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13:52: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育思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07-05
体育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最终形成独立的学科,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体育的现代学术发展与更大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影响息息相关。自文艺复兴以来,身体练习就越来越受到改革派教育家的重视,地位不断获得提升,并最终演化为明确的“身体教育”,而被纳入到近代教育的总体体系之中。
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的“体育原理”自诞生以来,就担负起指导体育认知与发展的基础理论重任,而作为正式课程进入近代中国学校,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受美国影响甚深。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体育学的早期发展与美国体育学的发展可说是亦步亦趋。所以,审视近代中国体育原理的变迁,就如同从一个侧面审视中国近代体育学科的发展,从中也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美国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 近代中国体育原理从日本主导向美国主导的转变
“体育原理”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的课表中还没有“体育原理”,至1925年许禹生、刘芸生创办北京体育学校时,“体育原理”已出现在课程设置中。其后,便普遍出现在国内各个体育专业的课程表中。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体育原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今天无从查找。
目前有据可查,最早类似体育原理的著作为1912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徐福生编译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这是一本以技术见长的旧式体操原理书籍。我国第一本相对正规的《体育原理》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此后民国期间《体育原理》的出版出现过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1932年《国民体育实施方案》颁布,以及教育部体育委员会成立的影响,体育发展被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的范畴而备受关注,由此引发了我国近代第一次体育学术发展的。第二次则是抗战胜利后,社会出现暂短稳定,体育学术的发展再次进入上升期。
民国时期的体育原理书籍,无论是徐福生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还是江良规的《体育原理》,结构上都相似,这说明了体育原理的编纂实际上存在一个看似松散,却又不得不依附的写作规范与框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体育被广泛视为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尚未成长为具有独立领域和特质的学科。正如宋君复在其《体育原理》的第一章第三节中所述:“体育为普通教育之一部分。”吴蕴瑞、袁敦礼…也在其书中指出:“体育为教育之一种形式与方法,不能离教育而独立。”所以,体育原理实际上主要是以教育原理作为蓝本编写的。
在指导思想上,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经历了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向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转变。这一转变以1915年的开始为界点。表现在形式上,则是从体操向体育的转变。
我国早期体育思想受日本影响很深。徐福生的《体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实际上是日本早期体操原理的中文简译版。其基本结构仍然遵循赫尔巴特学派由目的而手段的基本思维模式。该书出版之际,正值我国大量从日本借译西方学术的阶段。当时体育是“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的认识仍然占据主流。后来,随着教育思想整体向杜威实用主义的倾斜,体育界对体育的认识也开始向“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Educ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认识过渡。
这一过渡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麦克乐的体育思想为主导,宋君复的《体育原理》是代表性书籍。第二阶段则主要以威廉姆斯的体育思想为主导,吴蕴瑞、袁敦礼,以及方万邦的两部《体育原理》为代表性书籍。
1.1麦克乐体育思想与宋君复的《体育原理》
宋君复的《体育原理》是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体育理论书籍。该书是作者就任于沪江大学期间所完成。实际上,这是一本美国体育原理的简化本。作者在序言中也说的非常明白,书的完成获得了包括麦克乐、巴格女士、麦口台博士的大力协助。
翻阅宋君复的《体育原理》,麦克乐的影响随处可见。该书对体育并无明确的界定。体育仅仅被视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影响个人行为与文化的特殊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在保证获得足够的精力之余,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品性与人格。这些观点都与麦克乐对体育的诠释如出一辙。不但如此,该书还多处大段摘录了麦克乐的论述,如第三章“体育对于政治之影响”,实际上完全脱胎于麦克乐的《体育与德谟拉西克》。
在谈及如何获得体育目的的时候,宋君复特别强调要“依学习原理顺次进行”,来“发展技术”。在教材选取上则注重“自然式运动”,如篮球;而反对“人工式运动”,如瑞典式柔软体操。而在描述各国体育制度的时候,一方面指出德国、瑞典和日本的体育均带有很强的军国民主义特点,另一方面将美国体制同名于“青年会制”,称其“保留日尔曼与瑞典两制之健身术,一方面舍弃其过重形式与军纪化之部分,复加以英美少年之游戏与健身术……是一个适当之混合制度。”
这种注重体育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严密配置,重视教学的阶段性,强调技术的熟练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教材的选取上偏重于自然体育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也都是麦克乐一向提倡的体育思想。而将美国体育体制简而称之为“青年会制”,则更加显现出麦克乐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总干事的身份对其产生的影响。
1.2威廉姆斯体育思想与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的《体育原理》
耶西・F・威廉姆斯是美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将其视为现代美国体育理论主要的奠基人,但也有人对他的学术观点与行事方式大加批评。但无论如何,他对美国体育,乃至于世界体育的影响之大却不容置疑。他的体育思想受杜威影响至深,坚信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认为体育本质上就是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完成人的全面社会化的教育;所以,他提倡“全人教育”,注重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所能带来的各种社会价值。他曾于1923~194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的主任,期间培养出无数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的袁敦礼、方万邦、吴蕴瑞等人。实际上,威廉姆斯领导下的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系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美国近代体育思想转型的最终完成。
由于长时间受欧洲体操教育影响,美国早期体育带有浓厚的身心二元论色彩,强调体育的核心是其所
具有的矫正性和治疗方法性。深受进步主义思潮影响的威廉姆斯,对此表示出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美国学校中广泛施行的形式主义体操教育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不合时宜,甚至不切实际。
在威廉姆斯看来,(体操是)建立在对美国青少年的特点、特性和需要完全陌生的一组思想之上的人造练习,并且取得了那些认为体操是矫正错误、获取健康和促进纪录的人们的认同。
威廉姆斯认为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单是获取健康:“……体育完全不应当是为了健康的目的而组织的。它是一个教育活动。将体育课程说成是‘身体的福利工作’,缺乏对获取健康以及体育的教育价值的正确评价。”
威廉姆斯认为,尽管当时美国体育中的体操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经由美国人改造过的美式体操,但欧式体操教学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陈旧思维与各种弊端已很难改变。形式体操对于体育达成其教育目的从根本上是有害的。体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而跑步、打球、游泳一类“自然体育”是履行这一职责的最好手段。因为,无论竞争、追逐、跳跃,甚至敌意,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应该是通过身体来进行的教育(Education Thmugh the Phvsical),它的目的应该是协助人在整体社会中的发展。所以,威廉姆斯一再强调,教育的功能,以及体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儿童将来在民主社会生活做准备。体育作为教育,必须要培养具备充足知识与思想的,最能适应生活,同时最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公民。“体育应该奉献自己来表达处于社会主置的思想和需要,以及美国人民的意志,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完善的思想,去认识到更为合适的需要,去拥有更为崇高的决心。”
为此,威廉姆斯公开批评带有军国民色彩的体操教育,呼吁民众参加自然的、带有休闲性质的运动;鼓励美国民众支持子女在学校参加社交舞蹈等其他身体活动的课程㈣;签名反对美国政府在某些教育机构开展军事训练的做法;公开反对使用闹钟、洗冷水浴和过分健身。
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的体育思想深受威廉姆斯的影响。这在他们的两部《体育原理》中得到体现。
首先,不同于宋君复,在吴蕴瑞、袁敦礼和方万邦的书中,对体育原理的概念做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吴蕴瑞、袁敦礼在第一章就道出了体育原理的“原理”,是为了“将许多驳杂、表面上不相关或无明确意义之事实,解释之、引申之或归纳之成为一种定律式的说明。”同时,原理是“于实施或解释此事物时,能引用之为指南针,为判断是非曲直之根据。”故此,原理必须要根据事实,而不仅仅是事实本身。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效力。不但如此,原理还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进行检验。然后,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原理所具有的时效性,“在科学进步如此神速之日,则今日所据以为是者,明日或即为非。”
