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磨床实训总结

磨床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0 20:16: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磨床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磨床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引自2007年9月总理讲话)。随着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变化,社会对高素质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职业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放的职业教学理念也随之凸现,项目式教学方式也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在高职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职业岗位与学校教育零距离无缝接轨的桥梁。笔者在磨床教学中,灵活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实践性教学过程,而在逐渐提高实践训练的过程刺激了学生获取成功的欲望,同时这种欲望又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运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可以达到潜移默化作用,不但强化学生的职业化实践技能培养,还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升对职业岗位的兴趣,为成为未来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夯实基础。

2.正文

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提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项目教学法”(如图1示)就是用项目案例的开发过程、方法和思想,把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作所学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在磨床项目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吸取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三种学习理论的各自优点,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1)教学依托的母体确定

为了适应磨床项目的教学,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磨床,但仅用于教学或考证而去高额购置几台磨床,结果将得不偿失,其性价比实在太低;教仪市场上的教学用模拟磨床产品,由于开发者不懂职业岗位培训的要求,存在着很多问题,示教强于实训,更不用说职业岗位的技能扩展开发,市场的磨床教仪只是职业教学的鸡肋。因此我们根据磨床职业岗位教学的要求,确立方案后,带领毕业班的学生(毕业设计)自行设计开发并制作了“M7130磨床电气控制模拟装置”(如图2示)。其主要的功能是在对磨床原电器元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使其电气控制柜变为技能训练与加工二合一,技术革新的难点是电磁吸盘的仿真,最大的特色是动作过程可以呈现为灯光显示,极大改变了在教学环节中的噪音与吸盘等的耗能,还预留了二次开发的端口,同时也成为了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平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是自由的,人能够追求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不断进行创造和自我实现。“M7130磨床电气控制模拟装置”的设计,学生完成了项目任务中,不但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还使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任务就是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完成“M7130磨床电气控制模拟装置”设计学习后,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从各自成果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和人生价值。

(2)课程教学的平台构建

“M7130磨床电气控制系统”是电气高职类专业必修的内容,也是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基础应用案例。首先通过“依葫芦画葫芦”的方式,让学生用CAD按“国标”要求画出 “M7130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图、实物布置图、动作示意图等,其次是“依葫芦画瓢”,仿照原有的实际M7130磨床电气控制柜板的布置,在自制的“M7130磨床电气控制模拟装置”中选择好控制电器布置板面的大小,固定好电器元件、排列及安装好线槽,紧接着是“依葫芦画壶”,根据自己前面CAD画的磨床线路,罗列各线路走线路径,优化布线方案后,按“国标”制作好标准导线,连接好电气元器间的接点,最后是“个性壶”再现,分析线路制定运行前检测方案,利用万用表电阻档无电测量,判断自己连接线路状态是否准确,在基础上空载运行该磨床控制电路,测量相应的电压等,判断制作的线路是否能接入负载,接入负载运行,通过“测、视、听、闻、触”观察其运行状态,最终各小组总结并展示个性作品。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磨床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加工信息后独立进行计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教师指导各项目组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自主、探究、应用性学习转变。

(3)技能证书的衔接拓展

“M7130磨床电气控制系统”排故是维修电工等级技能证书必考的一个项目。通过前面在预设的配电板上配线,学生在“积零为整”的课程教学已经对其控制原理有了初步理解;而在技能证考核的培训中,笔者又启发学生采用“化整为零” 的方法进行梳理,先根据磨床顺序工作图(如图3示)罗列出功能块,再分解出与之对应的各控制单元,模拟各单元内电器元件接点间可能发生的“短路、开路、接触不良”等故障,分析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按小组罗列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现象及判断检修方法,并形成典型案例集(如图4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即重组、转换或改造。磨床在证书考核培训中实施的项目教学法,看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笔者指导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完成笔者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实践过程里得到提高。在完成任务后而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利用“M7130磨床电气控制模拟装置”,我们实施了许多课程中有关“磨床”的项目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模拟实训设备与现场实际的无缝接轨。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已经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学生学习内容已是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或学习的中心,实现了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步,学习与就业的同步(学习即工作)。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在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综合问题,这必然涉及各种知识,而且各种知识再也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有机配合的,促进学生横向关联的知识结构的构建。

由此看来,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需要有一定符合实际的设备作为依托,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能够最大潜力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旗帜下,拓展学校的专业品牌对企业的影响力,打造设计新型的职业学生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徐涵.工学结合概念内核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7):5

