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11:22: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教学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时期全新的教育背景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学生成长需求推进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在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深入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于机械式的理论讲授以及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已经很难将教学方法转为现代化教学。以至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一度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而究其原因则仍然是教学观念以及应用水平的严重制约。从当前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量要求,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也逐渐的与时代脱节,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的感觉到时代的落差和力不从心。因此,多媒体技术又一次被广泛的试用,我们发现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教学效率低下的窘境。时至今日,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为了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要继续不断的探索与钻研,争取运用多媒体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
初中物理包罗万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辅助物理教学则可以更好的打破传统物理课堂的机械、沉闷,完全冲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生活实例来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感悟研究物理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们体会看似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其在生活中则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听与看的过程之后,往往会直接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互动与交流
物理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当学生解放了双手的同时,思维与口被打开了,学生的提问以及教师的回答,增强了课堂讨论的效果,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交流,不仅团结了班级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更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大环境就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来了,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的工作则是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设备简单,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及一本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条件,特殊情况下则会增添一些演示设备、实验设备,而这些内容都十分有限,不仅耗费时间,效果也十分不理想,教师手忙脚乱的动作足以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转移注意力。然而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教师只需要将课堂内容轻松地制作成PPT课件,然后按照教学计划在物理课堂上逐一展示出来,再通过点对点的讲解,从而大量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物理课堂的信息容量,将争取下来的时间用于那些要着重强调的知识内容上,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复习“电流定律”这物理知识时,由于这个内容所涉及到的仪器、物理量、以及实验较多。此外本单元的欧姆定律又是整体电学基础。这就不可避免的使这一内容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内容在课前制作成演示文稿课件,在课件的第一页将全部重点内容诸如规律、物理量以及仪器等列成一系列的菜单,然后运用“超链接”把目录和各单元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晰明确的将复习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展示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课件因其具有交互性、多元化以及高度的集成化特点,能够更好的、更细致的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轻松的分解,它强大的表现力能够更好的将信息充分加工,详细的图解以及动态演示,为学生铺平了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特别是课件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降低内容的难度系数,使学生有门路可以展开思考。举例来说,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多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攻坚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诠释知识内容往往效果并不显著,经常要反复加以讲解,不仅教师耗光了热情,学生仍然是理解的不够深入。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光学科教画面来演示光的传播以及光从多方向射向界面时所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这样直观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知识点所诠释的内容,复杂的知识不再抽象,不仅使学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所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能够把物理课堂上的一些抽象内容和规律直观地呈现于学生眼前,降低思维难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佳显著。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入物理学科性质以及具体的内容特点,它可以展示更多的实验背景而不受到空间的束缚,并且能够在实验中真实地还原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熟悉、轻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更多的生活现象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考热情,督促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将知识完美的融入故事之中,增强课件的趣味性,用这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也是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出发点的最好体现。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在物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德育与美育
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科中合理的融入德育与美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于初中生的教育与不能仅仅从文化知识角度入手,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也不能例外的要适时的融入德育和美育的引导。时展至今,新一代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会使学生感到僵硬和跳跃。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和美育教育更加丰富而富有趣味,并且能够不着痕迹的与物理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凸显了在这一方面的巨大优势,多媒体技术不仅声色并茂,更是形象生动,是寓教于乐的良好平台,虽然物理教学不同于文科内容在德育和美育教育中占据先天的优势,但这不代表物理学科没有德育和美育的熏陶,更不代表物理教学就不用承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义务,比如我们用多媒体设备在《液化》一课的讲解中,我们运用3号火箭发射的一系列介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那些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伟大航天设计师。用他们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满腔热情。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辅助物理教学,更能在教学之外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
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务必要秉持适度原则,要注重物理现象的动态还原,而不是运用课件来代替教师的努力和表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课件的应用也必须要与教师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精华与结晶,而不应该是华丽的追赶潮流的噱头,教师切不可为了赶形式而顾此失彼。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物理教师授课的辅助手段之一,要注重传统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互补,取长补短,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我们要想更清晰地把知识点表现出来,就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对于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消化教材的重点内容,不仅没有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极其容易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局面也就无从打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演示与知识点内容相辅相成的的情境画面,将思维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视觉盛宴,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中来,促进学生过程的参与以及课后的思索,从而更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负担。
(三)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搜集学习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来收集与当前物理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知识点的前期记忆,首先将知识内容有了内心定位。这种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则是很好的课前预习,精心的准备往往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前做好了思维的热身,已经对于知识点的背景和内容有了粗浅的概念,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快速及时地与教师的讲解接轨,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地赶不上教师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在预习问题的布置上也要重视科学性,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四)课件的制作必须要符合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使制作的内容偏离物理学科自身的基本特点。以避免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误解。举例来说,光的反射、折射,机械波的产生、传播等内容,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对物理学知识的高度理解。
