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奉献心得体会

奉献心得体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6 05:42: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奉献心得体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奉献心得体会

篇1

近来,我校开展了“讲学习比奉献创业绩”活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讲学习是我们极为重视,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讲学习,必须善于学习。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尽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同意。要真正学有实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持之以恒。“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想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不仅要有虚心向学的态度,还必须有铁杵磨针的精神。应该把一切可能利用、应该利用的时间真正用在学习上。二要注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海。厚积薄发是做学问的基本道理。各种知识积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三要勤思善辨。初学的东西只是稻麦菽粟之类的原料,要使之成为甘醇的美酒必须经过充分地“发酵”、“过滤”。一方面,在当今若不注意“思辨”,往往会造成“消化不良”,不仅起不到提高素质的作用,甚至会使人误入歧途。四要博专结合。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如潮涌来,各种知识相互关联、渗透的程度愈来愈高,新的时期呼唤博专结合的“t”型人才。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上必须有意识地做到博专结合,唯其“博”,才能视野开阔,统揽全局,下好整盘棋;唯其“专”,才能高屋建瓴,见地深刻,工作有创意。五要学以致用。学习任何知识都应在“管用”上狠下功夫。紧密联系实际是我学习中始终坚持的原则,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去学,在工作中验证、升华所学的东西,于做于学都有好处。比奉献首先要明白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奉献;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也是奉献。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奉献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品质。讲奉献是一种精神,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

奉献是一种修养。名和利,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问题。

奉献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说它容易,因为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人人都可以做到;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一种觉悟,是一种境界,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众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最幸福的人。”如果说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最大的好处。每个教师都要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2

近来,我校开展了“讲学习比奉献创业绩”活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讲学习是我们极为重视,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讲学习,必须善于学习。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尽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同意。要真正学有实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持之以恒。“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想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不仅要有虚心向学的态度,还必须有铁杵磨针的精神。应该把一切可能利用、应该利用的时间真正用在学习上。二要注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海。厚积薄发是做学问的基本道理。各种知识积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三要勤思善辨。初学的东西只是稻麦菽粟之类的原料,要使之成为甘醇的美酒必须经过充分地“发酵”、“过滤”。一方面,在当今若不注意“思辨”,往往会造成“消化不良”,不仅起不到提高素质的作用,甚至会使人误入歧途。四要博专结合。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如潮涌来,各种知识相互关联、渗透的程度愈来愈高,新的时期呼唤博专结合的“T”型人才。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上必须有意识地做到博专结合,唯其“博”,才能视野开阔,统揽全局,下好整盘棋;唯其“专”,才能高屋建瓴,见地深刻,工作有创意。五要学以致用。学习任何知识都应在“管用”上狠下功夫。紧密联系实际是我学习中始终坚持的原则,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去学,在工作中验证、升华所学的东西,于做于学都有好处。比奉献首先要明白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奉献;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也是奉献。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奉献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品质。讲奉献是一种精神,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

奉献是一种修养。名和利,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问题。

奉献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说它容易,因为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人人都可以做到;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一种觉悟,是一种境界,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众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也是最幸福的人。”如果说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最大的好处。每个教师都要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3

作为基层的电力职工,我们时刻践行着要全新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置。牢记“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更好地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对“十项承诺、十项措施、十个不准”的理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直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用户,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用户一个电话,不论是工作多忙还是在抢修电力或电力报装,只要任务一到,我们都会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有时,周末或者节假日到了,很多人都在休息与家人团聚。我们可能还在某个地方挥汗如雨,处理电力问题。但我们一点也不抱怨,一点也不辛苦。因为,我们看到了电力抢通时人们脸上闪跃的欣喜。

篇4

关键时刻的举动更是考验一个人人品的方式,徐前凯同志在关键是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与风险,而是义无返顾的跳车救人,这更充分体现了其人品的高贵。在面对一个老人的违章横穿铁路线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是职责,会是谩骂,会是批评,会是警告。这一切都没有错,老人确实做了违反铁路章程和法律的行为,理应遭受批评和警告,可当面对他的生命受到威胁,多次提醒都未能奏效时,你会怎么做?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关爱的,更何况是一位年长的老人,尊老爱幼早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传统,可此时几人记得。徐前凯同志就是践行这一美德的最好典范,也许当时他没有时间多想,但本能的举动已经最好的诠释这一切,让良好的人生品行再现。