[2]张书礼.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规范和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0):15

篇2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又是中级维修电工理论与技能考核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即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教学就是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从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转变到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一、学生的角色变换

应用工厂中的车间管理模式。在刚开始上课前,把整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电工班组,每个班组又包含三至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人。学生的实训任务就是电工的工作任务,实训作品就是工作成品。教师作为车间主任,根据工厂的车间中常见的规章制度制定实训室管理规定。每次实训课,教师根据实训室的管理规定、实训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工作日志)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每月评选最佳班组和每个班组中的最佳个人,教师给受奖励的学生加分。这样,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教材中内容的编排顺序先是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检测和安装,随后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过低压电器的内容后,再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时,学生已将基本控制线路中包含的低压电器的知识遗忘了,我们要先帮助学生复习有关低压电器的知识后,才能学习基本控制线路,否则,学生不知所云。我在教学中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中间穿插低压电器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学习某一基本控制线路时,先学习该线路所包含的低压电器的内容,这样既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使学生更好地将低压电器与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对基本控制线路的理解。

三、尊重差异,教学要适量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量统一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无效教学。我们要为每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核标准,让每位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是主动、有目的地获取信息来实现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习进入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成为能自觉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学习“低压开关”时,学完低压开关中的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识别、检测和选用后,采用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扮演销售员和顾客,销售和购买低压开关。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三种低压开关的特点和区别。在学习“低压断路器”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学生已有的电磁理论知识和低压电器的检测及选用常识,依次完成DZ5系列低压断路器的识别、检测、分析工作原理和选用等任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接触器联锁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学生对这三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印象深刻。在学习“M7475B磨床模拟电气控制线路操作与检修”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先在几台M7475B磨床实验装置中设置三处故障,这时假设某生产车间里有几台M7475B磨床发生了电气故障,学生作为车间的维修电工要去完成检修任务。同时也可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个小组或个人先完成检修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五、重视反思

叶渊教授有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上完一次课后,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这次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和细节,要反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次教学更有效的教学?例如,在“低压开关”教学中,只是口头上要求学生总结和比较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异同,教学效果一般。课下,我经过反思,认为应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销售员和顾客,在销售和购买中,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三种低压开关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原理,对它们的异同点也印象深刻。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一门课程,每次实训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仔细查看安装后的控制线路板,思索接线过程和低压电器的动作过程。课后,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自查不足。认真反思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快的进步。

教师还要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适量、适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尝试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踏下心来,努力追寻、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篇3

摘要: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可以结合模具相关职业岗位需要,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项目的引导下,建立以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将项目的内容设置成任务,通过项目任务的“教学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为本课程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逆向设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08-02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也叫“逆向教学设计”,指一种运用倒推思维、逆向思维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Grant Wiggins)提出了课程的“逆向设计”模式,其目的是使课程教学设计成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工具。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它的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达到的技能目标和创造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安排各种教学实践的机会进行具体的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应通过工学结合,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逆向设计,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在模仿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基地的支持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成为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课程内容的优化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面向长三角经济区域,依托江苏沃得集团等大型现代加工制造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工作岗位中提取工作任务,再转换成学习任务,最后设计成整合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内容,将课堂引到车间、工厂,积极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倡导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让学生能多动手,多实践。

因此,课程的核心内容必须体现职业岗位的需要,应以模具相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并充分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通过对模具企业的调研,高职毕业生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制造及生产一线岗位、模具管理等岗位上。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把“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项目化。下页表1为依据的4个模具工作岗位分析得到的对应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能力素质目标、教学项目。由于课时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具体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数量。

逆向设计教学法的实施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以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课程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将相应的实训课程部分和理论课程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新的岗位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支撑课程教学设计,并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作为考核内容,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熟悉模具结构,模具加工与设备操作);其次,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或实训工厂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让学生现场观摩、操作,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模具的结构与基本装配关系,对模具形成深刻的感知认识;第三,在机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利用教师提供的正确模具图纸,用UG等三维软件画出模具装配图,并编写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每组合作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第四,教师补充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辅导每组学生设计一套模具;第五,在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具体模具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课程团队从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讨论、实际操作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

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成员由支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系部领导,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以及专业理论扎实、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合理。目前,学院已建成了能够满足本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具钳工实训车间、CAD/CAM中心。我们的模具制造实验室设备包括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平面磨床、外圆磨床、摇臂钻床等普通加工机床,还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特种加工机床。

本课程拥有南京聚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南京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湘宝钛白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日之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南京金浦集团金陵塑胶有限公司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拟建南京金城塑胶有限公司、江苏琼花集团、南京菲时特管业有限公司等3个校外实训基地。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逆向设计改革,以岗位能力考核为目标,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职业人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逆向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岗位职业群定位和岗位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和增进合作能力,改进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为课程教学总体设计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唐田秋,张蓉.任务驱动在“模具制造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05-106.

