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30 01:19: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篇1

企业财务报告作为企业向外界传递自身经营活动情况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几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这些舞弊行为的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面对财务报告舞弊所带来的危害,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述

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前提,借鉴我国和美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概念,本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手段及特征和识别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念的界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将财务报告舞弊这样解释:为了欺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列示的数字或其余揭示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表的交易、事项或重要事项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等。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管理层违背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报告或有意忽略有关财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违法行为。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总体来看,关于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动因、手段和特征,国内外的研究较为全面和成熟。关于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方法的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

无论是统计学方法还是数据挖掘方法,它们都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为依据的,这种定量识别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避免定量识别的这种片面性,我们有必要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数据,提出定性识别的方法,定性识别是通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经验来判断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将舞弊公司识别出来的方法。

所以,比较完善的方法是采用定量识别和定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以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加以识别。这些识别方法相对于以往的识别方法和模型,具有简易性、准确性和通用性的优点。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界定的漏洞、公司信用评价、外部经营环境、外部审计特点等因素,采用定性识别的方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和非舞弊行为进行识别。这种定量识别与定性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舞弊的识 别率。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舞弊的根源,才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全面分析上市公司,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也有助于监管当局寻找到有效治理的思路。

(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分析

面对入世后越来越开放的证券市场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迫切要求,我国对会计法律法规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法规无法严格界定大量的职业判断业务;

2.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不完全性和滞后性;

3.不平衡各方的博弈会影响法律法规的公正;

4.法律法规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

(二)外部审计分析

作为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受委托对被审计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应对被审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发表公允的审计意见。所以,外部审计是社会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防线。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为舞弊公司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大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被牵扯出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信力正在大幅下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成本和收益与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成本低、收益高,就必然会导致此类事件的发生率上升,反之,就会下降。

(三)政府监管分析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政府对某些垄断行业或其他市场失灵领域的监管要通过法律并结合司法体系的诉讼机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也是政府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详细论述。这里笔者重点论述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政府监管。

篇2

在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八九年的发展,但目前还不尽成熟、不尽规范。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问题的突出反映。财务报告舞弊,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不可脱离证券市场特殊的融资制度背景。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制度,就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如下特殊的动机。

一、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

根据我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上市的公司在财务上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行股票前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因此,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使之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上的要求。还有许多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上市改组,将一些劣质资产剥离出去,上市前三年的业绩就有可能并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表现,而只是人为操纵的业绩。

二、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新股发行公司除了千方百计获得上市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外.还存在着多“圈钱”的强烈动机。一家公司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是由股票发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决定的。在中国,新股发行是稀缺资源.股票发行额度受公司的影响较少.新股发行价格就自然成为公司操纵的对象。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

在1996年之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年预测的每股净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市率是由证券主管部门确定的,许多公司就高估利预测,以达到提高发行价格的目的.造成一些司上市当年的实际利润远远低于当初的预测数1996年.中国证监会调整了股票发行价格的计公式: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每股净收益平值×发行市盈率。许多公司又开始对发行前三年会计报表进行操纵。1997年,中国证监会针对多公司操纵发行前会计报表的情况,又将新股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发行价格=每股税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前一年股税后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后的预测每股后利润x30%。这种政策的改变,并没有消除新发行公司操纵利润的动机,一些公司又开始在年会计报表与当年盈利预测报表上同时操纵1999年中国证监会再次调整股票发行价格的价方法,即按照股票市场上行业相同或相近、规相近、盈利水平相近的1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股的平均价格来定价,与前面的几种定价方法相比这次的定价方法比较客观,但是同样有公司为取得较高的发行价格,虚报发行前一年的盈利能力。2001年至2005年又重新采用控制市盈率的办法对发行价格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只要盈利能力还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就存在虚报盈利能力的动机。2006年结束了新股固定价格的方式,提出新股询价制度.是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的一大进步。

三、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

配股或增发新股对于上市公司是十分重要的再融资工具。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要求。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认定主要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限制条件,并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调整:1994年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配股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roe三年平均在10%以上”。1996年中国证监会将原来申请配股的条件修改为“最近三年内roe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1999年中国证监会又对roe进行新的规定:三年平均roe不低于10%,每年roe不得低于6%。2001年,证监会要求拟配股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

为了满足中国证监会有关配股条件的要求.以达到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配股资格线。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在证监会1993年至2007年处罚公告中披露的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处罚的78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46份舞弊年报所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当年证监会关于配股的要求(见表1)。

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度完成了配股,实现了再融资。其中,重庆实业在2000年公开披露的配股说明书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l1.48%、6.82%、16.44%,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l0%以上,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重庆实业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2107.68万元。经查,1999年重庆实业虚增净利润1432.21万元,占当年年报披露净利润的67.94%。其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配股的条件。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倘若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配股资格线,在配股压力的驱使下,自然会设法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i2]。另外。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的上市资格.在上市时就先天不足,上市后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或公司正常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些上市公司都迫切希望通过实现配股和增发新股等再融资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以期能够使公司摆脱困境。 

