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23:25: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用一种简便的方法知道答案的范围。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基础。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小学数学中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的。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近似数估算、看数位估算、结合规律估算、联系实际生活估算等。
当然,估算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不断去发现和总结,从而内化为个体的一种估算能力。
二、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估算方法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在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估算。
1.在计算前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了得数的大致范围,为下面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
2.在计算后培养估算的意识
1.1 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精算后进行估算,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估算教学强化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运算和测量结果的概括性的认识,如估计物体的大小(如树的高度、树干粗细等)、事物的属性(如洗澡水的温度)、事物的变化(如学生不断变化的身高)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有所取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1.3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
2.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2.1 估算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基本的计算内容和技能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的计算内容过了关,估算才有基础。教师选择估算内容应以学生所学计算内容为基础。这样,学生一方面理解起来不吃力;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估计课桌重多少,或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其他同学的体重;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学生知了黑板的高度,可让他们估计教室的高度;学生学习了“目测”方法后,教师可让他们估计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或估计他们各自与讲台的距离。
2.2 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2.2.1 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2.2 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如判断448+310的和是否大于700,只要把两个数都忽略尾数400+300即可判断。
2.3 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估算2176×4,一般的方法是2176×4≈2000×4=8000,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别的方法,像2176×4≈2200×4=8800,如果有学生这样算:2176×4≈2100×4=8400,我们予以肯定。再比如,估算232÷4,除了介绍一般的232÷4≈200÷4=50外同时不妨介绍一下别的方法像232÷4≈240÷4=60,232÷4≈220÷4=55等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对于计算题的估算,我们提倡以“快、灵”为原则,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不拘一格地思考。我们的标准答案应提供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3.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主要纯算式问题,学生对于这些数学问题比较方案,缺少估算的兴趣,学生更多地选择精算的方式来计算问题,所以缺少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浓烈的估算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估算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时,需要合理选择估算内容,使估算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例如:小学1-6年级学生安排外出秋游,各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16、23、37、44、20与40,那么公共汽车的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共同乘坐一辆汽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通过设计这种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自主进行估算练习。
3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估算练习。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分析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所以只有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轻松地解决估算问题。例如:在估算118×8的数学问题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分别为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在思考和选择估算方法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全面的估算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公式测量以及工具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
4在估算新知识授课中必须不断进行巩固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估算新知识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展开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为学生选择良好的巩固练习素材,有效控制估算练习数量,使估算练习和课堂新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巩固练习效果。同时,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习题,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数据,也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生活游戏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巩固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巩固练习。在估算练习题目中,需要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有效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
通常来看,在巩固知识的练习过程中,主要具有集中练习以及分散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只有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提高练习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估算习题进行集中练习,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分散练习。虽然在估算的新授课知识中,各种估算内容比较分散,只有少数的几道估算习题,但是这些估算习题资源非常重要,其中涵盖了计算与测量等多种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必须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在平时的教材学习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合理整理估算素材资源,在合适的时机来进行估算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6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反思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不仅要及时进行估算练习,做大量的估算题目,而且要注重估算练习的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高效的练习必须和反思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估算练习的作用,在做题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让估算练习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估算264+321这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用200+300=500,进而得出估算结果为500,但是500和准确结果585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估算方式存在缺陷,需要调整估算方案,直接利用300+300能够得出更加接近的估算结果。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学估算过程中,练习和反思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估算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1.激发学生的估算学习兴趣,通过估算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结构框架,使得学生心中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事迹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例如:数学题中有关于钱数的估算,根据教材教师可以设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家长配合,给学生设定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文具店买10根铅笔、2块橡皮、5本笔记本,让学生估算这些用品需要多少钱,如果不够,需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进行填补,前提是必须买到指定数量的文具用品,这样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去估算,平时都是家长陪同,那样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独立办事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通过估算让学生规划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利用生活常识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做铺垫。
