绝不允许发展成为它强劲的对手原因与影响,更不允许中国崛起到美国之上。中国的发展和增长必须纳入美元本位体制,要受美国掌控,紧咬人民币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打压人民币,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的必然选择,也是美国的真实政治意图。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贸易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析

2005年7月中国汇率改革以来,分析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情况(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23.5%。2005年7月21日 中国开始汇率改革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11:1;

2005年底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07:1;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0关口 为7.9982:1;

2007年底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30:1;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关口 为6.9920:1;

2009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基本上在6.81-6.85元区间;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后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8275。9月21日原因与影响,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值至6.6997元,破6.7元免费论文下载。

表1 历年人民币汇率统计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7

汇率变化

8.07

7.9

7.3

篇3

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由来已久。早在1979年中国与美国签订贸易关系协定时,尽管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但美国就坚持其中必须包括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定,否则就拒绝签字。那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关注知识产权问题?中美为什么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其前景又会怎样?

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发生在1992年、1995年和1996年,但实际上,自1979年以来,美国就一直很重视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所做所为。为了维护美国产业界的利益,美国不断地要求中国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严格执行。从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9年~1994年,可称为“有法可依”阶段,美国重点关注的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展以及法律的完备性;1995年~2001年,可称为“有法必依”阶段,美国重点关注的是中国是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强调执法制度的建立和执法机构的完善。

美国要求中国“严格执法”

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开始履行《TRIPS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有关义务,这也标志着中美知识产权纠纷进入了第三阶段,即“严格执法”阶段。《TRIPS协定》不仅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一些方面要高于已有的国际公约,而且把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联系起来,并特别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同时适用WTO的基本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透明度等,还拥有其他国际公约所不具备的争端解决机制。因此,中国入世,不仅意味着要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而且意味着更为严格的执行。通过一年一度的过渡性审议机制,美国可以在多边体制下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横加指责。不仅如此,美国在国内还设了专门的机构监督中国履行入世协议的情况。尽管入世两年来,中国已经按照入世协定修改或重新颁布了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关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医药品等方面),但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仍有升级的危险,美国关注的重点已经转向了要求中国“严格执法”的阶段,以便为美国企业开辟更大的市场。在美国贸易代表提交的《中国履行WTO协议》2003年报告中,强调了“美国把解决中国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执行问题置于第一要务”,要求中国加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罚的力度,使这些措施有足够威慑力以制止侵权行为的蔓延。2003年,在中美经贸关系上,除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最关注的就是知识产权问题了。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财长斯诺、贸易代表佐立克等高级官员来中国访问时,都把知识产权问题列为了重点议题。埃文斯曾指出,“中国在生产、使用和出口大批伪造产品……中国的软件盗版率在90%以上。有理由推测,中国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在使用盗版软件”。

美国对中国有三方面不满

在当前美国强调中国要“严格执法”的阶段,美国对中国的指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阻碍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实施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国政府机构间缺乏透明度与协调、地方保护主义和腐败、刑事的门槛较高、缺乏训练有素的人才和惩罚力度不够等,要求中国继续进行持续透明的努力来处罚并制止盗版、仿冒商标以及销售盗版和仿冒产品;分配更多资源来执行,更为经常性地突击性地搜捕侵权者;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

2.三种处罚措施都不具有威慑力。

关于行政处罚。认为行政处罚罚金太低,而且很少向公安部门提起刑事犯罪调查,即使是出于商业销售目的的盗版和仿冒。

关于刑事处罚。首先,对于少数已经的案子,由于缺乏透明度,也不知道最后是否被确认有罪;如果有罪,也不知道其处罚结果是什么。因此,美国要求中国修改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加大刑事的比例,尤其是对商业性的盗版和仿冒以及惯犯。其次,刑事的门槛过高。目前按照规定,够得上刑事的侵权者,如果是企业,必须有证据表明其销售额达到2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个人,则必须是5万元人民币。对此,美国要求中国降低这一门槛,认为,仿冒或盗版产品的销售数量是与处罚力度有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是否调查、或定罪的必要条件。第三,中国应该扩大刑事处罚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销售领域,还应该扩大到有意制造、储存、分销和使用仿冒和盗版产品的范围。第四,刑期太短。此外,还特别提到,按照中国法律,如果仿冒和盗版产品的出口没有达到一定的商业规模,就不应该被刑事。然而,进入美国市场的侵权产品50%来自中国,美国认为不严加惩处是不合理的。美国认为,实际上很少使用刑法来惩治商业盗版和仿冒商标的国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而中国是其中之一。

关于民事处罚。美国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缺乏一致和公平的处罚。

3.在商标保护领域,就驰名商标而言,外国商标所有者没有获得国民待遇。中国仅确认了200个驰名商标,其中无一项是外国商标。

从上可以看出,美国重点强调的是中国“执法不严”,部分地还要求中国的法律更“严”。

纠纷的演变,有其内在根源和逻辑

篇4

自1992 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在中美贸易总额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浮出水面。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0年起,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差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中方的统计(见表1),中国从1993年对美贸易出现顺差,该年两国贸易差额为62.7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1812.6亿美元,是1993年的29倍.而根据美方的统计(见表1),美国1993年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227.6亿美元, 2010年更是增加到2730.1亿美元,是1993年的12倍。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美两国在编纂双边贸易数据上不统一的统计方法和原则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外,按照现有的贸易统计方式,中美两国的贸易都主要关注在货物(商品)贸易逆差上。但现实中,随着中国加入WTO , 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取得了极大的开放,中美服务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势头迅速,因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不能忽略服务贸易领域。

二、 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方法

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跨境供应模式(过境交付);(2)国外消费或过境消费模式(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模式;(4)自然人流动模式。