四、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

公司上市后可能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处罚其中最严厉的处罚是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这意味着公司将丧失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这显然是上市公司及相关利益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交易。第158条又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若有上述情形,且“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除此之外,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特别处理”作了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交易所将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这里的“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①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是由于出现巨额亏损导致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都被视为财务异常,将受到特别处理。如果一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后,第三年仍然亏损,交易所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建议。从《公司法》和《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有可能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三种处理,即特别处理、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而这些处理将对上市公司及有关的利益关系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初,政府有关部门、母公司千辛万苦争取到公司发行股票和上市资格这个壳资源,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以扩大公司的规模、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而公司一旦因亏损原因而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

篇3

一、财务报告舞弊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疫病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者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我国2001年7月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考会计政策。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侵占资产意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存在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存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是总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资产问题、负债问题、收入问题、费用问题等等,下面就各个问题的典型进行集中深入阐释:

(一)资产问题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亏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利用存货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起到调高利润或者资产的作用。不仅如此,一些上市公司在本年度经营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下也许会选择存货估值来影响财务报告。比如说,将期末存货估值估得较高,因此而带来的后果是资产价值偏高以及成本偏低从而使得利润偏高。除了存货计价方法与估值以外,存货本身也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货往往需要定期盘存,这时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为了舞弊财务报告随意更改存货数量,有的甚至将合格产品报废,或者在虚增销售的同时虚转成本给人存货减少的假象。由于存货占有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并且差异较大,计价方式复杂、繁多,多数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为审计带来的不便进行舞弊。

应收项目的产生往往涉及赊销,赊销是指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从时间上分离。同时,赊销也经常作为上市公司扩大销售的手段,因为赊销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正因为赊销牵涉收入的确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告一面夸大收入的确认一面虚增应收项目以达到利润虚增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虚构商业性用的行为。应收账款还涉及坏账准备的计提,一些公司本期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使得本期利润虚低或者虚高。除此之外,应收账款还有其他方式被一些上市公司用来粉饰财务报告,比如利用应收账款科目来转移部分资金、将本来可以回收的资金作为坏账从而挤出帐外资金,有的甚至将已确认的坏账私自收回来谋取利益等等。

(二)负债问题

负债问题主要是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付款的问题。应付账款主要用于企业正常经营中购买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以及劳务供应。这也为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提供了契机。比如,在很多情况下,原材料先到并且入库,然后跟随原材料的发票并未及时开出,此时根据会计准则应当确认负债,但是上市公司为了舞弊财务报告就会选择推迟应付账款的确认。此外,其他应付款科目也可以被用于财务报告舞弊,比如说将本应该计入销售成本费用的部分计入其他应付款来隐藏部分成本;将一些民间融资也计入其他应付款从而使得负债的期限无法准确区分,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也骗取了他人的信用。

(三)收入问题

一些会计人员错误的安端或者是有意地舞弊,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大概分为以下几类:已经发出的商品或者委托上市公司代销的商品在发出或者代销成立时就确认收入;商品或者服务尚未售出就确认收入;客户对销售的货品持有退货、取消或者延后的选择权时提前确认收入。收入的延后确认大多数是为了平缓利润避免出现期间利润相比差距较大的局面。

再有就是快到会计期间末时,将固定资产或者库存商品等售出再在下一期间将商品买回从而增加本期利润,或者是下一期间将货物租回继续使用。再有类似的就是将委托加工的货物发出然后再收回,或是向子公司等类似的附属机构出售产品并将此确认为收入等等。

(四)费用问题

会计估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等。上市公司为了操控利润往往从这些方面入手。按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残值不能轻易更改,如果更改需要及时全面地披露。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会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是增加净残值来虚增利润。例如,2009年,吉电股份讲发电及供热设备的使用年限从12年改到了20年,同时,将净残值率的范围提升了2个百分点。就此一决策,使得2009年吉电股份的折旧费用减少了7721万元。这种手法常见于固定资产较多的大型上市公司。可见,小小的一点改动对利润可以起到猛增的作用。

此外,除了固定资产折旧的估计,资产减值准备也常常被上市公司操控用来调节利润。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每年终了应全面检查资产并计提减值准备。若此时公司经营成果并不理想,通过少提甚至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减少费用可以减少当期亏损。比如:美国APEX公司长期经营不善,使得自身的贷款难以偿还。而四川长虹正是众多债权人之一,对APEX的收款早在03年之前就得知很难收回,但是长虹公司并没有合理的估计损失并计提减值,从而导致2004年出现巨额计提以及巨额亏损。

篇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5日

一、财务报告重述概念的界定

财务报告重述即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指上市公司基于自愿或者外部监管强制性的对以前会计期间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信息、不真实信息、缺失的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进行追溯调整和重新披露的事后补救性公告行为。

二、2010~2014年深圳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

1、不同类型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类型分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以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从图1可以看出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所占比重近5年来一直较平稳,占重述公告的一半以上;补充更正公告在2012年比重出现大幅上升,2012年之后比重呈下降趋势。(表1、图1)

2、不同内容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表2显示,调整收入、成本费用及非经常性损益三类所占比重缺乏显著性的变化规律,而“其他”类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所占比例目前最高。通过调查发现“其他”类中通常包含公司各项重要会议的公告,管理层变更公告等公司内部事务。一方面可以推断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从早期用于调整收入、成本费用和非经常性损益,朝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涉及的四类内容所占比重之和大于100%,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内容并非单一,具有多重性特性。(表2)