2.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而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一定意义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例如:小学生数学学习多以计算为主,考试模块通常有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试题,238+36=?480+43=?2409+53=?像这些题都是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而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挥,教学方案引入估算教学,如238+36=?学生可以忽略个位数进行相加,那就是260,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和14,总数就为274。这样估算可以节省学生算题的时间,活跃大脑思维,即使教师希望学生在初学阶段用笔算,但是估算也可以协助学生笔算,从而起到检查的作用,所以估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帮助,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加强学生的思维转变。
3.掌握估算的策略,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发现估算的特点。老师要正确引导,让估算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在授课时加以分析、概括、举例,让学生发现估算的优点,掌握各种估算法的使用策略,以做到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估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估算结果,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例如:旅程的估算,让学生估算一段旅程费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旅程的美好,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估算能力,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经验估算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估算教学的意义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方法多样化”。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小学阶段的估算教学。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方法
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
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运用到估算方法。
(二)提供信息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体会估算思想
在初次教学估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例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聪聪过生日想买下面两件生日礼物。
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方法。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汽车的价格是3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40元,40+5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一)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为: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3. 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
4.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 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5.根据尾数估算。例如:1 235-485-208=558,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知道得数558是错的。
(二)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例如:“百以内加、减法估算”。
聪聪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海洋馆(带100元够吗?),售票处写着大人(34元,小孩17元):
方法一:把成人票看成40元,40+40=80(元)80+17=97(元),100元够了。
方法二:把成人票看成30元,儿童票看成20元。30+30+20=80(元),100元够了。
方法三:把成人票看成40元,儿童票看成20元。40+40+20=100(元),100元够了。
方法四:把34元看成35元,35+35=70(元),70+17=87(元),100元够了。
方法五:100元钱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30元,足够买一张儿童票了。
方法一、二、三、四都是用“连加”的策略进行估算,但对具体的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二、三把三个数据都简化;方法一只把其中一个数据简化。并且还发现同一个数据可以看成不同的数,如把“34”可以看作30或35或40。方法五用的是先加后减再比的策略,先估出两张成人票大约要70元,再口算100-70=30,最后比较30大于17,判断100元钱够了。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三、将估算浸润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
如果仅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还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使之养成估算的习惯。最后我要说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的。
参考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估算,学生往往选择精确计算。可见, 学生缺少估算的意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维培训,用估算对数学计算进行猜想,用估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如: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如果长时间坚持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学生肯定会尝到估算的“好处”,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估算不是胡乱猜想,而是一种数学思考,用一种简便的方法知道答案的范围。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在结合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体现估算价值的教学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不断增强。
二、估算能力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除学生要掌握好一些必要的估算知识外,还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方法,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估算技巧。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整十法,即用四舍五入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出结果;二是“两边夹”,通过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来确定数的范围。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估算方法,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提高估算能力。
三、改进的设想
1.提高对估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估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了出来。对此,有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位科任老师应该认真阅读理解,从中细心体会其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的意图和实质,提高对估算教学的价值、功能等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消除在教学中敷衍、应付的心态和作法,树立起认真、扎实地搞好估算教学的理念,以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对估算教学的各项目标要求。
2.教会估算方法
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必有相应的方法,所以要搞好估算教学,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学习和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阅读有关估算、近似计算的内容),并以这些原理和作法对教学中所涉及的估算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以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讲授并整理出相应的估算常用方法(如凑整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等),并结合具体问题或实际需要的进行运用,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7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就强调指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估算教学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一旦结合实际运用起来,学生却感到很吃力。因此,我想结合三位数加法估算,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购物中收集数学信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
例如,周末,妈妈要带西西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生活用品处,看到电话机96元,电饭煲192元,自行车403元,电风扇105元。
妈妈问西西:
(1)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2)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3)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
同学们,你能帮助西西解决这些问题吗?
