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教研科研工作计划

教师教研科研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0 15:28: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教研科研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教研科研工作计划

篇1

主要工作

一、课题研究

1.召开“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职业学校宏扬行知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被批准为建邺区十大重点课题之一,现正在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待批。开学初,学校将邀请省市专家组对学校这一主干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校本研究课题方案研制指导

学校于寒假前了《“十一五”课题指南》,为便于全校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子课题,教科研室将组织一次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3.校本研究课题立项审批

三月中旬,对教师们提交的《子课题立项申报表》组织评审、立项。

4.申报“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积极争取申报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5.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检查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

6月上旬,对学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研究资助和奖励。这一方案已在寒假前公布,并从本学期开始实施。

2.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

为记录教师在教科研引领下专业发展的轨迹,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教科研室将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科研档案。档案中收集教师的获奖论文、教案、课件、公开课录象或示范课录象光盘、发表的著作等。通过教师教科研档案的建立,发挥其资料功能、激励功能、展示功能以及评价和促使反思的功能。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新老教师传帮带

近两年我校又有多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本学期学校将选派师德优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签定协议,明确职责,并加强考评,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学校学科带头人评选

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已经收到申报材料份,评选工作即将进行,学校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真正有代表性的校级学科带头人。

篇2

1.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发动并引导教师开展对《课程标准(xx版)》和修订后的新目标教材的解读和教学实践工作,帮助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切实做好“推门听课”“集体调研”等教学视导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做好对市、县教研基地学校的调研和服务工作,指导基地学校有效开展团队研课活动,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3. 组织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开展相关命题培训,提高一线教师的命题能力,引领广大教师研究考试,研究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后20%学生的发展。

4. 做好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为学科骨干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的平台,并通过相关的教学观摩活动和教学资料网络共享,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5.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教研机制,努力创造条件和营造适宜平台,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精心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市级初中各种学科评比活动,为优秀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教研活动的载体与方法

通过集体调研、教学视导、听课、座谈、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了解与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力度,提高学校英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学科教研的主题或课题

1. 解读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

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与研究

xx年下半年初中英语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活 动 内容

活动地点

参加对象

1

9.3~9.9

县(市、区)教研员会议

市九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写作教学)

县中学教务科研处主任会议

待定

教研员

九年级教师

2

9.10~9.16

县初中英语中心组会议

灵溪二中

教研组长

4

9.24~9.30

公布“精品百课”评比结果文件

市八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动词时态)

待定

八年级教师

5

10.1~10.7

中秋节、国庆节(9月30日~10月7日)

6

10.8~10.14

市《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推进会议(暂定)

市七年级教学研讨会(主题:词汇教学)

待定

待定

七年级教师

7

10.15~10.21

市初中英语基地学校教研活动

市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命题研讨会

县初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

温州二外

待定

灵溪一中

基地学校

学员

七年级教师

8

10.22~10.28

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县初中段教学调研

待定

九年级教师

9

10.29~11.4

市初中科室送教下乡活动

泽雅中学

10

11.5~11.11

市学科教研基地调研

县初中英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会

待定

九年级教师

11

11.12~11.18

期中考试

12

11.19~11.25

市初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调研

宜山一中

篇3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篇4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篇5

1、严格执行教学任务,顺利保质完成3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任务。

2、为确保教学的严肃性,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两周一次教研室活动,认真审批教师授课的教学进度表和教案,做到授课与教学进度表一致、同一层次教学方案、教学法、教学进度统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坚持教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教学检查和二级督导制度。开课前新教师需先试讲、充分准备PPT和教案;学期中进行教学检查;期末按学院要求完成每门课程的期末出题、考试、统分并按要求收集课程各类文件、整理、上交、归档等。

4、教学督导、认真执行学院二级督导制度,主要完成听评课任务;同行评教任务;教师评学任务。

二、师培工作方面

1、青年教师培养以老带新的工作计划,每次新课前均应和高年资教师、整个教研室教师共同商讨并练习试课相关学习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每两周进行教研室活动和集体备课一次。安排汇报教研室近期个人的教学情况。

篇6

1.引言

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博士后工作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方的优势和积极性,既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为博士后提供实践的机会,特别是为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平台。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国有大型现代化露天磷矿采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企业和磷矿生产基地、国家级云南磷复肥基地配套的磷矿采选生产基地、国家级磷矿山资源开发高效利用、“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国土资源部)”、云南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典范、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注册商标“倚阳”牌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的科技水平处于行业先进。经过多年的科技开发沉淀与积累,2010年8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我国磷矿开发领域继贵州瓮福集团之后第二家设站单位。