方万邦在其《体育原理》中也指出,体育原理作为一门“原理”,必须要根据事实而获得。体育原理的创设离不开事实,而是根据胚胎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人体机动学、社会学等基本科学的事实而创设。同时,也承认“体育学术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
其次,在探讨体育的概念问题时,两本《体育原理》的作者都赞同,体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同时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所以,吴蕴瑞、袁敦礼定义体育为“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也。”而方万邦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为工具而谋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由此也引出体育是“全人”教育的概念。为此,方万邦指出体育的目的是要谋求“‘整个’儿童的发展”,以便将他们培养成为“健全的现代公民。”因为,体育作为完成教育目的的工具,只有在其训练成效对人生的其他方面产生效用的时候,体育才有价值。而吴蕴瑞与袁敦礼。也指出,体育作为教育“视儿童为一整个机体,一切教学均影响学生之各方面。体育自早即根据此原则实施。”
对于体育的目的,吴蕴瑞、袁敦礼指出:“体育既入教育之轨道,体育与教育同进退,体育之目的,即随教育目的为转移。近代体育目的之演进,大率由此。”然后,他们从机体之充分发达、技能与能力之培成、品格与人格之培养3个方面对体育的目的进行了分析。而方万邦则在其书中指出体育的目的可以从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体育课程的设置两个方面获得“发达”。文中还专门列举了《教育部颁布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所定之体育目标,与威廉姆斯所设定的体育目标进行对比。
尽管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3位先生都赞同体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在身体、心理与精神上都健全的人。而体育的目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相应的社会状况来进行设定,同时还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身为自然体育的倡导者,3人均对体操作为早期体育课程的主体表示异议。这与威廉姆斯对于美国学校中广泛施行的形式主义体操教育的强烈反感如出一辙。
从以上关于体育的概念、体育目的、体育理论的定义、对体操的认识等方面的叙述中,反映出威廉姆斯对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体育思想的影响。
2 麦克乐与威廉姆斯体育思想的异同及其在中国的折射
在美国,麦克乐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威廉姆斯。在人体测量学与竞赛规则设定、运动组织制度的规划等方面,麦克乐甚至略胜一筹。
两人的共同点在于都提倡身心一元的体育教育,且都是自然体育的崇尚者。尽管如此,两人在体育目的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差异。在麦克乐看来,体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身体。所以,他非常看重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威廉姆斯则认为,体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体育来帮助人获得有益于民主生活的社会价值与技巧。
实际上,威廉姆斯认为,强调身体练习对精神的强化作用,虽然也套用了“通过身体的教育”的表述,但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二元论的影响。也就是说,麦克乐的体育思想实际上介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间。而这一思想上的区分在宋君复与袁敦礼的著作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宋君复“强健之精神,常寓于强健之身体中”的说法,明显受麦克乐的影响。因为麦克乐认为,人尽管是身心合一的有机整体,但身体在全部中要占相对大的部分。而袁敦礼则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只是“经验派所论断,而近于副现象之二元说,与近代生命唯一――机体唯一――之科学观念不同”,并指出这种认识是一种中和了二元论与一元论的狭隘论断。这一认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麦克乐与威廉姆斯在体育思想上侧重点的不同所造成的。但这一看似微小的差别恰恰显示出体育从“身体的教育”向“通过身体的教育”转型时所发生的思维过渡。而袁敦礼对此的准确把握显示出中国体育学人所具有的学术敏锐度。
实际上,麦克乐与威廉姆斯认识观点上的不同,不光体现在有关“身―心”关系的命题中,也存在于两人对于健康与体育的关系的阐述上。
麦克乐认为体育的职责之一就是改善学生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来说,
今天的体育面临着两个机会……第一个是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确实改善。”他始终相信,在维护人的健康方面,体育具有预防人心理与感情不稳定的作用。同时,如前所述,麦克乐认为体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对身体的发展。在麦克乐关于健康的诸多论述中,始终使用“健康(Heahh)”来形容“身体性健康(Physical Well-being)”。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宋君复对于健康的认识仅限于身体健康,“故健康云者,必吾人之各种器官发展得其宜,且不互相抵触之谓也。”
不同于麦克乐,威廉姆斯将健康定义为一种“生活的质量(Quality of Life)”,这一质量使人“最好的活着,并最好的进行服务(to live most and to serve best)。”他认为,健康绝不仅仅包括良好的身体、心理与情感状态,它还包含一些诸如自我克制与自我控制的价值。而且,健康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最有可能获得完满生活的途径;人如果想获得健康的生活,必须将健康的原理与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否则就没有价值。所以,他并不认为维护学生的健康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职责。而体育以外的其他活动,特别是娱乐休闲类的活动才是消解现代生活的压力困境的良方。
威廉姆斯的这种实用主义体育思想打破了长久以来以健康为至高目标的体育发展路径,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以一种更为清晰与理智的认识区分开来。诚然,体育与健康教育有相互重叠的区域,但两者绝对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也不可能完全相互取代。
所以,健康是一个不可测量的质量,将体质与健康或者身体舒适视为同义词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这一看法与当时很多体育教育家,如F・罗杰斯(F.Rogers)和麦克乐大相径庭。罗杰斯等认为,通过人体测量学、力量指标测定、心血管效能测试,人们可以测量身体的舒适度(physical fitness),也就是健康程度。
从健康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争论,麦克乐等人所持的是一种带有明确医学倾向性的定义方式。在他们看来,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这一定义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明确的手段和指标来迅速说明问题,但它的最大缺陷是被动的假设健康是一种可衡量的稳定质量,由此使人们的注意力都倾向集中到各种机能失调时所表现出来的体征,却忽视对稳定状态的分析,最终导致研究的重点发生偏移,同时也忽略了对健康的社会性与心理性认识的关注。
而威廉姆斯所坚持的是一种社会文化性的定义方式。他认为体育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但这不意味体育可以代替健康教育,且体育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定义健康应该以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参照,且此定义过程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获得修正。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不断的追求,特别在工作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健康管理更是备受人们的重视。人们为了加强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对于各种方法都跃跃欲试,其中,体育运动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有利于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抵抗力终将有所提高。
就目前的体育改革情况来看,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那么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大学体育的主导思想也就显得愈加重要。
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
1.终身教育
所谓终身教育,概指人们在其一生中所受到的所有不同的培养。终身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内容是均有其不同的特点。从时间上来说,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都体现在空间上,终身教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关于终身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从对知识、理想和人格的辩证统一出发,涉及智力、政治、审美、身体等众多方面,有着多种教育形式且要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和协调发展。除此之外,终身教育提倡对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均给予一定的尊重,而且人要能够自强自立并不断地发展自己。
2.终身体育
终身教育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虽然终身体育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不管在以前还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终身体育始终占有一定的地位。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一个人从自身出发,接受体育指导、教育并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且在其一生中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从而终身受益。此外,全民性、科学性、终身性和民主性是终身体育的四大重要特征,对于进行终身体育的人而言,他们的体育锻炼将会持续一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也应当融入终身体育中去,实现这三者的结合。