3、不同原因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财务重述可以分为自愿财务重述和非自愿财务重述。自愿财务重述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自身要求,非自愿财务重述主要是基于外部审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要求。表3列示了2010~2014年五年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意愿及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自愿财务重述倾向明显,均超过总数的50%,表明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自愿财务重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非自愿重述要小。进一步分析非自愿财务重述发现,政府监管部门提起的财务重述远高于会计师事务所,这说明在对财务重述现象的监控方面政府监管机构比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发挥的作用大。税务部门提起的财务重述比例最高,表明较多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发生在税费的差错更正。(表3)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动因

1、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管理层自利行为导致盈余操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导致管理层通过财务信息的漏报或错报进行盈余操纵,以满足财务预期、公司融资需求、避免因业绩连续下滑被“ST”、新的管理层对旧账的清理、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政府执法部门的督查、资本市场的压力等。表4列示了2010~2014年期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利润影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涉及利润增减所占比例波动较大。财务重述若是涉及对前期利润的调减,表明上市公司前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中存在利润被高报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投资者中会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相反,财务重述若是涉及对前期利润的调增,表明公司有刻意通过少报利润减轻税负的倾向,逃避社会责任。(表4)

2、外部监管不力导致重述现象频发。财务报告重述是监管的产物,也是监管有效性的证明,体现出监管力度以及审计师的独立性,但财务重述现象的频发也反映了监管制度的缺陷,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制度缺陷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对上市公司负有广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证监会、政府相关部门、审计机构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因外部监管部门要求而进行重述行为所占比例仅占到30%左右,主要是因格式、内容等不符合要求或存在技术性错误而进行的重述行为,上述情况表明上市公司缺乏对信息披露的重视。

3、财务报告重述披露制度制定的模糊性。近5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研究表明财务重述是以调整盈利水平为核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基本动因是调整盈利水平,可以划分为收入、成本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的变化。涉及收入的调整主要包含收入的计量错误,被虚构或隐瞒,提前被确认,以及其他的导致收入错误的重述;成本费用的调整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包括短期和长期资产减值、冲销调整,或有事项形成的预计负债费用、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财务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还处于修订当中尚未完善,并未出台针对财务报告重述的明确规定,所以加大了对财务报告真实有效性判定的难度,给了企业“漏洞”可钻。

四、针对财务报告重述的动因提出合理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减少管理层财务重述的机会。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除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上市公司存在重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源于公司内部治理不到位的产物,因此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与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可能性,防止一些公司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对规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与治理,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监管层和各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财务重述现象发生。

2、加强外部监管。财务报告作为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在披露内容格式等各方面监管当局均制定相应的规范,上市公司应严格予以遵守,现实中存在的因格式内容等不符合要求而进行重述的行为和存在技术性错误而进行的重述的行为都是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不重视,更是上市公司肆意对现有规则践踏的一种直接表现,尤其是其直接责任人对于因舞弊等原因而需要进行的重述,针对这些情况监管当局加大监管力度,并进行严厉的处罚,才有助于扼杀这种不良风气,从源头解决这种问题。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强化打击舞弊的手段,增强打击的力度,加大上市公司舞弊处罚力度,使其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3、完善财务报告重述披露法律制度。目前,我国针对财务报告重述情况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政策中并未对财务报告重述出现的后果做明确规定,因此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中,投资者因证券投资产生损失很难通过法律诉讼获得赔偿,不利于解决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当局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投资者能够通过法律诉讼向上市公司进行索赔,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势必会更加仔细更加小心,这也将有利于改变当前很多公司因进行财务报告重述代价小而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不够细心,不完全按照规则进行编制,甚至进行舞弊的状况。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对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投资者有法可依,上市公司有法必依。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重点总结阐述了当前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其相应的局限性,从而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报告 分析方法 局限性

1 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概念

财务报告分析是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上,综合

其他相关信息,以自身的使用目标为出发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利用

科学的工具加以分析归纳,从而更加直观的反映和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

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支持。

1.1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程序

为了保障财务报告分析的有效性,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五项

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成

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要必须遵守科学的程序。

对于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程序一般可包括以下几步:

(1)确定范围。首先要明确财务分析范围,进而才能有目的查找相关经

济资料,不仅包括有财务报告,也包括其他会计资料。财务报告分析的范

围取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目的不同范围也就不同,所需资料也就不同。

(2)选择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分析范围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从而做

出客观的评价。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不同,选用的分析方法也不相同。

(3)抓住关键因素。通过财务报告分析,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能力进

行评价,还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

矛盾。

(4)提供决策依据。围绕财务分析目的,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为最终

经济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的同时,为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1.2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内容

目前,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运用比率分析法,利用财务报告的基础数

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由于财务报告

的使用主体不同,他们的不同偏好决定了财务信息的分析加工始终存在着

一个分析角度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分析角度必然导致分析内容的差异。

2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前,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常见方法包括以下五种:

2.1 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有时又被称为趋势分析,注重于关键项目不同年份的比较。