目前,在反映国家(地区)之间交易的国际经济统计中,主要有三种统计:以记录跨境货物交易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统计;以记录跨境服务交易为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与国际投资活动有关,具有非跨境交易特征的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的统计(FAT统计)。三者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记录国际经济贸易状况。

1.国际收支(BOP)口径的服务贸易统计。我们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统计是与国际收支(BOP)统计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跨境服务贸易统计。跨境服务贸易统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的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也就是GATS所提供的四种形式中的a、b、d)。

2. FAT统计方式下的服务贸易。FAT统计反映了外国附属机构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所有东道国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交易,核心是其中的非跨境商品和服务交易。按照WTO的要求,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服务销售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

三、中美间服务贸易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重新估算(BOP口径)

就中美货物贸易而言,中国有着巨额的顺差,但在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中,中国多年来面临的却是清一色的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09亿美元,17年之后的2010年双边服务贸易逆差就高达111.68亿美元(BOP口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如果将服务贸易差额(BOP口径)计入中美贸易差额中,结果会怎样呢?

按中方统计数字,从1993--2010年中美服务贸易差额(逆差)与贸易顺差(商品)的百分比最高为11.68%(1996年),最低为1.43%(2007年),平均为5.68%,也就是说如果把服务贸易计入中美贸易差额,18年间,中美贸易顺差年均可降低5.68%。即使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服务贸易额计入美中贸易逆差后,仍可将18年内的美中逆差年均降低2.15%。(见表1)

中美服务贸易的差额是否就是上述表中所列的数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从而造成了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低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1999 年,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外的服务销售额达到 3380 亿美元,比当年对非居民提供的基于国际收支方法统计的跨境服务出口额2790 亿美元还高 21%,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这两个数字不能简单相加,但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增加,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东道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我国,许多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于我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国内提品的同时,为了获得内部化收益并支持其货物制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务。如,汽车制造厂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石油加工企业自己投资设立加油站、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如IBM和GE等。目前,由于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上反映出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并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

四、 FAT统计口径下的中美服务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前面所述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跨境支付(25%左右)、境外消费(15%左右)、商业存在(60%左右)、自然人流动(1%左右)。很显然,BOP统计把份额最大的商业存在(非跨境服务贸易)的绝大部分忽略掉了。

美国是世界上对服务贸易统计重要性认识较早的国家,他们的统计工作也相应地开展较早,他们建立了现在统称为“国外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由于工作难度大,附属机构的统计数据比BOP统计滞后一年取得。

表2所列的是从1993—2009年中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的年度总值,1993年美对华附属机构服务贸易顺差仅为0.17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却猛增到224.4亿美元,是1993年的1320倍。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93—2009 年的17年间,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计入中美贸易顺差(商品),可使年顺差平均降低近7%。随着美国对华投资额的进一步增长,中美附属机构的服务贸易差额(逆差)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美商品贸易的顺差。

篇5

一、引言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当中国刚开始准备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美国就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1989年到1996年,中美进行了四次正式的知识产权谈判。1996年的第四次谈判中美签订了三个中美知识产权协议。尽管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却有增无减。从2005年开始,美国还对中国进行所谓的“不定期审查”,以评估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

二、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端的成因

美国方面对于产生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

第一,知识产权产品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权是美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对美国的经济影响重大。

200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宣传,知识财产占美国企业全部价值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新技术的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知识产业的就业人数达到1800万。

近年来,美国的外贸逆差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国更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与此同时,美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却年年出现顺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然会借助其优势产品来改善或扭转其贸易逆差。而拥有知识产权的美国公司也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中获得利益。

第二,维护美国贸易政策的权威。

在二战后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美国把知识产权列为其贸易政策的关键部分,以创造一个更加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框架。通过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WTO谈判所达成的一揽子协定,如期提高了美国发明人和知识产权持有人在海外获得和维护平行权利的能力。就国际体制而言,美国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对制度的落实。美国必须紧盯其它国家的履约情况,以真正确保美国的利益。对于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美国更是不能放过。

中国方面对于产生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

第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高科技产品已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许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并且中国许多公司还处于模仿阶段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使得知识产权纠纷成了目前跨国公司压制中国公司的强有力的武器。

第二,中国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忽视各类技术标准。近年来,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借助于技术标准的特殊地位向中国企业发难已成为一种新动向,即所谓“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趋向。除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发难外,更多情况是与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相结合而发难,以维护其经济、科技的领先地位。技术标准在市场垄断中有着特殊的使命,随时准备套牢中国企业。

三、我国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知识产权申请困境。我国的专利申请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而一些发达国家正试图通过提高专利申请费用来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弱小企业在本国申请专利,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国企业在技术垄断上的利益。这种现象导致了不公平的经济后果,即来中国申请专利的外国公司享受到了在中国申请专利时少缴纳费用的好处,而中国企业则被发达国家的高费用挡在这些国家之外,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无法甚至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第二,我国政府对部分有关知识产权的行政终局决定,缺乏必要的司法审查和监督,这个主要体现在商标法和专利法中;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特别是对假冒和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对受害人的救济措施还不完善;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限制过多、过宽,不合理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中。

第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目前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很多企业将重点集中在生产制造业这种短期盈利多、见效快的经营层面上,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产权意识和专门人才。人才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不到位是企业走知识产权道路的巨大障碍。我国不少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没有设置相关部门,也没有专门的人才。这样不仅在主动争取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一些出口企业在面对美国政府发起的“337调查”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指望同样被列入侵权人的其他公司来出面答辩或者根本将调查工作置之不理,最终落得大家一起败诉受裁的局面。

中国针对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的建议

1.面对严重的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我国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和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经济安全的战略武器,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是国家经济、科技、贸易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只有将知识产权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的创新意识及对创新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体而言,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培育我国的知识产权优势。

第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第三,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第四,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2.企业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一,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第二,培育和增强知识产权竞争力。

第三,面对美国的知识产权,企业应积极应诉。

四、结束语

知识产权纠纷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问题,严重影响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获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政府应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政策和公共服务,企业也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上,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中美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同时也使中国企业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国友.超越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西部论丛,2007,(7).