(五)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的学习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物理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创设物理学习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问的平台,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将反馈意见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中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我国初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提升,作为初中物理教育,积极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教学从宏观上来说有着极大的教育战略意义。这也是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契机、新思路和新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借鉴国际国内优秀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完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继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质成果,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伯琴,陈峰.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8.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4]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5]莫旭钟.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M].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6]彭立主.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7]王志茜.浅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M].冲国科技信息.2006.(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05-01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对学困生的不重视
1.1是家长的不重视
我校全是农村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求生,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认为成绩再好,农村孩子也无法找到好工作,最终还是打工,不如早走入社会挣钱,于是对孩子的成绩不闻不问。
1.2是学校的不重视
农村孩子学前教育很差,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初中教育为应付中考,追求升学率,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尖子生身上,不重视整体学生的发展,忽略了学困生的存在。
1.3是教师的不重视
教师为完成学校的升学指标,把尖子生排在中间,教师的视线都在尖子生身上,对学困生缺乏监管力度,更缺乏关心和照顾。
2.社会的吸引力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制力太差,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的吸引力太强大,让他们陷入游戏、聊天、早恋、打杀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对比起来读书就枯燥无味多了。
3.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好方法
由于从小缺乏监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养成了懒散、贪玩的坏习惯,上课小动作多,爱讲话,不动手,不动脑。不仅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学习,还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有意捣乱。学习方法欠缺,只死记硬背公式,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如:密度,只知道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所以误认为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无法联系生活实际。
4.对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长期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也就缺乏了学习的激情,久而久之,就只是应付了事。解题马虎,书写潦草,只为完成任务而作业,而不去体验作业过程中的方法、出现的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学习缺乏兴趣。
5.基础差,缺乏自信
由于基础差,在做作业或有问题时,学困生不是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而是逢难必退。缺乏自信,即使能做出来的题目,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对,会去看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抄袭他人作业的习惯。
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转化学困生
1.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家长多交流沟通,让其重视孩子的教育,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力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掉懒散的毛病,戒除对网络的迷恋,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2.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些高能的学困生,智商高,思维敏捷,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主要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要对他们多提问,多关注。让其集中注意力学习。从多角度发现其优点、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多看书、多练习、多动手、多动脑,把心思集中在课堂上的学习中来。
3.让尖子生与学困生结对帮扶
在班上将尖子生与学困生有计划的分在一个小组,对学困生进行作业辅导,解决疑难问题,不仅使学困生得到了进步,尖子生也得到了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风和班风也得到了转变和加强。
4.因材施教,帮其找回自信
物理教学中,女生的教学是难点,她们的记忆力好,概念、公式都记得,但多是死记硬背,相对男生而言,她们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物理思维方法,通过基础知识的练习来夯实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不设置过难的偏、难、怪题,难题在考试中的比例是很少的。让他们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找回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77-01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对教育进行着冲击,影响巨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科学的物理教学设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很好的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教师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物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健康成长、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更新教学手段,合理选择和应用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物理概念是从大量事实中抽象出来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难于记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将抽象枯燥的概念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许多内容离不开教师的仔细分析与论证,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当然,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展现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无法或难以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展示,光靠讲解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有关知识直观、清晰化,辅助课堂授课,特别是针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解释、演示出来,被学生充分理解,做到难点突出,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较果。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学生自主学习
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学校教育应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当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广大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是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支持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
物理大多数内容需要教师严密的理论分析,但也提供了不少可以由学生自学掌握,难度不大,却可以从资料中总结并突破课本限制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主页,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并找一些相关网站,或开辟讨论区等,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开展自主研究学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个好留下发展空间。教学中可以引入互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协作交流环境和电子作品的环境。
三、应用教学软件,教学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支配下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和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模式外,有些教学内容则更适合两种方式相结合。制作相关教学软件,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88-01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更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首要课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呢?