篇4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当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也应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信息反馈调查、走访用人企业单位后发现,随着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企业不再单纯需要机加工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即懂得加工,又懂得机床维护管理及维修的人才。

一、建立多功能机床拆装实训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努力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和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以工作过程或生产任务为载体,最终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是延续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环节,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只懂得理论,不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机床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甚至在日常的使用中,不会基本的维护和保养,因此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学的知识成为纸上谈兵。

为顺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形式,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应当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只有课程教学真正具有实践性,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具有把知识熟练应用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这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训中心构建设想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在积累了近5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后,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一些实训中心建设的想法,现阐述如下。

1.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鉴于机床机构的复杂性,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拆装过程中能顺利进行,节省人力和物力,应建立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仿真拆装软件进行拆装,掌握机床的实际结构,为在真实机床上进行拆装做准备。为此,必须购买机床调试维修仿真软件,通过软件建立虚拟机床、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实际场景,模拟机床拆装过程和故障排除过程,并对机床进行虚拟维护保养,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为以后进行机床实际拆装、维护、维修做准备。

2.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要完善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实现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开展实训教学,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组建机床拆装与维修实验室。由于机床价格较高,可充分利用机加工实训中心的淘汰机床,结合购进的新机床,为学生进行真实拆装提供设备支持。笔者学校实训室主要包括CA6140、CAK6132型普通车床、X6132普通铣床和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等设备,结合部分CK6140数控车床、XKA714数控铣床、VMC850E数控加工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床拆装中心,并配有其他用以加工生产的机床,提供真实加工过程供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理论教学和前期在电脑上的仿真拆装后,对机床的结构和相应的维护维修要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了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学生就可以通过模拟实训再现实际工作情境,充分开发和利用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内的各种设备与器材,然后再进行对机床实物的拆装,并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在机床上设置一些常见的故障,让学生分组进行故障排除,让各组间进行竞赛,以最先排除故障的小组为胜。老师还可以采用小组间互评和小组内自评的形式,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判,激发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的机床上模拟常见故障,让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越来越显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对实训中心的建设,期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5

高职学生与职高、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其优势应该体现在专业意识方面。专业意识是指专业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所具有的独到的认识和思维。在这里尤指对专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方法。

一、专业意识与专业知识、专业常识的关系

如果把专业课程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知识、专业常识和专业意识的话,那么,专业知识就是最基本最容易获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指可以仅仅通过书本学到的概念、原理等。传统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一旦具备专业知识,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了。但是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学生大多感觉无从下手,上岗还需要工厂的专业常识培训。

专业常识是指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获得专业常识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口传身授,或者自己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积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往主要依赖于岗前培训。而具备了专业常识,才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基本认同。

专业意识指的是在遇到专业问题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能力适时地拿出来应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意识的获得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常识的基础上,在亲身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显然,专业知识侧重于理论,专业常识侧重于操作,而专业意识则上升到思维、方法论的哲学阶段。另外,也不难看出,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占优,而高职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常识相对占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实验、课程设计这些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综合实训的方式。综合实训的内容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引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工程项目,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逐渐建立了专业意识,尤其抓住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根本思路。

二、设备电气实训中专业意识培养的方法

1.实训的准备

(1)项目的准备。项目应是一个本职业技术领域电气控制方面典型的工作任务,具备完整工作过程,既要有实用性又要兼顾先进性和创新性;项目不仅应涉及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能够凸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思路清晰,便于初学者理解和记忆。

(2)教师的准备。对项目内容及教学方法有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前了解即将参与实训的学生的情况,根据其知识能力水平对实训内容和方法进行微调。

(3)学生的准备。提前领取项目文件及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实训的目的和内容及难度,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2.实训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实训内容采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常规电气控制产品与系统。例如工厂生产车间供配电电气控制、车床的电气控制、磨床的电气控制等,这里以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例。实训为时一周。学生每5-7人为一组,分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围绕本实训项目,收集各类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