[2]李浩.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

[3]曲建忠,张红霞.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探索,2005,(6).

[4]李鸿志.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

篇6

一、美国增发国债的原因

第一,美联储增发国债的经济背景。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创伤,主要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明显下滑。2003-2006年美国GDP年平均增长3.4%,2007年GDP增长2.0%,2008年GDP增长1.1%,美国商务部公布2009年美国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6.1%,从2009年三季度下降0.5%至今累计下降12.9个百分点,已经刷新了大萧条以来连续下降幅度的纪录(此前最高纪录为1953年三季度至1954年一季度的累计下降10.6个百分点)。美国劳工部2010年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的失业率从5月份的9.4%-9.5%达到26年来的最高点。经济学家预测,美国失业率2010年底将达到10%。而战后美国失业率最高点是1982年底的10.8%。

第二,美联储增发国债的原因分析。对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的严重衰退,继布什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后,奥巴马政府推行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美联储又向资本市场注入1.1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如此巨额救市资金的来源之一就是大量发行美国国债。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税收收入不断下降,为应对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必然会使财政赤字更加严重。美国国会预算局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财政年度的政府财政赤字将达到1.2万亿美元,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纪录,财政赤字占整体经济比例也将升至8%上。为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缺口,筹集巨额救市资金,大量增发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政府实行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增持美国国债对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和稳定金融市场的计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我国外汇储备很大比重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我国目前持有美国国债约80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我国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持有量(见图1)。

二、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截至2009年4月底,在前美国国债持有国和组织中,有7个总体减持美国国债。其中我国减持44亿美元,日本减持8亿美元,加勒比海沿岸国家减持89亿美元,石油出口国减持25亿美元,俄罗斯减持14亿美元,巴西减持6亿美元,只有英国增持246亿美元。“金砖四国”除印度所持美国国债略有增加(3亿美元)外,其他三国共减持64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6月份我国减持了25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减持幅度超过3%,创下了自2000年以来单月减持美国国债的最高纪录。减持后,我国所持美国国债总量从5月的8015亿美元陡然回落至7764亿美元,但仍居各国之首。这已是我国2010年继4月之后的第二次减持。各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美元贬值和美元资产的缩水是各国央行减持美国国债的主要原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向市场注入1.1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购买3000亿美元的2-10年期的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美国通过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会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因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巨额美元流动性将会充斥全球金融市场,这将可能会引发美元大幅度贬值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元贬值将降低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对投资者对美元和美元资产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使得各国纷纷减持美国国债。

第二,美联储的国债回购计划对于美债市场价值的影响。美联储将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措施包括:一是大规模直接购买国债和由政府资助企业所发行的证券,以便影响收益率水平,从而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二是进一步购入其他证券,如非政府资助企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房产抵押贷款证券等。三是向金融市场的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

美联储通过发行国债筹集救市资金,其购买者为外国投资者和本国投资者,然而无论外国还是本国投资者目前很难继续扩大国债的投资规模。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和需求萎缩,出口增速下降使得各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严重影响到各国央行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力。另一方面,经济的衰退导致美国投资者收入下降,即使储蓄率由2008年底的1.8%提高到历史平均水平8%,储蓄的增加也十分有限。为了弥补政府的融资缺口,避免国债收益率的迅速上升以及存量国债市场价值的大幅下降,美联储不得不推行美国国债巨额回购计划。

美联储回购巨额美国国债,短期内有助于美国国债市场的供求平衡的恢复,实际上却增加了美元长期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作为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美联储回购美国国债相当于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当利率极低时,由于流动偏好的存在,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欲望很低,造成货币创造乘数也偏低,因此,美联储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然而一旦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触底反弹,投资者将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货币创造乘数将会放大,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抽回流动性,通货紧缩很可能短期转化为通货膨胀。通胀则意味着美元实际汇率的下降和美元实际贬值,致使美国国债实际市场价值下降。

三、我国对美国国债的策略选择

第一,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埋下美国国债市场价值缩水和美元大幅贬值的种子。我国目前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约2/3是美元资产,其中美国国债占34%。大量持有美国国债、有价证券等美元资产,已经威胁到我国外汇储备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因此,中国央行应按照合理的规模逐步减持美国国债,以保障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首先,持美国国债是基于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收益性的考虑。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与名义收益率和美元汇率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美元贬值,实际收益将减少。考虑到美国政府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刺激经济复苏的救市计划,美元汇率将有长期下降的趋势。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回购美国国债,这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下降。美元汇率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双重下降将严重影响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们应该减持美国国债,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降低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国国债的比例。其次,我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国债无疑会增加我国在中美经贸谈判中的发言权和主动性。而美国国债这一谈判砝码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中国央行是否敢于减持的基础上。如果美国认定中国央行由于考虑到国债减持行为会降低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而不敢减,这一砝码实际上就失去作用了。我国适当减持美国国债,恰好有助于提高这一谈判砝码的有效性,增强我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谈判力度。