2.工作站工作动态及经验交流

自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积极走访、学习国内相关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在人才引进政策、科研平台、管理制度、交流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健康、良性运转奠定基础,以“高起点、严要求、产学研用”为基本准则,本着“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发挥人才”的指导思想,探索出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的新路子。

2.1人才引进政策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进入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公司专门制定了博士后人才引进政策,从薪酬待遇、住房、配偶及子女工作安排、落户及上学等各个方面制定详细的优待政策,相关的措施极大的吸引了优秀人才来站工作的意愿。

2.2科研平台

公司拥有我国磷矿资源开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磷矿选矿工艺技术、磷化工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大研发方向开展探索性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拥有地质、采矿、选矿、化工、机械、分析等各类专业的研发团队。中心拥有极强的试验研发能力:具备了采矿、选矿、化工的小试、中试和工业试验设备320台(套);选矿药剂研发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吨级合成配套完整的装置;工艺矿物学测定、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水质检测所用设备(X荧光、ICP、IR、GC/MS、LC等)均为近三年采购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经过标准化建设,分系检测能力获得了“CMA”计量认证。中心长期致力于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其中“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胶磷矿柱浮选新技术研究”成为在建的晋宁450万吨/年浮选装置的设计依据,“胶磷矿脱除倍半氧化物选矿技术研究”成果使磷精矿中MER值控制在2.2,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的技术基础、人才队伍和资金保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研究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管理制度

为进站博士后制定了《博士后管理办法》,从博士后开题、中期考核、出站答辩、日常管理、经费使用、导师与助手配备、薪酬待遇、奖惩措施、科研成果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高起点、严要求、产学研用”为基本准则,“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发挥人才”为核心思想,真正实现博士后与企业“双赢”。

2.4交流合作

博士后工作站与全国多所高校(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科研院所(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昆明有色冶金研究院、化工部长沙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煤科总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所属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紧密联系,为公司进站博士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3.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7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市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总结,逐步深化我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理性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引导全市中小学根据“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工作指导。

3.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促使“强强联合”,形成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并逐步缩小校际差距。

4.继续加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促进互动,活跃课程信息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对话和展示成果的平台。

5.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并发挥资源共享作用。

(二)创新教研方式,注重教学实效

1.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

2.有序组织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并针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调整并完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促进其对我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理解与深入思考,为解决我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及早规划、落实组织实施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3.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市设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并根据我市实施具体情况加以修订。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及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本学期在市区中小学组织试行专题教研活动制度,活跃专题研究,扩大研究成果。鼓励学校自主申报承办市、片级教研活动。

(三)坚持全面推进,缩小区域差异

1.加强与兄弟市、区学校的交流研讨,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课程实施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使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大起色。

2.在本市范围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的建设,明确实验基地的义务和责任。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实验基地学校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积极发挥基地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4.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要继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本学期主要调研建制镇中小学课程实施。

(四)注重课程研究,突破实施难点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要在常规建设、活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规范管理、课程整合等项目上加强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要对《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细则(试用)(教师部分)》组织讨论并修改,同时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制订学生部分常规细则,使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形成规范。根据市级课题研究计划,本学期要完成市级课题的阶段研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篇8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桦甸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随着教育行政领导的变化,适时调整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科研室,并配备专职科研主任,有效地承担起了本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及指导工作,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修改完善了《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桦甸市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管理办法》、《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桦甸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了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须建立一支懂理论、能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科研专职人员8人,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从基层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中聘请兼职研究人员45人,教育学会发展团体会员3000余人。这样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地承担起了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桦甸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育现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积极投身与教育科研实践中。“十一五”期间,有18项省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186项县级课题立项,比上个五年计划增加了21%,课题在村完小以上学校和骨干教师群体中的覆盖率为100%。此外,实验教师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编写校本教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独辟蹊径强化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一项课题能否善始善终,并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重在过程管理。为此,桦甸市教育科研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管理与指导模式。即“四会一课”模式。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科研主任调度会、课题鉴定观摩会和课题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适时掌握每项课题的运行情况,及时改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课题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题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责任包保制。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学科特长,分题到人,各司其责,并采取“同类分组调研,定点跟踪指导”的方式,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两听一看”,即听汇报(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听课题课(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看资料(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及管理情况),与课题组人员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取得了“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六)成功地开展了“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课题课评优,教师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中选择课例,采取“说课――讲课――展示”的方式,评出教育科研课题优质课,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七)开创了教育科研培训和课题鉴定验收新模式