(2)决策。提出几种初步的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团队的集体研讨、决策选定本团队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3)计划。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形成完成本项目设计与制造生产的进程安排计划,落实团队内部分工合作。

(4)实施。学生按照所编制的生产工艺规程与图纸资料,分工合作,在实验台上进行现场施工。

(5)检查。通过检测检验与试运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产品性能,使之达到设计与生产工艺的要求。

(6)评估。每位学生总结自己的工作,评估本项目最终产品的得失与经验。除此之外,还要评价其他组其他同学的工作及结果,甚至还要当面评价老师。

3.实训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如果把实训看作一场以假乱真的戏,那么学生就是主角,而老师则是导演。

(2)模拟职场环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综合实训的过程要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身兼双职,既要做“师傅”,传授技能,又要做老师,在真正必要时及时出现,从思路上指点迷津。

(3)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遵循项目课程实施要领与规范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项目开发并培养其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能力与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多加具体指导,使其能尽快掌握技术要点进入角色。

4.实训的评价与总结

(1)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参加综合实训项目学习的成绩等第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给出,这样兼顾了过程与结果的考核;项目验收过程和学生上交的作业文件尽量符合真正的职场要求及国标要求;实训最终成绩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在实训结束前当面给出。

(2)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态度,方法提出当面评价;督导组和其他教师不定期观摩、打分。

三、设备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的结果

1.学生的收获

(1)抽象的专业意识在项目中具体地反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条红线,使相关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较之传统的课程设计和专业体系更加清晰完整,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更加深化的专业理念。

(2)学生逐步了解了接受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2.教师的收获

(1)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是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综合挑战。

篇6

一、阶段目标训练法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阶段目标训法是指在技校车工实习训练中,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车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总目标与大纲要求,结合学校车工实习实训条件,学生实际,采取分解总目标,科学系统地分阶段安排车工技能训练项目与内容,讲究训练过程的计划性、目的性、步骤性与整体性;建立阶段目标训的考核评价机制、反馈总结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以确保教学与实训总目标的达成的一种训练法。

二、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笔者对当地几所技校车工实习教学的调查发现,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有的技校车工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车工实习的要求。其实车工实习包括普通车工实习与数控车工实习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实习。有的技校车床(主要指普通车床)已很陈旧,迫切需要更换;有的技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数量有限,很难实现一人一岗的实习要求;有的技校一个小组合用一台数控车床实习,一天下来轮到自己不到一个小时。如此一来就很难保证实习实训质量。

(二)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传统,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技校很大一部分实习教师是从企业里应聘过来,有一部分是技校优秀毕业生留校的。这些实习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理论支撑,做做有一手,讲讲缺乏理论高度。有的是根据师傅带徒弟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观念落后,教法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有的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自己觉得可以,但没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参加技能竞赛无法跟别人比,难以取得好成绩。实习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三)缺乏创新,用同一的“标准”培养学生,难以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优势和创造思维。这是当今车工实习教学最令人痛心的问题。有的学校实习教师往往是用统一的实习标准和要求去指导学生实习,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及改进意见,学生稍有异议和想法,就大声训斥,唯恐出事。有的实习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操作,这在学生初学时比较好,但当学生操作熟练时仍然坚持这些操作法则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了学生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台“活机器”,而没有自己的个性与创新处。

(四)实习教学时间不足。机械专业的学生实习不单单只有普通车床,还有钳工、数控车床、焊工等。因此,学生在校实习就受到各种因素等的限制,致使车工专业实习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难以达到车工考证的时间要求。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车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实际车工实习有较长一段时间。有的是半学期,有的是一学期。这使得部分学生到实习时已差不多忘了理论知识。对于较自觉地学生来说,它会主动去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对于不自觉或者说本来基础就较差的技校生来说那肯去复习呢。实习效果的不理想可想而知。

三、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定位

技校车工技能教学阶段目标的定位:应以中技培养目标为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根据,以技能人才岗位应达到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即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车工标准为依据),基本定位是培养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经过学校科学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技能等级,少数达到高级,缩短学生从毕业到上岗期间的时间准备,能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二)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

技校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应以培养总目标为依据,根据机械专业车工实习应达到的技能等级确立各阶段训练目标。笔者在车工技能训练教改项目中承担主要负责人,对绍兴市、宁波市等六所技工学校的机加工实训模式及当地一些企业做了调查,提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主干技能的观点。对于将来走上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来说,关键是有一手过硬的操作本领。为达此目的,笔者将车工技能实习训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习认知阶段,二是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三是强化技能训练阶段。