第二,美国国债减持规模的分析。由于美国国债蕴藏着巨大风险,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减持美国国债已是我国央行的必然选择,但是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必须按照合理的规模进行减持,不应在短期内进行过大规模的减持。首先,出于对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考虑。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国国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为保障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充分的流动性,需要保证美国国债在外汇储备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其次,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如果我国短期巨额减持美国国债,这一行为可能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竞相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反而会加剧我国尚未减持的存量美国国债的价值下降,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巨额损失。然而如果我国的美债减持行为能按照合理的适当的规模逐步进行,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美国国债市场价格的下降将会得到缓冲,这有利于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再次,如果我国过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这将可能使美国政府正在酝酿的巨大国债发行计划以及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遭受阻碍,抑制美国经济的复苏。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衰退和消费的萎缩将对我国的外需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尚未向内需型转变的情况下,外需市场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综合以上分析,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减持美国国债是我国为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必然选择,然而对于美国国债的减持需要按照适当的规模进行,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需要经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减持的过程。另外,减持美国国债需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应在美国国债需求情况尚且良好的时候减持,否则将会使美国国债价格和我国现有的美国国债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

第三,我国现有美国国债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保障措施。除逐步合理的减持美国国债之外,我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有权利要求美国政府保证我国现有的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实际收益性,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补偿和监督机制。首先,考虑到通胀预期的存在,我国政府可以要求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系数挂钩,以保障我国投资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性。其次,在此之前我国对美国国债的投资只是一种债权性质的投资,对美国国债所筹资金的具体使用并没有决定权,如此就无法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收益性。我国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将美国国债资金有效运用于拯救经济,积极发展对华经贸往来,而不是对美国如何运用我国资金不进行任何的监督。再次,美国国债资金一部分流到了通用、花旗和AIG这些美国公司里面,我国政府可以要求获得一部分这些公司的股权作为抵押物,以补偿美元贬值给我国外汇资产带来的损失。

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我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那么我国继续持有如此大规模的美国国债对中美来说就不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对此我们可以将美国国债问题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其它问题联系起来,要求美国在其他方面让利。如美国要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对我国开放高科技出口,对我国公民开放这个旅游市场,对我国的银行业、金融业开放金融市场,这些会刺激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兰君.科学使用我国外汇储备的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09(4).

2、张明.中国不应无条件增持美国国债[J].世界知识,2009(6).

3、张博,刘昕.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2).

篇7

报告显示,2014年,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额较大幅度下降的环境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微幅增长,成为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尽管如此,制造业实际使用FDI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呈扩大态势。同时,我国FDI环境竞争力排名相对下降。FDI被OFDI超越,成为直接投资净流出国。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撤离我国市场问题备受关注。另外,自贸试验区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将对吸引FDI产生正向影响,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吸引FDI创造了新机遇。

篇8

后W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新特点综述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针对中国钢铁、彩电、家具、纺织品和集成电路等产品挑起的贸易摩擦不下十次。有些摩擦如“钢铁案”化险为夷,有些指控如“彩电案”受到倾销终裁;有些案例如“家具案”涉及巨额贸易,有些案例如“纺织案”案情特殊。概括地讲,后WTO时期的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贸易不平衡摩擦随中美贸易总量的增加而加剧。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递增,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其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其攻击中国的靶子。

贸易摩擦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农产品和纺织品日益成为贸易摩擦新焦点。入世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纺织品、钢铁产品、彩电、集成电路、椅座升降装置、钢丝衣架、刹车鼓和转轴、、铸铁供水管、糖精、家具、化工原料、农产品等等,双边贸易摩擦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其中,农产品贸易因为中国对美国转基因大豆实施安全审查招致美国的不满。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因为“特别保障条款”的规定会愈演愈烈。

贸易摩擦积极按照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美方试图滥用反倾销和过渡性保障措施,如美国在对中国的反倾销中经常滥用“替代国”政策。

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增多,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方制造贸易摩擦的新手段。除了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WTO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外,美国又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以及长达10年的WTO多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以美方指控中方为主,涉及医药、软件、书籍、音像制品等。

贸易摩擦与对贸易政策及实践的评估紧密联系,中美相互展开反倾销调查。一方面,美国紧盯中国加入WTO承诺不放松,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执行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利用各种政府和非政府报告对中国施压;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开始反击美国的不公正调查,并利用反倾销调查手段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一般贸易措施与国别贸易措施并存,非经济因素对贸易摩擦推波助澜。中美贸易摩擦既有美国根据本国商法针对所有贸易伙伴适用的一些贸易措施,如337条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缘于中国在加入WTO协定书上承诺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和“特保条款”而产生的大量摩擦。与此同时,非经济因素对中美贸易摩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是美方对国内市场份额进行战略调控。其次是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贸易的干扰,尤其是对华出口限制和产业保护。

应对后W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

我们面对中美之间的一系列贸易摩擦,必须以冷静的、非政治性的观点来看待,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程序来解决。既要有战略方面的应对,也要做好战术上的安排。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

结束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远高于许多WTO成员。在此情况下,美国应效仿WTO其它成员的做法,尽快结束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以便在反倾销中得出一个非歧视的判断。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非由于中国设置了不公平的贸易壁垒。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是不容置疑的,但从美国对巴西、墨西哥、荷兰等国的外贸历史来看,不公平的贸易壁垒也不是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

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中美双方统计方法上的差异,中国外贸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特点、中美国际分工和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华产业转移,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国际油价上涨、服务贸易顺差下降、J曲线效应作用有限等等。以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移为例,研究证明,90%的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南亚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的电子机械、玩具、皮靴和服装,只有10%的自华进口直接与美国的产品形成竞争。

商务部马宇认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起码今后十年内都不可能扭转。中国政府需要调整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快国内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强透明度,规范竞争秩序,减少贸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强化行业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对全球范围的行业动态理所当然地进行搜集、分析和通报。但毫无疑问,我们的商会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够。2000-2002年,中国彩电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166%,面对如此高的出口增长,在美国方面立案前竟无一家企业警觉。按理说,有欧盟彩电反倾销在先,商会和协会凭经验就能做出基本的判断,及时反馈给政府和企业,提醒有关方面注意。中国企业和商会应尽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在把握美国国家安全、贸易战略的基础上,对市场份额、产品研发、品牌创立、兼并合资等各方面有全面、细致的战略构想。