具体为:将某特定企业连续若干会计年度的报表资料在不同年度间进行纵

向对比,确定不同年度间的差异额或差异率,以分析企业各报表项目的变

动情况及变动趋势。水平分析中具体有两种方法比较分析和指数趋势分析。

2.2 垂直分析

垂直分析又称共同比报表分析,注重于报表内部各项目的内在结构。

具体为:将利润表中所有项目用销售收入的百分率表示,将资产负债表中所

有项目用资产总额的百分率表示。这种分析能显示出企业报表各项目在整

体中的相对位置,结合经验和行业均值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公司的财务状

况和发展趋势。

2.3 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通过在同一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会计报表

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常可以分为六大类:获利能力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性比率、资产管

理能力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和市场价值比率。

2.4 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的分析企业的财

务状况,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2.5 新沃尔评分法

新沃尔评分法的方法核心如下:

(1)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三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

三方面指标按 5 :3:2 来分配权重。

(2)标准财务比率分行业计算,以各行业的平均数为基础,适当进行理论

修正 。

(3)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规定上限和下限,以减少个别指标异常造成

的不合理影响。上限一般定为标准评分的1.5 倍,下限一般定为标准评分

的0.5 倍 。

(4)单位分值的比率变动=(行业最高比率一标准比率)(/ 最高评分一标准

评分 )。

3 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告数据的局限性必然

要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进而造成财务分析结果存在系统性偏差。

3.1 可比性方面的局限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科比,财务分析时常用对比

分析法,一般是将两个或两上以上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数量上的比较,通

过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从而说明差异的性质和程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是否可比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在具体分析对比时

难以全面考虑。

(1)不同的会计方法或会计政策选择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差异。如存货按

实际成本计价,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

(2)价格水平的不同会导致数据的差异。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

这就必然要受价格水平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间价格水平存在差

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不平的

差异,从而使企业间会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另一方面,有些难以用货币计

量的经济事实也不易在财务数据中体现出来,这种缺乏完整性的财务数据

影响了由其计算出的财务比率的综合说服力。

(3)时效性导致财务数据的差异。财务报表数据一般是企业的历史资料,

而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只依据这

种“过时”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将不利于为有关方面提供适时的决

策支持,这也会降低分析方法的使用价值。

(4)企业经济类型不同导致财务数据的差异。要比较企业财务数据,就

需要有参照对象,这个参照对象可以是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水平、行业平均

水平、本企业上年水平、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等。通过对比,找出差距,

寻求对策,这是最普通、直观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本企业或参照对象的

经济类型发生了部分或全部的变化,会计数据信息就会产生差异,就失去

了可比性。而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就更无从相比。

(5)企业经营品种增减变动导致数据差异。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迎合市

场的需求,有时经营品种会发生增减,这样,必然导致本企业的利润发生

改变,而与之相比较的企业并未发生经营品种的增减,同样,这两个企业

会计数据信息失去一定的可比性。

(6)企业经营方针、方式发生调整导致数据的差异。企业经营方针、方

式发生变化。如企业为打开销售市场采用薄利多销,增产节约,减员增效

等经营方针、方式,或采用名牌战略,最终使年终利润发生变化,这显然

与未进行调整的企业利润产生一定差异,这样,两者也是无法相比的。

3.2 可靠性方面的局限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

量和报告,但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往往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报表数据

带有一定的虚假性。

(1)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

水平和公司经营层的管理意图。如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会计方法必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2)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计财务必须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资产按取得

时的成本计价,并按其转化为成本、费用与收入配比来确定损益。然而,

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部分非物价下跌部分能抵消,它并不能反映通货

膨胀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会计依然假定币值稳定,依旧采用历史成本

原则,这将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存在较大的虚假性,报表数据的不实

必将严重影响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

3.3 分析指标的方法及评价指标本身的局限

(1)各项指标缺乏一致的衡量尺度

实际操作中,对指标解释需因时因事而异,指标值的大小,并不能保证

绝对的好坏,反而易使人误解。

(2)某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不统一

由于有些指标的计算公式没有标准化,因而无法比较。如资本金利用

率、净值报酬率等,可用税前利润,也可用税后利润。

篇6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料,而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报表时由“四表一注”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报告对内部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对内部投资者提供盈余分配以及投资和融资决策的直接依据的相关依据;对外部债权人、投资者、政府提供企业经济状况的系统信息,是企业纳税的基本依据。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

三、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首先,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中对应计利润的操纵。在权责发生制下,公司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较多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这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会计利润可以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和不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如果一家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那么最终会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中反映出来。已有文献的研究表明,公司财务报告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较高的会计利润能够带来较高的股票价格。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往往会通过财务包装来增加股票发行期间的净利润,以提高公司声誉和股票发行价格。Teoh等(1998)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往往会通过财务包装来增加股票发行期间的净利润,以提高公司声誉和股票发行价格。因此,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公司管理层具有提高股票发行前的会计盈余的强烈动机,向广大投资者传递虚假信息,以便提高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进而募得更多的股权资本。实践中某些公司确实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大股东承诺业绩的嫌疑,当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过分依赖于财务报告时,公司实际控制者就非常有可能通过提高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便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

由于这种行为的存在,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往往会出现滑坡和股票的长期收益率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新股发行之谜”现象。因为部分的会计利润提前确认,则在其后的会计利润势必会减少。会计在制定财务报表是否采用“公正、公平、公允”的财务基本因素,如果管理层谨慎设计国际财务方案,连外部审计师就很难发现。上市公司在IPO前一年往往会具有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IPO之后,公司管理层又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DuCharme等(2004)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将盈余管理后的财务报告利润作为对公司估值的依据,并发现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期间具有较高的异常会计利润,而在股票发行后又出现了利润反转的现象。