笔者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研究,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以供参考。
1.物理教学中贯通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
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物理课程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
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v=s/t定义式中,v与s、t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
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
2.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教学中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
施瓦布曾解释说,通过探究教学涉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它包括如下五方面探究技能的发展:确定和界定问题、建立假说、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作出有意义的结论。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1)给学生呈现调查研究的领域和方法;(2)明确问题,确定研究中的困难,困难可能在于数据的收集和解释、实验的控制和推理等;(3)思考问题,提出假设;(4)思考解决困难的途径、办法或是重新设计实验,或用不同方式组织数据;(5)导出结论。
4.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留下一些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高的兴奋点,寻找悬念的奥妙。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出示一台可调台灯,先把灯泡发光最强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强烈的灯光让学生觉得很刺眼,这时教师旋转台灯旋钮,强烈的灯光渐渐变得柔和,学生的眼睛变得很舒服了。教师趁机提问:“灯光为什么会变化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教师再问:“此时是什么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变化的呢?”学生无法回答。
5.探究式教学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中应强调:
5.1情境性。教师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教学目的。
5.2激发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经验联系起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建构新的学习内容,面对新的问题能够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起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
5.3交互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习者的相互交流,达到对新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的理解。
5.4民主性和协调性。某些情况下,如果几个人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教师就应带领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探究。
5.5统一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统一的理解。
物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教学如果缺少实验的参与,就等于鱼儿离开水一样,没有了生机及活力。但是,很多学校由于硬件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大型的物理实验装置一般很难引入,物理小实验由于其操作简单、设置容易、取材方便、用时短,可以被很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引入。笔者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发现,学生常常因为难以理解的抽象物理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差,甚至有厌学情绪。将小实验引入初中物理课堂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操作方便。至此,笔者将探索如何将物理小实验引入物理课堂,优化初中物理课堂结构,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成绩,落实物理教学目标。
1.基于小实验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含义分析
鉴于初中物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大胆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出实验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热情。小实验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可以提高物理知识的直观度,进而让死板的物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直观化,让初中物理教学回归到实验动手操作上,但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有目的性、双边性、多样性、综合性。无论任何教学方法,本质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要以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实验教育的双边性,也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2.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借助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生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电能的产生”一课时,我用磁铁和线圈做了一个微型的电风扇,然后在课前选择一个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实验验证。让其用手捏住插头上的两个小铜片,然后用手旋转风扇的叶片,高速旋转中该学生大叫:“老师,手麻。”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就乘机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装置中没有电池,为什么该学生会手麻呢?”这时学生都聚在一起相互讨论。最后,我将微型小风扇拆卸为每一个小部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构成,主要是磁体和线圈。这样就为新课内容的有效展开做出了较好的课前导入,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注意力迅速集中,为接下来新课内容的展开铺设了良好基础。
(2)借助生活化实验教学,增强物理知识的亲和度。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可以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的亲和度,增加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物理不仅来源于生活更加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课堂中选取两位学生走向讲台,相互击掌。这时学生会说:“老师,手掌疼痛发麻。”那么老师就要引入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的表现。又如,取一枚鸡蛋和一块小石子,然后选一位学生走向讲台,将小石子与鸡蛋碰撞,明显鸡蛋会破。这时教师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和石头相碰撞,鸡蛋会破?两者受力不同吗?”比如讲“光的折射”时,可以创设问题场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如“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折弯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探究问题,学生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物理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
3.总结
综上可知,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具有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改革目标,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同时对学生有效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给予充分锻炼,加强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相对其他教学模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追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惑我的难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很多工作。自从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融合以后,我发现原来很多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是可以解决的。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交互性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上“力学作图题习题课”时可以做个白板课件,课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现这个课件;把如何作图的步骤很详细地演示给学生看,还可以利用探照灯、幕布等特效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演示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实物展台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实验,或者展示一些学生实验成果或者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之类,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讨论。例如:在“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时,一开始不一定正确,所以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时就可以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以便学生讨论设计的表格的优劣。由此可见,在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棘手的问题时,适时地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二、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运用,除了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网络的应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通过建立QQ群、论坛中讨论、电子邮件交流等,从而使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与网络协作结合,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另外,网络上的大量的学习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在网络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课件帮助分析电路,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一、初中物理课堂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以知识灌输为主,以实验测试和习题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面临淘汰的威胁。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物理知识,并且在日常的锻炼中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重视。