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目前占据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河山,但是企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国内配套能力不足,使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以家具为例,珠三角家具企业小而分散,多而不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大部分家具出口产品都是通过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很多企业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通过价格与国外产品竞争,缺乏原创性和现代营销理念。这些因素制约了珠三角出口家具品牌的培育,也容易招致反倾销。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市场依存度过高,造成美国企业抵制。家具案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目前中国家具出口额中,仅美国市场就占到52%以上。而且出口的家具品种也过于集中在一、两种产品上,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木制卧室家具。据美国商务部称,2002年,来自中国的家用木制家具的进口额比2000年的16.5亿美元猛增了75%,达到28.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同类商品进口额的1/3以上,在美国价值230亿美元的木制家具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家具产品就占了35%的份额。出口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单一的产品集中到某一个国家,即使产品没有低价倾销,也会对该国市场形成压力。因此,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及非洲市场进军,以不断提高我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利用世贸规则解决中美贸易纠纷

解决国际贸易磨擦与争端的措施,通常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各层之间以及内部的协作十分重要。以反倾销为例,倾销问题属于企业层面的贸易磨擦与争端,和应诉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必须学会或应诉以及做好反倾销预警、规避工作。企业必须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好账,在遭遇境外反倾销调查时,企业应当积极应诉并相互通气。企业之间的团结协作在“家具案”中表现突出,相关的中国家具企业,其中包括台资、港资甚至美资企业,成立了专门应对此次“反倾销”危机的规模实力空前的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可以监控出口市场以及境外同行的动向与反应,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外协调工作,最大程度帮助会员化解境外反倾销危机,或者组织国内企业对外反倾销,维护本行业利益。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协会可以积极向会员普及反倾销知识,总结各类反倾销经验,提高会员的反应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在反倾销争端中的角色也很重要。反倾销有时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政府有必要通过双边谈判,争取使更多的国家将我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排除,在WTO新一轮谈判中,争取修改反倾销协议中的部分条款,防止成员滥用反倾销措施,扭转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重灾区的被动局面。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政府应当制订较完备的反倾销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要学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对方的法律法规为自己争取利益。一方面,在受到对方产品倾销打压下,积极申请反倾销措施。另一方面,在对方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中方企业可以要求美国以享受正常调查待遇的中国企业的产品的价值,代替所谓“替代国”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做出对中国企业产品价值的正确判定。因为对取得了正常调查待遇的中国企业,意味着美方承认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不受国家控制,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要求的,可以根据企业的会计记录,计算受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

此外,还应当在贸易伙伴国寻找反对保护主义的强大同盟军,包括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商团体、学术界和舆论界人士,增强我们对付保护主义团体的力量。只有这支同盟军才能使进口国居民充分认识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以及保护主义团体为了私利使整个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才能扭转贸易伙伴的舆论风向,才能有效阻止保护主义团体将自己的意愿转化为政府实际的保护措施。“家具案”中,美国有35家销售商为中国企业积极奔走,向有关方面申请取消制裁,由此可见一斑。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由于汇率下降是刺激中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外贸依存度测算值不断提高的直接因素。从这一点看,目前的人民币币值问题已经不单是外国政府对中国施压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确实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的步伐,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研讨人民币的合理币值,继续为外贸的发展提供货币政策的支持。

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仅是两国的经贸问题,还涉及两国的政治体制。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会长期存在。中美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贸易争端,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宽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

参考文献:

1.宾建成.中美经贸为何走到十字路口[J].世界知识, 2003(19)

2.苗迎春.理性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N].国际金融报,2003.8.19

3.丁刚.中美贸易问题出在哪儿[N].环球时报,2003.12.2

4.张艳,刘光溪.谨慎积极应对“贸易壁垒”[N].文汇报,2003.12.1

5.宿景祥.储蓄不足――美国经常帐户赤字的根源[J].国际贸易,2003(9)

6.苗迎春.美国贸易逆差缘何激增[N].国际金融报,2004.2.20

7.马宇.中美贸易争端的表象与本源[N].中国经济时报,2003.12.1

篇9

美国的反倾销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如何保护中国的企业不受美国的歧视和限制,促进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是文章的研究主题,希望通过笔者的思索能够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WTO 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权力的保护不仅与国内具有较大意义,对国际也具有重大影响,而与美国争端的解决,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WTO 框架下的中美贸易争端

1、贸易争端的主要表现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贸易争端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从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品逐渐扩展至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保护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同类产品引发争端的方式变化,在农产品和纺织产品方面,由于保护本国市场和开辟海外市场,以及保护本国利益,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不断,美国对中国农产品进行反倾销,对本国纺织业实行贸易保护。而美国的科技发达,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但是中国盗版盛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不健全,在WTO下引起美国的极度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的摩擦愈演愈烈,而缺乏有效的解决机制使得这些争端的处理费时、费力,且往往影响大、牵涉关系多,导致中美贸易争端成为影响中美贸易外交、中美各自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两国贸易上的分歧,解决例如贸易壁垒等诸多影响中美贸易和谐的因素,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2、产生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贸易市场拓展,美国遏制。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产品市场也不断扩大,中国的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不断增大,使得美国相关行业受到冲击,中美之间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中美贸易争端于是增多。在此情境下,美国为保护其国内产业,抢占市场,防止美国产品受到市场的淘汰,阻止中国在美国市场上获利,对中国产品实行反倾销、设置贸易壁垒、反补贴等一系列限制和压榨措施,阻止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国贸易市场拓展至国际,在美国市场上,中国产品的份额占比大,中美竞争剧烈,而美国的系列限制措施,则进一步加重了两国贸易摩擦的程度。