篇5

当我懵懵懂懂从学校毕业迈入石堡川水库管理局的那一天起,我憧憬做一名水利工作者,想像着自己为灌区做贡献,造福灌区群众,使灌区群众人民因水而实,因水而富,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如今我已在石堡川灌区奋斗了十九个春秋,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的十九余载的青葱岁月,至今令我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曾记得在伟业公司的时候,经常在工地施工一线,为了关键的施工质量而坚守工地,忘却了蚊虫叮咬的疼痛,忘却了炎炎烈日当空暴晒,为了按期交工,忘却了答应妻儿回家团聚的日子,忘却了孩子生病时的那一句承诺,紧张繁忙而从实工程施工一干就是八年,望着碧绿而清澈的水,笔直的渠道,望着巍峨耸立的库区的仿古式放水塔,望着平坦宽阔的砼路面,我不仅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有我挥汗如雨的青春时光,有脚踏实地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我以此为荣,以此为傲。

自我踏进石堡川管理局的大门,我就下定决心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服务灌区人民,让“为灌农服务、围灌农负责、让灌农满意”的服务理念,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多少个日日夜夜,石堡川灌区让我魂牵梦萦;多少个日日夜夜,石堡川灌区让我彻夜难眠;多少个日日夜夜,石堡川灌区让我激动不已,它让我累过、爱过、哭过,但一颗为灌区群众服务的心没有动摇过,总是尽可能早饮水,引大水,科学合理调配,提高用水量和水的利用率;总是尽可能的提高灌溉服务水平,有条不紊地调水,测水,量水,计算每亩地的实际受水量,指导群众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灌农淳朴爽朗的笑声是对我工作最直接的肯定。在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总是尽可能的自觉加压提高自己业务技术水平,让灌区群众享受优质服务,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们新时代水利战线上的人既需要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也要有艰苦奋斗的敬业和创新精神,任凭寒风凛冽,酷暑炙烤,都无法动摇我坚定的信念,作为石堡川的一员我倍感自豪!大禹治水只是美丽的传说,愚公移山不过是美丽的寓言故事,而我们为了灌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人水和谐,用实际行动去谱写一曲曲壮丽而豪迈的新篇章。

新时代的使命不容推卸,坚定地步伐不容停歇,面对挫折不恢心,面对风险不回避,面对困难敢亮剑,用担当和责任一件一件去落实,用信仰走好我们的艰辛路,用奋斗实现现代化灌区的梦想,以对灌区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灌区农民的高度敬畏,美丽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灌区指日可待。

篇6

文章摘要:《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个人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全文,更多相关《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个人心得体会》请在上搜索. 1、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 《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个人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全文,更多相关《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个人心得体会》请在上搜索.

1、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限于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互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通过此次合规教育活动,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2、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不悔资料版权所有!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立对农行改革的信心,增强维护农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及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心得体会范文二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农业银行金融特点的教育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农业银行信奉和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管理经验方式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的价值准则、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创造力、凝聚力、.>

3、战斗力,是推动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可以说,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进一步认清了岗位职责、净化了了思想、提高了领导务能力.下面,就这次学习的收获,我谈点我的见解.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要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按照“一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4、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工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二、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一个时期内要有一定的规划目标,最终建立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从我行来看,他应该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经营理念.首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农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已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已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新兴支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已是什么角色,自已出了多少力,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谈认识,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建立我行的合规.5、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每天面对形形不同层次的客户和形形事物,更加要求我们一线员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已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能力.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锣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正如《违规违纪警示案例》之案例****年学习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合规文化学习,落实合规制度.合规文化所成的规章制度是框架,是我们柜员进行合规操作的前提,是我.6、盲目发展,而造成新的资金沉淀.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要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要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控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四要坚持思想教育.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经常开展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利用金融系统.7、一直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讲求职业道德还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地了解到作为一个农行职工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8、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从现实看,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把企业合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一般文化娱乐活动混淆起来,以为提几句口号,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唱唱跳跳就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考核,业务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要使所有会计出纳人员人人熟知制度规定,个个争当合格柜员,柜面成理安排,加强对易发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最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总行各项规章规定中的条款,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9、化,进而提高农行的凝聚力、战斗力.其次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中所提及的违规行为,如果没有柜员黄齐秦的大意未临时签退系统、没有出纳颜朝霞的随意放纵、大悟支行本身存在未按章办事让坐班主任代班,明有光一切的违规行为也就不能得逞.而事后大悟支行的纵容庇护也导致了明有光的违规行为事件的延伸.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是*某一人来执行的,而是要*一个集体相互制约、监督来实施的.三、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10、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使全体职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全文完)年月日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要在我行内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严明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维护和提升农行形象.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全行干部职工是泉州农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11、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农行人,为了农行的前途,为了农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从事农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职业,也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对农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12、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三、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工作中,应该做到“三要”.一要树立正确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特别要防止企业炒银行的思想.一个项目必然会引起多家银行竞争,在竞争中企业肯定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让银行增加贷款风险,要很好权衡利弊,切忌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宁愿不发展,不要为营销舞台;要强化财会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不同形式,力求使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等级.通.