(三)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组织与实施

1.实习认知阶段是指学生在尚未具备必要的车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入车工实习实训室,指导学生了解车床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安装刀具、装夹工件,能车削简单的加工表面。此阶段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要求不可过高,重在认识并能初步正确加工。该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如《车工工艺学》、《机械加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学习都要用到有关加工的知识。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印象,为以后学习与训练奠定基础。

2.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是指在实习认知阶段基础上的提高与进一步。由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初步实践,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个的项目训练,如车外圆、车端面、车槽和切断、车螺纹、车圆锥面等。这些技能训练十分重要和必要,必须一个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还须指导学生进行车削工艺分析,出现的故障排除,对做出的工件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制订改进的措施。在此阶段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保证一人一岗;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材料的供应等。

3.强化技能训练阶段。为确保技能等级的考核成功,车工实习阶段目标训练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须实施技能强化训练。综合运用各项技能,增加实习实训难度,集中时间进行等级考核前的强化训练。这阶段训练的要求是:一是制订好强化训练项目。这项目的确定应根据考核的具体要求,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最终达到目标。二是准备好强化实习实训的各项预备工作,如实习的图纸、原材料、工量具,检查与维修好车床;安排好各班强化实习训练的时间等等,以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

4.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包括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工量具的配备,实习工场的卫生打扫,实习车床的维护与保养,实习原材料的准备,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实习考评领导小组的成立等。

四、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贯彻落实车工技能教学改革的精神。包括阶段目标训练法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学习,统一思想与认识,领会实训精神与要领,尤其是要懂得如何实施,即具体操作措施。

(二)对各阶段目标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注意个体差异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走过场。应讲究实效,讲究对学生的实习有进步与提高。

(三)注意各阶段目标训练的总结反思,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及时处理与解决;要有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进步明显和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那些后进生。要上下配合,相互协调,部门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1.问题与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给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机械类实训基地而言,目前普遍缺少类似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给操作者、仪器设备的安全乃至社会的安全带来隐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现阶段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机械实训安全保障措施,暂时停留在根据现象、根据经验出台的规定及措施,系统化的实训安全体系及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实训基地的使用部门与分管部门安全责任不清,具体执行时出现扯皮等现象,使实训安全具体落实效率不高。

缺少关于人身、仪器设备、水电火及其它等安全预案。

潜在或产生实训教学不安全行为的四种主要原因是:对实训安全的认识态度不正确;缺乏安全知识或操作不熟练;管理上的欠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环境。

2.实现机械实训安全的基本途径[2]

对设备工作位置的要求:如,设备的位置应安全可靠,使操作者的动作合乎生理要求;设备的工作面高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

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对加工区易出事故的因素进行约定。

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如,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督查;仪器设备的检查。

3.体系建设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存在的问题,宜制订既能符合实训基地的安全实训教学,又能兼顾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实训安全体系。基于此,宜由实训基地所在部门承担起内涵管理责任;学院根据自身实训条件,配套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植,建立起一套专业的保护操作者、设备及环境体系,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3.1安全范围的划分

主要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空气污染及噪音环境及其它配套设施,划分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机的管理制度;空气污染及噪音是多数院校忽略的,应从源头及监控上做起,担当起社会责任。

3.2仪器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危害及安全操作规程两个方面的内容。仪器设备危害包括:机械危害的因素,机械伤害的形式,机械伤害的结果,机械事故的原因,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等。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使用守则[3]、设备的维护管理等。根据仪器设备操作特点及实训教学要求,制订上述两方面的规章制度。

3.3加强操作者的劳动保护措施

根据各职种的安全操作要点,结合实践教学要求,重点强调与监督“三个要求”,即工作前的要求、工作时的要求、工作结束时的要求,落实三个要求到实训教学过程中。

3.3.1规范各工种劳动保护用品范围

如,车床、铣床及磨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钳工工种:防护眼镜;劳保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电切削工程: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

3.3.2规范各工种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标准及管理办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二是学校给学生配套的部分,并细化学校配套部分的管理办法。如:学生自己配备的部分:劳保鞋(或绝缘鞋);工作帽;工作服(带紧袖口或配套袖)。学校配备的部分:口罩(标准:一个学生一次实训一只);手套(标准:一个学生一周一副);防护眼镜(标准:定学时更换,一副眼镜寿命标准按单个学生累积120学时计;意外损坏由使用者负责,自然损坏不计)。管理方式:购置口罩、手套及眼镜的经费纳入实训耗材费用之中,由学院库房统一管理;或学校统一采购及统一管理。