通常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常用三种方法:1.夸大或隐藏收入。在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要求公司只有在收入确认条件存在的情况下确认收入: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可以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经发生或者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有部分上市公司销售的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协议要求,又未根据保证条件予以弥补的,本应不确认收入而确认收入。当然除了想增加企业利润,也有想减少企业利润的,比如通过预收账款调节企业利润。某公司的利润不错,但却希望在期末隐藏利润,减少税款,使管理者的绩效奖平稳持续增长,并需要给股东利润稳定增长的表象,所以通过预收账款从而操纵企业利润,达到管理者的目的。再者,在建筑行业,完成百分比中的估计总是存在灰色领域。在财务报表中非正常地应用这些准则是难以发现的。

2.操纵费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利润,则通过增加、减少费用。通常是将费用从当期记入未来周期,以增加当期净利润。将费用项目列入长期待摊可以将当期费用分摊到未来周期。不予计提存货或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可以减少当期费用。不予计提坏帐以减少当期费用,当期利润表比较漂亮,并且资产比率得以改善,资产负债表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中仍然保留这些资产肯定会增强资产负债表的实力。应收账款、认股权证、存货减值,需要加以判断和估计,都可以进行操作。从长期来看,这些不良资产最终会抵消,也会产生本文上述“新股发行之谜”现象。再者,储备项目也会影响未来周期,财务报表使用者极难理解真实的储备功能是太低或是太高。

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旦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他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内部私有收益,如进行关联交易,支付特殊红利,或者通过合理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上述利润操纵,从而剥削中小股东。大股东可能会存在浪费和滥用公司资源的机会主义行为。大股东通过披露错误的企业盈余信息,欺骗了投资者对投资机会和成长能力的判断,导致外部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大幅下降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发现盈余管理的差异是由于大股东试图获取私有收益而造成的,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向外部投资者隐藏企业的真实业绩,从而形成了对外部投资者的误导和侵害,股权结构与盈余报告质量之间存在内生关系可见,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股票再发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降低了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造成了控制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掠夺和侵害。

3.对会计报告附注的粉饰。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实用价值,但是现行财务报告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是否使用自然资源、有无污染生态环境的方面披露较少,这不符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会计报表附注的越来越有价值,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中包含着重要信息,比如会计政策的选择,日后资产负债表事项以及或有事项的披露,以及关联交易的说明。但是许多人习惯于看会计报表的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等几个重要的财务数据,很少关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

会计报表主要是对以货币性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会计报表不能提供非数字经济业务数据,即使专业的使用者紧靠财务会计报表也不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所以会计报表附注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利用所需的会计信息。

所以在会计报告中,财务人员出具的财务报告一定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遵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日益重要的会计报表附注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粉饰主要通过估计政策等来调节财务报告。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后进先出法予以取消。这首先不符合货物的进出规律的一种方法,另外多种会计政策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政策。一般来说,财务报告的粉饰通过会计估计、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如果合理利用会计方法,是可以给报表使用者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综合收益的。会计报表有多重粉饰方法,但是这并不是无迹可寻。在内部审计或者外部审计中,如果仔细追查,是有迹可循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良好职业素养,以及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是精神上的独立也是事实上的独立,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可是在实务中,许多公司外部审计费由本公司出,审计人员吃饭,打车等费用也是由被审计公司会计人员予以报销,这就使得审计独立性大打折扣。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有无影响独立、客观、公正,怎么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实务中是悬而未决的事实。在出具财务报告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上市公司的征信系统,对上市公司本身信用等予以评级,对其财务状况予以记录。如果在会计报表中有营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可以降低其信用。(作者单位:北京中铁工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Burgstahler,D.and Dichev,I.,1997,“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Chaney,P. K., and Lewis, C. M.,1995,“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rm valuation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3]Claessens, S., Djankov,S. and Lang,L. H. P.,2000,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Defond,M. L., Jiambalvo, J., 1994, “Debt covenant effect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7 (January)

[5]Dechow,P M, Sloan, R. G. and Sweeney, A. P.,1995,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6]Faccio,M. and Lang, L.,2002,“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

[7]DuCharme,L. L., Malatesta, P. H., Sefcik, S. E.,2004, “Earnings management, stock issues, and shareholder lawsui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篇7

(一)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销售、利润,而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往往会忽略,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会把经营产生的绩效付诸东流,所以上市公司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规避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风险防患与否,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分不开。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使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已把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纳入年报披露范围内,但大多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全面预算管理欠缺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预算的重视程度、全员参与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预算差异的追踪与分析以及预算与绩效挂钩考核方面存在不少欠缺,大多是拍脑袋管理,做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公司目标不够清晰,即使有清晰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太大,以致完不成预定目标。

(三)投资缺乏经验,事先评估不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不管是全资还是合资,不乏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对行业、合作者、国外投资贸易环境的了解,致使投资半路夭折,严重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评估不够产生的盲目投资。