入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出口贸易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出口产品存在种类单一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产品结构畸形,发展不协调。二是中国贸易出口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受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国际普遍规则存在适用上的矛盾,中国的相关法能否有效解决争端仍需实践的验证。三是,中国的产品优势来源于国内原料的丰富和劳动力的廉价,其在价格与质量上都存在着相对明显的优势。四是中美的社会制度差异,不仅使得经济受到政治的影响,而且美国强调私人利益,而中国注重国家和人民利益,这就导致中美贸易在目的上存在着根本分歧,这也是两国贸易争端不断出现且存在升级现象的原因。

二、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1、WTO通用的争端解决机制

DSB机制是WTO的争端解决机构,由135个成员方参加,实际运行中,与理事会属于同一班子,但主席通常不为同一人。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为了促进其司法体系的完善并鼓励各成员国积极运用,引入了反向协商一致以及授权报复原则,改善了由于少数缔约方的干涉、不配合,使得专家组报告无法通过的情形,且败诉方若不执行裁决,胜诉方可以申请贸易制裁,在理论上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解决机制,WTO通过较为公正的方式组成了解决争议的专门部门,尽量排除干扰,做出较为合理的专家组报告,不过,实际操作中,裁决未得到执行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2、必须要加强国内立法技术,保护我国产业的利益

美国宪法将管理权交到了国会手中,通过法律制定、条约批准、税收、开支等行使。美国对外贸易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例如337条对于其本土知识产权的保护扰乱世界贸易体系,损害他国利益,且程序上限制外国救济途径。美国的替代国制度使得我国企业屡遭败诉,这是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不利于中美平等发展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法能够将国内外争端解决机制相联系,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但是由于我国立法技术的局限和贸易技巧的欠缺,在解决对美贸易争端时处于弱势,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国内立法技术,保护我国产业的利益,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和交易要求。

3、完善中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快培育我国的专业律师团队

WTOV讼实质上是律师的对决,因此,要完善解决机制,首要的是发挥律师的专业作用,加强政府和律师的合作,努力培养国内律师在WTO诉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辩论技巧,提升其外语水平、增加实战经历。从国际争端解决来看,律师水平对于诉讼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加快培育我国的专业律师团队,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内的解决机制作用,也有利于国内机制与国际的接轨,使中国的对外贸易走向国际化。WTO的裁决得不到执行,则其权威无法体现,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关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必须要尽可能发挥WTO的作用,避免少数缔约国的干涉和操纵。

在WTO框架下,世界经济是一个统一体,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既是挑战亦是机遇,如何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中美贸易是中美双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成分,研究科学的争端解决机制于中美均有益处。也希望笔者的浅层次见解能够引起更多人重视中美贸易问题,并能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对外贸易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启荣,张旭青,张海森.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14.2.

[2] 王亚君.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黑龙江大学学报,2016.

[3] 沈丹阳.冷静观察 主动出击――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多发的原因、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05(12).

[4] 朱俊峰,武拉平,高连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兼论日本的动植物和食品进口检疫[J].世界农业,2003(01).

篇10

一、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的演变

中国大陆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与美国就知识产权争端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并达成协议。就激烈程度而言,可能在所有基于美国“特别301条款”提起的调查案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了《外围贸易壁垒报告》,指责中国未能对美国知识产品提供足够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在专利制度和著作权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故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的名单上。

(二)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1年到1992年。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并指贵中国对专利法保护的范围不够;版权法没有完全制订出来:计算机软件没有按照文学作品来保护等。同时发起对中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调查。期间中美双方在贸易报复战的同时曾进行多次磋商,最终在1992年1月17日签署了第一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

(三)第三次中关知识产权争端

1994年发生第三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1994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侵投自1992年以来直线上升;商标侵权现象也很严重:执法上缺少透明度:巾国对美国的版权和专利权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等。1994年4月30日,在“特殊301条款”年度调奁

中,美国贸易代表再一次将中国列为“最严重侵犯美国专利权和版权的国家”,并威胁如果在60天内无法达成解决办法的协议,即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6月,中国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知识产权》的白皮节,向世界公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情况。

1995年2月26日,中美双方采用双方换文的方式,并以

(四)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6年。这一次的焦点是CD、影视产品和CD.ROM的非法生产。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没存有效实施此前中国与美国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1997年6月17日就知识产权谈判达成了第三个协议。但这次协议只涉及到行动性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的承诺。

(五)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日趋激烈

2005年4月29日,美国义公布了“特殊301”报告。这一次,中国再度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但与以往被指责“立法不完善”不I司,此次“执法不严”、“工作不透明”成了焦点。此外,在美国对中国展开“特别301调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运用“337条款”对中国产品展开侵权诉讼。

二、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口J题的摩擦频繁发生,一方面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关: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也是知识产权摩擦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从理论上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各困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但是。自由贸易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根据表现形式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高关税壁垒阶段:第二阶段足一般的非关税蹙垒阶段:第三阶段足一般非关税肇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重阶段。第四阶段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壤垒藩篱不断撤除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夸以其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在实施和操作上的方便性,受到贸易保护.丰义的青睐。现采用两国博弈的方法,分析贸易国设置技术擘垒的内在动机。