3.4目视化管理措施

主要是通过视觉传达作用,利用人的大脑对所看到的进行简单判断而产生“对”或“错”的结论的管理方法[1]。图示标识机械实训场所安全提醒及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实训现场实训安全的目视化管理主要实施手法包括:示意图形,颜色标识,数字化识别,展示牌及声音提示等。其主要管理的对象包括:整个实训基地的目视化管理,如整体颜色、道路规划、文化宣传及区域划分等;实训现场的目视化管理,如实训班级与实训工种管理、实训教学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工具管理及物料管理等。参加5S管理办法,进行目视化管理的推进。具体到机械类实训基地上,目视化管理的内容如下:

机械设备类:设备名牌及状态的标识;电气控制箱的标识;电力安全警示;设备清扫与维护方法;设备注油点标识与管理方法;油供给标识等。工具类:颜色标识不同用途的工具;防尘物品放置方法等;安全规范类:禁止类标识;保护性标识;警示性标识;消防栓标识;消防疏散标识等,如通道、油品存放、用水用电用气等其它提示性标志。

3.5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建设

实训安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制度及规定要融入到日常的实训教学过程、课程实施中。把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训安全相结合,实训指导老师宜在几个方面重点强调:一是把握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安全教育与总结;二是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着装符合要求;三是把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与实训操作步骤、产品生产实训结合起来;三是安全有预案机制。

3.6其它配套条件的安全建设

配套实训基地主要仪器设备实训室的,还有其它辅助装置,如空气压缩机房、砂轮房、下料房及油品存放区等。这些辅助装置有压力、噪音、灰尘、异味、电及火等隐患或危险。除了要有专门的存放位置之外,还要与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一样,定期检查及维护保养,对不符合国标安全的,要立即整改。

职业院校机械类实训安全与工业企业生产安全一样,都涉及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要做到无事故或少事故,在参照企业及5S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符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下的安全责任体系并切实履行这些,是保障实训安全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性质的专业课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实践"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同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努力贯彻"按需施教,学用一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新路子,不断研究和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1 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把它归纳为由浅入深式启发、思考性启发、实践性启发、总结式启发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举出浅显的例子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新课;在课内实训中,由实际现象启发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而课堂小结、阶段总结总能启发学生进行温故知新的回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是融"理论、演示、练习、反馈"于一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比如《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就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仿真软件,让学生编程并运行,观察内部RAM的内容变化以及内部寄存器的内容变化,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在视频展台,展示老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运行效果,以演示来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单片机仿真器和接口目标板,仿真运行接口程序,通过练习掌握学习的难点,加深对硬件的了解和学会简单的编程。

1.3 行为导向式教学

行为导向式教学就是通过规范的实训,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专业技能。比如《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课程中,由专业教师自行研制的40台实训柜,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创造了规范、仿真的教学环境。教学实施过程中,既有理论教学、随堂实践教学,还有专用实践训练周。其中,随堂实践教学方法灵活、课时充足,实践技能训练按照"简单-复杂-综合"的顺序进行。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达到了1:1,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学生在该项知识技能方面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教学表示满意。

1.4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举一反三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利用教学电梯进行案例教学,为提高学生对PLC技术的应用能力,专门编制了3层3站简易教学电梯的实训课题,结合电梯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图纸,培养学生对PLC课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对照教学电梯,学生很容易了解电梯的控制原理,明白控制要求,能够按要求编制控制电路梯形图,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系统调试能力。

运用机床电气排障柜进行案例式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在模拟的实践环境中练习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实际机床控制线路为例,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和练习。例如,采用M7120平面磨床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照明电路和信号电路、C650-2车床电气原理图等实际控制电路进行分析,并在实训柜上进行配线,实现相应控制,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直观地进行演练。

在工厂供电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在介绍完基本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知识以后,我们以我校新实训楼供配电系统为实例,借用学校档案室的图纸,让同学了解实训楼的供配电系统组成,相关设备,如:变压器、母线等的选型办法,供电线路等。并结合对工厂配电站现场的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充分开发多种教学手段

(1)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技术》的部分内容的教学。

(2)在《工厂供电》课程中采用投影仪进行实物教学,以直观形象地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工厂供电》课程中讲解发电内容时,放映录像片,让学生了解从发电到用电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课内实验、课外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篇9