不难看出,图中每件物品的价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学生根据所求问题就可想到:可以先把 电话机和电饭煲的 价格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结果。如解决第一个问题:
电话机98元接近100元,电饭煲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
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300元。
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像这类估算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起来非常容易,解决问题也很轻松。
但是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接近整百元,大多数数据与整百数相差甚远,而且生活中的问题也灵活多变,这就需要我们走进现实生活,灵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同样,知识的运用越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接受。
1、认识科学性
从上面例题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是有加法估算的生活经验的 ,但是这些知 识是零碎的,甚至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估算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用恰当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科学化。如,结合上述例题追问:要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带500元够吗?(运用所学知识,大部分的学生认为 够,因为403+105≈500(元)。显然,用这种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的:403是400多一点,105是100多一点,403与105相加是500多一点。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估算的过程,又让学生理解了500只是一个估算结果,实际的准确得数是500 多一些的数。学生就会有所体会和领悟估算的意义,解决带500元够不够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接着,继续问:“500元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和一部电话机吗(能)?”然后再问:“一辆自行车和一 台电风扇大约500元,一部 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也是大约500元,为什么带500元前面两样物品不可以买,后面两样物品就可以买?”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教学。
2、应用灵活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运用、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熟练,运用起来才能灵活多便。
如:水费46元 ,电费97元,电话费13 5元,估一估,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缴费才够?在合适的答案下打“√”
200元 300元 400元
( ) ( ) ( )
这里的数据并不都接近一个整百数,学生运用上述策略来估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认为:“46小于50,连100也不够,忽略不计,97接近100,135接近100,因此它们的和接近200”。有的学生认为:“46算作100,97接近100,135算作200,因此它们相加的和是400”。也有学生认为:“46小于50,97小于100,135小于150,因此它们相加,小于300。”
一、体验估算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我个人认为:一是问题比较复杂,运用所学知识还不足以很快地得到问题的确切结果,就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得接近问题确切结果的一个近似答案;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知道问题的确切结果,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例如旅游租车或是门票费用、超市购物花钱等。三是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营养”,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估算意识,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最后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这样,学生通过先估算再计算的过程,找出估算与计算间的差距,就会力求估算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数量单位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估算促进口算
在我们每个人一天的生活中,用到估算的次数往往比用到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时间、估计路程、估计成绩等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也不需要精确计算的,例如:某超市根据某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和本超市平时该食品的销售量,及时调整进货数量,做到既不能脱销也不能积压。而这些估算和口算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做到估算训练与口算训练相结合,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与估算意识。
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中都有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百。例如:502+398、69×3,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502接近500,398接近400,把502+398看成500+400就很容易通过口算得出得数大约是900;69×3中,69接近70,69×3看成70×3,学生也会口算出是210,大约是200。
可见,加减法和乘法的估算都是在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估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学生在不断的进行估算时,对口算又形成了一种促进、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能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估算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探索着估算的方法,体验着估算的合理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了拓宽。通过学生的解释,已很明显看出,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本题的估算方法,相信他们也会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他题目的估算之中去,使学生以后的估算更合理,更接近实际的那个数。
四、掌握估算的方法
一个学生估算能力的强弱,与教师教给他们的方法密切相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常用的估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1、取近似数进行估算
在小数乘法的运算中,学生往往因小数点的位置不对,引起计算中的错误。如学生计算8.7×6.3=?我就叫他们取近似数进行估算的方法。因为8.7≈9, 6.3≈7,9×7=63,所以8.7×6.3﹤63,说明自己的计算错了,必须重新计算。学生经常进行这种练习,计算能力会不断提高。
2、低位或高位进行估算
在教整数加法的时候,有的学生往往不对齐数位,使计算出错,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我就教给学生根据低位或低位进行估算。例如7689+998=?因为9+8=17,所以得数的末尾是7。如果是其它数,说明自己的计算错误。这就是低位估算方法。接着我又教给学生进行高位估算的方法,因为7689≈8000,998≈1000,8000+1000=9000,所以7689+998﹤9000,若学生计算的得数大于或9000,说明学生做错了,必须重新计算。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提高。
3、根据常用的规律进行估算
如让学生计算41.85÷93=?学生很容易在计算中出错。于是,我就教给学生根据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这个规律,让学生进行估算计算的商大约在哪个范围。因为0.9341.85,如果学生的计算结果等于或小于41.85说明自己的计算结果出了问题,必须再进行计算。
又如让学生计算41.85÷1.93=?我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因为1.93>1,所以41.85÷1.93
4、根据数量关系进行估算
例如:小明的身高1.38米,小花比小明高0.32米,小花的身高是多少米?我让学生根据三步法进行解答:第一步让学生判断小明和小花谁高谁矮?第二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38+0.32=1.06米,第三步检查验算,看与判断情况是否相同,看与题中的条件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肯定是数量关系搞错了。
5、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例如:用41.8米铁丝围成边长为0.7米的小正方形方框,可以围几个?当学生列出算式为:41.08÷(0.7×4)=14.53……时,学生往往只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这时,我就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采用去尾法来去近似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
五、用估算巧妙验算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可以利用估算进行巧妙的验算。
本文首先明确估算对于我们学生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当前的估算教学提出自身的现实问题,最后结合上述问题提出小学数学低年级开展估算教学的方法建议,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估算的重要作用