(四)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没有有效发挥职责,上市公司真正控制者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公司股东。,董事会没有独立于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和经理人身份重叠,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机制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在自己获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财务人员在进行预测、分析财务风险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五)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与其他公司比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对透明、充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不顾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出具虚假报告,操纵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迷惑市场,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也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形象。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大打折扣,并且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要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财权,使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划分,做到重大事项需要董事会全体成员决策,一般事项则由经营班子或经理人决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都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风险。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种战略管理,长到几年、几十年的战略目标,短到一年内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编制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目标设定、控制、考核,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甚至企业的行业地位等,以便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的各项预算指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多次调整修改,将企业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市场、研发和其他各部门,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绩效管理挂钩,以确保公司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结合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必须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财务分析报告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篇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质量上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财务执行权、监督控制权等。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加强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已成为上市公司自身的迫切需求。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对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以及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早已不是简单的账务核算,主要围绕资金情况和财务数据所反应的公司经营质量好坏进行管理。

(一)融资渠道多样化

很多公司在上市后,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种融资渠道,不但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保证公司正常的资金运营。

(二)更加注重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在注重经营质量的同时也注重每期的财务分析,用其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中的得失,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围绕资金进行管理

通过现金流量表,对上市公司在经营性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动向都一清二楚,所以资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状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随着证监会、投资都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现阶段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销售、利润,而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往往会忽略,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会把经营产生的绩效付诸东流,所以上市公司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规避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风险防患与否,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分不开。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使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已把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纳入年报披露范围内,但大多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全面预算管理欠缺

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预算的重视程度、全员参与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预算差异的追踪与分析以及预算与绩效挂钩考核方面存在不少欠缺,大多是拍脑袋管理,做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公司目标不够清晰,即使有清晰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太大,以致完不成预定目标。

(三)投资缺乏经验,事先评估不够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不管是全资还是合资,不乏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对行业、合作者、国外投资贸易环境的了解,致使投资半路夭折,严重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评估不够产生的盲目投资。

(四)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财务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没有有效发挥职责,上市公司真正控制者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公司股东。,董事会没有独立于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和经理人身份重叠,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机制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在自己获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财务人员在进行预测、分析财务风险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五)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

与其他公司比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对透明、充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不顾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出具虚假报告,操纵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迷惑市场,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也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形象。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大打折扣,并且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要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财权,使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划分,做到重大事项需要董事会全体成员决策,一般事项则由经营班子或经理人决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都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风险。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种战略管理,长到几年、几十年的战略目标,短到一年内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编制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目标设定、控制、考核,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甚至企业的行业地位等,以便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的各项预算指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多次调整修改,将企业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市场、研发和其他各部门,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绩效管理挂钩,以确保公司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结合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必须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财务分析报告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要求,并制订高标准的财务质量体系,经此来衡量核算过程是否合理,统计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报告是否详细。规范严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为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还能对财务稳健提供强大的后盾,能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诚信度得到认可。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财务管理做得好坏,除了机制的保障,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会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对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确保有效、真实、准确,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做事公正、公平,并严格保守企业秘密。业务上,财务人员要深入一线部门,使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符的切实可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填充自己,进面提高对财务管理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还要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总之,财务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运作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这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调整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昱婷.试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2).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2-02

1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财务分析课程是我院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财务分析课程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于一身,实践性很强。但是现在财务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如教学方式一直沿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所学知识仅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现有教材中实际案例较少,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等。针对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09级学生进行财务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2 财务分析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2.1 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自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技术与经验。近年来我国一部分院校工程类专业正在试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财经类专业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在财务分析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和完成项目来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发现知识(技术创新)和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应用CDIO教育理念,首先,要培养学生CDIO工程理念,要给学生讲清楚大工程概念,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财务分析课程在整个经管类专业中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其次,主讲教师自身要培养CDIO工程教育理念,积极参与相关教研科研项目研究,吸收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在提升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能力;加强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提升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在教授的时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深入,突出工程设计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2.2 重构理论知识体系

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体系。首先,把财务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同专业动态和科研发展结合起来;其次,把理论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即财务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分析思路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上市公司分析;最后,设计关联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最后收集、讨论、分析、编写教学案例,使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根据重构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体系修订教学大纲,重编课件。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强,应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每章要有导入案例,本章结束后总结案例,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选取合适的案例课后分小组讨论,课堂上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固化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知识,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培养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2.4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作业等及时上传到邮箱或QQ群;要求学生通过中国证监网、万德资讯、巨灵经济信息网、巨潮咨询数据库等金融数据库搜集案例分析和讨论所需的财经数据;根据对上市公司的分析资料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指导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

2.5 创新课外学习模式“学中做,做中学”

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家上市公司(相互之间不重复),收集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按照教学进度,分析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的变化情况及变动原因,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及综合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这部分课外作业上交电子版,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分析结论也是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基础。学生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加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与培养。

2.6 创建科学灵活评价体系

CDIO的评价方法侧重能力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改革后财务分析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总成绩=平时成绩×30%+能力评价×30%+期末成绩×40%。期末成绩考核基础知识,占总成绩的40%,在制作的计算机题库中,随机抽题,自动生成成绩;能力评价考核知识的应用,占总成绩的30%,通过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方式来完成;平时成绩占30%,通过出勤、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表现、小组讨论情况、平时学习状况、作业成绩等综合评定。