此外,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具备了以下几点优势:(1)它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视野,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往物理教学课堂上,面临的理论过于抽象、枯燥的问题,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都可以迎刃而解。(2)它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信息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后,将起到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且以课外资源为补充的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3)它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解决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比如,有些学生在传统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枯燥讲解,常感到厌烦抵触,而对于实验课上的复杂程序也常抱以沮丧情绪。但是,当初中物理课堂运用了信息化技术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课堂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策略
1.运用多媒体演示,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为了让物理教学更为直观、具体,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功能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境
这一环节开展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以人教版八年级“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插入事先剪辑好的录像或音频资料,让学生听一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扬的乐器演奏声”以及“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等,让学生置身于各类声音的环境下,对声音产生初步了解。这样有利于在接下的课堂中教师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教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逼真的物理模型,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毕竟物理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不具有直观具体性,但如果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使原本无法理解的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就没有那么费解了。以人教版九年级“电流和电路”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穿插模拟水流的情景,间接演示电流的流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活泼生动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效果理想化。尤其是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理想化模型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光滑”“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等条件,从而让学生真正观察到理想化的物理现象。
2.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样,初中物理课堂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时,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摆在首位。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比如,在电学实验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警告学生,电池不能短路、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等,否则将很容易发生危险。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出于安全考虑,还会禁止学生实际操作。殊不知,教师的这些不允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然而,教师如果能够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的话,就能在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了。
3.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信息化技术引进课堂后,教师应该自主挖掘网络教学的丰富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弥补自身知识不足的空缺。例如,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赏生动形象的物理视听资料,将一些和物理知识有关的图片、动画、电影等素材整合到教学课件中,同时加强对素材的优化与整合,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平台的构建,与学生分享优质的物理学习资源。通过使用超级链接和帮助在线答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初中物理属于理科课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兴趣不大,物理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其实对于没有接触过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难理解,教师在台上讲解物理知识时,对于重难点讲解不够透彻,学生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也一味地听,这样的讲课方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气氛也不活跃,导致一些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也不愿意再提问,更别提课间找老师讲解了.而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物理提不起学习兴趣,长期以往,不喜欢的学生一直不主动学习,而原本有点兴趣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降低了学习兴趣.而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没有将初中物理带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往往导致整个学期下来,教师不满意学生成绩,学生也抵触物理这门学科.
2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通过遵循三大原则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1生活性原则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性原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教师对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要从生活入手,将其带入生活当中,还原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本质,回归于生活,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2.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关键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过于看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承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作用.现代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好奇心,主动对教师提问,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2.3体验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物理知识与物理场景的转变,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学生亲自体验物理知识的变化,同时引发学生自我思考,刺激学生求知欲.
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其实初中物理的内容并不多,相对还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初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体现在生活当中.某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论什么学科,兴趣都是影响学生的一大因素,教师除了负责教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负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最终为国家输送人才.