假设:(1)甲国和乙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2)甲围和乙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式来限制对方出口.为了款得更大的利益。双方都有}喇牛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不设置技术壁垒;一种是技术壁垒:(3)甲乙两国的决策者不存在信息约束,他们对任何政策的满意程度可以用准确地数值进行衡量。他们的利得和策略如下图l所示。这里,用古典囚徒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技术壤垒围家的动机。任何一国政府把别国的政策视为既定的话,作为理性的国家都会有选择占优策略的动机,即设置技术壁垒。而除去严格的劣策略即不设置技术壁垒。这种决策给各国带来的福利比Illi国都不设置的福利要小.图中左上方的数值(O,O)要小于图中右下方的数值(0.5,O.5)。

虽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爱的国家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提高福利,设置技术性贸易砖垒会使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他们还是有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这是追求自身利益博弈的结果。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所保护的对象往往足技术商品的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外贸增长速度达到19.8%。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增幅只有7.5%,而从2002年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均高于20%,在2003、2004年增幅其至高达35%以上,中国外贸增长

星加速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万亿美元,相当于“入世”前2001年的4倍多.与此同时。在中美经贸关系中,Ill国也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逆筹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增多是必然的。

WTO框架下,各种关税壁垒已大幅下降,传统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约束和限制,迸一步被取消和规范。由于美国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使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还可以使美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有利于它的长期发展。同时,巾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加T贸易,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因此,在巾荚双方的博弈过程isf-,美国必然会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而其中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核心专利技术上的缺乏,势必使美国采用知识产权壁垒会得到更大的利益。因此说,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摩擦的产生实际上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

(二)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

1.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很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是否立法完善、措施有效。美国认为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保护美国产品的专利权。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上与美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中国企业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必然会导致中美贸易中出现有关知识产权的摩擦。 2.中国企业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信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外贸能力不断加强。但中国外贸增长主要依靠加工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极易涉入有关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中。因此,美国对中国企业提出的337调查案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337条款”调查中,企业只要能证明进口产品有侵权事实而美国国内确实有相关产业即可定罪.这样,对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条款”调杏的要求比较低,立案容易。而对于涉及侵权的企业来说。由于调查涉及的内容在技术上比较专业,应对起来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从而中国企业面对337调查缺乏

应诉的信心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最终以被告缺席为由被动接受裁定内容,致使企业的产品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三、面对中美知识产权摩擦,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包括立法以及法律的实施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首先,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发明与创作,激励信息的增最发展:最后,知识产权制度有效的推动了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寺法和执法,可以有效的激励发明人,增加各种发明与创作,从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逐步减少中美贸易tII对于缺乏自由创新所引起的知识产权摩擦,特别是“337条款”调查中的涉及核心专利侵权的案件。

2.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认识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它取决于政府对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态度。健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将对侵权行为的发生产生威慑作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提高国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二)中国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知识产权,加大研究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更要面对摩擦采取积极的态度,了解美国相关法律,做到积极应诉,以保护企业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t

[1]中国保护知讽产权网hup://www.ipr.gov.cn/cn/zhuandkznpan.hun.

[2]钟云尼。马聪.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报告.巾国经济出版社.2007.

篇11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产生

据中方统计,中美建交之初的197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9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8.6亿美元,中国逆差12.7亿美元。此后,中方逆差一直持续到1992年。期间,1981年的逆差规模最大,达到28.7亿美元;1992年逆差规模最小,为3.1亿美元。从1993年开始,中国开始出现顺差(62.7亿美元),顺差规模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之势,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 141.7亿美元,是1993年的18倍多。2008年后受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开始下降,2009年出现了10%以上的降幅。2010年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0年的3853.4亿美元,增长150多倍。美国从中国的主要逆差来源国变成了主要顺差来源国。

据美方统计,1979年美国对华出口17.2亿美元,自华进口6.5亿美元,美国顺差10.7亿美元。美国的对华贸易顺差持续到1982年,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了3亿美元的逆差,此后,美国对华贸易持续逆差。1988年,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的前10大逆差来源地之一,位居第九位;1989年跃升到第六位,1990年升到第三位:1991年,超过台湾省,位列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从2000年开始,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达到2015亿美元,比2004年的1619亿美元上升24.5%,为美国有史以来对一国的最大贸易逆差。2007年中国对美国顺差高达2563.7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到24.3%。2010年中美货物贸易456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6%。美对华贸易逆差27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36%。2011年1月~4月,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13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出口9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自美进口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依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尽管双方公布的数据差异很大,但两国间贸易越来越不平衡的事实却毋庸置疑。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1.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数据的差异

目前,中美双方对外贸易统计都是按照原产地规则进行的。原产地统计是指进口货物的国别要按其原产地,即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进行统计。原产地规则在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中被广泛应用,但对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至今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各国在制订自己的原产地规则时,往往从本国需要出发,标准不一,宽严各异,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存在较大随意性。过去国际贸易和投资数额不大,各国之间商品交换关系比较简单,按原产地统计大致可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分工、贸易关系以及相应的利益格局。现在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跨国投资日趋增加,国际贸易所交换的已经远不是单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而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性产品”。

按现行原产地统计进出口贸易的办法,显然难以准确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甚至会扭曲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状况。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目前国际通行的这种统计原则,存在着不合理性,特别是对于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统计,往往存在较大误差。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愈来愈清楚地暴露出来。按照原产地规则统计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既没有充分反映中美贸易的客观实际,又无法全面揭示中美双方在相互贸易中的实际利益所得。

2.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国际贸易产业转移的一般表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周边国家及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和境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中国建立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工序的同时,把对美出口顺差较大的商品加工组装工序也转移到了中国,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进行加工组装后出口到美国的加工贸易格局。这种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的分离,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相当部分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中国、东亚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存在三角关系:美国对东亚逆差下降,对中国逆差上升;中国对东亚逆差上升,对美国顺差上升;东亚对美国顺差下降,对中国顺差上升。2005年~2010年间,中国累计一般贸易顺差272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1.46万亿美元。特别是,中国主要承接了欧美、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最终加工组装环节,出口体现为全部商品价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美国以外国家的进口,而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取得收益为少量的加工费用。