二、大学体育和终身体育之间的关系
1.终身体育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涉及极为广泛,而大学体育只是终身体育中的一个环节,且主要集中在终身体育中间阶段,具有承前启后这样一个重要作用
在大学体育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到的体育教育和之前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它更加正规和全面,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密集性。由此看来,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在这个时段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毕业后的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事实上,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之间存有必然的联系,在进行终身体育时应当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于小学体育,其主要是以培育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教育目标,而中学体育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大学体育则是以发展体能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同时加强对于其体育意识和独立健身能力的培养。
3.大学体育教育关系到终身体育的实施
大学体育教育主要采用选修的形式,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在运动领域和项目上进行适当的扩大,最终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为学生以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自我健身技能以及具备终身体育本领打下了基础。
4.终身体育最终就是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大学教育明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可以和终身体育混为一谈,它始终要和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
等协调配合好。
三、如何将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
1.科学建立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主要是针对学生以增加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培养道德意识为目标进行的,它要求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对于一名体育教师而言,必须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了解,然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过程与终结评价、教师与学生自我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考核。如此一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学生特长发挥的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信心和希望,是真正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2.调动学生对于大学体育的积极性
在大学体育的全部体育活动中,学生发挥着一定的主体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绝不可以忽视。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时,那么他们对于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参与表现的自觉性就愈强。如果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时,学生自身的能动力量便可充分得以发挥,而且学生也会不断地对自我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对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对教材、教师、课的类型和密度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设计。相信在教学效果提高的同时,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也更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加突出。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由于大学生之前生活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水平均不相同,如果仍然一味地对全体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策略是不可行的。教师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整体学生的体育技能都有所增加,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教师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必要的时候可采取区别指导的方法,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增强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所在,从而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对所学项目的基本规则和动作要领的掌握学习中去。此外,还可以通过组建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形式,带动所有学生集体朝着着终身体育的方向努力。
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就需要了解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中学体育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中学体育工作实践中落实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
一、终身体育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上体育课,体育课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乃至走向社会工作之后的身体状况。在中学阶段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是每个体育教师应重视的课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概念以及终身体育理念,并加以引导以及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这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教师要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贯彻和落实终身体育思想,切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发挥体育教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新时期中学体育教育的着眼点,也是每位体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树立并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落实贯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技能指导,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激情,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显然,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训是中学体育教学贯彻落实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心
中学生的心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自制力相对较差,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目的也有明显的不足,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锻炼身心。随着中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日渐成熟,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地传授给他们一些独立锻炼的方法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四、结语
学校教育对于国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形成自身独有的思维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获得生存技能,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作者:黄耀新 单位:海门市三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94-01
当今,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终身体育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对体育不够重视,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运动意识淡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才的培养。
一、终身体育核心思想