毫无疑问,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设疑培养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到“压力和压强”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捏气球为什么气球会变形?为什么打针的针头那么尖尖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重量?为什么做沙发比较舒服而坐地上就不舒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将教师所讲过的知识点自主带入其中.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细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好课题增加课堂气氛,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道具,设定以下情景教学: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在其中一个玻璃瓶的外壁涂抹一层油,让学生去亲自体验,为什么一个玻璃瓶就能拿住,而涂抹了油的玻璃瓶就不容易拿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家里的油粘到碗边时就不容易拿住的情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249-01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综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的内容效度、制教学进程和检查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人们常常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现有知识和潜在能力,综合制定目标体系。其操作程序是:确立目标层次分类(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分析教材整体及各章节的知识构成;建立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按目标界定的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到达与否检测;教学评价及目标优化等等。
物理目标优化的思路是,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体系,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减少教学时数,选择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实现目标;突出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以利于实施教学、诊断和评价教学。
综合设计既要明确当前必须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又要了解达到之前必须先达到什么,还须考虑达到目标以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同时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3 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物理教材内容繁多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教师重在引导,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分为力、热、光、声、电五大部分。就拿力学部分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质量、密度、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机械运动、速度、压强、浮力、机械功、机械能、牛顿第一定律等众多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播、启发和疏通。
4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物理实验可分为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应坚决杜绝"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把教材中选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学生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实验, 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课程设计中安排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实验大都是内容贴近生活的,用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操作起来又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做起来会具有亲切感。小实验的效果也都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相对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还比较占优势,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形象的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初中课本中的物理小实验都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这对调动学生的双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给出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替代物品或自己设计实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好机会。
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小实验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学问。在进行小实验的教学时,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题材,寻找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能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小实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理性思维较强,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践出发,运用简单的工具做实验,如“筷子提米”的实验,自己在家里都能完成。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激活思维,不断从实验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问题之所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增强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学生在易于操作的小实验中体会到的是实践探索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物理课也不一定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内,根据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把学生拉到室外进行。比如在学习力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尝试走“平衡木”,以理解“重心”和“重力方向”的知识点。又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知识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尝试“小灯泡”是如何发亮的。在这样的“小实验”中,学生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可以有明确的分辨,这比课堂上纯粹的概念讲解更有效。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化抽象概念为生动演示,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小实验”降低难度,巩固知识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仅凭教师的“说教”,有很多物理现象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比如“纸锅烧水”,如果没有实验证明,学生很难理解“纸锅”能够“烧水”的原理。通过实验,学生亲眼见识到了“纸锅烧水”的真实现象,而且对教材中所讲到的液体沸腾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着火点”的认识也更进了一层。水沸腾的温度是100℃,而纸的着火点则是183℃,当纸锅内的水沸腾时,纸锅还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纸锅烧水”是可以成功的。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很容易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尤其是传统思维不可理解的现象,通过“小实验”把“不可能”的疑问变成现实。
“小实验”的操作是以相关物理知识为支撑的,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复习过程,实验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知识要内化成能力,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必须从纸面进入学生的内心。因此,“小实验”就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选择。在学习光学原理后,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自制“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改变“物距”,观察“成像”的大小;通过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像”的清晰度。根据这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学生系统地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四、“小实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众多内容,课前准备是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学情调研,针对学生实际制订预习方案。课前预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①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②列举生活中三种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实例,讲述其变化原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大多数学生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特别是列举生活案例,都找到了水、冰、水蒸气变化这个实例,对相关原理进行了简单阐述,课堂反响不错。
教师给学生布置两个预习内容,一个是自主阅读教材,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自主阅读学习意识的集中体现;一个是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活用教材学习认知,通过生活案例实践验证,获得最真切学习体验,这也是新课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原则的显著表现。有了学生的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教学展开自然非常顺畅,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课前教学设计让学生先行介入教材学习,不仅能够建立自主学习认知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精选教学内容。强化资源整合观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虽然比较固定,教材限定了学习范围,但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特别是链接学生生活实践学习物理,及时引入校本课程,对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助力作用。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教师以基本教材为基点,又不被教材所束缚,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两种电荷》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我们生活中时常会接触到电荷。为提升学生对电荷的感知度,教师没有从教材展开教学,而是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介入。教师拿出一把梳子,先在头发上梳了几下,然后将梳子对准桌面上的小纸屑,结果小纸屑纷纷吸附到梳子上面。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直尺做这个实验,学生快速行动起来,结果都能够看到“电荷现象”。教师又发动学生展开联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带电现象,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晚上能够看到化纤衣服擦出火星,夏天雷电现象等。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内学习。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合作探究形式
新课改极力倡导课堂教学要引入合作学习,教师大多对合作学习有较强敏感性,都能够自觉引入这种崭新的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之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很多教师在运用时往往会走向单一化,将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合作学习形式众多,教师需要作出科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