近几年,技校学生素质普遍越来越差,基础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少,而电工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多,这就更提高了我们的教学难度。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我们的技能实习教学效果呢?结合笔者几年的电工实习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共同探讨。

第一:明确电工技能实习教学的重要性,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要互补。

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电工专业技术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可技校学生在理论上无法和高校毕业生相比,我们只能在实践技能方面进行强化,使其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从学生身份置换为企业员工,缩短了培训的时间也为企业节省了开支。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技工学校更应明确电工技能实习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电工技能实践,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学校实习设施不同,教学计划就会有出入。笔者认为理论要在实践中证明,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要互补。电工学生的学习应分三部分:(1)理论教学:包括课堂和实验,实验很重要,学生可通过实验验证已有的、经过理论证明的定理、定律,比如戴维南定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2)技能实训:学校提供专门的实训室,在连续几周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包括焊接所学过原理电路,配制电力拖动中的控制线路等;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复习理论知识,从而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3)生产实习,指的是学生经过在校两到三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后,学校有目的的将学生送往工厂或企业让学生继续技能的锻炼,这样学生会在实习中将所学知识很快应用到生产中,更重要的是让其提前适应企业文化及要求,完成身份置换,促进毕业后能尽快就业,生产实习期一般为一至两个学期。

这样电工实训与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至少达到1:1,自认为我们学校的这种时间分配比例是可取的。

第二,实习教师的高素质同样决定了实习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知识面要广。电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除了本工种的《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电机与变压器》、《电工仪表》课程外,还要掌握钳工、制图、机械等相关知识。要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实习指导教师重在指导实习,那么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就要具备: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电工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紧密,教师的基础知识同样影响着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

2、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较高的电工操作水平。要指导学生,首先自己必须得心应手,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怎么解决。对每一位学生出现的实习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

3、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电工班以男生居多,在平淡的实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求实习教师能及时妥善解决,不留后患。

第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力求实习效果更好。

1、通过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每学完九周理论知识后,要到电工实训室实习相同的时间。我们应该把握住此时学生的心理: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这时,在教学中采用示范教学法引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榔头的使用方法,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等。在讲“电烙铁打磨”课时进行实物教学,并用锉刀做打磨电烙铁的演示。实习指导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示范演示,让学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教学

电工实训室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讲M7140磨床、X62W万能铣床、Z3050钻床等就可以利用Flas来生动直观地讲解。虽然学生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对的了解,所以适时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3、通过设故障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在电工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完不成规定的课题,此时就通过带学生联系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原因,来排除故障,倡导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实习教学中,只有做到教、练结合,特别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电机修理、机床电器维修、电子线路的调试等课题时要多提问、多设故障,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相互协调,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既复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解决在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严格要求,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工艺水平。

篇10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近年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我校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都能考到职业资格中级证书甚至高级证书,以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模拟机床排故装置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必备教学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劳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机床电气技能实操培训和考核鉴定的设备。为此,应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考核规定,我校电气工程系自制了3种8台模拟机床排故装置,既满足了平时课堂教学要求,也符合了国家维修电工考级的指定要求,3种机床为:CW6163B车床、M7120平面磨床、X62w万能铣床。

一、准备过程

1.选定电气控制原理图

按照国家劳动部颁发的《电工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等不同技术等级培训与考核的要求,选定上述3种机床。具体线路图在维修电工教科书或电力拖动类、电气控制类等教科书中都有详细的资料与工作原理图。原理图表达了各种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我们需要仔细审读、理解电路设计的工作条件,并对原理图放大,补足线号,以便接下来安装调试。

2.确定设计框架

(1)调研。首先参观多所学校的排故面板,并进行实践操作测试,细心体会这些面板设计的优缺点,同时虚心听取他们学校在实际教学、电工考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另外向一些学生了解他们对所使用的模拟机床排故装置的感受与意见,并作好详细记录。这些调研资料的掌握对于优化总体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2)确定框架。对多所学校的排故装置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充分理解电气原理图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小组一起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方法,确定模拟机床的输入电源、额定电流、漏电保护装置,绘制面板框架图,标明面板尺寸、面板材料和支架布置、安装孔的大小及定位尺寸、线槽的安装和布置。