篇7

青冈县民政镇中心小学的王波老师,给农村的孩子传递知识,给留守的孩子带去希望。她从未放弃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照顾,这是一种信念和情操,这是一种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她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支撑着农村孩子的希望。我想她只所以能这样默默付出、不计得失,是因为她看到了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走出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篇8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 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个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银行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内控管理,更新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

从近几年银行业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十个案件九个违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实属重要根源,无数案件、事故、教训,都反应出风险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从而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我们每个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吸取教训,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

第一,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基础牢固,稳如泰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说到底是人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客户创造市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是我们的效益之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了客户,我们的业务才有发展,员工的价值才能够体现。如果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严格要求、严格规范、严格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切实大力倡导、深入宣传价值最大化、资本约束、全面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平衡、内控优先等先进理念,自觉转变观念,将自身工作作为第一道防线纳入到风险控制体系中,形成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真正把为前台、为基层、为客户服务当作提升风险与回报管理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能有效提高我行风险管理和内控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要更新服务意识。

现实看,银行的业务基础是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银行,没有优质市场和优质客户就没有银行的业务发展,加强市场营销是目前提高我行核心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从我行看,我们的经营服务意识与以前相比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但这些转变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缺乏更深程度的挖掘。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要突破原有的局限,创造个性化服务,以全面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研究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善于拓展优质市场,善于竞争优质客户,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准客户定位,牢固树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意识,因为优质客户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经营利润。

篇9

我观看了廉政风险警示教育片《道》,该片警示性和教育性很强,以崔政、刘惠、耿砚铭3名市级机关领导干部在担任单位领导期间利用职权、满足私欲为主线,揭示了精神上缺钙是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思想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根本原因,充分证明了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警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遵守党纪国法慎用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也提示了岗位和权力的风险,对于无视风险、疏于防范、玩弄权力的,必将导致腐败行为发生,最终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我要以警示案例为反面典型,认真吸取教训,严于律己,接受监督,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10

资料现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9月,我科共行封堵手术6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44岁;室间隔缺损(VSD)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6~21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1例。所有病例经临床体检,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均有手术适应性,TTE显示本科病例ASD直径为8~30mm,VSD直径在5~9mm,DAD直径为3~11mm。所有病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封堵。

介入手术方法:①房间隔缺损。在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右股静脉穿刺,作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的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径,选择型号合适的封堵器在X线下行封堵。TTE检查无分流后,释放封堵器,撤出导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据文献记载,ASD封堵闭合率高的原因与封堵器腰部具有自动校正中心的特点直接相关,而封堵器的结构记忆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当记忆形状恢复后,可协助封堵ASD的边缘部分[1]。②室间隔缺损。操作方法基本同ASD。③动脉导管未闭。在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下分别行股动静脉穿刺。建立通道,沿静脉系统送入6~7F的导管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直径2~4mm的封堵器,放入封堵器TTE检查无残留分流,释放封堵器,撤出导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结 果

本组68例,1例术后8小时出现溶血反应,经处理1周后痊愈出院;手术时间,最短的仅20分钟,最长的3.5小时,术后复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心率失常。

护 理

术前准备:术前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介入手术的优点、方法及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完成各种检查,如血、尿、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胸片、心脏彩超等,针对ASD和PDA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在安排病人房间时要注意不与感染病人合住,减少探视,以预防交叉感染。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日入手术室前在左下肢放置留置针,排空大小便,以免术中污染和误穿刺到膀胱。