在总结以往教育科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培训收到最佳效果,将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学校领导转为课题研究者,培训方式由原来的大型集中转为深入学校面对面互动,由原来的研究人员单向灌输转为教师提出问题按需解答,还不定期地聘请省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专家讲学,消除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科研,走进教育科研,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推动了全市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此外,还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题鉴定验收模式,即把鉴定验收、科研培训、成果推广三项工作一并完成。主要让教育科研兼职研究员、科研主任、同类课题负责人,相邻学校的实验教师列席鉴定会,亲历课题鉴定验收全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了解驾驭科研程序,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优质课题的辐射示范作用。

(八)坚持“双写”教育,进一步打造桦甸教育特色

“双写”是桦甸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生写字、写文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十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通过省规划部门验收,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通过培训教师,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校外教育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金城之秋”书法竞赛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力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写字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量大大增加,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双写”特色已然形成。

(九)加强校本科研,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校本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一大批校本科研实验校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校的现状,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在资源,扬长避短,在创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苏密沟中心校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规划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核心课题创特色,以科研小课题促课改”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落实课标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普遍现象,确定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操作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性学校课题,开展了大型的“发现问题――主题学习――课例研讨”为流程的研修活动和小型的课题主题论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了校长宏观调控,科研室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网路,达到了以点代面,以骨干带动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抓典型带动群体,以校级课题提升市级课题的策略,层层推进,以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检一评制度。在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的内驱力调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

临江小学在校本研究中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载体,诠释了“注入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分层教学,为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课特有的技能培养,在劳动课上教他们学习编织、学习烹饪、学习手工制作,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艺,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做的饭菜,真正实现了课堂人性化、教学人性化,为孩子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永吉小学的校本科研让教师在备课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例研讨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研讨;在竞比活动中,点燃激情,促进成长,获取成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地丰厚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塔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华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临江小学《夯实校本研究追求育人特色》、苏密沟中心校《立足校本在创新中发展 研修实践在探索中提升》、第六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等经验成果在吉林地区校本科研工程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由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5年来,取得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100余项课题通过各级相应部门的鉴定验收,其中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22项,其余是县级课题。

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修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第一中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第四中学《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常山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的研究》等课题,都从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着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被省市、专家赞誉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桦甸市重视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先后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现场会或鉴定观摩推广会50余次,使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的现实效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0多篇,在各级会议交流或获奖论文搭4500余篇,参编教材或学材料50余种,开发校本教材70余册。先后50 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40人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人聘为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2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专家。教育科研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先后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十一五”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 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不搞教育科研照样工作的无用论在个别人思想中还存在,这种错误认识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 从全市范围看,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学校无论是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水平,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都存在一定差距,课题研究尚未进入教育科研的境界,实践效果不明显,理论含量低,成果平平,缺少创新。

3. 有些学校或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有些学校为了名誉或迎接检查,教师为了晋职升级个人利益做课题,不是从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着想。有的立项时满腔热情,积极性很高,中间过程却疏于管理和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草草收场,还有的课题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 课题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有些上级非教育科研部门滥派课题,迎合了一部分学校和个人,图虚荣、满足个人利益的思想,致使一些旁门左道的课题充斥其中,鱼目混珠,损害了教育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给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二)采取的对策

教育科研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其对策是:

1. 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决定》,明确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切实地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篇9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包括车、铣、刨、磨及数控等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教学目的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门课实践性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且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不断呈现,这些都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因此,针对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笔者所在的机械教研组近年来致力研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改革,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运用“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这对解决该课程的教学问题,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即学生的做。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方法论和教学法,“教、学、做”三者以做为中心,做即实践,是学、教的基础,怎样做便怎样学,便怎样教。借鉴“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模块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发展和迁移。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近年来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专业课程中实施“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以下经验和教训。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

1.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模块化课程改革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模块化课程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特征,教研组成员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重组,使教材模块化。首先根据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6个主模块:毛坯加工的基本工艺、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装配、认识先进的制造技术,再细分成若干子模块。各子模块由若干个课题组成,课题以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其中包括理论知识链接和实践模块。而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不断呈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作为知识拓展模块安排在每个课题的后面。其中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实践模块中的工作任务与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要求相互融通,且参照工厂一线较普遍的加工案例,以便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各种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的每个模块教学相对独立,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工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教学,例如“车削”模块中有基础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从而适应了不同专业的教学。