3 财务分析教学改革初步成效

(1)引入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CDIO教育观念。这一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学习某一章节,也不是单纯学习财务分析课程,而是把过去学过的和没学过的知识结合运用,这些包括计算机、法律、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改变了传统落后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案例教学和课外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把“教、议、写、训”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创新课外学习模式,“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及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4)创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财务分析考核评价体系中电子作业是针对一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性强,系统性强,具备按工程进行管理的理念;上市公司分析报告能综合反映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就解决了考核中死记硬背的问题。期末考试从成绩统计直方图上来看,期末成绩呈正态分布,总体来看成绩较好,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了财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报告成绩说明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上市公司进行简单分析,并能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5)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随着对上市公司了解程度的加深,深入分析的兴趣越来越浓。很多学生表示,会把自己上市公司的分析结果或有关案例写到毕业论文之中,收到意外收获。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教学条件应进一步改善。本学期上课的点都为多功能教室,教师可以在前面示范,但是学生不能在下面操作,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后应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另外财务分析的教材案例少、理论性强,使用有一定难度。应尽快组织编写适应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的教材。

篇10

二、实施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该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并集中力量让学生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以速动比率为例,在讲解“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定量指标计算公式时,应提醒学生,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该公式讲完之后,要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比率的参考标准定为1?如何通过计算结果判断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是恰当的,即便是流动负债要求同时偿还,也有等量的速动资产用以偿债。速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强弱。速动比率小于1,将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大于1,债务偿还的安全性提高。

2.重视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在讲解此知识点时,教师应把它们串成一根线,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要学习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流动比率是否足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在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讨论和举例等方式导出结果:如果流动资产中内含大量变现性较差的存货,流动比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样,如果速动资产中大部分都是迟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速动比率高,也不能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好;而现金比率是在流动资产中剔除掉存货、应收款项后只考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可以随时提现、转让变现或贴现变现,持有它们等同于持有现金,因此,现金比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更好地反映短期偿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关注异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讲解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两者之间关系时,可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联系起来分析。在讲解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者之间关系时,可送给学生一句顺口溜:“有米(获利能力)之炊,巧妇(营运能力)为之,何愁无餐(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触类旁通。

(二)案例教学

该环节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而学生则由台下站到了台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将理论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选取时,要力求精辟。

首先,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本地的上市公司。笔者在上课时选择柳工(000528)、南宁百货(600712)、南方食品(000716)、桂林旅游(000978)、桂林三金(002275)和桂东电力(600310)为备选对象,一方面学生对机械、百货、食品、旅游、医药和电力等行业较熟悉,另一方面,柳工、南宁百货、南方食品、桂林旅游、桂林三金和桂东电力都是本地上市公司,具有真实感。其次,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再次,教师应事先设计好问题,在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2.案例讲解时,要富有激情。

由于高校扩招,财会类专业学生剧增,导致高层次会计教师供不应求,由于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再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茫然不知所措。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要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要深入企业取经,以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3.案例讨论时,要注重设计。

案例教学贵在参与,重在讨论,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的模式进行。由于财会类专业每个班学生数一般都较多,让每个学生对同一案例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采取分组的办法,把一个班分成10-12组,每组人数不宜超过5人,组内自主产生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安排不同任务,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每个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一步向其发问,同组的成员可作补充。同时还要安排各小组间互评,评价情况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实践教学

该环节应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三种实践教学方法。

1.实企模拟。

实企模拟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所办企业的财务报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与该企业财务人员的分析结果对比,看看是否存在差距,并查找差距原因;也可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报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2.仿真模拟。

目前,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沙盘模拟实验课,且基本都是针对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或会计课程开设的,而专门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这一特定课程的则较少。笔者认为,当部分学生真的难以取得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时,可依托ERP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聆听讲座。

讲座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学校可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讲师,或举办相应的讲座,使学生能零距离接触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领悟财务报表分析要领和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注意事项等;也可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会计界的教授做《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紧跟国内外前沿,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5-03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目前是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的能力,包括根据分析目的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财务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等,而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特点

目前案例教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财务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

1.培养学生搜集原始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要得到高质量的分析结果,财务分析的资料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几张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所能提供的信息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于企业外部分析人员而言,忽视重大的表外信息和使用被粉饰报表数字都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财务分析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分析目的尽可能多地搜集与分析对象相关的资料信息,而所获得资料信息的相关性、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的质量。

现代的网络环境为普通的外部财务分析人员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料来源,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告、企业新闻、竞争对手和行业信息、宏观经济动态、相关统计数据、各大财经网站提供的指标数据、专业分析报告等。分析人员必须学会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并筛选与自己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相关性较强的资料信息。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助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得更多的原始资料。

相对于企业外部分析人员而言,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的大部分数据资料的来源比较简便、直接、可靠,例如: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料、竞争对手的资料以及部分行业信息等。但同样,网络资源也是他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

所以,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训练其搜集和筛选相关资料的能力。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必须掌握从最初的信息搜集到最终财务报告提交的全过程。学会根据特定的分析目的搜集相关的原始信息之后,更要学会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相应的分析结果并提交分析报告。