二、制作过程

1.工作台的选用与设计

选用实验台外形为落地单体式结构,工作台大小、高低依据学生的身高来设计、制作。实验台规格为:1500×300×1800mm。实验台采用双面空间布局。正面是机床立体图,背面是机床电路图。立体图采用正视画法,机床的基本结构和电气控制的主要零部件都能反映出来,电气原理图要和机床型号一致,图纸绘制清晰明了,线号和符号标注要正确清楚。在距支架底座300mm上方设计三根横杠用于放置电动机,下支架用四个滑轮支撑,移动方便、摆放平稳。机架和边框都采用耐用的铝合金制作,外形美观。

2.电气元器件的选用

考虑到实际机床使用的规格太大,因此在实际制作时采用缩小规格或用替代品来代替的办法,这样既缩小了整体体积,又节省了资金。但为了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尽量保证实物的原形。而电工考级机床排故项目有时间限制,为了减少元器件及辅料本身带来的真实故障,以免影响电工考试思路,所以元器件与辅料选用一些名牌正品,以保证安全。特别是一些频繁动作的元器件质量要好,如交流接触器、指示灯、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控制器等。所用电机的电压等级与实际的机床完全相同,装置设有电流型、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保障人身安全,适用学生操作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设有过流或短路保护装置,以保证设备的安全。

3.安装和布线

(1)安装。先把元器件实物摆放在面板上进行布局,按钮布置在正面,开关放在侧面,元器件放在反面。布局要求合理、美观,然后定下位置,进行钻孔安装,同时把需要的安装穿线孔也一并打好。把所有控制元器件部分放到了反面柜体内,按钮(SB和SQ)放在正面,开关(SA)排在侧面。8块面板按照工艺要求统一安装。

磨床电器元件安装布置图如图1所示:

(2)布线。主回路导线选用1.5mm2红色塑铜线,控制回路导线选用1mm2蓝色塑铜线,线号管选用套入式。考虑到美观性,所有走线都经过线槽,走线清晰整洁。控制柜到按钮的连线都经过接线端子,并用记号笔在每个线号管上编上与原理图一致的号码,在每个元器件和按钮上都贴上相应的标签,方便检测排故。

4.故障设置

应劳动局的要求,每一种模拟装置设置20个故障点,难易结合,主要采用断线故障,用插拔式接头来实现线路通断。接头安装在反面线槽里,确保排故时的保密性。

三、检查和调试过程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06-05

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实验和认知课程。在“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整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践,按等级分模块地开展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题安排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养成规律,一个项目即为一项职业能力,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突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特点;职业技能教育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力求培养出基本功好、灵活运用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在为今后学习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打下扎实而又牢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通过技能鉴定考核,真正掌握本职业的实用技术与操作技能。

一、“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结构

项目教学法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对一个完整项目共同实施的工作。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制定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适时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合同,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其关键是如何有效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将《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了若干项目,经过对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分析,又将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再将任务细化为各个知识点,具体内容为:

模块一:电子技术,包含的课题有:安装与调试RC阻容放大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晶闸管调光电路、晶闸管延时电路、晶体管稳压电路、78/79系列正负稳压电源电路、可调式正负稳压电源电路、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共10个课题。

模块二:电气控制技术,包含的课题有:认识低压电器、液压控制机床滑台运动及机床滑台工作电气控制电路、双速电动机自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起动能耗制动控制线路、通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Δ起动的控制线路、断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Δ起动的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的控制线路、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的控制线路、带桥式整流的正反转能耗制动的控制线路、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自动起动控制线路共11个课题。

模块三:机床线路排故,包含的课题有:M713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排除共2个课题。

模块四:三菱FX2N系列PLC的应用,包含的课题有:认识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的使用、PLC的基本指令、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Y-启动主电路控制、4/2极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电路、装卸料小车的自动控制电路、传输带电机的控制系统、彩灯闪烁控制电路、智力竞抢答装置电路、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电路、钻孔动力头控制电路、PLC控制仓库门自动开闭控制电路共13个课题。

以电子技术模块中的“晶闸管调光电路”项目为例,具体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晶闸管调光电路”项目的任务分解及细化知识点教学要求如表1。

二、《维修电工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采用“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工作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比例为6∶1∶1∶2。表2为项目成果评价表,表3为小组工作综合评价表,表4为学生任务训练总结报告。

在“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使课题组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内容、理念、方法、评价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选择与确定项目、如何制定项目活动计划、如何开展实施项目活动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不仅使学校的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l]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何小刚.职业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赵海永.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职业,2011,3(中).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东部地区10个职教集团与滇西10个州市开展合作

2012年12月3日,教育部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了东部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州市战略合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