终身体育的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主张将体育贯穿人生命始终,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如同终身学习一样,终身体育锻炼也是一种自主,不一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专业教师来指导,人们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终身体育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体育知识,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时间。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成绩,从小学阶段开始体育课程就不规范,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很少。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学生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将体育课程取消。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爱锻炼、爱运动的好习惯,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则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2)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不断学习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运动过程中养成坚持不懈和积极活跃的精神品质,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学生积极克服学习中形成的压力。但是,很多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基本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甚至连基本的八百米长跑也有很多学生坚持不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落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和田径,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高中基本没有变化,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体育课基本是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基本是摆设,比如:学校的体育馆不开放,学校虽然设置了网球、乒乓球场地,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训练。
三、高中体育中落实终身体育思想的措施
(1)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然后让学生明白,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体育锻炼贯穿生命的始终,随时随地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2)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首先,学校要将体育课堂还给学生,不要擅自占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其次,学校要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各项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知识教授和技术指导。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其中的乐趣,积极参与,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再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比如通过广播、媒体、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体育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另外,还可以积极组织体育竞赛,比如定期开展运动会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教学要与时俱进。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不要局限于足球、篮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棒球、游泳、滑冰等项目,丰富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最后,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追赶时代的步伐,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终身教育的思想。
四、结束语
体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尤其在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阶段,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促进高中体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终身体育思想内容
终身教育是深度教育的一种体现, 按目前社会发展的脚步来说,学习知识技能和继承知识技能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必要的需求。
每个人对于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所以,教育不能局限在高校里,这样无法让更多的人满足对知识的摄取需求,将会阻碍人们未来发展前进的道路,而我们要确立教育的时间性和广泛性,终身教学的这个理念就应运而生,也是这个思想的出现为人类文化的不断延续提供了保证。
基于终身教育的条件,加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强身健体”的口号被提出。终身教育和体育的结合,促进了体育的思想变化,逐渐扫清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带领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二、终身体育思想要寄托于高校的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后继续体育锻炼的群体人数下降得很快,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坚持下来,学生的健康状态也在日渐下降。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陈旧观念。多年来,学校仅仅注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没将培养体育能力加入教学,导致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且未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只是重复地完成体育计划,无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借鉴过去失败的教学,高校要改善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技巧。
三、终身体育在高校中奠定基础
课堂教育一直作为我国基本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其顽强拼搏的精神,进而使学生增强体质。
因为高校作为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学习阶段,在培养学生拥有合格的身体素质方面,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20世纪后,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了,这就是终身体育的一种体现。相比普通的教育而言,高校的教育更偏向大众化,更具有目的性,可见,终身教育要基于高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
四、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中的融合策略
1.教学观念的转变
目前高校的教育应该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应该用分数的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应加入多项考核目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要提高教育者的教育素质、文化水平,并慢慢过渡为素质教育。学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针对当前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2.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如若强制要求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势必会引起其反感,影响终身教学的目的。所以要实现多元化的自主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做出划分。
五、结语
K身体育不仅会提高一代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还会在发展的历程中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同时会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当今社会的良好快速发展。
拥有终身体育意识是成功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前提,具有体育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然后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职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体育的重要性,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来说,恰当的体育锻炼对人都是百益无一害的,让他们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激发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欲望。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体育精神,帮助他们学习领悟,让他们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当学生明白终身锻炼的重要性,并且领悟到体育精神时,才会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例如: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或者讲授一项新体育项目的时候,体育老师应该先向大家仔细说明一下这个体育项目对人体的好处,长期坚持会有什么显著地效果。比如在教学生长跑时,不能直接就开始讲解运动技巧,要先向学生介绍长跑对身体的好处,还有通过长期跑步可以增强人的毅力,最好举一些具体实例,会更有说服力。当学生明白这个运动的好处时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去练习,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再比如在上篮球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体育精神。当学生有了榜样,有了体育精神,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就更容易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可以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的体育项目。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种类太少,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体育教育要多加入一些形式活泼的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体育项目,善于利用多种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的选择范围变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能长久坚持的体育项目。在丰富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终身体育需要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跑步,篮球,乒乓球等,可以多加入一些新鲜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比如武术、跆拳道、健美操、游泳等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再经过学习和自主练习,就很容易养成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运动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掌握从而喜欢。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贯彻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完善教学方法,优化组织形式