2.财务分析综合教学案例较为庞大

财务分析的教学案例体系中,既要有小型甚至是微型案例,也要有大型的综合案例。而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目前可以简便获得案例资料来源的企业就是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规模通常较为庞大,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较为复杂,要对一家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如前所述,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例如:连续几个年度的财务数据及资料,竞争对手的相关财务数据及资料,行业的相关数据及资料等。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以纸质资料的形式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成本非常高,同时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所以必须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同时由于对这样庞大案例的分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需课时量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地安排大型综合案例对提高总体案例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3.现代网络环境为财务分析案例提供了丰富的开放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分析人员,同样也为财务分析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网络信息资源――历年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告、企业新闻、竞争对手和行业信息、宏观经济动态、相关统计数据、各大财经网站提供的指标数据、专业分析报告等。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核心内容,从互联网上可以随时查看到各个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历年的年报、半年报和季报,可以简便快捷地获取真实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同时,更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一些知名的财经网站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和经过初步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资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各知名财经网站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各期合并报表数据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及杜邦分析等数据图表,行业对比数据等。如果在财务分析案例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其次,其他很多有助于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的数据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分析教学过程中案例应用的实践与反思

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开设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在学习财务分析之前学生们应当已经学习过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具备了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会计确认和计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等学习财务分析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由于大多财务会计的教材中都设有财务报告一章,学生们对财务报告的形式、内容和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已经熟悉了常用财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

目前高校在财务分析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传统举例教学能够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存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效率较低的缺陷,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运用可以相互弥补缺陷,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

目前我校所采纳的财务分析教学模式是将财务分析课程划分为理论课环节和实验课环节,在理论课全部讲授完毕后再安排实验课。财务分析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所以无论在教学环节还是实验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的案例。

在理论课环节,采取的是传统的举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师在讲课的同时援引大量的案例。所使用的案例包括所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和教师自行搜集的案例。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数量有限,同时受印刷成本的限制,教材中案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教师必须选择其他案例作为补充。其他案例来源主要有其他参考资料中所提供的案例和直接从互联网下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料。虽然以书面形式向学生提供案例资料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案例资料的效率,但由于财务分析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量大,每个案例包含的数据、信息量也大,事先以纸质形式打印出来并发放给学生成本过高。

目前大学教师授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子资料更为经济方便。但通常多媒体教室只有一台供教师使用的电脑,且多数情况下不能联网,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案例的相关资料数据资料时,常常会出现字体过小,学生看不清楚的情况,即便能够放大,阅读起来也不方便,大大降低浏览的效率,而且每个页面都要事先保存并在上课时逐一打开,效率低下,常常还会出现某些网页或数据、图表无法保存或无法显示等情况。即便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电脑能够联网,也同样存在出现字体过小,不便阅读等问题,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被动的心态接受知识,很难获得阅读案例、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即便教师在授课中援引了大量的案例,学生没有经过认真阅读案例资料并主动思考的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在实验环节,采用的是案例教学的形式,在微机实验室上课,每个学生一网的电脑,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下载相关数据资料,对该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实验结束时提交综合分析报告。

2.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发现上述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理论课环节与实验课环节分离,理论课授课内容和实验课相应内容时间间隔较长,实验课上很多学生对在理论课上所学的相应知识已经感到生疏甚至已经淡忘,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虽然在理论课阶段已经讲授并演示过,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印象不深,到实验课时已经非常生疏,造成搜集资料的效率较差的结果,同时由于生疏,学生无法有效利用一些重要的辅助分析工具和资料,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和分析结果的质量。

(2)要提高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必须要多研读实际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于学生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甚至没有主动阅读案例资料,更缺乏独立思考分析的训练,当学生在实验过程的综合案例教学环节第一次独立面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时,由于主动研读实际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资料远远不足,造成其解读报表的能力和效率较差。

(3)如前所述,由于综合案例资料较为庞大,学生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实验效率低下,学生的实验课完成分析任务时间非常紧张,难以开展讨论和其他辅助教学手段,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有效利用现代网络环境改进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以上所述教学模式的缺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改进的重点有两个:

(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2)如何将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大型综合案例教学形式的安排。

鉴于前面提到的财务分析案例的特点,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实际案例资料,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可以将全部授课过程都安排在微机室进行,教师以联网的多媒体电脑授课,上课时教室中每个学生使用一网的电脑(硬件资源缺乏的也可以每两个学生共用一台)。将整个课程进程按授课内容每一个小单元安排一个教师讲授时段讲授系统知识,同时每个小单元安排一个相应的学生实验时段,在实验阶段各个时段的长短由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授课内容自由掌握。

在教师讲授时段,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阅读老师上传的电子课件,并在教师讲解案例时随时按教师的要求打开特定的网页,查看相应的财务报告、数据资料,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时间,还给予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条件和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直接操作查看网络上的相应数据和资料,印象较为深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验时段,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关于大型综合型案例的安排,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应当帮助每个小组选择确定所要分析的上市公司,并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在每个单元的实验时段从网络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对该公司的相应内容作出分析和讨论,并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相应的阶段性书面分析报告;为了让学生多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以提高其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实验时段还应当安插一些与授课时段所讲内容相关性较强的小型或是微型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即时的口头分析和讨论,不要求提交书面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论大型综合案例或是小型和微型案例,资料的搜集工作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