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在机械专业实验班级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各模块的学习可以先实施理论后进行实践模块,或者先实践后理论。实验教师主要以现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广泛运用“做中学、做中教”,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紧密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构建有效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笔者学校在实施模块化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模块化课程的编写时,在每篇课题后面附注多元化评价表。另外,在学期结束后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成绩,如笔试、现场操作、作品评价等。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评出学生的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相关因素

1.配套性的教学设备

“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多以现场化教学为主,需要建立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因此学校设置了铸造、车工及电焊工及其他相应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清楚划分理论教室和实训区域。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一些实训设备配置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的,例如铸造,用蜡油代替温度较高的熔融金属,这样既使安全型提高,也能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

2.模块化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活动

模块化教学多以分组学习为主,我们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可以取长补短,保证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各小组实施工作任务的方案设计、任务分工、资源分配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主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教师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不断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协调各小组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主导着课堂的整体计划及实施,发挥主导性作用。

3.“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必须具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任教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要不断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以自身的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机械制造工艺专业理论的认识。教师要多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学校还可积极聘请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指导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模块化课程中的任务为载体,以实践操作为手段。我们让学生在具体工作任务中 “做中学”“学中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改善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均得以提高。以上是笔者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践改革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参考文献:

篇10

《外贸函电》课程是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汇、撰文方法与文体特点,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建立国际贸易业务联系和草拟有关合约、商务信函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步骤和程序,把每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作为一个项目,按照该工作程序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实施每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形式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外贸函电》课程项目化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上把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函电写作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外贸函电的写作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

1《外贸函电》课程特点

1.1 《外贸函电》是一种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内容的特殊信函形式。该课程内容具有普通书面英语的语言学特征、清晰的逻辑思维,规范的函件结构和格式等特点,同时又和国际贸易知识、商务知识有机结合。

1.2该课程实践强,主要围绕国际贸易中各个实践环节展开,具体包括: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inquiry、offer、counter-offer、order and acceptance、contract以及合同相关条款如packing、shipment、insurance、payment和claims等。该课程介绍了以上各个环节信函的格式及常用术语,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针对性强,实践性强。

1.3语言规范性,外贸函电具有严谨的篇章结构、专业化和书面体的语言特点、清晰的逻辑思路、规范的格式,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外贸函电》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改变传统学科教育模式,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2.1已就业为导向来开展项目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丰富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岗位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但不是教学实践的唯一知识信息源,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就业实际需要和实际应用为主导,通过适度够用的理念为辅,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职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进行教学的主线。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进行进出口贸易当中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Inquiry、Offer等实践环节的相关函电业务”作为项目化教学的教学重点,做到英语函电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2.2 设置基于国际贸易实践项目化教学情景开展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的各个具体的贸易实践环节的函电写作作为一个个教学项目,这些教学项目相互独立,将各个教学项目连接起来又可以形成系统的《外贸函电》教学项目库。项目教学中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和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即依照国际贸易的具体实践环节和情境实施教学,如询盘、报盘、支付方式等环节英语函电的撰写,使教学项目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模拟实际的国际贸易实践环境、程序和具体内容。教学项目内容要典型,目标要明确,严格按照国际贸易外贸函电写作规范和要求模拟教学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注重指导、策划、组织、管理。

2.3引入企业参与项目化教学,实现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教学,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一线宝贵的实践经验、前沿理论。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两种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请进来”即邀请外贸企业有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兼课或定期讲座, “送出去”则是将学生送到外贸企业一线岗位参与考察,顶岗实习,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实现教学和实训的对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强化该课程学习的可操作性。

3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外贸函电》课程项目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函电写作能力和相关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睿.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课程项目教学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96-03

一、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内涵解读

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营销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在营销工作过程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营销工作过程是一种智慧性、情感性、充满人性的工作(交换)活动,而不仅仅是程序化\固定化\没有情感和温度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营销工作过程包含:营销技能—营销技术—营销之道—营销心理(营销价值观)不同层次的东西。营销工作过程中包含营销人的智商、情商、财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营销工作过程,完成好营销工作任务,还要提升,拓展。要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件事,悟出更多的东西出来。