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平卧在导管床上,连接心电监护仪、及给氧面罩及输液瓶等,并连接除颤器备用,同时给病人做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术中密切观察Bp,P. R. SO2、心电监护,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手术结束后拔出导管,压迫穿刺部位15分钟无出血,用绷带包扎,再用500~1000g盐袋压迫止血。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肢体的血液循环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等,术侧下肢制动延长至24小时,可降低机械性溶血,盐袋压迫6小时,每15~30分钟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询问患者肢体有无麻木疼痛,并遵医嘱服用阿斯匹林,24小时后下床活动,促进康复,预防栓塞[2]。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a.机械性溶血,溶血多发于手术后24小时内,主要发生在有明显残余分流的患者[3]。本组病例发生1例,术后8小时出现尿红蛋白尿,经给激素及保护肾功能等处理,3天后血红蛋白尿消失,7天后病人痊愈出院。所以手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b.血栓形成:由于封堵器的金属部分直接暴露于心脏内,ASD术后因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当合并心率失常时,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之心房内有异物,易致血栓形成。脱落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脏器栓塞。所以术后24小时患肢制动是防止栓塞脱落的有效方法,术后应给病人按时服用阿斯匹林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形成。c.心率失常。术后24小时内给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率失常以便及时处理,本组病例无1例心率失常。d.穿刺点渗血。因封堵术后使用抗凝剂干扰了正常凝血功能,患者躁动,压迫血管止血及拔管技术正确与否,都会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和形成血肿,术后应向患者讲述平卧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术后术侧肢体伸直严格制动,指导患者从健侧肢体放取便盆,避免术肢弯曲,避免动脉压、腹压增加[4]。若出现大出血,应立即用指在穿刺点上方1~2cm处压迫止血,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内有1例因压迫不当出现大出血,病人面色苍白、BP下降,立即给予正确压迫,积极抢救,病人转危为安。e.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多因动脉穿刺点压迫不当、压力过小、部位过低、时间过短所致。本组出现1例,经处理后半年后痊愈。

讨 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先心病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相对安全等优点,但临床应用时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准确选择封堵器的大小,熟练、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尿的监测等,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11

17世纪西方学者把人类的所有行为概括为趋利避害。趋利即增进福利,避害即预防和消除风险。收入风险是人们所面临的,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中断而使生活陷入窘困的常规性风险。人们为了福利最大化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但新的产业结构又带来了新的风险。所以,人类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看是风险的不断更替过程。人们为了避让和分散这些风险,不断地建立和提升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从而使社会保障的重心在制度升级的过程中不断转移,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农业社会的自然风险与传统保护机制

风险概念意味着预期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实际上是人类对实践结果的无把握性。人们在实践中与劳动对象不同的结合而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因而引发了未知的风险。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社会是农耕生产方式,劳动组织是以家族血缘关系维系的结构,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手段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靠天吃饭,因此风险主要来自自然风险,特别是水灾、旱灾、火灾等。自然风险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偶然性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大、后果严重。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每当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会出现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因此,人类最初的生存保障来源于家庭,体现在私有土地的支持和亲朋的关爱。但在大的风险来临时,家庭或家族式的保障便无能为力,更大范围的社会保护方式就成为客观要求,慈善事业应运而生。

慈善事业是最初的社会保护形式,也是最早以再分配方式分担风险的举措,但其蕴含的情感意味和道德评价,并未脱离传统社会关系的羁绊。最初的慈善救助的特点是无规范性、主观随意性大、非常规性、以食品相助为主、救助水平低下。施善者往往以恩赐者自居,受助者因无功受惠而自尊受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私人感情上的社会互助,而非制度安排。农业社会条件下的慈善行为开始于民间血缘家族,后扩大到地缘互助,当宗教慈善事业发展起来后,这种保障便具有了普遍意义。之后的慈善事业逐步发展为官办善举,是由官方组织但未制度化的救助活动,一般以国家介入,并以传统道德和政治需要为基础而产生并得到发展。[1]在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官办慈善措施是“义田制”、“义仓制”、“赈济制”等。西方国家有教会救助制、“仕一税”制、“施物所”等。

慈善事业是传统社会风险分散的最高形式,其社会意义在于它以非制度化手段对社会进行整合,是超出家庭关系的社会保护方式;虽然其作用有限,但自发的再分配形式为以后的制度性再分配打下基础。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失地风险与社会救助制度