教育观念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终身教育思想下要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优化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原来的教学方法简单陈旧,组织形式单一无趣,在终身体育思想下的教学就要改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巧妙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通过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物运动本质,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学组织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灵活,兼顾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爱好,教学效果极佳,深受学生喜爱。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快乐体育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语)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可能取得成效。
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引起了下列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在高校中向学生推行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够增强体质,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终身体育意识和大学体育教学
(一)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意识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意念灌输和自身的实践锻炼感受到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并且树立一个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随着社会压力的持续加大,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段时间来进行专门体育锻炼,这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出了诸多挑战,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客观上也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参与专门的体育锻炼,这就导致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身体上出现了问题,从宏观上来看,这种缺乏终身锻炼意识的情况,导致了我国整体社会劳动力水平身体素质的下降,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言,显然是一个负面的因素。清华大学就曾经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意在表明,一个劳动力在社会上所创造的价值固然是由于他的知识底蕴和职业技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它本身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所提供劳动服务的时间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对于提升每一个人才在社会上所能发挥的价值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在高校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提升整个社会人才层次和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大学体育教学
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围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展开的。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素养,并且很多有关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观念都已经形成了,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改变学生以往在头脑中形成的“体育锻炼不重要”的理念,是大学老师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当中所应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当今高校中,绝大多数的大学体育课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学生有足够的选择权来选择从事哪方面的体育活动,同时在选择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上,也有极大的选择权。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之下,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课学习时,往往采用消极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当今高校有许多体育老师也放弃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在高校体育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倾向于得过且过,实践证明,这种错误的理念是非常有害的。
二、在高校中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终身体育就意味着要影响和督促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大学阶段是学生的身体由青年向成年过渡转型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当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和适合自己现阶段的体育锻炼的强度,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进入了大学学习后,还要一部分学生将会选择继续深造,在高校当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大学体育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完成好这项工作,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平坦。应该看到,当前社会的竞争并不仅仅停留在脑力方面,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人们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一直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会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精力充沛,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也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具有很好的表现,让他们在城市生活当中发展得更好。
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个改革对策
(一)日常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观念
在高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贫困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在对文化课的学习上具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经历的局限,很多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并没有秉持正确的观念,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体育的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这部分学生会选择消极对待大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更倾向于利用这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针对这种现实情况,高校的大学体育老师应该向学生阐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向学生适时灌输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长跑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打动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体育锻炼,可以向学生举例,当前企业单位,都会开展运动会,运动会上,表现好的人会被人们认为体力很好,能够从事和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因此在高校阶段就锻炼好身体,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受重视。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教学,并且养成不断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也无形当中向学生灌输了终身锻炼的理念。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校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课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念的树立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学生只有在实践当中感受到了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才会逐渐地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了体育教学设施的准备和维护,在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很多学校并不具有相应的体育器械,很多高校的体育老师在开展相关体育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在针对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理念的时候并不成功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家对高校的重视和扶持,很多学校已经在资金上很宽裕了,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学校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例如,学校应该支持和鼓励体育老师进行相关器械的准备,同时不断地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当中开展体育课,并且在不断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更新教学理念