学生从营销工作过程中感悟出多少东西、悟到哪个层次,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及任课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学生营销品格的塑造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等要“嵌入”、“融合”到工作过程中。其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插柳不让春知道”。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高的营销境界、人生境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层次。市场营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 (从特殊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形成自己的营销认知体系、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进行市场营销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确举措,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市场营销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应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为教学督导提供依据,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当然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应在开展社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优化基础上,编写专业教学标准,进而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引建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职业生涯成长、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问题,没有突破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找与真实工作的联系,只能提供与职业实践有限或间接联系的学习机会,还不能解决职业教育内容脱离真实工作情境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无法使学生获得企业所重点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化新型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必经之路。现阶段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状况总结如下:(1)整体上课程模式的改革在课程实施层面没有大的突破。(2)教学缺乏体系,教材也不配套。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一般都没有形成工作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而且由于教材和设备跟不上变化,使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室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衔接,不配套。(3)教学方式不适于高职教育,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适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5)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6)缺乏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深度探究。目前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研究,由于受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对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的研究深度不够,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系统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具体的改革内容

(一)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关键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考虑地区行业发展特点,二是考虑高等性、职业性,分析职业岗位以及职业岗位发展要求,三是要考虑学校资源的可整合利用的程度。经过多次调研、讨论,结合以上三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从事市场调研员、推销员、销售服务及售后服务员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体现

1.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从入职到成为专家,职业成长历程的系统化。

2.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单一到综合呈系统化。

3.情境内的系统化,明确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4.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化:工作知识—技能—技术—之道—价值观。

5.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营销思维能力+营销价值观。

6.学习内容的整体分布的系统性。如市场调研分析,重点在市场调研与分析中解决。而在其他如营销活动方案策划中的市场信息调研,就只是应用而已。同样,营销活动方案策划内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营销创意的训练,随着学习工作任务难度的增加(促销活动方案策划、庆典活动方案策划、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活动方案的策划等),学习者营销创意能力、方法的训练也相应逐渐加深。

7.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公共课)与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之间的系统化。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的各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适度的改革,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引导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校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实践基地等资源优势,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多样的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市场营销课程可以按照市场营销活动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基本理论、流程、方法进行讲授(一次课),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工作阶段的工作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工作流程方法、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对于市场营销的课堂教授方法进行革新,我们也应该积极尝试。比如说以下方式的教学:

1.启发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阅读不同作者的书籍,特别是国外著作,从而比较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有时也会对社会有关营销方面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深究其问题实质,了解其营销含义。

2.案例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项目为例,从项目的调查、分析、选址、消费群体的确认,项目的定位到项目的控制、销售可以全程模拟,也可以某项目为例,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项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过程,销售执行过程等,结合案例中的做法,激发同学们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如果让我去做会怎样……根据班级状况,适当的时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协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自评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对选取内容进行研讨,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授,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或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4.情景模拟式教学。(1)运用小组学习法、角色模拟法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学生成立公司管理小组,每个小组4~6人,分别扮演总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和研发经理等角色进行模拟演练;(2)战略模拟试验。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是同一行业的不同竞争者,就某一产品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战略对抗模拟,决出优胜者,类似于军队中的网上战略对抗和军事演习。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既然本学科的改革更倾向于能力的培养,那么考核的办法就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对于市场营销这门课,在考核办法上应采取学科成绩与学习成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即采取老师布置、指导实践作业,学生上交作业成果,如调查报告、计划书、促销活动策划书等方法,并配合实践问题答辩式考试,同时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考核遵循“以能力考评为中心,以过程考评为基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载体多样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工具综合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团队合作与创新作为考核的第一大项占30%,学习过程课业任务完成(技能)占40%,总共由企业理念设计、经营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研、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产品策划、定价策划、分销策划、促销沟通策划几个大的任务构成,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完成相关文案,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后的理论考核占30%。这样对学生的考核既科学全面又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四、市场营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意义

1.确定了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标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中,课程标准源自工作标准,但超越工作标准。还有良好营销人格的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在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设计上,同时考虑职教学生的实际、参差不齐,给学生以更大的上升空间。

2.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行动导向学习的成效:一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只有实际经历、做过,才知道做事情的艰难,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经验,经验多了才能总结出诀窍、形成策略。二是通过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专业行为方式,奠定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三是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思维,即营销职业工作思维。四是初步形成职业价值观——营销职业价值观。

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