真正的制度化救助出现在家庭保障基础被打破,从而贫困化成为常规现象。在农业社会,家庭有土地、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因此也有了起码的生存基础,虽然自然风险是农耕生产方式的主要威胁,但它并未摧毁家庭的土地制度,自然风险的偶然性、间歇性、地域性还构不成制度化社会保障建设的客观依据。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过渡,使得在资本原始积累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并伴随着手工业者因产业败落形成的普遍的、常规性贫困。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一方面是为新产业进行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工业劳动力储备。传统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恰恰是为工业生产方式准备劳动后备大军,但同时也标识风险由自然领域转向社会领域。社会风险的特点是,人为因素是风险的主因,收入分化加速,人与人的矛盾超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并在逐步积累中形成强烈的社会不满和阶级怨恨,进而加速了社会无序与越轨行为,对当时的统治者也构成了威胁。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慈善事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承受不起社会风险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治理常规性贫困的制度性救济方式的出现,因而国家主导的社会救济制度成为必要。

最早以法的形式确立的济贫制度是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修正,1834年产生了新《济贫法》。到18世纪,世界主要国家都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且以它作为社会保护的主要形式。虽然济贫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但与慈善事业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是:风险承担的主体由个人转向了国家,社会救助有了法律依据,其过程和标准都有了规范性操作和制度化程序,从而使社会救济制度成为一项正式的社会事业。社会救济制度是一个低端社会向高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虽然在高端社会的保护系统中的位次较低,但反映出一些社会根本性的变化:

1.风险和责任意识开始发生质的转变。依据传统的观念,任何人的处境都是自己行为选择的结果,因此必须自己承担,贫困也是如此。社会救济制度的出现说明,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风险并非个人责任,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超个人力量非个人的能力所能左右,因此社会有责任为公民提供保障。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反映出国家的风险观念和对公民的责任意识。2.人权观念开始进入到实质阶段。人权思想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提出来的,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和宗教神学的束缚。但是最初的人权思想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武器,主要倡导的是自由权和平等权,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服务,还未显示出对普通百姓的意义,所以马克思称其为一种抽象概念;只有当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劳动者的生存问题得到切实的保护,人权实现才有了实际意义。所以说,社会保障为人权保护提供了基础和条件。3.国家的职能开始发生新的变化。经典国家理论把国家的职能主要归结为对外防御侵略、对内维护社会秩序两大职能,而经济发展和家庭生活是私人领域,国家不加干预。但是随着风险性质的变化、市场失灵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国家职能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当国家从幕后走到前台,担当起调节经济和抵御社会风险的社会职能时,就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发生了重大改变,成为市场经济系统发生脱胎换骨式转变的历史契机。[2]4.社会组织制度系统逐渐复杂化。社会组织制度主要有两大构成,一是动力系统,包括所有能推动社会发展的部门;另一个是社会保护系统,包括所有维护社会安全的部门。动力系统在社会发展初期往往具有优先性,而社会保护系统相对滞后。随着社会进化,社会保护系统逐渐发展起来,社会救济制度正是这种保护系统逐步发展完善的开端。由于救济制度的建立,社会出现了专门的保障机构、人员、法规,同时这种制度的运行也带动了社会系统向更高阶段跃进。

工业社会中的职业风险与保险体系

进入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所有制发生根本的变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普遍化,社会分化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雇佣劳动者两大集团。广大劳动群众面临的最大风险已经不是自然风险和土地风险,而是职业风险。所谓职业风险,是指劳动者的生存完全依赖职业的收入,一旦在职业上出现问题,如失业、工伤、患病、年老、生育等,就会丧失收入来源,生存将受到极大威胁。正因为职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因此又称做收入风险。但是,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职业风险和社会保障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

1.工业化前期的技术风险与工伤、疾病保险。16~18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则进入大发展时期。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工厂的普遍建立和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各行业雇工大量增加。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并不完备,设备比较简陋,没有任何质量标准,特别是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经常强迫工人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作业,致使工伤事故不断发生,工人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说,工伤与疾病的爆发与工业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现行的工资标准中已经包含着对职业风险的补偿,工人接受工资就意味着接受职业中的风险;这样,工业伤害的责任就应当由工人自己承担。[3]因此,一些国家的工人们为了解决由职业带来的这种困境,自发地组织起互助组织,凡参加互助组的成员,都交纳一定的会费,当某一成员发生职业伤害或患病时,通过互助组给予一定医疗资助和生活补贴。