以前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主要会针对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来展开自己的课程教学,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大学生的体育课的开展并不受到重视,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应该认识到,当前在高校中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未来很大一部分将参与城市生活,对这些学生来说,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终身体育的理念,能够帮助这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有更好的表现,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根据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会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选择留在城市生活,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来自高校的学生在城市中的生活将会面对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并不仅仅是对学生头脑的考验,更是对学生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学生只有在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才能够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人生的成功。例如,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当中,很多专业课老师会倾向于占用体育课老师的教学时间来进行主干文化课的教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秉持着更加积极的态度,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时间,在体育课的日常教学当中,也注重设立有趣的环节,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课锻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让主课老师认识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根据实验和统计,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高校阶段定时定量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上要明显高于只是学习、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这就意味着,在大学阶段,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精神状态去投入具体学习当中,参加体育锻炼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助力而不是耽误,大学体育老师向其他科目的主干课老师阐明这一观点,让其他科目的老师鼓励学生去参加体育锻炼,这对学生自身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在进入城市生活之后往往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大学教学阶段就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走入社会的时候,拥有更强健的体魄来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这个问题上,作为高校的体育老师,应该自觉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正在向终身体育并轨,按照终身体育思想进行体育教学,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这既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身体健康,也促使学生在脱离学校后仍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研究也极具现实意义。
一、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教学
(一)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辩证关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也在进行尝试性的改革,而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二者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终身体育则是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中学体育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明确指出:全民计划纲要的实施对象是全国人民,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将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最终目标。其中心思想是面向全国推行终身体育,其中心环节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了《纲要》的最终目的,就是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使学校体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二)中学体育教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性
目前,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肯定,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思想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也有了充分的认识。从终身体育角度来看,以往学校体育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观念和习惯的培养,这种阶段性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脱离学校后的情况,没有实现体育教育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标。学校实施终身体育后,开始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有了强烈的内在锻炼动机,真正让身体得到了锻炼。由此可见,中学体育教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体育教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现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师正在努力利用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来培养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创造条件。然而,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不高,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理想,这种现状主要由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所致[2]。
(一)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学生升学压力大
中学阶段受教育选拔制度限制,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备受学校、家长、社会的关注,因此,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生的努力方向,追求高分数也是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形成了重文化教育轻体育教育的氛围,减少了体育课时,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时。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学生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即便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也无时间参与,即便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得不对其进行割舍,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
(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统一,教学条件有待提高
体育教学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展开的,但是,随着多元的体育思想和理念被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变得分散,中学体育教育目标变得不明确,使得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最终效果。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统一直接作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缺乏对体育文化的有效渗透。此外,学校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体育设施得不到完善,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3]。
三、中学体育教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具体措施
中学体育教育阶段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基础上促进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全面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中学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来构建课程,注意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4]。