估算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例如我们在面对一叠书的时候我们会猜想这叠书一共有多少本,我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估算,又如我们在计算一个简单的算数问题,如745/30,我们就可以将745看成750,从而估算这个问题。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对于估算教学的内容相应的增加了,可见估算对于现实的需求更大了。我们认为估算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问题,例如上述举例,不管采用什么估算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估算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对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数学,形成数感发挥作用;第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两项目的并不陌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对学生的数感进行训练,而数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数学意识,在估算上而言就是运用估算的意识。我们调查发现尽管学生学习估算,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或者再实际的解题当中缺乏运用估算的意识。例如在选择题当中,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估算很快的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部分学生执着于得出精确的数字,这显然是不符合考试或做题的便捷性要求的,尽管我们的很多老师并不反对学生这样做。
二、现阶段的估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课堂进行观察以及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后发现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整体上的教学质量是比较好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估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估算的数学思想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估算的能力没有形成。
1、对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从我们的观察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估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新课改以后我国在小学教学中顺应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增加估算教学的内容,但是教师在估算教学方面依然比较欠缺。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看估算能力的训练是以后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估算教学教师依然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就结束估算的教学,并没有给学生训练的机会,这显然是不重视估算教学的作用。
2、估算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
从我们对学生的观察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尽管学习了估算,但是在自身的头脑中并没有形成估算的思想,或者是没有形成运用估算的意识。受过去数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在遇到计算时依然采用的精确计算,尽管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的,但是这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精确计算面临的风险更大,学生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计算错误,那么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3、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形成
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形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是依然是采取比较保守的方式,从计算出发,而并没有想起或者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将教师教的知识和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估算能力还没有形成。这和我们新课标的要求显然是不相符的。
三、小学低年级开展估算教学的方法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和对于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的分析,我们相应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估算教学的方法。
1、将估算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估算本身是一种数学能力,因此在估算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运用估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估算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形成估算意识,尤其是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形成较好的意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估算,从而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真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促进自身的进步。
2、教师更加重视估算教学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改革措施,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探索、研究,试图找到提高我国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对小学生运算技能以及技巧的练习。以下将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进行简要分析,为实现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就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加以了解,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学习估算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可能性。相反,估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所谓的忽略对基础计算能力及技巧的培养,而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继续培养。如果连最基础的计算能力都没有了,就无从谈起估算教育。估算教学其实是培养学生运用简化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将更加复杂的运算利用口算或者心算或者更加简便的笔算来算出结果。
二、设计好问题,让小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
小学教师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以及估算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不断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给小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一家三口人去饭馆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分别价位是40元、87元、34元、18元以及29元,大致估计不到200元,但是服务员收了225元,小学生反映这个数字明显是错误的,经过反馈信息,才知道服务员在计算过程中将信息录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的显示。这一实例明显突出了估算的价值。
三、鼓励小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往往使用计算器或者笔算方法,对于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无从验证。尤其是积位数或者商的位数到底是否正确?这样的验证无疑是通过估算来确定大致取值范围是最佳的手段。比如,241加上321,有位小朋友计算得632,另一位小朋友经过估算验证明显答案是错误的,因为200多加上300多肯定是500多,不可能是600多的这个结果,由此判断估算的价值是无限的,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估算的好习惯,在未来生活中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择估算或精算
面对小学生,数学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教学素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问题情境的具体情况,教学生区分哪些问题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比如还是上述的例子,只需要估算出近似值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这个问题只需要服务员来算出准确的数值就可以了。
估算教学也是近年来新流行起来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实现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显然,估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比精算应用得多,但是缺乏真实的例子,适合教学课堂应用的例子就更少了。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