美国从中美自由贸易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摩根斯坦利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对美出口,使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了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获利6000亿美元,占标准普尔指数涵盖公司利润总额的10%以上。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零售价为178.96美元,其中中国赚取的加工费仅占3.6%,大部分价值被美国的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2011年8月上旬,旧金山联储两位经济学家研究认为,2010年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仅占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2.7%,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真实成本不到一半,其余都来自美国本土企业和工人的运输、销售和营销成本。

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

美国产生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结构失衡,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储蓄和投资的差就等于外贸的差额。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低于这个国家的投资,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有外贸的逆差。对中美贸易顺逆差有影响的,最重要不是汇率问题,而是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美国人消费太多,投资也比较多,但储蓄率太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有逆差,而不管汇率到底是多少。纠正这种不平衡,就美国的情况来讲,应该提高储蓄率。中国之所以不断积累贸易顺差,则是因为中国国内的总储蓄超过了总投资。

4.美国比较优势发挥的政策管制

美国对华政策是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为了防止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美国一直坚持对华出口管制,而管制的商品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对美国在华进行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成为双边贸易平衡的主要障碍。对此,中国《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白皮书》进行了详细阐述。如果美方取消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可以为美国带来更可观的贸易机会。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1月~6月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325.2亿美元,增长15.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495.5亿美元,增长20.2%;自中国进口1829.7亿美元,增长13.9%。美方贸易逆差1334.1亿美元,增长11.7%。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和植物产品,2011年1月~6月出口113.5亿美元、55.5亿美元、53.0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2.9%、11.2%、10.7%和10.5%,增长4.2%、13.0%、24.8%和40.5%。对中国出口木及制品增长迅速,出口额10.7亿美元,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2%,增幅为122.9%。美国作为全球技术领先国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较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本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比较优势。但美国始终奉行冷战思维,以所谓的安全为由,对中国高科技出口贸易采取各种限制措施。事实上,美国前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也曾表示,扩大对中国出口,而非限制从中国进口,是美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靠劳动密集型产品换来的。中国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同时,美国同时,美国对高技术产品、高尖端武器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美国适度放开对中国高技术产品、高尖端武器的出口限制,则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便可有效缩小。当然,这涉及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国家安全问题。但是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见下图。美国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高技术产品,反而能刺激其国内的产业创新,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领跑全球科技革命。

图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战略高度,美国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领跑全球高科技产业,使自身尽可能处于T1-T4的阶段,而将落后产业抛给欧、加、日等后进发达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样,在美中贸易中,美国自然可以减少贸易逆差,实现其国际收支的平衡。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实证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和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是近年来美国对华经济施压的主要领域。美方指责中方操纵汇率,进行不公平贸易,以低劳工成本、低商品价格、低货币汇率等政府补贴措施向美国大量倾销商品,另一方面又严格限制美国产品的市场准入,导致中美贸易中美国的逆差越来越大。据此,要求中国进一步对美国开放市场、逼迫人民币升值,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平衡双边贸易。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汇率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通过以下的研究来论证。

1.美国贸易逆差由来已久

早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外贸易就持续逆差。美元指数从1971年1月至2011年9月累计贬值36.1%,但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未见改善。美国本轮对外失衡问题是以往失衡的延续,美国实际面临不是从中国进口,就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问题。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美元已经贬值23%,但美国仍然承受着失业率居高不下、工资停滞不前的困局,并且现在对世界上90个国家都维持着贸易逆差。2005年中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0%,而同期美国的失业率则从7%升到了9%以上。此外,在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国际贸易收缩了12%,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655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3630亿美元,同期美国却增加了600多万失业人员。

2.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不解决根本问题

回到中美贸易现状,美国不断在推动美元贬值,同时不断怂恿人民币升值,这种汇率政策,相当于两个合力在推动美元贬值。但是,中国对美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即使价格再贵,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技术之类的产品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此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加幅度要远小于美元的贬值幅度;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美国国内不可能现在放弃资本、技术导向型产业从而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的美国的进口的减少幅度很少。综上,我得出的结论是:在现在的中美贸易中,站在美国的立场,Edx+Edi

结论:首先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平衡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绝对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根本性因素。其次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能会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但是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贸易不平衡,高失业率等问题。其实中美之间的贸易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是美国贸易不平衡的缩影,美国要想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自身出发,调整国内的贸易结构及一些政策才是最好的选择。美国这样一味地把贸易不平衡归结到人民币汇率上,逼迫人民币升值,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还会影响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中美双方都不利。

四、政策建议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贸易的现状是全球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转移,美国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有顺差,但服务贸易长期逆差。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发展,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中方已采取积极措施,扩大自美国进口。在过去10年里,中国一直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据美方统计,美对华货物出口由2001年的192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919亿美元,增长379%,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出口仅增长67%。近年来,美对华出口增幅远高于自华进口增幅。虽然美国对中国存在严重的逆差,但是在中美自由贸易中美国是实实在在的得了好处的。

中美经贸关系是互补和互利的,从整体利益讲,美方获利更多。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根本危害,反而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考虑到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保持顺差,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获得了高额利润等因素,情况更是如此。中国的对美出口使美国消费者受益匪浅。中国出口美国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缓解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使美国的广大消费者得到好处。

1.调整竞争策略,减少贸易摩擦

今后很长时间,美国依然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为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在对美出口时,应积极调整出口产业和商品结构,改变片面依靠低价竞销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制造”的跨越。

2.继续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贸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努力挖掘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巨大潜力。目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而且进出口贸易总体上基本保持平衡。因此,通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合作层面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对保持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用对外直接投资来替代商品的直接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