(二)中学体育教育应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选项课,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在开放型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伙伴的关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开放型教学的手段灵活,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应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这一项目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种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中学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为学校教育评价注入新的活力。这种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评价目标、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应具有一致性,避免体育教学与课程评价相脱节;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互评机制,不能脱离学生仅以体育教师为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应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要涉及认知、技能、情感多方面的内容,从整体上准确、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5]。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学阶段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体育的认知,中学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责任,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此,中学体育教育一定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确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军.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5):23-24.
[2]冯超.中学体育教学向终身教育发展演变的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8(10):16-18.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陡增,营养过剩及运动量不足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健康问题已不只是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呼唤教育改革,而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自然而然的演化为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特殊时期,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而出现的,当下,以终身体育为目标而实施的中学体育教学已势在必行。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而中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学校体育的出口及社会体育的开始,初中作为广大学生生长发育集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而培养初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成为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顺应教育改革大潮,落实终身体育思想,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术,还要积极寻求中学体育教学新模式,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帮其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认识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的英文是“Life—LongIntegratedSport”,指的是人将所学到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主动并科学地运用到体育锻炼的实践,并把通过体育学习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并一直延续、伴随至终身,达到终身维护健康和娱乐身心的目的。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该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对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初中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特殊的作用,随着他们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并稳固,而终身体育的提出则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认识。首先,在初中阶段传授一些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其浓厚的体育兴趣,帮其养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学毕业后,有部分学生会直接步入社会,那是再培养其自觉主动的体育兴趣则非常困难,而若在中学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成为真正的终身体育者,以健康的体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因此,没有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基础则很难落实终身体育思想。
四、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模糊
思想指导行动,因此教育思想左右着教育工作的方向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及“以人为本”等多元的体育教育思想进入课堂,给体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使得教学随意性加大,过分淡化了体育运动技能,致使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扎实,同时造成体育教学思想零散混乱及主线不清。
2、教学内容欠合理
虽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究竟什么项目更适合社会的发展,致使一些内容脱离校园环境,便无法得以开展,选择教学内容及项目时过多依据表现性而忽略实效性。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法滞后
目前,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改革的幅度不大,仍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缺乏理论授课,相关的教学法研究更是滞后。
4、教学评价考核手段缺乏科学性
考核的过程中,考试的标准过于统一,仅注重结果性评价,此外,过于注重整体性而忽视个体差异,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很难达到规定标准,使其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失去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与动力。
五、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促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功能,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于国于民的重大意义,通过有形培养与无形的感染,帮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模式
明确终身体育作为人类生存的健身终极目标,学校体育应该为终身体育提供支持,运用融入终身体育思想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能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运动技能,并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发展,培养其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能力与习惯,能够自觉进行体育活动,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多选择那些有较强娱乐性及观赏性的项目和内容,并注重内容的灵活性、实效性及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直接影响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此外,应加大体育理论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懂得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用丰富的保健知识指导自我锻炼实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兴趣,才有利于发挥其创造精神,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4、充分利用游戏和竞赛杠杆的刺激作用
游戏和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与竞争性深受初中生的喜爱,此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烈,喜欢被他人表扬与认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此外,通过组织校内外的各项比赛,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持久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成绩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其运动技术、技能的考察,更要考察学生健康知识的运用,尤其要注重其运动参与程度,关注其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就感,进而可以促进其体育锻炼的持久性。
6、课内外有机结合
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并鼓励学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参于课外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总而言之:终身体育是体育的最高境界,而初中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应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完善体育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蔺.基于终身体育视角下的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9.