然而,事实不断证明,工业化初期的财富增长是与工人伤病同步增长的,伤病在给工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积累了社会矛盾;因此通过安抚受伤者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生产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1883年德国把工人互助组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修改,作为工伤保险法案递交到国会进行讨论。同年,疾病保险法案的草案也递交到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疾病保险法》首先获得通过。1884年,《工伤保险法》也获得通过。至此,社会保障制度从济贫阶段上升到保险阶段。工伤和疾病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建立最早、发展最快的项目。从世界上看,许多国家的工伤与疾病保险都是1930以前建立的,说明工伤与疾病保险,是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重心。[4]工伤与疾病社会保险的建立,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了工人的劳动保护;同时,技术的逐渐完善和设备的改进也使工伤与疾病发生率大为减少,从而使这一风险危害逐步降低。

2.工业化中后期的失业风险与失业保险。失业现象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一直存在,也是职业风险中最大的风险。但是,在工业化初期它还不是社会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逐渐严重。虽然失业开始于圈地运动,但现代意义上的失业主要缘于经济危机。最早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而最大的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4年。当时的情况是大量工厂停产、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社会一片萧条。如美国在这次危机中,1/3的工人失业,1/6的家庭需要依靠救济才能生存,社会境况十分惨淡。正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失业,才使国家干预成为必要,失业保障开始成为社会保障的中心课题。然而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毕竟是周期性的,一旦危机过去,经济恢复,失业者还会重新就业,失业率随之下降。所以,真正更大的失业风险还在于技术性排斥和知识性排斥。技术性排斥是指由于技术使用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机器替代了人力,这种排斥从工业化中期开始显现。知识性排斥主要发生在后工业时代(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失业中,是由于知识体系发生根本性改变,新生代生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所表现出的排斥。这两种失业是不可逆的,没有周期性,是代际之间的历史性更替,是换代性失业。因此,这种失业风险的危害性更大。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从收入风险角度看,信息产业的工伤风险大大减少,而数字鸿沟和由此产生的失业风险成倍地增加。”[5]正因为如此,失业保险成为工业化中后期社会保障的重点。

失业保险最初建立于1911年英国的《失业保险法》,西方主要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建立了失业保险,但失业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在70年代以后。如前所述,那时恰逢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因知识缺失导致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大。当然,随着人口高峰的过去,人口增长率下降,失业风险的威胁也会逐渐降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首先,它体现了收入风险分散机制的进化。风险分散机制是一个社会自我保护的重要系统,分散机制越优越,越能发挥出最大的抗风险功能,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从家庭保障到社会保险的出现,体现了社会自我保护系统的不断完善。家庭保障基本谈不上风险抵御;慈善事业则是一种临时性互助,社会救济制度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是个进步,但仍然脆弱,它只是社会中分散风险机制中的一个环节,是以国家责任代替了个人责任,并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性的全方位的风险分散机制。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真正把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连接起来,形成系统性的风险分散机制。其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体系,但是它也经历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越不成熟的市场,越表现出决策分散化、信息的不完全性、可预期性越差,因而风险越大。市场失灵就是这种风险积累的表现。而越是成熟的市场,其内部的自我调节和风险控制机制就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使“个人自由主义的不完全市场经济形态,过渡到社会参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态”[6].

未来的老龄化风险与养老保障

养老问题由来已久,传统社会主要依靠家庭养老,进入工业化以后,家庭养老的基础已不复存在,社会养老被提上日程。最早的养老法规可见1669年法国的《年金法典》,但只是对航海业的关照,正规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建于1889年德国的《老年残疾保险法》。1935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养老保障。但是,社会保障的重心长期以来并没有放在养老方面,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还比较年轻。1999年,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首次达到10%,标志着全世界开始进入到老年型社会,当年也被定为“国际老年人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意味着养老风险将是今后最大的风险,原因在于:

1.老龄化风险与以往的一切风险不同,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增长性的风险,以往的收入风险都是阶段性的、非持续性的风险。如工伤事故主要缘于工业化初期的技术不完备以及劳动者与机器的直接结合,当技术的安全性能提高,特别是自动化、信息化成为工业化的核心组织系统后,避免人与机器直接接触,生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工伤事故也大幅度降低。失业风险主要缘于人口无节制的增加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失业风险也会随之减弱和消除。唯独老龄化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为人的平均寿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另外,人类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生育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老龄化的加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2.个体老年保障延续时间长。其他保障的支付几乎都是临时性的,如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等,最长不超过2年,而人在退休后的寿命余年平均在10年以上,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如此长的养老金支付期,需要雄厚的、持续性的资金供给,这对保障基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目前,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金额在社会保障总金额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如我国2004年社会保障支付的总金额是4778亿,其中养老保险金是3502亿,占总金额的73%,对如此大比例金额进行长时间支付,其压力可想而知。同时,老龄化过程也是医疗保障费用增长的过程。老年人口身体质量普遍下降,不仅需要经常性的医疗服务,而且也需要较多的护理和照料,老年人口是医疗服务需求最高和医疗费用支付最大的人群。这方面的压力不可小视,据美国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卫生保障支出仅次于国防开支。[7]

3.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老年抚养比是指退休人数与在职劳动者人数之比,它反映出每百名在职劳动者所赡养的老年退休者数量。抚养比越高,说明在职劳动者的抚养压力越大。据专家预测,世界平均抚养比在2002年是1:9,到2050年达到1:4;而发达国家将达到1:2.在这方面,中国的老年抚养比提高得更快,2000年为19.91%;到2050年和发达国家一样将达到50%,即每2个人抚养1个人。[8]以上还没有考虑少儿的抚养比,如果计算总和抚养比,世界各国都会提前一半时间达到。老龄化的不可逆性反映出养老压力将会日益加重,成为社会保障难以化解的难题,因此,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重心也会放在养老保障上。有四个显著趋势:一是公共养老金制度将逐渐被以个人积累为主、国家资助为辅的方式所取代,即现收现付制将逐步转变为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个人养老金中的个人积累部分约占75%.[9]二是养老金管理和经营将从国家为主转到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为主。三是养老金的补充部分,不是主要靠财政拨付,而是靠基金运营。四是延长退休制度,通过推迟养老金发放来缓解社会保障资金压力。

社会风险经历了一个由外部风险向内部风险转移的过程,即由最初的自然风险(自然灾害),转向人身风险(工伤、疾病),再过渡到能力素质风险(技术、知识),最后发展到人口结构性风险(社会老龄化)。前三项转变意味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提速,对人的威胁越来越指向个人的内在素质。社会保障的发展也在顺应这种变化,逐渐从低层次保障过渡到高层次保障,从最初的工具性职能、经过权利性职能、过渡到人力资本性职能。

工具性职能是在社会保障初期为了调节阶级矛盾、促进生产、维护社会安全所采取的权益之计。如英国的《济贫法》主要是为了控制社会混乱,德国的社会保险主要是为了缓解劳资矛盾。只有在满足资本统治要求的前提下,政府才能做出这样的制度安排。因此,这时的社会保障完全是作为效率的剂,发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作用。权利性职能是社会保障发展的中期,民权理念和民主程序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效率为公平服务,经济目标服从社会目标,大多数人的福利最大化成为社会评价基准。但是,权利性保障由于过分追求公平而抑制了效率,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贫困的至因已由物质性缺失转化到能力性缺失;正因为如此,阿马蒂亚。森提出,在社会保障建设的理念上,要以“能力”中心观取代幸福的效用观,主张对穷人的生存救助应转变到提供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10]人力资本职能,是指通过知识教育、技术培训、科学传播等方式提高人的素质,增强社会竞争能力。这是上世纪90年代贯穿在积极福利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积极福利思想中,社会保障被重新定位于人力资本投资,使社会保障既是社会的安全网,又是一种人的发展的基础,从而使社会保障走过生存保障、福利保障、并最终达到能力保障。它弥补了工具性职能只注重效率和权利性职能只注重公平的片面性,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融合一起,以发展求得福利,正是科学保障观的体现。

我国未来的养老风险是一种人口结构上的风险,它将导致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即由资金供给性保障转向生活照料性保障。除了养老金供给外,还要求有廉价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的社区功能支持系统,功能组织的行为关照和精神慰藉将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这是一场广泛的社会动员,是一种在新型社会伙伴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保障范式。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4: 45

[2][6]万明国。 社会保障的市场跨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4]刘燕生。 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