[2]赵君.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健康教育,2011.11.
[3]徐龙生.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1.08.
[4]刘丽丽.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研究及培养策略——以池州市中学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02.
[5]张静.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河南科技,2011.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13
The Practice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YANG Zhangxu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00)
Abstract "Outline of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ts,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sports. The university is the last stage of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The idea of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fitness program" goal, realiz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ts.
Key words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teaching
在国家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中,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反映这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就体育的传播路径来看,高校是体育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人们获得体育技能、树立体育意识的重要路径。由此可见将终身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教育,则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体育技能,帮助人们树立体育意识,这是实现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1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体育改革相伴而生,指人们终身都在接受体育教育,并同时进行体育锻炼。①具体来讲,终身体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结束,终其一生都在进行体育学习,都在进行体育锻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体育已经成为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指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体育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随时提供参加体育实践的机会。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的形成基础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终身体育是人自身发展的基础。②人体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都要经过三个时期,即发育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制,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对人体发展的各个时期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人体发展时期,体育锻炼的方法、锻炼目标均有所差异,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体育锻炼。
其次,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③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数人的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过度紧张,由此造成社会文明病经常发生,如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等。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因此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必须不断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2 “终身体育”思想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性
国家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并非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而是以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基础。而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并非以数量为准,而是以质量论英雄,以同龄人的智力、体力、劳动劳动效率为评价标准。从人力资源的来源来看,高校是其主要的输送地,由此可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与高校的教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高校的体育教学在人力资源的心智、智力、精神等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这些都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结果,而由人力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必须充分、长期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而这些又都是以人力资源的健康体质为前提的。要想拥有健康的体质,就必须进行终身的体育锻炼,进行系统的、长期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获得健康的体质,进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已有统计资料表明,④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毕业后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体中,男生仅占比12.5%,女生比例曾更低,仅占到7.5%;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中,男生占比高达87.5%,女生占比则高达92.5%。此外还有统计资料表明,⑤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所有行业中屈指可数,仅为58岁,明显低于全民平均寿命的72岁;这其中还有约32%的人在40~50岁去世,约有25.9%的人在50~60岁去世。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也发现,进入三年级后,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而进行系统化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则更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高校大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则逐年提高,这些现象说明目前以体育竞技为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并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教学弊端。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仅注重学生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的提高,并未将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致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兴趣较低。这种教育方式过多地强调纪律性,要求学生一味地进行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相关的体育锻炼方法,掌握相应的技术,并未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更无法养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鉴于此,指导并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体育技能,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3 “终身体育”思想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实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这是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路径。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增强学生体质。高校是我国开展群众体育教育的基地,更是群众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来说,高校也是其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在进行体育教学和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指出的,我国全民健身以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为发展基础,学校的体育卫生教育更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这就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中学的体育教学相比,高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当以社会的体育需求为基准点,体育项目的选择更加趋近社会化,具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强化进行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保证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的持久性。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思想更加符合高校学生未来竞争的需要。
4 “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4.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教学的模式。目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应当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者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如在网球课程的教学中,不应当以仅以学生课堂网球竞技成绩为学生课堂成绩评价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全部过程纳入考评范围,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其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学以致用,如对于机械制造、维修技术等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体育锻炼的重点应当以锻炼手腕、躯干的力量为主,这样才能满足其职业需求。
4.2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以转变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基本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精神发展的需要。⑦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大学生,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还是有赖于高校的教学质量,这主要还是反映在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上,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者。为此,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当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注重现代体育理论与专业体育思想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业余时间,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阅读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榜样的作用,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4.3 实现体育项目的自主选择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其内容设置仍然沿用传统的设置方法,全面统一安排教学内容,致使整个一届的学生都共同上同一门体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还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这种课程设置方法还使得课程与实际脱轨,缺少时代气息,难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应当转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重新划分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遵从学生的意志,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进而提高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
4.4 实现多元化考评方式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明显增加。核心目标的增加,必然导致考评方式的变化,以往单一的考评方式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无法将更多的教学元素纳入考评范围,为此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考评方式,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体育教学并非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又无法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如果高校体育教学缺少这些指标,那评价结果将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为此必须保证评价效果的多元化,为今后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5 总结
终身体育的实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确立,可明显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此外,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发生转变,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帮助学生树立了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还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 方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J].商,2014.11(11):281-281.
② 龙专,罗敏.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131-131.
③ 王雷涛,冯超.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析[J].才智,2014.1(1):156-156.
④ 刘译文.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教育[J].亚太教育,2016.1(1):110-110.